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雷軍的順為資本怎麽看項目?三個核心判斷必不可少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517/149835.html

黑馬說:順為資本是雷軍背後一家頗為神秘的投資機構,它以投資移動互聯網的早期項目而著稱。近日,順為資本合夥人程天來到了黑馬營十期課堂,分享了在當今移動互聯網時代背景下,VC的投資邏輯。其中很多內容都是獨家透露,幹貨頗多,值得一看。


文 | 順為資本合夥人 程天
 

VC選擇投資項目的三個核心:

項目團隊判斷

市場的判斷

商業模式的判斷

 

1、項目團隊判斷

 

最理想的團隊,或者VC最喜歡的團隊,肯定有一個超強的領導人,這個領導人又具有極強的控制力,具有核心標桿作用,說一不二。在強話語權領導人的前提下,再設立好標配的團隊。

 

2、市場的判斷

 

第一,最近一段時間,市場尤其熱,總理提出“互聯網+”的概念以後,TMT的發展是日行千里,兩三年前對“方向看好”這件事很難,而現在來看“方向看好”變得容易了。

 

原因有很多,我們自己內部總結,在目前這個時點上,不考慮政府等其它方面的鼓勵支持,排除這些額外的因素,TMT行業在最近幾年確實面臨了極大的驅動力。

 


 

第二,我們基金關註的方向,不管叫物聯網,還是叫智能硬件,還是叫其它的設備互聯,或者萬物互聯。這類以實體硬件,帶智能化,通用連接帶來的商業機會是不一樣的。也許我這個話筒就可以直接錄音不需要其它設備了,有很多很多驅動力。

 

第三,現在談的如火如荼的O2O,這是非常玄的一個行業,它整合了傳統行業和互聯網,在很多領域它做了很好的結合。

 

前面這三個巨大的驅動力交織起來,在目前這個時間點確實形成了一個風暴,導致最近一兩年這方面的創業項目特別多,質量也特別好,客觀上形成了VC投資的浪潮。

 

因為,現在很多互聯網模式都是嫁接在免費模式,外加升值服務的模式基礎之上的。很多創業者跟我們交流的時候,會提很多非主要業務,或者未來的延伸業務。

 

但對投資人來講,我覺得因為現在延伸業務或者拓展業務是無法證偽的,或者現在很難說這個業務已經會存在,或者以後會不會存在。正如,十年前誰也預計不到QQ現在做的這些業務。

 

3、商業模式的判斷

 

我們主要看項目的商業模式是否有改良、有升級、有創新?目前的商業模式分為兩種。

 

第一種商業模式是顛覆性的,即逼死競爭對手、逼瘋自己的商業模式;顛覆式的項目,是所有主流型美元VC投資人特別想遇到的項目,但是顛覆式的項目客觀上講比例真的是少之又少。

 

比如我們說很多業務是在美國,或者說在其它發達的互聯網國家存在,你把它複制到中國還不一定是顛覆性項目,真正的顛覆性項目就是在中國土生土長的,海外都沒發生過的。我說了雖然人類歷史上商業模式萬變不離其宗,但至少第一眼看上去是很不一樣的。

 

第二種是改良式的商業模式,這種模式更現實,傳統業務加上互聯網的翅膀,做升級換代,更容易經營。

 

比如我們投的智能硬件項目,相對從商業模式的角度來講是很簡單的,雖然有很多項目做的不夠好,但在現有的產品基礎上做升級,或服務上做升級,操作性容易很多。

 

有的行業里會出現很多公司,大家都能做的很好,偶爾的情況也能做出個大公司。

 

互聯網教育就屬於這里類里非常典型的。因為互聯網教育不管是以老師為屬性,還是以原創內容為屬性,它能產生天然壟斷的概率很低,或者說在每個垂直領域都有專業的、特別深耕行業的公司存在,他們對行業特別了解,對內容的控制更好,所以有可能是多元共存的。

 

這類行業可能不用拼的你死我活,咱們就關註咱們如何做好,在有限的市場空間里獲取有限的市場份額,成為循序漸進發展的一家公司。我覺得這也是一條路子,所以我們投了一些做互聯網教育的公司,都做的很好,也能做成上規模的企業。

 

還有類似於像滴滴打車這種的,滴滴打車我原來的公司也投了一點,類似這類的也起來很多,上個時代是利用PC互聯網網站的,現在是用移動APP的方式,把這個供給需求進行嫁接的,這類的商業模式我發現也起來了一批,包括不管是在物流,包括在貨運、餐飲,有很多子行業,甚至在一些更傳統的行業。

 

泛O2O,比如我們去年投了一家裝修公司愛空間,首先是把產品做互聯網化改造,然後結合線上監控和用戶一體化業務服務進行互聯網嫁接的模式,這類傳統消費品和服務業務加互聯網,包括剛才提的醫療這類的是不是有可能做這些嫁接,我覺得也是有可能的,現在每天也在不停的冒出一些新的模式。

 

創業公司的戰鬥力永遠比巨頭強,這是在中國的鐵律,巨頭公司就算給下面給足精力,也沒有老板自己幹來的直接和暢快,包括我們還有很多PE在邊上等著說非要砸出下個京東、下個阿里的瘋狂投資人人,我覺得大家的機會還是很多的。

 

————————————

 

最近一兩個月我發現個問題,我感覺到58跟趕集合並以後,好象最主要的方向是做到家,現在美團也有了,美團上門,京東也有京東到家,大眾點評也要到家了,好象到家這個事情突然就火起來了,我不知道是什麽因素,這幾個巨頭出來以後還會不會有草根發展的機會?

 

創業者先嘗試了,然後巨頭覺悟了。競爭是沒法避免的,已經做大的公司肯定想做的更大,拓展業務線是無法避免的,所以為什麽說VC有存在的價值?原來沒有VC的情況下跟他們打是根本不可能的嘛,現在有個VC了,當然概率還是挺低的,但是至少有一定的可能性,能跟他們局部的掰掰手腕。

 

去年的時候,我們內部還在爭論到家是不是個偽需求,現在至少證明不是個偽需求了,至少這點是個進步,之前懶人經濟這件事有爭論,很多是違背以前固有的商業邏輯的,是類似於帶有顛覆性創新的。

 

包括我自己本人也在被教育,原來我覺得懶人決定有顧慮,而現在大家都做,至少這是需求,有很大的機會。壓力與風險是共存的,我們去年看的一些O2O公司,我覺得現在壓力都非常非常大,但還是有一批勇敢的創業者起來挑戰大公司、顛覆大公司,還是有一批勇敢的投資人並不覺得巨頭做了是個什麽事兒,反而是覺得巨頭做了以後還會有兼並收購的機會。

 

在目前的資本市場,國內發展到這個程度,大公司的思路也很開放,內部也是有很多團隊的,做業務的歸做業務,老板的想法也是多元化變化的,行業的整合是很多樣的,在中國你只要保證你的錢不燒完,某個局部比別人做的好一點,我覺得這個價值永遠會被別人發現的。\版權聲明:本文述者程天,順為資本合夥人;由i黑馬編輯,文章僅代表述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觀點與立場,i黑馬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zzyyanan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黑馬說:投資人創業不在少數,但看人家幹和自己親自幹,終究是兩種滋味。

51用車創始人李華兵曾是一名投資人,親眼見證過姚勁波和劉強東的創業過程。當他創業拿到雷軍投資,當他認為已經爬到塔尖,他感覺,別人能幹成的事,自己也一定能幹成。

口述 | 李華兵
文 | 雷曉宇
編輯 | 王冀
圖 | 紀珂

不能辜負的信任


回頭來看,我人生的很多東西,其實在18歲那一年就已經決定了。

那一年,我考上了武漢大學計算機系。一上大學,就聽說過雷軍,看了他在《計算機報》上的一個采訪,覺得這個人挺厲害的。很快,他回學校來做演講,給了我幾個印象。第一,他激情澎湃。第二,這是我第一次聽說一個詞,叫管理。第三,他談到和微軟的競爭,說要用未來十年,再和微軟來一次豪賭。下面掌聲雷動,覺得不愧為我們的大師兄。

