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101計劃」隨侃 xuyk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2es6r.html
 青年朋友F愛好投資,想做證券經紀人。

   F有一個朋友是「香港××金融集團」的市場總監。該公司成立於2008年,香港總部大約只有5、6個人吧,台頭倒不小!反正在香港只需2元港幣的發行股本,即可成立一個10億元以上的註冊資本公司。這位總監是大陸人,最近想請F幫忙,銷售一家海外保險公司推出的「全球基金定投101計劃」保單(以下簡稱「101計劃」)。按照「101計劃」規定,該保單持有人若在保單運行期間身故,受益人得1%賬戶淨值的補償,合計可得賬戶淨值的101%的收入因而101計劃」。關於「101計劃」,網上有許多詳細介紹,在此不再贅述。

   近幾年來,「101計劃」通過香港好多中介機構,向大陸迅速滲透,賣給大陸客戶,增長勢頭很旺。兩星期前,那位總監朋友特地來紹興,要與F商量銷售「101計劃」。F叫我一起去聽聽。事後,F問我怎麼看,然我真不知怎麼回答才好。

   101計劃」實質上是一個披著保險外衣的海外定投基金,具有保險的某些特殊的功能(主要是避稅和保住投保財產),當然,它的主要功能是投資回報。「101計劃」面向全球,專門從各個國家或地區中挑選出若干基金,構成一個基金組合。這樣看來,由於它的投資面廣闊,具有相對優勢。

   這位總監朋友推銷的「101計劃」的定投年期是25年,最終結果會怎樣,當下難以定論,但就他所說的一些內容,我作了一點辨析。

   一、這位朋友說,1、由於競爭激烈,為了吸引客戶,現在「101計劃」加大了第一年的贈送金額,高達125%,例如,如果你選擇連續3年定投產品,每年投入100萬元,那麼第一年,保險公司將送你125萬元,這樣你第一年的金額就是225萬元;2、這個「101計劃」回報率保守地說,長期年化收益率可達15%;3、每年只收取你總資產的5.5%的管理費。

   這樣,如果你每年投入100萬元,定投3年,一共才300萬元,加上贈送的125元,按照每年增長15%,25年後總資產就能達到1.27億元,增長42.3倍!厲害吧!

   厲害?我覺得這還不算什麼厲害呢,更厲害的是,假如保證讓你獲得42.3倍的收益,看看它的總增長率需要達到多少:每年你收益增長是15%;每年管理費是5.5%;第一年贈送給你的125%資金,每年需要2.81%的增長,25年方可補回來;只是這3項,總的年化增長率須要達到23.31%!這好像都超過巴神大爺的水平了吧?這才真叫厲害啊!可問題是,你打著燈籠找遍天下,有哪個基金超長期能夠達到這個水平的?而這個成立只有5年的中介公司能夠保證你達成?

   其實啊,這位朋友所說的都是預期收益的宣傳,偏重強調了形勢好的一面,沒有提醒風險的一面;而定投保單上也是沒有這個固定收益條款的。

   二、倘若你只為了追求投資收益,也不要太過于洋迷信,妄自菲薄,瞧不起國內基金。看看A股中那些老封基,十多年以來,平均年化增長率個個都超過18%呢。面向全球尋求投資標的固然具有相對優勢,但海外表現出色的基金也大都是瞄準發展中國家或地區的新興市場的,而中國金融市場正是一個具有活力的新興市場。

   三、當然,香港的金融業確實比大陸發達得多,其金融產品的回報率也確實明顯高於大陸,所以,自己不做投資而想得到更好收益的人,可以赴港簽約類似「101計劃」的保單。

   不過,國內的金融市場發展空間巨大,國人也在不斷地學習香港和海外的先進經驗,大力發展金融產品,儘管總是「慢一拍」。想當年,國內保險市場極其落後,壽險幾乎是個空白,現在看看中國的保險業發展得怎麼樣?快不快?儘管現在我們仍然落後,但潛力巨大,不然,海外金融大鱷也不會如此看重中國市場了呢。

