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租金不跌 樓市不死 朱泙漫屠龍記

http://johnchrysostom.blogspot.hk/2012/12/blog-post_26.html
有關推動資產升跌的大週期說法有很多種,但筆者相信其中有兩大要素,包括涉及資產本身的基本因素,和投資市場中參予者的情緒。

筆者回顧自己2011年7月12日拙文《同一套理論,各自表述!》出街時,坊間不少筆者十分尊重的財經界專家均預言香港樓市將會大跌。可是筆者竟不知天高地厚如此評論「⋯樓價走勢的根本在乎地運,地運之根本在乎土地產權能否得到保障而租金是否受惠工資上升而拾級而上。⋯筆者也可以香港樓市短期供應短缺(特別是港島區)令供應供缺乏彈性(Inelastic)而在租金看漲下只有令樓價走勢更堅挺。⋯香港一方面受惠中國強勁經濟增長,同時因聯匯輸入美國寬鬆的貨幣政策。在美元熱錢氾濫令急升的名義(Nominal)工資與名義租金在有限土地供應下互相競逐。筆者估計在未來半年工資和租金看漲情況下,樓價尚應有一定承接力⋯。」根據差餉物業估價署的統計資料,2012年10月私人住宅 - 各類單位售價指數(全港)為223.20,較2011年7月共上升20.32%;租金指數為149.20,亦同比上升8.67%。事後看來筆者當日對樓市的看法實在「太保守」了。
香港住宅售價和租金走勢線性圖
以線性圖(Linear)所示,近年樓價升幅實在十分駭人。但若換成是對數圖(Logarithm),其實自2003年沙士谷底自今的升幅走勢是直線而沒有出現明顯抝上的亢奮性上升。相反在1997年那一次樓市泡沫爆破之前的兩年,樓市對數圖走勢明顯急速抝上。以2003年7月開始至2012年10月計,私人住宅售價和租金指數複合增長分別是15.60%和8.16%,期內售價複合升幅相對租金為1.91倍。若果以1993年1月開始至2012年10月計,私人住宅售價和租金指數複合增長分別是5.04%和2.46%,售價長期複合升幅相對租金為2.05倍,以香港作為背靠中國的國際性大城市計,其長期升幅其實非常「溫和」。
香港住宅售價和租金走勢對數圖 
在經濟上升週期,通脹和工資是互相追逐的遊戲。基於樓市供應短期缺乏彈性(Inelastic),工資上升必定同時推動租金上升,令無殼蝸牛的薪金升幅被租金上升和其衍生的通脹吃掉甚至實質工資還要下跌。在樓市下跌週期,私人住宅售價必定跌得比租金厲害。相反在樓市上升週期,市場對租金有升無跌的期望令私人住宅售價以兩倍租金升幅連年創出新高。

由近年住宅售價愈來愈拋離租金看,香港樓市真的愈來愈高處不勝寒。但根據香港《綜合住戶統計調查按季統計報告》,2012年第三季最新失業率3.50%和工資每月中位數則由一年前上升8.33%至今的13,000港元計,未來半年內租金仍會看漲。加上師奶樑上場後其政策所預示未來供應難有可觀增長,香港樓市「租金不跌,樓市不死」的神話未來一年應該還有市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965

樓市懸崖

2013-01-10  NM
 
 

 

究竟樓價還可以升幾多?當大家還在驚嘆,九龍城單幢樓每呎可賣兩萬元,連遠至粉嶺上水屋苑的實用呎價,亦步向過萬元之際,樓市其實已站在懸崖邊。上週五,發展商新鴻基地產推出將軍澳新盤天晉Ⅱ,原本意向價每呎萬五元,勢成為將軍澳區新高,怎料最後開價卻是最平每呎八千,較前年天晉一期開價平足兩成,並且與同區現時的二手價相若,讓市場跌了一地眼鏡碎。新地臨場變陣,只因政府推出的額外印花稅措施,令內地大戶及投資者「退市」,已嚴重限制了千呎以上大單位的客源;一向測市甚準的新地,寧散貨亦不願惜售。若政府未能準確掌握市況,不斷「加招」,隨時成為壓倒駱駝(樓市)的最後一根稻草。

位於將軍澳港鐵站附近的天晉II,去年七月已獲批預售樓花同意書,但發展商新地遲遲未有動作;等到天晉一期的相關商場及酒店項目,陸續投入服務,讓將軍澳市中心煥然一新後,才「千呼萬喚」天晉II出來。負責賣樓的新地副董事總經理雷霆,十月初開記招時,擺出一貫唔憂賣姿態,揚言先推市場最難消化的千二呎大單位,並乘天晉一期較同區二手貴逾一倍也可一個半月清貨的氣勢,表示:「此類天晉至尊四房戶,意向呎價一萬五千元,即入場費一千八百萬。」到十月底政府雙辣招出台,新地亦一貫淡定,除夕上載樓書之餘,更高唱千六呎連天台的「天際天池屋」,意向呎價要兩萬五千元。

天晉II資料

地址:新界將軍澳唐俊街12號發展商:新鴻基地產實用面積呎價:$12,621-$18,273單位總數目:784伙單位實用面積呎數:549至947呎(另有956-1,325呎特色單位16個)會所設施:兒童遊戲區、運動室、健身房、悠閒茶聚、餐飲間、美容水療設施、游泳池管理費用:每呎$2.5(以建築面積計算)車位數目:253個入伙日期:2014年7月31日

新地開價有啟示

直至上星期,新地再報喜指即將收樓的天晉一期,有一個千四呎的四房戶,以二千一百五十萬元成交,呎價達一萬五千二百元,故此撐天晉II的千二呎單位,意向呎價要一萬五千元「絕對合理」。經過一輪鋪排,經紀、同區業主、準買家都有足夠心理準備,新地會叫高又開高,只是上週五,雷霆突然來一招反高潮。當日他攞出一個「買家頂級開心價」紙牌,宣布開出首批五十伙單位,平均呎價只是一萬零六百八十八元。這個定價中,包括一個車位價錢,新地指買家如放棄這車位,可在樓價中扣減一百三十八萬元,再加上最高現金回贈、及「簽個名」成為新地會會員後可得的百分之九折扣,首批價單的平均建築面積呎價,僅是八千六百七十九元!而計及實用面積呎價,亦只是一萬一千零二十八元,與同區十年樓齡的將軍澳中心及維景灣畔等相若。新地的開價,對後市一向有啟示性,以往新地的推盤策略,都是「先價後量」,而且往往能成為該區新指標,由以往的九龍站凱旋門、奧運站瓏璽,到前年每呎賣五千二百元的元朗YOHO Midtown及去年「摸頂」每呎一萬一千元的屯門瓏門,往往能創同區新高之餘,亦試出該區的承接能力。今次同樣由「樓神」雷霆推盤,卻轉為求量不求價,直接反映市況。

