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代居屋買家 教師花17月糧置業35年光景 16.6萬元單位升值至508萬
1 :
GS(14)@2015-01-07 01:03:37
■穗禾苑業主劉老師讚單位客廳有300多呎,空間足以跳繩,廳外並設有露台。左圖為同類單位。
【本報訊】一個彈丸之地,兩代港人,三十五載同樣面對住屋供不應求的難題。80年代居屋誕生,旨在協助市民自置居所;今日樓價越挾越高,停售12年的居屋重推,燃起市民上車希望。本報追訪第一代居屋買家:火炭穗禾苑及何文田俊民苑住戶,道出當年買樓,都是因為兩個字──「需要」。即使單位目前已升值30倍也拒割愛,異口同聲說「賣咗買唔番」。記者:陳家雄 陳東陽
■吳婆婆指其一手購入的俊民苑單位間隔四正。屋苑所有單位外設花槽位(右圖)。
劉女士乃第一代居屋穗禾苑業主,現居一個建築面積703方呎、實用617方呎的3房戶。80年代她任職教師,月入約1萬元,當年與家人同住柴灣徙置區,為了改善生活環境,「嗰陣政府推出居屋,話可以屋換屋嘛,所以柴灣徙置區換過嚟」。她稱,當年首選是何文田俊民苑,因位處九龍,次選才是穗禾苑,但最終首選抽不到,退而求其次。她眼神堅定地說:「當年買入價16.6萬元,面積703呎,隔籬單位面積400幾呎嗰隻單位,賣9萬幾。」她還記得:「平過私人樓啲啲,當年居屋有分期付款,嗰陣財政司係夏鼎基,第一期借錢利率4厘,第二期借錢5厘。」不過,她和家人決定花儲蓄「一炮過」買入這個單位自住。
「可以喺個廳跳繩」
她稱穗禾苑好住,單位間隔四正,「個廳有300幾呎,可以喺個廳跳繩㗎!」多年來,看見單位升值,今日她住的這類型單位,最近成交價升到508萬元,比她當年買入價,升幅約30倍,但她無動於衷,並謂:「97年嗰陣都賣過400幾萬,但呢度風涼水冷,空氣流通……
會計公會倡准提強積金置業
1 :
GS(14)@2015-02-06 11:29:52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206/news/ec_goq1.htm
【明報專訊】財政司長將於2月25日發表新一年度財政預算案,有會計團體拋出稅務優惠建議,包括提議讓納稅人可提取強積金自願供款部分購買自住物業。多個團體認為,目前香港稅基太窄,建議引入奢侈品稅,或重推商品銷售稅。
澳洲會計師公會建議,參加強積金的納稅人,可獲得入息課稅上限15% 或18萬元的稅務扣減。納稅人最多可一次過提取強積金自願供款部分,在港購買自住物業,如在提取供款後36個月內不在該購置的房屋自住或提早將該物業出售,則要退還全數稅務減免的金額。
建議自願供款最多扣稅18萬
澳洲會計師公會大中華區分會稅務委員會主席孫梁勵常表示,目前樓市過熱,供求失衡,政府在增加房屋供應數量的同時,亦應透過稅務優惠鼓勵儲蓄,作為將來購買自住物業的部分首期,或作為退休的生活費。
去年成立的The Association of Hong Kong Accountants(AHKA)估計,港府在2014/15年度財政盈餘達369億元,盈餘已扣除270億元房屋儲備基金,以及98億元贖回政府債券。
倡僱主聘主婦可獲津貼
AHKA稅務工作委員會召集人王尹巧儀表示,盈餘較港府去年2月估計的91億元多,主要受惠於買家印花稅及雙倍印花稅收入,加上基建項目申請撥款「塞車」,亦變相減少港府支出。
不過,王尹巧儀指香港面對人口老化及勞動力萎縮的挑戰,對盈餘的可持續存疑。她建議港府擴闊稅基,穩定收入,例如推出銷售稅。她又倡港府向聘用家庭主婦、退休者的僱主提供工資補貼。若港府提供每小時4.5元工資補貼,即相當於把每小時最低工資降至28元,令僱主有誘因聘請非勞動人口重投勞動市場。
經濟家庭支柱 置業也要做好保障
1 :
GS(14)@2015-02-06 11:56:40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206/news/ec_ecv1.htm
