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hk.myblog.yahoo.com/tin-knows/article?mid=1474
|
(HK$'000)
|
|
|
Pre-tax profit
|
327,197
|
|
|
Add:
|
|
|
|
Interest expenses
|
1,230
|
|
|
Depreciation
|
59,848
|
|
|
Subtract:
|
|
|
|
Interest income
|
4,389
|
|
|
EBITDA
|
383,886
|
|
|
EBITDA per share (HK$)
|
0.16
|
|
|
|
|
|
|
Price per share (HK$)
|
1.04
|
|
|
No. of shares outstanding
|
2,397,918
|
|
|
Market capitalisation
|
2,493,835
|
|
|
Add:
|
|
|
|
Short-term borrowings
|
9,803
|
|
|
Long-term borrowings
|
1,331
|
|
|
Minority interests
|
1,816
|
|
|
Subtract:
|
|
|
|
Cash
|
1,963,031
|
|
|
Enterprise value (EV)
|
543,754
|
|
|
EV per share (HK$)
|
0.23
|
|
|
|
|
|
|
EV/EBITDA
|
1.4X
|
|
|
|
|
|
|
EV/EBITDA ratios
|
Implied prices
|
Upside
|
Remarks
|
3.5X
|
1.37
|
+32%
|
~ EV/EBITDA of Yr03 & Yr08
|
5.0X
|
1.61
|
+55%
|
|
10.0X
|
2.41
|
+132%
|
|
15.0X
|
3.21
|
+209%
|
~ EV/EBITDA of Yr06 & Yr07
|
http://airmanblue.blogspot.com/2011/08/18-aug-11-1068.html
http://www.21cbh.com/HTML/2011-9-16/1MMDcxXzM2NTE1MA.html
http://smallpignotes.blogspot.com/2011/10/18-oct-2011.html
逆向思維就是把東西反過來想,最簡單的一個例子就是做多項選擇題時,如果找不到肯定的答案,我們可以不用去找出正確的選項,反過來可以找出確定不對的選項,最後餘下的便是正確的答案了。我相信很多考過會考的人都會有應用到這個技巧。
當然如果沒有在指導之下,遇到問題時,我相信大多數人的思考都是順向思維的,正如大家投資時,第一時間想的就是如何去賺錢。有沒有反過來想,如何去避免蝕 錢呢?我的新手找死十式沒有教大家如何去賺錢,但卻教了大家如何去減少蝕錢的機會,反過來想,減少蝕錢的機會,不是正好可以提升賺錢的機會嗎!
我們學習時會面對很多理論或很多想法,當我們想去證明理論或想法是對的時候,反過來想,為何不去證明是錯的,找不到否定的證據不是更能肯定理論或想法的真確性嗎,原理就好像上邊提到的多項選擇題,在數學的領域中的確有這種論證的方法。
又例如我們分析股票時,大多是去分析公司的賺錢能力,但反過來想,分析公司的蝕錢能力可能更重要。當一間公司的賺錢能力被蝕錢能力慢慢浸蝕,我想大家投資時都很容易下決定,最佳例子當然是我們熟悉的Yahoo。
逆向思維可以把思考空間擴大一倍以上,當大家面對一些困難問題時,嘗試一下反過來想,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http://magazine.caixin.cn/2011-11-11/100325222_all.html
施行八年之後,中國《清潔生產促進法》終於啟動大修。
2011年10月下旬,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該法修訂草案,首次將清潔生產上升為國家戰略:國家將建立清潔生產推行規劃;中央財政將首設清潔生產專項資金。
在全球範圍內,清潔生產被看做是污染防治的最佳模式。與污染髮生後進行末端治理不同,它倡導從源頭做起、預防為主、全過程控制,最終實現節能降耗、減污增效。
西方發達國家經曆數十年工業污染,在環境方面付出沉重代價之後,於上世紀80年代開始走出「先污染後治理」的泥潭,其法寶便是清潔生產。
2003年1月1日,《清潔生產促進法》實施,中國由此成為全球首個頒佈該法案的國家。然而,2010年8月,中國實施清潔生產17個年頭之後,全國人大常委會給出的評價卻是:還處於起步階段。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陳至立在書面報告中指出:中國實施清潔生產的企業比例明顯偏低,2003年至2009年,開展清潔生產審核的工業企業僅佔全國工業企業總量的0.15%。
清潔生產主管部門內部人士亦承認,中國各級政府和工業企業對清潔生產認識不足,多停留於口號和形式。此外,資金和技術的短缺也讓清潔生產舉步艱難。
業界一致的看法是,在中國經濟數十年騰飛的背後,環境污染已遍佈江河湖海,「先污染後治理」的西方老路已然走到頭。清潔生產,已是當下中國必須選擇的前進道路。
此次大修法案,是否會成為中國清潔生產的契機?
