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被深交所問詢的樂視影業98億估值到底值不值? 明星突擊入股該如何評價?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3356.html

耗時近一年半的樂視影業註入樂視網(300104.SZ)的長跑在“臨門一腳”的關鍵時刻接到了深交所的重組問詢函。

在5月6日晚間,樂視網發布公告稱擬向樂視影業股東以每股41.37元人民幣發行1.65億股,並支付現金29.79億元人民幣,共計作價98億元人民幣,購入樂視影業全部股權。

也正是樂視網為樂視影業開出的98億的估值成為深交所5月12日深夜發布的問詢函中關註的焦點。

高估值、高利潤承諾引質疑

深交所在上述問詢函中稱,樂視影業近年來增幅較大,由2013年的15.5億元增加至本次收購的98億元。樂視影業2014、2015年度扣除標的公司2014、2015年度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為6444萬元和1.36億元,2016年度、2017年度、2018年度承諾利潤分別不低於5.2億元、7.3億元、10.4億元,業績承諾金額均遠高於報告期水平。

因此,深交所要求樂視網結合近期市場可比交易、同行業可比上市公司情況,補充披露本次交易評估增值率、市盈率水平的合理性。同時,需要結合公司目前經營業績、業務拓展情況、核心競爭力及可持續性、市場可比交易的業績預測情況對比等,補充披露本次交易業績承諾金額的可持續性。

對於深交所的問詢,樂視影業相關負責人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並沒有給出明確回應,只是表示“這幾天集團(樂視網)會有公開回應”。

作為A股市場曾經最受追捧的明星資產之一,在2013年~2014年是上市公司集團跨界收購影視公司的瘋狂時期,影視公司一度不斷刷新一夜暴富的神話。

即使到了2015年,上市公司跨界收購影視公司的熱潮基本已經過去,影視公司收購知名藝人自己開的影視公司在價錢上也從不手軟。

影視公司並購項目估值過高疑問一直是業內關註的焦點。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2015年,華誼兄弟以7.56億元收購東陽浩瀚70%的股權,後者股東主要是李晨、angelababy等,隨後又以10.5億元的股權轉讓價款收購馮小剛旗下公司70%的股權。2016年3月,暴風科技宣布收購吳奇隆和劉詩詩擔任股東的稻草熊影業的60%股權,交易金額為10.8億元,當時暴風科技也接到了來自深交所的重組問詢函。

今年4月,深交所還曾發出關註函,問詢唐德影視擬收購範冰冰名下的無錫愛美神影視文化有限公司51%的股份。深交所指出,其估值在短期內增幅巨大,要求唐德影視在披露重大資產重組方案時,重點對愛美神的估值情況進行分析說明,並進行重大風險提示。

樂視影業估值偏高但尚處合理範圍

對於樂視影業估值由2013年的15.5億元增加至本次收購的98億元,業內人士認為有些偏高,但尚在合理範圍內,當然,這一切都建立在樂視披露的信息準確並且能夠實現業績承諾的基礎上。

有著多年影視產業投資經驗的葉榕投資創始人黃歷表示,目前,在文化產業並購中,對並購標的的估值一般是以當年利潤的15倍或者未來3年利潤平均數的10倍。但這主要集中在手遊、廣告傳媒等公司,對於文化產業中目前炙手可熱的影視公司而言,估值要略高於文化產業的平均估值,一般在當年利潤的15~20倍。樂視網在公告中對2016年做出了利潤不低於5.2億元的承諾,按照樂視影業目前98億元的估值,相當於當年凈利潤的18.84倍。黃歷認為算是比較高的估值,但尚處在合理範圍之內。

不過,關鍵是,樂視影業今年能否實現5.2億元凈利潤?

深交所的重組問詢函指出,樂視影業2014年、2015年度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為6444萬元和1.36億元,2016年度、2017年度、2018年度承諾利潤分別不低於5.2 億元、7.3億元、10.4億元,業績承諾金額均遠高於報告期水平。

對此,黃歷認為,不同於傳統制造業的公司,影視公司在業績增長上具有很大不確定性,很可能大幅增長也可能大幅下跌,不過,隨著近年來電影保底發行、收益權預售等影視內容收入形式的出現,讓影視公司可以相對更準確判斷預期收益,一般而言,目前市場對於一些影視項目的估值主要依據四要素,IP(知識產權)、創作團隊(編劇、導演、制片人等)、發行(發行公司及發行渠道)、明星(是否有重量級明星加盟),如果這四點均有出色的表現,一些資本方或提前開出相應的價格購買收益權或者發行相應的金融產品保底,這也讓影視公司在投資項目時候更有底氣,也有更好的收益保障。如果樂視影業對今年利潤承諾的確是按照手上持有的項目並且從那四個要素來測算的,那樂視影業實現5.2億元以上凈利潤還是有可能的,估值98億也就可以被市場認可。

樂正傳媒副總裁彭侃也表示,樂視影業這幾年在影視市場表現搶眼,增長較快,這次98億估值也獲得了不少投資方的認可,樂視網董事長賈躍亭去年為了穩定樂視網股價,也是把樂視影業搬出來,並承諾將來會讓樂視影業資產註入樂視網才穩住樂視網股價的。

明星和名導演能值多少錢?

除了用並購當年的凈利潤來考核影視公司的市盈率,對於以藝人和影視作品為重要指標的影視公司而言,網羅了一些知名導演和藝人的確是影視公司估值的加分項。

而張藝謀和郭敬明在樂視影業的發展初期作用舉足輕重。

2013年8月,樂視影業宣布完成A輪2億融資,當時的估值是15.5億元。

作為該輪的主投方,深創投北京分公司總經理劉綱曾表示在張藝謀加盟之前,他們對樂視影業的估值大約在七、八億元,正是張藝謀的加盟,深創投才給出了15.5億元的估值。

一年後的2014年9月,樂視影業正式對外宣布完成額度為3.4億元的B輪融資,包括恒泰資本等多家投資方參投。融資完成後,樂視影業估值達48億元。

“劉綱是賺到了,(他)現在肯定不會覺得貴了。”樂視影業CEO張昭當時這樣告訴第一財經在內的媒體。

而郭敬明導演的《小時代》系列4部電影一共拿了下近18億的票房,一時間也成為樂視影業的“活招牌”。

“票房是投資的十倍,是我們做互聯網電影公司追求的目標,《小時代》的投資回報率遠高於此。”在張昭看來,《小時代》是一個互聯網時代的品牌。在一定層面上,郭敬明不是一個導演,而是成功的產品經理,《小時代》是這個產品經理做出來的電影產品。

作為回報,張藝謀和郭敬明也成為樂視影業這次造富故事中受益最大的兩個明星投資人。

根據樂視網此前發布的《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購買資產並募集配套資金暨關聯交易預案》顯示,郭敬明這次交易對價總額5856萬元。除了張藝謀和郭敬明,樂視影業這次註入樂視網的方案還帶了一長串明星股東,其中孫紅雷這次交易對價總額為2810萬元,孫儷工作室的2810萬元,馮紹峰的1405萬元,黃曉明的703萬元,李小璐的703萬元。

而這些導演、演員持股成本普遍較低的問題也是這一次深交所關註的範圍。

深交所在上述重組問詢函中指出,2014年、2015年,樂視影業引入了眾多制片人、導演、演員,其獲取標的公司股份的價格相較於本次收購價格較低,深交所要求樂視網說明,樂視影業與這些制片人、導演、演員是否簽訂了業績承諾或補償協議,是否有競業禁止或者其它合作安排。

值得一提的是,從樂視影業的作品儲備來看,張藝謀和郭敬明對樂視影業的影響力還在持續。

在2016年,除了已上映的三部影片,樂視影業還參與了10個電影項目,其中被看好的包括:李仁港的《盜墓筆記》、郭敬明的《爵跡》以及張藝謀的《長城》等。

明星價值難評判?