【明報專訊】我根據Joanna現時可負擔的支出,以照顧家人和部署將來置業為大前提,作出了以下理財分析及建議,希望助Joanna更周全及穩健地早日達成理財目標。
每月740元 有基本人壽醫療保障
首先,Joanna需要提高個人對家庭經濟收入保障和個人健康保障。Joanna是家庭的經濟支柱,而且待父母退休後需要付出相當於現時收入50%來應付家庭開支。其實Joanna可以考慮選擇每月付出收入之2.5%,先投保一份足夠未來30年照顧家庭開支的人壽保險作經濟保障。Joanna才25歲又不吸煙,健康狀良好,投保500萬元的30年期人壽保險,30年內固定保險費約為每月440元而已。
預留6000元可月供基金
同時,Joanna也需要一份較全面的醫療住院保險作個人健康保障。一份沒有儲蓄及人壽成分的純醫療住院基本保險,每月保費約300元。計及以上開支,Joanna每月約有8000元盈餘作置業首期儲蓄。
Joanna的理財目標是在35歲前能置業,買入250萬元至300萬元的物業。不過本港這價格水平的私樓已近絕香港,因此本人建議大前提還是先努力做好儲蓄部署。考慮到Joanna自身家庭負擔較重,幾年後父母退休,擔子更大,所以筆者先調低Joanna每月可儲蓄首期本金至6,000元,建議Joanna可用未來8年時間,將現有的8萬元港元儲蓄作一次性投資,再加上月供6,000元基金,50%押注於偏低風險、定期收息的東南亞地區通脹掛政府債券基金(以美元計價),餘下50%可押注現時持續平穩向上、但風險較高的醫藥健康護理相關股票基金。若以年度平均6%回報來預算,8年後預期合共可儲蓄的資產約值90萬元,作為置業首期。
投資人幣注意政策風險
此外,外幣投資方面,銀行的高息定期選擇多,但投資者必須考慮存款期的長短,是否能配合自己現金流的需要。如果在定期行使期內要提取本金,Joanna必須了解銀行方面是否需要收取額外手續費和息口計算安排,同時外幣是每月24小時不停交易的,波幅往往有5%至20%,投資者較難預算及捕捉回報。
至於投資人民幣的話,雖然內地銀行定期存款可賺取較高利息,但人民幣始終存在中國政策的風險。
余淑穎
美聯金融集團高級副總裁
■理財信箱 歡迎來信
置業渺茫 地勤辭職學燒焊盼移民
1 :
GS(14)@2015-02-10 00:54:25
【本報訊】阿龍(二十六歲)及阿欣(二十四歲)拍拖約三年,原定今年結婚,但為置業推遲結婚計劃。兩人任職文員收入共約萬五元,阿龍在朝九晚六正職外,每日凌晨至清晨七時到便利店兼職搬運工人賺取約六千元,已儲了十多萬元。兩人只能在放工和周末拍拖,每周見面不足八小時。為爭取見面時間,阿欣曾搬到阿龍的公屋同居,但發現爭執反而多了,最後遷回自己家中。
每周見面不足10小時
另一對情侶Fred及Vicky(同為二十六歲),拍拖約兩年,亦是與家人同住公屋,工作需要加班,每周見面不足十小時。Fred近日抽居屋,明知中籤機會不高,但會繼續抽,堅持買樓先結婚,不過Vicky就覺得「可以平啲租住先,冇理由買唔到樓就唔結婚」。同是今期居屋申請者的葉先生(二十九歲),與屬大學同學的女友拍拖十年,現租樓同居,雙方共識結婚「簽張紙」就得,但為向父母交代,想先置業再結婚。他深知抽居屋機會渺茫,已作兩手準備,辭去地勤工作,轉做燒焊學徒,擬透過技術專才移民澳洲。離港便不急於置業,「香港比較勢利,好似農曆新年拜年會互相比較子女做乜工咁」,再者父母不在當地,「呃得吓」。社工馬頴兒表示,曾有個案因置樓問題陷分手邊緣,三十四歲男和三十六歲女友拍拖多年,女方有碩士學歷,希望男方有樓才嫁,但又不想成為高齡產婦。男方則正在進修,不想花太多錢投資物業,兩方感焦慮向社工求助。馬頴兒建議,情侶雙方需要在關係良好時才討論置業。■記者張婷婷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0209/19034740
年輕人置業目標不宜太高
1 :
