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阿里巴巴、百度、騰訊,誰將最早倒下?---柳文龍大道長 柳文龍大道長

來源: http://xueqiu.com/4327900537/31704660

阿里巴巴、百度、騰訊三家的核心競爭力分別是電商生態和企業文化、信息積累和搜索技術、用戶流量和產品管理。三家在國內的互聯網環境中都占領了一方山頭。關於“阿里巴巴、百度、騰訊誰家最早倒下”這個問題,可以反過來看,誰最難倒下?

一、騰訊最難倒下。QQ和微信的朋友關系網從防禦上,是最難進攻的,業務上無法批量將其用戶轉化為其他產品的用戶,之前的米聊、飛信、易信三家有比較強的資源和背景的企業的進攻都沒有成功,可見一斑。尤其是QQ通過自主研發、開放平臺、投資入股等方式強化用戶在其產品體系中的綁定和關聯、培養了很深的用戶行為。從進攻上,騰訊公司的產品管理體系和項目管理模式以及產品為導向的企業文化,造就了非常優質的產品生長環境,通過內部競爭催生出優質的產品,再去跟外界競爭。之前采用封閉策略時,騰訊憑借產品能力和流量優勢就消滅掉了很多競爭對手,就是比較明顯的體現。而從前年開始,騰訊的戰略有了進一步提升,開始用投資、參股、合作的方式,實現強強聯合,進一步地強化了互聯網的跨界聯合、資源共享。綜上,進可攻,退可守。騰訊現階段的競爭力最強。

二、其次是阿里巴巴。電子商務本質上是零售業基於互聯網渠道的重構,它繼承了零售業需要不斷地積累、細節不斷完善、不斷優化的產業特點,必須要精細化運營和長年累月花時間做透,阿里巴巴的優勢體現在三個方面
1.長年以來的用戶行為積累,以淘寶為典型的各個平臺,基本上都是各個領域中用戶體驗最好的購物網站,要從用戶體驗上突破需要時間逐漸積累的完善,其他的電商平臺尤其是傳統線下零售業投入巨資花了幾年時間做的電商網站的用戶體驗跟阿里系網站有差距就是比較明顯的證據;
2.多年積累下來的商戶、商品、用戶、產業鏈合作夥伴的資源和信息,電商的商業模式是平臺模式,用用戶來撬動商戶,用商戶再來撬動用戶,如此循環,而現在的單位客戶獲取成本和阿里的體量已經給電商平臺樹立了很高的競爭門檻,要改變格局,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這就導致對手其實很少;
3.生態環境,其實跟阿里巴巴有比較深的關系的朋友是知道的,阿里巴巴在搭建生態體系時,當時是直接跟 上海市政府各個部門對接,然後參考市政府各個部門的智能來設計自己的生態系統的各個模塊,所以是真正意義上的生態體系,而不是口頭上的概念。除非零售業的本質發生改變,這種生態體系的優勢是無法用顛覆式創新的方式突破和打敗的。
可能的風險是
1.移動互聯網的轉變,用戶行為逐漸轉變成以移動端操作為主,而阿里的客戶端目前優勢並不像微信那麽明顯,這也是阿里這幾年一直強調並且強制往移動端轉型的原因。而相對而言,騰訊的微信在移動端卻在有效的重複當年QQ在pc端的作用,甚至再做進一步的升華和擴張,像騰訊的流量優勢+京東的電商行業優勢,二者的結合的確對阿里巴巴有一定的威脅。

三、最後是百度。雖然這里給百度排在最後,但是以我對百度的了解,百度是比絕大多數互聯網公司牛逼了不是一個級別。搜索引擎這個產品的品牌粘性相對於電商和社交的粘性稍微偏低點,這點從之前360瀏覽器將默認瀏覽器改成360搜索後的用戶分流上能提現出來。而技術方面,雖然搜索技術很高深且各個模塊、架構、性能方面都比較困難,但因為搜索的結果是鏈接,所以最簡單的做法,有流量的企業只要將百度等成熟搜索引擎的搜索結果重新排序就可以達到目的,所以技術門檻在降低。綜上,百度的商業模式最大的問題是,是否能穩定地獲得用戶流量,如何抗衡有流量優勢的企業。      當然,搜索尤其是競價排名這個商業模式非常優秀,利潤率很高。Robin也是一個非常專註的人,百度的文化也非常專註,專註對用戶體驗的提升和進化,對提升壁壘有巨大的幫助,從企業經營上,專註的品質對守住主業是很有利的。       而百度最有潛質的一塊業務是百度地圖,盡管百度地圖可能短時間內商業化方面會遇到一定困難,但是卻是用戶、商戶的剛性需求,具有很大的可擴展性,在互聯網公司接軌線下實體方面會成為非常重要的核心節點,也是真正有潛質能做成O2O模式的平臺型產品,在未來與電商、生活電商、線下服務等方面的融合會是關鍵的一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731

百度的「百發有戲」和阿里的「娛樂寶」投哪個更掙錢呢? 財說

來源: http://xueqiu.com/9041141730/31828372

通過“娛樂寶”和“百發有戲”,$阿里巴巴(BABA)$$百度(BIDU)$ 兩大互聯網巨頭讓更多的普通人像真正的電影投資方一樣,有了“通過投資大片能賺錢”的夢想。雖然從設計理念、預期收益、所選影片到宣傳賣點,兩者都有所區別,但從本質上說都是經過精心包裝的消費金融產品。畢竟對於更關心收益、或者更關心影片的消費者來說,中間過程都是不重要的。

“娛樂寶”是啥?“百發有戲”又是啥?



“娛樂寶”是阿里數字娛樂事業群於今年3月26日推出的一款互聯網消費金融產品,消費者最低出資100元,即可投資熱門影視劇作品,享受劇組探班、明星見面會等娛樂權益,同時可以獲得7%的預期年化收益。

娛樂寶首批投資項目包括電影《小時代3》、《小時代4》、《狼圖騰》、《非法操作》,以及範冰冰參與的社交遊戲《魔範學院》。9月15日推出的娛樂寶第三期則選擇與東方衛視合作,投資綜藝節目《中國夢之聲》第二季。



百度新近推出的“百發有戲”,被外界看作是百度在娛樂金融領域與“娛樂寶”的直接對壘。這一由百度公司與中影股份、中信信托和北京德恒律師事務所聯合推出的平臺於9月22日正式推出第一期投資項目——即將上映的電影《黃金時代》,上線兩分鐘後即達到1500萬的預期認購總額。

“百發有戲”的最低投資門檻降至10元,根據所選套餐不同,投資者可享受提前觀影、見面會、演員專屬感謝視頻、慶功晚宴等不同消費權益。同時,根據影片票房收入,還可獲得8%-16%不等的預期年化收益。

同樣的100塊錢,放在“百發有戲”似乎更賺

娛樂寶首期四個項目總投資額為7300萬元人民幣,影視劇項目投資額為100元/份,遊戲項目的投資額為50元/份,每個項目每人限購兩份。從第二期開始,投資上限也升至每人2000元。



假設用戶向《小時代3》項目投資100元,基本可以保證的是投資所產生的7元錢收益。至於劇組探班、明星見面會等娛樂權益,則並非為所有投資者共同享有,相關資源整體向大城市的影迷傾斜。

而如果將這100元投資到“百發有戲”,那麽你可以享受10天的愛奇藝白金會員資格(聽上去不錯)、10套導演許鞍華繪制的電影分鏡圖(好像多了也沒用),以及80個制片人權益章。

制片人權益章這玩意,既可以被看做是投資者“制片人”身份的認可,也可以認為是一個投資憑證。百度將根據《黃金時代》的票房情況,決定是給你身份認可,還是直接給你錢比較好。如果發錢,則與票房收入緊密掛鉤:從低於2億到超過6億,每增加1億票房對應一個檔次的收益。低於2億收益率為8%;每增加1億收益率提高1個百分點;若票房超過6億,收益率可達16%。

也就是說,假如《黃金時代》大賣,這100元最多可以產生16元的收益,再不濟也有8元錢呢。而對投資10000元套餐的土豪來說,除了翻了100倍的收益外,還能享受到更為個性化、定制化的娛樂權益。讓劇組在視頻里大聲說謝謝你啦、和湯唯打個電話啦、讓馮紹峰幫你表白啦……都是可以做到的。

投資有風險,投資影視行業更有風險

從本質上來說,“娛樂寶”和“百發有戲”都是具有多重結構的理財金融產品。為了最大程度上克服制度性障礙,避免法律及合規瑕疵,使小額眾籌概念與高風險、高收益的影視投資結合起來,阿里與百度都頗費了一番心機。

第一、二期“娛樂寶”的實際產品是國華人壽的一款理財保險,所籌資金被投入到一個信托產品的優先級,再以貸款形式交由阿里的一個子公司,用於投資影視產品。由於保監會認為國華人壽在“娛樂寶”銷售過程中存在虛假宣傳、信用度較低等問題,叫停了其網銷保險業務,“娛樂寶”第三期改由太平洋人壽保險渠道銷售,但產品結構和投資方法保持不變。“百發有戲”則跳過了“娛樂寶”結構中的兩個冗余環節,直接與中信信托平臺進行合作,由後者負責其資金與消費權益管理。

而實際上,由於受到票房收入影響很大,影視行業投資風險整體較高。除了投資信息不透明、風險不對稱之外,投資者實際沒有機會真正分享到優質影視項目的所能夠帶來的超額投資回報,反而有可能在電影票房低迷時輸掉本金。

目前,“娛樂寶”在其產品銷售頁面顯著位置註明“該產品的本金及其收益均不作承諾”,“百發有戲”則在其說明頁提示“消費券發行機構並未對制片人權益章相應的補償金額作出任何承諾”。

選片模型VS大數據票房

阿里數字娛樂事業部方面介紹,“娛樂寶”已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選片模型,包括影片題材、內容藝術性、主創及演員團隊、影響力、受眾規模以及用戶權益等都會被納入考核範圍,綜合打分。

