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豪送大仔讀猶太學校
1 :
GS(14)@2017-06-25 10:11:18■有指陳豪夫婦不惜山長水遠為送大仔到半山上學。資料圖片
早前有指陳茵媺為大仔陳梓燁(Aiden)取得著名學府哈羅香港國際學校入場券,計劃再用「世襲制」,讓弟妹入讀,花了500萬買入該校資本證券兼讓Aiden讀學前班。之後又傳陳豪夫婦帶Aiden去加拿大國際學校面試,希望仔女於輕鬆環境下學習。昨日有周刊報道指陳茵媺經過篩選,最後決定將Aiden送入香港猶太教國際學校就讀,該校雖較冷門,但培育小朋友在數學及精算方面很有一套,而且猶太人一直有天才腦袋,陳氏夫婦不惜山長水遠,由比華利山送Aiden到半山上學。陳豪指Aiden已適應學校生活,同時透露太太有復出計劃。撰文:張俊銘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70623/20065448
Coffee擬千萬開瑜伽學校
1 :
GS(14)@2017-06-25 11:27:04林芊妤(Coffee)前晚在尖沙嘴出席J&B Entertainment開幕,Coffee想開瑜伽學校:「想買而唔係租,因為我係完美主義者,一定大裝修,又想就啲學生,學校喺港島區,希望唔過一千萬啦!近排努力接job搵錢,一日教11、12堂瑜伽,真係人都癲!」同場的陳蕊蕊最近學了新式泳術,準備引入香港:「其實美人魚學校教嘅係一種游水方式,喺外國興咗好耐,香港就得一個教美人魚嘅老師,好多人唔明係乜,所以想推廣呢個運動。」雪子則表示以美人魚身份在書展推出旅遊書。採訪、攝影:張俊銘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70625/20067704
【旅遊籽】吉祥物學校體驗 記者扮狐狸嚇親細路
1 :
GS(14)@2017-06-25 11:30:38小朋友看到記者扮演的狐狸,拉着要合照。
【旅遊籽:浪迹遊蹤】就快放暑假,有無想過做暑期工?可能你無諗過,其實做吉祥物都幾好搵,在香港,平均時薪有$120,最高有$400。但好多人以為,做吉祥物只係辛苦同熱,其實唔難,東京就有一間吉祥物學校,記者實試扮狐狸出街,究竟難唔難?
因時間關係,瘦弱的男記者在無受過訓練下去派傳單。記者身高175cm,所以只能扮狐狸。穿戲服前,先得戴頭套、披肩及手套,用來減少與衣服的接觸,以免汗水沾上去很難清洗。出發前,老師教記者幾個貼士,「眼睛一定要讓人覺得你在看他、握手時眼睛要看人、如果是小孩的眼睛,你得按他的高度,蹲下來遷就。」着好衣服後便出發,第一挑戰是落樓梯,因吉祥物的腳板很大,因此要人扶着才能成功落樓。走到附近車站前面的公園派傳單,向途經的路人揮手,向成年人派傳單也不難。逐漸開始有小朋友走近,記者想起要蹲下抱着他們,然而卻意外的把小朋友嚇到跌在地上。原來頭套內雙眼位置,有點像蒼蠅般分在左右兩端,換言之扮演者其實看不到前方,只能憑感覺預計距離。另一個初心者常犯的錯,就是拍照時透過吉祥物眼睛望向鏡頭,這亦意味着外人看來,整個頭其實傾側了。「如果小朋友年紀很小的話,一般不會主動到你身邊來。那你就得一點一點慢慢接近他,不要把他嚇跑。」有老師不時提點,做了20分鐘已稍有進步,但動作比起專業扮演者,還是相當不自然。當日氣溫約攝氏24度,衫內卻熱似攝氏35度,像夏天在海灘穿皮草一樣,老師提議休息一會,當時我已整個人濕透。不到半小時的體驗,可感受到做吉祥物真的是一份專業。孭住18磅重的服裝,還要想如何將感情投射出來,才能令人信服你這隻公仔就是那角色本身。當你戴上面具,別人看到的不是你,而是你所代表的角色。
當日天氣約攝氏24度,衫內卻熱似攝氏35度,濕透。
狐狸服的腳板很大,需人扶住才可落樓梯。
Choko Group地址:東京都多摩市關戶2-40-13藤井大廈2F收費:吉祥物體驗422港元網址:
http://www.choko-group.com
Travel Memo簽證:持有效特區護照或BNO毋須簽證機票:香港來回東京,機票連稅約1,636港元起滙率:100日圓約兌7港元(文中價錢已折算為港元)鳴謝:The B Roppongi、Hotel Graphy Nezu
