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專欄】內部激勵+並購整合,百度自己開的藥方能管用嗎?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218/148458.html

i黑馬:2013年之後的百度,找了兩副藥方,一副內服,一副外敷。內服的方子,主要是以內部激勵為主,不斷提高額度的“百度最高獎”是其中的一味藥;而外敷的方子則是大量地進行並購和整合,為百度添加更多的元素,特別是移動互聯網的成分,如收購91助手。藥方不錯,可百度能就此消腫嗎?

201303197281363677062890.jpg

來源:黑問專欄
作者:張書樂


2013年之後的百度,找了兩副藥方,一副內服,一副外敷。內服的方子,主要是以內部激勵為主,不斷提高額度的“百度最高獎”是其中的一味藥;而外敷的方子則是大量地進行並購和整合,為百度添加更多的元素,特別是移動互聯網的成分,如收購91助手。

饑餓來源:占據著國內絕對搜索市場的百度,進取動力不足。又由於在搶占移動互聯網市場的進度不佳,比整個互聯網節奏慢半拍,李彥宏對百度團隊怒評零分。

饑餓表現:百度開始以600萬美元的“百度最高獎”刺激內部,並拿出高達20億美元進行外部並購和整合,內外同時發力,重新找回饑餓的感覺。

饑餓指數:★★★

“我期待著有一天,當人們到國外旅行的時候,只要帶著百度翻譯,就可以毫無障礙地跟當地人溝通。我期待著有一天,人們可以不再需要電腦、手機,只要把一個小小的芯片植入你的腦子,你就可以無所不知、無所不能。”這是百度董事長兼CEO李彥宏在2014年最熱的8月,站在百度大廈東廣場,對近萬名參加2014百度Summer Party的百度員工所作的激情演講。

這個明顯山寨馬丁·路德·金著名演講《我有一個夢想》的“連珠炮”,記錄下的不僅僅是李彥宏對未來互聯網版圖的野心,還有他對百度這間公司及其員工的期許。就如他2012年11月那封在百度內網中,以“改變,從你我開始”為題的著名公開信中,所要求的“鼓勵狼性、淘汰小資”那樣。

離破產還有30天

李彥宏的希望很簡單,不要富貴病,要有饑餓感。

2013年1月,李彥宏在2012年“公司系數”一欄的打分是零。在不少員工看來,這是Robin對百度在“移動互聯網”上的表現十分不滿意。

但這只是對李彥宏零分事件的皮毛分析,他真正的焦慮在於百度慢了,比整個互聯網節奏慢了半拍。在這個時間段內,李彥宏密集發聲,特別是在公司年會上,李彥宏甚至說:“過去的2012年對於百度來說,可能是近些年來最困難、最不容易的一年。外界對我們的發展有一些質疑——百度是不是錯失了布局未來的先機?是不是只能躺在領先的優勢上吃老本?是不是缺乏創新的動力和能力?”

這是富貴病。有百度員工甚至說,依靠搜索引擎上的絕對優勢,百度單靠一個競價排名就能活得很滋潤了。言下之意就是百度已經很成功了,沒必要再去那些未知領域冒險。這樣的觀點,在當時的百度很有市場,以至於不少百度的離職員工稱,“百度很多的部門還是挺適合養老的,諸如北大、清華等學府的人才,越來越不會在百度待太久,因為百度帶來的挑戰越來越少了。”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範仲淹的這句老話,其實對於每一家進入穩定期的互聯網公司都在發揮著作用,特別是在自己的優勢領域,同時又沒有對手的情況下。幾乎在同時,左右著整個中國電子商務市場的阿里巴巴也陷入了類似的局面,不少媒體都報道著淘寶的不少“小二”們,在淘寶店家的“賄賂”中,過著紙醉金迷的生活。

馬雲的選擇是在阿里體系里,高調反腐,而李彥宏則在百度體系里,全力推崇狼性文化。可問題是,如何才能讓躺在功勞簿上睡覺的員工們,因為饑餓而激發狼性呢?

“離破產只有30天”,成為了李彥宏用來激發士氣的一個口頭禪,但這還不夠。李彥宏必須要有治療百度富貴病的藥方。

告別“脂肪肝”的藥方

利誘是一條激發饑餓感的捷徑。

就在李彥宏激情演講的同時,百度頒發了年度的“百度最高獎”,6支10人小團隊分享了高達600萬美元的獎金,這也是之前三年“最高獎”的總和。四年累計共發出1200萬美元,這種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的古老策略,也在骨子里透出了強烈的利誘味道。

但僅靠這些還不夠,百度十多年來的發展太過順利,以至於它已經喪失了疼痛的感覺。用李彥宏的話來說,這是恐龍病:“我聽說恐龍腳踩到一塊石頭,要幾個小時以後它的腦子才能夠反應過來。百度如果這樣,不管長到多大,都會失敗。”

李彥宏並非危言聳聽。2010年3月,當時百度在中國最大的競爭對手谷歌,以頻繁受到黑客攻擊為由,關閉了谷歌中國的域名,正式退出中國大陸市場。至此,國內的搜索引擎大戰基本塵埃落定,百度在此領域的地位變得不可撼動。

沒有對手是一種寂寞。之後的一兩年中,百度一直都沈浸在勝利的喜悅里,畢竟PC時代,互聯網入口只有搜索引擎和瀏覽器,後者的世界里還在群雄割據,這讓百度沒有了後顧之憂。中度“脂肪肝”的惡果也很快呈現。

具體表現在百度自身上,就是除了主打的搜索相關業務外,百度的許多其他探索和拓展嘗試,都很不成功。如電子商務上的百度有啊和網絡視頻上的愛奇藝。僅2012年,百度在這兩個項目的投資虧損就達2.942億元,而2011年則為1.794億元。在移動互聯網戰場上,百度更是乏善可陳。有人就揶揄當時的百度移動產品,不過是將PC端的搜索引擎適配了一下手機屏幕罷了,用戶體驗基本為零。

2012年1月,老對手騰訊旗下才誕生433天的微信已經擁有了過億用戶,到了年底,用戶量接近3億。騰訊借此成功搶占了移動互聯網的入口,這讓李彥宏感到憂慮。他在前不久參加的一次讀書會活動中就說:“像這種起來得特別快、用戶數目也非常大、粘性非常高的產品,我肯定是擔心的,我天天在琢磨,它會不會對我的業務產生實質性的威脅。答案是有可能。”

但創始人的憂慮,很多時候並沒有外界想象的那麽大,特別是對於百度這樣一個已經上了軌道的非創業型公司來說。侵入肌體內部的脂肪肝,必須要配合相當的療程來緩解和消除,光靠喊狼性口號,意義不大。

2013年之後的百度,找了兩副藥方,一副內服,一副外敷。內服的方子,主要是以內部激勵為主,不斷提高額度的“百度最高獎”是其中的一味藥;而外敷的方子則是大量地進行並購和整合,為百度添加更多的元素,特別是移動互聯網的成分,如收購91助手。

這兩副藥方表面上都指向百度想要進軍的移動互聯網,但實際上,都是想借助移動互聯網這個新興領域,讓百度的員工們重新找回創業的感覺,那種步履薄冰、舉步維艱,且不知何時冒出一個敵人將自己顛覆掉的危機感。

藥方不錯,可百度能就此消腫嗎?

