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偉大的公司需要多少員工:55人

來源: http://news.iheima.com/html/2014/1021/146984.html

i黑馬:創業家,創新者需要做的僅僅是:讓業務管理來驅動員工管理;管理外部化“透明化”(讓用戶廣泛參與);遊戲化管理 (人人都是遊戲的一分子 )。

\1997年以前,是韋爾奇的天下,他崇尚“末位淘汰制”或者說是“360度評估”:把團隊內人員按20%、70%、10%的比例分為最優、中等和最差三個層次。

最優的20%人士得到晉升和提薪,70%的人給予培訓,激勵讓他們上升至最優秀20%的人當中,最差的10%員工必須走人,切不能把過多的時間和精力耗在這10%的人身上,這3個層次始終都是保持動態,隨時更換人員。

這是1997年以前,在那之後喬布斯回歸蘋果,至今想來,他在那一年說的兩句話和做的一件事,推動了這個星球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及影響了後來的各種思維,思潮和管理方法,包括今日的人力資源管理趨勢。

他的兩句話是“think different(不同凡想)”與“要麽傑作、要麽狗屎”,他做的那件事:將Mac變成了半透明狀,今天我們講各種互聯網思維,用think different來詮釋,概莫能外;今天我們猜想人類的思維正在透明化,引子不過那個半透明的Mac;今天引流潮流的企業如facebook,小米等在選才、用人的標準和方法上極速趨向二維化:要麽傑作,要麽狗屎,不傑出必須走人。連互聯網釘子戶公司netflix也只講:我們只和“成年人”一起做事。至於雷軍,那更是在習大大面前坦誠:自己成功最重要的是靠人。

移動互聯網時代考核評估體系已經滯後了嗎?將要失效了嗎?我們需要什麽新的方法?為什麽紮克伯格說:一名優秀的工程師能夠抵得上100個普通工程師?怎麽找到那名優秀的工程師?怎麽用好他?

2013年中,據說雷軍又給光景不好的凡客開了藥方:去管理層,陳年也不叫總裁了,就叫創始人,公司內部以後也不安排什麽副總、助理總裁了;去KPI,讓各事業部專心做好產品;去貪婪,產品沒必要做多。三個“去他X的”中,居然兩條和人力資源管理有牽扯。藥方有用嗎?陳看了五年沒能看明白,雷就一針見血一藥回春嗎?現在還不得而知。

但小米模式已然是確確鑿鑿,立在那了,背後的邏輯大家都懂:時代的商業環境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盯住典型用戶的核心需求,死磕,實現良好用戶體驗,然後借由互聯網的傳播,那些剩下的、所謂非典型用戶也竟然迅速的被影響為典型用戶,其過程宛如病毒傳播,最後取得的成績,令人炫目。而這一切發生,主要“靠人”。

近日,麥當勞宣布其首席營運官(COO)Tim Fenton將在今年10月份退休,而接下來一個略顯意外的消息是麥當勞宣布不會再任命新的COO,徹底取消了這個職位。在現代企業中,COO曾經是個很關鍵的職位,但從數據上看,現在這個職位已經不再重要了。不僅是麥當勞,《商業周刊》的報道稱,2012年只有38%的財富500強公司設有COO位置,而2000年這個比例是48%。去COO,去管理層,追求扁平化…

無獨有偶,海爾張瑞敏也屢屢提出“管理無邊界,企業無領導”,雖然他貌似並不是那個倡導“無邊界組織”的最合適人選。

在《消失的組織架構—超級節點化》一文中提及,以流程為導向的工作團隊的建立,即以發起流程的“節點”來驅動業務的進程,即人人都是核心,人人都不是核心,完全根據企業的需要可以隨環境的變化而變化。企業部門間和組織內部的界限日益趨於模糊,大多數工作將通過“虛擬團隊”來完成。

網絡經濟下的企業組織將越來越多地在企業內部和外部使用跨職能的任務團隊,人們必須學會(顯然現在絕大多數還沒學會)在沒有固定職務、沒有命令權威、既不是被控制也不是控制他人的情況下去進行管理,去完成任務,去實現目標。 移動互聯網時代的人力資源管理何去何從?

幾個觀察如下:

1、我們知道,傳統企業的組織架構中,中層的作用主要是上傳下達:即向下級傳達上級的指令並監督執行,同時向上級反饋來自下一級的信息,其次才是人才培養和企業文化傳遞。但這部分工作將伴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管理工具的廣泛運用而逐漸被取代(現代管理學之父德魯克早在20世紀90年代就有此預言)。

2、傳統企業組織架構象朝鮮人民軍,兵種清晰,層級分明,基礎作戰單元以旅/團為主;而創新公司組織架構象美軍,由於信息技術發達,基礎作戰單元超級扁平化,以特種部隊(介於排和連的編制)為主,縱觀美軍最近幾年的行動,無論是抓薩達姆,還是刺殺本拉登,都是由五角大樓直接指揮特種部隊完成的。

3、也就是說,基於互聯網的創新公司老板本人必須要充當“五角大樓”的角色,而中層應該從一個純管理者變成特種部隊的隊長。傳統商業模式由於足夠成熟,老板一個月真正重大決策不會超過三次,但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公司,由於變化快,現場管理和臨機決斷的事宜太多,所以必須縮短決策半徑,必須扁平化。

小米副總裁王川有句誅心的話:當年我們誤入歧途,都抓管理去了。2011年的冬天,索尼迎來了更慘痛的噩耗—年度虧損63億美金,為什麽會這樣?天外伺郎(索尼常務副總)說:績效主義毀了索尼!因實行績效主義,職工逐漸失去工作熱情。在這種情況下是無法產生“激情集團”的……

公司為統計業績,花費了大量的精力和時間,而在真正的工作上卻敷衍了事,出現了本末倒置的傾向。如果你還死心不改,可以回想下諾基亞被收購的慘劇。

至於小米“毀三觀”的管理文化更是把“去管理化”做到了極致:沒有KPI;沒有管理層,超級扁平化;第三,沒有組織架構,不開會。沒有績效管理,沒有級別體系,沒有“員工活動”,沒有“內部溝通”,沒有“內部培訓”,沒有“企業文化”。

如果你說這尚是個例,那麽在北京東南方向千里之外位於有韓國矽谷之稱的城南市Techno Valley H-square 6層的Kakao Talk辦公區中,同樣的組織變革在進行,在Kakao這個擁有500多名員工的公司中,自上而下只有CEO、部長(職能部門負責人或項目組組長)、組員三個級別。

在傳統的韓國公司中如果一名工作多年的員工在晉升部長後重新被降職為主任,通常是一種變相開除的行為,此外新員工在短時間內升職也是不被允許的,而在Kakao這個公司中,員工們已經習慣了這種職能變換,特別是技術和產品部門,甚至沒有固定的組織架構,通常一個新的項目組成立時,過往的組長可能會因為一些技術特點而重新充當組員的角色,而那個提出新產品理念的人則會被任命為組長,沒人會對此有所芥蒂。

為了讓員工們感到更加平等,在Kakao公司內,所有的員工都用英文名字互相稱呼,譬如大家都直接稱呼創始人金範秀叫做 Brian,此外即便是新員工,如果有好的建議和意見都可以直接向社長或是CEO表達,而在傳統的韓國企業中這必須經過層層匯報才可以實現,跨級匯報甚至會被視為企業的一條紅線。

沿著這條不歸路推演下去,商業組織既然有可能三層化,那麽也就有可能兩層化,如果兩層化,那麽管理者必然被leader(領導者)取代,如果管理者被取代,那麽新生的領導者必須同時具備管理和執行的能力,我們可以稱之為“移動互聯網時代的leader波粒二象性”,就像量子物理學中描述的光的特性,同時具有管理的波特性,和執行的粒子特性。再大膽想象,在新的管理變革中,更多的“去他X的”將如雨後春筍:

從去管理層、去組織架構、去績效評估開始,到去銷售傭金、去開會、去副總裁、去人事部、去財務部、去運營部、去總裁辦…

而創業家,創新者需要做的僅僅是:讓業務管理來驅動員工管理;管理外部化“透明化”(讓用戶廣泛參與);遊戲化管理 (人人都是遊戲的一分子 )。

好吧,這個時代你擁有了更大的能量和權力,你知道,打造一個偉大的公司的,你只需要55個人就夠了(WhatsApp的55人團隊創造市值190億美金的價值)。最後再免費送你一句話:“營銷很重要,商業模式比營銷重要,產品比商業模式更重要,但牛B的頂尖人物才是最重要的!


