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投資理財進化版 止凡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2/07/blog-post_18.html
經常對朋友說, 投資像藝術, 這個說法對投資初哥來說極為抽象。當年止凡也是投資初哥, 天生對數字比較能掌握, 心信投資是數學遊戲, 也是科學, 有電腦的幫助, 一定可以計算出什麼應該買, 什麼不應該買, 輸入好重要數據, 再計算最應該買的股票, 必賺無疑。

當年, 初初學人分析股票, 看了三、兩本有關選股的書之後, 我就試試把各股神都認為重要的數字輸入電腦, 用excel在所有上市的股票中選出了最值得投資的一隻, 結果如何? 一個月後就發現其業績走樣, 離譜。投資理財是一門藝術, 這個道理當年還未明白。

之後自己在工程界工作多年後, 發現一些老師傅總對一些數字比較敏感, 好像一看到大廈設計圖, 三、兩分鐘後就大概能說出這個大廈應該要用多少電量及冷水量, 這只是一個初步估算。之後整組人花了個多月的深入計算才得出比較準確的估算, 但這個深入估算的結果竟與老師傅的初步估算十分相似。而我繼續做工程設計, 做多三、兩個相似的項目之後, 發覺自己都開始有這種能力。這是經驗, 亦是大腦微妙的進化, 比起精密的算術及什麼微積分來得厲害。

投資理財, 這個現象又出現了, 起初看三、兩本書後, 只會在網上的綜合數據版抄下幾個重要數據, 比較不同股票, 再用電腦計算一番。之後, 網上數據版滿足不了, 就開始看年報, 看年報時也只看當中的三張會計表, 註釋都不去看。

看年報之後就慢慢越看越深入, 開始在三張會計表上追蹤現金的流向, 跳來跳去, 又會看註釋。然後還是不夠, 再進化就是看管理層對發展及往績的解釋, 看一段段文字, 用自己的 common sense去判斷會理性。然後發現看一份年報很快, 由一開始一份可以看一、兩個星期也對內裡數字沒有感覺, 到現在一個下班的車程就可以掌握到公司是好是壞, 有時還會埋怨某公司沒有提出我想看的數據。

回想多年, 自己在投資理財的感覺的確進入了另一個境界, 因為比起開始投資時的自己, 功力實在差太遠了。看年報時, 當年著眼的地方, 今天也會注意, 但更會著眼一些當年不會留意甚至不可能看到的事, 例如反映管理層取態的線索。

買樓也一樣, 我不是買賣樓宇很多次, 但亦會留意樓市, 亦做過不少加按的動作, 到銀行詢問按揭計劃的可行性更是家常便飯。知識領域比數年前未買過樓時的確增加了不少, 而憑這種經驗及境界, 有時看看某 80後或某議員在報章的言論, 他們對現今樓價、息口、按揭成數、供款計劃、及上車、投資等描述, 就知他們的財務知識水平如何, 只是報章說什麼他們就說什麼。「知識」可以改變命運, 但沒有「財務知識」只會事倍功半。

投資藝術的境界, 不是一個數學家及科學家就能一步做到的事, 而是要慢慢上手的過程, 但很多人就是不想做, 不會做, 尤其是香港人只要快, 「買裡隻, 幾時買, 告訴我, 不要叫我看這、看那」, 所以永遠不可能到這個境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27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