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俄羅斯被逼到墻角:若制裁持續 或拋售黃金儲備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331

西方世界對俄羅斯的最嚴厲經濟制裁已有三個多月,至今未有撤銷跡象。近幾個月俄羅斯外儲大減、本幣重挫,國際油價又跌入熊市,使嚴重依賴石油收入的俄羅斯雪上加霜。俄羅斯央行副行長Ksenia Yudayeva昨日警告,若制裁持續,必要時可能拋售黃金儲備,提供進口所需資金。

上述俄羅斯高官的言論表明,受西方制裁影響,本幣不斷貶值、國內經濟增長岌岌可危的俄羅斯可能已難以保證正常進口。可眼下的問題是,國際金價也在大跌,即便暫時放棄盧布,改用黃金換回進口商品,俄羅斯也得不償失。昨日黃金暴跌,一度跌至每盎司1137美元,創2010年4月以來新低。

黃金,俄羅斯,外儲,盧布,制裁

2012年9月以來,俄羅斯的黃金儲備逐步累積增多,今年10月已達到1149.8噸,創1993年以來新高,規模位列全球第五。今年8月,黃金儲備只占俄羅斯外儲的9.7%,近來俄羅斯為支持盧布頻頻動用外儲,黃金儲備的占比可能已升高。

黃金,俄羅斯,外儲,俄羅斯央行,制裁

而即使犧牲外儲,也無法持續維持進口,因為油價大跌使俄羅斯政府收入縮水,支持政府預算也需要外儲幫助。石油與天然氣貢獻的稅收約相當於俄羅斯政府一半的預算收入,還相當於俄羅斯10%的GDP。要維持俄羅斯政府預算平衡,國際油價需要達到每桶90美元。昨日被視為國際基準價的布倫特原油價格雖然收漲,但也只有每桶82.95美元。

俄羅斯前財長Alexei Kudrin上月在博客中估計

“俄羅斯六個月的進口額約等於當前約4540億美元外儲的一半。如果要用外儲保證政府預算(開支),剩余的外儲只會比負擔六個月進口所需資金略多。”

俄羅斯現任財長Anton Siluanov表示,雖然政府可以為滿足預算支出動用外儲,但“儲備是有限的,經濟不景氣可能持續。”

據彭博統計,今年7-9月,盧布對美元重挫逾16%,盧布成為全球跌幅最大的貨幣。為制止盧布貶值,今年俄羅斯已投入外儲710億美元,幹預匯市使外儲減少14%,降至約4390億美元,處於四年來最低水平。

此前華爾街見聞文章提到,10月21日一周俄央行外儲減少79億美元,減幅創五個月新高,10月20多天內俄羅斯為支持盧布投入外儲逾150億美元,但10月23日盧布對美元等一籃子貨幣仍跌破俄央行設置的下限。

10月31日,俄羅斯央行宣布加息150個基點,升幅較市場預期高整整一個百分點。盧布對美元急劇反彈,可反彈僅持續了兩分鐘,當日盧布全天跌幅仍創三年新高。

在俄羅斯央行用盡拋售美元、降息等多種方法幹預匯市後,盧布仍未改變下行走勢。昨日俄羅斯央行表示,今後每天用於幹預匯市的資金將不超過3.5億美元。這一減少幹預的決定又推動盧布匯率刷新最低記錄,美元兌盧布一度升至44.2230。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8025

"中國版馬歇爾計劃"持續推進:絲路基金成立在即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340

中國擬設立絲路基金投資公司(下稱絲路基金),推動亞洲區域內深度合作,為這條連接亞歐內陸市場的貿易通道沿線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等投資提供支持。這項安排是為落實習近平主席去年提出的 “一帶一路”的戰略,該戰略也被部分市場人士稱為“中國版馬歇爾計劃”。

習近平今日主持召開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八次會議時指出,發起並同一些國家合作建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是要為“一帶一路”有關沿線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提供資金支持,促進經濟合作。設立絲路基金是要利用我國資金實力直接支持“一帶一路”建設。

財新報道稱,絲路基金的發起人來源於外匯儲備、財政部和進出口銀行等相關機構。外匯儲備的占比在65%以上。初期規模可能在100億美元以上,以後逐漸增資到500億美元,並且上不封頂,可以視投資效果和投資需求再增資。

今天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於加強進口的若幹意見》中也提到加快推進“一帶一路”建設,鼓勵企業到沿線國家投資加工生產並擴大加工產品進口。積極簽訂服務貿易合作協議,提升對外經貿合作水平。

