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台企踩人民幣貶值未爆彈 竟逾四兆

2014-05-05  TCW
 
 

 

上市櫃公司今年第一季財報將出爐,其中最大地雷,可能就是匯損,但這一次的主角,不是美元,而是人民幣。

四月以來,證交所重大訊息公告欄中已經見到端倪,有至少六家公司公告從事衍生性金融商品交易,因受到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貶值影響,帳上未實現虧損就高達二千一百五十三萬美元(約合新台幣六億五千萬元)。

由於中國官方大動作干預匯率走勢,人民幣打破「只升不貶」的鐵律,且貶勢既急又猛,與匯率連動的人民幣衍生性金融商品首當其衝,買家大多是台灣的中小企業和上市櫃公司。

根據摩根士丹利估計,整體市場的人民幣衍生性金融商品的可能損失,在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跌至六.二五時會達到二十億美元(約合新台幣六百億元)。國銀主管指出,如果以台灣相關商品規模約在人民幣三百億至五百億元之間來估算,潛在的損失在人民幣二十億元(約合新台幣九十七億元)內。

人民幣匯率反轉TRF商品,補藥變毒藥

然而,根據金管會最新統計,國內銀行銷售的人民幣結構型商品,名目金額高達新台幣四兆元!這個數字,還未包含OBU(國際金融業務分行)銷售部位。換言之,國內銀行的人民幣衍生性金融商品所隱藏的未爆彈,超過四兆元,潛在損失也遠超過百億元。

四兆規模,相當於國內及境外基金銷售的總額。人民幣衍生性金融商品,能夠達到四兆元銷售金額,其中最熱銷的人民幣結構型商品,就是TRF(Target Redemption Forward,目標可贖回遠期合約),一種拋售美元、買入人民幣的衍生性金融商品。

過去兩年多,這項衍生性金融商品成中小企業大補丸,更讓銀行TMU(金融商品行銷)部門成獲利金雞母。凱基投顧金融產業分析師方文妍指出,TMU佔國內銀行獲利約一成,有些銀行達二○%、三○%。

人民幣衍生性金融商品大受歡迎,原因是二○○五年匯率改革以來,人民幣持續升值,只要壓注人民幣升值,閉著眼睛就能大賺,讓不少嘗到投資甜頭的企業主,紛紛加碼外匯選擇權或遠期外匯合約進行套利,甚至放大投資槓桿倍數,造成TRF商品金額越滾越大。

中小企業剉咧等壓錯走向,恐賠錢賠到倒

沒想到,今年來人民幣不升反貶,四月二十五日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更貶破六.二五大關,跌至十六個月新低,對於長期在外匯市場壓注人民幣升值的台灣中小企業,造成巨大衝擊。

假設人民幣持續貶值下去,壓錯匯率走向的中小企業,可能產生極大的損失,甚至造成資金週轉不靈或倒閉。這不僅衝擊銀行今年的獲利,更有可能重演二○○八年金融海嘯時期的連動債風暴,當時銀行財富管理部門賣給客戶的結構型商品慘賠,結果引發客訴糾紛的戲碼再度上演。最近金管會已針對永豐銀行違規開罰,下令該行停賣TRF商品一年。

國內常見的TRF交易門檻最低為五十萬美元,合約期限為十二個月或二十四個月,並設定比現貨價格低的履約價,及距離現貨價格較遠的「保護價」,執行價格每個月和人民幣匯價對比一次。

舉例來說,若人民幣持續升值,壓寶升值的買家每個月都有收益,人民幣升值的速度越快,買家便能在越短的時間內達到履約價格,中止合約,獲得收益。相反的,如果匯率跌破「保護價」,買家則需要承擔損失。

一名銀行資深業務經理指出,國內銀行設定TRF的保護價,多集中六.二五附近,當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貶破這保護價,銀行就會發出追繳保證金通知,口袋淺的客戶若繳不出,就會被強迫認賠平倉。

三大陷阱現形賺一賠多,上車容易下車難

過去兩年多,人民幣持續升值,讓客戶和銀行一起大賺,如今匯率趨勢反轉,TRF商品的三大陷阱才開始現形,包括交易資格過於寬鬆、虧損時無法喊停,以及賠錢無上限等。

首先是交易資格的合適性。據銀行資深業務經理指出,有些客戶可能沒有達到資本額一千萬元、總資產超過新台幣五千萬元的門檻,亦無相關投資經驗,但銀行為衝刺TMU業務,仍銷售給資格不符的客戶。有些銀行核給客戶的額度也過度寬鬆,無法和企業營收、規模等相當,造成槓桿過高的風險。

其次是客戶無法單方面喊停,這類的遠期合約每個月進行比價,且持續累計損益至契約截止,即使客戶中途發現方向不對,但仍必須等到契約終止,才能結算損益,所以一旦初始方向看錯,最後賠的只會更多。

第三是「賺一倍,賠二倍以上」的風險,贏的時候是本金的一倍,但如果賭錯方向,輸的時候也是「加倍奉還」,賠出的金額是原來本金的二倍至三倍,如果加上槓桿,損失風險可能是無限大。

勤業眾信會計師事務所合夥人江美艷指出,當避險變成投機,加上匯率趨勢反轉,殺得投資人措手不及。不過,遠期外匯合約多屬長期,未來人民幣漲勢重現時,投資人不見得賠錢,但最重要是,能夠撐得過去,有能力補繳保證金。這一波人民幣貶值,造成中小企業和上市櫃公司因匯率避險失利,面臨鉅額的潛在虧損。目前看到的衍生性金融商品虧損,僅是冰山一角,隨著第一季財報陸續出爐,投資人要睜大眼,小心人民幣衍生性金融商品可能成為上市櫃公司財報裡的未爆彈。

【延伸閱讀】賺多賠也大!小心TRF的3地雷——人民幣結構商品TRF交易真相1.承作對象內容╱條件:總資產超過新台幣5千萬元、資本額逾1千萬元的專業機構投資人真相:資格不符者仍繞道OBU、成立境外公司投資,或和多家銀行交易取得更高額度2.保證金內容╱條件:客戶僅須徵提一定額度做為保證金,通常為交易總額度的5%至10%真相:若看錯匯率方向,將被追繳保證金,且虧損無限大,可能達本金的倍數3.收益率及損失內容╱條件:銀行告知年報酬率及最大可能損失真相:賺1倍、賠2倍以上,且每月比價,持續累計損益至契約截止整理:鄧麗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8293

人民幣定期的計算 止凡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4/05/blog-post_13.html
有位朋友一直有看止凡的blog,有一天他突然whatsapp我問及一個有關做人民幣定期存款的問題,看過後發現這可能是不少人會忽略的地方,值得發一篇文章作一些分享討論。



坊間很多人民幣定期存款計劃,定息3厘的計劃算是頗吸引的,不少專家更認為計及匯率升值的話,這將會是很好的投資選擇。朋友的問題是這樣的,假設人民幣匯率在投資期內沒有升跌的話,兌換10萬元人民幣,情況如下:

兌換10萬元人民幣所需港幣為$126,310(以銀行匯率0.7917計)
一年定期息率3厘,即人民幣$100,000x1.03=103,000
一年定期之後, 再兌換回港元(以銀行匯率1/0.8121計),即港幣$126,831
比原來的$126,310多了純利港幣$521,大約只有0.4厘的回報

是真是假?如果人民幣兌匯率不變的話,不是說有3厘的嗎?沒有花假,這是實在的數字,關鍵在於匯入/匯出兌換率的差價,這是銀行賺錢的其中一個方法,港幣兌人民幣,再由人民幣兌回港幣,一來一回吃掉了2.6厘,好像基金或保險的手續費一樣,這就是問題的關鍵。

這是很普通的數字題,一講大家都會明白,但是就大部份人都會忽略。坊間最多人說的就是人民幣定期有3厘,加上人民幣升值,這是現金太多的人處理資金的一個好方法,然而,這當中的誤解又有多少人明白呢?

