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轉向悶股 市場先生自語

來源: http://mrmarketofhk.blogspot.hk/2014/10/blog-post_14.html

筆者在股市打滾多年, 見證過市場情緒可以突然逆轉, 一年之內, 可以有幾轉天堂與地獄的穿梭來回, 就好像聽電臺音樂節目, 一天之內你可能因為聽到傷感情歌而觸動落淚, 好快你又可能聽到勵誌歌由而鬥誌激昂. 因此, 投資者實在不必太投入當前市場的旋律, 有時抽離一點效果可能更好. 難怪股神巴菲特要遠離華爾街而住在自己家鄉美國中部小城奧馬哈, 就是要避開市場上的噪音. 升市不心雄, 跌市不心慌, 仍然是筆者面對股市的心態.

筆者以恆生指數升穿24,000點為減持股票的起點, 並且越升越沽, 最近在個人網誌透露正在重整股票組合, 由金融股為主轉為以資產折讓股為主, 當中筆者已經選定3支最核心的持股, 全部都是傳統上比較冷門的股票, 有人稱這些股票為悶股, 因為它們毫不性感, 吸引不到一般投資大眾的眼球. 不過, 筆者正是喜歡它們受人忽略, 少人爭反而可以慢慢收集. 不過, 有流動性風險, 就是這些冷門股票通常成交量比較低, 萬一將來有資金需要套現可能沒有足夠的成交量, 因此, 必須要非常小心選股, 確保自己願意長期持有這些冷門股, 正如巴菲特的名言, “我買股票時總是假設股市明天就會關門”, 既然交易所不開門, 股東可能賺錢的途徑就是靠公司經營的成果, 包括股東資產淨值不斷壯大以及分派股息. 但這恰恰才是投資股票賺錢的正道, 也是筆者心所追求的, 能夠找到永遠不需要沽出的股票去投資.

筆者有些朋友已經放棄匯豐, 嫌棄它今非昔比, 回報不佳. 不過, 筆者目前仍然持有舊有股票組合的匯豐, 時光倒流至2009年5月5日匯豐公佈世紀大供股之後的第一次中期股息每股8美仙, 如果有投資者當日以收市價57.95元買入並持有至今, 共收取每股大約17.46元股息, 以上星期收市價78.4元計算, 總投資回報率為65.42%. 如果有投資者當日選擇以收市價16.54元買入盈富基金, 至今共收取股息每股3.13元, 以上星期收市價23.95元計算, 總投資回報率為63.72%, 投資匯豐其實同盈富基金的回報率差不多. 筆者參與匯豐供股後持股成本降至大約64元, 持有至今大約5年半, 期間共收取股息大約53.6萬元, 計入股息的總回報率有49.78%, 以去年每股派息約3.8元計算, 每年為筆者提供被動收入大約11.66萬元, 股息回報率有5.94%, 即使筆者最終選擇不沽出, 只要未來匯豐不供股以及不減少派息, 則筆者只需再持有多12.2年便可以全部收回成本, 之後便是零成本繼續生利, 也算是不過不失的投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915

避險升溫誰得益 市場先生自語

來源: http://mrmarketofhk.blogspot.hk/2014/10/blog-post_21.html

上星期美股道指和標普500指數分別收報16,380.41點和1,886.76點, 較年內最高位下跌5.59%和6.56%. 但美國10年和30年期的國庫債券孳息率卻由年初的3%和3.92%大幅下跌至2.22%和2.98%. 從基本因素去看, 目前的各項經濟指標都較年初有大幅改善, 現時美國的失業率為5.9%, 而年初的失業率是6.6%. 最新公佈新申領失業金人數26.4萬人, 創14年半以來新低, 而今年1月份的新申領失業金人數卻高達33.9萬人, 最新持續申領失業救濟金人數為238.9萬人, 而今年1月份則高達288.4萬人. 因此, 無論如何, 目前擁有加息的條件只有比今年1月份更多而非更少, 目前距離加息的日子比今年1月份只有更接近而非更遠. 但為何目前的國庫債券孳息率卻比1月份低呢? 原因就是"避險". 即是話, 目前投資者將資金湧入國庫債券市場, 並不是因為目前加息的機會較1月份低, 而是因為目前避險的情緒較1月份高, 也表示投資者認為目前投資風險資產的風險較1月份高.

根據美國聯儲局的資產負債表, 截至今年7月30日止, 擁有總資產高達44,070萬億美元, 當中54.91%為美國國庫債券, 而聯儲局的總資本只有560億美元, 表示聯儲局總負債高達43,500億美元, 如果聯儲局今個月議息決定下月起取消餘下每月150億美元購債規模, 正式結束QE3, 如果債市下跌1%, 按簡單比例聯儲局的債券組合將錄得帳面損失440.7億元, 是本身資本的78.7%. 更甚的是, 筆者發現聯儲局帳面上有2,090億美元的未攤銷溢價(Unamortized premiums), 這是聯儲局買入債券的收購價超出債券面值的部分. 如果聯儲局不能以溢價出售手上的債券, 一旦持有到期, 所有溢價將化為烏有. 當然, 聯儲局持有債券會有利息收入, 可以抵銷部分甚至全部的債券溢價, 不過, 未攤銷溢價佔總資產超過4.74%, 能否單靠收取債息去抵銷頗成疑問. 因此, 最容易聯想到的解決方法就是, 托住債券價格在高位, 然後引資金入債市接貨. 難怪有陰謀論認為, 美國到處扇風點火, 製做各處地源政治危機, 因為每逄市場避險情緒高漲, 就會令到資金湧進美國國庫債券市場. 君不見, 2011年8月國際評級機構標準普爾將美國長期主權信用評級從AAA降至AA+, 引起市場對美國國庫債券違約的恐慌, 但反而導致更多資金湧入美國國庫債券避險的奇怪現象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444

香港的老千股 黃牛先生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70f6490100u2u1.html

香港老千股的介紹和鑒別

(2011-02-24 15:19:53)
香港的老千股轉載
標簽:

雜談

分類: 港股
       陷阱:老千和疑似造假股
       
       首先要區分老千與造假股。老千指大股東利用合法手段魚肉小股東的公司,財務上並不造虛假報表,可以說是陽謀。疑似造假股則可能涉嫌財務報表造假,這就是違法了。當然兩者兼有也是有的。
       
       老千
       
       老千股是香港股市的土特產,是A股市場所沒有的。這一方面是由於香港特有的監管(監管寬松)和發行制度(資本授權制,發股靈活),另一方面是由香港人的投機精神早就的。玩老千如同吸毒,一旦發現可以通過財技而非經營就可賺錢,即欲罷不能。可以說,香港一千多只股票中的2/3都可歸為老千股。
       