「埋嚟睇埋嚟揀」

「新地今次推盤手法,同過去幾年完全唔同,以往『先難後易』咁賣,今次卻變咗『埋嚟睇,埋嚟揀』啦。」一名地產股分析員指,原因在於,買家印花稅令新盤客源減少了兩至三成,發展商要測試市場的負擔能力,「新地今次手法好小心,因為若先推售較渴求的兩房戶,但呎價只能以七千多元成交,難以將價錢再推高,分分鐘變成反效果。」事實上,政府由一○年十一月首次推出特別印花稅(SSD)後,一及二手的交投已大幅銳減,由之前每月逾萬宗,跌至去年底約三、四千宗,跌逾七成。由於天晉II開價較意向價足足低四成二,難怪售樓處甫開放便逼滿人。上週六,天晉II在國際金融中心開放示範單位,吸引大批市民排隊參觀,高峰期有近二百名市民排隊,平均等近三十分鐘才能入場。新地當日只開放一個一千二百呎的四房清水房,單位內人潮洶湧,同一時間有近五十人逼在屋內,動彈不得,有睇樓客怨聲載道:「我要行出去呀!讓條路俾我啦!」更有睇樓客與代理失散。這班睇樓客普遍認為「新地出品,必屬佳品」。雖然隨樓附送的「悠閒用餐區」紅酒櫃相當「阻定」,房間設計亦三尖八角,但一個「抵」字已衝昏睇樓客的頭腦。其中居於將軍澳中心的羅小姐,與丈夫在商場擺設的樓盤模型場地,被代理說足一小時,最後表示有意買入細單位作投資用途。「之前話高過萬幾蚊呎就唔會考慮,依家價錢合理好多。之後將軍澳雖然仲有好多供應,但距離港鐵站愈遠,又會再貴啲喎!」

同區二手動搖

天晉II在本週三開賣,屆時此價能否承接將成關鍵。而同區二手亦開始有反應,有將軍澳區代理便表示,區內業主對天晉II的開價感到驚訝。「的確係比預期中低,業主都唔敢好似上年十月個陣咁,係咁反價。」但在市況仍一片「唱好」下,業主未有即時大劈價,本週一僅錄得一位新都城業主願意減價六萬元賣樓。該單位實用面積五百三十八呎,業主叫價五百一十萬。雖然價錢屬市價,銀行估價亦足,但他見新盤開價較預期低,即減價六萬元出售,較同類型單位低百分之三,賬面仍獲利二百一十九萬。「佢哋都會觀望吓先決定賣唔賣,議價空間都係幾萬蚊以內,業主暫時寧願唔賣住都唔想減。」不過,區內二手市場確實因天晉II公布首批價單而成交大減。上週末,將軍澳錄得約五宗成交,較一星期前錄得二十多宗買賣,大跌近七成。代理指業主或會待天晉II散貨後,一手盤源減少時,才再積極放盤,不願隨天晉II減價。還記得去年中,屯門新盤瓏門以萬元呎價開售,人人都嘩然:「屯門樓都賣一萬蚊呎?」但現時實用面積的新例推行後,樓盤呎價動輒過萬,每區都湧現萬元盤。不論是全港十大屋苑之一的太古城,最高實用面積呎價驚現一萬七千五百多元;抑或遠至元朗西鐵站的YOHO Midtown,又或樓齡近三十年的九龍灣淘大花園,呎價都通通衝破一萬大關。而位於傳統豪宅區中半山、去年開售的君珀,最高實用面積呎價成交更是五萬大元!但全都屬乾升格局,「有價無市」。講到尾,大家不願在升市時做第一個減價成交者,亦不願在樓市轉跌、放盤傾巢而出下成為「最後一位」;那樓價仲有無得升?還是突然在高峰墮崖?多個地產界人士均認為,現時樓市命懸一線。

將軍澳 未來供應逾7千個

「短期無得升」

梁志堅 會德豐副主席作為地產建設商會執委會主席的梁志堅,縱橫地產界半個世紀;由於代表發展商與政府周旋,能準確掌握樓市最新政策及市況。他認為,短期內樓價升不了,亦跌不下,「因為要待政府雙辣招實施半年,即今年四月,才可以見到明朗化,此前買賣雙方仍在拉鋸。」至於同行新地在賣天晉II時叫高開低,他認為是要以低價測試市場反應,並勞氣指:「我响商會都叫大家唔好搞咁多gimmick,值幾多就賣幾多錢!」他指出,買家印花稅(BSD)出台後,成交量已大減,但樓價在大環境因素不變下,則仍會平穩升百分之十以內。

「危機殺到埋身」

陳清白 資深投資者陳清白活躍樓市二十年,九七年專炒豪宅,金融風暴時差點破產,經此一役後轉玩細價樓,如北角單幢樓及柴灣屋苑等,多為百多二百萬元細價樓,通常全數付清不造按揭。他認為樓市由○三年開始已升了九、十年,早已到了大跌的時候,「有升就有跌,無嘢可以離得開地心吸力,只係大家成日講:『低息、低息』,衝昏咗頭腦。」「將軍澳區有咁大量供應,發展商都係想快啲散貨,偏淡多。我睇樓市升唔到幾多,跌嘅空間就好大,屆時就好似早年蘭桂坊咁,人踩人、踩死人!」

「一手會拖低二手」

吳嘉俊 麥格理中國及香港房地產研究部主管吳嘉俊專注研究中國及香港房地產,去年十月初「貼中」政府會出招打擊公司名義買家。他認為,政府推出的買家印花稅及「加強版」特別印花稅,要遇上一個提供五百個單位以上的具規模新盤,才可以測試真正威力,「這才反映出少了公司及內地客的影響力,我望一手(樓價)拖低二手(樓價)。」他形容新地面對現實:「天晉II位於供應量充足的將軍澳,怎也不會拖住嚟賣,所以若然新地不可在兩個月內賣出七成天晉II單位,則表示樓價仍偏高。天晉II的去貨速度,對其他發展商大型項目開價及部署絕對有啟示作用。」

樓價貴 市民「喊驚」!

所謂「要令其滅亡,必先令其瘋狂」,香港樓市已經係瘋狂狀態,仲黐線過九七年,香港人根本負擔唔到!沙士時想過入市,但無錢,依家儲咗錢,又唔夠俾首期!我會等樓市跌一半先入市!點解跌?香港樓價係由大陸人炒起嘅,依家內地經濟瀕臨爆煲,自由行又少咗好多,你話香港係唔係會死?