   四、針對你F來講,幫助銷售「101計劃」與你職業生涯恐怕是有潛在衝突的吧?你每幫助一個人買入「101計劃」,就意味著你將失去一個以後有可能跟著你投資的潛在客戶。「101計劃」著重瞄準的是定投金額都在幾十萬或上百萬或上千萬的客戶,屬於小眾大客戶。你F剛起步做經紀人,招攬的勢必都是大眾小客戶,但切勿以為,反正那些大客戶不會跟著你,遂把他們送給「101計劃」。殊不知,等你以後慢慢成長起來,屆時你周圍大一點的客戶早都跑光了,那你又何以更好地成長呢?這是從你個人的角度看問題,倘若從更大的層面上來看,把國內的投保和投資客戶都統統地拱手讓給海外,那中國的金融市場怎麼發展?留著青山在,以後自己用,不好嗎?

   五、F問我:「你會選擇『101 計劃』嗎?」我答:「不會!我有興趣自己做點投資,為什麼要交給別人去做呢?」

   六、因為「101計劃」是保險品種,可以躲避遺產稅,做實業的人一旦倒閉也可保住這份資產不被清算掉。但具體情況可具體對待,國內雖然總有一天會有遺產稅,但只為了避稅,等到這一天到來也來得及;至於投保資產如何保住的問題,由於你買的是香港或海外的保單,所有一切條款都是按照香港或海外的法律執行的,而你生活在內地,是個不折不扣的中國大陸人,屆時一旦發生特別事件,你這份資產怎麼個處置還真不好說呢。要不你乾脆移民得了。

   「總之,『101計劃』本身並沒什麼不好,回報率相比目前國內的一些投資連結險品種要高,關鍵是看適合不適合自己。」我最後說。

   「我再想想!」F若有所思地應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9835

推薦文章:一擲千金玩喝酒 xuyk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2evr2.html

說明:本人眼睛還遠沒恢復正常,本文由我口授請人相幫操作而發表。

 

本博按:老朋友「悠悠」(這是他在酒朋網9peng.net上的博名)是一位股齡20來年的小散投資高手,生活一貫節儉,平時捨不得買一件衣服。他很少喝酒,但前幾天去他家,只見一個大書櫥,大半空間擺滿了各種各樣的白酒,得悉他正熱衷於品酒這玩意。他還在酒朋網和百度網上發了幾篇品酒文章,我聽了兩篇,頗覺有趣,徵得同意,轉載於此。

   另外,他在閒侃品酒體會時,提了一句:「這年(2014年)將是投資酒股的好時期。」

 

一擲千金玩喝酒

作者:悠悠   時間:2013年10月

 

    偶天生沒酒量,平常不碰酒,朋友聚餐和宴席上一般喝點啤酒應應景,很少碰黃酒尤其白酒.這輩子似乎無掏錢買白酒自喝的記憶印象,不過今年中秋節偶卻分別以818元和918元買了52度500毫升的五糧液1618和國窖1573各一瓶,完全用於自喝品嚐,可算是一擲千金,石破天驚,讓小夥伴們驚呆了!

    其實偶對白酒的注意力是由去年年末以來的市場上白酒價格暴跌引起的.多年來以茅台酒為代表的各大品牌白酒,價格一路狂漲,比房價還兇猛,其上市公司的股價亦一飛衝天.去年出台限制三公消費政策後,引發了白酒業畸型擴張的危機暴發,供嚴重大於求的局面凸現,高檔白酒首當其衝價格崩塌,慘遭腰斬.其上市公司的股價跌幅更大.於是網絡媒體紛紛展開討論,尋找白酒業以及白酒品牌立足的根基究竟在哪裡.其中包括對各大品牌白酒的深刻評價和比較.這引起偶很大的興趣,長了不少知識,但也以至一發不可收,一頭栽了進去.