GS(14)@2015-02-13 18:48:35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213/news/ec_ecv1.htm
【明報專訊】近日有調查指逾七成人認為結婚前必須置業,原因是不想租樓,間接幫人供樓,以及想擁有自己的物業,其中有38%受訪者更表示如未能在5年內置業,會延遲結婚計劃,直至上車。由此可見,置業仍是不少年輕人的理財目標,甚至可能會因為未能上車而影響其他人生大計。
80後陸小姐與男友拍拖兩年,已計劃在3年內置業結婚。陸小姐月入1.8萬元,每月支出包括日常開支6000元、家用4000元、強積金供款900元以及保險供款1000元,總額1.19萬元,每月可儲蓄6100元,相當於每月收入三分一,反映陸小姐理財習慣不俗。陸小姐現時持有15萬元港元存款,以及股票市值約8萬元。
陸小姐計劃在3年內置業,目標物業價值300萬元,承做七成按揭,預計首期連律師費及印花稅等支出約100萬元,兩人計劃各付50萬元作首期開支。換言之,陸小姐要將利用現有23萬元資產配合每月儲蓄,在3年內滾存至50萬元。假設陸小姐預留7萬元作應急開支,餘下16萬元配合每月6100元供款,若年回報率有12%,則3年後可滾存50萬元作首期之用。
不過,陸小姐表示現時置業計劃遇上變數,因男友希望到海外進修一年,而且過去沒有穩定的儲蓄計劃,應難以在3年內儲得50萬元。陸小姐現時正考慮以一人之力如期在3年內上車,或者延遲置業計劃。
每月儲蓄及投資助儲首期
首先,如果陸小姐要如期在3年內置業,上述投資計劃可循數個方向解決。第一是降低目標物業價值,不過現時上車盤貨源緊張的情下,300萬樓下的上車盤已買少見少;其次是提高投資回報目標,不過若陸小姐的投資規模不變,年回報率需47%才可達到3年滾存100萬元的目標,計劃並不現實;最可行的方法是透過按揭保險計劃提高按揭成數,400萬元以下物業最多可承造九成按揭。
筆者認為,雖然提高按揭成數後陸小姐應可如期置業,但由於二人置業是以結婚為大前題,陸小姐亦應與男友商量是否應延遲置業,亦應鼓勵男友為未來儲蓄。現時社會風氣鼓吹年輕人盡快上車,否則便被視為失敗,但置業目標不應訂得太高,要求畢業數年便置業。事實上,年輕人需要投資知識及見識,如增值學歷等,需要付出資金,置業時間或更長。
羅湋楠
積金局研MPF幫補首次置業
1 :
GS(14)@2015-05-19 01:05:09■黃友嘉認為以強積金用作置業,不違背累積財富的原則。陳奕釗攝
【本報訊】今年是強積金(MPF)推行15周年,政府剛刊憲宣佈今年8月起容許末期病患者可提早領取強積金。隨社會越來越多聲音要求放寬強積金用途,強積金管理局新任主席黃友嘉認為,可研究用強積金作首次置業,幫補繳付部份首期,由於這也是累積財富的方法,與強積金推行原意脗合,相信市民會支持,但強調僅屬初步構想,仍待社會討論。新加坡早於1955年實行中央公積金制度,55歲或以下僱員的月薪兩成作供款,可動用部份公積金購置政府組合房屋或支付醫療費用等。黃接受訪問時表示,兩地制度不同,最大分別是供款率相差很多倍,「唔能夠直接參考」。
不違累積財富原則
但他認為,強積金原意是累積財富,給打工仔作退休保障,長遠而言,置業也是累積財富的重要手段。有評論認為,強積金累積的供款不足以繳付樓價首期,作用不大。黃不認同,「任何人儲首期,每1蚊儲番嚟都好唔容易」。現時僱員平均的強積金資產約13.2萬元,他認為作為首期的一部份,也十分重要,「可能就係差嗰10幾萬」。他指若容許提取強積金作置業,只適用於首次置業人士,也屬一次性質,並強調「始終都係初步諗法」,非目前首要工作。他指強積金不能輕易提取,但樂見社會積極討論,「我相信去問一般市民,支持都唔會少。好多人對強積金嘅長久印象唔好,但聽到有咁嘅嘢(用作置業),都好喎,唔係咁負面」。他指有關建議須深思熟慮,毋須現階段立即去馬。上任主席兩個月,黃友嘉稱首務是落實前稱核心基金的預設投資策略,基金管理費不高於0.75%,料明年底推行,期望屆時能帶動其他基金收費向下調。