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主要工作是將日本、韓國、台灣、香港、法國、美國、印度7個國家和地區的GDP換算成黃金。
但用黃金計量世界GDP將會得到一些有違常識的結論:
1,1960~1970,佈雷頓森林體系仍在維持,黃金和美元比價穩定,這段時間換算的黃金數量較好的描述了各國的經濟增長
2,1970~1980年,佈雷頓森林體系崩潰,黃金價格突增。用黃金計價的日本和韓國國民總產值大幅縮水,和當年兩國經濟高速騰飛構成鮮明對比。特別是日本,1970年GDP為1810千噸黃金,到1980年僅剩552噸,明顯與常識不符合。
3,1980~2000年,黃金價格從高點進入持續的熊市。以黃金衡量的各國GDP快速增長,各國黃金計量的GDP增幅均在10~20倍以上。
4,2000~今,黃金進入牛市。各國再次出現大幅縮水,2012年GDP僅為2000年的1/5,高速發展的印度GDP從5.3萬噸,跌至3.4萬噸,也明顯不能反映其經濟的增長。
造成這些情況的原因,我覺得有以下幾方面:
首先,雖然美元在一個很長的時間尺度內會不斷貶值,但基本是緩速的,逐漸的,單向的,短的尺度上的數據具有可比性;難有劇烈波動;
其次,黃金則相反,自己總是在劇烈波動---受到政局、貨幣政策、信心等影響。這會導致一國GDP在短尺度(譬如連續兩年)不可比。因為即使國民經濟穩定增長,但用黃金衡量仍然有可能出現大幅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