在今年10月上旬,由發改委、外交部、商務部牽頭編制的“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即所謂的“一帶一路”總體規劃上報國務院。後續還將出臺專項規劃。分析認為,通過“一帶一路”撬動西部和西南部基礎設施建設,擴大向西和向南的對外開放,可以發揮複合效應。

QQ圖片20141106105937

“一帶一路”沿線大多是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涵蓋中亞、南亞、西亞、東南亞和中東歐等國家和地區。總人口約44億,經濟總量約21萬億美元,分別約占全球的63%和29%。這些國家普遍處於經濟發展的上升期,開展互利合作的前景廣闊。“一帶一路”既包括傳統意義上的自由貿易協定,也包括次區域合作的大湄公河合作,還有經濟走廊、經濟開發區、互聯互通、人文交流、跨國運輸線、金融合作等。

“一帶一路”戰略的意義在於,將是中國外交、經濟發展轉型的中長期最為重要的發展戰略。

“一帶一路”又被部分市場人士比作“中國版馬歇爾計劃”,海通證券在專題報告中指出,美國的馬歇爾計劃通過大量輸出過剩產能,不僅讓歐洲四年內恢複至二戰前水平,而且將美國經濟從谷底帶入了十多年的繁榮;日本也通過輸出夕陽、過剩產業的產能,成功實現產業升級。效法美日經驗,中國“馬歇爾計劃”也將走出一條去產能的發展道路。

當前中國傳統的鋼鐵、有色、建材、化工等行業已經產能過剩,並且過剩狀況逐漸向光伏、風電等新興產業拓展,中國不只有過剩產能還有4萬億美元過剩的外匯資產,而另一方面是新興市場國家和欠發達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仍然欠缺。中國利用積累的外匯儲備作為拉動全球增長的資本金,通過中國版“馬歇爾計劃”向“一帶一路”中的國家提供融資,然後反過來這些國家向中國采購商品或服務,可以消化中國過剩產能,成為了一個一石雙鳥的戰略。

自“一帶一路”戰略提出以來,在外交層面,習近平等多次出訪中亞、東盟諸國,亞歐諸國紛表支持;在金融上,中國發起成立了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包括本次的絲路基金,為基建提供融資。由於一帶一路投資需求極大,預計未來仍將有類似亞投行的機構成立。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8029

坐等泡沫破裂,分化「新常態」不可持續 價值at風險

來源: http://xueqiu.com/9769652619/32895268

這幾日盤面太精彩了,小盤股和大藍籌分化嚴重,小盤題材股全面退潮,主板指數放巨量新高(藍籌股成交量持續擴大是常態,從各國開放資本市場後股市的表現不難理解,國外資金一定是到大市值的藍籌股中,整體市場的交易量也必然大增)。雖然我大部分倉位都在藍籌股中,但我還是那句話,這種強分化不可持續,即便是滬港通的情況下,也不可能持續出現少數藍籌股帶領指數大漲,個股卻普跌的情況(成交量長期放大是常態,但短期急劇放大意味著融資盤到了最後瘋狂的末路)。接下去的行情大概率是個股泡沫破裂後的大跌,而大藍籌抗跌(邏輯詳見《對短期市場異動——“28風格切換”的看法》一文http://xueqiu.com/9769652619/32733340)。

對大藍籌估值修複行情謹慎的同時(不追高),不忘看小盤股的精彩謝幕演出。神邏輯開始一一破滅(高ROE低估值+市值大=不漲,低ROE高估值+市值小=暴漲,業績≠走勢,減持=上漲 等等),融資盤的正反饋效應要開始發揮作用了,特別是資金抱團的小盤題材股根本跑不出去,流動性存在很大問題。看來夢境中百股跌停,很可能會在現實中上演了。坐看好戲。我把$中小板綜(SZ399101)$ 的新高作為個股大熊市開始的標誌。

我想說只有等到退潮的時候到了,大家才會明白穿著泳褲有多重要,活下去有多重要。遙想之前市場幾乎沒有人能夠保持冷靜。大多數人都在為“牛市”開始尋找理由,如經濟轉型、改革、利率、國家意誌等等,不過都是想證明“這次不一樣”罷了。常識早就告訴我們60-100倍PE意味著個股泡沫嚴重,還談什麽牛市,只有高估值個股的超級大熊市!不說大規模離場,但至少要持有安全的品種(低估值+高ROE的藍籌股不僅有估值修複的預期,更是抵禦風險的唯一選擇)。