對於樂視影業讓大量明星突擊入股,彭侃表示此事在影視行業很常見,包括影視圈老大哥們華誼兄弟、光線傳媒等均有明星入股,影視公司讓明星入股的最主要目的還是為了跟明星形成一定的綁定關系。“中國影視市場還是非常依賴明星的市場,影視明星價值正在被市場不斷放大,這也導致明星在與影視公司談合作的時候,開出的條件越來越高。而從影視公司角度來看,一旦形成了綁定關系,日後的合作也會更方便。這是之所以願意讓明星以低於市場價入股的最基本理由。”彭侃表示。

不僅如此,明星入股上市公司還可以讓上市或者準上市公司可以在股市上“講故事”,對股民來說一家影視公司如果有明星股東也是很有吸引力的。

而至於該以多少價格讓明星入股,這個目前還是很難有公允的價值評估體系,也受到多重因素影響。

黃歷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這受到明星個人、影視公司以及市場趨勢多重因素影響。從明星個人角度看,明星是目前影視項目四大要素(IP、創作團隊、發行、明星)之一,明星在影視項目或者公司中占有重要地位,甚至很多影視公司的項目就是圍繞明星定制的,加上明星可以帶來很多優質的項目和投資權,明星這些年的話語權已經越來越高,在談判中的籌碼也是水戰船高,但很難用一個標準來衡量。而從影視公司角度來看,不同的影視公司對明星的需求有時不一樣,同樣一個明星,對於發展比較成熟的影視公司如華誼兄弟來說,如果要轉讓股權的話,不會以很低的價格讓明星入股,如果是一個初創的僅僅是手里有很多資金的公司而言,他們會給明星開很豐厚的條件,以吸引明星入股。並且市場也在不斷變化,不同明星的價值也在不斷變化,因此很難評估。

因此,對於樂視影業讓明星以低於市場價格突擊入股的做法,黃歷表示,目前來看,只要上市公司關聯方盡到及時透明披露信息的義務,以及一旦出事故也有很好的問責機制,就很難說存在問題,也不應該去制止這種行為,價格高或低,股票市場會給出相應的判斷,也會反映在股價上。

不過,彭侃提醒,由於明星的價值存在很大的變數或不確定性,一個明星未來可能繼續走上坡路,也可能走下坡路,或可能會突然爆出吸毒等醜聞導致被雪藏甚至退出演藝圈,因此影視公司讓明星低價入股的做法存在較大風險,投資者對於這類做法須警惕。而樂視影業讓多位明星入股,某種程度上也分散了這方面的風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6080

樂視30億買下北京世茂工三 互聯網巨頭掀起“觸房熱”?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4650.html

位於北京三里屯商圈、緊鄰北京太古里的世茂工三日前易主,它的新主人,不是開發商也不是地產基金,而是從網絡視頻業務起家的樂視控股。

花近30億元買下購物中心,是否意味著在影視、電視、手機、汽車等多領域頻繁跨界的樂視,正在加大對房地產業務的投資?接盤資金沈澱較大的商業地產,又是否將對樂視的現金流帶來挑戰?

一直以來,由於其不動產性質,房地產一直是互聯網公司謹慎涉足的領域,然而,這並未妨礙互聯網公司對此抱有興趣。作為擁有海量客戶的線下入口,包括BAT在內的互聯網巨頭都開始了地產或相關周邊業務的爭奪。

30億接盤世茂工三

總部在上海的房企世茂股份有限公司(600823.SH)日前發布公告稱,該公司將向樂視控股(北京)有限公司(下稱“樂視控股”)轉讓下屬世茂新體驗公司持有的北京財富時代置業有限公司及世茂商管公司持有的新世紀公司100%股權,交易價格分別為29.20億元、0.52億元,合計29.72億元。

根據公告,北京財富時代置業有限公司主營業務為房地產開發,截至2016年3月末的總資產為40.6億元,凈資產為25.49億元。而北京百鼎新世紀商業管理有限公司主營業務包括銷售食品、園林綠化服務、企業管理、投資管理。據世茂股份披露,根據測算,該公司本次股權交易預估收益約為7億元,同時通過此次交易,該公司將與“樂視控股”在多元化領域展開積極合作,從而進一步優化公司的業務結構,此次交易符合公司整體利益,對公司的經營業績將產生較大的積極影響。北京財富時代置業旗下的主要項目,是位於北京三里屯的商業地產世茂工三。世茂工三位於北京朝陽區東三環附近的三里屯,緊鄰使館區、燕莎商圈及CBD等黃金區域,涵蓋商業、寫字樓等業態。

樂視控股的法人代表為樂視網的實際控制人賈躍亭。根據樂視網最新公告,賈躍亭持有樂視控股92.1%的股權。早在兩年前,有“跨界王”之稱的賈躍亭就正式開始接觸房地產行業。據媒體報道,2014年5月份,樂視與當代置業在香港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約定在智慧社區、智慧酒店、智慧體驗中心等多個領域展開合作;同年6月,樂視聯手華貿地產,以樂視超級電視為核心的智能家居生態布局,升級為智慧互聯網社區;此後,樂視還成立了酒店事業部。

2015年11月,更是傳出了樂視介入地產上遊產業鏈、在重慶拿地的消息。彼時包括《重慶晚報》在內的多家媒體報道稱,樂視以4.21億元總價在重慶兩江新區拿下近40萬平方米的商業和住宅用地。此前的2015年9月28日,樂視與重慶市政府、鑫根資本的合作在渝簽約,根據協議,樂視將在重慶兩江新區設立獨立核算的樂視雲公司,作為用於開展雲計算與大數據相關研發、生產、發行、運營、孵化和管理工作的公司總部。今年年3月,樂視再度被曝投資30億元,在重慶江北嘴建設酒店、公寓綜合體項目,規模約16萬平方米。此外,在海外地區樂視也曾被傳出涉足房地產的消息。本月2日,有美國科技類媒體報道稱,樂視或成為雅虎未來全球總部地皮的購買者。

從最初的視頻、影業,到電視、手機,再到體育、金融、汽車,賈躍亭正在不斷擴張樂視的邊界,並將觸角向地產延伸。他的邏輯是,企業發展初期是講究長板理論,只要把長項發揮到極致,就能成為一個不錯的公司,但是對生態型的公司來說是兩個理論都得結合起來,長板理論和木桶理論,就是必須得有很長的長板,同時又不能有短板,希望每一個板塊都足夠的強大,並且每個板塊之間能夠形成跨界。然而,向多個領域擴張,並介入資金沈澱較大的商業地產,這可能給樂視的現金流帶來挑戰。賈躍亭也曾坦承:“資金的確是樂視發展的一個瓶頸。”

關於此番接盤世茂工三是財務投資還是參與運營,樂視方面並未給予回應。該公司相關負責人17日上午對第一財經記者稱“沒有統一回應,看公告”。早前曾有樂視位於北京東四環的樂視大廈工位緊張的說法,由於此次接盤的世茂工三距離樂視大廈約4公里,項目中有寫字樓,因此業內有部分寫字樓將作為樂視辦公自用的猜測。但這種說法並未得到樂視方面確認。

互聯網公司的地產“野心”

隨著互聯網公司平臺化和生態化,不少公司開始跨界進入傳統行業,並將吃穿住行領域的業務進行顛覆和重構。其中,地產行業由於其不動產性質,一直是互聯網公司謹慎涉足的領域。但是這並不妨礙互聯網公司對此抱有興趣。房地產作為最大的線下入口,擁有海量客戶,是一個真正的流量入口,這一點也自然成為互聯網巨頭爭奪的重點。

“郁亮,你能將房地產的價格降一半嗎?”這是小米董事長雷軍問萬科郁亮的一個互聯網顛覆重構的一句話。雷軍雖然沒有直接做地產,但是雷軍一方面以智能終端植入社區的模式與正榮等開發商跨界合作,一方面也以投資方的角色投資了公寓領域的YOU+公寓等項目。

“我們希望打造未來的智能家居生態鏈,讓互聯網時代的居住更加舒適。在公司上班時,家里的情況還可以顯示在辦公室的電腦或手機上隨時查看,我們就有一個使用產品的業主發現自己的保姆虐待小孩然後報警,智能家居讓居住更便捷和透明、更安全。小米跟地產品牌的簽署合作企業很多,那個時候我們就能拿到很多以家庭為單位的數據,我們還將聯合研發O2O社區服務。”小米科技副總裁唐沐此前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表示。

在唐沐的設想里面,未來業主回家的路上就提前打開家中的空調和熱水器。到家開門時,借助門磁或紅外傳感器,系統會自動打開過道燈,同時打開電子門鎖,安防撤防,開啟家中的照明燈具和窗簾,回到家里,使用遙控器你可以方便地控制房間內各種電器設備。

作為BAT的巨頭騰訊則看中了存量房社區是巨大的線下流量入口,2015年5月,中國金茂與騰訊正式宣布達成深度戰略合作,探索和落地智慧社區的研發與建設。2015年11月7日,正榮集團宣布,旗下物業公司聯手微信支付,推出全國首個微信定制社區。同時,騰訊還聯手恒大地產於今年7月收購馬斯葛集團(00136,HK),公司擬更名為“恒騰網絡”。未來恒騰網絡將整合恒大的社區資源與騰訊的互聯網技術,未來還會在國內展開社區收購,目標是打造成國內最大的互聯網社區服務平臺。

