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晗晨 於 2014-11-10 10:53 編輯 證監會:滬港通試點將於11月17日開通 11月10日消息,據中國證監會官方微博披露,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決定批準上海證券交易所、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正式啟動滬港股票交易互聯互通機制試點(以下簡稱滬港通)。滬港通下的股票交易將於2014年11月17日開始。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 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 聯合公告 為促進內地與香港資本市場共同發展,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中國證監會)、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以下簡稱香港證監會)決定批準上海證券交易所、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正式啟動滬港股票交易互聯互通機制試點(以下簡稱滬港通)。滬港通下的股票交易將於2014年11月17日開始。現公告如下: 一、 今年4月10日中國證監會、香港證監會發布聯合公告以來,兩地監管機構在啟動滬港通的準備工作上通力合作。目前,滬港通交易結算、額度管理等相關業務規則、操作方案及監管安排均已確定,技術系統準備就緒,市場培育和投資者教育取得良好結果,並制定了有針對性的應急預案。 二、 中國證監會、香港證監會已就滬港通項目涉及的跨境監管合作原則和具體安排達成共識,並簽署了《滬港通項目下中國證監會與香港證監會加強監管執法合作備忘錄》,以加強雙方執法合作,采取有效行動,打擊各類跨境違法違規行為,維護滬港通正常運行秩序,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中國證監會、香港證監會已訂立監管合作安排和程序,及時妥善處理試點過程中出現的重大或突發事件,確保兩地投訴渠道的開放和訴求的有效便捷處理。 兩地已就滬港通投資者教育達成合作安排,繼續做好滬港通投資者教育和投資知識傳播工作。 三、 兩地交易所、證券交易服務公司及登記結算機構應當依法履行滬港通各項職責,組織市場各方有序開展滬港通業務。證券公司(或經紀商)應當遵守相關監管規定及業務規則,加強內部控制,防範和控制風險,做好投資者教育和服務,切實維護投資者合法權益。投資者應當充分了解兩地市場法律法規、業務規則和實踐操作的差異,審慎評估和控制風險,理性開展滬港通相關投資。 市場各方應利用好正式啟動前的時間,進一步做好準備工作,確保滬港通試點順利開展。 特此公告。 二O一四年十一月十日 推薦閱讀: 滬港通11月17日正式開始 港交所更新港股通名單 |
本帖最後由 HelloWorld 於 2014-11-10 12:09 編輯 再議“滬港通”對A股的深遠影響——A股“美股化”時代來臨 作者:王勝 滬港通預期重新升溫,滬港通開啟是大勢所趨,不必糾結短期開啟時間,抓住預期差。市場原來預期滬港通開啟時間在10月,但由於種種原因,一直未能開啟,滬港通預期減弱,我們認為A股的國際化趨勢是大勢所趨,年內滬港通大概率能夠推出,有一定預期差,當前可以提前布局相關板塊和個股。滬港兩市的差異不僅僅在於A-H股折溢價問題,更深遠、更長期的意義在於它將為A股打開另一扇門,把全球的機構投資者引入到A股市場。 滬港通與原來的QFII/RQFII差異較大,實為互補。滬港通與原來的QFII\RQFII在投資者範圍、投資標的限制、額度限制、鎖定期、投資成本等方面差異較大,滬港通在各個方面更具備吸引力,但也難以形成完全替代,實為互補。滬港通正式開啟之後,海外投資者可能主要通過滬港通渠道交易大盤股,QFII/RQFII額度則主要用於其余中小市值股票的交易。因此,如果滬港通開啟,整體將實實在在地給A股帶來增量資金。 海外增量資金介入仍值得期待。中長期,資本市場的改革開放是大勢所趨,是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的一步,經過測算,如果隨著滬港通以及隨後可能帶來的中港基金互認、A股被納入到MSCI指數EM當中等事件逐步推出,中性假設估計最終A股的增量資金將達到8000-12000億元人民幣。