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行轟內企藉購球會走資 分析:海外投資應為實體經濟服務
1 :
GS(14)@2017-03-22 00:15:15【明報專訊】國家主席習近平一句「中國足球夢」,造成近年大量資金四出收購海外知名球會。不過,人行昨日正式發炮,指部分企業以收購為名,實際在轉移資產。分析認為,人行警示效應之下,相關球會收購未來將非常困難。
明報記者 顧冷冰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潘功勝昨日出席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7年年會時表示,2016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ODI)快速增長,按年增長40%,此前幾年增幅一般在10%到20%之間。他表示,其中存在非理性和異常投資行為,「去年中國企業在海外收購了很多足球俱樂部。如果說,收購有利於提升中國的足球水平,我覺得是好事。但是,情况是這樣的嗎?有很多企業,在中國的負債率已經很高了,再借一大筆錢去海外收購;有一些則在直接投資的包裝下轉移資產」。
去年對外直接投資按年升四成
此前的兩會期間,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已經明言,「部分對外投資與產業政策要求不符合,比如投一些體育、娛樂、俱樂部,對中國也沒有太大的好處,同時在外面還引起了一些抱怨。因此,進行一定程度的政策指導,我們認為是有必要的」。
SES再延期收購AC米蘭
內地大型企業海外併購球隊進入高峰期,繼萬達買下馬德里體育會兩成股權後。去年,蘇寧、7天酒店集團和復星(0656)都相繼出手(表1),分別將意甲球會國際米蘭、法甲球會尼斯和英冠球會狼隊納入麾下。不過,近期內地政策風向有變,擬購入意甲球會AC米蘭的中國買家SES,再度要求推遲交易完成時限;交易原定去年底完成,但其後推遲至今年3月3日。有外媒報道稱,交易再度推遲,主要是由於中國政府不批准該公司轉撥資金以完成收購。至此,SES已分3期支付合共2億歐元(約16.7億港元)訂金,餘額為3.2億歐元(約26.7億港元)。
彭博經濟學家陳世淵表示,人行希望保持資本流入和流出的平衡,因而,已經改變從前對對外投資鼓勵默許的態度,而是要求為實體經濟服務。既然已經明確指出收購球會的問題,相信此類交易很難繼續下去。
另外,潘功勝表示,外企要把利潤匯出中國,需要符合4個條件:「已經彌補以前的虧損;有董事會的利潤分配決議;有經審計的財務報表,以及在中國的完稅證明」(表2)。他又稱,這4個條件過去一直存在。對此,陳世淵認為,控制資本流出,必然要加強對灰色地帶的監管,原先一些條件雖然存在,但並不嚴格要求,並指上述4個條件,從企業運作和會計的角度有一定合理性。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5721&issue=20170321
人行:中資買歐球會轉移資產
1 :
GS(14)@2017-03-22 00:47:07針對近年不少中國商人及財團先後入主歐洲著名球會,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潘功勝昨天公開表示,不少中國企業打着收購海外球會為旗號,趁機轉移資產。去年被中資公司買下或收購股份的球會遍及英超、意甲、西甲及法甲等,包括英超球會西布朗、意甲傳統勁旅AC米蘭及國際米蘭等。
負債公司借巨資收購
