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央國庫現金管理商業銀行定期存款(五期)招投標通知
為提高中央國庫現金使用效益,加強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協調配合,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定於2016年8月23日上午9:00至9:30,通過中國人民銀行中央國庫現金管理商業銀行定期存款業務系統進行2016年中央國庫現金管理商業銀行定期存款(五期)招投標。本期操作量500億元,期限3個月(91天),起息日為2016年8月23日,到期日為2016年11月22日(遇節假日順延),面向2015-2017年中央國庫現金管理商業銀行定期存款業務參與銀行進行利率招標。招投標有關事宜按照《中央國庫現金管理商業銀行定期存款業務操作規程》、《2015年中央國庫現金管理商業銀行定期存款招投標規則》及相關規定執行。
中央國庫現金管理操作室
二〇一六年八月十八日
24日下午,銀監會就《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有關情況召開了新聞發布會。 會上,銀監會、工信部、公安部、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聯合發布了《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
根據《暫行辦法》規定,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不得從事自融,不得為出借人提供擔保或保本保息;不得將融資項目拆分,不得發售銀行理財、券商管理、基金、保險或信托產品等金融產品;不得從事股權眾籌或實物眾籌等業務;不得吸收公眾存款;不得設立資產池;網貸機構具體金額應當以小額為主;允許網貸機構引入第三方機構進行擔保或與保險公司開展業務合作;對網貸業務活動實行負面清單管理,不得開展類資產證券化等形式的債權轉讓等行為。
截至6月底中國累計問題平臺1778家,約占全國機構總數的43.1%。
8月29日晚間,興業銀行(601166.SH)發布2016年半年報稱,截至6月末,該行總資產達5.71萬億元,比年初增長7.75%;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凈利潤294.41億元,同比增長6.12%。
上半年,興業銀行貸款余額1.95萬億元,比去年末增幅9.54%。其中,公司貸款占比 65.29%,較去年末下降2.01個百分點,個人貸款占比31.24%,較去年末上升2.47個百分點,票據貼現占比3.47%,較去年末下降0.46個百分點。
不過,上半年存款總額2.48萬億元,與去年年底相比略有下降86.36億元,降幅0.35%。
在收入結構方面,興業銀行上半年實現凈利息收入588.78億元,同比增加37.58億元,增長6.82%,凈息差同比下降26個BP。非利息凈收入219.92億元,占營業收入的27.19%,同比增加48.54億元,增長28.32%。營業支出方面,業務及管理費同比增長2.56%,低於營業收入漲幅9.36個百分點,成本收入比18.82%,同比下降1.94個百分點。
在資產質量方面,興業銀行的不良仍處於“雙升”勢頭,截止6月末,不良貸款余額318.50億元,較去年底增加58.67億元;不良貸款率1.63%,較去年末上升0.17個百分點。不過,興業銀行繼續加大撥備計提力度,共計提資產減值損失251.55億元,同比增長58.75%。撥備覆蓋率218.8%,較去年末上升8.70個百分點,處於同業較高水平。
因以較低的成本完成300億元二級資本債發行工作,興業銀行資本充足率由年初的11.19%提高至12.16%;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由年初的8.43%提高0.06個百分點至8.49%。
在市場關註度高的房貸業務上,今年上半年,興業銀行的個人住房及商用房貸款余額3922億元,比去年末新增了938.98億元,增幅31.5%。個人住房及商用房貸款余額占上半年個人貸款余額的64.4%,占上半年新增貸款額1698億元的55.3%。
