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不要花時間分析垃圾股 巴黎的價值投資

http://parisvalueinvesting.blogspot.hk/2014/06/blog-post_19.html
巴黎:

最近宏安1222大升,據聞是主席以溢價0·23向股東要約。

這支股幾年前筆者曾經買賣過,並且獲得小小利錢,當時宏安派息約是市價10%,但其後又拆又折讓供股,還令一位投資者投訴於報刊,成為一時之老千股典範,其時名Blogger,和某一個股市解密專家,都用這案來指導股民如何帶眼識股。

但若以當時市價約0.13上下計,那位投訴的小股民如一直持有,回報並不是他投訴的丶或解密專家計的蝕了9成,而是越供股,越賺得多。

筆者今天出文,並非打算為宏安番案,而是想說出一個較實在的投資應用原則。

  一一一一一不要去學如何分析垃圾股一一一一

長䁠的股只有幾個特徵,其餘會死的卻有九百幾個以上,那為什麼學九百幾個丶學了也只是求個不死的方法,而不學簡單䁠錢的絕技。

如果一支股讓閣下不自在,不要浪費時間,把那份年報掉到垃圾桶,然後像芒格100支股年報遞到面前99次說:"那是垃圾"。

但若那99支中有大升的,也得像股神常常說那句:"我不懂它,別人懂得,別人就賺他們的錢"
筆者肯定不懂宏安會大升,如果懂就不會賺小小便賣出它。

正如"林奇"說,你不會因一支你沒有持有的股票上升而輸錢。當日說它是老千股的朋友自然也不可能輸錢,那就不要花時間在無関痛癢事情上,並學懂快手掉進垃圾桶,因為這方法較學習辯别解密更能避免被千

如同買物業的投資者一樣,他們不會去搜尋全香港的老千地或物業,而是把精力放在下一個會是高回報的物業。

世間不曉之事何其多,集中精力去撞踫在自己狹窄知識領域內非常熟悉二丶三支潛力股,然後下注,這傻人儍福方法,己經足夠獲得豐盛的回報。


你會不會花時間學習分辨下面堆垃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3094

周鴻禕:搞互聯網不要一上來就賺錢,傳統企業轉型互聯網有四核心!

http://news.iheima.com/show-9-143925-1.html

記者:你認為,互聯網有些基本的價值觀和傳統商業不一樣。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面?

周鴻禕:第一,用戶至上。傳統企業強調「客戶(顧客)是上帝」,這是一種二維經濟關係,即商家只為付費的人提供服務。在互聯網經濟中,凡是用你的產品或服務的人,就是「上帝」。因此,互聯網經濟崇尚的信條是「用戶是上帝」。在互聯網上,很多東西不僅不要錢,還會把質量做得特別好,甚至倒貼錢歡迎人們去用。

第二,體驗為王。沒有互聯網時,商家跟消費者之間的關係是以信息不對稱為基礎的——通俗地講,就是「買的沒有賣的精」。有了互聯網之後,遊戲規則變了。消費 者鼠標一點就可以比價、在網上討論,變得越來越有主動權和話語權。因此,在互聯網思維裡,產品的用戶體驗正變得越來越重要。

過去,廠商把產品銷售給顧客,拿到了錢,就希望用戶最好不要再找自己;在這個用戶體驗的時代,廠商將產品遞送到用戶手裡後,體驗之旅才剛剛開始。如果你的 產品在體驗方面做得好,用戶每天使用時都能感知你的存在,就會主動幫你宣傳、推薦產品,形成口碑營銷和粉絲文化,也就意味著你的產品每天都在產生價值。

第三,免費的商業模式。互聯網的商業模式總結起來無非三種——電子商務、廣告和增值服務。它們有一個共同的前提,即必須擁有巨大的、免費的用戶群。唯有如 此,百分之幾的付費率才能產生足夠的收入和利潤。因此,互聯網經濟強調的,不是如何獲取收入,而是如何獲取用戶——這正是傳統廠商容易誤讀互聯網的地方。 很多傳統廠商一進入互聯網就想著怎麼賺錢,簡單地認為只要使用互聯網的技術,有了互聯網作為分銷、推廣平台,成功就會水到渠成,這樣的認識一定會導致失 敗。

第四,顛覆式創新。在互聯網上,顛覆式創新越來越多地以兩種形式出現:一種是創新用戶體驗,一種是顛覆商業模式。後者就是把原來很貴的東西的成本降得特別 低,甚至把原來收費的東西變成免費。當年我們開始做免費殺毒的時候,傳統的殺毒廠商不理解——怎麼能免費幹下去呢?直到今天,360都在通過瀏覽器、導 航、手機助手、360搜索等這些互聯網入口平台級產品,與合作夥伴分享流量,實現收入和共贏。以顛覆式創新重塑產業和行業,正是互聯網思維給傳統產業帶來 的衝擊。

互聯網的遊戲規則是創造用戶價值

記者:現在一講互聯網就是云計算、大數據、社交網絡、移動終端,這讓很多企業陷入誤區,好像花錢用上互聯網的東西,就變成互聯網企業了。對此,你怎麼看?

周鴻禕: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眾多新技術、新產品和新服務也隨之湧現,但對於企業管理來說,這些新東西都是戰術層面的。傳統企業要想轉型、擁抱互聯網,關鍵要瞭解互聯 網與傳統商業不同的一些基本價值觀。比如一個傳統連鎖企業向網絡電商平台轉型,那麼它曾經擁有的門店、渠道優勢,可能一夜之間就成為轉型的包袱。如何解決 變化帶來的矛盾,化解來自企業內部的阻力,能否平安度過轉型的陣痛期,都決定著傳統企業轉向互聯網的成敗。

記者:你認為,簡單地把互聯網看成分銷、推廣平台,都不是對互聯網的真正理解。那麼要如何理解互聯網呢?

周鴻禕:互 聯網的遊戲規則決定了要想獲得商業利益,先要考慮如何建立和創造用戶價值。在傳統行業裡,由於市場和地域廣 大,信息不對稱,可以通過各種營銷方式來獲得客戶。真正能夠在互聯網上發展的企業,只有想辦法給用戶提供高品質的甚至是免費的服務,才能把很多人變成用戶 基礎——有了強大的用戶基礎後,才可能去構建商業模式。所以,當你決定進入互聯網時,不要想著一上來就賺錢,或者把傳統生意簡單照搬到互聯網上,或者把互 聯網看成分銷、推廣平台,這都不是對互聯網真正的理解。

最後勝出的決定性要素是用戶體驗

記者:你認為,當所有的同行都在給用戶創造價值時,最後決定勝負的是用戶體驗。為什麼這樣說?從「客戶」到「用戶」,一字之差,意義有何不同?

