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註會員制
在一次電商圈子聚會中,老肚偶然接觸到大三湘茶油,一個專做高端茶油的品牌。與一般的零售品牌不太一樣,他家的茶油只做會員制。前期大三湘與一般的零售品牌一樣,嘗試過傳統經銷渠道,在高端商超鋪貨,甚至開了自己的專賣店,但是經過一段時間後,發現傳統渠道帶來的效果不好,去年,其砍掉原來所有的經銷渠道,專註做會員制。
一萬元,是成為會員的門檻。其中7000元用於茶油消費,剩下3000元相當於六年的會費,會員除了可以得到高端茶油產品外,同時獲得會員的其他權益,包括免費參加會員活動,茶花主題旅遊,進行茶油禮品定制,可以自己冠名某座茶山等。經過一年,目前大三湘在全國擁有3000名會員,會員續費率達到90%。
會員制所提供的茶油產品極為精簡,目前實質上只有兩個主要的品項,家用裝的茶油和禮品裝的茶油。此前其茶油品項超過10個,繁多的品項不利於專註產品,同時容易造成消費者決策困難,因此大部分品項後來被取消,精簡至兩個。品途此前報道過專註茶產品的品牌鄉土鄉親,其特點與大三湘極為相似。鄉土鄉親同樣著力其會員制發展,會員除了定期收到特色茶葉之外,也可以參加其舉辦的相關活動。而在此前接觸鄉土鄉親時,其僅有四款茶產品,同樣崇尚精簡理念,可見精簡已經成為品牌專註極致產品的方式之一。
微信作為線上排頭兵
大三湘的線上渠道相對簡單,主要是其微信服務號與官方網站。當下,移動電商發展迅速,被視為移動互聯網的下一波爆發點,因此大三湘的微信服務號被放在了線上重要渠道的位置。進入微信服務號中的微小店,消費者可以選取商品直接下單,並通過微信進行支付,完成在移動端的購買。此外,在其官方網站上同樣可以實現商品的下單購買。
奇怪的是,大三湘沒有進入淘寶、天貓等主流電商渠道。對於老肚的疑問,其市場總監林勇強解釋到,因為此前調查發現,淘寶目前茶油市場的環境並不好,茶油產品質量參差不齊,價格混亂,所以沒有貿然進入。不過林勇強透露,對於淘寶這樣的主流渠道,大三湘計劃接下來將有所行動,不過目的不在於茶油的銷售量,而是側重品牌宣傳。
線下活動激活會員拓展
茶油會員的拓展,目前主要依賴落地的活動,而活動的形式較為多元,其中主要是代理商組織的活動和會員自發組織的活動。
早期的茶油會員很大部分源自代理商。這些代理商一般是俱樂部、商學院等組織,活動形式則是由代理商與公司一同組織,帶領高端人群到茶油產地參觀遊學,當遊學結束後,這些參加遊學的人往往成為了茶油的會員。另外則是各地會員組織的線下活動,比如其在北京的茶油會員中,部分是開高檔會所、餐廳、俱樂部的會員,他們利用自身場地,召集北京的會員開展主題活動,增進會員間的交流,在社交活動中,會員也獲得相應拓展。
此外其茶油產地正逐步開發成為旅遊景區,每年的茶花節,不僅邀請會員過來參觀,也吸引不少其他消費者。不僅為其帶來潛在會員,更大的意義在於品牌的宣傳推廣和形象塑造。
仍沒放棄線下實體探索
三四年前,大三湘有自己的專賣店,但是實體店的運營效果並不好,後來沒有繼續做下去。專註會員制之後,開設線下體驗店是其O2O設想之一,不過目前時機還未成熟。按照設想體驗店將開在中心城市核心位置,服務覆蓋區域的會員,反過來會員能夠保證門店有一定客流基礎,不過目前3000個會員,一個中心城市也就幾百個,一個體驗店覆蓋到的會員則更少,數量級達不到要求。
雖然開設線下實體店暫時未到時機,但是依然處在公司的未來規劃中,並且其重要性得到肯定。因為對於食品,特別是茶油更具特殊性,如果沒有現實中去看、去聞、去嘗,其實很難辨別出茶油質量的好壞。未來的體驗店,將從視覺、嗅覺、味覺等維度,帶給消費者更直觀的感受,甚至現場炒菜。
為何適合玩會員制?
