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深圳6月樓市繼續看漲 新房價格已突破3萬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7/4639934.html

深圳6月樓市繼續看漲 新房價格已突破3萬

一財網 吳斯丹 2015-07-02 12:47:00

當前,開發商推盤的節奏仍在加速。根據深圳中原研究中心監測,6月新獲批售的住宅項目有12個,共81萬平米高達6850套,為今年上半年的批售高峰。

深圳的樓市仍然沒有降溫企穩的跡象。

根據深圳中原研究中心的數據,6月深圳一二手住宅成交量突破2萬套,共成交23224套,僅次於2009年11月的歷史高峰;一二手房價漲幅驚人,多個區域一年漲幅已近四成;一手房均價6月突破3萬/平米大關。

中國指數研究院最新的百城價格指數顯示,深圳6月的房價繼續領漲全國,一手房價環比上漲6.58%,比第二名武漢的1.98%高出了一大截;二手房價環比上漲高達8.59%,遠遠高出上海、北京、廣州的2.11%、0.96%、0.53%。

6月新房均價突破3

6月的深圳樓市繼續呈現量價齊升的局面。

根據深圳中原研究中心監測,6月一手住宅成交7494套,環比增加22.7%,成交面積為76.9萬㎡,環比增加26.5%。

在二手房價格快速飆升的帶動下,新房均價也出現一輪快速的上漲,6月新房均價再漲8%,達30713元/平米,創下歷史新高。

中高端樓盤成交活躍是6月新房市場的一大特點。改善型需求由二手房市場轉戰新房市場,6月成交前十的樓盤中,均價在3萬以上的樓盤多達4個,分別為龍華的港鐵天頌、中海錦城,南山的博林天瑞以及龍崗中心城的萬科廣場。

改善型需求的持續釋放也是深圳新房價格走高的主要原因。6月成交新盤中3萬以上的新盤多達51個,占比43%,比上月增加了5個百分點。

而3萬以下的樓盤僅限於鹽田、龍崗、龍華的觀瀾、大浪及寶安的光明、福永幾個區域,這些都是遠離深圳市中心的邊緣地區。

在一片紅的市場形勢下,深圳的開發商們漲價底氣十足。

深圳中原研究中心表示,6月加推的多數項目價格較前期開盤價均有10%-30%的漲幅,而且,項目銷售率並不受影響,基本都保持在8成以上。

二手房方面,6月深圳二手市場成交15730套,環比增長18%,同比更是增長292%,接近2013年3月的高峰。

很多區域的二手房漲幅在過去一年中都高達三成。南山領漲全市,一年內房價漲幅高達39%,成交均價更是站到了52443元/平米的歷史高位,蛇口自貿區成立以來,南山區在利好及新房豪宅不斷入市的帶動下,房價不斷刷新歷史記錄。龍華、寶安分列前三,漲幅都接近四成,拉動全市均價大漲三成。

上半年成交量同比翻番

綜合這半年來看,深圳樓市到底有多火?新房市場的成交量是去年同期的一倍多。

深圳中原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深圳新房成交面積為314.6萬㎡,環比增加21%,同比暴漲121%。這個成交量僅低於2009年上半年,自2008年以來半年度的次高成交水平。

回顧一下過去半年的深圳樓市都發生了什麽。

年初,受2014年底火熱的市場余溫影響,深圳樓市成交狀況仍然樂觀。進入春節後,傳統淡季使得成交量有所下降。

情況從3月30日之後發生逆轉,“330”新政直接引爆了深圳二手房市場。新政公布當天,很多二手房業主緊急漲價,有的甚至一口氣漲價幾十萬。

進入4月,二手房的行情傳導至新房市場,在很多樓盤開盤現場,多次出現千人搶幾百套房的情形,日光盤頻現。

由於深圳人多房少,加上對樓市政策敏感度高,大量購房者被裹挾入市,造成深圳樓市在短時間內成交量暴漲。

成交均價也隨之大幅上漲。深圳的新房成交均價從1月的26691元/平米上升到了6月的30713元/平米,漲幅達15%。

深圳新房庫存去化時間迅速降至7個月,成為一線城市中去化用時最少的。

當前,開發商推盤的節奏仍在加速。根據深圳中原研究中心監測,6月新獲批售的住宅項目有12個,共81萬平米高達6850套,為今年上半年的批售高峰。

深圳樓市下半年將如何發展?美聯物業代理(深圳)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江少傑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第三季度是傳統淡季,深圳的成交量將有所回落,價格也將進入平穩期。

“目前新房價格已經很高,開發商後續的定價應該也會相對保守。”江少傑說。

編輯:王佑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1707

房企年中考:深圳樓市助力萬科重奪第一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7/4639576.html

房企年中考:深圳樓市助力萬科重奪第一

一財網 吳斯丹 2015-07-01 22:09:00

萬科以半年千億的業績排在了第一位。而在去年搶去萬科老大寶座的綠地集團,僅排位第三。

在持續的政策寬松中,房企交出了不算太差的半年度成績單。

中國指數研究院和克而瑞的房企半年度銷售排行榜中,萬科均以半年千億的業績排在了第一位。而在去年搶去萬科老大寶座的綠地集團,僅排位第三。

加上恒大、保利、中海、萬達、碧桂園,7家第一陣營房企都取得了不同幅度的增長。

在普遍不高的年度銷售目標下,兩家機構檢測的20家不同的典型房企目標完成率均達41%。

“多數房企年底業績達標問題不大,但個別房企要完成目標存在一定難度。”克而瑞表示。

萬科仍是一哥

雖然萬科不再制定銷售目標,而是對回款率、利潤率等指標重點考核,卻依然無法阻止其再次成為房企一哥。

中國指數研究院的榜單顯示,萬科上半年實現銷售金額1056億元、銷售面積875萬平方米,奪回全國房企銷售桂冠。這也是萬科第二年實現半年千億。

相比之下,綠地集團僅以823億元排在第三位,與去年上半年的業績相比,還有略微的下降。

不過,從去年的表現來看,綠地集團的重頭戲出現在下半年。憑借下半年的發力,綠地集團在去年以2408億元的全年銷售業績力壓萬科的2151億元,第一次成為房企老大。

業內人士分析,今年或許也會出現同樣的情況,但銷售業績已經不是衡量房企實力的唯一指標,未來比拼的是綜合實力。

可以看到,萬科在今年以來頻繁試水創新業務,如在產業地產方面推出萬科雲項目,試水創客空間;成立物流地產公司,引入美國黑石集團;萬科物業進行市場化擴展,並擬分拆上市;與國際學校合作,重點打造萬科教育等等。

而綠地集團在“大基建、大金融、大消費”的三大產業集群方面業發展迅速,

多元化擴張明顯的恒大在今年的銷售表現也非常搶眼,逆勢增長超過20%,以824億元的銷售額超越綠地集團,成為房企上半年的銷售亞軍。

恒大銷售業績大漲的主要原因在於公司層面制定了較高的去化和回款目標,同時營銷積極,上半年推出的“無理由退房”,在旗下300多個樓盤項目全面實施,直接帶動二季度各月銷售額不斷攀升,並在5月、6月連續打破單月銷售記錄,分別達167、200億元。

上半年銷售金額突破500億的第一陣營房企依然維持7家,分別是萬科、恒大、綠地、保利、中海、萬達、碧桂園,與上年千億企業相同,平均銷售額729億元。

表現較為突出的是100~200億元的第三陣營房企。中國指數研究院的榜單顯示,共有18家房企位列第三陣營,這些房企初步完成了全國布局或深耕首都、長三角、珠三角等經濟發達區域。由於區域樓市對政策寬松刺激頗為敏感,使這批房企普遍獲得業績的大幅增長,平均增速高達35%,其中,中國鐵建、首開、首創、方興、濱江、卓越同比增長六成以上。

樓市分化現黑馬

政策寬松與樓市分化是今年上半年的主題詞,在此背景下,房企業績也因對不同城市的布局出現了分化。

上半年,降低二套房首付、營業稅“5改2”的“330”新政為樓市回暖註入了一針強心劑,加上央行連續幾次的降準降息,整體樓市庫存壓力得到了緩解。

一線和部分二線城市商品住宅的消化周期顯著縮短,整個房地產行業銷售從4月份觸底回升,穩步上行。

尤其是深圳,住宅成交量已經連續幾個月創出歷史新高,各大樓盤輪番上演“日光盤”,新盤普遍大幅漲價;一手房成交均價也已經連續3個月領跑全國,中國指數研究院最新的數據顯示,深圳6月的一手房價環比上漲6.58%,比第二名武漢的1.98%高出了一大截。

