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hkcitizensmedia.com/2017/04/11/%e9%9b%84%e5%ae%89%e6%96%b0%e5%8d%80%e6%8e%a8%e5%8b%95%e6%b8%af%e8%82%a1%e5%8f%8a%e5%85%a7%e6%88%bf%e4%b8%8a%e5%8d%87/
四月份第一星期,有很多世界大事發生。政治上最令人關注的是上星期四晚中美高峰會議。習近平主席在佛羅里達州海滨莊園會見美國特朗普總統。市場本來憧憬兩大國高峰會後會有重大宣佈,例如中美貿易關係和北韓核問題。但是國際大事令到習特高峰會淪為次要新聞,美國向敘利亞發射59支巡航導彈,摧毀敘利亞空軍設施,報復敘利亞以化學武器攻擊反對派城市,造成大量平民傷亡。習特高峰會後沒有特別聲明,只表示雙方關係良好,向好的方向發展。之前特朗普競選時對中國並不友好,批評中國為滙率操控國,及中國對美國累積大額貿易盈餘,事後卻隻字不提。令人放心的是,中美不會發生貿易戰,到底雙方枱下達成什麼協議,則無從得知。沒有大事發生,反而令人放心。
四月初對港股影響最大的反而是國務院宣佈把北京鄰近的雄縣,容城,及安新三個縣,成立特別經濟發展區,地位等於深圳和浦東經濟特區的成立。雄安區的成立,被評為千年大計。最初期將發展100平方公里,第二期為二百平方公里,最終規模會達到2000平方公里。有評論員把雄安新區定位為副都,北京現有多個政府部門將遷至雄安,紓緩北京擁擠的情況。現北京人口已經超過2千一百萬人,交通極之擁擠,整天塞車,已經是大到不能應付。建立副都,把北京部份政府部門遷移,對整個首都發展都有利。有投資銀行估計,將來雄安新區人口,可以達到五百四十萬人,未來十到廿年的總投資可能達到2.4萬億元人民幣。鑑於深圳及浦東近年良好的發展,市場認為雄安新區商機無限,是最好的尋金機會,吸引全國的投資者及投機者。
首先炒起的是雄安新區的房地產,本來雄容安三縣只是鄉下地方,樓價只是一萬元人民幣一平方米或之下。但一登龍門,身價十倍。各地人仕湧入炒樓,三縣政府立即停止土地及房地產買賣,禁止炒樓。投資者轉而炒股,A股有6間公司和雄安區地產有關,例如唐山冀東水泥,及華夏幸福,河鋼股份,廊坊發展,榮基發展,河北先河環保等,上星期每天都升停板的10%。
至於香港上市公司,和雄安區有關的有隆基泰和智慧能源(1281),中國宏泰產業發展(6166),北京金隅股份(2009),北京建設(925),天津港發展(3382)等。都有不同程度的炒作,股價大幅波動。
最出人意料之外是隆基泰和(1281),本身是間新能源公司,房地產是在大連,不在雄安附近。主席魏少軍是河北富商,他在雄縣以北十里的白垢城擁有14商場,市場給隆基泰和無限憧憬,4月3日股份由$2.94急升至多5.00一度升七成,之後回至$3.54。中國宏泰發展(6166)在雄安區附近有房地產發展,在北京和雄安之間的廊坊擁有三個工業城,在石家莊及張家口地擁有地皮,符合京津冀概念股。在4月3日,從$3.14急升至$4.01,再回至$3.43。炒得最厲害的是水泥企業金隅(2009),集團在河北省雄安區經營水泥業務,但並不經營房地產。但投資者不理,4月3日,股價從$3.20炒至$5.25,炒高95%,回至$4.68,仍在高位徘徊。北京建設也得到炒家垂青,雖然集團在雄安區並沒有業務,但股價表現驚人,4月3日,股價從$0.37升至多0.52,升幅達到40%。天津港同樣在雄安區沒有業務,但投機者仍然熱炒,股價從$1.32升至$1.68,升幅只有27%。
熱炒雄安概念同時利好主流內房股。由於去年業績好,及內地樓價持續上升,主要內房股上週持續上升。上週中國海外(688)及華潤置地(1109) 分別升4.3%,及7.4%,反映基本因素持續向好發展。內地經濟穩步發展,市民買樓意欲強,有利樓價上升,及有利內房股。
延續去年年底高速發行的節奏,今年不到5個月的時間,證監會審核審核的IPO企業就達到165家,占到去年全新的6成;核發IPO批文148家,占去年全年核發數量的過半。但相較去年IPO批文下發節奏先緩後急,今年證監會核發IPO批文則保持在每月4批次、每批次10家左右的節奏。
然而如此均衡節奏的背後,則是波濤洶湧般的嚴監管政策。IPO企業首發過會被否率增加,今年以來就有18單IPO被否,與去年全年IPO被否數量相同。其中,1月份和4月份被否數量達6家以上。
而審核趨嚴之下,未能獲得發審委青睞的企業,多數問題則集中在業績真實性、持續盈利能力以及企業規範性等方面。
IPO獲批數已達2016全年一半
不管是IPO審核數量還是核發批文數量,今年以來較去年同期都大幅擴容,這也是去年11月份新股發行加速的結果。在去年新股發行先緩後急的基礎上,今年的IPO審核和獲準數量則趨向於平穩態勢。而這平穩的開閘背後卻是波濤洶湧般的嚴監管政策。
2017年1月1日至4月25日期間,證監會共核發IPO批文148家,累計募集資金不超747億元。而2016年同期共核發IPO批文45家,累計募集資金不超227.2億元。以此來看,今年以來證監會核發IPO的數量同比增長2.29倍,相應的累計最大募集資金也同比增長逾2.29倍。
在IPO核發批文大增的背後則演繹的是IPO批文下發批次及數量的快速增加後趨於穩定的過程。去年上半年,證監會核發IPO批文每月最多2批次且每批次下發批文維持在10家以下,到下半年尤其是11月份之後核發批次及數量急速擴容,在這樣的基礎之上,今年以來的IPO核發速度則平穩在10家左右。據第一財經統計,今年以來證監會已下發14個批次IPO批文,其中除去1月6日、2月10日、2月17日核發批文家數分別為14家、12家、12家,其余11個批次下發批文的家數則均為10家。
據媒體報道,上海證券交易所發行上市中心執行經理顧斌近期公開表示,根據一季度發行速度測算,2017年將延續去年11月12月的高速發行節奏,預計2017年全年核發IPO數量達500家,全年IPO融資額達3000億元。而去年全年核發IPO數量為280家,融資規模為1843.2億元,這意味著2017年的IPO核發數量和融資規模有望翻番。
在IPO核準批文下發節奏快而穩的背後則也是審核速度的加快以及更為嚴格。wind數據顯示,以發審委會議日期為參考條件,今年1月1日至4月25日期間,發審委共審核165家企業首發申請,其中首發獲通過136家,未通過18家,取消審核2家,暫緩表決4家,過會率約為82.42%。
而去年同期,有77家企業參與審核,其中首發通過73家,僅有2家被否,2家取消審核,過會率達到94.81%。但是自去年5月份開始被否的企業數量增加,當月就有3家企業首發被否,且去年11月份和12月份IPO核發速度加快後,被否的數量也進一步增加,這兩個月被否的企業就有8家。去年全年共有275家企業上會被審核。
在首發被否率增加的同時,IPO方面的監管政策也進一步趨嚴。2017年1月20日證監會公布,首次IPO企業現場檢查及問題處理情況,證監會通過檢查發現部分企業存在披露情況與實際情況存在差異,會計核算不規範,關聯方和關聯交易披露不完整等問題,要求予以整改,並將相關線索移送至證監會稽查部門處理。2017年4月14日證監會表態,將組織開展律師事務所從事IPO證券法律業務專項檢查。
除了對IPO企業進行嚴格監管外,監管層也表態將堅決打擊次新股炒作行為。以wind概念板塊次新股指數的走勢來看,今年一月只3月下旬仍處於上漲行情,但是3月28日開始,次新股指數急速走向下坡路,一個月的時間就差不多消化掉了前面近3個月的上漲行情。