這一數據符合上半年行業信貸結構調整大趨勢。據已經公布半年報的銀行來看,國有銀行中,建行個人住房貸款余額3.18萬億元,比2015年末增加4078億元,增幅14.7%,余額和新增額均居同業首位。農行今年上半年個人住房貸款2.2萬億元,比2015年末增加3110億元,增幅16.1%。交行按揭貸款余額為6877億元,較年初快速增長834億元,增幅13.79%。
股份制銀行中,今年上半年,招商銀行個人住房貸款余額為6069億元,比去年底增加了1157億元,增幅高達23.55%。浦發銀行個人住房按揭貸款余額3379.51億元,比去年底增加773.83億元,增幅達到29.70%。貴陽銀行住房按揭貸款62.54億元,較去年末增加6.77億元,增幅達12.14%。江蘇銀行住房按揭貸款5813.96萬元,較去年末增加620.74萬元,增幅11.95%。平安銀行住房按揭貸款余額為496.15億元,比去年底增加約40億元。
此外,興業銀行還公告,擬以30億港幣在香港投資設立非銀行金融公司 ——興銀國際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興銀國際”,該公司由興業銀行全資控股,將逐步向香港金融監管機構申請相應牌照,為客戶提供證券投資、債券承銷、股權融資、並購重組、資產管理等金融服務。 興銀國際設立後,將逐步下設投資銀行、資產管理等專業子公司,實現市場互補和戰略協同。
香港金融管理局今日(8月31日)發表的統計數字顯示,2016年7月份認可機構的存款總額增加1.8%。由於活期及儲蓄存款的升幅超過定期存款的跌幅,港元存款於月內上升2.0%。7月份外幣存款總額增加1.7%,其中香港人民幣存款減少6.2%,至7月底的6,671億元人民幣,降至逾三年的低位。跨境貿易結算的人民幣匯款總額於7月份為4,075億元人民幣,而6月份的數字為4,592億元人民幣。
7月份貸款與墊款總額沒有明顯變動,其中在香港使用的貸款(包括貿易融資)較上月微升0.2%,在香港境外使用的貸款則減少0.5%。由於港元貸款減少,而港元存款增加,港元貸存比率由6月底的78.2%,降至7月底的76.4%。
經季節因素調整後,7月份港元貨幣供應量M1增加1.5%,與去年同期比較增加9.8%。未經季節因素調整的港元貨幣供應量M3於7月份上升1.8%,與去年同期比較則增加4.7%。
“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或稱“資金總量”,是一個地區經濟運行的結果之一,也是經濟運行的動力之源。在中國,城市資金總量反映的不僅是自身GDP的數量,也跟該地區的區域輻射力有關。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通過研究各省份過去10年來資金存量的變化發現,廣東、北京的資金存量遙遙領先。相比10年前,資金存量增長最快的省份大多是西部地區,而山西、遼寧、黑龍江等能源重化省份則增長最為緩慢。
存款前三為粵、京、蘇
數據顯示,有4個省份的資金存量超過了10萬億元,為廣東、北京、江蘇和上海。其中第一經濟大省廣東超過了16萬億元,位居各省份榜首。
廣東省擁有廣州和深圳兩座一線城市,去年深圳的資金存量達到57779億元,在城市中僅次於京滬;廣州的資金存量達到42843億元,在城市中位居第四。廣深兩座城市資金存量之和達100622億元,略高於上海。
這樣的格局大抵符合區域經濟發展格局,即北有北京、東有上海,而南邊的中心則相對平攤到這兩座城市上。
作為強一線城市,北京和上海均是名副其實的全國中心城市,兩城的資金總量均在10萬億元以上。北京市統計局的數據顯示,年末全市金融機構(含外資)本外幣存款余額128573億元,比年初增加15248.7 億元,在省份中僅次於廣東,高居全國第二。
第二經濟大省江蘇則以11.1萬億的資金存量位居第三。其中江蘇三大城市南京、蘇州和無錫的資金存量分別為26471億、25231億和13181億,三城之和達到了64883億元,占全省近六成。
在廣東、北京、江蘇和上海之後,排名第5的浙江也正在接近10萬億大關。去年浙江資金存量達到了9萬多億,值得註意的是,同樣作為沿海發達省份,浙江的GDP總量不到山東的七成,人口只有山東的56%,資金存量卻比排在第6的山東多出1萬多億元,主要原因在於浙江的產業結構以民營經濟為主,民間財富更為雄厚,資本市場更為活躍;而山東則以重化工業和農業為主,資金流量相對較小。