記者:甄俊宇攝影:梁志永(部份圖片由被訪者提供) 編輯:馮秀珍美術:利英豪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625/20066420
菲律賓總統揚言襲原住民學校
1 :
GS(14)@2017-07-29 03:23:39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日前警告會軍事攻擊原住民學校,總部設在美國紐約的「人權監察」組織昨天要求他收回言論,警告有關攻擊足以構成戰爭罪行。
人權監察:可構成戰爭罪行
菲律賓軍警近日屢遭毛派游擊隊伏擊,震怒的杜特爾特不但中止跟游擊隊和談,周一在記者會更揚言要空襲棉蘭老島南部原住民盧瑪族(Lumads)的學校。他形容這些無政府許可的學校已成為了菲共培訓游擊隊的溫床,又指獨立的菲律賓人權委員會如無法正視叛軍暴行,「就不要調查我的軍警」。人權監察發聲明批評「杜特爾特稱要攻擊學校,是公然指令軍方觸犯戰爭罪行」,組織強調國際人道法例明文規定「嚴禁攻擊學校和其他民用建築」,蓄意傷害學生和老師同樣會構成戰爭罪行。菲律賓左翼眾議員德耶斯擔心,盧瑪族向來已是被親政府民兵欺壓的一群,杜特爾特的言論或會壯大軍方膽子,進一步迫害這群原住民。棉蘭老島不同信仰基金會表示,杜特爾特的言論已在盧瑪族帶來恐慌,又指菲南目前有大約200間盧瑪族學校,包括4,000名學生和88位教師,學校全部都按照政府教材施教,只是多教了一門愛護家鄉的科目。美聯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727/20103159
【有個台灣家】移民的理由:尋找台灣的森林學校
1 :
GS(14)@2017-08-17 08:12:18【文化籽:有個台灣家】來到台灣,很多人看到我們帶着兩個小孩來到這裏,都會好奇地問我們:「為甚麼要移民台灣?」其實就在大半年前,我們從沒想過要移民離開香港。直到在上年的暑假前,因為大兒子快要升上小學,我和老公便開始參觀區內的學校。有的學校安排學生在我們一班家長前,頸繫小紅巾唱愛國歌,學生更操普通話帶領家長參觀學校;也有一間學校讓我們在小一常識課堂中觀課,一位老師面對着35個學生,花了五十分鐘時間跟他們討論「公園」這題目,老師播放影片和錄音,讓學生了解公園內會看到的遊玩設施和聽到的鳥聲、風聲、嬉戲聲。
我看着課室外的大公園,孩子卻被關在這裏「聽書」,我心裏暗罵:「香港的教育,究竟發生了甚麼事?」我只想替孩子找一條出路,不想他們成為兩個沒有了生命力的罐頭。這些參觀學校的日子,都觸發了我們為孩子尋找升學上的選擇。我們走遍了在香港的華德福、自然學校及家長辦學的教育團體,發覺這類學校原來也常常參照台灣森林學校的辦學模式。
沒有課本、分科、成績單的主題教學
所謂台灣森林學校,是泛指體制外的學校,這類學校不一定是設在荒山野嶺的森林之中,不同模式的森林學校如創意學校、華德福、蒙特梭利、自然生態等各種理念教學,在台灣各大城市中遍地開花。如此一來,我們在上年的暑假,花了兩星期帶着孩子走遍宜蘭、花蓮、苗栗和桃園的森林學校。這趟旅程讓我們大開眼界。身邊的香港朋友常常問我們,台灣的教育會不會很鄉下落後?英語教育水平不是很低嗎?台灣的大學不被國際承認?台灣大學畢業生月薪只有22k?或許,這都是台灣教育的部份實況,但在我們親身走進這裏森林學校參觀時,我們卻看到很多臉上掛着笑容,正在戶外奔跑探索的孩子。擁有偌大的校園在台灣幾乎是件理所當然的事,我們走進了心儀的森林學校中參觀,那森林學校只有主題教學不分科目,老師都依照自己最想研究的主題設計課程,再由老師和學生共同討論慢慢架構出課程內容,老師幾乎每個月帶着孩子們出走數天,到不同的地方進行主題學習。例如學習主題是「台灣鐵路」,老師就帶着孩子走遍不同的鐵路站,途中教孩子鐵路歷史、計算車資、運算行車時間、學習不同的車站名稱,這就是把中英數常等分科,真正融入生活學習。「如果我們從小就有機會在這類學校中成長,我們的人生,是不是會很不一樣?」參觀學校後我有感而發。我們只希望讓孩子對學習保留熱情,還他們一個愉快學習的童年。這次森林學校探索之旅完結後,讓我們看見了另一條出路,我們開始苦思如何讓孩子在森林學校中讀書?也慢慢探索一家人移民台灣的可能性、在台灣怎樣為生?或許,選擇留下來的理由可以有很多,但離開的理由,只需要有一個。有時候一份感動、一個希望、甚或一次失望,便成就了你是留下,還是嘗試豁出去……
台灣的森林學校都可以是這樣富有現代建築風格的!
