📖 ZKIZ Archives


外資取態決定港股前景 施慧雅

1 : GS(14)@2012-12-03 23:40:39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 ... mnist/ek2_ek2a1.htm
【明報專訊】昨天慧雅提到,當前面對的經濟機遇不少,但本地的政治和社會方面卻存在不少隱憂,不能掉以輕心。基本上,本港在政治和社會上的不少矛盾,若不能徹底解決,相信問題會不斷湧現。事實上,特首梁振英僭建事件似乎愈鬧愈大,慧雅也不知道這事件最後會怎樣收科,只覺得這事件也相當具戲劇性,同時也反映了不少問題。無論這事情最後怎樣終結,相信在跟覑的日子,香港在政治和社會上的問題會持續出現,這可能未必是大部分港人希望見到的。但願這是慧雅的過慮。
中國領導人駕馭經濟能力高
想深一層,政治事件都是複雜費神的,慧雅覺得還是經濟和投資的世界來得比較簡單。基本上,慧雅認為現時大巿仍在醞釀向上衝,港股後市的發展,很視乎海外資金對香港的取態會是怎樣。以慧雅之見,一個重要的問題,是外資對中國的態度會是怎麼。慧雅的觀察是,外資對中國看淡已有好一段時間,但中國似乎自其一套方法去管理其經濟,雖然它曾多次險象環生,但最後往往都能混過去。外國人擔心的,未必一定適用。
套用不少外國的標準看中國,會覺得這是一個巨大泡沫,不可能持續,但這情持續了已有好一段時間,中國可能有其生存的方法,而它可以做到的東西,有很多在外國是不可思議的。基本上,中國是半封閉的,它能把問題壓下去的能力很高,國內的行政指令亦覑實可以在一段時間內做到很多事。當然,缺乏巿場信號作指引,令中國很容易出現問題,中國幸運的地方似乎是,近年多位在國內主管經濟的人物,都能對這制度有一定的駕馭能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2000

日本經濟前景繼續不妙 雷鼎鳴

1 : GS(14)@2012-12-22 13:47:14

http://www.skypost.com.hk/column ... 8%8D%E5%A6%99/62291
前天我在本欄提到日本候任首相安倍晉三在日本政府債台高築的形勢下,竟打算大灑金錢用四萬億美元搞些無實效的基建,又向其央行施壓要它多印鈔票支持其開支。這是典型的病急亂投藥,對世界沒有好處。
日本的病有多急?若按美國中央情報局《世界事實書》(World Factbook)的估計,去年日本政府的總欠債已達其GDP的205.5%,大約等於11.9萬億美元。據日本官方數據,今天的欠債可能已達12.5萬億美元。國際貨幣基金的估計更悲觀,認為今年的日本國債已到GDP的236.6%。這些都是天文數字,一般人等不易感受其嚴重性,但只要知道身陷困境的希臘國債去年也是「只」佔GDP的165.3%,便可知日本的經濟的確病得很急。
政府理財欠審慎 翻身難
在經濟如此險惡的情勢下,為甚麼日圓仍能企硬?部分原因自然是因為歐羅美元都同是弱勢,大家的跌勢互相輝映,誰也勝不了誰。另一原因是日本政府的債主,大部分是本國人,其外債只佔GDP的45%左右。
較低的外債比率的確有助日圓匯率的穩定性,但日本政府欠下本國人民的巨債便不用還嗎?這些欠債都是日本人過去辛勤儲蓄所得,大部分用以養老,他們把儲蓄借給政府後,自然會逐步套現支持自己的消費。
日本人民過去的儲蓄率在世界中一向位處高位,這與近20年來其政府的大花筒作風形成鮮明對照。假若日本人沒有高儲蓄率,日本的財困壓力得不到紓緩,今天的局面將會更一發不可收拾。反觀歐洲的一些國家,人民既不喜積穀防饑,政府也揮霍無度,雙劍合璧,天下無敵,甚麼經濟政策也防止不了其失業高企,經濟下滑。其實日本政府過去也曾審慎理財,20多年前,欠債不算很高,但它在經濟停滯時,只懂擴充政府開支,後果是既不能挽救經濟,欠債卻愈來愈多,「卿本佳人,奈何作賊」,走上邪路後,今天要翻身已是很難。
人口老化 僅靠出口支撑
靠政府開支去刺激經濟,成效不彰,日本足可成為課本中的反面教材。但日本經濟前景繼續不妙,尚有其他因素。日本人的年齡中位數是45.4歲,人口如此老化,不會再帶來甚麼「人口紅利」。日本靠出口工業產品支撑其經濟,但歐美兩地經濟都不景,日本又與中國交惡,出口如何能提供足夠增長動力?日本是極度缺乏能源的地方,但這樣一個發達的經濟體卻必須消費大量能源。日本的人均耗電量在2011年是中國的1.93倍,人均耗油量是中國的4.99倍,天然氣更是8.2倍,但能源價格高企,日本的經濟又如何可以復甦?
在此種種負面因素困擾下,日本社會容易出現躁動,侵佔釣魚島是這種情緒的反映,中國處理中日外交時,對日本將來長時期經濟滑坡所帶來的影響,必須計算在內。
(本欄逢周一、三、五刊登)
2 : 鱷不群(1248)@2012-12-24 00:30:58