周鴻禕:「客戶」是購買你東西的人,以前你把東西推銷出去,讓客戶購買就達到目的了;現在則不同,用戶是使用你的產品或服務的人,但他們未必向你付費。你把東西賣出去或者送出去,用戶才剛剛開始跟你打交道,可見用戶體驗很重要。

在 所有的產品高度同質化的今天,你會發現最後勝出的決定性要素其實是用戶體驗。面對強大的對手,我們想到的東西,對手也能想到,但對手往往容易忽略小的體 驗。所以,從小的體驗出發去顛覆對手不是不可能。比如,有些電子產品遞交到你手裡時,就已經溫馨地充好電,直接開機就可以使用;有的家電送到你家裡,還要 你自己找電池裝進去,這樣就會讓人感到焦躁;還有的廠商會把電池一起給你送到,只要裝上即可方便使用……這些東西重要嗎?對廠商來說可能都不重要,但是從 用戶的角度講這很重要。所以,體驗經濟很可能是未來的一個發展方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5518

咬緊牠,不要放走! 巴黎的價值投資

http://parisvalueinvesting.blogspot.hk/2014/07/blog-post_29.html
巴黎:


筆者認識一位上市公司主席,常介紹我看動物世界紀錄片,受他影響,最近看了一套獵豹捕食野猪的短片,極具啓發性。
那是一頭有長長尖牙的野猪,獵豹經過一段長時間评估和等待下出擊,没有對博的機會,而是一咬入喉。
一般人以為勝券在握時其實是非常危險,野猪被咬後不斷反抗,獵豹不单死咬不放,還把全身的體重,四肢壓著正在反抗的野猪,因為稍微放鬆,不只是走脱一餐食物,若給那尖牙插入,就尤关自己的生命。
野猪肉厚,不能被一咬斃命,停一下,反抗一下,二十多分鍾後才靜止,在牠未徹底不動前,獵豹從不敢放崧那一咬。

也看過一隻雄獅在享用己被捕殺大水牛時被另一隻水牛從後偷袭,用角把獅子插至凌空抛起重傷的短片。這真像筆者幾年前捉到一支股獲十倍利錢後,自滿之時買入超大,何其類同。

這篇文的重點想説的是:筆者的組合回報本年己接近15%,相信一些Blog界朋友經過在低潮時的準備工夫會較筆者有更好的成績,但受過過去的教訓,自己再不敢隨便鬆口和想休息一下這回事,筆者仍會咬緊牠,咬緊本次升浪。

我在市場先生兄的站内,表達過自己每年年頭會在google finance從開一個新的組合,以頭一天的市價當作舊組合的成本。

因爲有一些股票原始的成本比較低,若不和本年的大市比較,仍停留在往年的成績,便決小推動力,而把組合分開美股,和中港股,也容易意識那部份要花多點心機,迫自己做功課。Blog友還記得我的一文Its Show Time 嗎?

http://parisvalueinvesting.blogspot.com/2014/05/its-show-time.html

那正是因爲自己中港組合第一季成績差,從整組合資金時的内心寫照。

7个月有接近15%的囘報固然是好,但已經是昨天的事,股票市場是一個危機處處的地方,前一分鐘是王者,下一秒可以是一頭重傷的獅子,這不是我等普通人的意志能改变,只得重視每一次機會和每個對手。

每一分資金下注如同每一次出擊,咬緊牠,不要放走!

最后,希望和Blog友鬥快到達20%,証明我們等散戶在控制每步風險同時,也會力爭上游,並不簡單。
Happy Investing to all of you!!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687

蘋果重回100元的思考:要產業趨勢、不要博弈

http://www.gelonghu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848
蘋果(AAPL)去年下半年面臨的六大質疑:喬布斯去世蘋果難以輝煌、互聯網萬能硬件企業難以生存、競爭對手模仿蘋果被侵蝕份額、iphone5s沒有創新、智能手機增速下降、垂直整合將被分工專業化替代,這六大擔憂結合砍單、推遲等各種負面信息,成為看空者不斷看空蘋果和蘋果產業鏈的理由,然而事實是去年下半年最痛苦的時點至今蘋果股價漲幅75%,每一次基於消息的看空都給投資者造成損失。

我們是過去一年蘋果最堅定看多者,從去年九月一片噪音中的五百人電話會議、今年1月的「從足球陣型看蘋果產業鏈投資」、4月「蘋果的三年中興」、5月「軟的困局與硬的破局」、6月「硬件行情來了」及多篇報告反覆闡述蘋果的三大論據和四大論證,有五點感悟與投資者分享:​

1、投資看的是大的產業趨勢,隨著信息流動越來越充分,基於短期消息的博弈越來越無效化,中期邏輯替代短期邏輯,在判斷股價中發揮核心作用。在大數據和互聯網時代,投資者趨於專業化和理性化,短期一個季度的出貨波動造成的影響越來越平滑,過去國內分析的一些基於預期的方法作用越來越小。如果大趨勢不改變,簡單基於短期出貨波動或產品的推遲看空的影響是負面的。​

2、大歷史觀很重要,很多人說歷史可以重複,也有很多人說歷史不可重複。我們認為重複的是規律、競爭曲線和人性。我們從手機時代的分久必合和諾基亞2001-2007的股價趨勢找到了線索,在手機高增長期,行業龍頭諾基亞反而下跌;在手機從滲透進入換機週期,諾基亞股價反而上漲250%。能否簡單得出蘋果未來將複製諾基亞的走勢?必須要在手機的大生命週期看問題。在行業高增長時期,往往是模仿者以低價格競爭,讓更多低收入者購買,行業龍頭受侵蝕的週期,而在行業滲透結束、進入換機器週期,只有龍頭才具備創新能力,行業格局分久必合。產業週期規律是不變的,從2004-2007的諾基亞即可預測到2014-2017的蘋果。大歷史觀對於判斷產業到底是垂直一體化還是分工專業化非常有效。質疑蘋果的觀點認為蘋果的封閉模式是致命問題。我們的觀點是,在密集創新的週期,是垂直整合的時代,在創新週期結束是分工專業化的時代。正是基於此,在上世紀60-70年代消費電子第一次創新浪潮,秉承垂直一體化的松下和索尼迎來輝煌。簡單的以電腦為案例不具備說服力,wintel戰勝蘋果的原因是電腦作為辦公用品不需要創新。​

