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BSD個案325宗 增近三成
1 :
GS(14)@2017-09-17 16:34:22【本報訊】自政府打擊「一約多伙」後,買家印花稅(下稱BSD)宗數有增無減,根據稅務局數據,今年8月份買家印花稅宗數錄325宗,按月增加69宗或27%。
打擊一約多伙後新高
稅務局最新數據指出,8月份錄得BSD個案達325宗,較7月錄得256宗升27%,宗數較今年6月錄得的311宗亦有4.5%升幅,屬政府今年4月打擊「一約多伙」政策後新高,惟涉及稅收約6.3億元,較6月錄得約7.17億元,跌12%。數據又顯示,8月份雙倍印花稅錄3,086宗,為今年3月錄3,087宗後,過去5個月來新高,當中,非住宅的雙倍印花稅仍持續上升,由7月2,339宗升至上月2,507宗,升幅7%,亦是近半年來的單月新高;住宅則由6月536宗升至8月579宗,升幅8%。至於涉及3年期的額外印花稅(SSD)由7月44宗回落至上月41宗,涉及稅款2,140萬元,按月微升1.9%。期內41宗SSD個案中的36宗個案為業主取得物業後12至36個月以內將物業出售,涉及稅款1,737.2萬元。只有1宗個案是買入物業後6個月內沽出,然而單是這一宗成交,業主已硬食122.1萬元稅款。總計上述三項稅項,8月份為政府帶來總共逾19.6億元稅款,較7月份減少9.7%。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912/20150087
11月BSD稅破10億 急增九成 政府劃一15%辣稅後一年新高
1 :
GS(14)@2017-12-18 03:35:15【明報專訊】近月豪宅市道暢旺,辣稅金額亦大增。稅務局最新資料顯示,11月錄483宗需付買家印花稅(簡稱BSD)住宅成交,按月雖僅增25宗或5.5%,但涉及稅額卻按月急升近九成至10.682億元,無論成交宗數及金額均為2016年11月錄得494宗共10.94億元後的一年新高,反映持續有香港以外資金及公司客重返本地樓市,其中更不乏內地豪客。
明報記者 甘潔瑩
向非本地客及公司客徵收的BSD,自去年10月起,至今已錄得近100億元的稅款,其中11月數據更創1年新高,相信是與近月大額豪宅市場交投暢旺有關。今年第四季起,多個豪宅新盤推售,如九倉(0004)和南豐合作、會德豐(0020)銷售的山頂MOUNT NICHOLSON 3期、中信泰富何文田KADOORIA等,廣獲本地及內地富豪,以及海外資金追捧。
DSD宗數今年新高
另外,稅務局資料亦顯示,11月份錄得3298宗需付雙倍從價印花稅(簡稱DSD)物業成交個案,按月增278宗或9%,宗數屬今年新高,涉及稅額按月升38%至19.296億元。此外,11月錄50宗需付額外印花稅(簡稱SSD)住宅成交,按月多3宗,稅款涉約2304.6萬元,按月上升6%。由於11月數據主要反映10月樓市,預計稍後公布12月(主要反映11月市况)BSD相關數字亦有機會維持高水平。
NICHOLSON 3期1個月套近40億
近月最矚目的大額豪宅成交主要集中於山頂MOUNT NICHOLSON 3期,今年11月中以招標形式推售,至今累售8伙,套現38.6億元,還打破亞洲分層豪宅單位呎價紀錄,囊括首三位,最貴為12樓C、D室,兩單位由同一組買家購入,總價11.65億元售出,實呎達13.2萬元;其後以超過4.98億元售出的10樓C室,實呎116,945元。另實用面積4266呎的9樓C室,以逾4.91億元售出,實呎達115,110元。
測量師料外資加快購港大宗豪宅
高力國際亞洲區估價及諮詢服務副常務董事張翹楚表示,BSD辣稅回升,可能與部分國家貨幣風險相對高有關,另銀行共同匯報標準(Common Reporting Standard,CRS)快將於明年實施,部分人會擔心銀行存款會否引來稅務隱憂,令投資者加快購置物業作投資。