當然,大家可以話只兌換一次人民幣,不再兌回港幣,又或者早已有人民幣現金作直接的定期存款操作,亦可能是定期計劃不只一年期,這都是解決方法。但我不是針對如何的操作可以「對症下藥」,而是不看這篇文章,有多少人知道這個「症」的存在呢?連匯入滙出會被吃掉兩厘多都沒有發覺的話,不可能「下藥」的。

在這些年頭,一些身邊的朋友都不只拿港幣現金放到這類人民幣定期存款計劃上去,還經過計算,利用「算死草」的精神,拿一些信用卡貸款及稅貸之類套現,希望付不高的利息去借錢放到這類人幣計劃之中,賺取息差。曾聽過有朋友說:「稅貸只需要兩厘多,放這筆錢到人民幣定期存款,年息都有3厘,安安定定等人民幣升值,看不見這會出事」。

很久之前我已經寫過文章話人民幣不是在升值(見下方連結),而是相對美元沒有貶值得夠快而已,貨幣一向都是受非常之多變數影響,最大的變數是當地國家的人為政策,只要突然有一天一個國家元財長出來說兩句,一個國家的貨幣升跌就可以立刻改變。近月大家終於看到人民幣在跌了,這可能只是反映美國印鈔的速度沒有從前般快而已。

如果一個投資項目就只有不足1厘的safety margin,又要指望一個貨幣的升值才有利潤的話,這的確要深入思考及分析才好行動。如果你更忽略了這篇文章的匯率考慮,這個投資將會比你預期更低。

參考文章「人民幣在貶值」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1/08/blog-post_19.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9054

一張圖看清人民幣前世今生

http://wallstreetcn.com/node/92757

中國央行副行長潘功勝本月初表示,人民幣在未來多元化的國際貨幣體系將成為儲備貨幣。

人民幣從新中國成立前解放區通行貨幣,到目前全球第八大支付貨幣,已經走過了近66個年頭。

從雙邊層面看,目前中國已經與23個國家和地區的中央銀行、貨幣當局簽署了雙邊貨幣互換協議,總額度達到2.56萬億元人民幣。 

從下面這張人民幣簡史圖可以看出,1994年匯率改革,2001年加入WTO,以及2005年之後的市場化改革,都是人民幣不斷走向市場化,國際化的關鍵時間點。

(點擊放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0941

$比特幣人民幣(BTCNCNY)$ 虛擬貨幣,泡沫還是趨勢? dyc1500

http://xueqiu.com/1703837764/29497680
作者:月海

    隨著我國採取手段斬斷了比特幣與實體貨幣的結算通道之後,比特幣從8000開始狂瀉到3000,成交量也大幅萎縮。和前段時間的頻繁出鏡相比,以幣特幣為首的虛擬幣又逐漸地淡出了公眾的視野。似乎這個事情已經蓋棺定論,虛擬幣不僅不被官方所承認,而且屬於打擊的對象。而暫時的價格高企,只是一場傳統泡沫遊戲的慣常戲碼。

     真的是這樣麼?

     雖然國內公眾對虛擬幣的熱情在迅速退潮,但是這並不說明整個虛擬幣市場如其他旁氏騙局那樣已經落幕,相反的,一個數字貨幣的GEEK(極客)圈子卻在地下蔓延,而新的虛擬幣仍然在不斷誕生,表現出令人驚嘆的生命力以及活力。

     故事還得從虛擬貨幣之源比特幣說起。

     比特幣最早來源於一份署名叫「中本聰」(多半是個假名字)的論文,這篇論文可能是以後數以千萬計山寨幣的最初藍本。

     對於比特幣的產生機制和運算方法,沒有可以說更多的了,相關的介紹很多(當然多數都聽不懂)。記住幾個要點即可:

     即特幣的總體數量固定,不會增多;比特幣是第一種分佈式的虛擬貨幣,整個網絡由用戶構成,沒有中央登記結算機構,這種形式被稱作去中心化。

     而這種形式恰好敲擊的是現在國際上通行的法定貨幣體系(以下簡稱法幣體系)的軟肋,即貨幣可以印(記)刷(帳)以及無限超發;貨幣由某個組織(通常是政府)通過他的信(武)用(力)進行背書和清算。

     法幣體系在現代經濟活動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現代主流國家無不是法幣體系的擁躉,通過控制貨幣發行的節奏對經濟生活進行宏觀調控,甚至利用貨幣手段來代替戰爭,進行國與國之間的利益博弈。但是,法幣體系也滋生出一些固有的弊端。無休止的貨幣超發與通貨膨脹;以及擁有發鈔權的組織通過貨幣手段對廣大群眾的掠奪;貪婪的金融家為了一己私慾造成的一次又一次金融風暴都使一些人開始回味起「非債務貨幣」統治的那段「田園時代」(筆者個人不這麼認為。金本位的時代並不比法幣體系更好)。正是看到了這些弊端,比特幣企圖運用一些新規則對現行貨幣體系進行一次大膽的改良和嘗試,通過技術手段來進行控制貨幣總量,同樣通過技術手段來截至由於單一結算人帶來的發鈔權濫用的問題 。而這些改變,既迎合了一部分飽受通脹欺凌的人士的需要,又符合了網絡時代中顛覆權威主義分子的口味。

     於是迅速得產生了大量的受眾群體,建立了一套自己的信用體系。而隨之而來的是更多的市場需求(比如跨國交易,黑市交易,非法交易—因為交易不受中央結算系統監管)於是一時間出現了歎為觀止的比特幣狂潮。而隨著比特幣的興起,跟風的山寨幣也如雨後春筍般矛頭。

     對此不屑一顧的人往往認為,虛擬幣只是眾多泡沫中的一種,破滅時遲早的事情,隨著政府從曖昧的態度中轉變並直接明確地將此類行為定義為擾亂金融秩序,世界會很快回到正軌。

     而樂觀的人則指出,比特幣開創了一個結算系統的新時代,比特幣的具體規則以及是不是最終能夠成為一種被大眾接受的支付和結算方式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比特幣揭示了一種可能性,一種改良現有法幣體系的可能性,同時也是一種挑戰,對於舊時代秩序的挑戰。

     俗話說從1-100是量變,從0-1才是質變,比特幣就是這個質變的開始。

     虛擬貨幣的進化史才剛剛開始,新的虛擬貨幣也在不斷地制定新的規則來修正比特幣的缺點。比如比特幣的貨幣固定數量最終會造成嚴重的通貨緊縮以及財富畸形集中(現在的情況是前10%的比特幣持有者擁有90%的比特幣,這種情況比現實中的貧富差距更大),所以有新的山寨幣引入了固定幅度的通脹規則。

     而比特幣廣受詬病的挖礦行為(比特幣挖礦被指毫無意義的浪費電和硬件的行為)在一些新的虛擬幣中得到了改良(比如那個以尋找素數為挖礦手段的素數幣)隨著時間的推移,也許當足夠多的智慧在這個領域被消費的時候,真的能誕生一種全新的結算方式能夠替代現行社會的法幣體系的時候,那真會出現革命性的變化。

     當然這些只是筆者個人的猜測和臆想,筆者也沒有能力去深究和證明這些猜測,正如文首的題目那樣,虛擬幣到底是泡沫還是日後的一種趨勢,並不能給出一個令人信服的答案。但是無論如何,這種嘗試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而最終它會帶來什麼,我們留待時間來告訴我們答案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0947