    白酒按香型分類,多達十餘種類型,但醬香型、濃香型、清香型是主要的三種.醬香型白酒的代表就是大名鼎鼎的茅台酒,這是人們普遍心目中的國酒,其經典品牌就是飛天牌貴州茅台酒,53度500毫升瓶裝的經典款亦是醬香型白酒的標竿.清香型白酒的標竿也是從來獨一無二的,那就是山西汾酒.汾酒於1915年在巴拿馬國際博覽會上以唯一獨立獲金獎的中國酒品而成為中國最早的名酒.現在其經典品牌是杏花村牌汾酒,53度500毫升青花瓷瓶裝30年陳釀是為經典款,亦是清香型白酒的標竿.

    濃香型白酒名牌眾多,有四川的五糧液、瀘州老窖、劍南春、沱牌捨得、水井坊,以及江蘇的洋河等.濃香型白酒的標竿是誰,歷史上有所游移不定,目前來看聚焦於濃香霸主五糧液與濃香鼻祖瀘州老窖的爭鋒,各自均稱是濃香經典代表,其標竿就是52度500毫升瓶裝的五糧液1618與國窖1573.不少行家認為這兩者雖然口感風格迥異,但酒品都屬上乘而在伯仲之間,均以甘洌、醇厚、順口、尾香、爽淨等詞形容之,讓偶如在云裡霧裡.

由於偶已一頭栽了進去,被絢麗的酒文化和品味歷史啥的忽悠得屁顛屁顛,於是走火入魔竟一擲千金買了兩瓶來親自品嚐體會和辨析.可憐偶這個菜鳥毫無悟性,數以十次地對比品嚐後仍不得其酒品之精妙.如今面對這兩瓶白酒,兩眼發直,腦子一片空白.嗚呼!

 

(上文轉自酒朋網:http://www.9peng.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1650&extra=page=1

 

一擲千金玩喝酒(續) 

作者:悠悠    時間:2013年11月

 

話說中秋節在實體店以818元和918元買了兩瓶500毫升52度的1618與1573對比品嚐難以得到確切的甄別體會,於是重陽節又在實體店以698元買了一瓶500毫升52度的井台瓶水井坊加入參照對比,孤注一擲作最後一試.水井坊酒曾和1573同期進入濃香型白酒頂端,一度與五糧液三足鼎立,但後來品牌支撐力不足(歸於企業發展策略失誤),才變成現在1573與1618兩強爭鋒的局面,但據說水井坊的酒質並沒有什麼下降,其也堅守售價使得降幅不大,現在井台瓶(紙盒裝)即普水與普五實際零售價相當接近(原來指導價要相差251元).

 

加入水井坊作參照後,品嚐甄別有了一些突破:

水井坊口味風格似乎介於1573與1618之間,主要是有像1618那樣的噴香,但程度較弱,而1573幾乎不顯噴香(噴香是酒中含有乙縮醛產生的).由於噴香導致口腔麻辣感,干擾了對酒味醇和感及沖頂感的強弱體驗.現在三者構成一個對麻辣感的梯度,有違這個梯度順序的就可顯出甄別.

比如酒嚥下後的沖頂感(香氣沖頭頂的強度感受),水井坊弱於1618,也弱於1573,於是體驗出了1618的噴香並不是沖頂感,之前以為1618沖頂感遠強於1573是誤感.

再比如酒入喉瞬間,水井坊比1573略嗆,而1618比之1573並沒有水井坊這嗆感,這就驗出1618噴香的麻辣不是嗆,之前以為1618入喉醇和這一點上遠不如1573也是有誤.

 

至於其他方面對比:

將酒液含於口中鋪滿舌面(此時噴香不大起作用),體驗酒體酒味,1573比水井坊單純,而1618比水井坊複雜,這可能與釀酒使用糧食種類多寡有關(1573,水井坊,1618恰好分別用3,4,5種糧食作原料),但水井坊味不重,略顯單薄一點.不過,水井坊香氣中有一種清幽的像是焦香的氣味,比較有特色.另外水井坊尾味爽淨也不遜於另兩者.

