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林作睇準補選時機

1 : GS(14)@2016-11-13 11:32:40

資料圖片



「梁游事件」令人大釋法,麥明詩早前在社交網表明支持法治,其大律師密友林作亦認為違反了香港核心價值,他日前在電話中說:「佢哋直情立緊法,加咗好多嘢落去,我覺得呢樣嘢好誇張!相信好多人好似我咁,都譴責佢哋(游蕙禎、梁頌恆)宣誓嘅用字,其實唔使人大釋法,法庭都有機會判佢哋輸,問題係你而家釋法,係程序上錯咗。」他直言對補選有興趣,但未有具體參選計劃。採訪:王梓嫚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1113/1983171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5346

耶倫:加息時機或來得更早

1 : GS(14)@2016-11-18 17:20:50

■美國聯儲局主席耶倫。 資料圖片



【本報綜合報道】美國聯儲局掌門人透露快加息。儲局主席耶倫本港時間昨晚11時出席國會聽證會,耶倫預備的證詞講稿顯示,她認為美國就業職位持續增長及通脹緩慢回升,如果未來數據進一步印證當地經濟處於增長軌道,該局加息時機可能來得更早。耶倫在證詞上重申當局會逐漸加息,而證詞並沒有提及總統當選人特朗普的潛在政策。利率期貨市場顯示,美國下月加息機會率為96%。費城聯儲銀行總裁哈克表示,贊成儲局加息,若特朗普上台後實施財政刺激政策,儲局可能須更積極地加息。哈克今年在美國利率調整上無決策權。


美股牛皮 美滙轉弱

耶倫證詞講稿公開後,美股周四早段表現牛皮,道指跌8點,報18860點;標普500指數跌1點,報2176點;納指跌6點,報5288點。歐股方面,英股周四尾段升0.12%、法股跌0.02%,而德股則跌0.28%。美元轉弱,美滙指數昨日曾跌0.45%至99.96。美元兌日圓昨日曾跌0.5%至108.55,每百日圓兌港元曾升至7.14。債市方面,美國30年期國債孳息率昨日曾升5點子至2.97厘,10年期美債孳息率曾升3點子至2.25厘。另外,美國連鎖超市沃爾瑪第三季收入增長0.7%至1,182億美元,每股盈利跌4.9%至98美仙,但勝市場預期的96美仙。業績公佈後,沃爾瑪早段股價仍跌2%。美國10月消費價格指數(CPI)按月升0.4%,符合預期。撇除食物及能源後的核心CPI按月升0.1%,與前一個月相同。美國10月新屋動工按月增加25.5%,遠勝市場預期的增加10.4%,以年率計增至132萬間,為2007年8月以來最高水平。英國國家統計局公佈,由於天氣轉涼刺激衣履銷售,當地10月零售銷售按月升1.9%,多於市場預期的增長0.4%,且增幅為7月以來最多。歐元區上月消費物價調和指數(HICP)按年漲0.5%,符合市場預期。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1118/1983772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6059

陳德豪﹕花無百日紅 投資重時機

1 : GS(14)@2016-12-28 07:52:58

【明報專訊】放了好幾天假期,今天股市重開,然而這星期只有三個交易日,聖誕節過後,緊接就是新的一年,相信很多朋友仍是holiday mood,所以這星期,我也不勉強讀者閱讀有關市場的數據或消息。

在普天同慶的聖誕節,筆者和家人用了另外一種形式慶祝,就是選擇回到國內幾個城市做義工。其中一天,我們到了東莞,在完成義工工作後,我們一行數十人入住一家四星級的連鎖式酒店,酒店不算新,但質素不錯,屬於香港帝苑酒店或銅鑼灣栢景酒店那種質素。

其實過去數年,由於是做義工,入住酒店或食用的也不可能太豪華,多數入住的都是很便宜,而質素十分一般的旅館,如果讀者沒有刻意研究,很難想像這些旅館每晚房價只需100元左右,當然質素是「十分一般」。為什麼這次我們有幸入住一家質素不錯的四星級酒店?原來這家酒店的房價便宜得難以想像,每晚只需180元。我想領隊看到質素那麼好的酒店的房價比起旅館的也不算貴很多,所以決定讓義工們住好一點。

供過於求 東莞酒店房價便宜

細心想想,為什麼四星級的酒店的房價在聖誕節時,也不過是180元?核心的原因,也就是供需的問題。東莞這個城市,數十年來,絕對是大上大落,80年代改革開放後,很多港商或外資均湧到東莞設廠,人氣聚集了,東莞的地價、樓價及生活配套費用起飛。

東莞也曾經是人所共知的黃色事業最蓬勃的城市之一,所以,這個位於廣州以東,香港西北的輕工業重鎮,從改革開放後,行運行足20年,可說是一時無兩!但花無百日紅,金融海嘯後,全球貿易一直走下坡,加上人民幣在2015年之前年年升值,東莞的製造業早已叫苦連天。 在2014年2月,發生一場大規模的掃黃行動,在雙重打擊下東莞的經濟發展一蹶不振。