套利交易來勢洶洶 人民幣將成下一個目標?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97655

近期,港元、韓元等升值,套利交易盛行,市場不禁要問:人民幣會否成為下一個目標? 為打壓異常強勢的港元,香港金融管理局自2012年以來首次出手幹預外匯市場。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香港金管局周二和周三接連買入12億美元以遏制港元升值。港元采取盯住美元的聯系匯率制度,香港金管局允許港元兌美元匯率維持在7.75至7.85之間。港元近日持續在交易區間頂部高位徘徊,並一度觸及7.75。 按照香港金管局的解釋,這反映出“不斷增長的企業需求”。企業兼並與收購交易、分配股息等活動都將刺激對港元需求增加。 實際上,不僅港元在升值,其他地區匯率也在明顯上揚。新臺幣漲1.5%,菲律賓比索漲3%,馬來西亞令吉特漲2%。韓元兌美元匯率二季度上漲近5%。昨日,韓元兌美元上漲至1009.2,為六年新高,這甚至引發韓國央行和財政部罕見地特意針對韓元上漲發出警告,稱其對韓元單邊上揚表示擔憂,將會對異常交易進行監控。 那麽,人民幣套利是否有空間呢? 英國《金融時報》7月1日文章稱,人民幣貶值可能是暫時的。當前,中國的利率高於其他主要國家的水平,且與歐洲央行、日本央行和美聯儲相比,中國的貨幣政策依然穩健。從進口能源和對外投資需求角度看,人民幣升值能夠幫助中國更好地完成經濟發展目標。 今年上半年的低波動性非常適合套利交易,這也刺激了外匯等全球主要金融資產價格幾乎全線上漲:若資產本身的價格波動風險減弱,套利就變得更安全,投資者敢於放大杠桿追逐利差和高風險產品。且套利交易與低波動性還互相促進:因投資者的蜂擁而至將導致資產價格曲線更加平滑,套利交易將推動波動性進一步走低。 全球的寬松政策在改變資金循環的傳統邏輯,因為"零"利率甚至負利率環境,使得大量低廉資金可助投資者快速蕩平大類資產收益偏差和彌合預期價格分歧,使套利交易大行其道。 巴克萊就認為,歐洲央行壓低利率進一步鞏固了全球性貨幣寬松的環境,刺激了套利交易。匯市波動性繼續下降依然將延續一段時間。德意誌銀行經濟學家Jim Reid也表示,套利交易的一個重要特性就是忽略基本面,“這個泡沫還有進一步膨脹的空間”。 也有業內人士對當前環境下人民幣套利提出不同觀點。路透社曾在6月援引國家外匯管理局國際支付部負責人關濤觀點稱:“在(人民幣)雙邊波動的同時,市場相信人民幣匯率已經基本達到較為平衡和合理的水平,這將限制無風險套利行為。” 他還表示,中國將放緩增加外匯儲備,尋求降低貿易失衡水平,抑制熱錢流入。路透社文章稱,外匯交易員們表示,央行早前已經對外匯市場實施了幹預措施主導人民幣貶值,以遏制投機者單邊押註人民幣升值。 就在上周,央行還表示,在小額外幣存款利率上限試點擴大至上海全市之後,將密切監控市場以防止套利活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4870

央行呼籲香港珍惜人民幣離岸市場優勢:吃不吃,看自己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97626

昨日中國央行的新聞記者會上,央行貨幣政策司副司長郭建偉稱,香港應該珍惜目前在人民幣跨境業務上的優勢,目前香港占有53%的全球人民幣離岸市場份額,這塊蛋糕在不斷成長,香港吃不吃看自己。 央行表示,下一步將同香港監管局積極研究調整香港市民人民幣2萬元兌換上限。但央行未確定日程表,稱最關鍵是好好研究調整時機。央行國際司副司長朱雋稱,人民幣和港幣並非此消彼長的關系,人民幣有利中國和香港的發展。對於是否需要改變聯匯制,這是香港自行的選擇。 同日,財政部副部長王保安說,人民幣離岸市場是一個開放競爭的市場,並非香港獨有,香港要鞏固和發展人民幣離岸中心地位,更關鍵要看特區政府,靠自身發展,不能單靠中央。 今年5月,香港金管局總裁陳德霖向香港立法會作報告時表示,“滬港通” 將提升人民幣流通使用量,目前香港市民仍有兩萬元的人民幣每日兌換上限,這可能不足以支撐投資者去買賣股票,現在放寬上限時機成熟。 今年前五個月,內地與香港的跨境人民幣實際收付業務金額累計2.07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59%,占同期人民幣跨境收付總額的53%。香港仍是最重要的人民幣離岸中心,但隨著中國政府加快推動人民幣國際化,歐美的人民幣業務迅猛發展,成為香港潛在的有力競爭對手。 今年以來,中國央行與多個國家簽署人民幣相關協議,加速布局國際離岸人民幣交易,歐洲目前已經有四個離岸人民幣交易中心,分別是法蘭克福、倫敦、盧森堡和巴黎。據交易量推算,倫敦已經成為全球僅次於香港的人民幣離岸市場。 上月底,中國央行分別與法國和盧森堡央行簽署了建立人民幣清算安排的合作備忘錄,授權中國銀行法蘭克福分行擔任法蘭克福人民幣業務清算行,授權中國建設銀行(倫敦)有限公司擔任倫敦人民幣業務清算行。 環球同業銀行金融電訊協會(Swift)上月稱,今年4月,美國對大中國地區的人民幣交易權重暴漲229%,對全球其他地區交易規模飆升327%。截至4月,除中國大陸和香港外,使用人民幣交易價值最高的國家地區前四名分別是新加坡、英國、美國和中國臺灣。 花旗銀行董事總經理Debra Lodge此前評論認為,美國企業大量使用人民幣交易與人民幣今年走弱也有關系。到6月初今年人民幣對美元已經貶值逾3%。美國公司利用人民幣金融工具不但能對沖匯率風險,還能套利。 Lodge預計,人民幣交易規模飆升的趨勢將是結構性和長期性的,“到2015年年底,30%的中國對外貿易將以人民幣結算,現在只有13-15%。” 德意誌銀行報告則是預計,隨著中歐經濟商業合作關系日益緊密,歐洲將迎來離岸人民幣業務的規模化發展,歐洲將成第二大人民幣離岸市場。但香港仍將是規模最大的離岸人民幣市場,這主要受益於當地人民幣支付體系以及參與人民幣業務的銀行網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4871

中美戰略對話看點:人民幣與美國貨幣政策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98155

中國財政部副部長朱光耀周一稱,中美將在本周的戰略經濟對話中討論人民幣匯率以及美國貨幣政策的影響等問題。 7月9日-10日,“第六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將在北京舉行,屆時包括美國財政部部長傑克·盧在內的中美高官都將出席。 朱光耀稱,中美雙方將在人民幣問題以及中國金融改革相關問題進行坦承且深入的政策對話。 本月1日,人民幣兌美元即期匯價創11周新高,實現四連漲。當天,美財長盧繼續施壓人民幣升值。次日,人民幣兌美元結束四連漲。 市場人士分析,在人民幣加快國際化、中國經濟企穩、歐洲央行推出負利率等有利背景下,人民幣匯率將穩步回升,但貨幣政策總體偏寬松,所以不會大幅升值。 除了中國相關話題,朱光耀還提到,美國必須留意縮減QE對世界經濟帶來的可能的“溢出效應”。 隨著美國QE逐步退出以及加息時點的到來(即貨幣政策常態化),我們將與美國方面就該政策對美國經濟和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經濟造成的影響進行坦承的討論。 朱光耀表示,中美投資協議預計將取得良好進展。 但此前,美國貿易部高級官員對中國提出警告稱,與中國的雙邊投資條約進展取決於中國對高科技產品征收關稅的情況。如果雙方未能打破高科技產品貿易自由化僵局,那麽中美雙邊投資協定和其他全球談判可能處於危險之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5192

錢荒捲走台灣錢用台胞證就能賺8%利息人民幣大吸金(094-103)

2014-07-14  TWM
 

《今週刊》獨家深入4大現場,發現中國正在對台大吸金!