餓不起來的百度

2014年初,李彥宏沒有召開全員大會,也沒有發表激情的年度講話。他又發了封內部郵件,因為2013年全年度總營業收入達到319.44億元,同比增長43.2%;更因為第四季度,移動營收占總收入的比例已經超過20%。

他在內部郵件里激動地寫道:這證明無論在PC時代,還是移動時代,搜索營銷都是一種有效的商業模式,這也讓我們在變幻莫測的市場環境中更有信心。

百度似乎重新找回了饑餓感,甚至肌體都變得年輕了許多。正如李彥宏在內部信里提到的那樣,百度IDL研究院將正式啟動少帥計劃,面向全球招募優秀青年人才。在2013年,百度其實已經給自己提拔了一批“少帥”,其中最令輿論興奮的是,一個叫李明遠的29歲年輕小夥,在7月被提升為副總裁,距離2004年他作為實習生進入百度,不過9年光景。他晉升之後仍然負責百度移動業務,顯然,這一次提拔的指向性很明確。還有一點也值得註意,2010年的時候李明遠曾在百度與日本電商巨頭樂天成立合資公司後不久,選擇“負氣”出走,成為UC產品副總裁。在2011年11月,在與李彥宏兩次長談後,又被“請”了回來。

在移動互聯網上,百度也斬獲頻頻。2013年底,百度一共有14款移動產品用戶數過億,“億級俱樂部”成員不斷在增加。其中,手機百度客戶端用戶突破4億。與微信在騰訊的一枝獨秀不同,百度不同形態的產品勢均力敵。按照百度的說法,其已經在移動端初步形成了移動搜索、應用分發、LBS和移動視頻四大入口。要知道,在年初,百度的移動端還基本是荒漠化的。

但值得註意的是,在如此的狂飆猛進中,有太多的因素來自於外敷,即廣泛的並購,特別是對91手機助手的收購。2013年8月14日,李彥宏親赴福州與網龍公司簽署收購91無線的最終協議。10萬元人民幣起步的91手機助手,最終賣出19億美元。如此高度重視91,並開出天價,業界的評論中大多有一個共同的觀點:百度總算給自己買來了一個移動互聯網的入口。

百度的兩個老對手騰訊和阿里巴巴幾乎在同樣的時間內,大肆並購、暗挺著各種移動互聯網企業。比如在2014年初,由此引發的“殺”得如火如荼的打車大戰,其背後就蘊含著騰訊和阿里在移動支付領域的競爭。

然而,百度壓根就沒有能力參與,它的並購還停留在給自己找一扇大門,並拉上一堆和產品線聯系不緊密的小夥伴們。並購去哪兒整合旅遊類垂直搜索,並購91增強輕應用,並購PPS增強愛奇藝……這些增強型的並購動作,其實都是在構築防禦工事。而它的老對手們則已經在自家的移動互聯網大門口,為進入者興建更多的“景觀帶”了,有自建的,也有買來的。

有人調侃百度的窘境:在PC時代,霸著入口的百度占盡了便宜,甚至逼得阿里以禁止百度搜索來保全自己。而在移動互聯網時代,電子商務變成了入口、社交網絡變成了入口。可搜索引擎,在有了眾多App直達後,用處變得越來越弱了。BAT之間,發家的業務開始“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到了2014年中期,在阿里成功上市後,在三巨頭的局面里,百度以其不到800億美元的市值已經遠遠落後於騰訊(1800億美元)、新科狀元阿里(2400億美元)。差距的鴻溝在不斷拉大,這也是三者在移動互聯網水平上落差的生動註腳。

內服、外敷的方子,顯然沒有為百度帶來更多的饑餓感,甚至於自家的頭牌搜索業務,也遭遇到了更加狼性的周鴻祎領軍的奇虎360公司的狙擊。360搜索“上架”之時,從百度那邊挖了不少的墻腳。

或許百度90%的80後員工中,有不少人難以消受這種富貴病,既然在百度里找不到挑戰,只好出去饑餓一把。

“打雞血”還是重新創業

做技術出身的李彥宏時刻被危機感所籠罩,百度自身也是,但在大企業病難以消腫的現狀下,他又該如何謀篇布局呢?

註入更多的新鮮血液是一個選擇,但李彥宏並不打算在百度已達3萬員工的龐大體量上,再增加過多的負擔。他推出了不少新的人才計劃。

輕應用就是一個人才計劃。盡管看起來,這似乎是百度想要重新定義移動互聯網應用模式的一步棋。基於搜索的移動互聯網應用,在黏性不足的情況下,李彥宏想要換一道菜,但主廚並不是懶散的百度自己。

收購91之後不久,李彥宏立刻推出了輕應用概念(無需下載、即搜即用的全功能App),把移動搜索海量的長尾需求分發給年輕的開發者們。百度給出的蛋糕是,開發者在接入輕應用這個開放平臺後,除了能獲得大量分發和用戶以外,還能借助百度的強大技術支撐,贏得更好的用戶體驗。當然,更重要的還是能讓年輕的開發者們賺到錢。這一切看起來,很像蘋果應用商店的眾包模式。而用外部創業者的狼性來提高百度的活力,似乎是一條康莊大道。

“通過購買關鍵字,我們找到用戶,用戶使用服務並獲得良好的體驗。”平安業務負責人容俊彥對媒體談到在輕應用的試水體驗時,也透露出了百度的圖謀,還是延續PC端搜索引擎的模式來賺錢。“這樣的應用分發,看起來輕了,較之原生App技術難度也低了,但對於年輕創業者來說,競價排名更難且貴。”一個移動互聯網創業者對筆者如是說。

通過外部來“打雞血”似乎有了阻礙,另一個註入新鮮血液的法子開始浮出水面。百度選擇的路數,依然是從外及內。

據媒體報道,百度91於今年5月正式啟動了“內部創意孵化機制”,並開出總額高達10萬元的獎金,扶持優秀創業項目。活動開展至今已收集到108個創意申請,而這些項目中的佼佼者,將成為百度91後期孵化的重點項目。而在外界觀感上,這次內部創業很有象征意味,“與騰訊等基地型孵化路線不同,百度91所做的能力型孵化器,受機構性質、人力資源等因素約束較小,初創企業的價值增值與其利益息息相關,因此理論上成功幾率更大。而相較於百度根深蒂固的互聯網發展史,百度91的移動互聯網氛圍更為濃厚,也更適合移動互聯網創業項目的培植。”這段頗具深意的媒體評論中,本身或許也帶有百度自身的意見在其中。

從外圍小夥伴處進行突圍,進而引發百度老員工的垂涎與饑餓感,形成由外而內的二次創業,正如那段評論所說——理論上成功幾率更大。

而在輕應用之後,百度也進一步加碼。9月3日,輕應用及其相關新產品的話題再次在企業和開發者中被引爆。在當天召開的2014百度世界大會上,百度推出了一整套面向傳統行業的移動互聯網生態解決方案“直達號”。這一次,百度想要建立O2O體系,形成自己在移動互聯網上的獨家入口。

在百度的戰略版圖上,新的構架已經謀劃好了。過去,輕應用主要運用在百度移動搜索,直達號則覆蓋了地圖等平臺。百度希望借助O2O這個還沒有形成真正入口的移動互聯網方向,重建自己的話語權,並繼續通過外部“打雞血”的方式來彌補自身富貴病帶來的種種問題。

“至少,這一次面向的用戶更樂意花錢了。過去只是面向開發者,面向有眾多應用分發平臺可選擇的創業者,積極性不高是可以想見的。而傳統的地面商家,此刻都在找進入移動互聯網的入口,加上過去百度地圖的黏性,都為直通號加分不少。”業內人士戲稱,“人傻錢多速來!百度這次似乎真的找到門了。”

可問題是,百度肌體內部的脂肪肝,似乎還是沒有找到方子治。而不斷加“外掛”的方式,一旦不奏效,將有可能演變成百度新的脂肪堆積……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非i黑馬官方立場