不過從娛樂寶實際投資的項目來說,這個“模式”似乎帶有很強的偏向性。像《小時代》、《魁拔》這樣以粉絲消費為主的電影和《老男孩》這樣發源自互聯網的項目更容易獲得娛樂寶的親睞。而如果說第一期當中還有《狼圖騰》這樣的大片撐場面的話,那麽第二期中《露水紅顏》、《絕命逃亡》、《邊緣線》、《老男孩》《魁拔》這5部電影顯然並不屬於一線大片,我們預期這五部電影的票房總和也只相當於《狼圖騰》一部的票房。

“百發有戲”則利用百度大數據平臺,通過搜索熱度,導演和演員的熱度等數據分析,綜合預計《黃金時代》的潛在票房可達2.3億。

這與我們對這部文藝大片的票房預期相符合。在國慶檔中,《黃金時代》將同時面臨《心花路放》、《痞子英雄2》和《親愛的》等國產影片的競爭,而在10月10日那個周末又有迪士尼的《銀河護衛隊》和《不能說的夏天》兩部新片加入,而影片本身的文藝片定位加上近3小時的時長使得其很難獲得院線較多的排片,我們估計它的最終票房會在2.5-2.8億之間,比較難超過3億。

所以你也不要對《黃金時代》的投資收益有太高的期待,最終你能從這個項目獲得的收益,也就在8%-9%,其實和娛樂寶差不太多啦。還是抱著娛樂的心態,不要把這個當成嚴肅的投資會比較好。

就像阿里方面說的,投資者選擇“娛樂寶”的行為,本身就體現了他們對影視項目的熱愛與認同,所以並不刻意追求通過“娛樂寶”拉高票房。而“百發有戲”平臺在這方面則更直接一些——由於投資者收益直接與票房掛鉤,用戶的購票轉化率將會明顯上升。這對於片方來說當然是好事,而萬一這樣一部在票房上並沒有給人太多期待的電影真的“火了”,那百度就可以拿到一多半功勞,至少可以讓更多的電影公司相信這個“大數據”模式了。
(出處:好奇心日報   編輯:隨心)

查看財說原創文章,歡迎點擊以下鏈接:

財說個股深度剖析——世界上最大的P2P公司要IPO了,您了解嗎?
http://xueqiu.com/9041141730/31824967
財說個股深度剖析——阿里上市了,“大負豪”雅虎該怎麽辦?
http://xueqiu.com/9041141730/31797124
財說個股深度剖析——告訴您神州租車怎麽"神"!
http://xueqiu.com/9041141730/31467443
財說個股深度剖析——阿里帝國怎麽掙錢,你知道嗎?
http://xueqiu.com/9041141730/31266483
財說個股深度剖析——阿里二季度財報360度全解析
http://xueqiu.com/9041141730/31154569
財說個股深度剖析——汽車之家月漲幅超60%的背後邏輯
http://xueqiu.com/9041141730/31101547
財說君個股深度剖析——聚美優品
http://xueqiu.com/9041141730/30675091
財說君個股深度剖析——美國版的“大眾點評”Yelp
http://xueqiu.com/9041141730/30674917
財說君個股深度剖析——搜房網,Sou Fun So Good
http://xueqiu.com/9041141730/30792627
財說君個股深度剖析——單月暴漲63%的康迪車業
http://xueqiu.com/9041141730/30672931
財說君個股深度剖析——天鴿互動(既從優又從良的言情勵誌劇)
http://xueqiu.com/9041141730/30672764
財說君個股深度剖析——博納的春天不是胡生一夢
http://xueqiu.com/9041141730/3063067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231

$Wayfair(W)$ W研究報告(數據文字通過百度搜索整理) 負二待

來源: http://xueqiu.com/8054168634/31970537

根據美國今日家具雜誌的一份報告,美國前30名在線家具零售商在2013年的銷售總額已經超過了800億美元,僅美國著名家居電商Wayfair,在2013年的銷售額已經破10億美元

Wayfair創立於2002年5月,有7000家供應商給旗下5個品牌提供商品。Wayfair的客戶群體是35-65歲,年家庭收入6萬美金-17.5萬美金的女性。從公司從2002-2011共銷售13億個訂單。公司收入從2002年的770萬美金增長到2011年的5.17億美金,複合增長69.2%。2013年全年銷售額9.15億,2014年上半年銷售4.69億,同比增長75%。移動平臺銷售增長迅速,2014年上半年27.9%的訂單來自移動平臺,相比2013年同期的移動平臺占比21.3%。

公司旗下擁有閃購網站 Joss & Main、AllModern、現代家居工作室 Dwell STudio和 Birch Lane,提供700多萬款產品。

Wayfair.com,以銷售中檔家具為主

閃購網站 Joss & Main 是一個允許設計師出售其設計產品的閃購網站。

AllModern:高端家居用品購物平臺,以銷售高端品牌為主

現代家居工作室 Dwell STudio
網上家具零售商Wayfair希望自己制造桌椅和家飾產品。
家具迷獲悉,Wayfair網站上周五宣布已經收購了總部在紐約的家居用品公司DwellStudio。Wayfair的總部設在波士頓,按照交易條款,將在紐約SOHO(SOHO,Small Office HomeOffice的頭字母拼寫,意思為小型家庭辦公)地區開設一家DwellStudio零售店。
首席執行官Niraj Shah說這筆交易將幫助Wayfair吸引高端消費群體、擴展公司產品。“我們希望成為家居用品領域的主導者,”Shah說。“我們想要更多的自營商品,這次收購是達到該目標很好的步驟。”

Birch Lane
為了專註於價格公道的傳統家具。它的目標客戶群是在美國境內的35歲至45歲的女性。


知名家居電商Wayfair 目前在美國的總部位於波士頓的亨廷頓大道,去年該公司租用了10.5萬平方英尺的辦公地,並計劃2014年的6月份搬過去。家具迷獲悉,公司近日宣布“由於一年以來的快速增長和擴張,公司如今需要更多的空間。”

因此,Wayfair 再次增加17萬平方英尺的租用面積,該地點位於波士頓後灣區(Back Bay,波士頓的上層社會住宅區)考潑利廣場的辦公區域。從而使得其在波士頓總部的辦公面積達到了27.5萬平方英尺(約2.5萬平方米)。新的辦公地面積是其現有總部的三倍,並為將來的擴大留下了空間。

\\


Wayfair 在猶他州還有2個客服中心
2012年該公司在奧格登(Ogden)建立了第一個倉儲兼客服中心。
計劃下個月在猶他州的奧勒姆市(Orem)建立一個客戶服務中心。
這個4.5萬平方英尺(合4180 平方米)的客服中心位於Canyon Park 科技中心,在未來的3年內將為當地帶來500個就業崗位,如電話和郵件客戶代表、服務經理、培訓師等崗位。


Wayfair 有兩個倉庫,一個在肯塔基州,一個在猶他州,這兩個倉庫會儲藏賣的好的明星銷量產品、高周轉率的產品以及日常促銷產品。
大部分貨物是由Wayfair團隊協助供貨商在自己倉庫發貨

Wayfair 有超過1600名員工,並很快成為波士頓雇傭人數最多的公司之一。

流量對比
http://www.wayfair.com alexa 排名 1,279 位
http://www.jumei.com alexa 排名 4,727 位
http://www.zulily.com alexa 排名 896 位
http://www.truecar.com alexa 排名 9,605 位
通過站長工具查看 wayfair.com的流量渠道占比:直接訪問流量占比32%,搜索流量占比35%,引薦流量占比21%,其他流量占比12%;主要流量來源為美國。

收入及企業價值倍數



競爭對手
家居閃購網One Kings Lane創建於2009年初,銷售的產品包括各類小眾不知名的個性化家居產品、奢侈品和古董家具。今年它更以10億美元的估值成功融資1.12億美元。

作為雄心勃勃的投資者,阿里巴巴集團在今年1月份向美國增長最快的奢侈品電商網站1stdibs投資了1500萬美元。1stdibs成立於2001年,主營複古設計產品、珠寶、服飾和藝術品等奢侈品。1stdibs累計融資額達1.17億美元,投資方包括Benchmark、Index Ventures 、Spark Capital.等著名投資公司。

二手家具轉售網站Chairish聯合創始人Eric Grosse說,Furniture companies處在一個特別強勢的地位,因為亞馬遜的市場競爭優勢主要在於龐大的倉儲網絡,利用庫存現貨與快速物流派送大範圍的商品,但是這種力量很難複制在產品獨特且笨重的家具領域。

一些訪談
退貨率怎麽樣?
退貨非常的少。我們發現在其他流行驅動的家居品類如紡織、床品和地毯的退貨率會稍微高一點。我們提供30天的退貨政策,顧客如果不喜歡他們所買的東西,可以退貨並挑選其他更適合他們家居的產品。去年Wayfair 開展了每日閃購活動,它和Joss and Main 的限時搶購很相似,並極大的推動了我們的銷售。

你們的顧客群體是怎樣的?
我們的客戶群主要是35歲左右至50歲出頭、受過良好教育並有較多可支配收入的女性群體。
你們在采購或者選擇供應商方面的依據是什麽?有沒有顧客要求特定品牌的產品?
我們是一家非常重視數據的公司,所以我們在采購產品以及選擇潛在供應商時,大部分的決定都是通過銷售數據來決定的。我們一直非常自豪於我們的多樣化選擇。我們提供700萬種各種風格和價格的產品,我們的目標是在每個家居產品類別都做到最優的選擇,而且我們每天都會增加我們的選擇範圍。
對於Wayfair來說最好的一點就是我們有不受限制的展示空間。例如,目前我們在鏡子這一類別取得了難以置信的成功,它是我們增長最快的產品類別。你可以去一個家具商店,只可以看到5到10面鏡子,選擇非常少。但是如果來到我們網站你會發現有幾百上千種各種各樣的鏡子——掛在墻上的鏡子、靠墻鏡等等,有不同的價格和風格。這種感覺非常獨特,好像它們已經填滿了你的房間。
在我們從CSN Stores 這個名稱換成Wayfair這個名字後,我們開始更加專註於內容上——我們要保證產品有好的圖片制作、正確的產品信息,從而讓顧客在購買產品時有良好的體驗。
除了照片,我們還在其他方面想盡辦法為顧客提供方便。有些顧客在來到網站時非常清楚他們想要什麽,需要什麽顏色和尺寸,而對有些顧客,他們是通過不斷的瀏覽來幫助自己做選擇,所以為他們提供裝飾建議或購買指導可以提升這類顧客的購物體驗。
另外,由於我們采用的是直接配送模式,所以我們與供應商在運輸策略和指標上合作緊密,從而保證客戶可以及時拿到貨物,並且產品的質量得到了保證,沒有損壞或者瑕疵。有些供應商在直接配送方面非常有經驗,而對有些供應商來說,這是很好的發展機會但他們還沒有達到相應的水平,所以這就是我們富有經驗的運營團隊的作用了。


