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港簽兩CEPA新協議投資准入涵蓋非服務業

1 : GS(14)@2017-07-01 09:31:32

【本報訊】《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昨簽訂兩份新協議,其中明年1月1日實施的《投資協議》大幅提高香港企業赴內地營商的自由度及保障,亦涵蓋非服務業(包括製造業、礦業及資產投資)。工業貿易署署長甄美薇形容各行各業均受惠於CEPA新協議。《投資協議》列明港企在內地可享國民待遇、最優惠待遇等,範圍由過往的服務業延伸至非服務業。協議以負面清單形式,只撇除26項行業於協議之外,包括石油、天然氣、原子能、汽車製造業等戰略行業。另外,《經濟技術合作協議》羅列多項行業合作協議,其中支持有序擴大互聯互通範圍,設立兩地投資者身份識別系統,在相關條件具備後將ETF通納入標的範圍,又會積極推動債券通,鼓勵內地企業在港發行人民幣計價股票,利用香港平台集資,推動H股全流通。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首席助理秘書長(財經事務)郭慧玲表示,中港監管機構正就投資者身份識別系統磋商,有結果就會公佈,ETF通亦有部份技術問題需時解決,故待這些問題解決後才會推出。郭又指新股通、雙幣雙股等仍屬新概念,連同H股通時間表和覆蓋範圍、改革基金互認流程等,均暫未可公佈進展。港交所(388)發言人歡迎協議,將與內地有關當局、香港證監會及市場業界緊密合作,繼續推動兩地市場互聯互通及落實其他措施。證監會發言人歡迎新協議,證監會行政總裁歐達禮稱會與內地有關當局緊密合作,落實兩份協議下的措施建立所需的監管框架。協議又支持內地大型銀行以收購方式擴大網絡、港銀則可回東北、中西部、廣州建立分行。內地保險企業鼓勵來港上市、香港險企則積極支持北上開展內地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業務。其他專業服務範疇合作包括,工程師、地產經紀等專業資格互認;兩地會計師可互任對方事務所合夥人、2009年3月31日前成為香港會計師公會的香港居民,可免考內地稅務師資格試的「財務與會計」科目。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回歸二十年】專頁: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629/2007243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7148

阿Sa「隱」足4年離異先曝光小美瞞婚生女震驚中港台

1 : GS(14)@2017-07-07 01:32:58

藝人結婚,好多人都認為係喜事,唔介意公開,但亦有人認為係私人事,唔鍾意擺上枱,更甚者,就係結咗婚都唔認嗰啲……蔡卓妍、鄭中基數到香港瞞婚嘅佼佼者,一定係近日認愛百億麻雀館太子嘅蔡卓妍(Sa),佢一直冇公開與鄭中基嘅婚訊,故外界只以為「Sa基」發展地下情,而阿Sa喺2009年回應劉德華同朱麗倩秘婚消息時,曾揚言「如果結婚嘅話我絕對唔會玩神秘,一定公開。」結果阿Sa自打嘴巴,於2010年被《蘋果》揭露佢同鄭中基早喺2006年於美國註冊結婚,同日2人舉行記者會,聲淚俱下承認瞞婚。劉德華、黎明、楊千嬅上文提及,劉德華喺2009年被揭同朱麗倩於美國拉斯維加斯秘密註冊結婚,同期被揭發嘅仲有黎明與樂基兒,以及楊千嬅與丁子高呢兩對星級夫婦,最後劉德華為外父奔喪後返港,於機場接受傳媒追訪時承認已婚。賀軍翔現年33歲嘅台灣靚仔男星、外號「小美」嘅賀軍翔,上個月喺facebook自爆已經同圈外女友結婚,並且已生下B女「美寶」。有指小美老婆係其初戀女友,不過小美為咗保護老婆,喺公開嗰張戶籍證明相片中,將老婆嘅資料打格。吳尊曾經以台灣組合飛輪海紅透半邊天嘅吳尊,疑因其偶像包袱嘅關係,多次聲稱單身,到2011年,有報道替吳尊已經喺老家汶萊結婚生女,但仍遭佢否認,但係到咗2013年,吳尊終喺官網發表發聲明承認已與女友林麗瑩於2009年結婚,並已育有女兒做老竇。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70706/2008076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8190

Money Walker:中港金融融合誰埋單?

