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審被指犯5原則錯誤
1 :
GS(14)@2017-08-18 07:49:59■周永康父親昨指判決反激發更多年輕人政治醒覺。
【本報訊】原審裁判官張天雁判刑時強調本案與一般刑事案截然不同,信納三子非只為個人利益或傷害他人。她形容年輕人想法可貴之處在於較為純真,但可能衝動偏激忽略後果,「就如錢幣兩面,有美好一面,也有缺失一面」。上訴庭就側重於「缺失一面」,認為須加重懲罰與阻嚇,並列出張官犯下5項原則性錯誤。
稱體現「和理非」遭反駁
張官指相對本案後的不同政治事件,三子行為溫和得多,亦不認同示威者非常暴力,從錄影片段所見三子一直主張和平、理性及非暴力,雖有保安員受傷,但沒證供顯示三子有份參與,或有意圖使他人造成該傷害。張官在判詞引述三子背景時指,三人均為年輕學生民主運動領袖,未曾犯事,對政治滿腔熱誠及有理想並付諸實行,真心因為自己的政治理念或對社會現狀而表達意見及訴求,並非只為自己利益或傷害他人。他們熱心參與得到家人體諒及支持。張官更指處理勇於表達意見的年輕人時,若他們非只為個人利益或傷害他人,法庭應較寬容及嘗試了解他們背後動機。但上訴庭指張官忽略本案是大規模非法集結,暴力衝突風險很高,客觀而言三子必可預計衝突無可避免。不能因10名受傷保安只有1名傷勢較重,就說暴力很輕微。張官雖接納三子真心相信公民廣場富歷史意義及代表性,只想入內圍圈及叫口號,而她批評羅冠聰煽動市民擾亂秩序時,亦提及羅不停呼籲在場人士注意安全和秩序,及提醒有關法律風險,建議學生及不清楚責任的人不應參與,但上訴庭指張官忽略了雙學當晚已在政總外完成集會,沒絕對權利一定要進入公民廣場,卻執意強行進入,行徑自以為是,漠視法紀。■記者勞東來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818/20125176
Hea富生活:買樓原則要看水源
1 :
GS(14)@2017-10-22 17:47:11我買樓的第一原則,是看一個地方的趨勢。甚麼是趨勢?我會用湖來做比喻,湖水通常有三個來源,地下水(內需)、雨水(天然資源),以及來自其他湖泊的水流(外地資金)。可能有些湖三個來源都有,便可長期保持在高水位。就像過去二、三十年的中國,由吸引外資到內地設廠,到廣泛利用其人力資源優勢振興經濟,再以便宜價格開採天然資源賣到外地,賺取外地資金,令到十三億人口的生活富足了不少(當然當中產生不少壞的副作用,但本篇只談樓市),甚至直到現在產能過剩,可以對外輸出,稱之為「一帶一路」,猶如一個湖,三方面的水源都非常充足,甚至滿瀉,可以流向其他乾涸的湖泊。所以大陸主要城市的樓價,在過去20年升了10至20倍。如果一個本來魚穫豐盛的湖,突然間水位下降,這可能受天氣影響,有一段日子缺乏雨水,但若然長期乾旱,這就表示水流已經改變流向,水不再流入,只靠內需維持。就像日本的經濟,迷失30年,經濟差已形成習慣,所以節吃省用成為日本人的生活模式,要振興內需亦極不容易,加上政治因素令貨幣長期維持高水平,想要有水流入也不容易。因此現今日本樓價,還是九十年代的一至兩成。
核心區域最先受惠
