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如何授權 讓二軍變一軍

2011-6-13  TWM




西方的管理思維,授權是發展經理人能力的途徑,成功的授權可擴大老闆經營能量與績效表現。但東方的管理思維則較採取相對的看法,只有得到老闆信任的人,甚至是要「自己人」,才會得到實質授權。前一篇我們討論了老闆的角色與經營思維,接下來要探討如何藉授權來培養人才?

台灣大學管理學院副院長李吉仁(以下簡稱李):全聯福利中心近年擴張的速度相當快,店長與管理幹部的能力與素質,一定是成長的重要環節。你如何看待授權?

全聯福利中心董事長林敏雄(以下簡稱林):用人就是信用,反而責任全部給他,他要自己搞定,他的責任心更重。

比如說,現在要開一間店,開發部或工程課來遞契約、發包,給我蓋一個簡單的印鑑,他就可以決定去做了,也不要發包啊。我們一年開的新店、還有改裝,有一百間,一間花一千二百萬,一年就要花十二億了。一個開發部的副理就搞定,我們也從來不會懷疑他亂做。

有的大公司要開一間店,要先有一張圖,叫三家來標,標了以後才施工,這是標準作業啊。可是他們發包時,我已做好了(笑)。他們說,這不對,他們那個才是正統的。

授權範圍該給多大?

李:你的哲學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林:對每個主管的信任因人而異,原則上,單位主管我直接就授權,只要他吃得下,我就全部授權,他不行了再說。他(如果)覺得我給他授權太大,他會來跟我說不要。

這個授權真的是一點一滴。剛開始,我一個(策略)主軸下去,我就是要開店,你趕快幫我擴大,命令只能給一個,其他如果你跟他說太多,模糊焦點很恐怖的。慢慢等他們能力趕得上的時候,再來加速度,剛開始你不能要求這麼多。

李:所以你在等他們成長,再逐步授權?

林:我們一起成長(笑)。

李:聽說員工在犯錯時,你就算知道,也不見得馬上會提醒,而是會等他自己改?

林:剛開始我怕他們(主管)不下決定啦。但就是說這一分、兩分失敗,我還承受得了。說實在,這個東西(零售業)犯錯,(損失)金額也不大啦,都是負擔得起,幹嘛什麼都跟他講?有時你不是很在意,就放得比較開。

李:授權範圍呢?怎麼決定?看能力、還是信不信任?

林:其實我是反方向啦,先授權,他不行了,再來修正。

李:反過來講,當你敢放心授權,搞不好他們成長更快?

林:教授你講的是對的。考驗通過了,人能力就不一樣。 做最後一個蓋章的人,他們會很謹慎。當你簽名簽一排,你會想, 「我上面還有人,」這個決定他就不會這麼謹慎。所以說,他們成長速度是很快的。

李:對全聯來講,有幾個情況是同時發生的,第一,你規模成長很快,十三年從六十家成長近十倍,需要大量人才;第二,雖然這樣講有點……,開始你可能不是外 界認定的一軍,因你是從別人那裡接過來的(前身為中華民國合作社聯合社,一九八八年林敏雄接手經營)。養成這個團隊,你如何將二軍帶成一軍?

林:其實變革很大的時候,該凸顯的人馬上就會跳出來。

剛開始,我要組團隊,也曾嘗試外來的(從外商體系挖角),可是他們都較求近利;我的想法是說,開始一定會虧錢,但前端售價絕對不能漲。

現在這個團隊大部分都是就地取「才」。我現在的幹部就是從我接全聯以來一千多個人裡面培養下來的。

先有人還是先有店?

你(規模)要衝這麼快,教育中心沒成立,人才是培養不起來的。所以,北、中、南都開教育中心,一方面是培養人,另一方面拓點。

一下子要開這麼多點,你這個店經理怎麼產生?一定要教育。他從基層做起,取得準店經理資格,如果在附近,需要再開店,那我就劃給他,「因為你取得店經理的資格,要以你為主力找店。」自己找的店,自己做店長,他一定會盡力。要先有這個人,再有這個店。

李:這做法似乎跟其他公司不太一樣,通常選店都是公司總部來選,因為要做有系統的評估,地點、動線、運輸、市場到底有多大……,而你是將這些事都交給店長去做?

林:其實這個店找到後,總部的人還是要去評估。我的意思是,我把責任交給店長。

鄉下就找嘸好人才?

李:組織還小時,或許可靠信任程度判斷,可是當組織越來越大,你要如何選對幹部?

林:當你要爭取區經理時,一定是從店經理抓上來。教育訓練時,地方給你的風評,還有每年考績(都要考慮)……。最後,這個人站出去,大家都沒有聲音就表示這個人對了;如果聲音很多,可能這個人不好。

這個團隊跟我有革命感情,從軍公教中心到現在七千五百人,我沒裁過員。做人,「人情」、「義理」這兩個你給它框住,再來發展企業就會較順啦。要是像外國人沒有感情,一腳把他踢開(裁員),這不是做人的道理。

當我退休的時候,大部分的(股份)我會轉到基金會去,那是我弟弟(蔡慶祥)的,是他把這裡的底打好的。這個流通事業做全省人的生意,如果再加上愛心,就會更穩固。

(但)兒子不能做總經理,我一直希望經營團隊有人可帶頭,這位置是專業經理人的。

李:這一點全公司都知道?