       我試著將港股中的老千股,和電影分級一樣,大體上劃分為以下幾個等級:
       1、頂級,很黃很暴力。擺明著搶錢,明著告訴你"我是老千",殺的是初哥和短線客。這一類包括威利系、宏安系、中國星系、詹殼王系、龐殼王系、陳殼王系中的大部分、金利豐系中的大部分、蕭才子系、抽水機官永義,以及眾多不知名的小角色;它們流行向下做。
       2、三級,較黃較暴力。有時候猶抱琵琶半遮面,有時候又做裱子還要立牌坊,有的還真有些值錢的資產但喜歡經常玩財技魚肉小股東。這一類包括陳殼王系的小部分、彤叔系的一部分、火車系以及劉政協經常客串的公司。
       3、二級,情色動漫類。資產大體是實的,大部分時間正經做生意,逮著機會不忘了狠撈一把,或者洗腳上田的高級老千。這一類包括彤叔、小超人和大劉的旗艦公司、高殼王系的大部分、許先生、以及首鋼系北控系航天系等國企系列。
       4、初級,鴛鴦蝴蝶派。資產是實的,正經做生意,十分顧慮自身社會影響。大波段上玩財技,技巧臻於化境以至於和非千的界限模糊。這一類包括李超人的長和系、榮公子的中信系等。
       
辨別老千三原則:
       
       1、大規模發股(有時低價,但非一定),但不轉移控制權;
       
       2、大規模發CB,又不轉移控制權,或(少數情況下)轉移控制權,但CB隨時可轉讓;
       
       3、高價購資產。
       
       尤其第3條“高價購資產”可以一票認定,2和3往往同時進行;1可以是3的前奏,手段多樣不一而足。如果結合股東背景,可以95%以上的概率認定。由於香港的特殊環境,建議選擇投資標的前,先GOOGLE股東背景,作為一個必做的功課。
        
       
       疑似造假公司
       這類公司的認定稍微困難一些,但仍有蛛絲馬跡,比如毛利率不合常識、資產負債表個別項目異常。一般造假股爆煲前,市場必有質疑聲音,盡管有時很微弱。此外,福建股已經名聲在外,正常的福建公司也是需要自證清白的。
       
       這里舉兩個例子作為對比:2689即使在金融風暴最慘烈、公司負債率達到98%的時候,大股東都不願意發股攤薄權益,可以反映企業家對股權的看法;而587(華瀚生物醫藥,美即控股大股東)在帳上有大量現金的時候卻超低價供股,這個疑問是無法解釋的。
       
       造假股比老千股更可怕,原因在於一旦黑幕揭穿投資者將血本無歸。對這類公司的原則是“有疑問,即遠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758

悶股也有出頭天, 中巴終於飛升 市場先生自語

來源: http://mrmarketofhk.blogspot.hk/2014/10/blog-post_28.html

"瘦田無人耕, 耕開有人爭"又一例證, 筆者於1月7日推介的悶股26中華汽車, 又稱中巴, 由當日至到9月25日中巴公佈2014年度業績, 共有178個交易日, 期間中巴收市價最高為65元, 最低為60.2元, 高低波幅只有4.8元, 連8%都無. 當中, 有111個交易日或62%收市價是在62元或以下, 而收市價是在64元或以下更高達167日或94%. 表示, 對中巴有興趣的投資者在今年內有長達167日的時間, 每日都有機會以64元或以下買入中巴. 中巴被稱為悶股, 除了股價波幅小之外, 成交量也少. 178個交易日當中, 成交股數在10,000股或以下的日子有134日或75%, 成交股數在20,000股或以下的日子更高達158日或89%. 不過, 自從傳出有對沖基金對中巴有興趣之後, 可以看到管理層有明顯積極的回應. 首先將全年派息增加21.7%至每股2.8元, 此外, 更於市場回購股份. 根據集團的披露報表, 由9月26日至到10月23日期間, 集團共回購204,200股中巴, 當中有100,000股已經註銷.

筆者發覺股市有個普遍現象, 無論一支股票的價值如何為低估, 但只要股價不上升, 大多數投資者就無興趣買. 以中巴為例, 2014年度財務報告表顯示資產淨值每股高達160.9元, 扣除所有負債後的每股淨現金有41.74元, 以筆者的持股成本62元計算, 市帳率只有0.385倍, 資產折讓高達61.5%, 淨現金佔股價高達67.3%, 也表示筆者變相以每股20.26元擁有其餘每股值119.16元的資產, 無論如何計算, 中巴的估值都是被嚴重低估, 但股價就是不升, 股價既然不升, 投資者便沒有興趣買, 惡性循環之下, 中巴便加入悶股行列. 不過, 悶股的價值一旦被釋放就有爆發力. 中巴自9月26日開始受到市場的關註, 無視期間發生佔中, 環球經濟憂慮引致歐美股市下跌等事件, 中巴股價都持續上升, 以上星期收市價82.9元計算, 較9月25日收市價63.8元上升30%, 同期盈富基金下跌了1.8%.

不過, 筆者認為不要將信心建基在股價上升之上, 也不要憂慮持股股價下跌. 巴菲特說, 如果未來十年你都需要買漢堡包, 那麼你應該盼望漢堡包的價錢越來越便宜. 筆者便深深體會到這個道理. 本來筆者打算今年都是中巴的淨買入者, 因此, 筆者期望中巴股價越低越好. 不過, 筆者發覺好多時想換馬的時候, 想買的股票股價上升, 想賣的股票股價卻下跌. 原因就是, 自己不想要的, 別人也不想要, 自己喜歡的, 別人也喜歡. 學到教訓就是, 不要買一些自己不願意持有, 只是希望明天有人會出更高價同你買的股票. 無論如何, 悶股的優點在於悶, 當悶股不再悶, 便是時候奔向下一支悶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7352

美日一收一放 市場先生自語

來源: http://mrmarketofhk.blogspot.hk/2014/11/blog-post_4.html

一如市場所料, 上星期四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宣佈結束其債券購買計劃, 表示第三輪量化寬鬆政策在啟動兩年多後宣告結束. 簡單地總結2年以來的變化, 美國失業率由2012年9月時的7.8%改善至5.9%, 美匯指數則由2012年9月平均數79.9上升至目前的87.04, 不過, 最大得利益的是美國股市, 道指與標普500指數分別上升33.4%和43.6%. 證明一個政府如果想振興經濟, 最好的方法就是振興股市, 也證明美國政府仍然是地上最強. 俗語說, 有人辭官歸故里, 有人漏夜趕科場. 另一邊廂, 日本央行上星期五突然宣佈擴大每年貨幣基礎至80萬億日圓, 日本政府養老基金也宣佈將海外債券配置比例由11%提升至15%. 筆者不相信美聯儲和日本當局一先一後的的有關決定是巧合.