兩個鄰近的湖泊靠在一起,一滿一旱。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以低貨幣及低姿態來換取水源流入,所以日本這兩、三年的核心區域,樓價都有不錯的升幅,像東京的銀座、南青山,大阪的難波、心齋橋等,其他地區受惠極微。我會形容每個城市的核心區域就是湖泊的最深水區,如果有水流入,第一時間受惠的地方,請記住這一點。中美最會玩弄貨幣戰爭,從而達到自己的政治目的或制裁效果。例子有台灣,在蔡英文總統上台後,中國收緊台灣旅遊的審批,旅行團體不容易辦得入台證,個人更不用說,當地的酒店旅館食肆商場一下子由其門如市變得水靜河飛,只是三幾個月內的事。南韓更加無厘頭,因為一個薩德導彈防禦系統,就出現限韓令,所有韓國產品以致韓劇電影一律封鎖,最近講述光州事件的《逆權司機》更被國內屏蔽。聽聞當地連免稅店都要關門大吉。雖然現時在日本樓市當中,大阪樓升得最好,但就太過依賴中國旅客,如果出現限日令怎辦?郭釗
http://fb.com/heaology.edu本欄逢周四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1019/20187728
周小川﹕4原則防金融風險
1 :
GS(14)@2017-11-05 11:27:41【明報專訊】據內地媒體報道,人行行長周小川撰文表示,防範金融風險要把握四大原則,包括強化監管制度、拓展多元化的金融市場結構、減少令市場機制扭曲的各種干預及避免金融脫實向虛。
加強監管 改善市場結構
《上海證券報》報道,周小川在《黨的十九大報告輔導讀本》中撰文,強調防控金融風險要立足於標本兼治,主動攻防。強化監管制度方面,他認為金融機構應塑造健康的資產負債表,做好複雜金融產品的交易和清算。同時,要促進公司治理,並嚴格限制和規範非金融企業投資金融機構,以便加強金融機構股東的資質管理,防止利益輸送、內部交易等行為。另外亦須強調,不可無證經營或超範圍經營。
讓金融機構回歸本源,服務實體經濟,也是防範風險的舉措之一。文章表示,金融機構應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改革為主線,解決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同時,不能亂搞同業、亂加槓桿及亂做表外業務。
減少干預 與國際接軌
除了加強監管,他認為改善金融市場結構亦能達到防範風險的效果,包括積極發展股權融資,提高直接融資比重,改革股票發行制度,同時加強對中小投資者權益的保護。另外亦應擴大債券融資規模,豐富債市品種,並用好「債轉股」,及發展私募股權基金等多元化的投資主體,切實地幫助企業去槓桿、出清「殭屍企業」。
最後他認為,應減少各種干預對市場機制的扭曲,才能讓市場機制在危機時發生效用。因此,中國同時應不斷擴大對外開放,放寬境外金融機構的準入限制,實現資本項目可兌換,減少外匯管制,促進內地市場規制與國際標準接軌。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9433&issue=20171105
周顯﹕同股不同權 原則不支持現實支持
1 :
GS(14)@2018-01-01 23:46:40【明報專訊】有朋友看了多篇我寫的文章,對我說﹕「你似乎好反對同股不同權噃!」
我的回答很無厘頭﹕「我是一個共產主義者。」
此話怎解?