仍在起步階段
2011年7月,在環保部清潔生產中心從事研究工作的馬妍,到廣東省佛山市禪城區調研時看到了藍天白雲。這改變了她對佛山污染嚴重的印象。
「佛山陶瓷行業是中國清潔生產較好的範例之一。」馬妍對財新財新《新世紀》說。
廣東佛山素有「陶都」之譽,曾彙集350多家陶瓷工廠,同時也曾是大氣污染嚴重、酸雨頻發的「重災區」。出於被迫,這個行業啟動了清潔生產。
可以觀察到的效果是:一家曾多次偷排廢渣的陶瓷廠,通過研發瓷磚中混合廢渣的技術,達到目前在其六成產品中有效利用廢渣,最高摻入量可達到 60%;一家知名陶瓷企業研發出陶瓷薄板技術,陶瓷厚度不到普通陶瓷板的一半,綜合能耗下降59%,廢氣排放可以減少69%。不僅如此,其原材料節約了 75%,物流費也下降了一半。
然而,像佛山陶瓷業這樣的範例並不多。
2010年5月至7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先後赴黑龍江、湖南、山東和陝西等四省,開展《清潔生產促進法》的執法檢查。執法檢查組後來指 出,該法實施後,全國公佈的應當實施清潔生產審核的重點企業數量,從2004年的117家增加到2008年的2789家;開展清潔生產審核的重點企業數量 從77家增加到2027家。
儘管如此,開展清潔生產審核的工業企業僅佔全國工業企業總量的0.15%。
在強制性審核企業總量方面,中國有的省份累計公佈的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企業數量,佔符合《重點企業清潔生產行業分類管理名錄》企業的比例不到十 分之一。此外,清潔生產審核提出的中高費方案實施率偏低。據有關部門統計,全國工業企業清潔生產中高費項目的實施率僅為41.7%。
全國人大常委會隨後啟動修改該法。細覽草案修改條文內容,多數與上述檢查報告相關。
近日,全國人大環資委副主任委員汪紀戎在參加草案審議時指出,實施《清潔生產促進法》,目的是希望更多的企業按照清潔生產標準自願去實現清潔生產,因此分為強制性審核和自願性審核兩種。但現實情況卻是,「要我做」的不多,「我要做」的就更少了。
汪紀戎以日前云南曲靖的鉻渣污染為例指出,如果採用清潔生產技術,用低鈣焙燒或者無鈣焙燒,就會減少鉻渣產生,但許多企業仍用高鈣焙燒工藝,1噸鉻鹽產生多達2.8噸的鉻渣。她認為,鉻渣污染事故的頻頻發生,與未從生產源頭處理有很大關係。
與上述尷尬結果形成反差的是,中國引入清潔生產理念以及立法推行清潔生產,並不比西方晚多少。
馬妍介紹說,上世紀90年代初期,中國就從發達國家引入清潔生產理念,與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開展清潔生產合作。1993年10月,國家就出台了清潔生產的相關文件。2003年1月1日,世界上第一個《清潔生產促進法》在中國正式實施。
與中國清潔生產18年徘徊於起步階段不同,西方發達國家清潔生產已基本成為政府、企業及社會共識,已在各行各業生產中較廣泛實施。
那麼,中國的差距在哪裡?
認識、資金和技術
一篇由環保部清潔生產中心副主任於秀玲和馬妍共同署名的論文,認為對清潔生產的認識,是中國推行清潔生產面臨的最大障礙。
一位清潔生產業內人士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直到今天,相當數量的企業甚至是大企業高層,依然認為清潔生產審核只是走走過場,不重視也不投 入。有些企業認為全方位的清潔生產審核會暴露企業的問題,也不願意積極配合。個別企業認為審核主要是諮詢服務機構的事,不主動配合。
業內人士還直指中國各級政府部門推行清潔生產不力。環保部門、經濟部門、工業部門的各級領導,對清潔生產的重要性還沒有形成共識;地方政府的主要領導,口頭上掛著清潔生產,事實上並沒有把清潔生產當成重要工作。
受此影響,清潔生產一直缺乏資金支持。馬妍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激勵機制是發達國家推動清潔生產的最主要的手段,而中國過去推行清潔生產更重視強制性審核。
在調研中,馬妍發現,在近幾年全國實施清潔生產方案資金總投入中,各級政府投資比例不足1%。清潔生產審核評估、驗收費,多由被審核企業承擔。
業內人士更稱,參與清潔生產審核是把環境問題暴露給社會,花費大、受益少,還可能影響企業發展。而不參與清潔生產審核基本上不受懲罰。
與中國內地清潔生產缺少資金支持形成對照的是,中國珠三角和香港的環境狀況在近年有所優化,部分得益於香港特區政府的清潔生產資金支持。
在10月末舉行的「2011中國轉型發展高層峰會」上,主抓清潔生產的國家工信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司長周長益介紹說,2008年4月,香港特區 政府環境局會同廣東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開展了為期五年的「清潔生產夥伴計劃」,計劃出資9306萬港元,幫助位於珠三角地區的港資工廠開展清潔生產。 三年之後,效果明顯。