百度則從B端開發商的角度,不斷進行延伸。在2015年10月,百度直達號正式推出“百度房產平臺”,為房企提供線上入口,並開展新房、二手房買賣以及租房等多種服務,試圖在房產行業深度連接人與服務。據百度透露,目前平臺已覆蓋北京及周邊區域70%的在售新樓盤,未來將接入中國主要城市的開發商以及服務商,覆蓋中國主要城市的新房、二手房以及租房服務。

阿里巴巴的希望是,淘寶可以開始賣房,該公司旗下淘寶房產與開發商的合作。開發企業正是看中了淘寶平臺廣泛的用戶覆蓋面,以及強大的流量導入能力,而淘寶方面則通過提供支付優惠,引導消費者使用淘寶支付端繳納購房款或認籌款,從而獲得資金沈澱。

對此,上海中原地產研究咨詢部總監宋會雍分析認為,淘寶做房地產電商的優勢在於,可以通過用戶的消費習慣、註冊信息獲得大量有價值的大數據來實現精準定位,但其中的問題是這些數據如何脫敏,以及如何形成互動,增強黏性。

“互聯網公司進入地產行業的方向略有不同,有的是覬覦線下的社區重視運營,有的重視流量進行房屋買賣中介服務。”一位不願具名的房地產行業分析人士對記者表示,不管以什麽樣的方式,可以想象的是,互聯網公司介入房地產這個傳統市場,或許可以更加促使交易更加高效地完成,並讓業主享受到更豐富、便捷的社區服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7174

酷開結盟愛奇藝 以非生態、大內容對抗樂視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7865.html

5月24日下午,酷開舉行大屏新價值平臺戰略發布會。作為創維旗下的互聯網子品牌,酷開欲以開放的電視大屏價值平臺,來對抗樂視相對封閉的生態。

最大的動作之一,就是酷開與愛奇藝結盟,聯合推出100萬臺“VIP電視”,並成立聯合實驗室,雙方的合作覆蓋內容、產品和技術開發等領域。

與樂視鼓吹生態不同,酷開強調“非生態、大內容”。酷開董事長王誌國說,“不受生態概念限制,真正回歸用戶需求和用戶價值。大內容不只影視,還包括教育、購物、健康等。”

“酷愛”合作百萬臺電視

智能電視的黃金增長期已經逐步消失,井噴式增長模式已經接近尾聲,所有的廠家都將面臨著市場飽和、競爭異常激烈的局面。此時,唯一的出路不再是依靠賣硬件賺錢,能否快速擴大用戶基數以及深度運營用戶成為關鍵。

在此次發布會上,酷開與愛奇藝宣布將聯合推出100萬臺“VIP電視”,並捆綁2年VIP會員,預計總收入規模達30億元。

雙方的合作不單是“買內容”,除了產品和內容結合,還延伸到了技術開發的領域。在本次發布會上,酷開宣布和愛奇藝成立IC(iqiyi+coocaa)聯合實驗室,從視頻內容的拍攝、編解碼到CDN傳輸方面共同研發,確立了包括在全國建立300座VIP專享寬帶的獨立基站等實際措施,力求提供最佳的電視大屏體驗。

同時,雙方還將聯合投資、參與制作優質內容,共建VIP專屬4K超高清內容,為用戶提供差異化服務。另外,雙方還達成共識,同步補貼VIP內容和VIP硬件,讓用戶以可接受的價格體驗高品質的產品和優質內容,推動電視產業升級。

彩電行業“結對子”對陣

2013年9月,TCL曾與愛奇藝公開宣布合作,並推出愛奇藝系列電視。但2015年12月,TCL與樂視宣布聯姻,樂視以近19億元參股TCL多媒體約20%,雙方將在供應鏈與內容上展開互補合作,互聯網電視行業整合的序幕已經拉開。

彩電行業的競爭也演變為“結對子”對陣。今年,在康佳定向增發融資30億元的方案中,微鯨將參與康佳增發股權的認購,擬斥資4.5億元參股康佳3.14%。新興的互聯網電視品牌微鯨的背後,是擁有豐富內容資源的華人文化基金。

這次酷開與愛奇藝結盟,本質上同樣也是硬件與內容的結合,今後將面對“TCL+樂視”、“康佳+微鯨”等組合,進行直接競爭。

不過,對酷開來說,最大的勁敵仍然是一向鼓吹生態的樂視。因為樂視以樂視體育、樂視影視、樂視音樂等內容“生態”,來粘住用戶,促進樂視超級電視的銷量快速增長。而且,今年TCL將全部電視開機廣告資源獨家授權給樂視運營,兩者疊加後1500萬用戶一起運營,預計2016年廣告收入總額將突破數億元大關。

其實,創維的智能電視也一直交給酷開來運營,酷開現已擁有1600萬電視可運營終端,日活躍用戶超過600萬。2015年酷開的運營簽約金額超過1億元,目前酷開的用戶數還在以平均每天2萬的速度增長。

酷開推動“開放式”合作

兩者的差異在於,樂視向來強調自成一體的生態體系,從樂視電視、樂視影視、樂視體育、樂視音樂、樂視遊戲、樂視兒童、樂視商城到未來的樂視汽車等。而酷開則搭建開放合作的平臺。

因為進一步擴充內容體系已成為酷開深化運營根基、拓展服務範圍的重中之重。酷開的做法是,以酷開系統的平臺為依托,聯合專業內容供應商,一起構建大內容戰略體系。酷開系統已整合了影視、教育、商城、遊戲、音樂、應用圈、旅行、品牌八大板塊內容。

除影視方面與愛奇藝的獨家合作資源外,如今,教育已經成為電視內容的重要部分,內置了智課教育、貝瓦兒歌、果果樂園、樂學名師課堂、才智小天地等教育內容;還與義方教育合作,為家庭各成員量身定制基於家庭場景的體系化教育服務,涵蓋孕嬰、幼教、小學、中學、職業考試、藝術生活、家長學校等。

此外,在旅遊方面,攜程和旅刻均是酷開的合作夥伴,打造了酷開影視遊等新的旅遊方式;在購物領域中,酷開與環球購物達成深度合作,並且打通了電視端與手機端,實現手機快捷支付;在健康方面,酷開健康與健康醫幫一深入合作,可實時記錄用戶身體健康指數,實現電視遠程問診、就醫推薦、預約掛號及陪同就醫服務等功能;而在音樂、遊戲服務領域,酷開與天籟K歌、彩虹音樂、歡創科技等廣泛合作。

在24日的發布會上,酷開還展示了VR(虛擬現實)產品,助力合作價值最大化。“酷開的VR並非只是‘噱頭’,它就像電視、TV、BOX、移動端一樣,是酷開內容的一個終端,目的是為了給用戶帶來更完美的內容體驗。”酷開VR事業部的掌門人李晶說。

李晶認為,TV(電視)和VR的用戶在消費習慣和應用習慣上高度契合,這使得OTT用戶和VR用戶可以很自然的互相轉化和導流。這就意味著,酷開VR是一個能夠讓VR軟件開發者、硬件企業賺到錢的模式,能夠為像愛奇藝這樣的合作夥伴帶來價值,同時也推動酷開與合作夥伴進行更深更廣的合作。

目前中國智能電視的滲透率已超過七成,業內認為電視大屏價值的引爆就在2016年。究竟誰能成為國內最大的智能電視運營平臺?讓我們拭目以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8074

從A股的邏輯,聊一聊神奇的樂視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603/156288.shtml

從A股的邏輯,聊一聊神奇的樂視
Tony Tony

從A股的邏輯,聊一聊神奇的樂視

樂視天生就不是一家視頻網站,視頻到反而是一個衍生出來的業務。

文|Tony

最近全球市場哪里都不好。神仙打架,小鬼遭殃;這央行之間鬥法,作為體系最底層的分析師自然免不了又一年的煎熬。聽說A股的分析師要不改行做了段子手,要不APP上接客做起了人生導師,老鬼們拉著新一批小鬼下了水,也算過得還有聲有色。無奈海外生活甚是無趣,沒人和你在臉書上討論股票,連段子手也做不了,更不要說人生導師。 

且就少看看市場,多談談理想吧,去找一找下一個可能深刻改變人類社會的點子。

牛市的時候怎麽都賺錢,沒人思考,也沒人相信你的思考,抓緊時間賺錢更要緊。只有熊市才是可以思考,尤其在這樣一個甚至比2009年更讓人迷茫的時候,如果你還沒有意識到歷史已經走到了十字路口,那很可能就要和這滾滾歷史潮流分道揚鑣了。你說這路口要往哪里走?反正我是不相信印鈔可以救國,負利率?什麽鬼?!這還叫資本主義嘛?

