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對俄羅斯總統普京的贊賞,使得共和黨內部如今對普京的好感大大提升。
上周,特朗普曾發表一番言論毫不掩飾對普京的贊賞,認為後者是一個比美國總統奧巴馬“更強大的領導人”。盡管這番“政治不正確”的講話立刻招致了共和黨內部的批駁,紛紛把自己和特朗普劃清界限。但是,9日,又有不少共和黨人跳出來表示同意特朗普的看法。
在日漸分裂的共和黨內,這已經不是特朗普第一次通過邊緣言論把自己送上政治主流。有意思的是,特朗普對普京領導力的贊賞雖然引起了共和黨內的分裂,但是卻沒有招致選民的強烈反對。
特朗普前後不一?
特朗普的競選搭檔、印第安納州州長邁克·彭斯(Mike Pence)表示,普京比奧巴馬顯示出更強大的領導力是不容爭辯的事實,但諷刺的是,此前在國會的時候,彭斯並沒少撂下過針對普京的狠話。
“實際上我非常感謝他用這麽坦率的方式表達了他的立場。”普京在莫斯科對特朗普的表態做出了肯定的回應。
不過,對於特朗普對普京的欣賞引發的質疑不少。曾經當過前總統候選人羅姆尼國家安全顧問的馬克斯·布特(Max Boot)認為:“特朗普所說的話從來都是前後不一的。”布特提醒選民,一個反美的外國領導人比美國總統更出色的觀點從來沒在兩黨領導人身上出現過。”
實際上,特朗普絕非第一個註意到普京政治手腕的人。從2014年的烏克蘭危機開始,美國國內的主流保守派政客都把普京視為機會主義者,認為他充分利用了奧巴馬政府的軟弱。
“普京出手幹預烏克蘭事件的原因正是他看出了奧巴馬不會采取行動。”參議院外交關系委員會主席鮑伯·科克(Bob Corker)在最近的一次采訪中提到:“正如特朗普所說,我們需要從一個強勢角度和普京談判。”
即便在4年前的總統大選上,時任共和黨候選人羅姆尼把俄羅斯稱為美國“地緣政治上的頭號敵人”並把普京稱為“惡棍”後,共和黨一度空前團結。但4年後的情況有了微妙轉變。
共和黨對普京的好感提升
2015年路透社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34%的民主黨受訪者認為奧巴馬是美國的最大威脅,相比之下,認為普京對美國來說是個巨大威脅的只有25%,23%的共和黨人選擇了敘利亞總統阿薩德。
民調機構YouGov在今年8月開展的民調顯示,95%的共和黨受訪者認為普京的政治領導力非常強大,相比之下,民主黨持同樣態度的受訪者有70%。此外,有24%的共和黨人對普京持好感,反感的比例為51%。相較於2014年民調結果,對普京持好感的共和黨受訪者僅為10%,反感者達到76%。由此可見,共和黨內部對於普京的態度近兩年來逐漸趨於積極。相反,民主黨方面沒有太大變化,持好感者的比例不超過13%。
特朗普與普京的相互欣賞也並非空穴來風。去年底,普京在一次記者招待會上對美國總統競選發表看法,稱特朗普“毫無疑問是一個非常耀眼、非常有才華的人”,但他也表示,評價特朗普是美國選民的事情。特朗普隨後也回應了普京:“普京總統在俄羅斯國內外廣受尊重,能得到他如此的贊美是莫大榮幸”。其實,特朗普去年就曾表示,普京的領導力勝過奧巴馬。
今年4月,YouGov對G20國家的一項調查顯示,G20中唯有俄羅斯人更希望特朗普成為美國新任總統。受訪的俄羅斯人有31%希望特朗普獲勝,僅10%支持特朗普的競爭對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希拉里。
7月,特朗普還曾呼籲俄羅斯黑客幫忙找出希拉里那3萬封被刪掉的郵件。而就在此前,維基解密公開了1.9萬封聲稱是俄羅斯從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的服務器里拿到的郵件。
其實,早在上世紀80年代,特朗普及其身邊的親信、副手就開始和俄羅斯那邊有許多生意往來,2004年以來,特朗普在商場上也曾多次想要從俄羅斯拿下商業合同。
這些事情不由讓外界對特朗普和俄羅斯之間的聯系浮想聯翩。