我認為共產主義是最理想的制度,雖然它有很多缺點,但卻夠公平。其缺點例如說,初期如果不用很殘忍的手法鬥倒地主,根本無法實施,這只要看看今日香港的地主勢力之大,就知道了。但這殘忍的手法是很少正常人可以承受的。
撇開這些殘忍的手段不談,共產主義不可行之處是旁邊還有很多資本主義國家,這些資本主義國家會用更好的條件,把人才都扯過去,令到共產國家人才貧乏,無法運作。當年我住加拿大,醫療制度非常公平,貧富一視同仁,但很多醫生都跑到美國執業,有錢人都跑到美國治病去了。
共產主義難與資本主義爭人才
假如當年共產國際可以成功,共產主義統一了全世界,人民無處可逃,共產主義才有成功的希望。但現在由於有了競爭,就不可能成功了。
同股不同權的情况也是一樣。原則上,我支持同股同權,同股不同權是邪惡的,但是,現在有很多國家的交易所,都採用不公平的同股不同權,如果我們不向他們看齊,就沒生意了。
換言之,這是生與死的問題,也是現實的問題,在原則和現實之間,我選擇了現實,因為,在國際競爭的世界,只有現實,才能生存。朝鮮就是最講共產主義的大原則,結果咪被孤立囉。那些放棄共產主義,「出賣兄弟」的國家,結果咪發達囉。
[周顯 投資二三事]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1262&issue=20171228
基金觀點:抵禦股市波幅的三大原則
1 :
GS(14)@2018-02-04 23:19:47在市場持續走高的前提下,投資者很容易忽略風險管理的重要性,但聯博認為,市場低波幅時,更是思考投資風險的最佳時機。根據聯博的經驗,風險管理應掌握三大原則,才能打造出一個可提供下行保護的投資策略。1)擴大對風險的定義:傳統上,許多投資者習慣使用追蹤誤差(tracking error),貝他值及標準差評估投資風險,但其實都有局限性,無法滿足投資者需求。有鑑於此,建議投資者擴大對風險的定義,着重在上行獲利比率(upside capture)與下跌防禦比率(downside capture),也就是投資組合在市場走高或下行之際的連帶漲跌程度。對很多投資者而言,在市場下跌時能減少虧損,才是風險管理的重點。此外,投資者容易受情緒所影響,容易作出不理性客觀的決定。若能把重點放在減緩回報波幅,有助於獲得更理想的投資結果。2)防禦策略與時俱進:建構防禦策略時,不要依賴過去的規則,應該仔細觀察目前的市場狀況、敏感程度,以及推動改變的新因素,因為這些可能會重新定義避險的本質。一直以來,公共事業與電訊類股票都被投資者公認為抗跌一族,但等到利率上揚,這樣的觀念可能逆轉。所有核心消費品類股都很安全嗎?也不盡然,當中潛在不明朗因素包括亞馬遜(Amazon)顛覆零售業,或小型新創企業掌握非傳統媒體的優勢,打造出立足市場的新品牌。加上此類股票估值目前相對偏高,故傳統屬於抗跌一族的核心消費品類股可能並不安全。3)抗跌股存在於不同領域:投資者在尋找抗跌投資目標時,不應只鎖定部份類別或投資因素,應選擇對市場或經濟敏感度較低的優質企業。這類企業存在於各種市場領域,但必須悉心研究才能發掘。有些企業具有優勢地位,可望受惠於產業的長期轉變趨勢。有些企業享有成本效益或其他競爭優勢,有些企業的市場則有結構性優勢,或法規環境正面。投資者若能掌握上述三大原則,將能建立一套合宜的避險策略,可在市場下跌時減少虧損,市場反彈時亦能迅速回升。無論市場波幅如何,事前做足準備,建立下行保護,從而應付時刻變動的市場風險。(資料截至:2018年1月16日)本文所載資料為 AllianceBernstein L.P.或其聯屬公司之觀點,截至本公佈日期,相信相關資料來源乃屬可靠。投資涉及風險。AllianceBernstein L.P.對任何數據的準確性不發表任何聲明或保證。並不保證本材料所載任何預測、預計或觀點將會實現。過往表現不保證未來的業績。本文所示觀點於本公佈日期之後可能隨時發生變化。本文件僅供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AllianceBernstein L.P不提供稅務、法律或會計建議。其不會考慮投資者個人的投資目標或財務狀況;在作出任何決定之前,投資者應就其個別狀況諮詢適當的專業人士。本資料不得被視為銷售或推廣材料,或購買或出售AllianceBernstein L.P.或其聯屬公司所發起之任何金融工具、產品或服務的要約或招攬。AllianceBernstein R及AB標誌為註冊商標及服務標記,須獲得其擁有人AllianceBernstein L.P.的批准方可使用。香港讀者謹請留意:本文件未經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審核。本文件之發行人為聯博香港有限公司。本文觀點不構成研究、投資意見或交易建議,且未必代表聯博投資組合管理團隊的觀點。c2018 AllianceBernstein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80130/20289463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