尋找台灣森林學校的過程中,我們彷彿也感受到孩子們的自由自在和快樂童年。
去了參觀位於花蓮太魯閣內的森林學校,看到了甚麼才是真正的小班教學!
撰文:Cass(King Kong媽媽)80後爸媽,兩年抱兩後,做了全職爸媽陪伴孩子成長,2017年5月舉家移民台灣,重新出發,帶著孩子找另一片新天地!facebook:King Kong全職爸媽大作戰
編輯:施明慧美術:黃創泰
2017果籽繼續認真知味。識買惜用。行以求知。好事多為。重修舊好。緊貼果籽報道,即like:
http://fb.me/AS.AppleDaily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817/20123369
闖學校盜竊不成變綁架博科聖地武裝分子 擄200女「純屬意外」
1 :
GS(14)@2017-08-18 07:56:27尼日利亞奇博克鎮(Chibok)約220名女中學生2014年4月遭聖戰組織「博科聖地」綁架,逾百人至今未獲釋。路透社取得一份由數名被擄女學生合寫的日記副本,揭露當日武裝分子綁架她們「純屬意外」,往後三年一再以威嚇及毒打等手段,迫令女學生改信伊斯蘭教及下嫁武裝分子。阿達穆(Naomi Adamu)在日記寫下綁架發生經過,指當晚武裝分子闖到學校,本想盜竊建屋用的機器,但找不到機器所在,卻碰上一群無辜的女學生,不知如何是好,一度發生內訌。「一位男孩提議燒死我們所有人,但他們(其他武裝分子)說:『不,應把她們帶到桑比薩森林(博科聖地的基地)……如果把她們交到謝考(組織領袖)手上,他會知道怎樣處置。』」
女生偷偷寫日記揭慘況
在桑比薩森林的三年,生活離不開被定期毒打、上《可蘭經》課、做繁重家務。她們更被威逼嫁給武裝分子及皈依伊斯蘭教,一次武裝分子拿出油罐恐嚇道:「你寧願死,也不想當穆斯林,我們現在就放火燒死你們。」惶恐之際,武裝分子卻大笑起來,自揭油罐內盛載的只是水。有一次,五位女孩嘗試逃走失敗,武裝分子綁起她們、在地上挖洞,把刀交給一位同學,命令道:「斬下她們的首級,否則你的頭顱不保。」女生寫說:「我們懇求他們,哭不成聲,他們說如我們再逃走,就頸項不保。」有女孩曾逃出桑比薩森林,向附近店舖求助,獲店主收留一晚,翌日卻被送回博科聖地的虎口。在艱苦日子中,改花名嘲諷武裝分子是女孩們難得的苦中作樂。而在被擄後數月,阿達穆與三名女孩開始利用《可蘭經》課的習作簿偷偷輪流寫日記,「一人累了,就由另一人接替」。日記主要以簡單英語撰寫,部份輔以豪薩語,她們把習作簿埋在地下或藏在內衣中,才沒有被發現。博科聖地去年10月釋放21名女學生,今年5月再放包括阿達穆在內的82人,另外少數人成功逃走或被救出,但約113人相信仍被脅持。阿達穆如今住在政府的安全屋內,但對合寫日記的友人塞繆爾(Samuel)仍未獲釋憂心不已,「她因沒有食物和水而委身……不是人人捱得過這煎熬……很痛苦,仍想念着她」。路透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818/20124809
【旅遊籽】城市農夫倡自給自足 學校商場建花園種菜
1 :
GS(14)@2017-09-17 17:49:04劉悅曾在英國研讀農耕,後來決定回到新加坡當城市農夫。