當地時間周一,美國白宮新聞發言人歐內斯特(Josh Earnest)表示,美國總統奧巴馬將否決一項允許9·11受害者家屬起訴沙特政府的法案。
該法案全稱《對恐怖主義資助者實行法律制裁法案》(JASTA)。2001年,發生在美國的9·11恐怖襲擊導致近3000人遇難,而在19名劫機者中,有15人是沙特阿拉伯籍。美國也一直有人猜測,沙特官員與襲擊者之間存在聯系。JASTA便是在這一背景下誕生的。
歐內斯特在白宮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稱,不難想象,此項法案一旦通過,其他國家也將以此為借口,起訴全球各地的美國外交官、美軍成員乃至美國企業,使他們暴露在巨大的風險之下。
後果“無法估量”
美國國會在7月份解密了部分9·11事件調查報告,顯示劫機者可能得到與沙特政府相關人士的協助。此事重新激起各方猜測。不過,美國方面並未掌握確鑿證據。
今年5月,美國參議院經投票一致通過JASTA法案,上周五,眾議院又經口頭表決通過該法案,恰好趕在9·11事件的15周年紀念日之前。之後它就被送往白宮,由美國總統決定簽署或否決。
一旦它成為法律,美國人將可以就美國境內發生的恐怖襲擊事件,起訴涉嫌參與其中的外國政府。
奧巴馬早前就表示會否決該項法案,擔心美國政府會反過來成為類似訴訟的眾矢之的。《紐約時報》列舉的潛在把柄就包括,美國軍事襲擊造成的附帶損害,後9·11時期的拘留政策,包括關塔那摩灣拘押中心,以及美國支持的敘利亞反政府武裝犯下的暴行。《洛杉磯時報》在一篇社論中表示,此項法案一旦通過,美國政府將承受“無法估量”的後果。
不過即便奧巴馬否決該法案,參眾兩院仍然可以推翻他的決定。從目前形勢判斷,該法案在參眾兩院的支持率都超過三分之二,足以推翻否決。
這將是奧巴馬自2009年1月上任以來,首次面臨否決被推翻的局面。
參議院於周一晚間將法案遞給白宮,在9月23日之前,奧巴馬有十天時間選擇簽署或是否決,否則法案自動生效。
但按照美國憲法,若國會在此期間休會,且休會前奧巴馬既未簽署也未否決,則該法案將自動失去效力。此即所謂的“口袋否決”。
這種情況並非沒有可能,由於選舉臨近,參議院最早可於本周休會,直到11月8日的參議院選舉後再重返國會山。
遭遇阻力
JASTA在國際上也遭遇了不小的阻力。沙特阿拉伯就威脅拋售總計7500億美元的美國國債和其他美國資產。美國財政部的數據顯示,截至3月份,沙特政府持有1170億美元的美國國債,另外,它也可能通過第三方國家的實體或是相關衍生品,持有其他美國資產。JASTA支持者辯稱,若沙特阿拉伯與9·11襲擊事件並無瓜葛,其政府應該無所畏懼。
周一,以沙特為首的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GCC)公開譴責了JASTA的最新進展。GCC秘書長阿蔔杜拉提夫·紮耶尼(Abdullatif al-Zayani)發表聲明中稱,該法案“有悖於國與國關系的原則與基礎,以及各國享有的主權豁免”。
作為美國親密盟友的GCC成員國,阿聯酋也表達了類似的擔憂。“鑒於其所產生的負面影響,以及樹立的危險先例,該法案不符且明顯有悖於國與國關系的原則與基礎。”阿聯酋外長謝赫•阿蔔杜拉·本•紮耶德•阿勒納哈揚(Sheikh Abdullah bin Zayed Al Nahyan)在一份聲明中稱。
應美國總統奧巴馬邀請,緬甸國務資政昂山素季當地時間14日正式訪問白宮,與奧巴馬會晤。
15日據新華社消息,奧巴馬14日在白宮會見昂山素季後表示,美國將“很快”解除長期以來對緬甸實施的制裁。
美緬兩國當天發布的聯合聲明說,為推進兩國合作,奧巴馬宣布,美國將終止涉及緬甸制裁措施的國家緊急狀態,將撤銷以行政命令為基礎的涉緬制裁政策框架。
據中新社報道稱,奧巴馬當天沒有給出解除制裁的時間表,但表示將“很快”予以解除。他還表示,緬甸在過去幾年中經歷了重要的政治和經濟轉型。
昂山素季表示,緬甸已做好準備與外界共同發展該國經濟,因此“解除所有傷及緬甸經濟的制裁措施的時機已經到來”。
美國對緬甸的制裁始於1997年。2011年以來,美國逐步放松對緬甸實行的制裁。今年5月,美國財政部宣布放松部分美國針對緬甸的制裁措施。