個人總結W其實各個方面都不錯 唯一內傷就是沒有盈利 靠廣告拉動了銷售額
股價漲不漲還是要靠人炒作 MBLY GPRO 都是例子 有好的概念再加上瘋狂拉升
希望W能成為下一個MBLY GPRO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046

中概重挫,為何百度依然堅挺? 林見東

來源: http://xueqiu.com/7653686958/32173240

$百度(BIDU)$ 最近一個月以來,中概股多數下跌了20%甚至30%,而百度卻一直還保持在200美元以上的價位,跌幅不到10%。在中概普遍重挫的環境下,百度股價依然堅挺背後是其業務的強勁發展和其競爭優勢的進一步明晰。

曾經被行業熱議的360搜索對百度的沖擊已經銷聲匿跡,取而代之的是大家一致認同百度搜索的技術優勢和在移動端布局的完美優勢。相比兩年前奇虎股價從15美元漲至80美元,而百度股價從145美元跌至85美元;今年來則是奇虎股價從120美元跌到了60美元,百度股價從150美元漲到230美元。

搜索是一個技術壁壘很深的行業,不是通過挖幾個人用一兩年的時間就可以達到好的搜索效果的。360可以通過截取流量的方式獲得搜索用戶量的快速提升,但對評價搜索引擎更具意義的搜索請求量卻難以在短時間內大幅提升。360和搜狗通過瀏覽器和導航頁獲取的用戶大多依然是簡單的查找一個網頁、一部電影或一個遊戲這樣的簡單尋址搜索;這是搜索技術最初級的一個階段,他們也確實能滿足這部分用戶的需求;但是現在搜索技術的發展早已跨過了幾個時代。百度從2009年開始推出了框計算之後,其阿拉丁系統又升級到了知心搜索。

百度通過對大數據的挖掘,從數以億萬級的知識庫數據中挖掘出各種知識碎片、形成答案,直接將高質量搜索結果在大搜索中進行聚合和展現優化,以知識圖譜的方式把答案直接呈現給用戶,還可以和用戶實現智能交互,有問必答。這些對360、搜狗等後來者來說是很難趕上的。比如在百度搜索中輸入“錦江之星 蘇州街”查找我想要預訂的酒店,百度馬上可以出現“距離蘇州街最近的錦江之星酒店0.7公里,售價269元”;馬上就獲得了我想要的結果,並且提供了兩個新的輸入框讓我可以再按目的地和關鍵詞調整查詢需求。但是在360的頁面我只能看到錦江之星官網、來訂吧、酷訊等網站的鏈接,需要點進去之後才知道里面有什麽。這就是百度“即搜即得的”效果體現。此外,在百度中輸入“香港占中”,結果列表右側會出現按時間倒序排列的“占領中環事件脈絡”新聞列表;通過智能預測方式展現用戶可能會想知道的內容。此外,百度還在語音搜索、圖片搜索等領域積累了大量的技術,為未來五年的發展都作好了鋪墊。

所以,當用戶的需求進入到簡單的尋址搜索之外的領域,需要基於語義、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等技術直接給用戶答案時;百度就領先了後來者好幾年的技術積累,在用戶體驗上會高出好幾倍。特別是在移動端,當用戶不再通過搜索方式尋找一個網站(移動端跳轉到網站的體驗非常不好),而是希望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或服務時,百度的優勢就更加明顯。這也就是為什麽搜狗、360在移動搜索領域一直不見起色的原因。在移動端搜狗、360等已經不再能通過瀏覽器、導航頁等給搜索導流;隨著移動互聯網發展超過PC互聯網,百度的優勢將越來越明顯。

如今,百度搜索app擁有了5億的月度活躍用戶,回頭望去都看不到對手。因此百度的移動端獲得了比PC端更快的增長速度,成為了其搜索流量的主要增長動力。在今年的百度阿拉丁廣告拍賣中,汽車領域的移動端廣告首次以半年1.2億元的售價超過了PC端(一年2億元);這表明往移動端的過渡是行業必然的趨勢;也證明了客戶對百度移動端發展優勢的認同。

除了搜索app之外,百度還有手機助手、百度地圖兩款app安裝量也達到了億級別。在LBS、O2O的應用場景越來越豐富的行業環境下,百度地圖的優勢將為其帶來越來越明顯的競爭優勢。現在百度只在手機助手和搜索app上剛開始變現,百度地圖還基本沒有商業化,其移動端收入已經占到其總營收的30%;未來隨著移動端越來越成熟,商業化也自然越容易。

在PC端的搜索技術依然領先,競爭對手難以再吃百度的市場份額;在移動端又更遠超競爭對手,甚至對手賴以生存的導流模式都無法順利從PC端過渡到移動端;百度的優勢和發展前景已經清晰,未來增長的確定性也大幅提高。這樣也就不難理解百度股價在中概普遍下跌的環境下依然堅挺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760

百度10億入股華策能助愛奇藝上市嗎?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020/146948.html

i黑馬:日前,華策影視公布了非公開發行方案,這家公司通過發行新股的方式募集20億元資金,參與認購的公司包括鼎鹿中原、泰康資本、朱雀投資、建投華文、瓦力文化。鼎鹿中原被認為是百度“殼公司”,這家公司斥資10億元只能換來華策影視5%的股權。百度進軍影視領域的意圖可以理解,但為何偏偏要選擇電視劇行業市值最大的公司進行投資,這背後是怎樣的邏輯?
 
\百度的這筆投資並非從財務上進行的考量,而是希望與這家中國最大的電視劇制作公司形成業務對接:一方面,全面獲取華策影視的內容資源;另一方面,以投資的方式介入影視領域,並將百度文學、遊戲的優質內容交給華策影視進行開發。
 
在此次入股背後,百度與華策有望達成多項戰略合作協議,或許這才是百度心甘情願拿出10億元的關鍵。
 
百度10億獲得5%的股權
 
如果將百度入股華策,與騰訊入股華誼、阿里收購文化中國進行對比,百度入局影視行業的成本顯然比其他兩家更高。
 
2014年8月的一次采訪中,華誼兄弟董事長王中軍曾不經意間談到與騰訊的合作機緣。那是2011年,在香港的香格里拉酒店,當時的那次碰面是馬化騰的提議。
 
“我和馬化騰、劉熾平坐在一起,熱情地討論兩家公司可以怎麽合作,但誰也沒有想清楚,”王中軍說:“我們在單項業務上沒有找到合適的機會,後來大家說,不如騰訊投資華誼吧。”
 
2011年5月,騰訊以4.5億人民幣戰略投資華誼兄弟,拿下華誼兄弟4.6%的股權。在這之後的幾年中,騰訊與華誼兄弟之間並沒有展開業務層面的合作,但華誼兄弟的市值從3年前的100億元左右,上升到如今的300億元左右,騰訊的投資獲得了相當不錯的財務回報。
 
隨著整個影視行業估值的“水漲船高”,到了2014年,百度想要買下一家龍頭影視公司5%的股權,已經需要耗資10億元。
 
今年10月8日,華策影視發布非公開發行預案,一家名為鼎鹿中原的公司斥資10億參與認購,未來將持有華策影視約5%的股權。這家公司的法人代表王湛是百度公司副總裁,這被外界理解為百度的“曲線入股”。
 
砸下10個億,只拿到5%的股權,對於百度來說,這筆交易是否劃算?
 
北京一位券商分析師告訴記者,單純從財務角度分析,百度已經錯過了投資影視公司最好時機,去年以來影視類上市公司股價不斷上漲,公司市值都不低,目前,華誼兄弟總市值約290億元,華策影視的總市值為215億元,光線傳媒的總市值204億元。
 
在這樣的市場背景下,一些互聯網公司或是上市公司往往會選擇收購中小型的影視公司,或是海外上市的低估值上市公司。
 
例如,今年3月,阿里宣布斥資62.4億港元入股文化中國60%的股權,這筆交易對文化中國的估值為104億港元,盡管這一估值幾乎是文化中國市值53.4億港元的兩倍,但相較於A股市場的動輒兩三百億估值的影視公司,文化中國即便高估,也還是要便宜得多。
 
而複星國際對博納影業的收購則更加劃算。今年8月,複星國際通過增持成為博納影業的二股東,而在美國上市博納影業總市值僅為3.52億美元,折合人民幣21億元。
 
內容成愛奇藝瓶頸,華策影視假途牽百度
 
百度之所以大手筆入股華策影視,與旗下視頻網站愛奇藝的發展分不開。愛奇藝已是百度的全資子公司,並且處於國內視頻網站的第一陣營,正在緊鑼密鼓地籌備海外上市。
 
然而,由於內容成本高企,愛奇藝至今仍處於虧損狀態。一位視頻行業研究者告訴記者,百度入股內容公司,有望助愛奇藝以更加合理的價格獲取內容資源,而內容成本的下降能幫助愛奇藝順利上市,百度的投資也將實現資產溢價。
 
早在今年7月,市場上就傳出了愛奇藝將入股華策影視的消息。對於這則傳言,兩家公司官方均無正面回應,但對於記者的求證,當時雙方又都不置可否。
 
愛奇藝CEO龔宇在當時的一次論壇上表示,視頻網站盡管在大力發展自制內容,但畢竟大多數的內容還是要向外購買。目前內容產品的高價讓影視公司賺錢,視頻網站長期賠錢,這種格局不可能一直保持下去,最終一定是制作方和平臺方聯合起來,這樣才能形成長期的協同效應。
 