我月入二萬幾,算係最窮的中產!同女朋友睇過樓,但無諗過買,二手樓好難跌,一手樓又買唔起。結婚後會同屋企人住,寧願俾多啲家用,都好過租樓,俾錢啲陌生人賺。希望儲夠錢,等買新一批居屋。

我哋有個自住嘅將軍澳中心三房單位,天晉II原先叫價萬幾蚊一呎,梗係唔諗啦。依家部分單位呎價低於一萬蚊,好吸引,所以來睇吓,想買個細單位作投資。

綠悠雅苑咁貴都咁多人睇,就知道用家市場好爆。我同太太加埋月入六萬幾,半年前用$365萬買咗YOHO Midtown,依家已經升咗一百萬,你話係咪癲?我今日來睇尚悅,價錢和用料都好啱心水,如果唔係有SSD,一定換樓。

啲樓成萬蚊一呎!雖然我想置業,但根本係妄想,連首期都無。我同阿媽、太太、阿女住喺四百幾呎公屋,月租二千零蚊。有工開時,月薪有萬零蚊,租金用咗人工四分一,仲要搭車、食飯、養家,點可能儲到錢?居屋對我來講,都係妄想。

我來港半年多,覺得樓價太貴了,四、五百萬才換來一個小單位,在美國已可買一間獨立屋。即使我想置業,都會回美國。現在的樓價不是大多數本地人能負擔,香港貧富懸殊太嚴重,只會令這個城市撕裂。

原本想用五百多萬買一個六百至八百呎的單位,用來出租或來港旅遊時居住,但香港的樓價太貴了!BSD還要加15%,雖然這樣對香港人比較公平,但我覺得很難接受。不過有些大陸人想來生孩子,多給一千幾百萬都無所謂!

「要量無得求價」

施永青 中原地產創辦人「今年發展商難再創新高,皆因要量就無得求價。」過去一年多已出貨賺約兩億的施永青明言短期向好,但長遠有保留,「(中原城市領先指數)今個星期唔破,下個星期都破頂o架啦!」但他對全年樓市走勢相當有保留。「始終少了公司及內地客,樓市會偏淡,尤其一手新盤,根據以往數據,這類客佔約三成,整體則為兩成;客源少了,成交量又少,樓價根本無可能再大升。」他指,尤其下半年,樓價會因貨尾增加而同步增加下調壓力。

區區呎價過萬

成日見到咁多人來睇樓,啲人真係有錢。我哋兩公婆同兩個仔女住喺間三百幾呎公屋。政府加咩印花稅,對我呢啲基層人士無乜影響,因為無論點我都買唔起樓,唔好話私樓,居屋都買唔起。兩個仔女都廿幾歲,出來做嘢了,但都係同我一齊住公屋。

我自住層樓喺九七年三百幾萬買,試過跌咗四成,依家升到五百幾六百萬。息口咁低,買樓收租回報幾吸引,但要坐三年加強版額外印花稅(SSD)監,到2015年美國QE3完結,又唔知個環境係點,費事買,有錢寧願買股票基金同外匯。

地價同建築成本都無跌過,新樓就唔會平。綠悠雅苑喺青衣,交通唔方便,無乜設施,每呎都叫$9,300。我有三個單位,一個自住,兩個收租,都係新界區嘅兩房單位,因為最多用家搵,如有同類盤,我仲想再買。

「一手二手樓價收窄」

鄒廣榮 香港大學房地產及建設系講座教授鄒廣榮創立港大房產指數,反映香港樓價水平每月變動,他表示,政府推出BSD辣招後,凍結了一批買一手樓為主的內地及公司買家之購買力。「無咗呢班買家,發展商都要接受現實,參考二手市場開價,變相收窄咗一手同二手樓之間嘅差價。」對於政府近年來全方位向樓市出招,鄒氏認為,政府的參與度的確較以往高。然而,SSD、BSD及收緊按揭成數這些招數,有相對彈性,可以隨時在跌市時收回,但推出綠悠雅苑、房協港人港地新盤、明年復建居屋及增加土地供應等,則不可收回的,增加了風險,關鍵在政府能否準確掌握市況,「呢個就好睇政府反應夠唔夠快,例如息口抽上時,政府如果唔適時調控呢啲遏抑樓市嘅招數,咁個市就一定更加波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564

安信兄為入貨準備。樓市四式 (答) Home Blogger

 http://www.homebloggerhk.com/?p=5446

答: 
安信兄開口埋口物業都幾千萬,屋企有米自己人工不俗,實在令人羨慕。佢提出了一個香港好常見既情況,就係老媽間屋「賺到開巷」,但係一聽見你賣樓即刻眼有淚光,何解呢? 老人家相信唔係因個戶口將有多幾千萬cash而喜極而泣,係因為舊居住開有感情,有佢同老爸幾十年既回億。所以佢寧願租出去,點都唔肯賣,因賣左有可能買唔返。咁如果自己或屋企人有間賺緊錢既樓,而家應該點做呢?

首先梗係睇下間屋張契係邊! 「1.建議將現金盡量套出,2.加強自己借貸能力,3.考慮自己持貨有幾滿倉,4.再伺機等跌市放膽買入。」先講屋契,如果你按左比銀行張契就梗係比人收起左,快睇自己間樓仲有冇得按錢出黎! 如果你係一個討厭借貸既人,可能你與本網常提既原則有出入。本網鼓勵盡早利用借入美元(港元)及買入為你提供月入既有形資產。

而家點講都仲係旺市,係旺市盡量增加現金等淡市出擊符合低買高賣原則。安信兄如將價值3000萬既物業A加按,理論上可盡套五成現金但因個人月入未及HK$112,000(假設本身零負債),所以未能盡套。以佢本人計可套約七百萬元,想要更多就要提供更多收入證明(例如先將屋租出先套現,或提交差餉單證明租值)或加入更多借貸人。

安信兄諗過自己可住一間值千八萬既屋(B),而租出三千萬既現居(A),用現居收回租金去抵銷千八萬屋租乃提高自己借貸能力之舉。即係你住係租值幾萬蚊既樓,而將十幾萬月租既別墅租出,「突」左既錢就變成自己收入。有公務員就用此法,為自己退休前累積十幾間樓收租。當然咁就要計到好盡,配合銀行批貸既鬆緊循環加上既樓市走勢有充份掌握。

係現時旺市適宜持貨半倉。安信兄間A屋租出六萬蚊一個月未係合理既租金回報。如仲要加五至六十萬裝修先租得出,條數真係唔知點計。建議再搵估價行清楚衡量A屋既估值及租值。假設A屋真係租出六萬元一個月,加上自己每月五萬元收入,不計其他家人月入,其實套出七百萬現金已用去安信兄一半借貸力。現持有現金者宜買入較低風險債券收息。因過去一年債市大旺,而近日幾隻債券既ETF均出現大量贖回,向好去睇係資金由債市流返入股市,但係眼看實體經濟不斷變壞既情況下,宣步步為營。

