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美聯儲不加息刺激歐股大漲 美股連續三日高開

周三美聯儲維持利率不變的決議,符合市場預期,同時刺激全球股市普漲,周四美股持續高開。

標普500指數高開7.83點,漲幅0.39%,報2171.69點。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高開68.14點,漲幅0.37%,報18361.84點。納斯達克綜合指數高開26.85點,漲幅0.51%,報5322.03點。

美聯儲決定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維持在0.25%~0.5%不變,符合市場預期。受益於美聯儲維持利率不變,使得周三美股和國際金價全面上漲,其中納指創下了有史以來的最高收盤價紀錄。

歐洲股市今日接力高開高走,截至周四美股開盤,歐洲斯托克50指數漲逾2.43%,英國FTSE 100指數漲1.38%,法國CAC 40指數漲2.42%,德國DAX指數漲2.26%。

耶倫在新聞發布會中,對於加息最為明確的表述為:“預計今年加息一次”。對於這樣的表述,工銀國際研究部主管程實認為,12 月加息的預期引導也並不強烈, 耶倫在講話中給年內加息一次施加了相機抉擇的限制條件,鴿派風格顯露無遺。

目前聯邦基金利率市場顯示12月加息概率為51.7%。如果美聯儲想要在12月加息,必須在加息之前形成較為明確的市場預期,但是目前市場的預期並不強烈。

ADS Securities零售經理Jamieson Blake表示,“美聯儲按兵不動讓市場興奮不已。近幾年來,低利率環境一直在推升股票與其它風險資產價格。”

可以預見的是,耶倫必然還會利用11月政策會議及其他美聯儲官員公開表態的機會,來提高市場加息預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071

【周年特刊】“一帶一路”刺激中企海外投資

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從2013年9月提出至今,不僅改變了一些企業的發展軌跡,也改變了沿線不少國家的發展。
“‘一帶一路’的影響立竿見影,作用明顯。”貝克·麥堅時國際律師事務所合夥人麥克納布(Greg McNab)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通過‘一帶一路’的引導,資金可以直接投入到項目中與沿線的各個國家。我們可以明顯看到由此帶來的變化。”
2016年8月17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出席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時指出,“一帶一路”建設從無到有、由點及面,進度和成果超出預期。
根據商務部最新數據,今年1~9月,中國境內投資者共對全球160個國家和地區的6535家境外企業進行了非金融類直接投資,累計對外直接投資1342.2億美元,同比增長53.7%;對外承包工程新簽合同額1478.3億美元,同比增長7.4%。
在新簽的承包工程大項目中,“一帶一路”相關國家業務份額高。中國企業在“一帶一路”相關的61個國家新簽合同4191份,合同額745.6億美元,占同期中國對外承包工程新簽合同總額的50.4%。
目前,已經有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參與共建“一帶一路”項目合作,聯合國等國際組織也態度積極,以亞投行、絲路基金為代表的金融合作不斷深入,一批有影響力的標誌性項目逐步落地。
“一帶一路”建設不僅提振了中國企業投資亞非歐,特別是發展中經濟體的信心和底氣,還增強了合作對象國吸引中資的熱情和意願。更重要的是,中國的資金支持填補了亞非歐基礎設施建設長期存在的資金缺口,更快促使沿線國家與中國企業開拓海外市場需求的對接。

中亞聚焦產能合作
縱觀“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首先獲益的是亞洲,包括正在積極規劃的六大經濟走廊建設。中亞地區歷來是古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中國駐吉爾吉斯斯坦前大使姚培生就表示,“絲綢之路經濟帶國內成功與否看新疆,國外則看中亞。西歐在絲綢之路經濟帶的西邊,中國在東邊,提高了中東歐和中亞國家的地緣地位,它們找到了一把強國的鑰匙。”
起初,作為中國鄰國的俄羅斯對於中國在中亞不斷增強的影響力一直持疑慮態度,尤其體現在對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反應上。但由於中方在推動中體現出了十足的誠意、包容與開放的態度,再加上俄羅斯因烏克蘭危機面臨西方制裁,原油價格持續下跌,使得俄羅斯經濟雪上加霜。俄羅斯最終決定,積極推動絲綢之路經濟帶與其主導的地區經濟合作組織“歐亞經濟聯盟”對接。
除了與俄羅斯、中亞國家在上合組織框架下的整體合作,中國還與各個中亞國家通過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等形式落實絲綢之路經濟帶,幫助中亞國家對外開放、更全面地融入全球市場。
2013年9月7日,習近平正式在中亞第一大國哈薩克斯坦提出了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建議。中哈領導人已明確表示,促進絲綢之路經濟帶與哈方旨在振興國內經濟的“光明之路”計劃對接。同時哈薩克斯坦也是中國推動國際產能合作的重點優先國家。2015年3月,中哈簽署了投資總額近236億美元的產能合作項目,包括鋼鐵、水泥、平板玻璃、化工、機械等產業。

東南亞聚焦基建合作
在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組成區域東南亞,盡管美國作為域外國家通過“再平衡”戰略不斷對中國在該地區的影響力形成幹擾,但大多數東南亞國家都積極表態參與“一帶一路”建設。
2013年10月3日,習近平在印尼提出共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倡議。如今,中國已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與印尼“全球海洋支點”計劃對接,旨在推動海上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深化產業投資、重大工程建設等合作。
印尼雅加達-萬隆高鐵(下稱“雅萬高鐵”)成為中國與印尼兩國目前最大的單筆合作項目。雅萬高鐵全長150公里,最高設計時速350公里,預計於2019年開通運營。雅萬高鐵由中國鐵路總公司牽頭組成的中國企業聯合體與印尼國有建設公司負責建設和運營,中國國家開發銀行提供了總投資額75%的融資。
東南亞是全球區域一體化進程較快的地區,但也是各方博弈的焦點地區。當前該地區存在多個區域一體化合作,比如 “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TP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RCEP)。
麥克納布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一帶一路”的一個優勢就是中國的資金能更快地投入海外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中;而其他貿易協定更關註稅務等長期層面,非涉及實際的資金投入。
貝克·麥堅時國際律師事務所全球礦業執業部負責人墨尚偉(John Mollard)認為,對東盟來說,“一帶一路”、RCEP以及TPP是互補的,因為各個協定的目的不同,TPP更多關註貿易、稅務、勞務流動,而“一帶一路”則更加關註直接推動基建發展。“當然,傳統上來講,東盟在基建發展中成績不錯。現在有了中國的幫助,這些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將會得到更快的發展。”墨尚偉說道。