投資海外房地產只買龍頭

東莞市的起落,有深層次的意義。以那家四星級酒店為例,原來因為市道不好,沒有顧客,就算酒店質素再好,房價也可以跌至低得可憐的價格。另外,與買賣股票一樣,買入的時間點,尤其重要。對於有興趣投資海外房地產的朋友來說,不能道聽塗說,胡亂買入二三線城市的房產,如果真的要買,只能買「龍頭」,如國家首都或一線城市中心點的物業,就算你的入市時間點把握得不好,在這個資金氾濫的年代,也有機會反敗為勝。

太平基業證券投資總監 facebook.com/ethanchanth

[陳德豪 對冲博弈]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5705&issue=2016122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0257

北水料續南下 首季成撈貨時機基金:港股明年迎慢牛

1 : GS(14)@2016-12-30 01:17:23

■港股明年不太淡之餘,更隨時可迎來「慢牛」。



【基金專訪】2016年未完,美國總統特朗普上場、香港特首選舉及內地「十九大」召開等2017年的政治風險已成投資界關心的議題。綜合三基金意見,展望明年最大風險在特朗普對華強硬立場,雖然不排除是姿態,但亦有機會成為北水南下藉口,港股不太淡之餘,更隨時可迎來「慢牛」,尤其首季是撈貨最佳時機。記者:岑梽豪 余倩敏 林靜



特朗普將在明年1月20日出任美國總統,以立投資管理董事總經理林少陽表示,這是市場明年最大政治不明朗因素,「因為佢神經刀,講的未必如實際一樣」。中環資產投資行政總裁譚新強亦指,中美關係冷熱影響明年中港股走勢,特朗普對華立場預料會較強硬,「雖然話特朗普係生意佬,但唔好有佢會對中國好軟化嘅幻想」,當中他所持的保護主義色彩濃厚,可能成為股市一個陰影。



特朗普對華或僅屬姿態

不過林少陽表示,特朗普上任後可兌現的競選承諾,估計最多只有三至四成,尤其對華徵收45%關稅的措拖幾近不可能,不排除對華強硬只是姿態,但已足以對市場心態有短線衝擊,明年首季大市會波動。惟他認為,內地經濟數據已有明顯改善,倘持續改善,則首季逢大跌均為買貨機會。譚新強亦指,當環球央行紛紛「放水」下,美元應會繼續向上,美滙指數可能衝上105,甚至110,環球投資者仍視美元滙價為主流,人民幣滙價會有麻煩。不過此舉反而為港股造就機會,當中國嚴控資金外流,「港股通」變成為中國資金避開貶值的「唯一」渠道,加上「深港通」實施後市場未見大興奮,「其實都幾健康㗎,A股同港股係慢牛狀態,如能維持幾年已唔錯」。他指在這段復元期內,北水於明年的影響力會越來越深,而外資估計會在下半年重回亞洲,故新一年應保持樂觀態度,恒指明年目標為25000點。對於北水南下,林少陽亦表樂觀。他表示,內地險資仍未全面進入香港市場,但相信在國策大方向下會陸續南下,港股通吸資趨勢會持續、甚至加速,且資金由散戶轉向機構化,可抵銷外資看淡的拖累,以大型股份最受惠。


港府換屆後有重生機會

市場目前唯一可以肯定的,是特朗普的大美國主義可以貫切,因此基建是一大投資概念。瑞信私人銀行大中華證券研究董事何偉華指,「呢個(基建)係美國大眾覺得幾有需要做嘅野,舉個例子,美國甘迺迪機場設計同運作比較落後,橋呀路呀都需要翻新,所以美國基建投資有空間去做多啲。」至於明年港府同樣換屆,林少陽指可視為利好因素。他相信現時潛在特首人選,在上任後政策均會轉趨溫和,社會爭拗減少,倘能團結各派及社會,香港就有重生機會,「歷史總係會重演,當年董建華下台,就有股樓大升市,?家要重複當年的樓市升勢當然好困難,但某啲行業好似資訊科技咁,都一樣可以為香港注入活力。」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1229/1987983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0425

2017港樓4大趨勢 首季最佳上車時機

1 : GS(14)@2017-01-02 17:08:08

2016-12-24 iM

今年本港樓市走勢確實令不少樓市專家大跌眼鏡,年初時大部分市場人士看淡今年樓價,樓市突於6月底極速反彈。目前距離2015年9月歷史高位僅有1%差距。隨着港府突於11月初推出遏抑樓市新辣招,美國聯儲局也於上周宣布加息,樓市不利因素漸增。

