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工作總結(20130724)Lancaihe 信璞上海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3453d220101cij7.html

   看完相關黃金的觀點之後。我現在有幾方面的問題:

   1,過去數年是因為龐大的黃金金融衍生品市場的快速擴張導致黃金價格被認為推高。那麼這個黃金金融衍生品市場的運行機制、規模以及主要玩家有哪些?如何充當接盤及砸盤的利器的。

   2,美國因素無疑是印象黃金價格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那麼美國人是如何操縱原油、黃金、銅價格的?美國人所謂「套養殺」的步驟具體是怎樣?

   

   這幾天還順便看完了吳曉波那本著名的《激盪三十年》上本,感慨於經濟的力量、市場的邏輯在一幫所謂「泥腿子」、社會邊緣人的掙扎、奮鬥中,在中國經濟總量上佔有了極為重要的部分;並且幸運於我們依然在參與這激盪風雲的後續。這周有空看完《激盪三年年》下半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8908

工作總結(20130730~0801)lancaihe 信璞上海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3453d220101cnww.html
這幾天生病加雜事,耽誤了不少時間。
總結一下最近三天的工作:
 
  1,整理好了紫金礦業\招金礦業\中國黃金國際\靈寶礦業四家港股黃金公司的簡化模型;
   2,總結了四家公司目前的儲量水平\歷史產量情況。
   總體感覺,國內黃金行業基本被兩大巨頭----中國黃金和山東黃金壟斷,基本上優質的黃金礦資源都被兩者瓜分。其他一些地方型黃金企業或者背景不強的黃金企業,都被擠到港股上市,並且主要擴張資源的方向是海外----因為國內是在分不到半杯羹。
   紫金礦業在資源方面面臨的挑戰最為嚴峻。他是在四家企業中,唯一一個個礦產金產量出現過下降的企業,這對於以資源擴張和產量提升為主要股價驅動因素的礦產類企業來說,是一個非常不好的消息。
   週五和週末兩天,主要工作是:(1)整理四家企業年報中管理層討論和董事報告兩部分內容,梳理出他們主要發展的思路;(2)對比國內兩大巨頭,和國外的主要黃金公司,看看他們的股價走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0764

工作總結(20130806)Lancaihe 信璞上海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3453d220101cqkw.html

今天整理了靈寶黃金年報,並對比了三家黃金公司財務指標和資源情況。

   目前公司正抓緊回歸A股的腳步。業務發展方向上,國內主力黃金基地礦產金產量約在3噸;吉爾吉斯的黃金公司目前開始生產,12年產量在0.6噸;此外公司還拓展了銅等衍生業務,建設了萬噸銅箔等。

   靈寶黃金與紫金礦業、招金礦業相比,規模小一個數量級,2012年三企業淨利潤分別是1.6億、20億和52億;黃金資源量分別是186噸、860噸、1200噸;礦產金產量分別是3噸、18噸和32噸。

    但10年前,靈寶礦業淨利潤等主要指標還超越招金,是紫金礦業的1/4.客觀上,靈寶礦業在最近十來年的黃金行業「黃金大發展」中被國內同行遠遠甩在了後面。

   就其原因,直接的原因是公司黃金資源拓展明顯不力。2007年至今,公司黃金資源儲備僅從120噸,增加到186噸,50%左右;而紫金礦業和招金分別從640噸增加到1200噸,360噸增加到860噸,無論是絕對數量還是增幅均壓倒靈寶礦業。因為公司資源拓展不力,礦產金的產量也一直徘徊在3噸左右,常年沒有突破。

   從財務指標上看,靈寶礦業的ROE(7%)、毛利率(13%)、員工工資(5萬)等等遠低於同行水平(17%,30%,7.5萬)。

   由此看來,黃金企業發展的最關鍵命門就是資源儲備和擴張。這一點做不好,那麼礦產金產量就上不去,公司各方面指標均全面下降。那麼什麼才是制約黃金企業資源擴張的命門呢?公司出身和背景嗎?也許整理完這些公司的大股東以及大股東的背景,答案會更加清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148

標題工作總結(20130805)Lancaihe 信璞上海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3453d220101cpz1.html

主要完成了紫金礦業和招金礦業的主要發展策略的整理。

   黃金生產商作為產業鏈上的資源佔有環節,他們發展壯大的最核心驅動因素就是佔有資源(這裡主要是指黃金資源量)的不斷穩定增加。

    紫金礦業和招金礦業這兩家同為港股上市的黃金公司也是如此,每一年年報中,兩家公司幾乎都將資源擴張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不過在資源擴張的方向上有明顯不同:紫金將主力戰場設置在海外;而招金目前仍在國內尋找、拓展黃金資源。