大灑金錢用四萬億美元搞些無實效的基建
不如鬧中國

又向其央行施壓要它多印鈔票支持其開支
不如鬧美國


鬧日本就識,不如叫中美兩大白痴不要亂來
3 : GS(14)@2012-12-24 22:22:07

日本最雞唔鬧佢鬧乜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2058

中石油前景仍樂觀 唐德玲

1 : GS(14)@2013-01-30 01:00:45

http://www.skypost.com.hk/column ... 8%82%E8%A7%80/72341
我在本欄提過,中石油(0857)是我買入的第一隻高息股,令我首次感受到,在低位買入穩健高息股,回報原來真的很可觀!
我必須承認,自己對中石油有點情意結,但我也明白,該公司近幾年業績有點浮浮沉沉;因此,有些姊妹問我,中石油是否可靠的收息股時,我想再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這幾年,中石油業績停滯不前,部分原因是中石油屬下油田已有點老化,令開採成本上升,加上煉油方面因價格機制問題導致虧損,再加上幾年前開徵的「暴利稅」,都令到它的盈利受壓。
不過,除了石油之外,天然氣會是中國能源使用的另一亮點。現階段,天然氣只佔內地能源消耗量的4%(世界水平是接近兩成半)。據《十二五規劃》中的天然氣發展規劃,2015年天然氣佔能源消費的總量,會提高到7.5%,比現水平幾乎是翻一番。
盈利將顯著回升
自從2004年西氣東輸管道一期投入使用以來,中國天然氣產業的發展便開始加快,目前累計建成的天然氣主幹管道長達五萬公里,產量連續多年保持雙位數增長,幾乎已經覆蓋全國所有省市自治區。
未來,除了常規天然氣會加速發展外,煤層氣、頁岩氣等非常規天然氣相信也會加快發展。中石油壟斷了內地近八成的天然氣田,因此,當內地天然氣在能源消耗方面佔愈來愈重要的地位時,中石油的盈利將會顯著回升。
頁岩氣開採技術有突破
如果有留意股市的姊妹都可能知道,近半年有一個板塊的股票相當火紅,那就是所謂的「頁岩氣概念股」,所謂的頁岩氣,是屬於一種非常規的天然氣(從一般油氣田開採的屬於常規天然氣),主要是從頁岩層之中開採。
中國的頁岩氣儲量是世界排名第一的,但開採難度極高,內地多間龍頭油公司遲遲都未有實質開發計劃。
這陣子炒的頁岩氣概念股,其實大部分都是協助中石油或中石化等巨型油企去開採的。日前,中石油和中石化(0386)的母公司公布了頁岩氣的新動向。其中,中石油在頁岩氣的開採技術上,出現重大突破,已生產並銷售了1,125.3萬立方米頁岩氣。
從收息的角度,儘管過去幾年盈利增長不是太理想(事實上,過去幾年中石油的盈利也曾出現倒退),但派息仍然反覆地保持溫和增長。
而且,公司管理層在當年上市時承諾,會至少將盈利的45%用來派息,到今時今日,這一點仍然是兌現的,因此,我對中石油的前景仍然是樂觀的。
[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2220

港樓投資前景 亞太區排尾二

1 : GS(14)@2014-12-09 11:23:20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1209/news/eb_ebc1.htm



【明報專訊】羅兵咸與城市土地學會聯合發表2015年亞太最佳樓市投資地區排名,東京榮登榜首,原因是日本政府大規模刺激經濟的措施,能帶動長期升值。至於香港則連跌5年,由第18位滑落至21位,即排尾二。