昂山素季2014年訪問白宮。(資料圖來源:美聯社)
雙方商定,美國國務院與緬甸外交部舉行年度對話,深化各領域合作。雙方承諾繼續在打擊人口販運、反腐敗、反洗錢、禁毒等領域開展合作,將就雙邊經貿事項加強溝通,包括就一份高標準的雙邊投資協定交換看法,美國將與緬甸小額信貸機構合作,幫助當地中小企業發展。
此外,當天早些時候,奧巴馬致信國會,宣布恢複對緬甸的貿易優惠待遇,並把緬甸列入一個不征收高進口關稅的國家名單。
1989年,美國時任總統老布什以緬甸勞工權利無法得到保障為由終止了緬甸的貿易優惠待遇。雖然近年來美國逐步放松對緬制裁,但總體而言兩國貿易額仍低位徘徊,2015年美國對緬甸貨物貿易額為2.3億美元。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16日報道,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的競選團隊表示,相信奧巴馬的出生地是在美國。但特朗普本人並未在公開場合做相關表述。
不過,周四晚間,特朗普就發表聲明向顧問求助,聲明試圖了結五年前特朗普為給自己的政治生涯造勢而引發的“奧巴馬出生論”。
特朗普過去常質疑奧巴馬的公民身份(來源:GETTY IMAGE)
“我們在別人還未獲得奧巴馬出生證明的時候就成功得到了這份文件,特朗普相信奧巴馬出生在美國。”特朗普的高級通信顧問傑森·米勒如是說。
2011年,特朗普放話要競選美國總統,為了給自己造勢,特朗普向奧巴馬“開炮”,說他出生證明造假,出生在肯尼亞而非夏威夷,並不是地道的美國人。而據美國憲法規定,唯有出生時是美國公民者方可擔任總統。
對此,米勒表示,特朗普的這一行為是為了尋求真相而做出的合理猜測,並聲稱是希拉里·克林頓第一次在2008年的競選活動上提出關於奧巴馬出生地的問題。不過英國廣播公司BBC報道稱,目前沒有證據證明希拉里和“奧巴馬出生論”有關。
白宮公布奧巴馬出生證明,證實奧巴馬出生在美國夏威夷
2011年4月27日,美國白宮出示了奧巴馬完整版的出生證明文件,文件顯示,巴拉克•奧巴馬“當地時間1961年8月4日下午7時24分出生於夏威夷瓦胡島的火奴魯魯”。
在過去的一周中,奧巴馬政府在太平洋和大西洋兩線同時出手,試圖挽救兩大已然半死不活的貿易協定——《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系協定》(TPP)、《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夥伴關系協定》(TTIP)。
16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在白宮會見了俄亥俄州州長卡西奇並罕見的邀請他在白宮參加記者發布會。以奧巴馬此舉希望兩黨能達成合作,幫助他在離任白宮前,促使共和黨批準TPP協議。
15日,美歐雙方TTIP最高談判官員在布魯塞爾會面,在法德公開嗆聲TTIP之後,試圖挽回些顏面。不過需要註意的是,在此次會晤前,歐盟12國貿易部長發給歐盟貿易委員馬爾斯托姆(Cecilia Malmström)的支持談判聯名信上,法德兩國幹脆沒有簽名。
奧巴馬再拿中國說事兒
同卡西奇會見前,奧巴馬再次因推動TPP而祭出中國威脅論。奧巴馬對聚集在白宮總統辦公室的記者稱,“中國現在正在努力創造他們自己的貿易協定。”他表示,美國企業有被“擠出”亞洲的風險,但是“我想你們保證,中國建立的規則不能是給予美國企業和美國商業的不利之上的”。
據悉,包括美國前財長保爾森、紐約市前市長布隆博格等人也參加了上述會議。
會後,卡西奇表示,“在美國,不能因為一個民主黨想要點什麽,你就因此而必須不同意他們的觀點。”卡西奇指出,TPP對於美國經濟和美國應對中俄等國十分重要,因而商業人士必須對美國國會施壓,令美國國會最終通過TPP法案。
目前,由於得不到兩黨任何一方候選人的支持,參眾兩院尚無在11月大選結束後的“跛腳鴨”期間對此進行投票的計劃。
