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行成立數字貨幣研究所
1 :
GS(14)@2017-05-28 10:23:36【明報專訊】內地財新網報道,中國人民銀行旗下數字貨幣研究所已開始運作,並由人民銀行科技司前副司長姚前出任數字貨幣研究所所長,副所長由科技司前副司局級幹部、絲路基金信息科技總監狄剛出任。
應對環球金融科技新趨勢
人行本月15日表示,將成立金融科技(FinTech)委員會,旨在加強金融科技工作的研究規劃和統籌協調,據財新報道,數字貨幣研究所也是金融科技委員會的成員單位之一,金融科技委員會其他成員單位包括科技、貨幣政策、金融市場、金融穩定、支付清算、徵信等相關司局。其中,數字貨幣研究所內部設立六七個部門,研究方向包括數字貨幣、金融科技等。
事實上,人行副行長陳雨露今年3月曾在公開場合表示,金融科技已經成為金融業重要的發展趨勢,其中區塊鏈技術開發與數字貨幣的發行、使用與國際監管是當前研究的重點和前沿領域。據報道,人行旗下中國支付清算協會於本月25日也成立了金融科技專業委員會(下稱專委會),而專委會也成立了數字貨幣研究組,並邀請數字貨幣研究所副所長狄剛擔任組長。
狄剛在專業委員會成員大會暨金融科技發展研討會上稱,將積極嘗試安全有效的新技術、新方法,使中國法定數字貨幣早日成為現實。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0500&issue=20170528
人行:6月大額MLF 並非放水
1 :
GS(14)@2017-06-11 15:55:29【明報專訊】人行上周開展了4980億元1年期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內地傳媒紛紛轉發「央行增加近5000億元基礎貨幣,創造2.5萬億元廣義貨幣」的相關報道,稱人行「大放水」。中國人民銀行旗下《金融時報》的評論文章昨日「解畫」,指人行6月大額續作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並不是「大放水」,而是對冲到期流動性,人行會繼續堅持平衡操作的方式。
稱只是對冲到期流動性
該篇文章又指出,中國今年6月底發生大的流動性風險及引發系統性金融風險的機會極低,類似2013年6月份出現過的「市場異常波動」不會重演。
文章續稱,在目前貨幣政策操作保持流動性「不緊不鬆」的前提下,銀行業整體流動性狀况良好,主要商業銀行負債資金來源穩定,並未出現所謂的「攬儲大戰」。
小數機構出於自身經營發展考慮調整定價,不具有行業代表性。只要監管部門與金融機構和其他市場主體未雨稠繆、做好預案、高度警惕,就一定能夠有效防範年中大的流動性風險暴發,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9013&issue=20170611
人行一周資金淨回籠600億
1 :
GS(14)@2017-06-24 11:41:23【明報專訊】由於擔心市場半年結時資金面緊張,人行曾於6月初通過中期借貸便利(MLF)向市場淨投放4980億元(人民幣‧下同)資金,惟過去一周人行於公開市場操作明顯減少,本周三出現兩周以來首次資金淨回籠,一周資金淨回籠600億元,市場意見認為人行提早釋放流動性或導致未來短期內資金緊張,經濟企穩或促使人行於下半年進一步收緊流動性。
廖群﹕從略微收緊轉向溫和收緊
市場對流動性收縮的擔憂引得人行下屬《中國金融時報》出面派定心丸,稱人行本月向主要商業銀行提供充足流動性且資金傳導順暢,金融機構對平穩度過6月末的信心明顯增強。惟隨着7月初將迎來資金回籠到期高峰,屆時市場又將面臨資金壓力,上海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SHIBOR)亦顯示,兩周拆借息率過去10日急升21.39個基點至3.7634厘。信銀國際首席經濟師廖群表示,人行對流動性管理政策從「略微收緊」轉向「溫和收緊」,近期在觀望經濟狀况,若次季度GDP延續首季度6.9%增長的強勢,下半年市場流動性或將進一步趨緊。
雖然未向公開市場注資,人行另一邊卻連續4日調低人民幣中間價,在岸人民幣連跌7日,全周兌美元下跌0.37%至6.8388水平,為今年3月來單周最大跌幅。
人民幣在岸價連跌7日見6.8388
廖群指聯儲局加息後美元仍然乏力,近期人民幣跌幅較大是因前期美元過度弱勢所致,料未來續貶空間不大。此外,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昨日表示,目前共有交銀、星展、德銀、浦發、興業及法巴六間香港業務銀行正積極申請人民幣購售業務境外參加行的資格,此類銀行可自動成為「債券通」的香港結算行。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5143&issue=20170624