東京連續兩年排第一

該報告集結了385位國際房地產專業人士意見,包括投資者、地產商、地產經紀等。東京繼2014年後,投資前景繼續蟬聯第一。報告指出,東京受歡迎主要歸功於政府大規模的刺激經濟計劃,包括持續的貨幣寬鬆,令人預期地產價格將快速上升,同時其門戶城市的地位亦令投資者感到較低的市場風險。排名靠前的還有日本第二大城市大阪,大阪今年排名升至第三位,原因是東京資產市場競爭激烈,令許多投資者轉移至日本二線市場,報告顯示,大阪寫字樓的空置率正持續下降。

香港此次在22個調查城市中,排名滑落至倒數第二,僅高於中國二線城市。羅兵咸永道亞太區房地產稅務主管蘇國基表示,投資者對香港樓市有諸多憂慮,包括加息預期、內地經濟持續放緩、港府出辣招打壓樓市以及零售業銷售縮減所產生的負面影響。他料這些憂慮將持續一段時間。不過,蘇同時指出,儘管今年上半年香港樓市成交額按年下滑24%,下半年成交額與樓價雙雙上揚,香港的剛性需求仍然強勁,因此仍有不俗投資價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6727

對前景樂觀 銀行估凸價

1 : GS(14)@2015-05-19 01:05:01

【本報訊】近期多個新盤熱賣,二手樓價繼續乾升,連帶銀行估價亦見十分進取。以藍籌屋苑太古城剛誕下的新樓王單位為例,雖然屬於連天台特色戶,惟銀行估值仍然貼價、甚至估凸價。剛易手的碧藤閣頂層複式,由於屬連天台特色類別單位,過往銀行網上估值未必估足。惟本報昨日在網上為該太古城「樓王」估值,匯豐銀行對該單位估值2,814萬元,較造價估多5%。恒生估值也達2,690萬元,輕微估高。估價向來審慎的中銀香港則估值2,630萬元,亦只較成交價差1.9%。



較一手價升逾22倍


至於早前同樣創「天價」的沙田第一城,14座一個A室3房單位以906萬元成交,匯豐銀行估足價之餘,中銀香港及恒生分別估值是985萬及956萬元,兩銀行分別估多8.7%及5.5%,一定程度上反映估值追貼大市,亦同時反映銀行對物業市場前景抱樂觀態度。湊巧今次太古城樓王與沙田第一城兩個「天價」單位,一手業主同樣是於1983年買入,太古城單位當年價值114萬元,而沙田第一城當年59.6萬元,今年沽售,前者升逾22倍,沙田第一城升值15倍。■記者湯家明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0518/1915133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0433

最接地氣華人男高音 莫華倫:對歌劇前景有信心 2015-09-30

1 : GS(14)@2015-10-04 03:27:47

http://www.skypost.hk/feature/%E ... %A1%E5%BF%83/191825
眼前的莫華倫,格仔上衣襯休閒褲,看上去就是普通港佬,沒人想到他是享譽世界的華人男高音歌唱家。「我沒有架子,可以去五星級酒店吃自助餐,也能在街邊吃碗麵,沒所謂啦,都是人一個。人要擔演很多角色,你要隨時調整,永遠只做一個角色,唔落得台,如何向前走?」他笑呵呵說道。
歌劇乃西方藝術,主角以白人居多,華人想插足已屬難事,而莫華倫早在1987年於世界十大歌劇院之一的柏林德意志歌劇院演出,並迅即成為首席男高音。以為他生於音樂世家,自小受歌劇薰陶,非也!他生於北京,七歲來港,父母均是醫生。「小時候唯一薰陶是(父母)拿些醫療標本,告訴你,這是人肝,肝有甚麼功能;這是腎,腎有甚麼功能。唱歌劇,想都沒想過。」


有心唔怕遲

直到去夏威夷讀大學,他才第一次睇歌劇。「那時十八、九歲,睇過一次就愛上。」加上選讀的會計專業,他完全不感興趣,讀了半年便轉去音樂系。「音樂,甚麼時候接觸都不算遲。一個人的路,無論學甚麼,多大年紀,只要覺得適合的,就去試,不試永遠不知道結果,只有後悔。」
莫華倫試對了。只是,在蜚聲國際後,他竟選擇回流香港,這個歌劇至今仍不發達的地方。「歸屬感吧,作為中國人,回到自己的地方,發展空間更大,而且,我想在大中華區推廣歌劇文化。」1992年,首度回港演出;翌年,在《歡樂滿東華》唱《O SOLE MIO》(《啊!我的太陽》)震爆杯,引起轟動;迄今,他為推廣歌劇已勤勤懇懇努力逾20年,2003年還創立香港歌劇院,並出任藝術總監至今。「文化發展方面,香港是遠遠落後的,先不說西方國家,就跟北京、廣州、深圳也比不上。我覺得,香港人不要那麼多爭論及講那麼多無謂的政治,搞好民生、經濟、文化,才最重要。」