正因如此,在深圳項目較多的開發商上半年都取得了較好的銷售業績。如深圳萬科今年上半年簽約總額就突破了100億元,成為萬科集團內的銷售冠軍。中海、華潤置地、招商地產等房企的深圳公司也均表現較佳。

深圳因此也湧現出了“黑馬”。在克而瑞的榜單中,卓越集團上半年實現銷售金額97.8億元,排名從去年的84位躍升至37位。

卓越集團是一家立足深圳並靠舊改崛起的房企,主要產品為寫字樓和商業綜合體地標項目,有“深圳CBD之王”之稱。卓越集團位於前海的卓越金融中心在今年5月的成交金額就高達42.63億元。

萬科、保利、綠地集團、中海、綠城、融創、世茂等企業也因在一二線城市的在售項目占比較高,在銷售業績上保持了較好的態勢。

然而,三四線城市的情況卻不容樂觀。一位開發商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他近期調研了三四線樓市,情況非常糟糕,“庫存太高,賣不動”。

從目標完成率來看,中國指數研究院重點監測的品牌房企上半年的平均目標完成率為41.4%,其中恒大以54.9%的完成率位列第一。綠城、中海、華潤置地、越秀、雅居樂均完成年度目標的45%以上,按照下半年銷售普遍略高的慣例來看,三家企業完成全年銷售目標可期。

下半年,在“保增長“的壓力下,市場預計政策將持續寬松,加大二套房首付下調政策落地的可行性,推動樓市持續反彈。

克而瑞認為,各線城市整體庫存水平依然偏高,下半年的去化壓力仍不容小覷。城市狀況將進一步分化,一線城市和部分供求相對均衡的二線城市成交活躍,但多數二線和三四線城市依舊平淡。而隨著時間推移,政策的作用會逐漸減弱,房企能否交出一份靚麗的成績單,還需抓住窗口期走量。

編輯:彭海斌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1716

14省上調最低工資標準 上海深圳突破兩千元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0448

(新華社/圖)

今年剛過去一半,全國多少地區調整了最低工資標準?據統計,在宏觀經濟仍面臨較大的下行壓力的背景下,上調最低工資標準的地區未明顯減少。

7月3日,據中國新聞網消息,進入7月份,四川、內蒙古均上調了最低工資標準。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全國至少已有14個地區上調了2015年最低工資標準。包括湖南、海南、西藏、天津、深圳、山東、陜西、北京、上海、天津、甘肅、山西、四川、內蒙古等先後宣布提高最低工資標準。

(資料圖/圖)

其中,上海、深圳兩地最低工資水平超過2000元大關。調整之後,深圳、上海兩地月最低工資標準分別為2030元、2020元,最低工資標準超過2千元大關。

不過,小時最低工資標準最高的是北京,達到18.7元。

從最低工資標準的“含金量”來看,上海、北京均明確最低工資標準不包含“個人應繳納的各項社會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用人單位應按規定另行支付,因此,這兩地的最低工資標準“含金量”更高。

最低工資標準是如何制定的?

中國網消息,最低工資標準是保障勞動者最低工資收入的法律制度,是一種適用於全行業的國家標準。

按照統一要求,最低工資的測算有兩種方法:比重法與恩格爾系數法,兩種方法均參考上年度當地人均生活費用、職工個人社保公積金費用、全市平均工資、經濟發展水平、失業率、贍養系數等六個指標,根據不同的測算公式,綜合確定當地最低工資標準。

而《最低工資規定》明確,最低工資標準一般采取月最低工資標準和小時最低工資標準的形式。月最低工資標準適用於全日制就業勞動者,小時最低工資標準適用於非全日制就業勞動者。各地區的最低工資標準每兩年至少要調整一次。

此外,五險一金是否包括在最低工資內,是由各地根據實際情況而定。從各地公布的情況來看,除北京、上海明確最低工資標準都是剔除了“三險一金”後的凈收入,其他省份均將三險一金包含在最低工資內。

此前,據人社部發布《2014年度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統計公報》,2014年,全國共有19個地區調整了最低工資標準,平均調增幅度為14.1%。月最低工資標準最高的是上海市的1820元,小時最低工資標準最高的是上海的17元。而2015年僅過去一半時間,已有14個地區上調了最低工資標準。

此外,據北京晨報消息,全國總工會通報稱,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和國務院《關於深化收入分配改革若幹問題的意見》明確規定,“十二五”期間最低工資標準年均增長13%以上。今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的收官之年,截至目前,目標進展有喜有憂。

各省份最低工資標準的增幅正在降低,2011年至2014年調整幅度分別為22%、20%、17%、14%,今年的調幅則普遍在10%左右。全總表示,受最低工資標準調整影響的勞動者約占從業人員的2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1725

洛杉磯VS深圳:美中熱門創業城市為何如此相似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703/150136.html

黑馬說:在現在的創業大潮中,最熱的土地應該是美國和中國,一個是老牌的發達國家,世界科技和創新的領頭羊,一個是高速發展的新興國家。美國的科技創業中心是矽谷,中國的創業中心是北京。

但是,顯然在這兩個國家中,創業熱門城市不僅局限與此,美國的洛杉磯、紐約,波士頓,中國的深圳、上海、杭州等。在這其中,洛杉磯作為僅次於矽谷最熱的創業城市,與國內僅次於北京的創業熱門城市——深圳,具有驚人的相似性。

文 | 南七道


\移民文化及地理環境:

在人們的觀念里,美國就是一個由移民組成的國家,而洛杉磯就是這種移民文化的典型代表。移民對美國太平洋西岸城市發展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1965年,美國新移民法案頒布實施。將移民配額改為對美國有用的才能和已取得美國居民身份家屬團聚為優先,各國的單一配額則取消。從此大量吸收高素質的新移民變成美國國力表現之一。1990年洛杉磯的人口規模位居全美第二。

大量移民的為洛杉磯提供了足夠多的勞動力,提高了生產效率;中小企業的發展和港口城市的便利性,促進了國際貿易的增長和高速發展;最為重要的是,移民帶來了創業和創新精神,這為一個城市註入了核心的文化和靈魂。

在北加州的矽谷誕生的創業公司如群星般燦爛:Google、apple、Facebook、Twitter……另外一個新興的矽谷已在南加州爆紅,405號公路西側從聖塔莫妮卡(Santa Monica)向南到維尼斯(Venice)、瑪琳娜得瑞港(Marina del Rey),在原本是好萊塢明星、體壇巨星和投資大佬密布的洛杉磯市西區(Westside)形成“矽灘”(Silicon Beach),現在已經被新興的獨角獸科技公司占領。Snapchat、whisper等新興公司在此發展壯大,在全球科技創業領域占得一席之地,巨頭如微軟、谷歌等巨頭都有相應的部門設立與此。

與此遙相呼應的是年輕的創業城市深圳,剛建立市時,整個城市只有31.41萬人,發展到2014年,整個城市常住人口高達1077.89萬人。算上流動人口預計在1500萬左右。但整個城市面積只有北京的八分之一。深圳是個典型的移民城市,非戶籍人口高達69.2%。改革開放後,淘金熱吸引了全國各地的人才、野心勃勃的冒險家等都紛紛湧入深圳,這其中包括現在的商業大佬潘石屹等等。

在北上廣深一線城市中,深圳應該是最不強調戶口和捆綁利益的城市,在深圳落戶非常輕松。深圳的城市包容性非常強。“來了,就是深圳人”,因為整個城市都是外地人,所以不存在被排外的感覺。由於靠近香港,整個城市的態度也很開放,“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文化氛圍吸引了大批創新型人才。這都奠定了深圳在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方面取得不錯的成績的基礎,騰訊、華為、萬科等企業的誕生,這一切與包容性的城市文化密切相關。