展望明年,市場普遍認為辣招及加息因素對樓價影響有限,樓價不存在大跌空間,紀惠集團行政總裁湯文亮及交銀國際研究部聯席董事劉雅瀚也認為,明年農曆後發展商大有機會以吸引價推新盤,是上車的好時機。從現時的軌跡來看,未來一年住宅市場可歸納出4大趨勢,其中內地資金對本港樓市的影響仍不容忽視。

【2016樓市回顧】跌市未成 先見反彈

特首梁振英自2012年7月上任以來,盡管港府多次就樓市出招,住宅樓價於數年間仍大升近三成,及至2015年第四季才開始轉勢,市場一度看淡今年住宅市場看法不樂觀,部分投行、地產代理界人士更預計今年樓價潛在跌幅達三成。不過,樓價僅回落數個月後,積存已久的購買力再重投市場,樓市交投於今年三月回升,乍現小陽春。

豪宅單位成交矚目

樓市於第二季開始轉活,多個以低價搶客的新盤銷情不俗,最特別之處,是以往新盤市場以細價盤最為吃香,豪宅級新盤突然暢旺,多個中高價新盤單位甫推出市場即「一Q清袋」。如太古地產(01972)旗下西半山殷然於4月13日以低價推售40伙,極速於兩小時內悉數沽清。另一個豪宅盤新地(00016)何文田樓王天鑄第二期,也有價有市,於一個月內累售逾210伙,平均每個單位的樓價逾4,000萬元。

樓價於4月開始止跌回升,成買家入市催化劑,新盤、豪宅市場回勇,超級豪宅也有價有市,山頂歌賦山道15號屋地以約21億元易手,每呎樓面地價達22.8萬元,創全港屋地呎價歷史新高。

及至6月底時,英國公投決定脫歐,市場料美國加息步伐暫緩,市民入市意慾進一步增強,新盤銷情更旺。隨着樓市反彈,地價同步升溫,就連久未有涉足官地市場的長實地產(01113),也加入搶地戰團,於9月中時以19.53億元高價奪得沙田九肚麗坪路豪宅地,每方呎樓面地價8,001元,較市場估值上限還大幅高出約33.4%,為該集團近四年來首次投得政府地皮。

加辣未見嚴重影響

樓市於數月間一洗頹氣,火速升溫,及至11月,樓價較3月低位已彈升12.7%。當時市場普遍認為政府快將換屆,加上目前樓價仍未升破去年高位,港府再出招機會不大,但港府突於11月4日再出樓市新辣招,全面提高住宅物業交易的從價印花稅稅項,劃一為徵收15%稅項,為2015年2月金管局第七次收緊按揭後再為樓市加辣,僅首次置業的的香港永久居民可獲豁免。

辣招一出,樓市成交量應聲下跌,但市場仍屢錄高價成交,反映市場對辣招反應不大。美聯儲局也於上周四(15日)凌晨宣布調高聯邦基金利率0.25厘,局方同時發表最利率預測,料2017年底美國利率將升至1.4厘,意味將加息3次。

兩大不利因素夾擊樓市,惟最近二手樓價亦未見明顯下跌,中原城市領先指數(CCL)最新報145.44點,較去年9月曆史高位146.92點,只有1%差距。內地海航實業周一(19日)更以逾54.12億元奪得啟德第1L區3號住宅地,每樓面地價1.36萬元,超出市場估值24%,晉身為啟德區新地王。

【2017樓市前瞻】住宅市場4大趨勢

總結今年樓市情況及市場專家的意見,明年住宅市場可以歸納出4大趨勢,其中來自內地資金的影響力仍不容忽視。

1.一手成交比例續升

自2010年以來港府多番推出樓市辣招,發展商紛紛為旗下新盤推出不同付款方法優惠、稅務補貼等,吸引不少置業人士轉投一手樓,過去六年來,新盤交投由2011年時剛逾1萬宗,增至近幾年的逾1.6萬至近1.8萬宗水平,登記佔比逐年上升。自2013年開始,一手買賣成交佔整體成交約22%,較以往10餘%的水平為高,及至近年更有持續上升趨勢,去年已達30%水平。

今年第一季樓市甚為淡靜,自今年3月以來,一手市場再次活躍過來,隨後連續8個月均處於每月千宗以上的水平,其間更於9月創下3,845宗的10年單月新高紀錄。萊坊高級董事和估價及諮詢部主管林浩文估計,明年一手佔整體成交比例將再創新高,他預期明年整體住宅成交將達4.8萬至5.3萬宗,其中一手成交將佔35%。

2.內地客掃超級豪宅

隨着人民幣持續貶值,近年內地資金更積極進駐本港超豪住宅市場,據萊坊的數據,今年首十個月價值3,000萬元以上的一手豪宅成交中,內地買家佔27%,上述最大金額頭30宗交易中,內地買家所佔的比例更達47%。目前人民幣貶值步伐未見停下來,加上超豪住宅樓價相對較堅挺,相信明年內地買家仍會是本港超豪住宅的主要動力。