西部人口大省四川則位列山東之後,資金存量達到6萬億元,名列全國第7。雖然四川離山東差距較大,但也領先後面的河北、河南不少。目前河北、河南的資金存量均在4.8萬億元左右,與排名第10的遼寧差距非常小。
在榜尾方面,資金存量在2萬億元以下的有9個省份,其中海南、青海、寧夏和西藏的資金存量均低於1萬億元。
表1 : 2015年各省份資金存量
西部省份增長最快
從增速來看,過去10年來,資金存量增速超過400%的省份共有14個,超過450%的省份有9個,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區,其中西藏、青海和貴州高居前三。
西藏過去10 年的資金增幅達到了704.6%,在各省份中位居第一;青海則為608.6%,位居第二。這兩個省份的10年增速之所以最高,一方面是因過去10年國家繼續實施西部大開發,投入較大;另一方面,這兩省份的經濟體量本身就較小,在投入增加的情況下,增速也顯得較快。
貴州、重慶和四川這三個西南省份的增速高居前列,也與國家加大西部開發有關,如四川,在汶川地震後投資較為集中。另一個重要方面是,這三個省份的產業布局和調整做得較好,產業結構均衡,吸引了珠三角、長三角大量企業尤其是電子巨頭轉移落地。制造業方面的裝備制造、高新技術發展不錯,因此經濟增速也保持較快增長。
與之情況相似的還有安徽、江西和湖北、湖南這些長江中遊省份,相比東北、華北、西北等地過於依賴能源和重化等傳統產業、產業結構老化的不同,長江中上遊地區的產業結構更為豐富,能源與經濟體系的構建比較完備,受能源價格下行的沖擊也較小。隨著交通運輸條件的改善,長江中上遊地區到長三角和珠三角大大方便了,這些地方也是2008 年之後沿海產業向中西部轉移的重點布局地區。
表2:2005年至2015年各省資金存量增速
多原因致部分城市增幅慢
增速後十位的省份主要由兩部分構成,一部分是廣東、浙江、北京、上海這些沿海發達省份,在土地、人力成本不斷上升後,這些省份的不少產業紛紛轉移到中西部以及東南亞等地區。
此外,自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這些省份也在主動進行產業轉型和升級,在這個過程中,增速也自然降緩。例如北京、上海增速較慢,主要是這兩地主動進行結構調整的結果。尤其是這兩個超一線城市人口已超2000萬,出現人口、交通、生態方面的“大城市病”,為了從病根上破解這些問題,京滬相繼提出人口控制和產業疏解的政策。
另一部分則是山西、遼寧、黑龍江這些重化工業省份。黑龍江在過去10 年的資金存量增速為242.5%,位列倒數第一;遼寧增速也只有299%,為倒數第二;山西只有300.5%;此外吉林10年增速也只有327%,位居倒數第五。
這些能源重化省份的資金增長緩慢,主要原因是,在經濟新常態下,能源經濟下行,以能源原材料工業為主的地區受到較大沖擊。此外,這些地方以國有經濟為主,市場化程度不高,產業轉型結構調整的難度也更大。
而從各省份資金存量的排名來看,2005年至2015年期間有不少省份的名次發生了較大變化。在前10名中,除了江蘇資金總量超越上海上升為第3 外,另外一大變化是遼寧和四川互換了名次,2005 年排名第7的遼寧退居第10,2005年位居第10的四川上升至第7。
在10名之外,名次變化較大的省份還有,山西從第13下降至第17,黑龍江從第16下降至22位。與之相對應的是,部分省份上升比較明顯,其中安徽從第18 位上升至第14 位,重慶從第20位上升至第16,貴州從第27位上升至第23位。
最後需要說明的是,此次在數據采集上,貴州、江西和內蒙古三省份只有人民幣存款余額的數據,但由於這三個省份屬於內陸省份,外幣存款余額較小,因此在此采用該數據。
表3:2005年至2015年各省資金存量位次變化情況
據上海發布: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金鹿財行”、“當天財富”被立案調查。
央行10月19日發布2016年中央國庫現金管理商業銀行定期存款(八期)招投標通知稱,中國央行與財政部將於10月24日招標3個月期國庫現金定存,規模800億元人民幣。
附通知全文