要投入多少時間和金錢,創業才能收獲成功

來源: http://news.iheima.com/html/2014/1022/147038.html

i黑馬:日事清技術總監毛文強認為,你投入一分鐘時間做的事情的價值與別人投入相同時間做的事情的價值相比,誰更大,誰就具有競爭的優勢。金錢的投入也是類似,地主家也有沒余糧的時候。關鍵是要投入到正確的方法上,就像你要當煤老板,那就必須要把礦選在礦山上,選錯了地方用再好的挖掘機都是徒勞……本文是創業者的投稿,i黑馬持續歡迎大家的投稿哦。

  作者:  毛文強  日事清技術總監

一轉眼,自己創業已經快3年了,雖然還沒有大成,但也滿足了當時自給自足的目標。日事清是去年年底獲得的投資,從今年3月份產品上線以來,目前已有2100多家企業用戶。對於從軟件定制化行業轉型到互聯網創業的自己,這1年多的酸甜苦辣,以此文做一個小結。

當前的互聯網領域已然是欣欣向榮的局面,一改過去10多年以來野蠻生長的格局。拿一個城市來比喻,最好的例子無疑是深圳。從一個偏遠荒蠻無人問津的小漁村到一個充斥了機遇金錢利益以及各種潛規則的淘金聖地,最終成為了國內自由市場經濟體制運轉良好的一線都市。互聯網的規則也在慢慢發生著改變。

過去的互聯網行業由於信息不對稱等原因,門檻是比較高的。大部分人沒有機會接觸互聯網或者根本沒有意識去關註互聯網。那些年,我們一起去的網吧還有很多人只玩單機遊戲就可以high一整天,QQ就是互聯網的全部。少數有機會關註並深入了解互聯網的人鶴立雞群,現在多數都已經在指點江山享受著互聯網帶來幸福生活。所以我們看到一群遊歷了西方互聯網王國的人不安分的想要依靠c2c模式顛覆國內的行業規則,最終結果卻是copy 2 china的他們成功了。而這些年,我們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足不出戶運籌帷幄,衣來伸手飯到門口……互聯網行業的體系趨於完善,互聯網的規則也越來越像傳統行業的規則。

如果說早期的互聯網利用掌握的信息資源的優勢先發制人能夠迅速占領制高點,那麽當前的互聯網海量的信息已經足夠我們普通互聯網居民去登上這些制高點。覺醒時代的臣民之間的信息差逐漸縮小,能夠駕馭領先的GFW技術的子民可以隨時獲取全球最新的動態信息。什麽?你不知道這麽流行的GFW技術?有句話怎麽說的來著,不了解GFW的產品經理不是好的IT工程師。因此,這是一個平等的互聯網時代。平等是相對與我們諸多白手起家的互聯網“精英”們,我們之間沒有絕對的資源優勢,我們之間也不存在絕對的信息差。那麽“投入產出法則”在這樣的群體中是適應的。

0、前提:絕對運氣很重要,但是我們不能依賴絕對運氣。

運氣對於互聯網居民重要嗎?答案是肯定的,運氣對於所有人所有行業都很重要,有時候還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可以說任何巨大的成功的背後都有運氣在推波助瀾。但是,作為相信科學的唯物主義好公民,我們不能確定明天是不是就有一個億萬富翁的遠房伯伯留下一大筆遺產給我。運氣這種很負能量的東東還是不要汙染我純潔的心靈。

1、投入是產出的必要條件。

這聽起來似乎是一條很自然的規則,就想我們從小被灌輸的“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的價值觀一樣,不過,你若真有這份純真,我其實發自內心的羨慕你:好懷念我的騷年時代。然而殘酷的顯示卻是在不考慮運氣的情況下,投入只是產出的“必要”條件。有了投入不一定有產出,但是沒有投入很難有產出。這里的投入最主要的有兩種:時間和金錢(時間就是金錢真是宇宙真理啊)。對於互聯網行業來說,產出就是流量,或者說粉絲,或者更宏觀一點:我們在網絡上所帶來的影響力。

先說時間。無數心靈雞湯激勵著我們:時間能撫平一切創傷,時間能沖淡一切傷痛……其實時間當然沒有刻意去撫平刻意去沖淡,時間只是一個路人甲醬油帝,只是一個隱形小人在我們身邊靜靜的看著我們努力、偷懶、聽歌、看電影、打情罵俏……重要的還是我們自己做的事情,是積累!很多網絡上的推廣都需要經過長時間的積累,去看看百度谷歌各大搜索引擎的排名算法就可以知道,一個很早註冊,原創內容不斷更新,反向鏈接數量眾多質量上乘的網站必然會有比較高的權重和PR。反之,網上也更多荒草叢生的廢棄站點,失敗原因多種,未努力應該是主因。微信微博上做生意做的風起雲湧的大號的背後,也是眾多的積累。有了一個點子,就想在互聯網上得到許多人的認可?開了一家公司,就想在淘寶上熱銷自己的產品?還是醒醒吧,踏踏實實的開始積累,腳踏實地的從最基礎的推廣方式做起,堅持三個月、半年、一年,才會慢慢有所產出。日事清之所以能做到如今的規模。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將近2年的時間,我們只研究如何幫助企業更好的管理工作計劃和日誌。只針對這一個細分市場來打磨產品。
當然,除了投入時間,還有一種快速產出的方法——你很有錢。

沒錯這是投入的第二種形式。我來買百度的關鍵詞吧,讓每天搜索這個關鍵詞的十多萬人能夠一眼看到我的產品;我來買微博大V的廣告吧,怎麽著也能影響幾十萬人;我也可以去任意流量大的網站上買廣告位,積累起我的粉絲來。如果你真的不差錢,那我毫不猶豫的推薦你走這一條路,效果好、見效快、流量妥妥的。對於一般的互聯網居民來說,還是穩一點為好,畢竟我等小民還是需要解決溫飽問題的。不過可以遐想美好的未來:產品受歡迎,流量蹭蹭上,打敗高富帥,贏取白富美,出任CEO,走向人生巔峰……扯遠了。突然發現,這尼瑪不就是傳統行業的創業方式嗎?沒錢的勤快打理積累資金回頭客,有錢的投資建廠擴大規模增銷量。

記住一個過來人的肺腑之言:不要輕信互聯網的暴富神話,勵誌神話聽聽也罷,重要的是腳踏實地的開始做起來。

2、競爭的關鍵是投入產出比。

都說了“投入是產出的必要條件”,那麽一幹懷著夢想的熱血青年就擼起袖子開幹,這就跟坐在一起比誰先動的遊戲一樣,熬著唄,比誰能熬嘛。不過,江湖上的大農場主雷總教導我等:“不要用戰術上的勤奮掩蓋戰略上的懶惰”。什麽,他這個人說話我信不過?我又去網上查了查,臺灣清華大學校長好像還說了句更直白的:“方向比努力更重要”。看清楚了,可是臺灣清華大學的教授專家,可不是大路貨哦。這下該有點能接受了吧?