人行﹕債券通技術準備就緒
1 :
GS(14)@2017-06-29 08:04:30【明報專訊】市傳盛傳「債券通」有望下周初開通,人民銀行行長助理張曉慧接受新華社訪問時表示,「債券通」目前各項技術工作已準備就緒。
傳下周初開通
中央國債登記結算公司日前已宣布「北向通」的登記託管結算業務規則,人行較早時亦已公布債券通的細則,包括釐清匯兌方式及名義持有人的權益等。
張曉慧表示,推出「債券通」不僅有利改善內地投資者結構,吸引境外長期資金,提振投資者信心,並擴大內地資本市場對外開放,以及推動人民幣國際化。「中國概念」將進一步向香港引入內地和海外投資者,擴大香港的市場容量和規模,鞏固和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此外,人行將積極支持香港參與「一帶一路」建設,認為香港在投融資領域經驗豐富,在法律、人才、信息等方面具有明顯優勢,可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發揮積極作用。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570&issue=20170629
傳人行7.1前維穩 美元又走弱離岸人幣急升400點子
1 :
GS(14)@2017-07-01 10:16:09【本報訊】七一前夕傳人行維穩,昨日在岸及離岸人民幣顯著轉強。離岸人民幣午後兌美元更一度彈升逾400點子,逼近6.8大關。分析認為,美國明年加息步伐或較預期慢,美元走弱下,加上人行早前修改中間價定價方式,人民幣年底或毋須「破7」,料於6.9水平徘徊。記者:陳洛嘉
由官方開出的人民幣中間價昨報6.8292,按日貶值72點子至本月低位,但在岸及離岸人民幣昨日下午2時雙雙大漲,在岸價急升近200點子至6.82水平。及至4時左右,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發表講話,表明歐元區經濟復蘇步伐加強,刺激歐元兌美元升穿1.12,加上市場擔心聯儲局主席耶倫今日凌晨時份出席全球經濟事務會談,對美國加息預期口風或有變,拖累美滙指數跌穿97關口,令人民幣乘機進一步轉強。
昨午中資買盤湧現
人民幣在岸價最終收報6.8101,按日大升277點子;離岸價日內升逾400點子,最強曾見6.8075,逼近6.8大關,其後於6.815水平徘徊。上海商業銀行研究部主管林俊泓指,下午2時左右曾湧現大量中資人民幣買盤,動機未明,但不排除與七一前夕中央不欲離岸人民幣跌穿6.85,故作干預令離岸價急彈至6.83。此外,逼近6月底半年結,近兩天是銀行作結滙準備的最後日子,加上外圍因素令美元轉弱,故料人幣滙價本周會持續偏強。星展香港財資部(大中華)董事總經理王良享亦認為,人民幣升幅似有「回歸前造勢」之嫌,而且市場預期下周債券通正式開通,相信有投資者提前作買盤部署,令人民幣走強。
年底料毋須「破7」
他認為,債券通增加海外投資者投資中國債市的渠道,加上結算於香港進行,能加強投資者信心,長遠有助人民幣國際化,料人民幣短期內仍能於現水平徘徊。由於早前人行加大對人民幣中間價的控制權,定價機制加入逆周期因子因素,該行對今年底人民幣滙價亦由原先的7.04,調高至6.94。中銀香港首席經濟學家鄂志寰亦指,人行調整人民幣中間價定價機制後,淡化人民幣的貶值預期,下半年人民幣的貶值壓力有限,料於6.8至6.9水平徘徊。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回歸二十年】專頁:
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628/20071128
債券通活躍半日 成交70億 人行副行長:南向通未有時間表
1 :
GS(14)@2017-07-04 08:03:55【明報專訊】債券通昨日開通,首日成交額約70.38億元(人民幣‧下同),當中交易以買入為主,而且集中在早上交易時段,上午錄得的67億元佔全日成交額約95%,惟下午後勁不繼,成交約3億元。人民銀行副行長潘功勝對南向交易開通指未有明確時間表,港交所(0388)總裁李小加稱,因市場需求有限而暫未開通南向通道。
明報記者 余慕恩
根據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昨日共有142宗成交透過債劵通完成,有70家境外機構參與,超過70億元的交易量約佔昨日內地銀行間債券市場近4000億元成交約1.75%,同時亦有7家機構透過債券通發新債,包括國家開發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中國華能集團、中國長江三峽集團、中國聯合網絡通信集團、中國鋁業股份及馬來亞銀行。
7機構經債券通發新債
潘功勝昨日出席債券通開通儀式時表示,外資在中國債券市場佔比只有約1.5%,佔比遠遠不及在其他國家,未來將有很大提升的空間,並表示將推動信用評級對外開放,預期人民幣債券較高的收益率將能夠吸引投資者。
