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MK夫婦賣男裝密食當三番

2012-12-27  NM
 
 

 

三十多歲的藍穎詩(阿詩)○二年成立男裝品牌Cubic,獲丈夫蔡銘賦(Patrick)「瞓身」支持,婦唱夫隨,合力經營,現有七間分店。這盤生意,不但幫他們還了四百多萬負資產,還能住名城、揸靚車。成功的因素,有從小耳濡目染的街頭智慧,包括在生意最旺的地區,多開幾間分店,「霸得就霸」;另外,就是摸通做自家品牌的竅門,透過包廠掌控生產流程,再開鋪散貨。除新開未賺錢的荃灣店外,其餘每間鋪每月只賺約兩萬元,但六間加起來已有約十二萬落袋,跑贏不少行家。

在旺角人流最旺的西洋菜街(行人專用區)附近,Cubic便有四間鋪,包括瓊華中心和對面街的Chic之堡,街尾的潮流中心,以及朗豪坊,全都是在○二至○五年間開的。「香港後生男仔買衫都首選旺角,呢四個商場賣嘅嘢可以話係佢哋嘅潮流指標。」一身中性打扮的阿詩表示,公司的貨倉亦租在旺角女人街的商業大廈內,方便出入貨。「旺角塊餅咁大,就算四間鋪隔得咁近,都唔會自己打自己。」阿詩自信道。

街頭智慧

這是她從媽媽身上學來的做生意竅門。「媽咪九十年代初已經喺女人街擺檔賣衫,當時女人街除咗做遊客生意,仲有好多香港人會去執平嘢。佢開第一檔時,一個月賺到三﹑四萬,但競爭大,貨品相似,生意難再有增長,所以佢就諗到開多幾檔。」阿詩指,女人街有三個街口,媽媽就在不同街口內租下三個檔口賣衫,每月收入增加至十萬元,更可供阿詩去澳洲的大學讀工商管理。「道理一樣,以前喺三個街口做三檔就會有三檔收入。講到爭生意,都只係同隔籬檔爭﹗」阿詩解釋。因此,她集中火力攻旺角區。「男仔來旺角,通常都會行勻呢四個商場,比較一輪,先做決定。每間鋪門面擺設嘅衣服都唔同,令客人既熟悉又有新意。而且,男仔行街懶得返轉頭,分店多亦方便佢哋。」阿詩指。

包 廠

Cubic的出品八成是自家設計,再於虎門承包的工廠生產。這是阿詩花了十年時間才定下來的模式。○二年,阿詩獲媽媽打本,在瓊華中心開設第一間Cubic。「個名係個行家唔做俾我嘅,我見簡單易記就拿來用。」當時她學媽媽向批發商攞貨,但發現難以突圍。「喺女人街做生意,成條街賣嘅嘢差唔多,主要係鬥平。但商場唔同,行得商場就係想搵較個人或特別嘅款式。」阿詩表示,向批發商攞貨,不但會同其他店鋪「撞衫」,還要硬食一些不喜歡的款式,「變相將責貨風險俾咗我﹗」所以,她開始在服裝上加入自己創作,如要求轉吓顏色或配件。」阿詩指,批發商會多收取約一成五的服務費。至○五年,Cubic大部分款式衣物都由阿詩設計。「我無讀過設計,只要周圍睇吓興啲乜,睇多啲雜誌,再搵師傅畫紙樣就得。唔使直接抄款,通常換咗布料、顏色,或將圓領變尖領,就變成一個新款。」為節省批發商的服務費,阿詩開始四出找廠做衫。「透過批發商將設計交俾廠做,隔咗一層,自己搵廠,成本可以慳一至兩成。例如從批發商攞件二百蚊嘅衫,我哋會賣四百蚊,直接搵廠做,成本只係一百八十,咁咪賺埋嗰二十蚊。」阿詩分析。

統一生產線

○九年之前,Cubic有九間鋪,兼賣男女裝等。為方便生產,她決定不賣女裝,「男裝款式較簡單,重視用料,生產上較易控制;而且近年男仔愈來愈貪靚,街上嘅男裝仍以T恤牛仔褲為主,我希望走斯文休閒路線。」其間,她先後關了四間生意較差的分店,節省資源找工廠,試過同時用幾間廠,分布廣州﹑中山及江門。「在內地生產一定要自己去檢驗,但生產線分散,無咁多時間兼顧,試過遲交貨、做錯貨。有次訂咗批鮮紅色布,但布廠送咗棗紅色,加工廠就用批布做咗成批貨出來,咁就蝕咗﹗」阿詩嘆氣。最後,她透過朋友介紹,在虎門包了一間十數人的細廠,派遣一名跟單員工長駐廠房。「包廠可將錯誤減到最少,做錯貨都可以免費改,最麻煩係內地成日停電,搞到遲出貨。」阿詩說。包廠雖方便管理,但每個月都要「硬食」二十萬貨,所以分店要夠多才可散貨。