目前強積金供款僱主及僱員各佔5%,黃認為在今天的民意,加大供款有困難,除非是自願性供款部份,以減稅作誘因,「扣稅安排有鼓勵性,或者都係好事,但政府要從財政角度考慮,因為收少咗稅」。強積金推行15年,黃坦承「開個頭係開得唔好」,初期累積供款低,管理費偏高,給打工仔第一個印象欠佳,「你要洗底就好難」。但他認為,局方經多年努力,「希望市民睇到係有進步」。至於強積金對沖問題,他認為需正視,由勞、資及政府三方商討,「唔係官話,係政治現實,中間點討價還價,點去達成共識,唔係積金局講咗就算數」。■記者王家文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0518/19151347
港人東京置業 專家籲勿短炒須注意匯價影響 料5至10年才回本
1 :
GS(14)@2015-07-22 02:24:28■近年日圓持續貶值,吸引港人到日本置業放租。夏家朗攝
【日本置業攻略三之一 尹頴軒 夏家朗東京直擊】【本報訊】香港樓價貴到難以負擔,不少港人見日圓匯價屢創新低,加上憧憬2020年東京奧運帶來經濟效益,於是紛紛到日本做業主。日本樓市好像很熾熱,但有當地經濟分析員大潑冷水,指日本住宅單位空置率持續上升,目前的「好景」只是中國買家製造出來的泡沫,隨時會爆破,在日本置業亦不適宜短炒。本報將一連三天報道東京置業的夢想與現實。
日本房地產業內人士估計,以東京都市中心最近一年成交的住宅為例,30%業主都是中港台買家。世紀21中華物業董事楊官華指該公司近80%客人都是香港買家,他形容客人買樓有如買西餅般「一打一打咁上」,「基本上唔會細看,只要銀行估到價、肯借錢,又有租收、租金夠供樓之餘有少許利潤都肯買」。他把東京的單身公寓比喻為油尖旺劏房,不愁無租客,公司代理的樓盤出租率更接近100%。扣除租金收入稅、租務託管費等,業主的實際回報率有6厘左右。但要留意是,雖然東京樓價由2013年至今升逾兩成,同期日圓對港元匯價同樣下跌逾兩成。假設在2013年9月以7.8算買入一個1,000萬日圓(約78萬港元)的單位,到上個月匯價低見6.2算,業主單在匯價上就蝕了16萬港元。楊官華提醒港人,如欲在東京置業不能短炒,相信要等5至10年後才有機會回本,「如果10年後樓價升一倍、滙價回升至10算,不得了」。
■東京目前住宅整體空置率為11.5%。
■日本人愛住新樓,東京街頭不時見到建築工程。
■楊官華稱東京單身公寓如油尖旺劏房,不愁無租客。
租賃住宅空置率達20%
榊房地產市場研究所所長榊淳司認為,樓市熾熱氣氛是海外買家製造的泡沫,「東京都市中心高層住宅30%都是中國買家,假如他們不買的話,樓市亦未必出現目前的泡沫,因此他們擔當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事實上,日本1990年代泡沫經濟爆破的慘痛教訓,在國內影響至今。當地樓價相比25年前仍然下跌70%,租金跟隨樓價一直下跌,業主至今仍未敢加租。其中一個主因是當地打工仔無力負擔。榊淳司表示,90%打工仔都是中低階層,人工到近年才稍為上升,卻仍然追不上電費、稅率的升幅,遑論有能力負擔更高的租金。榊淳司說,目前全日本共有820萬間空置住宅,加上日本人喜歡住新樓,每年新建住宅就有100萬間,另一方面日本人口卻持續下降,在一些較偏遠的縣,空置住宅即使免費也沒人要。即使在首都東京,目前住宅整體空置率亦有11.5%,當中租賃住宅空置率更高達20%,榊淳司預言10年後空置率肯定進一步上升,直言「對海外買家拚命買樓感到奇怪」。
奧運完結後樓價恐跌
另一方面,日本政府鐵定2017年將消費稅增加至10%。榊淳司說:「每當消費稅增加,經濟衰退必定隨之而來,屆時房地產市場成交將轉趨淡靜。」受惠東京奧運熱潮,灣岸區的樓價因為奧運場館建設而不斷攀升,榊淳司表示升幅目前經已停止,認為奧運完結後樓價定必下降,「興建場館、大批遊客到訪消費不過是一瞬間的事,日本人口不會因為東京奧運而上升吧?」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0714/19218911