1 : GS(14)@2017-07-07 02:39:27

凡事都有正反兩面,所有發展機遇都存在代價,講緊嘅係中港金融市場融合。話說內地險資苦於為投保資金尋找出路,兼需利用海外資產避開人民幣貶值影響,鑑於內地存在資產荒,加上當局不樂見資金大舉流出海外,開放險資經由滬港通及深港通進入香港市場,順理成章。中保監宣佈容許險資經由滬港通同深港通來港投資港股,既發揮阻止內地資金外流效果,亦可滿足港人對回歸廿周年送大禮嘅期待。市場對於擴大險資來港一事,即時反應係憧憬北水流入推升港股。其實香港喺扶助中國金融市場發展上有重要角色,中港金融市場融合下,本港於當中享受到嘅好處何其多,北水推郁港股只係其中一項,金融業從事員、中區寫字樓業主、香港政府庫房,個個都係受惠者。不過有利亦肯定有弊,中港股市與債市互聯互通只係第一步,中港金融甚至貨幣市場合而為一,大有機會係中國金融市場國際化嘅終點。喺呢個漫長過程中,相信香港會陸續得到唔少好處及機遇,問題係中港金融市場融合帶來嘅變化,亦需由每一個港人承受。假以時日,內地走資大閘會否由內地南移至香港?互聯互通最終目標又是否中港股市一體化?港元與人民幣掛鈎會否係人民幣達至完全自由流動前嘅其中一步?以上變化當然純屬筆者想像,但中港金融市場種種緊密聯繫,必然意味兩地金融市場於制度、運作、法規等方面,距離將不斷縮窄,今日港人落袋嘅種種好處,毫無疑問總有一日需要由全體港人一齊埋單。
El.
http://fb.com/moneywalkerhk本欄逢周三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705/2007920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8276

陶冬:中港樓市現沒投資價值 十九大後料加快收水 去槓桿如「溫水煮蛙」

1 : GS(14)@2017-08-28 13:54:31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602&issue=20170824
【明報專訊】回顧過去5年,本港經濟年均增長約2.4%,惟樓價期內卻急升近五成,港人購買力追不上樓價升幅,升勢主要由內地資金推動。北水流向對本港樓市的影響愈來愈重要,瑞信亞太區私人銀行董事總經理兼大中華區副主席陶冬認為,隨着內地上月召開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把「去槓桿」定為重要政策目標,料下季的「十九大」閉幕後,中央在未來5年將加快收水,引致內地樓價下跌,本港樓價料跟隨調整,「我覺得目前不論中港及亞洲樓市均沒有投資價值」。

在昨日颶風天鴿最接近本港前一日(本周二),陶冬在位於九龍站環球貿易廣場(ICC)高層的瑞信總部接受訪問,當日霧霾已籠罩維港。陶冬在2010年測中內地資金將湧港,大幅推高樓價,記者談起此事,請教他樓市去向,他卻先分享本周一觀賞許冠傑及譚詠麟兩位經典港產歌手的音樂會上所見所聞,「昨晚(周一)的音樂會上,歌曲是上世紀70及80年代作品,當年我還在內地,故90%歌曲都是昨晚首次聽到的,但我很享受,因為歌詞寫得很好。這也不只是香港粉絲的一個活動,從粉絲舉起的霓虹標語來看,來自北京、上海、東莞的也不少!我當時就想,香港在上世紀70及80年代出現了許冠傑、譚詠麟、張國榮,出現了金庸、黃霑,出現了成龍、周潤發,都是世界級的巨星,他們的確是在自己的行業上開創先河,他們引領的文化及娛樂事業影響了全球華人社會,其事業給社會帶來了變化,開創了一個新的世界,是真真正正的一代宗師」。

陶冬指出,他上述提及的多位巨星,只是本港上世紀70年代及80年代的一個縮影,期內經濟事實上亦百花齊放、欣欣向榮,「當時樓價是值得升、應該升,因為整體經濟是往上走」。但他認為,今日本港歌手的水平,與那個年代的天王巨星比較,已經有很大的差距了。