此外,深圳毗鄰香港,這是巨大的地域優勢。深圳搶先於其他城市接觸到國際化和現代化制度、新的思維和理念、資訊,為創業創新打下堅實的思想基礎。靠近香港,也使深圳在利用國際資源、開展對外交流以及接受國際化交流和拓展全球視野等方面增加了極大的便利性。這在對外交流、溝通、學習方面,對創業和創新發揮了極大的作用。

洛杉磯位於美國西部,毗鄰大海,氣候溫和,向來是美國娛樂、時尚和旅遊的中心。大體上終年幹燥少雨,全年陽光明媚,沒有明顯的冬季。就算是冬季,日間氣溫經也有攝氏20℃。

而深圳地處南海之濱,屬亞熱帶季風氣候,長夏短冬,夏無酷暑,冬無嚴寒,陽光充足,氣候宜人,四季鮮花盛開。宜人的氣候在吸引人才方面都有很大的優勢和好處。

2015年6月,百度手機助手對600多位90後移動互聯網創業者進行調查,發布的《中國90後移動互聯網創業者調查問卷》顯示,超過33.9%的90後選擇在深圳創業,超過了北京的30.7%和上海的12.9%。舒適的自然環境、濃厚的創業氛圍和豐富的軟硬件資源,使深圳成為90後移動互聯網創業者的第一根據地。


產業升級及人才結構:

在產業結構上,洛杉磯原本是一個工業、貿易、港口城市。飛機制造、宇宙飛船、導彈研究都是其早期核心產業。國防技術的發達帶動了現代化的通訊設備、計算機等產業發展。由於這些尖端技術的儲備和發展,為洛杉磯的人才儲備打下了堅實而雄厚的技術。洛杉磯擁有的精密儀器、航天航空、動力學等技術人員數量在全球都是領先的。

中國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之一的錢學森,就曾經擔任美國洛杉磯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超音速實驗室主任和“古根海姆噴氣推進研究中心”負責人。國防科技的發展又大大促進了相關的民用產業的發展。最典型的行業就是在計算機和電子產品制造、軟件開發、互聯網及數據服務業、計算機系統設計及服務業等方面。這些都今天的科技創業做好了前期的鋪墊和積累。

來自矽谷的資深創業者、uSens淩感科技的核心成員Yiwen在接受采訪時特別提醒:洛杉磯的醫療相關研究及創業特別發達。洛杉磯在商業性研究設施和化驗室方面成績驕人,有全美著名的癌癥等專門的機構和中心。是美國的生物技術中心之一。

深圳的制造業一直位居全國前列,包括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電氣機械和器材、專用設備等制造業。但是早期的支柱產業大多屬於加工產業,沒有太多技術含量,比如富士康。在人口紅利消耗殆盡的情況下,這就迫使深圳不得不進入產業結構調整期。

深圳市場監管局數據顯示,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大幅度增長,制造業企業登記量大幅下降,深圳在由來料加工等低端勞動密集型制造行業,逐漸向高端信息和技術服務行業的轉移。但是,早期在制造業的積累和沈澱為今天深圳的智能硬件行業的爆發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引領全球無人機市場的大疆科技、生產了全球70%手機、比亞迪的電動車、諸如智能家庭影院,智能水杯,智能手表手環等更是數不勝數。

在人才方面,洛杉磯可謂人才濟濟,文化和教育事業也很發達,在當地有215所高等學府和教育機構,其中加州理工學院、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S NEWS 最新排名24位)、南加州大學等是全球著名的高等學府和研究中心。洛杉磯被稱為是全世界的文化、科學、技術、國際貿易和高等教育中心之一,在大眾娛樂諸如電影、電視、音樂方面領導全球動向,比如聞名世界的Hollywood。但是在矽谷投資人王川(微信:9935070)看來,很多創業的高端人才方面還是需要在矽谷這邊尋找,畢竟矽谷才是美國的創業創新中心。他的十幾個大學同學里,只有一個去了洛杉磯,其他的都留在了矽谷。

與洛杉磯迥然不同的是,深圳在高校方面一直捉襟見肘,除了本土的核心高校—深圳大學外,再就是繈褓之中的南方科技大學,雖然後面花大力氣引進了諸如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研究院,這些更多是形式大於實質。深圳在人才方面的培養是整個城市爆發的巨大瓶頸,在這一點上,不僅沒法和矽谷、洛杉磯比較,和國內的北上廣甚至杭州比較也很寒酸,暴漲的房價等生活成本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新的人才的流入和引進。不過深圳靠近香港,地緣優勢倒是方便了海外人才的引進。甚至還發起過專項引進海外人才的“孔雀計劃”。

另外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在洛杉磯的創業者,很多認為自己的首要人物就是賺錢,而在他們看來,矽谷創業者動輒要求改變世界的口號有些不切實際。這恰好對應了深圳和北京兩個城市的風格和區別,深圳創業者想的更多的是生存下去,埋頭做事,而北京創業者更多是制造概念和說故事。不過在uSens淩感科技的Yiwen看來,這種區別見仁見智,畢竟像特斯拉創始人Elon Musk那樣瘋狂執著於改變世界的是極少數,矽谷的人也要活下去。


創業及風投領域:

根據洛杉磯創業平臺普創(PlusYoou)聯合創始人張晨辰的《2014洛杉磯創業報告》來看,2014年的投資數據主要包括:洛杉磯初創公司活躍的領域主要在社交(21)、健康醫療(12)、地產(13)、軟件服務(35)、電商(30)、數字媒體(26)、手機(27)、廣告(21)、消費服務(26)、遊戲(18)、時尚(10)等幾個領域。

這和深圳的創業領域的分布具有驚人的相似性:社交有中國最大的社交巨頭騰訊及騰訊系創業者,醫療有紐交所上市的邁瑞、創業板上市的深圳理邦等,地產有全球最大的住宅地產公司萬科及相關的創業項目,軟件服務包括早期的金蝶等,電商包括新起的明星公司房產電商房多多等、手機包括華為、中興、酷派、一加等等。其它的數字媒體、廣告、消費服務,遊戲等也有不少的創業公司案例。

根據張晨辰提供的數據,近兩年生長在洛杉磯的估值10億美金的獨角獸公司已經有10多家:包括Snapchat(100億),JustFab(10億),The Honest Co(10億), 還有被收購的Beats(30億),Oculus(20億), Maker Studio(10億),IPO的CornerstoneOnDemand(20億),TrueCar(10億),還有自由生長的SpaceX(50億),Live Nation(40億), Tinder(10億)等等。

而隨著創業的熱潮的興起,深圳估值在10億美金的公司也是如雨後春筍不斷湧出(單位:美金),除了原有的華為、中興、比亞迪、順豐等巨頭之外,新興的如大疆科技(100億)、華大醫學(近20億)、房多多(10億)、土巴兔(10億)、奇酷(10億)、迅雷(上市近10億美金)等等。

在投資方面,洛杉磯聚集了IdeaLab、StartEngine等創業孵化器與加速器,再加上城市發展多年的積累和演藝明星紮堆,流動資金特別充裕,從而構成了一個完整的創業生態圈。據公開資料報道,洛杉磯2014年整個創業圈初創公司融資總額超過30.4億美金,比2013年提高了200%。但是洛杉磯本地迄今還是缺乏有影響力的風投機構。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深圳,本土的創投機構卻聲名鵲起,引領潮頭:統計顯示,僅僅截至2013年底,深圳的VC/PE機構註冊資本就高達2800億元,機構數量和管理資本額均占全國約1/3。在創業板掛牌企業中,有深圳創投背景的企業占了四成以上;中小板上市企業中,該比例也接近四成。 

在這其中,以深創投為典型代表,它是最大的人民幣風投機構,管理各類基金規模逾400億元人民幣,已投資項目571個,累計投資金額約170億元人民幣。公開市場上市數量達到100家。包括樂視網等。達晨創投,15年間投出了57家上市公司,成為創業板的最大贏家。比較著名的還有松禾資本等團隊。不管是東方還是西方,投資機構的興起都有力的保障了創業的良性循環和發展。\版權聲明:本文作者南七道,文章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觀點與立場,i黑馬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zzyyanan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

從打工妹變身作家、記者,再到創辦家政集團,安子的勵誌故事曾被譽為深圳特區的一個象征。而進入今年6月,安子深陷“非法集資”、“集資詐騙”疑雲。據悉,目前一家與安子存在關聯的公司已被羅湖警方立案偵查。這一宗案件因為裹挾著名人效應、官員色彩,而被受害者認為更具有欺騙性。