後來,我問我們同學,記不記得雷軍這個演講,他們都說不記得了,可是我記得非常清楚。所以,這就叫作因緣際會。

高三的時候開臥談會,大家都會想未來幹什麽。我覺得我肯定不會從政。我性格比較暴躁,不適合往上爬,搞政治鬥爭完全不行。我是農村孩子,小時候在山里長大,喜歡在蘆葦蕩里自由馳騁的感覺,勾心鬥角不是我的個性。

我考慮過從軍。我父親就是個軍人。從軍可以強健體魄,又能接受比較艱苦的訓練,我想要挑戰一下。可是,當完兵回來能幹什麽,我父親還不是回來當了個工人。

我還想過從醫。可是每天做手術,那個環境也不是我想要的。

20世紀90年代初期,父親工作的化工廠常年虧損,經常發不出工資。我自己知道,我們家是沒錢的。有時候,工廠還讓員工集資。我當時就跟我爸說,你們廠怎麽那麽費勁,是不是廠長不行,幹脆讓我試試。當時是開玩笑,但我懵懵懂懂覺得,從商、經營一個企業,完全自主性地帶著一支隊伍,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這可能是我想要的。

見到雷軍,我的潛意識就找到標桿了。這個人在舞臺上對大家演講,那麽風流倜儻,那麽富有激情。這是我學習的對象,這是我將來應該做的事情。

2011年,雷軍鼓勵我去創業,給了我200萬人民幣的天使。他是我生命中的貴人,我非常珍惜這樣的機會——不是每個人都能獲得雷軍的投資,還是你師兄給你的投資。

但是,也許我因此背上了一個巨大的情感包袱,因為雷軍投我的時候說過一句話。他說,華兵你知道嗎,我覺得你有90%的可能性成功,但我也告訴你第二句話,我投過的創業者沒有一個掛掉的。

2011年到2013年,我做車品匯的這兩年,是一段不為人知的經歷。

2011年7月,雷軍投資了。當時,他跟劉芹關系好,說好讓劉芹後面跟一點,聊得也都不錯,準備投。但後來,我這邊termsheet和海外機構已經在做了,卻感覺晨興那邊不是很積極,有點慢。

2011年12月的一個晚上,我在翠宮飯店跟劉芹聊到11點半。那天下著鵝毛大雪,我一出來,外面是一片雪白的世界,特別安靜。我住在東五環,一個人慢慢開著車,時速20公里,最後到家已經兩點多了。這是一個無聲的世界,我知道,沒錢了。

我一夜沒睡。第二天一早,我把幾個核心的人拉到公司旁邊的咖啡廳。我說,拿不到錢,怎麽辦。有人就撤了,有人說,我還是願意跟你幹,降點錢,挺一挺。那時候,慢慢開始有一些銷量,一天幾十單,但毛利只有30%,收入減掉運營成本還是虧損的。我說,公司做不成,要不你們各奔前程,我一個人繼續撐著,公司要以最低的成本運作。

2012
年春節之後,我把SOHO現代城的辦公室退掉,搬到了東南五環汽配城里面。運營、庫房、倉儲都在那里,拿貨也比較方便。人員一直在壓縮,最多不到15個人。拿五千塊錢以上的人全部砍掉,都拿兩三千。公司一個月的運營成本10萬塊。後來,我自己還拿了100萬出來。

一直到2013年底,整整兩年,一直就是這種狀態。我想在這里看看汽車後市場的機會,但也沒有想通,不知道未來在哪里。
 

\ 李華兵說,雷軍是他生命中的貴人,他非常珍惜這樣的機會


老實說,那段時間我是比較自卑的。以前做投資,我都在華貿和國貿的酒店里開會,很光鮮。現在急轉直下,在汽配城和維修工一起吃飯。朋友們都知道我在創業,但那兩年,我和整個互聯網是與世隔絕的。我給別人打電話,說過來看看,幫忙出出主意,可人家都說忙,就是覺得你這項目不靠譜。說實在的,那兩年春節我都沒有回家。你還在苦苦掙紮,但老家的人都覺得你已經非常成功了,這里面有很大的落差。那年夏天,我看《中國好聲音》。平安最後唱完歌,說除了唱歌,我已經什麽都不會了,我就想把這麽一件事情做好。那時候我聽這些話,是要流眼淚的,因為他們也是從最低潮里走出來的,但他們一直沒有放棄。

我為什麽特別感激雷總,因為他在我最困難的時候沒有放棄我。那是他做小米的初期,我們有時候一聊就是兩三個小時,關於怎麽管理,怎麽節約成本。後來,他還把我的案例拿到一個董事會上講,說你們成本太高了,要學學李華兵。

我自己非常清楚,這個方向堅持下去是有問題的。但你會覺得特別想用勁,特別想著怎麽報答雷軍。我從來都不敢講這個公司是雷軍投資的,生怕公司做得不好,毀了雷軍的名聲。後來雷軍也說,你要不要換別的方向,我們也可以支持你。但我覺得,我不能死,我也因此付出慘痛的代價。

後來,為了這句話,我跟雷軍交流過。他說,華兵你真不該有這麽大的壓力。他不斷在給我減壓,但以我做事的原則來講,我不能辜負這份信任。

我知道姚勁波一分錢都沒有的時候有多艱難

2013年7月,我剃了個光頭,決定重新開始。我在微博上給李開複發了個私信,見了他一面。他說,工場可以給你一點錢。我說,我要換方向。我決定做拼車,然後把公司搬到了現在這個寫字樓——因為這是58同城辦公過的地方。

我跟姚勁波是非常好的兄弟。2007年,我在漢能資本做投資經理,在一個年會上見到他。他作了一個主題演講,我去跟他交換名片,聊了一下。我們年紀差不多,聊得來,我也覺得這個人還不錯,就跟老板推薦,把他簽下來,幫他做融資顧問的業務,具體由我來負責。

當時沒有花太大的精力,因為58同城還非常小。他們跟京東遇到同樣的問題,恰逢金融危機,沒人敢投。我跟老板講,沒人敢投,幹脆我們投一筆,但老板不敢。

58的融資特別艱苦。DCM、華瓴都是我帶他去見的。最後,他真的沒錢了,我跟他一塊見羊東。羊東批評了一番,這個那個的,讓他很沒面子。沒辦法,他們A輪的投資人是賽富,後來羊東說,你去找閻焱把,讓他幫你想想辦法。

到了後來,58同城賬上真的一分錢都沒有了。姚勁波賣了個域名,換了幾十萬出來給大家發工資。他們幾個人就在旁邊的咖啡廳見面,其他幾個人都要走,姚勁波咣當就給搞哭了,說你們走了,我怎麽辦。我陪著他去吃飯,他心情特別郁悶,我是感同身受的。

我知道他那個時候有多艱難。你看,我現在辦公室的裝修已經算非常奢侈了,但那時候,就這一張桌子,他們可能有三個人坐著,而且每個人面前都沒有電腦,只有一部電話,瘋狂打電話。

後來,DCM投了他。過了那一關之後,再拿錢相對比較容易了。但大家看到的都是成功的一面,艱難的時候,沒人看得到。

姚勁波身上有一股勁。他跟我聊過,特別想把陳曉華從趕集挖過來。當時陳曉華在趕集特別不爽,因為楊浩湧從來不提上市。姚勁波就想了個辦法,直接到趕集樓下給陳曉華打電話。最開始,陳都不接。後來姚說,我已經到你樓下了,你下不下來,你不下來我就上去了。

陳曉華下來了,在旁邊咖啡廳見面。姚勁波口才也還行,搞定了。這是58和趕集歷史上一個很重要的勝負手,因為這個人做流量很厲害,所有流量都是他做出來的。這個過程里,姚勁波說他當時說得最打動人的一句話是:對不起別人沒那麽重要,最重要的是要對得起自己,你覺得跟誰幹最有可能成。

另外一個觸動我的,是劉強東。

2006年初,我剛進漢能資本,劉強東找過來,說能不能融100萬人民幣,把哥幾個工資給發了。又過了三個月,又來了,說能不能再融800萬人民幣。我們都沒工夫見他,一直忙其他事情沒來得及弄。

結果,京東是在做B輪的時候,找我們另外一個同事做banking。那是我和劉強東第一次見面,也不熟,就寒暄了一下。他的B輪特別艱難,融了2100萬美元,投前估值6500萬美元。雄牛資本領投1200萬美元,今日資本投了800萬美元,梁伯韜個人投了100萬美元。劉強東特別高興,因為投前估值從3500萬美元爬到了6500萬美元。