【旅遊籽:浪迹遊蹤】新加坡與香港一樣,高樓大廈林立,寸金尺土,那有空間容納農田?這個城市農夫卻決意用盡每寸空間,為城市中未被充份利用的土地賦予生命力。36歲的劉悅(Bjorn)曾在廣告界打滾七年,從新加坡搬到倫敦。「日復日的工作中,我開始想成為一個自給自足的人,農耕會是一個好的方式。」他開始在倫敦研究農耕,又曾到十個小型有機農場工作。「這是一個深刻的體驗,從一個城市人轉變成農夫其實不難。我決定回到新加坡,看看可以為城市農耕做甚麼。」新加坡只有一成食物由本地農莊生產,其餘全部依賴進口。他希望推動「自己食物自己種」的行動(grow-your-own-food movement),「很多地方的農業系統及模式都很中心化,如果遇上天災,生產食物的區域便會被破壞。城市農耕的模式可以去中心化,當有事發生,每人都可協助解決糧食問題,維持食物生產」。
成立社企農莊 聘請囚友長者
他在5年前成立了社企Edible Garden City,意思就是可食用的花園城市。「新加坡有花園城市之稱,綠化規劃做得很好。然而在市中心,很多綠色空間純粹用作裝飾,而沒有生產力。」於是他開始承辦興建及管理農田的項目,過去五年建成了55個花園,位於學校、餐廳、住宅、辦公室大樓,甚至商場。「城市農耕五年前仍是很新的意念,起初很難說服地產商。農田容易令人聯想負面事情,大部份人覺得臭和污糟。我們從朋友的餐廳開始試驗,發現種食物的農莊也可以很美、生物更多樣,這樣慢慢的發展起來,所以在向主流地產商傾談前花了兩三年。」這天來到市中心烏節路上一個商場花園,放眼四周盡是高樓大廈,商場的玻璃尖頂就是花園的背景。劉悅走上園圃,把一朵嫣紅的花摘下給我試味,原來這是可食用花朵。「我們在各個花園種植的大多是獨特的、價值較高的食物,例如可食用花朵、食用蔬菜苗、高價值蔬菜如瑞士甜菜,然後出售給40家餐廳。」由於本地農莊、附近區域的農莊並不種植這些貴價蔬菜,平時依賴入口。他希望藉此收窄從歐洲入口量,而本土種植亦比入口平均便宜5到10%。作為一間社企,他推動城市農耕同時連繫社區,兩年前建成了大型農莊Citizen Farm。他希望這裏成為城市農夫社區,連繫對農業有想法的人,去測試不同科技系統,提供農業生產力。同時藉這個空間聘請及訓練弱能成年人,讓他們成為工作團隊的一員。「我們未來會在監獄及低收入住宅區建農莊,為囚友、長者及邊緣分子提供就業機會,並為社區種食物。我們想以這個模式,在城市的不同空間實踐。」
他承辦興建農莊的項目,把城市中未被充份利用的土地,轉化成具生產力。
Citizen Farm是一個讓城市農夫聚集的社區,並作為社企聘請及訓練弱勢人士。
他們種植高價值蔬菜及可食用花朵,希望長遠下去減少依賴歐洲入口。
Travel Memo機票:乘Jetstar直航新加坡,機票來回連稅及附加費約1,236港元,網址:
http://www.jetstar.com住宿:M Social Singapore(經Booking.com訂房,房價約1,020港元起,網址:
http://booki.ng/2wp5cSs)匯率:1新加坡元約兌5.8港元鳴謝:Jetstar、Booking.com
記者:洪慧冰攝影:王國輝編輯:施明慧
facebook:Edible Garden City場地提供:Wheelock Place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917/20154069
年費5位數 學校有優惠
1 :
GS(14)@2017-11-04 15:12:57【明報專訊】葉蓁蓁本來在投行工作,但被城泉幾名創辦人的理念打動,毅然辭去高薪厚職,2015年9月加入城泉。她透露,公司在添水站研發及員工薪金方面,已累積投資了8位數字資金(即1000萬元或以上)。
主攻商場學校 擴大影響力
