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金融中心》大縮

上季最「熱鬧」局長定必是林鄭等,本季則肯定非張、蘇兩位局長莫屬。港鐵(066)故障完又故障,但張局長應該僅要求對方交報告便可,至於報告內容是甚麼?當然又是「不能說的秘密」。畢竟政府是大股東,當然呵護備至,而那個高鐵工程延誤亦不了了之了。
望望港鐵年報,該集團去年在香港專營公共交通工具市場佔有率由46.4%進一步升至46.9%,在過海交通工具更達66.7%,難怪大家要迫入車廂,因為市佔率幾已接近甚至超過一半,對市民而言根本欠缺選擇,但對股東來說當然開心,畢竟生意不用憂。
其他交通工具有選擇嗎?朋友於上周五中午等巴士足足15分鐘,依然無蹤影,認真悲哀,莫非那間聲稱營運虧損的巴士公司索性減班次,變相叫大家踩單車?
至於蘇局長的「包容」論更「驚訝」,管經濟的叫大家包容,在投資市場上,日後會否也出現這種不理法治的運作?剛剛見「滬港通」,確實令人擔憂。當然,今日再沒有人提「問責」兩字了。
從油麻地至旺角之間,有多少個公用和商場廁所,恐怕數得出來,請蘇局長增加設施,勝過「包容」。在食肆和大姐大談起,她嘆道,上次見客人在座位中間用個桶供小孩「方便」,以為自己餐廳的廁所壞了不能使用,查問對方,竟獲回應:「近啲」!總之「方便」要緊!
談起方便,大家喜歡上網看報紙文章漸成習慣,印刷媒體認真難做,壹傳媒(282)旗下《蘋果日報》要削成本,社長董橋又退休,而印刷部更要大裁員,無他,後者少了份免費報章,印刷需求減少,調整人手實屬正常。
最近更聽聞,由本周開始,該報的專版《金融中心》也由每逢周一至五刊登5日,大縮至只剩周一見報,即大削八成版面,日後要看網上版了。
該專版一向於財經版後面刊登一整版,連《am730》副社長也接受過訪問,又講波,又有版主之一的蔡東豪(Tony)談跑步,在財經版中別樹一格。
其實,該專版縮細規模醞釀經已有一段時間,以為全面撤出,原來這個自2011年6月開版至今的專版只是縮減出版日數,但其實面世三年多而已便要變革,可見競爭之激烈,或許對Tony來說,又是發掘另一個新點的時刻!至於對該報來說,或許也可省成本吧!
看見《金融中心》縮版不禁欷歔,究竟我們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又是否正收縮?以前打「世界波」,今日一味「內交」,恐怕只打「中超」,全球金融中心地位莫非拱手相讓給新加坡,只淪為一個小小的內地金融城市?

(4月28日刊於《am73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6132

「紅股幫」 藉市值大縮喪炒 周顯

1 : GS(14)@2014-08-19 12:38:50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 ... mnist/en30_en30.htm\r\n【明報專訊】有一派的人是專門炒「送紅股」的,皆因如果是「大比例送紅股」,在除淨後,新股又未印發出來的時候,股票的發行數量在短時間內急速變少,這很容易造成股價喪炒。這一派的人便是專門去炒「大比例送紅股」的股票,貪圖其大上大落,十分好炒也。\r\n\r\n近來送紅股最多的股票,莫過於我朋友蕭定一的中國3D數碼(8078),現時的市值是4億幾,當一送十紅股之後,就變成了4000幾萬市值,差不多是市值最小的創業板股份了,再加上它「五合一」,一合一送,全部散戶都變成了碎股,更加是乾到任炒都無沽壓。\r\n\r\n根據這一派炒家的說法﹕「如果gap開得太過離譜,梗係不會高追啦,但如果股價合理,一定會買番幾手,同佢死過。呢種股票,一日升一倍,都是好平常的事。」\r\n\r\n擁一技之長 就可賺錢\r\n\r\n我說﹕「但是當新股推出時,股價就會大跌了。」\r\n\r\n他說﹕「!當新股推出之時,已經是好耐之後事,我都不知炒了幾多轉,贏了幾多次錢。到時我自然會醒水,首先逃生啦,仲使你講咩!」\r\n\r\n所以,在股壇之上,有長線投資者,例如我的一名朋友,買隻安徽海螺(0914),等了8年,贏了百幾倍之後,沽出了三成,已經贏了17億元(你沒看錯這數字),剩下的繼續長期持有。也有的專炒即日鮮,例如老前輩「貓叔」,一日贏幾轉,隻隻贏幾格,計落都好和味。總之,在股壇,只要你有一技之長,有一萬種方法可以成為贏家,真的是各師各法!\r\n\r\n[周顯 投資二三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5093

內地4月新貸超預期影子銀行大縮

1 : GS(14)@2017-05-13 05:14:09

【明報專訊】在內地加強金融監管之下,人行昨日公布的4月新增人民幣貸款及社會融資規模卻雙雙超出市場預期。社會融資規模增量雖高於預期,但比3月份有顯著減少,當中影子銀行業務全數收縮。學者分析,金融加強監管只是剛開始,涉及全面,因此去槓桿會繼續深入下去,在完全擠走整個金融體系的泡沫前,都不會因短期的銀行表外業務萎縮放慢腳步。

德銀:貸款需求旺盛 令人擔憂

據人行數據,4月新增人民幣貸款11000億元,高於市場估計的8150億元及上月的10200億元;社會融資規模亦達到13900億元,高於預期的11500億元,但比3月的21189億元顯著減少。社融當中,屬於影子銀行業務的委託貸款、信託貸款及未貼現銀行承兌匯票,4月增量比3月有很大幅度收縮(見表),反映銀行業在金融部門加強監管之下,表外業務大為減少。

另一方面,反映市場流動性的廣義貨幣(M2)按年增10.5%,增速為去年7月以來最低,也遜於市場預期的10.8%;狹義貨幣(M1)按年增18.5%,市場預期17.3%,與近期流動性趨緊的情况脗合。新增人民幣貸款當中,與地產相關的住戶部門貸款增加5710億元,佔整體貸款規模過半;非金融企業貸款增加5087億元、票據融資減少1983億元。

德銀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周浩認為,新增貸款超出預期可能和銀行將表外業務轉回表內有關,然而社融增速過快,M2增速偏慢,意味貸款需求在流動性收緊之下依然旺盛,這情况較令人擔心,因貨幣政策不會有太大變化,而監管可能會更緊,之後的市場流動性會持續偏緊。

分析:全面去泡沫前 料續監管

民生證券副總裁及研究院院長管清友也表示,金融監管只是剛剛開始的摸底階段,而且中央已將其升級至國家安全層面,涉及範圍包括銀行、證券、基金等等金融機構,在沒有全面擠走泡沫的效果下,監管將持續。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3012&issue=2017051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276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