至於內地A股也不甘寂寞, 在阿爺救樓市谷消費以及人行向市場註資的刺激下, 滬綜指10月份累升2.4%, 以2,420.18點高位收市. 通常股市好保險股盈利與股價表現也不會太差. 內險股已經公佈了首3季業績. 以股東淨利潤計算, 國壽, 平保和太保分別增長16.3%, 38.5%和10.9%. 雖然平保的強勁增幅得力於平安銀行淨利潤大增34.2%, 但也顯示內地保險業本身的一些利好因素. 第一, 保險資金投資收益率普遍上升, 國壽的淨投資收益率由4.51%提升至4.83%, 平保更加由4.9%提升至5.3%. 第二, 保費收入普遍錄得增長, 平保個險渠道新保單保費增長19.9%, 壽險總規模保費增長15.4%, 太保個險渠道新保單保費更大增27.7%. 第三, 其他綜合收益普遍回升, 其他綜合收益主要是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值變動產生的損益而沒有計入當期損益的部分, 國壽其他綜合收益由虧損47.37億元轉為收益185.28億元, 太保則由虧損2.51億元轉為收益72.35億元, 平保更由收益7.16億元大增至101.16億元, 意味著內險股未來資產減值的壓力大幅下降. 由於國壽於債券資產的配置比重較高, 未來受債券價格波動的影響也較大.


首3季業績顯示內險股也有不利的方面. 受到各類銀行理財產品的衝擊, 退保支出普遍上升. 首3季退保金方面, 國壽, 平保和太保分別大增64.6%, 32.9%和57.1%. 國壽, 平保和太保的退保率分別為4.77%,1%和6.6%. 高退保率對內險股的不利影響包括損害現金流的穩定性, 也顯示以往銷售保險產品的可持續性較差. 平保的退保率遠較其他內險股為低, 因為平保的壽險總規模保費當中, 有92.85%為個人代理渠道, 個險比重遠超其他對手. 以預期今年內含價值和新業務價值估值, 國壽,平保和太保的股價對內含價值(P/EV)分別為1.25倍, 1.01倍和1.28倍, 國壽,平保和太保的隱含新業務價值分別為4.57倍, 0.14倍和5.08倍. 平保估值最平, 也是筆者的首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8320

張五常:世界很可能正處於經濟大蕭條之中,中國的應對之法是什麼? 辨卻先生

來源: http://xueqiu.com/7401664031/32972066

張五常:世界很可能正處於經濟大蕭條之中,中國的應對之法是什麽?

(李俊慧按:以下是張五常教授最近在深圳做的一場演講的內容,鳳凰網已經發布了演講內容,但里面有不少錯誤,我在其基礎上做了一些修正。本文題目也是我擬的。)

各位朋友,我說話有一個慣例,幾十年來都是如此的:我可以不說,但我不能夠說我自己不相信的話,是士可殺不可辱。(掌聲)

我幾十年來都是這個樣子的,後來就是我不想講,因為中國這幾年的經濟非常不好。我是對中國最樂觀的人,我跟進了35年,以前的30年我都很樂觀,最近的5、6年我轉到悲觀了。現在經濟政策非常不明朗,聽不到有些什麽是我自己能夠認同的政策,那個路向非常不清楚,所以這就是屬於我可以不說的話我就不說了,因為沒什麽意思了。今天我不是要說給你們聽,為什麽突然間自己持有悲觀的看法。我要從另外一個悲觀的看法,帶到中國應該怎麽做的問題。中國現在目前的情況我不講。

那另外一個悲觀的看法就是,從國際上來看,我認為情況也不好,中國不好,國際又不好。這個大蕭條的概念,在經濟學上從來就沒有比較可靠的定義,我認為大蕭條並不是說經濟垮了下去就是大蕭條。1968年香港的地價跌到零,沒問題呀,隔幾年就上去了。香港1975年恒生指數從1700點,兩個月之後跌到120點,沒問題。你說它是泡沫也好,怎麽說都沒問題。中國在90年代,房地產的價格跌了四分之三,也沒問題。但大蕭條怎麽說呢?顯然不是因為經濟垮了就是大蕭條,我個人認為大蕭條的定義,就是經濟衰落以後不需要很多的衰落下去,有簫條,但不需要大蕭條,但是要經過很長的時間都不能夠再翻身,因為這個長的時間的小簫條就變成大蕭條。所以我常認為這個長時間的問題,翻不了身的問題,才是大蕭條。美國30年代的經濟大蕭條,人人都說會翻身,證據是翻不了身。美國30年代的經濟大蕭條是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才脫身的,

另外一個經濟簫條了以後不能再翻身的例子,就是日本。日本在80年代後期,1987年、1988年左右經濟衰落下去,樓價下跌,經濟下去了。二十六七年後的今天也沒翻過身,這才算是大蕭條,這種狀況才叫做大蕭條。

為什麽會這麽麻煩呢?日本的例子我們常常都聽到,二十多年來每年聽到幾次,日本經濟開始好轉了,好轉、好轉,每年講兩三次,年年都說,可是沒有好轉。你看看現在安倍,安倍說經濟好轉了,其實沒有好轉。

說起來大概是6年前出現美國的經濟大蕭條,同樣的問題,整天說“好轉了”,又說失業率怎麽好了,基本上是根本沒有好轉。這個是麻煩很大的。為什麽有的東西衰落下去會再上升,為什麽有的東西又上不去呢?你看看失業率大幅的改善,但是伯南克他說得很清楚,這不是好現象,只不過是有些人放棄了不去找工作了。你看看股票上升,現在股票制度改了,現在股票的制度變成國際化了。很明顯的證據,美國令人很失望的證據,就是經過這個量化寬松,花了很多錢,利息低的不得了,這個量化寬松搞了這麽久。其實伯南克是很有本事的人,你不能說他不懂,結果怎麽樣呢?你說失業率怎麽進步了。三個星期以前,有個數據出現是恐怖性的,哪一個恐怖性的數字?美國的債券,美國的十年債券,它的息跌到2厘以下。什麽意思呢?也就是說市場看到前景是沒有希望的。問題就是他們已經放出去這麽多錢,而市場的預期十年以內不會有通脹。這是一個很麻煩的問題,也就是說大家都看到是沒有前途了。美國算他們看錯,我自己也看錯。我對北京的朋友們說過,我說不要買那麽多美國債券。我怎麽會繼續買債券呢,這樣子亂把錢丟出去,應該有通脹的,一通脹的時候利息就上升了,那麽美國的債券一定會跌的很厲害。那就算是我錯的一塌糊塗,前三個星期美國債券去到最新高,這個問題怎麽看呢。也就是說不是說我錯,不是我一個人錯,只是我搶先認錯。貨幣是很難理解的。