研發工作最困難的是要加入眾多自動化的監控功能,反而濾芯可在市場上採購獲得美國國家衛生基金會(NSF)NSF 42和NSF 53認證的產品(可有效過濾氯氣、有害細菌、化學物質、重金屬等),毋須自行研發。公司花了一年半研發「智能添水站」,今年6月在聖道迦南書院安裝了第一部,7月在希慎廣場安裝。葉蓁蓁稱,策略上先主攻商場和學校,因為這些地點人流多、需求大,而且影響力和示範作用較大。例如在希慎廣場安裝後,很多商場即主動聯絡城泉,毋須再cold call商場。至於安裝在學校,雖主要是學生使用,但卻可以改變那些學生未來數十年的習慣。
據悉,該公司出租「智能添水站」給商場的年費為5位數字金額,已包括驗水、更換濾芯及定期檢查等保養服務;對學校則會收取較優惠的租金。葉蓁蓁表示,除了商場和學校之外,該公司亦考慮,將來可能在一些交通樞紐處安裝,例如某些繁忙的巴士站。但因為策略和資源問題,這些會遲一步才著手進行。
為了宣傳,公司還設計了一款金屬水樽以及一款摺疊式膠水杯,之前公司已曾送出一批給小學生,稍後為另一間大學完成安裝工程時,亦會送出一批給大學新生。葉蓁蓁解釋,特別派發水樽及摺疊式水杯給這間大學的新生,是有兩個原因。首先,是因為該大學一次過安裝多部「智能添水站」。此外,亦因為該大學在今個學年推出了新措施,要求校園內的商店全面停售1公升以下的樽裝水。本來,該公司沒有打算將其金屬水樽及摺疊式水杯推出市面發售。但很多人看過兩者之後,都表示有意購買,所以該公司現時亦考慮,稍後可能將兩者放到家品店中出售,既可以開拓另一門收入,亦可以間接宣傳「智能添水站」。至於「智能添水站」本身,亦預留了播放視頻廣告的功能,將來有機會藉此開拓一些收入。
另外,新加坡、英國和內地機構亦有初步聯絡公司查詢合作。葉蓁蓁稱,進軍其他大城市是有可能的,但會先在香港安裝完200部「智能添水站」才研究。現時公司主要透過社交媒體,以及贊助戶外活動作宣傳。另外,該公司上星期亦有參加貿發局主辦的「國際環保博覽」。
[新經濟新天地]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0596&issue=20171030
【列席爸爸手記】家裏的學校歷奇訓練
1 :
GS(14)@2017-12-05 00:51:20【文化籽:列席爸爸手記】歷奇訓練,在這十數年間如雨後春筍,在社會各處也聽到這個專業用詞,不論是各大公司的職員訓練日、大學的迎新營、中學的領袖訓練、小學的義工訓練,甚至乎連幼稚園也趕着迎合這個歷奇熱潮。日前,小兒亦參加了校內所舉辦的領袖歷奇訓練日營,去體驗自己的限制、接受歷奇的挑戰、學習成為領袖的元素。不過,原來這個領袖歷奇訓練只是一個名字,實質上是一個軍訓式訓練配上啟導遊戲的結集,算不上是真正的歷奇訓練,更遑論能在短短數個小時內訓練出未來的領袖。
軍訓模式可以訓練自我管理及個人紀律。
軍訓模式也許可以是一個好訓練,從集隊、立正、步操,以及回應長官的方法,從而達至良好的自我管理及個人紀律,這些亦是成為領袖的重要元素。但是次的領袖訓練卻因為導師人手不足,未能有導師入組作回應及解說,轉化成為學習,所以學生們大多只記得軍訓過程十分辛苦,回應長官要大聲,只准「Yes Sir」沒有「No Sir」,當然是不會明白軍訓與領袖有何關係,白白浪費了老師們的安排。其次,軍訓模式講求的是全體共同進退,並不容許個人主意,當中學生們不能表達意見,亦不能因自身的狀態而選擇,被迫去進行所有活動。在非情願下的決定及選擇,又如何可有歡愉學習的心?更甚的,被迫的一致性也會迫使參加者不情願地接受超過自己能承受的挑戰,使他們在身、心、靈受創,一個正面的訓練便會變成負面的拆毀。一個訓練活動成功與否,並不在意於有多少學習,也不在於回應表的分數,而是在乎參加者離開時的笑聲。小兒與其他同學一樣,經歷了一天的訓練,帶着失望回家,但他比較幸運,因為他有一個列席爸爸,能在他失意時與他一起度過,分享失望的心情,重新調整正向心態,為他的經歷作解說,經歷了完整的歷奇訓練,我也彷彿聽到了小兒的笑聲。