商場散貨

為節省開店成本,阿詩瞄準商場鋪。「地鋪租貴,仲要花錢花時間裝修,開一間鋪起碼要幾十萬,商場鋪唔使點裝修,最大支出係租金,俾完三按一上,擺少少貨,只要十幾萬,好快便開到鋪。」今年九月及十一月,阿詩分別於銅鑼灣地帶及荃灣悅來坊加開兩間分店。「近年地區商場開始旺,改變咗港人消費模式,好像沙田新城市廣場,吸走咗一班地區客。」阿詩說。商場鋪面積小,Cubic的分店沒有用人形公仔,只是用衣架展示產品。「除了慳地方,還容易轉款,鋪頭有咁多衫褲,就算一日轉三次display都無問題。公仔一般較高大,咁身形較細粒嘅男仔見到就未必會入來。」現在,鋪頭每日都會轉一次擺出來的衣服。每間店只安排一名員工,阿詩傾向請新人,她解釋﹕「試過請喺大公司出來嘅,有啲大公司會叫sales唔好主動sell客,但我哋呢啲細鋪頭,一定要主動銷客。」

夫婦孖咇做生意

訪問時,總是阿詩在回答,丈夫Patrick一直只是陪伴在側。二人如影隨形,無論巡鋪﹑看布料等,都在一起。第一次見阿詩,丈夫還沒到,她講起話沒什麼自信,老重複﹕「我講得唔好,都係等我老公來啦。」有Patrick在旁,她即侃侃而談。二人自中學相戀,拍拖十八年,兩年前才結婚。Patrick開過酒吧,做過保險,○九年阿詩媽媽患病,他便辭工幫阿詩打理生意,成為公司的模特兒兼設計師。大學主修會計的Patrick話不多,他表示﹕「唔一定要係設計師先可以做自家品牌。Cubic走大眾化路線,款式或顏色太特別,一般客人反而接受唔到,不如用自己一個普通用家嘅眼光去改款同配搭,仲貼近市場。」為取得設計靈感,二人經常一起逛街,看時裝雜誌,或到日本、韓國旅行兼取經。「見到件衫靚就會買返來,睇吓可以點加入自己創作。喺雜誌見到靚衫,會撕下來俾廠家睇吓點做。」Patrick補充。他們亦會去深水埗布行發掘新布料,「男裝款式改變不大,唯有喺不同布料嘅配搭及撞色方面下功夫。」現在,夫婦倆做任何決定都會問對方意見,阿詩媽媽去年因病去世後,Patrick便成為她的倚靠,她挨着丈夫甜笑道﹕「全靠媽媽我先有今日,未來我希望在全港各區都有Cubic分店,唔會辜負佢教我嘅所有嘢。」

開業資料10/2002

工具:$20,000裝修:$30,000租金:$96,000*雜項:$15,000總投資:$161,000*三個月按金,一個月上期

營業資料

11/2012

營業額:$120,000

人工:$18,000 △

入貨:$42,000

租金:$40,000

水電:$800

雜項:$1,000

盈利:$18,200

△一全職,一兼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973

誓搞金融革命 WeLab網貸密食當三番

1 : GS(14)@2016-06-12 02:50:40

2016-06-01 iM

「金融科技」(FinTech)在全球炒得火紅火熱,一間又一間FinTech公司冒起,由數碼銀行到網上眾籌平台,紛紛挑戰傳統金融業。

在金融監管極為嚴格的香港,亦有一間土炮FinTech公司靜靜起革命,以大數據作主打,向傳統銀行和財務公司下戰書。

曾在銀行打滾十七年的龍沛智,四年前毅然放棄高薪厚職,創立網上借貸平台WeLab,藉大數據分析借貸人的信貸評級,無需面對面,以比銀行及坊間財仔更低的利息、更快的批核速度借出「小額貸款」,實行密食當三番。「幾秒就可以搞掂,仲要每日廿四小時,每星期七日運作,傳統銀行根本做唔到!」

「我們正在創造金融革命」,WeLab網站開宗明義宣揚創辦人龍沛智的抱負。這場「革命」去年初獲香港首富李嘉誠旗下TOM集團(2383)等投資一點五六億港元支持,今年初再獲馬來西亞主權基金、歐洲大型銀行ING及南豐集團等注資十二億,彈藥糧草已然齊備。

「想革命就係見到傳統金融業太保守,借錢點解一定要見人?有數據都做到,我哋證明咗係得!完成B輪融資後,證明公司已經進入成長期,融資所得會繼續投放喺科技創新,用科技改變金融。」龍沛智滿腹大計說。