套出現金當然要收息,如果唔係多出既供款真係全靠自己人工支付咩? 最保守既,莫不過向按揭銀行申請靈活按揭戶口,可提供相同於按揭息率的活期存款利息,最多可提供相當於借貸額一半既金額收息。真係要買債或債券基金宜選擇息率3-4%而發行人評級較高既債券。再唔係,搵一部份換做人仔收3%年息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012

睇清樓市陷阱 候機買樓

2013-01-24  NM
 
 

 

去年政府積極出招打擊樓市炒風,先後推出買家印花稅及特別印花稅「雙辣招」,令內地大戶及投資者卻步,整個住宅市場成交即時銳減,但樓價卻仍往上走,市場陷入乾升局面。今年上半年,即使政府不再出招,也勢必壓抑樓市,防止炒風再起。既然現時風高浪急,倒不如趁機增值自己,為往後買樓做好準備!本刊就買樓、驗樓、出租及賣樓四大方面,逐一提醒讀者應注意的陷阱。睇清樓市陷阱候機買樓

在買樓的過程中,買賣雙方傾妥價錢後,首先會簽訂一份臨時買賣合約(簡稱「臨約」),然後在十四日內簽訂正式買賣合約。由於臨約並非由律師草擬,而且簽訂時,亦不須律師在場,所以不少人對「臨時」二字存有誤解,以為沒有法律效力、隨時可以更改內容。

買樓:小心臨約條款

事實上,簽訂臨約後,所有內容已受到法律約束,律師會按照臨約的內容,草擬正式買賣合約,因此,在簽訂臨約時,絕不能掉以輕心。若簽訂臨約後,其中一方要求更改,必須得到對方同意,方能作實。現時臨約已有一套標準格式,合約內容大同小異,要留意的是當中的附帶條件,例如所買的單位是否連租約交易、有否連花園、車位會否一併出售等。著有《地產代理天書》一書的執業律師鍾卓成說:「曾經有村屋業主有心玩嘢,將地下一層分拆出售,買家見出入都必須經過花園,便一心以為包埋花園咁賣,但臨約上面無寫連花園,最終買家要多俾幾十萬買埋個花園。」

僭建有權踢契

此外,買樓最常遇到的問題就是僭建。近年名人、高官、特首都有物業僭建問題,一般市民買樓時若然遇上同類情況,究竟應如何應付﹖鍾卓成律師指出:「買賣合約要求業主『以免除所有負擔及債項之情況下』出售物業,買家在完成交易前發現僭建都可以踢契。如果簽咗臨約,收到屋宇署出信叫賣方拆,佢又唔理,買家就可以告佢,強制叫佢去拆,延遲咗交易,仲可以要求賠償。」不過,若臨約上已註明有關的附帶條件,則另作別論。以特首梁振英山頂大宅僭建一事為例,買賣雙方在簽署臨約時,賣方已加入附帶條款,要求梁振英放棄追究物業可能有僭建,當時梁的代表律師反對,但梁仍然堅持買下,以致責任拖至今日仍須負責。

驗樓:敲牆聽聲肉眼驗細紋

置業後,就以為可以安居樂業﹖有時單位裝修得外表美觀,但其實問題多多,獨立驗樓師詹濟南表示,驗樓要從結構、安全、規格、耐用、美觀及舒適六大方向出發,「結構要睇吓有無裂紋影響單位結構,從裂紋的圖案、大小、闊度去判斷影唔影響到個結構。」他指,有時天花、橫樑、柱位等出現裂紋,亦未必會影響結構,「如果喺橫樑同柱位之間,出現一條四十五度的裂紋,則很大機會係結構性裂紋。」詹濟南指,自己驗樓的次序是先驗牆身、地板、門、窗、厠所,最後才到廚房。廁所及廚房最容易出現天花漏水,要拆下部分假天花,檢查有否水漬。驗外牆可伸手到窗外,用天線筆敲每個位聽聲,若有「空鼓」聲即表示有問題,「其實你行過樓梯口、走廊,睇吓啲牆有無老化殘晒,都知道外牆係咩環境。」驗窗亦是用天線筆在窗框與外牆之間的隙位敲,留意是否空心,「仲要摸吓窗框底,睇吓有無漏窩釘及螺絲;玻璃膠有無黏好封齊、有無裂紋、『起pok』、變色等。」

花灑淋牆測滲水

另外,由於廁所經常處於冷熱交替,故常出現滲水到下層的情況,驗廁所時,除了測試馬桶及浴缸的來去水位外,亦要開花灑淋向企浴缸的牆身,「曾經有一間化妝樓,我喺廁所一開花灑淋牆,另一邊個廳濕晒,原來係牆嗰啲『防水』甩晒。」至於安全性,是留意門、窗、地板有否不穩,要留意門的較位、門板、門框是否穩妥,地板有否不平,「最嚴重我睇過一間所有瓷磚地板都甩晒,但呢啲唔使驗,一眼就睇到。」在規格性方面,就是留意牆身、地板有否傾斜,「要用水平尺去度,例如批盪斜咗三毫米都可以,麻石牆最多可以斜一毫米,但雲石牆就捉得緊啲,唔可以斜多過零點五毫米。」詹濟南表示,一手樓的耐用性問題不大,是二手樓要憑經驗去評估。而且,買家其實亦可自行驗樓。

租樓:提防惡租霸

買樓作長線收租,則要留意租約細節,特別是連傢俬電器放租的單位,業主與租客之間,最常見為電器維修的責任起爭執。「大多數租約條款都係保障業主,若果租約無特別寫明邊個負責,其實係租客的責任,業主幫你係人情,唔幫你係道理,唔好到時拗,最好寫清楚。」執業律師鍾卓成道。

香港業主會主席佘慶雲關注租霸問題近廿年,處理過各式各樣的租務糾紛,「幾年前有個業主以一萬一千元出租長沙灣宇晴軒單位,點知個租霸反咬業主話佢無裝寬頻線,累到佢損失七百萬生意,要索償三百萬;仲剪爛洗衣機底喉,惡意破壞間屋。」佘慶雲指,幸好該業主保留了租約,內裡寫明包咩傢具,「租約無訂明要提供上網設施,業主根本不用付上責任。」

業主若不幸遇上租霸,在法律上租客欠租十五日,業主即可以追租,並申請收回物業。不過,鍾卓成及佘慶雲都指,審裁過程至少需時三至四個月,若遇上存心「玩嘢」的租霸,常以各種理由拖延聆訊,花上一兩年時間時有見之,佘慶雲憶述:「曾有業主足足用五十二個月才能收樓,故遇上租霸應盡早收樓,以免租霸白住單位愈耐,業主失去租金收入愈大。」