圖說:投資者聚集在一起商量怎樣才能挽回損失。

從打工妹變身作家、記者,再到創辦家政集團,安子的勵誌故事曾被譽為深圳特區的一個象征。而進入今年6月,安子深陷“非法集資”、“集資詐騙”疑雲。據悉,目前一家與安子存在關聯的公司已被羅湖警方立案偵查。這一宗案件因為裹挾著名人效應、官員色彩,而被受害者認為更具有欺騙性。

她的舊故事

從打工妹變身作家、記者,再到企業家

根據《工人日報》的報道,安子真名安麗嬌,1984年,17歲的安子從廣東梅縣來深打工,成為一名流水線工人。此後她補習完初中、高中課程,在1988年到深圳大學開始了半工半讀的生活。打工期間,她使用安子的筆名向《蛇口工人報》投稿並刊發。

1991年,《深圳特區報》連載安子的打工小故事《青春驛站》,內容全部取材於身邊的外來妹。而幾乎一夜之間,安子也成為外來務工者的偶像。深圳廣播電臺也邀請安子主持“安子的天空”熱線,為眾多的外來務工者排憂解愁。1992年,安子當選“深圳十大傑出青年”。1994年,安子進入《深圳勞動時報》當記者。她出版過多部作品。

1998年,安子又華麗轉身,註冊成立了“安子新家政服務公司”,進入家政行業,集團化經營,迄今擁有數十家直營以及特許加盟店。

安子的勵誌故事被廣為報道。2008年12月18日,中國唯一以改革開放歷史為核心內容的博物館———深圳市新博物館將向公眾開放。“有關安子的展品將占據其中一個展臺,她的人生經歷和打工生涯,將和深圳一起共同銘刻在共和國的改革開放歷史上。”《工人日報》報道稱。

“從流水線上的一名平凡而普通的插件女工,到成為深圳十大傑出青年、中國時代十大新聞人物之一;從工廠流水線走進人民大會堂,從業余補習初中文化課程到至今出版14本書;從一無所有、負債累累到現在擔任安子新家政等4家公司的董事長,安子一路走來,早已成為深圳傳奇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媒體這樣報道安子的價值。

除此之外,安子一家三口也時常以正面形象示人。2014年,深圳的安子家庭被評為全國“最美家庭”。媒體報道稱,安子一家是個幸福的三口之家。這個家庭從讀書,到品書,再到出書,全家人熱愛書籍,在書香中共同成長。盡管近年來安子知名度已降低,但是逢特區建立的重要周年節點,安子作為一個象征,舊事仍被重提。

她的新項目

以豐厚回報吸引人投資“安子家庭商城”

如今在受害者看來,正是這些昔日的成功故事所散發的光環與榮耀,成為他們被騙的一劑重要佐料。

根據多名受害者的描述,他們重金投入了一個名為“安子家庭商城”的平臺,厄運正是從此開始。

公開的報道顯示,長期從事家政服務業的安子集團,在2014年11月宣布要進軍電商行業,推出了O 2O電商平臺———安子家庭商城。

目前這一網站仍然可以打開,從外表上看,它和同類購物網站差異並不大,網站上出售從水果到衣服各類商品,可謂包羅萬象。不過從當時公開一些宣傳稿件來看,這一平臺除了被賦予購物網站的功能外,還具有P2P信用借貸平臺功能。

根據多名受害者的描述,這一電子商城的推廣過程中,披著慈善外衣的推介會成為重要途徑,這些推介會既隆重盛大,因為有了慈善的外衣,又顯得意義非凡。

一名受害者參加了今年3月21日在市民中心舉辦的一次推介會,會議被冠以“安子慈善基金會啟動儀式”。根據報道描述,該基金首期善款為10萬元。專門面向家政人員的關愛基金將幫助廣大家政人員解決各類技能問題、生活難題以及其他突發狀況導致的各種危機需求,讓他們感受到行業的溫暖與關愛。

而安子則在現場分享了自己為之奮鬥的觀念“每個人都有做太陽的機會”,講述其30年來的追夢軌跡,點燃大眾幹事創業的熱情。

投資者還介紹,在今年5月,公司還在香港召開上市啟動大會,宣稱要上市,上市之後可以獲得銀行超過股本5倍的授信。

種種大規模的宣講,以及名人效應,還有豐厚的回報,吸引了很多人的投資。據受害者介紹,投資分為兩類,一類是靜態投資,公司要運作上市,投資者可以出資購買公司股權。另一類則是動態投資。而這時,故事才真正開始。

資金遊戲

運作模式存疑,保證金拿不回

據了解,動態投資的名義是加盟安子家庭商城,在網上開店,繳納一筆幾千元到幾萬元不等的保證金。而邀請其他商家進駐安子家庭商城,則可以獲得豐厚的返利。

動態投資被不少受害者認為回報豐厚,這包括每周都返還5%的本金,5個月收回本金,30個月內至少有三倍收益。但在實際運作過程中,一名受害者稱,“沒有人真正去開店”。他們始終不知道安子家庭商城究竟是如何運作,是否有倉儲,是否有快遞物流等等。最後所謂的電子商務,變成了資金遊戲。

在人員的層級管理上,甚至還帶有一些傳銷的特征。下線稱上線為“老師”,“老師”帶領所謂的“團隊”,發展的下線被稱為“自己的團隊”。一名下線向南都記者承認,她本人也發展了幾個下線,而她在整個層級中屬於低層級。

一名來自江西的受害者稱,他發動親屬投資總額在40萬左右,前期提取了七八萬元,獲利頗豐。

不少受害者初期獲利後,反複追加投資。一名發動親屬投資超過50萬元的受害者稱,在多個節點上公司宣布改變返利制度,以至於很多投資者要趕在制度改變之前,借錢以追加投資。

南都記者獲悉,運行過程中,曾有投資者發現運作模式存疑,想拿回本金而不得,遂向媒體投訴。在電視臺曝光之後,該投資者繳納的保證金被退還。但是安子家庭商城仍在繼續運作。

直到5月28日,安子家庭商城徹底停止返還保證金,這表明資金已經出現問題,投資者開始大亂。

多名投資者告訴南都記者,進入6月份之後,安子家庭商場的一名主要操盤手董某開因為一宗舊案被警方控制,局面愈發難以收拾。

  • 南方都市報
  • 李怡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3578

深圳创投这半年: 项目多了,钱被股市吸没了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7/4646368.html


做创投这半年多,杨炳龙有了些感慨:好不容易筛选了几个创业项目,一回头发现钱都进股市、楼市了。

杨炳龙是深圳一家早期创业投资企业的创始人。公司有十来个人,虽然规模不大,但这半年来可谓经历市场沉浮。

这位不到30岁的潮汕人发现,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下,尽管上半年深圳的可投资项目比之前要多,但创投市场却冷清很多。“不少资金流入股市和楼市。就算是碰到好的项目,资金也没那么容易募集。”

投资机会增多

杨炳龙一年前从律师事务所出来,因为兴趣和看好风险投资前景走上了创投之路,并于去年10月注册了自己的基金管理公司。处于创建或初建过程中的成长性企业是他紧盯的目标。

公司成立后投的第一个项目让他信心倍增。这是个拼大巴平台项目,通过大巴拼车的形式满足上班族的通勤需求,比常规公交便捷,费用低于乘坐出租车和自驾。

杨炳龙当时投了30万元,所占股份虽然不多,但是项目发展的势头喜人,近一轮估值已翻10倍。目前在深圳已经铺有200多条线路,覆盖科技园、华强北等CBD区域,近日又获得Pre-A轮1200万元融资。

虽然正式走上创投不过一年的时间,但是杨炳龙关注这个行业时日已久。他明显感觉到,今年以来投资机会增多了。前不久,他在两个月内就找到了5个合适 的项目。他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说:“这个时间包括了解项目盈利模式和运营团队的时间,比以前短;而且这5个项目是从100个项目中精选出来的。”

他分析,创业项目增多了,创投可以选择的余地也大了。上述5个项目中,其中一个是做烘焙孵化器,给那些有手艺的人提供设备,并整合物流商和销售。“类似的创新项目比以前多了不少。”他说。