被否數達去年總額 業績真是關鍵
公開數據顯示,截止到4月25日,不到四個月的時間內,已有18家擬上市公司IPO被否,也就是說今年每10家首發企業中就有超過1家IPO未通過,這一數據已平掉去年全年IPO被否企業總數。
第一財經梳理對比發現,和2015年相比,IPO審核在基數變大的基礎上被否率急劇上升,而審核過程中的致命問題則更多地轉向業績的真實性、持續盈利能力以及企業規範性。
綜合來看,業績仍然是IPO審核的核心。2016年IPO被否的企業,在被否的18家企業中,直接因為業績相關問題被否的企業有7家,分別為震裕科技、清溢光電、新水源景、華龍訊達、思華科技、華光焊接、日豐電纜。因為盈利能力被否的有4家,其中包括4月24日被否的美聯股份、元利科技、永泰隆電子、歐維姆。
“重心逐漸從盈利要求轉到業績真實、規範這兩個方面。”一資深IPO領域的券商人士表示,以前發審委的關註點可能重點是內控等方面,最近的風向則是重點關註部分企業經銷商等方面,即主要看交易是否真實存在,是否實現真正的銷售,還是只是囤貨的一種渠道。
上述深耕IPO領域的券商人士認為,IPO上會最後被否大多都是跟行業、公司本身財務、收入造假等有關。
4月24日被否的美聯股份是一家中外合資的預制金屬建築系統的專業制造商,主營為預制鋼結構建築系統產品的研發、設計和生產制造等。發審委委員要求美聯股份就五大問題進行補充說明,包括業績波動、應收賬款、勞務外包等問題。
該公司招股書顯示,其近三年業績大幅波動,2013—2015年,其分別實現營收6.51億元、9.13億元以及5.80億元;凈利潤分別為0.29億元、0.32億元以及0.28億元。對此,發審委質疑公司波動的合理性以及持續盈利的不確定性。
第一財經查閱美聯股份招股書還發現,截至 2015 年 12 月 31 日,其應收賬款凈額為1.06億 元,占 2015 年度營業收入比重為 18.26%,其中賬齡超過一年的應收賬款近0.53億元,占比應收賬款五成,但在這0.53億元中,美聯股份僅計提壞賬0.18億元。而其應收賬款的周轉天數也由2014年的44天加長至82天。發審委要求公司解釋應收賬款金額較大的原因,並質疑壞賬計提不是否符合相關會計準則。
除此之外,在鋼鐵行業並不景氣的狀況下,美聯股份大量采用外包加工的方式,2015年,其以外協加工方式購入的主構件產成品就占生產成本的比重均在 21%以上。
上任將滿100天之際,美國總統特朗普“刷新”了一項紀錄:其民眾滿意程度比他之前的12位美國總統都要低。
根據CNN/ORC周三公布的最新民調,有44%的美國民眾對特朗普的表現表示滿意,有54%的民眾表示不滿意。
相比較,前總統奧巴馬的同期民眾滿意度為61%,不滿意度為31.8%。
圖片來源:網絡
對於接受調查的民眾中,有兩個領域讓他們最為不滿意,即醫保和移民。有超過六成的民眾對特朗普在這兩個領域的整體表現不滿。同三月相比,民眾不滿比例有所增加。
然而,在處理外交事務,包括國家安全等議題方面,民眾卻對特朗普作為“三軍統帥”,特別是在上個月的一系列“強硬”外交行動上的表現表示滿意。在軍事行動的表現上,有超過52%的民眾認為,特朗普似乎已經習慣了他應該擔當的總統職責。
在特朗普任職以來美國所取得的進展方面,有54%的民眾認為美國國家整體運行良好,二月份該比例為46%。同時,有超過6成的美國民眾認為美國經濟的形勢是樂觀的,而這個數字為2007年5月以來最高。
“新政100天”的概念最初由前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提出。羅斯福提出這一概念,是指當時在對抗經濟大蕭條時期,國會所要經歷100天的特殊階段。但自那時開始,“新政100天”就被更多指代新總統自當年1月20日正式就職開始之後100天內的表現。對特朗普來說,到本周六也就是4月29日,他的任期將滿100天。
美國媒體曾開玩笑表示,雖然特朗普在白宮的日子只有3個月,但以他制造新聞的頻率和數量以及讓美國媒體記者加班的程度看,他似乎已經當了3年總統了。
《紐約時報》發表評論指出,自當選總統以來,特朗普的表現不佳主要體現在三方面:首先,在立法上幾乎沒有取得任何顯著的成果。在競選期間承諾最多的包括廢除奧巴馬醫改和修建美墨邊境墻的立法上,特朗普還停留在當選總統前的“紙上談兵”階段。就連他已經簽署總統行政令的移民問題上目前也被擱置等待各級法院裁決。
在歷史上的同一時期,包括小布什總統和里根總統在減稅等議題上取得了一系列實質的立法進展,奧巴馬總統也在同一時期通過了大規模的經濟刺激法案。
另外,特朗普內閣在人事任命議題上也比以往政府效率低。到上周為止,在533個行政機構的重要職位中,只任命了50個職位,也就是說,目前特朗普內閣有90%以上的職位仍然空缺。
特朗普內閣也比以往任何一屆內閣都面臨更多醜聞。由於“通俄門”,特朗普內閣多位成員到現在為止仍在面臨包括FBI和國會成員的調查和質疑。
除了媒體,接受民調的民眾主要不滿來自於,他們認為特朗普對美國亟待解決的問題沒有給予足夠關註(51%的民眾這樣認為),並且沒有采取有效的行動(56%的民眾這樣認為)。
同時,有56%的民眾認為,特朗普沒能組建一個有效的白宮顧問團隊,有52%的民眾認為他沒能履行競選時的承諾。此外,有61%的民眾認為,世界其他國家領袖對特朗普沒有足夠的尊重,有52%的民眾認為他的言行讓美國處於危險當中。
2017年4月5日,北京中關村清華科技園,快手CEO宿華在快手總部接受南方周末記者采訪。(南方周末記者 張濤/圖)
(本文首發於2017年4月27日《南方周末》,原標題為《快手的“無形之手”》)
為了讓機器更加公平和公正,快手的工程師們給機器定了一個“公理”,建立了一個數學里的規則社區。
跟大多數有智能分發功能的互聯網產品一樣,快手的產品模式是,把人和信息做精準匹配。
快手CEO宿華介紹,一個快手的新用戶,在冷啟動的時候,機器首先會根據用戶的註冊資料、手機機型、地理位置和周邊用戶等情況,對用戶做一個特征分析。當用戶有了使用行為,瀏覽了內容後,快手的機器會根據用戶的興趣和愛好,升級用戶特征庫,進而給用戶匹配更精準的內容。目前快手的用戶特征庫已經高達數百億條。
如果這個用戶開始發視頻,快手的機器會對內容進行識別,把這個內容匹配和分發給其他可能對這個內容感興趣的用戶。
機器要實現對用戶興趣的精準識別,需要一定時間。比如宿華從小喜歡二胡,這並不是一個大眾愛好,一開始系統並沒有發現他這個愛好,過了一段時間機器才開始給他推薦一些二胡視頻。宿華說,很難說機器用了多久發現這個興趣,沒有一個特別清晰的臨界點和邊界,像交朋友一樣。
由於去中心化定位,所以快手的算法機器的作用就更大,因為一切註意力資源,都交給了機器來分配。這只快手上的無形之手,決定了你的內容被推薦給誰,被推薦給多少用戶,也決定了是否給你直播權限。
這個機器是快手的人工智能技術和核心算法。它的作用是,理解用戶上傳的內容,然後把這個內容跟其他可能對這個內容感興趣的用戶進行匹配。
宿華介紹,快手人工智能技術的核心是三點。一是對內容屬性的理解,二是對人的屬性的理解,三是人與內容的互動。
內容屬性的理解主要是識別照片、文字和視頻內容。目前互聯網行業的技術,在識別文字和照片的技術已經相對成熟。不僅能識別出一篇文章的類別(軍事、體育和娛樂等),還能識別出一篇文章的情感(高興、悲傷、貶低或贊揚)。但視頻內容的識別技術還有待突破,目前只能識別場景(市內室外、酒吧、操場)。