周長益稱,三年來,該計劃已撥款7000萬港元,資助近1600個項目。因得益於清潔生產的推廣,香港近年來污染指數明顯改善,二氧化硫和懸浮粒子分別減少40%和20%。
業界有觀點認為,清潔生產在中國推廣不利,還與技術支撐體系不完備有關。
環保部清潔生產中心尹潔等撰文稱,歐盟1996年推出「綜合污染預防與控制」(IPPC)指令後,為幫助各國實現指令要求,先後針對33個重污 染行業,研究制定出最佳可行技術參考文件(BREF),對行業內每種工藝路線均提出了一系列技術建議和分析,對每個技術環節提出了多種備選的最佳可行技 術,供企業根據自身情況選用。中國截至2010年6月,環保部也制定和頒佈了58個行業的清潔生產標準。但標準僅給出參考限值或要求,沒有給出具體技術途 徑。
事實上,中國近年也出台了不少技術方案。但不少業內人士認為,這些方案中有不少不切實際,不少代價過於高昂,不少技術早已過時。
中國新對策
10月24日提交給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的《清潔生產促進法修正案(草案)》(下稱草案),被視為進一步推動清潔生產的契機。
「說白了,(中國)其他節能減排手段已經用盡了,清潔生產大有可為。」一位清潔生產官員指出,「十一五」以來,從國家層面到各省市,普遍將污染 減排工作重點都放在末端治理上,大搞污水處理場建設,電廠煙氣脫硫建設。產業結構調整的重點也集中在對部分企業的關停並轉,而清潔生產並沒有融入節能減排 的主流。
此次提請審議的草案顯示,未來清潔生產將上升為國家戰略,明確由國家建立清潔生產推行規劃,並由法律保證國家規劃的剛性約束力。
同時,該草案首次規定「國家設立中央財政清潔生產資金」。據相關說明,此專項資金重點支持三類清潔生產項目,即列入強制性審核、實施清潔生產效果明顯、完成節能減排指標份額較大的項目。
草案還要求地方政府大力支持,規定縣級以上地方政府應統籌地方財政專項資金,重點支持清潔生產相關規劃確定的重點項目。
此外,草案相關條文擴大了強制審核範圍。在原兩類企業之外,另增三類企業進入強審名單。新增第一類為污染物排放達標,但與節能減排指標仍有差距的企業。第二類為位於國家節能減排重點地區和流域,能耗和排放超過同行業平均水平的企業。
有業內人士預計,新增的第三類企業涵蓋面最廣,「高耗能、高污染和資源性」企業,其數量在中國非常巨大。可以預計,未來法律執行後,中國或有數萬企業新進入強制審核名單。
此次草案還修改了法律責任部分。過去法律對不實施強制審核或雖審核卻拒不改正的企業,僅是要求其限期改正,拒不改正只處10萬元以下罰款。此次修法,對拒不改正的企業提高了罰款額。不過提高並不多,為「5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這被業界認為懲戒不足。
環保部清潔生產中心白豔英、馬妍等研究者認為,法律修改後,相關的實施辦法和細則也需要進一步完善,但能否達到預期的效果,取決於政府的重視程度和分工協調。
另一位長期從事清潔生產政策研究的人士則指出,以國情來說,對法案能做的,只是紙面上的修改,能否真正執行,還有待於觀察。
http://blog.yahoo.com/_72WIFHLVKF2G7BULLLTKWEWV6Y/articles/199171/index
如果東方報業繼續維持如此高派息,只需大約3.5年便可以將其17.7億底每股73仙派清光,屆時如果之後能每年維持派4仙,以現價大約每股$0.94去計IRR回報率只有大概7.2%,不吸引。
現金流入 |
現金流出 |
淨現金流 |
|
2011年9月 |
11 |
-94 |
-83 |
2012年3月 |
11 |
0 |
11 |
2012年9月 |
11 |
0 |
11 |
2013年3月 |
11 |
0 |
11 |
2013年9月 |
11 |
0 |
11 |
2014年3月 |
11 |
0 |
11 |
2014年9月 |
11 |
0 |
11 |
2015年3月 |
2 |
0 |
2 |
2015年9月 |
2 |
0 |
2 |
2016年3月 |
2 |
0 |
2 |
2016年9月 |
2 |
0 |
2 |
2017年3月 |
2 |
0 |
2 |
2017年9月 |
2 |
0 |
2 |
2018年3月 |
2 |
0 |
2 |
2018年9月 |
2 |
0 |
2 |
2019年3月 |
2 |
0 |
2 |
2019年9月 |
2 |
0 |
2 |
2020年3月 |
2 |
0 |
2 |
2020年9月 |
2 |
0 |
2 |
2021年3月 |
2 |
0 |
2 |
2021年9月 |
2 |
0 |
2 |
2022年3月 |
2 |
0 |
2 |
2022年9月 |
2 |
0 |
2 |
2023年3月 |