南亞聚焦全方位合作
南亞地區是“一帶一路”中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的交匯點,同時有中巴和孟中印緬兩大經濟走廊。
其中,中巴經濟走廊是“一帶一路”的旗艦項目。習近平於2015年4月訪問巴基斯坦期間宣布的總額460億美元的一攬子合作計劃,不僅推動中巴在瓜達爾港的開發、能源電力、基礎設施、工業園建設領域全方位的合作,還整體改善了巴基斯坦經濟前景與財政狀況。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去年以來連續多次將中巴經濟走廊相關投資列為巴基斯坦近期經濟發展的三大動力之一。
作為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斯里蘭卡也是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國家。目前中國企業正在參與建設的科倫坡港和漢班托塔港,被認為是開啟斯里蘭卡這一樞紐的兩把“鑰匙”。
此前包括科倫坡海港城在內的中斯合作大項目在選舉和新政府上臺期間受到指責並被叫停,但維克勒馬辛哈政府上臺後於今年4月初訪華,不僅延續了此前的合作,也表達了與前任政府一樣對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參與熱情。
除了巴基斯坦、斯里蘭卡,孟加拉國同樣在以自己的方式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今年10月14日習近平訪問孟加拉國期間,中孟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系,同意擴大和深化貿易和投資合作。對孟方提出了電力、信息通信、河道管理、基礎設施等領域的22個項目,中方表示願意考慮並鼓勵中國企業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探討開展合作。有媒體報道稱,中孟簽署的包括港口碼頭、電站、鐵路項目的合作協議貸款額達到240億美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367

“一帶一路”刺激中企海外投資

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從2013年9月提出至今,不僅改變了一些企業的發展軌跡,也改變了沿線不少國家的發展。
“‘一帶一路’的影響立竿見影,作用明顯。”貝克·麥堅時國際律師事務所合夥人麥克納布(Greg McNab)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通過‘一帶一路’的引導,資金可以直接投入到項目中與沿線的各個國家。我們可以明顯看到由此帶來的變化。”
2016年8月17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出席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時指出,“一帶一路”建設從無到有、由點及面,進度和成果超出預期。
根據商務部最新數據,今年1~9月,中國境內投資者共對全球160個國家和地區的6535家境外企業進行了非金融類直接投資,累計對外直接投資1342.2億美元,同比增長53.7%;對外承包工程新簽合同額1478.3億美元,同比增長7.4%。
在新簽的承包工程大項目中,“一帶一路”相關國家業務份額高。中國企業在“一帶一路”相關的61個國家新簽合同4191份,合同額745.6億美元,占同期中國對外承包工程新簽合同總額的50.4%。
目前,已經有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參與共建“一帶一路”項目合作,聯合國等國際組織也態度積極,以亞投行、絲路基金為代表的金融合作不斷深入,一批有影響力的標誌性項目逐步落地。
“一帶一路”建設不僅提振了中國企業投資亞非歐,特別是發展中經濟體的信心和底氣,還增強了合作對象國吸引中資的熱情和意願。更重要的是,中國的資金支持填補了亞非歐基礎設施建設長期存在的資金缺口,更快促使沿線國家與中國企業開拓海外市場需求的對接。

中亞聚焦產能合作
縱觀“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首先獲益的是亞洲,包括正在積極規劃的六大經濟走廊建設。中亞地區歷來是古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中國駐吉爾吉斯斯坦前大使姚培生就表示,“絲綢之路經濟帶國內成功與否看新疆,國外則看中亞。西歐在絲綢之路經濟帶的西邊,中國在東邊,提高了中東歐和中亞國家的地緣地位,它們找到了一把強國的鑰匙。”
起初,作為中國鄰國的俄羅斯對於中國在中亞不斷增強的影響力一直持疑慮態度,尤其體現在對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反應上。但由於中方在推動中體現出了十足的誠意、包容與開放的態度,再加上俄羅斯因烏克蘭危機面臨西方制裁,原油價格持續下跌,使得俄羅斯經濟雪上加霜。俄羅斯最終決定,積極推動絲綢之路經濟帶與其主導的地區經濟合作組織“歐亞經濟聯盟”對接。
除了與俄羅斯、中亞國家在上合組織框架下的整體合作,中國還與各個中亞國家通過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等形式落實絲綢之路經濟帶,幫助中亞國家對外開放、更全面地融入全球市場。
2013年9月7日,習近平正式在中亞第一大國哈薩克斯坦提出了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建議。中哈領導人已明確表示,促進絲綢之路經濟帶與哈方旨在振興國內經濟的“光明之路”計劃對接。同時哈薩克斯坦也是中國推動國際產能合作的重點優先國家。2015年3月,中哈簽署了投資總額近236億美元的產能合作項目,包括鋼鐵、水泥、平板玻璃、化工、機械等產業。

東南亞聚焦基建合作
在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組成區域東南亞,盡管美國作為域外國家通過“再平衡”戰略不斷對中國在該地區的影響力形成幹擾,但大多數東南亞國家都積極表態參與“一帶一路”建設。
2013年10月3日,習近平在印尼提出共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倡議。如今,中國已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與印尼“全球海洋支點”計劃對接,旨在推動海上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深化產業投資、重大工程建設等合作。
印尼雅加達-萬隆高鐵(下稱“雅萬高鐵”)成為中國與印尼兩國目前最大的單筆合作項目。雅萬高鐵全長150公里,最高設計時速350公里,預計於2019年開通運營。雅萬高鐵由中國鐵路總公司牽頭組成的中國企業聯合體與印尼國有建設公司負責建設和運營,中國國家開發銀行提供了總投資額75%的融資。
東南亞是全球區域一體化進程較快的地區,但也是各方博弈的焦點地區。當前該地區存在多個區域一體化合作,比如 “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TP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RCEP)。
麥克納布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一帶一路”的一個優勢就是中國的資金能更快地投入海外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中;而其他貿易協定更關註稅務等長期層面,非涉及實際的資金投入。
貝克·麥堅時國際律師事務所全球礦業執業部負責人墨尚偉(John Mollard)認為,對東盟來說,“一帶一路”、RCEP以及TPP是互補的,因為各個協定的目的不同,TPP更多關註貿易、稅務、勞務流動,而“一帶一路”則更加關註直接推動基建發展。“當然,傳統上來講,東盟在基建發展中成績不錯。現在有了中國的幫助,這些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將會得到更快的發展。”墨尚偉說道。