我一位很熟的朋友弗里德曼,他對貨幣的認識是很權威的,假如你說他不厲害,那就不是良心話了,這個人真的是很厲害的,我跟他是很熟的朋友。他對全世界貨幣數據都很清楚,思想敏捷,是統計學的天才,經濟學的根底又好,而且非常用心、非常客觀。你們想想看,他從1982年對通脹的推測,一直錯到他2006年去世的時候,你說難不難、你說難不難?那你說我錯一下有什麽關系呢!(熱烈掌聲)

今天早上有一位同學打電話給我,他說伯南克他到底厲不厲害?他能挽救幾年前的美國金融風暴?(按:張五常教授這里說的“一位同學”就是我……。當時我的意思是伯南克至少使得美國沒有陷入嚴重的通縮,雖然他本來是想搞起通脹的目的也沒達成,但總算是成功了一半,比起1929年那次大蕭條中美聯儲的糊塗政策造成極其嚴重的通縮,已經算很好了。)我說伯南克最厲害的那一點,就是他決定了不再做美聯儲的主席了,這一點是最厲害的,最本事的。我知道假如他繼續做下去一定倒黴的,一定倒黴的。弗里德曼對這麽多屆美聯儲的主席他都批評的,只是對格林斯潘沒有批評,他只是稱贊,在我面前稱贊他。格林斯潘曾經是一個非常紅的人,他拿過無數的名譽頭銜,他不僅是美國經濟的控制大師,他是全世界經濟的第一把手。結果怎麽樣?結果怎麽樣呢?結果聲名狼藉收場。這是一位學者,他對中國是好的,對中國是善意的,現在對中國有善意的外國人不是那麽多了,所以我對格林斯潘很有好感。他這樣子收場,是因為他把利率調上調下,結果就是調錯了節奏。

貨幣,是用來協助貿易的,不是用來協助調控經濟的。貨幣是不應該用來調控經濟的,把它用來調控經濟的話,很容易闖禍的。我不是批評周小川先生,我覺得他做得不好,不是因為他不好,而是不管什麽人坐那個位置都是麻煩的,你叫我去做我怎麽會做得比他好呢。你要用這個貨幣制度,中國搞這些利息自由浮動,為什麽搞成這個樣子?你現在去借錢8厘借不到,哪有什麽投資可以有8厘的回報呢?這個貨幣政策根本不能用,貨幣只是用來協助貿易,沒人叫你用來協助調控經濟的,現在變成貨幣調控經濟。美國要用,他不用不行,因為他用貨幣刺激了他們的經濟制度。中國,我寫的很清楚怎麽樣把人民幣鉤住用一攬子的物價指數,就不要用貨幣來調控經濟,這樣子才能使利率跟投資回報率看齊。現在亂七八糟,我寫了很多次很清楚,我寫了十幾年的。你要放棄用貨幣政策來調控,因為世界上沒有人成功過,可以十年八年很好的,但是一下子就壞了。其他國家沒有這個選擇,美國需要用貨幣政策刺激他們的經濟。

現在在這個世界,面對這個可能真的有個大蕭條的情況發生,我不是說有,我是說“可能真的會有”。你想它六七年都完全沒起色,總是有人說好了好了,日本講了二十多年,為什麽搞的這樣子呢。你們聽我講清楚,他們這些所謂大蕭條,我認為很長時間的簫條才叫大蕭條,原因就是因為信貸膨脹的很大,然後收縮,而得到的結果。人類歷史只有幾個這種經驗的,這個問題從1929年開始。信貸膨脹並不等於貨幣膨脹,就是說信貸膨脹可以是沒有通脹,就是你借我也借大家都借,借到信貸很高,一下垮了。平白無故的財富跌了,你看不到怎麽樣才能把它調上去。收入的預期又沒有辦法調上去,就跟著平白無故地跌下來,然後它就前途茫茫了,大家都是采取防守政策。這種經驗不是那麽多的,信貸膨脹引起的收縮,1929年美國出現過,八十年代後期日本出現過,美國2008年也出現了,這種是很難有的現象。而它麻煩就是經濟衰落下去很難再起得來。

在這種情況之下,那我們覺得中國應該怎麽做呢?中國現在其實是處在(與世界其它國家相比)最好的情況,因為我們沒有面臨信貸破裂的問題,基本上中國沒有大問題。結果又搞出這個4萬億,又地區政府欠了20萬億,這是大問題,就搞的目前這個樣子。國債方面,這個大麻煩大家都知道,我也不要再講了。對這個國際形勢中國該怎麽做?我自己認為,解決的方法不是沒的,因為中國現在面臨的問題還不像美國、歐洲那樣的面臨那麽大問題,我認為:

第一件要做的是中國要取消進出口關稅,打開世界自由貿易的大門。中國有這個能力做得到,也不需要害怕,因為這一點是對整個世界有好處的。30年代的大蕭條,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因為大蕭條開始引起保護主義,國際貿易大收縮。我覺得中國要掉過來調政策,中國有這個實力去做,所有關稅取消。你看最近說國內的汽車公司怎麽壟斷,都是亂來的,他當然是賺暴利,這麽大的進口稅保護他,那關他壟斷什麽事呢。你把進口汽車關稅取消,那些汽車公司馬上叫救命。保護主義保護了這麽多年,保護其實保護的是劣質產品,你看中國的國產汽車,太離譜了。你去買一輛韓國的車子,跟國內買的車子,仿韓國的車子,那個水平差的多遠啊,那要這些劣質車子幹什麽呢。中國人怕什麽,中國人完全可以贏別人,這個怕什麽。先找些國家,不要搞什麽亞洲自由貿易區,一放就放,很簡單的,就跟他們說大家一起取消關稅。中國是有這個實力去帶起整個世界的,中國不要害怕。這一點是很重要的。