2 |
0 |
2 |
2023年9月 |
2 |
0 |
2 |
2024年3月 |
2 |
0 |
2 |
2024年9月 |
2 |
0 |
2 |
2025年3月 |
2 |
0 |
2 |
2025年9月 |
2 |
0 |
2 |
IRR |
3.6% |
||
年化IRR |
7.2% |
當然每年賺4仙是我的偏向,可能是比較悲觀的預測,因為看它過往的記錄派10仙也算正常,如果是的話,IRR回報率只有大概16.6%,吸引。
現金流入 |
現金流出 |
淨現金流 |
|
2011年9月 |
11 |
-94 |
-83 |
2012年3月 |
11 |
0 |
11 |
2012年9月 |
11 |
0 |
11 |
2013年3月 |
11 |
0 |
11 |
2013年9月 |
11 |
0 |
11 |
2014年3月 |
11 |
0 |
11 |
2014年9月 |
11 |
0 |
11 |
2015年3月 |
5 |
0 |
5 |
2015年9月 |
5 |
0 |
5 |
IRR |
8.0% |
||
年化IRR |
16.6% |
最後,我的觀點是我並不覺得它是一項吸引的投資,打倒了之前的觀點。因為我預計的回報率大概是7% - 16%,就算是16%也只算吸引,加上我悲觀的偏向,這項投資不可能是一項回報卓越的技資,僅能算是一項平凡的投資。
|
||||||
賣牛排的開始賣咖啡,這是王品集 團今年在餐飲市場上,所投下的一個熱門話題。 從西式牛排、日式料理、燒肉、鐵板燒,到剛成立不久的咖啡店,王品集團餐飲品牌一個一個開出,目前不僅是國內最大本土餐飲集團,旗下的餐廳品牌數也是最 多。 王品成立於一九九三年,十年前,第一個王品之外的品牌——西堤成立,今年成立的曼咖啡,已經是第十一個品牌。 品牌與行銷常被視為是企業發展的最後一哩,精品、消費品、汽車、電子產品都要發展品牌,而品牌行銷人才卻又多數偏好投入消費品產業,如寶僑 (P&G)等國際型企業。師範大學餐旅管理研究所教授孫瑜華表示,餐飲業是個既古老又傳統的行業,擅長的是「開餐廳」,但卻不擅長把餐廳 經營成品牌,而王品不但成功建立品牌,甚至還打造出多個品牌,挑戰企業建立多品牌的高難度。對比科技業裡的宏?痋A一九八七年至今,只有維持acer一個 品牌。 王品集團董事長戴勝益表示,台灣是淺碟市場,一個品牌的發展空間有限,終究會遇到飽和問題,而王品不甘只是一個中小企業,「為了追求成長,只有一條路,就 是不斷開創新品牌,找尋新市場。」 定位夠清楚從定價到產品,做出市場區隔 台大管理學院副院長李吉仁指出,經營多品牌最重要的是要做好區隔,避免品牌之間互相打架;第一步,就是品牌的定位要清楚。 戴勝益為王品立下了多品牌的目標,不過,經營多品牌雖能為企業帶來營收成長,但如果每一個品牌,在菜色、氣氛、品牌識別等方面都很類似,當消費者認定這是 出自同一家公司,又感受不到差別時,便失去了經營多品牌的意義,甚至可能傷害到既有品牌,造成「雙輸」。因此,如何在各品牌之間做出區隔,異中求同、同中 求異,是經營多品牌需要重視的課題。 所以,當二○○二年王品只有三個品牌、共十九家店時,戴勝益找來在奧美整合行銷集團有十二年經驗、現為王品集團品牌部副總經理的高端訓,「那個時候叫作企 畫部,只有五位同仁,」高端訓說,如今已再由行銷部改為品牌部,共有二十六位成員,除了各品牌一位專職企畫以外,還有公關、設計、行動行銷、資料等不同功 能的小組。 王品發展每一個新品牌,會先指定一位負責的主要幹部,再加上店長、主廚、品牌總監,四人成為創業小組,在正式開店之前,就要確立新品牌的定位和差異化策 略。 舉例來說,「陶板屋」和「藝奇」賣的都是日式料理,但兩者從定價到產品,完全做出區隔差異,「陶板屋」定位為和風創作料理,所以看不到傳統日式料理必備的 生魚片、壽司、味噌湯,而把壽司換成炸飯糰或蒸飯,另提供了牛肉湯或雞肉湯等更多選項;「藝奇」則定位為中高價日本料理,六百八十元的定價比起陶板屋的四 百九十九元,貴了三五%以上,首先在價格上就做出區隔。 接下來,產品面也是不同走向。開創此品牌的負責人、王品集團副董事長兼總經理王國雄說,陶板屋偏向創意料理,藝奇還是傳統日式料理,但如何與同業競爭,產 生競爭力,就成了下一個重點,「我通常是這樣開始的,先去想日本料理有什麼地方還沒被滿足。」 王國雄說,一般人通常認為日本料理很貴、很高檔,但卻又太精緻,東西只有一點點,吃不飽,他在此看到機會點,所以把套餐餐量加大,做成雙主餐,在生魚片之 外再加另一個牛、羊、豬主餐,解決日式套餐料理常會有的吃不飽問題。李吉仁也分析,提供物超所值的套餐的確是王品每個品牌的成功要素之一。 只是,物超所值容易,如何做到超質又兼顧成本與獲利,才是最難的。 王國雄坦言,這些創新發想大部分的人也能做到,大家都會想盡量給顧客最好的,「但是反過來想,要如何在合理成本下,去供應這樣的菜色,這才是創業團隊最大 的考驗。」 成本有優勢透過集團聯合採購,議價空間大 在這方面,王品有兩個降低成本的優勢,第一是規模優勢。