掛杯,水井坊較強,1618與1573相當.酒花1618強於水井坊,而水井坊又強於1573.不過這兩項與酒質優劣有何關係不清楚.

由於本人是清口小量品嚐,對於回香強弱體驗不准,也無回嗝產生.

 

(上文轉自酒朋網:http://www.9peng.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5487&extra=page=1

 

相關文章鏈接: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628116302_2_1.html

              好文推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509

老娘舅 xuyk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2ezzs.html

小舅子幼年時被送給他三阿姨做兒子,長大結婚生了一對雙胞胎女兒。由於夫妻不合,婆媳不和,幾年前離婚。大女兒向著母親,也與三阿姨矛盾頗大。
這大女兒下個月結婚,母女倆很可能不願邀請三阿姨參加婚禮。昨晚,大舅子打電話給我老婆,發起動議:如果她們不請三阿姨的話,我們男方所有親戚朋友包括小舅子本人將統統拒絕參加;叫我老婆積極響應與支持,抵制這場婚慶。
「不能這樣!」老婆喝道。接著,她電話一個接一個地打給大家,勸說各位,說得滿頭大汗,臉龐通紅。今天上午又繼續四處通話。最後與那母女倆溝通交流得非常好,她們通情達理,決定這幾天就送請柬給三阿姨。
化干戈為玉帛,皆大歡喜!
「哈哈!我這個老娘舅做得怎麼樣?!」老婆那個高興和得意啊!
「你每天看電視《老娘舅》節目,算你沒白看!哈哈!」我說。

 

註:在長江三角洲吳語地區,尤其是在上海,人們常把那些有威望、講公道的年長者稱作「老娘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5844

實體零售模式 xuyk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2f0ek.html
小Z專做文胸及內衣的零售生意,她現有四家直營店舖,三家在本地區,另外一家在外地。各個店舖開設以來,生意一直都不太好,但她一直很努力,修改LOGO(商標),調換道具,更換廣告,調整擺設格局……邊做邊改進。儘管現在店舖整體形象還沒基本定型,幾家店舖裝潢也還沒統一,但功夫不負有心人,這幾個月,本地萬達廣場的「旗艦店」銷量顯著增長,小Z那個高興啊!前幾天,她興沖沖地來說,要開加盟連鎖店,這是她由來已久的設想,現在她信心更足了。
   我聽得也樂呵起來。聽完,我問:「萬達店很好,其他三個店怎麼樣?」
   「不好,有的還在虧損。」她答。
   「我看啊,你還是先把它們也都搞得像萬達店那樣,並且所有店的整體形象都統一了,到時再說吧?」我說。
   「再說?那要是我把這些店都搞好了,到時再說什麼?」小Z追問。
   「你既然能把這四家直營店都搞得有聲有色、風生水起的,那為什麼不順勢接著開第五家、第六家呢?何必要去開加盟店?難道直營店沒有加盟店好?」我說,「零售業的主要價值之一就是銷售通路,直營店是你的通路,而加盟店是別人的。許多零售行業的商業模式是不是越來越往直營店方向在發展?」
   「這樣啊?讓我再想想!」小Z應答。
   「還須特別再想想互聯網銷售方面的問題啊!」我最後補充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6730