對於華策來說,一年的電視劇產量已經達到了1000集,參與投資的電影也有10部左右,手握巨量內容資源,急需渠道進行消化。如果能達成合作,對愛奇藝和華策是雙贏。
 
然而,長期虧損的愛奇藝能拿出多少資金收購內容公司,成為一個問題,況且這家視頻網站正在謀劃海外上市,保持財務上的穩健也是重要的一環。
 
愛奇藝與華策影視的合作在今年8月27日揭曉,雙方的合作力度遠小於預期。這兩家公司宣布,將共同出資成立一家合資公司,投入數千萬元進行網絡劇和綜藝節目的制作。這並非戰略投資層面的合作,消息公布後,華策影視繼續停牌,籌劃非公開發行。
 
這時,有媒體爆出消息稱,華策影視正在爭取愛奇藝的母公司—百度的投資。對華策來說,若能牽百度,何必愛奇藝,畢竟母、子公司調動資源的能力不可相提並論,與華策組成的相關合資公司未來在百度系內的地位也將有相當大的差別。
 
百度出手,合作有望升級
 
“十一”長假之後,停牌了3個月的華策影視終於公布了非公開發行預案。正如此前預期,認購最多的投資者正是百度。不過,百度並非直接認購,而是通過一家“殼公司”鼎鹿中原參與進來。非公開發行方案顯示,劉計平持有鼎鹿中原80%股份,而劉計平又是百度常務副總裁。
 
接近此項交易的人士透露,百度與華策有望達成多項戰略合作協議,合作的內容可能包括,華策影視旗下的影視劇作品,網絡播放權必須優先銷售給愛奇藝,遊戲改編權必須優先出讓給百度遊戲,華策影視控股的影視項目,百度也有優先參投的權利。
 
對於華策影視來說,則有望獲得百度的大數據、新媒體渠道,以及百度文學、百度遊戲優質內容的影視改編權。
 
北京一家券商的賣方分析師告訴記者,如果上述這些合作都能達成,則雙方的合作完全跳出了視頻網站購買內容的框架,上升到一家互聯網公司與內容生產公司的全面合作。
 
值得註意的是,除了百度,這次參與華策影視非公開發行的,還有小米的創始人雷軍。根據非公開發行方案,雷軍實際控制的瓦力文化公司將投資5000萬元認購華策影視的新股。
 
北京一位私募分析師對記者表示,雷軍的入股,同樣是為了內容。此前,小米盒子、小米電視因為缺乏獨家的內容備受制約,甚至因為盒子內容侵權被告上法庭。在互聯網電視嚴格監管的背景下,擁有更多內容資源,也成為小米盒子、小米電視發展的關鍵。
 
接受記者采訪時,華策影視總經理趙依芳表示,公司與百度、小米都將達成戰略合作,具體的合作內容未來將對外公布。
 
記者了解到,與百度重點布局視頻網站的內容不同,小米將更加看重電視端的內容供應。

相關
 
華策影視“互聯網化轉型”
 
對於華策影視來說,這次非公開發行將為這家公司帶來20億元的資金,這有望改善華策影視的現金流狀況。

更重要的是,接受百度和小米的投資,讓這家內容公司的互聯網轉型路徑逐漸清晰。早在今年6月,華策影視就提出了互聯網轉型的思路。作為一家內容公司,華策影視的互聯網化轉型要怎麽轉,引發業界關註。
 
一個核心的問題是,華策影視應當自建互聯網渠道,還是與已有的渠道合作。此次非公開發行方案顯示,華策影視將與百度、小米等互聯網渠道達成全面合作,而在自建渠道方面的著墨並不多。
 
接受記者專訪時,華策影視總經理趙依芳表示,華策的戰略定位一直是以內容為核心,並不會花錢“燒一個渠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5896

百度戰投布局盤點 入口布局變現能力可期

來源: http://www.guuzhang.com/portal.php?mod=view&aid=627

百度戰投布局盤點 入口布局變現能力可期

作者:王子威


BAT陣營當中,與騰訊和阿里相比,百度最大的優勢在於搜索入口和籍此建立的大數據,這是使流量變現能夠變得更直接、更容易的方式。圍繞自身在搜索、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方面的技術優勢,百度在歷年的投資和收購活動中進行了一系列布局。投中研究院繼上一期盤點騰訊之後,將繼續對BAT各自的投資戰略進行盤點。在本期的研究當中,試圖解讀百度的投資邏輯,看他們是如何將其與百度自身業務形成有效的互補和促進。


  搜索技術優勢穩固 入口布局變現可期


  2000年1月,李彥宏和徐勇帶著從美國Peninsula Capital和Integrity Partner兩家風險投資公司獲得的共計120萬美元的資金,回到北京中關村,共同創立了百度公司,並將公司定位於打造中國人自己的中文搜索引擎。2005年8月5日,百度在美國納斯達克成功上市,股票交易代碼BIDU。

  2010年3月,當時百度在中國最大的競爭對手谷歌以頻受黑客攻擊為由,關閉了谷歌中國的域名google.cn,並將其指向香港服務器,宣告谷歌正式退出中國大陸市場。谷歌的退出,讓百度似乎成了當時最大的受益者。

  百度剛剛公布的2014年三季度未經審計的財報顯示,第三季度實現總營收135億元人民幣(約合22億美元),同比增長52%;營業利潤實現39億元人民幣(約合6.4億美元),同比增長17.4%。百度營業收入的來源依然變化不大,99.32%收入來自網絡營銷收入,這一數字在去年同期為99.51%,其余部分均顯示為其他服務收入。可見,百度的盈利點仍然基本集中在傳統業務競價搜索和廣告收入上,但是近年來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PC端向移動端轉型,傳統優勢將面臨來自其他移動搜索服務提供商的挑戰。

  在BAT陣營當中,與其他兩者相比,作為以搜索技術起家的技術導向型公司,百度在技術和入口方面的積累是其優勢所在。而截至2014年10月底,百度800億美元的市值是騰訊的一半多,阿里巴巴的三分之一。百度變現能力的提升,會逐漸在其技術上常年的積累和以搜索為核心的業務體系上體現,其市值也應當還有上升的空間。目前,百度的應用數量已經達到百余個,在入口上的布局可謂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變現的能力是值得期待的。


  百度的投資歷程


  據CVSource統計,自2004年收購頁面導航網站Hao123以來,百度在海內外參與的投資和收購案例超過64個。

  


  圖1 百度歷年投資和收購案例數量


  從時間維度來看(見圖1),受移動互聯網迅猛發展的影響,與騰訊類似,百度也是在2010-2011年附近開始進行較大規模的投資布局。據CVSource統計顯示,被投資和收購的企業以中國大陸的企業為主,在海外收購的案例僅有三個:2013年初收購了美國的一家移動安全技術開發企業TrustGo Mobile,2014年9月收購了芬蘭的室內導航IndoorAtlas,10月收購了巴西最大團購網站Peixe Urbano。

  


  圖2 百度投資和收購案例領域分布


  從案例在不同領域的數量分布來看(見圖2),電子商務最多,隨後依次有移動互聯網、文化傳媒、工具軟件、生活服務、PC互聯網、教育培訓等領域,從數量上看差距並不明顯。投中研究院分析認為,電商布局在過去幾年較多,但多以失敗告終,未必是百度未來的投資重點;依托百度自身的搜索引擎、大數據等技術優勢和LBS(位置服務)開放平臺以及地圖生態的構建,反映出百度側重在O2O概念和移動互聯網上的戰略布局。

  百度的投資邏輯

  縱觀百度的投資布局邏輯,是緊密圍繞戰略共贏這一目的展開的。基本上百度所有的投資布局均遵循以下三個原則:第一,鞏固百度的核心搜索業務,與短板業務形成互補;第二,建設生態體系;第三,布局未來或加強對新領域的認知。


  O2O概念


  O2O概念領域一直是百度的戰略性方向之一,尤其是在具有百度地圖等優勢資源的前提下。與阿里、騰訊相比,百度在研發上的投入最重,據其最新發布的2014Q3財報顯示,研發投入同比增長68%,百度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方面領先全球的技術優勢是騰訊和阿里兩家所不及的。

  在O2O業務整合上,已形成“百度地圖+百度糯米+百度錢包”的O2O商業閉環,以LBS為核心的百度O2O布局實現了對用戶需求變化的高效全方位滿足。除了產品方面的整合外,百度或繼續利用糯米的線下推動能力,建立百度移動端產品的線下銷售渠道。


  移動互聯網


  移動互聯網是百度最核心的戰略之一。

  百度於2012年收購了點心移動,最具價值的部分是點心的產品和數據挖掘能力,其中又以其旗下的安卓優化大師為代表,百度將其升級為百度手機衛士。在應用市場排名變化日趨穩定的背景下,點心的積累對於百度移動互聯網的布局作用明顯,作為對抗360、騰訊等在手機安全衛士領域的基礎。

  2013年,百度以19億美元收購了91無線,被稱作中國互聯網史上最大的並購案。91無線的擁有91助手、91桌面和安卓市場三款億級用戶APP,其和百度應用商店、百度輕應用、百度移動搜索的協同效應也在慢慢整合中,可以看到百度對於移動終端的流量入口的重視。

  百度在2013年和2014年先後兩次戰略投資百分之百數碼,旨在通過加強百度雲智能終端平臺與硬件廠商的深度結合,發揮百度雲的技術優勢及百分之百的硬件及渠道優勢,完善移動雲生態。

  此外百度還收購了移動廣告及建站平臺悠悠村,一方面是流量的變現,另一方面是吸引企業用戶;此外還收購制作了最著名的手機文件管理工具“ES文件瀏覽器”的億思創世,同樣是在搶占流量入口。


  電子商務


  2010年後百度在電子商務領域曾有過多項投資,如與日本樂天合作推樂酷天、投資B2C網站耀點100、收購時尚電商購物平臺優購網、社會化媒體的買手制電商愛樂活、女性消費市場的垂直領域電商36團、建材家居垂直電商齊家網、團購平臺糯米網、以及百度自己的C2C網站百度有啊,但整體來看,百度和騰訊一樣,雖然花了大力氣在電子商務進行布局,電商產業鏈的複雜性遠比其他領域要高,其中多數目前已經銷聲匿跡。值得一提的是,今年8月百度聯手騰訊,各持15%的股份,與萬達集團一起籌備聯手打造萬達電商。