回歸到互聯網上來,這其實是一個投入產出比的問題。你投入一分鐘時間做的事情的價值與別人投入相同時間做的事情的價值相比,誰更大,誰就具有競爭的優勢。金錢的投入也是類似,地主家也有沒余糧的時候。關鍵是要投入到正確的方法上,就像你要當煤老板,那就必須要把礦選在礦山上,選錯了地方用再好的挖掘機都是徒勞……

那麽當你不確定地下是否有礦或者別人都說這個地下有礦但是沒有人動手的時候,該怎麽辦?這是經驗問題,不過互聯網上倒是有一些通用的經驗,有一些互聯網上的礦藏是固定的。比如:

百度高權重的網站是一處礦藏,而互聯網上優質的原創內容是確定有價值的,那麽只要朝著原創內容這個方向上去努力,就一定可以找到這些寶藏。

高權重的外鏈對於提高網站的流量是有價值的,那麽只要在權重高的網站上積極推廣自己網站的外鏈,那麽就一定可以看到希望的曙光。

關註者多的知乎帳號是一處礦藏,而通過提供優質的答案以及知友的互動是能夠增加關註者的,那麽只要堅持不懈的去回答問題去參與,那麽就接近這處礦藏。

投入產出比的計算並不局限於線上,比如,如果你花了兩個小時在某會所中搞定了國民老公會在他的微博上贊美你的網站一下,那麽這兩個小時的投入產出比肯定會比你花兩個小時的時間來寫軟文,甚至是你投入1萬的金錢要高的多。

如何找到高投入產出比的方法,是能夠在互聯網中脫穎而出的關鍵。好在基本的提高投入產出比的方法網上還是很多的,只需要學習了解了,然後用心去做就可以了。不過總是有那麽一批人,掌握了更高的投入產出比的方法,在悶聲發大財。得到這些高人真傳,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情,不要指望任何人都有虛竹那般運氣。現實的情況往往是就算給你一本《九陰真經》讓你練,一年後你還是連路邊的小混混都打不過。話說我倒是會背《九陰真經》——“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我咋沒練成吶!

發現沒有,這一點跟傳統行業有多麽相似,降低成本提高銷量,不就是在提高投入產出比?

3、產出與變現還有一段鏈條。

如果你做互聯網的目的是獲得粉絲成為大V一呼百應君臨天下,那麽你可以不用往下看了,去實現你的中國夢吧。不過,作為上有老下有小中間還有老婆要養活的我等小民,不能眼睜睜的看著產出流量浪費掉,那可是白花花的銀子啊。不過且慢,產出的流量要真的變成白花花的銀子,實際上還是有一段距離的,這叫做變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044

丸子地球:一群海外導遊的“分享”值多少錢?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025/147165.html

2014年9月,小豬短租高調宣布創業至今在線交易金額已經破億。這個數字,被Airbnb的中國學徒認為是個劃時代的節點——而小豬的“同學”丸子地球,也在這個月宣稱獲得北京五嶽天下千萬人民幣的pre-A輪投資。

\似乎最慘烈的年代已經過去:這兩家企業與Airbnb一樣,承受過“分享經濟”紮根市場的陣痛期。丸子地球目前正在積極尋求下一輪融資,這意味著他們對自己的估值信心非凡。關鍵之處在於,有沒有資本與丸子地球觀點一致。

據丸子地球創始人宋海波介紹,這家公司專註於為中國出境自由行遊客安排“海外中文導遊地接服務”。用戶可以通過該平臺與目的地的向導對接,並由向導提供個性化的陪遊服務。

“撮合交易”是丸子地球在這個過程中要做的事情,它的收入源於導遊成功接單後的傭金。

這個市場有多大?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出境遊人數達到了9800萬人次,為全球旅遊經濟貢獻了1290億美元——據相關機構預測,今年出境旅遊人數將達1.16億人次。宋海波告訴記者他看過一份海外的統計報告,在出境遊人群中有20%的消費者“需要導遊”。

體現“分享”的地方,在於丸子地球的海外地接主要是“非專業人士”——一批兼職導遊活躍在這個平臺上,他們包括留學生、海外定居的華人等形形色色的人群。熟悉當地、熱愛旅遊,並且願意分享自己的閑暇時間是他們的標簽。

宋海波舉了個例子來說明這種樂趣:一位定居土耳其的考古學家成為了丸子地球的導遊,他願意分享自己的考古學識,以及帶你穿梭於歷史真正發生過的地方。

目前丸子地球平臺上的導遊,已經超過500人。這意味著你至少有500種生活方式可以體驗——並且無一雷同。旅遊的驚喜,也可以源於遇見“對的人”。

如果不想把驚喜變成驚嚇,丸子地球要做的還有很多。與眾多主打“分享經濟”的公司一樣,“信任與安全”是平臺得以運作的關鍵。

宋海波告訴記者,早期的導遊與丸子地球的團隊成員——大多數有過國外生活的經歷——基本都是朋友或親戚關系。是熟人社交構建了第一批海外導遊,此後丸子地球建立了一整套對導遊的評判體系,並且在海外都設置了員工,對新加入的導遊進行培訓。

事實上Airbnb與小豬短租也是這麽做的,很難想象一個不靠譜的分享者對平臺的傷害,所以這個過程接近嚴苛。

正是因為難度很大,最初丸子地球似乎在避免走上這條路。2012年8月,拿到蘇河匯幾十萬元的種子投資的丸子地球,想做的是個“把旅行者和地陪連接起來”的旅遊社區——宋海波的團隊要做的只是維護而已,但流量如何變現一直是困擾他們的難題。

直到丸子地球確定了旅行者樂意為此買單。“跟團遊就像公交車,便宜、省事但是不自由,而自助遊就像自駕,什麽都好但你得會開車。”宋海波告訴記者,他認為丸子地球在做的事情與前兩者都不同。“海外地接就像打車,你可以不會開車但依然自由自在。問題只是價格會貴一點。”

2013年9月,丸子地球轉型成為專註於中高端出境遊市場的地接服務平臺。社區運營的經驗,讓宋海波對解海外導遊這種“非標準化的個性產品”有了相當的理解——在度過倚重人工服務的拓荒期之後,丸子地球在試圖憑借這份理解讓海外導遊變得標準化。

這種嘗試讓丸子地球真正活了下來。宋海波告訴記者,近期丸子地球每月的營收在以環比20%的速度增長,10月份的流水已經超過百萬。他認為丸子地球確實創造了價值:讓尋求海外地接變得方便而高效,並且找到了願意買單的用戶。“最高的一次,客戶給我們付了20萬元。”

宋海波認為這是一種後勁很足的生意,但爆發還需要對市場的培育。“你不能再拿對互聯網社區的要求來衡量我們。”與小豬短租一樣,宋海波對Airbnb的例子津津樂道:這家公司是在第三年才迎來了爆發式的增長,截止今年10月它的累計融資總額已經達到8.01億美元。

對於未來,宋海波也給出了更有想象力的商業模式:以導遊為入口深度挖掘國人出境的需求——旅遊之外的需求。“你出國可能是為了商務合作,也可能是治病或購物,甚至是買房子,這些五花八門的需求會在你選擇導遊的時候體現出來。”

丸子地球已經在考慮做一做海外地產經紀人的生意了。也許,這家公司的野心早已超越了“旅遊”二字。


儀征化纖(1033.HK):脫胎換骨重組後,值多少錢? 格隆匯

來源: http://xueqiu.com/1333325987/32484449



開放 + 共享 + 共識,追尋有趨勢的價值!  讓最普通的個人都能享受到最專業的研究服務!  讓每個個體的投資之路不再那麽孤單和艱難!

港股那點事微信公眾號: hkstocks

格隆個人微信號:           guru-hk

港股那點事官網:             http://www.gelonghui.com

儀征化纖重組方案獲批,最後障礙消除

上周四一則公司公告引起格隆的註意:儀征化纖(1033)宣布,有關重大資產重組及A股後續配售總體方案,已獲得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批複同意。這意味著中石化對儀征化纖脫胎換骨的重組已掃清所有障礙,未來儀征化纖這個名字將退出歷史舞臺,取而代之的是實力雄厚的中石化石油工程技術公司——一家中國油服領域的巨無霸公司。

除了名字暫時沒改,儀征化纖這家多年業務要死不活的公司已經由內到外換了個遍,此儀征已非彼儀征,格隆想確定的是:新公司值多少錢?