道不同不相為謀 xuyk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2f03d.html
小F是股票經紀人,兼幫一些親戚朋友做股票投資,業績可圈可點。今天他來電話說,有一個做期貨的朋友想與他合作,比如,雙方各出資50%,然後平分投到股票和期貨兩個市場,他操作股票,他朋友操作期貨,獲利五五分成,這樣可以優勢互補。小F問我:「你看行嗎?」
   「我看不行。」我答。理由很簡單:
   1、世界頂級做空大師索羅斯投入到做空市場的資金算是非常非常多的吧?但據說也只佔他總資金的30%不到,其他大師則更少了,這是因為,股票市場也只有「七虧二平一贏」的局面,而期貨市場的贏面則不知還要小多少倍了呢。現在你們的魄力和能耐竟然比索神爺還大N倍,敢投50%?
   你們或許也會調整投放比例,比如,大幅度增加股票市場的投入,同時大幅度減少期貨市場的投放。但你不妨為你朋友想一下,他大比例投資股票,如果盈利,要被你分去一半;與其這樣,他還不如把這些資金委託你理財,到時盈利了,你只收一點辛苦費而已,而他呢獲利則更大。這樣他何必還要與你合作呢?
   2、現在這個朋友為何主動要與你合作呢?你不妨用做股票時的逆向投資的思維來辨析一下:期貨市場做多做空是對等的,與行情的好壞沒有直接關係,成敗主要取決於趨勢把握,在這麼一個「條件恆定」的地方,如果他做得很順的話,他何須來找你?而你在股市如此低迷的牛皮時期還能取得這般不錯的業績,誰不想來找你啊?
   「所以我說啊,目前你們還是很難走到一塊的,實在是因為,你在一個長期多頭市場裡,而他在一個零和博弈場所中,『道不同不相為謀』嘛。」我說。
   「看來是不行。」小F若有所思地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6731

標準在客戶心裡 xuyk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2f02t.html
經營及生產紡織成品面料,常常需要按照客戶所提供的顏色樣子,先打顏色小樣給客戶確認,然後才能進行投產。在這個過程中,有時會發生這麼個有趣情況:任憑你怎麼使出渾身解數,顏色打得如何如何的準確,但客戶就是不確認,要求重新再打;接下來,十來次或幾十次重打,得到的都是一個回音「No」;無奈之下,你投機取巧,把客戶的原樣冒充打樣,寄去審核,結果得到的回覆竟然也是乾脆利落的一個字「No」!
 
  可不是嗎?「客戶連自己的原樣都不確認,標準都沒了,那色樣還怎麼打啊?!」上星期,兩個小徒弟跑來訴苦,「而老聽你說『客戶永遠是對的』,這會兒你說這客戶還對不對呢?」
   瞧他們一臉苦相,我不禁笑了:「我說啊,客戶依然是對的,問題是我們沒有做到位。」
   「啊?怎麼講?」兩個徒弟滿臉疑惑。
   「客戶是想推出這個流行色吧?」我問。
    「是的。」
   「那他剪來的這個色樣保證是以後將要流行的、並且一定是最最漂亮的這種顏色嗎?」我又問。
    「這——」
   其實,在某個流行色還沒大量流行起來之前,客戶所能提供的往往只是一個大致的參考樣,所以,當你三番五次打不準色樣的時候,你就要深入思索了:雖說打的顏色已經非常接近原樣了,但是不是把色光有意調得偏藍或偏紅或偏黃一點、顏色調得再鮮豔一點,或許就能投客戶所好,讓他如願以償了呢?這些都需要與客戶多多溝通探討,這時需要「拋開原樣來打樣」,從而發掘客戶的潛意識的要求。
   「標準其實是埋在客戶的心底裡的啊!」我說,「這需要我們努力去發現,進而去滿足他。這就是超值服務,能夠提升客戶價值,這也是營銷的重要一環。客戶從市場中來,總比你更瞭解市場的需求吧,你能說他不對嗎?」
   「這樣啊!」徒弟們說,「那我們去試試!」
   沒過幾天,小色樣順利過關,大貨樣也著手做了。哈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6732