他預計外資流入香港情况將持續,預計延續至明年中。他坦言,財雄勢大的外資,預料多物色香港超級豪宅作長線投資。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4182&issue=20171212
去年底BSD急增 政府再出辣招
1 :
GS(14)@2017-12-18 03:35:18【明報專訊】去年10月及11月,連續兩月買家印花稅(簡稱BSD)均涉突破10億元,政府隨即推出劃一住宅印花稅至15%辣招,但首置的香港永久居民則可獲豁免。時任特首梁振英當時稱,政府不及時採取較果斷的做法,樓市亢奮情况走勢會非常迅速。
不過,措施推出後投資者卻紛以「一約多伙」來避開辣稅,發展商亦為吸納大手客而優先出售新盤予大手買家。本報當時統計,由去年11月政府「加辣」劃一15%印花稅(首置港人獲豁免)後,至今年4月,28個主要新盤中錄得421份「一約多伙」成交,涉及956伙,成交額170.48億元,佔市場新盤成交額約26%。九倉(0004)及南豐發展的山頂MOUNT NICHOLSON,其中有兩伙作價達9.12億元,為最大額「一約多伙」成交。嘉華(0173)啟德嘉匯,更出現一買家以1.45億元購入15伙,成為期內以「一約多伙」形式購入最多單位的成交。今年4月政府為針對漏洞,首置客在「一約多伙」下每伙均須繳交15%新稅率。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007&issue=20171212
三大辣稅去年304億 按年升26% BSD增44% 內地買家有增無減
1 :
GS(14)@2018-01-14 22:29:12【明報專訊】繼差估署早前公布去年11月份香港私樓售價指數連續13個月破頂之後,稅務局最新資料顯示,綜合買家印花稅(BSD)、額外印花稅(SSD)、雙倍印花稅(DSD)三大樓市辣稅,政府去年徵收的三大辣稅金額合共303.9億元,較2016年錄得的241.36億元,按年增加26%(見圖);當中去年BSD稅款涉逾87億元,按年大增逾四成,反映本港物業仍深受內地及境外買家追捧。
明報記者 謝穎怡、甘潔瑩
2017年樓市熾熱,令辣稅稅收水漲船高;稅務局數據顯示,上月三大辣稅總稅收達53.37億元,較去年11月總稅收30.2億元,按月大增76%。
可留意的是,向非本地客及公司客徵收的BSD,去年12月錄得13.17億元,除按月升23%外,更是自2015年1月錄得14.465億元後、近3年來新高,相信與去年底多個豪宅推售,成交價屢創新高,以及境外和公司客入市有關;去年12月涉BSD成交錄534宗,按月增51宗或約11%,也創2016年11月(494宗)「加辣」後新高。
綜觀2017年全年,BSD累錄87.077億元的稅款,按年增加44%,是按年升幅最勁辣稅。
SSD稅款按年升近三成
與此同時,去年12月錄得52宗SSD成交個案,宗數按月雖然只微升2宗或4%,惟涉及稅款按月增加48%至3410萬元,創2015年3月錄得3430萬元後的33個月新高。由於樓價升勢持續,部分業主見樓價升勢凌厲,即使未滿3年SSD限售期,仍願意先行沽貨套現。事實上,去年全年錄得SSD稅款為2.846億元,按年升29%。
領展賣產 上月DSD增逾倍
不過,上月DSD非住宅類別宗數下跌,由去年11月錄得2382宗降至12月的2295宗,跌幅3.7%,但所涉稅款達28.64億元,按月跳升逾2倍,創2014年有紀錄以來新高,預料是與去年底領展(0823)以230億元出售旗下17個商場予外資財團有關。另DSD住宅成交宗數,去年12月按月上升1.3%至928宗,稅收亦按月上升14.5%至11.217億元,總括去年12月DSD買賣共3223宗(較去年11月3298宗跌2.3%),涉總稅項39.86億元卻按月升逾1倍,更創新高。