我們一起來看看儀征化纖重大資產重組方案的具體內容:

1) 儀征化纖以64.9億元人民幣向中國石化出售全部資產和負債。

2) 儀征化纖以2.61元/股的價格定向回購中石化持有的24.15億股儀征化纖A股股份並註銷,回購股份合計價款為人民幣63.0億元。

3) 儀征化纖向中石化集團發行A股股份收購石化集團持有的石油工程公司100%的股權,收購價格為240.7億元人民幣,發行價格為2.61元/股,公司將向石化集團發行92.24億股用於收購中石化集團旗下石油工程公司100%的股權。

4) 儀征化纖向不超過10名符合條件的特定投資者非公開發行A股股份募集不超過60億元,發行價格不低於2.61元/股。用於采購與石油工程公司業務相關的專業設備及補充流動資金

按照公司預計,前三項重組工作將於2014年年底前完成,最後非公開發行的工作很可能在1H15進行。重組完成後,中石化集團下屬的石油工程技術服務板塊資產通過儀征化纖(600871.SS,1033HK)的平臺基本實現整體上市。

假設非公開發行融資60億元,按最低發行價格2.61元發行22.99億股,則重組後公司的總股本為60-24.15+92.24+22.99=151.08億股,中石化集團將占股61.06%。考慮到發行工作將於1H15進行,當前A股價格4.2元遠高於2.61元的最低發行價格,最終發行價格很可能高於2.61元,但略低於港股股價(當前為3.63港元,合2.88元人民幣),因而最終非公開發行股份數將低於23億股,總股本低於151億股,對H股股東的攤薄效應要小一些。

截至14年6月底,石油工程公司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權益的賬面價值為190.9億元人民幣,此次收購價格240.7億元人民幣相當於1.26倍的PB。

中石化石油工程技術服務公司令人羨慕的家底與素質

中石化石油工程公司下屬分別包括:勝利、中原、河南、華北、江漢、江蘇、華東、西南等8家石油工程技術服務地區性公司,同時包括地球物理、工程建設、石油機械3家專業公司。石油工程公司的業務範圍主要包括地球物理、鉆完井、測錄井、井下特種作業以及工程建設服務,公司是國內極少數能夠為油氣田提供涵蓋其勘探、開發和生產的整個生命周期全面一體化服務的公司(見下表)。

石油工程公司的業務分部及服務介紹





按13年收入構成來看,公司主營鉆井工程(44%)、工程建設(22%)、井下特種作業(12%)、測錄井(11%),地球物理(6%),其中地球物理中的地震數據采集和工程建設中的工程承包和施工是勞動力密集型的業務,大約占收入的1/4。鉆井工程中的技術服務、測錄井、井下特種作業、地球物理中的數據解釋和分析、工程建設中的設計和咨詢則是技術密集型的業務,大約占公司收入的3/4。(見下圖)



其中水平井定向井深井超深井服務、完井服務、測錄井、高硫高壓氣田服務、壓裂服務、海上(特別是深海)作業是高端油氣服務,屬於油服領域高毛利的高大上業務(見下表)。

油田服務行業細分



未來有哪些驚喜值得期待?

最大驚喜無疑是利潤率大幅改善的極大可能

過往來看,中石化石油工程油服公司利潤率低得不正常,與其高富帥身份完全不匹配!毛利率都是個位數的水平,顯著低於行業25-30%的平均水平,更是遠遠低於中海油服40%左右的毛利率水平。凈利潤率方面也大幅低於獨立油服提供商平均15%的凈利潤水平和國際油服公司平均11%的凈利潤水平。(見下圖,紅框中為中石化石油工程油服公司的數據)

中石化石油工程公司與同業的凈利潤率比較



中石化工程油服公司歷史低的可憐的利潤率主要原因不外乎包括:

(1),工程公司過往一直都屬於集團下屬未上市資產,主要客戶就是母公司中石化上市公司,公司沒有太多利潤考核的指標,因此一直透過低利潤率補貼中石化上市公司;

(2),公司冗員繁複,人浮於事,效率低下,旗下各下屬公司缺乏協同效應(各子公司分別獨自購置資產,資產有效利用率低,甚至不同子公司會競相低價競爭同一項目)。

整個石油工程油服業務板塊從中石化獨立出來,打包重組並上市接受市場公開監督,這將是公司毛利率、凈利率回歸行業水平的開始。

2012年石油工程油服公司獨立出來之後,公司的業務重心之一是降本增效,已經逐步在改善經營效率,包括集中招標置辦設備,提升設備利用率,分區域公司各自參與當地項目等等。另外,重組上市完成之後會把之前退休老員工的養老和福利轉給集團公司,輕裝上陣。

事實上自2012年整個中石化旗下工程油服業務獨立出來成立公司後,工程油服公司毛利率和凈利潤得到穩步提升,整體毛利率從12年的9.13%提升到14年上半年的11.72%,凈利潤率從12年的1.2%提升到14年上半年的3.1%(見下表)。鑒於上市後的公開監管以及各項考核激勵的市場化實施,預期公司凈利率未來幾年會持續改善,格隆保守估算是每年一個點凈利率水平的提高。

近年石油工程公司各項業務利潤率逐步提升



上周三中石化石油工程公司接受的調研,表示2014/15年的利潤率提升主要得益於三個方面:1) 高端服務占比增加。公司具備全產業鏈的服務能力,今年開始更加註重高端業務的發展,如三維物探、水平井、定向井、油藏綜合服務、非常規油氣服務等;

2) 議價能力提升。專業化重組完成後,公司對下屬公司服務隊伍進行整合,統一進行招投標談判,對客戶的議價能力提升;

3) 降本增效。公司通過內部結構優化,項目運行統籌安排和協調,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費用。比如公司將物探分公司價值較高的設備集中起來,在業務淡季對外租賃設備,僅此一項節省1.5億元的成本;公司在新疆地區有2萬多名員工,500多個服務隊伍,通過專門組建的西部項目部進行統籌運營,帶來成本節約,從而使專業化重組的改革紅利得到釋放。

那麽,利潤率改善的空間有多大?這個將公司業務做個分解,就不難做出邏輯推理結論。

公司收入結構中大約3/4的業務與油服相關,其余1/4主要是工程建設類業務。如前所說,因為歷史上沒有利潤考核指標,工程公司在集團旗下補貼中石化上市公司,未來將逐步回歸到正常的利潤率。工程建設類業務的利潤率比較低,但是也有提升空間,如中鐵中鐵建之類的企業現在工程建設的凈利潤率大約可以達到4%-5%的水平。油服業務其中有約1/3,也就是整體的1/4,是勞動力密集型或低技術的服務項目,格隆預期這部分油服業務長期至少可以達到6%的凈利潤率。剩下的相當於整體1/2的油服業務,保守預計長期可以達到8%的凈利潤率(國際公司平均都有11%的凈利率水平),並且隨著公司從常規油田服務轉向非常規油氣服務,從陸上向海上特別是深海拓展,高端服務占比增加和效率提升,未來可能上望10%以上的凈利潤率。保守估計,工程公司的凈利潤率可以改善到6.5%的水平(4%*1/4+6%*1/4+8%*1/2),隨著高端服務占比提升,可以期待8%左右的凈利潤率水平(4%*1/4+6%*1/4+10%*1/2)——相比公司2014年上半年3.1%的凈利潤率水平,8%是一個非常令人心動的跳躍。

