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3-26 工作總結 Emily 信璞上海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3453d220101gmyq.html昨天基本完成了對中國高速傳動的分析,不過行業部分的資料比較薄弱,主要是由於對行業的瞭解仍然十分有限,需要繼續大量閱讀資料進行學習,再進一步完善。
下午開始瞭解另一家新的公司——金輝集團,於1991年在港交所上市,代碼0137。主要業務包括國際性船舶租賃、擁有船舶及貿易
,其中船舶租賃業務佔營業收入的85%以上,為公司的核心業務。
今天主要進行了大量資料的閱讀,明天開始具體的研究。
2014-4-16 工作總結 Emily 信璞上海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3453d220101gze3.html今天上午繼續總結航運業,重點是更新並深入分析了干散貨航運的供求狀態。
供給趨勢:
(1)運力方面:國際干散貨運輸市場運力變化不大,但巴拿馬型船和好望角型船運力增量明顯。據克拉克森統計,截至2013年12月26日,全球干散貨運力總計9898艘、7.21億載重噸。其中,好望角型船2.93億載重噸,巴拿馬型船1.86億載重噸,好望角型船1.56億載重噸,靈便型船0.85億載重噸。
另外,2013年交付量創2010年以來新低,新船訂單同比大幅增加,拆解量大幅下滑
(2)船隊結構:2013年全年總運力約為7.21億載重噸,同比增幅為6%,運力較2012年10.4%的增幅明顯放緩。其中,好望角型船仍是全球干散貨船隊的主力,約佔到總運力的40.8%。此外,船舶年輕化和大型化趨勢明顯。
需求趨勢:2013年全球干散貨海運貿易量同比增長5.41%,增長率低於歷史平均水平。
供需關係:2010年以來,全球干散貨船隊運力增幅逐漸降低,國際干散貨運輸市場長期以來的邊際供需失衡現象得以扭轉,2013年保持弱平衡狀態。
下午講了之前做的中國高速傳動,感覺整個過程收穫特別大。
首先,與此前做的天工國際一樣,兩家公司都屬於重資產公司,且存貨和應收賬款佔比較高,以後需要針對這種特點著重進行分析;
其次,關於成長陷阱的問題,很多公司看似是成長性行業,實際卻是週期性行業,只是短期內屬於週期性上升期,所以給人帶來錯覺,需要深入分析和思考,而非只是從表面的數據輕易下結論;
再次,關於2001年改制的問題,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有很多行為類似的公司,通過對背景的瞭解有助於講清楚一個公司的story;
最後一點也是感觸最深的一點,王總提到要留一點野性,用自己的眼睛觀察,這的確反映了我們現在存在的問題——只侷限於書本所學,可能會變得盲目,沉浸在表面的、甚至有失公允的數據中,卻沒有觀察最本真的東西。
研究是一門學問,繼續努力鑽研~
2014-4-17 工作總結 Emily 信璞上海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3453d220101h031.html
今天重點補充了之前講的天工國際和中國高速傳動。
天工國際:增加了公司固定資產、存貨和應收賬款細項的分析。
(1)計算平均折舊率發現機械設備按6%-8%的折舊率進行折舊,考慮到機械設備一般按10年直線法計提折舊,這個折舊率有些偏低,並且2009年後有逐年下降的趨勢,2012年只有5.87%。
(2)存貨以在製品和製成品為主,兩者約佔95%左右。2006-2009年,存貨逐漸增加;2010、2011年略有下降,2012年又大幅增加,尤其是製成品積壓偏多。
(3)貿易應收款項及應收票據淨額佔85%左右,預付款項及非貿易應收款項淨額佔15%左右;其中貿易應收款項及應收票據淨額佔比在2006-2009年逐年提升,此後略有下降;貿易應收款項及應收票據賬齡分析顯示,主要以6個月以內應收款項為主,但是近兩年,賬齡有增加的趨勢。
中國高速傳動:增加了改制及上市運籌的詳細過程,固定資和存貨細項的分析。
(1)廠房及機器、租賃物業裝修、軟件的實際平均折舊率均低於公司規定的折舊率,比如廠房及機器的平均折舊率計算結果為9%左右,其中2012年為9.41%。而公司規定折舊率為9.7%-19.4%。
(2)存貨以在製品和製成品為主,兩者約佔80%左右。存貨逐漸增加尤其是製成品積壓偏多。
明天繼續完善金輝集團,爭取可以做完。
2014-4-30 工作总结 Emily 信璞上海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3453d220101h86g.htmlKate Spade & Co.(Cont.)