至於2017年全年DSD稅收,按年升20%至213.98億元。
學者﹕預期樓價續升抵消辣稅
城市大學建築科技學部高級講師潘永祥表示,政府收到的辣稅款項持續上升,主要是市場已視稅款為交易成本,業主預計樓價升幅,能抵消物業稅款,售出物業仍是有利可圖,因而推高SSD所涉稅款金額;至於BSD上升,主要是港樓仍被看高一線,繼續吸引境外買家。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320&issue=20180113
圓方集:BSD有理據卻欠成效
1 :
GS(14)@2018-01-22 06:06:54上周末,財政司陳茂波在電台節目重申,樓市減壓,短期無望,政府自2010年推出三項樓市降溫辣招,屢次加辣。然而,基於外圍因素,成效不彰。稅務局最新資料顯示,針對非港人置業的BSD去年收入87億港元(下同),按年增加逾四成,顯示外地買家仍然非常鍾情於香港房產。上年底,有買家以13.2萬的呎價購入山頂兩個相連單位,創了亞洲分層豪宅的紀錄,買家一如所料是陸客。研究香港樓市的人,有很多都喜歡用供求來分析市場,但其實樓市是很segment的。香港豪宅市場的需求絕對是price inelastic的,不論價錢如何,都有剛性需求。與其論供求,不如研究中國產生富豪的速度。說到BSD,我絕對是「港人優先」的支持者(年前,香港政府推出「限奶令」,內地和香港有些輿大興問罪,我倒是站在政府的一邊)。限制非本地人士置業,在很多國家都很普遍。我曾經居停的新加坡和加拿大都有此法。問題是甚麼是港人呢?按政府公開的統計看,香港的樓宇交易有接近一成半源自非本港居民。然而,統計歸統計,在很多土生土長的香港人眼中,拿着3粒星身份證但說帶着口音的粵語的人,都不算港人。這不是經濟問題,這是社會問題噢!
一手樓無懼減按揭成數
我絕對支持有容乃大,香港是需要更多移民的,將香港人定義定得包容,對香港整體利大於弊。雖然,這無助堵塞跨境的財富流入香港,除了印花稅之外,政府抑壓樓價的另一個手段是減低銀行按揭貸款比例。自從金管局將按揭的上限在六成或五成後(視樓價而定),很多首次置業的市民都拿不出那麼大的首期,發展商為了促銷,便淘荷包貸款給買家。雖然,接揭的回報率對地產商來說是雞肋,但是只要能夠高價出貨,算盤仍然是除笨有精。二手樓宇買賣因為缺乏這些按揭安排,往往變了有價無市。買家縱使接受價錢,但上車無力,只能望門輕嘆。種種融資缺憾,製造了不少非銀行類的貸款。這幾年,私人債務巿埸場中,高比率的首按和二按,非常活躍。這些貨款平均回報率在高單位數至中雙位數之間,我公司主要業務是國際「大耳窿」,亦曾經參與不少大型的房地產融資項目,香港不少家族基金投資策略保守,借錢一定要有抵押品,磚頭是首選,遠比虛擬貨幣受歡迎。去年私樓落成量暴增,超出預期,這情形是否反映本地地產商也感到價高勢危,急於出貨呢?我最近在報章上看到某本地大地產商的少東在抱怨,樓價貴,地價更貴,這回輪到賣麵包的怕買不到麵粉了!張宗永思博資本高級合夥人兼亞太區總裁本欄逢周一刊出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80115/20275032
非本地客豪掃港樓 BSD金額新高
1 :
GS(14)@2018-02-13 03:01:35【本報訊】樓市大旺,非本地買家看好後市,無懼支付30%重稅來港買樓,外地資金重投樓市,勢變成升市助燃劑。今年以來,本港一手市場錄得最少3宗非本地及公司客入市個案,總樓價逾1.8億元,涉及辣稅近5,500萬元,相當於11個新界上車盤。
Monterey呎價近4萬元