話分兩頭,雖然重倉的大藍籌大漲,但我沒覺得值得高興,因為投資大部分大藍籌是和我自己的投資理念相悖。只是因為現在優秀的小公司太貴,而藍籌股太便宜,我才無奈的重倉藍籌,停止研究小公司的(前兩年也買過很多成長股,都因為太貴而慢慢清倉了)。說到底我一直非常希望註冊制快點來,能有更多便宜的小盤股。

最後我想說的是,我喊風險並不是因為我踏空了大藍籌行情,我重倉的恰恰是大藍籌股;同樣我看空小盤股並不是像一些“價值投資者”一樣因為鄙視小盤股,我研究的重心恰恰是在小公司上。我所有的謹慎只不過是希望自己保持理智理智再理智的獨立思考能力,不盲目追隨大勢,漲多了冷靜,跌多了樂觀,而不是追漲殺跌。

所以雖然這幾天我一直在強調藍籌超買的風險,但這並不意味著我是空頭,如果看空指數的話我根本不可能維持7成倉位幾乎都在藍籌股上,我只希望各位不要追高,畢竟短期巨量超買的形態不可能持續,上車的機會多得很。

事實上了解我的人一直都知道,我對於大勢的看法就是個股大熊市,指數不看空,甚至還小幅看多。在滬港通之後,看多的邏輯更為成立了。因為H股的大藍籌之前持續的弱勢僅僅是因為滬港通預期之下被A股的價格所壓制,並非因基本面的因素,所以在大部分藍籌AH溢價幾乎被填平的前提下,滬港通後H股帶領A股一起攜手往上是大概率事件。

所以不論從這個角度看也好還是從估值角度看也好,即便在個股暴跌的基礎上,也沒必要看空指數,甚至在一篇哀嚎聲中,部分低估值(特別還是破凈的)藍籌股依然能憑借高ROE高分紅小幅往上走,所以如果遇到天量後的回調,便是很好的買點。

$中國石化(SH600028)$ $中國平安(SH601318)$ $廣州發展(SH600098)$ $萬科A(SZ000002)$ $中信證券(SH600030)$ $國投電力(SH600886)$ $魯泰A(SZ000726)$

避免馬後炮嫌疑,之前觀點以及持倉披露鏈接:

8月21日持倉披露:http://xueqiu.com/9769652619/30987962
9月25日披露:http://xueqiu.com/9769652619/31801061
10月23日披露:http://xueqiu.com/9769652619/32408628
10月28日補倉:http://xueqiu.com/9769652619/32519438
估計11月份的披露也不會有多大的變化了,我肯定不追漲,除非出現暴跌,我才會加倉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8631

【黑問訪談】中國式P2P該如何持續生存?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111/147646.html

\i黑馬:貸幫網,這家專註於農村城鎮化小微金服的P2P平臺,如今正在面臨著被一筆高達1280萬元的逾期拖垮的風險,堅持不跑路不剛兌,公開表示寧願走法律程序來承擔相應責任。如今有著越來越多的P2P金融公司接連跑路,貸幫網成了第一個壞賬之後不跑路不剛兌的踐行者,問題來了,中國式P2P靠譜嗎?P2P的繁榮可持續嗎,還是只是表面光鮮?黑問君邀請了貸幫網CEO貸幫尹飛、網貸天眼CEO田維贏給大家解答。

問:貸幫網CEO尹總在朋友圈里寫下“如果以我個人的犧牲,換來行業的規範與反思,使行業能夠健康發展,那也是值得的。”P2P行業規範的缺失真的已經嚴重到需要以個人犧牲來喚醒人們的地步了嗎,要實現P2P的規範需要做哪些努力?