中國商務部統計數據顯示,中國企業去年對外投資併購項目共742宗,交易金額達1,072億美元(8,324億港元),潘功勝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指出,去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快速增長四成,而前幾年增幅只有一至兩成,「總體來說,這是一件好事」,認為代表中國綜合國力上升、對外開放度的提高。不過當局亦發現當中涉及「非理性和異常投資行為」,包括中資鋼鐵廠買海外飲食公司及中資餐廳收購外國網上遊戲公司,又特別指明去年有多間中資公司收購海外球會,但不少在中國有高負債率,借巨額資金到海外收購,「有一些則在直接投資的包裝下,轉移資產」。潘功勝自言根據過往經驗,海外併購有時候像帶刺的玫瑰,須小心處理。眾所周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是足球迷,中資集團近年頻頻大手筆收購歐洲球會,包括中歐體育領頭的中國財團買下意甲球隊AC米蘭及蘇寧集團收購國際米蘭七成股權等。每日經濟新聞/觀察者網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321/19965014
傳小型內銀違約 人行注資
1 :
GS(14)@2017-03-23 06:08:19【明報專訊】彭博報道,中國央行昨日向市場注入流動性,原因是周一銀行間市場有部分機構違約。內地華北和華南的三家銀行資金交易員透露,周一包括農聯社、農商行在內的數家小型金融機構未能如期歸還借入的資金。其中一名交易員稱,違約品種為隔夜回購,資金量不大,不到5000萬元(人民幣.下同)。
交易員:規模不到5000萬人幣
昨日上午,中國1年期銀行間債市利率互換(IRS)一度跳漲12.75個基點(1%等如100基點),報3.7725%,創逾兩年盤中新高。上海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Shibor)亦全線升,1個月期、3個月期和半年期同創2015年4月以來高位。
季末審核 內地拆息全線升
不具名分析師指出,臨近季末宏觀審慎評估(MPA)考核,市場流動性趨緊,因而IRS早盤跳升。目前,各家大行融出資金的意願下降,人行只能出手,緩解市場的緊張狀况。無法預知市場的實際軌跡,在操作上存在一定的滯後,可能導致階段性矛盾。
人行在公開市場逆回購操作,連續兩日淨投放700億元人民幣,惟沒能紓緩銀行間流動性緊張程度。但他相信,違約的只是小銀行,大銀行為借出資金的一方,相信對於內銀的業績無影響。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4624&issue=20170322
連續9天停逆回購 人行昨淨回籠百億
1 :
GS(14)@2017-04-07 07:41:52【明報專訊】人民銀行連續第9天暫停操作,人行表示,目前銀行體系流動性總量處於較高水平,故昨日繼續暫停公開市場操作,昨日單日淨回籠100億元人民幣。
美國聯儲局3月的議息會議紀錄顯示,大多數官員認意,若經濟數據理想,計劃於今年下半年開始縮減資產負債表及加快加息步伐,惟對縮減規模及速度則未有定案。聯儲局於2008年金融海嘯後,曾買入大量國債及按揭債券,令資產負債表擴大至4.5萬億美元。
嘉信理財公司高級副總裁及首席全球投資策略師Jeffrey Kleintop認為,聯儲局加息及隨着緊張的貿易談判來臨,對人民幣匯率及中國資本流動造成壓力。雖然中國住房建設復蘇抵消了政府基礎建設支出放緩,但房地產很容易受加息影響, 能否持續抵消基礎建設支出放緩仍屬未知之數。
內地服務業PMI見6個月低
另外,財新中國3月份服務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降至6個月低位,錄得52.2,較上月回落0.4個百分點,數據反映服務業經營活動擴張步伐放緩;3月綜合PMI(包括製造業及服務業)則降至52.1,較2月52.6回落4個百分點,增速同樣為6個月以來最低。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075&issue=20170407
人行傳放鬆跨境資金管理
1 :
GS(14)@2017-04-22 10:13:29【明報專訊】外電引述消息人士透露,早前因走資加劇而一度收緊的跨境資金流動管理,人行在上周開始已適度放寬,指示銀行可以不用再嚴格執行跨境人民幣結算收付1:1的限制。
或不須執行收付1:1限制
外電《路透》引述4名消息人士稱,人行在上周會議上作口頭表態,這規定亦已在上周取消,並對跨境人民幣支付不再嚴格管理,亦取消了限額。不過,消息人士指,人行仍然會對跨境人民幣支付進行監控,只是由嚴格管理轉為軟性管理。