所以你看,創業者有多艱難。那時候就是個白菜價,可白菜價都沒人敢投。張穎也來我們辦公室看了,說這個案子我們非常有興趣,想投。但是左弄右弄,大家這時候不敢出招兒了,都憋壞了。

之後,我去參加一個VC的酒會,說我們最近剛剛close掉一個案子,就是京東,不容易啊,然後大家都是這種感覺。6個月之後,老虎基金以3億美元估值拍了6000萬美元給他。那時候,我建議老板要不要賭個200萬美元進去,應該沒什麽問題。但他一看沈南鵬不敢投,張穎不敢投,幾個大個兒的不敢投,他也就沒投。

這之後,劉強東以10億美元的估值又拿到了1.5億美元。再往後,你想摁他也摁不下來了,就這麽簡單。
 

春節之後到4月底,51用車從70多人迅速擴張到170人


這麽多年,我見過太多參照物了。姚勁波今天市值40億美元,包括前幾天跟趕集合並,我沒有多羨慕他,但我知道他是從一個屌絲過來的,我親眼見證了那個歷程。劉強東從中關村起步,這麽多年苦哈哈的,一將功成萬骨枯,他真的幹起來了。怎麽說呢?別人行,我為什麽不行?我和姚勁波同年,以我李華兵的經驗、資源、人脈,我真不一定會輸給他。這已經是金字塔尖上的人了,人家能幹成,你為什麽不行。\版權聲明:本文述者李華兵,文雷曉宇,編輯王冀,攝影紀珂,文章僅代表述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觀點與立場,i黑馬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zzyyanan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6966

雷軍再談“飛豬理論”:風口上的豬都是練過功的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602/149949.html

黑馬說:雷軍所說的“做風口上的豬”已經廣為流傳,因此有一些人認為他是機會主義者。在最新一次的“潘談會”上,雷軍解開了這個誤解,重申了小米堅持做一個“less is more ”的公司。同時,他還對著名的“飛豬理論”做了進一步闡述:風口上的豬都是練過功的。


\小米創始人雷軍

文 | i黑馬  劉惜墨
編輯 | 王冀


小米的創業初衷是改良國貨
 
說實話,我認為正常的人絕對不會選擇創業,因為一旦選擇了創業,就意味著選擇了一個無比痛苦的人生。隨時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困難、困惑、別人的不理解、或者別人的看不起。其實真正能走向成功巔峰的人是極少數,絕大部分的創業者都成了鋪路石。
 
所以我一直在想,對所有的創業者來說,最重要的是什麽呢?那就是信念。沒有信念,是沒辦法支撐每天高強度的工作的。在這里,我願意跟大家分享的是什麽呢?是我為什麽願意喝碗小米粥,願意繼續鬧革命,最重要的就是因為我想做出一點事情來。
 
其實我要做的事情非常簡單,就是改變大家對國貨的看法。所有人都覺得國產的產品不好,廉價,其實這不怪大家,因為我們這個行業做得的確不夠好。五年前我就想改變中國人對中國產品的印象,想改變世界上每個人對中國產品的印象。我相信小米過去的五年應該已經影響了很多國產的產品,我相信未來五到十年,大家會越來越對國貨豎起大拇指,這就是我希望能夠推動的新國貨運動。
 
可能在很多人眼里,小米手機離蘋果還有差距。這個我承認,但是我相信,我們越來越多的產品已經說服了大家。我覺得中國人是能夠做出好產品的,我們做的產品也越來越精致。我希望大家能夠繼續支持我們,我們也會在未來的五到十年踐行諾言,讓更多的中國人對國貨豎起大拇指。


less is more :小米的核心只有手機、電視、智能家居
 
(觀眾問:小米未來在智能家電領域有什麽樣的想法?在智能家電這個領域,創業者有哪些機會?)
 
我覺得很多人對小米有一些誤解。五前年我辦小米的時候,汲取了我以前創業很重要的教訓,就是less is more,少就是多的原則,就是盡量少做事情。大家可能覺得小米什麽都做,這是天大的誤解。小米的核心業務主要是三塊:手機、電視和智能家居。為了實施智能家居的策略,小米已經投資和正在投資超過了50家智能硬件公司,這是由一個生態鏈構成的,小米只是平臺公司,你可以理解成孵化器,在這個上面已經孵化了大概50家公司。
 
這些公司有的用小米的品牌,有的不是小米的品牌。它們用小米品牌的原則是能給小米品牌加分,這個產品首先我要滿意,所以(我們的)空氣凈化器用了小米的品牌,今年1月發布後,3月銷售量就突破了10萬臺,占了市場20%的份額。
 
我們還在孵化智能硬件的各種產品。如果讓我給點建議的話,我覺得其實用小米模式做智能家居,空間和機會還是非常之大。小米模式的核心就是你要竭盡全力把產品做好,提高運作效率以後,降低零售價,就是做爆品模式和性價比模式,機會還是蠻大的。
 
未來創業者的巨大的機會是五年前小米提出要做“鐵人三項”。很多人覺得小米可能是手機公司,其實換兩個側面來看,小米是中國第三大的電子商務平臺的公司,也是移動互聯網的平臺公司。小米花了很大的精力在做生態系統,這個生態系統可能要成百上千,甚至上萬的創業公司來支撐。
 
小米有自己的投資部門,我們有基金幫助大家在小米生態鏈里成長,包括我們孵化的這些企業,。在過去兩到三年,也有幾家公司的估值超過了10億美金。所以如果你做的事情跟小米的生態鏈有關系的話,可以尋求我們的投資、幫助,我相信這會提速各個創業公司的發展。

 
風口上的豬都是練過功的
 
李克強總理提倡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那麽是不是大家都一陣風地來創業。“飛豬理論”是我提的,最近也成了被批駁的焦點,說我是機會主義者。可能大家對我講這句話的背景不了解,今天終於有機會解釋。
 
首先,任何人在任何的領域成功都需要一萬個小時的苦練。如果沒有基本功談飛豬,那真的是機會主義者,沒有任何一個成功者不經過一萬小時的苦練能夠成功。所以,大家千萬不要忽略今天在空中飛的那些豬,他們都不只練了一萬個小時,可能練了十萬個小時以上,這就是大家被忽略的前提。
 
如果你是大學一年級,我建議你首先把英文學好。我真的覺得很遺憾,因為我的英文水平比較差,搞得我的母校因此蒙羞,我還是我們武漢大學的傑出校友。我看網友評論,說我們武漢大學的英語都是體育老師教的,其實只有我一個人英語比較差,其他武漢大學的校友英文很好。所以在你大學一年級的時候,一定要練好基本功,等各位像我這麽大年齡再學英文可能有點難,當然我還是在勤學苦練的。
 
其次,飛豬最最關鍵問題是:不能只顧埋頭苦幹,不去擡頭看路。應該花足夠的時間研究風向,研究風口,這樣你成功的概率要大很多。
 
這里我要跟大家說明的是,我1989年開始創業,到今天幹了25年。作為一個經歷了好幾次大潮的創業者來說,我認為風口是成功的關鍵。在上一撥互聯網風口來的時候,我們有足夠的資源,卻眼睜睜看著機會從我們身邊擦肩而過。當時我做的金山軟件本質上是傳統企業,可是互聯網與軟件行業如此接近,人才幾乎一模一樣。所以在那樣的壓力下,互聯網首先顛覆的是軟件業,其次顛覆的是媒體業。
 
作為互聯網的被顛覆者,我用了長達10年的時間在思考什麽是互聯網。互聯網絕非大家所想的那麽容易,它是一種思想,一種方法論,一種價值觀,這就是我要跟大家分享的關於互聯網的理論。
\註:本文根據雷軍6月2日在潘談會上的演講整理而成,小標題為編者所加。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劉惜墨,編輯王冀,文章為原創,i黑馬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zzyyanan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虎嗅網 周超臣 2015-06-11 12:43:00

在媒體溝通會上,雷軍主要講了兩個內容:第一,小米半年在視頻內容上取得的成果,順便黑了一下友商;第二個,發布小米路由器2,其中1TB版售699元,6TB版售價“才”2999元,一個小米Note頂配版的價格。

“小米電視內容是遙遙領先的,當然,遙遙領先這個話我一講呢,一定有媒體報道:雷軍自稱(電視)內容遙遙領先。其實我很少自稱,或者我從來沒有自稱過,我講話是非常強調數據的準確和真實。”雷軍在今天下午的媒體溝通會上如是說道。