林:大家都知道。有個台灣知名企業,第二代就有七個兄弟,現在第三代進去了,所有的部門都是同一個姓,這個企業就會一直沒落下去。

這不是我最賺錢的事業,但我常告訴人家, 能創造一個全聯,我很有成就感!

管理精華

不同於西方企業管理觀念,東方企業組織裡的人際關係,除了專業從屬關係外,通常還帶有人情義理的元素,因此,老闆不會動輒以裁員解決經營困境,但同時也特 別重視信任關係,而信任的程度不僅需要時間的積累,更是跟老闆對績效與行為的主觀認知有密切的關係,屬下的行為便在期盼信任中被塑造。

林董事長的管理哲學雖然也重視信任,但卻懂得在可承擔風險的範圍內,選擇放手給原是二軍的團隊經營,鼓勵他們在所負責的區域中積極展店,發揮創業成長動能,使屬下能在歷練與磨練中提升能力,從而打敗外商同業,創造一軍的戰果。

【延伸閱讀】全聯福利中心老闆養才學擴大超市版圖,打造本土軍團

'98~'03年事件:接手中華民國合作社聯合社,成立全聯福利中心養才策略:1.留下本土人才,承接原經營團隊為企業成長骨幹2.向外商尋才,進入高階經營團隊並獲得經營知識3.建北中南教育中心,從第一線培養人才

'04年事件:購併楊聯社養才策略:1.將楊聯社22家據點人員融入既有團隊2.採在地人才、在地擴點,以及鄉村包圍城市等策略

'06年事件:購併善美超市養才策略:1.獲得日系超商經營人才2.聘雇日籍顧問,取得日系超商生鮮經營知識

'07年事件:承接台北農產超市營業據點養才策略:1.團隊加入後員工達4千人,穩定後台作業人力2.先有人再有店策略奏效, 隔年店數增至500家

說明:全聯社的本土在地團隊是以「鄉村包圍都市」策略成功打敗外商競爭對手為前提,然而激勵這個團隊士氣的關鍵因素,並不是誘人的薪資或分紅,而是組織內的信任氛圍,以及高速成長帶來的未來性。

裁員比率0%林敏雄認為人情義理比外商講的裁員綜效更有道理,如果不適應的人就會自動離開,不應該裁員。

80%經理人團隊是女性與競爭對手相比完全相反的比率。由於第一線工作特別適合有耐心的女性,而即使是部分工時,第一線工作人員也有機會成為店長,甚至再往上晉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767

如何授權 讓二軍變一軍

宏碁眥]務連三爆 戳破零庫存神話



今年才剛過完一半,宏碁王振堂已經第三次失信於投資人了。

六月一日,宏碁出新聞稿,坦承泛歐地區通路庫存和應收帳款過高,一次認列一億五千萬美元(約合新台幣四十三億元)虧損,這相當去年二成八獲利,繼前兩次調降財測後,宏碁再一次爆出讓人傻眼的消息。

諷刺的是,過去宏碁零庫存管理自豪,現在卻反被庫存燙傷。

地震的震央位於占宏碁半來源的歐洲,發生問題的國家之一義大利還是前總經理蔣凡可‧蘭奇(Gianfranco Lanci)的地盤;蘭奇這塊「大石頭」搬開後,卻揭開了銷售量六年成長十倍的背後,「塞貨」所創造出來的業績,並不能讓宏碁高枕無憂。

塞貨塞到賣不出去經銷庫存激增,超標三倍

過去,這種「塞貨」銷售做法是業界的公開秘密,或稱為「sale-in」(強力銷售),曾經是宏碁眭瑰穨Q方程式。而這個方程式過去在蘭奇手上運作,如今蘭奇走了,才讓宏碁盓颽搚M楚方程式背後的真相。

宏碁每年都會派稽核團隊到歐洲查核,今年剛好輪到西班牙、葡萄牙、義大利,一到當地,得到讓稽核團隊臉色慘白的數字,光是在流通業者手中就有九十天的庫存,一位ODM(組裝設計)業者估算「正常水準約在二到四週,九十天是超出正常水準三倍的數字。」

「有庫存不意外,但是金額這麼大,很意外,」一位下游硬體分析師指出。

宏碁總經理蘭奇的名言是「no magic only basic」(沒有魔法,只有基本功), basic就是指宏碁硈z過資訊系統清楚掌握歐洲十幾個國家經銷商的庫存,把放在宏碁皉萛a的庫存降到最低,避免庫存跌價風險;其二,既然貨在經銷商手 上,就轉變成賣出去的營收、市占和財報數字。

這樣的做法唯一的風險是賣不出去,通路庫存過高;如有碰到這樣情況,宏碁砦L去的做法則是靠著犧牲自家獲利,降價銷售,刺激消費需求,讓經銷商願意幫宏碁眴I貨。

讓利,讓宏碁經銷商的貨架上占有和惠普一樣的位置和空間,靠著這套方法,宏碁眯M惠普稱霸南歐市占率,合計約七成,也讓蘭奇創造出了宏碁砦L去六年成長十倍的魔術銷售數字。

