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購併求綜效 控股式比吸收式好?

2011-1-17  TCW




IC通路服務商大聯大○五年起展開購併馬拉松,以產業控股式購併,成為全球前三大業者;相較於吸收式購併,其採用控股式購併,同中求異、異中求同的思維,更能展現綜效。

台大管理學院副院長李吉仁(以下簡稱李):你所在的產業裡,運用水平整併達成規模優勢,非常重要,而大聯大近年更是順著這個策略達到顯著的成長。可否請問你購併成長的戰略思維?

大聯大控股董事長暨總裁黃偉祥(以下簡稱黃):我把整個購併當作是基金組合式的管理,所以在選擇(購併)對象時,大概是用客戶、產品、地區,甚至無形能力組合的概念(去選);我們有自己的購併價值主張,有一張給分表,有固定的人在市場給分,我們很清楚會跟哪些人談。

選擇購併對象,依什麼標準做取捨?

李:大聯大的購併價值主張中,有取捨標準?

黃:在不同階段(取捨標準有所)不同。(初期)營收很重要,第二個,產品組合,我們遺漏了哪些?第三個,我們一直強調營運資金報酬率(ROWC)的重要, 這是主要指標。總計大概四到五個面向,不會多到六個,因為你每個都要給分,不是那麼容易。當然,先決條件是公司文化是不是講誠信。如果不合,根本就不必 談。

我們為什麼採取控股式的、而非吸收式的(購併)呢?加入我們聯盟的公司,有的營收才三億、有的已三十億,有的公司成立十五年,有的成立三十年,它們的生命 歷程本來就是不同階段。你可不可以把三十年公司的智慧灌給十五年的公司?就像上中學,你發現X、Y代數好好用,小學的時候怎麼都不會呢?可是,你真是在小 學時就教X、Y,他可能不會懂。

控股可以提供很好的環境,讓(被併的公司)學習加速。我們每個月有CEO會議,就把所有數字都攤開,我們提供了一個資訊透明的體系,你可以講,哪裡大哥做 得比較好,哪裡二哥比較好,永遠可以看到學習的對象。這些人都是第一代的創辦人,他們有榮譽心,公司會相互比較,力量就很大。

在世平(大聯大前身)的階段,有一家子公司是用吸收式的合併,我知道吸收式合併的痛苦,你要讓那些進來公司的新團隊,完全按照你一個二十五歲公司的做法,因為大家一定會有不適應的問題,就有人會動(離開)。但現在我們的整合算是非常好,幾乎沒有人離開。

採邦聯式管理,如何維持競爭機制?

李:談到這裡,有個地方我邏輯似乎過不去。不管是談到吸收式購併或控股式購併,都必須進行購後整合。採控股式購併是不是因為重要的位置不會減少,我還是保持你兩個總經理,而如果是吸收式合併,就只剩下一個總經理?如果是,那控股式購併是否較不利於整合?

黃:不管怎麼講,制度都是人在做,是人讓它有差別。大部分的人,沒辦法一下子到位,但你是家長,要公平對待每個小孩,明明老大最好,還是要一巴掌打下去說:「怎麼不讓弟弟?! 」那老大會不會不爽?不爽呀!但老大有天成長到一個階段,他會懂這個道理。

李:看來你是在控股組織裡建立邦聯式管理,有內部市場,卻不全是績效競爭機制。做不好的公司下場是什麼?

黃:我們當初有訂一個(規則),就是說如果你沒做好,對不起,我不是把你賣掉,就是把你併到那個做得好的公司去。因為我(總部)沒辦法管。

李:像是個家規?

黃:對,這是家規。我們很早就有共識,總部只定基本政策規範,個別公司我不管,跨公司政策則是我們要制定。大聯大成立半年多,就對外宣布價值觀與願景,然 後用策略地圖去把每個人聚焦。我們有個大策略,在策略底下做KPI(關鍵績效指標)的展開,就像海陸空三軍,不能要海軍去飛,陸軍下水去游泳,因它能力不 同。關鍵就是要同中求異、異中求同。同的部分,我們做資源集中、分享,不同的讓它保持不同。我們的CEO會議,會去檢視SWOT(強弱機危分析法),董事 會也有。這是一場變革,過程中一直還在購併,而且組織到現在都還在動態調整,沒有停過。

領導人可以很多個,那誰該聽誰的?

李:你所謂的吸收式購併,好像就是一個時間內一定要變成一家人;如果是控股式的購併,你可以在一家人之中保持大房、二房、三房,然後各自用不同的方式營運,但還是有個家族的祠堂,某種程度像中國人家的概念?

黃:對!對!你不用聽大房管理,但家規還是有的。其實合併最後一段,就是叫作吸收式購併;我講真心話,所有公司裡都有垃圾生意,加入我們,就先要擺脫那些東西,所以先做減法是比較容易的。

李:這是內部管理,還有外部管理。客戶知道這五家公司都是大聯大,會要集體議價?

黃:也有,就是總部出去談。

李:控股式購併好處多於這些負面壓力?

黃:對,保持公司原有文化與運作體系,但吸收式合併常是,敝公司就是好的,你們要來參與。所以我們購併後的管理較像老子思想,「高下相傾、前後相隨」;第 二,透過好的KPI,資訊透明去管理。像○五年十一月九日(大聯大)掛牌,營收不到一千二百億元,但隔年,我們營收一樣,改用營運資金報酬率,利潤明顯增 加。因掌握ERP(企業資源規畫)系統,每天五分鐘,我(就)對狀況掌握非常清楚,任何成員有私心,一定一巴掌下去,下次就不敢。相反的,如果他闖禍告訴 你時,你要趕快買糖給他。

李:這真是家長式領導。但像你做得好的人在哪裡?

黃:我們還是要去建立典範。我沒把自己當董事長,把自己當專業經理人。就是要逼自己交棒,且交棒後絕對不會再回來。董事會的接班非常重要,由它來解決 CEO與經理人的接班。我就是分權。舉例來講,審計委員會我一律不參加,但結論出來,所有子集團要去遵守。一個有能的董事會(在專業經理人接班後),不排 除有第一代的大股東留下來,但他只有一席,不能帶領整個董事會。我想,既然我們是第一個產業控股公司,應該要去建立典範。

結論:企業透過購併成長,最大挑戰在購後整合(post-merger integration)的良窳,因此,長於購併成長的企業,通常需要具有一套從評估到購後管理,乃至於產生整合綜效的程序能耐。大聯大的水平整併成長, 所採取的控股式購併管理模式,配合其「事業前端各自競爭、營運後端高度整合」的策略邏輯,類似中國人家與房的概念,逐步建立控股集團的運作規範,希望有機 會成為另類的東方式營運典範。

【延伸閱讀】大聯大歷年購併大事紀

1981年:黃偉祥創辦IC通路服務商世平興業2001~2002年:世平購併維迪、晶展與富威,成為亞太半導體通路龍頭;品佳則吃下恆凱與凡格,成為台 灣第3大IC通路業者2005年:世平與品佳合組大聯大,成為台灣第一家產業控股公司,追求全球前5大市場地位2008年:大聯大宣布購併凱悌、詮鼎科 技,成為全球前3大IC通路業者2010年:大聯大與友尚合併;旗下子公司世平與品佳展開海外購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18

購併求綜效 控股式比吸收式好?

1 : GS(14)@2011-01-23 19:04:12

[realblog]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21618[/realblog]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272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