在今天下午的媒體溝通會上,雷軍主要講了兩個內容:第一,小米半年在視頻內容上取得的成果,順便黑了一下友商;第二個,發布小米路由器2,其中1TB版售699元,6TB版售價“才”2999元,一個小米Note頂配版的價格。

雷軍稱,小米電視內容比友商多一倍,而且還不用交年費

這依然是雷軍一個人的舞臺,穿著水洗牛仔褲,腳蹬一雙黑色帆布鞋,不再是喬布斯式的黑色套頭衫,而是換成了挽起的淡藍色襯衫,顯得整個人氣色都好了起來。他說這半年來,小米在視頻內容上產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兌現了半年前的承諾。

“其實我對這半年內容的評價——大家都知道我在學英語啊(場下笑)——我覺得應該叫‘great change’,他們說,你還是別講英文了(場下笑)……我對整個電視部門內容建設的評價是——巨變。小米僅僅用半年時間,整個內容生態,產生了巨變。 ”

雷軍讓王川找10個小米員工去網上把小米和視頻內容最多的友商對比,得到了他預想中的結果:小米電視電影的數量是友商的2.4倍,電視劇是友商的1.4倍,綜藝節目是友商的6.7倍,動漫是1.1倍,紀錄片是4倍。雷軍說此時他心里有底了:小米電視遙遙領先。所以,也就有了開篇雷軍說的那句話。

雷軍還稱:“小米電視沒有強制捆綁2年年費,也不會用各種誘惑的方式逼著你交年費,我們幹幹凈凈,我們硬件是多少錢就多少錢,我們不會做一些財務的幌子,來誘騙你……我想告訴大家,小米電視內容比友商多一倍,而且還不用交年費。”感覺樂視已經被掃射了,並且是被AK47掃射的,但是你以為這就結束了嗎?太天真了,接下來……

雷軍稱,TOP 12 視頻網站中有10家支持小米,樂視除外

關於上文中雷軍宣稱的這些翻天覆地的變化,雷軍將原因歸結為小米的專註。他表示,小米不自己生產內容,而是跟整個視頻內容產業合作的結果。

“10億美金實際上是我們合作的聘禮和我們的誠意金,我們希望用10億美金的投資、合作來取得大家的信任,讓大家相信我們可以長時間的在一起。”雷軍表示,所以小米入股了愛奇藝、成為優酷土豆的戰略合作夥伴、成了華策影視的股東,目前小米視頻網站聯盟已經超過了100家合作夥伴,完成了目標。

小米引用艾瑞的報告(為了洗白,雷軍稱他事先沒看過,不代表小米的觀點只代表第三方機構)稱,在線視頻APP排名前12名里,有10家是小米的合作夥伴。“我們的友商只占了可憐的6.9%而已,所以,得道者多助。這些年里我堅信,要把朋友弄得多多的,敵人弄得少少的,組成廣泛的統一戰線。”

雷軍對這個成績似乎還不滿意,或者他已經非常滿意了,但是依然需要擺出一個姿態,他接著說道:“他們給我拿這張表的時候,我還是在想,我們為什麽不是11家,不是12家?我們為什麽不能把友商也變成朋友呢?這是我們現在面臨的課題,化敵為友,當然這需要你情我願。”

對於這份第三方機構的報告我不想多說什麽,但是對於雷軍開始說他事先並沒有看過,隨後又說看了之後想到為什麽不能把友商變成朋友的這前後不搭感到困惑:到底事先看過了沒?場下的人該相信哪一部分是真的。我承認,雷軍即使不從事科技這一行業也可以活得很好,甚至有可能比現在更好,他的口才隨著做小米這幾年下來越發了得,機智,抖包袱的本領爐火純青,從場下那麽多次迸發的笑聲就可以看出來了。

小米請來了內容上不同領域的大腕,比如導演馮小剛、優酷古永鏘、光線傳媒王長田和博納影業於冬,隨後他們都上臺對小米的產品各自吹捧了一番,具體怎麽吹捧的,我實在是不好意思在這里寫出來,實在是……你們自己去百度搜,或者去雷軍微博里碰運氣吧。

看到這里,大家可能也都知道了,這場媒體溝通會的前半段兒是為樂視而開的,盡管樂視被雷軍嘴上的“友商”代替掉了。當然,這也不是小米獨有現象,我們不是也在樂視超級手機發布會上看到了小米被樂視胖揍嗎,當初樂視可是把小米手機BOM成本都給扒光了。所以,“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這句話誠不我欺。

小米產品是藝術品?雷軍說,他討厭別人說小米物美價廉

雷軍還談到了小米小盒子,雷軍說這是他最得意的小米產品之一,精致得像個藝術品,做工達到了世界級。在說到小米小盒子的遙控器時,雷軍對一些我們公認的國際巨頭表達了十二分的不屑:

“無論是索尼還是三星的遙控器,做得太low了。就是幾個鍵就行了,為什麽弄100個鍵?像我這種英語不好但是理工科超強的人都不會玩。我相信你們沒有一個能把家里的電視遙控器玩明白的,那100多個鍵我覺得完全是欺負人嘛。

你看我這個(小米遙控器)鍵老少皆宜啊(場下哄笑),大家別笑,上至七八十歲老人,下到小孩都能輕松使用小米小盒子。包括我們送的HDMI線都做到了世界品質。”

雷軍說他前兩天和一個媒體的副總編吃飯聊天,問對方對小米的印象如何時,對方回應他說,小米和其它國內廠商一樣——物美價廉。雷軍說:

“我一聽就火了(場下笑),這個東西叫物美價廉嗎?這是世界藝術品啊(場下笑),那物美價廉是罵人的(場下大笑),我創辦小米,就是想改變中國產品給人low的印象,就是想改變中國產品物美價廉的印象,因為物美價廉成了我們的一個遮羞布。產品沒做好,說我們物美價廉。其實,我在乎這些是不是藝術品。”

發布小米路由器2代,能自動備份相機中的照片

除了溝通小米視頻內容建設外,小米今天推出了小米路由器2,提供1TB和6TB兩個版本,售價分別為699元和2999元。這個路由器說句實話,好重!目測超過1公斤,由於我身邊沒有電子秤,所以無法得出一個具體的數字,去小米官網上也沒有搜到具體的產品重量,雷軍稱之為所有路由器中最帥的,是“安靜的美男子”。下圖是我在發布會現場優先體驗到重量的小米路由器2,你們感受一下。

小米介紹稱,小米路由器2采用的是外置 2X2 PCB 陣列天線,相比傳統金屬天線,這項升級讓信號翻了足有一倍之多;弱信號下 2.4G WiFi性能提升100%;5G WiFi提升30%;美國博通Broadcom 4709C 雙核1.4GHz處理器,性能提升40%。並且,小米路由器2支持穿墻模式,雷軍表示它更安全、健康,市面上銷售的一些暴力穿墻王都是對身體有害的。

小米路由器2對我最有吸引力的一個核心功能是,它可以讓你直接通過數據線將你的單反或微單等相機連接到它上面,隨後它就可以自動備份你相機里的相冊,並且是增量備份,不會重複備份。這樣手機和平板還可以隨時隨地遠程觀看,回家打開電視可以直接在電視上觀看相冊。不過,這個功能並非小米原創,蘋果Time Capsule早就有這個功能,小米還跟人家進行了對比,小米路由器2的最大優勢依然是價格,畢竟才699元。

雷軍還展示了市面上銷售的一些路由器天線,那麽粗的天線下其實有用的原件非常細。接著,雷軍就擺弄起了小米路由器2的扁寬型天線,還表示:“你可以在家里擺各種姿勢。”場下的人頓時邪惡的笑了。說到此處,雷軍嘴里冒出了一個很有趣的名詞——新國貨運動。

我倒是很期待小米所謂的“新國貨運動”還有哪些大招。不過,我現在是不是該去測測那款被雷軍吹上天的小米路由器2呢?或許為了測試它,我該先買個電視先。

編輯:朱逸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9237

光谷創業咖啡:讓起死回生的項目拿到雷軍1000萬投資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616/150023.html