王國雄指出,透過集團聯合採購,達規模經濟,就可降低成本。 以牛肉為例,王品集團現在已經是國內第二大牛肉採購商,而聯合採購的優勢有二,第一點,同一部位量越大,越有議價權;再來是,能拿的部位越多,成本也就越 低,比方說,一次拿下整個大牛肩胛骨,就會比分開採購便宜。王品再把每一個大部位分切給各品牌使用,如板腱可給陶板屋,肩上肉給西堤。目前王品所有食材的 七○%都是透過統一採購,包括蔬菜、水果與雜貨等。 第二點,是店租成本。王品成功經營出品牌後,培養出目的型消費的客人,因此不用把店設在路口轉角等精華地段,反而多位於二樓,王國雄說,「我們會在一級商 圈的二級地點落腳,相對成本也低。」他表示,因為有品牌力,顧客會自己來找你,所以不用在醒目的地方等待客人上門。也因此,王品的店面租金占總營收比例, 幾乎是業界的一半不到。 戴勝益深知,一個成功的品牌,會為公司帶來更多的附加價值,這也是王品重視品牌的原因。但是,管理一個品牌還算簡單,當企業只有一個品牌時,不會有資源分 配及品牌衝突的問題,管理多品牌,則要把複雜的事做到簡單化。 品牌有個性不同餐廳服務生,笑容特色不一樣 「這時候,就要更謹守品牌定位,」王國雄指出,定位這項因素占一個新品牌成敗的七○%,再來才是差異化。 因此,王品品牌部同仁,從菜色研發階段就要加入,為品牌把關,不符合品牌定位的菜色就不應該出現在菜單。高端訓舉例,像是和風料理就不應出現紅酒燴牛腩、 西餐裡就不應出現中式小籠包等;這樣的取捨,看起來簡單,卻是一般餐廳最難做到的,「通常廚師會把好吃的菜,通通都放到菜單上,並沒有去思考所謂餐廳的菜 色定位,」他說。 除了菜色研發外,品牌部還會為每一個品牌量身訂制「十大品牌行動」,包括品牌命名、品牌識別規範、裝潢氣氛定調、服務個性、服裝儀容、店鋪音樂、餐具選 用、菜色命名、行銷活動等。 以服務個性來說,像是賣和風料理的陶板屋,服務生要像日本姑娘和藹有禮,所以要有「春風般的微笑」,而主打年輕客群的西堤則是要有熱情的笑容,還規定必須 是露出七顆半牙齒的笑容。 李吉仁點出王品成功經營多品牌的關鍵原因:在消費者看得到的產品、價格、風格,做出明確區隔,看不到的後勤、物流、採購,享有資源共享的好處。 高端訓說,其實餐廳每天開門營業,要為客人做的事情只有三件:提供美味的菜色、優質的服務、適當的氣氛,只要這三件事都能符合品牌定位,經營多品牌就不容 易失焦。 【延伸閱讀】第一步,就要做出差異化 ——王品集團品牌量產流程管理 1.決定要賣什麼價格是差異化的重要指標,第一步先把價格區間定出來。接著是產品內容,王品會從優勢下手,不碰中餐類。 2.選定「獅王」「獅王」也就是該品牌負責人,然後再找一位店長、主廚,加上品牌總監,4人共同成立「創業小組」。 3.鎖定消費族群菜色定位:例如有燒肉西吃,也有新米蘭蔬食的無肉料理。客層定位:無肉料理客層並非只鎖定吃素者,而是重視健康的消費者,所以菜色以營養 均衡為主。 4.決策中心過關在最高決策中心會議,每個品牌的獅王都會參與,檢視新品牌是否會和既有品牌產生衝突,避免市場混淆。 5.塑造品牌形象為新品牌命名、裝潢氣氛定調,從服務生的服裝儀容、店鋪音樂,到餐具選用,完全依據品牌個性設定。 |
趁早山寨,水軍營銷,聽黨的話。這才是互聯網口訣/@第一財經週刊 :
推的核心就是少扯淡,沒GFW紅利你們早玩完。
大家懂的GFW最大紅利是某娘。其次是不讓FB和T進中國的最大得益者。
這裡反而QQ的勝利更多是市場競爭的勝利。因為那時候還沒有GFW,OICQ戰勝ICQ主要是語言優勢。當時是C/S結構。同時QQ順應消費者習慣把Roster存儲在云端。
另外一個是阿里巴巴。正好外貿供應商在國內,順應WTO潮流。這是真正市場競爭中獲勝的產品。
特別是B/S結構後的產品。語言從來不是問題,如果沒有GFW,FB和T在國內流行是不會有任何障礙。語言早就不是問題。
So別在那裡扯,安心山寨即可。吃完GFW紅利你們統統完蛋。
在我的閱讀視野內(約300本、近萬元投資書籍),我個人選擇了18位最偉大的投資家(名單附後),並且逐個做了簡單介紹。這裡我做個簡單的小結。
●絕大多數最偉大的投資家為什麼都健康長壽?
已經去世的9位投資家,有6位超過了90歲,共8位超過了82歲。目前尚健在的8位投資家,6位已經超過了75歲。
為什麼絕大多數最偉大的投資家都健康長壽呢?我覺得最重要的原因是心態。心態包括很多方面,如做股票投資的心態,對待生活的心態。
做股票投資,相對複雜的社會工作,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由於是與股票打交道,不是與人打交道,心理上沒有那麼累。做股票可以做到心態放鬆,不需要與人勾心鬥角?「心」不累,也許是長命的最大秘訣?
為什麼絕大多數最偉大的投資家都健康長壽呢?我覺得第二個原因是:成功的投資家需要很長時間來證明,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只是成功者。如果成功者不長壽,也就進入不了我們的視野?