宿華舉例說,一段戀人擁抱的視頻,人能簡單分辨出來這是分別的擁抱。但機器識別不了這個擁抱是久別重逢還是短暫分別,是開心相聚還是悲傷離別。
“機器能識別是一只寵物,但是貓還是狗?是狗的話,什麽狗?這些是更需要突破的技術。”宿華舉例說,他發了一個自己小孩坐在玩具車上打瞌睡的視頻。機器能判斷視頻里有一個孩子和一輛車,但機器目前還識別不了這是真車還是玩具車。
這個視頻又不能簡單地推送給發過孩子視頻的用戶。因為那些用戶可能只喜歡自己的孩子。就算用戶喜歡別人的孩子,但到底喜歡胖孩子還是瘦孩子,這些細節的差異,都需要機器去學習。
為了精準匹配,機器會進一步發現這個視頻里其他細微的特征。
“每一個特征都是機器在猜測,然後做驗證,這是一種弱決策,但很多弱決策疊加在一起之後,就變成了強匹配。”宿華說,這些特征在快手是百億級存量。
對人的屬性理解,則分成短期屬性、中期屬性和長期屬性三塊。其中,長期屬性是出生年月和地區等。中期屬性是興趣愛好。最難識別的是短期屬性,比如一個人搜索“蘋果”,今天可能是想吃蘋果,明天可能是想買一個蘋果手機。這些屬性是瞬息萬變的,也最難識別和判斷。
判斷一個人的短期屬性很難,但也更有價值。曾光明舉例說,一個人是皇馬的球迷,他希望看到皇馬的消息,但可能不太想看到皇馬輸球的視頻,如果你在不恰當的時候把皇馬輸球視頻推送給他,他可能很不高興。
人與內容的互動則指的是用戶之間的點贊、關註和評論等行為。這些數據有助於機器預估一個人的興趣愛好。數據互動最難的是需要時間沈澱、用戶量積累和用戶活躍度。
曾光明說,為了讓機器更加公平和公正,快手的工程師們給機器定了一個“公理”,建立了一個規則社區。
在這個法治社會里,即便是宿華本人,如果沒有上升力的內容,也很難被自己開發的機器所認可。宿華透露說,他的粉絲只有九十多個。
今年3月底,監管層連發多道監管“金牌”,對 “三套利”行為進行清理整頓。面對監管趨嚴,作為資產出表、規模擴張利器的銀行同業資產、負債,正在集體收縮戰線。
在上市銀行一季報中,同業業務的收縮效果已經顯現。數據顯示,在資產端的存放同業、買入返售等業務規模,最高的比去年底已減少40%、90%以上。而在負債端,拆入資金、賣出回購等也出現了30%—70%的下降。
與此同時,各家銀行的投資資產仍在增長,但不同銀行間策略已經分化。從4月下半月以來,市場流動性偏緊,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持續走高,將對商業銀行投資類業務帶來不小考驗。
同業資產、負債同步收縮
作為市場資金供應方,國有大行的力度似乎更大。數據顯示,截至3月底,國有大行拆出資金余額6574億元,比去年底減少約400億元,買入返售余額5586億元,比去年底減少1970億元,但存放同業余額4400億元,比去年底增加63.26%。而在同期,建行存放同業余額4160億元,比去年底減少786億元,但拆出資金3037億元,比去年底增加了431億元,買入返售金融資產2476億元,同比增長140%。
股份制銀行也基本如此,但呈現出全面收縮的狀態。截至3月底,招行存放同業資產余額600億元,比去年底下降41.7%,買入返售1143億元,比去年底下降58.95%;拆出資金1761億元,比去年底減少239億元,降幅接近12%。
此外,光大銀行截至3月底的拆出資金1570億元,比去年底增加307億元,但存放同業余額1702億元,比去年底減少了624億元;買入返售493億元,比去年底減少173億元。同期,華夏銀行的存放同業余額850億元,比去年底減少35.62%;買入返售資產803億元,比去年底減少34.16%;拆出資金312億元,比去年底增加96.63%。而平安銀行同期買入返售余額僅為8.1億元,同比下降達90.87%。
城商行也基本如此。一季報顯示,截至3月底,北京銀行買入返售資產476億元,比去年底減少42.31%,存放同業1807億元,比去年底減少302億元,拆出資金646億元,減少77億元。資產規模相對較小的南京銀行,則稍微激進一些,截至3月底,該行存放同業917億元,只比去年底減少27億元,拆出資金96億元,比去年底增加約9億元,而買入返售余額303億元,比去年底大幅增加1283.57%。
在負債端,情況也與此接近,同業存放規模顯著下降。截至3月底,工行賣出回購余額7690億元,同比增加30.5%。集團口徑下,其同業存放余額為1.22萬億元,比去年底減少約3000億元;該行口徑下為1.14萬億元,比去年底大幅減少3300億元。而建行同期的賣出回購余額為561億元,同比減少了70.55%,同業存放為1.41萬億元,比去年底減少2000億元。
此外,招行一季度末的負債中,拆入資金余額為3545億元、比去年底大幅減少2011億元。同業存放余額未2801億元,比去年底增加313億元;賣出回購余額2037億元,比去年底增加392億元。華夏銀行賣出回購296億元,比去年底減少72.19%。
在城商行中,資產規模越小的銀行,對同業負債依賴程度越高。截至3月底,北京銀行同業存放、賣出回購余額分別為2943億元、435億元,分別比去年底減少518億、76億元,只有拆入資金比去年底增加了35.04%。
資產規模遜於北京銀行的南京銀行,對同業資金的需求明顯更高。截至3月底,該行拆入資金125億元,比去年底增加336.7%,同業存放1150億元,比去年底增加131億元;賣出回購余額37.5億元,比去年底減少249億元。
對於同業在資產和負債端的顯著下降,聯訊證券董事總經理李奇霖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分析稱,這會給部分銀行的資金成本帶來不利影響,“當前同業資產與負債的顯著下降,主要在於監管打擊同業套利,在如此緊的風聲下,很多銀行暫停了大量同業業務。銀行不敢隨便買同業理財,因為買同業理財現在嚴格要求‘穿透’,按實際投向占用凈資本。但是前期同業理財委外端浮虧嚴重,還面臨續命的壓力,當負債端的產品到期時,銀行只能選擇借錢續接,從而可能使中長期資金的成本居高不下。”
投資資產仍在增長
雖然同業資產、負債明顯收縮,各家銀行的投資資產仍在增長,但不同銀行間策略已經分化。
一季報數據顯示,截至3月底,工行應收款投資余額4096億元,同比增加40.59%;可供出售金融資產、至到期投資余額分別為1.76萬億元、2.99萬億元,比去年底略增加200億元、120億元。同期,招商銀行可供出售金融資產、至到期投資余額分別為3956億元、4866億元,分別比去年底略增65億元、96億元,應收款投資6268億元,比去年底增加981億元。
此外,光大銀行同期可供出售金融資產、至到期投資、應收款投資余額分別為4416億元、2873億元、6416億元,比去年底增加165億元、298億元、140元。而北京銀行同期持有至到期、應收款投資余額2135億元、3138億元,比去年底增加51億元、737億元。
隨著監管加強,上市銀行投資類資產的較快增長可能難以持續。對此,李奇霖認為,應該分情況看。應收款項類和買入返售類投資長期來看會有回落,”這兩類投資大多是對非銀的債權,相對部分是投資於資管計劃等委外產品。在金融去杠桿、打擊同業套利的嚴監管環境下,這部分投資肯定會減少。而在監管過去後,由於銀行對非銀的信任逐漸下滑,過去委外的兩大邏輯:錢多人少與主動管理能力不足也會削弱。從而使得委外規模下來,對非銀的債權下降。“