人民幣升勢強,內地客來港買樓再現蹤迹。中信泰富旗下何文田豪宅Kadooria為近期熱銷新盤,買家不乏內地客。嘉道理道117號6樓單位,實用面積1,821方呎,土地註冊處資料顯示,單位由香港四海投資有限公司登記購入,公司董事蘇四海報住中國福建省泉州市,持中國護照購買豪宅,成交價8,709萬元,實用呎價47,825元,由於並非香港永久居民及透過公司名義入市,需付買家印花稅(BSD)及雙倍印花稅(DSD)共30%,單付辣稅已達2,613萬元,夠買5個沙田第一城細單位。將軍澳新盤呎價逼近4萬元,都是拜內地資金所賜。Monterey2A座17樓A室4房特色戶,實用面積1,629方呎,上月以6,353.1萬元成交,呎價3.9萬元貴絕將軍澳。買家來自福建,除了本身樓價外,還須額外支付30%辣稅,涉及稅款1,906萬元。據稅務局數字,反映公司客及非本地買家入市情況的買家印花稅(BSD),2017年全年共錄得3,823宗成交,涉及稅收達87億元。單計去年12月份,BSD成交多達534宗,涉及稅收達13億元創歷史新高,與2016年同期145宗及4.37億元比較,升幅2.7倍及2倍。■記者朱連峰
來源: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 ... e/20180206/20296768
辣稅少收14% BSD跌至4個月低
1 :
GS(14)@2018-03-19 04:39:29【本報訊】新春期間樓市交投跌,令辣招稅按月大跌。稅務局公佈上月3項辣稅,共錄30.685億元,較1月份錄35.513億元跌14%。其中,買家印花稅(BSD)上月錄352宗,按月回落18%,稅收亦下跌近四成至7.25億元,創4個月新低。數據顯示,買家印花稅上月稅收7.25億元,較今年1月錄12.06億元跌39.8%,同時亦是去年10月錄得約5.67億元後新低,而宗數由1月430宗跌至上月352宗,跌幅18%,亦為去年8月錄得325宗後新低。至於額外印花稅(SSD)2月份錄47宗,雖然較1月錄38宗上升24%,惟涉及稅收則由1月3,130萬元,跌至2,920萬元,跌幅6.7%。
工廈買賣登記飆50%
雙倍印花稅(DSD)住宅部份,上月錄686宗,較1月份錄780宗下跌12%,非住宅部份宗數同樣下跌,由1月錄2,546宗,跌至上月2,436宗,跌幅4.3%,連帶整體住宅及非住宅宗數總數3,122宗,較1月份3,326宗跌6.1%。DSD涉及稅收,住宅部份上月錄13.99億元,較1月錄10.69億元升30%,全受工商類別拖累,上月非住宅DSD稅收由1月錄12,43億元跌至上月9.15億元,令整體DSD上月稅收23.14億元,較1月錄23.13億元微跌0.025%。不過利嘉閣(工商舖)地產指,上月份共錄得716宗工廈物業買賣登記,較1月份的478宗大升50%,創近5年新高。另中原地產袁顯岸指,紅磡黃埔花園5期3座高層G室,實用680方呎,以1,090萬元易手,呎價1.6萬元。據指,原業主2016年7月以847萬元買入上址,持貨不足3年,需付一成SSD稅共109萬元,扣除上述稅款後,是次沽貨賬面仍獲利134萬元離場。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80314/20331348
外地人掃豪宅 BSD按月倍增 三大辣稅上月涉56億破紀錄
1 :
GS(14)@2018-07-12 07:52:33https://www.mpfinance.com/fin/da ... 8157&issue=20180712
【明報專訊】樓市熾熱,政府辣稅大豐收。稅務局最新統計顯示,6月三大辣稅,即針對境外及公司客的買家印花稅BSD、雙倍印花稅DSD、額外印花稅SSD,全月總稅收達55.68億元,按月急升六成外,更創4年來稅務局定期公布三大辣稅按月稅收新高。其中BSD收益逾17.18億元,按月大升一倍。有學者認為,樓價升幅跑贏徵稅幅度,辣稅已失去效力。
明報記者 林可為、甘潔瑩
