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創業壓力好大?讓天體物理學蟲洞假說給你點靈感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627/150090.html

黑馬說:劉慈欣科幻作品《三體》近年持續大熱。作為劉力薦的天文學通識讀物,美國天體物理學家基普·索恩《星際穿越》一書,被認為是繼史蒂芬·霍金《時間簡史》之後,該領域全球最值得關註的里程碑式著作。雖然蟲洞及穿行蟲洞迄今仍屬科學猜想,但作者就此展開的論證過程或將令讀者腦洞大開。

文 | 基普·索恩
編輯 | 齊介侖

 
天體物理學中的蟲洞一詞是由我的導師約翰•惠勒提出的,靈感來自蘋果中的蟲洞(見圖 13-1)。

對於一只在蘋果上爬行的螞蟻來說,蘋果的表面是它的整個宇宙。如果蘋果中有一個蟲洞,那麽這只螞蟻從蘋果的頂部到達底部會有兩條途徑:沿著蘋果的表面(也就是螞蟻的宇宙),或者穿過蟲洞。蟲洞這條路顯然更近,它是螞蟻從自己宇宙中的一點到達另一點的捷徑。

蟲洞穿過了蘋果那鮮美的果肉,而這果肉的部分不屬於螞蟻的宇宙。對於生活在二維宇宙中的螞蟻來說,蘋果內部是三維的超體或高維超空間。蟲洞的壁可以被視為螞蟻二維宇宙的一部分,因為蟲洞的壁和螞蟻的宇宙擁有同樣的維度(二維),並且在蟲洞的入口處與這個宇宙(也就是蘋果的表皮)是相連的。在另一種觀點中,蟲洞的壁也不是螞蟻宇宙的一部分。
 
C:\Users\anastasia\AppData\Roaming\Tencent\Users\810479916\QQ\WinTemp\RichOle\VX][P@ZJ0MQCQ@{LDD5JJ$X.png
 圖 13-1
 
福拉姆、愛因斯坦、惠勒,蟲洞理論縱向叠代中

 
1916 年,也就是愛因斯坦剛剛把廣義相對論的物理定律公式化之後的那一年,維也納的路德維希•福拉姆(Ludwig Flamm)發現,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方程的一個解可以描述蟲洞(盡管路德維希那時還不把蟲洞稱為“蟲洞”)。

現在我們知道,愛因斯坦方程的很多種解都可以描述不同形狀和性質的蟲洞。但是,路德維希•福拉姆的蟲洞解描述的是其中唯一一個嚴格球對稱並且其中不含任何引力物質的蟲洞。

如果我們截取福拉姆蟲洞(Flamm’s Wormhole)的中央切片,那麽它和我們的宇宙(膜)都將是二維的而不是三維的。如果從三維超體中觀察我們的宇宙和蟲洞,那麽我們會看到類似圖13-2左側部分的景象。


C:\Users\anastasia\AppData\Roaming\Tencent\Users\810479916\QQ\WinTemp\RichOle\9E}Z%H2(OF@)~B@SPXCQTB3.png
圖13-2
 
由於圖片中的宇宙比我們的宇宙少一個維度,所以我們就得想象自己也是二維生物,並且只能在圖中所示的曲面上或者二維的蟲洞壁上行動。那麽這時,由 A 點到 B點將有兩條路徑,較短的路徑是沿著蟲洞的壁運動,並且穿越蟲洞由 A 點到達 B 點(圖中藍色虛線);而較長的路徑是沿著彎曲的二維曲面,也就是現在假想的宇宙,繞個大圈最終由 A 點到 B 點(紅色虛線)。

當然,我們的宇宙實際上是三維的,圖13-2左半部分中表現蟲洞入口曲率變化的同心圓,在現實宇宙中其實是一系列嵌套在一起的同心球殼(如圖13-2右半部分所示)。如果你沿著藍色虛線從A點進入蟲洞,那麽你會發現球殼將變得越來越小。盡管這些球殼是內層嵌套的,但它們的尺寸會停止變化。再之後,在你離開蟲洞走向B點時,球殼又會變得越來越大。

在福拉姆發表他的研究結論之後的 19 年里,物理學家們幾乎沒有註意到他關於蟲洞的研究,盡管這一關於愛因斯坦方程的解是如此令人震驚。而後在 1935 年,愛因斯坦本人和同領域的物理學家內森•羅森(Nathan Rosen)在不知道福拉姆研究結論的情況下重新得到了福拉姆 19 年前得到的解,研究了福拉姆蟲洞的性質,並且探討了此類蟲洞在真實宇宙中存在的意義。其他物理學家當時也沒有意識到福拉姆的研究結論,開始把福拉姆蟲洞稱為“愛因斯坦-羅森橋”(Einstein-Rosen bridge)。

通常,人們很難僅僅根據愛因斯坦方程的數學形式就理解它的所有理論預言,其中福拉姆蟲洞就是一個非常有代表性的例子。在 1916—1962 年近半個世紀的時間里,物理學家們一直認為,蟲洞應該是靜態的、永恒不變的,但後來約翰•惠勒和他的學生羅伯特•富勒(Robert Fuller)發現,事實並非如此。他們在數學上進行了更為深入的研究,最後發現,蟲洞會誕生、膨脹、連通和死亡,如圖 13-3所顯示的那樣。


C:\Users\anastasia\AppData\Roaming\Tencent\Users\810479916\QQ\WinTemp\RichOle\3]AI)W{828HW0I{`P~4P)78.png
圖13-3

圖13-3的圖a表示的是,最初,我們的宇宙有兩個相互獨立的奇點。隨著時間的流逝,兩個奇點終於在宇宙的高維超空間里面相互連通,創造出了蟲洞(見圖 b)。然後,蟲洞的周長不斷膨脹生長(見圖 c 和圖 d),然後蟲洞又開始收縮斷開(見圖 e),最後留下兩個獨立的奇點(見圖 f)。誕生、膨脹、收縮和斷開的整個過程是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的,任何東西都無法在這麽短的時間里從蟲洞的一端穿越到另一端,即便光也不行。任何嘗試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完成穿越蟲洞之旅的人或物,都將在蟲洞斷開時被毀滅。

這是無法逃脫的命運。如果宇宙曾經不知何故地產生了一個不包含任何引力物質的球形蟲洞,那麽它將遵循上面描述的步驟走完一生。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物理定律就是這麽預言的。