報道稱,之所以放鬆跨境資金管理,因近期跨境資金流出情况大大好轉,銀行審核辦理的節奏也沒以前那麽慢,但真實性和合規性審核仍存在,標準也沒變化,同時放鬆管理也有助其他合法合規業務的跨境結算正常展開。
早在今年1月中旬,市場傳出人行對各間銀行進行窗口指導,強調人民幣跨境流入流出的收付比例不能超過1:1,即人民幣的跨境流動不能出現負頭寸,變相等於不能出現淨資金流出。另外,市場人士稱,綜合當前形勢,跨境資金管理還有進一步放鬆的可能,例如內保外貸等政策的審批環節。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097&issue=20170420
人行放寬跨境資金管理分析:中央對人幣走勢樂觀
1 :
GS(14)@2017-04-22 10:19:48【本報訊】人幣滙價趨穩,中央打擊走資政策似有放鬆迹象,路透昨引述多名消息人士透露,原本內銀每允許客戶向境外滙款100元人幣,銀行必須補倉100元人幣,以確保資金沒有淨流出,但該跨境人幣結算收付1:1限制已於上周起取消,分析認為這反映中央對人幣滙價走勢較樂觀。記者:周家誠
據英國《金融時報》年初引述消息指,今年1月起上海各大銀行每允許客戶向境外滙款100元(人民幣.下同),銀行必須補倉100元;北京措施更嚴厲,銀行客戶向境外滙款每80元,銀行須補回100元。
取消跨境收付1:1限制
不過,昨有消息指,人行上周已適當放鬆跨境資金流動性管理,銀行可不再嚴格執行跨境人民幣結算收付1:1的限制,主要是跨境資金流出勢頭已經大大好轉,亦保障合規業務順利展開,惟對跨境資金監控仍然繼續,只是以較軟性手法管理。報道引述一外資行交易員指,監管機構放鬆或是因為在執行上有困難,亦有可能是內銀客戶抱怨;不過,在當前形勢下,跨境資金管理有望進一步鬆綁,如內保外貸審批將會逐步放寬。富邦香港資產負債管理及交易部主管張宇翹同意,指跨境資金管理政策對內銀而言料有壓力,當市場環境轉好時料可適度放寬。事實上,金管局總裁陳德霖去年12月底於北京引述人行行長周小川表示,去年中起關於遏走資措施屬短期性,指「好多措施都可能會修訂。」上海商業銀行研究部主管林俊泓表示,近月無論是外滙儲備,或是代客遠期結售滙數據,都出現相當正面變化,相信與滙率環境有關,故此有空間放鬆跨境資金管理政策,不過,他擔憂若今年美國加息3次,人行或考慮重新出招,故認為上述政策放鬆未能為滙率市場提供大方向。
人幣滙價年底或見7算
人幣昨變動不大,在岸價(CNY)年初至今升0.9%至每美元兌6.8852,離岸價(CNH)則升值1.4%至6.8777,反映每百港元兌約89.7水平。上商早前上調人民幣年底滙價預測,由每美元兌7.3修定至7.15水平,主要因美國稅改難展開。張宇翹亦指,今年加息速度料較預期慢,故此人行對於控制資金流走顯得較有信心,估計年底人幣將見7算水平。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420/19995351
內地資產負債先縮後擴 人行稱加大匯率市場化 分析料溫和貶值
1 :
GS(14)@2017-05-14 10:07:20【明報專訊】人民銀行在第一季的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提到,未來中國將「加大市場決定匯率的力度」,進一步增強人民幣匯率的彈性,穩妥有序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事實上,過去幾個月人民幣走勢平穩,分析認為人幣大跌空間不大,相信會溫和貶值,年底最多見每美元兌7.09。人行又說,上季外匯佔款下降所以縮表,4月已擴。
明報記者 余慕恩
人行在專欄提到會在下一階段「完善以市場為基礎、雙向浮動、有彈性的匯率運行機制」,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又稱自2005年匯改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累計升值20%,雖然近兩年兌美元貶值,但「總體來說是有序的」,其他主要貨幣兌美元亦有貶值。今年人民幣兌一藍子貨幣匯率亦保持基本穩定,指經濟基本面支持人民幣保持穩定。
人行參事﹕人幣不會大幅貶值