3.發展商增新盤回贈

自2012年港府推出住宅買家印花稅推出以來,發展商已即見招拆招,部分發展商向新盤買家代繳印花稅的七成,及至今年11月初港府再加辣,將印花稅調升至15%後,個別發展商隨即接招,向買家全數回贈15%印花稅,如長實地產(01113)與新地前主席郭炳湘合作的馬頭角豪宅君柏,發展商直接向買家代繳成交金額15%印花稅。另嘉里建設(00683)旗下何文田皓畋也為買家提供「印花稅津貼」優惠,金額達物業樓價的12%。

近月未有大型全新盤推出市場,相信明年第一季市場早累積一批購買力,發展商為求重燃市場氣氛及盡吸購買力,相信未來將為買家提供更高的現金回贈,及更多置業優惠以抵消銷印花稅的影響。

4.內地發展商搶地戰

近年內地發展商積極來港搶買官地,市場不時出現「麵粉價」逼近甚至高過「麵包價」的官地成交,其中萬科、中海外(00688)等早已來港發展項目,多間內地企業於今年首次進軍香港樓市,如五礦地產(00230)今年8月時首次在港投得地皮,以高於市場預期40%奪油塘臨海住宅地,每平方呎樓面地價7068元,破區內紀錄。內地海航實業先後於兩個月間「發功」,於11月初以「天價」88.37億元、樓面呎價1.35萬元投得啟德地皮,並於本月19日以逾54.12億元奪得啟德第1L區3號住宅地,每樓面地價1.36萬元,超出市場估值24%,晉身為啟德區新地王。

事實上,今年港府出售住宅用地中,有約30%已落入內地發展商手中,較2012年約佔7%的水平大幅增加,預期這情況將於明年持續,也不排除會有更多從未涉足香港住宅市場的內地企業來港高價買官地。

【專家剖析篇】湯文亮:樓價不會大跌

投資專家直抒己見,物業買賣經驗豐富的湯文亮表示雖然加息期已到,但發展商將在農曆新年後大量推盤,帶動樓市小陽春,「理論上,現已踏入加息周期,因為美國政府很快改朝換代,純由經濟角度去看,美國總統大選前的議息會議其實已有條件加息,耶倫(Janet Yellen)基於政治因素當時才暫不加息。回顧2016年議息8次,前7次都不加,市場有點掉以輕心,但我覺得加息時代是重臨了,幸好本港一直嚴守低按揭借貸比率,加息對金融體系影響不大。」

他說:「如果買第一層樓,借到八至九成,那加息帶來的負擔就好重。譬如借500萬元,每加1厘,全年利息支出增加5萬元,按月多付4,000元,對上車客不是小數目。所以近期金管局總裁陳德霖又提醒買家小心。政府之前講過好多次,但今次我認為真的要提防『息狼』。尤其本港銀行同業拆息(HIBOR)近日升返上嚟,已和美息接近,美國每加一步我們都要跟住加。美國本月中加息後,香港銀行好快都會跟隨。」

現金為王宜借盡全額

那買家們應如何應對?「首置者要量力而為,若買第二層樓,更要計清楚條數『量力而不為』。保守如耶倫也預計明年加息3次,假設2018年步伐相同,兩年共加息近2厘,幅度好大。相信短期內在港買樓的壓力測試,以及最優惠利率(Prime Rate)都會不變,不過其實借H按或P按都分別不大,最好是借到定息,若果利率2.5厘借20年就最理想。」

湯文亮提醒買家:「入市能向銀行借多少就多少,盡量多留現金在手,我都奉行這原則。幸好如此,2008年金融海嘯後銀行追物業差價才有錢還,倘當時我無現金在手,就大件事。買家過到壓力測試借八至九成,即是銀行認為你有能力還,畢竟人有三衰六旺,出事故時較多現金調配就不用受壓。如果只借六、七成,雖然月供較少,但有事時始終比較徬徨。實情樓市最危險因素尚未到,如果現在借八、九成入市已經腳軟,日後實際加兩次甚至三次息時怎算?」

內地客擲千金撑樓市

他相信明年樓價不會大升大跌,波幅在一成之內,而樓市去向有兩大關鍵:一是利息,二是供應。「利息大家見將會上行,但市場未必見到房屋供應也在急增,政府料未來三年,每年約2.2萬至2.3萬個新私樓單位出爐,目前市場每年需求僅1.8萬伙,故供應會超越需求,這對樓市是正面因素,供應多樓價才會平穩。」