1、食品安全的需求。這是形成茶油需求的大前提。國內食品安全問題頻出,伴著人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消費者更加註重食品品質。強調健康生產的茶油,借助會員制為消費者創造參觀茶油生產的機會,無疑能讓消費者更加放心。
2、高端消費者群體。大三湘茶油每斤價格上百元,直接將顧客定位在高消費者。目前其會員年齡普遍偏大,35歲以下的不到10%,這個消費群體基本有了穩定的家庭,註重生活品質,願意為健康買單。
3、圈子經濟。由於消費群體收入普遍較高,喜歡社交,註重拓展人脈,結識同道中人。而會員制實質上就是一種圈子經濟,會員組成了一個圈子,也是一個社群,互相連通會員之後,正好滿足會員之間的社交需求。
挑戰猶存,發力全渠道
客觀來講,一年發展3000個會員,速度並非很快,而茶油背後的生產,承包的廣大面積的茶山,加之高端茶油市場還有待培育消費者,公司壓力仍然不小。此時,借力各式渠道,迅速將會員制推廣出去,成為公司發展的關鍵。
1、社交傳播是主體。一方面是線上引導微信朋友圈等品牌傳播,當然這種傳播並非以硬廣的形式,更多是會員的自主分享行為;另一方面是線下借助會員的實體資源落地,以活動形式傳播分享產品,同時又滿足會員社交需求,對活動場所也是一種推廣。基於社交的口碑傳播成本最低,效果卻是最好,而且這種小圈子社交帶來的轉化率很高,並且高端消費群體一旦認可你的品牌,往往具有較高的忠誠度。這點在鄉土鄉親已經得以驗證,社交傳播一直是其核心的品牌傳播方式。
2、體驗店重在品牌宣傳。在開設體驗店的審慎態度上,實際上是非常有必要的,對於尚需培育消費者的高端茶油市場,貿然開店可能成為負擔。未來若體驗店順利開設,其主要功能在於通過服務好輻射區域的會員,塑造品牌並實現宣傳推廣,培育茶油消費者,而不在於盲目擴張體驗店數量,以及將銷量作為體驗店的首要指標。
3、適當利用經銷渠道。不管是線上主流的電商渠道,還是線下傳統的經銷商,在有余力的情況下,利用好這些資源,依然能夠為產品銷量帶來幫助。據了解,大三湘未來有計劃與沱沱工社、本來生活這樣的分銷平臺進行合作,借助這些渠道相對可觀的用戶基數,來提高茶油的銷量。
本文經品途網 授權轉載
(並購咨詢排名:按已宣布交易價值總額排)
今年並購業務異常火爆,高盛並購交易業務老大的地位得到進一步鞏固。
高盛僅本周獲得的兩筆收購業務的交易額就超過了1000億美元:制藥巨頭企業阿特維斯 (Actavis)擬660億美元收購肉毒桿菌藥物生產商 Allergan,全球第二大油服企業哈里伯頓(Halliburton)計劃以346億美元收購第三的貝克休斯( Baker Hughes )。
由於摩根士丹利無緣該兩筆業務,高盛進一步拉開了與這一多年老對手的差距。並購咨詢業務利潤豐厚,研究公司Dealogic預計僅這兩筆業務可為包括高盛在內的投行們帶來最高3億美元的收入。
今年並購交易的火爆程度是金融危機以來罕見的。據《華爾街日報》報道,算上Actavis和Halliburton的收購,今年全球並購交易的總價值達到了3.1萬億美元,是2007年以來最高的一年。高盛已經從中賺取了17億美元。
盡管華爾街經歷了這些年的金融風暴和動蕩,但是像並購咨詢這樣的業務並沒有出現太大的變化。高盛今年在全球範圍內為價值達9350億美元的並購交易提供咨詢服務。
本周一宣布的這兩筆收購交易,美國銀行也分得了一杯羹。但是行業里的另一大巨頭摩根士丹利卻無緣任何一筆。
華爾街見聞網站介紹過,Allergan的現有股東、對沖基金大佬Ackman一直希望由自己持股的加拿大公司Valeant制藥和自己的對沖基金潘興廣場資本管理公司出面收購。但如今這種可能已變得微乎其微。