南亞聚焦全方位合作
南亞地區是“一帶一路”中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的交匯點,同時有中巴和孟中印緬兩大經濟走廊。
其中,中巴經濟走廊是“一帶一路”的旗艦項目。習近平於2015年4月訪問巴基斯坦期間宣布的總額460億美元的一攬子合作計劃,不僅推動中巴在瓜達爾港的開發、能源電力、基礎設施、工業園建設領域全方位的合作,還整體改善了巴基斯坦經濟前景與財政狀況。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去年以來連續多次將中巴經濟走廊相關投資列為巴基斯坦近期經濟發展的三大動力之一。
作為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斯里蘭卡也是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國家。目前中國企業正在參與建設的科倫坡港和漢班托塔港,被認為是開啟斯里蘭卡這一樞紐的兩把“鑰匙”。
此前包括科倫坡海港城在內的中斯合作大項目在選舉和新政府上臺期間受到指責並被叫停,但維克勒馬辛哈政府上臺後於今年4月初訪華,不僅延續了此前的合作,也表達了與前任政府一樣對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參與熱情。
除了巴基斯坦、斯里蘭卡,孟加拉國同樣在以自己的方式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今年10月14日習近平訪問孟加拉國期間,中孟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系,同意擴大和深化貿易和投資合作。對孟方提出了電力、信息通信、河道管理、基礎設施等領域的22個項目,中方表示願意考慮並鼓勵中國企業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探討開展合作。有媒體報道稱,中孟簽署的包括港口碼頭、電站、鐵路項目的合作協議貸款額達到240億美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490

減工時提稅收 國合會提出“五大政策工具包”刺激綠色發展

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簡稱國合會)2016年年會正在北京召開,相關課題組建議實施“新綠色刺激計劃”,通過出臺一些標誌性的重大政策,大幅提振綠色發展的信心,為加快綠色產業發展提供強大動力。

這項政策的“工具包”包括減少每周工作時間、逐年延長國家法定帶薪假、實行無薪假、停薪留職、分時休假、彈性休假、彈性上班等多樣化休假制度的可行性,刺激綠色服務需求;大幅提高耗能、高汙染和資源性產品的稅收;擴大消費稅征收範圍,建立“消費在哪里,稅收在哪里”的稅收體系;建立綠色轉移支付等。

國合會於1992年由中國政府批準成立,是一個由中外環境與發展領域高層人士與專家組成的、非營利的國際性高級咨詢機構,本屆國合會主席由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擔任。

該課題組中方負責人由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理事長、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劉世錦擔任。

據《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了解,國合會上述課題組正在編寫《中國綠色轉型展望2020-2050中期報告》,預計最終報告將在2017年底全部分析完成後形成。

課題組認為,傳統工業化的內在特征,決定了傳統工業化模式下經濟、環境、文化、社會、治理等方面往往形成相互沖突的關系。只有通過發展模式的深刻轉變,改變這種沖突關系,環境問題才能得到根本治理。

本報記者註意到,該課題組提出的“五大政策工具包”中,有許多新的提法。

如工具包建議,通過制定嚴格的環境標準和執法,將非綠色產品的外部成本最大限度地內部化,以提高綠色產品的競爭力。對包括化石能源、化學農業、傳統化工等的各種類型的補貼或支持政策進行重新評估,根據綠色標準進行調整。將末端治理改為源頭治理。對綠色產品產生的環境好處進行獎勵,相當於將目前國家治理汙染的巨額支出,用於綠色產業激勵。重新定義對綠色產業的補貼的性質,讓其回歸到“對其提供環境服務進行補償”的屬性,而非認定為額外的補貼。

工具包還建議,建立以測度發展目的為導向的新發展績效測度指標,以克服GDP單一測度的弊端。比如進行地區生態資本核算試點和綜合考核,全面評價GDP增長對全社會總財富的影響,以避免GDP增長可能反而導致社會總財富減少的情形出現。

對於幹部績效考核的問題,淡化GDP考核尤其是在2020年全面小康目標實現後,大幅淡化GDP考核權重,徹底實施以福祉為導向的考核政策。

在建立健全綠色財稅方面,大幅提高耗能、高汙染和資源性產品的稅收。擴大消費稅征收範圍,建立“消費在哪里,稅收在哪里”的稅收體系。建立綠色轉移支付。同時推行各類綠色發展基金和普惠金融、資源生態環保政策和綠色保險制度,對生態農業轉型提供巨災保險和市場保險。

此外,工具包建議,實施新綠色投資計劃,不同於傳統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和制造業的投資計劃,大幅提高對下一代數字化基礎設施、新型生態環境、文化等“非傳統”綠色基礎設施的投資,為綠色新供給創造條件。

對現有新能源、電動車、火力電廠、綠色建築等領域的發展目標進行評估,探討是否可以從小範圍先行先試,像北歐一些國家那樣采取更加大膽做法,促進綠色轉型。在促進基於“互聯網+"的新型商業模式上取得突破,比如分享經濟(交通、住宿、餐飲、普惠金融等)。

同時在“一帶一路”、“南南”合作、海外投資等戰略中,實施嚴格的綠色標準。目前,現有生態功能區90%位於國家貧困縣。根據綠色發展的要求,對現有生態功能區發展的政策進行有針對性的調整。

工具包還建議,建立更加包容的社會和更有韌性的經濟政策目標,對受到綠色轉型沖擊的特定群體、部門和地區進行扶助,並建立相應的綜合風險防控體系。包括建立全國統一的失業保險體系。結合去產能、僵屍企業,進行專項支持和能力建設。對稅收高度依賴高汙染企業的地區(尤其縣域)進行專項轉移支村,使其擺脫對高汙染企業的稅收依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6887

組市值超萬億豪華企業家顧問團 特朗普欲刺激美國就業

大概連埃隆·馬斯克這樣的矽谷精英也不會想到,“劇情”反轉來得如此之快。

5個月前,他還和蘋果公司CEO庫克(Tim Cook)、谷歌母公司Alphabet的CEO佩奇(Larry Page) 等科技大佬聚集在喬治亞州海岸的一個私人小島參加頂級智庫論壇,會上他們加入一群資深共和黨人的討論,主要話題是如何阻擊特朗普,阻止其在大選中繼續前進。

