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籽】車仔麵店70款餸任揀 必食瑞士雞翼豬大腸
1 :
GS(14)@2017-10-09 03:18:00車仔麵每款餸以不同醬汁調製,細細粒的珍珠冬菇燜得入味。$40
【飲食籽:識飲惜食】這是深水埗最旺的食街,福榮街租貴,至少十幾廿萬,是同區最貴的街道。「競爭大,無咁上下都做不來,全部都是有料、有名堂,否則如何頂得住?」在這條街有三間舖的「文記車仔麵」黃老闆說。「我賺幾多?不要說了,唔想其他人覺得我招積,你寫賣約千碗啦!差不多是這個數。」
他原在白田邨賣車仔麵,6年前在深水埗開店。車仔麵舖當然主打車仔麵餸,這裏做得特別出色,「車仔麵要款式多選擇多,我們的餸起碼超過70、80款,每款8至12元。今天食這5款,明天食另外5款,這樣才可循環不息,起碼不會悶先。」舖頭設十大招牌,邊款最好賣?員工卿姐表示,「其實好平均,瑞士雞翼、大腸、牛腩、牛筋,全部都好熱門,一日賣好多。」還有較冷門的餸,像上湯柚皮,工夫多,較罕見;牛膀,滷水燜得入味;豬油渣,自家製,咬落仍脆身。「事前工夫很多,餸不能少。選擇多,工夫自然多。」文記黃老闆說。這間車仔麵人龍店,有70多款餸選擇,流量極大,廚房近乎要24小時運作,「做老闆都要親力親為,我通常凌晨三、四時回舖頭煮食物,煮汁醬不是短時間內可完成,要有地方空間去做。」走入舖後工場,數名員工正在忙碌地準備,熬湯、備料……「任何粉麵舖頭最緊要嘅,第一是湯底,第二是汁水。煲湯用筒骨熬湯,是濃縮的湯膽,每日起碼要煲四煲湯。有些人煮車仔麵餸,千篇一律都是豉油汁,但我覺得車仔麵的餸要配上不同汁。冬菇要蠔油冬菇汁、豬皮要沙嗲豬皮、滷水要有滷水香味、雞翼要有瑞士汁等等。煮的秘制辣汁,都是採用新鮮辣椒,還有自炒菜脯。」最受歡迎的十大招牌,記者推介有玻璃魷魚,頗為爽口;南乳豬手,燜得極軟腍;豬大腸、柱侯牛腩等等。「這叫做珍珠冬菇,細細粒,一啖一粒,我們預早要剪定菇椗,單是這些工夫便要花時間去做;山東蘿蔔,這隻蘿蔔摸上去很重手,我要求削蘿蔔不是削一吓,起碼削兩至三吓,削到入心為止,所以要求不能有渣,看!這個不是皮,這個是心。」不過他最堅持的是堂食不用外賣碗,「如果正正經經,在舖頭食碗麵都用外賣碗,這是不能接受的。我用瓦碗可以保持湯的溫度,好過用膠碗。奈何現在香港的環境,連酒樓都用膠碗,皆因損耗太多。等於飲一杯凍飲,你用玻璃杯同膠杯是兩回事,啤酒如是,器皿能發揮到碗麵的特色。」
瑞士雞翼,日賣過千隻,不會太甜膩。$12
煲湯用筒骨煲湯,每日起碼四煲湯。
牆上貼了十大推介,一目了然。
文記車仔麵總店深水埗福榮街121號地下記者:何嘉茵攝影:伍慶泉、梁志永、劉永發編輯:翟純恩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922/20160033
【飲食籽】阿仔唔想父母咁辛苦 獨力改革開新店 老牌車仔麵店日賣千五碗
1 :
GS(14)@2017-12-04 04:48:13「永年士多」扎根元朗賣車仔麵三十年,這是元朗老店之模型。
【飲食籽:識飲惜食】以士多之名,扎根元朗賣車仔麵三十年,「永年士多」早已成為元朗人心目中吃車仔麵的勝地。三年多前,元朗老店大裝修,環境殘舊變摩登,感覺光猛整潔得多,吸引了更多年輕人去試;今年八月,更衝出元朗在尖沙嘴開分店,排隊熱潮有加無減,兩店合共日賣超過一千五百碗。巨大轉變震驚了不少人,但原來這一切都是「永年士多」第三代傳人劉逸軒(Dennis)不惜與父爭執,都要將想法付諸實行而得來的成果。