3、從護城河角度看公司非常重要,決定公司發展的長期邏輯是競爭結構和供給格局,能否長期保持不被模仿性最為重要。比較蘋果和三星,三星經歷2011-2013的持續模仿,進入輝煌週期,但模仿者總會敗在模仿者手下,這也是去年下半年我們勸說上市公司遠離三星產業鏈的原因。蘋果之後,htf、三星,小米一個一個模仿者先後出現,只有蘋果這種具有護城河和粘性的公司立於不敗,護城河對於我們看國內上市公司也很有啟發。​

4、互聯網時代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來做。蘋果一年前剛出iphone5s,到底5s有什麼,到底5s行不行,投資界莫衷一是。我們及時邀請谷歌戰略專家從指紋識別、sensor hub、土豪金、產品佈局各個角度深入淺出的分析,從一些微不足道的細節看其未來戰略佈局,事實證明蘋果僅僅一個土豪金就在今年上半年度過最大危機,指紋識別和sensor hub為下半年以後的佈局意義深遠。互聯網時代的投資,要借助產業專家的判斷、而非個人主觀判斷。此外,我們在蘋果產業鏈的資深專家資源對我們最早挖掘立訊、環旭、金龍、超聲、伊頓等提供了很好的線索。​

5、科技行業兩大研究方法,從人的需求和數據流角度看問題。我們看到人的六大需求娛樂、社交、辦公、支付、教育和醫療,前三者未完善、後三者未實現,所以當一些觀點認為創新結束之時,我們認為只要人的需求沒滿足,創新就不會結束。而從數據流的觀點,當市場投資拋棄硬件、轉向軟件時候,我們看到的是數據流的匱乏,我們認為投資應該轉回硬件。硬件企業做軟件的難度低於軟件企業做硬件,蘋果未來移動支付、健康醫療更需要軟硬結合的封閉平台。科技行業,看人才的流動是好的指標,我們看到過去一年谷歌、英特爾、微軟、醫療業、奢侈品行業的加盟,看到蘋果在專利和併購的申請,這些管道的鋪設為未來的發展導入了基礎。​

6、基本面的消息變化的影響是和股價與估值對應,在蘋果處於低估值和去年底部低股價階段,負面信息的影響是有限的,未來邏輯和趨勢的變化更為重要。而在高估值、高股價階段,短期信息的變化更為敏感。總結歷史是為了更好的預測未來。​

站在目前的時點,我們對蘋果和蘋果產業鏈有以下幾點判斷:

第一,趨勢一旦起來,至少三年週期。上述總結的六點依然有效,蘋果的三年中興大邏輯不斷強化,詳見我們對供應鏈掌握、三年管道、軟的粘性和蠕蟲戰略的分析。在蘋果硬件入口密集佈局前,任何調整都是買入機會。

第二,蘋果在智能手機的明年後年會在雙面藍寶石、可推拉、側面顯示、投影方面持續創新,而在其他硬件入口如智能耳機、藍牙耳機、可穿戴、辦公設備、itv、移動電源、遊戲機、音箱等各個硬件入口佈局,2016年實現全面佈局。這些不斷出現的新產品會給供應鏈不斷帶來新機會,我們是1月4日市場獨家挖掘iwatch供應鏈立訊、環旭、德賽、超聲、大族等,後續會繼續挖掘蘋果供應鏈新的業務和新的進入者。在這個大創新週期中,如iwatch,itv等某一個產品的2-3個月的推遲與否不影響大趨勢,基於產品的推遲信息進行的投資決策跟過去一年一樣,會錯過機會。我們可以確定的是在今年9、11月發佈產品後,我們預計明年3月蘋果會持續發佈新產品。

第三,我們看了ios8beta版的界面,被蘋果在健康醫療的佈局震撼,ios 8 beta 5面已經加入了對lighting接口耳機的數據收集功能,可以測呼氣的數據,肺活量這些,血糖,血氧,血液酒精濃度,皮電活動(交感神經系統功能的指標,反映情緒變化),末梢灌注指數(心肌類指數,防猝死),摔倒次數等,還有醫療急救卡,可以一鍵求救。

所有身體數據可由第三方應用調用,遠程初診保健可以了。iphone已經不是iphone了,男女老幼通殺,這些數據積累一段時間,用戶的離去成本會高的嚇人,安卓高端機就只能瞄準雙槍用戶。當蘋果在iwatch、智能耳機、itv硬件佈局完成後,蘋果的虛擬醫療平台將發力。蘋果九月發佈的移動支付和健康醫療將類似騰訊的微信和微軟的office,基於社交屬性和大數據屬性的粘性將牢牢綁定消費者。

第四,預計不斷有新的公司切入蘋果供應鏈,蘋果扶持大陸供應鏈的力度很大。大陸供應商在人、資本、技術、市場四因素驅動下將加速追趕。基於以上邏輯,我們認為9月iphone6的發布是蘋果產業鏈的第一個催化劑,供應鏈備貨1.2億,而不管iwatch是否延遲2-3個月,不會改變明年供應鏈盈利預測,我們前期對蘋果供應鏈所有公司都進行調研,根據最新結論,配置組合為歌爾聲學、大族激光、立訊精密、金龍機電、欣旺達、伊頓電子(我們最新挖掘)、超聲電子、安潔科技、德賽電池,跟蹤華工科技、東陽光科等的進展,對於我們年初首推的進攻前衛「立訊、環旭」組合的環旭,我們認為更大的機會在明年。

在非蘋果的消費電子產業鏈,ic載板的興森科技、虛擬顯示的水晶光電、精密製造的長盈精密和nfc無線充電的碩貝德為首選。安防產業參見我們昨天的最新獨家邏輯,軍工電子,汽車電子,半導體、材料和設備參見前期報告的組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606

德國欲勸烏不要摧毀親俄勢力:給普京留點面子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6051

在對俄羅斯總統普京施壓幾個月後,德國和其他一些歐洲國家開始擔心,烏克蘭軍隊在東部的節節勝利會讓普京很沒面子,這將降低俄羅斯以保全顏面的方式解除危機的可能性。

於是,由德國牽頭的外交活動的焦點發生了轉移。據路透社報道,他們希望說服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保持克制,避免對親俄勢力造成羞辱性的打擊,德國擔心這會引發普京的強勢回應。