惠勒並沒有因為這個結論而灰心。相反,他很高興。他認為,奇點(空間和時間無限彎曲的地方)是現有物理定律的“危機”,而危機正是極好的導師。如果我們明智地去尋根究底,那麽便可以在極大程度上領悟物理定理。
 

修訂朋友科幻小說給我的啟發
 

時間快進大約1/4世紀,也就是1985 年5月。

卡爾•薩根給我打電話,讓我評論一下他新寫成的小說《超時空接觸》中關於相對論的描述是否科學準確。我很高興地答應了,因為我們是很好的朋友,並且我想這本書一定很有意思。另外,我還欠他個人情,因為是他介紹我認識了琳達•奧布斯特。

卡爾把他新書的初稿發給了我,我讀了之後非常喜歡。但在我看來,書中有一個問題:在這部小說里,卡爾把女主角埃莉諾•阿羅維(Eleanor Arroway博士從太陽系送到了織女星——是通過一個黑洞傳送過去的。但據我所知,人類是不可能通過黑洞從太陽系到達織女星或者宇宙其他任何地方的,因為在進入黑洞的視界後,埃莉諾•阿羅維博士將被奇點殺死。如果想快速到達織女星,那麽我們的女主角需要的是一個蟲洞,而不是黑洞。而且,這個蟲洞不會斷裂,是一個可以穿行的蟲洞。

所以我問自己,到底怎麽做才能讓福拉姆蟲洞不斷開呢?怎樣才能保證福拉姆蟲洞保持打開且連通的狀態,以讓我們穿行過去呢?通過一個假想的實驗,我找到了答案。

假設你有一個像福拉姆蟲洞那樣的球形蟲洞,但與前者不同的是,它不會斷開。然後,你可以沿著蟲洞的徑向發射一束光。因為這束光的所有光線都是沿著蟲洞的徑向前進的,所以這束光線在蟲洞中的形狀應該如圖 13-4所演示的那樣。在進入蟲洞的時候,光束會匯聚起來(光束的橫截面變小),而當光束從另一端離開蟲洞的時候,光束又會發散開來(光束的橫截面變大)。蟲洞對光線的作用是發散的,類似於一個凹透鏡。
 
C:\Users\anastasia\AppData\Roaming\Tencent\Users\810479916\QQ\WinTemp\RichOle\R0HSZ}UJ``QK%6P]UEX~7V7.png
圖 13-4

我們知道,引力體(例如太陽或黑洞)會將光線向內彎曲(見下圖),而不能將光線向外彎曲。若想將光線向外彎曲,那麽作為透鏡的引力體需要具有負質量才行(當然負能量也是可行的,因為愛因斯坦的質能守恒方程告訴我們,質量和能量是等效的)。

C:\Users\anastasia\AppData\Roaming\Tencent\Users\810479916\QQ\WinTemp\RichOle\6)%@OAZNO]T310QM3$)H%8P.png
圖13-5
 
基於上面這些基本事實,我得到了以下結論:

任何可穿行的球對稱蟲洞一定是由某種具備負能量的物質支撐著的。這些物質的能量至少要和光束(或者其他以近光速運動的物體)穿行蟲洞時所承受的負能量相當。(在相對論物理定律里,能量的概念比較奇怪——一個人所測量到的能量取決於他的運動速度和方向。)我把這種具有負能量的物質稱為“奇異物質”(exotic matter)。(後來我才知道,其實根據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任何蟲洞,無論球對稱與否,如果想要保持可穿行的性質,其內部必須填充奇異物質。這個結論是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丹尼斯·甘農(Dennis Gannon)教授在1975 年證明的一個理論的推論。由於我的一些疏忽,當時我並不知道甘農教授的這一理論。)

令人驚異的是,現有的理論表明,奇異物質是可以存在的,當然這要歸功於量子物理里面那些奇怪的法則。物理學家們甚至在實驗室里制造出了極少量的奇異物質——實驗是在距離極近的兩個導體板之間實現的。這個效應被稱作卡西米爾效應(Casimir effect)。但是那時(1985 年)的我還不是非常清楚蟲洞是否可以抓住足夠多的奇異物質以保持自身的連通,所以我還做了其他兩件事。

第一,我寫信給卡爾,建議他把書中“通過黑洞把埃莉諾·阿羅維博士送到織女星”中“通過黑洞”的部分改成“通過蟲洞”。信中我還附上了一份描述蟲洞的相關計算。這份計算顯示,可穿行蟲洞內必須填入“奇異物質”。卡爾接納了我的建議(並且把我有關蟲洞的方程加在了他小說的致謝里面)。從此,蟲洞正式出現在現代科幻領域,比如小說、電影和電視劇等。

第二,我與我的兩名學生馬克·莫里斯(Mark Morris)和烏爾維·尤爾特塞韋爾(UlviYurtsever)一起發表了兩篇關於“可穿行蟲洞”的科技文章。在這兩篇文章中,我們向物理界同行們提出了一個問題:通過結合量子定律和廣義相對論物理定律,一個高度發達的文明是否可以在蟲洞中放入足夠多的奇異物質來使之保持連通?

這促使物理學家們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直到今天為止——大約30 年過去了——這個問題依然沒有答案。絕大部分研究結果給出了否定的答案,“可穿行蟲洞”也許不可能存在。我們離最終的答案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相關細節請閱讀我的物理學同事艾倫·埃弗里特(Allen Everett)和托馬斯·羅曼(Thomas Roman)合著的《Time Travel and Warp Drives》一書。
 
電影《星際穿越》,基於理論猜想的演繹
 
在電影《星際穿越》中,庫珀說,蟲洞不是一個可以自然發生的物理現象。

我完全同意他的觀點。即便物理定律允許可穿行蟲洞的存在,在真實的宇宙中也是非常不可能的。我必須承認,這里所描述的可穿行蟲洞的存在性與相關性更多的是猜想,連基於現有科學理論的推測都算不上。

為什麽我對蟲洞的自然產生如此悲觀?因為我們沒有看到宇宙中的任何天體在它們“變老”的時候變成蟲洞。相反地,天文學家們看到了許多大質量恒星在耗盡核燃料時塌縮成了黑洞。

另一方面,人們有理由期望蟲洞以“量子泡沫”的形式自然地存在於亞微觀尺度上(如圖13-7所示),這個量子泡沫是一個假想的蟲洞網絡,泡沫會持續不斷地在出現和消失之間波動,而這種波動的方式被我們目前還不是非常清楚的量子引力理論所控制。