港經濟「一好遮百醜」 僅金融業好景

回顧本港過去20年的經濟表現,陶冬形容是「一好遮百醜」。他分析,在回歸初期,內地製造業起飛,本港在提供中介服務上曾有一定優勢;跟着內地以基建及消費作為經濟增長火車頭,本港亦成功扮演融資的角色,故連續多年在全球新股集資金額中稱冠;近年隨着亞洲財富增長,本港發展成為區內財富管理中心,與倫敦及紐約並列為世界3大金融中心之一,此舉亦支持樓市向好。「本港金融業的興旺,無疑對一部分人的收入、對個別人士的就業機會、對個別地區的寫字樓租金帶來支持,這我覺得是有道理的,畢竟金融業創造了這麼多財富。如果IPO(新股公開招股)可以賺這麼多錢,如果替區內富豪管理財富是這麼好的一門生意,為什麼相關從業員不可以有較高工資及花紅呢?既然這樣,他們買得起房子,付得起租金,是很正常的事」。

但陶冬認為,本港近年除金融業一枝獨秀外,昔日曾支撐起經濟的製造業、物流業及旅遊業均先後下滑,故此即使經濟增長仍達3%,亦非健康發展,「一好遮百醜的問題是,當一個行業很好,但其他行業都不好的時候,其他行業便很慘。除了樓價及租金上升外,政府官員見到GDP的每年增長高達3%,便會覺得經濟很好,沒有想辦法為生活質素正在下降的普羅百姓及夾心階層提供幫助」。

過去14年中港樓市關連度增加

根據陶冬分析,2003年是本港樓市的一個分水嶺,此前本港樓價與美國貨幣政策接軌,之後與內地樓價的關連性卻愈來愈高。而他之所以在2010年預測北水將大幅推升港樓,原因是他在每日下班時留意到鄰近的凱旋門「只有小貓小狗的幾盞燈開着」,意味該九龍站豪宅大部分已由內地富豪買入,作為投資而非常住用途,他估計此舉屬內地資金湧港買樓的開始,而過去一年各路資金蜂擁而至,更令樓價升勢加快、屢創新高。

「過去12個月大量資金流入本港,令銀行體系的流動性很大,即使美國期內3度加息,本港也不需要跟隨。在正常的情况下,資金流入會令貨幣升值,歐元及日圓近月便是這樣;但在聯繫匯率的機制下,港元匯價與美元掛鈎動不了,結果是樓價急升,股市的表現也十分好。」

政府有上帝之手 沒上帝之腦

向前望的話,陶冬分析,上月召開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把「去槓桿」列為重大政策目標,當中多次提及「風險」及「監管」等兩個詞彙,意味未來5年中央收緊貨幣政策是主旋律,而此舉亦與美國聯儲局於年內縮表的政策一致,意味全球兩大央行將同步收水(編按:陶冬在他的新書《QE退潮——大逆轉中的風險與機遇》會就此詳細解釋)。

因此,陶冬相信,中央在下季的「十九大」閉幕後,便會出台一系列為經濟「去槓桿」的政策,而在眾多經濟環節中,房地產對此最為敏感,故他預測在未來5年的某一時點,內地樓價便會掉頭下跌,本港樓價亦跟隨調整,「我認為目前中港樓市就好像溫水煮蛙,當水的溫度慢慢上升,青蛙最初很舒服樂在其中,但最終不經不覺失去性命。目前大家覺得市場流動性充裕,認為不必為樓市擔心,但2007年美國財政部的高官也曾對我說,『在二次大戰後美國從沒有出現超過一年全國性的樓市下跌』,結果一年後便由次按引爆環球金融海嘯,可見政府縱有上帝之手,也不一定有上帝之腦;而即使中國政府的行政能力較強,但政策出現失誤的風險是不能夠排除的」。

明報記者
2 : GS(14)@2017-08-28 13:54:45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380&issue=20170824

【明報專訊】陶冬引述Demographia的數據,指去年第三季本港樓價中位已達居民中位年收入逾18倍,意味「一個拿正常工資的港人需要逾18年不吃不喝才可買得起一套房子」,可見樓價已明顯偏離本地購買力所能負擔水平。因此,陶冬認為,本港應該發展金融以外的支柱產業,創造更多財富,令更多港人有能力負擔得起高企的樓價。

廣告

他又提到,自己本周看到兩則新聞,一是內地電子商貿龍頭阿里巴巴快將追過美國亞馬遜,成為全球市值最大的科網公司,二是京東擬分拆京東金融上市,估值高達1000億元。由此可見,內地新經濟發展一日千里,「它們在改變商業模式,改變生活方式,改變社會結構」;他慨嘆,在本港過去5年錯過了不少內地科網業高速發展的機會,日後應該努力參與其中。