黑馬說:2013年,雷軍和李儒雄只用了五分鐘,就決定聯合成立光谷創業咖啡。

兩年來,這個創業咖啡已累計孵化出近80個創業團隊,培養的創業項目超過5000個。
 
文 | i黑馬 婁月
編輯 | 王冀



\孵化器名稱: 光谷創業咖啡
成立時間:2013年
所屬類型:垂直孵化型
主要特點:專門孵化軟件和互聯網創業項目,具有較多的大佬資源,可為項目提供有針對性的創業輔導和其他增值服務

 
4月20日,武漢光谷創業咖啡資本大廈店里人頭攢動。一樓臺上是緊鑼密鼓的項目路演,臺下是躍躍欲試、尋找機會的年輕人。二樓的辦公區入駐了十幾家創業公司,近一半已經拿到融資。進進出出的創業者馬不停蹄地追趕著互聯網的風向,對樓下火爆的氣氛習以為常。

這一天是光谷創咖兩周年的生日。2013年,雷軍和李儒雄只用了五分鐘,就決定成立一家創業咖啡,希望打造一家以咖啡廳為平臺,集合創業、投資、孵化為一體的創業平臺,從武漢挖掘並扶持有潛力的創業項目。

兩年的時間里,光谷創業咖啡孵化出近80個創業團隊,培養的創業項目超過5000個。其中,折扣電商“卷皮網”在2014年拿下A輪和B輪兩輪融資,90後付小龍的“戀愛筆記”獲得世紀佳緣1000萬融資,“塊塊互動”獲得順為資本、光谷創業咖啡1200萬投資、“車來了”獲得阿里500萬美元的A輪融資……


\大佬的影響力成為光谷創業咖啡最好的背書,徐小平、閻焱、雷軍和李儒雄都可以直接投資旗下的孵化公司。早在光谷創咖誕生時,李儒雄就很清楚,絕對不能依賴開咖啡館賺錢,所以光谷創咖一開始就將商業模式定位在投資上,介入創業的全產業鏈服務。

在光谷創業咖啡,李儒雄的團隊一年要觀摩3000多個路演項目。在項目選擇上,他只在自己熟悉的軟件和互聯網領域投資,2014年僅投資5個項目,但成功率很高。這5個項目中有3個獲得A輪投資,其中有一家還拿到了B輪投資。

在投資邏輯上,李儒雄表示,創業團隊的結構和配置是他最看重的,團隊需要熟悉所從事的領域,同時綜合能力要高。

武漢青年公寓項目“可遇”就是在李儒雄的手里起死回生的。“可遇”的創始人佘福元在進入光谷創咖之前曾拿到了一筆個人投資,但由於缺少專業的指導,這筆錢很快燒完,公司面臨困境。去年11月,佘福元參加了青桐匯的路演,李儒雄當場決定投資“可遇”,並給予專業的創業輔導。

李儒雄認為,“可遇”的股權結構和業務結構都需要調整,尤其是業務模式過於傳統,需要進行互聯網化改造,比如著重經營公寓里的年輕人,他們組成的社區有著無窮的想象空間。今年3月,經李儒雄引薦,佘福元被雷軍邀請到北京面談。這次面談讓佘福元獲得了1000萬元投資,也是順為基金投資的第二家青年公寓項目。


\線下活動是孵化器不可或缺的一環。李儒雄的妻子宣潔作為光谷創業咖啡的執行總經理,全權負責著這些連接創業者的大事小事,從創業門診、項目路演到主題活動,她都要參與策劃和組織。甚至為了創業者的婚姻大事,她還在光谷創咖組織了“創親會”,這也被創業者看作是一種獨特的增值服務。

據宣潔介紹,光谷創業咖啡目前在武漢有5家咖啡店,成都已經開了2家,員工人數達到100人,孵化器也從3個增加到6個,總面積達到25000平方米。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婁月,編輯王冀,文章為原創,i黑馬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zzyyanan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2015黑馬大賽全國項目報名火熱進行中,上海、成都、杭州、南京、武漢等城市趴陸續開場,6月末上海站文化創意與O2O專場行業賽,項目報名請點擊下方黑馬大賽圖片進入!

 

\\黑馬說:他曾是一位追風少年,被稱為通信業的傳奇天才。20多年前,當他只有23歲時,以實習生的身份加入華為,兩天時間升任華為工程師、兩年被提拔為華為公司總工程師、26歲坐上了華為公司的副總裁寶座。他就是李一男。26歲成為華為常務副總裁,2000年離職創辦港灣網絡,後被華為收購。此後,他先後出任百度首席技術官、中國移動旗下12580 CEO;2011年以合夥人身份加盟金沙江創投。如今45歲的他已然是一位中年大叔,創業路上他再次出發,創辦的小牛電動6月15號剛上線5小時,就眾籌3100萬元,引起人們高度關註。



以下引號部分是李一男再創業時的演講實錄。

“我叫李一男,再過幾天就45歲了,回顧我這40多年的走過的路我自己都覺得挺有意思的,尤其是這20幾年的職業生涯,我用一句話形容我自己就是上上下下起起伏伏。
 

\
有時候我自己都覺得我像坐了一個過山車一樣的一路顛簸向前。工科研究生的時候我就去了華為實習,當時的華為遠沒有今天那麽有名,沒過多久我23歲的時候就帶領20多人的團隊,做了一個挺重要的項目。當時感覺到是沈甸甸的責任。特別幸運的是,我們居然真的把這個項目做成了。這段時間給我的一個感受詞就是敢當,面對職責勇於承擔自己的責任。”

李一男就是靠帶領團隊研發數字交換機,在與上海貝爾的激烈搏殺中一戰成名的。早期,上海貝爾以市場領先者的角色自居,向中國電信市場提供主流交換機產品。在國際通信巨頭看來,華為還是不入流的小角色——華為的交換機只能賣到農村市場。不過,任正非耐心地實施毛澤東軍事思想中的“農村包圍城市”策略。同時,李一男則與華為研發人員一道加緊研制成功、以及華為鍥而不舍的響應客戶需求的人海戰術,使華為終於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完成了從緊跟上海貝爾,到與上海貝爾勢均力敵,再到全面超越上海貝爾的過程。

“因為熱愛我選擇了創業,年輕的時候就想拼一把,然後30歲的時候我來到了北京創業,當時非常非常的努力,最後結果大家也都知道,失敗了。”

2000年,30歲的李一男出走華為自立門戶,創辦港灣網絡,在此後的六年時間里,華為的“鋼鐵統帥”任正非和“奇才少帥”李一男演繹了一段精彩絕倫的恩怨情仇故事。長期專註於中國企業研究的資深媒體人,財經作家冀勇慶,還專門以此段激蕩人心的歷史,撰寫了商業小說《狼戰》。

冀勇慶描述當時的狼戰細節:“李一男創業以後特別是他做了光通訊產品以後,確實觸及到了華為的核心利益,那麽這個華為呢就確實成立了一個打港辦,對這個港灣進行這個打擊,那麽他打擊面是全方位的。那麽一個是從業務層面,業務層面的話就是說,港灣的產品 賣到什麽地方,華為就要跟著到什麽地方,還不僅是華為,當時華為還和3com成立了華3,那麽華3呢產品從低端市場,也對港灣進行圍剿,有一個特別典型的例子,就是當時運營商有一次招標,那麽當時港灣已經中標了,產品也不錯,那麽華為呢就找到運營商的高層就表示說,這個產品我們不要錢了,我們直接送給你。就這樣讓港灣很不容易拿到的一個標,就被廢掉了,這是第一個從業務層面,第二個呢是從產品和研發層面,當時港灣的研發部門主要分布在深圳和北京兩個地方,北京這邊主要是做數據通訊產品的,華為就不斷的開出高薪,采用各種手段來挖港灣的研發人員,那麽最厲害的一次就是有一次這個整個港灣的北京研究所,整個一個產品線,基本上這個產品線所有的這個研發人員一次性的都被華為挖走了,致使港灣的北京研究所基本上陷入癱瘓狀態,這個是從產品和研發(方面)。