德國總理默克爾預計在本周六訪問基輔,這是她自烏克蘭危機爆發後第一次踏上烏克蘭國土,也釋放出柏林支持波羅申科的明確信號。波羅申科上臺還不到三個月。

但是默克爾可能會利用這趟行程說服波羅申科,認真思考摧毀親俄勢力會帶來的後果。

一位官員對路透社表示:

波羅申科需要知道,烏克蘭東部的問題是無法靠軍事來解決的,他在武器上是贏不了的,普京不會允許這種事情發生。

在過去幾周,烏克蘭軍隊在戰事上占據了主導地位,奪下了不少親俄勢力控制的據點,政府軍幾乎包圍了親俄勢力的核心城市——頓涅斯克和盧甘斯克。

親俄勢力的三位高級領導人被替換,頓涅斯克的親俄勢力開始對逃兵處以極刑,希望重建軍隊的秩序。

外交官員認為,親俄勢力的退守可能會讓俄羅斯更傾向於通過談判尋求解決路徑。

但是對基輔來說,他們有機會趁勝追擊,一舉平息叛亂,因此很難接受停戰並且簽署和平協議的想法。

上周日,應德國的邀請,烏克蘭和俄羅斯的外交部長們在柏林會談。德國的目的是尋求停火,但是在5個小時的談判中,雙方並未表現出妥協的意向。

下周,普京和波羅申科將會在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碰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723

雕爺內部郵件:河貍家估值已達10億,出發的太久不要忘記為何出發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0829/145241.html

這是一封雕爺自稱內部郵件的公開信。據雕爺透露,河貍家僅用半年,估值已達10億人民幣,正在洽談B輪融資中。在信中,雕爺說到,他們做的三家公司其實有相同的定義——收窄客群,創新價值;顛覆行業,闡述未來。
 



公司的全體小夥伴們,不好意思哈,寫這封郵件給大家時,我其實正在和另外七個公司高管在大溪地度假,其實這是阿芙早幾年留下的傳統,因為七八月份是傳統上化妝品行業的淡季,所以這幾年來一直都保持著這個時間段去海島避暑的習慣。

但現在好像不太一樣了,我們不僅僅有阿芙這一個業務,阿芙在去年就已經達到12億人民幣的投資估值報價。而雕爺牛腩,則在2家店開業後就已經被VC給出的Term sheet中估值4億,而現在我們已經有了8家雕爺牛腩,還有天天爆滿的薛蟠烤串、2家皮娜鮑什下午茶,和切客鬧小醜煎餅,這套品牌矩陣形成的“以中央廚房為供應鏈核心”的成本控制體系和針對Shopping Mall的談判能力,競爭力越發凸顯——雖然餐飲板塊現金流良好用不著去融資,但我猜接近10億的估值應不算誇張。

而河貍家則在幾天前,我們在日本轉機途中,接到“以太資本”的FA李悅給我發來的微信,一家知名VC已經發出正式Term sheet,此次B輪融資對河貍家的估值接近10億人民幣(其實對方是美元基金啦,但我喜歡換算成我熟悉的幣種,還顯得多一些),A輪的IDG也明確表示會跟投。

達到10億估值這件小事,阿芙用了整整8年,雕爺牛腩用了2年,而河貍家如果從3月11日接第一單美甲開始算,僅僅半年。

大部分外界的解讀,一定是“風口上的豬”原則啦,雖然這也不能算錯。如果河貍家是做自行車補胎業務的,我想無論如何沒法太值錢。但O2O確實是今天風口浪尖上的東東,無論美國還是中國,這個概念火得一塌糊塗,我們的河貍家美甲則剛好在這個時間段切入,甚至短短時間迅速超過500名美甲師,且日單量已然上千,成長速度驚人,如果把我們想象成一家美甲店,毫無疑問是中國第一大,而且每隔幾個月就翻倍——但我想說的不是這個,所謂估值,都是浮雲,那只是個數字,而且是個容易令人迷茫的數字,“出發的太久,以致忘了我們為何出發”,這才是我想和大家談談的。

我對咱們的這三家企業,都有相同的定義。做為願景——精油、餐飲、美業服務O2O三個完全不搭的行業,居然可以共用這兩句話16個字:“收窄客群,創新價值;顛覆行業,闡述未來”。

你看,阿芙品牌是國產品牌里賣得最貴的,但我們目前在全球簽了7座著名老牌莊園,為阿芙契約種植,直供精油原料。意思是我們根本不會做平價品牌、低廉售價,因為我們的成本確實高,這就是“收窄客群”。雕爺牛腩也一樣,不做家庭用戶的生意,不接待兒童,克制售賣酒水,雖然只有十幾道菜,但舍得用好食材,開業至今不放一粒味精,調味只用熬制的傳統金湯……所以人均客單150,差不多是Shopping Mall里最高。甚至薛蟠烤串為了搞定優質羊肉,先去內蒙錫盟買了個牧場,所以我們怎麽照顧普羅大眾低消費要求?吃個烤串人均近200我也不想,但保證了各種細節精美後,你讓我賣得便宜,“臣妾做不到啊!”

河貍家這個O2O項目籌備時,我們也知道比如做家庭保潔之類的上門服務,受眾比美甲大很多。但只有一個問題:誰都接受、但低客單價的項目,咱們團隊完全沒靈感。咱們只會做那些挑剔客人的生意,這些挑剔客人雖然難伺候,但容忍較高價格呀!嗯,這麽一收窄,咱們就腦洞大開,靈感源源不絕。美甲客人多挑剔呀,根本賣得不是好不好,而是美不美!咱們連賣碗牛腩面都能賣得那麽美、那麽雲霧繚繞有儀式感,難道還怕指尖上畫油畫麽?

目標客群一收窄,創造全新的“顧客價值”就容易了。大家看看那些阿芙、牛腩、河貍家的死忠客人,為何愛我們愛得死去活來?不是因為咱們便宜啊!而是市場上幾乎沒有同類競爭者,能和咱們一樣,為她們提供如此享受的細節、充滿靈感與創造力的貼心服務。

那什麽是“顛覆行業、闡述未來”呢?這是咱們的夢想。我總在內部說,上市?咱們不感興趣,有一天上市了也沒所謂,也不令人反感而已。但那不應該是一個優秀企業追求的目標——至少咱們興奮的東東,是如何顛覆一下所在的行業,闡述一下未來這個行業的前景。

精油行業和餐飲行業不說了,咱們這兩個品牌早就引發了業內大討論;說說河貍家美甲,“顛覆行業”已經開始了,據說北京上海兩地的美甲店老板,最恨的人就是雕爺,因為這王八蛋把他們店里最優秀的美甲師都挖走了……哦,其實,嚴格說,不是我挖的啦,而是她們聞著味道主動就投奔河貍家來了,因為我不當他們老板呀!我當她們的合作者,河貍家APP上其實是個美甲師的平臺,只要你手藝過關,你自己定價作品、自己管理自己的工作時間,想玩就玩,想幹就幹,想怎麽賣你的美麗作品都行——只要你能賣得掉!不過,虛標高價但服務不給力,得到差評,嘿嘿,那您也得自己忍受。說白了,誰不喜歡賺更多呀?誰不喜歡工作時間更自由啊?你是個美甲師,你說你是在美甲店當打工者,還是投奔河貍家,當自由職業者?