反正這次做實驗的是日本人嘛! 你還真是抱著隔岸觀火的心態?呵呵。想想過去這短短100年里,世界大戰戰爭、經濟全球化、科技革命,什麽沒有發生過? 那下一個100年里也什麽都有可能發生,甚至更大、更劇烈地影響每一個人的生活。

今早一覺睡到中午,醒來第一件事看手機,似乎已經成為了一個現代人的標準,其實想想也不過就是這5年的事情,技術的進步真是可以瞬間把人類生活變得天翻地覆。我靠,見鬼,“啪”地把樂視手機摔在地上,又碎了,TMD第三塊屏了,更要命的是南洋彈丸之地,我要到哪里去換樂視手機的屏幕? 這時倒真是羨慕用華為的小夥伴,華為其實早已不聲不響地賣遍了東南亞,海外售後服務也很完善。

看一看碎屏上的日期才發現2月都已過了中旬,真是過得渾渾噩噩,哪里記得日期。不過這麽一說,離劉姥姥撰文“炮轟”樂視網竟然已經整整過去了8個月,彼時正是A股大牛市的最高點;而此後這8個月,不僅註定要被銘刻在金融史上,更改變了很多多少人的命運,甚至推動了整個世界金融史的轉向。

其實一直想找個機會好好說樂視的,這麽神奇的一家公司市場上居然找不到一篇像樣的分析報告,券商估計是業績不好,都讓實習生來幹活了,除了按著樂視自己的PPT幫樂視講故事外看不出任何自己的邏輯和分析,“生態”、“化反”跟著喊概念就行了,這樣下去我相信未來中國最專業的券商一定是雪球。

不過說樂視之前不如來說說我大A股。各位做互聯網的同誌由於大部分都服務美元基金或者美元基金投資的企業,講得一直是華爾街的故事。為了保證互聯網的同誌們能和我大A股的股民們有一個一致的思考框架,還是首先要來簡單講一講A股的邏輯。如果你是A股的資深股民,也請不要嫌我說得不專業,因為華爾街的人真不一定有你們聰明,說複雜了他們理解不了,要不你說他們玩A股怎麽會是這麽個業績,是吧?

作為“A股”可能是唯一個入流互聯網公司,這一點就足夠把樂視和一般互聯網公司區分開來。同樣是上市公司,同樣業務在中國境內,甚至業績表現也差不多,相比起在香港、美國上市,A股上市公司在中國神奇的資本市場上被賦予了神奇的力量。由於沒有退市制度,且流動性充裕,A股因此具有了極強的融資能力和高昂的“殼價值”,或者有些人喜歡叫“籌碼價值”。

很多人批評A股制度落後、投資者保護不完善、欺詐橫行、估值畸高,這些現象確實存在,但是不得不承認,由於較為嚴格的上市審查制度,絕大多數A股的上市公司在上市的時候,就其本身經營狀況和盈利能力而言依然是標準的“白富美”。

國內絕大部分優質的企業也都將A股市場作為上市首選首選,都是來賣的,誰不想賣個好點的價錢;不少人因為在股市上虧了錢,就覺得所有A股公司都是骯臟的、有原罪的,其實這個觀點是說不通的。這個“白富美”有可能會在上市後,看到A股這個賭場上賺錢確實容易,動了邪念,玩起內幕交易、聯手坐莊一類的把戲,但是這不妨礙人家“白富美”的出生和選美成功的事實呀;上市以後的事情歸上市以後,這就像某些美女明星,即使出門後醜聞再多,人家就是比你老婆好看,賺得比你多,再看不慣也沒用,這個邏輯要搞清楚。

但在這個邏輯之上,還有一個實際情況也是不可否認的,就是由於市場中錢多、股票少,造成了這個市場中的股票價格是普遍高估的。註意,被高估說的只是估值相對於當前經營業績很高,但還是沒有否認人家是“白富美”的事實。因為明星就那麽幾個啊,無論是對征服欲的滿足還是作為社交中的談資,都會讓一個男人為這一夜春宵付出高昂的溢價。其實這就是所謂的“殼價值”、“籌碼價值”。只要上市審查依然存在,只要明星依然只有極少數人,那這個“殼價值”就永遠不會等於零。

但是這個“殼價值”到底要怎麽計算,是非常難以捉摸的,因為它非常的虛無的概念,絕對沒有一個數學公式可以計算,但是影響“殼價值”的因素還是可以大致判斷的,主要來自幾個方面:一個是公司自身因素,比如資產負債情況、股東控制情況、歷史沿革等決定了這個公司在多大程度上適合做一個優秀的殼。

一般來說,只要公司本身不發生重大重組的話,就不會在短期內影響公司的“殼價值”;第二和第三個因素可以結合起來看,就是資金和股票的相對供給速度,IPO停發、註冊制實施等會比較明顯地影響股票的供給量,而央行的貨幣政策則會比較明顯地影響資金面的情況。當然,還有經濟增長前景、跨境資本流動、人民幣匯率等因素也會和央行的貨幣政策交織在一起形式相互作用,從而最終影響這個“殼價值”。所有這有因素都有一個特點,就是對“殼價值”的影響都是差不多的,這也是造成A股中個股漲跌與大盤高度相關的主要原因。

除了“殼價值”以外,A股的另外一個價值維度也還是依賴於公司具體業務和運營情況的價值,暫且就叫它“商業價值”好了。這個”商業價值“的估值體系就類似於華爾街的那一套東西,無論是DCF也好,還是市銷率、市盈率、市凈率也罷,總之是基於公司業務發展前景和盈利能力的一種考量。

相信絕大多數人都是認同這兩個價值維度的同時存在的,但是可能沒有思考過它們是如何聯系在一起的。而A股估值邏輯的神奇之處就在於並沒有把”殼價值” 和 ”商業價值” 簡單相加,而可以想象成一種類似相乘的關系。加法和乘法有何根本區別就在於兩個因素自身的大小變化是否會影響另外一個因素變化和結果的線性關系。

這句話很拗口,其實,更直白一些說,”殼價值”和”商業價值” 對公司估值有一個相互撬動的作用,而不是一個線性的關系: 即使一家公司現在經營情況不好,“商業價值”很小,但如果出現諸如並購重組、業務調整,從而改變投資者對“商業價值”的預期,這個改變可能本身並不大,例如只是從1變成了2的區別,但還是可以極大地撬動“殼價值”而實現總體估值的成倍增長(如果是簡單的加法,假設“殼價值”是100,“商業價值”從1變成2,帶來的只是總體不到1% 的變化)。

這並不只是一個觀察的結果,背後有著一定的心理學基礎。A股基本是一個由散戶主導的市場,而不是像成熟市場是由機構主導,散戶的交易特點就是受的更多感性心理因素影響,而普通人的一個重要心理特征就是對事物某一方面變化引起的對其整體情況的誇張預判,其實說白了就是一種“偏見”心理。

就像我們評價一個人一樣,我們明明知道對一個人的評價應該是全面的,應該綜合地看他的人品、素質、能力、外貌等,但是我們幾乎每個人都有因為某一項觀察而全盤“肯定”或“否定”一個人的經歷,這是幾乎每個人都有的弱點。當市場上的絕大部分籌碼交易都由這樣的心理主導,其價格也必然會由這種情緒主導。A股的暴漲暴跌、與大盤的高度相關性也都由此而來。

這也就不難理解這個市場上普遍存在的概念炒作等現象了。A股絕大多數公司上市在自己原來的領域已經做到了佼佼者的地位,基本都走過了發展速度最高的那個階段,對於一般行業里的成熟企業,業務的變革空間是很小的,基本只能是隨行就市,比如房地產、比如銀行: 房子蓋得再好,遇到7億庫存,沒用;風控做得再好,遇到系統性風險,沒用。

對於這類企業,管理層在基本業務領域的精耕細作並不一定會對市值提升有足夠明顯的作用。比如說萬科吧,憑心而論,萬科絕對是房企中不可多得的好公司,房子質量好、銷售能力強,品牌受人尊敬。但是你蓋房子究竟比別人蓋房子利潤能高多少?

