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樓市厄爾尼諾現象 止凡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2/06/blog-post_28.html
止凡在旅遊中, 正在看一本有關各名人談樓市的書, 其中一個頗有趣的點子。

紀惠集團行政總裁湯文亮就用天文地理學的「厄爾尼諾」現象來形容樓市, 而解釋亦非常有趣。

「話說, 有一家餐廳在晚上開, 七時有大約70%客人訂了位, 八時半則大約有60%訂了位, 但在傍晚六時半下大雨, 訂了七時位子的人因為塞車, 大多數要在七時半之後才陸續到達餐廳, 但在八時十五分, 訂了晚上八時半位子的人恐防塞車, 情願早一點到達。到時上九時, 訂七時位子的顧客仍未進食完畢, 雖然有一半訂了八時半的客人可以進入餐廳, 但依然有一半人, 佔整體30%要在門口等候。在街外人看來, 這間餐廳是非常旺場, 其實這只不過是「厄爾尼諾」現象。」

看來好像很複雜, 其實從平均數的角度來看, 餐廳在一個晚上的生意額仍是沒有多大改變, 只是因為一場雨, 令有位子的時候沒有客人, 而沒有位子的時候就很多客人在等候, 是供求受環境影響而產生短暫錯配。

至於樓市甚至股市, 在長遠來看也會回歸至供求的平均數上, 但當中會有不少形成「厄爾尼諾」現象的因素出現, 例如政府突出招、市民心理怕出不到車、有樓的突然慌忙賣盤、銀行突然改變按息計劃等等, 這些都會一下子對市場有些干擾, 令供應或需求時間推前或推後, 製造出高潮和低谷。留意形成樓市「厄爾尼諾」現象的因素亦十分有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724

賭錢先明白機會率 止凡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2/07/blog-post_05.html
原來很多人過大海, 連最基本的機會率都不了解, 聽了解釋後還是不明白, 難怪賭場永遠都很旺場, 很多人更會拿一生積蓄奉獻給它。

早前, 止凡跟朋友談起到新加坡金沙賭場賭了兩手的經歷, 很幸運地買中高賠率的注, 贏了千多元之後立即走人。朋友就說她的個人經驗, 話當年澳門金沙還未安裝怪裝置之前, 一直都在輸錢, 之後安裝了, 客人就不可能再贏錢了, 她相信現在的新加坡金沙應該還未有安裝好出古惑的怪裝置, 所以會比較容易買中。她認為我應該繼續買, 贏多一點才走人。

這番話令我聽得一頭霧水, 我就反問什麼怪裝置, 她說是機關之類, 安裝了之後, 賭場要開什麼就開什麼。我就不知道有否這類裝置, 不過我認為賭場在機會率上根本就一定贏, 不需要靠這些裝置。我買中的是擲骰子的3,4,6點, 1賠30, 我問她知否出現3,4,6有多少個可能, 3粒骰總共又有多少個可能, 她開始跟不上我的說話。

3,4,6有6個可能, 3粒骰有216個可能, 即3,4,6這個組合平均每36次先會出現一次, 但買中只是1賠30, 在賠率上不可能贏賭場, 即不停買3,4,6的話, 平均會輸35次才贏一次30賠的, 贏也不夠輸了的本金。

她不明白, 我再簡單一點問她知不知道圍骰賠多少, 她說應該很多, 但不記得了。我說應該1賠180或200, 她立即說一定不只這個數字, 我就再解釋一次圍骰每216次才出現一次, 賠率不可能高於216, 賭場的賠率一定要贏定你的。

當然她到尾都不明白, 繼續說她的經驗, 什麼組合比較容易中, 什麼比較難買中, 什麼買中了很和味之類。我就提議她日後有任何賠率不明白的話可以問我, 我會教她如何計算, 讓她可以多點明白賭場如何必贏。

原來很多人真的以為可以靠運氣同經驗去贏賭場錢的, 我認為賭錢前, 如果連基本的機會率都不明白的話, 最好還是收心養性好好剩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852