人民銀行參事盛松成接受內地傳媒訪問時稱,人民幣不會大幅貶值,在經濟基本面較好的情况下,更稱「反而認為會升值」,他又指不主張一次過放開匯率,並完全由市場決定,因為市場可能過度調整,損害經濟,應該加強預期管理,保持匯率基本穩定。
星展﹕美匯走強 人民幣有壓力
美元兌人民幣上周五報6.8995,本年至今人民幣兌美元錄得0.88%的升幅。星展銀行(香港)經濟研究部經濟師周洪禮認為,過去3個月人民幣平穩,主要是因為特朗普上場有太多不確定因素,市場處於觀望態度,令美元走弱所致。他表示,在短期憂慮退卻後,人民幣走勢將反映市場情緒及供求,預計美國6月加息一次後年底前會再加兩次息,他認為匯價還未曾充分反映加息因素,美匯走強下或會為人民幣匯價造成壓力。
周洪禮認為中央政府能接受「溫和貶值」,稱輕微貶值對經濟有好處,而相信中國「GDP在第一季已經見了頂」,故需要貶值支撐,預測人民幣年底見7.09,比早前預測的7.2調高。
盧楚仁﹕走資下中央不希望人幣貶值
另外,新華財金社首席投資策略師盧楚仁則認為人民幣會在6.865至6.91的區間橫行,他認為在企業走資壓力下,中央不希望人民幣貶值。而特朗普亦是另一個政治因素,在與習近平會面後,特朗普改變早前的強硬作風,將中國從「匯率操控國」的名單中剔除,兩人或者以匯率作談判籌碼。他相信未來央行會再發表言論穩定人民幣匯價。德銀上星期發表報告表示,在特朗普的稅改政策下,人民幣需要貶值1.8%至6.8%。特朗普計劃將美國企業稅由現時的35%削減至15%,德銀認為在稅率不變下,稅改將令美國兌中國的貿易逆差減少250億美元。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3866&issue=20170514
人行:4月重新「擴表」
1 :
GS(14)@2017-05-14 10:07:20【明報專訊】人民銀行解釋,上季是在外匯佔款下降這一大背景下「縮表」,現金投放的季節變化及財政收支等短期因素影響較大,又指從目前掌握的數據看,4月份人行資產負債表已重新轉為「擴表」。
3月縮表8100億 幅度較2月大
人行3月份的資產負債表按月下跌2.3%,或減少8,100億元(人民幣‧下同),下降幅度較2月大。人民銀行表示財政支出加快是3月「縮表」的主要原因,資產負債表上的政府存款按月減少了8,000億元,比去年同期下跌6,000億元。
2月的縮表則是因為新春效應,1月底農曆新年前大量投放現金,現金發行增加2.2萬億元,按理會相應「擴表」, 2月份資金回籠1.7萬億元,則理應「縮表」,但因為人行當時通過臨時流動性便利(TLF)操作,所以擴表及回籠縮表的幅度不大,2月縮表僅3000億元。
稱縮表非意味收緊銀根
人民銀行稱外匯佔款是影響資表主要因素,兩次較大的資表收縮都是因為外匯佔款下跌所致,分別是去年3月底資表收縮了1.1萬億元,以及2015年曾收縮約2萬億元,當時人民銀行亦有降低存款準備金率。
人民銀行指出「縮表」並非意味着收緊銀根,稱在資本外流下降準會產生縮表效應,但實際上可以是放鬆銀根,又稱影響內地資表的原因繁多,不能與發達國家的「縮表」政策相提並論。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5395&issue=20170514
人行令餘額寶收緊投資限額 個人上限100萬降至50萬 分析:去槓桿開刀目標
1 :
GS(14)@2017-05-17 22:35:39【明報專訊】內地監管機構再有去槓桿動作,更是針對急速膨脹的互聯網金融市場,據彭博引述消息人士報道,人行要求螞蟻金服旗下餘額寶降低個人投資者投資額上限,由100萬元(人民幣.下同)降至50萬元。分析指此舉是針對餘額寶中佔比較大的銀行同業存單,以控制市場風險,不過亦有意見認為,此舉旨在抑制餘額寶規模,減輕銀行體系存款的流出壓力。
明報記者 武君
餘額寶4年前推出,迄今吸引了3.25億內地投資者,截至今年3月天弘基金餘額寶貨幣基金規模已經上升至1.14萬億元,超過摩根大通美國政府貨幣市場基金,成為全球最大貨幣基金。不過知情人士稱,餘額寶已經收到人行風險提示,要將個人投資最高金額100萬元降低一半,最快本月開始實施。螞蟻金服回覆,目前餘額寶資金轉入還是一切正常,對市場傳聞不回應。
十大持倉均為銀行同業存單