這對美國在TPP的盟國也產生了影響。TPP歷經5年多的談判,在2015年10月達成一致,其中包括美國、日本、澳大利亞、加拿大、墨西哥、越南、馬來西亞等12個國家。盡管TPP文本已在2016年2月正式簽署,目前還需獲得各國立法機構批準才能生效。
據悉,作為TPP最積極的支持者之一,越南議會在16日暗示他們將不會迅速通過該方案。一位越南官方人士對該通訊社透露,批準TPP事宜不在越南下一屆人民議會的日程上,原因是“政府還沒有完成撰寫相關建議”。此前外界預期越南應成為第一批批準TTP的國家之一,且越南國內對於TTP對支持率也相當高。
此外,越南將在10月20日召開議會,這意味著美國11月大選結束之前,越南不會通過TPP協議了。
對此,白宮發言人厄奈特(Josh Earnest)表示,越南對決定對於美國而言不是個挫敗,“我想真正的阻礙和障礙,來自於美國國會。”他表示,所有的跡象都表明,只要美國國會通過了TPP,越南就會通過。
TTIP民眾反對大遊行
在杭州二十國峰會期間,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提起TTIP時情緒頗為激動。當英國脫歐結果出現後,他立即向所有歐盟國家再次申請是否還要進行TTIP談判,“當時所有人可都說要繼續談的。”
然而TTIP為期三年多的談判耗盡了充裕的時間,又撞上了法德兩國即將在2017年先後舉行的大選,令法德無法再繼續公開給予支持。不過盡管如此,奧巴馬政府仍希望在任期結束之前,挽救這場談判。
美國貿易代表邁克·弗羅曼此次表示,美方仍希望在2016年底前達成TTIP。 此次,美方也在夏休期間,起草了一攬子妥協提議。
不過一個明顯的事實是,歐洲的熱情難在。在此次美歐談判隊伍再次會面之際,歐盟12國貿易部長發給馬爾斯托姆的支持談判聯名信上,法德兩國幹脆沒有簽名。
此前,英國新任國際貿易大臣福克斯表示, TTIP未來前景難料,特別是考慮到最近德法高官的表態,即使英國繼續支持,TTIP恐怕也難以成功。
與此同時,就在17日,超過10萬名德國民眾在包括柏林、漢堡、慕尼黑等各大城市同時舉行示威活動,抗議TTIP和歐盟-加拿大自由貿易協定(CETA)。目前有分析指出,無故“躺槍”的CETA是歐盟委員會力保完成的重點談判對象。如果民眾反對的聲音都集中在TTIP上而確保CETA最終成功,這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美國總統奧巴馬當地時間17日晚間呼籲非裔美國人集體抵制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
奧巴馬充滿激情地說,如果非裔選民沒有支持民主黨候選人希拉里的話,他會認為這是對其政治遺產的“侮辱”。
這是奧巴馬作為總統最後一次在國會黑人核心小組發言。他稱盡管自己的名字不會出現在11月的選票上,但不選希拉里的話,過去8年整個國家取得的進步就岌岌可危了。
出生地問題終獲解決
“如果這個群體(非裔美國人)讓它守護的東西被擊敗了,沒能在這次選舉中自我激活,我會認為這是一種侮辱,對我遺產的侮辱。”奧巴馬說,“如果你們想給我一個很棒的送別,去投票吧。”
在距離11月的正式投票不足2個月之際,奧巴馬的此番講話是目前為止對非裔社區最強有力的呼籲。
除了強力推動非裔選民支持希拉里,奧巴馬還在講話中談到了鬧得沸沸揚揚的出生地問題。“我不知道你們如何,但我如釋重負,關於‘出生地’的問題終於結束了。”奧巴馬笑著說,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貧困、氣候變化——這些事情沒有一件能像他的出生地問題一般縈繞在其腦海中。他笑稱:“想到只剩下124天了,問題就得到解決了。”
過去多年來,特朗普一直稱奧巴馬並非出生在美國。即便是奧巴馬公開了出生證明,特朗普也稱出生證系偽造,令奧巴馬頗為無奈。
不過,當地時間16日,特朗普忽然自己打臉,承認奧巴馬是在美國出生的。讓奧巴馬如此困擾的事情,特朗普輕描淡寫就翻篇了。“奧巴馬總統出生在美國。這件事到此為止。”他說,“現在讓我們回到讓美國重新變得強大這個話題上來。”