商事改革推动创投数量激增

深圳创业门槛正在大幅降低。深圳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多项政策,各类社会机构也在为创业者搭建平台,大批人开始为自己打工。

就拿杨炳龙的母校深圳大学来说,该校通过鼓励学生创办企业并入驻该校创业园等方式推动一批批在校生走上创业之路。深圳大学负责与学生创业项目对接的 陈一鸣告诉本报记者,企业入驻创业园后,不仅拥有免费的办公场地,物业费和水电费也全免。除此之外,每年还能获得3万~20万元的资助。

而将背景放大到整个深圳,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浪潮正如火如荼。自2013年3月实行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以来,市场准入门槛极大降低,各行各业新增企业井喷。当年深圳新增商事主体364728户,较2012年几乎翻了一番。

深圳组织机构数据统计平台发布的创投业发展报告分析,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为创投企业提供了大量的潜在客户资源,激发了当地创投业迅猛发展。2013年,新增创投企业数量从2012年的78家猛增至729家,增长8倍多。

深圳中小民营企业发达,高新技术产业更是撑起了工业的“半壁江山”,也为当地创投业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深圳创投机构基石资本合伙人陈延立告诉本报记 者:“上海和北京是外企和国企集中,深圳则是民营企业较多,有钱的私人企业主很多,对于财产保值和增值的需求旺盛。这对创投来说,无论是寻找投资对象还是 募集资金,都是个利好。”

创投环境相对平淡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也催生了创业孵化器的兴起。

上个月在深圳国际创客展上,除了创客展台,出现了至少三四家孵化器展台。创业者每月花费低廉的租金就可以获得办公区域,以及法律咨询和融资等方面的服务。

最近,杨炳龙就成立了一个孵化器,1000多平方米,位于南山区学府路。他将孵化器打造成了“咖啡厅+联合办公”的模式,专门面向刚刚踏上创业之路的人。每个办公位每月收取700元左右的管理费,创业者生意起步之后可以随时搬到收费高昂的写字楼。

虽然招租才不过短短一个多星期,但已经有二十多位创业者入驻。

不过,相对于创业者的热情高涨,杨炳龙觉得上半年的创投市场有些平淡和冷清。“不少资金流入股市和楼市。就算是碰到好的项目,资金也没那么容易募集。而创业企业需要有资金注入才能跑得快。”

今年上半年,股市风云变幻、跌宕起伏,大量社会资金涌入A股市场,掀起了“全民炒股”热潮。而深圳的房价也大幅上涨,个别区域甚至暴涨50%。

目前,杨炳龙正积极筹备路演,为上述5个项目募集资金。“但是预计能投的钱不多,大概两三百万元,每个项目平均下来几十万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3650

佳兆业加速自救:拟重启深圳三项目销售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7/4646264.html


佳兆业(01638.HK)在深圳的业务再次出现重大进展,其位于龙岗区的一旧改项目重新获批,成为佳兆业复活的又一重大信号。

7月14日,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下称“深圳规土委”)官网公布了《2015年深圳市城市更新单元计划第二批计划》,共22个旧改项目被列入,其中包括佳兆业国承置业(深圳)有限公司申报的“坂雪岗科技城15城市更新单元”。

此前,该项目曾因锁房风波而被搁浅,佳兆业位于龙岗区的旧改项目也均被叫停,此番重新获批,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深圳政府对佳兆业的审批禁令正在逐步解除。

而自融创中国(01918.HK)5月底宣布退出收购之后,佳兆业展开了一系列自救行动。

7月16日,佳兆业通过官方微信发布声明称,公司正在与相关债权人积极沟通,希望能在7月或8月重启深圳三个项目的销售。

旧改项目叫停后重获批

佳兆业位于龙岗的旧改项目入选今年深圳城市更新第二批计划,让外界颇感意外。

这个项目叫“坂雪岗科技城15城市更新单元”,曾在去年10月16日被列入《2014年深圳市城市更新单元计划第四批计划》(草案),但因去年12月爆发的佳兆业“锁房事件”,最终未能进入同年12月19日公布的第四批计划。

去年12月21日,佳兆业发布公告称,公司于12月5日接获政府通知,其位于龙岗区的建设项目的所有规划相关及国有土地相关申请、批核程序已被暂停处理。同时,公司位于龙岗区的城市再发展项目计划也遭暂停。

而今,佳兆业位于龙岗区的旧改计划重新获批,被认为是佳兆业政治风险再次降低、业务经营逐渐恢复正常的重要信号。

资料显示,该旧改项目获批后仅有两处变化,项目名称由“华为科技城15城市更新单元”更改为“坂雪岗科技城15城市更新单元”,拆除重建用地面积由104705平方米下降为90733平方米。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查询工商资料发现,佳兆业国承置业(深圳)有限公司法人代表为佳兆业集团现任总裁郑毅。

佳兆业方面也向本报记者确认,佳兆业国承置业(深圳)有限公司属于佳兆业上市公司资产。“坂雪岗科技城15城市更新单元”的获批,或许也将为佳兆业在龙岗区的其他旧改项目打开通道。

龙岗区是佳兆业旧改的重点区域,单坂雪岗科技城的已立项旧改项目就有7个,还有若干个项目处于洽谈中。

计划重启深圳三大项目销售

面对650亿的高额债务,佳兆业正进行全力自救。

据媒体报道,佳兆业高级顾问、原董事会副主席谭礼宁对外透露,佳兆业计划在7月或8月份重推位于深圳的佳兆业城市广场、悦峰花园和前海广场等三大项目。

7月16日,佳兆业方面对上述信息作出了确认,表示正与相关债权人积极沟通,希望能重启上述三个项目的销售。

《第一财经日报》查询资料发现,这三个项目的未售房源目前均处于“司法查封”状态,涉及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信银行、招商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

本报记者还注意到,佳兆业位于深圳华为科技城的佳兆业城市广场一期已在6月30日完成首批入伙,逾千户业主顺利收楼。

佳兆业城市广场是被锁项目之一,一期因开盘时间较早,绝大部分业主均已完成网签,因而并未遭遇房源被锁的困境。但很多一期业主担忧佳兆业资金紧张后不能按期交房,曾与被锁房源的业主一起参与维权。

“既然一期已顺利交房,我们三期的也就放心好多。”一位佳兆业城市广场业主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

事实上,深圳业务的恢复对佳兆业的存亡至关重要。佳兆业起家深圳,多数优质土地储备都在深圳,按照过往年报的数据,深圳能为佳兆业贡献近三成的经营业绩。

在过去半年多时间里,正是由于深圳房源被锁、业务全线叫停,导致佳兆业迅速陷入了债务危机,濒临死亡边缘。

在经历了锁房风波、高管出走、债务危机、融创收购与退出、年报事件等一系列事件之后,佳兆业正致力于回归正轨。

今年4月开始,佳兆业在深圳被锁的房源逐渐解锁,多数房源仅剩下金融机构的司法查封;5月、6月陆续中标深圳盐田体育中心、佛山高明体育中心的运营权。

深圳一位房地产业内人士表示,这些都是佳兆业政治风险降低的迹象,政府在逐步给佳兆业放行。

佳兆业灵魂人物郭英成的回归更促使该公司加快了自救的步伐,尤其是在融创5月底退出收购之后。

有消息称,郭英成要求佳兆业在7月31日前恢复所有项目的销售,各地方公司均在加快与金融机构协商解除司法查封事宜。

据了解,佳兆业杭州区域住宅项目玖珑山已经获得中国银行杭州分行放行,而佳兆业在成都、长沙、绥中、辽宁、上海、重庆、苏南、佛山等地区的销售也都处于正常状态。

上述业内人士说,佳兆业危机并非经营性危机,只要项目恢复销售、现金回流,公司运营便能逐渐恢复正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3655

深圳炒房客8年:投入幾萬賺3000萬 過程驚心動魄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7/4660105.html

深圳炒房客8年:投入幾萬賺3000萬 過程驚心動魄

華夏時報 陳小瑛 董映頡 2015-07-25 15:02:00

盡管經歷了多次跌宕起伏的調控周期,但最近八年來,大部分投資客賺得盆滿缽滿,高華的收益率甚至高達上千倍。而深圳炒房客只是這些年全國房地產投資客群體的一個縮影。

高華2000年從東北到深圳闖蕩,最初買房純粹為了自住,但隨著收入增長,租金可抵月供的房子,吸引高華將目光轉移到房產投資。

幾萬元的首付就能撬動一套房,讓高華開始意識到,只要房子升值幅度超過銀行利息,貸款買房就劃算。於是高華從2006年起,大膽從銀行套錢出來投資更多房子,直到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其手中持有的房產超過10套。

