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換取增資助 鋪路入歐盟土國全數收非法難民

1 : GS(14)@2016-03-09 16:24:58

中東難民源源不絕經土耳其湧入歐洲,此偷渡路線或會被堵塞。歐盟28國與土耳其前日在比利時布魯塞爾召開15小時會議,土耳其提出願意接收全部經該國入歐的非法難民,換取歐盟倍增援助金額、加快加入歐盟及免簽證待遇談判,歐盟大多數成員國同意,但仍有待下周開會落實細節。根據土耳其總理達武特奧盧的建議,將來所有從土耳其偷渡到希臘、不符合歐盟接收資格的經濟移民及難民,都會被遣返土耳其,費用由歐盟承擔。而歐盟須向土耳其提供60億歐元(約514億港元)援助;啟動土耳其申請加入歐盟的五輪新談判;並在6月前賦予土耳其公民《神根公約》成員國的免簽證入境待遇。他自詡建議能「改變遊戲規則」,又謂「土耳其預備好與歐盟合作,也準備好成為歐盟一分子」。


■土耳其總理達武特奧盧(左)、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中)及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右)會後神情輕鬆。

多國領袖表示歡迎

德英等多國領袖均對建議表示歡迎,德國總理默克爾說:「土耳其的建議是一項突破,倘能落實,將截斷坐船入歐的通道。」希臘在難民潮中首當其衝,總理齊普拉斯稱建議「吸引,相信令不少人有驚喜」。主持峯會的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亦表示:「循非正途移民歐洲的日子已不再。」不過,數個歐盟成員國對建議有強烈保留,法國向來質疑土耳其入歐資格,不願迅速放寬對土耳其的簽證限制,總統奧朗德重申土耳其仍有72項要求未達標;塞浦路斯在未獲土耳其承認主權及建立貿易關係前,很可能否決土耳其入歐。聯合國亦警告,協議或違反人權法。歐洲去年共收容約120萬名難民,土耳其則共接收約275萬人,估計約1.3至1.4萬人在由土耳其偷渡入歐途中送命。美聯社/路透社/法新社



歐盟土耳其初步協議

‧遣返所有經土耳其偷渡進入歐洲的難民及經濟移民‧在2016年6月前向土耳其提供神根區免簽證待遇‧在現有框架內,安置全部由希臘進入土耳其,或由土耳其進入希臘的難民‧歐盟須向土耳其提供60億歐元援助‧加快土耳其加入歐盟談判‧雙方致力提升敍利亞人道主義條件,創造安全居住環境資料來源︰路透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309/1952178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7341

難民衍生性侵暴力 歐人受夠

1 : GS(14)@2016-03-15 15:07:59

去年秋季,德國足球迷還在慕尼黑球場歡迎難民兒童,才短短六個月,包括德國在內的歐洲國家不少選民轉向反移民政黨、政府紛紛向難民拉閘,對難民態度由「歡迎」變為「受夠了」。是歐洲人突然心硬?還是如夢初醒,驚覺現實根本無法合力解決這危機?越來越多歐洲人覺得,他們根本沒有責任去承受這個包袱;面對本國疲弱經濟、憂慮國家核心價值被侵蝕……很多人不禁問,「中東的戰火與非洲的貧困,究竟與我何干?」無可否認,六個月前3歲敍利亞男童艾蘭屍體沖上土耳其沙灘,獲得不少同情,德國總理默克爾對難民門戶大開,激發其他歐洲國家效法。但隨着一批又一批難民由中東和北非抵達,當中更夾雜了一些暴力的極端分子,加上法國巴黎恐襲、德國科隆大批婦女在大除夕夜遭性侵,無不令歐洲人民心轉向。雖然上周土耳其同意以接收非法移民換取增加資助,惟無助平息日趨高漲的反移民情緒,各歐洲執政黨難免要作出取捨。希臘作為不少難民前往歐洲的落腳點,總理齊普拉斯坦言「歐洲正面臨關鍵十字路口,承認極端右翼勢力「正確實威脅着歐洲」。就連默克爾都發現勢色不對,表明無意讓去年9月大批滯留匈牙利難民入境一幕重演,惟仍阻止不了執政基督教民主聯盟在前日州議會選舉的敗局。美聯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315/1952964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7907