加條文保障自己

他囑咐業主切勿自行到單位收樓,點知租客反而報警話有財物損失,業主或會因此犯刑事罪。」業主應按法律程序,入禀土地審裁處收樓,效率最快。「小額錢債審裁處只可以追番租,但租霸通常有經濟問題,根本無力還錢。至於區域法院就要差唔多一年先可收到樓。」

所謂防患於未然,業主在出租物業時,便應慎防租霸,佘慶雲指:「大部分租霸都係租一萬蚊以下嘅樓,佢哋好多時會提供虛假資料。業主可以在簽訂租約時加上一條條款保障自己:『如有失實陳述,本人有權退還訂金棄租,至於地產代理之佣金概不負責』。」

業主亦要清楚租客的背景資料,例如:報住地址、工作證明等等,以確定對方有正當職業及穩定收入。他表示,曾有租客聲稱自己住大埔某條街一百幾十號,但翻查資料,該條街根本沒有一百號以上,租客明顯有意隱瞞資料,「這種人一定唔可以租,如果唔肯俾資料你嘅都係有古怪,唔應該租。」

賣樓:維修費用傾清楚

在法律上,賣樓要注意的事項與買樓相若,「同樣要留意附帶條件,但你身份由買家轉咗做賣家,要將對自己有利的條件寫低,保障自己。」鍾卓成律師說。現時經地產代理放盤仍是主流,業主可以到任何一間代理放盤,除非與經紀簽訂獨家代理協議,否則可向多間代理放盤。業主向代理簽「放盤紙」,即出售香港住宅物業的地產代理協議時,亦要留意代理模式,有單邊、雙邊或獨家代理三種。除了經地產代理外,業主還可選擇物業拍賣行及網上放盤。物業拍賣行的好處是曝光機會較多,拍賣行會為業主在報紙雜誌登廣告,甚至為單位舉辦開放日,並於該區張貼街招宣傳,一般收費約三千元,視乎委託期及宣傳模式等而定,成功出售單位後,業主須另支付百分之一樓價作為佣金。至於網上放盤,亦流行已久,好處是免佣金,但要靠自己核實買家身份,出差池的機會亦較大。

遺失屋契要宣誓

若賣樓前不幸遇上火災、水災,或在人為疏忽下,遺失屋契,該如何處理﹖執行律師梁永鏗指,土地註冊處登記了大部分屋契,業主可到該處申請一份屋契的認證副本,以證明屋契的內容,費用為二百五十元。「但好可惜,買賣樓宇需要用正本,小心的律師會索性叫買家踢契。唔踢契的話,賣方就要去宣誓,聲明呢份契因乜原因唔見咗,或者搵番上一手律師證明有交收。只要唔見契的原因合理,大部分人覺得業權穩妥,就唔會影響樓價。」 另外,去年中實施的強制驗樓計劃規定樓齡三十年或以上的物業都要進行驗樓以保障大眾安全,而由○九年開始,政府聯同房協及市建局推出「樓宇更新大行動」,以先付後退回的方式資助維修的業主,資助額由一萬六千至四萬元。由於政府登記會以業權持有人為單位,所以維修中途出售單位,便無法取回津貼費用,因此,賣方應就不同的維修階段,在臨約上註明附帶條件,若維修尚未開始,固然要商討維修費由哪方負責,假設賣方已支付部分,甚至全部維修費,則津貼如何分配要清楚於臨約上列明。

2013年樓市大事風雲變色

1.實用面積計價正式實行為統一市場標準及提高透明度,二手樓已率先於今年一月一日起,採用實用面積計價。由於實用面積不計及窗台及公共面積,採用這計價的好處是,更直接比較不同單位的「抵買度」,例如一個建築面積四百呎單位,樓價三百萬元,呎價七千五百元,若實用率有八成,實用面積三百二十呎,實用呎價則為九千三百元,但若實用率只得七成,實用呎價便高達一萬零七百元。2.一手盤依新法一手新盤亦會於今年四月開始以實用面積計價,讓消費者可以直接比較。去年政府已通過立法,規管一手樓銷售的《一手住宅物業銷售條例》,新例下發展商出售物業時,若提供失實陳述或發放虛假誤導資料,均屬違法,最高可判監禁七年及罰款五百萬元,並加入民事申索條文。至於房屋委員會居屋廣告若涉及失實或誤導,房委會有關人士亦要負上刑責。至於示範單位、價單單位數量等,法例亦有作出明確規定,並設置五日冷靜期等,法例將全面涵蓋所有一手樓宇,並就一手樓設下定義。現時《條例》已經立法會通過,但當中並無執行細節,地產建設商會至今仍與政府開會討論,而未來負責執法的「銷售監管局」亦尚未成立。

3.2013年新盤急增政府決心增加土地供應,又連番出招打壓樓市炒風,發展商有見樓價高企,紛紛加快賣樓套現。利嘉閣數據顯示,今年全港將有一百一十一個新盤可供發售,涉及約三萬伙,估計實際推盤量一萬六千伙,較去年實際推盤量約一萬一千多伙,急增近四成,可望創近九年新高。在三萬伙可售新盤當中,以新鴻基(16)所佔的六千二百伙最多,其次是長實(1)的五千五百伙。新界區的新盤,將佔整體逾六成,當中新鴻基旗下的YOHO Town第三期將提供超過二千五百個單位,獨佔鰲頭,其次是恒基(12)及新世界(17)合作的尚悅二期,提供一千七百二十四個單位。九龍區的供應佔整體一成八,當中以會德豐(20)及新世界合作的柯士甸站C及D地盤較為矚目。港島區的供應佔整體一成七,最大型新盤為信置、合和(54)及市建局合作的灣仔利東街/麥加力歌街A地盤,涉及一千一百伙。4.政府決心加快供應 去年底發展局局長陳茂波宣布,今年首季將主動推出六幅住宅用地招標,共可建三千伙單位,是近兩年供應最多的季度。六幅住宅用地分別位於啟德、何文田、沙田九肚山、屯門及將軍澳,其中一半為限量地,包括兩幅會實行「港人港地」政策的啟德第1H區地皮,及將軍澳第65C1區地皮。此外,另有三個鐵路上蓋項目,包括本月截標的荃灣西站六區、有待推出的西鐵朗屏站(南)及有待重推的大圍站,若能順利批出,合共可提供約四千六百伙單位。在資助性房屋方面,政府亦有決心增加供應。除了去年底推出房協的資助房屋綠悠雅苑,及剛截止的白表居屋免補價計劃,政府將於兩個月後推出最後一批八百多個居屋餘貨。不過,二千一百伙新居屋則要待明年才推出。梁振英政府打着適度有為的口號調控樓市,「政策市」已是不變事實,有意入市的準買家及業主宜緊盯政府的部署行事。