未來的業務驚喜:發展海外、海上和非常規油氣服務。

公司管理層表示:公司未來的發展戰略主要包括四個方面:從國內走向國外,陸上走向海洋,常規走向非常規,單一服務走向綜合一體化服務。國外油服市場的規模很大,公司上市後將積極拓展海外市場,這也符合中石化的海外油氣資源戰略;海上油服方面,公司在灘淺海的開發處於領先地位,未來將走向近海和深水;頁巖油氣等非常規油氣是發展方向;從單一服務到綜合一體化服務,公司有獨特優勢,為墨西哥和厄瓜多爾國家石油公司分別提供的30年和15年的綜合油藏服務。

公司治理與激勵機制的改進是第三個值得期待的驚喜。

公司未來考慮引入戰略投資者和實施股權激勵。在完成二級市場非公開增發之後,公司計劃引入戰略投資者,並給予董事會席位,主要是考慮加強業務發展、提高決策靈活性和規範公司管理。之後還會考慮實施股權激勵,將股東、管理層、員工的利益綁定在一起,根據監管機構規定,虧損年度不可以實施股權激勵,第二個連續盈利年度才能實施股權激勵(15或16年,取決於重組方案執行情況),因此15年和16年的公司更值得期待。

收入、盈利與估值的簡單測算

先看營收。公司13年A股準則下收入897億元,14年和15年公司給的指引分別是817億元和869億元。14年營收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1)石油系統反腐帶來的資本開支收縮;

2)公司有選擇性地退出了部分低利潤率的領域和業務;

3)對油價走低,油公司資本開支可能保守的謹慎預期;

隨著中國國家非常規油氣資源規劃(特別是頁巖氣發展規劃)的執行實施,15年下半年起油服市場大概率會明顯複蘇好轉。考慮到中國陸上油氣資源越來越難以獲取,預期高端增產增壓等油氣田服務占比提升,中國三大油也會走向海外和海洋市場獲取和參與開發更多的油氣資源,中石化石油工程公司有望在未來5年保持7%-10%的收入複合增速。收入結構也有望得到改善,高端服務占比有望提升至30%以上。

再看盈利。A股準則下,14年上半年石油工程公司營業收入342億元,毛利36.3億元,毛利率10.6%。實現凈利潤10.6億元,凈利潤率3.1%。公司預計14年和15年全年營業收入分別為817億元和869億元,毛利分別為87億元和101億元,毛利率逐年提升至14年的10.6%和15年的11.6%。公司的指引預計14年和15年歸屬於股東凈利分別為24.1億元和35.1億元。凈利潤率分別為2.95%和4.04%。考慮到資產重組交易中承諾的盈利通常會較為保守,14和15年盈利大概率超出上述預期。格隆自己做的模型顯示15—16年的利潤分別為36億元和47億元。

最後來看看估值。按港股現價3.63港元計算,151億股,市值相當於548億港元,合人民幣438億元。14年中公司凈資產191億元,另外未來非公開發行60億元,半年凈利能達到14億元,預計14年底凈資產為265億元左右。

13年石油工程公司收入897億元,凈利潤15.4億元,凈利潤率1.72%。14年上半年收入342億元,凈利潤10.7億元,凈利潤率3.13%。過往凈利潤率顯著低於同業8-10%的平均水平。假設15年起,未來5年收入實現7%-10%的複合增長,同時業務結構將得到改善,高端服務占比將顯著提升,利潤率方面,假設逐年提高,15年到19年凈利潤率分別為4.2%,4.9%,5.5%,6.0%和6.55%,到2019年凈利潤率達到6.5%-7%的水平(仍顯著低於行業8%-10%的平均水平),則可以測算出15-16年凈利潤可以達到37億元和47億元。

按照以上保守測算,公司估值港股對應16.9倍的14年預測市盈率,12倍的15年預測市盈率,9倍的16年預測市盈率,有相當的安全邊際和期待空間,值得納入研究範圍。

(完)

格隆匯官網版主征集:

本著“開放+共享+共識”的原則,格隆匯匯聚了全球近40個國家有著共同投資理念的投資者。依托廣大會員,格隆匯也成為中國最有影響力的海外投資研究平臺,為廣大投資者挖掘出了諸多牛股線索,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益。我們堅信,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格隆匯致力於打造一個開放而具有深度的研究交流平臺,如同藏傳佛教的辯經,同門共同切磋,我們會更容易一起接近我們追尋的目標!所以,格隆匯特發出版主征集:如果您對香港或者美國上市的某公司有深入獨特的見地,如果你樂意與大家分享觀點,歡迎您加入我們,成為格隆匯官網http://www.gelonghui.com上某家重點公司的版主,您將有權搜集、整理並加工該公司欄目下的所有信息。我們深信,隨著格隆匯的日漸壯大,格隆匯版主必定會成為稀缺資源。

成為版主方法:先加格隆個人微信號guru-hk,說明您想開通並擔任版主的公司名稱,我們經過對您的考察認證通過後,會授權您版主所有權限。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相信在這里我們將一同成長。我們站一起,一定會站成一個巨人!

特別提示:格隆匯APP已經推出,格隆早報,格隆匯研報,熱點,熱讀,自選股行情和公告等都一網打盡。請廣大格隆匯會員試用,拍磚!請登陸360手機助手,91手機助手,百度手機助手等平臺,搜索格隆匯,即可下載使用!

(本文封面圖片來自西藏旅遊)

特別聲明:

本公眾號與格隆匯不推薦任何股票,亦不保證內容的準確與完整。所有內容僅供香港以外投資者參考使用。任何人據此做出投資決策,風險自擔!

投稿、交流、合作,郵箱:[email protected] 熱線: (86)0755-25314213

以上文章來自格隆匯官網, 版權歸格隆匯所有,轉載務請註明以下出處,否則視為侵權:本文來自"格隆匯·港股那點事", 推薦關註:港股那點事微信公眾號:  hkstocks格隆個人微信號:  guru-hk港股那點事官網:             http://www.gelonghui.com

中國創業者知多少?騰訊開放平臺就有500萬!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030/147333.html

i黑馬導讀:10月30日,2014騰訊全球合作夥伴大會在海南博鰲召開,超過3500名騰訊合作者參加了此次大會。

騰訊高級執行副總裁湯道生認為,創業已經成為我們所處時代的主題。首先是政府對創業的重視、扶持。9月份,李克強總理就已經表示,要借改革創新的東風,在中國掀起大眾創業、草根創業的新浪潮,各個政府也都給予了創業者諸多政策和資金的幫助;其次是行業格局已經逐漸區域化,二三線城市創業者迅速增加。
 

\他還代表騰訊給出了一組數據:目前騰訊開放平臺創業者人數已達500萬,同比增長400%,其中二三線城市創業者增長率超過200%,超過50%的創業者在25歲以下。關於中國到底有多少創業者,一直沒有比較嚴謹的統計。這是像騰訊這樣的大型平臺首次給出了比較準確的數據。在i黑馬看來,騰訊一個平臺都那麽多創業者,更不要說全國了。中國現在真的變成了創業的國度。

第二,移動互聯網連接全行業,極大的拓展了創業的邊界。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互聯網正在逐漸滲透到各個行業和領域。細分行業、線下服務在移動互聯時代都贏來了大的機遇和發展,已逐步走出互聯網產業本身所覆蓋的範圍。移動互聯網已經在全面改變社會,而這也代表未來將會有更多的創業機會。

第三,以智能硬件為起點,實現多終端互聯。湯道生說,2013年是全球智能硬件崛起的一年 ,智能的設備連接產品爆發式的增長,重新定義了整個產業鏈條。據Gartner資訊公司預測,除了個人電腦、智能手機、平板電腦,2020年物聯網連接的設備量將會達到260億臺。目前正處於智能設備與互聯網融入的階段,未來人與設備的互聯網化、設備與設備之間的互聯網化,以及人、設備、雲端無邊界的智能化,這個時代即將到來。

創業成功的三個關鍵點

在這個大創業時代,湯道生認為創業的三個核心關鍵點是:技術、流量及盈利。針對這三點,騰訊怎麽做的呢?