在整個國家的住宅市場飽和的情況下,你這麽大的體量基礎未來還能實現多高的增長,股民再草根也有自己的觀察,不傻,不會定量分析但也大致能估計到你未來的極限在哪里。萬科的“商業價值”可能會比一般的房企會高一些,但長期以來基本沒有什麽變化,因此不足以撬動其籌碼的價值。而由於其籌碼分散,“殼價值”本身又相對資金和宏觀變化不敏感,這也就是為什麽無論牛市熊市,股價都沒有什麽表現。

所以,在A股的世界里,除了一般人難以觸及的內幕交易和準內幕交易外,能賺錢的策略只有兩種,而且這兩種剛好是兩個極端。一個就是做超短,本質就是基於籌碼的短期博弈,由於在短期內來看A股價格更多的是資金對於“殼價值”的炒作,企業短期經營情況,比如一般公司新聞、管理層談話、業績發布對股票的走勢影響不會很明顯,很容易就被市場對籌碼的炒作而覆蓋了,所以這類交易者大可不顧公司的經營情況,甚至不需要知道公司是做什麽的。

而第二中交易就是真的業績黑馬,其能經營必須真的能高速、甚至幾何增長,這樣“商業價值”的增長才可能蓋過“籌碼價值”的波動,而介於兩者之間的一些穩定增長類企業,往往得不到一個很好的估值。

好了,聊了這麽多A股的大邏輯和其它股票的例子,總算可以聊一聊樂視了,我希望把樂視用一些更具體的方式表達出來,而不是樂視自己整天喊來喊去的“生態”、“超級”、“化反”,那是營銷策略,需要故弄玄虛,而投資,一定要簡單。然後你們可以把業務的邏輯放到A股的邏輯里,看看估值還有多少相信空間。

其實對樂視這個公司的第一印象和很多人一樣,做視頻就做視頻唄,本身也不是個太差的生意,瞎折騰那麽多不相關的事兒,電視、手機還好,居然還要造汽車。難道真的就是為了搞個“大新聞”拉一拉股價?那賈老板這格局實在是低了點。作為一個草根起家的企業家,從山西混到背景,從新加坡上市到創業版上市,還能號召一大波業界大拿的加盟,靠的究竟是什麽?如果只有這格局,我想沒有什麽真正的人才會信服。

老賈的演講很多人應該也看過,平淡無奇,還略帶靦腆,整個一工科男的形象,和馬雲比簡直就是反面典型。但樂視發布會由一個特點是不知道你們註意到沒有,就是所有人都得上去講,會講的、不會講的,集團管理層、項目負責人,每一個人都要被推上去演講,說實話,幾個搞技術的哥們兒講的真的是不咋地,雖然項目還挺靠譜,但給他這麽一講估計多半人都要睡著了。

其實樂視是一個很重視發布會的公司,你可以從會場的布置、直播的安排、PPT的質量等諸多細節看出,樂視大大小小每一場發布會都是花了不少心思的。很多號稱也很喜歡發布產品的企業其實都不知道到怎麽辦發布會,只是靠老板一人的口才吹吹牛逼,逗逗粉絲開心也就且稱為發布會了。

千萬不要小看一個發布會的安排,作為一個企業的管理者,誰來講發布會是一個很重要的事情,一次發布會對外發布的是產品、概念,而對內則發布的是任務、責任和匯報,背後是挑頭,是擔當,是責任。我相信樂視之所以把各個部門的負責人推到臺前,甚至是一些非常早期的部門,說明樂視希望各個部門是一個獨立的單元而並不再是大公司身上的一個零件。

來回顧一下樂視的歷史,老賈的發家史就不細說了,這個大家可以自己去扒,但絕對是個創業老兵,不在雷軍之下。辦樂視之前就搞過一家叫Sinotel Technologies的公司並在新加坡上市,15年上半年的時候老賈還曾經想把這家公司私有化來著,不過沒有成功(老賈現在不缺錢了,還會不會再來一次?嘿嘿,你們自己想,賺錢的事情你們要自己研究,不要等我餵),所以老賈很多早期的創業歷程你都可以從Sinotel的filing里面找到。

就連樂視原本也不是現在的面目,樂視2004年剛成立的時候網絡視頻還並不是主業。老賈不知道從什麽渠道搞到了很多便宜的影視劇版權,當時的主要業務就是分銷這些版權。後來老賈想,反正版權在自己手上,還不如自己來賣,於是搭了個網站也就是樂視網,通過會員收費的方式等於是自銷這些版權。在那個盜版橫行的年代,互聯網就是免費的代名詞,版權這種東西,做花錢買版權這種事情絕對是要被當成傻B的。

因此去看樂視自己評價版權分銷業務為其早期的發展和2010年的IPO做出了巨大貢獻。不少人對樂視從哪里搞到這些版權一直有各種陰謀論,我想說,在那個年代,這些真的都是些其它人看不上的東西啊,你自己只顧著搞盜版,一分錢不花,還不讓人花錢去買正版,什麽邏輯?

所以,樂視天生就不是一家視頻網站,視頻到反而是一個衍生出來的業務。而其獨樹一幟的付費模式又剛巧為樂視積累了最寶貴的一批用戶。這個用戶量雖然比不上優酷、土豆,但是註意,這些人都是真的有付費習慣的!這一點,非常重要,也是樂視未來拓展其它所有業務的基礎。

千萬不要小看付費和不付費,雖然不付費的互聯網公司也可以通過廣告、遊戲等方式來變現,但付費習慣一下就能把屌絲用戶給剔除出去,江南憤青有一句話說得很好,屌絲永遠是自己的掘墓人;你給他們一點甜頭的時候各個捧你捧你像個真的一樣,但既然是商業就總有要變現的一天,一旦你想從屌絲口袋里掏錢,他們絕對分分鐘搞死你,不但賺不到他們的錢,還得繼續燒錢養著他們。凡客、小米的悲劇就再典型不過了。樂視只要服務好一批城市中產階級就可以了,我向來對“屌絲經濟”是不看好的。

也真是佩服老賈,如果國務院要頒一個全國創業模範,老賈一定要算一個。創業成功是有很大偶然因素的,所以創業成功一次的人很多,因為大數法則,總有那麽多人是要成功的,但連續創業,每次都是一個全新的領域,這確實是相當難得的,而且幾乎每一次都是用自己錢一個項目賺的錢去養下一個項目,這說明亮點,一是老賈這人確實享受創業的過程,而勝過最後的金錢回報,二是他確實擅長創業,對結果有信心。

而且,居然這一個個項目還就都給他做成功了。樂視網逐漸轉型以線上視頻業務為主,早期以低價積累的大量IP為樂視網的視頻業務築起了很高的競爭壁壘。

如果一個人特別有眼光,又特別會創業的話他應該做什麽?還要繼續創業麽?其實不是,而一定是做投資、做孵化,成為創業導師,直接把創業這事兒規模化。樂視現在不斷給市場安利的所謂“生態”概念,說白了就是一個大孵化器而已。

那究竟什麽是孵化器?和VC又有什麽區別?盡管現在各路人馬,從國家到地方、從內資到外資,都號稱在打造“孵化器”、“眾創空間”,但基本都沒想把創業孵化這事兒想明白,還停留在辦公司出租的階段,而創業偏偏最不缺的就是辦公室,多少牛逼的項目都是從居民房里走出來的,關於這個領域,真的推薦大家多讀一讀江南憤青老師的一些文章,只有親自實踐出來的才是真知。

一個創業項目要提高成功率其實真正需要的是人、技術、資金和客戶這些,一個孵化器只要能給孵化項目帶來這些要素,其實是不一定需要一個真的實體空間的。而樂視希望打造的其實就是這樣一個虛擬的孵化器。當樂視看好一個項目的前景時,如果市場上有合適的團隊、標的,那就直接投資人家。

如果找不到,或者因為價格等各種原因投不進去,那就自己拉人來做;人來了不是成為樂視的員工,而是成為這個具體業務的合夥人,我給你們錢,給你導入第一批用戶,你們自己折騰把事情給做起來。

這樣的模式對項目本身而言其實大大降低了創業的風險,有過創業經驗的人都知道,創業公司最大的兩個坎就是招人和早期用戶導入,如果團隊不用在乎這兩個因素,而能把更多註意力放在產品本身的話是可以大大提高效率的。有不少專業的VC其實也在做這個事情,至少在招人方面,通過基金的名義幫項目背書,確實可以提高對人才的聚攏能力。