[葉創成 名人樓市論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352

陳德霖:即時跨行轉帳明年開通 業界料市民毋須付費 下一步擬打通中港支付系統

1 : GS(14)@2017-08-29 01:24:51

【明報專訊】在科技正逐步顛覆傳統銀行業的時代,金融管理局總裁陳德霖認為,兩者不但可以同時存在,若要達到更高層次的發展,銀行及科技行業更應各取所長,找出大共識。他日前接受本報訪問時,提到對香港未來支付市場的願景,他希望能做到「全接通」,除了即時跨行轉帳外,亦希望把各種儲值支付工具連接起來,同時又鼓勵業界與內地當局商討,讓香港的支付工具可在內地使用。

明年9月實行 如全港P2P平台

陳德霖透露,計劃中的「快速支付系統」,可望在明年9月實行。該系統可讓零售銀行的戶口,猶如全港的P2P(個人對個人)平台,並可以做到即時轉帳。

他表示,現時本港的流動支付市場,領先的都是科技公司,銀行業的起步較慢;不過,藉助快速支付系統,當全港銀行戶口可以互相連接,銀行業在支付市場上會變得更有競爭力。

現時跨行轉帳需時兩個工作天

現時,若市民需要在自動櫃員機或網上銀行跨行轉帳,只能在同一集團的戶口內,例如由匯豐戶口轉帳至恒生,或於銀通的成員銀行之間進行(但不包括渣打及中銀香港)。銀行客戶亦可透過分行跨行轉帳,但無論循任何途徑,都需時最少兩個工作天。

陳德霖表示,快速支付系統啟用後,不但能接通銀行間市場,銀行亦可直接即時轉帳予一眾儲值支付工具的戶口。他鼓勵13名儲值支付工具牌照持有人之間,亦可藉助此系統達到全接通。

業界:開通後利流動支付營運商

有業內人士則認為,香港支付市場遇到的難題,主要是客戶難以把資金轉進電子錢包內。現時一般的做法,例如匯豐的PayMe或騰訊(0700)旗下的WeChat Pay都是透過信用卡轉入資金。因此,一旦快速支付系統啟用,可以突破此樽頸,讓用戶直接從銀行戶口把資金實時轉入電子錢包內。而這一點無疑對流動支付營運商更有利,反而會令傳統銀行業失去優勢。

陳德霖認為,科技企業與銀行業不一定是競爭關係,也可是互相學習的對象。銀行業的優勢在於側重風險管理,而科技企業事事以客為先,圍繞客人需要提供一條龍服務,他希望兩者都能向對方邁進,讓本港的支付市場走向更高層次。

跨境支付工具試行 釋內地疑慮

他又表示,希望支付工具能夠在內地與香港跨境使用。由於香港的支付工具暫未能用於內地,他鼓勵業界積極與內地當局商討,而金管局對這方面持開放態度。

據他了解,若要做到跨境使用,技術上問題不大,內地當局主要考慮到資本管制的政策,他認為可先在局部地區及部分商店先試行,金額設有上限,以緩解當局的疑慮。

明報記者 廖毅然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2996&issue=2017082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370

千億地產基金舵手吳繼煒:科網業創造財富 中港樓市前景俏

1 : GS(14)@2017-09-14 09:28:26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9979&issue=20170914
【明報專訊】談到基金公司,一般人會想到是外資天下,不過,由港人吳繼煒創辦、專注大中華地區房地產私募基金的基匯資本,目前資產管理規模(AUM)已達120億美元(約936億港元),較2005年成立時升近60倍,是環球基金界的後起之秀。吳繼煒接受訪問時表示,過去12年內地經濟高速增長,尤其是科技業發展一日千里,製造大量財富,料此趨勢仍會持續,故他對內地及本港地產市場後市仍然樂觀。

廣告

明報記者 葉創成

今年6月,記者在《金融時報》舉辦的「亞洲投資管理業高峰會」上認識吳繼煒,他是該國際投資會議的少數港人演講者,其間他以流利英語分析內地住宅市場前景。他指,由於內地經濟基本面向好,故即使內地一線及二線城市樓價於2015年下半年開始急漲,今年輪到三四線城市價量齊升,亦不代表市場已出現泡沫。過去3個月內地樓市仍穩定發展,內房股股價亦延續強勢,可見他的分析到位。