 

   紫金礦業:05年之前,仍將紫金山作為生產和資源的核心,但在紫金山金銅礦未來產量和資源日益枯寂的壓力下,公司調整戰略,從06年起,公司開始大規模向海外擴張。2007年,公司收購倫敦上市公司蒙特瑞科,控制秘魯白河特大型銅礦,收購塔吉克斯坦ZGC75%股權,獲得了該國最大的金礦開發權等。2009年,抓住金融危機,「抄底」海外礦業資產,入駐加拿大大陸礦業公司,成為西藏謝通門銅金礦第一大股東;2011年收購吉爾吉斯左岸金礦,並成為澳大利亞諾頓金田公司第一大股東等等。

   通欄過去8年管理層討論和董事長報告,明顯感覺發展上有以下幾點變化:06年之後走出國門,海外資源併購明顯加速;2010年提出,「黃金優先,基本金屬並舉」的口號,將銅等基本金屬的資源擴張明確寫入發展戰略,並欲進軍上下游產業;在經歷了2010年7.3和9.21環保事件之後,公司對環保方面以及公司形象的宣傳調門迅速提高。

 

   招金礦業:公司06年上市之後,大力拓展埠外(招遠市以外)資源的擴張。提出「一號工程」,將擴張重點放置在甘肅、新疆等地區,最後形成了山東、甘肅和新疆三大資源與生產基地。公司積極提出要將管理重心向外埠傾斜,保持純黃金的生產商地位。

   與紫金礦業相比,招金礦業在發展中與其最大的區別是:1,主要在國內山東、甘肅、新疆等地擴展資源;2,明確保持純黃金主業,無擴展業務的打算;3,國外資源擴張步伐緩慢,目前仍未有成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149

2013年08月14日工作總結 from lancaihe 信璞上海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3453d220101cvc8.html

   今天補充完成了黃金數據庫的第二部分:國內主要公司和國外主要公司的產量、儲量以及生產成本情況。

   國內主要是中金黃金、山東黃金、靈寶礦業、招金礦業、紫金礦業;

   國外主要是Barrick Gold,Newmont Mining,Anglogold Ashanti和Gold Fields。

   國內外企業的差距明顯,世界前四的黃金巨頭礦產金產量分別是231、155、123和100噸,中國礦產金產量最大的紫金礦業僅僅32噸。從資源量上來說,四巨頭的P&P儲量均超過千噸,其中barrick已近4400噸,而紫金礦業(全國黃金類上市公司中擁有最大資源量)的資源儲量才1200噸。

   接下來要補充一下國內和國外的黃金公司平均成本、平均品味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557

2013年08月16日工作總結 from lancaihe 信璞上海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3453d220101cwss.html

   今天主要工作是將日本、韓國、台灣、香港、法國、美國、印度7個國家和地區的GDP換算成黃金。

   但用黃金計量世界GDP將會得到一些有違常識的結論:

   1,1960~1970,佈雷頓森林體系仍在維持,黃金和美元比價穩定,這段時間換算的黃金數量較好的描述了各國的經濟增長
   2,1970~1980年,佈雷頓森林體系崩潰,黃金價格突增。用黃金計價的日本和韓國國民總產值大幅縮水,和當年兩國經濟高速騰飛構成鮮明對比。特別是日本,1970年GDP為1810千噸黃金,到1980年僅剩552噸,明顯與常識不符合。
   3,1980~2000年,黃金價格從高點進入持續的熊市。以黃金衡量的各國GDP快速增長,各國黃金計量的GDP增幅均在10~20倍以上。
    4,2000~今,黃金進入牛市。各國再次出現大幅縮水,2012年GDP僅為2000年的1/5,高速發展的印度GDP從5.3萬噸,跌至3.4萬噸,也明顯不能反映其經濟的增長。

   

   造成這些情況的原因,我覺得有以下幾方面:

    首先,雖然美元在一個很長的時間尺度內會不斷貶值,但基本是緩速的,逐漸的,單向的,短的尺度上的數據具有可比性;難有劇烈波動;

   其次,黃金則相反,自己總是在劇烈波動---受到政局、貨幣政策、信心等影響。這會導致一國GDP在短尺度(譬如連續兩年)不可比。因為即使國民經濟穩定增長,但用黃金衡量仍然有可能出現大幅波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64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