  百度的主要精力在短期內還是會放在自己擅長的以信息、數據的獲取這樣以技術為導向的領域,與萬達的合作也證明了,電子商務並不是其優勢所在,這一領域的投資並不是其主要方向。


  其他領域


  百度最經典的收購當屬2004年收購的網址導航hao123,耗資1190萬元左右,目前hao123每年為百度帶去數億搜索請求和收入。

  在線教育領域,百度於去年投資、近年收購了傳課網。在線教育也是百度戰略布局的一個重點領域,收購傳課網作為一個戰略投資,提供了一個再好不過的流量入口,剩下便需要花一些時間找到合適的在線培訓模式。

  百度於2013年斥資3.7億美元收購PPS,並將PPS業務與愛奇藝整合,一下子成為視頻巨頭之一,而愛奇藝也有望在這幾年單獨上市。在視頻和音樂領域,百度此前還有些小型收購,包括移動視頻“積木熱門視頻”、視頻個性化搜索“今晚看啥”、音樂播放軟件“千千靜聽”等等。

  並購縱橫中文網,也是百度的一個戰略部署。百度需要一家具備運營能力的文學網站,幫助百度在文學領域構建商業模式。(來自 ChinaVenture投中集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7270

【獨家】百度收購快錢?快錢前世今生!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118/147786.html

昨日有消息稱,百度將收購第三方支付企業快錢,收購金額高達20億元。百度和快錢雙方對此消息均不予置評。不過,根據公開信息,在快錢成立後不久,快錢即與百度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系,向百度的“按業績付費”及“電影搜索”等業務提供在線付費平臺、向百度的客戶及消費者提供諸如銀行卡交易、在線付費以及查詢交易數據及歷史記錄的賬號管理服務。

目前,BAT均已布局第三方支付並在互聯網金融方面下一盤很大的棋,但相比較阿里的和騰訊,百度已經被遠遠的落在了後面。如果該消息屬實,BAT在互聯網金融方面的格局之爭將會升級。

《創業家》雜誌曾在2011年6月刊的封面報道了快錢。當時,包括快錢在內的27家第三方支付清算公司剛剛收到了《支付業務許可證》,民營支付得到了中國式承認。

做為一家網易系創業的公司,快錢創始人關國光的野心是做一家百億級美金市值的公司,他對快錢的規劃是2011年快錢的支付規模要達到1.2萬億元,2015年將是10萬億。從目前來看,快錢的發展顯然並沒有達到關國光的預期,如今又傳出委身百度,讓我們不由得去探究快錢的前世今生,也借此機會去思考百度有了快錢能否在互聯網金融領域逆轉勝。

\來源:《創業家》雜誌

作者:劉建強 盧旭成

第三方支付公司“快錢”靠什麽賺錢?它的敵人不是支付寶,不是中國銀聯,不是銀行, 它的敵人是一切紙質的東西以及順豐快遞。它要建立一個虛擬的金錢帝國。它會是第一家上市支付公司嗎?

“快錢”有多快?

2011年5月6日,北京香格里拉酒店。“中國支付清算協會第一次會員代表大會”現場。

快錢創始人關國光坐在前排,西裝筆挺,表情嚴肅。就連茶歇的時候,他也沒有離開座位。國歌響起來,他看上去不像個商人,倒像是個肩負存亡大任的民意代表。

關國光,47歲,廣東順德大良人,留美碩士,前網易高級副總裁。他並非少見多怪的人,在他將近20年的從商履歷中,也不是頭一回參加有司長級別官員出席的會議。之所以鄭重其事,大約是因為他已經清晰地意識到,再不用過多久,自己就將要迎來此生最大的一次成功。眼光即將得到認同,艱辛即將得到補償,7年的努力沒有白費。

最重要的是,這真的只是一次“革命”的熱身。中國金融支付行業很有可能就此迎來歷史的一頁。

20天之後,故事就在同一個大廳里發生了。

2011年5月26日,27家第三方支付清算公司(八成為民營)收到了中國人民銀行通過郵寄頒發的《支付業務許可證》。頒發時間(市場猜了至少5年)和方式都出人意料,符合人民銀行的一貫偏好。隨後,這些公司中的大部分都在自己的網站首頁發布了大紅喜報。

民營支付得到了中國式承認。

快錢支付清算信息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快錢”)的喜報上寫的是“雙喜臨門”,它數天前還成為了剛剛成立的中國支付清算協會的常務理事。它更應該慶祝的顯然是它所獲批的業務類型——貨幣匯兌、互聯網支付、固定及移動電話支付、預付卡受理、銀行卡收單——它們幾乎就是中國人民銀行本次許可範圍的全部。就此而言,只有一家公司可以媲美,它的名字聽起來要熟悉得多。支付寶。

2010年,中國網上第三方支付(不包括銀行)規模超過1萬億元,相當於當年GDP的四十分之一。其中,按照艾瑞咨詢的估算,支付寶占據一半,大約5000億元,快錢將近700億元。快錢的網下支付(主要是基於POS機的銀行收單)規模接近4000億元(快錢創始人和CEO關國光稱其2010年總支付規模為4500億元)。簡單地看,這家6年歷史的公司,是又一個支付寶。

最好不要把這個看法說出來,它會遭到關國光的恥笑。“你們不要太迷信支付寶,就像當年不要太迷信那些門戶網站一樣。”關國光明明白白地給馬雲下了戰書,“我倒是願意挑戰支付寶,有本事把淘寶切掉跟我們練呀。”

在關的設想里,2011年,快錢的支付規模將達到1.2萬億元,2015年將是10萬億:“我們國家的資金流動是GDP的36倍(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2010年相關數字為1663萬億,則當為GDP40倍),誰去搬這些錢呢?GDP再翻一番達到美國水平呢?”

如果這是狂想,那麽電子商務和繼之而起的支付革命應該都根源於此。

快錢為什麽這麽快?與支付寶、財付通不同,快錢沒有自己的電子交易平臺;與中國銀聯、銀行、中國移動不同,快錢沒有固有的龐大用戶群體。在爭奪激烈的同類網上支付公司里,它又是一個後來者。它本來沒有機會。

這個為電子商務創業的公司很快發現,電子支付不等於電子商務。電子支付對應的是不帶定語的“支付”本身而不是“電子商務”。比起前者所能涵蓋的範圍,後者可以忽略不計。電子支付本為電子商務而生,是為市場找到的手段,但是從業者們在互聯網上停了下來,守株待兔,執著於為既有手段找市場。這算一個了不起的發現嗎?看上去,關國光只往前走了一小步,就找到了“36倍GDP”的增量市場。

所有的電子支付手段僅僅是手段,可以隨物賦形。“支付永遠是寄生服務。”

如關國光所說,沒有金融產品不可以複制,越來越多的公司正在向“綜合支付”滲透。但是現在,由於經營範圍許可的存在,大門暫時關上了。“喘氣不能在外面喘,要在里面喘,才有時間重新規劃。”許可證發放前,關國光對《創業家》說。

這意味著短時期內快錢可以毫無顧忌地全方位進攻,而業務許可範圍相對狹窄的競爭者只能防守。“我不相信有單獨的網上支付公司,我不相信有專門的網下支付公司,我也不相信單獨有一家叫移動支付公司。”關對發展戰略的闡述很容易被幻聽成大規模入侵的號角。快錢成了這個行業的共同敵人。快錢會以它們為敵嗎?你一定會聽到關的笑聲(即使它只存在於關的心底)。

“你又錯了。”他一定會這麽說。

想象比知識重要

丁磊沒有卡,但他抱了一大堆現金,很豪爽地從背包里掏了一堆人民幣給服務員。多年之後,很難說是不是這個場景點撥了關國光的想象力。跟卡和人民幣有關的一樁新生意就要開始。

1999年夏天,香港,還是香格里拉酒店。似乎關國光人生的每一個關鍵時刻都跟這家著名酒店有關。

在這里,美國貝爾斯登公司分析師關國光和網易創始人丁磊有個約會。這是他們第一次見面,丁磊希望關國光來網易工作。通電話的時候,聽得出來,丁磊正在酒吧里,周圍吵得很,他大喊:“融資!融資!”

關國光事先訂好了房間,但他沒有想到,丁磊竟然就這麽戲劇性地出現在他的視線里。

“那時候國內沒有卡,住店要拿大陸人民幣現金押在櫃臺,然後才給鑰匙。丁磊沒有卡,但他抱了一大堆現金,很豪爽地從背包里掏了一堆人民幣給服務員。”

多年之後,很難說是不是這個場景點撥了關國光的想象力。跟卡和人民幣有關的一樁新生意就要開始。

“面對胡同,別人只能看到胡同,而我能看到胡同的對面。”2008年,關國光對媒體說。之前一年,快錢網上支付的份額已經超過了它的一些前輩,比如首信易支付(創立於1999年),易寶支付(2003年),網銀在線(2003年),而另一些,比如雲網(1999年),則變成了統計中的“其他”。

還只是網上支付,快錢2007年開始的面向傳統企業的線下支付並未包括。直至今日,咨詢公司對電子支付的統計對象還集中在“網上支付”,它們對“胡同的對面”視而不見。

現在,即使關國光說自己可以透視可能也會有人相信。但是2004年,他還沒有這麽好的視力。

“靠直覺。”他說。

關的經歷大概可以說明他不是故弄玄虛。1990年,讀了一年上海交大船舶制造專業研究生後,26歲的關國光放棄“夕陽產業”,自費赴美國亞利桑那大學攻讀工業管理。讀碩士的3年中,關編寫過軟件,賣過保險,並由此通過了特許金融分析師(CFA)資格證書考試。然後,他來到了華爾街,進入一家私募基金,做投資,受亞馬遜股價1個半月從200美元到400美元的刺激。

關希望類似的故事能在中國發生。在他做投資的6年里,與其同齡的張朝陽創建了搜狐(1996),比他年齡小的丁磊和王誌東先後成了網易(1997)和新浪(1998)的創始人。華爾街帶給關的不僅是財富,還有對待新興產業的態度:想象比知識更重要。

行動比想象更重要。

1999年,關國光認識了丁磊,與人合夥投資網易300萬美元,並擔任高級副總裁,繼續幫助網易融資。2000年,網易早搜狐半個月在納斯達克上市,關希望發生的故事如願發生,並將在3年後比亞馬遜更為驚心動魄。