另外,”由於買入返售類有相當部分是對同業的拆借和投資,而銀行體系內部流動性緊張,超儲處於低位,已是自身難保,同業拆借和投資會相應減少。因此這類投資在短期內會繼續調整。“李奇霖稱。
長期來看,債券投資的需求會變大。李奇霖認為,目前經濟基本面出現下滑的跡象,融資需求會有進一步的回落,銀行表內會出現”資產荒“,對債券投資的配置需求會加大,”因此對債券的投資中長期來看會實現增長。“
不過,亦有部分銀行的投資資產有所下降。截至今年三月底,建行持有至到期投資余額2.37萬億元,去年底減少近600億元,應收款投資5220億元,比去年底減少約140億元。北京銀行同期可供出售金融資產余額1659億元,比去年底減少了118億元。
根據普益標準統計,上周共有243家銀行發行了1521款銀行理財產品,發行銀行數比上期減少12家,產品發行量減少58款。其中,封閉式預期收益型人民幣產品平均收益率為4.35%,較上期上升0.02個百分點。
普益標準認為,4月份下半月以來,貨幣市場流動性本就偏緊,跨月後流動性也未見改善。上周,19個省份的保本型銀行理財收益率環比上漲,12個省份則出現環比下降。同時,在非保本型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上,26個省份環比上漲,5個省份則出現環比下降。
而同業收緊,給中小銀行,特別是對同業依賴較高的銀行的流動性帶來壓力。”中小銀行大多持有大量的委外資管產品,這些委外產品會在二三季度集中到期,銀行兌付壓力較大。而同時,委外產品的高浮虧會讓銀行不舍得‘割肉’,大概率會持續維持委外。因此,銀行資產端的委外不到萬不得已是不會動的,“李奇霖稱,”但當二季度負債端的同業理財到期需要償付時,銀行只能選擇繼續借錢補上資金漏洞。屆時,銀行將可能會面臨較大的流動性缺口,帶來續命的壓力。“
三期疊加下A股股ROE進入可持續的修複長周期
在前期一系列的報告中,我們指出:A股整體ROE進入可持續的修複長周期。這一判斷來自於三期疊加下變化:庫存周期、產能周期、償債周期。
庫存周期:工業企業庫存水平在過去幾年降至歷史低位,2016年需求同比增速較好下,經濟從被動去庫存末期走向主動補庫存期;
產能周期:雖然部分產能過剩行業仍在艱難的去產能進程中,但過去5年制造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持續下滑,資本大量退出上中遊行業,產業集中度大幅提升,產能利用率將迎來拐點,工業企業整體產能進入拐點期;
償債周期:隨著ROE拐點回升和融資成本仍在低位,整體工業企業償債意願下降、融資意願回升,資本開支重現擴張跡象,企業償債周期逐步進入尾聲。
我們認為,庫存周期的變化更直接影響銷售凈利率和總資產周轉率,產能周期、償債周期的變化更直接影響總資產周轉率和資產負債率。三期疊加下,ROE進入可持續的修複長周期。(詳細觀點,請參見年度策略《慢牛換芯,盈利牽牛》、深度報告《補庫遇上產能拐點繼續配周期》、深度報告《ROE拐點如期而至》)。
在傳導中尋找下一個ROE底部拐點行業
這一輪A股整體ROE進入可持續的修複長周期,是以部分上、中遊行業ROE在持續下行後出現底部拐點回升為代表的,比如:上遊煤炭和有色、中遊鋼鐵、建材和軍工行業等。這輪ROE底部拐點上行首先是由銷售凈利率的顯著改善帶動的,同時伴隨著總資產周轉率和資產負債率降幅的收窄改善。盈利改善的傳導有自需求端向上通過需求量傳導的,也有自供給端從上遊向下遊通過成本價格傳導的,在盈利改善的傳導下,行業的ROE修複有先有後。2016年以來,ROE拐點向上的煤炭、鋼鐵行業均跑贏市場,我們當前的一條行業配置思路是分析行業ROE的相關性,尋找與已出現ROE拐點的行業存在顯著相關性的行業,在其PB仍處歷史低位的時期布局買入。
從從ROE拐點向上的大類板塊出發尋找
從大類板塊來看,ROE在歷史底部出現拐點向上的是上遊資源板塊和中遊材料板塊,時點分別是在16年三季度和16年二季度。
在大類板塊中,中遊制造和上遊資源板塊有一定正相關性(0.674);在各非上遊資源行業中,與上遊資源板塊相關性最高的一級行業是機械(0.7394);二級行業是機械的子行業通用設備(0.6386)和工程機械(0.6157)等。從時間關系上看,上遊資源板塊ROE回升是領先於機械行業的(包括通用機械和工程機械子行業)。
在大類板塊中,與中遊材料相關性較高的板塊為上遊資源(0.5377);在各非上遊資源、非中遊材料行業中,與中遊材料板塊相關性最高的一級行業是機械(0.6672)和交通運輸(0.6052);二級行業是機械的子行業通用設備(0.7456),交通運輸的子行業航運港口(0.7382),輕工制造的子行業造紙(0.7139),其中造紙ROE已在2015年1季度底部拐點回升,所以剔除;航運港口中,港口的歷史ROE修複彈性較小,所以剔除。
從ROE拐點向上的一級行業出發尋找
從一級行業來看,ROE在歷史底部出現拐點向上的是煤炭、有色金屬、鋼鐵、建材和國防軍工,煤炭、鋼鐵、建材的時點是在16年二季度,有色金屬、國防軍工的時點是16年一季度。
在一級行業中,和煤炭行業ROE的相關性顯著的是石油石化(0.8552)、機械(0.7849);在細分行業中,與煤炭行業ROE相關性最高的是機械的子行業工程機械(0.7363)。其中,工程機械已於15年4季度出現底部拐點回升,剔除。
在一級行業中,和有色金屬行業ROE的相關性顯著的是機械(0.7582)、基礎化工(0.7087);在細分行業中,與有色金屬行業ROE的相關性顯著的是鋼鐵的子行業其他鋼鐵(0.7156)(其他鋼鐵包括特鋼、鐵礦石、貿易流通等)。
在一級行業中,和鋼鐵行業的相關性較顯著的行業是有色金屬(0.6536)和機械(0.6496);在細分行業中,與鋼鐵行業相關性顯著的是煤炭的子行業煤炭化工(0.9099);機械的子行業通用設備(0.7867);有色金屬的子行業工業金屬(0.7211)。其中,工業金屬ROE在2015年1季度已經出現底部拐點回升,煤炭化工ROE已與鋼鐵同步於16年2季度底部拐點回升,剔除。
在一級行業中,和建材行業的相關性顯著的行業是綜合(0.8465)、商貿零售(0.8287)、紡織服裝(0.7869)。在細分行業中,與建材行業相關性顯著的是商貿零售的子行業零售(0.8119)、貿易(0.7779);機械的子行業其他專用設備(0.8094)、;汽車的子行業汽車零部件(0.794)、汽車銷售及服務(0.7740)、商用車(0.7356);有色金屬的子行業貴金屬(0.7627);電子的子行業半導體(0.7399);醫藥的子行業生物醫藥(0.7286)。其中,綜合已經在16年2季度出現拐點回升,汽車銷售及服務、商用車在15年4季度出現拐點回升,貴金屬、半導體、生物醫藥ROE過去幾年未處在明顯的下行周期,均剔除。
在一級行業中,和軍工行業的相關性顯著的行業是商貿零售(0.8764)、醫藥(0.7108);在細分行業中,與軍工行業相關性顯著的是商貿的子行業零售(0.8704)、貿易(0.7312);食品飲料的子行業其他飲料(0.8319)、白酒(0.7218);醫藥的子行業化學制藥(0.7614);交通運輸的子行業公路鐵路(0.7492);計算機的子行業IT服務(0.7258);有色金屬的子行業貴金屬(0.7096)。其中,白酒、醫藥、IT服務、貴金屬ROE過去幾年未處在明顯的下行周期,均剔除;公路和鐵路中,鐵路與國防軍工相關性更強,公路ROE修複彈性小,剔除公路。