今天首先整理了公司歷史上擁有品牌的品牌故事,透過品牌故事可以發現公司在經營上的側重點以及公司定位的變化。而且我想這種經營上的拓展方向對於研究類似的公司也有借鑑意義。公司最初的品牌LizClaiborne以設計女裝運動服為主,隨後又開始生產設計女裝休閒服和男裝休閒服,建立了一定地位後,開始推出童裝、配件和太陽眼鏡等等。另外,為了多樣化經營並吸引年輕顧客,公司先後買入了LuckyBrand(1999年)、Juicy Couture(2003年)和KateSpade(2006年),為了開闢國外市場,公司收購Mexx(2001年)等。
其次整理了分部財務數據,通過對比 Lucky Brand、Juicy Couture和Kate Spade三個重點品牌netsales、operating income 和 adjustedEBITDA的變化情況,很明顯可以從財務角度看出公司在經營狀況變差、資金緊張後,重點發展Kate Spade品牌的原因,比如KateSpade在被公司收購後,連續多年保持高速的收入增長,2013年收入同比增長60.88%,與之相對的另外兩個品牌同比增長率很低,甚至為負。
接下來還想簡單整理一下威富集團(VFC)的財務數據,因為它仍然實行大量收購品牌的經營策略,且經營效果不錯,想看看是否可以與KateSpade & Co.形成對比。
另外,昨天做飛機回家時,恰好看到航空雜誌上宣傳了MichealKors這個品牌,看起來輕奢品牌的確很符合當前的市場需求。
由於今天請假,沒有去公司,很遺憾錯過了下午的例會,回去後會跟Cindy好好交流一下心得體會~
2014-4-23 工作總結 Emily 信璞上海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3453d220101h40u.html 今天開始分析新的公司Kate Spade &Company,主要在大量閱讀相關資料。由於之前燕子姐做過相關的分析,所以這次會側重瞭解公司進行品牌整合、剝離的過程。
KateSpade品牌於1993年建立,1999年被出售給Neiman Marcus集團,2006年被LizClaiborne公司以1.24億美金收購。
LizClaiborne 於1976年成立,2012年5月15日更名為Fifth & Pacific, Inc,並專注於三個主要品牌:Juicy Couture, Kate Spade 和 LuckyBrand Jeans。2013年10月7日,Fifth & Pacific, Inc宣佈將以1.95億美元的價格把Juicy Couture出售給Authentic BrandsGroup(一家品牌管理公司)。2013年12月11日,Leonard Green &Partners(一傢俬募)以2.25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Lucky Brand Jeans。此後,公司專注於經營KateSpade品牌,並於2014年2月25日再次更名為Kate Spade & Company。
在2007年以前,公司的經營策略為Three M's: Multi-brand, multi-channel, multi-geography,2007年首次出現虧損(收入44億美元,虧損3728萬美元),因此於2006年上任的CEO William L.McComb 開始改變經營策略,大刀闊斧地砍掉了EllenTracy, Dana Buchman,Sigrid Olsen等疲軟品牌,又賣掉成名品牌LizClaiborne。此後,Mexx, Juicy Couture, Lucky Brand 等比較知名的品牌也陸續被出售,聚焦於後勁十足的輕奢品牌 KateSpade。實行專業化的經營策略後,公司虧損逐漸減少,並於2013年扭虧為盈。
大的背景基本如上所述,明天開始進行具體的分析。
2014-4-24 工作總結 Emily 信璞上海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3453d220101h4o2.html繼續做Kate Spade。