點擊鏈接,和作者一起交流:http://ask.iheima.com/?/people/zhangshuyue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4142

傳點心將整合進百度安全和91無線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220/148490.html

剛傳出解散的消息,點心以最快速度向媒體回應了此事。

\12月20日中午,今日有媒體報道稱,創新工場首個孵化的項目“點心”現已解散。而點心內部人士透露,該說法欠妥,實為點心團隊作為核心團隊整合進入百度大安全業務團隊和百度收購的91無線。

據悉,解散說法源於點心團隊發布在微博和朋友圈的聚餐照片信息,部分媒體解讀為散夥飯。但實質上是點心團隊某負責人決定自主創業,團隊成員為其踐行,而非整體散夥。

目前,經過兩個月的重組,點心團隊一部分已被納入百度最新的大安全部門中負責PC和移動安全,而另一部分則即將加入91無線團隊負責系統工具業務。

百度近年來意識到安全的重要性,將安全業務上升到接近搜索業務的戰略地位,對原有安全架構進行了調整,將PC端安全業務和移動安全整合成為獨立部門。而點心部分團隊便是加入該部門,目前團隊已由百人擴充到四五百人規模。

點心是創新工場孵化的首個項目,於2012年被百度收購。2010年,點心獲得金沙江創投千萬美金級別的A輪投資。2010年,點心研發的OS手機操作系統被搭載在夏普手機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4303

【專欄】內部激勵+並購整合,百度自己開的藥方能管用嗎?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218/148458.html

i黑馬:2013年之後的百度,找了兩副藥方,一副內服,一副外敷。內服的方子,主要是以內部激勵為主,不斷提高額度的“百度最高獎”是其中的一味藥;而外敷的方子則是大量地進行並購和整合,為百度添加更多的元素,特別是移動互聯網的成分,如收購91助手。藥方不錯,可百度能就此消腫嗎?

201303197281363677062890.jpg

來源:黑問專欄
作者:張書樂


2013年之後的百度,找了兩副藥方,一副內服,一副外敷。內服的方子,主要是以內部激勵為主,不斷提高額度的“百度最高獎”是其中的一味藥;而外敷的方子則是大量地進行並購和整合,為百度添加更多的元素,特別是移動互聯網的成分,如收購91助手。

饑餓來源:占據著國內絕對搜索市場的百度,進取動力不足。又由於在搶占移動互聯網市場的進度不佳,比整個互聯網節奏慢半拍,李彥宏對百度團隊怒評零分。

饑餓表現:百度開始以600萬美元的“百度最高獎”刺激內部,並拿出高達20億美元進行外部並購和整合,內外同時發力,重新找回饑餓的感覺。

饑餓指數:★★★

“我期待著有一天,當人們到國外旅行的時候,只要帶著百度翻譯,就可以毫無障礙地跟當地人溝通。我期待著有一天,人們可以不再需要電腦、手機,只要把一個小小的芯片植入你的腦子,你就可以無所不知、無所不能。”這是百度董事長兼CEO李彥宏在2014年最熱的8月,站在百度大廈東廣場,對近萬名參加2014百度Summer Party的百度員工所作的激情演講。

這個明顯山寨馬丁·路德·金著名演講《我有一個夢想》的“連珠炮”,記錄下的不僅僅是李彥宏對未來互聯網版圖的野心,還有他對百度這間公司及其員工的期許。就如他2012年11月那封在百度內網中,以“改變,從你我開始”為題的著名公開信中,所要求的“鼓勵狼性、淘汰小資”那樣。

離破產還有30天

李彥宏的希望很簡單,不要富貴病,要有饑餓感。

2013年1月,李彥宏在2012年“公司系數”一欄的打分是零。在不少員工看來,這是Robin對百度在“移動互聯網”上的表現十分不滿意。

但這只是對李彥宏零分事件的皮毛分析,他真正的焦慮在於百度慢了,比整個互聯網節奏慢了半拍。在這個時間段內,李彥宏密集發聲,特別是在公司年會上,李彥宏甚至說:“過去的2012年對於百度來說,可能是近些年來最困難、最不容易的一年。外界對我們的發展有一些質疑——百度是不是錯失了布局未來的先機?是不是只能躺在領先的優勢上吃老本?是不是缺乏創新的動力和能力?”

這是富貴病。有百度員工甚至說,依靠搜索引擎上的絕對優勢,百度單靠一個競價排名就能活得很滋潤了。言下之意就是百度已經很成功了,沒必要再去那些未知領域冒險。這樣的觀點,在當時的百度很有市場,以至於不少百度的離職員工稱,“百度很多的部門還是挺適合養老的,諸如北大、清華等學府的人才,越來越不會在百度待太久,因為百度帶來的挑戰越來越少了。”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範仲淹的這句老話,其實對於每一家進入穩定期的互聯網公司都在發揮著作用,特別是在自己的優勢領域,同時又沒有對手的情況下。幾乎在同時,左右著整個中國電子商務市場的阿里巴巴也陷入了類似的局面,不少媒體都報道著淘寶的不少“小二”們,在淘寶店家的“賄賂”中,過著紙醉金迷的生活。

馬雲的選擇是在阿里體系里,高調反腐,而李彥宏則在百度體系里,全力推崇狼性文化。可問題是,如何才能讓躺在功勞簿上睡覺的員工們,因為饑餓而激發狼性呢?

“離破產只有30天”,成為了李彥宏用來激發士氣的一個口頭禪,但這還不夠。李彥宏必須要有治療百度富貴病的藥方。

告別“脂肪肝”的藥方

利誘是一條激發饑餓感的捷徑。

就在李彥宏激情演講的同時,百度頒發了年度的“百度最高獎”,6支10人小團隊分享了高達600萬美元的獎金,這也是之前三年“最高獎”的總和。四年累計共發出1200萬美元,這種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的古老策略,也在骨子里透出了強烈的利誘味道。

但僅靠這些還不夠,百度十多年來的發展太過順利,以至於它已經喪失了疼痛的感覺。用李彥宏的話來說,這是恐龍病:“我聽說恐龍腳踩到一塊石頭,要幾個小時以後它的腦子才能夠反應過來。百度如果這樣,不管長到多大,都會失敗。”

李彥宏並非危言聳聽。2010年3月,當時百度在中國最大的競爭對手谷歌,以頻繁受到黑客攻擊為由,關閉了谷歌中國的域名,正式退出中國大陸市場。至此,國內的搜索引擎大戰基本塵埃落定,百度在此領域的地位變得不可撼動。

沒有對手是一種寂寞。之後的一兩年中,百度一直都沈浸在勝利的喜悅里,畢竟PC時代,互聯網入口只有搜索引擎和瀏覽器,後者的世界里還在群雄割據,這讓百度沒有了後顧之憂。中度“脂肪肝”的惡果也很快呈現。

具體表現在百度自身上,就是除了主打的搜索相關業務外,百度的許多其他探索和拓展嘗試,都很不成功。如電子商務上的百度有啊和網絡視頻上的愛奇藝。僅2012年,百度在這兩個項目的投資虧損就達2.942億元,而2011年則為1.794億元。在移動互聯網戰場上,百度更是乏善可陳。有人就揶揄當時的百度移動產品,不過是將PC端的搜索引擎適配了一下手機屏幕罷了,用戶體驗基本為零。

2012年1月,老對手騰訊旗下才誕生433天的微信已經擁有了過億用戶,到了年底,用戶量接近3億。騰訊借此成功搶占了移動互聯網的入口,這讓李彥宏感到憂慮。他在前不久參加的一次讀書會活動中就說:“像這種起來得特別快、用戶數目也非常大、粘性非常高的產品,我肯定是擔心的,我天天在琢磨,它會不會對我的業務產生實質性的威脅。答案是有可能。”

但創始人的憂慮,很多時候並沒有外界想象的那麽大,特別是對於百度這樣一個已經上了軌道的非創業型公司來說。侵入肌體內部的脂肪肝,必須要配合相當的療程來緩解和消除,光靠喊狼性口號,意義不大。

2013年之後的百度,找了兩副藥方,一副內服,一副外敷。內服的方子,主要是以內部激勵為主,不斷提高額度的“百度最高獎”是其中的一味藥;而外敷的方子則是大量地進行並購和整合,為百度添加更多的元素,特別是移動互聯網的成分,如收購91助手。

這兩副藥方表面上都指向百度想要進軍的移動互聯網,但實際上,都是想借助移動互聯網這個新興領域,讓百度的員工們重新找回創業的感覺,那種步履薄冰、舉步維艱,且不知何時冒出一個敵人將自己顛覆掉的危機感。

藥方不錯,可百度能就此消腫嗎?