特朗普還指責,是希拉里在2008年總統競選期間最先炮制出關於奧巴馬出生地的“謠言”的。他說:“2008年希拉里•克林頓的團隊炮制了該爭議,如今我終結了該爭議。”
在結束出生地話題後,奧巴馬在講話中的語氣又變得嚴肅起來,他指出特朗普對非裔美國人的過去並不了解。“我們有博物館可以參觀,他可以去。我們會教育他。”奧巴馬如此表示。
他嚴厲地指責特朗普是“一個反對民權、反對平等,很多時候都不尊重勞動人民的人”。
都在拉攏非裔選民
近一段時間來,特朗普開始不斷尋求非裔選民的支持。據美國媒體報道,在過去幾個月中,特朗普在非裔選民中的支持率極低,甚至在一些搖擺州的非裔選民中支持率為0,遠低於希拉里。
8月底,他曾在一個參與者幾乎全是白人選民的集會上不斷呼籲非裔選民的支持。他把非裔社區的相對落後歸咎於民主黨的政策。他稱希拉里是偏執狂,不改善非裔和拉美裔美國人的生活,只把非裔社區當做票倉來看。
不過,特朗普從參加競選開始就得罪了少數族裔選民。他把從墨西哥邊境進入美國的非法移民稱為罪犯,堅持要在美墨邊境築一道墻阻止移民湧入美國,如今這些觀點已經成為比其競選口號還讓選民耳熟能詳的標誌性競選言論。
盡管最近他修正了此前的立場,不再堅持要遣返非法移民,但政治評論人士認為,這種轉變太過突然,很難討好選民。
面對特朗普對非裔選民的爭取,希拉里反擊道,特朗普在談到非裔社區時表現出了他的無知和侮辱的態度,他只看到了失敗、犯罪和毒品等問題,卻沒有看到非裔所取得的成就。
在此次大選中,希拉里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奧巴馬幫助拉攏少數族裔、年輕人和女性的選票。
上周,奧巴馬在費城的一個競選活動上第一次發表單獨講話,呼籲非裔美國人支持希拉里。當地時間16日,“第一夫人”米歇爾也在弗吉尼亞州的一次集會上呼籲她和奧巴馬的支持者繼續支持希拉里。
對於特朗普近來想要獲得非裔選民支持的言論和舉動,奧巴馬嘲諷道:“噢,我們確實有一些挑戰,但我們不傻。”國會黑人核心小組還舉行了新聞發布會,呼籲非裔選民不要投票給特朗普。非裔眾議員勞倫斯稱:“美國什麽時候才能從這場‘真人秀’中醒過來?”
美國總統奧巴馬即將於明年1月卸任。在他執政的8年中,美國人的醫療、健康和生活水平如何呢?調查研究公司蓋洛普近日發布研究報告對這些領域進行了盤點。
在總統競選和第一個任期內,奧巴馬將醫保改革作為自己的工作重點。如今,《平價醫療法案》已經實施6年,當初奧巴馬簽署這項重要法案的三大目標——擴大醫保覆蓋率、降低醫療成本、改善醫療質量,實現得如何?
2008~2013年間,沒有醫保的美國成年人比例呈逐年上升趨勢。但自2014年《平價醫療法案》生效以來,該比例顯著下降——從2013年的17.3%高位回落到2016年的10.8%。2013年以來,約有1610萬此前沒有醫保的成年人獲得了醫保。
無法負擔醫療費用的美國成年人比例也降至8年來的最低水平:從2008年的19.7%下降到了15.5%。美國成年人中擁有私人醫生的比例相對變化不大,醫療質量改善不明顯。
美國人的鍛煉和抽煙習慣有所改進,但飲食習慣卻變差了。
64.2%的美國人表示一天都吃得很健康,這一比例處於2008年來的較低水平。不過,經常吃健康食物的人數比例在這8年間保持穩定,在56%~58%之間小幅波動。
經常鍛煉的美國人比例出現小幅上升,從2008年的51.4%增長至2016年的53.8%,這表明喜愛鍛煉的美國人變多了。
美國成年人中吸煙人數比例呈現每年下降的趨勢,自2009年以來下降了3個百分點(從21.0%到18.0%)。
然而,美國人對自己健康的總體評價有所下滑。2008年,約有22.6%的美國人認為自己“非常健康”,2016年卻僅有19.0%的美國人這樣認為。
美國人重大慢性病發病率情況則表現不一。2008年以來,肥胖發病率增加了近3個百分點,至28.3%;糖尿病發病率升高近1個百分點,為11.5%;抑郁癥發病率也增長了1.6個百分點,至17.7%;但高膽固醇的發病率卻下降了3.5個百分點;高血壓和癌癥的發病率沒有太大變化。