田維贏:貸幫這次的不兌付在行業內引起的討論挺多的。雖然我沒有參與過任何的討論,但是一直是事件的關註者。很多人說貸幫在打破P2P平臺的剛性兌付,也有人說這是在教育投資人,讓更多的人了解風險。做為一個行業的觀察者和理財投資人,我更關註的是這件事情的本質,P2P平臺實質在做什麽?他們的模式是如何做風險定價的。

我覺得這件事情跟P2P行業規範缺失沒有關系,信息披露在目前的P2P網貸中是最缺失的,為什麽投資人一旦受到損失,會有失控鬧事,最大的原因是P2P平臺由於信息披露不完善導致的信息不對稱,換句話說,很多P2P平臺為了交易規模,甚至放棄風控,美化借款者信息,P2P網貸平臺充當的信任中介職能大於了信息中介職能,一旦出現問題,大則跑路,小則拿錢把窟窿堵了。

如果這次事件,貸幫“犧牲”了,我不認為對行業有多大的貢獻,看到很多人喜歡提剛性兌付,我覺得扯得有些遠了,別害了貸幫,他本身已經是事件的受害者了。

說P2P網貸缺少行業規範我覺得也是不對的,而是很多P2P網貸的從業者沒有按規範去做事,信息披露,風控制度,資金流向,貸後管理,這些都是從業者需要去思考的,簡單為了充量拿投資,動投資者資金的從業者們不適合在這個行業定居。無論是從業者,還是投資者,理性是目前最缺失的。

尹飛:P2P本來只是中介的定位,因為中國市場的特別需求,導致了剛性兌付在業內普遍存在。剛性兌付本身不是一種投資行為了,而是存款行為。如何保證存款能夠實現?1988年簽署的《巴塞爾協議》對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做出了要求,至少要有8%。如果P2P要實現剛性兌付,也應該遵循《巴塞爾協議》。那意味著P2P平臺隨著業務規模的增加,不得不不斷增加它的註冊資本金。這對99%的P2P平臺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剛性兌付不是一種可持續的行為,是錯誤的。

當P2P被複制進中國後開始大規模迅速擴張,P2P平臺在中國的環境下發生了什麽樣的演變,與歐美等國在玩法、盈利模式、監管力度上有什麽不同?

問:在國外原始的P2P就是純粹作為交易平臺存在的,由於不利於鑒別風險導致投資人意願降低,很難迅速形成規模。當P2P被複制進中國後開始大規模迅速擴張,P2P平臺在中國的環境下發生了什麽樣的演變,與歐美等國在玩法、盈利模式、監管力度上有什麽不同?

田維贏:這里面有些信息我覺得是不對的哈,P2P被複制進入國內,並沒有大規模迅速擴張。國內從07年第一家P2P網貸平臺上線,到2011年,才開始進入第一個發展期。當然,也是從11年國內的P2P平臺才開始遠離國外模式的。目前還自稱是純粹的交易平臺的P2P依然曲指可數,同時我也不認為11年後這一批P2P平臺是複制國外的,05年,國內最大的P2P借貸公司宜信誕生,後續的從業者,大多數是在複制宜信,並把這種模式搬到互聯網。2012年底,國內P2P平臺才開始進入迅速擴張期。

如果把互聯網金融分開為互聯網和金融的話,國外的P2P平臺是互聯網企業,通過技術和現有的征信手段披露借款人信息,讓投資者選擇性投資。國內目前的P2P平臺只是把互聯網做為一個資金渠道的工具,導入線下合作的企業,傳統金融機構或者自有的債務人,平臺公司的屬性更偏金融。

國外的平臺收取投資人借款人的信息服務費,而國內大多數的平臺的贏利則在賺取渠道費或者直接套利。這種贏利模式在很大層面導致了今天國內P2P平臺面臨的問題,從目前的發展趨勢來看,P2P有望成為繼小貸,擔保後另一個要被監管的“金融機構”,因為他們大多數所做的事情跟原來的小貸或者銀行類似,歐美國家對於P2P的監管走得比較快,主要表現在信息真實性,信息披露以及信息監測上,國內目前出了四條紅線和幾個指導意見,方向感覺跟國外比較一致,強調P2P平臺的信息中介屬性。

尹飛:P2P在外國只是很小眾的一個金融創新,但P2P在國內卻獲得了眾多的效仿者。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國內普通投資者的投資渠道太少了。股市不景氣,房產不確定高,而其他產品主要剩下商業銀行理財產品、信托等。總得來說,國內的理財產品市場是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P2P提供了一種低門檻、高收益、“安全”的產品。因此,產品創新生給用戶來帶的期望值,一開始國內P2P可能就遠高於國外P2P。在市場的追捧下,國內的P2P試圖在打造一種高收益、低風險、流動性還好的產品。

問:有用戶質疑,如果P2P平臺遇到逾期不兜底,是不是就等於可以不用承擔風險,“空手套白狼”?