餓不起來的百度

2014年初,李彥宏沒有召開全員大會,也沒有發表激情的年度講話。他又發了封內部郵件,因為2013年全年度總營業收入達到319.44億元,同比增長43.2%;更因為第四季度,移動營收占總收入的比例已經超過20%。

他在內部郵件里激動地寫道:這證明無論在PC時代,還是移動時代,搜索營銷都是一種有效的商業模式,這也讓我們在變幻莫測的市場環境中更有信心。

百度似乎重新找回了饑餓感,甚至肌體都變得年輕了許多。正如李彥宏在內部信里提到的那樣,百度IDL研究院將正式啟動少帥計劃,面向全球招募優秀青年人才。在2013年,百度其實已經給自己提拔了一批“少帥”,其中最令輿論興奮的是,一個叫李明遠的29歲年輕小夥,在7月被提升為副總裁,距離2004年他作為實習生進入百度,不過9年光景。他晉升之後仍然負責百度移動業務,顯然,這一次提拔的指向性很明確。還有一點也值得註意,2010年的時候李明遠曾在百度與日本電商巨頭樂天成立合資公司後不久,選擇“負氣”出走,成為UC產品副總裁。在2011年11月,在與李彥宏兩次長談後,又被“請”了回來。

在移動互聯網上,百度也斬獲頻頻。2013年底,百度一共有14款移動產品用戶數過億,“億級俱樂部”成員不斷在增加。其中,手機百度客戶端用戶突破4億。與微信在騰訊的一枝獨秀不同,百度不同形態的產品勢均力敵。按照百度的說法,其已經在移動端初步形成了移動搜索、應用分發、LBS和移動視頻四大入口。要知道,在年初,百度的移動端還基本是荒漠化的。

但值得註意的是,在如此的狂飆猛進中,有太多的因素來自於外敷,即廣泛的並購,特別是對91手機助手的收購。2013年8月14日,李彥宏親赴福州與網龍公司簽署收購91無線的最終協議。10萬元人民幣起步的91手機助手,最終賣出19億美元。如此高度重視91,並開出天價,業界的評論中大多有一個共同的觀點:百度總算給自己買來了一個移動互聯網的入口。

百度的兩個老對手騰訊和阿里巴巴幾乎在同樣的時間內,大肆並購、暗挺著各種移動互聯網企業。比如在2014年初,由此引發的“殺”得如火如荼的打車大戰,其背後就蘊含著騰訊和阿里在移動支付領域的競爭。

然而,百度壓根就沒有能力參與,它的並購還停留在給自己找一扇大門,並拉上一堆和產品線聯系不緊密的小夥伴們。並購去哪兒整合旅遊類垂直搜索,並購91增強輕應用,並購PPS增強愛奇藝……這些增強型的並購動作,其實都是在構築防禦工事。而它的老對手們則已經在自家的移動互聯網大門口,為進入者興建更多的“景觀帶”了,有自建的,也有買來的。

有人調侃百度的窘境:在PC時代,霸著入口的百度占盡了便宜,甚至逼得阿里以禁止百度搜索來保全自己。而在移動互聯網時代,電子商務變成了入口、社交網絡變成了入口。可搜索引擎,在有了眾多App直達後,用處變得越來越弱了。BAT之間,發家的業務開始“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到了2014年中期,在阿里成功上市後,在三巨頭的局面里,百度以其不到800億美元的市值已經遠遠落後於騰訊(1800億美元)、新科狀元阿里(2400億美元)。差距的鴻溝在不斷拉大,這也是三者在移動互聯網水平上落差的生動註腳。

內服、外敷的方子,顯然沒有為百度帶來更多的饑餓感,甚至於自家的頭牌搜索業務,也遭遇到了更加狼性的周鴻祎領軍的奇虎360公司的狙擊。360搜索“上架”之時,從百度那邊挖了不少的墻腳。

或許百度90%的80後員工中,有不少人難以消受這種富貴病,既然在百度里找不到挑戰,只好出去饑餓一把。

“打雞血”還是重新創業

做技術出身的李彥宏時刻被危機感所籠罩,百度自身也是,但在大企業病難以消腫的現狀下,他又該如何謀篇布局呢?

註入更多的新鮮血液是一個選擇,但李彥宏並不打算在百度已達3萬員工的龐大體量上,再增加過多的負擔。他推出了不少新的人才計劃。

輕應用就是一個人才計劃。盡管看起來,這似乎是百度想要重新定義移動互聯網應用模式的一步棋。基於搜索的移動互聯網應用,在黏性不足的情況下,李彥宏想要換一道菜,但主廚並不是懶散的百度自己。

收購91之後不久,李彥宏立刻推出了輕應用概念(無需下載、即搜即用的全功能App),把移動搜索海量的長尾需求分發給年輕的開發者們。百度給出的蛋糕是,開發者在接入輕應用這個開放平臺後,除了能獲得大量分發和用戶以外,還能借助百度的強大技術支撐,贏得更好的用戶體驗。當然,更重要的還是能讓年輕的開發者們賺到錢。這一切看起來,很像蘋果應用商店的眾包模式。而用外部創業者的狼性來提高百度的活力,似乎是一條康莊大道。

“通過購買關鍵字,我們找到用戶,用戶使用服務並獲得良好的體驗。”平安業務負責人容俊彥對媒體談到在輕應用的試水體驗時,也透露出了百度的圖謀,還是延續PC端搜索引擎的模式來賺錢。“這樣的應用分發,看起來輕了,較之原生App技術難度也低了,但對於年輕創業者來說,競價排名更難且貴。”一個移動互聯網創業者對筆者如是說。

通過外部來“打雞血”似乎有了阻礙,另一個註入新鮮血液的法子開始浮出水面。百度選擇的路數,依然是從外及內。

據媒體報道,百度91於今年5月正式啟動了“內部創意孵化機制”,並開出總額高達10萬元的獎金,扶持優秀創業項目。活動開展至今已收集到108個創意申請,而這些項目中的佼佼者,將成為百度91後期孵化的重點項目。而在外界觀感上,這次內部創業很有象征意味,“與騰訊等基地型孵化路線不同,百度91所做的能力型孵化器,受機構性質、人力資源等因素約束較小,初創企業的價值增值與其利益息息相關,因此理論上成功幾率更大。而相較於百度根深蒂固的互聯網發展史,百度91的移動互聯網氛圍更為濃厚,也更適合移動互聯網創業項目的培植。”這段頗具深意的媒體評論中,本身或許也帶有百度自身的意見在其中。