自奧巴馬就任總統以來,美國人的生活水平指數有所提升:對自己目前生活水平表示滿意、認為生活水平有所改善的比例從2008年的24%大幅上升至2016年的50%。
總體而言,美國人對生活的滿意度在奧巴馬當政的8年中有所提高。2008年小布什結束任期時,只有48.9%的美國人認為自己的生活“相當不錯”,但現在有55.4%的美國人這樣認為。
黑人、白人和西班牙裔群體中,對生活感到“相當滿意”的比例均上升6個百分點,而亞裔人群中的這一比例較2008年時提高了10個百分點。不過,黑人對生活的滿意度在奧巴馬的第二個任期內有所下滑。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當地時間19日下午在紐約會見美國總統奧巴馬。雙方就中美關系和共同關心的重大國際和地區問題廣泛、深入交換了意見。
李克強首先轉達習近平主席對奧巴馬總統的親切問候。李克強表示,中美加強合作符合兩國人民根本利益,也是國際社會的共同期待。中方願同美方進一步深化兩國在雙邊、地區和全球層面各領域合作,擴大經貿、兩軍、執法司法、反恐、網絡安全、人文以及地方務實合作,加強在朝鮮半島、氣候變化等重大國際問題上的協調,推動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各項成果的落實,為推進中美合作議程,促進兩國關系持續、健康、穩定發展註入新動力。
李克強指出,經貿合作是兩國關系的“壓艙石”和“推進器”。雙方要共同推動中美投資協定談判早日完成,相互擴大市場準入,為彼此企業提供更好的營商環境與合作預期。雙方要妥善處理經貿摩擦,防止兩國經貿關系受到不必要的幹擾。希望美方放寬高技術產品對華出口限制。
李克強重申了中方在臺灣、涉藏等問題上的原則立場,希望美方妥善處理有關問題。
奧巴馬表示,美中關系保持穩定,對兩國和世界都很重要。美方希望美中關系得到強有力、可持續發展,贊賞兩國在國際、地區問題上開展的合作。
奧巴馬指出,經濟關系是美中關系的穩定因素。美方支持中國的改革進程,希望推動雙邊投資協定談判等取得積極進展。
李克強(右)會見美國總統奧巴馬(左)
奧巴馬重申,美國政府奉行一個中國政策不會改變。
在談及朝鮮半島問題時,李克強表示,中方始終堅持實現半島無核化、堅持維護半島和平穩定、堅持通過對話協商解決問題。贊同安理會對朝方最近一輪核試驗做出進一步反應,同時希望各方避免采取導致局勢緊張升級的行動,反對美方在韓部署“薩德”系統。
在談及人民幣匯率問題時,李克強強調,中國經濟發展擁有巨大回旋余地,呈現穩定向好態勢。人民幣不存在持續貶值的基礎,人民幣匯率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穩定。
雙方還就可持續發展、難民、維和等全球性問題交換了意見,同意進一步保持密切溝通,開展有效合作,為國際社會提供更多公共產品。
美國總統奧巴馬當地時間20日在聯合國大會大理石講臺前發表其任內最後一次演講,在長達50分鐘的演講中,這位即將謝幕的美國總統將焦點放在自己的歷史地位和7周後舉行的美國大選上。
他列舉自己擔任美國總統8年來的進步,也強調全球化在使人類更加緊密的同時暴露出國際秩序的深層次問題。
可是,奧巴馬總統,7年前的承諾你還記得嗎?
承諾
奧巴馬在聯大的年度演講一向被視為尋找其外交政策軌跡的好方法。對比其第一次演講和此次演講內容,可以看出奧巴馬已經不是2009年9月23日那個首次在聯大演講、躊躇滿誌和充滿希望的美國總統了。
有美國媒體評論稱,即將退出世界舞臺的奧巴馬看起來不像是要改變世界,而是和世界達成妥協。在20日的演講中,他提出要使全球經濟造福全人類而非少數富人,要打造包容、負責任的治理模式,反對原教旨主義和種族主義,以及加強國際間的合作。
而在7年前,他發誓拋棄前任布什的單邊主義,承諾達成巴以和平協議與打擊恐怖主義、打造美國和穆斯林世界關系的新時代、防止核擴散、應對氣候變化以及發展全球經濟。7年過去了,奧巴馬的承諾兌現了多少?