「換掉蘭奇之前,JT(指王振堂)原本以為對公司狀況掌握度有九成,但是連著發生問題,後來發現自己的掌握度只有五成,」一位長期觀察宏碁眭漸~資分析師推測。

降價戲法也玩不通iPad便宜、歐洲消費力縮

讓魔法消失的咒語就是賈伯斯手上的iPad,一台iPad六百二十九美元(Wi-Fi+3G 16G價格),價格比一台筆電平均六百五十美元低。

再加上歐洲因為歐債風暴,重災區西班牙和葡萄牙PC消費力大減,然而,為了讓宏碁硉n頂,蘭奇仍採取「強力銷售」經銷商策略。

瑞銀證券亞太區下游硬體製造產業首席分析師謝宗文認為,「去年PC的價格彈性消失,降價你也賣不出去。」

這解釋了這次,為何降價戲法玩不通,宏碁硉L法藉由降價幫經銷商消除庫存。

雖然盡量降低自家庫存壓力,但去年財報也透露出端倪,去年第二季庫存單季增加一八%,到新台幣六百零四億元,幾乎是資本額的兩倍多,如果一半庫存算是筆記型電腦,以單價六百五十美元計算,至少塞了一百六十萬台筆電在庫存,約占宏碁年出貨量三.五%。

魔法消失,追逐第一名不可得,僅剩下四十三億元的損失這個事實。

王振堂在今年第一季法說會時,再次解釋換掉蘭奇的理由:「前執行長蘭奇以出貨最大量為最高指導原則,已經讓公司營運偏離正軌,也傷害了長期發展根基,」現在聽起來似乎是預告自己的擔憂。

「董事會開會所有數字都會攤在眼前,我不相信,宏碁皏x灣管理階層真的完全不知道歐洲可能有狀況,」一位資深外資分析師指出。

宏碁稱,「沒確實稽核是我們的錯,但是大家以前心裡也有疑惑,只是過去歐洲有個強人,沒人敢問。」

虧損消息傳出之後,王振堂率先提出董事會成員今年薪水對半砍,連員工分紅也都打了六折,責任由全公司共同承擔。

政大科管所教授李仁芳一語道出宏碁:這只反應一件事,以前筆電是大宗商品,差異不大,是流通力大於產品力的時代,宏碁以和經銷商合作一起低價搶錢,不過,iPad出來後,流通力之戰轉回產品力之戰。

最後他補上一句,「至少宏碁回到正確的軌道上。」

一位內部人士認為「以前也有這次所謂的『異常』狀況,但是不會像這次激烈手段一次認列。」王振堂選擇一次認列,也頗有讓宏碁眲撅憮娃m,一次清除新團隊的包袱。

謝宗文認為,必須觀察到年底,宏碁是否有新產品出來,才有可能重新獲得投資人青睞。

宏碁新團隊將一改過去「強力銷售」經銷商策略,改由用產品力拉動(pull)消費需求,內部稱由「sale-in改為pull策略」。

新總經理翁建仁在上季法說會指出,研發費用會從過去占營收○‧三%拉高到一‧二%,雖然大幅增加三倍,只是這個比重仍低於對手華碩的二‧三%,是否真能堅定決心再造宏碁痋A外界都等著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768

保險業大老闆 被金管會將一軍

2011-6-27  TCW




一個會計準則,為何讓保險業者跟金管會「吵很大」?

六月十六日,金管會發布「證券發行人財務報告編製準則」修正草案,推出二○一三年與國際會計準則(IFRS)接軌的相關規定。洋洋灑灑四大頁新聞稿中,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對「投資性不動產」評價方式的規定。這也是保險業者過去兩、三月以來,跟金管會大鬥法的主因。

不動產價值,怎麼估?新準則規定可採市價入帳

根據國際會計準則的精神,保險業者對投資性不動產的評價方式有兩種。一是根據「成本法」,以當初的購買成本入帳;另一種是根據「公允價值法」,用市場價值入帳。金管會十六日所發布的草案,就是規定業者可採用市價評估的詳細內容。

台灣壽險公司多年來買地、建大樓、出租,如果這些不動產通通改用市價評估,帳面價值可以提高很多。以國泰和新光兩家保險公司來說,不動產增值利益粗估分別有一千六百億和七百億元。

這動輒上 百億、千億的「紙上富貴」,可能是未來國際會計準則眾多規定中,少數能為業者帶來正向影響的一項。國泰、新光等擁有大量土地的保險公司,也一直希望利用不動產評估帶來的資產價值增加,彌補未來國際會計準則可能造成的新增帳面負債,例如員工優利存款等。

允許保險業用這樣的「公允價值」來評估投資性不動產(金管會規定此處指持續性出租、有長期穩定現金流的不動產),讓業者坐享不動產增值的好處,表面看來,業者應該感謝金管會才對。但保險業者卻覺得被金管會將了一軍,直呼「毫無邏輯」。為什麼?

兩邊的爭議點,在於這筆多出來的數字,究竟該放在資產負債表哪個項目?