到了今年12月,同樣的一群矽谷精英們來到紐約特朗普大廈,成為特朗普的座上賓。這天清晨,特朗普過渡團隊在一份聲明中說,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和優步(Uber)首席執行官特拉維斯·卡蘭尼克已經加入了特朗普戰略和政策論壇,他們將定期與總統會面,就業務問題提供咨詢。

截至目前,這個成立於本月初的論壇委員會現在有19個成員,囊括了來自金融、醫療、零售、文娛、制造業、研究咨詢機構和科技等行業高管。如沃爾瑪全球總裁兼首席執行官董明倫(Doug McMillon)、IBM首席執行官羅睿蘭(Virginia Romett)、通用汽車CEO瑪麗·博拉(Mary Barra)、GE的前董事長兼CEO傑克·韋爾奇(Jack Welch、胡佛研究所(Hoover Institute)高級研究員凱文·瓦爾斯(Kevin Warsh)等。

如果以市值計算,目前特朗普的豪華企業顧問團身後的企業市值已經超過萬億美金。

當地時間2016年12月15日,美國紐約,Alphabet CEO拉里-佩奇、蘋果CEO蒂姆-庫克、Facebook COO雪莉-桑德伯格等科技界大佬出席特朗普舉辦的圓桌會議。

從“敵人”到朋友

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

在成為特朗普的顧問團之前,這一豪華團隊成員與這位新總統之間的關系可謂大相徑庭。

例如,商界傳奇人物GE的前董事長兼CEO傑克·韋爾奇(Jack Welch,下稱“GE”)一直毫不掩飾對特朗普的喜愛之情:“這個億萬富翁說出了很多我們想說的話,他已經觸動了我的神經。”

“我認為他的評論是一流的,特朗普的稅收計劃中提到限制對富人的征稅,我認為這是一個以增長為導向的政策。” 傑克·韋爾奇說。

而埃隆·馬斯克則曾是希拉里的忠實支持者,不只捐款給希拉里,並在競選期間多次抨擊特朗普,認為這個電視真人秀明星“看起來並不具備代表美國的特質”。

一個多月前,一直對石油行業、全球氣候變化等問題直言不諱的他還在對外媒吐槽:“我強烈認為,特朗普可能不是一個正派而且可靠的人。”

值得註意的是,在特朗普宣布支持傳統燃油等主張後的一周,特斯拉的股票一度下跌了10%,不過後來又出現了反彈。

除了特斯拉之外,特朗普在此前競選演講中也曾公開指責福特汽車和通用汽車在墨西哥的投資與擴大投資主張,並且幾乎把矽谷的科技大佬們數落了一個遍,其中包括IBM 等科技巨頭將產業轉移海外,致使美國流失大量工作機會。

他更直言不諱地表示,“福特以為可以將汽車產能轉移至墨西哥,但當他們在墨西哥生產的汽車回到美國銷售時,我們要對這些汽車征收35%的關稅,或許這樣一來,他們就再也不會離開了。”

而在提及其顧問團成員吉姆·邁克納尼(Jim McNerney)的前東家波音公司時,特朗普曾抨擊波音“空軍一號”太貴,要求“取消訂單”。

不過,當特朗普大選勝出後向馬斯克發出加入新成立的經濟顧問委員會的邀請時,後者欣然接受,因為這意味著馬斯克向這位未來的總統先生強調清潔能源重要性的機會也來了。

而通用汽車也在11月對外發布的一份聲明中表明了願意配合特朗普的態度,稱希望與當選總統特朗普以及新國會共同合作,一起研究可以支持強化美國制造業優勢的政策。

值得一提的是,IBM CEO羅睿蘭是首個入圍特朗普超級顧問團的科技公司總裁。就在特朗普上周召集科技公司會晤前夕,IBM宣布計劃未來四年在美國招聘2.5萬名員工,尤其是擴充美國籍員工的規模比例。

2016年《財富》500強中排名第一的沃爾瑪,其全球總裁兼首席執行官董明倫(Doug McMillon)也出現在名單上。

除了眾多市值千億的商業企業外,特朗普顧問團中不少金融界人士同樣引人註目。

貝萊德集團(BlackRock)的創建者及CEO Larry Fink

例如,貝萊德集團(BlackRock)的創建者及CEO Larry Fink,這是一個普通美國人都不會知道的名字,但是他卻是美國最有實力的金融家。

他所掌管的貝萊德集團是全球最大的資產管理公司,掌管著超過12萬億美元資產。此外,貝萊德集團已經成為美國政府對華爾街救助的主要經理人,監管這美國政府在貝爾斯登出售案和AIG救助中投入的1300億美元的有毒資產。

就連美劇《紙牌屋》的原著作者William Cohan也說道,Fink就好像幕後的那個“綠野仙蹤”。在次貸危機發生後,就連很多金融家和銀行家都不了解Fink和貝萊德是如何深入到政府對銀行的救助中。

而蘇世民所創立的黑石集團是目前美國規模最大的上市投資管理公司,管理著2萬億美元資產。在金融危機爆發後,黑石逆勢購入大量歐美地產項目,蘇世民也由此贏得了“資本之王”的稱號。2007年中國國家外匯投資公司30億美元入股該公司的消息再次讓“黑石”震驚世界。

除了是一名成功的企業家,蘇世民還是美國外交關系委員會、亞洲協會董事會成員,並且是清華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顧問委員會中的一員。他曾表示希望培養出一個知曉中國並能夠影響世界對中國看法的群體,從而化解中國與西方國家互信不足,消除誤解,從而避免不信任演變成未來世界的巨大風險。

與政府合作、博弈

有了包括金融、醫療、零售、文娛、制造業、研究咨詢機構和科技等行業高管的背後的專業“加持”,他們將為總統提供經濟建議,利用其在專業領域的經驗和知識幫助總統實施其商業計劃,以達到增加美國國內就業機會和重振美國經濟的目的。

“我的政府管理團隊將會與私營企業一道工作來改善美國國內的商業環境,並由此吸引更多的公司。從矽谷到美國其他心臟地帶,創造新的工作崗位。”特朗普表示。

可以看到的是,IBM 已經送上了擴充美國籍員工的規模的“大禮” 羅睿蘭這樣描繪了該公司填補美國技術職位空缺的願景:在美國新增2.5萬個工作職位,並將在未來四年投資10億美元。