倫敦金銷售 止凡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2/07/blog-post_07.html
阿強:你喜歡投資黃金嗎?
止凡:點解咁問?
阿強:我而家係黃金買賣 agent
止凡:你唔係做室內設計生意咩?
阿強:冇做了
止凡:阿叔打本俾你做生意, 做左一年又唔做? 點解呀?
阿強:果間有錢派的, 賺硬
止凡:你話而家做黃金買賣agent果間?
阿強:係呀
止凡:做 agent會賺硬?
阿強:係個客賺硬
止凡:而家你一個月搵幾多呀?
阿強:而家未到 6位數, 要做多 3-6月先有 6位收入, 而家都係 5位數字
止凡:即係幾多 basic, 幾多commissions?
阿強:我地唔係咁計的, 係派錢, 唔係 basic果隻, 明唔明?
止凡:分紅?
阿強:唔係, 你係唔係有興趣先? 冇興趣, 我便唔解釋了
止凡:想知多d...
阿強:你會唔會投資倫敦金先?
止凡:係唔係你先買左d金...
阿強:買賣均可
止凡:你買左幾多?
阿強:我幫客買
止凡:你自己無買?
阿強:當然有啦
止凡:咁你自己買左幾多?
阿強:一個倉, 由 2萬至 50萬都可以, 不過而家都係賺幾萬便算, 我唔會太博, 安全, 賺錢便算
止凡:咁即係買左幾多?
阿強:一日定, 一個月? 都唔明你問咩...
止凡:當一個月啦
阿強:不如我問你啦, ok? 你開倉額係幾多先? 2萬, 5萬, 50萬都唔同啦
止凡:你唔講多d, 我點知點運作呢...派錢點派法呢?
阿強:你答我啦, ok?
止凡:派錢的話, 間公司賺乜呢?
阿強:2萬, 5萬, 10萬, 50萬, 邊個?
止凡:用你開果個解釋一次啦
阿強:一般都 10萬, 每日平均都係玩 4-5手, 一個月大約 100手, 跟我的, 可以賺 8000-20000, 再派錢 2000 左右
止凡:點賺法?
阿強:呢個係我地既商業秘密, 你唔信,可以看我地既 trading statement, 是每日都賺的
止凡:又唔講得呀?
阿強:當然 trading 方法係商業秘密, 呢個你只可以看我們既 trading history做證明
止凡:你知唔知邊個係巴菲特?
阿強:當然
止凡:知唔知佢年回報率係幾多呀?
阿強:你咪學佢囉, 你有興趣先找我啦, 我保證你出面找唔到這樣好既回報
止凡:問你知唔知姐...唔係話乜, 做個比較
阿強:你有冇興趣開戶先?
止凡:個客問野, 唔好三句唔埋就問個客有冇興趣先...咁sell唔到架
阿強:ok, 你問啦
止凡:個客覺得你乜都唔講得, 又好似乜都唔知咁, 只係識叫我開戶...咁點會理你呢? 係唔係?
阿強:都話可以看statement, 除了trading method 之外, 什麼都講得, ok?
止凡:賭場都有開彩記錄睇, 睇完前幾十舖開過乜, 係唔係知道下一舖開乜? 所以睇statement history係無用
阿強:你咁講...........d 大戶死曬啦
止凡:好多基金都係咁sell, 過去5年好勁, 買左先跌
阿強:你唔信, 可以用1, 2 萬開戶試下先
止凡:咁得意? 唔信仲開戶? 你又叫人開戶...老毛病
阿強:咁你自己出去找, 保證你一定沒有此回報
止凡:你未答我知唔知巴菲特回報率幾多?
阿強:有時 80%, 有時負數
止凡:平均年回報呢?
阿強:20-30%
止凡:咁你地呢?
阿強:25%以上, ok?
止凡:點解又得 25%?
阿強:1年, 多過 25%
止凡:頭先唔係話 10萬, 一個月就有8000-20000? 再派 2000?
阿強:係, 可以去到 50%回報
止凡:條數點計? 你d客唔一定你講乜都聽...個客可能好simple, 但又可能投資好勁, 你唔知架...
阿強:問題是邊個打盤, 看盤手功力好唔好..
止凡:個客唔識你d人, 什麼人什麼功力...佢只會睇數字, 同解釋
阿強:ok
止凡:d客唔識你又要信你俾錢你? 咁樣sell唔到, 我想知的都是最基本的
阿強:唔係, 你自己打盤, 定由我地打盤先?
止凡:當俾你地打盤啦...年回報多少?
阿強:我地打盤要 50萬開戶, 因為而家有幾個大客, 我地成 team人, 日夜輪更的
止凡:我諗你要明白你個客問乜...唔係不停講你自己點運作, 個客問的就係最重要決定買唔買的因素
阿強:ok, 如果 50萬, 賺 25萬問題不大, 如果你自己打盤便有難度
止凡:咁又話10萬...一個月賺 8000-20000? 再派 2000?
阿強:係, 不過你要自己勤力打盤, 你要跟我地
止凡:即係幾多年回報率?
阿強:我地睇唔到細倉, 可以有100%
止凡:一年回報100%呀?
阿強:係, 如果你完全跟足我地既打盤指引
止凡:未來 20年每年都有?
阿強:當然, 永久保證, 除非公司執笠
止凡:投資50萬...20年後會有幾多?
阿強:1000
止凡:1000萬?
阿強:係, 如果你有興趣, 我可以留你電話俾我組長, 佢會聯絡你
止凡:應該係 5200億呀, 你好似唔係好識計回報率喎
阿強:唔係, 你當每年 double上
止凡:你公司點會執笠...平均年回報率高過巴菲特咁多...
阿強:我係每件賺幾十萬便算, 如果你有興趣, 我可以留你電話俾我組長, 佢會聯絡你
止凡:又係咁...個客都未搞清楚, 又叫個客留電話?
止凡:拿, 50萬開始...100%回報, 第一年就賺 50萬
止凡:第二年開始, 總共就可以投資 100萬, 再 100%回報, 第二年就賺多100萬...
止凡:第三年開始, 再投入去, 200萬變 400萬...400萬變 800萬...
止凡:20年之後就有 5200億!
阿強:你決定啦...