2013年部分潛在可推售新盤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165

研究顯示是樓市而非股市讓人們感覺富有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752

國家經濟研究局(NBER)的研究顯示,在產生「財富效應」方面樓市重要性勝過股市,能影響家庭增加支出的關鍵因素,是一個健康房地產而不是上漲的股市。

這份研究由Karl Case, John Quigley 和Robert Shiller三位經濟學家共同完成,他們在文章中完善了過去做出的「財富效應」的研究。

許多經濟學家和決策者同意資產價格上升,可能是推動消費者購買力的主要動力。在普遍意義上經濟學家同意股價或者房價上漲能增加消費者支出,而資產價格下跌則導致支出減少。

研究認為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決策者都很難量化的「財富效應」。造成這個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它更可能是基於一個事實,房地產市場的崩潰和顯著復甦被認為是影響整體經濟狀況的核心因素。正是基於此,美聯儲遵循旨在推動各種形式的資產價格的刺激措施,希望以此推動家庭支出,從而提升經濟整體增長。

這份研究報告通過對從1975到2012年二季度的數據,進一步闡明什麼是影響「財富效應」主要因素。

報告稱:

「最好的情況下,只有疲弱證據顯示股市財富與消費存在聯繫。」而「形成對比的是,我們確實發現強有力的證據證明樓市健康的變化對消費產生重要影響」。

「2001年到2005年四年的『實際樓市財富增長期』,推動家庭消費總支出增長了約4.3%。而在2005年和2009年的實際樓市財富下降期,導致消費者支出下降了約3.5%」。

該研究還顛覆了過去人們一個認識。三位經濟學家認為,事實上樓市上升期推動消費者支出增加的幅度,大於樓市下跌期減少的幅度。

這個研究結論為美國經濟復甦增添了希望。即一個正萌芽的房地產復甦,可能在未來幾年內為經濟出現更廣泛加速增長做出實際的貢獻。此外它還解釋了為什麼在最近幾年激進貨幣政策下,雖然股市出現強勁反彈,但是整體經濟卻只表現出有限的復甦,而與股市的情況脫鉤。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306

2018樓市陷阱 左丁山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pplement/columnist/%E5%B7%A6%E4%B8%81%E5%B1%B1/art/20130122/18141974
施政報告內容最多注重土地房屋,其次係環保空氣,其他如教育、醫療、安老、扶貧、經濟發展等等等,講嚇啫,成立委員會研究研究,總之有拖無欠。其中成立一個金融發展局,為有限公司,長遠會成為一個自給自足嘅機構,令人看得糊塗。金融發展局係特區政府在梁特首主導下,一手推動成立嘅,並非金融界主觀意願,經由政府創辦,以後就話要由業界供養(即自給自足),然則錢從何來,金融發展局(簡稱金發局)去邊度搵收入?叫銀行、經紀行捐款呀?旅遊界有旅發局,錢從政府來,工貿界有貿發局,錢從政府來,金融界又要成立一個金發局,錢從業者來?笑話也。
講施政報告,市民年年都係最關心房屋。梁特首開出不少期票,大都在2018年後兌現,未來五年嘅土地房屋供應數量,仍然係曾蔭權政府時期訂立嘅,短期內難以改變,梁政府自誇適度有為,要在市場失敗時干預市場,從今年嘅施政報告就睇得到,梁政府要在房屋市場大幹一番,雖然未,至於推跌樓價,但野心不少,大有麥理浩十年建屋嘅意圖。
只不過,任何政府干預市場,往往捉摸唔到市場關鍵轉角時刻,到頭來往往事與願違。嗱,據梁特首規劃,五年後香港房屋供應大增,有利平穩樓價,咁大家留意嚇聯繫匯率咯噃,匯率制度不改變,港元利率隨美元利率而變,美元利率隨美國失業率而變,伯南克及聯儲局承諾2015年中之前不會加息,又話美國失業率未降至6.5%左右,美國不會加息,現時失業率係7.8%,大部份經濟師預期今年美國經濟增長較快,有利拉低失業率。即係話,以後幾年美國復甦,中國保8嘅話,到咗2018年,美元利率及港元利率大有機會可能上升,剛剛碰著香港房屋供應大升之時,試想像,目前樓價高,通脹高,供樓負擔不成問題,全靠超低利率,但到咗利率回升之時,一般市民是否可以頂得住今天嘅高樓價?對梁振英嚟講,佢嘅最壞情況就係到咗2017年,利率開始上揚,樓宇預期供應上揚,釀成樓價大跌,新入市人士變成負資產人士,怨氣全部落在梁振英身上,佢仲要競選連任喎,大件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365

打擊樓市的另類方法⋯ 朱泙漫屠龍記

http://johnchrysostom.blogspot.hk/2013/01/blog-post_31.html
有什麼因素會令樓市下跌呢?根據21世紀網《18大後北京豪宅過戶激增房管局加班到半夜》報導,京城近月個別豪宅出現大幅割價求售潮,其原因便是個別父母官因為打擊貪污風潮要錢唔要貨引起的。2013年1月22日拙文《經濟二十三條》曾指出「⋯自八萬五之後,隊冧樓市已經成了經濟二十三條⋯」。一般人也許以為,香港的高地價政策是政府高度依賴賣地收入和大地產商屯積居奇以謀暴利的結果,但大家還不能忽略銀行亦是高地價政策的重要持份者。
 
除非擁有如李實發這些君子商人的信譽,否則一般小市民乃至中小企問錢莊度水必須以磚頭去押。由於按揭契一般包含All Monies和General Banking Facilities這兩條無敵條款,樓主只要把磚頭按給銀行,理論上磚頭值幾多錢莊便可以借幾多。樓市升溫,私人便大有誘因加按消費和炒樓,小商戶亦可借錢以拓展業務,故此樓價與銀行授信乃至其衍生的經濟活動有莫大關係。投鼠忌器,這個亦是明智的政府不會真心隊冧樓市的底因,當年董伯伯的「八萬五」一出後,其負財富效益相信不少人記憶猶新。
根據香港金融管理局數字,2012年11月未償還貸款總額港幣8,568.84億元,是1996年6月的港幣2,975.15億元的2.88倍,年複合増長6.62%;亦是1997年10月樓市爆煲前的總額港幣4,208.09億元2.04倍。根據同期差餉物業估價署數據,私人住宅(全港各類單位售價指數)由1996年6月 的115.00上升至2012年11月225.20,是1996年6月的1.96倍,年複合増長4.16%。以增幅計按揭貸款比樓價多49.33%!