初創企業界有個名為「獨角獸」的榮譽,意指市值達十億美元以上。自己的公司成為「獨角獸」,是每位創業家的夢想。WeLab今年初完成由馬來西亞主權基金領投的B輪融資後,業界人士估計其市值已超過十億美元,成為香港史上第一間科技界「真·獨角獸」。

港產「獨角獸」

能夠獲得TOM及紅杉資本支持,全因龍沛智主動出擊。「公司最初在中國起步,需要有人幫手,TOM在中國嘅人脈廣,同中國郵政又有生意,所以膽粗粗搵佢哋傾,點知真係得咗!至於紅杉,在內地同樣有豐富人脈和經驗,業務上幫到我哋唔少。」事實上,龍沛智雖然在香港創立WeLab,卻在中國走紅,靠「我來貸」小額手機貸款殺出血路,主要業務與平保旗下「陸金所」一樣,從事P2P借貸。

龍沛智創立「我來貸」,原來有段古。話說中國大學生申請信用卡難度高,審核亦嚴,他估計有市場,一四年九月推出「我來貸App」,主打大學生手機貸款。學生無需露面,只需填寫個人基本資料,以及上載學生證及身份證,即可獲批貸款購買手機,結果大受歡迎。

「我哋就係要借錢畀從來借唔到錢嘅人,呢班人可能係無時間,或者無借貸紀錄,加上一般人唔好意思當面借錢,尤其後生仔,佢寧願自拍,手機已經成為佢哋生活習慣。」龍沛智說。

至於香港,龍沛智以「WeLend」品牌經營純網上借貸生意。現時WeLab七至八成客戶,都是廿歲至三十多歲年輕人。這一代每日活躍於社交平台,在網上留下足印,這些痕迹,為WeLab提供分析數據。據WeLend網頁,客戶提供愈多社交平台資料,例如Facebook、Linkedin等,即可獲得更多利息折扣優惠。

龍沛智解釋︰「去銀行借錢要見你幾次,搞足兩、三日先批。我哋只要你交社交平台資料,背後就係用大數據去分析呢啲資科。客戶足不出戶,不用幾秒就批到錢,全部屬於金融科技應用;加上我們冇分行,營運成本低,利息可以平好多。」不過相對本港銀行,WeLend只攻小額貨款,龍沛智直言成功之道,全靠「密食當三番」。現時內地貸款額最高約五萬元人民幣,香港約五十萬港元。「客戶群唔係借錢買樓,內地客可能去旅行,畀幾十萬佢都唔知點用;香港主要用來還卡數,由於人均收入高啲,所以可以借多啲。」

瞄準年輕人

他娓娓道出網上金融的致勝之道︰「如果吓吓借幾百萬出去,無可能唔見吓借款人。互聯網金融核心就係要交易多,但唔係一個人借一百萬,而係一萬個人借一百蚊,咁樣可以分散風險,所以我哋唔做大額貸款同按揭生意。」然而數據易取,分析卻難,金融科技的「護城河」,是不易被人複製,皆因分析過程要結合行內經驗,外行人極難有效運用。龍沛智曾在銀行界工作十七年,曾管理過渣打及花旗的信用卡及貸款部門,累積的寶貴經驗,正是公司的資產。

他自豪地說︰「數據唔係攞咗係到計,唔明數據係咩,計完都唔知點用!我做風險管理一段時間,累積好多經驗。從數據分析借款人個人行為,知道係咪好人,會唔會還錢,呢啲普通人抄唔到!」美國是全球科技業龍頭,龍沛智毅然走上創業之路,亦因為一年的美國留學生活。其時他三十六歲,已晉升至渣打銀行大中華區借貸總經理,掌管中國、香港及台灣信用卡及私人貸款。

「當時人工唔少,但那一刻覺得無理由為咗錢放棄未來;加上在美國接觸好多互聯網金融公司,覺得有得搞,科技改變緊唔同行業,但就係銀行業未改,於是返港後創立WeLab。」事實上,香港雖貴為國際金融中心,金融科技發展卻大幅落後。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在今年的財政預算案中,才提及要設立金融科技專用平台,與業界保持溝通。

賺錢不難先搶市場

由於相關法例有不少灰色地帶,龍沛智慨嘆︰「好多金融人才都追求安穩嘅銀行生活,一般人點會辭工出來搏,萬一違法點算?加上租金貴,搞金融點都要係中環一帶,無可能去數碼港!」不過,他堅信網上金融有發圍,公司現時中港註冊人數達三百二十萬。「現時希望快速增長,目標一、兩年內賺到錢。我哋做借貸,始終有盈利模式,要賺錢唔難,係睇幾時想賺啫!」撰文•裴浩輝 攝影•黃德堅

設計•張均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210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