「我爸就這樣說:『都養到你這樣大,還有甚麼需要改變?』」「永年士多」第三代傳人Dennis說。看他年紀不過三十出頭,卻已經接手家業,更大膽將老店翻新,然後衝出元朗再開分店,實在令人佩服他的膽量。不過為了裝修舊店,其實他跟他爸爸周旋了差不多三、四年,「他會覺得那裏是穩定的生意,如果你要動那個地方,他會用殺雞取卵來形容這件事。」Dennis回憶起當初他說要將老店翻新時,爸爸對他所說的話,語氣突然變得嚴肅。
元朗扎根三十年 阿爸最初反對
說士多扎根元朗三十年,其實是報細數。在六十年代的時候,Dennis的爺爺劉永年已經在元朗屏山做小食檔,後來搬到元朗市中心,就在現址以「永年士多」為店名,賣魚蛋、腸粉等小食。「賣車仔麵是因為我出世,所以將士多裝修轉營做車仔麵。」Dennis笑說。士多招牌寫着創於一九六二年,其實一九六二年正是他爸爸出世的那年,後來劉爺爺覺得做士多的利潤太微薄,生怕不夠劉爸爸養妻活兒,索性叫他轉型做車仔麵。於是,一九八八年「永年士多」就正式供應車仔麵。到現在Dennis接手,新一代的思維當然跟老一輩不同,他覺得不可以沿用三十年前的方法去做現在要做的事。所以他跟大家商量後,「大約三至四年前開始,我們剛剛建成了中央廚房,是為了永年元朗總店裝修而準備的;中央廚房開了大半年後,我們正式將元朗店裝修,裝修後大約三年,就在尖沙嘴開第一間分店。」裝修前,元朗舊店日賣不足四百碗;裝修加開分店後,兩店日賣超過一千五百碗。生意越來越順利。不過原來他堅持裝修開分店,背後卻是一片苦心,「當日轉模式時,我兒子劉逸軒都有說:『媽咪,將來你們不能經常站着剪(豬腸),因為會勞損的。」Dennis媽媽說。轉型,當然是為了擴充生意,但同時也是不想見到爸爸媽媽那麼辛苦。
近年老店翻新、於尖沙嘴開分店,全由第三代傳人劉逸軒(Dennis)策劃。
Dennis爺爺劉永年於六十年代,已經在元朗屏山做小食檔。
劉爺爺覺得做士多利潤太少,怕劉爸爸不夠養妻活兒,索性叫他轉型做車仔麵。
元朗店翻新後,感覺光猛摩登了,座位也多了。
尖沙嘴店有一字排開的吧枱位,可看着馬路景觀吃麵。
永年士多元朗教育路88號寶城洋樓地舖2-4號尖沙嘴加拿分道46號地下7-8號舖
記者:黃子卓攝影:劉永發、伍慶泉(部份圖片由受訪者提供)編輯:翟純恩
來源: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 ... e/20171127/20224675
【飲食籽】從賣麵到做盆菜 家族麵店屹立瀝源半世紀
1 :
GS(14)@2018-02-04 23:21:11楊九於九十年代便開始在盛記做盆菜,主力由他操刀。
【飲食籽:故味重嚐】沙田有兩間逾六十年歷史的食店,一間是「龍華」,另一間是位於瀝源邨的「盛記麵家」。盛記在老邨的熟食中心,位置隱蔽,卻有另一番光景。雖然今年已六十四歲,但它卻不像遲暮的老人,一桌一椅都很有獨特個性,滿佈不同的裝置藝術,像極世外高人。日間賣麵,晚上做火鍋,冬天賣盆菜,一家人作業,甚少人知盆菜操刀者是小瀝源村村長。「我們做客家盆菜,是圍村盆菜。元朗、大埔圍村和我們做的不同,首要的豬肉已經不同,我們全部用新鮮豬肉,一個大盆最少要有三斤豬肉。」今年六十五歲的楊九說。