「供應的確增加許多,政府11月原本不應加辣,第四季就有1.2萬伙新盤推出,辣招令地產商擱置不賣,但他們權宜之計拖不到太耐,留到農曆新年就會推售。另外,雖然辣招和加息打擊基層買樓意欲,但豪宅買家甚至內地客很多時來港豪擲現金買樓,辣招及加息對他們影響力有限。所以樓價未來不會大跌,因市場警覺性強,況且今年根本無大升,何來大跌空間?政府倉卒出招,除了拉低樓市成交量,我看不到有任何作用。」

預留現金備戰小陽春

湯文亮預測,「明年初樓價肯定先跌一跌,原因是加息後續的反應,以及望不到供應見底,發展商趁春節推盤又會賣平一點促銷,整體樓價相比現時可能跌5%至7%。但大概明年中,或至8、9月,市場適應了利息走勢,樓價就開始作少少反彈。去到明年底,跌幅收窄至不比今年多,即是跌幅會在10%以內。」

他指首置人士不用怕在新年買樓。「今年初無小陽春,因為去年11月有兩大盤打對臺,迅速消耗近5,000伙購買力,但今年11月至12月基本上無新盤,地產商現時只在賣質素差、定價貴的貨尾單位,啲客睇完樓仍然心大心細。但到明年春,地產商會推新項目,因年初是賣樓好時機,為爭『頭啖湯』會提供大額優惠,市民錯覺比3個月前抵買很多,便燃起購買欲望。明年的小陽春,相信樓價會跌少少,但成交量會明顯增加。」

未來樓市需求由換樓主導,現時藍籌屋苑大單位低水,買家不妨考慮。「買咩間隔睇能力,兩、三房夠住起碼6至10年,時間較長,基本上都無問題,但盡量避免買無房單位(開放式),否則將來好頭痛,尤其是首置客獲辣招豁免,就像享有丁權一樣,如果用這個丁權來買『車位式單位』,假如未來家庭成員增加想換樓,政府又無修改法例,咁好快第二次買樓就俾多15%稅,並不划算。」

大屋苑三房低水抵買

「私樓僅得100多平方呎,只要位處市區亦有機會可考慮,適合年輕人在父母物業以外租或買,重點是位於鬧市或鄰近公司,返工及玩樂都方便,因他們習慣周末才回父母家住,相反如果『車位式單位』又遠又細就很難接受。其實現在市場最有利換樓人士,因為三房平均呎價比兩房便宜,很多大型屋苑皆是,譬如麗港城、沙田第一城及黃埔花園等,三房和兩房造價相差不遠,如有實力又用得着,應該趁現時買大單位。」

選區上他對西環一帶情有獨鍾,「港珠澳大橋即將通車,港島西鐵路延綫又方便,我經常行經堅尼地城附近,見不少新舖開張及外國人居住反映該區正在活化,如果以10分為滿分,區內發展暫時只達4分,即是仍有很大空間。在舊區揀二手樓最重要是啱用,最好吼中優質單位才打算,一旦睇啱又不應太猶豫。上車客不可恐懼樓價升而盲上車,否則心急做錯決定,就會買到最差的樓,例如後座低層單位諸如此類。」

湯文亮料房策勢將扭轉,「不論誰當下任特首都算行運醫生,在房策上醫病尾,梁振英當了5年特首一味推行辣招積累不少民怨,像11月加辣15%頗為瘋狂,下任特首不可能蕭規曹隨,有機會減印花稅一半,務求二手成交恢復。」

國內禁止走資,則不會影響南下置業意欲。「現在內地人來港買樓多數自住,或為仔女讀書,過往甚麼溫州炒樓團蝕到阿媽都唔認得已經絕迹。來港長期生活的國內富人,不單支撑樓市還有消費等經濟層面,數量愈來愈多,只是變得很低調而已。」

地產股明年將落後大市

今年本港樓市經歷冰火兩重天,地產股走勢也頗為波動,一眾地產股於今年第二季開始受惠於樓價反彈,股價也持續上升。惟自11月初港府再出辣招後,股價漸走下波,幾乎重返今年初時水平。交銀國際研究部聯席董事劉雅瀚早已看淡明年住宅市場,並覺得地產股不值得投資。

行業利潤率偏低

他解釋:「過去半年地產股十分強勢,最關鍵是英國脫歐,但去到這時間,我相信美金資產已見頂,隨着美國加息,美元資產的價值也會下調,再加上特朗普上場後,其政策一定是美國主導,屆時不排除將有不少海外的美金回流美國。」

他認為地產股不值得投資,主要由於地產業的利潤愈來愈低,當中最不看好新地及九倉(00004)的前景。他指出:「2014年開始樓市回穩,是由於地產商開始為新盤補貼,5年前地產發展商的利潤約40至50%,但去年新地的業績中,其利潤率已跌至20%,一來由於樓價回落,二來由於其為新盤補貼,平均約5%,上述數字其實反映2014年推出新盤的情況,於去年業績入帳。事實上,新地在這兩年間的補貼金額更多,平均約7%。再加上地價上升,我相信發展商之後的利潤可能只得10%。」