資料來源:消費者委員會《選擇》月刊
親子小點子:選擇好零食
偶爾網上面書彈出舊文,提及2010年底消費者委員會的測試,顯示市面上90款炸焗薯片、薯條和餅乾等香脆零食中,有89款含致癌物丙烯酰胺,雖其含量不多,但小朋友還是少吃為妙。撇除了這些零食,堅果可作小朋友們的健康小吃,堅果含不飽和脂肪酸、蛋白質、維生素、纖維素等,對成年人可降低心臟病及血脂的風險,而小朋友則可提高視力及腦部發展。平日可以用小食盒帶回學校吃,亦可切碎放於乳酪裏,或是自家製作麵包時也放一點,這樣小朋友們便可不知不覺地習慣健康的小食了。
撰文:列氏
八年的全職爸爸生涯,有苦有甜,有血有淚,想過放棄,勉力堅持,為在兒子的生命路上,曾作主席,現今出席,將來只需列席,但從不缺席。
編輯:陳慧玲
來源: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 ... e/20171129/20228418
【旅遊籽】闖入芬蘭遊戲學校 小孩獨立照顧自己
1 :
GS(14)@2017-12-05 00:55:10小朋友們聽從老師的指示,乖乖地在森林中圍圈。
【旅遊籽:浪迹遊蹤】芬蘭教育模式被譽為全球第一,這天我跟着嫁去芬蘭的港媽陳小麗(Mary)的細女維維到她的遊戲學校參觀。Mary說:「今日是細女返學的時間,學校安排了森林之旅活動,我準備小量的食物和飲料給她,因為芬蘭有很多樹林,令她知道每次入森林前都要帶足夠的食物。」學校跟香港幼稚園無異,不過學生人數就少得多,全校人數約只有5、60人,老師的數量就相對較多。
參加森林之旅的學生同維維差不多年紀,都是四歲,同行有兩位老師,點名之後小朋友就自動自覺穿好衣服,排隊出發去森林。芬蘭鼓勵活動教學,學校每個月都安排不同主題的戶外活動。今次的森林之旅主要是教導小孩愛惜環境和為小動物積穀的概念,因為當中有個環節是為即將冬眠的小松鼠找松果。校長Ulla Terho指,學校撇除死記硬背的方法,透過玩遊戲、唱歌、聽故事去教學,「這是很好的方法,亦是最放鬆的學習方法。」
Mary強調,女兒上學最重要不是學到幾多生字,而是立品,懂得自己照顧自己,「我覺得學校教得最成功的是,小孩學懂了獨立,她現在懂得自己穿衣服,把脫了的衣服放好,玩具要自己收拾,自己的事自己做。」
芬蘭教育注重培養學生獨立和日常生活的技能,維維(右)四歲已經懂得自己照顧自己。
在helloween party中,小朋友更會扮鬼扮馬,齊齊慶祝。
每次去「森林之旅」,家長都會為小孩準備小量的食物和飲料,令他們明白往後去森林都要帶小量乾糧。
維維就讀的遊戲學校,校長Ulla Terho指透過玩耍去教學,是最好和放鬆的教學方法。
Travel Memo
簽證:持特區護照或BNO可免簽證機票:由香港至芬蘭乘坐芬蘭航空的經濟客位,來回機票連稅約8,026港元匯率:1歐元約兌9.24港元記者:劉芷晞 攝影:伍慶泉編輯:施明慧 鳴謝:Superpark
來源: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 ... e/20171203/20231857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