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6日,全球電子商務平臺(eWTP)倡議被寫進G20公報,當天,世界貿易組織(WTO)總幹事阿澤維多前往阿里巴巴位於杭州的總部,當面向eWTP的倡導者馬雲表達了“攜手努力”的希望。
在與馬雲的交流中,阿澤維多表示:“為全球制定貿易規則的WTO正在考慮未來將如何承擔起電子商務相關的工作,包括為中小企業的利益和發展考慮。我期待與馬雲先生在這一方面共同攜手努力”。
阿澤維多認為,貿易在G20和B20峰會上都是首要議題,各國領袖呼籲將貿易作為未來全球經濟增長的核心。我們必須以更包容的方式來進行貿易——讓每一個人都參與其中並從中受益。這意味著貿易必須為中小企業服務。
此前剛公布的G20杭州峰會公報寫道:“我們歡迎二十國集團工商峰會對加強數字貿易和其他工作的興趣,註意到其關於構建全球電子商務平臺的倡議。”
阿澤維多表示,eWTP作為主要倡議之一被B20峰會采納,在這一理念中阿里巴巴集團扮演了重要角色,因此他非常歡迎馬雲先生在這一方面發揮的領導作用。
馬雲評價:“WTO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因為它的核心思想是開放,eWTP的思想和WTO一脈相承。WTO和eWTP最終目的相同,都是為了推動增長和發展,為了世界的包容性增長。WTO和EWTP又各自不同,一個是政府間的,一個是企業間的;一個從規則出發,一個從實踐出發。”
馬雲稱,WTO與eWTP一起努力的方向是讓貿易變得更公平、更透明、更自由、更簡單,以此推動更多貿易,一定會讓世界貿易進入一個新的時代。
eWTP的理念在於建立和完善一套全新的、適應互聯網時代的貿易體系。根據馬雲的倡議:eWTP將由私營部門發起,各利益攸關方共同參與,旨在推動建立相關規則,為跨境電子商務營造有效的政策和商業環境。從而幫助全球發展中國家和最不發達國家、中小企業、年輕人更方便地進入全球市場、參與全球經濟。
阿澤維多在與馬雲共同會見記者時表示:“我們對於電子商務、商業、貿易等方面的願景是如此驚人地相同。在我們看來,這將讓所有企業受益,尤其是曾經被落下的中小企業,中小企業曾經要面對貿易、語言及成本等各方面的難題。”
誕生於上世紀的WTO正在從1.0開始探索尋求2.0的未來,而eWTP這一嶄新活躍的思路和元素,恰恰及時精確地填補了WTO的升級需求。在全球經濟低迷、貿易保護主義擡頭的緊迫背景下,eWTP通過規則變革引入新生經濟力量的思路,為WTO的升級難題提供了正當其時的解法。可以說,在全球貿易這一大命題之下,WTO2.0恰恰與eWTP新思路不謀而合。
對於WTO與eWTP的“攜手努力”,馬雲展望:“WTO僅僅了用了短短幾十年時間,僅僅讓6萬大企業實現了全球化,就已經對世界經濟產生了如此巨大的推動力。試想如果讓剩下的80%的中小企業也進入全球化的時代,那麽對世界經濟而言是多麽具大的推動力。這將是世界經濟巨大的機會。”
此次會談,WTO與阿里巴巴將達成夥伴關系,至於下一步如何具體合作、將在哪些領域率先合作,雙方表示正在研究並制定時間表。
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8日在官方網站上公布,已於近日與中國貿促會聯合下發了《關於進一步推動臺資企業利用仲裁方式解決經貿爭議的通知》。
通知要求,各級臺辦和貿促會充分發揮仲裁在臺胞權益保護中的作用,主動引導臺資企業增強合同意識和仲裁意識,幫助臺資企業運用仲裁方式保護自身合法權益,依法維護兩岸經貿關系的穩定發展。
國臺辦網站截圖
2020年,上海將基本建成國際航運中心。這個時候的上海航空港樞紐建設,會是什麽樣子的?