在下一個ROE底部拐點回升行業中尋找歷史低PB行業
前文,我們篩選了與“兩大ROE底部拐點回升板塊、五大ROE底部拐點回升行業”ROE顯著相關的行業,從中剔除:ROE底部拐點已明顯出現、ROE在過去幾年未處於下行通道、ROE歷史改善彈性較小的行業,篩選結果為:一級行業機械、石油石化、基礎化工、商貿零售;細分行業機械的子行業通用設備、其他專用設備,交運的子行業航運、鐵路;汽車的子行業汽車零部件;食品飲料的子行業其他飲料(啤酒等)。
在這些行業中,PB估值處於歷史低位的有:機械、石油石化、基礎化工、商貿零售、通用設備、航運、鐵路、汽車零部件、其他飲料(啤酒等)。
PB估值和相對PB估值均處於歷史低位的有:石油石化、商貿零售、其他飲料(啤酒等)。
(完)
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僅供受眾參考,不代表任何投資建議,任何參考本文所作的投資決策皆為受眾自行獨立作出,造成的經濟、財務或其他風險均由受眾自擔。
第一財經記者從稅務總局了解到,最近開展的營改增政策大輔導接近尾聲,這次輔導初顯成效,幫助不少企業更好了解營改增政策,從而降低稅負。
去年5月1日全面推開的營改增完成了試點行業稅負只減不增目標,1000多萬戶試點納稅人中的絕大多數實現了稅負只減不增,但國家稅務總局數據顯示仍有約16萬戶納稅人稅負存在不同程度的上升,部分企業對政策理解仍不到位,這引起了官方重視。
為此國家稅務總局從今年3月起開展了長達3個月的營改增政策大輔導,稅負出現上升的納稅人是此次輔導重點對象,稅務機關希望借此找到稅負上升的原因,從而幫助納稅人找準對策,更好享受政策紅利減輕負擔。
營改增減稅的主要原因是打通了抵扣鏈條,但在大輔導中發現,部分企業由於不理解抵扣政策,導致抵扣不充分,讓營改增減稅效應大打折扣。
“都說營改增後稅負只減不增,我們的稅負有上升趨勢。”看著納稅申報表,華夏銀行揚州分行負責人陸文勝頗為疑惑。江蘇省揚州市國稅局在了解該銀行存在進項抵扣不充分的問題後,輔導其列出取得的進項抵扣清單實現“應抵盡抵”,最終在2016年第四季度申報時,該銀行的進項稅額達到163.34萬元,稅負也從試點初期的5.93%下降至4.6%。
潮州市建築安裝總公司在營改增初期,對進項稅額抵扣和增值稅發票管理等政策不熟悉,經歷了一段“高稅負”時期。為此,潮州市國稅局深入摸清企業稅負上升的原因,輔導企業完善財務核算制度,從選擇材料供應商入手,規範材料供應渠道。公司財務負責人翁漢亮深有感觸:“未來我們將盡力取得進項抵扣發票,拓寬進項抵扣面,讓企業真正享受稅改紅利。”
對稅收優惠政策的不了解也影響了營改增減稅效應的釋放。
前不久,內蒙古萬鑫建築安裝有限責任公司接到營改增後首個建築工程新項目,若適用增值稅一般計稅方法需繳稅31.6萬元,企業稅負將達到8.77%。伊金霍洛旗國稅局接到企業咨詢後,發現該公司的新項目滿足稅收上關於甲供工程的認定,可選擇簡易計稅方法按3%征收率計稅,僅一項工程就節約稅款20萬元。
為了更好地服務營改增試點企業,幫助企業了解政策,降低企業稅負,地方稅務機關不斷在摸索創新。
為精準找到稅負上升的營改增納稅人,上海市嘉定區國稅局專門開發“營改增試點一般納稅人稅負變化監控平臺”,抽取金稅三期系統數據,實現稅負異常全程監控。一旦發現異常馬上逐戶分析確認,對稅負確實上升的納稅人,細致開展“點對點”政策輔導,全面分析研判納稅人政策適用情況等,確保納稅人充分享受政策,實現稅負降低。
浙江省紹興市國稅局首創“視頻直播”,開啟營改增輔導“掌上模式”,合理有效利用浙江國稅APP、稅收掌中寶、微信群以及辦稅廳宣傳欄等載體,開展線上線下輔導。
中央財經大學教授樊勇認為,營改增政策大輔導精準發力,幫助企業進一步打通抵扣鏈條,盡享改革紅利,讓減稅成為促進企業長足發展的“催化劑”。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dujuan @yicai.com。
市場經濟改革之前,階層上升通道主要依靠高考,當高考不再是唯一出路時,創業是最後的階層上升通道。
來源 | 騰訊大家、華商韜略,快刀三俠略有改動
文 | 左誌堅 遲玉德
六月的七、八號,這兩天既不是傳統佳節也並非什麽歷史紀念日,但是對於大多數國人而言,卻是個十分特殊的日子。在中國現有升學制度下,高考似乎或多或少與個人甚至家庭命運捆綁在一起。
但伴隨時代的發展,種種現象似乎表明,高考促進社會成員的升遷性社會流動的功能減弱了,高層次的教育並不必然帶來好的收入和職業地位。“高考改變命運”的口號不再像過去那麽令人信服。
某報曾在幾年前致高考畢業生中寫道:“從書本走向社會,從記誦教條走向活色生香的現實,你不妨多問幾次:這個時代究竟發生了什麽?為什麽?根源在哪里?多問為什麽,這便是人格獨立的起點與途徑。”
他們雖然被名校拒之門外,但是沒有放棄傾聽時代的脈搏,所以在計算機、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等行業崛起的時候,先於他人找到機會。程維、王興和張一鳴,這三位年輕人創辦的滴滴、美團、今日頭條,恰恰是這撥移動互聯網熱潮中最大的三個贏家。
我一直有一個觀點,即創業是最後的階層上升通道。這一觀點也為數據所證實。
根據最新的海銀財富與胡潤研究院聯合發布的《中國高凈值人群資產配置白皮書》的調研,目前國內個人可投資資產1千萬元人民幣以上的高凈值人群規模已超100萬人,全國個人總體持有的可投資資產規模達到112萬億元人民幣。這其中,企業主占了一大半。
其他高凈值人口包括,投資者(房產、股票)、企業金領。但社會階層不僅考慮財富規模,還要看社會資源和社會聲望,考慮到這兩個因素,創業幾乎成了逆襲的唯一通道。
● ● ●
1978年、1992年、2001年
在中國市場經濟改革之前,國人的階層上升通道和傳統社會差不多,主要是依靠高考。
自隋煬帝在大業三年(607年),開科取士,到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廢除科舉,千百年來,底層社會與帝國廟堂之間,始終有著讀書這樣一個上升階梯,對於維護社會穩定,保證社會活力,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1905年廢除科舉之後僅6年,滿清即宣告崩潰,史家歷來有一觀點,認為光緒廢除了青年精英的“中國夢”,將士子與士紳推向了革命,加速了封建王朝的衰竭。
辛亥之後,國民黨大佬胡漢民就說過,“如果科舉不廢,誰還來革命!” 事實上只要社會還給精英留有出路,按照正常的人性來計算,沒有人會願意去做刀口舔血的革命生意。
此後中國在內憂外患下飽經滄桑,一直到1977年鄧小平20分鐘內決定恢複高考,此後數十年間,社會活力有目共睹,無數底層青年有了翻身的機會。
如今福布斯富豪榜中的財富精英,如王健林、許家印之輩,都是在1978年參加高考,完成了人生的關鍵一躍,如今長期盤踞於各類富豪榜的前十。
1992年,市場經濟地位的確立,更是開放了自由競爭的空間,在傳統仕途之外,給與青年精英一條高聳入雲的上升階梯。
這個時期的創業熱潮,絲毫不亞於今天,高級公務員下海者比比皆是,統計說1992年辭官下海者凡12萬人,社會價值觀是“最優秀的人應該從商”。以致現在企業家群落中,有“92派”之謂,一大批政治精英在上升空間受挫之後,在商界取得了不俗的成就。