摩根士丹利的不幸就在於當發現無法從Allergan手中爭取業務後,它轉向了Valeant。結果Valeant當不成收購方,摩根士丹利也就與該筆年內最大的並購業務失之交臂了。
禍不單行,剔除了Valeant這筆不太可能發生的並購後,摩根士丹利的排名已經落後於摩根大通。
與摩根士丹利一樣站錯了隊的還有加拿大皇家銀行(RBC)和巴克萊銀行。《華爾街日報》援引消息人士稱,包括它們在內的七家公司原本將為Valeant提供超過200億美元的融資用於收購Allergan,然後瓜分超過5億美元的報酬。
現在,取而代之的是摩根大通。Actavis周一發布的聲明顯示,摩根大通將為其收購Allergan提供近60%的資金。此外,它還是Actavis此次收購的唯一顧問。
Dealogic預計,摩根大通、高盛和美國銀行將共同瓜分該筆收購交易帶來的1.6-1.8億美元。
在Halliburton的收購交易中,瑞士信貸是當之無愧的大贏家。它是Halliburton的主要顧問,Dealogic預計Halliburton將為該收購服務支付1-1.2億美元。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全球管理咨詢機構麥肯錫今日發布的報告認為,肥胖人士帶來的經濟成本堪比吸煙或是軍械沖突的成本。報告稱,每年肥胖癥產生的成本高達2萬億美元,相當於全球2.8%的GDP。戰爭、恐怖主義這類沖突的年度成本和吸煙的成本都約為2.1萬億美元。
目前共有21億人身患肥胖癥或者體形超重,人數幾乎占全球總人口的三分之一,是營養不良者的1.5倍。上述麥肯錫報告預計,除非當前肥胖者增加的趨勢得到抑制,否則十五年內全球半數成年人都將超重。因此醫療健康方面的政府預算還將越來越吃緊。
上述麥肯錫報告的主要作者Richard Dobbs認為:
“肥胖癥現在是嚴重的全球問題,它需要規模化的全面幹預策略。任何單獨幹預對該問題的影響可能都很小。”
英國衛生部下屬機構Public Health England(PHE)估計,如果肥胖癥患者人數占比降至1993年的水平,到2034年,保障英國國民公費醫療保健的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NHS)將節約費用1.2萬億英鎊。
當然,比經濟成本更現實的是性命攸關的問題。世界衛生組織(WHO)將肥胖癥定義為,與2型糖尿病、癌癥和心臟病這類非傳染性疾病有關的傳染病。此病一年致死280萬人。今年年初,WHO將成年人每日糖分的建議攝入比例由10%下調至5%。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周四,全美地產經紀商協會數據顯示,美國10月成屋銷售總數年化526萬戶,遠超預期的515萬戶,創去年9月來新高,前值為518萬戶。今日數據印證了美國房地產市場在回暖。
根據華爾街見聞網站實時新聞:
美國10月成屋銷售總數年化526萬戶,預期515萬戶,前值從517萬戶修正為518萬戶。
美國10月成屋銷售環比增1.5%,預期-0.4%,前值從+2.4%修正為+2.6%。
美國10月成屋銷售總數年化526萬戶,遠超預期的515萬戶,創去年9月來新高。10月成屋銷售環比增1.5%,好於預期的-0.4%;同比增2.5%,為2013年10月以來首次同比正增長。
回顧上月數據,美國9月成屋銷售總數年化517萬戶,好於預期的510萬戶,創去年9月來新高。當月成屋銷售價格中位值創歷史新高。
NAR首席經濟學家Larry Yun表示,10月成屋銷售數據是今年內首次銷售實現同比正增長,表明成屋銷售出現U型拐點。
美國成屋銷售占整體購屋交易比重約九成,是衡量美國房地產市場的重要指標。2013年下半年起,受房貸利率大幅上行影響,美國房地產市場一度陷入停滯。近幾個月,房地產市場在緩慢回暖。盡管工資增幅依然緩慢,但近來房貸利率走低對房地產市場有支撐作用。