2016年中央國庫現金管理商業銀行定期存款(八期)招投標通知
為提高中央國庫現金使用效益,加強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協調配合,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定於2016年10月24日上午9:00至9:30,通過中國人民銀行中央國庫現金管理商業銀行定期存款業務系統進行2016年中央國庫現金管理商業銀行定期存款(八期)招投標。本期操作量800億元,期限3個月(91天),起息日為2016年10月24日,到期日為2017年1月23日(遇節假日順延),面向2015-2017年中央國庫現金管理商業銀行定期存款業務參與銀行進行利率招標。招投標有關事宜按照《中央國庫現金管理商業銀行定期存款業務操作規程》、《2016年中央國庫現金管理商業銀行定期存款招投標規則》及相關規定執行。
中央國庫現金管理操作室
二〇一六年十月十九日
31日從最高檢網站獲悉,上海市人民政府原副秘書長戴海波(正局級)涉嫌受賄、隱瞞境外存款犯罪一案,經上海市人民檢察院第一分院偵查終結,日前由上海市人民檢察院第一分院向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提起公訴。
檢察機關在審查起訴階段依法告知了被告人戴海波享有的訴訟權利,並訊問了被告人戴海波,聽取了其委托的辯護人的意見。上海市人民檢察院第一分院起訴書指控:被告人戴海波利用擔任上海市張江高科技園區開發公司、上海張江(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上海張江集成電路產業區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上海市浦東新區區委副書記、副區長,上海市南匯區區委書記,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主任等職務便利,為他人謀取利益,非法收受他人財物;在境外銀行開設銀行、股票、基金賬戶,存款數額較大,未按國家規定向主管部門如實申報,依法應當以受賄罪、隱瞞境外存款罪追究刑事責任。
戴海波簡歷:
戴海波,男,漢族,1962年07月生,江蘇靖江人,1984年0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4年08月參加工作,上海交通大學機械工程系機械工程專業畢業,大學學歷,工學學士,副教授。曾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
1984.08—1993.03,上海交通大學團委副書記、第二教學部副主任、學生工作指導委員會副秘書長(1988.07上海市委黨校黨政管理專業大學本科畢業),共青團上海市委學校部部長、市學聯秘書長。
1993.03—1995.09,共青團上海市委副書記兼市少工委主任(1994.05)。
1995.09—1996.07,上海市浦東新區社會發展局局長、黨組書記。
1996.07—1999.08,上海市浦東新區工作黨委委員、組織部部長兼勞動人事局局長(1998.08—1999.08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東亞研究所做訪問學者)。
1999.08—2002.12,上海市張江高科技園區開發公司總經理、黨委副書記、黨委書記(2000.01兼上海市張江高科技園區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1999.02—2000.01美國杜蘭大學商學院工商管理碩士學習,2002.09—2002.11參加美國哈佛大學商學院163屆高級管理課程學習)。
2002.12—2003.02,上海張江(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
2003.02—2004.08,中共上海市南匯區委副書記、常務副區長。
2004.08—2004.10,中共上海市南匯區委副書記、代區長。
2004.10—2005.07,中共上海市南匯區委副書記、區長。