李小加表示,開放南向交易只是「時間問題」,表示南向的債券買賣需求現時非常有限,不及北向的需求巨大,當中並不涉及政治考慮。債券通為市場提供多一個方便渠道進入內地債市,是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及直接參與銀行間債市的另一門徑,供機構參與,未有為開通畫死線。
匯豐銀行亞太全球聯席主管陳紹宗在昨日下午的投資者會議上稱,客戶對債券通的反應普遍正面,而亞洲投資者比歐洲投資者對內地在岸市場較熟悉,有較大信心投入債市。國際投資者對中國企業債仍在「學習階段」,相信需要一段時間適應;而會否參與取決於人民幣走勢、收益率及能否獲得指數納入。債劵通運用香港的金融基建,帶來更多外幣對冲及結算等業務。
人幣債料短期內納彭博指數
另外,對於人民幣債券何時會被納入三大主要指數之一的彭博巴克萊指數(Bloomberg Barclays Index),彭博全球執行副總裁Kevin Sheekey表示將會在短時間內發生,而債券通為國際投資者提供了一個投資平台,是為納入指數作準備。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3169&issue=20170704
全國金融會快開 人行勢擴權 加強領導監管機構 全力去槓桿
1 :
GS(14)@2017-07-06 22:48:50【明報專訊】近年熱議的內地金融監管改革或於下周有明確方向,外國媒體報道,五年一度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將於下周五(14日)召開,會議將聚焦一行三會(人行、中證監、中銀監、中保監)的金融協調監管,據說不會如早前市場預期設立一個凌駕一行三會的「超級監管機構」,而只會透過賦予人行更大話語權去理順金融監管規範。
明報記者 陳子凌
《華爾街日報》引述知情人士透露,雖然此前有聲音呼籲設立「超級監管機構」收歸所有金融監管職能,但由於這意味一些權力集團需要放棄手中權力,因此當局最終選擇較溫和方案,就是透過賦予人行更大話事權,包括在人行設立一個新部門,負責與銀行、證券和保險監管部門協調工作。
料不設超級監管機構
另據內地媒體《財新》報道,會議將提出一行三會現有架構不變,在一行三會之上設立「金融協調委員會」,辦公室設在人行,以有效發揮人行在宏觀審慎管理中的主導作用。人事安排方面,委員會一把手很可能由國務院領導兼任,人行行長則兼任辦公室負責人。另外,是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只會確定一些基本框架,真正措施可能要在十九大召開後才推出。不過,相關報道在昨日稍後時間已被刪除,原因未明。
事實上,自3月兩會之後,中證監與中銀監已先後提及過,會配合人行做好金融監管協調、金融穩定工作。前日人行於2017年金融穩定報告上也特別提出,國家央行由於具備專業知識、採取政策措施的內在動力和獨立性,在宏觀審慎政策制訂中扮演重要角色,因此提出3種宏觀審慎結構機制,一是將職責賦予人行、二是將職責賦予人行內設專門委員會、三是將職責賦予一個獨立於人行之外的跨部門委員會。
學者:先理順監管制度
青島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易憲容表示,作為五年一度的會議,觸及內容一定會涉及各方面,這兩年去槓桿防風險已成為金融工作重中之重,作為會議重點探討內容理所當然。防風險的前提是近年金融混業發展加快,但仍是分業監管機制,令銀行、險資、證券交叉混雜、繞開監管的亂象叢生,在此背景下,先理順金融監管協調體制,才能更有效推進防風險去槓桿進程。
分析:金融去槓桿 銀行業先行
瑞穗證券董事總經理、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則表示,今年金融去槓桿以銀行業先行,但與人行收緊貨幣政策疊加,短期對經濟造成一定衝擊,長遠計人行需要利用不同貨幣政策工具,防範無序去槓桿導致金融風險不降反增,如何從無序變有序,減少監管套利和資金脫虛向實,這正是人行需要和其餘3個部門協調的工作。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2574&issue=20170706
人行擴RQFII額度 迎MSCI投資需求 3年來首次 提升至5000億
1 :
GS(14)@2017-07-06 22:50:10【明報專訊】人民銀行昨日公布,將香港RQFII(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額度加大至5000億元(人民幣.下同),是3年以來首次,現時共有79家機構獲批合共2700億元額度。有基金公司表示,現時已獲批的額度仍有閒置,但認為RQFII對比其他進入內地市場的渠道較少掣肘,長遠而言,A股獲納入MSCI後,亦將會有更多資金進入內地市場,增加對RQFII額度的需求及A股產品發行數量。