資產負債表,怎麼列?金管會主張捍衛保戶權益

業者希望,這筆資產項的增加,相對應要讓股東權益(淨值)增加。因不動產增值,是保險公司最肥的一塊肉,業者把這塊肉拿出來,好處當然由股東分享。

但根據金管會預告未來保險業的處理方式(正式文件將在七月公布),這筆資產項增加,要相對反映在負債項的「準備金」;正因為這可能是保險公司最後一塊肥 肉,萬一未來國際會計準則第二階段對業者準備金提存採更嚴格的規定,至少這塊肥肉能讓準備金充裕,降低保險公司增資不足、甚至倒閉的風險,間接保護了台灣 上千萬保戶。

台灣上市保險公司及旗下有保險公司的金控,股東數合計超過百萬人,保戶數超過千萬人,有些人既是股東也是保戶。在權益蹺蹺板上,金管會選擇保戶,業者選擇了股東。

「股東權益是股東的。負債是誰的?保戶的。所以說是從股東口袋,抽出來放到保戶口袋,兩回事,很大的差別,」一位資深金融產業會計師解釋,為了「不出事」,在股東和保戶間,金管會明顯的選擇了保戶,「他要接兩萬顆雞蛋,還是要接兩百萬顆雞蛋?」

金融海嘯,主管機關就為未來國際會計準則可能造成保險業帳面鉅額虧損、淨值不足的事情傷腦筋。一位壽險公司高階主管估計,以國內歷史十五年以上的老保險公 司資產加總計算,總計約八兆到十兆元,若未來導入國際會計準則第二階段,要按實際利率來衡量其資產與負債,以過去平均四.五%到五%的預定利率跟目前的投 資報酬率相比,只要有一個百分點的利差損,顯示在財務報表上,一年就有八百億到一千億元的虧損,增資壓力大增。

面對這可能的挑戰,金管會選擇把它們從股東口袋裡掏出來,放到保戶的帳上,怕的就是哪天萬一需要增資,業者兩手一攤,把爛帳丟給金管會。

「今天壽險業利差損問題存在,你現在如果把它(指不動產)反映出來,而且萬一是刻意分配,反而是把你的老本都(拿)出來,」一位資深會計師解釋。意即,這 些不動產根本還沒賣掉,要是允許業者放在股東權益項目下,萬一帳上的獲利被股東刻意分掉了、日後又不願意增資,等於金管會是拿石頭砸自己的腳。這一招,是 防小人,不是防君子。

官民大鬥法,還沒完?保險業者恐會選擇性犯規

可以預測的是,這項規定會大大降低業者採用公允價值評估的興趣。對主管機關來說,還能達到另一個目的:降低業者一窩蜂重新評估手上不動產造成房價繼續飆漲的風險,進而維持房市穩定。

這場戲演到這裡,看來金管會略勝一籌。但雙方鬥法還沒結束。短期來說,業者可能選擇技術性犯規,刻意讓某些不動產沒有達到「長期穩定現金流」的規定,就不 需要用市價評估,「他們先去衡量,國際會計準則產生的負數是多少,只要去找一些不動產用市價評估,多出來的部分把這負數弭平就好了。多的部分就不要再產生 了。」

更長期的看,台灣預估在二○一五年導入更具殺傷力的國際會計準則第二階段時,各項條文該如何解釋,勢必又有另一場官民大戰上演。

【延伸閱讀】不動產增值的數字,該放哪?-保險業投資性不動產認列方式比較

保險業者版本

主張:不動產增值的這筆錢,應反映在資產項和股東權益(淨值)項下資產(增值)1,000億元-負債(準備金)0元,所以股東權益(淨值)增加1,000億元。

金管會版本

主張:不動產增值的這筆錢,要反映在資產和負債項下,股東權益(淨值)不變資產(增值)1,000億元-負債(準備金)1,000億元, 所以股東權益(淨值)不變。

註:以上是以保險公司的不動產採市價法入帳,增值1,000億為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017

蘋果密會三星 將張忠謀一軍

2011-11-14  TCW




台積電在十月二十七日舉行的第三 季法說會,但在法說會前,卻透露出不尋常的氣氛。

理論上,法說會前是緘默期,不能對營運有任何評論,但台積電卻在二十四日對外發布新聞,強調二八奈米已開始量產,且生產速度及產品良率,在相同時間點上皆 優於前一世代四十奈米製程。同時,台積電還找了賽靈思(Xilinx)、阿爾特拉(Altera)、恩威迪亞(nVIDIA)、超微(AMD)、高通 (Qualcomm)等五大客戶,為二八奈米技術背書。

台積電法說會當天,董事長張忠謀再度對外介紹二八奈米的進度,也首度對外表態,指稱「三星電子的確已是很大的競爭者,台積電當然有策略,但我不會說。」

南韓媒體搶掀鍋蓋台積電痛失處理器訂單

也就是說,三星在張忠謀心中的位置,已經由去年法說會上「雷達上的一個光點」、今年中的「三星是一個可畏的對手」,突然之間,現在卻躍升為「很大的競爭 者」。

一切轉折得從蘋果創辦人賈伯斯(Steve Jobs)追思會說起。

美西時間十月十六日晚間在史丹佛大學舉行的賈伯斯追思會。這場私人紀念活動,邀請了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Bill Gates)、戴爾執行長麥可.戴爾(Michael Dell)等美國科技界大老,然而,當天出席的來賓中,南韓三星電子營運長李在鎔的現身,讓人感到意外。