後記:

之後阿強覺得我運吉, 無再覆我。阿強今年 20多歲, 無記錯的話, 這位阿強做了這份工不出一年, , 對本身公司的瞭解也未必十分充足。其實我不是真的有興趣買, 只是好奇希望瞭解一下這些公司怎樣運作, 同時瞭解阿強是否跌進種金或傳銷之類的陷阱。希望阿強賺得多, 而該公司亦能在不久的將來成為全球資產值最高的公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853

內銀壞賬 止凡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2/07/blog-post_11.html
今日止凡其中一隻愛股建行 (0939) 股價大跌, 原因是一家內地企業要破產, 產生30億人民幣的壞賬。

30億是多少呢? 相比去年建行的盈利超過1690億, 佔不到1.8%, 與建行的資產比較更是微不足道, 建行在今年第一季已經賺超過500億人民幣。說實在點, 30億人民幣其實在香港買一塊大少少的地都不夠, 今天北角地王都要成近70億港元。

不過, 當然淡友一定說30億只是一個開始, 民企破產潮可能一觸即發, 到時建行、工行的壞賬率不會再是2%以下, 而是回復10%, 20%。

這是信心問題, 甚至是中國的經濟前途問題, 短期預測的話, 錯的機會很高, 說中了也不過是好運, 而長期預測的願景反而比較穩妥。長期下來, 20年後, 建行絕對不會是幾蚊可以買得到的, 中間的高低波幅, 當是給大家入貨的機會吧。

今天有朋友問我買什麼股票, 而我又是說來說去都是三、兩支, 今次就推介他建行, 因為我鐘意「親佢病、攞佢命!」。不過, 明天入貨, 等多一個月才入貨, 還是等多一年才入貨, 朋友覺得要看功力, 我就覺得靠運數, 平均成本法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992

賭性重最大問題 止凡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2/07/blog-post_16.html
有報章報導許仕仁因賭性重, 欠下巨債, 所以有貪污之動機, 案件還在調查當中, 是真是假還未水落石出。人稱黃、賭、毒乃萬惡之首, 而止凡認為「賭」就最大問題, 對身邊的人及社會影響最深遠, 何解呢?