2009年後,炒房客在深圳樓市不斷“興風作浪”,甚至將炒股手法挪至樓市,聯合坐莊控盤,在2007年和今年上半年房價上漲中火上澆油。

盡管經歷了多次跌宕起伏的調控周期,但最近八年來,大部分投資客賺得盆滿缽滿,高華的收益率甚至高達上千倍。而深圳炒房客只是這些年全國房地產投資客群體的一個縮影。

初嘗投資甜頭

從1999年就開始在深圳購房的投資客郭亮,也意識到貸款撬動房產投資的收益來得快,他2003年拿出幾萬塊開始在靠近香港的皇崗口岸投資,不到一年收益翻倍,後來郭亮將升值部分到銀行做轉按揭套出來80多萬元,又去投資了多套房產。

2005年,房價猛漲引發了首輪房地產調控;2006年,中央各部委又多次出臺調控政策,但收效甚微。

為抵制房價過快上漲,2006年4月,深圳市民鄒濤在網上發出公開信,呼籲市民支持“不買房行動”、“讓房子爛到炒房人手中”。同時,鄒濤懇請政府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進一步調控房價。此事轟動一時,響應者眾多,十多天時間,超過1.6萬人加入了不買房陣營。

然而,面對節節攀升的房價,高華不但未加入不買房隊伍,相反增強了投資意識。2006年5月,深圳成功申辦第26屆大運會,主賽區在龍崗,高華認為政府一定會為此大面積建設各種配套設施,這里值得投資。

於是,高華以120多萬元賣掉手中房產,在扣除銀行貸款和開發商墊款後,剩余80萬元。2007年初,他一口氣在龍崗中心區買了4套大戶型房子,包括龍城國際的兩套房子、羅馬公園一套、中央悅城一套。此外,他在平湖還投資了3套房產。

“那時,房子的租金基本上都可以抵月供,即使補差額也沒多少,我就想著交房裝修後出租,這樣沒什麽壓力。”高華當時並不覺得自己有多激進,他認為能最大限度利用銀行貸款炒房,是穩賺不賠的生意。

當時,高華對樓市調控的概念並不強,且頗具諷刺意味的是,2005年調控後到2007年3年間,深圳新建住宅均價每平米分別漲至7040元、9230元、13370元。

2007年,整體經濟進入過熱期,經濟的快速增長和信貸的擴張,將國內多個城市的樓市帶入到“瘋狂”上漲的階段,深圳樓市也不例外。

高華沒有料到,一場危機很快就來了。

2008年的深刻教訓

為了遏制通脹,從2007年3月開始,央行連續6次加息,同時為了抑制房價上漲,當年9月,央行重拳調控樓市,提高二套房首付比例至四成,利率上浮1.1倍。

之前,高華並未親歷過加息對樓市的沖擊有多大,缺乏風險防範意識,在貨幣政策持續收緊下,2007年10月,深圳樓市階段性見頂,開始有價無市。只會買不懂賣的高華,在2008年終於栽了跟頭。

2008年2月深圳新房價格達到1.6萬元/平米後,開始斷崖式下跌,開發商大幅降價、中介跑路的消息接踵而至,不少新樓盤如龍華金地梅龍鎮等價格腰斬,購房者違約現象頻增。高華也加入了維權隊伍,最後以市場價8折獲得購買中央悅城一套房的權利。

此時,高華握在手里的房子超過10套。“每天一早起來,我的第一反應就是哪套房子要還月供了。”高華的壓力非比尋常,但仍死扛著,用幾張信用卡,拆東墻補西墻。

4萬元的月供壓得高華喘不過氣來,他當時月薪僅8000多元,收入遠遠無法填補缺口。2008年初,高華意識到必須“減倉”,於是以成本價出售中央悅城,套現30萬元還月供,同時房子裝修完後陸續出租,減輕了月供壓力,這樣挺了10個月。

用高華的話說,出現轉機“是托了全球金融危機的福”,否則他還要繼續割肉賣房還月供。

面對經濟下滑風險,2008年10月至12月,中央出臺政策“組合拳”救樓市,如降低首套房和改善性住房首付比例、首套房利率打七折,以及減免稅費等措施,市場應聲止跌。地產大佬潘石屹振臂疾呼:“苦苦等待的‘解放軍’終於來了。”

不過比高華更激進的投資客卻倒在了黎明前。投資客李金東曾擁有上億資產,但在房價的持續下跌中,當年手中的69套房全部變為負資產,只好忍痛割肉。

樓市的冬天過去了,炒客的春天就不會遠。蟄伏一年之久的炒房客們在2009年初又開始有了聲音。當中國樓市進入“瘋狂的全民炒房”時代時,資深炒房客因其特有的“搶占”策略和超前意識,成為購房者和開發商們競相追逐的群體。

與李金東再無資金翻盤不同,高華雖然挺過來了,但這次教訓足夠深刻,他反思自己步子邁得太大,以他的收入最多投資兩三套房。同時,也讓高華堅定認為,只要中國經濟向好,房地產就不會崩盤,一旦市場進入調整,政府必會救市。

聯手炒房

2009年大規模刺激政策出臺後,房地產成為貨幣寬松的最大蓄水池,全國各地掀起了救樓市浪潮,市場迅速反彈。有了前幾年的炒房經驗,高華認定機會再次來臨了,於是通過房子再貸款,找朋友借錢,又賣掉兩套房套現200多萬元,準備大幹一場。

高華對比2002年之前的十年炒股經歷與2002年之後的炒房收益後,發現差異巨大。房產除了投資屬性外,還承載著居住功能,股票可能被套多年,但房子跌了還能住,所以2009年樓市與股市同時反彈時,高華徹底舍棄了股市,專心投資樓市。

這一次,高華將股市聯合坐莊的手法引入到了樓市。2009年底,他與幾名投資客一起,開始通過聯合控盤的方式炒房。

高華們選了南山區三個只有兩三百套房源的二手房小區,其中80%是自住客沈澱不動的房源,剩下幾十套流轉,只要有放盤的,他們就聯合接手,直到小區沒有房源可賣,形成壟斷後,投資客便有了定價權,幾個人先通過對敲互相買幾套,將價格炒高,然後每隔幾天放出一套,制造稀缺的假象,由幾個中介同時放盤形成熱賣競爭,他們在幕後操縱。

以南山某小區為例,房價在2009年底只有七八千元,高華們前後吸盤六個月,在這期間,由於全國樓市的瘋狂反彈,從2010年1月起,政府再次開始調控,包括營業稅免征期延長、連續上調二套房貸首付比例等多項舉措。

因流動性泛濫,市場並未立即熄火。到2010年6月,高華預感到此輪反彈已到高點,便開始一套一套逐步放盤,到2011年三四月時,該小區房價被炒至1.6萬元/平米,高華們將手中的房源全部清盤,收益翻番。

在這場投資盛宴中,高華和其他投資客大賺。深圳市官方數據統計,2010年新房成交均價首次突破2萬元/平米,比2009年上漲33.2%,兩年時間,房價上漲幅度超過50%。

面對低房價一去不複返的大勢,2010年5月,鄒濤在個人博客上向當年響應不買房活動的人道歉,稱“在面對連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也看不懂的中國房價時,我們唯有順勢而為”。

高華說,歷史證明鄒濤錯了,曾經的參與者無不後悔,甚至有人想要找鄒濤麻煩,抱怨因聽信於他才耽誤了購房的最佳時機。

2011年,限購令、限貸令等行政調控手段出臺後,購房名額成了最大問題,投資客被擋在門外。只能一套兩套地零散操作,因此高華的炒房團隊解散了,隨著投資退潮,深圳市場成交量再次下滑,二手房成交量從當年1月的10831套,下滑到7月的2384套。

在商品房市場調整時,高華又開始同朋友炒作小產權房,同樣采取聯合控盤的方式。南頭附近的南龍苑、名仕春天、荔園新村等小產權房社區,都成為高華們的獵物,一些小產權房從6000多元/平米,被炒至11000元/平米,收益接近翻番。