田維贏:我覺得這得看P2P平臺本身的模式。兩個點,是做信用中介還是信息中介。

如果你自己本身在做信用中介的模式,自己做不了,又跑出來說自己是信息中介,我覺得就是耍流氓,空手套白狼。

金融的從業者,門檻是很高的,理論和實踐要求都比較高,當然金融目前也是紅利行業。

運作一家P2P平臺,如果打算是做成一家信用中介,風險定價和風險處理能力是最基本的兩大能力,從開始從業就應該去重視。要做得長遠,什麽時候該增大資本,該放低規模都得考慮,抵禦風險和處理風險是信用中介擅長的。

當然如果做信息中介,信息如何披露,披露給誰,資金流向控制,給投資者的信息服務如何到位是最需要考慮的,專心提供好的技術,做好信息披露以及貸後信息服務。

尹飛:加強法制。如果平臺本身有欺詐行為,應該由法律嚴懲。

問:有觀點認為尤努斯模式巧妙地用社會救助資金及政策紅利進行了轉移而成功,那是什麽因素導致很多國家嘗試複制尤努斯模式最終都沒有成功?

田維贏:這個問題尹總更有發言權,尹總來回答吧。^_^

問:最後一個問題,什麽樣的 P2P 平臺比較容易獲得VC的青睞,如何吸引投資人和債券合作單位上平臺?

田維贏:對於VC來說,規模往往很重要,不僅僅是交易規模,也包括資產規模,投資人規模。我總結了幾點:

1,口碑好:用戶口碑不錯,能夠信任

2,用戶多: 用戶量能夠消化平臺規模

3,資金成本低: 從平臺吸入的資金成本低,不僅有更大的空間去消化風險,同時也能降低風險,債權合作單位也會更喜歡,更願意合作

4,資產優良:兩個點吧,一是資金風險低,二是資產規模能夠結構化消化風險

對於P2P理財投資人,安全性是第一位的,其次是收益,在次是投資成本。這是需要平衡的三個點,對於平臺來說,安全跟收益本身是需要自身去調節的,投資人的投資成本則主要在產品的用戶體驗和規模上了。讓投資人一年都搶不到一個標,這投資的時間成本就比較大了,用戶流失也會比較明顯。

點擊進入黑問參與討論:http://ask.iheima.com/?/yiwenyida/538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8731

習近平:中國經濟將繼續強勁、可持續、平衡增長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762

GDP,G20,習近平,中國

昨日出席澳大利亞布里斯班舉行的G20峰會期間,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表示,中國經濟將繼續保持強勁、可持續、平衡增長勢頭。中國將為世界經濟提供更多需求,創造更多市場機遇、投資機遇、增長機遇。

據新華社報道,在題為《推動創新發展實現聯動增長》的講話中,習近平提到,全球經濟複蘇並不強勁,金融市場還存在風險,國際貿易仍然在低位徘徊。我們當前的首要任務,就是協調宏觀經濟政策,共同破解發展難題,減少經濟風險,實現經濟繁榮、金融穩定、貿易發展、就業和民生改善。

報道稱,習近平強調,中國經濟增長是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根據國際組織測算,中國是G20全面增長戰略的最大貢獻者之一。這樣的貢獻源自中國自身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的政策措施。中國經濟將繼續保持強勁、可持續、平衡增長勢頭,每年增量相當於貢獻了一個中等發達國家的經濟規模。

習近平認為,要落實G20的全面增長戰略,重要的是發掘和培育持久增長的動力,形成各國發展創新、利益融合、增長聯動的新局面。

昨日習近平還宣布,中國將采納IMF數據公布特殊標準。此前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和地方政府的數據出現“掐架”現象:31個省區市的GDP之和,總會高於全國的GDP數據。比如今年上半年中央公布的GDP和地方差距就達到10%。

經歷了30多年的高速增長後,中國經濟告別兩位數增速,步入“7時代”。今年第三季度,中國GDP年增長率回落至7.3%,創近六年來新低。本周華爾街見聞文章援引彭博消息稱,知情者稱,中央財經領導小組已商討下調明年GDP增長目標事宜,認為需要讓明年的增長目標低於今年的7.5%左右,討論的目標包括7%、7.3%和7.5%以下,還未最終確定。

昨日出席G20峰會的非正式討論會期間,習近平講話再次提到,“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他強調中國經濟進入了轉方式調結構的機遇期、培育內生增長動力的機遇期,認為中國“增長動力充沛,發展前景光明”。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222