上海網路融資公司讓中壢一棟透天厝月收12萬元利息;直擊廈門島的台灣人開戶潮;解開嘉義成為人民幣集散地之祕;剖析上市公司變影子銀行,借新台幣賺人民幣的兩岸套利手法,解開中國政策正在大開放,高利理財商品在台滿天飛的人民幣吸金真相。

製作人‧謝春滿 撰文‧呂國禎攝影‧吳東嶽 研究員‧黃家慧桃園中壢市龍岡路,一棟價值千萬元的四層樓透天厝,竟透過網路投資九百多公里外的上海公司,月收新台幣十二萬元利息;嘉義市荒地拿去抵押借錢到中國定存人民幣,還能淨賺三%;廈門市湖濱北路,聽說天天有台灣人去開戶存人民幣。當台灣瘋人民幣定存,存款金額不斷創新高之際,這三個傳說正悄悄流傳。

日本長期低利,許多家庭主婦,即俗稱的﹁渡邊太太﹂們,借日幣投資海外高利息的理財商品,大玩套利的金錢遊戲;台灣長期低利,是否也起而效之?

深入中壢、嘉義、廈門、台北

追尋三大傳說真相

《今週刊》花了一個多月時間,深入嘉義、廈門、中壢、台北四大現場,追尋三大傳說的真相。

六月二十日,我們循線來到中壢靠近陸軍營區的一棟四層樓透天厝,這棟再尋常不過的透天厝,卻藏著賺八.六一%報酬率的祕密。

吸引我們來到中壢的是一則廣告,「六月開戶送抵用金人民幣兩百元、投資成功再送人民幣五百元,推薦好友再送人民幣兩百元!」這不是台北市某銀行的人民幣定存招攬廣告,而是上海市浦東陸家嘴的中國網路融資平台公司,針對台灣人特別祭出的優惠方案。

追著這則廣告,我們找到透天厝的男主人RYAN,就是因為這則廣告,拿自家的透天厝向銀行貸款,利率一.八八%,再加上他在廣達、富士康工作六年多的薪水,一共籌措人民幣三百萬元︵折合新台幣約一五○○萬元︶,透過網路投資上海陸金所(見小辭典),賺取八.六一%的報酬。

走進RYAN的客廳,桌上擺滿了樂高玩具,他用電腦秀出他的投資獲利成績,累積總交易金額超過人民幣五百萬元(折合新台幣約二五○○萬元),是上海陸金所最高頂級會員,他的大兒子則開心拿著爸爸投資陸金所投資積分換來的免費玩具,父子倆開心合照。他不僅每月賺利息,還用積分替兒子換了滿桌的玩具。

原來,兩岸正存在高利差,更可怕的是,中國把吸金的對象找上了台灣人。今年六月,我們在台商熱門的﹁台商太太新天地﹂的討論區,發現陸金所歡迎台港澳人士開戶的廣告,也在這樣的討論區,找了在深圳亞馬遜公司上班的RYAN。他在中國工作七年,前六年在廣達、富士康上班,去年轉到了亞馬遜工作,因為亞馬遜薪資改發人民幣,而且直接存在中國建設銀行。

﹁陸金所﹂正夯

上海建構新放款平台 全力對台灣人招手RYAN開始接觸人民幣投資,本來是投資建設銀行的投資型理財商品,今年農曆年後接觸到陸金所,他看準了有平安集團擔保本金,又有高報酬。談到陸金所有沒有風險,他說:「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今年五月還接見了陸金所董事長計葵生,有中國領導人接見,等於替陸金所掛保證。」習近平的動作,讓他對陸金所更深信不疑。

為何能有這麼高的報酬率?其實RYAN所謂的投資就是放款,而且是放款給陌生人。原來陸金所是網路P2P融資平台,建構一個投資者與小額借款人之間的平台,陸金所的母公司中國平安集團擔任擔保人,保證投資者的本金安全。

看上了年報酬率高達八.六一%,又有平安集團擔保本金不會損失,年薪百萬元起跳的RYAN大膽投資,人民幣三百萬元拆成多筆小單模式,在陸金所網路平台上借錢給陌生人,總共投資筆數超過一百筆,每筆投資達到可出場條件之後,他馬上出場賺取利息,接著本息再投入讓資產滾動更快。現在每月領到的利息約人民幣二?二萬元(折合新台幣約十一萬元),年報酬率可以達到九%以上。(見RYAN投資模式)RYAN今年預計可以賺到人民幣三十萬元(折合新台幣約一五○萬元)的利息,這棟中壢房子出租頂多一個月三萬元,因為上海用高利對台灣吸金,讓報酬率飆了四倍。

錢荒滿一年

資金短缺問題仍存在

別以為RYAN是少數的個案,陸金所到目前為止,已經有近千名台港澳的投資人開戶與投資,而且不是經常有人要借錢,因此想投資與放款的人,還需要用搶單軟體搶單,讓你可以比別人更快地把錢借出去。也因此,在台灣的網路理財討論區中,怎麼搶陸金所的標單,竟變成當紅話題。

交大財務金融研究所教授葉銀華提醒,必須小心擔保問題,一旦母公司平安集團不擔保,就要小心自己的投資有沒有足夠保障。財經專家阮慕驊則提醒,人民幣貶值、新台幣升值,匯差會吃掉獲利;接著必須小心中國可能會發生區域性金融風暴;最後也必須小心台灣房貸利率可能上升,這樣的投資將會面臨資金成本上升的問題。

去年,陸金所累積交易規模約人民幣二十六億元,預估今年交易規模仍將以高倍數增長,目標要達到人民幣一百億元,台灣人是陸金所的重點吸收對象。

為什麼會跨海吸金又肯給高利?原來,這一年來中國各式理財商品滿天飛(見中國理財商品表),拉高了兩岸利差,並越過海峽大吸金,打開台灣銀行的外幣牌告定存利率,人民幣定存一年期才一.七五%,再仔細看其他銀行,不定時推出優惠方案頂多也是三%上下,與中國理財商品動輒五%至八%的報酬相較,確實令人心動。

隔著台灣海峽的另一端,其實是一個荒謬的世界,六月九日,美國《華爾街日報》一則報導揭開了中國資金吃緊的嚴重性與荒謬,北京簋街的籮籮酸湯魚火鍋店,竟然推出理財商品,每張餐桌上都貼著宣傳單,最吸引人的是一款投資額人民幣五十萬元(折合新台幣約二五○萬元)的產品,竟然喊出年利率一三%,還承諾保障投資者本金和收益的安全。

保障本金安全、還給一三%的年利率,是台灣銀行牌告利率的七倍多,更嚇人的是,賣這項商品的不是銀行,而是一家火鍋店。這凸顯了一個問題,中國理財商品與吸金到了瘋狂的地步,不僅是電子商務公司淘寶,可以推出餘額寶吸收人民幣五千多億元的資金,現在連賣火鍋的也湊熱鬧,賣起投資理財商品,用高利吸收資金。

這反映了一個事實,錢荒雖然過一年了,但中國資金短缺的問題依然存在,市場亟需資金,只好用高利與花招來吸引投資人。時間回到一年前的六月二十日,寫下中國現代銀行史的新紀錄,銀行間隔夜回購利率達到史無前例的三○%。簡單來說,銀行之間調錢,今天借明天還,竟然是收年息三○%的高利貸,因此這一天被中國銀行界的交易員稱之為「六二○慘案」的中國錢荒。