還有就是從資本層面,資本層面的話,因為當時港灣在業務發展還不錯的時候,就啟動了一個上市,上市的時候已經準備向美國證監會提交上市申請了,那麽這個時候呢突然我們看到從媒體呀還有各方面爆出了一些材料,就說港灣提供的上市的財務數據是有問題的,那麽致使美國監管機構呢也對港灣提出了一些質詢,那麽這個一來二去的話呢,就耽誤了不少時間,等到把這個事情澄清完畢以後,這個港灣的業務已經收到了很大的打擊,已經錯過了上市的最好的時機,從而就說上市失敗,那麽後來港灣又在尋求別的方式,比方說去電信設備商去談被收購的事情,華為又再次出面跟這些電信設備商進行交涉,說如果你們要收購港灣的話,就會影響到和我們華為的這個合作關系,致使港灣的最後一條資本通道也被關閉,那麽港灣沒有辦法只能被華為收購。”

李一男:“我想年輕就是努力去做好自己想做的事情,而不論結果是什麽樣。機緣巧合,2008年的時候我得以加入到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大潮,百度和12580的工作經歷,給了我新的視野。”

當時人們普遍對李一男加入百度抱有厚望,但他並沒有做出超越在華為時期的輝煌成就。2010年元旦剛過,在百度新總部“搜索框大廈”七層,李彥宏的辦公室,李一男向李彥宏提交了辭呈,他要去有中國移動背景的12580做CEO。“你真想好了嗎?有特殊背景的公司一般難有大成呀”。李彥宏站起身,兩眼筆直地盯著比他小2歲的李一男。盡管李彥宏極力挽留,但李一男去意已決。不幸被李彥宏言中,李一男在12580並沒有太多建樹,不久又從12580離開。

“我想起《音樂之聲》中老師的一段話:當上帝關上一扇門的時候,會打開一扇窗。辦法總是比問題更多的,只要足夠的任性執著。 2011年8月,我非常幸運地加入到金沙江創投,在這期間我接觸到許許多多的項目和許許多多的創業者,大凡都是年輕人,他們那種追夢,敢想敢拼,不解決問題誓不罷休的勁頭,深深地讓我感動。”

李一男的創投經歷不得不讓人聯想到另一個典型人物——雷軍。1969年出生的雷軍只比李一男大一歲,兩人的資質稟賦、成長背景尤其事業軌跡等方面有諸多相似之處。

2007年金山上市後,雷軍轉身做天使投資人,雖然投了像YY、UC這樣成功的公司,早就躋身億萬富翁行列,但是離馬雲、馬化騰等一線商業大佬還有距離。他大學期間受《矽谷之火》一書的影響,發誓要做一家世界級的企業。一直在二線大佬上徘徊的他,在40歲的時候義無反顧地再出發,創辦小米,一舉躋身最頂級的商業領袖隊伍,李一男在金沙江做投資這幾年也在蟄伏,他一邊做投資,一邊物色小米一樣的商業大機會,他內心是否也有像雷軍一樣要攀上一座高峰,成就一番偉業的心力呢?

紀源資本管理合夥人李宏瑋是小牛的投資人,她對李一男的內心在熟悉不過:“我跟雷軍也認識很長時間,我跟一男也認識很(長)時間,在這個點上他們有類似之處。他們都很有經驗,在行業也有一定的知名度。可是在他們創造小米跟小牛之前,其實雖然都有財務自由,但我覺得他們還沒達到心理的最高點。但今天互聯網這個時代,我覺得給他們重新的一個機會,像小米讓雷軍在移動互聯網,重新可以建立創造出一個新型的,你說第三代的互聯網大佬,我覺得這是他們渴望的,每一個創業者到了一個高峰的時候他們不會停在那邊的,頂尖的創業者他要的是第二個高峰、第三個高峰。”

李一男:“我相信他們的未來,充滿著無限的可能。這是一個年輕人的世界,這是一個無限可能的時代。我想用這樣一些關鍵詞來對我的過去和未來做一個小結,也許不那麽正確,學生時代愛追夢,進入職場以後不知天高地厚,承擔了許許多多自己承擔不起的責任。30歲的時候想創業,年輕時候就想拼一把,然後中間犯了許許多多的錯誤,我也摔過很多跟頭,您要問我心里面疼不疼,說句實話我一直想著真疼啊,但是我想誰沒有在年輕的時候經歷過徹骨的疼痛呢?只要是足夠的韌性執著,即便是到了我這樣的年齡,我相信依然有無限的可能。

這是我這次創業在我的聲明中寫下的一段話,無論是對多少事情失望,也沒有理由對最好的時代失望。這也是我內心的真實寫照。我選擇了創業路上再出發,那我願意在一個全新的領域里面,重新開始從零開始。然後我就做了這樣一個東西,電動車。這我估計也是上天的一種安排,許多朋友問我,為什麽做電動車。我想一個能解決兩億人出行方式的交通工具,為什麽不值得我們認真的探討,這是北京每天早上的交通地圖,我相信在座的每個人都不陌生,因為你們今天早上就是這樣過來的,這是下班的交通地圖,這是洶湧的地鐵,這是公交車排隊苦苦等候的人們。在五公里之內,在中國絕大部分城市的出行占到了汽車出行的44%,行車難、停車難、環境汙染,相信我們在座的每一個人心里面清楚都體會過。電動車是一種自由環保的出行方式,已有的電動車每一年已經為這個國家節約了4200萬噸的碳排放量,相當於70億棵成年大樹,種植在大大小小的城市之中。我們想做的事情就是希望用最好的材料和最新的科技,讓生活變得更美好一點,哪怕就是一點點。”

“一男要做的這個事,小牛科技這里其實這是最關鍵的,後續的這個物流,從我在網上下單之後怎麽把這麽一個大的箱子,因為手機是一個小箱子,一個電動車是一個大箱子,基本上像冰箱一樣大的箱子,怎麽把這個箱子很好的從你訂貨的時候幾天內能完美送到你的家庭,之後如果你不滿意怎麽退貨,整個流程,物流流程對一男來說對小牛來說是比較大的挑戰。如果能夠把這個細節這個環節做好的話,我相信他可以解決。今天為什麽在網上這個領域還沒有成為說,每個人想到買一個兩輪電動車的時候就到網上京東去買的時候,如果他能解決這個問題我相信他就能打破這個格局。到每一個人想買時就可以到網上去,15天內就能夠達到。這塊其實是最難的。”\版權聲明:本文作者i代言,文章為原創,i黑馬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zzyyanan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2015黑馬大賽全國項目報名火熱進行中,上海、成都、杭州、南京、武漢等城市趴陸續開場,6月末上海站文化創意與O2O專場行業賽,項目報名請點擊下方黑馬大賽圖片進入!

 

\\黑馬說:他曾是一位追風少年,被稱為通信業的傳奇天才。20多年前,當他只有23歲時,以實習生的身份加入華為,兩天時間升任華為工程師、兩年被提拔為華為公司總工程師、26歲坐上了華為公司的副總裁寶座。他就是李一男。26歲成為華為常務副總裁,2000年離職創辦港灣網絡,後被華為收購。此後,他先後出任百度首席技術官、中國移動旗下12580 CEO;2011年以合夥人身份加盟金沙江創投。如今45歲的他已然是一位中年大叔,創業路上他再次出發,創辦的小牛電動6月15號剛上線5小時,就眾籌3100萬元,引起人們高度關註。



以下引號部分是李一男再創業時的演講實錄。

“我叫李一男,再過幾天就45歲了,回顧我這40多年的走過的路我自己都覺得挺有意思的,尤其是這20幾年的職業生涯,我用一句話形容我自己就是上上下下起起伏伏。
 

\
有時候我自己都覺得我像坐了一個過山車一樣的一路顛簸向前。工科研究生的時候我就去了華為實習,當時的華為遠沒有今天那麽有名,沒過多久我23歲的時候就帶領20多人的團隊,做了一個挺重要的項目。當時感覺到是沈甸甸的責任。特別幸運的是,我們居然真的把這個項目做成了。這段時間給我的一個感受詞就是敢當,面對職責勇於承擔自己的責任。”

李一男就是靠帶領團隊研發數字交換機,在與上海貝爾的激烈搏殺中一戰成名的。早期,上海貝爾以市場領先者的角色自居,向中國電信市場提供主流交換機產品。在國際通信巨頭看來,華為還是不入流的小角色——華為的交換機只能賣到農村市場。不過,任正非耐心地實施毛澤東軍事思想中的“農村包圍城市”策略。同時,李一男則與華為研發人員一道加緊研制成功、以及華為鍥而不舍的響應客戶需求的人海戰術,使華為終於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完成了從緊跟上海貝爾,到與上海貝爾勢均力敵,再到全面超越上海貝爾的過程。