在任何一個給定的時間內,泡沫是隨機的。這就意味著,這個泡沫會在一定的概率下呈現出一種形式,同時也會在一定的概率下呈現出另一種形式,而且這些概率是連續變化的。另外,這個量子泡沫非常非常小,泡沫中蟲洞的典型長度是所謂的普朗克長度,即 0.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1 厘米,也就是原子核直徑的萬億億分之一。實在是太小了。


\ 
 
回到 20 世紀 50 年代,約翰•惠勒就已經給出了關於量子泡沫的有力論證,但現有證據表明,在量子引力的理論框架下,很多機制會降低量子泡沫的波動幅度,甚至抑制量子泡沫的產生。

如果量子泡沫確實存在,那麽我希望有一個自然過程能夠讓蟲洞從普朗克長度長到人體的尺度,或者更大。這或者就發生在宇宙的極早期,在宇宙極快速“暴漲”膨脹的時候。但是物理學家們並沒有看到任何證據可以表明這種自然增大能夠或已經發生。

另一種產生自然蟲洞的機制就是宇宙的大爆炸創世,但這個可能性極小。我們可以設想可穿行蟲洞在宇宙大爆炸時期本來已經產生,但是這個設想是非常不可能的。之所以說設想,是因為我們對宇宙大爆炸並不了解;之所以說不大可能,是因為在我們所知道的大爆炸中沒有一樣能夠提供形成可穿行蟲洞的線索。

一個超級發達的文明是創造出穩定的可穿行蟲洞的唯一希望,但這要面對太多的困難,所以我依然持悲觀態度。

在一個沒有可穿行蟲洞的空間中制造可穿行蟲洞的可行途徑是:把它從量子泡沫(如果量子泡沫存在的話)中提取出來,放大到人類尺寸,甚至更大,然後向蟲洞中添加奇異物質以保持這個蟲洞的連通。這些步驟,甚至對於超級發達的文明來說,都是一項艱難的任務。當然,這也許僅僅是因為我們不理解如何運用量子引力理論來控制量子泡沫,並提取當中的蟲洞,也不知道早期的放大過程。當然,我們目前對奇異物質的性質也不很了解。
乍看上去,制造一個蟲洞好像很簡單(見圖 13-8)。只要把我們的宇宙膜(我們的宇宙)向著超體的方向推出去,創造出一個小錐體(見圖 a),然後把我們的宇宙繞著超體折疊起來(見圖 b),接著在錐體正下方折疊起來的平直空間上開一個小洞,再在錐體的尖端開一個小洞,最後只要再把這兩個小洞縫起來(見圖 c),一個蟲洞就誕生了。哈,就是這樣!


C:\Users\anastasia\AppData\Roaming\Tencent\Users\810479916\QQ\WinTemp\RichOle\ICLY(24NS0GE$[IT[U[G}%I.png
圖 13-8
 
在電影《星際穿越》中,羅米利(Romilly)用一張紙和一支筆演示了我剛才陳述的創造蟲洞的方法(見圖13-9)。從旁觀者的角度來看,這個過程非常簡單,就是玩玩紙和筆,但是如果這張紙就是我們的宇宙膜,創造者是生活在我們宇宙膜上的文明,所有操作只能在我們的宇宙膜內完成,那麽這個過程將無比艱難。


C:\Users\anastasia\AppData\Roaming\Tencent\Users\810479916\QQ\WinTemp\RichOle\HGZ_8`KNJ}8FK(IIFKKN_EE.png
圖 13-9
 
實際上,除了第一步——在空間中向高維度的方向推出一個錐體(我們只需要一個非常致密的天體,例如中子星)——我根本不知道其他步驟如何實現。如果想接著在我們的宇宙中打孔的話,唯一的途徑就是借助量子引力理論。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是禁止我們在宇宙中打孔的,所以如果想在宇宙中打孔,唯一的方法就是尋找廣義相對論失效但量子引力統治的區域。對於我們來說,這一認知幾乎為零。
\ 
版權聲明:本文摘編自《星際穿越》一書,作者基普•索恩亦為同名電影《星際穿越》唯一科學顧問,編輯齊介侖,i黑馬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zzyyanan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

你可知道,星巴克咖啡(Starbucks Coffee)能在台灣紅遍大街小巷,最早的源頭,竟來自一張清單!

一手將7-Eleven統一超商拉拔起來、成功引進星巴克,人稱「流通業教父」的全聯福利中心總裁徐重仁,最知名的工作搭檔,就是他的筆記本與便條紙。到現在累計數千張便條紙、好幾箱筆記本,密密麻麻記載著的,是他的獨門清單執行術。

很多人都有隨手記下待辦事項與靈感清單的習慣。但徐重仁辦公室的一景,卻讓我們看到了,當清單碰上好的執行習慣。可以發揮多大的力量。

心法一:用筆記,釋放腦袋壓力

採訪這天,徐重仁準備好一大落筆記本,每本都整整齊齊乾乾淨淨的,工整的標上日期。隨手翻開二○一一年的一本筆記,上面竟然寫著美國女星潔西卡.艾芭 (Jessica Alba)的大名,下方將艾芭創辦的誠實公司(The Honest Company),列為關注對象,這家公司,是幫助艾芭今年登上《富比世》美國白手起家女富豪榜的關鍵。

早在四年前,不關心八卦的徐重仁,竟在艾芭甫創業之際,就注意到這家網路電商。

徐重仁的靈感清單能發揮力量,第一個關鍵是:靈感一出現,他馬上寫。

「有靈感,要馬上寫下來。」徐重仁解釋,人的記憶力有限,隨時想到隨時記,可以保留住好的靈感,寫下來也等於釋放強記下來的壓力、讓腦筋繼續思考下一件事,「讓我覺得很輕鬆,壓力減輕不少。」

在寫的同時,他同時會思考下一步動作,並且要求自己馬上執行。「不能說列個(待辦)清單慢慢做。」據他觀察,大多數人列出待辦清單後,通常會拖延,「結果是都不會去做啊!」

徐重仁舉例,最近自己正研究農業,看到日本電視頻道正在介紹某家農產公司的成功故事,馬上拿出紙筆,邊看節目邊摘錄重點,並加入自己的靈感與想法,列成摘 要清單。等節目一播完,他以摘要為本展開研究,上網到該公司網站了解經營模式、知道經營者的來歷後,評估需要更進一步接觸,就請秘書主動聯絡、親自拜訪該 公司。徐重仁說,經過一番交流後,縱使不能合作,也可以嘗試將他們的成功方法,用在自己工作上。