追思會後的隔天,三星電子對外說明,李在鎔是受到蘋果現任執行長庫克(Tim Cook)邀請參加這場追思會。由於蘋果及三星正在全球各地進行專利權官司大戰,李在鎔對外指出,不會為工作跟庫克見面。

只不過,美國媒體在十八日引述三星一未具名主管表示,李在鎔及庫克在參加過賈伯斯追思會後已見過面,雙方討論了兩家公司未來要維持合作關係的相關議題。

三星接班人跟蘋果接班人的碰面,聽在一般科技業者耳中,大概就當成一般產業新聞聽聽而已,但對台積電來說,卻是件不得了的大事。就在李在鎔及庫克見面的前 幾天,位於台灣新竹的台積電總部,早已經獲得消息,蘋果下一世代的A6應用處理器,已決定不會交給台積電生產。

更有趣的,是賈伯斯追思會當天,正是亞洲地區十七日早上,南韓媒體直接掀開三星與蘋果合作的鍋蓋,蘋果已將明年會用在iPad 3及iPhone 5的A6處理器,交給三星代工,三星位於美國德州奧斯汀(Austin)的十二吋晶圓廠,已開始投片生產,年底前就可交貨。

蘋果檯面上談合作轉頭拿來逼三星讓利

三星最大優勢,在於其是全球最大的NAND快閃記憶體及DRAM廠,尤其是蘋果A5處理器的設計中,將Mobile DRAM整合在單一晶片中,這對三星來說極為有利。三星知道,台積電的邏輯製程專利及矽智財十分完備,但獨缺記憶體,所以知道如何「對症下藥」。

業界人士指出,透過DRAM專利的綑綁,以及在記憶體價格上的讓步,蘋果若繼續與三星合作,獲得的利益很明顯大於台積電。蘋果利用可能釋單給台積電的消 息,迫使三星端出更多牛肉,也讓iPhone、iPad的硬體利潤有更大的提升空間,在這種情況下,蘋果與台積電合作的空間就被擠壓了。

雖然蘋果早已屬意將A6交給三星代工,但在檯面上,蘋果還是持續進行與台積電間的合作計畫。今年九月,蘋果希望台積電派人到美國蘋果總部,協助設計新一代 應用處理器。

蘋果要求台積電,新一代應用處理器要採用二八奈米製程,明年第一季就要完成設計定案(tape-out),明年第三季要投入量產。在時間表出來後,台積電 原以為訂單幾乎已經到手,只是沒想到,在蘋果的兩手策略下,三星這邊也在進行A6的設計案。

三星為蘋果設計的A6處理器,並不是採用二八奈米,而是採用較成熟的三二奈米技術,所以製程良率及產能早已準備好,加上有A5的設計經驗,三星知道蘋果要 的是什麼。所以,三星在台積電將派人前往美國之前,就完成了A6的設計定案,同時也將樣品交到蘋果手中。

雖然台積電很快就得知三星提前完成A6晶片設計定案,但因為根據時間表,台積電以為,蘋果會等台積電也完成處理器的設計定案後,才會一起比案,並決定最後 由誰得標。

台積電驚覺被耍了撤回工程師,暫停合作案

只不過,十月初蘋果創辦人賈伯斯驟逝,十月中旬,三星利用李在鎔參加賈伯斯追思會的好時機,丟出三星已開始量產A6處理器的消息。此刻,台積電才驚覺,蘋 果只是利用台積電跟三星談條件,也才了解到,台積電為蘋果設計的二八奈米處理器,並不是用在iPhone及iPad主流產品中,只是針對某些尚未上市的特 定產品,提供客製化的晶片,這部分產量當然很低。

一位參與台積電及蘋果合作案的業者透露,在南韓媒體掀開A6已在三星量產的消息後,台積電認為被耍了,所以將派到美國的工程師全都撤回,與蘋果間的這顆客 製化處理器合作案也先暫停。

身為全球最大晶圓代工廠的台積電,在搶蘋果A6訂單上不僅失敗,三星供應商還對外放話,意指台積電二八奈米良率不佳是最大失敗原因,台積電當然嚥不下這口 氣。

這正是張忠謀在法說會上,意外大談台積電二八奈米製程技術進度的背後原因,也因為台積電啃蘋果落居下風,三星才會在半導體教父張忠謀的心目中三級跳,從 「雷達上的一個光點」,正式升格為台積電「很大的競爭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328

蘋果供應鏈重新洗牌  誰會是新的一軍?