「默克爾恐怖一日」德執政黨地選重挫反移民右翼極速冒起 懲罰難民政策

1 : GS(14)@2016-03-15 15:08:00

德國總理默克爾對難民開大門的政策,受到選民懲罰。她領導的基督教民主聯盟(CDU),在三個州議會選舉輸掉兩州,得票率更全線下跌,反移民右翼「德國另類選擇黨」(AfD)卻極速冒起,在三州都取得議席。德媒形容這是「默克爾的恐怖一日」。


前天的三州選舉,被視為難民政策公投。CDU本躊躇滿志想全奪三州,但默克爾去年一力決定接收110萬難民後,民心漸變,不少盟友和黨內人士主張就全國收難民人數設限,但她堅持要全歐洲共同行動。




三州輸兩州 得票率新低

結果CDU在薩克森安哈特州雖保住最大黨地位,但得票率比五年前少2.7個百分點,在巴登符騰堡州和萊恩蘭帕拉蒂尼州欲分別擊敗綠黨和社民黨的大計泡湯之餘,得票率更分別創該黨州內新低,其中在巴州更跌了12個百分點。相反,AfD在三州打入州議會,得票率都有雙位數,在薩州更有24.3%得票成第二大黨。黨副主席高蘭表示:「投我們票的人都是投票反對這難民政策。我們對難民問題的立場很清楚:我們不想再收任何難民。」德國《圖片報》形容這是「默克爾總理的恐怖一日」,指AfD冒起是懲罰她的難民政策。分析指默克爾過去十年走中間路線,成功吸納中間偏左的社民黨選民支持,卻在右翼留下空缺,《明鏡》周刊網站形容這是「CDU黑色星期日」,指默克爾要為讓AfD有機可乘站穩陣腳受責難。不過CDU和加入聯邦政府執政聯盟的社民黨,都堅稱毋須改變難民政策,更指默克爾近期民望已反彈,顯示政策方向正確,只是需要時間克服困難。



黨內不團結令支持者流失

其實在巴州和萊州勝出的綠黨和社民黨人,比很多CDU候選人更支持默克爾的難民政策,與其說選民向右轉,不如說德國變得更加兩極化,並指AfD支持者很多是首投族,而不是由CDU轉來。美聯社分析亦指很多CDU候選人刻意跟默克爾難民政策保持距離,或製造黨內不團結印象而流失支持。分析指這次地選結果,對明年大選有指標作用,亦增加默克爾難民政策所受壓力。法新社/美聯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315/1952962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7912

難民政策左右地方選舉 德執政黨料失勢

1 : GS(14)@2016-03-15 16:07:51

德國三個州昨天舉行地方選舉,被視為對難民政策的公投,甚至是總理默克爾政治前途的風向標。民調顯示,反移民右翼「德國另類選擇黨」(AfD)可望贏得佳績,默克爾領導的基督教民主聯盟(CDU)將失去優勢。選舉在東部薩克森安哈特州,以及西南部巴登符騰堡州、萊恩蘭帕拉蒂尼州舉行,約1,300萬名選民在當地早上8時(本港下午3時)至傍晚6時(本港周一凌晨1時)選出地方議會。媒體以往不甚關注,但由於今次是難民危機爆發後德國首場大型選舉,因此被視為「超級星期日」。默克爾主張收容難民的立場,隨着牽涉外來人口的犯罪案件越揭越多,選民似乎不太受落,民調料CDU雖然能守住薩克森安哈特的最大黨地位,但在其餘兩州選情嚴峻,其中在巴登符騰堡州,CDU的支持度更較五年前對上一次選舉下跌十個百分點。