非曲高和寡

展望未來,在香港推廣歌劇的工作依然任重道遠,尤其,它還是曲高和寡的藝術。「其實是錯覺,21世紀甚麼都有中、英文字幕,不用擔心聽不明,何況故仔在入場前已於簡介上看到,進去是聽音樂、美聲,那種力度、吸引力是任何音響都做不出來,我也是被它吸引入行,哈哈。」
莫華倫直言香港有很多歌唱發燒友。「香港有很多合唱團,很多人白天返工,晚上一起排練,他們的熱情令我對歌劇的前景愈來愈有信心。」下月便57歲的他,最大心願是:「西九在十年內建好,歌劇院可以長期入駐,香港有世界一流的歌劇院,我就可以榮休,然後帶着孫仔去睇歌劇,那就美滿了。」說完,他會心地笑了。
撰文:黃艷
攝影:林良明
編輯:黃寶恩
設計:鄧俊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2711

領英看淡前景 股價暴跌39%

1 : GS(14)@2016-02-08 02:22:47

【明報專訊】職業社交網站領英(LinkedIn)對2016年發表悲觀的財政預測,股價在周四收市後交易時段暴跌28%至137.11美元,是1年前高峰位的一半,市值蒸發逾70億美元。股價昨早段跌39%,報116.8美元。



歐亞經濟轉弱 下調增長預測

領英2011年上市時市值60億美元,由於市場看好其核心招聘廣告服務及廣告收入增長動力,市值最高曾達370億美元。領英表示,歐洲和亞洲的經濟條件轉弱,促使公司下調增長預測,但下調幅度不算太大,公司仍會為業務進行投資。

領英將下調預測,部分歸咎於關閉「企業對企業」(Business to Business)營銷服務,令今年預期收入減少5000萬美元,不過相關改組長遠有利營運。領英又預期,今年其自助廣告業務的增長將低於10%,因為2015年的增長強勁,令比較相當艱難。經濟疲軟將導致銷售團隊收入增長放慢至25%左右,去年底增長為30%。領英預計2016全年收入介乎36億至36.5億美元,全年每股盈利介乎3.05美元至3.2美元,遜分析師預期。領英第四季收入為8.62億美元,經調整後每股盈利94美仙,勝分析師預期。

(綜合報道)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60206/news/ec_eco1.ht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5330

財女手筆:小米前景勝Apple

1 : GS(14)@2016-03-30 14:23:08

蘋果公司(Apple)頹勢越來越明顯,窮得只有iPhone,係「技窮」個窮,急急腳推平價iPhone SE,滿心渴望開拓一條新水喉賺錢。回帶一年前,Apple市值是Google的兩倍,今時今日,Google已經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企業,提起本業多不勝數,如無人駕駛汽車、Google Maps、網頁搜索引擎、高速寬頻……全方位發展,全方位吸錢!出身高貴可能係掣肘,相較Apple,鄉村出身的「小米」,完全無家世負擔,玩過平價手機,再推出小米尊貴版賺錢,更不停踩過界發展,昨日最新推出小米IH電飯煲,外型簡約似日式,專攻去海外暴買的內地旅客市場,加入用App遙控調校白飯軟硬度,比其他品牌電飯煲更有gimmick。中國每年賣出5,000萬個電飯煲,小米如果開拓到10%市場,可以賣出500萬個,以每個售價999元人仔計,至少係一條新財路,有錢先有say,OK?回頭睇吓Apple,當創意不再,但又放不下高貴的身段及尊嚴,發展智能本業以外業務,只可不斷「炒冷飯」,賣銷售量一年差過一年的iPhone同減價求售的iPad和iWatch,以盈利前景而言,小米業績可能仲明朗過Apple。
Melody本欄逢周三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330/1954955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8709

保守黨今選黨魁 拿移民前景作籌碼文翠珊不排除遣返歐盟公民

1 : GS(14)@2016-07-06 07:58:09

■文翠珊在保守黨內支持度高企,是黨魁大熱人選。



【英國脫歐】英國保守黨黨魁選舉今天將舉行首輪投票,以內政大臣文翠珊(Theresa May)呼聲最高,她前天卻提出具爭議立場,指難以保證目前在英國生活的歐盟公民不被遣返,被批評拿移民人口前景做談判籌碼,競逐黨魁的對手隨即乘虛而入。