2013年7月,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代表在美國國務卿克里的主持下重啟和談,再次談崩,巴以都希望美國能再次傳遞和平的希望和信心。然而,此時的奧巴馬卻好像逐漸“遺忘”了巴以問題。從2011年“基地”組織前領導人本•拉丹被擊斃後,奧巴馬政府就開始推行亞太再平衡戰略,中東不再是其戰略關註重心,而在敘利亞危機爆發後,巴以問題似乎更被奧巴馬忽視,這種視而不見的感覺一度讓美國傳統盟友以色列有種“被拋棄”的感覺。
而目前關於奧巴馬和巴以和談進程的最新消息是,當地時間18日白宮發言人稱,奧巴馬和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21日在紐約聯合國大會的會場外舉行會晤,並無下文。
在20日的講話中,奧巴馬說,像敘利亞這樣的地方,無法獲得最終的軍事勝利,“我們必須進行外交努力,阻止暴力,向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提供援助,支持那些追求政治和解的人”。
美國《紐約時報》評論稱,奧巴馬在敘利亞問題上基調如此慎重是有原因的,最明顯的就是他還有4個月的總統時間,這意味著像敘利亞這樣棘手的問題顯然無法在其任內解決。當然,他也明白自己存在一些政治上的束縛,不想因為自己的某些政策,例如推動巴以重回談判桌的新一輪計劃,惹惱選民而給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希拉里帶來消極影響。
至於打擊恐怖主義,奧巴馬最值得說的還停留在2011年5月擊斃拉丹,然而“9•11”事件發生的15年後,17日紐約曼哈頓切爾西區發生爆炸,致數十人受傷,紐約州州長將此次爆炸定性為恐怖襲擊,又給他出了道難題。
希拉里則在爆炸發生後稱,與國際同盟相互合作共同打擊恐怖主義應該是美國新總統的首要任務。她說,為戰勝極端組織“伊斯蘭國”,美國應該繼續加強反恐聯盟間的空襲協作,強化在敘利亞、伊拉克及其他地區的外交作用。
成績寥寥
“我們經歷了這個時代最為嚴重的金融危機,在各方協作下,我們成功避免了金融危機的進一步加重,並成功將全球經濟重新帶回增長軌道。此外,我們成功搗毀了一些恐怖分子的老巢,並強化了全球核不擴散機制,通過外交努力,解決了伊核問題。”奧巴馬20日細數了自己的成績,“同時,我們還和古巴重啟外交往來,協助哥倫比亞結束了拉美地區歷時最長的一場內戰。”
在外交成就上頗值得一說的伊核協議,奧巴馬並未多渲染。在伊核問題上,奧巴馬和國務卿克里投入了頗多精力,一邊在國會山和反對派搏鬥,還要費時費力地和波斯灣的盟友修複關系。但在20日的演講中,他只是說該協議“加強了全球安全,提高了伊朗和其他國家合作的能力”,並提醒最近朝鮮進行核試驗帶來的威脅。
有分析認為,無論是長期風險還是收益,伊核協議在美國仍然是政治幹擾的來源之一。從這個角度來看,奧巴馬不多渲染是擔心讓共和黨鉆空子,影響希拉里的選戰。
映射特朗普
在演講中,他夾槍帶棍指責那些“築墻之人”,指責那些推動民粹主義、宗派仇恨和經濟不平等的外國領導人,盡管他並未提到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的名字,但無疑這些都可以對號入座。
“一個被墻壁環繞的國家只會自我禁錮。”奧巴馬在演講中重點提到貿易保護主義者加強了反對全球一體化的力量。
在此前的演講中,奧巴馬曾多次提到全球化的破壞力量,但這次,隨著其在位進入倒計時,抓取政治遺產的時間愈加緊迫,而全球陷入比以往更大的不穩定性中,奧巴馬也愈加強烈地呼籲國際合作和國際秩序。
“此刻,我們都面臨選擇。”奧巴馬說,我們可以選擇用更好的合作和一體化模式前景,或者我們可以退回到嚴重分裂和沖突的老路。
他還談到了在美國和歐洲,民粹主義推動的政治導致了全球的“不確定、不安和沖突”。
有政治觀察家評論稱,奧巴馬所說的“選擇”和“不確定性”無疑是描繪了當前美國大選兩位候選人之間的競爭和選擇,提醒選民選擇特朗普就是選擇分裂、沖突和不確定。