應對大熊股水井坊 xuyk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2f1c9.html
 本人眼疾嚴重,看不了電腦和書報,半年前,把自己的股票盤子托給了別人全權管理,並且不顧不問,絕不干涉。
   之前,為了盯蹤水井坊,我在該股跌至大約12元/股時,買了一點點。我前篇寫的小文《做股票最要緊的是什麼?》,提到幾個股友死抱大熊股的事,無獨有偶,我這水井坊也是只超級大熊股,懸崖跳海似地從32元跌至7元(狂跌78%),水井坊可叫「水浸房」了!哈哈!今天,我打電話給託管人,問他:「我那個『水浸房』還在不在?若在,如何應對?」他簡要回答:
   1、作為盯蹤股,數量很少,沒動;繼續跟蹤觀察。
   2、如果這公司沒有什麼轉好苗頭、繼續滑向ST的話,那就先換掉再說,而其他可選擇的標的也有好幾個在。
   3、如果後市預期證明「水井坊最艱難時期已經過去或即將過去」,屆時再買回來也不遲,甚至還要加大倉位。
    「贊同!」我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7980

做股票最要緊的是什麼? xuyk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2f106.html
 

  「作為我們小散,做股票最要緊的是什麼?」今天「五一」休假,與一位年輕朋友聊天,他問。
   「堅持不懈地投入。」我答,並舉了三個極端的例子來說明——
   我有這麼三個股友,他們都是2007年「瘋牛時期」入市的,各自分別集中買入並且死抱著三隻後來淪為超級大熊股(四川長虹、鑫富藥業、精工科技)中的一隻。
   買四川長虹的,他是在該股接近頂部(66元)時買進的。儘管這股隨後下跌了90%多,但他熊途中不斷加倉,堅持到了大反彈,最終賺了差不多一倍,才依依不捨地告別這只讓他備受痛苦與煎熬的股票。
   買鑫富藥業的,她是在該股沖頂(90多元)的前一天買入的,極其精準地接了最後一棒!之後一直死抱到今天,期間沒再增過一股。現在眼見該股掀起了一波大反彈,她後悔自己沒加倉,更哀嘆解套不知還要等到猴年馬月!
   買精功科技的,他初始買入該股時的點位較低,但在市值上漲了十幾倍的過程中(該股最高漲到80元不到一丁點),他沒拋出一股,還巴望它再漲;後來這股下跌了將近80%,他依然不離不棄,坐了一輪珠穆朗瑪峰式的過山車,但投入的初始本金翻了一倍。熊途中,他經常省下一部分工資,進行加倉,就這樣一路跌一路買,把開頭的贏利也都攤掉了,總體略虧。昨天,節前的最後一個交易日,這股突然變成了*ST,同時開盤就跌停(-5%),他急忙又掏空口袋,補了500股!他是越買越起勁,滿懷信心地等待該股大反彈,準備賺它一把!我看這倒是大概率事件。
   這三個極端典型的活生生的例子揭示了做股票的一個最要緊的事項:要長期堅持不懈地投入,即使抱著個大熊股往往也無妨。只拿初期本金做股票,想賺大錢是很難的,弄不好還會長期虧損,甚至解套需要寫遺囑。
   其實,看一個人是否真正具有股票投資意識及行為,只需看他是否能夠持之以恆地買股。很顯然,絕大多數人做不到這點。
   所以,極端地說,投資就一個字: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7981