從管理層角度看公司的歷史分為三個時期:
1.1996年以前,四位創始人Liz Claiborne, Art Ortenberg, Leonard Boxer,and Jerome Chazen為公司主要管理層,經營上以Liz Claiborne為主要品牌;
2.1997-2006年,Paul Charron任公司CEO,此階段經營策略為Three M's:Multi-brand, multi-channel,multi-geography,具體體現在公司每年都在進行大量的收購,在2005年達到最高點,擁有多達44個品牌;
3.2006-2013年,WilliamMcComb任公司CEO,此階段經營策略為brand-centricity:削減品牌,重新整合;並設置獨家許可,具體體現在大量砍掉此前的品牌,甚至出售了公司最初的主要品牌LizClaiborne,逐步發展為今天的以KateSpade為主的經營模式,2013年擁有8個品牌(包括子品牌)。2014年開始,William McComb退休,將由KateSpade部門的原負責人Craig Leavitt任公司新的CEO。
可以看出不同的管理層經營公司的方式有很大的差異,具體從財務數據上是否有體現還有待進一步的分析。
由於公司品牌很多,今天沒有來得及整理財務數據,明天繼續。
2014-4-25 工作总结 Emily 信璞上海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3453d220101h5fn.htmlKate Spade & Co.
公司主要有五種店舖類型:specialty retail stores(U.S & Foreign)、outletstores(U.S & Foreign)、concessionstores(Foreigh)、E-commerce、Licensing。隨著公司大量削減自有品牌,各類店舖數量也隨之減少。
從品牌角度看,最初,公司在國內市場上是以最原始的品牌LIZ CLAIBORNE為主,隨著公司實行多品牌發展戰略,LIZCLAIBORNE逐漸失去其核心地位,取而代之的是各品牌不同程度的瓜分公司資源;而國外市場則以MEXX和LIZCLAIBORNE為主。
2006年後,多品牌的發展戰略對公司的經營效果產生不良影響,公司逐漸將重心轉移至Lucky Brand、JuicyCouture和Kate Spade三個重點品牌上,此後由於Lucky Brand和JuicyCouture表現疲軟,公司又將發展重心轉移至Kate Spade上。具體從各品牌店舖數量上可以發現:KateSpade系列店舖大幅增加,由2007年的39家增長至2013年的212家,翻了五倍以上,並且逐步加快國外市場的擴張步伐。
從公司整體財務角度看,2006年以前公司經營狀況還比較好,但是增速逐漸降低,2006年以後經營狀況極度惡化,包括:
1.營業收入逐漸減少,2013年略有回升,約為12.6億美元;
2.2007年開始虧損,直到2013年才扭虧為盈,淨利潤約為7300萬美元;
3.資產負債率大幅增加,2010-2013年甚至超過100%(與公司連續虧損有關)等
關於分部的財務數據回去繼續整理。
在整理這家公司財務報表的時候遇到了一個問題,基本每一年的利潤表數據在後續1-2年都有很明顯的變化,考慮是由於不斷進行品牌剝離導致報表需要進行重述,但是沒有在年報中找到支持性的說明,不知道是否是這樣。關於GAAP下的報表跟國內或者IFRS下的報表對比,以前只是學習了部分理論知識,在實際閱讀這方面還需要加強。
2014-5-21 工作總結 Emily 信璞上海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3453d220101hjfd.html今天上午著手看保利博納,主要瞭解了公司的歷史,並整理了相關的財務數據。
1999年,博納文化交流有限公司在北京成立,是國內首家獲國家廣電總局電影局頒發「電影發行許可證」的民營公司,2003年,博納文化攜手保利集團正式成立保利博納電影發行有限公司,依託保利集團的背景,成功發行了一系列國產及港產影片。整體來看,除了重視產業(特別是影片發行業務)的發展,公司在資本運作方面也比較成功,把財務投資人、戰略投資人和資本市場有效整合在一起。