他又指,新地股價跟樓市升跌有很大關係,同時她在這兩年買地數量較多,盈利壓力較大,集團又不可以囤貨,故利潤壓力也龐大。近年中資機構頻頻來港搶地,將壓低發展商的利潤,未來利潤可能不足10%。

湯文亮亦認為地產股值博率低:「加息對樓價影響最大,進而影響地產股,短綫應該有7%、8%跌幅,暫不宜買入。但長綫計,新地、長實地產持大量農地的土地儲備,新世界(00017)在尖沙咀多個翻新項目,都適合長揸;反而領展(00823)大舉出售資產再轉到內地發展,我不太敢睇好,如要買領展、冠君產業信託(02778)等房託(REITs),不如買華資地產股。」

劉雅瀚:收租回報不如往日

劉雅瀚看淡樓市前景,主要由於明年樓市將備受三大不利因素夾擊,第一是來自租金下跌的壓力。他指,自2014年開始,發展商加快賣樓,每年約有1.6萬至1.7萬個單位,相信明年交樓速度也會維持在1.8萬伙以上,交樓量升,意味市場單位供應多了,對住宅租金有一定壓力。

「新盤供應增加,業主的收租單位可能要面對空置的風險,本來每月有穩定租金收入的業主,租金收入或於未來出現缺口,屆時業主可能要每月倒貼千餘二千元,但由於新供應將源源不絕,如業主持有的收租單位空置時間愈長,每月要倒貼的金額更多。」

小心管理費供款陷阱

另一個利淡因素,就是明年凈租金回報率或出現負數。劉雅瀚表示,香港過去十年身處超低息環境,凈租金回報率持續處於正數,相信明年凈租金回報率有機會見負數,換言之,租金將少於按揭金額,持有物業收租回報變得不吸引。「業主感覺到第一個痛,是買樓收租要貼錢,我相信於第二季開始會逐步出現,因為3至4月開始會有較多新盤開始收樓,供應會明顯增加,其實現在買樓收租,業主賺的只有50點子左右,未來租金只要跌一成,回報就會跌至零。」

「第三個因素是市場經常忽略的,是管理費加得很快。就算去到今天未真正加息,你買入一個普通的兩房單位收租,樓價約600餘萬元左右,每月收到的租金可能是1.4萬至1.6萬元左右,如借入400萬元的按揭,每月供款要1.5萬元。即使你早入市,買入兩房單位只需借300萬元,你每月也要供1.2萬元,如每月租金收入有1.4至1.5萬元,再計入經紀佣金、管理費、差餉等費用,你每月可能有一千餘至二千元『落袋』。未來如果加息25點子,每月供款增加約300元至500元左右,但當管理費同時加數百元,同時遇上租金下跌。」他續稱,當收租人士發現買樓收租已不及以前划算,相信會有一部分長綫投資者會將物業沽出。

樓價或可見三成跌幅

劉雅瀚相信,明年整體租金有10%至15%下調空間,業主面對單位可能要空置兩至三個月,部分會考慮減租10%至20%,故租金下調壓力會大。至於樓價,他認為會跌得更快,預計起碼跌兩成;若計入加息兩次的因素,更有可能大跌三成。「其實香港樓價每年跌三成的機會不多,但我們仍作出這預測,是由於香港多年來未試過大量利淡因素集中在同一年出現。」

自港府於11月初再為樓市加辣,地產商都不敢輕舉妄動,近月未有大型新盤推出,劉雅瀚預期情況會維持到明年新年後,「新年後我相信發展商會拿一批新盤單位出來試盤,如果樓市於兩至三個月後的情況跟現在一樣,相信發展商可能要減價10%至15%才可以去到貨。如果第一批單位獲市場承接,成功試水溫,發展商之後就可以慢慢加價。」

對於有意上車人士,劉雅瀚認為可待明年4至5月,其中南昌區新盤是不錯的上車之選,他又建議準買家可待新盤推出第二批單位時入市,「我會等新盤推出第二批單位才購入,假設首批單位推出200伙,要成功購入並不容易,第二批單位可能也只是稍為加價,甚至加不到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1112