第二,關於所謂的金融自貿區,也是搞的一塌糊塗,怎麽講得通呢。浦東搞自貿區,為什麽不在陸家嘴做?外國的金融機構早就在陸家嘴買好樓盤了,準備等你金融開放給他,為什麽不在陸家嘴搞。搞的這麽久搞什麽東西出來呢,為什麽搞來搞去搞不出來。你看過哪一本書,從事經濟政策的他們看過哪一本書,全世界哪里有地方不是說要放馬上就放的,德國的經驗、到處的經驗都是這樣。那就開放吧,你把銀行制度搞好了,把金融法律搞好了,那就開放吧。陸家嘴開放,那外資自然就進來了。不要偏袒香港,搞些什麽人民幣中心,要放就放了。三年之後我們的敵手不是香港,而是華爾街。一下子就把他們的陣地搶過來了,中國有什麽做不到,沒有理由做不到的。

我十幾年前見過一個“傻子”,我覺得他講話講得很厲害,我覺得這個人蠻有本事的。他英文說得非常好,他也沒去過外國,我說這個傻乎乎的中國人怎麽英文講得這麽好呢,中國真的是有厲害的人的。這個傻子的名字後來我才知道,他叫“馬雲”。(眾笑)

你可以問他,我真的見過他的。我說這個人這麽本事,他那時候沒錢的,當年我假如說買了他股票就發了。所以中國人不需要擔心的,要開放就開放。那就跟著我說的那個方法,把人民幣放出去。你做這麽多亂七八糟的東西就變成利益團體多的不得了,有哪個不想趁有這個政策去找回一筆錢的。當年我跟香港財政司彭勵治做朋友,他說我只聽你一個人講,其他人我從來不聽,因為你從來沒試過為了自己知道內幕而賺過一毛錢的,你從來沒為任何利益集團說過一句話。真的滿街都是利益團體,你要做什麽就放開做,你一說出去了大家都各自設立一個山頭。

第一點,外貿,放開它;

第二點,外匯市場,放開它。

我認為,雖然我不滿意現在的央行政策,我不是批評周小川他這個人,央行里面哪一個厲害我都沒見過,因為那個位置真的很難坐的。但是貨幣政策要換一個,不能再用這個貨幣政策來調控經濟,那麽就少掉權利了。我覺得把陸家嘴做一個國際金融中心,我認為周小川他會做得很好的。他英文講得好,樣子也很好看,外國朋友又多。

中國的地區制度,我稱贊的很厲害的,現在又搞壞了。2007年的時候非常好,後來就搞壞了。那個制度稍稍改一改是很好的,現在搞的一團糟。該怎麽說呢?競爭制度,一個縣長5000塊錢人民幣一個月,另外加一些應酬費,再加一點獎金,獎金並不穩定的,那怎麽辦呢?又不準他貪汙,那他有兒子到外國讀書,他只有5000塊錢一個月,你叫他怎麽辦?有的是很離譜的。有些幹部我認為他們是很厲害的,對經濟貢獻非常大,我不曉得發生了什麽事,聽說平白無故又不見了,這些我不敢講。(笑)

回到2007年,把那個時候的制度稍稍改一下,要把分配制度搞好,那些貢獻大的幹部,一定要讓他們有適當的收入才對。我知道有一些幹部為國家做了兩個項目,為國家賺了15億,他只有8000塊錢一個月。這是不對的,這是不對的,這樣做是不對的。所以要從頭再改。

跟著我再說,中國的大學制度。中國人很聰明的,念書又念得好,怎麽會搞到今天這個樣子呢。改革開放幾十年來出過什麽人才?你去看看,一團糟,搞人事關系,又數發文章多少篇,一下又要去做什麽報告,權力鬥爭。言論上面又多多的阻撓,這個不能講、那個不能講。試過很多次了,突然間去演講說不準我講,兩三次。我知道他們是下面的人自作聰明的,***從來沒有管過我。我幾十年都是這樣講話的,我關心國家。我不服氣,我們這是一批經歷過20世紀大戰的人,逃難幾乎餓死,然後到外面讀書。誇張地講一句,我是打遍天下無敵手的,中國人怎麽會輸給外國人。很多中國人比我還厲害,為什麽這麽多年大學教育都搞不起來,學校一團糟,這個要大肆改的。

目前這個形勢是很關鍵的,我希望利用這一次機會。我認為西方有這個大蕭條的情況,是很可能的事,而大蕭條並不是垮下去那種,而是持續的、長久的不景氣的情況。最重要的資料是三個禮拜前,十年的美國債券,這不是普通一般的債券,是成行成市的可靠的債券,它的利率跌到2厘以下,這個現象在30年代的大蕭條出現過的。所以以中國目前的實力,應該在國際上再起來做一些事情,而順便大大修理目前中國的情況。

最後一點建議,我認為中國的數據,那些國民收入的數據,歷年來都有點疑問,而且那些問號越來越多,多到大家都不好意思。我認為,應該停止公布那些數據,過幾年考慮清楚怎麽統計,然後再公布。

現場提問:

【問】有人說中國經濟只要保持足夠的投資增長速度就能夠維持一個比較高的8%左右的速度,而增加投資就必須依賴擴張的貨幣政策,您怎麽評價?

【張五常】我反對任何貨幣政策,我講了貨幣是要協助貿易的,不是用來調控經濟,拿來調控就很多懸念產生,要把這個切掉。誰說貨幣是要調控經濟的。這個問題很清楚,60年代初的時候財政政策就是放錢出去。格林斯潘把利息調高調低,開始時弗里德曼反對,後來不反對了。他不反對幾年之後,就調上調下調錯了節奏。

當年我作為一個中國的學生,我在美國是很幸運的,差不多所有20世紀的大師們都是我的朋友,他們很喜歡教我的,私底下什麽都說的。但是他們在對外的時候就不像我一樣是公開講。弗里德曼對我的教誨是很重要的,那就是原則問題:“你可以不說,但是不可以講你自己不相信的話。”所以關於貨幣這方面的問題,我是說不要考慮用貨幣來調控經濟。

【問】非常感謝張老師剛才的演講!您提了有一個,就是建議中國政府取消相關的關稅,我的問題很簡單,您的這個建議如果向美國政府提,美國政府會做什麽樣的反應?謝謝!

【張五常】是啊,雙方一起取消,你不同意的話我也不同意。所以先找友善的國家一起,有很多國家會同意的。美國不同意我就不跟你取消關稅,你不取消我也不取消,我取消你也要取消。通常來說,外面的國家不會那麽蠢的,德國會同意的,英國一定會做,澳洲都會做。

【問】如果取消了關稅,那麽如何保證香港作為全世界最大的自由港?