嘉義市大興土木

一年將有十五家飯店啟用

六月,我們走進嘉義市,發現嘉義市變了,為了賺人民幣,這裡正在大興土木,投入新台幣一百億元資金興建十五家飯店,連荒廢二十多年的爛尾樓,也要蓋來賺人民幣,今年將有十五家飯店啟用,創嘉義市的歷史紀錄。這讓嘉義市人很自豪,允芳茶葉嘉義會館總經理譚國華說:「南部六縣市就屬嘉義飯店投資最多,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二○○八年開放陸客觀光之後,因為阿里山,嘉義市成為陸客中繼過夜的地方,每天在嘉義過夜的陸客團,大約二千到三千人,以每天來台約五千名陸客團客推算,平均每兩名陸客團客,大概就有一名在嘉義市過夜。

所以,在嘉義市特產品店,可以看到滿滿陸客手持銀聯卡或亮出人民幣準備結帳。譚國華說,嘉義市是濁水溪以南唯一藍軍執政縣市,萬綠叢中一點藍,陸客團是儘可能選擇到嘉義市過夜。這兩年來,又因為中國領導人習近平上台,妻子彭麗媛的親舅舅就住在嘉義市,陸客團一到嘉義,總是要介紹習近平的妻舅,嘉義市多了一個中國第一夫人親舅的傳奇,讓嘉義市從昔日的稻米、木材交易市場變成「人民幣集散地」。

因為嘉義人不僅會賺人民幣,還是台灣最會花人民幣的地方。一二年,中國支付寶發佈該年度全民對帳單,統計全球人均支出城市排名,第一名竟然是嘉義市,用戶人均支出達人民幣六萬九七四三元(折合新台幣約三十三萬元)擊敗中國各大城市,高居全球第一。

錢存中國利息高

動輒是台灣的一倍以上

嘉義市真的有人拿土地、房屋抵押借錢去中國存人民幣?我們找上了嘉義市西區培元裡里長蔡坤龍,在他的陪同下,記者到了位於嘉義市友愛路的希諾奇台灣檜木博物館,見到了希諾奇總經理吳婷貴,不禁好奇問她:「嘉義人流行人民幣理財嗎?」吳婷貴表示,做陸客生意的,一個人有五個中國的銀行戶頭很正常,與中國客人往來才方便,接著資金暫存中國的銀行就必須活用,做定存、買保本理財商品也很平常,「因為錢存在中國的銀行利息高,動輒就是台灣的一倍以上。」再問譚國華,他說,嘉義人賺人民幣,在淘寶開店,公司設在深圳、廣州,來往都要用人民幣。譚國華又帶著記者拜訪嘉義市鈺通飯店董事長黃國芳,鈺通是嘉義市少數四星級以上接待陸客的飯店,中國各省的省委書記、市長到嘉義,往往都住在這裡。

在他的辦公室剛好巧遇公銀行庫的經理與科長,我問他,真的有人借錢去中國存款嗎?科長竟然說:「嘉義有些民營銀行,有理專專門替客戶收件到中國開戶,還幫忙將錢匯往中國定存。」再回頭問譚國華、吳婷貴,他們證實,嘉義還有人拿土地、房屋貸款去存人民幣,在台灣借款利息不到二%,中國定存利息五%,兩者存在著三%的利差空間。

原來,拿土地、房子去借錢到中國開戶定存,在嘉義已經是公開的祕密。一位退休的亞洲信託分行經理說,在台灣存人民幣,扣除銀行的賣出買入價差、手續費等,有時候超過一%以上,定存利息頂多三%,還有人民幣貶值風險,扣一扣實際賺二%不到,還不如存新台幣定存。因此在台灣存人民幣根本不划算,所以嘉義人說:「錢是往能賺錢的地方去。」為了找出第三個真相,六月十八日,記者搭乘最早班六點五十分的立榮航空到金門轉小三通到廈門開戶,卻碰上了金門濃霧班機取消,候補到下午四點搭上飛機起飛,趕上了最後一班開往廈門的船,抵達飯店已是晚上八點。

隔天早上十點半,廈門銀行台商業務部行銷經理賴麒仲接待我們開戶,不到半小時即完成開戶,接著拜訪台籍的廈門銀行行長洪主民,突然賴麒仲說,台中的客人到了,他要去接待,原來有兩位客戶從台中專程直航到廈門的湖濱北路開戶。

我們也跟著想去採訪這兩位年約四十歲的家庭主婦,但她們低調不願受訪,卻讓我們親眼目睹到台灣人真的專程到廈門開戶的情況。

免跨境手續費

資金回流幾乎零成本

賴麒仲說,這天客人算少了,今年媽祖湄洲島進香團到莆田市,一天之內就有三百多名台灣人開戶,因此還特別派了專門服務台灣人的幹部去協助開戶。

到中國開戶定存,真的划算嗎?錢能回台灣嗎?洪主民說,在中國存錢的利息所得不用繳稅,這點比台灣優惠,其二是資金回台灣愈來愈方便,特別是台資銀行有母集團銀行支持,直接到台灣的特定銀行ATM櫃員機,就可用人民幣帳戶領新台幣,兩地換匯匯率採中間價,比台灣的銀行買進人民幣價格優惠,同時還可以免跨境手續費,這樣一省最高可達一%以上,資金回流做到零成本。

這是一條讓一般台灣老百姓資金直航中國的大三通管道,存在廈門比存在台灣的銀行優惠與方便,更重要的是,存在廈門的銀行,定存五年期利率高達五%以上,廈門銀行就有三十三天期理財商品,年報酬率也可以達到五%以上。因此廈門銀行累計到目前為止,以個人身份到廈門銀行開戶的台灣人大約三千人,人數正在快速增加中。

嘉義藝品店老闆、上班族瘋定存,台商與大老闆則有另一個管道。

五月二十九日,台北君悅酒店吸引財金系教授、銀行理專、放款部專員等三百多人,擠滿君悅酒店凱悅廳,這群人關心的是,六月一日,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開始實施﹁跨境擔保外匯管理規定﹂的新規定,大幅放寬了跨境擔保外匯管理,實現了跨境擔保的基本可兌換。用簡單的話解釋,就是中國將內保外貸政策(見小辭典)大鬆綁。

富蘭德林事業群總經理劉芳榮進一步解釋,所謂鬆綁,就是開放用中國的資產,例如房屋、廠房設備、定存單等資產回台灣抵押借款;但為了保障放款方權益,中國官方同意台灣的銀行有強行執行中國資產的權力,建立一套保障台灣放款銀行權益的機制。

於是銀行理專、放款專員研究如何在中國資金吃緊中,替自己的台商客戶找錢、借錢、賺錢,讓自己增加業務。讓他們充滿興趣的是,兩岸高利差,一樣是用房子抵押借錢,在中國當地銀行借款六%到八%起跳,台灣只要二%到三%,光是這樣資金成本省四%到五%,這管道一開,等於將中國的資產活化,還能取得台灣的低成本資金,一舉兩得。

甚至台資銀行還教客戶兩岸套利,先在中國當地存三到五年的定存,利率高達五.二%以上,然後拿著定存單回到台灣母集團的銀行借款,貸款優惠利率只要二.二%,扣除手續費還有約三%的利差,再把錢匯到中國定存或投資理財商品,等於多了一筆資金可以投資與運用,在兩岸之間進行套利。