中國房價持續下滑 國際鐵礦石價格再創五年新低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890

2eb132b56cac452ca8ae8b93dc462529

中國樓市再現疲軟跡象,鐵礦石價格周二刷新了五年新點。

The Steel Index的數據顯示,澳洲至中國的基準鐵礦價格昨日大跌4%至72.10美元/噸,刷新五年低點。

由於巴西和澳大利亞的鐵礦石供應大幅增長,同時需求放緩,鐵礦石年內跌幅超過了40%。

中國10月房價幾乎全面回落,成為周二鐵礦石價格大跌的推手,因為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鐵礦石消費國,且高度依賴(75%)進口鐵礦石來生產鋼鐵。

華爾街見聞網站周二介紹過,10月中國大中城市房價數據顯示,新建商品住宅售價環比幾乎全線下跌,只有鄭州房價持平,其他城市則盡數下跌。而在70個城市中有67個城市價格同比下滑,前值為58個。不過在政府推出一系列措施之後,房價環比下跌幅度有所收窄。包括北京在內的主要一線城市二手房止跌回升。

此前,由於亞太經合組織(APEC)會議在北京召開,中國暫停了部分冶煉廠的開工。隨著APEC落幕,許多投資者預期鐵礦石價格會出現反彈。然而現實並非如此。

瑞銀澳洲分析師團隊旨在本周早些時候的一份報告中指出:

隨著APEC會議的幹擾結束,我們堅定地認為,(中國)年末鐵礦石補庫存和鐵礦石價格反彈要麽馬上就發生,要麽就不會發生了。走訪中國(上周)期間從冶煉廠和交易員那邊得到的反饋是,鐵礦石庫存很低,但是他們只打算適度地進行補庫存。

桑坦德銀行分析師Melinda Moore認為,以當前價格計算,約兩億噸輸出海外的鐵礦石是不盈利的。她預計明年還將有一億噸的鐵礦石投放至市場,而中國需求的增長僅三千萬噸。

Moore還表示,“現在玩的是誰先減產的遊戲。”過去幾周,由於必力必拓、力拓和淡水河谷等鐵礦石巨頭持續增加供應,分析師們也一直在削減鐵礦石的目標價。

澳新銀行預計,2015年鐵礦石均價為78美元/噸,而花旗銀行則給出了65美元的目標價,並表示可能短暫地跌至50美元。

低鐵礦石價格也在測試中國國內鐵礦石產商的實力。因為在這個價格下,它們很難再盈利。澳新銀行預計,未來12個月里,無法盈利的國內鐵礦石產商將會關閉,從而讓海外供應商們贏得更大的市場份額。

中國鐵礦石和鋼鐵期貨重創

不只是基準鐵礦石價格大跌,見聞網站昨天還介紹過,受中國房價跌幅加深,經濟增長疲軟的影響,中國鐵礦石和鋼鐵期貨價格今天創下歷史新低。

大連商品交易所5月鐵礦石期貨DCIOcv1跌3.9%,收在每噸487元人民幣的跌停板,為2013年10月該交易所推出鐵礦石期貨以來的最低水平。

一名山東交易員向路透社表示,跌破500元人民幣支撐位之後,大連鐵礦石期貨湧現出更多賣盤。該交易員還預計,鐵礦石期貨在實現反彈之前還將進一步下探480元人民幣水準。

價格已在500元人民幣附近維持了兩周左右,今日終於跌破。大家認為市場將進一步走低,因為供應遠高於需求。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822

日元持續貶值 多國央行擔憂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918

20140124015131_nWFBX.thumb.600_0

日本央行的寬松推動日元不斷走低。自10月底以來,日元/美元已下跌逾7%。澳洲聯儲警告稱,日本央行的寬松加上GPIF投資海外市場可能讓澳元走高,高於其經濟基本面所能支持的匯率。而韓國央行則擔憂,疲軟的日元將影響韓國的出口。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將12月的提前選舉作為民眾對安倍經濟學的信任投票。投資者認為,無論日本政壇發生什麽變化,貨幣政策將保持不變,這意味著日元將繼續走低。

自10月底以來,日元/美元匯率已經下跌逾7%。美聯儲結束QE,而日本央行則擴大了購債力度,以求重振經濟。

安倍決定推遲上調消費稅,市場預計,安倍將於近期加大財政刺激,這將進一步推動日元走軟。

基於兩大原因,分析師削減了日元的長期預期。這兩大原因分別是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可能於明年進一步放松貨幣政策,而日本投資者正追隨日本政府養老基金(GPIF)的腳步將資金轉移至海外。