心法二:馬上做,引進星巴克關鍵

第二個點是,寫下後,馬上做。

讓靈感藉由列成清單這個動作,不只停留在「想」的階段,而能「舉一反三」,並能進化到「做」。最成功的例子,就是當年他為統一集團引進星巴克咖啡。

「我有朋友跟我說:『我也覺得(星巴克)很好喝,為什麼只有你引進?』」徐重仁笑著說,他一開始並不懂什麼是星巴克,只知道在美國、日本好像滿夯的,就將 對星巴克的大略了解列在清單中。接著研究後,發現引進台灣也許行得通,由此引發一連串的評估與策略。結果,就是讓星巴克成了台灣人們除了家裡、辦公室以外 的第三個生活空間,「如果沒有記下來,那我可能像一般人一樣,就只覺得外國的星巴克咖啡很好喝。」他說。

由於他的清單一記下來就要「衝衝衝」執行,徐重仁三十七年來累積的清單,有個極不可思議的特色:從不塗改。既沒有錯字塗寫、也沒有刪文、補詞,或畫線調換 順序,工整端正的字跡,總讓人誤以為是事後謄寫出來的。「哪有那個時間啊!」徐重仁說。因為他總在縝密思考後,才一筆一畫記下來。

他的每一張清單,就像是一個又一個的行動計畫。

為了隨時捕捉靈感,徐重仁在隨手可得的地方,都擺上回收紙裁剪而成的便條紙,辦公桌上有一大疊,在家中包括飯桌、床邊、客廳都擺上了便條紙。那廁所呢? 「現在廁所都改用手機記了。」徐重仁笑說,除了便條紙,隨身攜帶的口袋大小筆記本、智慧型手機,都是自己記錄清單的工具。

心法三:回頭想,精準累積靈感

第三點,重要的靈感,再收斂變成商機筆記。

其實,剛進到職場時,徐重仁並沒有列清單的習慣。這習慣,是被他當年的老闆──統一集團創辦人高清愿所逼出來的。「你如果沒拿筆記,他會罵你,」徐重仁回 憶,高清愿認為,一個人不可能記那麼多事情。高清愿自己習慣列出待辦清單,達成時就打勾,搭配他的高自律能力,效果很好。性子比他更急的徐重仁,學到這招 後,很快就演化為連打勾也不必。

「我沒必要打勾,因為馬上就要做。」

「原則就是:簡單的事不要複雜化。」能一次執行的事,就不要分段進行。

但,每當有靈感,寫下來就要執行,難道不會筋疲力盡嗎?

其實,徐重仁的清單還有分類型,有一種要當下立刻執行,有一種則是長期追蹤參考性質,先了解大概趨勢,就先放下,類如潔西卡.艾芭與誠實公司。

徐重仁認為,這部分也很有價值。「有時候我需要跟同仁討論一些主題,我也會去翻翻以前的筆記本,」他說,就算時間很緊迫,但因為以前已經準備過,很快就知 道要講些什麼,「如果平常沒有這個習慣,事到臨頭就會找不到可用的資料。」真正很重要的靈感清單,他也會在累積些資料後,重新謄寫在大筆記本上。

的確,徐重仁因為經驗累積,可以很快就列出精準的靈感清單,這對多數人而言,並非容易的事情。但別忘了,三十七年前的他,也不過是個碩士畢業的菜鳥。當他把列清單與行動,化為日常習慣後,力量,自然能發生。

【延伸閱讀】工作值得做?徐重仁幫你Check ——給上班族的工作檢查清單

□ 能否快樂工作?

□ 能否化壓力為動力?

□ 能否體會習得專業比經驗更重要?

□ 工作的方法正確嗎?

□ 能否做到見樹也見林?

□ 工作之外,OFF生活是否精彩?

資料來源:徐重仁

整理:蔡靚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9954

深入基地》從每年5萬筆PO文,撈出開發靈感 顧客意見網 變熱賣24倍淘金庫

2015-12-07  TCW

印良品尋找熱賣商品的法則有多厲害?

從無到有,在四年之內成為中國手機第一品牌、估值達四百億美元的小米科技最清楚。

負責小米網路行銷的副總裁黎萬強在二〇一三年的一場有關小米品牌秘密的演講時公開說:「未來小米要做消費電子的無印良品。」

他指出,「在無印良品的公司裡面有一個部門叫作生活良品研究所。他們做產品的改進過程跟我們做MIUI點類似......,就是他們在做產品的時候會把不同的改進方案放出來,然後聽顧客的想法,再做其他的改進。」

宣稱要當消費電子無印良品的小米,一年後還真的用行動證明他們對無印良品的「崇拜」。小米在去年跨進家電消費電子領域的第一項產品空氣清淨機,整體設計就是「山寨」無印空氣清淨機的商品。

黎萬強口中的生活良品研究所,就是無印良品能從眾多消費者的意見反饋裡,找出熱賣商品,塑造出無印粉絲經濟的秘密基地。

不只單向接收意見

粉絲能按讚互動,精確度大增無印設置了三種蒐集顧客意見的管道,一年蒐集五萬個跟商品與服務相關的意見。然而,企業都有顧客意見箱,為何獨獨無印良品能從中淘金?

神戶大學大學院經營學研究科教授小川進曾為文寫到,跟顧客間展開大規模的溝通與反鎮,是無印能成功從顧客意見開發熱賣商品的關鍵。

高頻率的互動,可以從生活良品研究所跟無印粉絲的互動得知,生活良品研究所直屬會長金井政明,扮演著顧客需求與商品開發部問的橋樑。其下管理的「創意公園 (idea park)」一年蒐集八千個意見,多數跟商品相關,取名為「公園」的原因是,顧客登錄後發表的意見全部公開,連金井政明都隨時用手機查看這些意見。

為了把顧客意見轉換為商品力,再轉換成消費力,生活良品研究所花了五年。

多數企業提供制式的空白欄或五分滿意表給客戶,單向接收意見,但是無印認為問卷調查無法深入了解顧客的需求,五分調查表也難得知顧客滿意度,於是開設創意公園,顧客可以就個別產品發表意見,蒐集到的都是用戶的意見,精確度大增。

多數企業單向接收意見,但是無印把顧客當成社群經營,這是第一個差別。

創意公園裡所有意見都公開,底下都附有按「讚」跟「評論」功能,就像是在公園裡聊天。討論互動中會吸引更多人對商品戚興趣,按讚人數越多,越可能被採用。無印對意見會在一週內做第一次回覆,三週內決定是否採納。