2015-03-09  TCW
 
 

 

二○一五年,誰,將扮演台股衝萬點火車頭?答案,依然是蘋果(Apple)。

一年內股價成長超過七成,一度衝破一百三十美元,市值來到破天荒的七千七百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二十四兆五千二百億元),足以買下整個俄羅斯股市,或是全球最大石油公司艾克森美孚(Exxon)兩次。這是蘋果在新春創下的驚人成績。

蘋果,還會繼續發威產品全面出擊,股價喊出再漲二五%

去年 iPhone 6 創造史上最大換機潮,華爾街一度認為蘋果的利多隨其問世而出盡,沒想到熱潮不僅持續延燒,甚至不斷突破極限。外資在跌碎一堆眼鏡後終於調整了目標價,摩根大通證券認為蘋果的合理價位至少在一百四十五美元以上,《霸榮》(Barron's)更預測,蘋果股價未來一年有望再漲二五%,至一百六十美元。

理由,就在三月九日,蘋果春季發表會「Spring Forward」上。

這一天,將是全新穿戴式裝置Apple Watch宣布開賣的日子。根據權威科技網站AppleInsider的消息,當天蘋果還將同步推出十二吋MacBook Air,以及改版後的iTunes與音樂串流服務。

事實上,這只是掀開蘋果二○一五年產品布局的一角,若攤開整個藍圖(見上表),可以發現,今年,將是蘋果有史以來推出最多款軟硬體產品的一年。

「如果說去年是 iPhone 獨領風騷,今年就是(蘋果產品)全面出擊,」一位負責蘋果代工的高層說。

做為全球消費性電子龍頭霸主,蘋果一出手,其規格、功能與外觀設計,往往就定調業界標準。舉凡過去的全觸控螢幕、一體成型鋁鎂合金外殼、指紋辨識等,皆能引爆非蘋陣營大跟風,帶動相關零組件廠業績水漲船高。

以今年的布局藍圖來看,全新產品 Apple Watch 所用的新材料藍寶石螢幕,預估將成為所有穿戴式裝置的基本配備,未來有可能全面應用到手機與平板上。新增的 Apple Pay、Health Kit 等軟體功能,則透露出蘋果跨足金融與醫療產業,欲全面打造生態系統的野心。

新款的 iPhone 6S ,則可能增添 3D 壓力感測器功能。透過這項新技術,手機可以偵測到按壓的力道,從而開發出偵測心跳、血壓、脈搏等新應用。

至於平板電腦與筆電兩大成熟產品線,則持續挑戰輕薄、快速與電池續航力的極限。

對台灣電子產業來說,蘋果幾乎等同於衣食父母,光是一支 iPhone 6 ,就牽動台股二○%的產值,若將所有的硬體產品全部計入,占比更是高達三○%以上。換句話說,只要能透析蘋果的產品布局與策略,就能預測相關台股今年的表現。

德盛科技大壩基金經理人廖哲宏分析,今年要投資蘋概股,主要看兩種類型,一種是 new feature(新功能),一種是 gain share(市占增加率)。後者比前者更具股價爆發力。

贏家,將上演大風吹可成訂單成長,宸鴻可望回 iPhone 之列

二月十二日,蘋果公布了最新的供應鏈名單,緯創、仁寶首度入榜。若加上原本的鴻海、和碩與廣達,代工五哥全部入列,一場供應鏈大洗牌的賽局隱然成形。

對蘋果來說,長期依賴單一供應商會對營運帶來高度風險,最好的策略,就是將訂單分散,使其互相箝制,既避開生產風險,也能控制價格。因此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納入新的供應商,重新調配訂單比重。

「這是一手胡蘿蔔,一手鞭子的手法,」一位台中光學大廠高層說,蘋果常常在談判初期開出逼死人的條件,看你做不做得到,如果成了,立刻增加訂單,若不成,就轉頭投資二線廠商。

和碩就是一個極佳範例。在經過兩年多的艱苦學習後,去年業績大爆發,從鴻海手上搶下超過兩成的 iPhone 6 訂單,股價隨即翻身上漲,今年二月股價一度超過鴻海。摩根士丹利證券預估,和碩今年的 iPhone 訂單占營收比重,將進一步提升到三○%以上,股價未來還有一○%的成長空間。

反觀鴻海,雖然穩坐代工老大位置,握有最主流的產品,訂單營收比率達七成,但在蘋果分散供應鏈的策略下,慘遭和碩瓜分,反而成為股價受害者。

這就說明了,今年的蘋概股,要挑的不只是純度,更重要的是低基期、具備成長爆發力者。

可成與鴻準的機殼王者之戰也是同樣的邏輯。鴻準是 iPhone 金屬機殼最大供應商,擁有六萬多台 CNC 機台(電腦輔助數值控制機),產能與規模比可成高逾一倍,但空有一身武藝,卻仍得受制蘋果的分散策略,眼睜睜的看著訂單流入可成口袋中。

巴克萊資本證券分析,目前全球 iPhone 機殼訂單,可成僅占五%,在去年 CNC 機台有效擴充,生產良率改善的狀況下,今年可望大幅提升到一二%,成長超過一倍。在需求及供給面互相配合下,營收、獲利都能穩定成長。

至於一度被踢出iPhone供應鏈的觸控面板廠宸鴻(F-TPK),今年頗有捲土重來的態勢。它曾是iPhone熱賣大功臣,也是蘋果在手持式裝置最重要的關鍵零組件合作夥伴,但當蘋果為讓 iPhone 更輕薄,它一夕之間失去iPhone 5訂單。

不過,對蘋果的供應鏈策略來說,只要你有持續創新的利用價值,永遠有機會翻身。宸鴻持續協助 Apple Watch 的觸控面板開發,以及 iPhone 6S 的3D壓力感測新功能研發,大和證券預估,如果蘋果採用這項解決方案,宸鴻不只能重回 iPhone 供應鏈,還可拿下五○%市占率,預估平均出貨單價達八美元,貢獻一四%毛利。二○一五年每股獲利可望達十五.九三元。