■默克爾(右)為克勒克納(左)站台打氣。美聯社

右翼政黨議席可望增加

至於打着「守住邊境」、「終結庇護亂局」旗號的AfD,得票率可望足夠在三個州各取議席,令該黨在全國16個州擁有議席的州分,由目前5個增至8個。選舉前夕,默克爾被問到勝算時顯得不太有把握,又指「難民有責任融入社區」。早前默克爾曾為CDU在萊恩蘭帕拉蒂尼的主要候選人克勒克納(Julia Klockner)站台,克勒克納現年43歲,修讀神學,是記者出身,被視為默克爾接班人。德新社/路透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314/1952834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8016

土國防衞隊揮棍打難民

1 : GS(14)@2016-03-15 16:07:51

德國為難民問題頭痛之際,把守難民赴歐要道的土耳其,再被指暴力攔截難民。英國廣播公司(BBC)得到一片段,拍到前天一艘載滿難民的橡皮艇,在愛琴海偷渡希臘萊斯沃斯島途中,遭土耳其海岸防衞隊攔截,用棍棒拍打,穿了救生衣的難民狼狽閃避,有女子尖叫。有海岸防衞隊軍官承認攔截一事,但聲稱他們只是嘗試弄停引擎,「並非想傷害難民」,並指那橡皮艇最終到了萊斯沃斯。根據歐盟和土國仍待通過的方案,土國將接收滯留希臘的難民,換取當地等額的難民安置到歐盟。英國廣播公司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314/1952835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8017

240萬童淪難民失學當娃娃兵

1 : GS(14)@2016-03-16 14:20:49

孩童理應背起書包上學去,但在烽煙四起的敍利亞,每3名孩子就有1人只知道戰爭,更要陀槍殺人。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前天公佈數據,指敍國有240萬兒童因內戰淪為難民,不但失學,更被徵用為童兵,年紀最小娃娃兵僅7歲。



最小娃娃兵僅7歲

UNICEF指,敍國逾80%兒童飽受戰亂之苦,包括700萬名兒童活在窮困中,他們無法上學被迫成為童工、童兵、甚至童婚犧牲品。為吸納童兵,交戰各方以禮物及每月高達400美元(3,120港元)的報酬作利誘,令孩子不惜瞞着父母作戰,自2015年受聘的孩子一年比一年年幼,部份小至7歲;而單在約旦的難民營,有1/3婚姻都涉及18歲以下女童,數字是2011年的三倍。
UNICEF尋求國際社會今年捐出11.6億美元(90.48億港元)幫助敍國兒童,但至今僅達標6%,UNICEF促請捐款國家從速兌現承諾「終結苦難,確保敍國兒童有個看得見的將來」。另外,聯合國難民署呼籲各國未來數年接收至少48萬名敍利亞難民。法新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316/1953108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8123

脫北者現身北京 斥華遣返北韓難民

1 : GS(14)@2016-03-28 14:14:26

不是所有人像她那樣幸運,也不是所有人像她那樣勇敢地站出來!逃離北韓多年的女子李晛瑞,在北京出席以公開活動期間,公開抨擊北京當局遣返逃離北韓的難民,指中國「沒有義務聽命於北韓政權」。



「沒義務聽命於北韓」


前日,李晛瑞赴北京參加一個書展活動,推銷其作品《擁有七個名字的女孩》。她對觀眾說,中國「沒有義務聽命於北韓政權」,中國是脫北者必須通過的地方,「但是在這裏,有許多人被拘捕,成功逃脫拘捕的人不到半數」。她透露,南韓情報官員之前曾試圖說服她不要前往中國,擔心會影響中韓外交關係,提醒她千萬不要談及中國政府。李晛瑞其後在Twitter表示,從來沒有脫北者在中國進行過公開演講,但「必須表明立場,將真相告訴中國人」。生於1980年的李,於1997年趁鴨綠江結冰獨自跨越邊境,前往中國與遠親一起居住,但她被視為非法移民,遭到中國警方的拘留與審問,後來被釋放。在中國的11年間,她一直隱姓埋名、躲避當局,害怕被遣返。1998年,她前往南韓尋求庇護,展開新生活。法新社/德國之聲中文網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328/1954731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8620