而在民間,則有浙江草根商人自成一脈,偏安於京師千里之外,上承數千年民間商幫基因,下接經濟改革帶來的消費紅利,很快在消費品、輕工、外貿領域占據潮頭,以宗慶後為代表的這脈商人,純粹以草根起家至今依然是各類富豪榜的主力。
2001年則是又一個新的分水嶺。兩件大事決定了財富的流向,以及今天各路精英的命運。
其一是中國入世,經濟騰飛;其二是互聯網開始流行。
一方面,入世帶來的經濟效應讓上一波完成原始積累的富豪,財富飛速增值,而在這個食物鏈的下遊,也有無數國人嘗到了財富自由的滋味。
另一方面,互聯網造就了張朝陽、丁磊這些新貴,互聯網開始發芽,並逐漸侵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馬雲、馬化騰、李彥宏們隨後爆發,BAT霸業初成。
● ● ●
2008年、2012年
事情在2008年之後起了很大的變化,無數的屌絲青年突然發現,逆襲越來越難。
這一年,中國經濟發展模式走到了一個拐點,整個經濟領域都缺乏新引擎。
民間經濟的活力開始下降,外企和小型民企日子越過越緊,風光不再。
我身邊的社會精英,則在房貸、教育、醫療這三座大山的壓力之下,結結實實感受到生活之重。
更要命的是,職場上留給剛畢業小鮮肉的機會也越來越少,原因也很簡單,起點已經明顯不再公平。
這一代年輕人遇到的新問題就在於,他們的父輩經過改革開放三十年的浮沈,已經進入了不同階層,當子女輩進入職場之後,父蔭和家族的提攜,直接決定了自己在職場中的起點和未來。拼爹已經不是公務部門的個別現象,而是泛濫至外企和民企的普遍現象。
換而言之,普遍存在的起點不公平,使得高考(科舉),已經不再是階層流通的顯性通道。
實話實說,2008年之後畢業的大學生是很苦逼的。一方面,北上廣深的房價高企,很難想象這些年輕人能夠靠自己的工資解決房貸;另一方面,缺乏上升的想象空間,也會讓年輕人覺得比較苦悶,沒有盼頭。
以致到2012年,一個名叫“屌絲”的網絡臟詞席卷中國,這當然是一種自嘲,承認自己無力回天,認命式自娛,回應這個缺乏光榮與夢想的時代。
很多年以後,我們回顧2012,會發現無數公司在這一年奠定了自己的霸業。無論是滴滴、美團、今日頭條,還是雷軍的小米,都是在這一年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伴隨著這一輪的財富效應或曰“風口”,屌絲們終於有了喘息的機會,前方看到了一絲亮色。
當高考不再成為唯一的階層上升通道時,另一道大門被打開了。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經濟通道,是一個純粹市場化,起點也很公平的嶄新階梯。
● ● ●
就像高考一樣,勤奮是創業的前提
勤奮怎麽可能無用。無論是企業家還是中產,哪個階層不是勤勤懇懇,而對於底層,勤奮更是最後的資本,如果將之拋棄,就真得認命了。
所謂“勤奮無用”無非指一個人努力了半天,卻沒有達到預期效果。這時候,當事人應該首先檢討自己的方法,看自己是不是在蠻幹,如果是在蠻幹,再努力也不會成功。跌倒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跌倒後說根本就不該走路。
再者,宣揚“底層只能認命”是極端不負責任的,因為心理學認為一個人對自己的預言往往會成真。一個人如果認定自己這輩子屬於底層,他將從此自暴自棄,一定會成為底層,甚至將這種心態傳染給子女,從而世代貧窮。
而一個底層青年如果認定自己不屬於底層,他就會想辦法脫離底層,只要能找到正確方法,他一定能脫離底層,實現階級跨越。
宗慶後出身於一個南京國民政府的小職員家庭,中考時因“家庭成分”不好無法報考師範學校,從此在杭州的大街小巷賣煮紅薯和爆米花。但宗慶後始終不認為自己命該如此,1987年,42歲的他承包了一家嚴重虧損的校辦企業,之後努力經營,建立了娃哈哈集團,並三度成為“中國首富”。
這樣的故事非常普遍。福耀集團董事長曹德旺小時候家里很窮,14歲輟學放牛,15歲跟著父親賣水果、販煙絲,是一個苦悶的底層青年。但他不認命,四處尋找機會,並勇於行動,結果到1975年就積累了6萬多元,那時候連“文革”都沒有結束!改革開放後,他又創立福耀集團,生產出享譽世界的汽車玻璃。截至2016年底,他累計交稅127億元,捐款高達80億元。
像宗慶後、曹德旺這樣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逆襲成功的創業者還有很多很多,每一代都有。有種觀念認為改革開放前30年是逆襲的好時候,現在留給底層的創業機會已經很少了,而事實是,現在的投資環境和市場需求都比前30年更好,更有利於創業。
貧窮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在貧窮面前表現得頹廢和軟弱。
● ● ●
創業就是把人證券化
如今,創業成為一個全民現象,於是在認知上也出現了極端現象。
一種是年輕人容易把創業想象成暴富的捷徑,看到無數的財富神話之後,總覺得自己也是不可一世,各種咖啡館都能聽到估值、VC這些江湖黑話,而實際上第一次創業的成功率不會超過10%。
一種是老人心態總覺得創業就是不靠譜,還是在大公司呆著安心,卻忽視了今天的安全區就是明天的危險區,溫水煮青蛙的心態,會導致在信息和產業快速叠代的今天,個人很快就會失去競爭力。
實際上,做成一家百億美金的上市公司,永遠是運氣成分居多。但如今在傳統經濟見頂,新經濟和產業升級機會層出不窮的年代里,機會仍然相當之多。
就我個人的理解,創業的本質是投資自己,把創業者個人的專業技能和人脈資源證券化。在創業公司股權的流動性大大增強之後,創業者的個人財務問題會很容易解決,這比在大公司打工帶來的收益要高得多。
● ● ●
創業是最後的階層上升通道
現在,我們大約可以下兩個結論。
第一,高考(科舉),大約只能讓年輕人勉強組建小康之家,但隨著上代人權力和資本的積累,後續年輕人的上升通道越來越窄;
第二,創業是最後的階層上升通道,而且這個通道並不會隨著互聯網紅利的消失而消失。
最後,順便反駁一下兩個關於創業的流行論調。
其一,有人說,現在是資本寒冬,創業就是泡沫。
就我個人感受,所謂的資本寒冬,只是在B輪、C輪這些億元級投資比較受影響,而在天使和A輪階段的公司,這種效應並不明顯。我或者朋友參與的公司,幾乎全部完成融資,或者自己有足夠的收入根本不需要融資。
當然,創業肯定是一個九死一生,成功率極低的行當,要知道王興、張一鳴這些人,以及更早的馬雲、馬化騰也都不是第一次創業就成功。如何理性的認識創業,學習創業的方法論,是另外一個話題。總而言之,逆襲很難,但總好過沒有逆襲的機會。
其二,有人說,創業是政府在推卸就業責任,互聯網泡沫已經到頭了。
其實就業這個問題本來就跟政府沒半毛錢關系。宏觀經濟固然在下降通道,政府鼓勵創業也有確然有解決就業的動機,但從大的經濟基本面看,傳統經濟的飽和,以及互聯網、消費升級引領了新經濟空間,就基本確立了創業成為這一代青年精英的上升通道。
事實上目前仍然是資本過剩,全球範圍內優良資產都匱乏的局面,在這樣的情況下,行業精英在新經濟領域創造全新的產品,建立全新的商業模式,實在是時勢推動的必然。
中國的經濟改革有一個特點,就是存量不動,用增量改革推動經濟發展。從1978年小崗村的農業試驗,到2015年互聯網金融的網開一面,都是這種“試點經濟”的現實實踐。只是今天的變革者,不需要像小崗村的農民那樣,提著人頭談改革。