9月8日的上海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介紹了《“十三五”時期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規劃》等相關情況。上海市交通委副主任張林表示,在空港方面是要鞏固提升亞太航空樞紐港地位,空港客貨中轉效率大幅提升。
而要完成這個目標,還要協同長三角區域機場,研究和推動構建跨市域多機場體系。
2015年上海浦東、虹橋兩大國際機場全年共起降航班70.58萬架次,比上年增長7.7%;進出港旅客達到9918.90萬人次,增長10.6%。上海空港航班起降量、航空旅客吞吐量和貨郵吞吐量三大指標首次全部實現全國第一,國際(地區)航線客貨吞吐量持續位居大陸機場之首。
其中,浦東國際機場旅客中轉率達到10.2%,成為國內“通程航班“航點最多、中轉量最大的樞紐。2015年,定期通航上海的航空公司達100家,通達國內外255個城市航點,形成以上海為核心、銜接國際和國內的樞紐航線網絡。
此外,上海已成為長三角地區最重要的公務機服務中心,公務機起降架次全國占比近1/3。
2015年9月1日,上海市委書記韓正會見美國達美航空公司高管時表示,航空業發展是上海面向“十三五”發展的重點之一,將進一步明確發展規劃。下一步,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和虹橋機場將進一步擴建,以適應日益增長的國際國內客貨運需求。
《規劃》也給出了一系列具體的發展指標——旅客年吞吐量預計達到1.2億人次左右,貨郵年吞吐量達到400萬噸以上,航班年起降88萬架次左右,國際客貨吞吐量占比相比2010年提升2至3個百分點,力爭機場中轉旅客比例達到15%以上;浦東、虹橋國際機場的公務機年起降量達1.1萬架次左右。
要實現上述目標,上海依然面臨諸多挑戰。
《規劃》稱,上海地區空域、時刻資源瓶頸不利於航空樞紐發展,浦東、虹橋國際機場的航線網絡、運行效率和服務品質有待進一步改善。
上海教科院副院長胡衛曾表示,上海的航空樞紐建設目前還存在一定的問題,比如空域資源緊張矛盾日益突出。目前民航空域使用權占比不足三成,空域資源十分緊張;低空空域並未完全開放;通用航空與民航資源調配難度大,公務機與定期航班的時刻使用矛盾比較突出。
此外,在航線網絡完整性、均衡性方面還存缺陷。目前亞洲航線占全天國際航班比例為78%,中遠程洲際航線比重偏低。中轉銜接競爭力不強,浦東機場中轉旅客比例僅約10%,遠低於國際大型樞紐機場。
為了解決這些挑戰和問題,《規劃》稱,要推動上海地區軍民航空空域結構優化,提高航空樞紐空中、地面綜合保障能力。
比如,積極爭取國家在空域管理、航權分配、時刻資源市場化配置方面的試點支持。推進空管新技術的應用,建立完善的空管保障體系,重點解決虹橋國際機場周邊空域優化和浦東國際機場西向航班進出通道的問題。
同時要完成浦東機場第五跑道、三期擴建以及虹橋國際機場 T1航站樓改造等工程建設,增加浦東、虹橋國際機場貨運設施和資源供給。
浦東機場以衛星廳工程為主體的三期擴建工程已經開工,項目主要包括衛星廳、T3航站樓綜合體、行李處理、旅客捷運系統等工程,總投資約204億元人民幣,工程計劃2019年6月竣工投運。
上海機場(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賈銳軍說,浦東機場衛星廳是全世界單體最大的衛星廳,建成後將達到浦東機場規劃的8000萬年旅客吞吐量的保障能力。
此外,《規劃》稱,還要提升航空樞紐服務功能和品質。提升上海航空樞紐航線網絡覆蓋面和通達性,支持基地航空公司優先發展國際長航線和國際國內中轉銜接航線,吸引國內外航空公司、航空聯盟在滬發展,提升機場旅客中轉服務水平和航班準點率。
同時支持國內外航空公司和綜合物流服務商入駐機場地區建設國際性轉運中心,推進浦東國際機場國際快件轉運中心建設。
還要提升虹橋公務機服務能力,提高浦東公務機旅客保障效率,吸引國內外公務航空運營機構及配套服務機構在本市開展業務,打造東北亞地區公務機航空中心。
據央行9月12日消息,第八屆中國—東盟金融合作與發展領袖論壇今日在廣西南寧召開,中國人民銀行黨委委員、行長助理楊子強出席論壇並講話。
楊子強表示,本屆論壇以“中國—東盟金融雙向開放”為主題,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歷史和實踐證明,開放是一個國家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開放的金融體系,有利於在更高水平上引入競爭機制,加快國內外金融市場深度融合,提升國家金融業的整體競爭力。中國一直以來都非常重視金融開放,圍繞本幣跨境使用,加大了與各國央行之間的雙邊本幣互換力度,鼓勵在雙邊貿易中使用本幣結算;穩步推進資本項目可兌換,開通了“滬港通”,推出了上海黃金交易所黃金“國際板”,設計了人民幣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RQDII)和人民幣合格境外投資者(RQFII)制度;堅持市場化取向,不斷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人民幣將於今年10月1日加入SDR,中國金融更加深刻地融入世界經濟之中。