根據天弘基金網站,目前債券佔餘額寶貨幣基金資產16.04%,涉1831億元,持倉十大債券均為銀行同業存單。評級機構穆迪曾發表報告指,餘額寶剛推出時大部分資產還是銀行存款,但到了今年3月底,銀行同業存單佔比增加逾倍,銀行存款佔比連續兩季下滑,警告對銀行間市場融資過份依賴將提升流動性風險。有分析認為,人行正着力打擊銀行同業存單以去槓桿,餘額寶主要持倉均為同業存單,所以才對餘額寶出手。
收益率兩年首次升返4%
餘額寶收益率去年曾跌至2.295%的歷史新低,不過因近期監管機構加大控制槓桿率,市場資金流動性趨緊,餘額寶收益率回升,7日年化率於上周突破4%,是兩年來首次回到4%。
中歐陸家嘴國際金融研究院副院長劉勝軍表示,雖然銀行同業存單風險的確在上升,但餘額寶資產分散於多家銀行,對於普通投資者而言,風險仍可控。另一方面,銀行同業存單風險大的話,餘額寶也可以投資其他產品,如國債等,監管機構不至於限制個人投資額。他認為,最大的原因可能是監管部門早就想遏制已影響銀行既得利益的餘額寶,只是礙於面子,近期藉着政府強調風險,乘機出手控制餘額寶規模。早於2014年開始人行已收緊對餘額寶等的監管,如建議餘額寶和騰訊(0700)旗下財付通等繳納存款準備金等。
另外,據英國《金融時報》引述消息指,因海外上市需要政府批准,以及需時申請支付牌照,因此螞蟻金服上市將延後至明年下半年,甚至2019年。螞蟻金服對此表示,不回應傳聞,暫沒有時間表。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5288&issue=20170517
債券通先北向 只限機構參與 港交所與人行附屬組獨家營運平台
1 :
GS(14)@2017-05-17 22:35:42【明報專訊】「債券通」確認落實,但初期先開通「北向」交易,暫時亦只容許機構投資者參與,尚未全面開放予零售投資者。事實上,內地早在去年已容許合資格的機構投資內地銀行間債市,「債券通」的意義在於利用港交所(0388)的交易平台及金管局的結算系統,讓境外投資者買內地債券,也可經香港進行,毋須透過內地的代理銀行,估計會較為便利。
明報記者 廖毅然、余慕恩
對於有報道稱,債券通會在七一前後實施,作為香港回歸20周年的「大禮」,人民銀行與金管局的聯合公告表示,在完成相關規則和系統建設、回應市場參與者實際需求及獲得相關監管許可後,便會正式啟動。金管局高級助理總裁李達志則表示,暫未有確實通車日期,因為尚有技術問題要解決,例如境外投資者透過外匯買入境內債券,具體的資金跨境流動和匯兌安排,尚待落實。
未定通車時間 金管局﹕有技術問題
債券通初期只開放「北向通」,並非雙向流動,金管局主管(外事)的劉中健認為,主要是技術問題,非因為人民幣匯價波動等因素。人民銀行的文章亦表示,先開放北向是符合分步實施、穩妥推進的原則,因為債券通涉及兩地市場交易結算制度的對接,涉及兩地交易所、結算所等金融平台,技術上存在一定的複雜及挑戰,因此先做好北向通,為未來雙向通累積經驗。另一方面,是為滿足國際投資者投資內地債券市場的需求。
截至今年3月,內地銀行間債市規模達65萬億元(人民幣.下同),但外資持有量僅佔約1.2%,為8301.62億元。中銀香港副董事長兼總裁岳毅表示,債券通不但推動內地債市的開放和國際化,亦彌補香港「股強債弱」的缺點。
人行﹕先北向 符穩妥推進原則
事實上,去年內地已宣布全面開放境內銀行間債市,讓合資格的境外機構投資者參與,但投資者尚須通過內地持牌的代理銀行進行交易及結算。債券通的具體交易安排有所不同,交易由港交所與人民銀行旗下的交易中心,與國際債券交易平台合作,讓境外投資者與內地交易商直接交易。結算方面,則透過金管局營運的CMU(債務工具中央結算系統),在內地中債登和銀行間市場清算所開立的帳戶進行。換言之,不同之處是債券通的交易與結算都可經香港進行。
中銀岳毅﹕補港「股強債弱」缺點
李達志並透露,債券通會與股市的互聯互通機制一樣,採用名義持有人制度,但投資者一樣擁有的權利與實益持有人一樣,而且經過滬港通等的實驗,外資已接納此做法,相信不會再就名義持有人制度衍生任何問題。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3057&issue=20170517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