為什麼絕大多數最偉大的投資家都健康長壽呢?我覺得第三個原因是:這些最偉大的投資家實現財務自由之後,生活水平提高,有益於健康長壽。
●贏家是堅持自己原則的人
股市上只有兩種賺錢的人,一種是堅持自己原則的人,另一種真正有內幕消息的人。
這些最偉大的投資家,都是擁有自己投資原則,並且能夠堅持自己原則的人。
閱讀這些最偉大投資家的相關著作,可以容易發現,他們都有自己的投資原則,如巴魯克的投資十守則、是川銀藏的股市投資五原則、羅伊•紐伯格的成功投資十原則等等。
人們常說,巴菲特之所以成功,最大的原因是幾十年前就擁有一套能夠持續贏利的投資哲學並以一生的時間來堅持自己的投資哲學。
●條條道路通羅馬,各種方法都有可能賺錢
閱讀這些最偉大投資家的相關著作,可以容易發現,他們成功的方法是不盡相同的。價值投資者能夠賺錢,趨勢投機者也能夠贏利,只參與指數基金也能賺錢。
投資者需要一個方法來保證長期持續穩定複利增長。我個人體會,各種投資方法都能賺。技術分析、基本分析、有效市場假說論和行為金融學,是解釋股價波動的幾種理論。根據這些理論的各種股票投資方法,都能夠賺錢的。
別人成功的方法,不見得適合自己。最關鍵是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
●心理學是理解股價波動的最重要因素
方法在股票投資中,其實還不是最重要的。交易有三個組成元素:心理狀態(情緒控制)、資金管理和系統開發(交易方法)。范K.撒普博士認為心理狀態是最重要的(大概佔60%),其次是資金管理/頭寸確定(大概佔30%),而系統開發是最不重要的(只佔約10%)。
在我看來,這些最偉大的投資家,基本上都充分利用了心理因素對股價造成的波動而帶來的投資機會。
價值投資的實質所在,就是用遠低於內在價值的價格購買股票。巴菲特常說,在別人恐懼的時候,我們不妨貪婪一點。而貪婪和恐懼出現的最大的原因就是大眾 心理因素造成的。或者說,沒有大眾心理形成的恐懼,股票價格就不會出現遠低於內大價值的機會,價值投資者的安全邊際就不復存在。
趨勢投機的精髓在於順勢而為、截斷虧損、讓利潤奔跑。中期趨勢形成的最重要因素是心理因素。基本面是左右股市長期表現的關鍵,而股市中、短期的漲跌有90%是受心理因素影響。
●附:我選的18位最偉大的投資家名單
在我的閱讀視野內(約300本、近萬元投資書籍),我個人選擇的18位最偉大的投資家如下(按出生時間排序):
1、伯納德•巴魯克(Bernard Baruch),享年94歲(1870年8月19日-1965年6月20日)
2、傑西•利弗莫爾(Jesse Livermore),享年63歲(1877年7月26日-1940年11月28日)
3、本傑明•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享年82歲(1894年5月9日-1976年9月21日)
4、是川銀藏,享年95歲(1897年-1992年9月)
5、傑拉爾德•勒伯(Gerald M. Loeb),享年76歲?(1899年-1975年?)
6、羅伊•紐伯格(Roy R. Neuberger),(1903年7月21日-)
7、安德烈•科斯托拉尼,享年93歲(1906年-1999年9月14日)
8、菲利普•費舍(Philip A. Fisher),享年96歲(1907年9月8日-2004年3月11日)
9、斯爾必•庫洛姆•戴維斯(Shelby Collum Davis),享年85歲(1909年-1994年5月24日)
10、約翰•鄧普頓(John Templeton),享年95歲(1912年11月29日-2008年7月8日)
11、約翰•伯格(John Bogle),(1929年5月8日-)
12、喬治•索羅斯(George Soros),(1930年8月12日-)
13、沃倫•巴菲特(Warren E. Buffett),(1930年8月30日-)
14、約翰•聶夫(John Neff),(1931年-)
15、威廉•歐奈爾(William J.O'Neil),(1933年3月25日-)
16、吉姆•羅傑斯(Jim Rogers),(1942年10月19日-)
17、彼得•林奇(Peter Lynch),(1944年1月19日-)
18、安東尼•波頓(Anthony Bolton),(1950年3月7日-)
(本文完成於2008年12月27日星期六)
京東每年一度的6·18店慶日,這一次成了眾多電商競爭對手的狂歡節。在京東上市前夕,這些競爭對手的舉動並非偶然。他們即便狙擊不成,也可獲得一次促銷良機。
在水分極大的電商價格戰中,如何殺敵一千而不自傷八百?有人用先提價的法子欺騙消費者,也有人努力尋找做大銷售額而不影響毛利率的新方法。
2012年6月18日一早,京東商城創始人兼CEO劉強東,跟往常一樣早早來到位於鳥巢和水立方附近的京東總部,召集負責營銷和市場的高級副總裁程峻怡等高管開會。
這一天是京東14歲的生日,每年生日,京東都要發動一次大規模的店慶促銷活動。