「黃」, 好色、難滾之徒, 可以妻離子散, 可以周身病毒, 色字頭上一把刀, 更可以家破人亡。但想遠一點, 難滾可以滾多久呢? 好「黃」的, 身體一定好不到哪裡, 到老亦有心無力, 自然會調正。

「毒」, 吸毒者比「黃」更傷身, 更早死, 十年、八年後, 不是戒毒所就是死了, 身邊家人不會長痛得太久, 不幸中之大幸。

最大問題就是「賭」, 賭到九十歲都還有心有力, 買得大賠得大, 3萬蚊一個月的打工仔可以輸身家, 3億一個月的超級富豪都可以輸身家, 正所謂「唔怕無錢賭, 最怕你唔賭」。如果今次前政務司長真的是因賭成性, 接受污穢錢的話, 又是「賭」所惹的禍。

身邊實在有不少賭徒, 為錢要賭, 對朋友、家人說什麼大話都會, 篇大話要借錢時, 實在連自己都騙倒。心中一直記住「賭仔講野信唔過」, 如果身邊有賭性大的親人及朋友, 想辦法遠離他, 如沒法遠離他的話, 就唯有想辦法控制他。要不然, 有一天他會左右你的財務自由大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130

投資理財進化版 止凡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2/07/blog-post_18.html
經常對朋友說, 投資像藝術, 這個說法對投資初哥來說極為抽象。當年止凡也是投資初哥, 天生對數字比較能掌握, 心信投資是數學遊戲, 也是科學, 有電腦的幫助, 一定可以計算出什麼應該買, 什麼不應該買, 輸入好重要數據, 再計算最應該買的股票, 必賺無疑。

當年, 初初學人分析股票, 看了三、兩本有關選股的書之後, 我就試試把各股神都認為重要的數字輸入電腦, 用excel在所有上市的股票中選出了最值得投資的一隻, 結果如何? 一個月後就發現其業績走樣, 離譜。投資理財是一門藝術, 這個道理當年還未明白。

之後自己在工程界工作多年後, 發現一些老師傅總對一些數字比較敏感, 好像一看到大廈設計圖, 三、兩分鐘後就大概能說出這個大廈應該要用多少電量及冷水量, 這只是一個初步估算。之後整組人花了個多月的深入計算才得出比較準確的估算, 但這個深入估算的結果竟與老師傅的初步估算十分相似。而我繼續做工程設計, 做多三、兩個相似的項目之後, 發覺自己都開始有這種能力。這是經驗, 亦是大腦微妙的進化, 比起精密的算術及什麼微積分來得厲害。

投資理財, 這個現象又出現了, 起初看三、兩本書後, 只會在網上的綜合數據版抄下幾個重要數據, 比較不同股票, 再用電腦計算一番。之後, 網上數據版滿足不了, 就開始看年報, 看年報時也只看當中的三張會計表, 註釋都不去看。

看年報之後就慢慢越看越深入, 開始在三張會計表上追蹤現金的流向, 跳來跳去, 又會看註釋。然後還是不夠, 再進化就是看管理層對發展及往績的解釋, 看一段段文字, 用自己的 common sense去判斷會理性。然後發現看一份年報很快, 由一開始一份可以看一、兩個星期也對內裡數字沒有感覺, 到現在一個下班的車程就可以掌握到公司是好是壞, 有時還會埋怨某公司沒有提出我想看的數據。

回想多年, 自己在投資理財的感覺的確進入了另一個境界, 因為比起開始投資時的自己, 功力實在差太遠了。看年報時, 當年著眼的地方, 今天也會注意, 但更會著眼一些當年不會留意甚至不可能看到的事, 例如反映管理層取態的線索。

買樓也一樣, 我不是買賣樓宇很多次, 但亦會留意樓市, 亦做過不少加按的動作, 到銀行詢問按揭計劃的可行性更是家常便飯。知識領域比數年前未買過樓時的確增加了不少, 而憑這種經驗及境界, 有時看看某 80後或某議員在報章的言論, 他們對現今樓價、息口、按揭成數、供款計劃、及上車、投資等描述, 就知他們的財務知識水平如何, 只是報章說什麼他們就說什麼。「知識」可以改變命運, 但沒有「財務知識」只會事倍功半。

投資藝術的境界, 不是一個數學家及科學家就能一步做到的事, 而是要慢慢上手的過程, 但很多人就是不想做, 不會做, 尤其是香港人只要快, 「買裡隻, 幾時買, 告訴我, 不要叫我看這、看那」, 所以永遠不可能到這個境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275

行業的規律 止凡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2/07/blog-post_19.html
上週五晚止凡跟一位很要好的舊同學晚餐, 談及公司的員工升遷問題, 大家都算得到了共識, 認為計劃自己事業上的工作崗位時最好都是向錢走, 不是那邊高薪走那邊, 而是跟公司的金錢流勢。