不會全聽顧客的話

三層過濾留言,維持品牌精神每週生活良品研究所都會收到一百多條意見,為了不被意見淹沒,最重要的一步是選擇該聽進什麼,無印至少有三關過濾機制。

生活良品研究所課長永澤芽吹接受《商業周刊》獨家專訪指出,不是每個顧客意見都會轉化成商品,唯有符合無印良品「好感生活」、「這樣就好」理念者才會中選。

她舉例,最常被淘汰的意見是對顏色跟時尚的偏好,像是「希望粉紅色沙發套」,不符合無印採用自然色系的規定。

扣除掉重複意見與不合無印品牌理念,至少會過濾掉一半的顧客意見。

第二階段檢討從無印產品既有類別去看,需不需要開發此產品,第三階段生活良品研究所不只把意見丟給各部門就了事,每週一召集衣料、生活雜貨與食品部門主管開會立即判定是否採納。過程中,無印會在意見下標示進度,如,「開發中」、「檢討中」,顧客隨時知道更新進度。

每年約有一〇%的意見被採用,商品開發時間平均約一年,商品上市後,永澤芽吹會通知顧客並且附上購買網址,把意見轉化為實際購買力。

永澤芽吹指出,顧客不會說出要開發什麼商品,只會說出自己的煩惱,團隊則必須從煩惱中發現顧客生活的問題,進而開發商品。即,不是從顧客口中找答案,而是發現問題。

不常開發新品

強化戰略商品,減品項反而更賺法政大學經營學教授西川英彥研究指出,利用群眾智慧開發商品手法稱為「眾包(crowdsourcing)」,透過眾包方式誕生的商品,商品獨特性強,壽命更長。

台大國際工商管理學系暨商學研究所教授陳文華認為,無印讓顧客全程參與商品的製作過程,讓顧客有一家人的感覺,提高對品牌的忠誠度。

一般企業接收到顧客意見後,傾向開發新商品,意在擴大客群。

企畫設計室長矢野直子指出,在無印多數的意見都用於修正既有商品,而不是開發新商品,因為好用的東西一個就夠了。

這種一點點修正讓商品變得更好用,在日本被稱為「微差力」:這不是讓產品從六十分變為九十分,而是以細微差別做為創新,讓產品從九十六分進步到九十八分,這是極端困難的事情,但,當五千多項商品都能累積微小的創新,就能拉大跟對手的大差距。

這也是無印在七年前開始進行減項戰略,把商品數減少,營收卻能夠逆勢增加的關鍵:雖然商品數少了,但留下來的戰略商品功能都有對應消費者需求的提升,才能讓消費者願意花更多的錢買進。

無印「微差力」的能耐,從一個冷水壺的改造,就可知道其對顧客需求,分寸拿捏得極為細微。

無印的冷水壺在二〇〇六年上市後,經歷過三次改造,日本設計師發現日本冰箱較小,設計出一款長形水壺,側面設計為平面,水平放置冰箱很穩固也不滴漏,上市 後女性顧客反映容量太大不好拿,無印讓把手變得更厚實,以方便拿取,濾網跟壺蓋也因應客戶建議重新設計,變得更容易拆卸拿取。

無印良品台灣總經理梁益嘉指出,日本無印良品有專屬App,為了增加顧客說出意見的誘因,發表或意見被採納就贈送App里程數,可轉換為購物金。意見有可能被採納,也是顧客願意發言的誘因。

網路社交媒體讓企業更容易接觸到顧客意見,卻也更容易被掩埋在意見礦山裡,而迷失方向,要從中挖到金塊,無印良品則是用理念做為篩子,篩出真正需要被傾聽客戶的聲音,細心與之互動,從顧客的煩惱找到真正的問題,才能開啟新的成長契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4714

我來為購物車貢獻靈感了

一年一度的購物車清空大賽就要到了,最近閑的數黃瓜的博主,來為你們的購物車貢獻靈感了!

 

我其實蠻憂桑,這種時候竟然沒有金主爸爸找我來帶貨!所以不要問我是不是收了錢,因為以下全部都是自掏腰包倒貼錢的,QAQ~~

 


矽藻墊

居家浴室必備!

 

原來我用的是宜家的浴室墊,久了吸水效果就沒開始好;如果碰到香港潮濕的季節,那踩上去真是一個酸爽,還要擔心會不會長蟲;用了一兩個月怎麽也要洗一洗,可是這貨差不多是要在室外曬兩天才能幹,有點小痛苦。

 

但是自從有了矽藻墊,洗完踩上去,腳幹的超快,有種踩在幹沙子上的趕腳;潮濕的時候也完全不用擔心會發黴、長蟲子什麽;清潔很方便,用砂紙擦一擦,水沖下,然後放在太陽下曬曬就好;並且石頭很薄,不會卡門(宜家的墊子卻會),放地上非常耐用。

 

我是隨便在實惠買的一個小號的墊子,好像一百多港幣;後來還在淘寶上給爹媽買了個(淘寶價只要35塊),爹媽用了說還可以,升級換代了原來鋪地上的毛巾。

 

這貨除了地上的墊子,還有杯墊,於是又買了倆,夏天喝凍飲的時候,就不用辣麽強迫癥了。

 

Moleskine筆袋


Moleskine的本子是貴,但是自從我花了一分鐘才撕下兩頁紙後(開會時候別人沒帶紙),我深深相信這貨的質量確實是很好。

 

不過我覺得比本子更好用的,是他家的筆袋。套在本子上,外面可以插上兩三支筆,並且還有拉鏈,里面足夠放下名片、U盤什麽,是一副隨叫隨到的開會好幫手,一看就是個努力工作的小螺絲釘。

 

不過價格確實秉承了本子的路線,要賣到328(讓我再次感謝下北京好基友的禮物),你們自己看吧,反正用是挺好用的!

 

雖然本子這些賣的貴,但他們家的包包性價比很高!背包的質量不錯,樣子也比民工專用的Tumi、新秀麗那些更文藝、更好看,價錢2000有找,你們可以看看。

 

KIKO指甲油


推薦原因有倆:一是幹的非常快,二是價格便宜,35塊。

 

我塗兩層,手上至少可以保持一個半星期,持久的效果倒是比香奈兒那些都好,價格只是零頭哦。

 

LP魚子醬精華水


燒錢的時候還是來了。哈哈,你們應該知道,一年多前在我對自己左右臉測試完妮維雅和LP之後,我便掉進LP的坑里,現在已經用到第三套了。

 

出現的一個問題是,皮膚穩定了,但好像也到了一個瓶頸。然後試了精華水,啊啊啊,開始幾天的效果真的是驚為天人,塗完睡覺起來洗臉的時候,簡直被自己的臉嫩到了。然後我把一份試用裝給了我們組的小姑涼,用完也是,啊啊啊,驚為天人啊。

 

於是我就又入坑了!要拉著你們一起!(不過用完三個月後,那種驚為天人的感覺是少了一些,但整體皮膚是穩定的)價錢嘛,大概就是一個Moleskine的背包吧~~


不過好像國內還沒開始賣?