營建許可數是美國房地產市場的先行指標。昨日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國10月營建許可戶數大增,創2008年6月以來新高,9月數據也有所上修,表明房地產市場在好轉。
數據公布後,美股小幅上行:
10年期美債收益率下行後上行:
黃金延續此前下跌態勢:
美元指數小幅上行: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來源:i黑馬
作者:婁月
遊艇和帆船一直是少數人消遣的項目,一次出海的成本動輒上萬元。“出海玩”網站(chuhaiwan.com)卻要將其改造為普通人都可以消費得起的大眾海洋文化旅遊產品。出海玩由知名投資人麥子趙領投,這是目前國內首款涉足海洋文化的旅遊項目。
(出海玩已經上線內測,邀請了陳升、左小祖咒等好友前來體驗產品)
出海玩的聯合創始人、Pre-Angel投資人麥子趙告訴i黑馬記者,出海玩的定位是“遊艇和帆船界的Airbnb”,即將閑置的遊艇帆船資源利用和開發起來。它和Airbnb相似的地方在於“分享經濟”和“本地社交”,一方面讓船主將船只租賃分享,從中獲利,提高船只利用率;另一方面讓普通大眾也能體驗出海遊玩。
根據出海玩提供的數據,目前我國的註冊遊艇帆船約有1萬艘,閑置率高達90%以上。與之相對應的,船主每年都要為遊艇支付高達30萬-50萬的維護費用,包括泊位費、養護費和人工費(船長、水手)等。而我國擁有1.8萬公里的海岸線、9萬個湖泊和6500個島嶼,這些旅遊資源遠未充分開發。在麥子趙看來,這些海洋和湖泊資源完全可以利用遊艇和帆船進行開發。
出海玩商業模式的第一個思維是降級,把遊艇和帆船這類高大上的項目變成人人都可以參與的項目。一般來說,每個城市的船主由企業、個人和俱樂部構成。由於俱樂部的運營和接待能力較強,這使其成為出海玩目前主要的簽約對象。
麥子趙算了筆賬:一艘78尺的遊艇若每天開4小時,油費成本是6000元,加上其他費用,一天的成本約在8000元。而這艘遊艇一天出海4次,每次載30人,按每人收取500元費用計算,完全可以覆蓋船只的成本。
不過,僅靠租賃船只遠遠吸引不到足夠的遊客,所以出海玩又加入了內容和社交元素,為當地的活動達人提供平臺,由他們發起活動、設計旅遊產品和招募遊客。出海達人由出海玩進行認證,出海玩幫助達人導遊,並對活動做推廣。
“現階段,出海玩只是一個類似天貓的平臺,由我們向船主租賃船只,然後提供給達人,收入完全歸達人所有。目前對雙方暫不收取任何費用,當流量足夠大時才會考慮像Airbnb那樣收費。”麥子趙說。
針對旅遊人群臨時性聚集的特點,出海玩下一步將開通“一鍵建群”的功能,購買同一產品的遊客自動建群,可在群內交流和分享照片。活動結束後,該群自動消失。
雖然當下出海玩並不介入具體的活動執行,但麥子趙表示,未來把模式做重是大勢所趨,“當運營由自己掌控之時,也是利潤最厚的時候。”
麥子趙認為,出海玩還有一個更重要的意義。過去買遊艇是虧錢的,但當遊艇和帆船成為盈利的工具時,購買遊艇不再純粹為了個人興趣和接待需求,而是成為一種熱門的投資生意。
目前,出海玩已經上線內測,邀請了陳升、左小祖咒等好友前來體驗出海玩產品,並且已與攜程網、飛票網、去哪兒開放平臺等達成了戰略合作。出海玩下一步將擴大產品數量,同時啟動跨境旅行產品。
黑馬企業信息
廈門出海玩科技有限公司
創始人:Kevin Cao、麥子趙、David
上線時間:2014年11月7日
所在地區:廈門
主營業務:遊艇帆船租賃、海洋/湖泊旅遊產品平臺
融資情況:正在進行天使輪融資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三大運營商喊轉型都做了什麽?