楊九的岳母是盛記麵家的老闆,岳母有六名子女,其中五名都在舖頭幫忙。楊九於九十年代便開始在盛記做盆菜,主力由他操刀。「我爸爸一直做煮食工作,八歲、十歲已跟住爸爸,通常村內有喜慶便找爸爸叔伯去做九大簋,以前圍村是食九大簋,不是盆菜,現在演變成九個缽倒在一起便是盆菜。那時我學燒柴,燒到十多歲,便出來做飲食業,最後才回盛記幫忙。」小瀝源村是沙田最老的圍村,明代萬曆年間已有記載,昔日的沙田又被稱為「瀝源」。瀝源即清水之源,坐落於水源(今城門河)之側,而沙田首個公共屋邨,亦以瀝源命名。採訪當日,我們中午十二時到達,楊九正準備晚上定單,在切豬肉。「豬肉不能切得太大件,吃落會較爽口,燜的時間比較快。我們有別於其他燜法,最重要是沒有味精,亦不會放鹽。」豬肉先啤水,再調校醬料,有南乳、磨豉醬、八角、小茴香、五香粉等,之後放入大鑊燜,放滿蒜頭,燜至少兩小時多。盆菜由底到面有二十二款食物,每款亦要切、煮,特別花時間及工夫,都由楊九負責。「每樣都要煮,味道要調好。做慣了便知道那個煮先、那個煮後,煮先通常是鹹菜、豆腐卜等用來墊底,其他配料陸續煮。」眼見配料有芋頭、雞、鴨、豬皮、蘿蔔、腐竹和魚丸等等,最特別有炸門鱔,醃上粉漿特別香脆。「夏天一定不做,每個食物都汁多,天氣熱,混在一起發酵便會酸,通常由中秋節開始做,過年時要不停做,一直至初七、八,最多便是初一至初三,每日要做百多盤,都是一個人做、一個人煮。」下一代懂得做這個盆菜?「如果無人做便無人做了,我已到這個年紀,收了個徒弟,暫時得我五成功力左右,希望可以快些接手吧!」
盆菜有22款不同食物,特別花時間及工夫,都是由楊九一人負責。
大鑊主要用來燜豬肉,最多可燜120斤,已用了16年。
煮完後,便由姐姐們幫忙叠高,材料多到滿瀉。
圍村盆菜(大),無味精,足12人用,份量特大。$1,480
豬肉不能切得太大件,吃落會較爽口,燜的時間比較快。
客家盆菜用的都是新鮮豬肉,一個大盆最少有三斤豬肉。
盛記麵家沙田瀝源熟食中心5號舖記者:何嘉茵攝影:伍慶泉、張志孟、蕭志南編輯:彭錦明
來源: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 ... e/20180130/20289203
【飲食籽】麵店老闆寧住公屋 堅持每月免費派麵十年
1 :
GS(14)@2018-02-04 23:21:13盛記麵家老闆張文強(B哥、左二)在沙田出生、長大,一直希望回饋這個社區。
【飲食籽:故味重嚐】沙田瀝源邨有間老麵家,老店默默守護着這條老邨,每個月都有一次免費派麵活動,「盛記麵家」老闆張文強(B哥)說:「派麵已持續十年了,在每月一次情況下,以前都是計舊曆,今年開始計新曆,每月首個星期日便會派麵,派麵是互動,老友記可以選自己喜歡的食物,和自己朋友來,有歌聽,是享受,不是來拿東西,帶著尊嚴來。」
「在沙田區我們已經捱超過六十一年,由我祖母開始,傳到我已經第三代,可以繼續經營多得街坊。我在沙田出生長大,一直希望回饋社區。我到現在都住公屋,不用供樓供車,沒這種壓力,家有四面牆,車我都有,一部單車,我現在五十五歲,對追求更好生活已無慾望,若可幫到更多人,住一世公屋都不會後悔。我個女在讀大學,我不會剩甚麼給她,唯一會剩的只有我的名,這是動力。」B哥說。
五兄弟姊妹經營 冀成沙田百年老店