 

Dyson吸塵器


這!是!我!最!喜!歡!的!家!電!

 

家里地上的、沙發上的長頭發,不小心灑到地上的面粉,要放在真空袋里的被子衣服,桌上的灰、花盆的土,一臺機器可以全部搞定。哎呀,真的是好喜歡好喜歡好喜歡!比吹風機更喜歡

 

祝福老板每年都能賣出很多很多的吸塵器,早日把電動車造出來,我一定會再來光臨的。

 

養生壺


中年婦女的養生之選,其實測評我做的差不多了,希望下周能給你們寫出來。結論是:

 

如果你家啥廚房電器都沒有,那買臺北鼎的壺(1000左右),可以解決你不少問題,煮粥煮茶燒水煲湯都可以。貴的主要原因是細節做的確實很好。

 

如果你家電器比較齊全,特別是燒湯、煮飯那類的鍋比較多,那可以考慮買臺小熊的養生壺(300左右),作為一臺保溫型產品,燒水、煮茶什麽都是極好的。有些細節雖然用起來不方便,但是他便宜啊!

 

好啦,這就是今年我覺得還不錯,想跟你們分享的!祝大家剁手節快樂!


當然,留言區歡迎你們留下你們購物車里的好東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9135

金融人語你拿夠靈感未?

1 : GS(14)@2011-11-30 22:23:48

下次抄野或靈感來唔該quote source...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07&art_id=15847269
金融人語:周大福一家親董事會
2011年11月30日



周大福珠寶( 1929)主席鄭家純日前於投資者推介會上解釋周大福上市目的,純官的說法是擔心第四代管唔掂公司,簡而言之,即係希望借個資本市場教下一代做生意。鄭裕彤家族企業用人唯親的形象,確實根深柢固,亦是家族企業傳承下一代的常見挑戰,有必要借資本市場幫手,加諸一啲紀律。可惜的是,周大福董事會以親人和老臣居多,獨立董事主要係商界友好人士,未見從外邊引入更多專才,協助新一代管理公司。
周大福董事會當中 15名成員,鄭氏家族仍佔去三分之一,老中青三代全部有代表,家族色彩未見有減。 5名家族成員包括:
第一代─鄭裕彤(名譽主席,非執董)
第二代─長子鄭家純(執行主席)、
姪兒鄭錦標(非執董)
第三代─長孫鄭志剛(執董)、孫鄭志恒(執董)

用人唯親難予投資者信心

至於其他非家族董事會成員,絕大部份係幫彤叔打拼數十年的忠心家臣。董事總經理黃紹基, 20歲出頭已喺周大福由見習生做起, 30年來一直爬到上家的位置,其他董事如陳曉生、古堂發等,亦都係 70、 80年代加入周大福。
其實所有家族企業普遍有用人唯親的現象,關鍵係上位嘅人有冇料到,鄭氏企業喺呢方面確實畀唔到投資者太大信心。《壹週刊》 2002年一篇訪問,採訪了鄭裕彤夫婦及周大福員工多人,提到鄭裕彤為帶挈鄉里,安排了不少順德同鄉,到香港周大福打工。上市公司新世界發展( 017)也長期有此現象,例如彤叔細佬裕培,曾任新世界發展董事,鄭裕培訪問中坦白說:「你話我搞地產,但我連則都唔識睇,英文又唔識,淨係識德文、順德文。」

溝淡一家親色彩有難度

為了今次上市,周大福搵咗 4名相當有名氣本地商界人士,出任獨立非執行董事,包括利豐( 494)主席馮國經、已任新創建( 659)及恒地( 012)等 11家公司董事的鄺志強、立法會議員林健鋒和中策( 235)行政總裁柯清輝,除咗馮國經自己係大老闆外,其他 3人都係香港商界及地產界的友好人士。佢哋可唔可以溝淡一家親董事會的色彩?睇怕有難度。
周大福在董事會之外,仲有稱為「名譽顧問」的四大長老,分別是彤叔弟弟鄭裕偉及姪仔鄭錫鴻,另外兩名是相信持有周大福數個巴仙股權、服務半世紀的老臣何伯陶、黃國庭。種種安排,都顯示彤叔念舊重情誼,但也令人聯想到周大福的親戚裙帶關係,甚至比其他系內上市公司更濃厚。

中國多金靠獨董鍍金

周大福珠寶( 1929)用人唯親唯老,與另一新股恰成強烈對比。與星光熠熠的周大福在星期一同日路演,因而近乎無人談論的另一 IPO中國多金屬礦業( 2133),號稱是雲南省最大鉛鋅純採礦企業,想抽水最少 12億元。

中資公司罕見陣容

呢隻新股有趣的地方係,董事會 13人,獨立非執董佔去 6人,差唔多佔一半, 6人當中更有 5人係各自有啲來頭的鬼佬,確實少見。而股東自己僅佔 3席董事,其餘執董都係負責經營的管理人員,表面上對企業管治十分重視,誠意可嘉。
上市公司的獨董,即使身份表面上係獨立,都可以因為同控股股東老友鬼鬼,又或另有利益聯繫,未必真係咁獨立。但係我哋上網睇中國多金本招股書初稿, 6位獨董都算係獨當一面,來自五湖四海,經驗亦甚為多元化,如此陣容,在中資公司當中甚為罕見, 6人簡介如下:
1) Keith Abell─ 54歲,能夠講流利普通話,曾任高盛副總裁、黑石香港及東京地區董事總經理, 2009年創辦美國房地產投資顧問公司;
2) Christopher Casey─ 56歲,任英國畢馬威合夥人多年,現時是英國一投資基金的非執董;
3) Richard Charlton─ 63歲,曾任 Paribas英國執董、法比銀行集團( Dexia Group)特別顧問、滙豐英國私人銀行執董,目前是花旗國際高級顧問;
4) William Hayden─ 60歲,目前係澳洲及加拿大多家上市礦產股董事,曾任埃索澳洲等多家資源公司的地球物理學家;
5) Maarten Kelder─ 48歲,美國企業諮詢公司合夥人;
6)繆國智─ 60歲,曾任澳華黃金財務總監
多金似乎都知自己的獨董陣容係賣點,招股書特別寫明獨董佔董事會近半,可以提高決策透明度同埋合理程度,又話管理層每月會向獨董提交一份詳盡管理報告,每季又會有財務報告,做到十足。