“因為熱愛我選擇了創業,年輕的時候就想拼一把,然後30歲的時候我來到了北京創業,當時非常非常的努力,最後結果大家也都知道,失敗了。”

2000年,30歲的李一男出走華為自立門戶,創辦港灣網絡,在此後的六年時間里,華為的“鋼鐵統帥”任正非和“奇才少帥”李一男演繹了一段精彩絕倫的恩怨情仇故事。長期專註於中國企業研究的資深媒體人,財經作家冀勇慶,還專門以此段激蕩人心的歷史,撰寫了商業小說《狼戰》。

冀勇慶描述當時的狼戰細節:“李一男創業以後特別是他做了光通訊產品以後,確實觸及到了華為的核心利益,那麽這個華為呢就確實成立了一個打港辦,對這個港灣進行這個打擊,那麽他打擊面是全方位的。那麽一個是從業務層面,業務層面的話就是說,港灣的產品 賣到什麽地方,華為就要跟著到什麽地方,還不僅是華為,當時華為還和3com成立了華3,那麽華3呢產品從低端市場,也對港灣進行圍剿,有一個特別典型的例子,就是當時運營商有一次招標,那麽當時港灣已經中標了,產品也不錯,那麽華為呢就找到運營商的高層就表示說,這個產品我們不要錢了,我們直接送給你。就這樣讓港灣很不容易拿到的一個標,就被廢掉了,這是第一個從業務層面,第二個呢是從產品和研發層面,當時港灣的研發部門主要分布在深圳和北京兩個地方,北京這邊主要是做數據通訊產品的,華為就不斷的開出高薪,采用各種手段來挖港灣的研發人員,那麽最厲害的一次就是有一次這個整個港灣的北京研究所,整個一個產品線,基本上這個產品線所有的這個研發人員一次性的都被華為挖走了,致使港灣的北京研究所基本上陷入癱瘓狀態,這個是從產品和研發(方面)。

還有就是從資本層面,資本層面的話,因為當時港灣在業務發展還不錯的時候,就啟動了一個上市,上市的時候已經準備向美國證監會提交上市申請了,那麽這個時候呢突然我們看到從媒體呀還有各方面爆出了一些材料,就說港灣提供的上市的財務數據是有問題的,那麽致使美國監管機構呢也對港灣提出了一些質詢,那麽這個一來二去的話呢,就耽誤了不少時間,等到把這個事情澄清完畢以後,這個港灣的業務已經收到了很大的打擊,已經錯過了上市的最好的時機,從而就說上市失敗,那麽後來港灣又在尋求別的方式,比方說去電信設備商去談被收購的事情,華為又再次出面跟這些電信設備商進行交涉,說如果你們要收購港灣的話,就會影響到和我們華為的這個合作關系,致使港灣的最後一條資本通道也被關閉,那麽港灣沒有辦法只能被華為收購。”

李一男:“我想年輕就是努力去做好自己想做的事情,而不論結果是什麽樣。機緣巧合,2008年的時候我得以加入到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大潮,百度和12580的工作經歷,給了我新的視野。”

當時人們普遍對李一男加入百度抱有厚望,但他並沒有做出超越在華為時期的輝煌成就。2010年元旦剛過,在百度新總部“搜索框大廈”七層,李彥宏的辦公室,李一男向李彥宏提交了辭呈,他要去有中國移動背景的12580做CEO。“你真想好了嗎?有特殊背景的公司一般難有大成呀”。李彥宏站起身,兩眼筆直地盯著比他小2歲的李一男。盡管李彥宏極力挽留,但李一男去意已決。不幸被李彥宏言中,李一男在12580並沒有太多建樹,不久又從12580離開。

“我想起《音樂之聲》中老師的一段話:當上帝關上一扇門的時候,會打開一扇窗。辦法總是比問題更多的,只要足夠的任性執著。 2011年8月,我非常幸運地加入到金沙江創投,在這期間我接觸到許許多多的項目和許許多多的創業者,大凡都是年輕人,他們那種追夢,敢想敢拼,不解決問題誓不罷休的勁頭,深深地讓我感動。”

李一男的創投經歷不得不讓人聯想到另一個典型人物——雷軍。1969年出生的雷軍只比李一男大一歲,兩人的資質稟賦、成長背景尤其事業軌跡等方面有諸多相似之處。

2007年金山上市後,雷軍轉身做天使投資人,雖然投了像YY、UC這樣成功的公司,早就躋身億萬富翁行列,但是離馬雲、馬化騰等一線商業大佬還有距離。他大學期間受《矽谷之火》一書的影響,發誓要做一家世界級的企業。一直在二線大佬上徘徊的他,在40歲的時候義無反顧地再出發,創辦小米,一舉躋身最頂級的商業領袖隊伍,李一男在金沙江做投資這幾年也在蟄伏,他一邊做投資,一邊物色小米一樣的商業大機會,他內心是否也有像雷軍一樣要攀上一座高峰,成就一番偉業的心力呢?

紀源資本管理合夥人李宏瑋是小牛的投資人,她對李一男的內心在熟悉不過:“我跟雷軍也認識很長時間,我跟一男也認識很(長)時間,在這個點上他們有類似之處。他們都很有經驗,在行業也有一定的知名度。可是在他們創造小米跟小牛之前,其實雖然都有財務自由,但我覺得他們還沒達到心理的最高點。但今天互聯網這個時代,我覺得給他們重新的一個機會,像小米讓雷軍在移動互聯網,重新可以建立創造出一個新型的,你說第三代的互聯網大佬,我覺得這是他們渴望的,每一個創業者到了一個高峰的時候他們不會停在那邊的,頂尖的創業者他要的是第二個高峰、第三個高峰。”

李一男:“我相信他們的未來,充滿著無限的可能。這是一個年輕人的世界,這是一個無限可能的時代。我想用這樣一些關鍵詞來對我的過去和未來做一個小結,也許不那麽正確,學生時代愛追夢,進入職場以後不知天高地厚,承擔了許許多多自己承擔不起的責任。30歲的時候想創業,年輕時候就想拼一把,然後中間犯了許許多多的錯誤,我也摔過很多跟頭,您要問我心里面疼不疼,說句實話我一直想著真疼啊,但是我想誰沒有在年輕的時候經歷過徹骨的疼痛呢?只要是足夠的韌性執著,即便是到了我這樣的年齡,我相信依然有無限的可能。

這是我這次創業在我的聲明中寫下的一段話,無論是對多少事情失望,也沒有理由對最好的時代失望。這也是我內心的真實寫照。我選擇了創業路上再出發,那我願意在一個全新的領域里面,重新開始從零開始。然後我就做了這樣一個東西,電動車。這我估計也是上天的一種安排,許多朋友問我,為什麽做電動車。我想一個能解決兩億人出行方式的交通工具,為什麽不值得我們認真的探討,這是北京每天早上的交通地圖,我相信在座的每個人都不陌生,因為你們今天早上就是這樣過來的,這是下班的交通地圖,這是洶湧的地鐵,這是公交車排隊苦苦等候的人們。在五公里之內,在中國絕大部分城市的出行占到了汽車出行的44%,行車難、停車難、環境汙染,相信我們在座的每一個人心里面清楚都體會過。電動車是一種自由環保的出行方式,已有的電動車每一年已經為這個國家節約了4200萬噸的碳排放量,相當於70億棵成年大樹,種植在大大小小的城市之中。我們想做的事情就是希望用最好的材料和最新的科技,讓生活變得更美好一點,哪怕就是一點點。”

“一男要做的這個事,小牛科技這里其實這是最關鍵的,後續的這個物流,從我在網上下單之後怎麽把這麽一個大的箱子,因為手機是一個小箱子,一個電動車是一個大箱子,基本上像冰箱一樣大的箱子,怎麽把這個箱子很好的從你訂貨的時候幾天內能完美送到你的家庭,之後如果你不滿意怎麽退貨,整個流程,物流流程對一男來說對小牛來說是比較大的挑戰。如果能夠把這個細節這個環節做好的話,我相信他可以解決。今天為什麽在網上這個領域還沒有成為說,每個人想到買一個兩輪電動車的時候就到網上京東去買的時候,如果他能解決這個問題我相信他就能打破這個格局。到每一個人想買時就可以到網上去,15天內就能夠達到。這塊其實是最難的。”\版權聲明:本文作者i代言,文章為原創,i黑馬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zzyyanan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2015黑馬大賽全國項目報名火熱進行中,上海、成都、杭州、南京、武漢等城市趴陸續開場,6月末上海站文化創意與O2O專場行業賽,項目報名請點擊下方黑馬大賽圖片進入!