而與此同時,由於國內利率在大半年來的貨幣寬松條件下持續走低,債券資產吸引力逐步下降,國內保險等大資金對於權益類資產的偏好也進一步提升,必須重視邊際資金的邊際力量,順勢而為,海外機構投資者比例的增加將使得A股的估值體系國際化進程加速、投資風格更加回歸投資本源。 “美股化”平行世界的特征將更加顯著。關於滬港通開通後,到底是A股港股化,還是港股A股化?我們的答案卻是:大概率應該是美股化!香港市場的本土公司相對占比低,信息不對稱造成以及制度的特殊性造成了“港股模式”,實際上是海外投資者投資中國的一種極致的縮影;而概念主題殼資源橫行的“A股模式”則是本地人投資中國的另一種極致,資本市場的開放和融合將使得兩邊的邊際增量投資者對兩邊的市場進行改造,最終可能形成“美股化”的平行世界,全球配置資金繼續在藍籌類股票定價方面扮演重要角色,本地化資金則繼續在新興科技成長股方面發揮重要定價話語權。 再尋核心資產:最看好藍籌龍頭。1)中長期來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藍籌龍頭”將重新成為核心資產,重點可關註國際競爭力、盈利能力與估值水平、高息率的“類債券”資產和國企改革;2)稀缺標的,重點關註軍工、中藥、白酒等相對獨特的行業(具體見正文);3)AH折溢價幾乎被消除殆盡,A股估值水平偏低的行業或有估值修複。綜合以上幾點,我們重點建議關註券商(業績增速較快、監管層放開負債渠道和凈資本監管、ROE有提升空間,行業景氣度向上)、保險(成本端利率下行、資產端債券和股票市場景氣度提升)、交運(上海機場、廈門空港,國際估值水平遠遠高於國內;大秦鐵路、鐵龍物流)、建築工程(高息率、受益於一帶一路,例如中國國際、中國建築)、汽車家電(業績增速穩健、有國際競爭力、高息率,關註上汽集團、格力電器、美的集團)、銀行(高息率、尤其是H股買不到的,例如浦發銀行)、機械(部分受益於一帶一路,尤其是高鐵板塊的南北車)、具有稀缺性的白酒(貴州茅臺、洋河股份)、中藥(片仔癀、雲南白藥、天士力)。(申萬研究) |
據多家媒體報道,香港特首梁振英今日在APEC工商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說,上午他見了習總,習總當面回應他說滬港通很快就會正式推出。
有港媒稱,梁振英表示有關部門將很快推出滬港通啟動時間,但他強調發展金融市場需要確保法治受到尊重,希望市場配合。
鳳凰衛視的報道稱,梁振英在會面中提到了占領事件,表示占中是香港回歸以來最大型的群眾事件,反映社會對民生、經濟、政改的不同看法。習近平則強調中央會繼續堅定不移貫徹落實一國兩制方針和基本法,維持香港的長期繁榮穩定。
香港特首梁振英在10月底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將繼續開展“滬港通”相關工作,中央政府支持該項目,予以重視,香港應珍視這種支持。香港財政司司長曾俊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及金管局總裁陳德霖三大財金官員也在周中出訪北京,商討滬港通事宜。
8日上午九點,在上交所的交易大廳內進行了“滬港通”開通儀式的演練,整個儀式持續時間約三十分鐘,儀式結束後參會嘉賓將見證滬港通的第一單交易,此外據悉今天港交所方面也在進行開通儀式的演練,“滬港通”開通儀式上也將會包含滬港現場互動的環節。以下是網絡流傳的現場照片: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港交所和證監會今日聯合公告稱,滬港通將於11月17日正式啟動。
公告稱,滬港通交易結算、額度管理等相關業務規則、操作方案及監管安排均已確定,技術系統準備就緒,市場培育和投資者教育取得良好結果,並制定了有針對性的應急預案。滬港通下的股票交易將於2014年11月17日開始。
港交所總裁李小加11月7日在深圳舉行的首屆大梅沙中國創新論壇上指出,滬港通開通將帶來“世界最大規模資產的一次重新平衡”。長期來看,可能會引導七、八萬億美元的資金從中國銀行體系流入A股市場,使得A股市場的體量在未來五到十年獲得巨大增長。
“現在中國的銀行資產差不多有22萬億美元,資本市場的市值才4萬億美元,美國這兩個數字差不多各是17萬億~18萬億美元,是1:1的關系,我們是1:5的關系。”李小加說。“這個一定要改,一定會改。”