融資炒股為什麼很難? xuyk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2f0rf.html
 融資炒股很誘人,但很難做。我周圍融資做股票的朋友或熟人,長期而言,好像沒有一個如願以償的。其中有人問:「為什麼會很難做?」
   股市中有許多問題或現象,只需根據股市的基本原理,就不難想明白的,融資炒股的問題也不例外。
   股市運行有條基本定理(規律):時間是空間的函數,即t=f(v),這裡,t表示時間,v表示空間。
   這就是說,空間是「自變量」,是股市變化的主導因素,而時間是「因變量」,隨空間而變;空間決定時間。這條定理揭示了兩點:1、漲或跌得快了,牛市或熊市的時間就縮短了。反之,漲跌慢了,牛熊的時間就會延長。2、空間(漲跌幅度)是不確定的。
   由於融資借錢是有時間期限和利息成本的,所以融資炒股只能採用以預測為前提的趨勢操作法。這個方法要求,既要準確地預測到,在融資期限內股市(股票)必漲,又要準確地預測到,漲幅必定超過融資利息的水平。它把時間作為基礎,當作了主導因素,同時又以為漲幅是可預知的。這顯然是與上述的基本定理相違背的。你想,融資炒股必須同時算準時間和點位,怎會不難呢?常做會奏效嗎?
   順便提一下,融券炒股的本質與融資炒股也一樣。
   「時間是空間的函數t=f(v)」這條基本定理也是「股市不可測原理」的一種表達方式。由其還可直接推知:股票投資是一項「被動生意」,不宜借錢炒股(不像實體經營,屬於「主動生意」,可以借貸做買賣);想要降低股票投資的風險,延長投資時間是最好的方法之一;等等。
   股市的本質屬性及邏輯比什麼都重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7982

重發《何不創個品牌出來?》 xuyk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2f0oj.html
青年朋友小W,勤勞耐苦,市場嗅覺靈敏。20年前就買了輛大卡車跑個體運輸,後來搞煤炭生意,再後來做紡織布料買賣。前幾年,看到本地招牌特產——香榧的價格連年攀升,於是爬到本地海拔最高的山區(600米以上)承包了1300畝山地,主要種植香榧。正當頭批香榧果子開始收成,反腐風暴四起,作為佳品的香榧,價格狂跌。好在農林經濟將是國家長期重點支持的,小W依然充滿信心。他還間種中藥甘草、茶葉等。
 

  昨晚他來電話探望我,順便談了一點他目前的經營情況。他說,銷路尚可,就是效益較低。
   我說,剛開始總是這樣的,以後隨著產量增加,就有規模效益了;如果再能創出個好品牌,那就更有成效了。
   說到這,我想起自己去年8月寫的一篇小文《何不創個品牌出來?》,遂請他有空瀏覽一下——

 

何不創個品牌出來?

    

   我前一篇小文《希望再次涅磐重生》,講到W女士投建了一個農場和一個農產品工廠,W女士請我去那看一下。8月12日下午,我饒有興趣地前去參觀與學習。

    我先到了「神仙居現代農業園」。該農場面積2000多畝地,處在永安溪江畔,土質肥沃。目前開發利用面積過半,主要種植了20多個國外引進的有機蔬菜產品;還有少量有機葡萄和名貴花草。

    農場產品開發兼管理負責人小李說到,目前這些從日本、以色列、美國等國引進的有機蔬菜,在市面上零售價大約為普通同品種的一倍。「這價格賣得不高吧?」我說。

    「是呀!」小李答道,「因為剛開始,賣不高啊!許多超市還嫌我們貴呢!」

    「那怎麼辦呢?」我問。

    小李說,為了尋找並生產高附加值產品,他們開始大力投入開發生產「鐵皮石斛」。

    鐵皮石斛是一味名貴中藥材,有中國九大仙草之王之稱。野生鐵皮石斛對生長條件非常苛刻,以致數量稀少。即使人工種植的,目前也十分短缺。

    於是,我又興致勃勃地去了他們的農產品工廠,參觀「神仙居農業」育苗車間,看了鐵皮石斛人工育苗現場。這裡正在規模化人工培植鐵皮石斛幼苗。據工廠技術總監兼管理負責人陳主任說,第一批試制的鐵皮石斛已經移植到戶外的農業園大棚裡,再過幾個月就可完成整個生長期。

    鐵皮石斛人工培植,室內幼苗培養期為8個月,移植戶外再需生長2年左右,這樣總共時間大約為3年。

    「等到這個鐵皮石斛收成之後,你估計銷售情況會怎樣?」我問陳主任。

    「這就很難說了啊!」陳主任回答道,「農產品運作週期是很長的,也只有像我們吳總(W女士)這樣的人才會去搞這行當,忍受等待。」

    據專家預測,人工培植生產鐵皮石斛估計還有十年黃金時期,之後將進入相對「飽和期」。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意味著,神仙居農業的鐵皮石斛只賣三批之後,說不定就要失去高附加值利潤了。這不禁使人想起「人工西洋參」的命運。