主席透過兒子持股

不過凡事睇兩面,中國多金咁落力建立優良管治形象,可能係因為它 2009年才成立,毫無往績可言,管理團隊都係去年至開始拼湊而成。公司主席冉小川本來係四川一名普通官員,其後任職國企及多間公司管理層,從來冇礦產經驗,到 2009年才下海經商創辦公司, 2010年初就有辦法攞到第一個礦場的採礦許可,今年逐步投產,但其餘在過去年半攞到手的 3個礦場都還未有產出。
同近年一些民企如碧桂園( 2007)一樣,冉小川自己亦不持有多金股份,八成股權全部以仍在外國讀書的兒子冉城昊的名義持有。
2 : GS(14)@2011-11-30 22:29:22

http://realforum.zkiz.com/thread.php?tid=27222
http://realforum.zkiz.com/thread.php?page=0&tid=26966
日期為證
3 : 游浪潮(3792)@2011-11-30 22:38:20

也不知道是其人還是其助手了,不 quote source 就有如小偷﹗
4 : provleng(11142)@2012-06-25 03:06:31

到現在這個價,市值都唔平.
5 : GS(14)@2012-06-25 22:28:09

4樓提及
到現在這個價,市值都唔平.


唔理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6775

【美圖晒晒】港美女作家移居花蓮 好山好水搵靈感

1 : GS(14)@2016-02-02 15:57:12

台灣花蓮的「好山、好水」,一向是吸引外地人的一大原因。最近,香港美女作家「夏雪」移居到花蓮,並將自己在台灣的點點滴滴,用文字記錄下來。從她的字裏行間也可發現,台灣在她的眼中有許多優點,就連「垃圾車」、「垃圾桶」在她筆下都變得可愛無比。夏雪來自香港,著有《找1/2顆荳蔻》、《咖啡杯的絮語》等作品,她自稱是個除了寫字和閱讀以外,便宅在家裡的腐女,另外,夏雪一直以來都很喜歡來台灣旅遊,後來更是直接移居到花蓮居住,每天寫作在台灣的生活札記,連她的著作《找1/2顆荳蔻》的故事,都是以台灣為背景書寫。夏雪的生活札記中曾說道,她對花蓮的看法,提到移居台灣後,除了因為花蓮的好山好水好空氣以外,租金也是一大重要因素,「既然走出香港,總不成還要在台北租住劏房吧!」台灣東森新聞網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202/1947614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5051

蔡英文愛貓成詩作靈感文壇新星初試啼聲

1 : GS(14)@2016-05-21 13:13:33

提到台灣總統當選人蔡英文你會想到甚麼?可能是台灣第一位女總統吧。不過紐約現代詩人Emily Skillings第一時間想到的,竟然是她兩隻寶貝貓——「想想」和「阿才」,甚至還特別為牠們寫詩,在台灣女詩人張家綸上周的新詩發表會上公開朗讀。兩隻貓咪榮升國際「新寵」,不但有人為牠們作曲、畫畫,還有屬於自己的英文詩!駐紐約記者:丁維莉蔡英文廣為人知的「貓痴」形象深入民心,現代女詩人Emily Skillings將這形象放進詩作《Notes On My Phone Looking Through My Wall Towards Taiwan》(我手機筆記的牆上面朝台灣),她上周五(13日)於紐約台灣書院朗讀詩作,透過來自台灣的華人女詩人張家綸繙譯成中文:「蔡英文的臉書頁面平行 我的臉。躺在床上。」「她的貓圍繞沙發小島。更正:她的兩隻貓『想想』和『阿才』」,主人和寵物都成了靈感,格外有趣。活躍於紐約文壇的張家綸,在紐約長島大學英文創作寫作研究所修讀期間,曾獲Esther Hyneman詩文首?,現任出版社Belladonna* Collaborative的工作室經理;也曾獲選為紐約藝術基金會的培訓作家。張家綸選擇在紐約出版第一本英文詩集創作《One Day We Become Whites》(我們終將成為白人),充滿實驗性質的散文詩,記錄了她自2010年來美國後的反思和感受。紐約藝術文學界讚譽張家綸詩作融合了「現代主義、女性主義以及前衞主義」,她笑說:「其實我在台灣的時候也很喜歡創作,但是作品給大家的感覺反而有點太前衞,似乎無法讓大眾愉悅並接受;而相對的美國現代文學創作,很講究用詞語建構出自己的『空間』,如果這個『空間』讓大家都能夠走進去的話,就是很成功的詩作。」新詩發表會上有多位紐約文學界新星出席分享詩作,包括B.C. Edwards、 Krystal Languell、Emily Skillings、Wendy Xu。詩人Emily Brandt、Alex Cuff、Jen Hyde也現場朗讀詩篇。《No, Dear》雜誌的創辦人Emily Brandt和Alex Cuff也特別到場,推薦張家綸的詩集。詩集相關網址:http://www.nodearmagazine.com/chapbooks/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518/1961702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0540