消息刺激中國股市大幅走高,滬指收盤大漲2.3%,報2473點,盤中最高為2474點,收盤創三年來新高。深成指數收盤報8410點,漲幅2.13%,成交額1953億元。不過,香港恒生指數日內漲幅有所收窄,收漲0.83%。
金管局總裁陳德霖表示:“滬港通”會在下周開始運作,是內地資本帳開放一個重要里程碑。同時,兩地股票市場的打通亦會將香港離岸人民幣業務的發展推上更高臺階。
滬港通啟動日期公布後,香港離岸人民幣上漲0.13%,創3周來最大漲幅。滬港通允許每日跨境交易總額達到235億元人民幣。
香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今日還表示,中國已草擬滬港通的稅收政策,稅收規定很快將發布,以讓投資者能夠有一個清楚的了解。
"滬港通"相關稅收政策如何制定一直是市場參與人士關註的焦點。目前,外國投資者投資中國股市需繳納10%的資本利得稅,但中國政府一直對暫免征收。不過,國稅總局並未明確過暫免征會持續多久。而香港則沒有資本利得稅。
以下是證監會和港交所今日發布的聯合公告:
為促進內地與香港資本市場共同發展,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中國證監會)、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以下簡稱香港證監會)決定批準上海證券交易所、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正式啟動滬港股票交易互聯互通機制試點(以下簡稱滬港通)。滬港通下的股票交易將於2014年11月17日開始。現公告如下:
一、 今年4月10日中國證監會、香港證監會發布聯合公告以來,兩地監管機構在啟動滬港通的準備工作上通力合作。目前,滬港通交易結算、額度管理等相關業務規則、操作方案及監管安排均已確定,技術系統準備就緒,市場培育和投資者教育取得良好結果,並制定了有針對性的應急預案。
二、 中國證監會、香港證監會已就滬港通項目涉及的跨境監管合作原則和具體安排達成共識,並簽署了《滬港通項目下中國證監會與香港證監會加強監管執法合作備忘錄》,以加強雙方執法合作,采取有效行動,打擊各類跨境違法違規行為,維護滬港通正常運行秩序,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中國證監會、香港證監會已訂立監管合作安排和程序,及時妥善處理試點過程中出現的重大或突發事件,確保兩地投訴渠道的開放和訴求的有效便捷處理。
兩地已就滬港通投資者教育達成合作安排,繼續做好滬港通投資者教育和投資知識傳播工作。
三、 兩地交易所、證券交易服務公司及登記結算機構應當依法履行滬港通各項職責,組織市場各方有序開展滬港通業務。證券公司(或經紀商)應當遵守相關監管規定及業務規則,加強內部控制,防範和控制風險,做好投資者教育和服務,切實維護投資者合法權益。投資者應當充分了解兩地市場法律法規、業務規則和實踐操作的差異,審慎評估和控制風險,理性開展滬港通相關投資。
市場各方應利用好正式啟動前的時間,進一步做好準備工作,確保滬港通試點順利開展。
特此公告。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本文來源一財網,授權華爾街見聞發表
今天來這里,本來是要講滬港通初期的交易規模,現在暫時講不了了,因為還沒發生。”李小加的開場白,引來全場善意的“哄笑”。眾所周知,預熱了大半年的滬港通,驟停在了無數人預期中的開通時點上。
11月7日,首屆大梅沙中國創新論壇在深圳舉行,出席論壇的港交所總裁李小加是焦點之一。
李小加說,中國的基礎經濟已經全球化了,但作為“上層建築”的資本市場還基本上是封閉的,這樣最吃虧的是中國,所以資本市場的雙向開放必需且無可避免,唯一的問題是怎麽做,“一紙命令就徹底放開”是不現實的,滬港通就是基於此背景設置的一個探索方案。
李小加認為,過去幾十年對中國來說是個資本進口的過程,對外貿易、FDI(外商直接投資)和資本市場都在做“從外面拿錢進來”這件事,香港在其中起了很大作用,現在這樣的事情基本結束了,需要進行一次巨大的轉型,香港也要對這一轉型做出反應。
“現在中國的銀行資產差不多有22萬億美元,資本市場的市值才4萬億美元,美國這兩個數字差不多各是17萬億~18萬億美元,是1:1的關系,我們是1:5的關系。這意味著我們的資本市場不能給如此大規模的國民財富帶來真正的投資和發展機會,錢基本都在銀行里面,A股市場50%的利潤是銀行的。”李小加說。