B哥每日都在舖頭,負責管理工作,舖頭是一家人作業,五兄弟姊妹一齊工作,各有不同分工。今年八十六歲的媽媽,仍堅持每天早上六時落舖,是靈魂人物。「五兄弟姊妹可以一齊工作這麼多年,雖然中間有火花,會有意見不同的時候,但大家都包容到,這不容易的。」賣了半世紀鮮蝦雲吞,湯底和傳統不同。「每一煲湯起碼六隻雞以上,豬骨都超過十五斤,骨都煲溶了,湯底比較濃,不單做雲吞麵,還有牛腩麵等,我們不是傳統,較多元化。」B哥說。還一直堅持用成本較貴的新鮮牛雜,「我祖母、爸爸一直教我們這樣做,如果改變食材,還是盛記嗎?」老舖曾經遇上結業危機,二○○八年因「領匯」(現領展)接手熟食中心加租而差點離場,最終連租六個舖位,掙扎求生,晚市被迫轉型賣火鍋。「由一間變六間不容易,這裏是沙田區最老屋邨,要生存是困難的。做飯和做麵不能養活這麼大地方,那時這區很少火鍋店,嘗試用這個形式,最大問題是不想影響其他人生意,不想惡性競爭。我們是家族式經營,不懂得計毛利,只是希望平衡,每個同事有糧出,每個月有少少盈餘,將來作儲備。」他最希望的是,「舊屋邨像一棵大樹,邨民行過可以在大樹下坐低休息。希望盛記可以做一百年,沙田百年老店,這是我的願望。」
每月一次免費派麵活動,老友記可選喜歡的食物。
除了派麵,還有義剪活動,每次約有20名義工幫忙。
老友記和朋友一起來吃麵,又有歌聽,是享受。
盛記麵家沙田瀝源熟食中心5號舖記者:何嘉茵攝影:伍慶泉、張志孟、蕭志南編輯:彭錦明
來源: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 ... e/20180130/20289205
【零味精】會所總廚開車仔麵店 豬膶爽滑湯底飲完唔口渴
1 :
GS(14)@2018-03-19 05:02:55每日限量的新鮮豬膶。
近日油麻地開了一間車仔麵店「拾壹麵」,門外貼着「酒店質素,平民價錢」,主打無味精湯底。老闆兼大廚黎上偉師傅曾在中環銀行家會所擔任行政總廚,招呼過不少城中富豪,他懂得烹調法式、美式、意式和東南亞等多國菜,現年57歲的他近日決定辭職自己創業,最終選擇開平民麵店,而非高級西餐。黎師傅:「希望除貴價食材外,貼地價都可吃到比較優質的食物,不一定要幾百元先吃到好東西,幾十元都可以。」
黎師傅從事飲食業已30多年,創業是因為子女已經長大,家庭經濟負擔少了,始終在高級會所工作,即使高職位也難免有掣肘。故希望自己仍有發揮所長的機會。他把所有學到的東西都應用在車仔麵店,「甚麼食物也接觸過,但我覺得一切都歸於零。」小店主打自製無味精湯底,湯頭用老雞、帶肉唐骨、乾貝、紅棗、老薑等熬足6小時,像住家湯,飲完絕不口渴。這店有十一款麵食和多款餸菜選擇,最招牌是每日限量的新鮮豬膶和紅燒牛肉,紅燒牛肉則用上腩位。
新鮮豬膶配紅燒牛肉新竹米粉,雙拼$38(紅燒牛肉另加$5)。
台式香菇肉燥配滷水五花肉幼滑烏冬,雙拼$38。
陳醋木耳$15。
小吃選擇也不少,滷水五花肉用自製滷水汁滷兩小時,肥瘦均勻,台式香菇肉燥加入了乾冬菇、炸蒜和乾葱,甘香乾身不肥膩。小店多款食材均配自製醬汁,伴麵的麻辣醬與陳醋木耳秘製醬汁亦不俗。另外,葱油小圓餅也值得一試,甫咬開內有肉汁,不會太乾身。兩款自家製健康飲品,無花果雪梨茶與山楂洛神花茶,十分清潤解渴。黎師傅指:「用慢火熬製,每次用上36個雪梨,所以味道濃郁。」
葱油小圓餅$18。
(右)無花果雪梨茶$15、(左)山楂洛神花茶$12。
老闆兼大廚黎上偉師傅。
拾壹麵油麻地吳松街104號地舖記者:吳業紅攝影:劉永發全新旅遊專頁,即like籽想旅行:
https://fb.com/travel.appleseed
來源: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 ... e/20180319/20335970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