自由身記者 曾灌輸極端思想被捕 恐襲疑犯借維權煽動難民

1 : GS(14)@2016-03-28 14:14:29

■極右示威者昨在布魯塞爾指移民難民湧入導致恐襲浪潮,後遭警察驅散。路透社


【比利時恐襲】比利時恐襲中被指是機場爆炸案第三名疑犯的謝富(Faycal Cheffou),自由身記者身份令他與其他恐怖分子看來有所不同,但傳媒揭露他同樣有刑事案底,借為穆斯林求庇者爭取權益為名煽動難民,被布魯塞爾市長形容為危險人物。



警方上周四晚開車跟蹤31歲的謝富,在聯邦檢察官辦公室外將他和另外兩人拘捕,起訴他多項恐佈主義罪名。比警昨再進行13次搜查行動,拘留四人問話。


■謝富(右圖)被指是穿淺色外套的襲擊機場疑犯。歐新社

警被質疑早已監視疑犯

謝富前年曾於YouTube一條叫「被壓迫的人」的頻道上載影片,投訴當局不當對待難民中心內的穆斯林,在伊斯蘭教齋戒月時拒絕在日落後向他們提供膳食。舊新聞報道顯示他亦曾在2005年擔任過當地一個為北非社區而設的電台主持。傳媒亦披露謝富的兄弟卡里姆涉多宗搶劫案、管有步槍及手榴彈,2002年於斯克爾貝克區被警方射殺,他翌年亦因家中槍械成為殺人兇器,合謀殺人罪成判監,近年變得激進。布魯塞爾市長馬耶爾稱,謝富曾因呼籲前來求庇的難民到公園紮營,並向他們灌輸極端思想而多次被捕,更被禁止進入公園範圍。馬耶爾多次向警方表示謝富危險,應被拘留。警方本有機會阻止謝富策動襲擊,因謝富的姊妹兩年前已向警方舉報他,擔心他計劃前往敍利亞。另外當局指在機場爆炸後90分鐘內,獲接載疑犯的的士司機線報搜查疑犯住所,但司機稱是襲擊幾小時後見到疑犯照片才通報,加上房東踢爆警方在恐襲前後均有搜屋,惹外界質疑警方是否早已監視疑犯,卻未有採取行動。



警水炮驅散反移民流氓

意大利警方前日則應比利時要求,拘捕一個名叫瓦利的40歲阿爾及利亞男子,涉嫌為巴黎恐襲三名疑犯和布魯塞爾機場炸彈人偽造身份證明文件。布魯塞爾昨原定舉行「對抗恐懼遊行」,但在政府呼籲下主辦單位以保安為由取消活動,布魯塞爾昨有450名極右足球流氓,在民眾悼念死者的廣場高呼反移民口號,被警方以水炮驅散。當局亦修正死亡數字,指撇除施襲者後,共28人死於恐襲。英國《觀察家報》/美國《紐約時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328/1954724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8623