 

\\一財網 一財網綜合 2015-07-02 10:13:00

“小米能在去年6112萬總銷售量的基數上保持33%的同比增長,可以說跑贏了大市,交出了一份極為靚麗的答卷。”

7月2日,小米科技掌門人雷軍剛剛通過個人微博宣布:“今年上半年,小米售出了3470萬臺手機,同比增長33%!謝謝米粉和朋友們支持!”不過,雷軍沒有像此前一樣公布含稅收入。小米官方稱,小米已連續五個季度居國內手機銷量第一。

雷軍表示,“3470萬銷售量是產品實際達到用戶手里的Sell Out數據。在2015年智能手機市場增速放緩的情況下,小米能在去年6112萬總銷售量的基數上保持33%的同比增長,可以說跑贏了大市,交出了一份極為靚麗的答卷。”雷軍認為,小米的這一成績主要依托於電商平臺,下一步如何拓展線下渠道是新課題。

據雷軍此前公布的數據顯示,在2014年上半年,小米共銷售2611萬臺手機,同比增長271%;含稅銷售額約330億,同比增長149%;在2014年全年,小米共售出6112萬臺手機,增長227%,含稅收入743億元。雷軍曾在年初披露,小米今年的目標是8000萬臺至1億臺之間,營業規模預計在1000億到2000億人民幣之間。

小米官方稱,國際調研機構IHS Technology公布的2015年第一季度中國智能手機銷量報告,小米公司以1420萬臺銷量、14%的市場份額,位居第一;在今年2月份,IDC公布了2014年中國智能手機銷量排名,小米以12.5%的占有率位居第一,同比漲幅達186.5%。

小米公司總裁林斌表示,小米能取得成功,關鍵在於小米堅持電商直銷為本,專註於做爆款電商。作為小米自有的電商直銷平臺,小米網承擔了小米七成手機出貨量。

就在昨日,小米還宣布國際投資基金DST前合夥人周受資加盟小米,擔任首席財務官(CFO),不過,雷軍稱小米並無上市計劃,邀請周受資出任CFO,主要是小米有了一定規模,需要有人幫自己規劃戰略、處理投資者關系,管理小米投資。而此前的6月10日,高通大中華區總裁王翔也加入小米公司,擔任高級副總裁,負責戰略合作與重要合作夥伴關系。

(綜合騰訊、環球網)

編輯:李燕華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中國市場飽和 下半年出貨量遇瓶頸 「類小米」太多 雷軍的最大麻煩

2015-07-13 TWM

不同於去年一路上修手機出貨目標的封王氣勢,小米今年卻可能得面臨下修出貨的命運。這只是成長路上的短暫亂流?或是一個風口即將進入尾聲的預告?

撰文•何佩珊

七月二日,小米創辦人雷軍在個人微博上公布小米二○一五年上半年手機出貨量為三四七○萬支。比去年同期成長三三%的表現看似好消息,但可別忘了,雷軍為今年訂下的出貨目標是一億支。目前看來,這幾乎成了不可能的任務。

事實上,今年四月八日米粉節銷售結果出爐後,小米內部已經感受到不尋常的氣氛。對外,小米仍是敲鑼打鼓,狂賀一天賣出二一二萬支手機,成為金氏紀錄單一網路平台二十四小時內銷售手機最多的廠商。但據了解,小米內部是憂慮多過欣喜,因為這樣的銷售表現根本低於預期。

對於成長動能減弱的擔憂,在中國六一八大促銷活動中,似乎再一次得到印證。根據京東商城的統計,六月十八日單日手機銷售排名,第一是魅族,第二是華為,向來在電商通路稱王的小米,則是淪落到老三的位置。

而總計小米上半年出貨三四七○萬支,意味著全年若要達到一億支的目標,下半年至少要賣出逾六千萬支手機。但供應鏈業者透露,就叫料清單來看,目前小米幾乎沒有拉貨動能,看來第三季的狀況不太樂觀。

搶光環》樂視強打高CP值不具名的台灣供應鏈業者直言:「雖然大家還是把中國視為新興市場,但就智慧型手機來說,中國早就是成熟市場,而且趨近飽和。」國際研究機構IDC發布的研究報告也顯示,中國今年第一季智慧型手機銷售比去年同期下滑四%,是近六年來首度出現負成長。

因此不同於雷軍在年初喊出要衝一億支的氣勢,約莫在五月,他已經明確要求供應鏈夥伴放緩腳步,但目前還是希望能達成低標八千萬支。

不過中國手機業者認為,即使下調至八千萬支也太過樂觀,以目前市場狀況,他認為小米光是要追上去年六一一二萬支的成績,就已經是艱難的挑戰。

中國市場成長趨緩還不是小米要面對的唯一難關。「小米遇到的問題就是現在太多『小米like』(類小米)。」瑞銀證券電子硬體首席分析師謝宗文指出,華為的榮耀系列很成功,酷派大神也做得不錯,還有中興通訊推出小鮮系列等,市場上同質性高的產品越來越多,讓小米失去新鮮感。

特別是今年四月樂視在超級手機發表會上公開物料清單,不只強打以成本價格銷售,甚至結合內容優勢,推出搭配資費手機零元的撒手鐧,更進一步削弱小米過往的高性價比(CP值)優勢。

「之前小米的優勢是可以更早拿到處理器,又比別人便宜,但現在大家都殺得比小米還凶,怎麼玩?」DIGITIMES Research分析師林宗輝認為,雖然小米低階的紅米機還是能衝出量能,但有量卻沒利潤,而且低價市場對手同樣積極搶攻,看來雷軍似乎高估小米在中國低價市場的成長空間。

謝宗文認為,海外布局將會是左右小米未來成長的關鍵。

確實,同樣是中國手機大廠,華為除了藉由自家晶片在智慧型手機混戰中打出差異化,同時也因為有高達五成的比率來自海外銷售,才能維持高成長表現,總計華為上半年出貨量已經達到五千萬支,市場看好華為比小米更有機會達成一億支的目標。

拓市場》投資智慧家庭領域相對之下,雷軍雖早在一三年從Google找來巴拉(Hugo Barra)操刀海外市場,但受限於專利問題,小米在歐美市場空有高知名度,卻遲遲無法落地,只能將戰場限縮在印度、巴西等新興地區。但現實是,新興市場競爭激烈的程度絲毫不亞於中國。「小米下修出貨目標,就是因為印度、巴西的貢獻還很小。」供應鏈業者說。

根據IDC統計,今年第一季東南亞智慧型手機前五大廠依序為三星、蘋果、華碩、OPPO和華為,小米還未能擠進榜內。

但小米的早期投資人、紀源資本管理合夥人童士豪仍相當看好小米的未來性,「小米還有小米生態鏈。」他指出,小米已投資逾四十家硬體企業,包括手環、耳機、空氣淨化器,還有賽格威、以及美的空調等,「智慧家庭是很重要的一塊,也是很大的領域。」他認為這些是其他手機廠商難以做到的。

此外,雷軍持續為小米引入重量級新血,除了去年找來新浪網前總編輯陳彤操刀內容業務,今年也延攬高通大中華區前總裁王翔擔任小米高級副總裁,近日則是再邀請小米早期投資人、也是國際投資基金DST前合夥人周受資擔任財務長。市場預期,周受資未來很可能會為小米發動大規模購併,或是啟動上市。

畢竟如今的小米已經是一家估值超過四百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一兆二千億元)的公司,而智慧型手機在現階段也仍是支撐小米營運最主要的產品,更是發展智慧家庭的核心,如果小米手機在現在這個階段就遭遇成長瓶頸,勢必也會對未來的物聯網布局大打折扣。

究竟小米上半年的手機銷售只是遭遇亂流?還是預告這波風口將進入尾聲?小米傳奇能否繼續上演,全世界都在看。

圖說:面對中國智慧型手機市場成長趨緩,及眾家大廠的狂追猛攻,小米成長動能已不如過往,雷軍未來將如何出招?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