在該高峰會上記者已邀請吳繼煒接受訪問,請教他對本港及內地樓市去向。他先從基匯資本開始談起,「目前基匯資本AUM達120億美元,在全球8個地區設有辦事處,員工約290名;我們12年前創業時只有3名員工,首個基金的規模只有2億美元。此前我在美國工作時已在當地成功投資多個房地產項目,了解到『錢並非最重要,能力才是最重要』。全球市場並不缺錢,只要你有一個好的意念(Idea),並且付諸實行,人家便會給錢你去投資」。

27歲收購美酒店 地產投資代表作

吳繼煒的父親吳仲燦,是地產投資公司建生國際(0224)創辦人,母親吳汪靜宜則是德昌電機(0179)主席汪穗中的胞姊。他在美國出生,童年時代在本港度過,於美國就讀多間大學後,在1995年時僅27歲的他成立Downtown Properties公司,斥資1000萬美元收購瀕臨破產的荷李活地標羅斯福酒店,接手兩年後已轉虧為盈,至今亦一直賺錢,年營業額較易主前升逾5倍,成為他在地產投資事業的代表作。他透露,有關收購向銀行貸款600萬美元,餘下400萬美元本金須由他自行籌集,當中100萬美元來自父親吳仲燦,故家人的支持亦是他成功創業的原因之一;而收購完成初期,他曾有兩年時間長駐該酒店,親自督師改善營運,「力不到不為財」,才有今日的成果。

Downtown Properties在羅斯福酒店取得成功後,在美國地產界亦打響名堂,至2003年已完成逾50個項目,惟吳繼煒當年卻決定回流本港,「首先,在1997第四季至2003年第一季住宅樓價大跌七成後,估值已相對低,給予我們入場的機會;更重要的是,內地經濟愈來愈開放,政策亦開始上軌道,較容易回去投資。我當時認為,既然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在美國亦可以做出成績,將有關經驗用於拓展中國房地產市場,料可事半功倍,因為內地經濟發展很快,而且外國人不了解中國,需要我們這些盲公竹做嚮導」。

2003年回流 8.4億購上環全幢物業

吳繼煒於美國掌管Downtown Properties時,摩根士丹利已是合作伙伴,2003年他回港投資房地產,雙方亦「拍住上」,於8月斥資8.4億元收購上環維德廣場全幢34層,總樓面39.6萬方呎,呎價僅2129元(編按:該財團於2006年以26億元把該物業轉售予麥格理,3年內賺逾兩倍;而李錦記於2010年以逾43億元向麥格理買入維德廣場,易名為無限極廣場至今)。

吳繼煒藉維德廣場打響頭炮後,2005年再成立基匯資本,主要投資於大中華地區房地產市場,近年他認為本港市場競爭愈趨激烈,故將內地市場定為發展重心,代表作是2014年以9.28億美元向盈大地產(0432)收購北京盈科中心後,引入在三藩市將貨倉改造為寫字樓出租予科技公司的經驗,將該物業原用作零售樓面用途、空置率甚高的底層,改作寫字樓用途出租予內地科技企業,令有關樓面租金總值勁升兩倍,連同上蓋寫字樓租金升值,接手3年後總租金升幅逾五成。談起這得意之作,他仍然津津樂道,「既然該物業租金升幅達五成,估值理論上亦上升五成;由於我們收購的資金中,股本及銀行貸款各佔一半,故是項投資3年內股本回報率便達100%」。

除了北京盈科中心外,基匯資本現亦持有上海仙樂斯廣場;本港物業組合中,最重磅的是2015年伙建生國際以72.8億元向洲際酒店集團收購香港洲際酒店。吳繼煒表示,自己與新世界(0017)執行副主席鄭志剛份屬朋友,而新世界亦正重建同樣位於尖沙嘴的新世界中心,兩人均希望該兩個位置相近的物業可發展為區內新地標。

2014年購北京盈科中心 至今升值五成

另外,吳繼煒私人亦與紅杉資本全球執行合伙人沈南鵬,以及騰訊(0700)個別高層合資15億元,收購位於太平洋的法屬波利尼西亞的四季度假村。他笑說:「香港最叻的人都去做地產,內地最叻的人都去搞科技。」內地龍頭科技企業正在改變各行各業的商業模式,影響力很大,故他亦有投資紅杉資本旗下基金,他估計沈南鵬也相信其專業眼光,故雙方亦一同投資地產項目。

在看完吳繼煒上述分析後,相信讀者也了解他對本港及內地樓市前景相當樂觀。他最後總結,自己早前到訪美國多間名牌大學,多名當地大學生對他說,已學習普通話多年,希望獲基匯資本聘用,到上海分公司任職,由此可見內地經濟崛起的事實。