【張五常】為什麽要保障它(香港)?你去問那些占中的人,問他為什麽要保障他們(香港)!(熱烈掌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251

觀《傳奇人物X先生從1400元到7億的真實故事》有感 ABCSTOCK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3f36780102vbl8.html

從1400元到7億傳奇故事——兼談本周經濟與股市複旦大學金融與資本市場研究中心主任 謝百三教授
        
       X先生從1400元起家,從楊百萬式的買國債現券(從東北到上海轉賣開始),現在已達到7億的輝煌戰果了。有人不信那就不信吧。他就在上海,就在黃浦江畔。他有幾點打勝仗的經驗:
      
       一、非常註意學習,讀報,上網,追蹤市場熱點,並把視野擴展到國際,特別是美國。因為美國是世界經濟的引擎。
      
       二、他也非常註意了解洞察中國證券市場的優缺點及特點,如:中國證券市場特別喜歡啟用從美國回來的留學生、博士生及工作人員,註重“洋槍洋炮洋玩意、洋理念”。美國以“市夢率”大炒網絡股市,他判定必會影響海歸的經理和操盤手們,於是梅林,送水網站的梅林會大炒。
      
       三、他“理解大眾心理,領先大眾一步。”在漲停板打開徘徊的幾天中,大膽建倉。這一點非常重要,領先大眾三步就是文革中反jq的勇士們,遭遇會很慘,會被整死;但落後大眾一步,則又早已漲過了最佳時點。因此,“理解大眾,並領先一步”為最好。
      
       四、他博覽群書,並尊師重教。對吳敬璉教授十分敬重,並深知他受到zhu*總理尊敬與重視,是與厲以寧齊名的兩大經濟學家之一。吳一語道破天機,梅林怎麽不跌呢?(這是我從中國證券報上看到告訴他的,他急忙查閱,果然是的,馬上逃梅林)。他的悟性,靈敏度是很高啊!
      
       中國經濟全球增速第一,然而中國股市卻全球最差。在這個基本無效市場中,一定要以X先生為榜樣:學習,尋找,探索,理解市場與大眾,運用mao*軍事思想,機動靈活,積小勝、小勝為中勝、大勝。
       一、從工程師到股民、債友
      
         X先生不願說出他的真名,他說“就叫我X友吧”。他是從工科大學畢業的,搞自動化控制。他為人善良,不善於搞官場與社會交際,對人友好,見了人總是樂呵呵的。他在業余時間里研究起了股票、債券、期貨等,並利用業余時間炒股、搞國債買賣。他起先僅有1400元錢本錢,通過到東北做國債現券的異地交易而掙了2萬多元錢。接著買了一些股票,通過炒二手股掙了一些錢;後來又買了些1992年的國庫券,結果一下子增加了4萬元。
      
         1992年10月,時股市處於600點的位置上,他從一份公開發表的調查報告中計算出,上海完全投身於股市的二級市場的40萬股民剩余資金還有40億元,而此時已公布的股票大部分都已上市,因此,股市雖還在下跌,但X友已開始以倒金字塔方式逐步建倉進貨。他算出來,僅股民們這些資金,就可以將股市托起到800點以上,他認為“氯堿”這艘遠洋巨輪上市後,股市的恐慌癥就會好轉、消失,一個轟轟烈烈的牛市就會到來。後來股市一直跌到392點,X友的錢也都已打完了,這時他雖然心里有些不安,但依然樂呵呵地上下班,安慰擔心不已的妻子,他堅信冬天之後就是春天!果然,氯堿、聯農等一上市,股市就呼呼地漲起來了,而且第一波就直沖800點,大家都誇X友算得準。但他卻懷疑自己算錯了,是不是還有一波。股市到800點後,開始回頭,他捂住不跑;股市回到600點停住了,他頓時醒悟過來:
      
         這是回檔一下,讓踏空的股友及新股民加入後續資金呢。果然,股市第二次又沖到800點了,很多人勸他跑,說:“再不跑,又得回去了。”他不跑,說:“一定還有第三波。”果然,股市在大量新生力量、後續資金的援助下,加上“透支盤”的助威,風風火火地沖上了1500點。X友開始坐不住了,因為他感到市場資金已經用完了,他現在是整天都在想著什麽時候跑。但他畢竟是人而不是神,1500點,他沒跑;後來股市向下直瀉,出現了日振幅200點的奇觀。“不好,股市累了,得向下走了!”趁著申華配股引起的反彈,當股市又沖到1300點時,他全數以低於市價的報單,全部撤了出來。
      
         從這以後一直到1997年,他再也沒有進過股市,他認為:“這個股市從長遠來看,還沒有到投資價值區,我是靠理性、智慧打仗的,不參加了。”但他很感激股市,因為他手里有了20萬資金。從此,他就把眼睛盯住了另一個新興市場——國債交易。這使他對金融市場的探索、了解、運作開辟了一個更廣闊無垠的新天地,使他的人生發生了重大的變化。
      
         二、從楊百萬式的現券買賣到國債期貨拼搏
      
         X友剛開始時也像楊百萬(楊懷定)那樣,來回於東北與上海之間,搞國債的現券異地買賣。那時他的生活也夠辛苦的,因為他已經停薪留職了。他三天兩頭坐船去大連,再換公共汽車、大卡車,有時為了趕時間連飯也顧不上吃。遼寧出蘋果,所以他餓了就買蘋果吃,又可解渴,但長年累月吃蘋果還是吃膩了,現在再也不肯吃蘋果了,看到蘋果就心煩。雖然苦,但他心里卻像有一盞燈,因為在東北朋友的幫助下,他的存款正在迅速增加,到1993年10月25日,上海證交所開出國債期貨交易品種時,他已有了40萬元。他以其中的14萬元買了保值的金邊債券——000193(1993年3年期國債現券,後來到期兌付了171.99元),從此就再也沒去動過它。“這成了我生活的保險金,如果做期貨虧了,虧到只剩14萬了,我就金盆洗手了。”他說,“那說明,我不是那塊料,那就退出來,用這14萬過平常日子。此外,有了這14萬,我心也定了,敢於在債市中輕輕松松地去拼搏。”
      
         這樣,X友真正投入國債期貨市場的就是26萬元。從那時起到1995年7月,過了17個月,X友26仗全勝,且大多數是大勝。雖然他也有浮動賬面虧損,最多一次虧過8萬元,但他能總結經驗教訓,錯不過兩次,且大多數是賺大錢的。到了1995年5月18日,他已擁有600多萬元。他對國債期貨市場充滿深情,他說:“我每天讀書看報,研究政策,把國債現券、期貨市場弄得滾瓜爛熟,靠政策、靠數學、靠理性、靠科學、靠智慧,向市場掙錢。我們不會搞人際關系啊!知識分子,就是得靠自己的智慧去闖!”他向我介紹了其中的幾大戰役。
      