港府於2014年7月開始,定期公布三款辣稅的按月宗數,以及涉及稅款收益。最新公布的6月三大辣稅總體收益,高達55.68億元,除相對5月錄得的34.65億元、按月升61%外,亦屬有紀錄4年來,稅收最強勁的單一月份。資料顯示,三大辣稅總體稅收對上一次衝破50億元關口,於去年12月錄得,當時錄得金額為53.28億元。
6月BSD物業涉340宗 成交額逾百億
辣稅分類方面,以針對境外買家的BSD最受市場注視。雖然上月涉BSD的物業成交宗數錄340宗,相對5月錄得的405宗,按月跌16%,惟涉BSD稅款高達17.18億元,相對5月錄得的8.58億元,按月上升達100%,亦是有紀錄以來最高紀錄。若以BSD稅率佔物業成交價15%計,推算6月與BSD有關的物業交投總額近115億元,與主要發展商在港1年的賣樓銷售總額相差無幾。以340宗計,折合平均每宗樓價更高達3400萬元。
住宅涉DSD稅款逾28億創紀錄
至於6月涉稅款最多的屬DSD,錄得稅款38.05億元,按月升48%,為今年DSD稅收最強勁一個月;值得一提的是,6月涉住宅成交的DSD稅款,錄得28.06億元,除比5月錄得的14.92億元,按月升88%外,亦為有紀錄以來最高數字。另外,6月涉DSD成交共3905宗(包括住宅及非住宅),按月升4%。SSD方面,與BSD相似,同樣呈宗數跌,稅款卻上升,6月SSD稅款錄4460萬元,按月升4%,為今年最強勁月份;宗數方面,6月涉SSD成交60宗,按月跌5%。
學者:樓價急升 辣稅已失效
香港中文大學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莊太量認為,辣稅已經失效,在本港樓市前景仍看俏下,境外買家預計香港未來的樓價升幅,將跑贏辣稅幅度,故願意支付辣稅入市。正因為香港樓價可望進一步攀升,預計將可繼續吸引境外買家、特別是內地客來港置業,不排除未來辣稅收益將月月創新高。
BSD上月371宗 按月升六成
1 :
GS(14)@2018-11-13 09:32:16https://www.mpfinance.com/fin/da ... 6540&issue=20181113
【明報專訊】稅務局最新數據顯示,10月份三大辣稅包括買家印花稅BSD、雙倍印花稅DSD、額外印花稅SSD,總稅收合共錄逾28.59億元,對比9月錄得27.25億元按月升5%。
涉8.69億按月彈四成
可留意的是,上月涉買家印花稅成交371宗,較9月228宗按月升63%外,亦是繼1月、5月分別錄430宗、405宗後,今年第3高紀錄;而上月買家印花稅款項錄8.69億元,比9月6.12億元按月升42%,亦是繼6月、1月分別錄17.18億、12.06億元後,同屬今年第3高。
DSD涉1964宗 20月新低
事實上,整體樓市成交近日雖然轉靜,但個別豪宅買家不惜付辣稅入市,如長實(1113)近期以逾4.67億元售出的淺水灣道90號9號屋,買家以公司名義入市,因而須付30%辣稅(BSD及DSD)合共約1.4億元;此外,新地(0016)近期以逾2.24億元售出的何文田天鑄第6號屋,買家為內地客,同樣須付30%辣稅合共約6727萬元。
值得一提的是,雙倍印花稅是10月唯一宗數、稅款均錄得按月下跌的辣稅類別;上月涉DSD成交宗數1964宗(住宅568宗、非住宅1396宗),宗數比9月錄得的2113宗按月跌7%,亦為自2017年2月錄得1798宗以來的20個月新低;而10月涉DSD稅款19.62億元,相對9月錄20.9億元按月跌6%,是繼今年3月、8月錄18.99億、18.69億元後的今年第三低紀錄。至於額外印花稅,10月錄得涉SSD成交共40宗,按月上升21%;而同期涉SSD稅款則有2770萬元,按月上升26%。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