他強調,本港有一國兩制及近水樓台的優勢,尤其是港人若精通兩文三語,在內地將有很大發展機會,籲年輕人努力裝備自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692

內房「抽水」照升 分析:中港看法迥異

1 : GS(14)@2017-09-16 22:28:49

【明報專訊】近月多隻內房股配股、發債向市場「抽水」,但股價一反常態節節上升。有基金經理表示,內房中期業績佳,加上有恒大(3333)、融創(1918)的巨債換規模「珠玉在前」,目前北方資金又充斥港股,已改變市場以往審慎看法,將債務看成增長空間。

債務看成增長動力

在下半年,港股先有自稱「現金流充足」的融創在7月中配股籌逾42億元及8月發行10億美元債。融創今年內先以150億元(人民幣‧下同)入股樂視、再以438億元接盤萬達文旅資產。其後旭輝(0884)先在7月引入平安做戰略投資者,籌19億元,並先舊後新配股集資逾5億元,8月再發3億美元永續債。及至本月再有中駿(1966)、禹洲(1628)先後配股集資(見表)。

基金經理:無壞消息已當好消息

該基金經理稱,本身仍擔憂中國樓市,但顯然市場只要「無壞消息已當是好消息」,上升周期已達數月及股價多已上升五成甚至數倍,變成「唔買變跑輸」。有別於以往內房發債、配股代表「手緊」,現時市場將債務看成增長動力。在配股有合理折讓下,股價亦只是「one day correction(單日調整)」,吸引不少投資者。

分析:倘太多公司配股 股價或調整

在市場對行業中期業績一片唱好,星展唯高達(香港)研究部董事兼中國房地產業分析員王丹認同,此輪周期有別以往,因目前「(港股)投資者的結構正在改變,南下資金增加」,A股配股是需要證監審批,機會不大,一旦獲批股價反而會上升,導致本港上市內房股亦「將資金引進來當成可推動增長,不再一面倒是負面」。

基於中港對於抽水看法迥異,改變了本港以往「市場氣氛不好、擔心時候做placement (配股)會觸發整個板塊調整」,在目前內地樓市實體市場未見回落,投資市場氣氛好,企業盈利改善下,「只要融資成本夠低,不再是幫債主打工,借錢反而是好事,愈多愈好的感覺」。然而看法改變,王丹表示仍要留意若太多公司集中配股或錯誤給予市場信號,「管理層對於公司股價上升空間沒那麼看好」,導致較大調整。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5721&issue=2017091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709

鄧普頓仍看好中港股市

1 : GS(14)@2017-09-17 12:50:45

【本報訊】中港股市本年錄顯著升幅,鄧普頓新興市場團隊行政主席麥樸思表示,由於內地經濟持續增長,中港市場將會受惠,對其往後發展看法樂觀。該團隊基金經理莫家良補充,內地致力去槓桿,現時經濟環境較以往更為健康,當中看好科技、保險,以及高端消費品板塊。


指市場對北韓核試麻木

麥樸思稱,在新興市場看到很多機遇,又以正實施經濟改革的印度與10年前的中國相似;另越南、阿根廷、巴西、墨西哥等市場亦看好。對於市場關注北韓事件,他表示市場對事件經已麻木,故反應未算太大,而鄰近的南韓企業管治與派息有所改善,抵銷核試對市場帶來震盪,但仍建議投資不同市場以分散風險。另外,貝萊德中國股票主管朱悅昨指,中資股今年是受到內地經濟增長穩定、國企改革與混改推進,以及資金流入包括中國在內新興市場這幾大因素支持。她看好內銀股,因息差及壞賬改善的情況下半年料維持。此外,周期性板塊包括基建、航運硂建材、火電等,以及玻璃及化工產品一類供給側改革及環保相關行業亦正面。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906/2014427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911

信置會德豐中港出貨

1 : GS(14)@2017-09-17 13:47:29

【本報訊】本港發展商無論在香港或內地都在積極出貨。信置(083)加入大孖沙沽售內地資產行列,宣佈以105億元沽售成都商住項目八成股權予深圳華僑城,實行獲利收割。另一邊廂,會德豐地產亦踩行油賣樓,旗下啟德Oasis Kai Tak迅速開價推盤,首批130個單位折實平均呎價逾2萬元,開放式單位入場費折實518萬元。記者:陳雪蕾 陳東陽 程俊華