顛覆的力度足夠大時,“闡述未來”就開始了。在這一點上,我很贊同羅輯思維的羅胖子觀點,未來很多人會“U盤化生存”——自帶信息、不裝系統、隨時插拔、自由協作——河貍家做的就是美甲師這些手藝人的大聯盟啊!所以咱們河貍家內部的Slogan是“自由職業者萬歲!”我天天鼓吹的是:毫無個性的商業品牌之後,是“自品牌”的興起,每一個手藝人自己的姓名,就是品牌,憑借手藝吃飯,獲得有尊嚴的收入,不再依靠“組織”,不用阿諛“上司”,不必忍受“壓榨”,用自己雙手獲得尊敬,自覺自發磨練技藝,為顧客創造美好與感動,守護自己的姓名,捍衛自己的自由與獨立,只有這樣的人成為社會中堅,這個社會才能有更多公平,這個國家才會有更多希望!媽的,每次我想到這些,都會微微濕潤眼角呢!

這就是我們的夢想與動力。

北京上海目前都有山寨河貍家模式的,但據我觀察,和我們本質上完全相反:他們只是雇傭美甲師,然後為顧客提供上門服務,他們自己倒成了“無店鋪美甲店”的老板,然後賺打工美甲師的差價……哦,好處是,他們上來就有利潤,畢竟有差價可賺。而河貍家上來封死了自己的路,承諾永遠不收美甲師提成傭金,美甲師永遠是“所見即所得”,你見到的錢100%歸你所有……當然,這也是為啥我一上來就給河貍家融資的前提,否則A輪那幾千萬,還用得著找VC麽?一想到未來河貍家至少要燒掉幾個億現金,我也覺得菊花一緊呀!所以,持續的融資之路,不得不一早就開始。

再艱難,只要能夠“闡述未來”就是值得的。當比爾·蓋茨夢想著“每個人的桌面都有一臺電腦”時,當喬布斯夢想著iPhone“重新發明了手機”時,他們都知道一點:預測未來最好的方式就是實現未來。而河貍家夢想著未來有幾百萬上千萬的自由職業者,自己當自己的老板,獲得財務自由、時間自由、心靈自由——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每個為之打拼的事業夥伴,也收獲了快樂與意義。

是的,我總在擔心,我們每天上班努力,到底TMD有沒有意義?這個世界上那麽多企業,難道少我們這一家麽?如果我們倒閉了,是不是和非洲大草原上某個蟻穴覆滅一樣?幾百萬只螞蟻被一場天災或食蟻獸消滅,死掉了,可是,這個世界有什麽變化麽?真的有人關心麽?如果毫無意義,那麽我們這些企業人,和這些螞蟻一樣每天辛勤搬運勞作,還那麽努力,有啥價值咩?

但如果我們闡述了未來,一切就不太一樣。即使是蘋果,有一天也會倒閉。事實上,拉長時間來看,任何企業都是速朽的,和人的生命一樣,都是短暫無比。但有一種可能,成為不朽,做為人,你可以成為畫家、音樂家、戲劇家,幾百年以後,人們仍然看著梵高的向日葵感受陽光,聽著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心潮澎湃,而小孩子則聽著安徒生《小美人魚》帶著淚光入眠……做為企業,闡述未來世界之摸樣,激勵一代又一代企業家去開啟明天人類新的生活方式,征戰未知的疆域——波音使人們跨洋飛行如此便利廉價,福特使汽車走進千百萬中產階級的家庭,任天堂使得全世界人們的童年如此快樂難忘,就算是今天慘淡求生、已無法獨立存在的摩托羅拉,畢竟也是發明了移動電話的先賢,當年雄心勃勃的“銥星計劃”,66顆衛星環繞地球組成無縫網絡,讓這顆星球的溝通再沒有死角——沒錯,我知道那次計劃從商業上失敗了,但那種人類的熱血夢想,野心勃勃、膽大包天的創舉,令我今天依然記得銥星電話當年的廣告語,“溝通看不見,但無遠弗屆。”

好了,我抒情完畢。

回到現實,我記得有一次,有記者問馬雲,為何王峻濤做8848電子商務時,明明比你早很多,但他失敗了而你做成了?馬雲回答,“噢,我和他都是特能講演,各個場合大談未來的人,所不同的是,我負責外面吹牛,而家里有一群兄弟把我吹的牛實現出來。他嘛……他吹完了就是真吹完了。”

無論精油、牛腩、還是美甲,咱們從事的本質都是服務業。服務業是啥?就是“手上全是老繭”——技藝的打磨,沒有一天可以止歇。魯賓斯坦說,我一天不練琴,我自己就能感覺到,我兩天不練,樂評家就能感覺到,我三天不練,普通觀眾都能感覺到……而我們的每一樁生意,都是這個類型的苦逼生意呀各位!精油,線下就是一個一個手護做出來的,線上就是一個一個咨詢培育出來的。牛腩?那真是一碗一碗端出來的,端一碗,賺5塊錢,烤串烤好一串賺2塊,嗯,啤酒賺得多點,鼓勵顧客多喝一杯……但得罪一位顧客,這輩子再別想賺他一毛錢……美甲?簡直集大成了,一方面要服務好美甲師端,教她們禮儀規範,為她們找頂尖的培訓老師(9月份甚至請來個美國TOP級美甲專家教學),一方面還得伺候好每一位顧客,小到一副進門穿的一次性鞋套都不能隨便。什麽是細節?就是每一個人都變成處女座、強迫癥、控制狂、以及完美主義大變態。

但這不就是服務的本質麽?讓每一個顧客在每一個細節上都無可挑剔,付錢時恨不能多介紹幾個朋友下次一塊來,分享她的滿意——如果我們做不好這些服務細節,那我們和中石油、中石化、工商銀行還有什麽區別?!