亮說亮話:今年是買樓好時機

1 : GS(14)@2017-01-05 07:59:40

■地產商的主動權逐漸消失而要沽貨,今年是應是買樓的好時機。 資料圖片





有老友問我,點樣可買到又便宜、品質又佳的商品,我話只要等到供應商喪失了主動權,就很容易買到,甚至唔值錢。例如在中秋節之前,餅店掌握了月餅供應的主動權,月餅的售價很高,但中秋節後,月餅的價值大幅下降,餅店亦喪失了主動權,他們見市場沒有需求,大部份餅店索性在中秋節之後停止售賣月餅。每一年7月開始,已有朋友搵我食大閘蟹,我話要等蟹季大造時才食,因為在蟹季開始時,市場需求量大,蟹農掌握了主動權,見市場有需要,便以激素等催谷大閘蟹苗,換句話說,這時食大閘蟹,不但價格昂貴,而且大多數由激素催生。到了大造的時候,蟹農的主動權消失,我們就會食到價格比較合理,而且不含激素大閘蟹。所以,了解供應商的主動與被動,就會買到一些不但價格合理而且優質的產品。有年輕朋友問我今年是否適合上車,我話若撇除所有影響樓市因素,今年樓市應該大造,也是買樓好時機。過去幾年樓市供應嚴重不足,地產商掌握了主動權,實力雄厚,未到他們要價,可以持貨不賣。但隨着政府提供供應量逐漸到位,地產商的主動權亦逐漸消失,持貨有壓力。今年供應量多達3萬個單位,不排除有一些持貨能力稍差的地產商,旗下新樓盤要減價,或要增加優惠促銷,況且政府以各種印花稅壓抑炒賣和外來投資需求,只要閣下沒有以私人名義持有住宅單位,今年應該是買樓好時機。湯文亮
mailto:[email protected]本欄逢周二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103/1988456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1201

炒股密碼的時機 周顯

1 : GS(14)@2017-01-08 18:10:21

http://eastweek.my-magazine.me/main/62309

我剛剛完成了一本新書,名為《古史密碼》,是上古史的研究史著,講的是從有巢氏、燧人氏,以至黃帝,終於大禹治水,以及啟建立夏朝的真實歷史。此書剛剛發行,到了我手之後,重讀一遍,發現可以把內容寫得再淺白一點,不用那麼的專業,也有一些史料是應該補加上去的,然而,書已經出版了,我也有信心,儘管它並不完全,也是同類歷史書中,寫得最好的一本。

很多年前,我已經走上了專業作家之路,後來投筆從股,改行投資,○七年重出文壇,第一本作品便是《炒股密碼》。如今重看《炒股密碼》的初版本,發覺內容稚亂,簡直羞愧得無地自容。

然而,在當時,這本書卻是劃時代的巨著,可以算是「財技投資法」的鼻祖,影響了整整一代的股壇青年人,我可以敢說,新一代的股票前線從業員,大部分都看過這本書,也受到了它的影響,其中當然也有不少憑此書的知識,掘到了第一桶金,改變了一生的命運。有一些品性淳厚的門生,發財之後,至今仍然對我必恭必敬,兼且常加孝敬,牛馬奔走,不在話下,正是本書積下的陰德。

原因是,那時投資者的知識水平,實在太差,初版的《炒股密碼》,對於盲毛的投資者而言,有着啟蒙的作用,因為它所述的,是當時投資者聞所未聞的世界,學識了「財技投資法」,投資成績也會大有長進,第一代的讀者,正是乘着○九年的那一個浪,賺到了第一桶金。

不消說的,在十年後的今天,股民的知識已經有了長足的進展,如果把初版的《炒股密碼》拿在今日再版,肯定會遭到恥笑。因此,這些年來我不斷的把此書進化、改寫、加進新的領悟、新的知識、新的內容,與時並進。

很多讀者質疑,為甚麼我要不斷的把《炒股密碼》新版發行,正因為現時一個普通物理學大學生的水平,也已經遠遠的在當年的牛頓之上,如果牛頓在世,他還需要不斷的學習,才能夠追上新的水平,這就像《愛麗絲夢遊世界》,必須要努力奔跑,才能維持原地不動。

我之所以要講出以上的故事,第一固然是要說明,炒股作為一種科學,也是一種專門技術,它是不停的進化,我本人在理論層次上,經過十年來的不停讀書、思考、寫作、實習,已經到達了前無古人的地步,但是,在實務計算和炒作技巧,很多學生和讀者,水平已遠遠的超越了我,所以我常常說,我是最成功的炒股教師,最少也做到「一」世師表。

第二是廣告一則:明年是《炒股密碼》十周年,將會加上最新的研究結果,應該比原版多出了一倍的篇幅,成為一本五十萬言的巨著。估計會在明年底出版。

第三是企圖說明,時機比作品的水準更重要,初版的《炒股密碼》雖然爛,但在當時,卻已經是最好的了。如果我在當時沒有出版此書,而是不停的去修改,把它改成最完美,才去出版,那麼,它直到今天,還未面世,讀者固然晚看了十年,我也是損失了十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1806