鋪路移民澳洲 趁澳元貶值置業
1 :
GS(14)@2015-08-02 13:24:23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731/news/ec_ecz1.htm
【明報專訊】自去年美聯儲宣布退市後,強美元時代又再來臨,美元持續強勢,拖累商品價格下行,反令海外股市及樓市的投資價值上升。
布里斯班樓價料追落後
陳先生是80後,早年澳洲大學畢業,回流香港工作,有計劃置業,早年在澳洲生活及讀書約10年,習慣外國生活,欲申請移民回到澳洲發展,有意購入澳洲樓作長線投資或自住之用。
陳先生現在一間科技公司工作,月入約3萬元,每月開支約7000元,家用5000元,強積金供款約1500元,保險1000元,總開支約14500元,每月儲蓄約15000元,銀行現金存款約有100萬元(當中80萬元為父母資助買樓),沒有股票及其他投資。
澳洲央行今年兩度降息至現時2厘,加上美元升值的影響下,澳元對港元跌近兩成,至現時5.6水平,創6年新低。以現時匯率5.675計算,入場費極低,面積近千呎,平均200多萬港元起,可承造8成按揭,租金回報約5%,相比港樓更具吸引,令澳洲樓大受追捧。
澳洲政府亦致力開拓房產,加上樓盤需求旺盛,樓價未來仍具有上升動力,澳洲去年整體樓價上升了10%,當中升幅最強勁是悉尼,升近16%,第二是墨爾本升10%,而布里斯班升3.4%。
當中,昆士蘭政府覑力發展布里斯班,興建QUEENS WAHRF皇后賭場,促進旅遊業發展,吸引旅客到來,刺激當地經濟。布里斯班去年樓價升幅僅3.4%,相對兩大城市較慢,但入場價格較平,更具追落後空間,有興趣的買家可多加留意。
首期僅需20萬至30萬
澳洲樓大多以樓花形式出售,一般可承造8成按揭,以樓價200萬起,首期只需約40至60萬元,另代理公司亦會提供首期借貸優惠,借出一半首期金額,可分開數年攤還,首期成本僅約20萬至30萬,算是「貼錢」助上車,而樓盤落成後才需承造按揭,代理公司會提供一條龍服務,提供律師銀行等。
以投資角度分析,投資澳洲樓極具投資價值,現時澳元創6年新低,待經濟回暖,隨即回升;若樓盤升值,亦可轉售獲利。以陳先生個案來講,他手頭上資金充裕,不妨投資澳洲樓市,成本僅需約20至30萬,博長線澳元或樓價升值。
連敬涵 尚乘資產管理證券及財富管理業務部總經理
■理財信箱 歡迎來信
讀者如有理財問題,歡迎來信詢問。
來函:寄香港柴灣嘉業街18 號明報工業中心A 座15 樓經濟版編輯收
傳真:2558 3964
電郵:
[email protected]
■ 來信請列明家庭或個人收入、開支 資產、欠債、理財目標
及可承受風險。
中港經濟差 置業意欲低
1 :
GS(14)@2015-09-21 01:27:48【學者篇】對於樓市後向,學者看法相對不樂觀。經濟學者關焯照認為,目前樓市供應以細單位為主,即是市場中較低負擔能力的購買力都在消耗中,樓價負擔能力亦欠佳,內地經濟增長放緩,相信才是今次樓價調整的重點所在,目前市民經濟信心亦較差,料樓價未來一年內會有調整,至於幅度則需視乎未來外圍經濟走勢。從樓市而言,他認為,目前息口非常低,樓價負擔能力欠佳,價錢「根本唔值」,從投資而言,回報率非常低,這情況已維持一段時間,卻未見有明顯調整。不過,今次內地經濟放緩,令市民覺得「連中國都頂唔住」,從而憂慮整體經濟環境惡化,息口上升及供應增加仍是次要。
加息料令交投呆滯
理大建築及房地產學系教授許智文認為,目前價格與家庭每年收入比達到17倍,相對於美國及加拿大只有5至7倍,比例屬於高水平。反映供款能力未必能支持樓價進一步上升。此外,息口走勢亦成為樓市不明朗因素,若息口上升,置業者心理上會認為,樓市天價不會再來,更有機會回落,令到目前樓市相對呆滯,二手成交減少,一手市場更現撻定,這些都是樓價動力減的訊號。不過,他指出目前貸款比例較1997年低,還款比例亦較當時高,所以樓市出現調整,相信亦會以較慢速度及穩定地回落,銀主盤或者樓市大震盪機會不大。但若透過二按,將按揭成數提高8至9成則要較小心。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50920/19302215