最後,我想說的是,目前O2O實在是太火爆了。每天打開朋友圈,都是各種O2O項目融到錢的新聞,而且金額都挺高。但是,根據歷史經驗,我們都知道任何事火爆到極點,就是拐點呀!所以我大膽預測,這一輪O2O融資的熱潮,應該半年到一年內就該熄火了——不是說O2O本身,而是資本市場的投資熱情,往往和企業發展節奏,是不匹配的。2000年的時候,門戶互聯網興起,火爆過後就是大家再也不投互聯網了,但不代表沒價值呀。潮水退去,沒褲衩的自然消失,但手上有老繭的,則真正強壯起來。我還記得2011年初,大家都覺得網絡商品品牌會崛起,VC們瘋狂投資淘品牌,很多VC誤以為阿芙也是淘品牌——其實阿芙上網前就已經上百家高檔商場專櫃,是線下精油中國第二了,只不過在網絡彎道超車,很快變為第一罷了——那幾個月,阿芙也收到很多邀約,但突然間,市場就冷了,VC全都躲起來看不見啦,阿芙反正也沒拿錢,人若無名專心練劍嘛,苦練內功,直到今天仍然在行業里遙遙領先。可當初不少拿到錢的淘品牌,今天不見了。

O2O多半也是這樣,大潮來了,人人都弄潮,這是好事。唯一問題是,每天問自己一遍,潮水退去呢?褲衩在哪里?咱們也不例外,一疏忽,咱家的褲衩也保不住!所以,回到前文那麽多啰里啰唆,“有名沒名,專心練劍”就對了。唯有手上的老繭,能抵得過一切浮躁與行業周期,唯有手上的老繭,是顧客埋單時滿意微笑的基石。

貌似這篇文字,更應該起名叫《夢想與老繭》,但為了PR效果嘛,現在的名字更狗血一些。咦?這不是”內部郵件“麽?對呀,這年頭,凡註明“內部郵件”都是寫給外人看的……不過,你真的以為只是寫給外人看的,又錯了,這篇文章,恰恰也是寫給我自己和全體小夥伴看的,且認真無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333

IMF總裁敦促法國加速改革 警告不要放松縮減赤字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7948

20140908largard

在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表示支持法國的財政刺激之後,IMF的拉加德選擇站在德國一邊。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拉加德敦促法國政府加速推動結構性改革,推動經濟發展,她還警告法國不要以低通脹為借口,放松縮減赤字的努力。

據路透社,拉加德周末在接受法國《回聲報》采訪時表示,法國政府必須采取“切實、迅速和完整的結構性改革,促進經濟發展。”

她指出:“即便通脹遠低於預期,也應該將其作為增加政府開支的理由。”

在8月底的Jackson Hole會議上,德拉吉大聲疾呼僅靠歐洲央行的寬松政策是不夠的,歐洲各國應該加大財政刺激,表明了自己與法國的一致立場。此次拉加德的表態則讓默克爾獲得了一個盟友。

目前,由於經濟持續疲軟,法國政府正在謀求增加政府開支來刺激經濟。法國總統奧朗德可能被迫放棄2014年財政緊縮目標。

拉加德2007年至2011年曾擔任法國財政部長。她並不認為歐元區的財政緊縮政策非常過分,現在赤字縮減的節奏“符合每個國家的現狀”。

自歐債危機以來,歐洲就一直分為旗幟鮮明的兩派。以德國為首的一派要求各國實行財政緊縮政策,並推動影響深遠的結構性改革。而以法國為首的另一派則堅持采取更加靈活的經濟刺激政策,至於改革那是以後再考慮的事。

意大利等經濟增長乏力的南歐國家和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均站在法國一邊,挪威等富裕的北歐國家則站在德國一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098

長線投資不要炒賣(2014/9/18) 林本利

2014-09-18  NM
 
 

 

不知何故,筆者竟然成為上期(1279期)《壹週刊》的四位封面人物之一,與李福兆、盛智文和David Webb等投資界名人走在一起,實在感到自慚形穢。細閱內文,發覺有不少問題,故此有必要在此澄清。

筆者記得今年9月8日星期一早上11時許,《壹週刊》記者來電,要求筆者推介一隻股票,並且作詳細錄音訪問。由於當日正值中秋節,筆者下午要探望母親,故此只和記者談了數分鐘,表示沒有時間進行詳細訪問,電話對話中亦沒有提及本人的資產(和負債)。

過去三期,筆者在此專欄推介股神巴菲特的投資智慧,指出長線投資和價值投資的重要性,並認為對自己一生受用,又怎會鼓勵短線炒賣?筆者約四年前決定離開理大,申請提早退休,開展人生下半場,其中一個「任務」正是從事理財教育。之後在報章、雜誌撰文,又到教會、學校、政府部門及非政府組織(社福機構)演講,並且開班,推廣審慎理財,最近把課堂內容整理,出版《與我一生的理財之道》一書。

筆者過去十多年,遇過不少「炒樓」、「炒股」的人,在樓市和股市中損失慘重,連累家人,故此從來不會教人炒賣,自己也不會參與炒賣。對筆者而言,投資是抱有中長線持有資產的心態,定期收取股息、利息或租金;至於炒賣,則只是希望短期內資產價格颷升,然後沽售離場。

筆者考慮投資一個高風險項目時,例如買樓、買股票或外幣,必定查問自己,該項目未來兩、三年,是否每年可以帶來10%的回報?經過翻查過往資料和對未來作出評估,若是有六、七成把握,才會決定入市。動用的資金,亦是未來幾年「唔等使」的錢,故此不會出現賤賣資產的情況。筆者一直相信,只要小心謹慎,不過分貪婪和恐懼,每年賺取10%的回報並不困難。

上期提到筆者「炒股」平均每年回報兩成,絕非事實。筆者退休後主要依賴投資收入(包括股息、利息和租金)過活,不會經常買賣股票,浪費時間和金錢,一般只會在五月前放售兩成股票,過了五月和六月後再部署入市。所持有的股票,絕大部分是高息股和指數基金,股價波幅較小,適合長線持有。間中可能持有某些股票(例如近期的大唐發電和中移動等),數月間股價颷升兩成,才會考慮沽出套現。

至於上期提到筆者亦擅長「炒樓」,同樣與事實不符。內文提到筆者在2004年購入碧瑤灣單位,到2010年因計劃離開理大而沽售,持有六年多,其間一直用作收租,並無空置,又怎能算「炒樓」?2010年沽售碧瑤灣單位後,把資金用作購入北角寫字樓,免費給學生及教友作為辦學之用,亦方便離開理大後與好友及傳媒接觸,把自己所學和擁有的回饋社會。至於近年寫字樓價格急升,這是後話,實非筆者始料所及。