那樂視的這個模式相比與這些VC還有什麽不同呢?為什麽樂視不幹脆做成創業投資公司好了,以上市公司的名義為項目背書。這里,老賈確實有超前意識,他意識到了普通孵化器和VC存在的一個缺陷,就是項目起步的時候我需要你們的幫助。

但是一旦項目成熟,就會馬上脫離這個體系,你就管不著我了,除了坐等未來上市退出拿回收益外,這個項目就和孵化器也好,VC也好沒關系了。但樂視不一樣,我孵化的項目都是圍繞我的業務體系來的,即使你長大了,可以獨立發展了,你也必須和這個體系繼續保持關聯,把你的用戶、資源導入給這個體系供其它的項目分享。

就現在觀察來看,硬件不用說,IOS里都深度集成了樂視的平臺;影視和體育這兩個板塊也已經相對成熟。影視公司產生了IP需要把一些優質作品的首播權、獨播權放在樂視網上,這個對導入有效用戶的作用其實是很有效的。體育也一樣,運營的一些賽事只能通過樂視的直播體系收看。

從傳統商業管理的角度來看,其實這就是一個“交叉銷售”的概念在里面,互聯網公司里面“交叉銷售”做得最成功的其實就是騰訊,開始的核心產產品就一個QQ,免費的QQ本身不能給騰訊帶來多大的利潤,而且作為一款工具化的聊天軟件未來被替代的可能也很高。

因此騰訊開始尋找各種市場上做得好的項目,自己抄過來以後直接從QQ把用戶導入過去,很快就幹掉了市場上其它更早進入的玩家。盡管之前飽受詬病,不過現在還是不可否認騰訊已經成長為一家偉大的互聯網公司,也逐漸讓更多外部團隊參與到騰訊體系里來。

樂視現在的模式和騰訊還是有一些不同。騰訊當年通過QQ所“孵化”的一些項目基本都還是以公司內部產品的形式完成,而樂視進步的一點是把做這個產品的團隊獨立成一家子公司,項目的主要負責人直接是合夥人,這樣一來更能調動積極性和創造歸屬感;同時還有就是會強調項目成功後腰反哺原來的體系。

QQ為微信導入了第一批用戶,而現在的微信卻幾乎和騰訊的其他產品都隔離開了,並沒有形成一個有效的反哺,而且和QQ還是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競爭。其實從長遠來看這是一個不錯的點子,既然你們不是都說了現在的90後00後“不聽話”,整天想著創業,當不了好員工嘛? 那何不幹脆就創造這麽一個體系,讓他們自己幹去好了,教他們怎麽做,給他們資源,幫助他們成功。這一定是要比繼續抱怨而什麽事都做不下去要好的。

樂視的商業模式差不多就是這麽個樣子,說白了就是一個精心設計的孵化系統,所以你們也不要怪人家整天講故事炒作股價了,人家的主要出發點可能真心不是為了股價,因為作為一個孵化器,本來就是要讓團隊出去講,出去宣傳自己的,是人家本職工作。

好了,你們肯定要問那樂視網300104到底能不能買啊。拜托,我要是在這篇文章里直接給你答案,我打賭你們里面90%都會把上面幾千字直接省略來看結論。現在,我估計你們要罵了,我看了你幾千字的廢話居然都不告訴我買還是不買?!那抱歉,請你以後一律忽略我的文章,因為我希望通過文章傳遞的是一種思考方式,要推票的話微博、微信上大大小小的股神多得的是,您盡可以去找他們要上兩只試試這周的手氣。

我最前面之所謂寫了一大段關於A股估值的邏輯,就是想讓你們自己來思考,買樂視網300104這只股票你究竟現在買的是什麽,未來搏的又是什麽?就目前而言,300104的主要資產還是視頻業務,和部分終端業務的少數股,影業目前正在註入,註入完成以後也會成為一塊相對重要的業務。

上面說過,基於A股由“商業價值”和“殼價值”或者說“籌碼價值”構成的二維動態估值邏輯,我們要判斷300104的投資價值就要去分析其“商業價值”的增長空間能在多大程度上撬動其“殼價值”。

樂視並沒有承諾其未來會將所有成熟的項目都註入300104,而且這也不是樂視的唯一選擇,老賈還同時控制著香港兩家和新加坡一家上市公司。但鑒於A股的高估值,和維持這個孵化體系潛在的項目間“利益輸送”問題不一定能被某些國家和地區的證券監管機構接受。樂視未來繼續把成熟的項目都註入300104的主觀意願應該還是有的,但即使這樣,哪些項目的註入可以說更本性地改變上市公司資產的“商業價值”?這是投資300104所需要思考的問題。

如果你真的看好樂視的這個模式,但也對300104的未來運作存在疑惑的話,我倒建議不如未來去市場上直接收購樂視控股的股份,按照樂視目前的計劃,樂視控股很大一部分股權會分給員工與各地Lepar。但是多少錢收合適?這又是個好問題,涉及到如何給一個孵化器估值呢?如果你有興趣,我們可以繼續深入探討。

 

樂視 A股 邏輯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8793

樂視網今日複牌,擬98億收購樂視影業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603/156280.shtml

樂視網今日複牌,擬98億收購樂視影業
殷佳微 殷佳微

樂視網今日複牌,擬98億收購樂視影業

創業板第二大市值樂視網今日複牌

i黑馬訊6月3日消息,樂視網擬98億收購樂視影業100%股份,經申請,公司股票將於6月3日開市起複牌。

對於樂視公司5月12日收到的深交所下發的重組問詢函,公司稱已對相關問題做出了書面說明。此外,樂視公司還宣布,根據中國證監會下發的《關於核準樂視網信息技術(北京)股份有限公司非公開發行股票的批複》,核準公司非公開發行不超過15500萬股新股,有效期為6個月。

作為創業板第二大市值股票,樂視網停牌前報收於58.8元,所對應的總市值為1091億元,僅次於溫氏股份的1644億元總市值。此次定增是樂視網自2010年8月登陸創業板以來的首次再融資。根據相關資金可行性報道披露,此次再融資的資金用途主要為視頻內容源庫建設項目,第一年花費為23億元,第二年花費則為18億元;此外平臺應用技術研發項目和品牌營銷體系建設項目分別為4億元。

鑒於樂視網在創業板的市值巨大,這樣的重大資產重組事件引起了投資者的廣泛關註,漲停還是跌補還是一個未知數。對此,樂視網表示,此次收購後將有利於增強公司影視投資及發行能力,並與花兒影視形成良好的業務協同,推動公司內容生產規模升級。

收購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8795

與樂視成立合資公司的廣汽 緣何放棄絕對控股?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5383.html

傳統車企與互聯網企業,誰顛覆誰?廣州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601238.SH,下稱“廣汽集團”)與樂視控股(北京)有限公司(下稱“樂視控股”)一起交出答案: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

6月8日,廣汽集團、樂視控股和眾誠汽車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眾誠保險”)宣布達成戰略合作,這三家企業按照45%、40%和15%的股比共同投資的大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大聖科技”)在廣州正式成立。大聖科技項目首期投資14億元,首次註冊資本金為2億元。

早在2015年7月31日,廣汽集團就發布公告,董事會審議並通過了《關於廣汽集團汽車互聯網生態圈項目的議案》,同意廣汽集團汽車互聯網生態圈項目實施,建設包括整車電商平臺、車生活平臺、車聯網平臺和創業投融資平臺等四大平臺。現在,此項目發生的變化是,廣汽集團對投資方進行調整,項目資金來源由廣汽集團及投資企業出資調整為由廣汽集團、樂視控股及眾誠保險三方共同出資。

廣汽集團總經理曾慶洪今天在發布會上表示,合資三方將充分利用廣汽的線下汽車全產業鏈,樂視的線上內容、渠道、流量,以及眾誠在專業汽車保險服務及風險管理上的優勢,打造最值得信賴的修車、用車、買車、租車換車一站式平臺,構建開放共享的汽車互聯網生態圈。

廣汽集團方面指出,在大聖科技項目的股比上,廣汽集團主動放棄絕對控股地位,這一舉動體現出廣汽開放的姿態和與互聯網深化合作的決心。在未來的股權結構中,大聖科技將繼續大力推進混合所有制。根據廣汽發展規劃,未來將逐步把部分業務運營職能註入以車生活、整車、車聯網和互聯網創投為核心的下屬子公司中,形成大聖科技與各業務板塊子公司聯動的架構,並根據業務的特性尋找能形成協同效應的外部合資方,不斷吸收外部的資本和資源,激活企業活力。