【紐約尋夢】立志做爵士樂手!琴師從污糟地鐵搵靈感

1 : GS(14)@2016-12-10 13:29:23

「畢業以後的兩年,我仍然在不斷找老師學習,也在一些小酒吧、餐廳當樂手,別人喝紅酒、跳舞時,我就給他們伴奏。」談到自己過去的經歷,來自台北的音樂人鐘崇豪並不覺得艱難,反而認為很有趣,「我的老師到了六十歲了還在學習,還在計劃自己的下一步,這也讓我覺得,我還需要吸收更多聲音和感覺!」7日下午,他與自己的樂團「爵士實驗三重奏」一同受邀,為即將參與的「樂」在紐約系列音樂會預演。駐紐約記者:王筱辰洋談到來美國紐約的原因,鐘崇豪說,雖然自己很享受在酒吧演奏的生活,但覺得不能停下學習的腳步:「我到了紐約才發現,每個人每一天都在不斷學習,這是我在台灣沒有感受到的。」因此,他毅然決定繼續讀書,通過重新考試被紐約市立大學爵士樂專業錄取。他說:「爵士樂很大一部分是即興的,想到甚麼就彈甚麼,紐約有這麼多不同的人事物、這麼多國際的樂手,每一天你都會吸收到不同的經驗、聽到不同的聲音。Subway(地鐵)很髒很髒、都市很喧鬧,這些都會讓你很容易受到影響,從而改變你自己的想法和音樂。」來到紐約後,通過與更多不同背景、族裔樂手的交流,他表示自己的「聲音」也改變了。他也希望台灣的音樂人能更多打開自己,學習和聆聽更多的聲音。除了鋼琴手鐘崇豪,「爵士實驗三重奏」中的鼓手陳璿文畢業於長庚大學電機(電機工程)專業,但喜歡爵士的他並沒有像其他人一樣繼續扮演「工程師」的角色,而是毫不猶豫地進入音樂圈,先是進入軍樂隊,後來又申請到紐約「新學院大學」( New School)的爵士樂系。他坦言:「很難,之前會的東西全部清零,一切重新開始,就像學習一門新的語言一樣。」或許正是這樣的衝擊給了他們更多的靈感,貝斯手許巽舜就表示,彼此之間從未覺得磨合有困難,反而希望越不同越好:「差異大是一件好事,這樣我們就會有不同的想法!在音樂上,每個人都說不一樣的語言,都有一樣與不一樣的地方,才是好玩的!」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210/1986122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9057

【紐約直擊】憑張愛玲攞靈感川菜館連摘米芝蓮五星

1 : GS(14)@2017-01-12 08:08:25

「對我來說,金融行業就像一個『漂亮的男朋友』,別人看起來非常炫麗,讓人神往,但我心裏不是特別開心。」最新的紐約米芝蓮名單(Michelin)日前剛揭曉,王怡明憑着自己一手打造的川菜館「傾城」(Cafe China)蟬聯米芝蓮一星餐廳,這也是她連續第5年摘星。當初她毅然決定離開金融業投身餐飲,對此,有美國客人對她說:「感謝你離開銀行去開餐館,妳做了一件無比美妙的事!」駐紐約記者:王筱辰洋身為「傾城」與「傾國」(China Blue)兩間餐廳的創始人,王怡明與丈夫兩人都曾在紐約從事金融業,但她坦言工作環境給她帶來的感覺是「壓抑」,找不到工作中的激情與滿足感,因而義無反顧決定轉行開餐廳。她說:「我看到我的廚師雖然很辛苦,但竟然一邊唱歌一邊工作,這給我非常大的震撼。」在美國,王怡明學到了讓她改變一生的東西:「很多事情不在於你做甚麼,而在於怎麼做,並且把小事當成大事做。」她說,餐館就是她的一個小盒子,把自己的夢想放在裏面,也是她對於中國文化的一種表達,所以她並不把這當做一件小事,而是用心良苦地嘗試與安排。她稱自己是個「挑剔」且「討厭」的人:「我對整個用餐體驗要求很高,由於在紐約都找不到讓我滿意的中餐,讓我覺得有一些可悲,中國博大精深的飲食文化並沒有被體現出來。」讓王怡明感到驕傲的是「傾城」是全紐約第一個只經營100%正宗中餐的餐廳:「走到任何一個中餐館裏面都往往有美式中餐,有時為了迎合美國人胃口,很多餐館的服務員會在菜單裏打記號,標明這個客人是西方人,廚師便會把這個菜做得很西式,這很糟糕,這是我們自己放棄了機會。」因而,她沒有走上傳統美式中餐的老路,連餐廳的裝修風格都拋棄了傳統概念:「中國的文革期間消滅了很多東西,大部份是皇家的東西留下來,所以外國人對中國的解讀也出現偏差,以為金色、紅色、龍鳳就是中國,對餐館來說這是不合時宜的,中國文化裏有更多婉約、謙遜的部分。」為此她親自操刀進行室內設計,被米其林評價為「眨一下眼就會錯過的三十年代的老上海」。「張愛玲是我的靈感,她的文字好像能把人帶到一個地方,而我希望我的餐廳就是那個地方,一走進來就回到三十年代。」她認為,用餐的體驗是通過「眼耳鼻舌口」刺激感官,她想要充分利用這五個方面,讓客人通過飲食來旅行。而她也是在開餐廳以後才知道,原來在紐約有這麼多中國通:「他們知道Chinatown(唐人街)並不能代表真正的中國,很多紐約本地人去了Cafe China,拍着大腿說:『這才是我心目中的中國菜!』」對於米芝蓮摘星,她稱是一個驚喜,可遇不可求:「他們偷偷的來,你並不知道他們甚麼時候來,不能像準備考試一樣study for it(事前作準備)。」她認為這是對自己勇氣的獎勵,也代表更大的責任:「這可以把我們推向更高更遠,讓我們思考現在做的夠不夠,還有甚麼可以加強的地方。」受到這樣的鼓舞,王怡明也再接再厲,她的第三間餐廳即將在布魯克林開業,取名「鴛鴦」。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112/1989459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2311

異動空間:演說後投資靈感

1 : GS(14)@2017-01-24 02:00:32

特朗普登基,美股升市贈興,但魏力留意到演說過後,金價由每盎斯1,200美元樓下衝上,幾粒鐘就炒高15美元,金價升向來代表恐懼、避險,聽完演說個心確係涼咗一截。舉個例,老特多番強調要「美國優先」,話美國一直保護別國的邊境,卻無法守護自己疆界,言下之意,世界警察的角色會逐步減退,地緣政局會更為動盪,帶動金價向上。美國傳媒分析老特篇講辭,發現一共有24個字,是歷任就職演說上從未出現,例如「bleed(流血)、carnage(大屠殺)、disrepair(破損)」等等,盡是負面的詞語,與傳統演說為民眾帶來希望,可說南轅北轍。反特朗普運動日益壯大,就職演說音樂會僅1萬人參與,但對面街卻有2萬人在集會「倒特」,可見社會撕裂日深,以惶恐、鬥爭作為管治方針,各位是否熟口熟面?中伏大鱷索羅斯批老特政策自相矛盾,注定失敗,個市無運行;股神就繼續大好友上身,話邊個做總統美國長期都係升。信邊個?請記得閣下不過是炒短線,毋須睇咁遠。前輩教落:太早睇啱等於睇錯,上周資金流出美股,流入貴金屬,短線可吸納金ETF或金礦股。魏力
http://www.fb.com/2012jason本欄逢周一、五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123/1990559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377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