拿台灣低成本資金赴中

要小心血本無歸

劉芳榮證實,新規定開始實施後,已有台商用上海房子在台灣的銀行借到新台幣,利息不到三%。也讓大企業、台商躍躍欲試,想拿中國的廠房與土地,回台灣取得低成本資金後,再到中國投資。這變成了一條在中國借不到錢或借款成本太高,另一個吸台灣錢到中國投資的新管道。

所以,別以為台灣人只瘋人民幣定存,當台灣本土定存人民幣達二六八三.九億元的同時,有退休銀行高階主管預估,台灣人存在中國當地銀行的定存可能高達人民幣三千億元。央行公佈,台灣對於中國曝險的「最終風險」達到八百一十二億美元(折合新台幣約二.四八兆元),仍在持續增加中。

兩岸之間原本有一道虛擬的金融防火牆,限制台灣的銀行放款中國不得超過淨值一倍,避免中國發生金融風暴把台灣捲入。但隨著上市大企業先到中國當起了影子銀行放款套利,接著中國各式理財商品在台灣瘋狂吸金,快速吸走台灣小商人、上班族的錢,這道兩岸防火牆正面臨瓦解,萬一中國意外發生地區性金融風暴,台灣必須防範被捲入的風險。

小辭典 陸金所

全名上海陸家嘴國際金融資產交易市場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9月在上海註冊成立,註冊資金人民幣8.37億元,是中國平安保險(集團)公司旗下成員之一。

現場1 中壢

為何一棟透天厝,會和上海有連結?

中壢這棟透天厝,今年平均每月收利息12萬元!

上海正對台灣人高利大吸金,讓中壢透天厝與上海最新的P2P網路融資,產生了讓人意想不到的連結……。

一棟中壢透天厝讓他每月坐收利息12萬—— RYAN的投資模式1.中國銀行開戶與陸金所開戶,須通過台胞證、中國手機門號、中華民國護照、中國銀行卡四道實名認證。

2.台灣房屋抵押貸款加個人薪資所得,透過銀行設定每日匯款人民幣8萬元,匯進陸金所人民幣316萬元。

3.採取小單多筆投資方式,總資金分拆超過100筆投資,平均每筆投資約人民幣3萬元。

4.滿60天即可轉讓取本息,接著本息繼續加碼投入,追求資金高周轉率。

5.每天晚上鎖定投資者提早釋出、放棄利息者,進場接單賺取原投資者放棄的利息,讓整體報酬率達10%以上。

6.人民幣300多萬元本金,預估今年可賺取人民幣30萬元以上的利息,還有可以大量累積積分換獎品。

理財吸金大法 : 網路融資平台步驟 1 使用台胞證即可開戶步驟 2通過台胞證、護照、當地銀行戶頭、手機,四重認證取得投資資格,投資無上限步驟 3 透過網路交易平台即可投資網路融資商品,年報酬率8.61%步驟 4直接在台灣各銀行櫃員機即可取款,每天上限人民幣2萬元錢要存哪裡?

中國錢荒拉高兩岸利差,三個月利息差一倍,且中國鼓勵定存久一點,存五年利息差二倍。

中國

(工商銀行) 台灣銀行 廈門銀行

(台資)

活存 0.35 0.35 0.385 定存三個月 2.85 1.40 2.86 定存六個月 3.05 1.65 3.08 定存一年 3.25 1.75 3.30 定存三年 4.25 無 4.675 定存五年 4.75 無 5.225

單位:年息%

註:1.比較兩岸兩大銀行中國工商銀行、台灣銀行以及台資廈門銀行的牌告定存利率,不固定的特殊優惠方案不列入。

2.不計算人民幣換算成本與匯差。

整理:呂國禎

現場2 嘉義

阿里山山腳下的嘉義市,變身人民幣集散地!

陸客愛到嘉義市消費,一天2000多名陸客,讓荒廢多年的爛尾樓都搶建為飯店!

嘉義人一人開5家中國的銀行帳戶不稀奇!

嘉義人一年在淘寶花人民幣6萬多元,全球排名居冠!

理財吸金大法 : 跨海定存步驟 1 持台胞證到中國的銀行或台資銀行開戶,開戶成本最低新台幣100元步驟 2透過台灣的銀行匯錢到中國,每天匯款上限人民幣8萬元,匯款成本約新台幣300至500元步驟 3透過網路銀行操作即可將活存改成定存,定存年利率3%至5%步驟 4直接在台灣各銀行櫃員機即可取款,每天上限人民幣2萬元中國錢荒下誕生的各項理財商品商品 報酬率 內容 指標商品或舉例

銀行定存 3%~5%

以上 存款人將現金存入銀行帳戶內,以固定期限為儲蓄時間,可獲得高於活期存款的利率理財產品 4.5%~6%中國銀行將放款、債券等商品包裝後賣給客戶貨幣型基金 4%~5% 淘寶的餘額寶就是經過包裝後的貨幣型基金商品債券型基金 4%~8%風險高低視債券類型而定,高報酬高風險儲蓄式國債 5%上下 報酬率分3年期和5年期,時間愈長報酬愈高。提前領取可能要放棄利息信託產品 7%起跳起購金額在人民幣100萬元,主要投向房地產和產能過剩產業如煤礦

網路融資

平台 7%~20%

以上 透過金融機構平台放款給借款人或投資金融機構包裝後的放款商品,報酬高風險極大備註:風險等級為1至4級,以炸彈顆數表示,0顆為無風險;1顆為風險雖小,但並非無虧損可能;2顆為風險大、報酬率易受市場波動影響;3顆為未來風險相當大,非專業人士與無法承受風險者不建議操作;4顆則是有高度風險,有被倒債或不履約的可能性,須高度專業人士方可操作。本分級為採訪專家之後的自我評級,投資人應該自負投資風險。

資料來源:中國各銀行、陸金所、餘額寶 製表:張舒婷、呂國禎

小辭典 內保外貸

以資產向中國本地銀行抵押或質押後,透過中國本地銀行擔保或開立信用狀到境外(台灣)銀行貸款取得海外資金,也可直接用中國本地資產、信用狀或等於現金的有價證明到境外(台灣)銀行借款匯回中國。

現場3 廈門

為吸引台胞目光,一出廈門碼頭,就看到歡迎開戶的廣告!

憑台胞證零元就可以開戶,定存利息最高達5.225%!

在廈門開戶存人民幣,在台灣ATM直接領新台幣且免手續費!

發現新台幣、人民幣大三通管道,正在悄悄地建立……。

理財吸金大法 : 內保外貸步驟 1 台灣人使用中國當地資產或有價資產取得中國當地銀行擔保步驟 2 利用中國當地銀行擔保回到台灣申請貸款步驟 3 通過審核之後,變成以中國資產來台灣借款,同樣房地產可省3%至6%利息步驟 4 大筆金額匯回台灣需要申請

現場4 台北

一場研討會,竟讓銀行理專為之瘋狂!

中國政府還要吸引更多海外資金,6月1日內保外貸政策大鬆綁!

財金系教授、銀行理專、放款部專員300多人擠滿飯店的說明會!