楊子強指出,中國與東盟金融合作基礎紮實,擴大金融雙向開放潛力巨大。面對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CAFTA)升級協議正式生效帶來的新機遇,中國人民銀行願與東盟各國央行、金融管理部門合作、聯動,推動金融雙向開放提質升級,共享區域經濟金融一體化發展的最新成果,努力實現經濟的強勁、可持續和平衡增長。
楊子強還就進一步推動中國—東盟金融雙向開放談了幾點建議:一是堅持開放發展理念,全面深化金融互利共贏格局。二是確保開放有序可控,共同防範金融風險。三是擴大綠色金融合作,助推中國—東盟經濟可持續發展。
在供給側改革的大局下,中央及地方先後出臺一系列化解煤鋼過剩產能的重磅文件,煤炭行業收效明顯,成果顯著,在二級市場亦有亮眼表現。
2月,國務院出臺《關於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意見》,明確了276個工作日的限產計劃,以及用3-5年時間退出產能5億噸、減量重組5億噸的工作目標。從4月份開始,各地區開始嚴格執行276個工作日,煤炭產量開始大幅下滑。雖然,下遊需求難有大的起色,尤其水電對火電替代尤為顯著,但是相比供給側,需求側相對平穩。
隨著國內煤炭市場出現供需偏緊, 煤價呈現大幅回升態勢。數據顯示,1-8月環渤海5500 大卡動力煤價格指數持續上漲123元至494元/噸,漲幅高達33.15%。
上半年,在產銷量下滑、煤價雖上漲但總體偏低的背景下,上市公司營收同比仍然大幅下滑,但是得益於公司大力度降成本以及剝離虧損業務,整體利潤呈現上漲。“第一財經最佳分析師評選”2015年能源板塊第二名、中泰證券煤炭行業分析師劉昭亮等對重點覆蓋的28家煤炭企業統計顯示:營業總收入為2327億元,同比下降14.3%;營業總成本為168億元,同比減15.7%;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合計101.5億元,同比增長28.3%;平均每股收益-0.033元,同比縮窄58%。
同時,截至2016年二季度末,煤炭股平均應收賬款為31.3億元,同比下降4.9%。在行業供需格局持續改善的情況下,煤炭股平均應收賬款下降主要是煤炭企業定價權增強,回款難度明顯減小。
為穩定煤炭供應、抑制煤價過快上漲,9月8日,發改委召集神華、中煤等數十家大型煤炭企業,召開了“穩定煤炭供應、抑制煤價過快上漲”預案的啟動工作會議。會議指出,《穩定煤炭供應、抑制煤價過快上漲預案》已上報國務院領導圈閱,將於近期將發布;預案內容包括啟動條件、實施主體、實施形式等,建立三、二、一級響應機制會對未來煤價走勢產生一定的影響。
按照劉昭亮的預測,全年需求是37.5億噸(同比下降2億噸),下半年繼續嚴格執行276個工作日核定的產量,產量33億噸(考慮4月份開始嚴格執行276日限產),進口維持2億噸,庫存消耗掉1億噸,則行業仍存在1億-2億噸的缺口。
“行業從嚴重的供過於求走向供需平衡是政策出發點 ,短期行業供需缺口仍存在 ,此次先進產能的調節不會打壓煤價,只會抑制煤價上漲的速度。從今年下半年開始,煤炭企業業績將有爆發式增長,行情逆轉及持續性將具備堅實基礎。”劉昭亮表示,未來6-12個月繼續看漲煤價。
劉昭亮也認為,供給側改革是促使煤炭行業從嚴重的供過於求走向供需平衡,煤價也走向理性均衡的過程。“從企業實際經營的角度來看,當前煤價仍然難以使得大部分煤企扭虧為盈,煤價仍有上漲的空間。”據其判斷,到年底秦皇島Q5500動力煤價格有望達到550元/噸,呂梁主焦煤價格達到800元/噸。
另外,隨著國企改革速度有望加快,也有利於優質煤業做大做強。“國投公司已把國投新集股份轉讓給中煤集團,其他非專業煤炭國企後續有望接棒,由神華、中煤等新組建的國源煤炭資產管理平臺在資產整合上將大有作為,這與中央做大專業化煤企目標一致。”劉昭亮認為,國企改革與供給側改革相輔相成,國企改革不再僅僅是註入資產提升業績,還可能涉及商業模式的創新、存量資產的盤活、混合所有制改革,最終體現在成本的下降和效益的提升。