2005.07—2009.05,中共上海市南匯區委書記,上海臨港新城管委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任。
2009.05—2009.06,“南匯區行政區劃入浦東新區”聯合工作黨委副書記、南匯區委書記,上海臨港新城管委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任。
2009.06—2009.11,中共上海市浦東新區區委副書記、常務副區長、區政府黨組副書記,上海臨港新城管委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任。
2009.11—2012.03,中共上海市浦東新區區委副書記、常務副區長、區政府黨組副書記,上海綜合保稅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
2012.03—2012.04,中共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工作委員會副書記。
2012.04—2013.02,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主任。
2013.02—2013.09,上海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
2013.09—2014.09,上海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上海自由貿易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黨組書記。
2014.09—2015.04,上海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
林某在上海做生意,2011年,他在杭州某銀行開了個活期賬戶,存入1350萬元,並隨後修改了賬戶密碼。大約一年後,林某前往銀行查詢余額,發現卡上只剩下158元。
即便再有錢,一千多萬也不是小數目,被嚇出一身冷汗的林某立即報警。
那麽,是誰有這麽大能耐,動了銀行賬上的錢?又是怎麽做到的?經過調查,警方發現這個案子另有隱情。
昨天,紹興中院開庭審理了這起巨額詐騙案。
被高額利息所誘
他將1350萬元存入銀行
被告人之一的盧某,今年57歲,衢州龍遊人。從外表看去,他是個大老板,管理著四家大型公司,業務涉及金融、工程、貿易、造紙等多個行業,號稱“每天進出幾千萬元”。
2011年3月,盧某因在建德有工程項目,需大量資金周轉,便找到蘇州一家金融投資公司的老總錢某。錢某主要做資金中介,盧某希望錢某能夠幫忙找到大筆資金,承諾支付高額利息。
很快,錢某就通過自己公司的員工聯系到了受害人林某。
林某被告知,只要他在銀行開設一個賬戶,在規定期限內不查詢余額、不轉賬、不支取現金、不開通電子網銀,就可以獲得年利率20%-24%的高額利息。
錢反正存在銀行,看起來沒有任何風險,林某動了心。2011年4月27日,他在杭州某銀行開設了一個活期賬戶,第二天便轉入了1350萬元。
錢某借口銀行內部需要確認信息,要走了林某的身份證號碼、賬戶號和賬戶初始密碼。
為了保險起見,林某將錢存入後,修改了那個初始秘密,以為這樣就高枕無憂了。果然,在此後一年時間里,林某先後收到兩筆共100多萬元的利息。
2012年,林某到銀行查詢余額,驚愕地發現,賬上只剩下158元。
巨額存款不翼而飛
竟然有銀行員工當內鬼
1350萬究竟去了哪里?既然存入了銀行,又及時修改了銀行密碼,怎麽會被人轉走呢?究竟是誰以什麽方式作的案?
事情還要從林某開通賬戶那天說起。錢某拿到林某銀行卡和身份證信息後,立即告之了盧某。盧某早就與該銀行上虞支行的員工程某(已判刑)說好,兩人很快為該賬號開通了網上銀行,並由盧某的員工冒領了U盾。
這樣,林某的賬戶就在他不知情的情況下被人“開了後門”。雖然他更改了賬戶密碼,但並不影響網銀的正常使用,賬戶里的錢仍然可以隨時通過網銀轉賬。
起訴書指控,盧某、錢某等人通過以上方式,將林某的1350萬元轉走,除去支付的利息126.9萬元,實際騙得人民幣1223.1萬元。所騙取的資金,大部分被盧某用於歸還債務、支付另外數筆借貸的高額利息。