三年來,騰訊已開放了超過一萬多個接口,給開發者提供底層的技術支持,去年騰訊雲也正式全面開放,目前騰訊雲的機房已經覆蓋了全球15個大城市,並且在全國有超過300個加速節點,還有面向國際網絡的加速節點,幫助國內的創業者征戰海外。

騰訊的流量有它獨特的優勢,它涵蓋了PC端的QQ、QQ空間、遊戲大廳等大型平臺,還有移動端的QQ、微信、應用寶、手機瀏覽器、空間、安全管家等移動平臺。同時PC端跟移動端能夠輕松的實現跨平臺的流量分發,多端的互融是騰訊開放平臺的獨特優勢。

另外騰訊效果廣告平臺廣點通的推出,使之可以通過效果來針對營銷付費,幫助創業者快速的獲取有價值的用戶,日曝光量也達到了5億。

開發者在騰訊雲平臺上盈利的模式主要來自於兩方面,一方面是面向用戶收費,比如售賣遊戲道具、電商交易等等,另一方面還可以加入騰訊廣點通的廣告聯盟平臺獲取廣告分成、廣告收益。另外開放平臺已經連接了騰訊開放體系,連接了九大不同業務。

(本文由i黑馬記者 孔明明發自海南博鰲)


格羅斯去年的獎金是多少?2.9億美元!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737

rt_bill_gross_pimco_2_kb_140926_16x9_992

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PIMCO)員工的收入一直是華爾街關註的話題。2012年,有報道稱,PIMCO最頂尖的30位合夥人平均薪資為3300萬美元。之後,Felix Salmon在專欄中指出,PIMCO從事專業投資的員工平均年薪為700萬美元。

PIMCO發言人否認了Salmon的報道,表示其博客中的數據完全不真實。確實,Salmon的數字非常的失真。PIMCO的真實薪水遠高於700萬美元。

彭博新聞社在對公開數據、報告進行整理後發現,2013年,PIMCO的60位執行董事的獎金高達15億美元。

erian_2798410b

所以,PIMCO的高管們賺了多少?知情人士向彭博新聞社透露,PIMCO創始人格羅斯2013年的獎金為2.9億美元。PIMCO前CEO Mohamed El-Erian的獎金為2.3億美元。不僅如此,PIMCO前副首席投資官Daniel Ivascyn(現PIMCO首席投資官)去年的獎金為7000萬美元。全球產品經理Wendy W. Cupps的獎金為5000萬美元。PIMCO現CEO Douglas Hodge的獎金為4500萬美元。相比之下,PIMCO總裁Jay Jacobs 2200萬美元的獎金顯得微不足道。

2014-11-Jonathan-Kandell-Allianz-Pimco-Daniel-Ivascyn-article-page

有傳言稱,Ivascyn、Cupps和Jacobs是格羅斯離開PIMCO的幕後推手。現在,PIMCO沒有了格羅斯和El-Erian,這意味著PIMCO的高管們可以分得多出來的5億美元的獎金。

iSHMHAxLCo0Y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一輩子,你賺多少錢才夠? 巴黎的價值投資

來源: http://parisvalueinvesting.blogspot.hk/2014/11/how-much-is-enough.html

巴黎:


寫如何財務自由的文寫得多,這理有一篇非常有意義的Blog文。
----------------------------------------------------------------------------------------------------------
http://wenku.baidu.com/view/0f5d18c40c22590102029d60.html (簡體)
http://allanlin998.blogspot.hk/2013/03/how-much-is-enough.html (繁體轉載)


商人坐在墨西哥海村的碼頭看著一墨西哥夫劃著一艘

小船靠岸

小船上有好尾大黃鰭鮪魚這個商人墨西哥夫能抓到這麼

了一番

還問要多少時間才能抓到這麼多?墨西哥才一會兒功夫就抓到了。


人再:『不待久一好多抓一些?』


墨西哥得不以:『我一家生活所需啦!』


人又:『你一天剩下那時間都在?』


墨西哥夫解:『我呀我每天睡到自然醒出海抓己條魚後跟孩子玩一

再跟老婆睡 晃到村子小酒跟哥兒們玩玩吉他我的日子

得充滿又忙碌呢!』

人不以他出主意

:『我是美哈佛大企管我到事可以你忙應該每天多花一些時間

候你就有買條大一的船自然你就可以抓到更多更多

然後你就可以有一個漁候你就不必把魚賣給魚販而是直接賣給

加工然後你可以自己一家罐如此你就可以控制整產與加工

和行然後你可以離開這個搬到墨西哥城 再搬到洛杉最後到紐約

在那裡經營你不斷擴充的企。』

墨西哥:『又花多少時間?』

人回答:『十五到二十年。』


墨西哥夫回:『然後呢?』


人大笑著:『然後你就可以在家皇帝啦時機一到你就可以宣股票上市

把你的公司股份賣給候你就你可以幾億幾億!』

墨西哥夫回:『然後呢?』


:『到那個時候你就可以退休啦你可以搬到海的小村去住每天睡到

然醒出海便抓己條魚跟孩子玩一玩再跟老婆睡晃到村子

小酒跟哥兒們玩玩吉他!』


墨西哥夫疑惑的:『在不就是這樣?』

---------------------------------------------------------------------



昨天在發現戶口大進帳後,我想到的不是Benz,豪華生活,美食。

而是感謝Blog友們曾給於的分享,希望到Ben.Graham墳前獻一束鮮花。

想和家人一起到後園拔野草,在紅楓葉下的溫哥華溜連,聼著張國榮那首“從不知”。

Ambleside park看狗狗跑,看鴨群遊水。

















拿多少月薪才能讓人有安全感?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4/11/4040351.html

所謂“安全感工資”,根據百度百科解釋,就是工資安全感,就是所得工資在下次發薪前能否滿足個人的開銷,若能夠滿足甚至有富余,即有安全感,反之則無安全感。

根據國內一份調查顯示,要在相應城市生活得“不惶恐”,你的月薪就必須達到相應數目。

不同的城市消費水平不一樣,要求自然也就不同。北京白領抱怨在北京月收入7500元仍沒有安全感,不少網友紛紛在微博上支持該觀點,稱普遍存在一種“焦慮感”。

的確,工資代表著時代的變遷,作為過來人,你還記得自己剛上班時的工資是多少嗎?領了工資又是怎麽花的呢?是否也像現在的孩子一樣成為“月光族”嗎?

下面就一起盤點,不同城市的上班族們,拿多少月薪才能讓人有安全感。本次統計是根據不同的城市平均工資、物價漲幅以及不同城市消費水平計算得出。

1、上海9250元;

2、深圳8780元;

3、北京8550元;

4、溫州8020元;

5、杭州7880元;

6、廣州7750元;

7、蘇州7320元;

8、廈門6600元;

9、青島6260元;

10、南京5980元;

11、成都5660元;

12、天津5350元;

13、大連5000元。

你的收入讓你感覺安全嗎?