筆者與太太工作近10年,才儲足首期購買第一個私人住宅物業。之後隨着薪酬上升,再購入物業給雙方父母居住。後來子女出世,家中聘用外傭,故此需要轉換較大的單位,透過換樓累積財富。但20多年來,家庭成員的人均居住面積,維持每人大約200平方呎,夫婦的生活水平沒有多大轉變,深信一切是上帝的恩典,有衣有食,便當知足和感恩。

自從2008年金融海嘯後,筆者一直致力推動理財教育,強調財富不是永恒,港人應當善用豐厚財富,造福人群,不應只懂不斷累積,遺害下一代。過去多年亦一直身體力行,學習「施比受更為有福」的道理,日後有機會將和讀者分享這方面的經驗。

林本利曾任教於理工大學,現為專欄作家及教育中心校監(http://www.livingword.edu.hk)作初網誌 - http://lampunlee.blogspot.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587

傳將採「只要島、不要人」的原則處理抗爭 港生罷課爭取真普選 中共強勢回應

2014-09-22  TWM
 

香港政改爭議持續延燒,為了爭取「真普選」,大專學生決定在九月二十二日罷課,佔中行動也傳聞將在十月初登場,中共對此則態度強硬,甚至傳聞已在邊境部署重兵,社會氣氛日趨緊張。

撰文‧何欣潔

「我本來可以保持沉默,繼續當一個只會讀書的機器人。但是我選擇了站出來,以罷課形式表達我對人大沒有遵守承諾的不滿……,我寧願原地踏步也不希望有假普選,因為政改關乎到香港的未來,是香港能否繼續走在民主路上的關鍵。」憤怒!可能連一人一票都沒有二○一四年九月,香港拔萃女書院中四學生呂慧盈,寫了一封情真意切的公開信,呼籲同學共同站出來,挺身對原該屬於「大人世界」的普選議題表態,抗議八月底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公布的《關於香港特首普選問題和二○一六年立法會產生辦法決定》(簡稱《政改決議》)。

《政改決議》將香港普選方法設下重重門檻,香港人獲准在一七年一人一票選出特首,但候選人將由北京控制的「提名委員會」過半數決定;這個「普選框架」讓「真普選」落空,但如果在香港立法會被否決,特首選舉將沿用一二年的選舉辦法,換言之,可能連「一人一票」都沒有,引發許多港人憤怒。自從《政改決議》公布以來,焦慮、騷動而無法再平靜讀書的香港學生,絕對不只呂慧盈一人。

九月二十二日,是香港各大專、中學生約定罷課爭取真普選的日子。為了罷課行動倒數計時,上千名學生宣示響應,香港校園處處可見大字報、宣講攤,一場學潮,正在蓄勢待發。

普選原是香港與中央角力近十七年的議題。自一三年開始,由於港大教授戴耀廷提出以「佔領中環」為抗爭手段,一躍而成國際矚目焦點。未料過了一年,佔中尚未發生,年輕學生反率先串聯以「罷課不罷學」,體現公民抗命精神。罷課時程初估為一周,共計有超過二十所大專院校學生加入、七十位教授響應,中大、港大等多所知名大學校長也表示尊重。香港立法會議員范國威認為:「這將會是八九年後,中央在香港面臨的最大挑戰。」回顧香港近年學運史,八九年五月,六所大專院校罷課聲援八九民運,近七千名大專生及市民於維園集會。一二年九月,因反對中共將帶有「愛國愛黨」色彩的國民教育教材列作中小學必修,學聯發動罷課,逾八千名大專生集會。這一次罷課集會人數估計不會超越以往太多,但各界都普遍認為,罷課學生將與佔中行動匯流,形成難以預測的強大能量。

《經濟學人》九月初以「憤怒的青年」稱呼這批香港學生。報導指出,「這些青年認同自己是個香港人,更甚於是﹃在香港的中國人﹄。」

警戒!傳在邊界部署軍力

不願具名的學者也表示,一二年以來的香港學生抗議活動,已經沒有八九年共同建設民主中國的夢想,反而彌漫著濃厚的本土意識,「曾有學術機構調查,香港年輕人的中國認同來到新低點。」對於當代香港青年來說,要求中央信守承諾,以符合國際標準的程序選出特首,遠比「回歸祖國」的大夢重要。

這份港青對中國的疏離與敵意,恰恰挑動中共最敏感的神經,對香港的公民普選訴求加倍警戒。親官方的資深議員、基本法委員會副主任梁愛詩公開表示,香港至今有些人尚未接受香港已回歸,所以人大常委認為需要審慎點處理香港政改,如果香港人接受香港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下面一個直轄市這個事實的話,普選特首的門檻便不用這麼高。

言下之意,自九七回歸以來,香港人始終不願心悅誠服地做個中國人,堅持香港意識,是中共在政改堅持不讓的真正主因。《經濟學人》分析,隨著中國中產階級興起,民眾對於自己在教育、醫療、環境、財產權等議題上的無力感加深,讓中國當局面臨壓力。因此,即使此次政改爭議可能讓台灣觀感不佳,但《經濟學人》推測,中共顯然認為,阻止香港民主派在特首選舉勝出、防止中國其他地區中產階級民主訴求升溫,比兩岸統一更為重要。

中共遏止港人「真普選」的決心,絕非虛言。香港特首梁振英特別投書報紙,強硬呼籲香港人接受普選方案,「政治改革是要進一步?還是退兩步?」暗喻香港人應該接受現行這令人不夠滿意的方案,否則只好退回「更不民主」的狀態。

罷課前夕,甚至有內部消息指出,中共已在深圳、香港邊界部署軍力,不排除以「只要島,不要人」為原則處理抗議行動、維持一黨專政,情勢緊張。但對此一傳聞,范國威議員則認為,當局肯定會以強勢警力對付抗議群眾,但應不至於出動軍隊。

《華爾街日報》九月十二日分析,佔中行動目前已處於舉步艱難的十字路口,一方面必須面對中央的強硬態度,另一方面也不希望進行太激烈的抗爭行動令市民反感;如今學子拉出激進的「罷課」戰線,也使佔中行動的變數增多。

傳聞將在十月一日登場的佔中行動,究竟會往溫和或激烈的一方傾斜?考驗着領導團隊的政治智慧,也決定香港政改爭議收場的方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474