再有本港地產商減持內地資產!信置擬以87.67億人民幣(折合105億港元),出售成都商住項目80%股權予深圳華僑城。綜合資料,長和系、新世界系、華置(127)等多間本港地產商,近3年先後沽售總值約千億元的內地資產。有分析指,信置今次是以「靚價」賣地,不認為是看淡內地樓市,反而代表本港地產商當年以低價入市,現時陸續進入收成期。信置是次出售的項目位於成都市成華區御風二路9號宗地之住宅、商業及酒店發展項目,地盤面積共約24.4萬平方米,項目名為「信和.御龍山」。交易完成後,信置將持有項目餘下的20%股權。



大孖沙近3年頻沽內地資產

該交易預期將分別為同系尖沙咀置業(247)及信置帶來約33.61億元及64.54億元收益,所得款項淨額將用作集團的營運資金。有分析員指,本港地價仍較貴,預計信置未必會即時動用資金在港投地。事實上,本港地產商近年不時沽售內地項目,長和系去年作價200億元人民幣出售上海陸家嘴世紀匯廣場最為矚目;新世界系前年亦連環出售內地多個項目予恒大(3333),涉資340億元人民幣。有美資大行地產分析員指,本港地產商早年轉戰中國地產市場,近年內地地價,對比他們當年入市價已升值不少,認為在作價吸引下出售資產套現,是合理舉動,不代表看淡內地樓市。以信置為例,集團十年前先後在重慶、成都、福建等地大手投地。翻查資料,信置於2007年以41.38億元人民幣購入該成都地皮,為當時該區地王,每平方米3,390元人民幣。


內地佔信置總土儲近54%

信置2016年年報披露,集團預計整個項目於未來5至6年內竣工,落成後面積約1,330萬平方呎,當中住宅單位已於2013年開始推售,截至2016年度售出已推售單位約69%。截至去年6月底,信置的中國土地儲備的樓面面積為1,738.8平方呎,佔集團總土儲近54%。分析員估計,若遇到好價錢,不排除本港地產商「睇錢份上」再出售內地資產。信置一邊沽售內地資產,另一邊廂則在本港密密投地,即使近年本港地價被中資搶高,但集團仍是本港地產界的「超級大好友」,不論上車盤、豪宅地、以至商貿地都見其蹤影,近半年集團已投得3幅地皮,是今年投地中標最多的港資地產商。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908/2014661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1001

陳茂波﹕中港經濟減關連不可行

1 : GS(14)@2017-09-25 04:14:35

【明報專訊】評級機構標準普爾上周將中國及香港的主權評級下調,財政司長陳茂波昨日重申,不同意標普調低有關評級,降級不會對香港經濟以至長遠展望有影響,並不需要擔心。他並認為,要減少內地對香港經濟影響,並不可行。

內地為港創造不少機遇

標普將香港評級調低,主要理據是憂慮中國經濟發展和金融風險,連帶會影響香港。陳茂波認為,中港經濟發展密切,將內地發展與香港脫鈎,減少對香港的影響並不可行。他又反駁指,內地發展為香港創造不少機遇,上市公司由1997年的約600間增至約2000間,是為內地的企業來港上市、融資、籌資,大為推動香港金融市場的發展。此外,金管局對於銀行和內地相關的貸款的監管和抵押品要求是非常嚴謹的,不論是銀行和監管機皆有效地管理好風險。

對於港交所(0388)監管事務總監兼上市主管戴林瀚前日表示,香港必須展示與中國的差異,例如法治、企業管治等。陳茂波回應指,兩地的股票市場差異很大,香港最為國際化,監管守則、透明度、融資能力亦相當好。

財政司長政助已有人選

陳茂波又強調,今年香港出口、就業和旅客皆有增長,有信心經濟增長可達到3%至4%的目標。他又提到,近年亞太區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為香港的資產及財富管理業帶來商機,截至去年底,香港基金的管理資產再創新高,達18.3萬億港元,私人財富管理業務按年增長9%至超過5.2萬億港元,私募基金管理的資產總值位列亞洲第二。新政府大部分副局長及政治助理均有定案,但財政司長政治助理一職仍然懸空。陳茂波表示,已找到相當好的政助人選,將在程序完成後公布,但未有回應是否人選由傳媒出身。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156&issue=2017092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141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