         三、妻子一席話使他的資金一天翻了番
      
         X先生進入國債市場後,一個最重要的事件就是他到上海圖書館通過一個月的學習、鉆研,徹底弄懂弄通了保值儲蓄率、通脹率、零售物價指數、居民消費品價格指數等與國債期貨有關的基本知識。這為X先生以後的國債期貨運作打下了紮實的基礎。他後來之所以能26仗仗仗全勝,概源於此。
      
         有一次,他經過反複計算,發現有一個國債期貨品種如果介入,勝算的概率為95%。依他平時的風格,只以10%的資金做國債期貨,以90%的資金做風險投資的保證金準備金。但這一次勝算的可能性太大了,他開始變得極度不安起來,在後院的林蔭道上來回地走著,長達幾小時。午夜3點,妻子找出門來,知情後,說:“算準了,就大膽地幹,大不了虧光了回工廠去,我們的名字還在廠里吶,本來就是工人麽,我會陪你的。”X先生心里豁然開朗。第二天開盤後,他以全部資金25萬滿倉殺入,結果當天就漲停板,資金翻了一番。
      
         晚上,他高興極了,睡在床上看著天花板,想:這個證券市場真神啊!太好了,真該感謝deng*的改革開放,有了這麽個好市場!
      
         四、讀報學文件發了一次大財
      
         1994年10月,1992年5年期國債的對應品種315(1994年12月底兌付的期貨品種)走到了118元價格的位置上,這個品種價格與該現貨品種(1997年4月1日到期,到期本息152.50元)的票面收益率為13%左右(當時市場對於1992年國債有無貼息問題還無人議論,可視作無影響),而當時的保值貼補率為6%左右。根據人們的預測,1992年5年期的092現券加上保值貼補率一起,收益率起碼有14%。而事實上,118元這個價格還遠遠未到位。此時,315品種開始啟動,價格緩緩上漲,當時大多數債友看空,認為價格拉得太高了,“是某北方大機構借了巨額資金在拉擡,瞎搞,拔高出貨。”X友不敢輕易作結論,他得去讀讀報紙、學學文件。
      
         此時,在湧金投資理財顧問有限公司的發起資助下,北京開了個國債問題高級研討會,有官員指出:中國國債市場要實現四化,第一化就是國債利率市場化。這引起了X友的深思:這對債市意味著什麽呢?不久,有官員又在另一場合指出:中國將來的國債、金融商品的市場利率應該以銀行同期利率、為全體人民接受的利率為準。此外,X友還發現,有關方面還在不同場合多次強調:中國的國債利率一定要走國際慣例道路,國債利率應低於銀行同期利率。X友逐字逐句地吃透這些話的精神。還有一件事更是深深觸動了X友:當時北京發了一只2年期的“地鐵債券”,年利率為14%,竟然被一搶而空。X友心里一亮:利率應以全體人民接受的利率為準,那315品種的收益率13%加貼補率6%(當時市場的預計)約為19%左右,大大高於地鐵債券的收益率,這說明315此時的價格太低。他又查了當時的銀行2年期利率約為11%左右,更加意識到315價太低,收益率太高。經過2—3天思考,他不顧大多數債友反對,毅然做多,以50萬元在118元價位打進1000手。果然,經過多空一番拼搏後,315價格開始急劇上漲,漲到120元時,X友獲價差2元,盈利40萬元,遂高高興興地平倉了結。
      
         X友說:“後來實際上漲到128元,最後混合交收時跌到123元。但當時自己資金不足,怕再跌回去,落袋為安思想較重;回想起來,太可惜了。”X友對這場戰鬥的三點體會是:一、不要怕什麽大機構、小機構,應堅信真理;無論價格被他們如何扭曲,最後總得以財政部宣布的價格為準。二、要多看報、看書。他眼睛亮亮地說:“報紙當中有黃金啊!”三、做國債要算收益率,現貨、期貨收益率都很重要,比股市中的市盈率還重要。
      
         五、牢記巴菲特的警言,做只賺不虧的品種
      
         X先生近年來十仗九勝。雖然他也出現過重大挫折,從高位一下子就虧到一半以下;但他咬咬牙出來後,反複思考,感到自己還是小看了中國證券市場的巨大風險。於是他記住了股票大師巴菲特的警言:“投資理財的第一條規則就是不能虧損;第二條規則就是記住第一條規則。”以後,他就下決心尋找那些只賺不虧的證券品種。如:2011年之前2~4年的攀鋼釩鈦,2次收益都很高;2011年4月25日,這個股票從8.20元半年內上沖到10.55元到14元多;在13元一帶獲利了結。他建的倉位高達60%,當然大勝一場。
      
      
       個人戰略投資者的寬闊胸懷
      
       X友很不願意讓人們認為他是個炒股高手,是個被人羨慕的個人大戶。他一再說自己是個個人戰略投資者。他十分欽佩mao*,說他的哲學思想、軍事思想太了不起了;他對mao*的《矛盾論》中的許多重要觀點都是反複學習,並用於股市實踐。他對deng*也很熱愛,說小平給我們帶來了富裕的生活。他生活依然簡樸,戴著塊80元的舊手表,整天樂呵呵的。在自己手里擁有600萬資金時,他在上海鬧市區買了套期房,解決了自己多年房子太小的問題;在資金達到2500萬時,他又買了套新房;在資金達到8000萬時,他則買了幢別墅。不知是否因為毛主席過去坐的是紅旗牌小轎車,他也買了輛紅旗牌小轎車,但事後他卻多次說,上海出租車太方便了,這個小轎車投資還是有些不太合算。
      
       他妻子也想炒股,他想了想,只同意她拿2萬元去炒炒,說:“多數是虧的,二手股風險太大。”X先生在筆者的說服下,終於同意到複旦大學、北京大學和對外經貿大學等高校來進行講學。同學們對他那高瞻遠矚的戰略分析、精彩的演講、謙虛和不張揚的奉獻精神報以熱烈的歡迎。當人們問他有了這麽多錢以後幹什麽時,他說他希望成立一個私人管理基金,希望以後有機會能與索羅斯鬥一鬥。至於錢麽,他說:“沒有是不行的,但太多了也是沒有用的,將來一定是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你們是可以看得到的。”他為人謙虛,依舊與平常人一樣,每天高高興興地去買報紙、買菜,而且喜歡到祖國各地的名山勝水去旅遊。他至今仍不希望過多張揚,而是希望過一種平平靜靜的生活。
      
       成功的投機者具有;胸懷大誌 厚積薄發 勤奮好學 意誌堅韌  善於撲捉機遇 生活上淡泊名利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290