大家都想弄懂怎麼用中國的房子、定存單,甚至外銷訂單回台灣借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234

在台灣存人民幣 白忙一場?五招停看聽 嘉義人就是比你多賺一倍

2014-07-14  TWM
 
 

 

廢棄木材廠逆轉變陸客最愛的檜木博物館,還搭上了人民幣商機,嘉義人有一套與台灣一般人不同的人民幣理財觀,硬是能比台灣大媽多賺一倍。

撰文‧呂國禎

走進嘉義市友愛路,一輛輛遊覽車開進了希諾奇台灣檜木博物館,這是陸客來嘉義市必遊的景點之一,也是接觸人民幣的最前線,這裡藏著﹁一樣定存人民幣,硬是比台灣大媽多賺一倍﹂的嘉義獨門人民幣理財法。

她是希諾奇台灣檜木博物館總經理吳婷貴,出身嘉義市的木材家族,從小就是看著檜木、木材工廠長大。在金融海嘯景氣最低迷之際,吳婷貴逆向思考,與希諾奇股東一起將友愛路的廢棄木材廠變成檜木博物館,原本只想做台灣本土的國民旅遊,卻碰上了陸客開放必遊阿里山的商機,搖身一變成為嘉義市的陸客新景點。

逆向思考

將廢棄木工廠變身說檜木故事的博物館嘉義市西區培元裡里長蔡坤龍說,友愛路和嘉義市噴水池、文化路夜市比,並非是嘉義市最主要的陸客景點,但每天下午之後,就可以看到希諾奇台灣檜木博物館停滿遊覽車,晚上還能看到散客上門,希諾奇變成嘉義市陸客觀光的一個傳奇。

吳婷貴不僅會做陸客的生意,還懂得人民幣理財方法,她堅持不在台灣做人民幣定存,「那會白忙一場!」她還懂得在中國一人開四個人民幣銀行戶頭,省下中國銀行高額的人民幣往來手續費,一來一往可以多賺一%。

不僅會投資,還要懂得怎麼省。來看看嘉義人獨特的人民幣理財法,先談怎麼賺人民幣。吳婷貴接觸陸客與人民幣商機已經六年了,二○○七年,吳婷貴與股東決定投資希諾奇台灣檜木博物館,曾一度引起笑話,當時經濟正在走下坡,「投資上億元蓋博物館,台灣觀光客才多少,蓋這麼大的博物館,給誰看啊?」但吳婷貴看著嘉義曾經是台灣木材集散地,以前,從嘉義北門車站到友愛路一帶,都是木材加工廠,但隨著台灣停止伐木,這些木材工廠一間間地沒了。難道就沒有別的出路嗎?於是,她把原本廢棄的木材工廠,變身為說嘉義伐木、檜木故事與文化的博物館。

但是,剛開張就碰上了全球金融海嘯,景氣急凍,希諾奇的生意更差,每天早上開門,左等右等就是等不到幾個客人上門,但吳婷貴決定撐下去,因為她想讓木材產業有不同的商業模式。終於等到了○八年七月,政府開放陸客來台觀光,嘉義市更因為阿里山翻身了。

別人坐等木材業沒落,一間間關門了,吳婷貴的檜木博物館變成了獨門生意。現在每天早上八、九點之後,或是下午四點之後,陸客準備離開嘉義市,或是剛進嘉義市準備過夜,希諾奇成為陸客必經之地。還因為希諾奇是收門票的博物館,提供的是台灣特有的檜木文化歷史介紹,並非是特產品購物站,因此陸客組團旅行社將它列為觀光行程,每天經常有三十到五十團陸客上門。

吳婷貴做生意有不同的逆向思考,對於人民幣,她的理財方法也不同。由於有些陸客參觀之後,往往會要求希諾奇在淘寶與天貓等電子商城開店,以方便他們在網路上下單,這也讓希諾奇的生意,從嘉義市延伸到了中國。

收人民幣,甚至投資中國,變成無法避免的事情,而且往往是一組檜木桌椅售價動輒新台幣三、五百萬元,甚至新台幣千萬元的也有,換算成為人民幣是上百萬元,怎麼管理與理財非常重要,聰明的嘉義人是連一%手續費也錙銖必較。

手法一:開大不開小

一來一往 省去交易手續費吳婷貴建議,要到中國開人民幣戶頭,就要開中國四大銀行的戶頭,分別是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銀行以及中國農業銀行。她說,這有兩個用途,其一,大銀行的存款比較有保障,其二,中國客人持有這四大銀行的戶頭最多。根據她做陸客生意的經驗,幾乎所有的陸客都會有這四大銀行的帳戶。

開四大銀行戶頭有什麼好處?原來,中國的版圖大,光是同一家銀行轉帳,跨了一個省、一個大城市都要收手續費,如果跨了不同省分不同的銀行,手續費更高。

可別小看轉帳手續費,直接向客人收現金的轉帳費用,最高有按交易金額收○.五%到一%。別對一%的交易手續費無感,吳婷貴說,有時候在台灣存人民幣實際利息才一%出頭,一次轉帳就把一整年的利息給賠掉了。

開四大銀行戶頭的好處是,若客人使用的是工商銀行,她就提供工商銀行帳戶,如果是中國建設銀行也是同行對接,一來一往省去了交易手續費,客人滿意或當自己需要轉帳的時候,也賺到了手續費。

手法二:投短不投長

定存三個月與一年 利息差別不大不論是人民幣的定存或是理財,投資期間愈短愈好,報酬率與匯率風險可以得到平衡,因此吳婷貴的定存設定三個月,利息達到二.八%以上,是台灣的銀行同期人民幣定存的一倍。

為什麼要這樣?仔細看中國各銀行的定存期與利率,定存三個月與投資一年的利息,差別並不大,要真正拉開利息距離是定存三到五年以上,但吳婷貴不建議這樣做。一則是時間太長,資金無法靈活運用,其二是時間拉長到五年,人民幣升貶的風險非常高,到時候恐怕是賺了利息卻賠了匯差。

所以嘉義人看重的是怎麼賺最快,讓資產報酬率提高,同時還要避掉風險,投資最靈活。

手法三:風險要配置

理財商品眾多 要看清楚是否保本第三個方法是「高中低風險要清楚配置」,一樣是銀行的人民幣理財,中國的理財商品很多、利率變化非常大,愈高的風險愈大,這點中國與台灣不同,還有琳瑯滿目的理財與信託商品,又有分保本與不保本。吳婷貴在中國開戶則是採取高中低風險配置,高風險的不投資,優先考慮保本又報酬率比定存好的理財商品,例如短天期保本理財商品,投資一個月就有四%到五%的報酬率︵見主文投資商品表︶,這類理財商品很多,但她建議必須要看清楚有沒有保本,同時不追風險高的產品。

手法四:用多少才存多少

考量未來會用到多少人民幣其實,兩岸之間人民幣換匯的手續費非常高,買進與賣出之間,可能就吃掉了部分的定存利息。因此,投資人民幣第一個考量的是未來自己能不能用到人民幣,能用到多少人民幣才存多少。盲目投入人民幣投資,自己又用不到,吳婷貴說:「這樣其實是讓銀行賺走了手續費。」因此她的作法是,收到人民幣之後不換回新台幣,留在中國作為投資與營運使用,也可用在淘寶購物上,儘可能做到用多少才存多少,這就難怪嘉義人變成了最會花人民幣的台灣人。交大財務金融研究所教授葉銀華說,不管是台灣或是到中國投資人民幣都是高費用、高風險,想真正賺到錢很難,但吳婷貴的方法,的確能降低人民幣理財的高費用,同時避開高風險。

手法五:不盲目投資

投資不跟大媽走 注意過熱訊號第五個方法是,不要跟著中國大媽與台灣大媽走,當中國大媽投資黃金、台灣大媽都在瘋人民幣定存,吳婷貴認為這就是過熱的訊號,一窩蜂往往代表可能是泡沫前最後一根稻草,風險可能要來了。

同時,她又仔細分析在台灣存人民幣定存的利息,「扣掉向銀行買進賣出的換匯成本,在台灣存人民幣其實才一%到二%的利息,再扣掉每年物價上漲的比率,就是白忙一場,未來還可能要面對人民幣貶值的風險。」所以她不在台灣定存人民幣。

匯豐銀行台灣區總裁李鐘培則表示,人民幣短期會波動,但是在國際化的趨勢下,長期仍然看升。一位資深銀行顧問認為,由於兩地利差大,人民幣定存三或五年期,利息約五%左右,台灣的退休族為了有穩定的利息進帳,或可考慮長天期投資,個人可以因應不同需求,選擇最佳投資方式。