第一財經記者發現,廣汽集團雖然在大聖科技直接控股45%,但另一股東眾誠保險也屬於廣汽集團旗下的企業,加上間接控股,廣汽集團依然是大聖科技的實際控制人。在眾誠保險股權結構中,廣汽集團、廣州零部件以及廣汽商貿分別持有20%的股份。而廣汽集團在廣州零部件以及廣汽商貿兩家企業中又各持股51%和100%。

有業內人士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稱,廣汽集團表面上主動放棄大聖科技的絕對控股地位,存在幾種可能性,一種可能性是大聖科技很快進行新一輪融資,不排除樂視增資或其他企業註資,未來股比存在較大變數。還有,打造汽車+互聯網生態圈尚處於摸索階段,投資有風險,廣汽集團公開是以參股而並非絕對控股的身份,這樣可攻可守可退,大聖科技首次註冊資本金僅為2億元,由此可見無論是廣汽集團還是樂視,對本次聯手打造汽車生態圈還是比較謹慎,還處於試探階段。

目前,這個廣汽集團牽頭打造的汽車互聯網生態圈項目只有廣汽一家車企,樂視尚未有汽車產品投產,加上大聖科技的股權結構暗藏玄機,其生態圈的開放性遭到質疑。

廣汽集團執行董事、常務副總經理馮興亞今日接受媒體采訪時稱,未來不斷通過融資等方式,將以最開放的心態鏈接資源,大聖科技將不會局限於廣汽旗下品牌,而是會向所有汽車主機廠、零部件企業以及經銷商開放,不會局限於特定資本方,而是向全社會投資人開放,實現共贏。而樂視超級汽車聯合創始人、全球副董事長丁磊認為,汽車產品只是這一平臺上的要素之一,打造未來交通生態圈才是重點。

樂視超級汽車聯合創始人丁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272

廣汽與樂視合作了:聯手建汽車互聯網生態圈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4120.html

未等到本周三舉行“+互聯網”聯合發布會,廣州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601238.SH,下稱“廣汽集團”)就忍不住先“劇透”:將與樂視牽手打造汽車互聯網生態圈。

6日晚,廣汽集團發布第四屆董事會第25次會議決議公告,拋出重磅消息,該次會議審議並通過了《關於調整廣汽集團汽車互聯網生態圈項目的議案》,同意汽車互聯網生態圈項目調整投資方,調整後項目首期投資仍為 14億元,首次註冊資本金為2億元,項目資金來源由廣汽集團及投資企業出資調整為由廣汽集團、樂視控股(北京)有限公司及眾誠汽車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資。首次2億元出資, 其中廣汽集團出資9000萬元,持股 45%,樂視控股(北京)有限公司出資8000萬元,持股40%,眾誠汽車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出資3000萬元,持股15%。

其實,早在2015年7月31日,廣汽集團就發布公告,董事會審議並通過了《關於廣汽集團汽車互聯網生態圈項目的議案》,同意廣汽集團汽車互聯網生態圈項目實施,建設包括整車電商平臺、車生活平臺、車聯網平臺和創業投融資平臺等四大平臺。

而作為勇闖造車領域的“門外漢”,樂視則曾挖過廣汽集團的墻角,其中去年出任樂視超級汽車(中國)有限公司副總裁的高景深,在加盟樂視超級汽車項目之前曾是廣汽豐田高管。但是,不是冤家不聚頭,在今年3月23日廣州市政府召開關於共謀廣州電動汽車提速戰略會議上,廣汽總經理曾慶洪拉上了加入樂視不久的樂視超級汽車聯合創始人丁磊、青島特銳德董事長於德翔等一幫玩生態圈的人,討論未來汽車的發展。

曾慶洪在這次會議上指出,解決困擾當前絕大多數城市的擁堵、汙染等交通發展難題,需借助“智能+網聯+綠色出行方式”方案,智能網聯電動車則是該方案的最佳載體。廣汽集團未來將努力打破封閉的產業思維,圍繞電動汽車產業構建生態系統,創新基於移動互聯網技術和智能化車載產品的“汽車共享出行”交通業態新模式。

距廣州市政府召開的這次會議不足三個月,作為國內第六大汽車集團的廣汽集團就迅速調整原有生態圈投資方,成功邀請到樂視加盟。樂視擁有內容、渠道、流量、運營等多方生態體系,並在推進造車計劃。而此次三方合資中,另一出資方眾誠汽車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則是廣汽集團控股子公司,擁有汽車保險服務及風險管理等方面經驗。三方結盟,被認為或從汽車電商領域開始合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284

樂視複牌背後:明星股東賺翻了 樂視究竟估值幾何?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2818.html

停牌5個多月之後,樂視網終於在2016 年 6月 3 日開市起複牌。

在複牌前一天,樂視發布公告稱公司48億元定向增發獲得中國證監會批準。

值得註意的是,此次定增是樂視網自2010年8月登陸創業板以來的首次再融資。此前樂視主要依靠債權融資,單一的資金渠道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樂視的資金瓶頸,而其定向增發獲批,意味著樂視未來將以“股權+債權”來撬動更大的資金和資源。

與此同時,在停牌5個多月的時間里,樂視動作頻頻,從樂視網到樂視影業的註入、再到電視、手機、VR、體育、雲計算和超級汽車、進軍地產等等業務,樂視描繪了一個以“平臺+內容+終端+應用”四環相扣的生態,樂視生態究竟該如何估值?

資金“饑渴”緩解

樂視定增的一大看點,就是樂視網融資模式的優化升級。

此前,樂視董事長賈躍亭不止一次說過,樂視的短板在於資金。放在網絡視頻行業乃至整個互聯網行業當中,樂視幾乎也是股權融資最少的一家公司。

尤其在震蕩的股市與充滿不確定的傳聞中,賈躍亭曾經進行多次大規模減持和股權質押。

就在不久前,一項名為“樂視汽車融資文件”被曝光,文件顯示賈躍亭用了大量擔保和質押。其中,樂視汽車融資票面利率12%,賈躍亭提供無限責任連帶擔保。

但一方面,樂視在不斷擴張自己的企業邊界。從樂視網到樂視影業、再到電視、手機、VR、體育、雲計算和超級汽車,樂視描繪了一個以“平臺+內容+終端+應用”四環相扣的生態,多元化布局背後資金壓力不小。

綜合此前公告,樂視網擬向不超過5名特定對象,發行不超過1.55億股,募集資金不超過48億元,將用於視頻內容資源庫建設項目、平臺應用技術研發項目和品牌營銷體系建設項目。

其中,此次再融資的資金用途主要為視頻內容源庫建設項目,金額為40億元,其中第一年花費為23億元,第二年花費則為18億元;此外平臺應用技術研發項目和品牌營銷體系建設項目分別為4億元。

2015年年報顯示,樂視網主要的營收來源為終端業務、廣告業務、會員及發行業務和技術服務。48億募資到位後,樂視視頻在版權內容積累,及自制能力方面將大大增強,有利於公司在網絡視頻行業繼續保持競爭優勢,並將提升樂視在智能終端和雲平臺以及應用技術領域等的競爭力。

另有投資人士分析,48億定增順利獲批,將徹底消除樂視快速發展中的資金壓力,成為生態全球化落地的重要保障。

樂視生態估值幾何?

截止2015年12月4日停牌,樂視網市值高達1091億元。當時,樂視網作為樂視旗下重要的上市公司板塊,包括樂視視頻、樂視超級電視、樂視商城、樂視雲、花兒影視等諸多業務。而包括樂視手機、樂視體育、樂視超級汽車等在內的業務,並不包括在樂視上市主體之內,而是屬於樂視未上市核心業務。

與此前相比,樂視的一大變化就是樂視影業的註入。樂視網在今年5月6日傍晚發布公告,宣布樂視影業即將註入樂視網,並發布了相關預案,樂視影業估值98.4億元 。而在“臨門一腳”的關鍵時刻,它曾接到了深交所的重組問詢函。

根據樂視網發布公告稱擬向樂視影業股東以每股41.37元發行1.65億股,並支付現金29.79億元,作價98億元購入樂視影業100%股權。同時,擬向不超過5名符合條件的特定投資者發行股份募集配套資金50億元。

引人關註的是,樂視網的此次收購,圈下了“半個影視圈”。在本次交易前,樂視影業一共有43名股東,除了“樂視系”核心成員外,還涉及到張藝謀、孫紅雷、孫儷、黃曉明、李小璐、郭敬明等在內19位明星股東。換言之,一旦預案最終獲得證監會核準,這些明星們將進賬千萬乃至上億元了。

其中張藝謀作為樂視影業股東,將獲得1.41億元對價總額。郭敬明的股權對價也飆升至5855.5萬元。此外,孫紅雷這次交易對價總額為2810萬元,孫儷工作室的2810萬元,馮紹峰的1405萬元,黃曉明的703萬元,李小璐的703萬元。

除了樂視影業註入之外,在停牌五個多月的期間,樂視做了什麽?