他是在新界九龍那邊的電力公司工作, 公司成熟, 員工多, 制度鮮明, 有點像政府工一般, 上級升了或走了才有機會給下屬上位, 但他也留意到一些部門的升級速度明顯快很多。

升級速度快的都是些賺錢的部門, 事實上, 管理層是看不到每個部門的運作, 有時候更不能明白 (當年公司CEO是會計師出身, 對電力工程學了解不會太深), 所以管理層只看數字, 就是金錢。

每年賺一億的公司, 很棒吧! 對投資者來說, 你要先告訴我這一億盈利是用多少資本賺回來, 因為公司能用越少的資金賺取越多的盈利, 公司的投資價值會越高。

明白了這個之後, 身為管理層的你會怎樣做? 將會不停地評估公司內的運作, 盡可能把資源投放到可賺錢的部門上, 對於不能賺錢的部門就只會不停縮減人手, 減少浪費資金或增加資金的效率。

就是這樣, 在電力公司裡面有一個吃力不討好的部門面臨縮減, 這部門是專門研究系統設備的保護, 理論上, 投資越多在這個部門上會令整個電力系統越安全, 但當整個電力系統到達一定的安全程度後 (現在香港電力系統的可靠性是全世界數一數二的了), 再投資到這部門是沒有回報的, 公司上下開始覺得這個部門可有可無, 只是公司的燒錢機器, 沒有人理會因為這個部門的研究令電力系統減少多少故障, 因為人們開始認為電力系統沒有事故是應該的, 但當電力系統出現故障時, 人們只會責怪這個部門, 所以功不到你領, 錯就留給你認。

相反, 很多部門是公司賺錢的火車頭, 因此, 公司會不停投放資源進去, 令人手旺盛的部門更多人手, 令部門內出現冗員, 但同時, 在部門內的升遷速度會很快, 令些部門中的冗員也比不賺錢部門中的出色員工更高薪厚職。

你有否發現這個現象? 你又在什麼部門內工作呢?

公司內有金錢的流向, 跟公司內公錢的流向走, 對個人事業會有很大幫助, 公司內最賺錢部門中的員工總較受高層及老闆的重視, 得到更多資源的分配, 但除了公司內有這個規律, 社會上也是一個金錢遊樂場。

舉例說止凡比較熟識的工程界, 經常會談到每一單工程會有「上家」、「下家」, 這些是對對手的稱呼, 顧名思義, 打麻雀中的「上家」可控制「下家」的上排及食糊機會。按不同工程合約來定, 工程顧問很多時是承建商的「上家」, 但有一些工程會相反的, 工程顧問很多時是承建商的「下家」, 到底為什麼呢?

在工程界中的遊戲也是按金錢來計算的, 一般工程設計合約, 發展商 (客人) 會先請工程顧問作設計, 再按設計批出合約給承建商, 工程顧問會檢視承建商的質素, 承建商是否可以得到工程費用, 或多或少都控制在工程顧問的意見上, 因此承建商是工程顧問的下家。相反, 如果發展商直接按本身要求批出合約予承建商作設計及施工, 承建商便會請工程顧問代為設計, 在這情況下, 工程顧問是否能出糧就要看承建商是否滿意其設計。

其實什麼上家、下家, 說到底都是錢作怪, 而想多一點, 每一個位置也可看到在金錢或權力的層面上存在著一個上家或下家, 比如說工程顧問是承建商的上家, 那工程顧問有上嗎? 發展商 - 不滿意顧問表現就不發錢。那發展商有上家嗎? 政府 - 政府可控制批出土地及其用途, 還可以是投資者 - 投資者見發展商表現不好可撤回資金, 還可以是準業主 - 發展商的物業水準不好便不買。政府有上家嗎? 立法會議員 - 監視政府施政, 但立法會議員又要向市民交代, 因為市民是他們的選票。

承建商的下家可以是供應商, 供應商的下家可以是工人, 工人也是普通市民...有否玩過鬥獸棋, 一種動物吃另一種動物, 一層一層下去, 但最低層的老鼠卻可反吃最高層的大象, 形成一個循環; 工程界的其中一個循環正是如此:

市民->立法會議員->政府->發展商->顧問->承建商->供應商->工人(市民)