創業者駁經緯”泡沫論“:VC 的泡沫不要拉創業者墊背

來源: http://news.iheima.com/html/2014/0929/146202.html

i黑馬:上周,經緯的合夥人張穎發表了一篇名為《泡沫就在那里——致經緯系 CEO 的一封信》,這篇文章在創業創投資圈引發了熱議。盡管,”泡沫論“由來已久,但仍有創業者認為這是屬於”VC的泡沫“而不是”創業者的泡沫“。

 

 

在這兩個階段中創業企業要解決的兩個問題是:量化指標的快速擴張和產品形態與商業模式的磨合匹配,這兩個階段決定了一個企業的生死同時也決定了一個企業活下去之後,未來的基因。

而如果你是一個用戶,判斷一個創業企業進入擴張期的直覺方法是:「我操,這個應用怎麽開始加廣告了。」/「我操,這個應用怎麽開始收費了。」/「我操,這個應用怎麽給我裝了好多其它應用。」

PE 和 VC 都是典型的財務投資人,創投經理不能(也沒有能力)用創新指標去衡量創業企業的發展,因此一旦進入到 B 輪他們就會很著急的催著創業企業迅速的找到自己的盈利模式並開始規模化盈利。因為如果這個時候再找不到接盤俠,創業企業就要爛在自己手里了。

換句話說,創業企業一旦決定接受 PEVC 的投資,就意味著創業者必須準備好為自己在體驗和產品上的專註畫上一個休止符,轉入對盈利的追求。

相比之下,由 BAT 戰略投資或由 BAT 進行領投的投資情況則大有不同。BAT 本身並不依托創業企業業務直接盈利,大多數的戰略投資是防禦性或對主營業務的業務補充性收購。這意味著被 BAT 投資的創業企業會比被 PEVC 投資的創業企業財務指標壓力低很多。

VC 們可以反駁,一個創業企業不可能永遠追求產品上的精進而不追求商業模式。這句話聽起來是正確的,實際上也是正確的。但你們可以隨便問一個被企鵝或者小米收購、投資的創業團隊,他們都會對你呵呵了之。

而困難,不止與此。

在談到下一個話題之前,我們可以通過數字簡單的羅列一下 BAT 三家巨頭近年來進行的投資數字:2014 年上半年,騰訊買了 300 億,阿里買了 455 億,百度稍微遜色一點只有不到 10 億(但是別忘了去年 20 億的 91 無線)。

根據公開的數字,我們會發現 BAT 的買買買指數不低於雅虎梅姐。如果你對這些數字沒有什麽概念,也可以這麽理解:BAT 三家如果聯手成立一個次級市場,把自己投資的公司都扔進去進行交易,這個市場的規模將超越整個 A 股+美中概股市場年 IPO 入口的總和。

那麽,問題來了:

PE/VC 打算如何退出,又怎麽進入?

在傳統模式下 PEVC 都可以理解是找接盤俠退出,PE 的接盤俠主要是公開市場(股票市場),將項目包裝後上市解套獲得回報。VC 比 PE 的階段前一些,出路更多,即可以選擇讓 PE 接盤也可以選擇跟到 IPO,或者在中國可以選擇讓 BAT 接盤。

而在現階段 BAT 三家均已上市,並且擁有充足現金流和現金儲備的情況下,PE/VC 的每一條退出路都會受到沖擊:

1.PE 直接將企業托上市:阿里上市之後,美股對中概股的需求會空前減弱。同時,BAT 從戰略考慮會阻擊那些未來有可能沖擊到自身業務的創業公司 IPO(比如遊戲、文化娛樂、電影等)。而在國內上市……嗯,我想 PE 也不會白癡到這種程度。

2.VC 找 PE 作為接盤俠:受到 PE 單獨推企業上市困難的影響,這條通路也將在未來幾年內收到阻礙。

3.VC 找 BAT 作接盤俠:看起來這是最不受沖擊的一條通路,也是現在 VC 轉型的重要方向。但是其實還是有很多問題的,問題如下:

BAT 在進行戰略投資中,看中的是擁有戰略意義產品革新意義的項目,而不是 VC 看好的商業模式明確,財務指標預期高的項目。

上面這一堆就是下面這張圖,如果各位創投經理沒看懂的話看這個應該就明白了:
 

 

好了,這張圖一出連下一個問題也不用多解釋了。不僅僅是退出的問題,VC 們打算如何進入呢?原本 VC 來天使輪搶生意的唯一優勢就是錢多,但是隨著股權眾籌的出現,現在幾個天使投資人報團也能投出以往機構才能投出的價格。VC 在天使輪及天使輪延長期(Pre A 和一部分 A)上完全沒有任何優勢:

1.機構太強勢;

2.機構過於短視;

3.機構無法給創業者帶來資源和人脈;

4.對於創業者來說沒有任何附加價值,而嚴苛的條款甚至可能使資本貶值。

可以預想到的是,在未來的一段時間里傳統 VC 和 PE 在中國 TMT 領域資本市場上的份額會進一步縮小,進入方向上有天使投資的增長,退出方向上有 BAT 這種既當裁判又當球員的新 VC 把門。如果張穎稱原本 VC 和 PE 存在的這部分空間是「泡沫」的話,那麽泡沫確實會破裂。尤其是在過去那些曾經接受機構投資,以(忽悠)上市和(忽悠)接盤俠為目的 CEO 們,你們確實要想辦法囤一批糧了,因為你們的幹爹快要罩不住你們了。

咳,這一次的文章寫的有點太長了,凝練一下幹貨吧:

1.創業領域有泡沫麽?→沒有,本質上是供需不匹配。

2.創業投資領域有泡沫麽?→有,正是 VC 自身吹起的「泡沫」。

3.泡沫造成的是什麽?→很多渣渣創業者也被 VC 捧了起來,現在這批「貨」要砸在 VC 自己的手里賣不出去了。

4.這個泡沫是否會影響到創業者?→有一定影響但不大,影響最大的是 VC 自身。

5.創業者如何避免受到影響?→避免自己成為「經緯系 CEO」,否則就等著 VC 泡沫破裂的時候當替死鬼吧。

6.不拿 VC 的錢,自己又上不了市,我該怎麽辦?→想辦法把自己賣給 BAT,成為一個生態的一部分而不是重新建立一個生態。隨隨便便建立生態的時代不是已經過去而是從未來臨,原本這就是 VC 們吹起來的概念。

7.經緯系創投經理現在應該關心什麽?→準備轉行吧,看看挖掘機技術哪家強。
 

作者:評論屍 微信號:ifOOkit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62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