看來樓價上升和貸款增長成了狗追狗尾的局面,但大家亦要看全港整體私人樓房供應量。由1996年至2011年,總供應量由923,187伙上升至1,110,561伙,升幅共20.30%。因此扣除供應量上升,香港按揭貸款仍大幅跑嬴樓價。其實由新批出貸款平均金額可見,其數值由1996年6月的港幣1.58百萬元曾於1997年9月升上港幣2.13百萬元的高位後回落至2002年7月的港幣1.11百萬元。之後數值重拾升軌,2012年11月已升至港幣2.68百萬元,這水平已較1997年9月高25.82%。

樓市愈升,泡沫愈大,政府更不敢打擊樓市。這個困局看來只有終極爆煲的結局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526

樓市投資必勝法(澳門過大海篇)(答) Home Blogger

http://www.homebloggerhk.com/?p=5664

答:

租客好唔好要靠你自己眼力同埋agent有冇心介紹。第一步係物色投資物業,而係出街睇樓前,梗係要知道自己可以借多少啦! 以喜喜呢個case,佢可以用自住物業套樓價七成出黎,即係2.80mil*70%-1.00mil = 0.96mil,當然假設係你間樓估價要足二百八十萬啦! 但先唔好套咁盡,先套0.5mil,加埋0.4mil手上總現金有0.90mil。而樓按就變左月供$5600。基於現行香港投資物業只可做五成按揭關係,就咁睇如得cash 0.9mil只可買1.8mil或以下既樓。

 

至於有人問唔報澳門有按揭還緊得唔得。第一緊係唔好比佢見到月結單扣錢條數,應該可以!! 同埋外來人黎香港買樓收入最多只計核實到既八成(80%),再加上今次只建議喜喜借五成上會,應該可將外來人過大海黎香港買樓風險因素降低。

 

「由上而下」遠比「由下而上」適合

聽過星火燎原,同意租金同按揭利率所得出的淨差距係決定間樓抵唔抵買既重要因素。投資股票有「由上而下」及「由下而上」兩個決定投資項目(選股)既方法。至於投資樓市本樣認為「由上而下」遠比「由下而上」適合。因為屋只係一間屋,佢唔似一間公司咁會有產能提升同改善業績既能力,房屋租金向上亦只係大環境推使,所以解答喜喜問題,同大家考慮買樓前一樣,用「由上而下」approach解答,即調轉由問題三答到一。

 

等定係買? 再談樓市必勝投資法

由於近排新加入超筍樓盤fans增多,本篇再談樓市必勝投資法。首先要計既係手上有幾多子彈,而子彈用家庭借貸力(credibility)量度。用好市時銀行願意給予買家既最大借貸額為本,於樓市熾熱時只用最大借貸額既一半,跌市時用夠七至八成。如此便可在旺市保持借貸力,亦即購買力。係跌市時用剩餘借貸力入貨,但買到既樓比旺市時可大一倍。喜喜條數係咁計:  總購買力 = $(20,000 + 25,000) * 80% / 2 = $18000。建議係現時旺市只用總購買力一半去買樓,現時第一間樓套現後要還$5600,喜喜下一間樓最好供$18000/2 – 5600 = $3400,咁就維持總供款不超過總購買力一半。

 

平常你係知自己要借幾錢,再去計每月要還幾多。我地係倒轉計,要還$3400一個月,分到最長三十年(而家唔講四十年住!),可以借到幾多呢? 係現行息率約2.15%下大約可借90萬。就咁喜喜可以攞住手上90萬cash做首期,問銀行借多90萬,買多間1.80mil既樓。

 

假設樓市升50%

買呢個銀碼既樓有個好處,你唔使點揀。因為冇得揀,可以直接入大埔睇翠屏花園。如此喜喜便淨低月供九千蚊既借貸力,假設港澳樓市同升五成,新買翠屏賺0.9mil,澳門樓又賺1.4mil,合共2.3mil。好易明!

 

假設樓市跌50%

如果開跌,喜喜翠屏有租收冇問題,澳門間樓應該介乎負與唔負資產之間。但係喜喜今次可以用淨餘九千借貸力借2.65mil*90%(因為每一萬元借貸力分三十年還可借2.65mil,當然假設利息不變,如有變要下調購入樓宇金額)。到時咩樓都平哂冇人同你爭,理先生可「施施然」用2.65mil*90%=2.30mil買多間樓,相信到時夠買間西九昇悅居兩房。到時有三間樓係手,如幾年過後原本跌左五成既樓市又升番一倍,即返回開始時水平,澳門樓同翠屏平手,沽出昇悅居賺一倍即2.3mil! 所以升同跌都會賺到2.3mil!

 

當然你又會同諗樣講如果跌完五成再五成,喜喜會輸斷氣。咁諗樣都知大亞灣核爆香港連條草都生唔到既機會都有,可行與否足下自判。投資永遠先問自己可承受幾多風險,同埋自己願意承受幾多風險。係講必勝法期間已答了問題一至三。而點解知道必勝法而仲未發達既人,係嚴守紀律方面有問題。

 

仲有就係,如果唔升唔跌開圍骰,喜喜都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571

點解每兩年買間樓? 樓市下的平均投資法 (答) Home Blogger

http://www.homebloggerhk.com/?p=5684

偉哥: 
是的! 大部份人買股票都係輸錢為主。要獨有慧眼加上高心理質素先可在股海淘金。根據諗樣之前「身無分文,必須賭博」既道理,如果你必須在短時間搵舊大錢,放在股票或期指市場博一博是必須的! 否則以偉哥既portfolio,就好似三國故事中荀攸進言曹操一樣,曹操勢大人多,只要堅守及囤糧,假以時日,只會比吳蜀日益強大,同佢地距離只會越遠。所以偉哥只要做好工作,將錢放係有意義既地方,要上岸不難,當然要做老闆或成大富,又要一番拚博。 

股票或基金每月平均投資法差唔多大家都聽過,但係樓宇平均買入呢? 相信冇咩人提及。其一當然係香港多買賣完整業權既物業,二黎樓根本冇得拆開黎買。施老闆成立中原領先指數本可衍生更多樓房買賣工具(如散買),但樓宇買賣透明度不高令指數認受性被質疑。偉哥要平均咁買樓房,實在要手頭有番咁上下實力先掂。 

沙士升到而家既威力 
細心睇偉哥問題就知廿倍回報點黎。一間係沙士值1.1mil既樓而家升到3.0mil。如果你當時用十萬本金做九成上會,你而家賬面賺二百萬,真係好和味。所以投資最緊要睇時機,但係時機確實冇人肯定捕捉到,不如keep住投資係樓市,升同跌都有租收。 