從外圍小夥伴處進行突圍,進而引發百度老員工的垂涎與饑餓感,形成由外而內的二次創業,正如那段評論所說——理論上成功幾率更大。

而在輕應用之後,百度也進一步加碼。9月3日,輕應用及其相關新產品的話題再次在企業和開發者中被引爆。在當天召開的2014百度世界大會上,百度推出了一整套面向傳統行業的移動互聯網生態解決方案“直達號”。這一次,百度想要建立O2O體系,形成自己在移動互聯網上的獨家入口。

在百度的戰略版圖上,新的構架已經謀劃好了。過去,輕應用主要運用在百度移動搜索,直達號則覆蓋了地圖等平臺。百度希望借助O2O這個還沒有形成真正入口的移動互聯網方向,重建自己的話語權,並繼續通過外部“打雞血”的方式來彌補自身富貴病帶來的種種問題。

“至少,這一次面向的用戶更樂意花錢了。過去只是面向開發者,面向有眾多應用分發平臺可選擇的創業者,積極性不高是可以想見的。而傳統的地面商家,此刻都在找進入移動互聯網的入口,加上過去百度地圖的黏性,都為直通號加分不少。”業內人士戲稱,“人傻錢多速來!百度這次似乎真的找到門了。”

可問題是,百度肌體內部的脂肪肝,似乎還是沒有找到方子治。而不斷加“外掛”的方式,一旦不奏效,將有可能演變成百度新的脂肪堆積……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非i黑馬官方立場

點擊鏈接,和作者一起交流:http://ask.iheima.com/?/people/zhangshuyue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4316

巨頭又刷存在感 百度手機助手把豌豆莢屏蔽了!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108/148802.html

i黑馬:巨頭又在刷存在感了。今天豌豆莢怒發公開信,說百度手機助手把它們家給屏蔽了:用戶通過百度搜豌豆莢時,能得到很長的搜索結果,卻唯獨沒有豌豆莢。

百度又在玩什麽陰謀?它本身是個應用商店,去年收購的91手機助手也是個應用商店,與豌豆莢都是競爭對手,這跟現在的屏蔽事件不無關系。

所以黑馬哥說,像百度收購91這種交易就是壟斷,政府就不該審批。前段時間,英媒還大呼這種投資並購關系在中、美流行,把互聯網都壟斷了。

百度也夠亂的,2013年一直推輕應用,主打瀏覽器為入口,這與應用商店模式完全相反,後來自己做手機助手,還把91助手買了,現在又把競爭對手給屏蔽了,這都幹的什麽事啊。


\以下為豌豆莢公開信全文:
 

致百度手機助手的公開信:
 
百度手機助手的老師們
 
你們好。
 
不久前,我們發現在沒有任何通知的情況下,百度手機助手屏蔽了豌豆莢:用戶在百度手機助手內搜索[豌豆莢]時,能得到很長的搜索結果,卻唯獨沒有豌豆莢,導致每天有數萬用戶得不到他們想要的搜索結果。
 
這是一件很糟糕的事情。
 
豌豆莢不想武斷地將此事看做是有針對性的惡意行為,我們非常急切地想知道原因。我們願意相信,一家憑借搜索[讓人們最平等便捷地獲取信息,找到所求]的公司,不會再產品中設置屏障,阻斷用戶的搜索。即使是在競爭激烈的移動互聯網行業,平等、開放仍是大家公認的最大價值。目前為止,各個主要渠道也並未屏蔽競品。
 
在這段時間里,我們嘗試聯系了百度手機助手團隊內的不同接口人,積極地想要了解原因。讓我們更為驚訝的是,經過多次的溝通,包括郵件、微信、短信和電話,至今我們仍然沒有受到任何正式的回複。
 
一個搜索按鈕所代表的不僅是搜索本身,更是互聯網改變這個世界的出發點之一。因此,豌豆莢今天上線了一個網頁,希望認同互聯網價值的人們可以和豌豆莢一道發出聲音,不要沈默。
 
我們唯一的訴求是百度手機助手取消對豌豆莢無理由的屏蔽。豌豆莢不會“以暴制暴”,屏蔽百度手機助手,我們相信在這個依然開放的世界,溝通最終可以解決問題。
 
祝好。
 
豌豆莢
 
2015年1月8日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百度將入局影業,湊響垂直020狂想曲 靠譜嗎?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111/148850.html

i黑馬:今日有消息傳出,繼騰訊和阿里紛紛涉足影視後,百度終於也按耐不住,要開始入局,進入影視市場了。消息稱百度將近日成立了電影業務部,對外稱作“百度影業”。百度影業將專註於垂直O2O領域的電影在線選座和購票業務,以及參與影視投資等。


該部門將由百度原商業知心產品高級總監徐勇明負責,原班人馬來自百度收購而來的糯米團購,目前正在招兵買馬。百度影業將專註於垂直O2O領域的電影在線選座和購票業務,以yishu及參與影視投資等。

據接近百度人士透露,數月前百度對LBS業務進行架構調整之後,百度便著手將地圖和糯米業務進行分拆重組。 而電影從業者表示,糯米團隊便自那時起被籌劃進入“百度影業”部門,從事在線選座和團購業務。

據悉,百度前期會以糯米的在線選座和團購票務為主,後期隨著使用率的提高,將逐漸往電影產業上遊走,持續參與影視投資。 據上述人士稱,百度目前已在後期階段進入,聯合投資了電影《重返20歲》,投入經費從事票務活動。

登錄百度糯米團購和百度地圖的PC端和移動端,發現在顯眼推廣位放置了該電影的宣傳頁面,也是百度目前主力推廣的唯一一部電影。

 從上述動作看,百度此番入局電影行業,意在垂直O2O布局和從事影視投資。

百度將整合知心搜索、百度地圖和糯米團購業務,布局電影領域的垂直O2O,通過上述自有業務在電影搜索、在線選座和團購支付上發力,同時據傳聯合萬達和中影集團開展售票系統和取票終端合作,以完成整個交易閉環。

 除了百度,BAT中的阿里也早於去年3月以64億港元收購文化中國,未來還將巨資投入電影版權;而騰訊也在持續建立影視、動漫和文學等“泛娛樂”概念。

在業內人士看來,和阿里騰訊巨資進入電影市場一致,百度進入電影行業是可預期的正常動作。

未來百度將以PC和移動端搜索、百度地圖和糯米團購作為電影入口,加入影評和社交互動環節,結合大數據技術和廣告業務,完善“百度影業”的布局。

百度電影業務布局:全鏈路觸及用戶觀影過程,打造垂直O2O新玩法


伴隨全球電影業的高速發展,已成第二大電影消費市場的中國電影儼然是一塊巨型蛋糕。

2014年中國電影票房達296億,其中網絡售票規模達90億左右,約占30%市場份額,有意思的是移動端網絡售票交易額將占整個在線網絡交易額的60%以上,遠超PC端交易額。

擴大入口優勢:

百度將電影票業務作為垂直O2O戰略發展,集中現有大搜索流量資源重新整合。 據悉,百度搜索將建立全新的“電影知心”搜索結果,在PC和移動端提供電影資訊和影評的同時為用戶提供相關的在售電影票服務。

從布局圖中可以看出,百度地圖作為電影票業務的移動端引流入口已遠遠不夠,百度還將通過糯米團APP和百度搜索APP中增加附近電影院在線購票業務擴大其在電影票市場的覆蓋力度。

另外在愛奇藝和百度視頻中的電影預告片嵌入電影票應用,也真是力證了百度在鞏固和擴大入口地位上的無所不用其極的手段。

涉足“在線選座”核心環節:

眾所周知,“在線選座”是整個在線電影票業務的核心,也是打通線上線下閉環服務中最關鍵的體驗。

正好比電商流程中物流的最後一公里一樣,“知心搜索”獲取的影訊、影評近乎百度傳統的廣告模式,提供的信息流服務;團購售賣電影票券類似電商的支付環節,解決了資金流;恰恰“在線選座”和電商的物流派送一樣提供整個環節中最後的用戶體驗,同時也是最能打通線下傳統行業渠道的關鍵一步。

據傳百度已密謀聯絡萬達、中影集團等國內主要院線開展售票系統、在線選座甚至包括取票終端和手機驗票在內的系統研發層面的深度合作溝通。

財大氣粗的互聯網土豪高調入場,也許不久將建立以圍繞信息搜索和基於地圖的本地生活服務為入口,以百度糯米為電影票線上業務平臺的一整套觀影解決方案,利用互聯網在系統、支付、用戶體驗等方面的技術優勢將全新的觀影體驗做到極致。

通過影片打分、影評互動完成社交化元素(Social),以百度地圖和百度搜索、糯米APP為突破口分別串聯本地化(Local)、移動化(Mobile)布局,最後通過廣告變現、支付提成、大數據服務完美實現商業化(Commercial),百度電影票SoLoMoCo布局不言而喻。

百度電影票的未來會如想象般那麽美好嗎?

目前涉及線上電影票業務的應用已俞數十種,這其中以主打“低價團購券”的團購網站和“在線選座”的垂直電影站點兩大陣營最為典型。

數據反映,電影團購券銷售額在國內三大團購網站美團、大眾點評、百度糯米中所占銷售額比例都很強勁。而格瓦拉、時光網、貓眼電影這類垂直站點更幾乎以銷售在線電影票為生。

團購三足鼎立,短期格局難以撼動:

當下談百度電影票其實更恰當地不如說百度糯米在電影票業務中的調整。盡管背後有互聯網大哥依仗,但無論是從百度大搜索引流還是通過百度地圖、百度視頻引入電影票應用,最後無非都是落地到百度糯米的電影票售票系統。

 就目前PC和移動端的整理銷售量來看,美團是市場老大,點評位居次席,百度糯米處於探花名列。美團背後依靠阿里大電商平臺,點評有騰訊和微信強大的流量入口優勢,因此短期內百度電影票欲撼動此番格局怕是懸乎。

牽手線下院線,O2O閉環門檻高:

 百度電影票目前還過於依賴第三方票務站點,主要接入的網票網的數據和服務。 當前最為成功的電影O2O先行者格瓦拉早已深耕線下多年,與院線方深度合作早早構建了線上售票– 在線選座– 院線自助取票的一條龍服務。

百度深知數據依賴第三方提供商的風險,故努力加快拓展與線下院線的合作步伐,欲圖掌握主動權打通線上閉環。

然而豈不說線下院線魚龍混雜,僅有萬達、金逸、UME少數幾家具備全國性的網點規模,接入標準不一;就單說接入在線售票和在線選座系統,沒有類似金融交易體系中銀聯般的統一中轉服務中心,眾多線上站點都意圖接入線下院線系統,多對多的模式將直接拉高線上線下O2O閉環的門檻。相比之下百度不如考慮收購一家規模略小的垂直電影平臺,走去哪兒的模式似乎更佳。

無論是百度糯米抑或是百度地圖,電影票業務都只是其中一小塊業務,如果不深度垂直化,百度電影票始終是搶占不到百度流量的一級入口的。

當然對百度這種體量的公司它也不需要這樣,它需要同時滿足全網各行業用戶的不同需求。說到底垂直電影票市場更加專業化、重運營,拿影片打分和評論內容來說,以熊廠一向的風格來講只會做信息搜索聚合,不會開放UGC模式。

基於這個體系百度電影票短期內除了拓展線下渠道建立在線選座外,也就是大幅度鞏固流量入口地位了,要想在全產業鏈上尋求更大突破還需觀望。

嘗試模式創新,百度或許看得更遠

既然傳統的O2O閉環模式體系下百度電影票很難在短期內對格瓦拉、時光網、貓眼電影構成市場威脅,那就一邊先分食著蛋糕,另一邊百度再想其它的招去。

互聯網行業唯快不破,唯創新不缺。

“爛片退票”,一石驚起千層浪

隨著電影產業飛速發展,影片質量也參差不齊,爛片很多。百度這種互聯網土豪還真是既能抓住用戶需求痛點,又有錢燒,打著“爛片退票”這種噱頭捕獲了大批互聯網屌絲用戶。

先不說百度這種退票反補的運作能持續多久,也不說所謂的“爛片”的標準評價體系如何的建立,更別談可能重寫中國電影產業模式的豪言。

單就憑此次活動的效果來講“爛片退票”既是符合了廣大用戶內心對電影業服務持有改善、更高期待的需求,又賺足了廣告媒體和用戶對於百度電影票的眼球關註,的確是成功的創新嘗試。

串聯產業鏈,搭建消費閉環:

 電影發行方一般都會在影片上映前做足營銷宣傳,最常見的就是在視頻網站和各媒體平臺投放預告片。

百度視頻通過讓用戶觀看預告片產生去線下觀影的需求,近而提供水到渠成式的在線購票入口,將用戶需求到消費在一個應用內做到極致,這種產品創新或許能加快百度電影票的發展步伐。


李嘉誠公司遷冊地阿里百度都在 到底好在哪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5-01-18/891415.html

日前,亞洲富豪李嘉誠重組旗下兩家集團,並把重組後的企業註冊地點從香港遷移至開曼群島,稱此舉只是為做生意方便。其實,開曼群島早已成為中國企業一個重要“落戶地”。從地產界的碧桂園、世茂地產,到運動品牌李寧、安踏,再到阿里巴巴、百度等互聯網巨頭,許多國人耳熟能詳的公司,都是開曼群島的註冊企業。文字整理/新京報記者儲信艷

誰在開曼群島“落戶”?

過去20年間,內地赴港上市的家族企業資產規模最大的50家之中,共有44家註冊於開曼群島。

2009年

1145家公司香港上市

388家開曼註冊

2010年前8個月

44家企業香港上市

31家開曼註冊

★基本“國情”

開曼群島是英國在加勒比海西北部的一塊海外屬地,面積僅259平方公里,人口不到6萬人。金融和旅遊業是主要經濟來源。

★著名離岸公司註冊地

開曼群島和英屬維爾京群島,百慕大並稱為三大離岸註冊地之一,島上的財政收入大部分來自於這一部分。

★世界第四大離岸金融中心

據介紹,李嘉誠之所以把重組後的新公司註冊在開曼群島,是由於此次重組交易額巨大,涉及分派新公司的實物股票,根據香港有關法規,這對於在香港註冊的公司是不被允許的。

2010年開始,李嘉誠在海外進行大量投資,以歐洲為重點投資對象在基建、電訊、能源等各個板塊全面開花,將公司遷冊至開曼群島將有助於進一步拓展海外並購項目。

★年均4300家公司成立

有資料顯示,目前平均每年有4300家公司在開曼群島註冊成立;全球700多家銀行均在該群島設有分支機構,包括全世界最大的25家銀行的子公司,島內的金融業、信托業總資產已超過2500億美元。

政策寬松經營方便

上市“跳板”

如果企業需引入外資或海外上市,可通過在開曼群島註冊境外公司,對境內公司進行100%股權收購,然後將開曼公司提交香港或是美國上市來完成境內公司的海外融資。特別是對於互聯網、教育以及傳媒等在中國引進外資有限制的領域的行業,吸引力更大。

 


走完一個輪回後,百度重回主場?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125/148990.html