對沖基金SLJMacro Partners分析師Stephen Jen向英國《金融時報》表示,

日本央行推動通脹的堅定決心將會推動市場波動。黑田東彥能否在明年4月達到2%的通脹目標並不那麽重要,重要的是他持續努力推動通脹。

在上月擴大寬松規模後,黑田東彥警告稱,日本通脹或將在明年跌破1%。他的表態將日元送至了每117.65日元兌換1美元的7年低點。

日本和美國貨幣政策的背道而馳使得投資者一致相信,日元將繼續對美元貶值。

許多人相信,年底前,日元將下跌至每120日元兌換1美元的低位。

一些地區的央行擔憂,日元的貶值將會使他們的貨幣變得不那麽具有競爭力。

澳元和新西蘭元是傳統日元套息交易的幣種。本月,澳元和新西蘭元對日元分別上漲了5.5%和8%。澳洲聯儲本周警告稱,日本央行的寬松加上GPIF轉向海外債市和股市可能讓澳元走高,高於其經濟基本面所能支持的匯率。不過,分析師表示,下跌的商品價格加上貨幣市場的波動性限制了澳元和新西蘭元的上漲空間。

日本的寬松可能讓其出口對手韓國擔憂。韓元在過去3年內對日元上漲了近60%。雖然韓國央行還沒有因此降息,但是其已經在最新的政策聲明中強調了匯率問題,並可能采取行動,限制韓元進一步上漲。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841

上海個人房貸持續下滑 10月增量不及年初十分之一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988

未標題-2

上海個人房貸新增金額跌至兩年低點,顯示房地產市場成交萎縮、銀行政策政策放松程度有限。

11月20日,央行上海總部發布了10月份上海地區信貸數據,其中個人住房貸款增加11.9億元,同比少增36.1億元,環比少增15億元,甚至不及今年1月份新增的116.7億元的十分之一。

在9月底央行出臺房貸新政後,個人住房貸款增速仍呈現放緩,“金九銀十”央行上海總部在解釋第三季度房貸數據時表示,是受“樓市成交萎縮、市場調整預期強烈和還貸增加”的影響。

第一財經日報援引一名大型房產中介部門負責人表示,一方面,銀行雖然紛紛松綁了原來的“限貸”,但另一方面,在房貸給予基準利率下浮等折扣優惠方面,銀行都很“慢熱”,這和購房者的預期形成了反差,因此不少有貸款需求的購房人進入了觀望期。“購房人想等一等,看看銀行的貸款政策能不能更加優惠。”

此外,某商業銀行產品策略部經理在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還表示,因房貸收益不高導致對銀行的吸引力有限,在壞賬率不斷上升的背景下銀行方面希望將資金投入到收益更高的地方。

上海個人房屋貸款不斷萎縮的同時,房價也持續走低。國家統計局11月8日的最新數據顯示,10月上海房價環比下跌0.7%,同比下跌2.4%。至此,上海房價已經連續第六個月出現環比下跌。

國泰君安分析師侯麗科等在今日報告中指出,如果2015年銷量持續偏弱,政府仍有使用限購繼續放松、降低首付比例、降低營業稅契稅等放松政策的空間,料房地產基本面穩步恢複可期。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0169

日本央行:物價面臨下行壓力 將持續至2015財年上半年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135

u-2393782821-2451406588-fm-23-gp-0

日本央行10月31日的會議紀要顯示,許多貨幣政策委員會的委員擔心,如果油價保持當前水平,日本通脹面臨的下行壓力將延續至2015財年上半年。 

他們還認為,日本通脹率將在1%附近持續一段時間,日本央行應在通脹穩定地達到2%之前繼續實施寬松的貨幣政策。

“油價下跌給物價上漲帶來了壓力,不知為何消費稅上調影響已經延長了”,擴大寬松政策“以維持通脹預期向上改善,旨在結束通縮”,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在10月31日的新聞發布會上如是說。他還表示,“如有必要,該行不會猶豫再次采取行動。”當天早些時候,該行宣布將每年基礎貨幣的貨幣刺激目標加大至80萬億日元。

本次會議紀要也顯示,在通脹面臨下行壓力的背景下,有委員認為,“如果央行不擴大量化質化寬松(QQE),會被視作不履行通脹承諾。”不過,也有委員認為,“與最初實行QQE相比,現在擴大QQE的影響有限。”