關沒有等那麽久。2001年初,他退出網易,互聯網的冬天開始(當然跟他無關),關重新開始投資生涯,進入醫藥、制造等傳統行業。

2004年,關國光40歲,有很多錢,和一個回憶。5年前他與丁磊在香港初次見面,後者背著一包現金進行各種消費。丁磊的問題已經由信用卡解決,關看到的是正在迅速興起的電子支付。

作為投資人,關一直在註視支付領域。在網易的最後一年,關國光參與了網易無線和遊戲業務的建設,領略到沒有渠道向用戶收費的痛苦。通過手機代收的費用可以高達所收金額的一半。“相當於你不用做門戶,但收的錢和門戶的一樣多,而且你還可以跟很多家合作。這麽暴利的行業,一定有新的競爭者進入。”

關看到競爭者多起來。像往常一樣,他最初的想法只是投資一家現有支付企業。在考察了首信易、環迅、銀聯電子支付(CHINAPAY)等中國最早的支付公司後,他決定還是自己親自來做。2004年4月,關國光和何海文、姚猛一起,以“留學生”的身份正式創辦了上海快錢信息服務有限公司,註冊資本101萬元人民幣。

“這些企業我看了七八家,我會問,5年以後這個市場會怎麽樣?沒有一個人能說得清楚。我不需要很精細(的描述),至少你知道那個方向。沒有一個人說得清楚。那你怎麽分配你的資源?你今天幹什麽?下個月幹什麽?還是說隨波逐流?”

其中一些公司不斷變化自己的模式,“每天都在改”。“我們做投資的時候最怕的就是管理層天天變,說我又要做一個新的東西了,這種基本上都會死掉的。創業企業永遠是被撐死的,不是被餓死的,因為他什麽都想幹,不能專註。不能專註是因為他沒想清楚能幹什麽。”

在關看來,他早年考察過的公司今天還存在的,從市場份額而言,“都沒落了”,根本原因在於,“它們不知道自己要去哪,只是先做而已,並不知道這個東西今後的未來是什麽。沒有一個人認識到,這是一個什麽機會。”

這是一個什麽機會呢?關國光認為華爾街給了他正確的思考方式:“這是一個信息技術和金融服務相結合的機會。信息技術跟媒體結合就是門戶、搜索,跟零售結合就是當當、淘寶,跟旅遊結合就是攜程,如果跟金融結合,會變成什麽樣?它的規模比門戶、比我們能看見的都大得多得多。”

那些不幸的被關考察過的公司的模式顯然不足以駕馭這樣的機會。“它們定義的市場太小了。”

那麽,2004年是抓住這個機會的最好時機嗎?

“不是。”關說。“我覺得你這個判斷是錯的。我認為創業過程是感性多於理性的過程,如果理性過程多的話他不會做,投資人也不會投。幹嘛投一家虧損企業呢?工科和學基礎科學出身的這些人,寫商業計劃的時候非常嚴格,而民營企業家忽悠程度比他們都強,兩者都可以成功,但比例上感性(成功)遠遠大於理性。要敢於追求夢想,這比理論重要。我充分相信愛因斯坦這句話,想象比知識更重要。”

關也曾經試圖從微軟、從艾柯卡拯救克萊斯勒的故事中尋找創業方法。“有一個身臨其境的感覺:如果你在那個地方大概知道門在哪、窗在哪。但是當你真正走到那兒的時候,你發現窗不在那兒、門也不在那兒。創業初期,應該更多地靠直覺。”

這一次他是來真的。為了省錢,關國光把快錢的辦公室安在上海北京西路國立大廈的電信大樓里。房間很小,貼墻白了一圈辦公桌子,可以坐10個人,光纖直接連到了電信機房。就在這樣一個小房間里,關國光和他的團隊一直待到2004年底。

傍大款

2005年,某家銀行門口。關國光搬了一張小板凳,跟銀行職員扯起了糊塗賬。

“你們要幹什麽?”

“開個網關,簽個合同。”

“你們賣什麽東西?”

“我們不賣東西。”

“不賣東西到這兒幹嘛?”

“我們不賣東西,我們想辦法讓客戶賣東西。”

“哦,明白了,你是想幫我們做推廣啊。你把你的客戶拿過來不就行了嗎?聯上我們不就行了嗎?”

關國光41歲。他被當成了企業推銷員。事實上,他扮演的也正是這樣的角色,只不過他要做的事情太與眾不同,別人都搞不懂。這使他看起來有點兒像個騙子。

“我們2005年幹的事情,就是高舉高打傍大款,把信譽打上去,讓別人能相信你。”關國光強調說,“做支付最初難的是什麽?先有雞還是先有蛋?沒有銀行跟你合作,你就找不到企業客戶,沒有企業客戶銀行就不跟你合作。關鍵是傍大款。”

聽了這些讓人心潮澎湃的教訓,姚猛決定辭職到上海加入快錢。

姚是關國光在網易時的部下,後赴英國讀金融碩士,2004年聽到關的召喚時,正任職聯想投資。

“來的時候,我也沒有特別地把這個事情想清楚。”姚說。他認可關對於支付行業前景的宏大敘述(關今天的回顧可能已經摻雜了多年來的認識,但不會完全無中生有),但是如何實施,“一直到我工作很長一段時間,也不是很清晰。”

顯然,姚符合關對最佳創業者的定義(二人均為工科出身,是怎麽擺脫理性的呢?)。“有創業者告訴你他們一開始就很清晰未來是怎樣的嗎?”姚說。“就像VC投早期,最關註的是人,對我來講,光這一條就足夠說服我過來了。”

關的魅力可見一斑。1年後,關的另一位網易部下周萍從戴爾中國(任公關總監)加入快錢。在她眼里,關“偏學識,有戰略”。

現在,靠直覺聚在一起的創業者們開始感到頭疼。姚負責網站設計和撰寫用以融資的商業計劃書。前者有網易的經驗,輕車熟路,後者簡直就是要做無米之炊:2004年,電子商務還在飽受嘲諷,只有幾十億元交易規模,而且有機構預測了10年後這個行業的悲慘前景。姚猛順著預測放眼望去,即使市場被快錢獨占,交易手續費1%,也難以上市。姚很沮喪:“你做的要是這麽小的市場,就沒什麽意義了。”當然,計劃書還是如期完成,“想象比知識更重要”。

具體操作,快錢也只能從業內既有的網上支付模式做起。當時網上支付公司分為兩類,一為支付寶(2004年底從淘寶獨立),有自己的購物平臺和用戶;一為首信、雲網、網銀在線為代表的純網關型支付公司,與各銀行做接口,為需要的商家提供網上支付通道,不接觸商家的用戶。創意均來自2002年被eBay收購的PayPal。

快錢做不了支付寶,又敏銳地看到純網關型支付公司的價值會隨著同類公司的增多和銀行後臺的集中而降低(上述公司如今的市場份額已被歸入“其他”)。如果周萍下面的說法屬實——2005年,京東、當當、卓越等購物網站的逐漸壯大讓快錢意識到它們終究會與淘寶構成競爭,因此會對支付寶向外擴張造成障礙——那麽,今天包括京東在內的淘寶外用戶中斷與支付寶的合作就是對這一判斷的印證。

快錢選取了中間道路,在純網關型公司的基礎上開設與支付寶相仿的虛擬賬戶,用以收集其所服務的商家的用戶信息。支付寶有淘寶的內生用戶,純網關型公司以與銀行合作的難度為壁壘高枕無憂,快錢的選擇來自有過門戶網站經驗的創業者的本能。“不知道關鍵的模式在哪兒,”姚猛說,“但是我們有一個概念,就是要有用戶,要有黏性。”

當然,一切夢想都要落實到銀行。與銀行談判的艱難在中國盡人皆知。關國光甚至要給銀行職員從頭講解什第麽是電子支付。

2005年1月,快錢的第一個產品,基於Email和手機號碼的支付平臺上線。有了產品,關國光的生存直覺告訴他:首先要建立公眾對這個新的支付公司的信任,要“高舉高打傍大款”,與大品牌合作。

擅於此道的周萍及時來到。2005年3月,快錢啟動覆蓋20個城市的品牌宣傳。6月,快錢開通國際Visa和MasterCard在線交易功能,服務覆蓋全球30億張銀聯和國際銀行卡。接著,是百度、搜狐、建行、招行、中移動、國美,等等。這一活動持續了兩年。中途,2005年 8月,快錢得到第一輪投資,來自投資機構DCM和半島資本。那一年,第三方支付公司增加到四五十家,網上支付規模發展至近200億元。

關國光至今感謝朱海龍,好耶廣告是快錢“傍大款”後得到的第一個大客戶。

“中學生市場”

2007年的一天,關國光突然來了心思,他打開電腦,向母親講解自己的工作成果。這當然有點兒炫耀的孩子氣,不過母親搖了搖頭。

“她說,網銀我用不了。學生倒是能用網銀,但沒多少消費能力啊。我母親有消費能力,又搞不懂瀏覽器終端。每天多少多少筆交易,一筆交易15塊錢,那有什麽用啊。你得每天多少多少筆交易,每筆交易一萬塊錢。”

做快錢已經3年了,關國光開始思考,如何從“傍大款”到“傍能花錢的人”。

2007年下半年,快錢開始做線下業務。在關國光看來,這是一個叫做“中學生市場“的升級版市場,並且更能掙手續費。

很快,網上支付就出現了競相殺價(手續費)的惡戰,這是同質化服務的必然結果。

京東商城原來是網銀在線的客戶,因為要求手續費過低網銀在線被迫放棄。“大家都在搶地盤,”網銀在線CEO趙國棟說,“我覺得網絡支付這塊其實沒什麽地盤可言,商戶都不是忠誠的,你就是賠錢也沒有價值,哪天有更低的價格它立馬就跑了。”2009年金融危機過後,網銀在線進入了外貿行業,為一些婚紗、電子產品等外貿商提供支付服務,利潤比原來高很多。趙找到了一個避風港。