“一線城市,上海9250元,北京是8550元,廣州則為7750元……”記者看到這張榜單上列出了近20個大中城市的安全感工資數值,據了解,所謂工資安全感,就是所得工資在下次發薪前能否滿足個人的開銷,若能夠滿足甚至有富余,即有安全感,反之則無安全感。

除了北上廣,省內的其他城市安全感工資標準也不低,南京是5980元,蘇州則高出不少,要7320元才能安全感。

職場新人也缺安全感

不過,在采訪中記者發現,剛入職的“90後”職場新人對收入敏感度較低,但已經存在不安全感。“現在的工資是每個月2500元,加上補貼,到手能有3000元,這樣的收入我肯定是不敢買房子、談戀愛的。”8月份剛進入錫城一家銀行工作的小林告訴記者,現在的收入已經滿足了他的期待,但想到之後會有的養家糊口的壓力,安全感立即就消失了。

不少“90後”職場新人也同小林一樣,表達了對工作環境和收入的不安全感。根據人人網最近發布的《2013初入職場員工滿意度調研報告》顯示,初入職場員工薪酬滿意度的整體情況不佳。明確表示對目前薪酬滿意的職場新人比例僅為24.68%。近三成新人認為,“薪酬與同行業類似崗位相比偏低”是其對薪酬不滿意的主要原因。

四成職場人無奈“月光”

“月光族”是工資安全感最差的一群人,而這樣的人數還真不少,近日,智通人才網發起月薪剩余相關調查,在參與調查的200多名職場人士中,能儲蓄月收入70%以上的僅約占一成,能儲蓄月收入一半以上的約占兩成,而表示自己掙多少花多少、是名副其實“月光族”的則占到四成。

“掰著手指頭數數,離發工資還有8天,口袋里的鈔票所剩無幾,接下來的幾天得刷著過了。”在一家廣告公司工作的小李說自己“每月必光”。而“月光族”們表示,自己的月光是迫不得已的,“我們的父母輩,那會每個月拿幾百塊,甚至幾十塊錢工資的時候,也能結余不少,現在拿得多開銷更多,怎麽能不‘月光’。”

為高薪自主加班情況頻現

由於職場人士工資安全感較低,在各種壓力包圍之下,不得不拼命打拼,不少職場人士選擇通過主動加班,來增加自己的職業好感。

23歲的安徽打工者小胡,每天都和同事爭著加班,她在一家保潔公司通過服務外包為一家日企做保潔,加班意味著能多拿錢,“加班的名額有限,12.5元/小時加班工資,從17點正常下班後算加班時間,一般到21點,每天能多50元。”小胡說,只有多掙錢,她才感覺踏實,才能讓她早點過上城市人的生活。

根據調研數據顯示職場中有超過四成工作時長超過8小時,占樣本比例高達43.47%,是由於經驗不足、職位較低、增加收入等原因。

上海"安全感工資"9250元靠譜嗎?

安全感工資,我們不少人還是第一次聽到。所謂“安全感工資”,根據百度百科解釋,就是工資安全感,就是所得工資在下次發薪前能否滿足個人的開銷,若能夠滿足甚至有富余,即有安全感,反之則無安全感。雖然每個人都有各自的答案,但“9250元”這個數值還是讓眾人大吃一驚,在網絡、微博上引起軒然大波,有的說“我離安全還差一大截”,有的說“我離安全一半也不到”還有的說“我一直生活在極度恐懼中……”都表示自己的收入沒有達到安全數值。那麽,在上海生活月收入多少才有安全感?9250元靠譜嗎?

首先,我們要問,“安全感工資”9250元的計算從何而來?據記者調查、了解,這份榜單實際上是由網友根據2012年時,一家人力資源網站發布的2011年各大城市在崗職工平均工資水平,再綜合考慮以物價水平及消費成本,計算出來的平均值。我們要問,這些統計的依據是什麽?數字從何而來?均不得而知。這靠譜嗎?

二是所謂“安全感工資”9250元與上海月平均工資相差甚遠。根據上海市統計局統計,2012年本市職工平均工資為56300元,月均為4692元。何況,所謂“在崗職工平均工資”也是有水分的。大都根據職工社保繳費依據,統計對象以機關、高校和國企大單位為主,肯定是高於實際的平均水平的。即使這樣的平均工資,許多網友都表示,這不能反映真實的“平均水平”,何況,在這基礎上得來的安全感工資,能靠譜嗎?

三是“安全感工資”的標準更不靠譜。安全感,確實同收入有關,但並不直接對等,更沒有統一的標準。不同生活背景的人來說,所需的安全感工資肯定不同。設想,有房的和無房的,安全感一樣嗎?該標準是以個人為單位,而非家庭。這個算法也是不現實的,應當考慮家庭醫保、房貸、教育等諸多因素。其實,每個人的安全感,都與每個人的生活要求有密切關系,有很強的主觀性,沒有統一標準,個人冷暖自知。應該指出的是,上海還有許多領取低於月平均工資的同誌,難道他們都不安全嗎?正如網友所說,所謂“安全感工資”9250元,我們何止拖後腿,簡直是趴在地上了。

我們認為,所謂“安全感”,實際上是一種放心感、信任感。“安全感”具有綜合成因,是一個完整的系統工程。安全感應該來自多方面安全感與工資有關,但不完全取決於工資。安全感應該來自多方面,比如食品安全、社會治安,經濟狀況,健康狀況、社會保障等,其中,經濟狀況,除收入之外,還有消費水平等要素。如果物價穩定,生活也能有滋有味;安全感來自舒適的環境,更來自健全的社會保障。

當然,我們上海的安全還是不錯的。2011年上海市民安全感“指數”84.04分,名列前茅。正如西班牙瓦倫西亞外貿局上海首席代表瑞卡多說:“生活在上海非常安全,無論夜間出行還是孩子上學,都不擔心!”

“安全感工资”读出民众的收入焦虑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你在上海,我在北京;而是你明明在_____,工资却在_____”,近日,最新“全国各大城市安全感工资标准”网上热传,由高到低:上海9250元,深圳8780,北京8550,温州8020,杭州7880,广州7750,苏州7320,厦门6600,青岛6260,南京5980,成都5660,西安5400,天津5350。安全感工资,你安全了吗?

安全感工资标准虽是民间版本,但围观者众,有人抱怨拖后腿,有人感叹达标了仍无安全感。安全感与工资有关,但不完全取决于工资。但安全感工资读出了民众的收入焦虑。如果物价不高,低工资的生活也能有滋有味;公共服务更健全,工资一般亦心安。安全感来自可调适的心境,更来自健全的社会保障。

有记者了解到,这份榜单实际上是由网友根据2012年时,一家人力资源网站发布的2011年各大城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水平,再综合考虑以物价水平及消费成本,计算出来的平均值,并不是统计部门公布的官方数据。有社会学人士表示,每个人的安全感,都与每个人的生活要求有密切关系,有很强的主观性,不存在一个共用的标尺,工资并不等同于安全感,个人冷暖自知。

京华时报发表评论称,尽管如此,“安全感工资标准”成为网友热议的对象,并得到不少网友认同,仍传递出了民众对收入问题的焦虑。房价、物价节节攀升,生活成本居高不下,网友从这份“安全感工资标准”榜单中,看到了现实差距,因此更期待能“马上涨工资”。

事实上,在全国两会召开前,人民网开展的一项调查就显示,收入分配是公众目前最关注的话题之一。央视“两会大数据”节目也显示,收入分配问题已连续两年被认为最难解决,且人数占比已从去年的20%升至今年的24%。面对拳拳民意,希望代表委员多为百姓增收建言献策,也期待两会能加快推进收入改革。

或许,我们没必要争辩“安全感工资标准”是否科学,但相关职能部门却要读懂民众的收入焦虑。民众关注和焦虑的问题,正是政府部门的施政方向和改革指南。努力推进收入分配改革,让公众有一个稳定的收入增长预期,不断缩小各阶层之间的收入差距,整个社会势必会更公平、更稳定,老百姓的腰板才会挺得更直。

推进收入分配改革,让更多人能够分享改革成果的同时,也需要其他领域的改革进行配套。原因很简单,如果房价依旧“高烧”不退,医疗依旧能让一个家庭“因病返贫”,孩子的教育成本依旧不断加码,即使大家的工资有一定幅度的增长,最终仍会活得比较吃力。所有这些民生焦虑,都期待能在两会后有所缓解。

当然,有必要强调的是,收入多寡固然是影响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但高收入并不是安全感的唯一来源。毕竟,安全感是一种很主观的感受,每个家庭幸福不幸福都是冷暖自知。有人觉得“月薪2万元只能过60分生活,月薪1万元没法活”,也有人觉得一家人健康平安就是幸福,关键就看你拥有什么样的财富观。