此外,羅睿蘭建議新一屆聯邦政府運用數據分析來減少醫療保險欺詐,並通過放寬特許提供商之間的醫療數據傳輸來改進美國的健康保險項目。此外,新政府還可以運用強大的購買力來降低處方藥和病患護理的成本。

而沃爾瑪方面也對第一財經記者回應稱:“我們期望與這些備受尊敬的商業領導人合作,為國家發展帶來積極影響力。通過來自我們美國市場上千萬顧客和150萬員工的洞察力,我們對於經濟發展有著全面的理解,我們相信這有助於推動就業和增長。我們希望這些商業領導人寬廣的行業經驗和多種角度可以加強我們各地的經濟和社區發展。”

通用汽車CEO兼董事會主席瑪麗·博拉表示,當選顧問小組成員能夠使她向特朗普諫言獻策,幫助重塑有利於汽車行業發展的政策。特拉普希望通過多項政策提振美國的就業等問題,在11月21日她通過一段視頻推出“百日新政”,其中專門提到了汽車業:“無論是生產鋼鐵、制造汽車還是治愈疾病,我希望下一代的生產創新就發生在我們偉大的國家之內,為美國工人創造財富和工作崗位。”

目前特朗普有關汽車方面的政策導向包括承諾投資5000千億美元在美國的交通、橋梁、港口和其他公共交通基礎設施領域,還有望建設利於自動駕駛技術發展的道路等相關設施。

特斯拉則將繼續在美國創造就業崗位上扮演重要的角色。與其它汽車企業不同,特斯拉沒有大肆地去海外尋找廉價勞動力,而是把生產制造仍然保留在了國內,這顯然複合特朗普的要求。近日,特斯拉又宣布要擴大其在弗里蒙特工廠和加利福尼亞州的工廠規模,增加3000個就業崗位。內華達州的“電池超級工廠”也已開工,未來將提供9000個就業崗位。還有特斯拉位於布法羅的“太陽能超級工廠”到2020年也將計劃創造6500份工作崗位。

不僅如此,特斯拉正是步入新能源的關鍵時期,馬斯克當然希望得到總統的支持。加入經濟顧問委員會,正是和總統強調化石能源向清潔能源轉變的重要機會。此前,為了實現能源獨立,特朗普將放寬對傳統化石能源的開采和使用,對新能源財政的支持力度必然就會減少。特朗普公開表明將會削減對新能源車的補貼以及可能會取消碳排放積分交易政策,這對特斯拉來說無疑是一種打擊。

此外,特朗普就業政策的選擇對於像Uber這樣的 “零工經濟”的初創企業將是一個偉大的勝利。

事實上,特朗普和他的團隊在競選的時候就反複說到Uber,認為“零工經濟需要安全保障”。此前他已經明確表示,政府不會采取嚴厲的勞動監管法規。這將成為一些初創企業最大的福利。

像Uber CEO Travis Kalanick一樣,“零工經濟”的支持者敦促政治家們看到他們創造的上千萬個工作崗位,而不只是他們對傳統行業的顛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7963

科技晨練丨為刺激美國就業 特朗普組建市值超萬億豪華顧問團

【Tech|業界大事件】

組市值超萬億豪華企業家顧問團 特朗普欲刺激美國就業

特朗普戰略和政策論壇委員會現有19個成員,囊括了來自零售、制造業和科技等行業高管。如沃爾瑪全球總裁兼首席執行官董明倫(Doug McMillon)、IBM首席執行官羅睿蘭(Virginia Romett)、GE的前董事長兼CEO傑克·韋爾奇(Jack Welch)等,如果以市值計算,目前特朗普的豪華企業顧問團身後的企業市值已經超過萬億美金。而美國候任總統特朗普在其選舉期間一直都在強調“將生產帶回美國”,來幫助提升美國本土的就業率。

為獲準開賣iPhone7 蘋果花億元在印尼建研發中心

據路透社報道,印度尼西亞政府稱,為了使iPhone 7獲準進入印尼市場,蘋果公司承諾未來三年將投入約44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3億元)在印尼的一處研發中心。目前蘋果在印尼落後於其他競爭對手,據IDC報告稱,今年第二季度,韓國三星占據印尼智能手機市場的26%,中國OPPO為19%。

中國基因編輯技術等成果上榜《自然》發布本年度重大科學事件

據新華社報道,英國《自然》雜誌網絡版公布了其評出的2016年產生重大影響的科學事件,其中除了科學家首次探測到引力波的存在等重要科學發現外,中國在航天、氣候變化以及基因技術領域取得的多項重要成果也被《自然》雜誌認為產生了重大影響。

京東回應“倉庫火災事故”:沒有傷亡 或影響部分訂單

有網友稱,京東在河北固安的倉庫發生火災。對此京東官方微博表示,12月18日淩晨4時左右,京東位於河北固安的一處租賃庫房發生失火。此時庫房的生產作業已經結束,因此並未發生人員傷亡事件。由於該庫房失火可能會影響部分消費者的訂單履約,京東已經緊急協調北京等地資源進行了響應。

握手言和,三星將為新一代iPhone大量供應零部件

據福布斯報道,隨著蘋果和三星的法律糾紛最終塵埃落定,美國最高法院作出有利於三星的判決後,三星將在明年再次成為iPhone的主要零部件供應商。三星最初曾是蘋果的主要零部件供應商,供應NAND閃存和DRAM存儲芯片。但自2011年蘋果以侵犯專利為由將三星告上法庭後,根據iFixit的拆解報告稱,三星如今只向iPhone 7供應DRAM芯片。

Uber無視加州政府禁令 繼續在舊金山測試自動駕駛汽車

據Business Insider報道,Uber似乎下定決心繼續在舊金山街道上操作自動駕駛汽車,無視加州機動車輛管理局(DMV)在自動駕駛汽車上的規定。此前加州總檢查長於上周五對Uber發出最後通牒,鑒於Uber並未獲得自動駕駛汽車上路許可,要求其立刻停止在舊金山公共道路上提供相關服務,如果繼續無視州法律,將對其發出法庭傳票。