一旦日本持續面臨通脹下行壓力,許多委員認為,“日本走出通縮狀態的時間可能會延遲。” 

此外, 紀要還顯示擴大QQE的提議來自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外媒報道稱,委員會以微弱的優勢通過了黑田的提議,凸顯了日本央行內部的分歧。

華爾街見聞網站本月初介紹過,《華爾街日報》援引知情人士稱,在該次貨幣政策決議會議上,日本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以5-4的投票通過了行長黑田東彥擴大量化質化寬松(QQE)政策的提議,顯示委員們對該激進貨幣政策的效果越來越感到懷疑。

一位與幾位現委員關系緊密的日本央行前委員告訴該報,“日本央行內部的反對之聲可能會繼續下去。”另一位知情人士稱,黑田東彥與其他委員的分歧正在加大,而這成了黑田“最大的問題”。

對於意外擴大刺激規模,黑田東彥在該次貨幣政策會議後的新聞發布會上稱,日本處於結束通縮的關鍵時刻。但油價下跌、消費稅上調都在抑制物價上漲,擴大寬松政策“以維持通脹預期向上改善,旨在結束通縮”。

日本央行10月31日意外宣布擴大寬松,造成日元大幅下挫。此後,美元/日元一路走高,不斷刷新七年新高,當前以及。

日本央行10月31日會議紀要:

許多委員認為,日本央行將在通脹穩定地達到2%之前繼續實施寬松政策。

許多委員認為,日本通脹率將在1%附近持續一段時間。

許多委員認為,如果油價保持當前水平,在2015財年上半年之前,日本通脹將面臨下行壓力。 

日本央行將審視風險,並在必要時做出適當調整。

日本經濟持續保持複蘇態勢。

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在10月31日的會議上提議擴大QQE。

一名委員表示,如果央行不擴大QQE,會被視作不履行通脹承諾。

一名委員認為若物價目標接近達成,便可討論退出QQE策略。

部分委員認為,與最初實行QQE相比,現在擴大QQE的影響有限。

許多委員認為,如果通脹下行壓力仍存,則日本走出通縮狀態的時間可能會延遲。 

日本央行今日公布了會議紀要後,美元/日元小幅走高後回落:

QQ圖片20141125082742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0703

”法律障礙“:德國央行持續反對歐版QE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136

歐洲央行兩位高官周一分別發表講話,令市場質疑是否歐洲央行短期內會否采取激進的刺激措施,導致歐元有所上漲。

歐洲央行管委會委員兼德國央行行長魏德曼(Jens Weidmann)周一(11月24日)表示,如果歐洲央行實施購買國債措施應對低通脹,可能會遇到“法律障礙”,並且購債也不是挽救歐元區經濟的萬靈藥。

當被問及歐洲央行購買政府債券的可能性時,在馬德里出席活動的魏德曼向觀眾表示,“我們應該把重心放在如何實現經濟增長上,而不是專註於國債購買。”他警告稱,通過追求國債購買來解決低通脹問題有難度。

魏德曼還表示,歐洲央行並不認為歐元區存在通縮現象。

魏德曼鷹派講話後歐元應聲上漲。

但隨後歐洲央行執委科爾(Benoit Coeure)在接受彭博采訪時表示,如果歐元區數據不好將毫不猶豫的實施進一步刺激。

科爾表示,歐洲央行並未就任何特定的時間線給出承諾,歐洲央行將在下周四(12月4日)貨幣政策會議上展開討論、將關註經濟數據、探討歐元區經濟的健康狀況、研究歐洲央行能在資產擔保證券(ABS)市場和資產擔保債券市場上實現何種目標,就算歐洲央行不在12月議息會議上加以討論,也會在後期會議上展開討論。

科爾偏鴿派的講話後歐元出現下跌。

而歐洲央行總裁德拉吉上周五稱通脹“過低”,應竭盡所能快速推升通脹後,歐元創下兩個半月最大單日跌幅。

北京時間本周五即將公布歐元區11月CPI數據,經濟學家們預計數據將顯示物價漲幅放緩至0.3%,與2009年以來最慢步伐一致,央行的年度通脹目標為略低於2%。市場擔心令人失望的數據可能令歐洲央行采取應急行動。

魏德曼和科爾講話後的市場走勢:

20141124_ECB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070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