另一檔可望受惠於蘋果產品新功能的股票,正是當前的股王大立光。業界認為,蘋果的相機畫素停留在八百萬已有兩代之久,今年勢必要有所提升,且Android陣營早將前後雙鏡頭列為標準配備,蘋果極可能也在今年跟進。一旦成真,做為第一供應商的大立光,業績至少再翻一倍。

這就是為什麼儘管股價已經來到了二千六百元的新高天價,九大外資還是同步將目標價調到三千元以上。

然而大立光也不是完全沒有風險。一位光學產業高層就透露,其實蘋果對大立光的報價「越來越失望」,認為成本太高。若iPhone6 S將前後雙鏡頭列為標準配備,在節省成本與分散風險的策略下,很可能讓玉晶光接手。「即便玉晶光技術能力不到位,蘋果也會用軟體功能去彌補硬體不足。」該高層分析。

入榜,未必跟著蘋果賺緯創拿到蘋果屑,獲利挹注有限

事實上,隨著蘋果產品越賣越多、量越出越大,現在的供應鏈產能已經過於集中,蘋果這種「扶植老二打老大」的手法,已經要提前布局到栽培老三上,好讓手上多幾張牌可打。原本是蘋果絕緣體的緯創與仁寶,現在就因此而入選。

雖然外資界認為,緯創拿到的是量少又低毛利的 iPhone 5C,今年了不起再增加一款四吋的iPhone mini,占其營收不到五%,不只獲利挹注有限,還可能為了迎合蘋果要求,投入大量設備與人力,反倒侵蝕本業獲利。

而仁寶更辛苦,接手從去年第四季就開始衰退的 iPad mini,被認為是這連蘋果皮都稱不上,只吃到蘋果屑。

事實上,對於內功不夠的廠來說,蘋果單是毒藥,不是補藥。過去群創想做,卻搞不定良率,弄到虧損連連。另外一家觸控面板廠勝華,更是弄到公司破產,可以說沒有三兩三,不要想登蘋果山。

但對這兩家緯創、仁寶來說,接蘋果單不只是面子之戰,更是要趁此機會趕快蹲馬步練功,一旦像和碩一樣熬過了成長期,順利轉大人,營收、獲利、股價都能一飛沖天。

站在投資的立場,緯創與仁寶雖然都打上了蘋果光,但要享甜美果實恐怕還要再等上一、兩年時間,長線可以布局,今年可能很難有好的收穫。

看透了蘋果的產品策略布局,才能掌握投資二○一五年蘋概股的投資契機。

【延伸閱讀】搶先看蘋果2015產品布局,新款史上最多!

● iPhone系列iPhone 6S˙新增3D壓力感測器iPhone 6mini˙4吋簡化機種(主打低價市場)

趨勢1:壓力感測成為主流配備趨勢2:4吋成為低價手機主流規格

● 穿戴式裝置 Apple Watch˙全新介面˙外觀設計˙搭配Apple Pay行動支付

趨勢3:藍寶石螢幕成穿戴式裝置標準配備趨勢4:手表成為手機功能的延伸

● 機上盒Apple TV˙4K高解析度˙智慧錄影˙家電控制

● iPad系列iPad Air˙3 9.7吋˙高速A9晶片(主打消費娛樂市場)iPad plus˙12.9 吋大螢幕˙新增觸控筆(主打教育商用市場)iPad mini 4˙7.9吋小螢幕(主打低價市場)

趨勢6:小尺寸平板恐遭淘汰

● App軟體Apple Pay 2.0˙行動支付,付費方式與金融創新iTunes + Beats˙行動音樂結合線上音樂與高品質收聽體驗HealthKit˙行動醫療平台,搭配手機與手表

趨勢7:手機取代信用卡趨勢8:個人健康管理時代來臨

● MacBook系列 12吋MacBook Air˙高畫質Retina螢幕˙10小時電池續航力

資料來源:AppleInsider、鉅亨網整理:林俊劭

【延伸閱讀-圖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5821

太保10億“拿下”國聯安基金51%股權 “保險系”公募再添一軍

“大資管”混業背景下,"保險系”公募基金又將再添一員“大將”。

近日,太保資管宣布10億元“拿下”國聯安基金51%股權,這意味著“保險系”公募基金將再添一員。憑借保險資金運用的投資經驗以及保險機構的渠道和資本優勢,“保險系”公募規模發展迅速,已成為公募基金行業不容小覷的“後起之秀”。

保險進軍公募的三種形式

中國太保近日發布公告,旗下子公司太平洋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太保資產”)通過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舉牌受讓的方式收購國泰君安所持有的國聯安基金51%的股權。

值得註意的是,由於在掛牌期間內只征集到一個符合條件的競買人,本次交易采用掛牌後協議轉讓方式,交易價格為掛牌底價10.45億元,太保資管近期將與國泰君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簽署產權交易合同。這筆交易還有待監管部門的批準。