大陸公幹人仕股票不宜 
其實樓絕不是唯一投資選擇,金、股、匯(外幣)皆可。但諗樣觀乎一眾至少星期一至五都係大陸工作既人,由於接收資料始終冇香港咁頻密,生活習慣令佢地trade港股都係輸錢收場。試下諗樣既方法幫唔幫到手。 

外國確實有公司成立投資項目(通常係爛地做起),做到真係買一呎樓都得! 香港未有此工具。以下假設每年用二百萬買入屯門市廣場,買入呎數就係用當年年尾呎價去計(2012年除外)

年份屯門市廣場呎價$買入呎數
19975000400
19984600434
19993400588
20003200625
20012700740
20022500800
20032200909
20042500800
20053000666
20063200625
20073200625
20083900512
20093500571
20103900512
20115500363
20126200322
  總買入呎數:9492
 十六年平均價:$3656買入平均呎價:$3371

如果用平均成本法買樓,十六年總投入36million,現值58million,增長83%。當然咁使係香港冇可能。但係證明左樓此一投資物,用平均成本法配合一樣奏效。當然你會諗三千六百萬我成世都冇,睇呢篇野做咩? 但用此一原則,套落偉哥個case又如何呢?? 

偉哥年收入RMB12*(8+5)=HKD1.87mil,減去家用,同假設偉哥出既糧可以完整咁帶到香港(好驚! 教人不法咁帶錢出境可能要打耙),偉哥減去5萬每月支出一年可儲1.15mil。建議偉哥每兩年係屯門區買入樓宇,以2.30mil樓價以下為主,照做按揭上會,但係大陸出糧既佢要留意: 要提供大陸出既證明如糧單加稅單。做按揭未必間間銀行認受你的海外入息。提供聘書,大陸稅單都有幫助,不過入息要打八折。偉哥你既case係借得越多越好,因為你比少D首期,淨低人仔係大陸都有3-4%定期年息,而香港樓按只約2%。

 

點解係每兩年買間樓?

點解係每兩年買間樓? 因為要實行買樓既平均成平法,你要買得密先可以得出平均入貨價,及於比平均超高時出貨。至於買屯門係因為大家錢銀有限,屯門樓始終size細同埋有二百餘元既樓賣,買入收租印花稅貴極幾千蚊。試問買「天璽」點去平均成平法呢? 但屯門區內百餘至三百餘萬既樓大把,潛力極高,仲有偉哥你應該未結婚前住左唔少年屯門,應該合你口味。

 

買樓收租都有野煩,可以做既係搵個相熟agent大家長做長有,agent知你有米唔怕幫你應付埋租客既。如果真係唔想做咁長mortgage,你先用1.15mil比首期,做五成按揭買間2.3mil既屯門市廣場兩房開始學下做收租佬,名正言順租出去,淨低五成1.15mil分五年按揭(最短tenor)每月都係還約$20000蚊。你過兩年又買一間咁既銀碼又係咁做。再過多兩年你去睇第三間樓既時候,第一間已經還哂,如此循環不息,保有手上cash又唔使供得太辛苦,一定上到會。

 

每兩年買間樓夾五年按揭tenor,以偉哥月薪十幾萬計落就剛fit到。你冇偉哥咁強勁就唔好亂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573

樓市投資必勝法(答) Home Blogger

http://www.homebloggerhk.com/?p=5733

睇手上鋪牌 先睇賭幾大

讀者睇到個標題,可能覺得諗樣講緊廢話。其實人就係咁,鋤大D睇牌差唔多人人都識,而家由賭台去到買樓投資又夾硬要將賭錢同買樓投資分開。以諗樣而言其實要係錢方面做正確決定不出博奕理論範疇。今日個案理先生都算有米,本樣想先計下佢最盡借到幾錢,先至部署物業投資。由咁去開始諗點買同買咩樓,希望比讀者新思維上既體驗。

為左做個buffer,假設理先生真係一蚊收入都冇,銀行睇佢既入息證明等於零。係真實情況下當然一萬幾千收入,就算係生意人都有辦法整到出黎。

理先生太太收入兩萬,即係每月按揭還盡係一萬蚊,係咁情況下太太就算單拖借2.70mil分三十年還係冇問題。(當然上會間樓樓齡要少於二十,理太太唔係發達太太周身街數個隻啦!)

理先生既麗城花園剛入選全港租金回報高既屋苑第五位,恭喜哂! 一間4.0mil樓套現2.0mil出黎冇問題,但係要搵個人啃左月供$7600條數。

手頭上3.0mil資產,心雄起黎梗係可以套哂佢買樓,如此一算理先生比三百萬現金出黎,再借(2.70+2.0)=4.70mil係好有可能。咁講佢槓到盡買4.70+3.0=7.7mil既樓房係上到會做業主的!(當然加按兩百萬個度要搵擔保人,如理先生真係一蚊收入都證明唔到)

 

計左7.7mil做max之後,我地target7.7一半既樓,即約3.3mil樓宇,點解呢?

仲要係先搵太太加按麗城間樓用一百萬做首期去買呢間樓,唔好用自己現成既資產(等自己唔好犯本)。

 

借用必勝投資法(假設樓市升50%)

睇完鋪牌而用借盡既一半買樓,為既係令自己跌市時保持購買力。理先生買入3.3mil同區爵悅庭,假設樓市升50%,理先生可沽出樓房獲利1.65mil,到時佢有4.65mil流動資產,手上麗城花園市價6.0mil,夾埋有成千萬係手。

 

樓市下調50%

萬一樓市下調50%,理先生爵悅庭價1.65mil(些微負資產),麗城只值2.0mil(沒負資產),手上流動資產3.0mil。到時咩樓都平哂冇人同你爭,理先生可「施施然」用1.65mil全數比哂買多間樂悠居,個陣有三間樓係手,(3-1.65)=1.35mil現金,供樓冇比之前多左。

如幾年過後原本跌左五成既樓市又升番一倍,即返回現時水平,理先生麗城同爵悅庭平手,沽出樂悠居賺一倍即1.65mil!所以無論樓市先升後跌或先跌後升,只要理先生留番一手,有錢係跌市入貨根本必勝!

當然你會同諗樣講如果跌完五成再五成,理先生可以輸到成世無得番身,咁諗樣都知大亞灣核爆香港連條草都生唔到既機會都有,可行與否足下自判。投資永遠先問自己可承受幾多風險,同埋自己願意承受幾多風險。上半部已有本篇交代,下半部留番比理先生。而點解知道必勝法而仲未發達既人,係嚴守紀律方面有問題。

 

仲有就係,如果唔升唔跌開圍骰,理先生都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58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