珠海銀隆被傳正籌劃獨立IPO,近期將開股東會審核

據媒體援引內部人士說法稱,珠海銀隆新能源有限公司擬自己登陸資本市場,此前董明珠、萬達集團等的集體增資入股,也可看作是一次Pre-IPO投資。珠海銀隆內部人士稱,該公司日前正準備召開股東會,過會後相關公告將在官網發布。

馬化騰最新演講:2017年春節前會推出“小程序”

騰訊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在第二屆深商大會“互聯與時代”論壇上透露,會在2017年春節前推出微信“小程序”。騰訊高級副總裁、微信之父張小龍早前朋友圈揭示了其對於“小程序”的想法:“ 什麽是小程序:小程序是一種不需要下載安裝即可使用的應用,它實現了應用“觸手可及”的夢想,用戶掃一掃或者搜一下即可打開應用。”

螞蟻金服宣布調整組織陣型:業務線總裁輪崗,支付寶啟動班委制

螞蟻金服集團宣布對其組織陣型進行調整:組建新的全球核身平臺,一些業務線總裁開啟輪崗,並將在阿里巴巴實踐過多次的“班委制”複制到支付寶事業群,由螞蟻金服CEO井賢棟擔任班長,曾松柏與倪行軍擔任副班長,班委成員包括鄒亮、袁雷鳴、陶瑩。

【Tech|奇點】

人形機器人進入家庭 至少還需要五年

清華大學教授趙明國在對於人形機器人商業化等一系列有趣的問題進行探討時表示,“未來5年結合驅動技術、控制技術,以及人工智能的發展,一定會迎來人形機器人在家庭應用中新的突破點,也會迎來產業應用的突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8134

日本“無人可用” 安倍欲減稅刺激“女性經濟學”

為了再度鼓勵女性走出家門,進入職場,對受撫養的配偶減稅的修正計劃成為2017年日本財政預算案的重點之一。

據日本媒體報道,日本財務省誓言要通過社會整體態度的“戲劇性改變”,解決日本這個嚴重老齡化社會的勞動力短缺問題。在具體實踐上,該部門將受撫養的配偶年收入稅收優惠門檻從此前的103萬日元(約合6.1萬元人民幣),增加到150萬日元(約合8.88萬元人民幣)。此前,受撫養配偶的年收入如果低於103萬日元,那麽家庭主要賺錢的一方就可以因為配偶是受撫養者而獲得大額稅收減免,而將門檻從103萬日元增加到150萬日元則是為了鼓勵家庭主婦增加工作時間。

有分析稱,這顯示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希望通過鼓勵國民更多地參與勞動力市場,保持日本經濟增長。也有分析認為,這顯示當初安倍大張旗鼓推動的所謂“女性經濟學”改革更多的是幫助女性參與低收入的兼職工作,而非讓女性更容易進入職場,發展事業。

2014年,安倍在內閣會議上射出經濟改革的所謂“第三支箭”,即“女性經濟學”,稱希望提高女性在職場的參與度和活躍度,增加日本勞動力數量,促進經濟複蘇。他當時稱,各企業必須設定管理層中的女性比例,並制定自主行動計劃。

目前安倍的“女性經濟學”推行已2年多,然而取得的成果和進展並不盡如人意。此前,有日本官員唱衰稱,該目標仍缺乏社會共識。

另據世界經濟論壇此前發布的《2016年全球性別差距報告》,日本在144個國家中排名111位,和上一年在145個國家中排101位相比大幅退步,在七國集團(G7)中排名最低。雖然在教育和健康領域日本性別差距較小,但在政治和經濟上則差距較大。日本國會的女議員比例在全世界排名122位,管理職位女性比例排在113位。

據不完全統計,即便是在安倍內閣的19位成員中,也只有三位女性,分別是防衛大臣稻田朋美、奧運擔當大臣丸川珠代和總務大臣高市早苗,比例僅為15%。

此番安倍沒有接受完全取消受撫養者稅收減免優惠政策的提議,只是針對收入在1220萬日元(約合72.25萬元人民幣)以上的人群,讓高收入家庭面臨稅收大幅增加。這項改革從明年4月的新財年開始實施。

日本內閣會議22日通過的這項總額達到97.45萬億日元(約合5.7661萬億元人民幣)的預算案,比上一年增長了逾7000億日元,連續第五年刷新歷史記錄。其中,由於老齡化問題不斷加劇,預算案中僅社保開支就比上一年增加了4997億日元,達到32.47萬億日元,國防預算開支則增加了710億日元,達到創紀錄的5.13萬億日元。日本財務省預算局官員津田昌宏說,解決日本的債務問題仍然是政府工作中期的優先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8876

大幅上調2017中國經濟增速預期至6.5% IMF提醒勿過度刺激

金融危機以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持續下調全球經濟增速預期。令人驚喜的是,2017年的全球經濟終於有望在這“下坡路”上實現剎車。

北京時間1月16日22:00,IMF發布《世界經濟展望》關鍵預測更新,與去年10月的預測相比,此次IMF分別維持對2016、2017、2018年全球經濟增長3.1%、3.4%和3.6%的預測;上調美國2017和2018年增速預期至2.3%(+0.1)和2.5%(+0.4);大幅上調中國2017年經濟增速預期至6.5%(+0.3%),2018年維持6.0%不變。

之所以發達經濟體2017-2018年前景改善,“原因是2016年下半年經濟活動有所增強,並且預期美國將實施財政刺激。”同時,“中國的近期增長前景因預計實施的財政刺激而上調。”IMF表示。

IMF也提示,美國的政策仍存不確定性,同時建議中國不能過度依賴財政刺激、信貸擴張,並應加速國企改革,否則長期經濟增速不可持續。

此外,國際油價2016年漲幅高達近100%,其他大宗商品價格也從低位強勢複蘇,推升了全球通脹預期,改善了石油輸出國的財政狀況,這將繼續成為全球2017年的核心主題,並直接牽涉到通脹預期、加息節奏、刺激空間等。

IMF通常在它和世界銀行的春季會議與秋季會議前夕發布上、下半年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2009年以來,每年1月和7月還會發布更新版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

發達經濟體穩步複蘇

IMF預計發達經濟體2017年增長1.9%,2018年增長2.0%,分別比10月的預測高出0.1和0.2個百分點。

就全球增長引擎之一的美國而言,IMF上調其增速預期是基於美國新政府調整政策組合並帶來全球溢出效應這一假設。IMF預計,美國近期將實施一定的財政刺激,且貨幣政策正常化的步伐將加快。