財務投資人:2007年,紅杉資本中國基金和SIG海納亞洲創投基金一起向公司注資1000萬美金,保利博納成為中國第一家成功和資本對接的內地民營電影公司;2010年,經緯創投和紅杉資本中國基金一起向公司注入1億元人民幣。
戰略投資人:2012年,默多克旗下的「新聞集團」斥資6000多萬美元從於冬手中以5.7美元股價購買博納影業19.9%的股權;2013年復星國際以每股10.4美元的均價購入博納影業6.4%的股權。
資本市場:2010年,博納影業(BONA)正式登陸納斯達克,融資近1億美元
其他資料明天整理。
另外,下午講了海豐國際,有專家在場也比較有收穫。有的時候只有深入到行業內部才能瞭解具體的運作以及重點考核的指標,對於剛開始做研究的我來說,還需要很長時間的積累才可以。
2014-5-22 工作總結 Emily 信璞上海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3453d220101hk32.html保利博納(Con't)
1.財務分析
(1)2007年-2013年,公司營業收入連年增加,尤其是2010年上市後收入暴增,近兩年增速略有下降,2013年為1.49億美元;但是淨利潤波動則比較大,上市當年虧損約4百萬美元,此後三年盈利分別為1443萬美元、-128萬美元和566萬美元,作為一家影視公司,利潤的確並不是非常穩定的。另外,看了一下政府補助數據,2012年有387萬美元政府補助,公司仍然虧損,2013年有502萬美元,貢獻了淨利潤的絕大部分。
(2)2008年-2013年,公司總資產激增,2013年總資產是2008年的20倍左右,為4.2億美元左右,其中製作成本、固定資產和商譽佔比比較大。
(3) 上市之後公司資本結構有所改善,資產負債率比之前的70%左右下降不少,2013年為51.71%。
2.業務結構
最初佔比最大的為電影發行,近幾年逐漸拓展電影院業務,2013年這兩項業務佔比分別為49.98%和41.18%。鑑於電影發行業務的風險比較大,難免會有波動,所以毛利率並不是特別高特別穩定,2013年為28.18%,相比之下,電影院業務的毛利率很高並且很穩定,2013年為57.71%。
由於美股報表比較長,完整讀完一份年報花費了不少功夫,整理各種細節也比較耗時,明天繼續。
2014-5-21 工作總結 Emily 信璞上海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3453d220101hjfd.html今天上午著手看保利博納,主要瞭解了公司的歷史,並整理了相關的財務數據。
1999年,博納文化交流有限公司在北京成立,是國內首家獲國家廣電總局電影局頒發「電影發行許可證」的民營公司,2003年,博納文化攜手保利集團正式成立保利博納電影發行有限公司,依託保利集團的背景,成功發行了一系列國產及港產影片。整體來看,除了重視產業(特別是影片發行業務)的發展,公司在資本運作方面也比較成功,把財務投資人、戰略投資人和資本市場有效整合在一起。
財務投資人:2007年,紅杉資本中國基金和SIG海納亞洲創投基金一起向公司注資1000萬美金,保利博納成為中國第一家成功和資本對接的內地民營電影公司;2010年,經緯創投和紅杉資本中國基金一起向公司注入1億元人民幣。
戰略投資人:2012年,默多克旗下的「新聞集團」斥資6000多萬美元從於冬手中以5.7美元股價購買博納影業19.9%的股權;2013年復星國際以每股10.4美元的均價購入博納影業6.4%的股權。
資本市場:2010年,博納影業(BONA)正式登陸納斯達克,融資近1億美元
其他資料明天整理。
另外,下午講了海豐國際,有專家在場也比較有收穫。有的時候只有深入到行業內部才能瞭解具體的運作以及重點考核的指標,對於剛開始做研究的我來說,還需要很長時間的積累才可以。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