明報記者 余慕恩
香港的RQFII額度在2014年獲增至2700億元,已經全數分配,中證監副主席方星海早前提及將完善QFII及RQFII額度管理,而香港與內地簽訂的CEPA協議中亦有提到提高相關額度。昨日人行在公告中表示,擴大額度將有助進一步滿足香港投資者對人民幣資產配置需求,推動境內金融市場對外開放。金管局對提高額度表示歡迎, 期望業界發展更多元化的人民幣業務。
投資基金公會行政總裁黃王慈明表示,相對於其他投資內地市場的渠道如滬股通及深股通等,RQFII沒有每日進出額度的限制,機構獲批的額度可以自由調配組合,潛在風險較低,對指數基金而言,一日內資金進出的波幅較大,是一個較適合的投資途徑。她指出亦有國際基金表示,在港額度不足,需要從集團其他分公司調配額度,故認為業界對額度有一定潛在需求。
沒每日進出限制 基金調配較自由
目前在香港擁有最多額度的南方東英資產管理行政總裁丁晨表示,目前該公司RQFII額度充足,未有需要申請擴大,而MSCI分批納入A股,資金將來亦會流入內地市場,而再進一步擴大RQFII投資的範圍亦同樣重要。她續稱,RQFII沒有限制資金匯出,因此較能吸引機構投資者。
業界:人債ETF料增 種類變化不大
工銀瑞信(國際)指數及量化投資總監陳志豪亦稱該行現時28億元額度足夠使用,暫時未有計劃申請增加。他表示雖然2700億元的額度全數分配,但未必全部用於產品分配,不排除有閒置情况出現,但他預期加大額度或會令A股及人民幣債券的ETF或基金產品數量增加,惟產品種類不會有太大改變。
現時大部分人幣債券資金運用QFII或RQFII渠道投資,光大銀行香港分行金融市場部資金業務副主管顏劍文稱,將來相信會逐漸移向新開通的債券通,只需要登記一次即可進入市場,亦沒有限制額度,審批比在內地銀行間債市買賣簡單,他預計RQFII將發展成買賣非滬深港通內A股的渠道。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3448&issue=20170705
人行委員﹕數字金融宜統一監管
1 :
GS(14)@2017-07-09 11:56:17【明報專訊】內地新浪財經網報道,中國央行貨幣政策委員黃益平昨日出席金融科技外灘峰會表示,目前市場上有監管政策協調不當和監管政策定位的問題。金融系統有一些地方沒有得到恰當或充分的監管,影子銀行、地方政府融資、數字金融等領域,金融風險潛在威脅是最大的。監管方面,應設立橫跨一行三會的數字金融監管委員會。
金融科技 令市場對利率更敏感
此外,要對數字金融和傳統金融設置統一、明確的監管標準。否則,互聯網公司做金融、金融公司用互聯網技術,但監管標准不一樣,很容易出現監管套利。
同一場合的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會長李東榮則表示,各類金融科技業務,降低了金融資產之間的轉換成本和時間成本,使得金融市場對利率變得更敏感,有助提高價格型貨幣政策工具的有效性。同時部分金融科技業務具有一定的貨幣創造功能。金融科技增加了金融市場流動性需求的不確定性,可能導致市場波動性加劇,並增加央行通過公開市場操作的難度和成本。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881&issue=20170709
人行潘功勝:毋須貶值增競爭力
1 :
GS(14)@2017-07-09 12:13:00【本報訊】人民幣滙率近期大致趨穩,中國外滙儲備連續5個月上升,身兼外管局局長的人行副行長潘功勝,在該局官網撰文〈求是〉指出,要理性看待外儲規模變化,隨着內地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國際收支在波動中會逐步趨向平穩。他相信長遠而言,中國經濟金融基本面是穩中向好,支持人民幣滙率在全球貨幣體系中,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穩定。
外儲規模處合理區間
無論是採用甚麼標準來衡量,是以覆蓋3至6個月的進口量,或充足率需覆蓋100%短債計算,他認為目前中國外儲充足,規模仍處於合理區間;面對市場近年對購滙需求及意願,外管局亦深化了外滙管理改革,而合理運用外儲,則實現了藏滙於民的精神。潘又重申,中國無意通過貨幣貶值來提升競爭力,「既沒有這樣的意願,也沒有這樣的需要」。央行向市場提供外滙流動性,維護市場穩定。昨晚人幣離岸價收報每美元兌6.8039,微跌0.06%或38點子,每百港元兌87.09人幣;在岸價報6.7938。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709/20083432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