中國移動:整合基地業務,重塑飛信
中國移動曾是運營商面向互聯網業務轉型最早的倡導者,面對互聯網業務沖擊,中國移動陸續在全國部署了九大基地業務,但實踐證明,離開了運營商業務“輸血”,其基地業務大都難以形成獨立市場競爭能力。
隨著移動互聯網與OTT業務迅速發展,中國移動決定將九大基地整合為兩個公司:新媒體集團公司和互聯網公司。其中新媒體公司已經註冊為“咪咕文化科技集團公司”,整合音樂、遊戲、動漫、視頻、閱讀5個子公司,是數字內容業務板塊的唯一運營實體,計劃於2015年1月正式投入運營。而互聯網公司在歷經兩年論證後,也將於2015年初掛牌。中國移動內部人士透露,“設立在廣東基地的互聯網公司籌備已兩年有余,相關互聯網業務早已開展,掛牌只是時間問題。”
而原移動互聯網基地中所屬的“飛信”業務,在喊了兩年“重塑”之後,也終於開始有了眉目。據媒體報道,中國移動和阿里巴巴計劃組建合資公司單獨運作飛信,重塑飛信業務。對於阿里巴巴來說,其“往來”產品已基本走入了死胡同,而中國移動飛信業務在騰訊微信沖擊下,也基本上找不到北。如何重新激活飛信原有的近1億活躍用戶,並為阿里巴巴電商服務,這也是中國移動與阿里巴巴最新的合作夢想與業務轉型方式。
中國移動在飛信之外,也在部署另外的OTT業務,2014年2月,中國移動CEO李躍曾公開表示:“短信、彩信業務繁榮期已過,收入銳減,中國移動將啟用下一代融合通信業務來應對來自OTT企業的競爭。據中國移動內部人士透露,以整合短信、彩信、視頻、用戶通訊錄和黃頁應用的融合通信業務,將於2015年上半年正式啟用。中國移動與騰訊在信息通信業務方面,將再次上演一場大戰。
中國電信:引入民資與“去電信化”
由於FDD牌照遲遲未發放,中國電信在三大運營商受到的影響最大,其手機新增用戶增長已大幅放緩,甚至今年7月出現了總用戶減少20萬的“負增長”局面。
重壓之下,中國電信掉頭的速度也最快。2014年5月,中國電信董事長王曉初公開宣稱,將進一步擴大對民企開放,互聯網企業可以通過控股形式與中國電信合作。隨後的6月,中國電信炫彩公司出讓34.426%股份;7月,天翼閱讀出讓20.7%,引入投資1.39億元;8月,與網易就易信業務成了新公司,在控股的情況下出讓業務和市場運營。市場傳聞,中國電信還將就天翼空間業務與阿里巴巴、UC達成合作,由後兩者負責天翼空間今後的業務運營。
中國聯通:全面擁抱互聯網巨頭
在三大運營商中,中國聯通營收規模最小,利潤最薄,基地業務最少,因此與互聯網企業合作的決心也最堅決。
如在微信等OTT業務中,中國移動采取的是全面反擊策略,高層甚至多次公開“炮轟”微信,中國電信則是扶植另一家互聯網巨頭共同抗擊。而中國聯通從一開始就明確了全面合作態度,2013年,中國聯通廣東與騰訊微信合作推微信“沃卡”,今年業務拓展到廣西等地。
2014年6月,廣東聯通聯合百度推出理財產品的“沃百富”。另外,與百度知識體系達成戰略合作協議,借助百度貼吧、百度知道、百度百科、百度文庫、百度直達號產品,構建中國聯通知識分享型服務體系。
除了與騰訊、百度的合作,中國聯通在今年2月出資2億元全資設立創投公司,定位於互聯網方向和電信增值業務方向,目前主要扶持中小互聯網企業。
中國聯通針對基地業務也進行了整合。11月底,中國聯通將旗下沃商店剝離出來,成立小沃科技有限公司獨立運營。新公司定位為聯通最核心的應用分發平臺、唯一的手機遊戲運營平臺和基於移動互聯網的能力開放平臺。
運營商為何急於轉型?