 

    這兩個農業基地的骨幹,對工作認真負責的敬業態度和開發產品的追求精神,無不給人留下深刻印象,令人稱讚。

    通過參觀和學習交流,也感覺到,企業似乎仍然停留在「以產品為導向」的階段,尚未真正重視品牌建設,不曾很好地想過要堅決走品牌之路,還未完成向「以市場為導向,以客戶為中心」企業轉型的過程。雖說公司已註冊使用「保時綠」和「神仙居」商標,並且「保時綠」牌櫻桃番茄、黃秋葵、蘆筍以及「神仙居」牌楊梅、金菊花等產品通過了綠色食品A級認證,其中櫻桃番茄還榮獲過浙江農業博覽會金獎,但這些還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品牌打造。

    重視產品及質量,這固然是非常重要也是非常必要的,但品牌影響力不足,勢必會影響企業價值的提升,獲利能力也將會逐漸下降。只靠「喝頭口水」來賺取高利潤的時代早已過去了。

    為什麼日本人租賃我國山東某塊土地,種出來的有機蔬菜能夠賣出每斤幾十元或上百元的高價?而我們引進他們的品種,生產出來的同樣蔬菜卻只能賣幾元錢?

    人工培植的西洋參現已掉價得不成樣子了吧?但為什麼「許氏西洋參」卻仍然還有點優勢呢?倘若鐵皮石斛以後遭遇類似人工西洋參的命運,神仙居農業的鐵皮石斛又會怎樣呢?

    這就是品牌問題。

    於是,我與農業園的小李簡單地探討起這個問題來。

    建設農副產品品牌,一般有兩條途徑:一是依靠當地某個出名的傳統優勢品種;二是創造自主品牌。

    仙居自古盛產優質楊梅,聞名遐邇,但農業園種植楊梅顯然是得不償失的。「那麼除了楊梅,仙居還有什麼聞名天下且適合農業園種植的有機農產品嗎?」我問小李。

    「好像沒有了吧?」小李回答。

    既然這樣,上面講的第一條路好像一下子找不到,那就走第二條路吧:創造自主品牌。

    說到創造農產品自主品牌,不由得讓人想到王石最敬佩的人——褚時健。他是煙王紅塔集團原董事長,晚節不保,犯罪被判無期徒刑,後來因嚴重糖尿病保外就醫。那年他已經75歲了,身體虛弱,居然承包了2000畝荒山地(面積與神仙居農業園差不多大),開種橙子。橙子掛果要6年,但幾乎就在豐收的第一年2010年,褚時健就打響了品牌「褚橙」(也叫勵志橙),風靡昆明大街小巷,遠銷省外各地,成為一時人們津津樂道的傳奇。褚時健硬是把普普通通的一種云南冰糖臍橙,打造成與眾不同的品牌,獲得不菲收益。

    這就是品牌的威力。農林畜牧漁,只要是商品,就應樹立品牌。

    產品做出來之後再銷售,這叫「推銷庫存」;其實,真正的營銷或品牌建設,是在還沒有產品的時候就已經開始了。如果褚時健等到橙子收摘了,再做品牌營銷,那他能在收成的頭一年就創出品牌「褚橙」而暢銷嗎?

    「是呀!」小李嘆道。

    「當然,我舉這個『褚橙』例子,可不是要你小李也去找個年高體弱的名老頭或名老太,以此搞個品牌農產品哦!哈哈!」我說,「既然暫時沒有現成的地方特產名品可借光,那你何不創造一個出來?」

    「行嗎?哈哈!」小李問。

    「哈哈!不行嗎?」我反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798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