這一預測與金融市場情況相符:美國收益率曲線變得更陡,股票價格上揚(標普500指數2016全年漲幅為13%,特朗普當選後漲幅尤為明顯),美元自2016年11月8日選舉以來大幅升值;截至2017年1月3日,10年期美國國債名義收益率自2016年8月以來上升了近1個百分點,自美國大選以來上升了60個基點。市場預期美國的財政政策將變得更為擴張,未來需求的增強意味著通脹壓力將上升,貨幣政策正常化過程將加快。

“不過鑒於美國新政府政策態勢的可能變化,這一預測尤其不確定。對美國的預測是多種可能情景中最有可能出現的情景。”IMF稱。1月20日,特朗普將正式入主白宮成為美國新任總統。各界認為,3月將是觀測其政策執行的關鍵窗口期。

此外,在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成員國和一些其他主要產油國達成協議限制石油供給後,油價開始回升,本次IMF也將這一因素納入預測考量,油價的上漲也擡升了全球通脹預期。

例如,歐元區長期收益率自2016年8月以來的上漲更為緩和,德國上升了約 35個基點,但意大利達到70個基點,反映了較高的政治因素和銀行部門風險的不確定性。

上調中國增速預期  慎用財政刺激

盡管發達國家前景顯得更為樂觀,但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的增長前景略有惡化,金融環境普遍收緊,而各國狀況仍存在明顯分化。

中國的近期增長前景因預計實施的財政刺激而上調,其他一些大型經濟體(特別是印度、巴西和墨西哥)前景則被下調。

例如,IMF將印度本財年(2016-2017年)和下一財年的增長預測分別下調了1個百分點和0.4 個百分點,主要是因為最近的紙鈔回收和兌換措施造成現金短缺和支付中斷,從而對消費造成暫時的負面沖擊。

就中國而言,近幾個月來,隨著大宗商品價格觸底回升,經濟數據不斷好轉,且通脹預期擡升。

“中國的通脹水平上升,原因是產能削減和大宗商品價格上漲使生產者價格通脹水平在經歷了四年多的下滑之後轉為正增長。”IMF表示,在其他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通脹情況存在差異,反映了不同的匯率變動和特定因素。

此前中國PPI已經持續50多個月負增長,但從2016年9月由負轉正,2016年12月同比大漲5.5%,漲幅比上月擴大2.2個百分點,創逾5年新高。

同時,2016年12月CPI也同比上漲21.%,但較上月小幅回落0.2個百分點。“主要原因是食品價格下降,非食品價格依然處於溫和上漲狀態,年初以來核心CPI逐漸上升,真實的物價水平並未回落。”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分析稱。這似乎佐證了中國經濟回暖。

不過IMF也強調,“如果繼續依賴政策刺激措施,同時信貸快速擴張,在解決企業債務問題、特別是強化國有企業預算約束方面進展緩慢,那麽,經濟更急劇減緩或出現破壞性調整的風險將增大。資本外流壓力可能加劇這種風險,特別是在外部環境較為動蕩的情況下。”

眼下,中國經濟增速已經接近潛在增長率,因此並不適宜過度刺激。就2017年的政策基調而言,“穩”也是主基調。

此前,中國社科院副院長蔡昉就表示,因為人口紅利下降導致潛在增長率下降等,不應再期待“V”型複蘇,而應追求“L”型的長期經濟增長。而要實現長期“L”型軌跡,取決於改革的動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2570

“末日博士”魯比尼評特朗普政策:刺激美元走強,導致40萬崗位流失

知名經濟學家、“末日博士”魯比尼認為,美國候任總統特朗普的政策“沒道理”,並可能傷害制造業、導致就業崗位流失。

“末日博士”魯比尼評特朗普政策

“市場確實在走高,但請想想(特朗普的)經濟政策……他的政策沒道理,”魯比尼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如是對媒體表示。

魯比尼解釋說,特朗普的財政刺激措施和減稅方案將導致更高的長期利率,並使美元進一步強勢,而這將傷害制造業。

“供應側的涓滴經濟學政策並不會幫助白人勞動階級,”他補充說,“強勢美元則會迫使他變得更加保護主義、更加抨擊全球化、貿易和移民。”

魯比尼稱,未來一年半,美元進一步走強將導致制造業流失40萬個工作崗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3010

特朗普“首戰”耶倫:料2月不加息 財政刺激成焦點

北京時間2月2日(周四)淩晨3點,美聯儲將公布2月利率決議。這也是特朗普就任美國總統以來的首次美聯儲議息會議。盡管主流觀點認為此次不會加息,但鑒於時間點尤為敏感,加之美國經濟和特朗普政策的不確定性高企,因此,此次美聯儲的一言一行將引發各界關註。

根據境外媒體對主流經濟學家的調查,各界預計美聯儲今年會加息3次,但是對於具體加息的時點出現嚴重分歧:幾乎33%的經濟學家認為3月會加息,48%的經濟學家認為美聯儲會等到6月會議才加息;而美聯儲官員預計今年會加息75個基點(基本每次25個基點),但對於加息時點則三緘其口。

“考慮到美國總統特朗普壯闊的財政刺激計劃和美聯儲愈發強硬的姿態,美元前景整體繼續看漲。料此次不會繼續加息,但如果有任何強硬言論,可望提振美元。”嘉盛集團分析師James Chen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截至北京時間2月1日12:00,美元指數報99.64,近期持續盤整。

值得註意的是,美聯儲是世界上最為獨立的央行,美國政府無權幹涉央行的政策決定。當經濟複蘇或財政刺激等因素導致通脹超調時,央行將會加速加息,以維持價格水平穩定,哪怕這是總統不希望看到的。因此,除了美國自身經濟情況,特朗普任下的財政刺激力度將主導美聯儲加息的節奏。

全年料加息3次 時點顯歧義

幾乎板上釘釘的是,美聯儲2月不會加息。有“加息風向標”之稱的CME聯邦基金利率期貨顯示,交易員預計2月加息可能性僅4%。此外,特朗普新官上任,對加息影響最大的財政刺激政策尚未顯露雛形。