所以,別看到台灣各大銀行門口都掛著人民幣優惠定存的紅布條,就一頭栽進開戶存人民幣,可參考嘉義人獨特投資方法,別盲目追流行,要考慮自己的需求與資金配置,同時注意人民幣投資的手續成本與風險。

吳婷貴

現職:希諾奇台灣檜木博物館總經理學歷:政大企管系EMBA

實作驗證

中國開戶3必知

1.用最低的成本到中國去開戶交通費用 (不含過夜費用) :估新台幣8000元 (小三通套票6700元,立榮航空最新報價)1 台胞證加簽,最低300元2 當地交通費用:最少250元當地計程車費用從機場或港口至銀行來回2.用台胞證,最低人民幣20元就能開戶開戶費用準備100元人民幣1 國有五大銀行:100元U盾(即隨身碟,網路銀行必備,個人資料與認證都在裡面)工本費(人民幣20至40元)+借記卡(銀行卡)開卡工本費用(人民幣5元)+借記卡開卡年費(人民幣10元)2 廈門銀行:開戶免費,U盾人民幣20元3.中國手機門號非辦不可,

網路銀行操作必備

1 要辦台灣可漫遊,人民幣450元(內含押金人民幣300元),主要用途只接簡訊不打電話,特別注意,中國門號是接聽電話也須付費0.96/分鐘。

2 上網操作網路銀行與各項理財,必須用中國門號認證與接收簡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236

變形金剛4 狂撈人民幣幕後秘辛

2014-07-14  TCW  
 

 

今年暑假最夯的電影,莫過於六月底上映的好萊塢大片《變形金剛4》(以下簡稱《變4》),才過一週,截至七月三日,全球票房已破四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一百二十億元),其中,光中國就貢獻了逾一億六千萬美元,幾乎追平北美票房,成為該片最賣座的海外市場。

好萊塢電影到全球各地淘金,已是老生常談。不過,《變4》想搶進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在中國締造票房佳績,靠得還是「接地氣」。

全片長一百六十五分鐘,將近三分之一都在中國拍攝,其他像找中國演員李冰冰擔綱演出,連《華爾街日報》等外媒都直言,製作公司派拉蒙簡直是「用盡所有手段來吸引中國觀眾。」

秘辛一:高層打通關拍攝手續不到小時搞定

商業力量,是好萊塢選擇與中國牽手的主因。根據業界預估,二○二○年,中國將一舉超越北美,躍升全球最大電影市場,其去年總票房已達三十一億三千萬美元,年複合成長率逾二七%,比起成長不到一%的北美市場,對好萊塢電影人來說,中國就是座金礦。

不像以往中國合作方在好萊塢電影裡多扮演「跑龍套」,這一次,派拉蒙為了打入中國市場,找來具有官方背景的央視合作,成為好萊塢首例。

「它決定找我們協助拍攝,就是看上我們有一定的政府背景,很多商業公司無法操作的事,我們可以推動得更好,」央視旗下電影頻道成立的一九○五影業公司總經理李伊接受《商業週刊》專訪時說,早在電影上映一年半前,派拉蒙就開始與其接洽。

當時,導演麥可.貝(Michael Bay)已經計畫把《變4》部分場景移到香港拍攝,因考量此片有大量戰爭、災難場景,若不和中國合作,恐難完成。於是,決定和一九○五影業合作後,麥克貝、製片等五位工作人員親自來中國簽約,除了討論合作細節,也拜訪央視高層、政府官員,一一打通關係。

「在中國拍片,很多時候擔心的不是錢,而是找人,」曾參與多部合拍片的監製葉如芬說,即使是好萊塢,到了中國還是會遇到許多政策或法規問題,找到有力夥伴會事半功倍。早在開拍前,中方就在《變4》中擔任要角。

李伊表示,除了先替派拉蒙送劇本到廣電總局立項、通過審批,像去年十月電影開拍前,上千項的設備得在一天內完成清關,一般民營電影公司至少得花上兩天到三天,但此片因為有其協助,不到二十個小時便完成所有手續。

接下來,中方也要求麥克貝修改劇本,加入更多中國場景,像劇中「中央政府一定會全力支援香港」台詞,就是在一九○五影業建議下加入的。

拍攝過程中,央視的政商關係,更幫了派拉蒙大忙。

為了拍攝《變4》在香港、中國各地的打鬥畫面,中方多次與國務院港澳辦公室溝通,才順利在市區開拍爆破場面。一幕反派金剛透過飛機運到中國的戲碼,原先麥克貝看上的是北京或上海機場,但考量到載客量過多,最後透過中國政府協助,出借天津機場,才完成拍攝。

秘辛二:行銷無孔不入光廣告置入就有三億收入

而《變4》中讓人印象深刻的置入商品,例如伊利舒化奶、廣州汽車,或片中機器恐龍首次現身的重慶武隆風景區等,都是由一九○五影業與其他三、四家中國廣告公司找企業置入;連一閃而過的商品,也得花二十萬美元,若與劇情相關,至少百萬美元起跳,「光置入可能就替片商帶來一千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三億元)以上的收入。」李伊預估。

若最終《變4》中國票房達三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九十億元),扣除戲院拆帳,加上置入與後續周邊商品,根據中國媒體預估,光中國收入就可替派拉蒙回收四分之三成本,約一億五千萬美元。

雖然派拉蒙因此口袋滿滿,過多的中國情節和置入商品,卻讓《變4》在互聯網電影資料庫(IMDB)上的評分只有六‧四分,不及第一集的七‧二分,有些中國網友也吐槽,「整部片全毀了。」

中美雙方緊密合作,看似互蒙其利,但當商業力量與創作衝突時,卻很容易意見分歧。

李伊透露,原先有幕台灣演員林柏宏替兩名反派角色開車的戲碼,麥克貝安排他最後被踢下車,中方卻認為這樣「會傷害中國觀眾的民族情感」,建議改成他自己下車,但麥克貝不願更改,這段二十五秒的片段,最後只好刪除。

「其實最後的得利者還是好萊塢,」政大傳播學院副院長陳儒修分析,以目前中美合作狀況來看,中方大多只出錢或協助調度資源,製作參與程度還不高,只要有越來越多部《變4》出現,「中國很難擋得住好萊塢的攻勢。」

《變4》熱潮,讓中國贏了面子,但未來能否兼顧裡子?恐怕得等到中國電影產業實力追上好萊塢的那一天,才可能實現。

【延伸閱讀】中國帶路,好萊塢賺飽銀子——央視、派拉蒙《變4》合作大事紀

2012/12初步接觸:派拉蒙透過美國合作製片商,找上央視旗下的1905影業合作2013/2正式簽約:與派拉蒙簽約,導演麥可.貝等人前往中國拜訪2013/4演員甄選:舉辦華人演員甄選會,從7萬人中挑選4名演員參與拍攝2013/7廣拉置入:陸續收到數十家中國企業需求,希望能獲得置入機會2013/10電影開拍:協助接洽國務院港澳辦公室,安排拍攝爆破場景2013/11協助取景:中國軍方與民航局協助,拍攝機場、長城、鳥巢等場景2013/11電影殺青:劇組於北京舉行「《變形金剛4》中國之夜答謝酒會」2014/2/6宣傳開跑:透過網路、央視旗下頻道,以及舉辦金剛巡迴展覽,先炒熱話題2014/6/22上海首映:《變4》成為上海電影節閉幕影片,也是全球首映2014/6/27全球上映:中國首日票房達2,700萬美元,打破中國影史紀錄

整理:康育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89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