在可以預見的數十年中,存量的傳統經濟領域,利益格局很難撼動,階層流動的通道正在收窄。而增量改革的空間依然很大,包括金融、醫療、教育、農業等領域都在逐漸釋放政策紅利,里面依然孕育著大量的創業機會,上述每一個領域都是萬億級的市場。
可以想見,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各個領域的創業紅利都會當作一種隱形的國民福利交給一代代的青年精英。他們在為自己創造財富的同時,也驅動著各種經濟引擎,為社會帶來活力,讓國家更為健康。
讓青年精英對國家和未來保有希望,類似科舉制度留給古代士子的機會,這是政治未能開放之時,留給這一代年輕人最後的階層上升通道。
● ● ●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機遇和挑戰
很多人認識到了時代的巨變,也想成為新世界的一員,但卻表示客觀環境對自身非常不利,沒有辦法實現逆襲。主要的抱怨有兩種:
一種抱怨是老一代企業家趕上了好時候,改革開放初期,只要膽子大、敢創業,很容易成功,因為競爭少,而現在是大眾創業,競爭者到處都是,要想勝出極其困難。
這種說法聽上去有道理,但卻不是事實。改革開放初期的創業者在絕對數量上或許比現在的少,但那時候的需求和投資也少,而且競爭者不見得更少。比如80年代末,許連捷依靠安樂衛生巾在行業內迅速出頭,結果刺激全國出現了四五千家衛生巾廠,花王、金佰利、強生等跨國巨頭也趁勢進入中國,許連捷面臨的競爭壓力陡增。追漲殺跌是人的本性,稍微賺錢的行業都會湧入大量競爭者,一個創業者能不能勝出取決於自身實力,而非競爭者的數量。
此外,老一代企業家所面臨的 競爭環境比現在的要糟糕得多,有時連競爭的資格都沒有。
1980年,魯冠球帶隊參加全國汽車零部件訂貨會,推銷自己生產的汽車傳動軸與驅動軸的連接器——萬向節。不料,他們卻因為“鄉鎮企業”的身份被拒之門外。但魯冠球沒有抱怨,而是在會場外擺起攤位,同時派人到會場內打探消息,對比別家產品和自家產品,分析客戶心理。後來他發現客戶對價格很敏感,便以低於場內20%的價格出貨,一舉斬獲210萬元大單。
不公平競爭還是小事,有時還要面臨無端的法律風險。1986年,曹德旺與福清高山鎮政府合辦的異形玻璃廠生意紅火,但曹德旺卻因此陷入到一場官司。當時,鎮領導班子里的一些人舉報曹德旺有“經濟問題”,而且“十分嚴重”。這些人被性情耿介的曹德旺得罪過,非要告倒曹德旺,他們先是在鎮政府告,不成又告到福州市,不成再告到福建省、中紀委,最後被北京的領導大吼“胡鬧”!
今天的創業者基本不用再面臨這樣的不公平競爭和法律風險,只需要把產品和服務做好。並且中國市場的競爭沒有媒體鼓吹的那麽激烈:一方面,我們的市場體量巨大;另一方面,很多行業幾乎沒有展開真正的競爭,都在紮堆做那些最低端、最容易的活計,有一些行業甚至還在靠忽悠賺錢。創業者應該致力提升行業競爭水準,實現消費升級,而不是抱怨低端競爭者太多了。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機遇,也面臨一代人的挑戰,抓住機遇、應對挑戰是每一代創業者的生命主題。試想,假如魯冠球當年灰心喪氣地退出展會,假如曹德旺當年打完官司後甩手不幹了,他們和他們的家族今天會是什麽樣的命運?
另一種抱怨是當前經濟形勢不好,“資本寒冬”已至,“英國脫歐”和“特朗普上臺”惡化了外貿環境,國內樓市的暴漲則擠壓了實業投資,並推高了各項成本……總之,生意沒法做了。
巴菲特的合夥人查理·芒格說,“宏觀是我們必須承受的,微觀才是我們能有所作為的地方。”當前的經濟形勢當然不好,但它不是對你一個人不好,對你的競爭對手也不好,而這種不好的經濟形勢會幫助你淘汰大量競爭對手,使行業內各要素(人力、設備等)的價格大幅下降,使你能夠以更低的成本提升自身競爭力,獲得更大的市場份額。
所以,創業者唯一要擔心的是自己的能力夠不夠,而不是經濟形勢好不好。經濟形勢再好,也有破落戶,經濟形勢再不好,也有成功者,就算打起仗來,也是有本事的當將軍,沒本事的當炮灰。對於個體而言,任何時代都有逆襲的機會,關鍵看你做什麽以及怎麽做。
現在廣大農村已經普及智能手機,一個農村青年完全可以通過移動互聯網獲取與城市青年,乃至富二代完全相同的資訊。問題在於,這些青年在用智能手機幹什麽,是看娛樂、八卦、玄幻小說,還是在學習財經、專業,提升自我。
當下,一個底層青年改變命運是完全有可能的,但“逆襲”不等於從最底層到最上層,馬雲就不是。成為巨富之前,馬雲是一個中產,他在杭州市長大,年輕時去過澳大利亞和美國,創業之前已經買房,也就是著名的湖畔花園公寓,創辦阿里時,他自籌50萬元啟動資金,而且積累了一些政商人脈。
一個底層青年不應該幻想一步登天,而應該讓自己首先成為一名中產或小企業主,然後再向更高的階層跨越。
“短短半年間,房地產融資環境就變得非常嚴峻。”一家知名房企融資負責人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在貨幣收緊大趨勢下,房企各個融資渠道都受到限制,融資成本相比以前也上升了2-3個點。
克而瑞研究中心6月5日發布的數據顯示:5月,108家房企新增融資額為579.69億元,同比下跌45.3%。融資結構中,銀行貸款環比下降29.67%;受債市波動影響,房企的票據、債券發行額縮量明顯,環比下降49.9%;同期海外發債額為零。
在樓市調控和去杠桿的背景下,發債難、資金成本高,已成為擺在房企面前的大問題。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趙卿認為,從目前房地產企業的融資渠道看,主要是銀行、信托、各類資管計劃、發行債券以及股權融資。各類金融機構對房地產企業融資是“既愛又怕”。鑒於房企融資利率高,有利可圖,很多金融機構會想盡辦法給房企輸血;但房地產行業風險不斷積累,資金鏈斷裂、房價下跌或政策風險,都有可能造成房地產企業難以還本付息。從監管看,對各類金融機構投向房地產的資金也是嚴控態勢。
融資收緊
房地產融資自今年以來就一直處於嚴查收緊環境。
據公開消息,近期銀監會在例行檢查時向各地銀監局下發《2017年信托公司現場檢查要點》,房地產信托業務被列為檢查要點之一。涉及房地產信托業務的檢查要點包括:一、是否通過股債結合、合夥制企業投資、應收賬款收益權等模式,變相向房地產開發企業融資規避監管要求,或協助其他機構違規開展房地產信托業務。二、“股+債”項目中是否存在不真實的股權或債權,是否存在房地產企業以股東借款充當劣後受益人的情況,是否以歸還股東借款名義變相發放流動資金貸款。
而在去年三季度經濟金融形勢分析會以及2017年4月銀監會風險防範指導意見中均提及關於房地產信托的監管。因此,盡管此次《要點》僅用於指導具體檢查項目,並非發布監管政策,但也側面反映了監管層對於清理違規杠桿配資的持續關註。
上述融資人士就感受到房企融資環境的嚴峻。該人士稱,“目前常規融資渠道仍然可以操作,但對於用途監管非常嚴格。比如,是否用於土地融資等。其他渠道比如私人理財等也有向房地產方向投放,但短短半年時間內,融資成本上漲非常明顯。不少融資渠道成本已經在8個點以上。”
該人士表示,盡管融資成本上漲,但預售門檻監管提高背景下,房企銷售環境遭遇困境,這使得現金流狀況受到拷問。因為,仍然有房企選擇“先把錢拿到”來“續命”。
而另一家大型房企負責人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受監管因素影響,因銀行、保險等資金對房地產開始謹慎,今年上半年計劃表上的融資額目前一筆都沒有到位。而這已經嚴重影響公司未來拓展計劃。”