可以安心持有, 享受增值的悶股: 212南洋集團 香港市場先生

來源: http://xueqiu.com/6611504859/33091552

可以安心持有, 享受增值的悶股: 212南洋集團

筆者早前透露有3大重心悶股, 第一支當然是#26中巴. 今日想介紹另一支精選悶股#212南洋集團. 悶股當中, 集團算是極品, 過去3個月每日平均成交量只有6,407股, 以上星期收市價39.5元計算, 每日成交金額不夠26萬元. 低成交量的原因包括作風保守的管理層和長情的股東, 集團總發行股數只有3,526.1738萬股, 當中只有 1,655.9794萬股由公眾股東持有, 集團只有15名員工, 7位董事會成員的平均年齡為68歲. 集團業務簡單, 甚至有人形容為沒有業務, 但所持資產含金量高, 如果明天集團要清算, 相信清算價值同帳面價值會好接近, 甚至可能更高. 集團於今年10月份以每股33元回購並註銷了586.6061萬股. 根據今年中期報告, 集團持有現金2.754億元, 假設回購費用為2%, 經調整後集團現金降至約7,800萬元, 而銀行貸款則只有6,300萬元. 集團每股資產淨值高達102.48元, 市帳率只有0.385倍, 資產折讓高達61.46%.

集團資產主要由4個部分組成. 第一, 帳面值18.022億元的投資物業, 主要持有觀塘鴻圖道的南洋廣場, 包括總樓面面積289,375平方呎的大部分單位以及全部車位, 此外, 集團持有北角城中心20樓3個單位, 總樓面面積5,165平方呎, 以及太平工業中心第一座五樓A至D室, 總樓面面積約39,980平方呎. 上半年為集團提供租金收入總額2,907.4萬元, 年化收益率為3.23%. 如果將投資物業的帳面值分派給所有股東, 每股可得51.11元, 是股價的1.29倍.

第二, 帳面值14.55億元的可供出售財務資產, 主要是持有4%臺灣上海商業儲蓄銀行(上銀)股權. 上半年為集團提供5,733.3萬元股息收入, 收益率約為3.94%. 上銀在臺灣有69間分行, 在香港和越南則各有一間分行. 根據今年9月底報告, 上銀逾期貸款比率只有0.22%, 顯示資產質素良好, 呆帳覆蓋率高達686.98%, 顯示管理層穩健保守的作風. 筆者留意到上銀的第一級資本和普通股權益是相同的, 顯示資本含金量非常高, 因此, 普通股權一級資本比率和一級資本比率均為11.71%. 4%上銀股權是集團最具潛力的資產, 今年9月25日登錄興櫃買賣, 預期最快明年第 2季正式上市, 到時可能成為南洋集團股價上升的催化劑. 如果將可供出售財務資產分派給所有股東, 每股可得41.27元, 是股價的1.04倍.

第三, 帳面值1.01億元的合營企業, 包括上海申南紡織65%股權和南方紡織45%股權. 兩間公司分別在上海和深圳擁有可出租總面積28,142平方米和18,300平方米. 第四, 帳面值2.49億元的持作買賣用途財務資產, 包括上市權益證券和上巿債務證券, 這是唯一筆者不喜歡的資產, 建議管理層清算交易組合, 套回的資金還清銀行貸款後集團應該有淨現金2.64億元, 可以買一幢工業大廈收租, 增加現金收入以及派息能力. 過去5年集團資產淨值增長超過90%, 平均年複回增長率17.4%. 是可以安心長期持有慢慢增值的悶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588

“日元先生”:日元快要跌到頭了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225

eisuke

“今年下半年日元暴跌14%的行情快要到頭了。”素有“日元先生”之稱的前日本財長神原英姿如是說。

他表示,日元不可能跌至2007年6月金融危機前夜的低點——1美元兌124.14日元。自今年年中以來,日元已貶值14%,但據經濟基本面來看,日元貶值已接近尾聲。

神原英姿(Eisuke Sakakibara),於1965年加入日本財政部,並曾在IMF、哈佛大學、早稻田大學等機構工作。因為在90年代擔任日本財長時強力主張通過幹預節制日元匯率,在貨幣市場上呼風喚雨,所以人們稱他為“日元先生”。

在日本央行史無前例的寬松政策的推動下,美元/日元上周逼近119,創下七年新低。由於數據顯示日本經濟陷入自2008年以來的第四次衰退,日元在11月20日跌至118.98。

現年73歲的神原英姿在東京青山學院大學擔任教授,他表示:“日元的貶值不會失控。雖然四月份消費稅上調的負面影響一直在延續,但日本經濟並沒有那麽糟。

今年9月時,神原英姿曾準確預測日元將跌至110。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0892

美聯儲“QE4先生”改口:應該盡快加息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388

BN-GM964_FEDjpg_G_20150119180454

聖路易斯聯儲主席James Bullard表示,因美國經濟正趨於強勁,盼望在接下來幾個月加息,現在的聯邦基金利率低於正常水平400個基點。

去年10月,美國股市大跌時,Bullard作為鷹派高官稱應考慮推遲結束QE,美股當日大反轉,隨後一路上揚。這位“QE4”先生在去年11月改口稱美國不需要更多QE。現在,他表示美聯儲應考慮在近月加息。

在接受《華爾街日報》專訪時,Bullard表示,近期美國國債收益率的下滑、通脹保值債券(Tips)的波動並沒有改變他“盡快加息”的觀點。

近期,投資者在Tips市場要求更少的回報抵禦未來通脹。而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上周跌至1.815%。在之前三周,10年期美債收益率下跌超過0.4%。這讓不少投資者和央行官員懷疑全球經濟增長和通脹的疲軟是否應該讓美聯儲推遲加息。

Bullard認為,全球債市上漲主要受到了歐洲央行QE預期,而非美國經濟的影響。歐洲經濟的疲軟讓歐洲央行推出非常規貨幣政策的可能性不斷加大。

Bullard指出,美國經濟表現強勁,失業率不斷下降、經濟增長加速、而消費者信心創下11年新高。Bullard稱:“美聯儲應該開始放棄近零利率。現在的數據與目前的利率水平並不一致。即便美聯儲開始正常化其貨幣政策,利率依然處於非常低的水平,大約在50個基點到75個基點之間。我不認為我們還能為維持近零利率找到理由。目前的聯邦基金利率比正常利率水平低400個基點。”

而在首次加息後,Bullard認為,美聯儲可以根據經濟數據來調整加息的速度和頻率。如果通脹真的沒能達到美聯儲預期的水平,美聯儲可以暫停加息,並在那個時點重新審視情況。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821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