單單工程行業中, 按不同合約或觀察角度也可看出不同的循環規律, 相信其他很多行業都會有這一類的循環規律, 這就是行業的規律。

理解更多規律, 對你工作及生活會否有直接的影響就不得而知, 但對思維應該啟發不少, 多給你一個規律作思考 :

在一家上市公司中, 我們由最高地位的CEO開始吧 :

CEO->管理層->高級員工->中層員工->低級職員 (市民)

市民->立法會議員->政府->投資人(股東)->CEO

一個完善的社會 (資本主義社會), 應該有很多個這樣的規律維持秩序。


此文章首次在「永不當田雞」發表於 2008-7-20

後記

當年跟這位在電力公司工作的朋友討論時, 沒有留意電力公司的利潤管制協議, 照計電力公司應該越投資就越賺錢, 不一定花時間金錢去改善公司效率, 所以拿香港的電力公司來說這個道理不太貼切。


如今轉了行做物業管理, 更加發現上家、下家的道理十分確切, 因為小業主可以無理取鬧地罵管理人員, 但小業主可能是社會上某公司的小員工而已, 不同時間、場合, 就有不同身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276

四叔應該積點陰德 止凡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2/07/blog-post_24.html
四叔李兆基上星期尾又再公開自己的買股貼士, 今次還鼓勵人家用孖展槓桿, 這真是過火之作。

四叔的論點又是這個低估值的問題, 現在地產股普遍股價只有淨資產的一半左右, 這就是用5毛買一蚊的時候, 本意是好的, 方向亦正確。用5毛買一蚊, 要是股價回復正常水平, 回報已經有一倍。

可是四叔再說, 如果再利用孖展槓桿, 買 1000萬要贏 4000萬應該不難, 賭一賭無妨, 這個止凡就不能認同。投資時, 未諗贏要先諗輸, 如果每每投資都要搏到盡, 一輸就要入肉, 破產, 這不是有計劃的投資, 而是賭博。

記得當年火燎森話自己借爆幾十張信用卡, 訓身買巴菲特當年投資的中石油股票, 說是借巴菲特的智慧大賺一筆, 當時買股後再按股買股 (他說不是孖展, 是到銀行做按股), 股價越升越加按, 亦說計過數股息已經足夠找卡數有餘。我沒有詳細資料, 不明白這個運作的風險是否如他所說的如此低, 例如他說信用卡的數不是透支的高息, 而是跟銀行傾低息, 按股又不會像借孖展般被斬倉之類。

但股海中任何事情也可以發生, 如果當年中石油不是當火燎森不斷買入之後只升不跌, 怎麼樣呢? 可能股價不影響火燎森的計劃。那麼股息呢? 中石油改變派息策略, 減派息怎麼辦? 中石油要發展什麼業務及收購什麼, 不派息加上要供股怎麼辦? 其中一毎小可能已經足夠令我們今天沒有聽過火燎森這個名字。

當然, 最後也沒有發生過任何一樣, 他還賺下第一桶金, 一舉成名, 事後英雄史多麼的漂亮, 將所有風險都說成計算在內及理所當然。他還可能說這樣憂慮多多, 最終只會為不會發生的事情阻礙自己發達。

如今四叔的言論亦是, 價格只有價值一半的東西, 買入後一直升上去, 升回正常價值就當然有眼光, 再借盡孖展便能兩倍變四倍, 成為日後的威水史。但如果價格只有價值一半的東西再跌到只有價值三分之一呢? 四分之一呢? 而剛好又是借盡孖展呢?

這個賭一賭, 賭世界經濟沒有異樣, 四叔說出不到一星期, 西班牙又話出事, 港股又插過。希望四叔注意自己身份、地位及影響力, 積點陰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381

欠缺財商的兩條路 止凡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2/07/blog-post_27.html
止凡觀察身邊的人多年, 發現欠缺財務知識的人多數都只有兩條路可走。

第一條路就是欠債累累, 由於沒有財務知識, 對金錢收入及支出完全沒有概念, 控制不了自己的財務, 因此欠債不斷。

不是講笑, 我身邊就有一位朋友, 欠下相對的財務公司巨債要破產 (10多年前欠下 20多萬, 相對她而言已經是天文數字), 破產期 4年內又再欠身邊朋友的街數 (朋友的債總是要還的, 跟破產無關), 總共 10多萬元。因此在破產期後又要用人工節衣縮食地還錢, 破產期後的第 5年終於還清。得自由身後不出兩年又欠下 20多萬元, 現在又開始計劃節衣縮食的還錢行動。