“近期聯儲耶倫講話中除了表現一定的鷹派傾向,在一定程度上與勞動力市場進一步收緊帶動薪資上漲預期有關,聯儲可能在一季度因髙基數帶動的通脹預期在二季度走弱的情況下,選擇按兵不動。”敦和資產海外市場交易主管李夢傑對第一財經記者稱。

(市場預計3月加息概率為20.3%,6月則為70.3% )

“向來謹慎的美聯儲可能希望等到財政刺激的圖景更加清晰,再開始行動,”牛津經濟研究所宏觀經濟師Gregory Daco稱。其實,經濟學家對於具體加息的時點存在很大分歧,而經濟學家之間的分歧也折射了美聯儲內部的分歧。

產生分歧的主要原因在於,經濟學家對於2017經濟情況和特朗普財政刺激效應存在不同看法。部分預計3月加息的經濟學家認為,勞動力市場會持續複蘇、實際通脹將不斷接近2%的目標、經濟以健康增速前進。也就是說,他們認為過去3個月的極佳狀態會在2017年持續———失業率創下9年新低、道指一度突破20000點歷史新高。

“美聯儲在3月將會迎來一次加息的時機,GDP數據、股市表現預計都會較為理想,”喬治亞州大學經濟學家Rajeev Dhawan表示。

但是那些預計6月開始加息的經濟學家對此卻並不認同。

“美國經濟增長和通脹都還不滿足太早加息的條件,”美西銀行首席經濟學家Scott Anderson表示。還有一些經濟學家認為,特朗普的經濟政策仍存在諸多不確定性,這可能也會在美聯儲的考量之內。畢竟,此任美聯儲以鴿派著稱,且在金融市場傳染性、波動性、全球聯動性與日劇增的當下,這一全球最具影響力的央行一舉一動都難免要瞻前顧後。

美聯儲內部的分歧也空前擴大,去年12月議息會議後(2016年首次加息25個基點),美聯儲主席耶倫對媒體稱,一些美聯儲官員在特朗普當選後改變了其對於經濟前景的預期(由悲觀轉為相對樂觀),“一些官員的確將財政政策的變化納入了其經濟預測之中。”

加息依據:經濟基本面+財政刺激力度

2016年的經驗告訴我們,一切的憑空猜測最終都將落空。眼下唯一可行的便是在基本面的前提之下展望未來。此後,美聯儲加息的節奏將有兩大關鍵主導——經濟基本面以及特朗普任下的財政刺激力度。

依據一:經濟持續複蘇

就經濟基本面而言,美國的複蘇的確領跑全球。首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1月時大幅上調美國增速預期,IMF上調美國2017年和2018年增速預期至2.3%(+0.1)和2.5%(+0.4)。

此外,在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成員國和一些其他主要產油國達成協議限制石油供給後,油價開始回升。油價的上漲擡升了全球通脹預期,也使得美國更加接近2%的通脹目標(也是加息主要依據)。

同時,就業市場的強勁進一步夯實了未來持續加息的基礎。當年奧巴馬進駐白宮時,美國正在經歷每月減少80萬工作崗位的困境。2009年10月,金融危機後的美國失業率達到了10.3%,創26年來的最高水平。此後,美國創造了有史以來最長記錄的連續75個月的就業崗位增長,如今失業率降至4.7%,更重要的是,耶倫最為關註的薪資增速正在穩步提升。

值得註意的是,在8年間,美國股市開始了長達8年的牛市,標普500指數漲幅超過200%。

不過,上周五公布的美國GDP初值遜於預期。2016年第四季度,美國實際GDP年化季環比初值1.9%,顯著不及預期的2.2%,較上季度3.5%的增速終值大幅回落。去年全年GDP增長1.6%,創2011年以來最低增速。不過,GDP數據會經過多次修正,根據去年經驗,初值在經過修正後,可能並非那麽差。

依據二:財政刺激料不斷推進

就財政刺激而言,盡管其需要時日,但根據特朗普上任後大舉簽署行政令的作風來看,其在競選時的承諾不可能落空,“赤字經濟”將主導其任期。

總體而言,擴張性財政政策的兩大核心主張是減稅和基建。減稅主要包括下調個人所得稅率和企業所得稅率、投資稅率。市場憧憬擴張性財政政策將使得美國經濟增長加速,並且拉動消費、投資和商品價格,實現“再通脹”,進而迫使美聯儲加息提速。

整體而言,共和黨信奉“供給學派”,相信減稅可以鼓勵投資和消費,進而帶動經濟增長,同時投資的擴張將增加就業崗位。新任總統特朗普的財政主張基本與“供給學派”一致,未來的減稅政策主要是降低個人所得稅稅率、企業所得稅稅率和投資稅率,以期帶動消費和投資。

根據特朗普此前的設想,個人所得稅方面,將現行的8級稅率簡化為4級稅率;企業方面,大幅下調所得稅稅率至15%,下調投資邊際稅率。此外,減稅法案的通過需要經過國會的立法程序,若通過眾議院表決,但被參議院否決,則可能陷入兩院漫長的拉鋸。

(特朗普減稅設想和立法流程。來自興業研究)

就歷史而言,二戰後,美國共通過了6個減稅法案,分別由共和黨總統里根、小布什和民主黨總統奧巴馬提出。興業研究指出,其中1981年和2001年這2 次減稅處於經濟衰退期,而另外4次均在經濟複蘇期;從配套貨幣政策而言,除 1981年和1986年2次減稅發生在加息周期,其余4次均處於降息周期或是維持低利率。

(歷史減稅背景。來自興業研究)

其實,最為成功的減稅案例是在1986年的里根時代。特朗普減稅的背景與當年背景有頗多相似——經濟處於複蘇周期,貨幣政策處於加息周期,兩人均為共和黨人。

“雖然緊縮的貨幣政策與擴張的財政政策可能有所沖突,但1986年減稅後的4年內,美國的消費、投資、就業等各方面都獲得了提振。因此,當前市場也普遍憧憬特朗普能夠複制里根的成功,兌現其競選口號——Make America Great Again(讓美國再次偉大)。”興業研究稱。

然而,不可忽視的問題是,相比里根時期,當前美國聯邦債務規模已經急劇膨脹,聯邦債務/GDP 比值從 1986年的不足50%飛升到了當前的 103% 。特朗普的減稅激進程度也遠超里根。在沈重的債務負擔下,美國當前的財政狀況能否承受如此激進的減稅仍然存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413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