“這個一定要改,一定會改。”李小加說,這引出中國資產如何“走出去”的問題,同時,外國的資產也很希望投到世界上最後一塊處女地——中國A股市場,這樣就面臨一個“請進來”的問題。但無論“走出去”還是“請進來”,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因為兩邊的法律法規、市場結構、交易習慣等都存在巨大差別,趨同的過程必以五年十年計。“這是我們等不起的,我們希望在兩個市場暫時的差別底下,實現互聯互通,雙向開放。”李小加說。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監管層設置了一套被李小加形容為“轉換器”或“翻譯機”的交易機制。就是以上海和香港兩個證券交易所及背後的結算公司為對手方,盡量把兩個市場“區別”里邊的90%,在兩個交易所和結算公司之間加以消化,剩下“實在不能改變”的東西,再交由雙方“互相適應”,有了這套機制,進出境的投資者雖然實際上只有兩個——滬港兩地的證交所及背後的結算公司,卻把中國千萬個投資者帶到了全球市場,也把世界各地的投資者引入了中國。
李小加詳細介紹了滬港通的幾大特點:第一,只設置一個撮合器,一個價格發現中心,本地市場的訂單全部電子路由到上證所,撮合全在上海,這樣不會造成A股市場出現兩個中心。
第二,每天閉市後,由雙方結算公司先進行結算,買的多了結算錢,賣的多了結算券,因為一個市場的買賣量基本是相等的,這樣每天跨境的清算結算量將非常小,“有可能一分錢都不過境,卻實現了市場的國際化。”
第三,投資於滬港通的資金是封閉運行的,不能洗錢也不能出境。中國內地投港股的錢只能以港股的形式存在;外國人投資A股的錢,只能以A股形式存在,不能進其他市場,包括房地產。這對於中國的監管來說至關重要,也是它能獲批的重要原因。
第四,滬港通的循環是人民幣循環。進來全是人民幣,出境也必須是人民幣,這也就使得人民幣從貿易結算貨幣真正變成了世界舞臺上一個大規模的投資貨幣,而只有走向大規模的投資貨幣以後,才有可能最終走向儲備貨幣。“所以滬港通對人民幣國際化將是一個巨大的機會,將可能從質上帶來人民幣新的發展機會。”李小加描述道。
最後,滬港通的監管是完全對稱的,中國證監會和香港證監會,“雙方都要幫助對方”,這對投資者而言是個有力保障。
對於滬港通的“錢景”,李小加十分樂觀。他認為,這將帶來“世界最大規模資產的一次重新平衡”。李小加預計,上述22萬億美元的銀行資產將大規模地向資本市場轉移,其中的七八萬億美元可能會流入A股市場,使得A股市場的體量在未來五到十年獲得巨大增長。
“這只是滬港通邁出的很小一步,但它將給我們帶來無限的想象力。”李小加說。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隨著滬港通確定於17日開通的消息公布,眼光更遠的投資者們相信他們已經找到了下一個寶藏,但並不是在上海,而是在與香港隔河相望的深圳。
“深圳市場讓我感到更興奮,”日興資產管理公司駐新加坡的資深基金經理Eng Teck Tan說,“這里有許多新經濟公司,市值也比上海證交所的上市公司小。如果能找到其中的寶藏,一般來說你能獲得不錯的回報。”
目前,深圳基準股指相對於上海基準股指處於接近歷史高點的水平。美國銀行和鄧普頓新興市場集團(Templeton Emerging Markets Group)表示,一旦滬港通啟動,兩年之內深圳版的滬港通也會推出。市場本來預計滬港通將於今年10月份啟動,港交所和證監會今日聯合公告稱,滬港通將於11月17日正式啟動。
深證綜合指數成份股的平均市值為13億美元,其中科技股、消費股和醫療保健股占到大約半數。相比之下,國有銀行和大型工業企業主要集中在上海證交所上市。
深圳-香港交易所的互聯互通機制將使海外投資者獲得一個新的投資深圳股市的渠道。深圳上市股票今年平均上漲46%,超過200只股票上漲翻番。
此前,中國證監會出臺深圳資本市場改革創新15條力挺深圳發展。其中,未來在滬港通積累一定試點經驗的基礎上,支持深、港交易所探索新的合作形式。
“深港通”,也有望在深圳的前海先行先試。前海又獲得新的政策支持,在市場上引起廣泛關註。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港交所和證監會今日聯合公告稱,滬港通將於11月17日正式啟動。消息刺激中國股市大幅走高,滬指收盤大漲2.3%,報2473點,盤中最高為2474點,收盤創三年來新高。
此外,深成指收漲2.13%,香港恒生指數截至下午3點漲1.83%。
分板塊來看,券商股在午後強勢拉升,一帶一路概念股大漲,但軍工股走低。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