早會上,對於京東店慶的銷售規模,劉強東顯得很忐忑。「劉總不確定店慶日能否達到預期目標。」程峻怡對南方週末記者說。程此前在伊利、寶潔等公司擔 任過品牌和營銷負責人。劉強東的忐忑,多少來自競爭對手們在這一天的瘋狂攻擊——2012年京東店慶,電商們早已虎視眈眈要把這一天變成網購血拼日。
當晚八點多,國美旗下電商網站庫巴網副總裁彭亮仍坐在電腦面前,不停地在庫巴後台系統、京東商城、亞馬遜、蘇寧易購、百度新聞搜索和流量排名網站 Alexa等幾個網頁來回切換。「京東好奇怪啊,我們之前拿到過它這次價格戰的定價單,當時挺多狠價,怎麼今天的價格不太給力啊。」他邊看邊對南方週末記 者說。
當看到百度新聞裡大量關於京東「提價過店慶」等負面報導時,作為庫巴負責營銷和公關的副總裁,彭亮趕緊叫來自己的公關人員:「你馬上起草一個簡訊,把我們今天銷售暴增好幾倍的新聞趕緊發給媒體。」
晚上九點多,庫巴的新聞稿還沒寫出來,京東宣傳自己這一天刷新銷售紀錄的新聞稿已經發到了記者們的郵箱裡。儘管新聞稿發佈的時候,京東當天的銷售數據還沒有出來,但網上已經有報導質疑京東是搞先提價後降價的虛假促銷,京東只得提前發佈新聞稿引導輿論。
2012年6月19日一早,京東再發新聞稿,公佈了店慶日的銷售額為單日成交10.16億元,創京東單日銷售最高紀錄。這個數字是京東2011年店 慶日銷售額的五倍多。幾乎在同時,記者們收到了庫巴6·18斬獲超過1.5億元的新聞通稿。除此之外,還有亞馬遜、蘇寧易購、天貓等電商平台的「報喜」數 據。但這些數據均為電商自行統計發佈,其中水分多少,外界不得而知。
眾多電商在京東店慶日發起集體攻擊,部分原因來自京東準備在2012年上市的傳聞,另一則消息顯示,投行給京東的估值僅為60億美元,遠低於劉強東 100億美元的預期。對其他電商來說,一旦京東上市融資成功,他們的競爭壓力會明顯加大。而對劉強東而言,6·18店慶日促銷活動的成敗,也直接關係到投 行對京東的進一步估值。
眾電商「借雞下蛋」
對這些電商來說,即使打不垮京東,也要利用這個「借雞下蛋」的好機會。借聲勢浩大的京東店慶日活動,打一場價格戰,吸引流量和用戶,沖一沖銷量,對他們十分重要。
2012年6月19日晚,劉強東和程峻怡再次坐到了一起開店慶活動總結會。「劉總很滿意,京東完成了預期的銷售目標。」程峻怡說。
按照京東部署的「三大戰役」,首先是6月初開門紅,然後是6月18日和19日兩天的巔峰時刻,即店慶日。之後還有「全網捕魚」促銷活動。另外,每個星期都有分品類的促銷主場。
程峻怡透露,京東選品的原則是80/20原則,選擇消費者最喜歡的20%-30%的商品,但這些商品佔了京東的80%銷量。
為了打價格戰,京東花費了不少錢,購買了新浪微博上幾十個著名認證用戶的微博頭像圖片,換成了京東店慶日的宣傳海報。
而從5月底開始,各大電商網站就紛紛針對京東店慶日活動,打起了公關戰和價格戰。庫巴喊出的口號是「狙擊6·18」,蘇寧易購18日也開展了「0元 購物」活動,亞馬遜喊出了「讓利過億元」的口號,噹噹網店慶月原本為12月,最後宣佈啟動「年中慶」打折促銷。這些口號的背後,伴隨著媒體鋪天蓋地的報導 和廣告宣傳。庫巴網副總裁彭亮說,僅6月18日當天,庫巴就拿出了平時營銷費用的三倍用來做宣傳。
天貓電器城5月底宣佈,投入2億元補貼給平台商家「輸血」,支持商家在「史上最大規模的價格戰」中保持低價優勢。臨近6·18時,天貓拿出5000 萬元紅包,在京東店慶日前三天就開始派發給消費者,這些紅包只能在6月18日和19日兩天使用,後又將使用期延長至6月21日。
對這些電商來說,即使打不垮京東,也要利用這個「借雞下蛋」的好機會。借聲勢浩大的京東店慶日活動,打一場價格戰,吸引流量和用戶,沖一沖銷量,對 他們十分重要。「庫巴2012年的目標是要衝到100億元的銷售額。我們覺得今年不衝到100億元的公司,明年很可能被市場洗牌出局。」彭亮對南方週末記 者說。
在價格上最給力的競爭者是亞馬遜。比如,同樣一款戴爾台式機電腦,亞馬遜6月18日的售價是2999元,庫巴是3199元,而天貓的價格在 3199-3499之間,京東的售價是3299元,新蛋網的價格是3199元,蘇寧易購是3499元,國美網上商城是3249元。唯一的區別是,蘇寧易購 是更易於操作的windows 7操作系統,而新蛋和亞馬遜是科技門檻稍高的Linux系統。
南方週末記者隨機選擇了多個客單價相對較高的電腦產品,通過購物搜索比價網站一淘網和網易有道購物搜索,以及人工比價,均發現完全相同的產品,亞馬遜的價格普遍要比京東便宜200-300元。
亞馬遜中國副總裁張建富告訴南方週末記者,亞馬遜這次為了跟京東等同行打價格戰,採取的策略是,「只要你敢降,我就敢跟」。他目前全面負責亞馬遜家用家電產品線。
京東真正具備競爭力的價格戰,主要是在日用百貨商品領域。比如,美的KYT30-10A小風扇,京東賣129元,蘇寧易購139元,天貓116-199元不等,亞馬遜也賣129元,庫巴賣189元。南方週末記者走訪線下一些超市發現,這款產品售價在199元。
價格戰黑幕
這次史上最強的電商價格戰,某種程度上是各打各的,每家電商拿出來促銷直降的商品,大都是特供商品。這些商品可能品牌一樣,但往往型號不一樣,消費者沒法進行比價。
在強勁的宣傳攻勢背後,電商們究竟是真降價還是玩促銷噱頭?