安全感来自可调适的心境,更来自健全的社会保障

注册昵称很难:多有多用,少有少用。主要是生活压力大。

这一回是真的狼来了:不是多少才管用,水、电、油、气等等不要想涨价就涨价才管用。

hanmi1:缩小贫富差距,首先从缩小收入差距开始做起!行业之间不应有过大的收入差距……

三度梅:从安全的角度来思考金钱有两种境界:一是骑在金钱的脖子上;另一种就是被金钱骑在脖子上。

芳菲小猪: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你在上海,我在天津;而是我明明在上海,工资却在天津……

小葱拌拌拌:安全感是自己给自己的,没安全感的人,每个月给再多工资都是多余的。懂得知足的人会知道如何经营自己的生活,急于寻找存在感的人,欲望无上限,安全无底线,那就是作死。

人民微评:安全感工资标准虽是民间版本,但围观者众,有人抱怨拖后腿,有人感叹达标了仍无安全感。安全感与工资有关,但不完全取决于工资。如果物价不高,低工资的生活也能有滋有味;公共服务更健全,工资一般亦心安。安全感来自可调适的心境,更来自健全的社会保障。

综合新华网、东方网、南方网、九个头条网等报道


這些年 美股被唱衰過多少回?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941

股市名言“行情總在絕望中誕生,在半信半疑中成長,在充滿希望中結束”在過去5年半的美股歷史上得到了最好的體現。這樣那樣的壞消息使得各式各樣的分析人士無數次站出來唱空美股,但是均鎩羽而歸。以下是一些關鍵性事件/數據所引發的看空時刻。

Wall_of_worry

   A失業率9%,企業盈利12個月內銳減90%。9個月內有10家大型銀行破產或者被廉價出售。大藍籌通用電氣宣布大幅削減股息66%。

   B失業率繼續飆升,美元大幅走低,市場一片股市“死貓跳”的看法。

   C財政赤字無法控制。

   D多德弗蘭克法案通過,金融行業前景黯淡。

   E債務上限觸及,政府面臨違約。

   F中東“阿拉伯之春”失去控制,戰爭擔憂出現。

   G中國硬著落風險彌漫市場。

   H“歐豬國家”危機爆發希臘退歐傳言影響市場。

   I奧巴馬醫療法案導致市場不確定性因素增加。

   J美國選舉不確定性因素。

   K朝鮮核威脅。

   L波士頓爆炸案。

   M美國政府即將關門大吉。

   N俄羅斯烏克蘭危機爆發。

   O埃博拉病毒在美出現。

   當然,如果換個眼光來看的話,市場也有可能是另外一種狀況——上證指數

   A鉆石底:2132.63——李大霄

   B政策底:2300

   C裸奔底:2200——《老艾觀察》專欄主持人艾堂明

   D蛋蛋底:2100點附近——但斌

   E國九條:2000點

   F解放底:1949

222

到目前為止看起來真正靠譜的底在1849.65點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渣打出事後還值多少?

來源: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4/11/blog-post_23.html

近日看見不少價值投資blogger對渣打銀行(2888)這支股票很有興趣,自由一千萬兄更話要組織一個「渣打同香會」建議大家做渣打股東,這是在別人恐慌時買入的行為。與此同時,有不少持有渣打的朋友仔欲哭無淚,見股價下跌而鬱鬱不歡。這令止凡很有興趣對渣打作一下估值,看看由160元跌下來至110元的渣打是否一個價值投資好機會。


對一支股票突然下跌,令不少基金經理作出沽貨動作,決不能單看其過往價格作為基礎,或以為過往市盈率達13倍而如今只有9倍,就斷言話抵買,作出人棄我取的決定,這將會是危險的。相反,又不能話這家公司的盈利增長放慢了,或某地區出現虧損,就不問價地大手沽出,把這支股票唱得一文不值,這又是不可取的。我會建議先分析渣打下跌的原因,鎖定損失及公司變質的範圍與程度之後,再作合理估值,看看有否跌過了頭。

今次分析只基於盈利數字,其方法在之前一篇「何謂與大市同步」大致討論過,利用大市作為基準,即10年回本期來看其價值,而渣打本身的運作效率及與同業的比較則不會涉足。從平日對渣打的印象來看,渣打算是管理優良的公司,風險控制亦不錯,而這些年盈利數字出事,應該與其公司本身運作及管理無關,是地區生意出現問題,所以先排除了公司結構性變質的問題。

如果沒有出事,渣打由2006年賺26億美元,到2012年賺近50億美元,平均每年有1成多的增長。假如今年繼續能賺50億美元,往後10年也有8%增長的話,10年下來總盈利就是720億美元。

在此要看看股份數目變化,2006年有13.5億股,在2008年至2011年期間,股數每年增加一兩成,但近兩年沒有大動作,股數都沒有突然增加,2013年大約有24.5億股,未來10年就按每年普通的3%去增加(除非有供股或發股作收購活動就另計),10年後的股數大約為32億股。

簡單除數,720/32,就是10年每股賺回盈利值22.5美元,即175元港元。所以股價一時在150港元,一時在200港元,在這些區域上上落落,沒有話抵或不抵,只能算合理。

讓我們看看今天渣打的問題,出事的主要是南韓市場,其實過去多年,南韓的稅前盈利只是3億多美元左右,佔總稅前盈利的幾個百分點而已。在2013年,由於出現問題,渣打已作了大手減值,達10億美元,到2014年上半年又多作10億美元減值,這個市場由2007年至今只貢獻了總共20多億美元,這一年半已經蝕清有餘,實在過份。不過,金融世界就是如此,一件毒資產可以一直輸下去,然而渣打管理層未有放棄這個市場的決定,合理地想,他們應該有把握改善虧損情況。

同時,那一邊廂又話要被美國罰款3億美元,增長又不能保持雙位數字,這樣的情況之下,渣打的估值不會再是175元了,但到底多少呢?150?130?100?70?作為投資者,就是先要評估價值,再看看市場恐慌是否過度了,這才是安全合理地有利可圖。

假設南韓地區下半年還要多減值10億美元,2015年還要再多減值20億美元,由2013年開始總共減值50億美元,我相信這已經是極差的打算,如果一個地區在正常時每年只賺3億多,如今蝕了總共50億美元,而管理層在這三年時間還沒有想辦法把這毒瘤切除,這會是災難。另加3億的罰款,與及各地的盈利增長減慢,就拿一個比通脹率好一點點的數字4%吧,這數字已經極之保守地看待渣打銀行的盈利能力。

算未有南韓的減值前,2014年就應該大約賺50億美元吧,每年增長4%,未來10年總共賺到600億美元,之後,我們可以再減去南韓在2014及2015年的40億美元減值(其實稅後可以減值小一些),再減去3億美元罰款,即10年賺了557億。按10年後的32億股計算,大約17.5美元,即135港元。

渣打出事了之後,我認為它的合理價為135港元,現價為110元,大約有兩成折讓,算是抵買。然而,股神很喜歡說安全邊際,如果達3成拆讓,即大約95元,甚至5成拆讓,即68元,這安全邊際會更大,補足以上分析假設上的錯誤及風險。

雖然這分析簡單地拿盈利數字拼來拼去,但並不是拿市盈率或股息率簡單比較一下就算,單看市盈率或股息率買賣股票的朋友,想清楚自己拿個PE或息率思前想後,真的是在價值投資嗎?要小心價值投資陷阱。當然如果一心希望渣打在雨過天晴之後回覆當年勇的話,這又另計。

很希望blog友可以交流一下,尤其是決定買入渣打的朋友,為何覺得渣打跌過頭呢?你們心中股值及股價為多少呢?你覺得以上的假設如何?歡迎提點。不過,估值有如藝術而非科學,以上數字的大概感覺、方向、範圍有個譜就可以了,請不要跟我針著小數點後的數字,還每個數字的來龍去脈噢。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