■移民議題在英國脫歐談判中極為關鍵。資料圖片


目前歐盟約有300萬名公民居於英國,英國亦有約120萬人在其他歐盟國家生活,他們很多都已落地生根。隨着英國公投決定脫歐,這批移民人口的命運亦引起關注,不論留歐派還是脫歐派,都促請朝野雙方及保守黨黨魁角逐者,保障他們的居留權利,不被遣返。文翠珊前天在英國獨立電視台(ITV)訪談節目上,亦表示希望移民能繼續現有生活,「我們仍是歐盟一員,現階段沒有改變」,但日後難免將問題納入跟歐盟的談判中,「在保障在英歐盟公民居留權的同時,亦得為在歐盟各國的英國公民爭取」。工黨影子內政大臣庫珀批評文翠珊的言論令人焦慮;自民黨黨魁法倫直斥令人髮指;文翠珊競逐黨魁的主要對手司法大臣高文浩(Michael Gove)立即把握良機,指「移民的居留權不應被質疑」,願意作出保證;另一對手能源及氣候變化大臣利德瑟姆(Andrea Leadsom)亦作類似表態,認為應給予歐盟移民保證。



恐脫歐前大量移民湧入

接近文翠珊消息人士透露,文翠珊立場含糊,是基於「一旦如今承諾保障,在脫歐前來到英國的歐盟公民亦應得到同等保障」,恐怕在脫歐前出現大量移民湧入。文翠珊的另外兩名對手,還有就業退休保障大臣郝智恒(Stephen Crabb)及前國防大臣霍理林(Liam Fox)。保守黨國會議員今舉行首輪黨魁選舉,五名候選人中得票最低的會先被淘汰,兩日後再進行第二輪投票,下周二第三輪,直至只餘兩名候選人,9月9日再供保守黨約15萬黨員投票選出黨魁。目前文翠珊支持度最高達60%,排第二的高文浩只有10%,利德瑟姆以6%排第三。昨天文翠珊獲得一支強心針,得外相夏文達表態支持。



患糖尿日打四次胰島素

除了政治,文翠珊早前接受《星期日郵報》專訪時,亦鮮有剖白私人生活,否認自己是控制狂,又認為患上糖尿病而每天須接受四次胰島素注射,並不妨礙她處理首相職務,「只是生活一部份,很多企業高層都有這情況」。感情生活方面,她坦言跟結婚逾卅載的丈夫都渴望要孩子,可惜膝下猶虛令二人相當沮喪,「我們當然受到打擊,尤其看着朋友都生了孩子,但得接受生命無常,少不免有突如其來及事與願遺」。英國《獨立報》/《泰晤士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705/1968152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2532

專家論勢:內地經濟前景或嚴峻

1 : GS(14)@2016-07-06 08:09:57

內地採購經理指數轉弱,令市場憧憬人民銀行加推寬鬆措施,加上投資者預期英國脫歐對中國影響輕微,支持滬深300指數回升至3200點水平。我們預期,雖然人民銀行可能下調存款準備金率,但經濟及股市可能仍要面對各種挑戰。中國6月份官方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由50.1略為跌至50,而主要反映中小企業的非官方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更由49.2跌至48.6。當中,製造及新增定單分類指數的差距,更擴大至2個百分點,反映製造增幅高於需求。採購經理指數疲弱,加上5月份製造業投資增長錄得紀錄新低(年初至今只有4.6%,去年升幅達10%),或反映內地融資成本仍然偏高,需求疲弱打擊投資意欲。縱使我們預期,人民銀行可能在7月下調存款準備金率50點子,而今年餘下時間可能再減兩次,一共100點子,但預期外圍經濟轉弱,或打擊貿易收入,可能增加內地經濟達到6.5%至7%增長目標的難度,下半年經濟可能更為嚴峻。至於內地股市方面,我們預期寬鬆貨幣措施,對股價的支持力度可能有限。相反,避險資金流入美元,可能間接導致人民幣貶值,或打擊企業的還款及盈利能力。而且,內地的去庫存、去槓桿及去產能的政策方向,可能對經濟及股市帶來陣痛。因此,我們維持今年底滬深300指數的目標水平為3000點。張敏華花旗銀行投資策略及環球財富策劃部主管本刊物是根據花旗投資策略及研究部所提供之資料。所載之意見,推測,及預計為上述部門於報告日期之判斷,所有更改並不作預先通知。©2016 Citibank
Citibank and Arc Design is a registered service mark of Citibank, N.A. or Citigroup Inc.Citibank(Hong Kong)Limited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706/1968274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265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