據不完全統計,包括了發布4999的64寸4K 電視、冠名北京國安以及戰略合作、樂視生態落地印度、與阿斯頓馬丁成立電動車合資公司、在深圳成立智能終端總部、與 TCL 達成戰略合作、發布 O2O 生態戰略、收購地產商業等。

截至目前,樂視已經孵化出樂視體育、樂視雲、樂視影業、樂視智能移動四只獨角獸。其中,樂視雲於3月份完成10億元A輪融資,樂視體育4月完成B輪融資,引入海航、體奧動力、中建投信托等機構,共融得資金80億元,公司估值達到215億元。另有消息稱,樂視超級汽車首輪融資或已完成,融資金額超過50億元。

而據今年2月賈躍亭在萬人規模年會上對外表示,樂視全生態估值已經超過3000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526

酷開董事長王誌國:與樂視堅決不會走同一條路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1605.html

作為傳統彩電陣營里“孵化”出來的互聯網品牌領頭羊,酷開一直以“玩出態度”的新銳形象示人。酷開的掌舵人、自稱“王師傅”的酷開公司董事長王誌國,最近就聯手愛奇藝,搭建“非生態、大內容”的開放平臺,來對抗樂視“生態”。

這位“科技男”出身的80後,是創維旗下子公司里最年輕的董事長。他在5月30日赴上海參加“2016第一財經技術與創新大會”前夕、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我們(與樂視)堅決不會走同一條路”。

酷開公司董事長王誌國(吳軍/攝)

今年酷開也涉足了VR(虛擬現實)領域,王誌國認為,“VR最佳的使用場景是在客廳里的私人時間”,如何把VR的私人體驗與客廳多人觀看的體驗相結合,是酷開的發展機會。

視頻內容O2O是盈利方向

2016年將是互聯網電視大屏價值引爆的一年。如何在硬件之外,從內容和服務產生新的盈利模式,成為業界關註的焦點。

王誌國坦言,酷開正在探索新的盈利模式,電視用戶雖然多,拿它來賺錢挺不容易的。電視用戶有典型的特征,第一相對比較分散,第二人群差異化明顯。“我們始終覺得它的盈利模式應該由視頻內容產生的服務方向去做,這與影視主要的盈利模式是相似的。”

“新的盈利模式將在教育領域,我們並不指望錄一個視頻讓大家去看,然後收費。我們在線上放的視頻是免費的,用戶在學習過程中有問題,比如用戶去點了英語,學習一些英語口語。在這個過程之中,用戶對某些片斷快進快退遇到問題,就會導入到線下相關的服務。”

類似這樣,王誌國認為,“O2O是我們整個盈利的重點方向。如何用免費的視頻來提供線下的收費服務,這是我們希望的。當然,用戶認可服務才會掏錢。”

以VR擴大合作附加值

酷開今年也涉足了炙手可熱的VR領域。但王誌國說,“現在做VR的人太多了,酷開的切入方向不一樣。”

因為酷開有大量的客廳用戶,王誌國認為,“VR最佳使用場景是在客廳里的私人時間。電視是很多人在看的,VR是沈浸式的私人體驗,怎麽把這兩個種體驗下的需求結合起來,這是我們的發展機會。”

他舉例說,“當用戶對光線敏感的時候需要VR,這是典型用戶看電視需要沈浸的時候向VR轉型的一個案例,可以在部分場合之下解決用戶的困擾。”

在王誌國的助手、酷開VR事業部負責人李晶看來,“酷開的VR並非只是‘噱頭’,它就像電視、TV、BOX、移動端一樣,是酷開內容的一個終端,目的是為了給用戶帶來更完美的內容體驗”。

李晶認為,TV(電視)和VR的用戶在消費習慣和應用習慣上高度契合,這使得OTT用戶和VR用戶可以很自然的互相轉化和導流。這就意味著,酷開VR是一個能夠讓VR軟件開發者、硬件企業賺到錢的模式,能夠為像愛奇藝這樣的合作夥伴帶來價值,同時也推動酷開與合作夥伴進行更深更廣的合作。

與樂視“不走同一條路”

今年,樂視參股TCL多媒體、微鯨也將參股康佳,互聯網電視整合加速。酷開如何參與新的戰局?王誌國直言,“活下來就是贏家。今年電視競爭特別慘烈,不主動出擊,就是等死。去年新出的互聯網品牌已剩下三家,最後結果大家拭目以待,這個市場太嚴峻了。”

因此,酷開今年首先要穩住陣腳,其次是探索新模式,和愛奇藝合作就是一種新模式的探索。王誌國認為,酷開和愛奇藝有很多利益協同。在合作過程中,硬件廠商做內容不合適,沒有其它的分發用戶,它的價值發揮不出來;內容商直接做硬件也不合適,不知道硬件背後承擔的成本代價是多大。因此,雙方形成強有力的合作關系。

“我們與愛奇藝探索如何讓用戶發揮最大價值,雙方都拿出一定的金額去補貼用戶,使用戶真正能夠享受到好硬件和好內容的優勢。雙方鐵定一條心,必須同一個目標沖刺——共同獲取100萬大內容電視用戶。”王誌國透露,這一款產品雙方並沒急於提利潤分成模式。

一直鼓吹“生態”的樂視,今年電視銷量上升很快。而王誌國則直接批評樂視是“偽生態”,以“生態”來忽悠人。同時,王誌國強調,“做好我們自己最關鍵,不能去建立在指望著別人死掉讓自己活下來。如何加強自身的競爭力?我們經過很長時間的分析認為,品質非常重要。我們(與樂視)堅決不會走同樣一條路。”

樂視今年“交年費、送硬件”的模式賺了不少眼球,但王誌國說,在短時間內,用戶以為,買內容送硬件占了便宜;酷開希望讓用戶逐步認可,硬件的品質從長久看是有益的。這好比,免費送的手機大家不會用,這是對品質的追求。“會不會出現一種情況探索失敗呢?如果真的失敗了,那是整個中國硬件和制造業模式的失敗。”

“如果說我們未來想模仿樂視去做內容,去變化我們的商業模式,這不現實。因為我們不是一個擅長做內容的企業,所以我覺得還是從自身優勢出發,這是一場企業間的博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542

酷派:樂視全資收購酷派為虛假消息,已向該微博博主發律師函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615/156587.shtml

酷派:樂視全資收購酷派為虛假消息,已向該微博博主發律師函
楊博丞 楊博丞

酷派:樂視全資收購酷派為虛假消息,已向該微博博主發律師函

晚間,酷派回應稱該消息完全為捏造。

i黑馬訊(楊博丞)6月15日晚間消息,針對今日上午微博用戶“袁炫華”發布微博稱,樂視將全資收購宇龍通訊,而宇龍旗下的品牌酷派和ivvi都將面臨消失。

對此傳言,酷派官方微博發布聲明稱,袁炫華在微博所發消息“屬主觀臆造的虛假信息,對我司業務正常運營及聲譽已造成極其惡劣的影響。”稱已向博主發出律師函並將向法院提起訴訟維護權益。 

屏幕快照 2016-06-15 下午11.00.53

64b4debfgw1f4w7so6u2aj20u01hc49z

袁炫華今日早間在微博中稱:“樂視將全資收購宇龍通訊,宇龍旗下的品牌酷派和ivvi都將面臨消失。收購後,宇龍酷派苦心經營20載,所擁有的軟硬件體系、品牌、專利和行業影響力將徹底消失。”

隨後其評論稱,給個客觀公正的評價:中華酷聯時代論研發實力早期酷派是第一的,因為那時候華為手機不是重點,後來華為第一,酷派第二,中興、聯想我們就不評價;同時期地面渠道牛逼的就是BBK(那時候還不叫vivo)、OPPO、金立,但實際上那個時代金立是壓著段系打的,並不是大家今天看到的局面。

屏幕快照 2016-06-15 下午11.12.34

目前,袁炫華在上午發布的傳言微博已被刪除。

之前,樂視方面向i黑馬表示此事尚不知情。

 

酷派 樂視 虛假 收購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48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