這位朋友的個案絕對不是個別例子, 因為身邊還有數位朋友已經因為不斷問其他朋友借錢而變得神僧鬼厭, 不少朋友已不會接聽這類朋友的電話。有時頗有趣, 一班朋友出來吃飯時, 某人會說 :「阿 xx 有無搵你地呀? 千其唔好理佢呀, 佢約你出黎問你借錢架! 」

所以欠債不斷這條路相當普遍, 但這條路不是最多欠缺財商的人會走的路。而絕大部份都會走第二條路, 就是沒有效率地用錢。

近期身邊就有位朋友, 多年來參加公司的儲蓄計劃, 這個由部份公司代表開設的儲蓄基金儲蓄利息說不上是高, 今年派息只有 2厘多。這位朋友就透露了自己今次收到的利息, 我很快地計算出她的儲蓄量起碼有 40萬左右。如此大筆金錢, 令我們立即問她儲了多久, 每個月儲多少, 她說工作多年, 每個月都放一半人工到這個儲蓄戶口, 我們聽到都目瞪口呆。

她只是位小秘書, 能夠有 40萬儲蓄實在了不起, 但我一聽完就覺得這個絕對不是利用這筆錢的最好方法, 某程度上更算是一種浪費。當問她有否想過利用其他方法投資時, 她很直接地說 :「而家放銀行都無利息啦 !」, 我隨口建議了三數支只求股息的穩當股票, 還說她甚至可在合適時候當首期買樓放租, 回報都比這個好得多。

其實跟欠債的朋友一樣, 這類朋友在身邊不難發現, 他們可能有很多儲蓄, 又或是餐餐清, 只是沒有欠債而已, 但共通點就是沒有好好利用手上資金致富, 原因是沒有足夠的財務知識。

當然, 錢不是一切, 沒有財商不會死的, 生活還有很多東西要注重。可是, 在資本主義的香港, 沒有財商很吃虧, 不是被金錢找麻煩, 就是浪費了金錢的威力, 最終影響生活質素, 實在值得反思。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464

iphone 的前路 止凡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2/07/iphone.html

http://luan-invest.blogspot.hk/2012/07/blog-post_29.html?showComment=1343529749136#c7015591166759792085

止凡認為 iphone有點自閉, 很多功能故意弄至不能與其他電話及電腦分享, 例如 wifi不能分享到其他手機、電池不能簡單地換、不能以 USB交換資料到電腦、sim card 特小等等。這個自閉如果每每都有技術大突破的話, 還可以做到獨當一面, 但 steve jobs死後, 我就沒有發現到再有特別大的突破。

當年的大突破好像手機變筆記及電腦、可以用手提上網、按鍵盤變輕觸、光感震感等等, 在沒有這些變革之前, 其他公司根本不會想得出來。如今沒有突破, 新一代的都只是把處理器加快一點, 令手機順一點, 螢模再高清一點。再沒有大突破的話, 對手很容易借解決 iphone現有的問題而追上來。

好像 wifi分享、換電及資料分享問題, samsung的手機都解決了, 現在samsung的手機的處理器速度、流暢度及螢模高清度, 絕對不比 iphone差, 因為samsung手機說到底沒有革命性的突破, 研究組都是拿著 iphone的手機來對付。

聽說 iphone5手機用的已經不是 microsim, 而是更細型的 nanosim, 卡的大少只是又一自閉的表現, 重點是有否更強的新革命出來, 例如天馬行空一點, 手機內有所有發定的證件, 金錢, 信用卡, 八達通, 所有都數碼化, 只帶手機就不用帶銀包甚至鎖匙出街, 這類改變人類生活模式的才算是革命性突破。steve jobs不至一次做到, 但如今沒有他, iphone 前路難行。

奈何產品一出街, 人家就可以抄襲, 龍頭也不一定能站穩, 大家還記得網上討論程式 icq嗎? 當年每個青少年都會用, 大學宿舍更用成習慣, 但之後有msn, facebook, whatsapp, 如今我的icq戶口不知是否還存在了。在手機市場, 沒有與時並進, 就會好像前一哥 Nokia的下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55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