9月14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加快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以深化政府自身改革更大程度利企便民;決定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築,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升級。
山東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廳長王玉誌日前在接受山東省政府網網談時表示,到2020年,全省實現1000萬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城鎮,700萬城中村、城邊村原有居民完全市民化。
上月底,山東省出臺了《山東省設立新的中小城市試點方案》,旨在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充分發揮中小城市在擴大內需、吸納農業轉移人口、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等方面的作用。
這個“試點方案”提出,山東將從城區人口50-100萬的12個中等城市中,選取5個城市進行試點,到2020年培育成為100萬人口以上的大城市;
從城區人口20-50萬的39個Ⅰ型小城市中,選取10個縣(市)進行試點,到2020年培育成為50萬人口以上的中等城市;從城區人口20萬以下的43個Ⅱ型小城市中,選取15個縣(市)進行試點,到2020年培育成為20萬人以上的Ⅰ型小城市;
選擇部分非農就業達到75%的鎮,培育設立10個以上鎮區人口超過10萬人,地方財政收入超過10億元的新生小城市;培育30個以上鎮區人口超過5萬人,地方財政收入超過5億元的重點示範鎮,進行小城市試點。
這個龐大的城市擴容計劃亟需農民來填充。
但要想讓農民進城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兒。前段時間,山東省住房城鄉建設廳會同有關部門,對該省農業轉移人口的進城意願、制約因素和城鄉生活成本差距等關鍵問題,作了大量調研並進行深入分析,發現主要有6方面的因素制約農業轉移人口進城落戶。
一是農民工在城鎮就業穩定性差、收入水平低。2015年,山東省外出農民工簽訂勞動合同比例僅為41.9%, 50%以上外出農民工處於臨時就業狀態;再加上全省外出農民工月平均工資偏低,繳納職工養老保險、職工醫療保險 、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的比例均在30%以下,直接影響其進城落戶的意願與能力。
二是城市房價貴、生活成本高。目前城市房價普遍較高,據調查,僅有17%的農民工有能力在城鎮自購住房,超過一半的調查對象認為城市房價高、生活成本高。
三是農民擔心失去“三權”權益、不再享受支農惠農優惠政策。農民普遍擔心因戶籍變化而丟了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認為把戶籍留在農村,“三權”會更穩妥、更保險。
四是戶籍政策落實不到位,農民落戶城鎮仍存障礙,部分戶籍政策基層執行難或難執行,居住證制度客觀上降低了遷移戶口的必要性。
五是城鎮公共資源配置嚴重滯後。中小學大班額問題突出,醫療資源缺優欠量,養老服務設施普遍不足,城鎮綜合承載能力有待進一步提升。
六是城鎮化布局形態不盡合理,中心城市首位度不夠高、輻射帶動作用不夠強,小城鎮產業基礎弱,城鎮基礎設施欠賬多,標準低、配套差,人口承載能力、服務能力不強。
在過去,很多農村籍學生考學的一個重要目的是獲得一個城市戶籍,拿到錄取通知書的時候就可以將農村戶口轉為城鎮戶口。現在這種情況已經不存在,農村籍學生寧願選擇繼續保留農業戶籍。
這次,山東提出,要把農村大中專畢業生、新生代農民工和適齡未婚青年等作為城鎮落戶重點。
王玉誌介紹說,山東將順應這些人群落戶意願和趨勢,分類推動不同人群在城鎮落戶。通過設立集體戶等方式,方便農村籍大中專學生在入學時就將戶口遷入學校,或就地登記為城鎮居民,享受城鎮居民同等待遇;保留轉戶農村籍大中專學生的征地補償收益權等各項權益,在職業考試等方面仍享有農村政策,貧困學生繼續享受農村貧困學生資助政策;通過加大職業培訓等方式提高新生代農民工就業能力和收入水平,增強其進城落戶能力;通過擴大住房保障範圍和出臺城鎮購房優惠措施,降低新生代農民工進城落戶成本,讓他們進城落戶有房、有工作、有底氣。
同時,山東將積極有序開展行政區劃調整,加快推進符合條件的城市撤縣設市,或撤縣(市)設區,積極做好鎮改街辦、撤鄉設鎮等工作。
據新華社26日消息, 中日友好協會會長唐家璇26日在日本東京先後會見了日本公明黨黨首山口那津男、自民黨副總裁高村正彥、外相岸田文雄等日本各界人士。