此外,奧巴馬還稱,俄羅斯仍然是國際秩序的威脅。盡管幾天前美國和俄羅斯剛剛達成敘利亞停火協議,奧巴馬仍不忘攻擊俄羅斯。他說:“在一個早已遠離帝國時代的世界,俄羅斯仍試圖通過武力恢複其失去的榮光。”
上周剛剛在美國各大影院上映的年度政治驚怵片《斯諾登》在短短幾天內創下多項票房之最,也讓華盛頓政界感到“極不舒服”,因為好萊塢知名導演斯通(Oliver Stone)鏡頭里所展現的斯諾登是一個機智和愛國的英雄,完全不是那個因為泄露政府機密而仍然被美國國會和政府要求審判的“叛國者”。
除了斯通導演的“暗示”之外,目前有多家美國人權和公民自由權利組織呼籲奧巴馬總統赦免斯諾登,允許他從俄羅斯返回美國而不必面臨牢獄之災。
根據美國1917年頒布的反間諜法,如果斯諾登不得到赦免而返回美國的話,他將面臨至少兩項指控和30年左右的刑期。
斯諾登:我想回家了
斯諾登最近通過一份視頻在俄羅斯向奧巴馬“隔空喊話”,建議奧巴馬在總統任期結束前能夠赦免他。斯諾登要求得到赦免的理由是,他在2013年公布的數十萬份政府機密資料讓美國人民在“道德”和“倫理”上過得比之前更好。
“是的,書上的法律說的是一回事,但這也是為什麽赦免權存在的原因——為了例外,為了那些在書本上看起來是非法的事情,但如果從道德上和倫理上看,從結果上看的話,這些事情確實是必要和重要的事情。”斯諾登在上周接受英國《衛報》采訪時說。
斯諾登稱,“當人們看看這件事所帶來的正面影響的話,那就是,美國的法律在2013年後發生了改變”,而正是因為如此,“美國國會、各級法院和奧巴馬都因為公布的這些信息而修改了他們的政策,沒有任何公共證據顯示任何個人因此受到傷害”。
美國前司法部長霍華德(Eric Holder)在今年夏天將斯諾登的行為稱為“公共服務”,但認為斯諾登行使公共服務的方式是“不恰當和非法的”。
“如果時機合適,我想我最終還是會回家。”斯諾登告訴《衛報》,“此前那些認為要保護‘棱鏡’項目的官員都已經離開了政府,而且“從歷史的角度看,這個針對‘吹哨者’(在美國指勇於獻身、義無反顧揭露美國政府醜行的鬥士)的戰爭並不會保護美國人民的最佳利益。”
奧巴馬怎麽看?
白宮發言人歐內斯特上周在例行簡報會上表示,白宮並不認為斯諾登是一個“吹哨者”,並且奧巴馬認為他應該回到美國,接受美國政府2013年對他做出的間諜罪指控。
當年參與調查斯諾登棱鏡門事件的多位前白宮官員表示,斯諾登的唯一希望是,奧巴馬希望在任期結束前留下更多的政治遺產,特別是在他的第二任期,奧巴馬多次向外界證明了他樂於去做那些“不受主流歡迎”的政策決定。比如,奧巴馬在第二任期的4年內大幅增加了有關氣候變化的監管措施,還比如他在今年3月對古巴進行了歷史性的正式訪問,再比如他在本月任命了美國歷史上首位穆斯林裔的聯邦法官。
所以,發起“赦免斯諾登”運動的美國民權組織認為,正因為奧巴馬任期只剩幾個月的時間,他才不太會在意外界的評價和批評,因此赦免斯諾登並非完全沒有可能。
然而,政治分析人士稱,即使奧巴馬能考慮做出赦免,但他的政策顧問們卻會讓他“三思而行”,因為一旦奧巴馬做出赦免,就是承認美國政府在當時的斯諾登案上犯了錯。此外,共和黨也一定會因此再次批評奧巴馬又犯了“為美國向外界道歉的老毛病”,顯示他在國家安全問題上的軟弱。因此,在國會兩黨中都有大量議員批評斯諾登是“叛國者”的情況下,奧巴馬可能不會在斯諾登的問題上“浪費太多的政治資本”,特別是在奧巴馬還有其他比較重要的外交問題需要解決的情況下,他更可能將時間和精力用在伊朗核協議等問題上。
此外,有分析人士稱,斯諾登能否被赦免返回美國也因為當前的總統大選而比以往更複雜。為了避免對希拉里的競選產生負面影響,白宮很有可能在大選結果公布前不會就斯諾登做出任何赦免決定。因為,此前希拉里曾表示,她認為斯諾登不是一個“吹哨者”,而且,“因為斯諾登違反了法律和泄露了重要的信息,他不可能在被帶回美國後不面臨法律指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