起初郭亮也沒有意識到限購政策的威力那麽大,2012年仍未放松,郭亮想出了合夥人跟投的公司運作模式,幫親戚朋友交社保,解決限購問題,再用他們的名額一起炒房,按股份分紅,而不是以公司名義炒房,一來沒法貸款,資金運用效率低,二來增值稅費過高。

調控帶來的機會

從2011年下半年後,全國房地產再度步入調整期,當時,深圳等一線城市最先反應,二三線城市調整緊隨其後。

由於限購限貸的存在,深圳投資水分逐漸被擠幹,投資客占比從2010年超過30%降至10%以下。

而郭亮便是留守樓市的其中一個,在不斷總結經驗教訓後,郭亮的投資手法趨於成熟,即在不景氣的周期開始搜集“筍盤”買入,無論是哪個區域,只要比市場價便宜足夠多就下手,同時關註新房市場,尤其是房地產上市公司的樓盤,每年都有銷售任務,一般會先於二手房市場降價促銷回籠資金,然後在景氣周期內逐漸賣出。

其間,中國在“穩增長”的主基調下,房地產市場的拉動作用再次被放到了顯要位置。2013年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成為樓市調控的轉折點,提出市場將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同時要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

郭亮認為調控手段將逐漸退出,但他仍會做足準備,投資偏向於做中線,留足兩三年的月供,盡量達到翻倍再賣出,投資回報率比以前更高,如他2011年投資的龍華綠景香頌、西鄉果嶺,兩三年後收益均在一倍以上。

而2014年上半年低迷的樓市,又給了郭亮和高華“進貨”的良機。數據顯示,去年上半年,北、上、廣、深四大一線城市的樓市成交全面下滑,廣州、上海一手住宅的成交面積同比下滑超過三成,深圳、北京的跌幅超過四成。

“當時媒體都在唱衰深圳樓市,說要謹防暴跌,但我根據銀行的信貸政策得出結論,是要防止下半年房價暴漲。”郭亮說,在去年上半年,他和其他投資客就開始在市場吸盤了。

果然,央行去年出臺了“9·30”政策,被壓抑了四年的改善性需求如堰塞湖一樣噴湧而出,今年“3·30”政策火上澆油後,深圳房價開始暴漲,大部分區域二手房價格漲幅超過50%,熱點片區甚至翻倍。

其中6月份30713元/平米的成交均價更創下歷史新高。數據統計,2015年上半年,深圳新房成交均價同比大增20.3%,漲至每平米28040元。

深圳這座城市,很少出現像今年春夏這樣的群體性癲狂,似乎空氣中都飄浮著一層恐慌。幾乎每個人都在搶著什麽,小散戶在搶股票,消費者在搶房子,開發商在搶能夠制作“面包”的“面粉”,仿佛這些東西一夜之間都變成了不可再生的“稀缺資源”。

在“3·30”樓市新政出臺前,高華又在前海概念範圍區與朋友一起購入了兩套熙龍灣的房子,買入價格約51000元/平米,6月份以約78000元/平米賣出,凈賺了270萬元,而高華的朋友晚賣半個月,比他多賺了60萬元。

“限購只能找別人的名額買,但畢竟不是自家人,隨便一套房都是上千萬元,在利益面前,每個人都靠不住,存在法律風險,因此不敢做長線,一般三五個月、最多半年時間就轉手。”高華說,限購讓他在投資上變得更為謹慎。

當調控成為一種常態後,投資客們反而能熟練地掌握樓市周期規律。

“房地產調控實際上給了投資客機會,漲漲跌跌,才有套利空間,如果一直較為平穩,投資客是沒有利潤的。”郭亮毫不諱言,目前手中滾動的房子仍有十多套。

在郭亮看來,貨幣和信貸政策是影響房價的最大因素,隨著信貸放松,2014年下半年,成交量在不斷上升,說明有人抄底,果然“9·30”政策出臺後,10月份市場開始出現漲價苗頭。

郭亮認為,今年全國樓市唯獨深圳房價暴漲,是因為從2011年至2014年間,深圳房價漲幅偏小,2014年深圳新房成交均價為23973元/平米,同比上漲11%。相比2010年的均價,四年房價上漲19%。低於同期北京、上海的漲幅。

而高華投資的參考指標是,首先看政策,沒政策時看市場供需,只要信貸放松,房價必然上漲。去年高華力勸同事購房,有19個同事成功在深圳房價暴漲前入市。

這些年來,高華在樓市上總共賺了3000多萬元,他不斷分享自己的投資經驗,在朋友圈中造就了多個千萬富翁。而郭亮從幾萬元起步,他說收益算起來達到上千倍。

套現等待下次良機

經歷過十多年的起起伏伏,高華總結了一句話:“年初不買房,一年就白忙,三年不買房,一生悔斷腸。”

不過這也分城市,二三線城市的投資環境就遠不如深圳。源於老家的因素,2008年,高華在沈陽也買了幾套房,當時三千多元的價格,七八年過去,如今也只有四五千元,漲幅微乎其微;2008年,高華在妻子家鄉廣西青州投資了一棟3層樓,當時一年收租5萬元,但如今不升反降,每年租金僅3.6萬元。

高華認為,深圳是個年輕化的城市,外來人口不斷註入新鮮血液,而土地供給有限,只要經濟轉型升級成功,房價長期來看還是易漲難跌,但會面臨短周期的調整。“好比一個人跑步,如果速度沖得太快,很快就跑不動了。”

在郭亮看來,深圳的城市地位不如北京、上海,北京在2013年房價大漲後,2014年部分區域二手房價向下回調了20%左右。他認為,深圳此輪房價暴漲後,必然會出現回調。

實際上,目前市場已有下調跡象,信貸上也在收緊,今年7月,深圳五大國有銀行將首套房首付比例上調至四成,利率均有不同程度上浮,效果立竿見影,市場成交量迅速下滑,二手房業主報價下調,階段性見頂再次到來。

“我們覺得調整幅度在20%以上。”郭亮認為,深圳房價在過去幾年上漲幅度較小,今年是補漲,但市場已過分樂觀,找出各種支撐房價的理由,但下跌時這些原因會全部消失。與2010年一樣,在今年五六月樓市頂峰期間買房的人,預計又要站崗兩三年才能解套。

郭亮已在四月份開始出貨,二季度賣了三套,他的計劃是,下半年籌集資金,明後年去市場上“撿便宜”。

如今,高華手里仍有8套房,價值數千萬元,即便市場不斷有房產稅進展加速的消息湧現,高華也無所畏懼,他認為房產稅就是偽命題,好比賣菜的店鋪,稅費漲後,要麽菜價漲,要麽倒閉關門,但關門對誰都沒好處,同理,房產稅的成本最終還是會轉嫁到購房者身上。

郭亮認為未來十年仍是投資的好時機,只是中間會有曲折震蕩的短周期。

(應采訪對象要求,文中高華、郭亮、李金東均為化名)

編輯:明智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4498

深圳社會資本辦三甲醫院一次性補貼2000萬元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7/4648746.html

深圳社會資本辦三甲醫院一次性補貼2000萬元

一財網 王玉鳳 2015-07-22 20:36:00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衛生管理與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蔡江南表示,“三級醫院的標準很高,尤其是三甲醫院,包括對硬件設備、服務、醫生和專家等方面都有很高的要求。要達到三甲醫院的標準一般需要十年八年的時間。”

近日,曾是國內最早引入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的城市之一深圳又出臺財政扶持政策實施細則,對通過審批的社會資本辦三級醫院給予2000萬元或100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

不過,該細則也對社會資本設置了準入門檻:必須承諾提供不少於50%的基本醫療服務。

兩個類別

社會資本辦醫一直被視為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以及打破公立醫院壟斷局面的有效途徑。近年來,國家支持社會辦醫的各種政策頻頻出臺。

今年6月,國務院辦公廳又下發《關於促進社會辦醫加快發展的若幹政策措施》,提出要進一步放寬社會資本辦醫的準入條件,將社會辦醫納入醫保定點範圍,並要求加強財政資金扶持力度,將提供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社會辦非營利性醫療機構納入政府補助範圍。