據了解,國聯安基金成立於2003年4月,是中國第一家獲準籌建的中外合資基金管理公司。目前,國聯安基金註冊資本1.5億元人民幣,國泰君安與德國安聯集團分別持有其51%和49%的股權。根據wind資訊顯示,截至5月2日,國聯安的基金管理規模為254.96億元,在所有公募基金公司中排名63位。

在這筆交易中,曾經出現過出價18億元的國盛金控旗下子公司國盛證券,但最終由於其持有江信基金30%股權並相對控股,即使在2月的股東大會已批準轉讓該部分股權以滿足《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公司管理辦法》中對於“控股基金管理公司的數量不得超過1家”的要求,但國盛證券仍未能完全滿足國聯安基金《公司章程》關於“任何人,若出讓境內任一基金管理公司股權不滿三年,不得成為本公司股東”的規定,這家在出價上極具競爭力的買家因此退出該筆交易。

這意味著,“保險系”公募基金將再添一員,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6家已通過保監會及證監會審批的"保險系"公募基金。另外也有多家保險機構正在排隊等待公募基金牌照。保險機構對這張公募牌照可謂趨之若鶩。

從目前這6家的成立方式來看,保險機構進軍公募基金行業共分為3種形式。一種是新設公募基金公司形式,公募牌照放開後第一家出現的“保險系”公募基金公司中國人壽旗下國壽安保、華泰保險集團旗下華泰保興、以及首家由專業人士發起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泓德基金(曾在陽光保險、華泰資產任職的王德曉為第一大股東,持股26%;陽光保險持股25%)均屬於這種形式。

另一種則是直接收購其他公募基金公司,除了上述太保資管收購國聯安基金51%股份外,中國太平保險集團旗下太平資產也收購了原中原英石基金於去年9月正式變身為太平基金。

而第三種則是由保險資管公司以事業部形式直接申請公募基金牌照。泰康資管及人保資管均通過這樣的形式來獲得公募基金牌照。

業內人士表示,成立基金公司和以事業部形式開展公募業務對保險公司來說各有利弊。事業部形式審批流程較快、審批要求相比成立基金公司要低,並且便於資源共享,但公司可能受到保監會和證監會的“多頭監管”,同時單獨發起設立基金公司,在股權激勵、運營效率、業務防火墻設置等方面也有一定優勢。

保險系公募發展迅速

從上述名單中可以看到,目前成功申請公募業務的均是規模不小的保險資管機構。大型保險資管公司體量已然不小,為何要花力氣進軍公募行業?

一名大型保險資管高管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對於投資者來說,所有公募基金都是保險資管公司的投資標的,因此保險資管比較了解各家基金。而相對公募基金註重相對收益而言,保險資管的投資風格是追求資產負債匹配,可能比較適合某些投資者。而一些保險資管機構在之前的業務中已經有相當規模的第三方受托業務,也早已在企業年金投資領域與基金公司開始了正面“對決”。而對於保險資管來說,公募基金無疑是一個新的業務增長點,是保險資管向“泛資管”轉型的重要一步。

從數據上來看,盡管保險系公募屬於整個市場的“後起之秀”,憑借雄厚的資本實力、保險資金運用的投資經驗及獨特的渠道資源優勢,保險系公募的發展勢頭強勁。

Wind資訊最新數據顯示,成立三年有余的國壽安保目前公募基金管理規模為905.45億元,在超過110家公募基金公司中排名第25;2015年2月成立的泓德基金目前公募基金管理規模為184.27億元,排名72名。而去年9月剛剛正式成立的太平基金盡管只發行了3只基金,但目前的公募基金管理規模已發展至142.41億元”這句後半句改為“但目前的公募基金管理規模已從原中原英石的公募業務幾乎停滯迅速發展至142.41億元,排名77名。

對於保險機構進軍公募行業,市場上普遍的質疑是:保險系公募在大類資產配置和資產負債匹配方面有優勢,同時由於保險資金的性質使然,固定收益類資產投資是其強項,然而權益性資產投資則較傳統公募基金公司較弱。

對此,華泰保興表示,從保險資產與公募基金的數據對比來看,權益類投資並不是保險資金相對薄弱的環節。數據顯示,保險系公募基金總體規模約為14萬億元,權益類投資占比10%,規模達1.4萬億元。而事實上,公募基金的股票類投資市值占比為18%,規模也僅為1.6萬億元。對比絕對額來看,保險資產的權益類投資並不算少。

“保險資產管理機構更多是服務於保險、養老金、企業年金等機構,保險系公募基金秉承保險系基因,也會更強調自上而下的行業及大類資產配置,投資資金對於相對收益與絕對收益的判斷與預期更為理性,投資選股的周期性更長。”

Wind數據顯示,股票型基金中,泓德基金旗下的泓德戰略轉型截至5月2日的基金凈值為1.16,在超過200多只股票型基金中排名第70;國壽安保兩只基金則排名76及78。

國泰君安曾發布研究報告表示,國際資產管理巨頭不少出自保險系。保險系公司近年來在前十大資產管理公司中份額占據約20%,其中公募業務時國際保險資管巨頭的核心業務之一。根據其預計,2020年我國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公募業務可占到10%以上的市場份額,保險資管的公募業務規模可達1.3萬億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759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