克而瑞監測顯示,與房企的其他主流融資方式融資額持續萎縮不同,5月重點房企借信托渠道共籌得資金114.90億元,增量明顯。這也與監管層對房企銀行貸款、公司發債渠道不斷收緊有關。如本月首開股份(11.450,0.04,0.35%)借中信信托、泰康信托融得36億元,陽光城(5.840,0.01,0.17%)通過中航、中信等信托獲得25億元,還有華夏幸福(35.930,0.79,2.25%)獲華能信托15億元增資等。
同策咨詢研究部數據顯示,5月所有已披露的融資成本均高於同期銀行貸款利率。榮盛發展(10.490,-0.07,-0.66%)的2017年第二期中期票據10億美元3年期成本6.8%,華夏幸福2017年第一期中期票據19億元5年期年利率為5.8%。在公司債方面,龍光地產在海外發行6年期4.5億美元優先票據年利率為5.25%。在其他債權融資方式中,華夏幸福2017年第二期超短期融資券,借款270天,融資額度10億元,借款利率5.07%;華夏幸福與華能貴誠信托設立“永續債投資單一信托計劃”,起始利率6%;龍光地產發行3.5億美元永續債,起始利率7%。
債務壓力
受此影響,房企融資渠道也有所變化。
同策咨詢研究部數據顯示,2017年5月份監測的40家上市房企實現的股權融資總額折合人民幣125.92億元,股權融資占總融資金額比重為20.82%,相比4月份的78.08億元增長了61.29%。監測顯示,融資渠道與4月相比有所增加,境內銀行貸款仍是金額占比最大的融資方式,境內股權再融資的金額占比提升至第二位,其它債權融資退居第三。中期票據、信托貸款、海外銀行貸款、公司債、委托貸款、海外配股融資依次位列其後。
同策咨詢研究部研究員李想認為,由於公司債渠道收緊,房企融資環境發生變化,除了尋找創新的債權融資方式外,新興的股權再融資方式也受到房企追捧。
盡管房企可以增加“輸血”渠道。但整體看,房企現金流壓力仍然遭遇拷問。據Wind統計,107家上市房地產企業2015-2016年這兩年的新增有息債務規模高達8520億元,而2010-2014年五年間的新增有息債務總和為8200億元。顯而易見,2015-2016年有息債務規模擴張非常快。同時,負債率也不斷攀升,並達到歷史高值。從上市房地產企業的數據看,整體資產負債率從2010年的70%左右升至2017年3月末的78.52%,凈負債率從2010年的63%升至2017年3月末的132%。
天風證券分析師孫彬彬認為,從境內房地產企業債務債券到期期限分布來看,2019年債務到期償還的壓力最大,債務到期償還高達1258.58億元,2018年和2020年境內房地產企業償債壓力也不小。2016年四季度至今,中資房地產企業新發離岸債由於發行期限多為3年期或5年期,到期主要集中在2020年和2022年。
孫彬彬認為,按照目前形勢,房地產海外融資也有所降溫,房地產企業債務融資情況不容樂觀。境內和境外雙重擠壓,房地產企業需要加快去庫存節奏,同時回歸主要向銀行貸款的融資方式,以獲得流動資金支持,保證資金周轉。前期由於火熱的房地產銷售情況,短期內房地產企業的資金壓力不會太大,但隨著房地產銷售降溫的效果逐漸顯現,疊加房地產融資困難,中長期來看,房地產企業的資金壓力會逐步顯現。總體而言,債務集中到期量大,前期經營比較激進和資質較差的民營企業面臨的壓力較大。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記者 王營)
一項針對上海市企業領導人或企業家、機構投資者和個人投資者的調查結果顯示,上海市一季度投資者心態積極穩定,投資者信心指數同比上升2.21點,指數仍位於樂觀區域。
4月9日,上海社會調查研究中心上財分中心和上海財經大學應用統計研究中心發布包括2018年第一季度上海市消費者信心指數和2018年第一季度上海市投資者信心指數在內的“2018年第一季度上海財經大學上海市社會經濟指數系列”。
上海財經大學上海市投資者信心指數由一個指數系統組成,包括了投資環境信心指數、企業家投資信心指數、機構投資者信心指數和個人投資者信心指數等四大核心指數,四大核心指數又由17個分類指數構成。
上海市投資環境信心指數反映了企業家、機構投資者和個人投資者對上海市宏觀經濟環境的滿意程度以及對未來的預期。2018年第一季度上海市投資環境信心指數為122.45點,環比持平,同比上升3.88點。指數位於樂觀區域,表明投資者群體對上海的投資環境看法較為積極。
本季度投資環境信心指數的三個分類指數中,企業家投資環境信心指數為115.80點,環比上升2.38點,同比上升5.77點;機構投資者投資環境信心指數為122.05點,環比下降4.02點,同比持平;個人投資者投資環境信心指數為129.52點,環比持平,同比上升5.33點。
上海市企業家投資信心指數反映了企業家對於本企業生產經營現狀的滿意程度和對未來的預期。2018年第一季度上海市企業家投資信心指數為120.57點,環比小幅下降1.48點,同比上升1.98點,指數位於樂觀區域。
本季度企業家投資信心指數的分類指數呈現下降態勢,其中表現當前企業發展狀況的企業發展水平信心指數為124.75點,與去年四季度相比下降2.03點,同比持平;反映企業銷售水平的企業銷售水平信心指數是為123.01點,環比下降2.82點,同比持平;企業盈利水平信心指數為122.71點,環比下降2.58點,同比上升2.39點。企業預期發展水平信心指數為111.82點,較前一季度上升1.50點,同比上升5.04點。
2018年第一季度上海市機構投資者信心指數為110.18點,比去年四季度下降2.74點,同比持平,指數位於樂觀區域。本季度機構投資者信心指數的分類指數呈現不同的變化趨勢,機構投資者滿意指數為99.18點,環比大幅上升10.83點,同比下降1.24點;機構投資者期望指數為104.09點,環比持平,同比上升5.92點,依然保持樂觀;本季度機構投資者下跌購入信心指數為85.90點,環比上升10.90,同比下降15.31點;本季度機構投資者不崩盤信心指數為163.83點,環比大幅下降13.23點,同比上升3.47點;本季度機構投資者投資價值信心指數104.40點,比上季度大幅下降21.60點,同比上升4.40點。
2018年第一季度上海市個人投資者信心指數為94.82點,與上季度基本持平,同比上升5.02點,指數處於悲觀區域。
上海財經大學社會經濟指數系列課題組總負責人、上海社會調查研究中心上財分中心主任、上海財經大學應用統計研究中心主任徐國祥教授和常寧教授分析指出,今年一季度我國經濟延續了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工業增加值等多項指標好於預期,居民收入保持較快增長,良好的經濟開局是穩定上海市投資者信心的首要因素。
其次,投資者關註“兩會”的情愫由來已久,近期的“兩會行情”提升了機構投資者和個人投資者的對投資收益的滿意度。
第三,隨著兩會期間多項宏觀經濟和行業扶持政策的出臺,政策利好對A股市場的影響將逐步顯現,令投資者群體對市場的預期向好,心態總體積極穩定。
第四,在我國“一帶一路”倡議的帶動下,中國與各新興經濟體實現互利共贏的合作機會增加,這也使企業家群體對未來的市場充滿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