7月22日,深圳市公布《關於鼓勵社會資本舉辦三級醫院財政扶持政策的實施細則》(下稱《實施細則》),以此促進社會辦三級醫院財政扶持政策落地實施。

所謂社會辦三級醫院,分為兩類。一類是深圳市現有三級以下社會辦醫院改建或擴建而成的三級醫院。

截至去年年底,深圳非公立醫療機構數量為2456家。其中,社會辦醫院有75家,大部分是一級和二級醫院。全市有4家民營醫院跨進全國百強民營醫院,包括深圳華僑醫院、深圳恒生醫院、深圳遠東婦兒科醫院和深圳博愛醫院。此外,我國第一家港資獨資醫院——深圳希瑪林順潮眼科醫院也落戶深圳。

深圳衛計委規財處處長侯力群在22日的發布會上稱,所有具備資格的醫院都要經過衛計部門的評審和認定,現在哪家醫院能通過尚不確定。

另一類是社會資本投資新建的三級醫院。“十二五”期間,深圳重點鼓勵社會資本投資建設華為片區綜合醫院、沙井片區綜合醫院、平湖片區綜合醫院、龍城片區兒童醫院等4家三級醫院。

不過,社會辦醫院必須承諾提供不低於50%的基本醫療服務。《實施細則》也提出了具體的判斷標準:醫院申報並書面承諾門急診服務和住院服務量中,基本醫療服務量不低於50%,並且基本醫療服務項目收費標準不高於深圳市同級政府辦醫療機構的醫療服務收費標準。此外,提供基本醫療服務床位數占醫院全部床位數的50%以上,且獨立區域,可單獨識別。

侯力群解釋道,基本醫療服務是指具備社會醫療保險定點醫療機構資格的社會辦醫院,為深圳市參保人提供的符合該市社會保險基金管理部門償付規定的醫療服務,分為門診和住院服務。通俗地說,就是社保部門償付規定的醫療服務,如常見病、多發病及部分疑難雜癥,像美容整形等高端服務等則不屬於基本醫療服務範疇。

上海交通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執行院長馬進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社會辦醫三級醫院提供不少於50%的醫療服務有利於維護社會公平。“政府鼓勵社會資本辦醫的初衷就是因為百姓看病難,醫療資源供給不足,提供優質醫療服務的三甲醫院人滿為患,基本醫療難以滿足。”

財政扶持力度大

不過未來,深圳社會辦三級醫院,可享受多種類型的財政補助。舉例來說,符合要求的醫院可以申請基本醫療服務補貼。門急診按照20元/人次、住院按照60元/床日計算,康複、兒科類別專科醫院分別按照1.1倍、1.3 倍的標準計算。也可以申請一次性基本醫療服務床位獎勵,標準為每床位10萬元。

值得註意的是,在上繳企業所得稅財政獎勵方面,社會辦醫院上一年度已經繳納企業所得稅的,可按照實際繳納企業所得稅總額的40%予以獎勵。

此外,社會辦醫院在取得三級醫院資格後第一或第二評審周期內,經衛生行政部門評審並獲得三級甲等和三級乙等資質的,分別給予2000萬元、100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

此前,天津等部分城市已經出臺社會資本辦醫細則,包括支持舉辦營利性大型、高端、專科醫療機構,要求全市非公立醫療機構床位數占同期醫療機構實有床位總數的比例不低於20%,享受稅收優惠政策等。

侯力群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深圳上述補助政策在全國來說屬於先行先試,扶持力度也是最大的。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衛生管理與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蔡江南對本報記者表示,“三級醫院的標準很高,尤其是三甲醫院,包括對硬件設備、服務、醫生和專家等方面都有很高的要求。要達到三甲醫院的標準一般需要十年八年的時間。”

他補充道,三甲醫院評比的時間不固定也給民營醫院成為三甲醫院增加了難度,甚至是公立醫院也很難評上。“上海在過去十幾年間,只有一家公立醫院被評上三甲。” 不過,蔡江南強調社會辦醫細則的落地可以起到政策導向作用。

在未來資金的監管上,深圳的《實施細則》也提出相關監管要求,如要建立健全資金使用的規章制度,對提供虛假資料或隱瞞實情,騙取或冒領鼓勵社會資本舉辦三級醫院補助及獎勵經費的,取消其補助及獎勵資格。

編輯:任紹敏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4547

就因為廣深限購 深圳車牌均價近兩萬了 0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5-07-24/933080.html

由於深圳加入限購陣營、外地車牌上牌難度增大、國四車回遷、專車大量湧現以及限外傳聞等原因,廣州車牌價格不斷攀升。今年上半年,最低成交價累計上漲116.7%,半年翻了一倍多。

____.thumb_head

廣州、深圳實行限購後,新車上牌量略有下降,但周邊城市新車的上牌量出現了爆發式增長。

“最近幾個月,我們在廣州、深圳兩地4S店的汽車銷量還處於不斷增長中,但在廣深這兩個限購城市的新車上牌量略有下降,確實有部分車主上了外地的車牌。廣深限購對汽車銷售會帶來一定的影響,我們正在不斷進行渠道下沈,鼓勵經銷商拓展二三線市場,廣州和深圳之外的廣東其他地區4S店、二網發展步伐明顯加快。”一家日系車企高管7月23日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如是說。

由於深圳加入限購陣營、外地車牌上牌難度增大、國四車回遷、專車大量湧現以及限外傳聞等原因,廣州車牌價格不斷攀升。今年上半年,最低成交價累計上漲116.7%,半年翻了一倍多,平均每月上漲近2800元,6月廣州車牌個人平均成交價是27672元,環比上月增長28.7%,這是2012年8月廣州車牌啟動競價以來拍出的第二高價,業內認為,預計廣州即將公布的7月車牌價依然呈現上漲趨勢。

廣州一家自主品牌4S店有關負責人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談到,廣州車牌價格快速上漲,並非是市場升溫而引發的,今年來銷售一直處於低迷中,而車牌價格不斷上漲,購車成本持續上漲,可能會進一步影響到廣州部分4S店的生意。“自廣州2012年7月限購以來,我們一直有通過與周邊城市的4S店合作,協助在我們店里購車的部分車主到深圳、東莞、佛山等周邊城市上外地牌,但今年深圳限購後,到深圳上牌的通道被堵,而東莞等地現在對車牌管得也越來越嚴,我擔心生意越來越難做。”

不僅廣州車牌競價呈現上漲趨勢,深圳車牌競價也日益激烈。深圳自宣布限購以來,至今已舉行5期小汽車指標競價與搖號。其中,在第5期小汽車增量指標價格競價中,最低成交價及均價較上期均出現大幅上漲,個人最低成交價驟漲至1.78萬元,較上期的12000元上漲超過48%,平均成交價格19496元,有1.3萬人因為出價過低等原因沒有買到指標。

廣深相繼限購之後,東莞新車上牌量激增。東莞車管所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東莞新車上牌共計142604輛,而去年同期東莞新車上牌數量為98132輛,同比增加45.32%。其中東莞在今年2月新車上牌量突破4萬,達到42460輛,同比增加了264%,6月上牌輛也接近3萬輛,同比增長50%。業內認為,除了剛需釋放外,周邊城市的限牌政策也促使了東莞上牌量迅速增長。

在廣深限牌後,東莞今年可能躍居廣東省新車上牌量冠軍城市的寶座。中汽聯發布的一份乘用車上牌量數據顯示,今年前五個月東莞以93915輛車的數據成為廣東省第一,而佛山為87874輛,排在第二位。

不過,東莞相關方面並不願意為廣深購車者提供穿越限購的“綠色通道”。東莞市交警部門接受媒體采訪時稱,戶籍是廣州、深圳的車主來上牌肯定不行。根據東莞車管所上牌的流程,上牌需提供本地居住證或身份證,轄區片警還會配合車管所上門核查車主住址的真實性和有效性。

考慮到限購的廣深汽車市場空間有限,車主在廣深購車而跑到外地上牌的打擦邊球模式並非長遠之計,部分整車廠鼓勵經銷商渠道下沈到二三線城市,深耕當地市場。“廣東二三線城市的空間很大,汽車銷量增速明顯比一線城市快許多。”上述日系車企高管說。

  • 第一財經日報
  • 黃濤
  • 李溯婉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網友評論 0
Default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並不表明每經網立場

Sumbit

最新評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459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