2006年4月,光速創投、DCM和半島資本為快錢帶來了第二輪投資。盡管有了繼續競爭的資本,關國光對網上支付行業的現狀仍然不滿。他對媒體說:“90%的人都擠在角落上做網關業務,沒有創新。你說在做支付,絕大多數企業不是在做支付,是在做批發業務。就是同一條街上的兩個聯想專賣店。”

“信息技術和金融服務的結合”,關國光當年想象的那個廣闊無邊的支付行業變成了一潭死水。

有一天,當關的母親對他所演示的網上支付表示不懂時,關恍然大悟:她是有消費能力的人,但是不用網上支付,那些使用者大多是學生,能有多少消費能力?“要想辦法開發新的非瀏覽器終端,讓有消費能力的人使用。”

這時候,快錢團隊發現了另一個秘密:即使是在電子商務網站里,網上支付也只占30%,大量的交易使用的是貨到付款。緊接著,更多的線下需求被發現。一些傳統企業比如服裝公司也在網上賣產品,但更大的交易量是在線下。

不僅如此。與這些傳統企業接觸,快錢發現了更大的寶藏:原來支付還可以深入到一個企業的上下遊,它的供應鏈和分銷系統。支付企業甚至完全有能力為客戶做供應鏈金融(即使它不親自做,也可以為企業向銀行擔保)。這是一個比較起來電子商務完全可以忽略不計的市場。

快錢更新了自己的後臺系統,將包括PC、手機、固定電話、POS機在內現有消費者覆蓋量最大的支付終端都接入進來。快錢把自己從網上支付公司定義為電子支付平臺。

“我們跟支付寶有個很大的差別,”周萍說,“支付寶擁有用戶上的先發優勢,所以它就會跟商家說,你接我吧,可以帶給你用戶。我們給商家提供的是解決方案,我們告訴他我有網上支付,有電話支付,也有POS,可以一站式解決,可以幫助他覆蓋更多的用戶。”

2007年,快錢開始把更多的資源向傳統企業傾斜,為它們開發更多的應用,致力於提高它們的財務效率。

“有的行業做得好不錯,有的做得不好。”一位業內人士評價說,快錢剛開始重點開拓連鎖零售業,現在一半的營收來自分銷領域。

姚猛在快錢四面出擊階段曾經親自談過一個小零售客戶。簽完合同之後,姚猛有一年時間沒怎麽關註它。後來一查數據,發現交易量翻了十幾倍。姚猛一驚,馬上打電話給客戶。

“不可能我給你裝個POS機,你得交易量增加那麽多吧。”

“你都不關心我。我都收購了好幾家連鎖店,把店開到其他地方了。這還要感謝你。”

“哎,你家底厚,財源廣進,跟我有什麽關系。”

“開連鎖店最主要是控制資金,否則不敢收購擴張。你們幫我解決了這個問題。”

這個電話讓姚猛很寬心,覺得自己做的事情還挺有意義的。不過,關國光卻是眼前一亮。

“你想想看,你是老板,如果有600家店,每天的收款情況你是不知道的。小店長把錢放在保險櫃里,你也看不見,看見了也調不動。一個很土的老板,要掌握他的行銷,收款時非常重要的,600家都得看得見,誰也別想給我藏。”

關國光坐在陸家嘴的辦公室里,窗戶外頭依稀能看見密密麻麻的投行大樓。他越說越來勁,比劃著給我們舉例子。“我們實時掌握……收益的點數比網關高多了……高多少,不能說……”

關國光突然少見地閉了嘴。我們問他,快錢眼里的高中生到底是誰。他說:“這個不能說,這已經挑戰到我們的根本了。”

這或許就是關國光不願意詳解的“中學生市場”,或者只是它的一部分。關說,當年三大門戶網站都認為自己占據的是大學生為主的高端市場,結果,中學生用戶為主的騰訊成了中國最大的互聯網公司。“電子支付領域最重要的是增量競爭,不是存量競爭。”關說。“我們國家整體的資金流動量,誰能拿到1%,誰就是市場上的絕對老大,就是誰能發現支付領域的中學生。還是傍大款,傍能花錢的人。現在我們的客戶不像網商進來一個月幾百萬、幾千萬(元),一進來就是上億、上幾十億的量。”

目前,快錢的解決方案已經應用至航空、教育、保險、物流、數字娛樂、網上購物、零售等多個行業。《創業家》查詢快錢的工商資料獲悉:快錢2007年總營收2132.22萬元,虧損2873.5萬元;2008年總營收為6451.12萬元,凈利潤293.80萬元;2009年總營收1.3261億元,凈利潤2965.15億元,當年快錢對外公開的交易規模超1000億元。關國光稱,2010年快錢交易規模為4500億元,2011年將達1.2萬億元,據快錢2009年的營收、利潤水平推算,快錢2010年總營收約5.97億元,凈利潤約1.33億元;2011年總營收約15.91億元,凈利潤約3.56億元。

快錢的敵人

2011年5月27日,北京金融街廣場。

當關國光面對鏡頭的時候,他幾乎就跟當年考GRE的時候一樣自信。上世紀九十年代初,他還是少數的出國求學者。現在,他創辦的快錢家拿到牌照的中國支付企業之一。它將是這個行業第一家IPO的公司嗎?

關國光願意向支付寶下戰書。他突然騰空跳起,作勢要向前奔跑。不過,慢點兒,就關國光看來,甚至馬雲都還不是他最大的敵人。

“我看著順豐的車到處跑,搬什麽東西呢?就是搬美國的B2B信息啊,商業票據。我的意思是,電子貨幣早就存在了,根本不用印。奧巴馬在後臺說敲進去多少個0,一按鍵,這就變成消費能力了。”

言下之意,快錢最大的敵人是順豐,是紙幣,是所有用紙印就的東西。關國光騰躍而起的地方,他要再造一個虛擬的金融世界。

中國進入現代商業社會的兩條高速公路,物流和支付,都是民營公司推動修建起來。

“我們是一幫外行人幹內行的活兒,”關國光說,“陰差陽錯也有機會,原因是你在箱子外面看,你看到的是銀行在箱子里看不到的。”

“當年中國的銀行不能做(電子支付)嗎?都能做,為什麽他不會做這塊?因為它的機制決定了,它不可能像第三方這種草根的公司進去精耕細作把這個行業做大。就像互聯網網站,你說政府類的網站做不了嗎?”周萍說。

2006年創辦匯付天下的周曄(原銀聯電子支付公司ChinaPay總裁)對此的看法是:“你讓航空母艦像遊艇一樣靈活那不是扯淡嗎?”

對於民營支付本身,關國光也頗多批評。在他看來,從業者大多並未理解支付行業的本質。他們或以行業或以技術為壁壘,全不知均不堪一擊。在關國光(你現在覺得念這名字會咬著舌頭嗎)眼里,不存在技術(它們並非高科技)的區別:“我只看我的企業用戶覆蓋的用戶群範圍是什麽。如果他需要POS機就給他POS機,如果他用電話我就給他電話,這是由他來定而不是我定的。別忘了支付永遠是種寄生服務,我不賣東西,我必須讓我的客戶成功我才能成功。他賣的貨要比以前多,他的用戶覆蓋比以前多,我們才能成功。”

不存在行業的差別。“跨行業通用性的解決方案本身覆蓋各種類型的變化,遠遠多於你做的所謂的垂直解決方案。行業有些特殊性只是數據交換的格式不一樣,分銷一個杯子和分銷一張機票沒有根本差別。”

所以,“你不能去賭單一行業,這樣很危險,除非你真正有本事把這個行業鎖上多少道鎖。但同時還帶來一個問題,你鎖了多少道鎖之後他能給你提供10倍、20倍、1000倍的增長嗎?不能。你的精力肯定就是去把圍墻加高,而這些資源應該去幹什麽?應該去開拓市場。整體市場在擴張的時候,你的市場份額和話語權在急劇縮小,等市場再翻10倍,我就是不賺錢砸(你)一年我也把你幹掉了,你往哪里逃?你沒地方逃,那是一個自欺欺人的想法。”如此看來,網銀在線的避風港名不副實。匯付天下的特色之一是為基金直銷提供支付服務,為得到許可努力了4年。按照關國光的想法,想必也僅僅特色在“許可”。

更為重要的,是在高速增長的時候建設“根本性團隊”。否則市場一旦真正開始放量,“你即使看得見也做不到”。“我仔細看了一下這個行業,”關說,“沒有花精力建立高端團隊的。”甚至支付寶也如此——它太信賴先天優勢了。

所謂“根本性“團隊,就快錢而言,簡直是個全明星陣容。據周萍介紹,航空差旅業務負責人劉軍,曾在網銀在線和我愛卡網工作;銀行合規部門副總裁,曾在國家開發銀行、德意誌銀行和渣打銀行工作;銷售副總裁,曾在微軟工作;產品副總裁,曾專門給銀行做軟件和銀行系統外包;運營副總裁,曾在GE工作。

“快錢有12位副總裁,分別來自跨國公司、金融服務機構和互聯網公司。他們曾親手將4家10億元以上的公司推到美國上市。”她說。

快錢還有對手嗎?