事實上,這並非盧某等人第一次使用這種方式詐騙。在此之前,盧某夥同錢某等人,在江蘇騙取了約7.78億元的資金,以還本付息的方式歸還約4.47億元,實際騙得人民幣約3.3億余元。
“大老板”拆東墻補西墻
資金鏈斷裂難補虧空終被抓
法庭上,盧某辯稱,自己為了做生意籌措資金,只是通過“銀行操作”把這部分錢轉為己用,之後會通過銀行歸還。“我只是在變相籌措資金,即便有所不當也只不過是違規,不存在違法。”除了詐騙之外,盧某被指控的另一項罪名是變造金融票證罪。早在2009年,他和上虞某銀行的支行行長鐘某(已判決)串通,通過塗改存折、更換戶主原存折的方式,獲取了受害人朱先生賬上8000萬元資金。之後,鐘某利用職務之便,違規將這8000萬元轉入到盧某個人賬號及其名下公司賬戶,歸盧某使用,至案發這筆錢仍未歸還。
公訴人說,盧某雖然掌管多家公司,但其財務狀況十分混亂。他拆東墻補西墻,以高額利息為誘餌騙來的錢,都拿去還前面的虧空了。其行為,已構成詐騙罪。
法院昨天未當庭宣判。
繼螞蟻金服“招財寶”1.2億元巨額逾期、國海證券100億元債券代持事件之後,近日,又一“蘿蔔章”案浮出水面。
2月10日,有媒體報道稱,平安信托一項理財產品資金池中的14.5億元資金,涉嫌被銀行人員、資金中介和多家企業套取使用。該案目前在河南駐馬店市中級人民法院開庭審理。
對此,2月11日早間,平安信托發言人回應第一財經記者稱:目前相關案件正在司法程序中,不予置評。同時強調,公司一貫經營穩健,財務穩健,守法合規,客戶權益沒有受到任何影響;會以法律手段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事實上,在監管措施愈加嚴厲的金融領域,一次又一次上演的 “蘿蔔章”案、“票據變報紙”等事件,荒誕之余也令人反思這道防線緣何一再失守。
根據媒體報道稱,從2013年6月8日開始,平安信托與河南駐馬店的中國農業銀行山海分理處開展了一筆同業存款業務,平安信托分5次將14.5億元資金轉入該行,而這14.5億元來自於當時平安信托一款名為“日聚金1號”的理財產品。這筆同業存款業務的介紹人為深圳資金中介的一位業務人員。
然而,就在開戶環節,“蘿蔔章”登堂入室。本應由平安信托工作人員在農行山海分理處當面開設賬戶,但據檢方起訴,在農行某工作人員的配合之下,來自深圳的資金中介人員攜帶假冒的農行介紹信,前往平安信托位於深圳的辦公室,代為領取了有關開戶手續。
平安信托出具的有關文件並未被用來開戶。檢方起訴顯示,包括上述農行某工作人員以及多家企業老板在內,多人使用偽造的平安信托印鑒等,開設了平安信托位於農行山海分理處的賬戶,並隨意支取賬戶的款項。另外,該工作人員使用偽造的存單,交付給平安信托,營造了定期存款的假象。
對此,一位接近平安信托的相關人士對第一財經表示,平安信托是基於對國有大銀行的信任,與農行開展了此項同業存款業務,公司是該詐騙案件的受害者。這起案件中,農行內部人員夥同不法分子,利用工作便利私刻公章、變造銀行重控單證,將平安信托存入農行的資金轉移。同時該人士也透露,案件發生在2013至2014年期間,媒體報道中提及的平安信托“日聚金1號“產品已到期並順利完成兌付,因此客戶的權益並未受到絲毫影響。目前,該案正在司法程序中,具體細節和責任認定,有待法院最終判決。
在該案之前,就在去年12月,國海證券被爆出100億元債券代持事件:公司原債券團隊成員張楊、郭亮等人私刻公司印章,冒用公司名義進行相關債券交易。
12月15日,國海證券公告稱,張楊、郭亮所涉業務相關協議中加蓋的“國海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印章與國海證券在公安機關備案的印章不符,純屬偽造。公司未授權張楊、郭亮開展相關業務,更未授權張楊、郭亮簽訂相關業務協議,公司自身也未簽訂任何相關協議。張楊、郭亮為國海證券資產管理分公司原老團隊員工,張楊已於2016年8月1日離職,郭亮目前已主動到公安機關投案。對於相關人員或單位偽造國海證券印章、盜用公司名義簽訂協議的行為,將依法提請司法機關追究其刑事責任。
更早前的2015年10月,在螞蟻金服“招財寶”1.2億元巨額逾期中,同樣也出現了“蘿蔔章”的身影。涉事方廣發銀行表示,系有不法分子假冒廣發銀行惠州分行名義出具虛假銀行履約保函,經鑒定,相關擔保文件、公章、私章均系偽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