海外置業分散投資 英國樓勝在穩定
1 :
GS(14)@2015-11-09 00:01:12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1106/news/ec_ecv1.htm
【明報專訊】按照Florence 現在的情况來說,她的財政狀况比較緊絀,她與先生的每個月總入息是45,000元,他們的每個月總支出是39,000元,所以每個月的淨現金流是6000元,5年後她可以儲到現金360,000元。
她的第一個理財目標是在5年後要儲到現金和股票250萬元,按照她的資產有價值800,000元股票和400,000元現金,總資產是120萬元,假設她每年的投資回報率是15%,5年後應該可以有250萬元的資產,但是這個假設是5年內沒有金融危機的情况下才有可能發生,所以建議她作分散投資以減低風險。
隔山買「樓」 先做好功課
如果把所有資產投放在香港股票上,這樣風險會比較高,因為最近A股出現比較大型的調整,所以建議她把大部分資金放在環球基金上,這樣才較有可能達到每年平均15%的增長。投資分佈方面,按照現在的投資環境及經濟狀况,經濟有可能出現衰退,所以現階段可以七成以上的資金放在債券基金,另外三成放在環球股票基金,然後按照每年的經濟狀况,才慢慢增持股票基金。建議客人必須定期檢討投資組合,才有望達到每年平均15%的增長。
Florence 想投資英國樓市,需要了解英國樓市的展望。英國在5月大選後,樓市前景趨明朗。英國樓市過往受工黨倡議的「豪宅稅」等房地產政策所籠罩,前景不明朗,令買賣交投受到影響,隨著大選結果塵埃落定,樓市已恢復穩定。毫無疑問,倫敦樓市在「豪宅稅」無望推出後,終獲喘息機會。大選前的6個月,核心區的部分地段,住宅成交量下跌三分之一。目前的問題是住宅需求的回升幅度,以及樓價自2009年所見的強勁升勢會否重現。
倫敦核心區交投回復活躍
倫敦中部核心區的住宅需求將起變化,並會獲較平衡的住宅供應量支持,影響將會在稍後時間才顯現。倫敦核心區交投已見回復活躍,然而,我們預期成交量將隨新政府組成及樓市回穩而趨穩定。
2015年上半年倫敦中部預售樓花成交量仍然活躍,包括豪宅。地產發展活動於過去12個月已轉移至核心區外圍,動工量上升59.3%;相反,核心區動工量按年下跌43.2%。
租金回報吸引 風險較低
目前的房屋政策主要針對需求問題,例如「Help to Buy房屋貸款」。展望未來,政府需要推出措施解決住宅供應不足的根本問題,相信新政府執政後,會推出有關措施。而住宅交投自保守黨在5月8日大選中大勝後已逐漸回復動力,再透過5年期的調整,交投量可望持續上升,樓價有上升動力。
政治風險在目前的住宅市場仍然存在,需要政府主動推動市場穩定,從而令市場有效運作並惠及經濟。目前尚有3項政府的決策方針,有機會為樓市帶來新的憂慮,包括歐盟公投、蘇格蘭權力下放、倫敦2016年市長選舉,相信房屋問題將佔選舉人政綱的重要位置。由於工黨在英國部分地區的支持度獲提高,預期部分在選舉時提出的措施,例如「豪宅稅」及租金加幅設限等,或會在未來重新崛起。
如果Florence 想買英國樓,用40萬元作為首期及貸款60萬元,100萬元的價值相對不高。由於英國樓的租金回報率比較高和穩定,在英國買樓收租的風險不算太高,這個可說是比較長遠及穩定的投資工具。
鄭明輝
美聯金融集團財富管理總監
■理財信箱 歡迎來信
讀者如有理財問題,歡迎來信詢問。
來函:寄香港柴灣嘉業街18號明報工業中心A座15樓 經濟版編輯收
傳真:2558 3964
電郵:
[email protected]
◆來信請列明家庭或個人收入、開支、資產、欠債、理財目標及可承受風險。
[鄭明輝 理財信箱]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