一個“進攻”的百度需要證明:在瞬息萬變的技術市場走完了一個完整的循環周期後——這通常是一家公司成年的標誌,絕大部分的技術公司都在成年之前夭折或成為小老頭——它還有足夠的能力去成為新規則的制定者。

\昨天,在百度公司的年會暨百度成立15周年晚會上,一向平和的李彥宏楞是將年會弄成了戰前動員會,向對手們發出了戰帖:“現在,是我們發起進攻的時候了”,“現在,是我們引領未來的時候了”。

 

過去的幾年,作為BAT(百度、阿里巴巴、騰訊)中技術基因最強的公司,百度遭受了比其他兩家更大的挑戰——縱觀歷史,一種新的技術變革總是會將一些技術上的領導者推入艱難的境地,而移動互聯網就是這樣的技術,甚至一度有人認為BAT已經不再。

 

不過,該公司看來經受住了考驗:2014年該公司是二級市場中漲幅最大的中概股之一,也是BAT中漲幅最大的。這主要受益於其移動端商業化的超預期進展,2013年第四季度移動端營收占比還只有20%,但截至去年第三季度已經上升為36%,預計今年上半年將超過50%。

 

盡管盈利狀況受到了一定壓制——主要歸因於在低谷中非但沒有減少、反而增加了投資,但盈利回升的趨勢已經非常明顯,而營收增長在2013年探底之後迅速重回到了高速增長軌道——截至去年第三季度已經連續四個季度營收增長在50%以上,在BAT中趨勢表現最為強勁。

 

我在去年3月份曾預測該公司在二級市場可能複制Facebook自2013年年中開始的逆襲(參閱我的《百度股價嚴重低估,或複制Facebook式的逆襲》),依據就是該公司在移動互聯網領域遭遇的挑戰被高估,而其進展卻被視而不見。自那以來,百度股價增長了60%以上。

 

那麽,百度的下一步走勢就變得異常關鍵:是更上層樓,進入千億美元市值公司的行業,迅速縮小與另外兩家的差距,還是一直停留在幾百億美元市值公司的行列?而影響走勢的關鍵,將是百度能否重新回到行業主場,成為李彥宏口中的“進攻”者和“引領”者。

 

換句話說,百度需要證明:在瞬息萬變的技術市場走完了一個完整的循環周期後——這通常是一家公司成年的標誌,絕大部分的技術公司都在成年之前夭折或成為小老頭——它還有足夠的能力去成為新規則的制定者。

 

對此,我仍然持相對樂觀的態度,依據是:搜索是一種人類最自然的獲取信息的方式,只不過移動端的搜索形式和對搜索背後的能力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正是這些能力的準備不足拖累了過去幾年搜索在移動端的地位。

 

比如受屏幕和響應場景的驅動,移動搜索不但要解決語音、圖像等更自然輸入方式的問題,還要在最短的時間內對更複雜的請求做出回應,而所有這些都涉及到了語音、圖像、人工智能與大數據等高壁壘技術。

 

這些技術正是百度過去幾年投入重金進行研發的主要領域。不過,百度需要找到將這些能力應用於各種場景的模式,並讓外界看到這點。過去幾年,該公司表現得有些技術有余,而用戶端表現不足——缺乏一個像微信這樣流行的應用,是看空者的主要依據。

 

因此,我認為百度的當務之急,是盡快將背後的積累,轉化為對移動時代搜索乃至信息獲取與連接方式的重新定義,這才應是百度“進攻”和“引領”的主場。至於其他的,比如傳統行業的深耕,圍繞本地生活服務的角逐,全球化等,都是這個主場的自然延伸,或者說有機構成。

 

當然,BAT的其他兩家也不會閑著。實際上,就在幾天之前,騰訊突然宣布了對微信朋友圈廣告進行測試,我認為微信商業化會成為2015年該公司的重心,隨著增值服務增長放緩,該公司需要新的增長引擎,包括微信廣告在內的廣告收入會成為一個現實的選擇。這方面的內容參見我之前的文章《微信廣告或壓制騰訊的價值想象空間》。

 

但與此同時,騰訊會繼續編織一條暗線,就是嘗試打通微信內部公眾號之間、以及微信與外部網絡的信息孤島現象,如果不能做到這點,它將無法兌現市場對它的預期——成為阿里巴巴的挑戰者和商業重構者。

 

至於阿里巴巴,它的重點將可能是全球化和垂直電商。兩天前,馬雲在達沃斯宣布阿里將向20億消費者(主要來自中國和亞洲新興經濟體國家)和中國之外的1000萬家企業提供服務,他還提到了eWTO這一大得嚇人的概念。但估計阿里也會繼續在宿敵騰訊的地盤——社交和文化娛樂領域“撒野”。

 

因此,2015年“進攻”的百度註定會與兩家公司發生更多的碰撞,如果說過去一年主要是騰訊與阿里巴巴的主場的話:在垂直行業、交易模式以及雲服務基礎架構領域,百度會同阿里巴巴短兵相接,而在連接方式的定義權,通過在連接中引入更多社交元素和盤活貼吧等社交資產,以及行業深耕方面,它將和騰訊發生更多交集。

 

幾個月前,我曾經和GGV管理合夥人符績勛有過一次交流,他認為BAT未來面臨的局面是:百度需要進一步設法提高在移動入口的位置,騰訊則可能會面臨一些主打特定訴求的社交網絡的蠶食,而阿里巴巴在垂直電商領域也會面對更多的對手。

 

符在德豐傑全球創業投資基金時,曾經主導了對百度的投資——2000年,李彥宏回到中國創業不久,德豐傑即向百度投資了750萬美元,這筆投資最終換回了近千倍回報。

 

若想閱讀更多尹生的互聯網相關領域的價值研究文章,請訂閱尹生的微信公號價值線(jia-zhi-xian),或前往尹生的福布斯中文網專欄。但申明:尹生的所有文章僅做一般性探討,不作為投資決策之依據,股市有風險,請慎重決策。作者尹生申明,其本人不持有BAT中任何一家的股票。


李彥宏內部信宣布進攻:百度架構調整為三大事業群 力拼移動互聯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202/149062.html

 

黑馬說:百度的進攻戰已經打響!2月2日,百度創始人、CEO李彥宏發出內部郵件,宣布將百度現有業務群組和事業部整合為三大事業群組。移動雲事業部和LBS事業部合並為移動服務事業群組;新業務群組、用戶消費業務群組、國際化事業部合並為新興業務事業群組,移動雲事業部的搜索底層基礎技術部分和移動搜索聯盟業務並入搜索業務群組,連同團購業務。

這也印證了黑馬哥一周前發布的文章《李彥宏年會發狠:進攻!進攻!進攻!百度要重回主場》。文中說道:“過去幾年,百度表現得有些技術有余,用戶端表現不足。接下來百度的當務之急,是盡快將背後的積累,轉化為對移動時代搜索乃至信息獲取與連接方式的重新定義。”

一個“進攻”的百度需要證明:在瞬息萬變的技術市場走完了一個完整的循環周期後,它還有足夠的能力去成為新規則的制定者。


\ 
編輯/蒲鴿
 
 

部門合並提高效率 力拼移動互聯網
 
李彥宏內部郵件顯示,移動雲事業部和LBS事業部合並為移動服務事業群組,由副總裁李明遠、副總裁劉駿負責;新業務群組、用戶消費業務群組、國際化事業部合並為新興業務事業群組,由總裁張亞勤、副總裁王湛負責,移動雲事業部的搜索底層基礎技術部分和移動搜索聯盟業務並入搜索業務群組,連同團購業務,繼續由高級副總裁向海龍、副總裁王海峰負責。
 
百度官方對媒體確認,公司正在進行組織調整,通過調整,百度業務將進一步聚焦,公司效率將大幅提升,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將為網民提供更好的服務。
 
百度上一次架構調整要追溯到2013年6月7日。當日百度發布內部郵件,宣布對組織架構進行調整,組建“前向收費業務群組”以及“搜索業務群組”。除此之外,百度當時已經成立了移動雲事業部、國際化事業部、LBS事業部等組織架構。
 
 
以下為李彥宏內部郵件全文:

各位百度同學,大家好!
 