“語音和短信不行了”,中移動董事長奚國華在GTI稱,OTT業務對中移動傳統通信業務沖擊之巨大。中移動順應產業變革方向和移動互聯網規律,加快推動戰略轉型,通過構建智能管道、搭建開放平臺、打造特色業務、展現友好等措施,積極實現運營商和移動互聯網發展的創新思路。
從公開的數據看,2014年前三季度業績顯示,中移動前三季度營運凈利潤826億元,同比下降9.7%。傳統的語音和短信彩信下滑趨勢難以逆轉,後者更是有著20.2%的同比下降。
除此之外,民營企業進入通信行業已是大勢所趨,也成為政府與主管部門重點扶持的產業方向。某運營商中層對筆者表示,既然沒有了政策層面紅利,運營商也擋不住OTT等移動互聯網企業的全面滲透,不如早做打算,越早掉頭越能減少後期被動。
運營商轉型能成功嗎?
中國信息經濟學會理事長楊培芳對筆者表示,從這一年來看,電信企業的轉型不算成功,其主要問題有三個:
1、思路不明確。無論是打著“去電信化”旗號,還是“新媒體公司”招牌,缺乏戰略性創新。譬如,易信、飛信等,完全模仿互聯網公司模式運作,卻沒有配套管理機制,只能是半途而廢;
2、沒有發揮自我優勢。運營商的優勢是管道,譬如寬帶網絡,光纖通道。如今,谷歌投入20億美元建光纖,國內世紀互聯、鵬博士等民企已開始普及光纖,可以看出,運營商的優勢沒有發揮出來;
3、逆勢而為。譬如,組建鐵塔公司等已不符合互聯網的開放精神。
中研博峰副總裁沈拓則認為:“如果不能圍繞新型業務的特質為其創造生存發展的基礎土壤環境,而是簡單沿襲傳統業務的土壤環境,新型業務很難成功。
綜合以上信息,面對OTT等移動互聯網業務等全面沖擊,2014年成為運營商近10年來面向互聯網轉型步伐最快的一年。從長遠來看,運營商黃金十年的發展時代依然終結,傳統等語音和短信業務下滑已成趨勢,管道化似乎不可避免。
北京郵電大學信息經濟與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曾劍秋在接受筆者采訪時表示,電信運營商在轉型過程中,已認識都自己的優缺點,不會偏離自己的主業,做好通信管道,通信服務,這是他們的主業。“運營商更加接地氣,在降低成本的同時,擁有較大的現金流,這才是變革時代生存的根本”,曾劍秋認為,基礎運營商具有穩定的利潤、市值,這是未來轉型互聯網的根基。
在這個已經入冬的寒冷季節,你可能已經忘記了夏天炎熱。然而,驚人的事實是,今年可能成為全球歷史上最炎熱的一年。
聯合國氣象署表示,今年很可能成為全球歷史上最熱的一年。專家表示,人類可能要對此負責。
今年,從澳大利亞到阿根廷都受到了熱浪的席卷。目前的數據顯示,如果溫度持續在高位,2014年將成為人類史上最炎熱的一年。這意味著,全球最熱的15年有14年發生在本世紀。
英國科學家Stott指出,人類可能要對高氣溫負責。溫室氣體是全球變暖的元兇。
如果沒有人類對氣候的影響,我們現在不會突破這些記錄。
Stott說,在沒有發生厄爾尼諾的現象下,創下史上最炎熱的一年是很特別的。
世界氣象組織稱,2014年全球創下紀錄的炎熱與不斷變化的氣候環境一致。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Michel Jarraud表示,
全球變暖沒有停滯,今年最不尋常、又充滿警告意味的是海平面的高溫度,包括北半球。
世界氣象組織稱,今年1-10月,全球平均陸地和海平面溫度較1961年-1990年的平均水平高0.57度,也比過去10年的平均水平高0.09度。
南非、澳大利亞、巴西和阿根廷都受到了熱浪的侵襲。同時,澳大利亞、美國和俄羅斯還經歷了不尋常的寒冷,而歐洲、日本和印度則遭到了洪水、暴雨的襲擊。