唐家璇表示,當前中日關系不時受到消極因素幹擾,改善勢頭比較脆弱。前不久兩國領導人在二十國集團(G20)杭州峰會期間舉行會晤,就克服困難、改善兩國關系達成重要共識。明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5周年,後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周年,兩國關系改善面臨重要契機。雙方應共同努力,相向而行,根據中日四個政治文件和四點原則共識精神,努力擴大兩國關系積極面,抑制消極面,推動兩國關系早日回歸正常發展軌道。“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新形勢下,希望雙方進一步加強兩國地方、友城、草根和青少年等民間交流,不斷增進相互了解和信任,有效改善國民感情,夯實兩國關系的社會基礎。
26日,日本外相岸田文雄(左)與唐家璇會晤。(圖:共同社)
日方表示,兩國領導人在G20杭州峰會期間實現會晤並取得重要成果。日方願同中方一道,妥善處理有關問題,繼續推進各領域交流合作,共同迎接日中邦交正常化45周年和《日中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周年,推動兩國關系進一步改善發展。
唐家璇會長系應日中友協邀請於9月25日至29日訪問日本。
9月26日,外交部發言人耿爽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中方一貫主張並積極倡導全面禁止和徹底銷毀核武器,始終恪守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無條件不對無核武器國家和無核武器區使用或威脅使用核武器的承諾。
會上有記者提問:“據報道,23日,聯合國安理會在《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簽署20周年之際通過決議,呼籲有關國家共同推動條約盡早生效。中方對此有何評論?”
耿爽表示,今年是《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達成並開放簽署20周年。20年來,禁核試已經成為國際社會普遍共識。安理會通過的有關決議對重申禁核試目標,推動條約早日生效具有積極意義。
耿爽表示,中國是最早簽署《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的國家之一,始終堅定維護條約的宗旨和目標,恪守暫停核試驗的承諾。中方願與國際社會一道努力,致力於推動條約早日生效。
萬物互聯互通帶來巨大便利的背後,也有不小的安全隱患,對於無人駕駛技術尤為如此。
“以前汽車沒有互聯,安全問題沒有如此突出,隨著互聯趨勢,車輛對於消費者附加功能更多,帶來方便的同時也需要技術人員更多的開發和測試驗證。”在恩智浦FTF未來科技峰會上,長安汽車工程研究總院智能化中心副主任何文說道。
無人駕駛汽車還未商用,一些具有自動駕駛功能的汽車卻頻頻出事。近日,騰訊科恩實驗室公布一段視頻,視頻中研究人員成功利用特斯拉系統漏洞黑入汽車,幹擾控制駕駛員在行車途中操作。
針對未來車載互聯技術將帶來的安全隱患,9月27日,恩智浦聯合長安汽車、東軟集團成立“中國汽車信息安全共同興趣小組”,旨在推動以硬件為基礎的汽車安全行業標準設立。
恩智浦全球市場銷售資深副總裁兼大中華區總裁鄭力表示,通過該小組恩智浦將加強跟中國企業間的合作創新、更好將技術本地化。
對於汽車聯網技術隱患,目前技術只能做到盡量提升安全性能規避風險。“從聯網技術來說,沒有百分之百的安全,提高安全性只是讓技術達到一定水平,提升黑客破解、黑入的時間成本。” 恩智浦汽車事業部手機技術官Lars Reger說道。
目前,恩智浦的“4+1安全解決方案”主要通過無線接口、車內電子控制、網絡通信以及應用方面處理方面控制提升安全性能。
東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兼網絡安全事業部總經理楊紀文認為提升無人駕駛的安全性能並不存在短板理論,必須從起點、管道以及雲端做到全方位防護,黑客可能從任何角度切入漏洞獲取信息。“安全就是一個貓捉老鼠的過程,不斷提升自己防禦能力,結合人工智能技術、大數據才能完成智能化。”
而未來無人駕駛的安全對於車企而言是長期博弈的過程。Reger認為未來要保障無人駕駛技術的安全性,並不能一勞永逸,而是需要傳統車企與軟件開發方的配合。“定期返修升級能夠檢索修複可能會被攻擊的漏洞,如果你認為已經萬無一失,那別人就會走到你前面,所有這些安全性能技術上都能夠達到,只是需要從整個產業中鋪開。”Reger對包括第一財經在內媒體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