“不能說沒有對手,”關國光說,“我們最大的競爭對手,千萬別忘了,不是支付寶、不是銀聯、更不是銀行,我們最大的競爭對手是任何形式的低效率。紙幣是我們最大的敵人、紙質的票據也是我們最大的敵人,順豐每天運的東西也是我們最大的敵人。其他那些只是我們的同業人,偶爾互相埋伏一下、沖突一下,這是經常發生的,這不是根本敵人。”

2006年,關國光曾說,快錢能做成一個市值100億美元的企業。在他的老家廣東順德,也有一家同樣級別的公司——順豐。這家以快遞商業票據、信函著稱的公司,2010年營收120億,員工8萬人。1993年,當王衛在順德的地下室里創立順豐的時候,關國光正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寫程序、賣保險、熬更守夜以便通過一次又一次考試。這是兩個從未謀面的對手。

現在,王衛從不露面,而關國光已在準備取代他的順德老鄉。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614

百度張亞勤:未來30年智能機器人更懂你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119/147827.html

下面的30年,是把數字世界的互聯網技術、商業模式,又送回到物理世界,把它稱為互聯網的物理化。11月19日,2014世界互聯網大會在烏鎮召開。在“移動互聯網”分論壇上,百度公司總裁張亞勤(微博)做了主題發言。以下是其發言要點。
\回看互聯網發展的20、30年,第一次做互聯網時覺得傳視頻是不可能的,更別說高清視頻了。但如今來看,這些都成為現實。不論是在中國還是哪里,我們把物理的世界數字化、虛擬化,我們文字、音樂、視頻、工作流程都變成數字,然後用PC、PIP連在一起,人與信息連接,瀏覽、搜索。人與商品連接是電商,人與人連接是社交網絡。

下面的30年,我們是向另外一個方向走,是把數字世界的互聯網技術、商業模式,又送回到物理世界,我把它稱為互聯網的物理化。

互聯網物理化的三個維度

1.萬物互聯

第一個維度就是我們有各種各樣的方式,出來之後萬物互聯,不僅人和人相連、人和機器相連、機器和機器相連。下面的五年中我們相連的智能設備會增加五到十倍,這個指數能增加,包括我們的家電、汽車、整個的醫療設備,可以說工業、制造都會上網都連到一塊。這就出現了巨多的大數據。

2.互聯網擁抱傳統產業

互聯網會改變傳統產業,產業互聯網或行業互聯網不僅僅是技術改變,它的商業模式也在改變行業本身的方式,包括產品的開發、營銷、推廣以及商業的模式,用時髦的話說就是互聯網思維。互聯網其實已經影響了傳統行業,第一個行業是媒體傳播,第二個行業是廣告業。

網媒的發展和網絡廣告投放可以證明觀點。還有電商,改變了零售行業,現在再進入金融、健康和教育,進入每個行業。

3.智能生活和工作

就是人工智能,最近有一些十分有意思的進展,通過大量的手機運算的能力、存儲的能力加上一些算法。比如深度學習神經元網絡,使整個人工智能有了一個飛躍,這已經用到雲,用到包括使搜索變得更加有效、使廣告更加精準,在未來20年、30年,我認為會大量地改變我們工作生活的方式。其實20年、30年,我認為機器的職能作為一個IQ可能會跟人達到通過一個水平。

智能機器人有兩種模式

1.最終軟件。它會成為一個很好的伴侶,和你交流,知道你需要什麽,幫你買東西,做一個好助手,可能比你太太、秘書還懂你。我經常講過去多少年是我們在學習電腦,學它的語言、學它的輸入方式,學它運行的結果,以後電腦這邊應該是更懂你。

2.真正物理的機器人。這個機器人後臺還是雲計算大量的數據,智能在雲里面,它會在家里面陪伴老人、幫你做家務,或者在工廠替代許多工人,這個對整個產業結構會有很大變化。


百度文學成立 欲整合IP與騰訊爭天下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4-11-28/879083.html

每經記者 馮海超 發自北京

在月初錯失收購盛大文學後,百度開始加快整合網絡文學的步伐。昨日(11月27日),百度在北京舉行發布會,宣布百度文學正式成立,並發布了包括“縱橫中文網”、“91熊貓看書”、“百度書城”等子品牌在內的完整架構。

百度副總裁、用戶消費業務群組總經理王湛表示,百度文學成立完善了百度的文化產業,是百度泛娛樂化戰略中重要一環,未來百度要將遊戲、社交、視聽和求知這幾個領域環環相扣,形成完整互聯網產業鏈。

易觀國際分析師姚海鳳接受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百度坐擁PC端縱橫中文網、移動端熊貓看書、百度書城三大產品線,同時擁有強大流量和資源優勢,有望在網絡文學市場取得更大份額,成為做好IP(知識產權)版權運營的標桿。但從行業格局角度看,或難打破騰訊系一家獨大局面。”

重點挖掘網絡文學IP價值/

據了解,此次成立的百度文學將被劃分到百度用戶消費業務群組(CBG)中,作為百度泛娛樂化戰略中重要的一環。百度文學擬重點發展“粉絲經濟”和“泛娛樂化”,立體挖掘網絡文學的IP價值。

百度CBG業務群也被稱為前向收費業務群,設立於2013年6月,由百度副總裁王湛領銜,旗下設有包括hao123、貼吧、知道、遊戲、音樂、視頻等業務線,是百度文化娛樂和用戶粘性最集中的部分。百度文學的成立將對該群組泛娛樂化粉絲經濟經營起到促進作用。

據百度副總裁張東晨介紹,百度文學旗下子品牌和業務線將以原創網絡小說版權為核心,內容分發平臺為支撐,版權增值平臺為底氣,依托百度搜索平臺的優勢,整合資源,建立文學產業生態鏈。

在分發平臺方面,除百度書城APP和頁面站以及熊貓看書自有平臺外,整合百度系資源,同時還與小說閱讀網、瀟湘、晉江等第三方平臺合作,涵蓋APP分發、WAP分發、PC分發和搜索分發。據悉,百度文學分發平臺內容日分發量已過百萬,日均收入在30萬元以上,已有40多家合作夥伴。

作為未來重要發展方向的版權增值平臺,百度文學現場與完美世界、巨人網絡、華策影視、鮮果國際等遊戲、影視、出版公司簽約合作,擬將旗下原創作品轉化為遊戲、影視等作品,挖掘IP價值。

在發布會現場,劉心武、嚴歌苓以及百度文學旗下知名網絡作家方想等出席,百度文學原創漫畫與鮮果影業合作的《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電影發布也正式簽約。

產品線主要來自收購和整合/

記者註意到,百度文學產品線此前大多已上線,且主要通過收購和整合而來。2013年7月,百度以1.915億元的價格從完美世界手中買下縱橫中文網,並著手將百度多酷和此前隨19億美元收購91無線而來的91熊貓看書一起整合,即此次成立的“百度文學”主體。

值得一提的是,百度文學的成立意味著其在戰略資源上的傾斜和發力,但多位業界人士對其能否撼動騰訊文學持觀望態度。

自2013年起點中文網團隊出走騰訊,以及百度收購縱橫中文網事件後,中國網絡文學市場形成百度、騰訊、盛大三家爭霸的格局。但若隨著騰訊將盛大文學收入囊中,這一格局將被打破。

11月6日,業內傳出騰訊將以50億元收購盛大文學的消息後,騰訊與盛大方面均表示不予置評。但後續消息顯示,收購盛大文學的新投資者為摯信資本等基金公司,收購金額也是50億元。

資料顯示,騰訊正是摯信資本LP(有限合夥人)。對此,業內人士分析稱,騰訊很有可能從摯信資本等基金公司收購盛大文學,其才是最終買家。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多名網絡文學從業人員處得知,11月中旬以來騰訊文學部分高層已經開始入駐盛大文學旗下核心網站起點中文網,並接受部分新業務的調整。

姚海鳳表示,“百度同時擁有強大流量和資源優勢,但百度文學發力較晚,或難打破騰訊系一家獨大局面。”


百度宣布投資Uber 李彥宏半年前萌生投資意向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217/148438.html

i黑馬:12月17日,百度與矽谷新興創業公司Uber在北京簽署戰略合作及投資協議, Uber宣布接受百度的戰略投資,雙方達成全球範圍內的戰略合作夥伴關系。協議簽訂後,百度和Uber將在技術創新、開拓國際化市場、拓展中國O2O服務三個方面展開合作。Uber的打車服務將接入百度地圖、百度移動等App之中。

百度宣布投資Uber 李彥宏半年前萌生投資意向

發布會現場

騰訊科技 雷建平 12月17日報道

百度與矽谷新興公司Uber今日在北京簽署戰略合作及投資協議,Uber宣布接受百度投資。雙方達成全球範圍內合作,包含圍繞技術創業、開拓國際化市場及擴展中國O2O服務等。

Uber創始人兼CEO特拉維斯·卡拉尼克今日現身百度大廈,並與百度CEO李彥宏共同簽署協議。

李彥宏在會場上表示,百度19億美元收購91都沒有舉辦發布會,這也在於百度認為投資本身不是戰略,是為公司戰略服務,真正的戰略是這個公司要達成什麽目標。

“百度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戰略是連接人與服務,Uber代表著出行,與百度有很大切合點。”

李彥宏說,半年前自己要去美國,頭一天卡拉尼克提出要拜訪百度總部,自己隨後又去了Uber總部,感受到了這家矽谷公司的魅力,隨後萌生了百度投資Uber的想法。

卡拉尼克表示,雖然當前北京是冬天,但對於Uber來說卻是春天,中國對於Uber是非常重要的市場,Uber深深意識到在中國市場運營必須本地化經營,百度就是最好的合作夥伴。

2013年11月,Uber進入中國市場,首站在上海,目前已在全國9個城市推出服務,這些城市還包括北京、天津、武漢、成都等。Uber在中國面臨滴滴等競爭及法律等問題。

對此,卡拉尼克表示,目前Uber在中國這些城市均正常運營得很好,暫時沒有面臨法律方面的風險。今後Uber在中國本地服務將融入百度地圖等服務,提升用戶體驗。

Uber目前估值達到400億美元,去年夏天,Google Ventures領投Uber 2.58億美元的C輪投資;之後的D輪12億美元投資,Google Ventures也選擇跟投。

有消息稱,百度最多投資6億美元,占股1.5%,有可能會建合資公司,對此,百度和Uber均未回答。卡拉尼克只是強調,會加大本地化,已聘請很多當地團隊,未來的合作是開放式。

李彥宏則強調百度戰略入股Uber是商業合作,百度任何投資行為都是從戰略和投資行為決定。外界對百度有種誤解,以為百度只能收購或控股,實際上,百度還可占據很小股份比例。

李彥宏說,百度各種形式都是存在,金額和占比方面有非常靈活的空間,所有不管是多大百分比,只要投資對兩家公司戰略最好,百度就會去做,如果不是,百度就不會進行投資。

“百度不做任何財務投資,所以這次百度並不公布具體金額,吸引將大家吸引到真正的戰略合作中來。這也是為何去年百度19億美元投資91也沒舉辦發布會的原因。”李彥宏補充說。

據悉,在今日的發布會上卡拉尼克與李彥宏還互贈禮物,其中,李彥宏送了一個3D打印的百度智能自行車,卡拉尼克給了李彥宏一個Uber專車的模型,象征彼此的合作情誼。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