操盤手札記:兩會行情短炒時機

1 : GS(14)@2017-03-03 00:58:15

美國總統特朗普首次喺國會演講,對於基建、國防、稅制改革大計依然細節欠奉,邊境稅十劃只得一撇。市場焦點重回美國加息步伐上,利率期貨顯示,3月加息可能急升至80%。港股雖然喺中國2月份製造業指數(PMI)好過預期下扭轉4連跌,反彈35點,收23776,但已出現多個見頂訊號,後市或會再度調整。踏入3月,兩會行情啟動,周五政協會議開幕,周日就到人大。今年係「習時代」第五次兩會行情,亦係今屆人大、政協最後一次大會,歷來最後一次都係穩字當頭,冇乜大動作。今年兩會概念股,五大主題可秤先啲,包括供給側改革、混改、一帶一路、環保及房地產。據國泰君安研究報告統計2000年至2016年嘅兩會行情,喺兩會後10日,A股上升機會係82.35%,會後20日、30日則同為70.59%。不妨趁市況回調入市,吸納A股ETF或中資股,短炒至會後10日左右離場,贏面最大。兩會概念股中,一帶一路相關股份可睇高一線,皆因今年將有催化劑。5月喺北京舉行嘅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峯論壇,以及9月嘅金磚國家峯會,都會推進一帶一路戰略。一帶一路係中國長期規劃,相關股份短炒長揸都得。相關股份中,遠大中國(2789)係中國幕牆建設龍頭,有份參建北京奧運場館鳥巢和水立方,業務遍及東南亞、中東、歐美和俄羅斯。近兩年受內地房地產不振拖累,部份海外工程又要交學費,業績走樣,股價跌到殘。公司12月底年結,3月公佈業績,佢係滬深兩幢中國最高建築物嘅幕牆承建商,若趕得切入賬有望扭虧為盈。遠大董事局上月大換血,新行政總裁過往主管歐美業務,另一新執董則主管中東業務,公司似為一帶一路部署。遠大現價0.184元,比每股資產淨值0.512元人民幣(折合0.58港元)低近七成,即三折有售,作為兩會概念股,估值太低殘,除非執笠,否則壞消息已充份反映。割柑人本欄逢周四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302/1994448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7407

「加入政府 時機未到」

1 : GS(14)@2017-04-05 23:40:51

【明報專訊】倪以理加入麥肯錫10年便已成為香港區總經理,近日又剛獲晉升成為大中華區總裁。

出身「男拔萃」及哈佛的他履歷驕人,如今亦身兼多個社會與政府公職,包括金融發展局成員及香港科技園董事等,多年來游走於商界、政界及社會公眾之間。

麥肯錫大中華區總裁 身兼多個公職

不過對於是否有興趣「行多步」加入行政會議或取得官職,倪以理表示,這個問題多年來已被問過許多次,但認為現時並不是正確的時機。他表示早前並未獲三名特首候選人詢問是否有意加入團隊,他本人對此亦根本未曾考慮過。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782&issue=2017040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9205

指重啟政改未合時機

1 : GS(14)@2017-07-06 23:40:20

■林鄭月娥昨表明,現時重啟政改只會導致社會內耗,經濟停滯不前。



【本報訊】香港市民及民主派一直要求特首林鄭月娥任內落實普選,但她昨表明,現時重啟政改只會導致社會內耗,經濟停滯不前,又稱若要在2022年普選特首,必須於2019至2020年度獲立法會通過政改方案,反問議員能否一同創造有利重啟政改條件。至於外界關注將《防止賄賂條例》範圍擴大至特首,林鄭承諾會親自處理,但未交代何時落實。民主黨涂謹申昨於答問大會上向林鄭指出,普選問題是香港的深層次矛盾,如果要2022年實施普選,現在已時間無多,林鄭既然稱自己是香港第一責任人,會否承諾在2022年落實普選,在幾個月後便重啟政改。


反問議員可否創有利條件

林鄭回應時稱,現時非重啟政改時機,強調她說自己是第一責任人,是指要拓展經濟、改善民生、為香港開拓新景象:「如果我按你(涂謹申)嘅要求馬上重啟政改,於是又嚴重內耗、於是社會又爭拗、於是經濟又停滯不前、民生又不彰,咁我呢個第一責任人都好失敗。」她承諾一定會全力與行會成員、司局長,盡量、盡快建立重啟政改的有利條件,像先與各黨派建立一個恒常溝通機制,大可從那裏開始談論避不了的政改問題。林鄭又指,知道市民是渴望普選,而也認同讓選民一人一票選出特首是有利施政,儘管她也希望於2022年普選特首,但反問議員能否一起製造有利重啟政改環境、條件、氛圍;她又稱按以往時間表,若要在任內通過政改,必須於2019至2020年度得到立會通過政改方案,才能有足夠時間落實之後的政改幾部曲。另外,由於前特首曾蔭權、梁振英均捲入貪污和涉貪醜聞,林鄭月娥昨被問到何時會把《防止賄賂條例》第3和第8條擴大至特首。林鄭強調,她早在政綱已承諾,會盡快解決相關的憲制及法律問題,完成擴大條例的監管範圍至特首,至於何時實施,她只是指會盡快親自處理此議題。■記者姚國雄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706/2008059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811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