敍難民營遭空襲28死50傷

1 : GS(14)@2016-05-08 02:56:13

敍利亞鄰近土耳其邊境的塞爾邁達(Sarmada)附近一個難民營,前日遭空襲,造成28死、50傷,死者包括婦孺。敍利亞人權監察組織指,難民營一帶先後被4枚炸彈擊中,50個帳篷及一所學校被焚毀,網上片段顯示有屍體被燒焦,地上血迹斑斑。遇襲地區由阿蓋德分支「勝利陣線」控制,暫未能確定空襲是否政府軍或俄軍所為。聯合國負責人道援助的副秘書長奧布賴恩,對難民營受襲感到「可怕和惡心」,呼籲展開獨立調查,指「若證實是故意攻擊平民目標,足以構成戰爭罪行」。美國白宮譴責事件,指沒理由可攻擊平民,尤其是難民營。另外,「勝利陣線」前日從政府軍手上奪去阿勒頗省南部戰略要點汗圖曼村,73人在交戰中喪生。而俄羅斯前日在受過戰火蹂躪的古城巴爾米拉舉行音樂會,歌頌俄方調停內戰的成就,被英國外相夏文達批評是轉移視線。路透社/法新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507/1960137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9966

張宗永﹕訪越南 憶當年港收容難民

1 : GS(14)@2016-05-19 02:08:46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 ... mnist/ed4_ed4a1.htm


【明報專訊】目下全球的政治燙手山芋,非難民問題莫屬。

早前走訪越南胡志明市(前稱西貢),拜會了一批當地僑領。中越文化血緣深厚,早至2000多年前,越南的北部已入秦朝版圖,中國統治越南前後達千年,一直到19世紀末期,阮朝政治敗壞,法國為了控制整個越南,和清朝爆發中法戰爭(1883至85年),清軍戰敗,越南轉歸法國統治。今天,在越南的街道已經很少看到中文字了。

我們的嚮導是一名土生土長的越南人,說得一口流利的普通語和廣東話,他告訴我越南人口內含54個民族,比中國僅少兩個,華裔按官方統計大約是100萬人,佔9000萬總人口約1%。我聽後非常詫異,我以為中越既是鄰邦,在歷史上又有那麼多交流,為什麼華裔比例會那麼低?

1973年越南發生第一次的排華潮,自此之後中越關係時好時壞,最近因為南海問題再次走進低點。當地僑領告訴我,越南報章近日評論對中國政府充滿敵意,華僑在當地亦保持低調。我在胡志明市被安排拜訪一些早年加入革命行列支持越共的華僑,更參觀了他們昔日的秘密基地,負責介紹的耄耋老者,後來也當過人民代表,我們問他對當前中越關係的看法時,他只是支吾以對。

船民問題困擾四分一世紀

返港後,理髮時看到一本舊《明報周刊》(2015年12月15日),封面文章是《重返越南》。當中訪問了很多曾經千辛萬苦要離開越南的華僑和他們的第二代,他們在香港難民營內苦無出路,最後唯有選擇「自願遣返」,當中大部分都重新投入越南社會,在各自的領域事業有成。然而有一個共通點,是他們大都不願意提起當年的事。

越戰於1955年爆發,1975年4月30日西貢被北越軍隊攻佔,1975年5月4日,丹麥註冊貨輪長春號載着首批3743名越南難民進入香港,他們後來全數獲得收容。1979年7月,英國政府在日內瓦簽署一項關於處理越南難民問題的國際公約,將香港列為「第一收容港」,自此,從越南出逃的難民,會先由香港接收,再向西方國家申請收留。

從船民身上 港人應看到自身幸福

1987年,不少逃到中國的越南難民因為誤信香港特赦而大量闖入香港,1988年6月,港府實施甄別政策,把非政治難民定義為非法入境者,會被遣返越南,踏入1990年代,港府進行有秩序遣返,但接受「自願遣返」的船民甚少,期間難民營曾發生多次衝突,香港回歸中國後,特區政府於1998年取消第一收容港政策。

1975年至2005年,香港總共收容了超過20萬名滯港越南人,其中143,714名難民獲外國收容,6.7萬多名船民被遣返。30年來,有1385名難民獲准在香港居留。英國政府令香港成為「第一收容港」,把照顧難民的責任推給香港,令港府非常吃力。人生的際遇實在很難說,比起這些曾經顛沛流離的人球,我們這一輩的香港人,生活實在太幸福了。

[張宗永 翼之聯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016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