就像我在年會上講的,進攻時刻已經到來。業務需要聚焦,組織需要整合,這樣效率才能更高。經公司研究決定,現有業務群組和事業部整合為三大事業群組。
 
移動雲事業部和LBS事業部合並為移動服務事業群組,有副總裁李明遠、副總裁劉駿負責,劉駿轉向李明遠匯報;希望他們能進一步擴大百度在移動入口上的優勢,在移動互聯網時代“連接人與服務”的方向上,構建生態、打穿打透、形成閉環,取得實質性的突破。
 
新業務群組、用戶消費業務群組。國際化事業部合並為新興業務事業群組,由總裁張亞勤、副總裁王湛負責,王湛轉向亞勤匯報,同時Fellow孫雲豐和執行總監胡勇轉向亞勤匯報;希望他們在多個垂直領域和國際化市場不斷深耕,改寫行業規則、創造“連接人與服務”的新市場。
 
移動雲事業部的搜索底層基礎技術部分和移動搜索聯盟業務並入搜索業務群組,連同團購業務,繼續由高級副總裁向海龍、副總裁王海峰負責,海峰繼續向海龍匯報;希望他們立足搜索和團購領域,在“連接人與服務”的道路上,開拓進取、不斷創新,再建新功。
 
感謝Jennifer(百度CFO李昕晢,騰訊科技註)對國際化業務給予的指導與有力支持!我期待並相信大家會繼續秉承“簡單可依賴”的價值觀,堅守使命、砥礪前行,讓勝利的旗幟飄揚在夢想的巔峰。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緊跟蘋果和谷歌腳步 百度要造汽車、發貸款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5048

全國政協委員、百度CEO李彥宏今日(10日)在兩會期間表示,百度將很快推出貸款服務;公司也正在研發智能汽車,最快可能今年推出。

李彥宏在接受《上海證券報》採訪時稱,百度將很快推出貸款方面的服務,未來還會有更多金融產品推出,「一點一點去做」。互聯網與金融的結合很自然,百度進軍金融的計劃很多,金融的概念也很寬泛。目前百度已經推出選股APP,使用大數據來幫用戶選股。

此外,他在回應媒體有關百度無人駕駛汽車研發方面的進展時稱,百度正在研發智能汽車,而且有望於今年推出。

李彥宏表示,百度肯定是跟第三方汽車廠合作,不會自己去做硬件。至於合作汽車廠商有哪幾家的問題,「等到推出的時候就知道了。」

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3月8日在兩會期間明確表示,中國將鼓勵互聯網公司去開發電動汽車,因為它們有為汽車行業創造新生產模式的潛力。

苗圩在出席兩會期間還表示,要把互聯網引導工業企業、工業行業中去。工業和信息化部正在組織論證工業互聯網整體的架構。工業互聯網是順應新一輪工業革命和產業變革的一個重點發展領域。工信部正在參與國家組織的關於智能製造重大工程的研究,從今年開始花大約三年時間,選擇重點領域,選擇一些地區、行業做一些試點和示範探索,推進智能製造發展。

華爾街見聞此前提及,蘋果正秘密開展生產汽車計劃。過去幾個月蘋果開始增加招募人手,尋找電池和機器人方面的技術專家。Google今年1月也表示,將在五年內推出自動駕駛汽車。

中國樂視網也正在研發智能汽車。全國人大代表、北汽集團董事長徐和誼9日在出席兩會期間透露,北汽和樂視將聯手打造中國新能源汽車。


傳百度主導易到、Uber合並 專車也是BAT的主場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3/4587039.html

傳百度主導易到、Uber合並 專車也是BAT的主場

一財網 趙陳婷 2015-03-17 22:08:00

17日下午,新浪科技稱從接近Uber和易到的投資人士處獲悉,在百度的斡旋下,易到與Uber經過數月談判已於近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易到與Uber即將合並。

滴滴和快的宣布合並的一個月後,另外一起專車市場的大並購也已經被傳得板上釘釘。

作為主角之一的易到用車對於並購的傳言並不陌生,畢竟在滴滴快的正式在一起之前,當時滴滴的“緋聞對象”正是易到用車。

按照當時傳出的信息,滴滴與易到已達成合並意向,合並後的公司將為“滴滴易到”,兩家公司合並後,其估值已達80億美元以上。

只不過,對於當時這樣一條專車領域的爆炸性新聞,易到用車創始人兼總裁周航在微博中進行了否認,“一條謠言,照出你們一個個都不好好上班幹活,凈刷微博微信了。哼哼,我挨個@你們老板去!”

不僅如此,上述傳言還被易到方面的相關負責人斥責為可恥的造謠。

然而,當百度宣布投資了Uber,滴滴牽手快的之後,易到用車尋找合作夥伴被業內解讀為順理成章的事情。

而這一次的傳說中的合並方正是Uber。

17日下午,新浪科技稱從接近Uber和易到的投資人士處獲悉,在百度的斡旋下,易到與Uber經過數月談判已於近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易到與Uber即將合並。

按照上述消息,雙方並購的具體協議應在本周內簽訂,但是出於某些未知原因,雙方不會立刻宣布。

不僅如此,有投行人士表示,其實易到近3個月真正的談判對象一直是Uber,而滴滴和快的合並或也加速了易到與Uber談合的速度。

而易到CEO周航16日晚在朋友圈發的那張兩架飛機合並起飛的圖片被不少人解讀為合並的前兆。事實上,周航還為這張圖片為了一句頗為文藝的文字“我們總是要奔向無遠弗屆的宇宙星空”。

只不過,截至目前,雙方都暫未對此給予回應。

但大多數人選擇相信這次並購的主要原因是從出租車市場殺入專車的滴滴和快的選擇合並之後,易到和Uber都需要,而且必須尋找夥伴。

作為國內第一家從事專車業務的互聯網公司,至今成立已有4年的易到用車在中國的專車市場培育、規範定制上功不可沒,但易到用車的當下的最大尷尬是在市場成熟之後,如何面對後來者的搶食,特別是滴滴快的這種有資本並且手握大量用戶的互聯網平臺。

而滴滴快的最開始做專車的思路和他們已經稱霸的移動出租車叫車市場並無二致,大量補貼用戶和司機,讓大批出租車用戶以接近甚至低於出租車的價格體驗專車。這樣的補貼戰攻勢下,作為創業公司的易到用車在資金實力和用戶數量上相當吃虧。而如今,想要改善這一情況易到需要的是像滴滴背後的騰訊,快的背後的阿里這樣的靠山。特別是在百度宣布投資Uber之後,作為專車領域的老牌企業,易到用車的位置陡然變得尷尬起來。

對於進入中國之後不太接地氣,亟需本土化的Uber而言,這家估值可以和小米一較高下的明星公司並不缺錢,將Uber打車服務接入百度地圖並將百度錢包作為一種支付體系接入Uber,顯然不能解決當下的尷尬。相比之下,易到用車更有經驗的本土化運營團隊似乎更具吸引力。

為此,按照業內流傳的消息,百度是這次易到用車和Uber合並最大的推手,在完成對Uber的投資後,百度急需為Uber找一個熟悉中國市場的公司共同開拓租車業務。

編輯:陳慧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