庫巴網CEO丁東華對南方週末記者表示,電商行業的價格戰完全沒有章法,浮躁和浮誇現象比線下的價格戰還要嚴重。丁東華是國美線下系統出身,在線下打價格戰的時間很長。
「早晚消費者會知道這一點。」丁東華說。
在電商價格戰中,有的網站先把價格升上去,然後再以降價的名義促銷。還有的網站虛設市場價。比如市場價是600元,卻在網上標成1000元,然後以500元的價格出售,謊稱是五折促銷。這類商品主要是一些價格透明度不高的產品,集中在服裝,特別是非品牌服裝品類。
還有的低價背後是有價無貨。比如,價格設定很低,但是商品只備一兩件貨,只要一下單,就顯示缺貨。
一些商品,庫巴已經是出血大降價虧本銷售了,但在網上依然能找到一些對手開出了比自己更便宜的商品。這些商品往往比庫巴價便宜1元或者5元。但當你點擊進去之後,很可能發現沒有貨,或者斷碼。「他們要的就是點擊量。」彭亮說。
一位要求匿名的電商公司負責人對南方週末記者表示,所謂的億元讓利,其實是「半忽悠」。他透露,所謂的讓利,其實是對供應商的一種壓榨和剝削。
每逢電商打價格戰,很多供應商壓力都很大。他們擔心價格戰擾亂自己的價格體系,所以會對電商的銷售價格做一些管制。
比如,京東上一些參與促銷的商品,價格並沒有直接降低,而是採取贈送幾百元京東電子券的方式變相降價。同樣,亞馬遜的一些商品,也沒法參與價格戰,亞馬遜的規避辦法是,下訂單之後立減幾百元。
雖然家電廠商拒絕無序降價,但迫於業績壓力,他們的辦法是,拿出一些特供機型給電商公司去做促銷。
所以,這次史上最強的電商價格戰,某種程度上是各打各的,每家電商拿出來促銷直降的商品,大都是特供商品。這些商品可能品牌一樣,但往往型號不一樣,消費者沒法進行比價。
比如,京東這次有一款直降1400元後售價為6999元的海信空調,該空調除了京東,只有天貓和海信網上商城有賣。天貓平台售價8599元,海信網上商城賣7999元。
庫巴也存在這樣的問題。庫巴真正降價幅度很大的一款商品奧克斯空調,2599元,但只有噹噹和國美網上商城有賣,價格比庫巴貴1400元。
京東的難題
現在京東虧錢不是規模小,是競爭過於激烈,即使京東的採購成本能下來,但同行一跟京東打價格戰,京東的盈利就消失。
早在2012年5月,京東負責公關業務的副總裁吳聲就對南方週末記者表示,今後低價將不再是京東最核心的競爭力,京東只會在需要打價格戰的時候才出手回擊。
進入6月之後,京東對於價格戰有了新的提法。程峻怡對南方週末記者表示,低價依然是京東的核心。只不過,京東堅持總體上的天天低價,而不是每件商品都保持最低價。事實證明,沒了低價,用戶對京東的品牌忠誠度並不可靠。
至此,京東不得不繼續回到價格戰的戰場上。對京東來說,這是一次尷尬的價格戰。價格戰固然能賺來銷售額,但也意味著將繼續拉低毛利率,盈虧平衡點更加遙遠。但不保持低價,京東將喪失消費者和市場份額。
因此,這次京東的價格戰的主角是參與此次「店慶月」的850家京東POP商城的商家。這次價格戰,讓利促銷多集中在服裝品類。對京東來說,服裝品類的毛利率比較高,降價促銷的空間大,同時由商家承擔促銷成本。
程峻怡透露,大概20%左右參與活動的商品是由POP商家提供。京東促銷的底線,則是可以虧一些,也可以零毛利,但不能虧太多。
彭亮對京東的價格戰策略進行了一番分析,得出的結論是,京東3C家電的價格戰打得不夠狠,相反圖書和日百產品促銷力度很大。
訪問京東商城,不難發現,這次京東主要的降價促銷商品確實是大量集中在毛利率較高的日用百貨類商品。比如,這次京東價格戰中在首頁重要位置主推的瘋 狂搶購商品,是科沃斯在京東上開的店舖裡賣的一款吸塵器。這款吸塵器是2011年京東最佳銷售單品。平時售價1099元,最高一天能賣一千多台。而在6月 18日活動期間,降價到了899元,一天賣出了三千多台,京東庫存一度告急。
由此可以看出,京東希望在價格戰中,儘可能不犧牲毛利來獲取更多銷售額。
凱旋投資高級經理人姚亞平對南方週末記者表示,京東一方面需要靠提升銷量提振估值;另外一方面,京東很清楚,自己不打價格戰,只能是被大家打死。
家紡網上商城優雅100創始人兼CEO陳騰華對南方週末記者分析,京東肯定是具備上市條件的,但劉強東覺得估值太低了。為此,劉強東需要證明自己公 司的價值。拉大銷售額,提高毛利率,是提升估值的最好辦法。陳騰華此前是噹噹網副總裁,目前優雅100也入駐了京東的POP商城。
在電商行業,京東被公認具有先發優勢。按照市場調研公司艾瑞的數據,2012年第一季度自營式B2C業務領域,京東以50%左右的市場份額牢牢把持 著市場老大的地位。另外,在3C和數碼領域,京東也具備了很強的供應鏈優勢。京東憑藉著龐大的用戶量,推新品類的成本也很低,這是很多電商羨慕的。
但京東面臨的難題是,它每進入一個新品類,都面臨這個品類背後線下巨頭公司的競爭,京東正變成一個新「全民公敵」。
陳騰華認為,京東的假設是規模做到很大,大了以後就能夠賺錢,但現在大家質疑的是京東大了以後未必能賺錢。現在京東虧錢不是規模小,是競爭過於激烈,即使京東的採購成本能下來,但同行一跟京東打價格戰,京東的盈利就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