9月,巴爾幹半島南部的降雨量超過月平均250%,這一現象在全球多地發生。
世界氣象組織稱,全球海平面溫度也創下記錄新高,高於1961年-1990年平均0.45度。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在這個已經入冬的寒冷季節,你可能已經忘記了夏天炎熱。然而,驚人的事實是,今年可能成為全球歷史上最炎熱的一年。
聯合國氣象署表示,今年很可能成為全球歷史上最熱的一年。專家表示,人類可能要對此負責。
今年,從澳大利亞到阿根廷都受到了熱浪的席卷。目前的數據顯示,如果溫度持續在高位,2014年將成為人類史上最炎熱的一年。這意味著,全球最熱的15年有14年發生在本世紀。
英國科學家Stott指出,人類可能要對高氣溫負責。溫室氣體是全球變暖的元兇。
如果沒有人類對氣候的影響,我們現在不會突破這些記錄。
Stott說,在沒有發生厄爾尼諾的現象下,創下史上最炎熱的一年是很特別的。
世界氣象組織稱,2014年全球創下紀錄的炎熱與不斷變化的氣候環境一致。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Michel Jarraud表示,
全球變暖沒有停滯,今年最不尋常、又充滿警告意味的是海平面的高溫度,包括北半球。
世界氣象組織稱,今年1-10月,全球平均陸地和海平面溫度較1961年-1990年的平均水平高0.57度,也比過去10年的平均水平高0.09度。
南非、澳大利亞、巴西和阿根廷都受到了熱浪的侵襲。同時,澳大利亞、美國和俄羅斯還經歷了不尋常的寒冷,而歐洲、日本和印度則遭到了洪水、暴雨的襲擊。
9月,巴爾幹半島南部的降雨量超過月平均250%,這一現象在全球多地發生。
世界氣象組織稱,全球海平面溫度也創下記錄新高,高於1961年-1990年平均0.45度。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在這個已經入冬的寒冷季節,你可能已經忘記了夏天炎熱。然而,驚人的事實是,今年可能成為全球歷史上最炎熱的一年。
聯合國氣象署表示,今年很可能成為全球歷史上最熱的一年。專家表示,人類可能要對此負責。
今年,從澳大利亞到阿根廷都受到了熱浪的席卷。目前的數據顯示,如果溫度持續在高位,2014年將成為人類史上最炎熱的一年。這意味著,全球最熱的15年有14年發生在本世紀。
英國科學家Stott指出,人類可能要對高氣溫負責。溫室氣體是全球變暖的元兇。
如果沒有人類對氣候的影響,我們現在不會突破這些記錄。
Stott說,在沒有發生厄爾尼諾的現象下,創下史上最炎熱的一年是很特別的。
世界氣象組織稱,2014年全球創下紀錄的炎熱與不斷變化的氣候環境一致。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Michel Jarraud表示,
全球變暖沒有停滯,今年最不尋常、又充滿警告意味的是海平面的高溫度,包括北半球。
世界氣象組織稱,今年1-10月,全球平均陸地和海平面溫度較1961年-1990年的平均水平高0.57度,也比過去10年的平均水平高0.09度。
南非、澳大利亞、巴西和阿根廷都受到了熱浪的侵襲。同時,澳大利亞、美國和俄羅斯還經歷了不尋常的寒冷,而歐洲、日本和印度則遭到了洪水、暴雨的襲擊。
9月,巴爾幹半島南部的降雨量超過月平均250%,這一現象在全球多地發生。
世界氣象組織稱,全球海平面溫度也創下記錄新高,高於1961年-1990年平均0.45度。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