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轉帖虎嗅文章: 視頻聯盟,「盟」出商業價值幾何? 二月立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cba217801017xz3.html
文中的數據分析不錯,至於結論,還需要再斟酌一下。
==========================================================================================
伴隨著2012年8月20日「優酷土豆集團公司」的正式成立,這樁3月12日掀起的巨頭合併大劇告一段落,而就在這5個月的時間中,藉著優豆合併的「東風」,各種視頻聯盟紛紛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
公司需要什麼樣的聯盟?什麼樣的聯盟是最有前景?是當下視頻界人們關心的話題之一。

先是線影視點播平台風行網宣佈,獲得SMG控股的百視通3000萬美元戰略投資,後者同時成為風行的第一大股東。而後騰訊、搜狐、愛奇藝三家「富二代」在 4月24日高調宣佈成立視頻內容合作組織(VCC),並稱將聯合購買電視劇版權。加之此前樂視網與CNTV的互聯網電視機頂盒業務合作,在這不到一年的時 間中,大大小小所謂的視頻聯盟多達十餘個。

視頻界流行搞聯盟的背景,可以用雪球財經分析師如下分析來解讀:「由於產品形態不足以構建強大的護城河,使得視頻行業同質化競爭嚴重,內容採購沒有議價能力、廣告提價能力有限,盈利困難,這是包括優酷在內的所有網站的通病。」
由此,各種視頻聯盟的目的大致相同,無非為了壓低版權費用、加強內容能力、開拓渠道,最終提高廣告議價能力。
但每家聯盟是否皆能如願,則不一定。

優酷土豆:虧損+虧損=賺錢?
高同質化的橫向合併在歷史上並不罕見,惠普+康柏,阿爾卡特+朗訊等就是IT界耳熟能詳的例子。但很可惜,根據美國SEC的統計,在經歷橫向合併後能產生協同效應的公司不超過30%,而合併後留存下來的上市公司股票最終跌破「合併價「的概率高達90%。
優土合併案的執導者不畏歷史。在古永鏘們看來:通過合併形成寡頭壟斷,從而降低版權採購價格,減小運營及寬帶成本,提高廣告議價能力,最終實現公司盈利。
故事是否會想主人翁想像的那樣發展下去,從優酷的二季度財報中,我們可以看到一些端倪:
1、優酷運營成本和總收入呈上升趨勢趨同,均為同比增長了96%。據此可以預計,合併土豆後,雖然優土集團可以在管理費用上可能會削減一筆開支,但佔據打頭的運營費用恐怕很難降下來;
2、內容成本佔總收入的比例正在逐步走高,由25%升至了37%。這部分成本可隨著優土的合併採集而降低(有業內人士分析會降低3成);
3、廣告商平均廣告投入從每單元人民幣90萬元增長到每單元人民幣170萬元同比增89%這對於優酷絕對是天大的利好,儘管該投放價格仍和電視相差甚遠,但足以證明廣告主在逐步認可網絡視頻的價值,而且合併後的廣告價值可能會進一步的提升。

看上去還不錯。但以上二、三兩點的成立,需要有一個前提——優土的流量要穩定增長。但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在各份數據中,都在證明著一個事實:宣佈合併後,優土流量雙雙下降了。

转帖虎嗅文章: <wbr>视频联盟,鈥溍蒜澇錾桃导壑导负危

「至於雙品牌運行,想想當年惠普跟康柏的例子吧。要麼幹掉一個,要麼差異化運營,短期內估計是後者,一個走高端,一個當槍使。看看土豆的數據:廣告收入佔 優酷比例從11年Q1開始的六個季度分別是76%,68%,61%,58%,53%,47%,43%。相信接下來會進一步下降,土豆隨著整合的深入將成為 優土集團大利益的犧牲品,有所得必有所失,有時候適當的放棄也是一種戰略。」 愛奇藝網財務高級總監李亦鵬博文中對優土後的運營有著這樣的判斷。

優土的合並不能改變流量渠道受制於人的現實。優土均是獨立的視頻網站毫無渠道性可言,同時網頁端視頻的客戶粘性相對較低,在百度搜索推出視頻整合搜索應用 後,所有視頻網站的權重均被調至愛奇藝之後,由此導致的則是電視劇和電影客戶的大量分流至愛奇藝中,而這一部分視頻又是廣告主最看重的。
此外還有一點也將對優土形成挑戰——數字電視,「作為廣電業的門外漢,互聯網公司的通常會對廣電總局嗤之以鼻,在初期甚至在一些方面有意無意的在和總局對著干,比如盜版,比如牌照,因為他們之前沒有經歷過那種廣電總局『生殺予奪』的感覺。」曾在多家視頻網站履職的@邱天叔叔(邱天)說道。這客觀上導致優土等視頻網站與廣電關係不甚親密。

因此表面上優土「聯盟」在PC端可實現繁榮,視頻內容、寬帶成本會下降、廣告主的認可度會上升。但隨著百度持續進行流量導出、優土對電視劇電影獨佔性的匱 乏、以及未來數字電視帶來的野蠻生長,如果不再次通過收購或注資的形式引入新資源,恐怕優土最終歸宿可能只是如今HP電腦的樣子。

搜狐騰訊愛奇藝:競爭對手裝啥兄弟
搜狐視頻、騰訊視頻、愛奇藝相比優酷土豆等由零創業,這三家的特點都不言而喻——都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作為曾經第二梯隊的代表性團隊,為了能夠在概念上來對優土做出威懾,一個叫做「視頻內容合作組織」(VCC)的東東誕生了。

聯盟效果如何?TechWeb曾在5月底最新整理了12部熱播電視劇的播放情況,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转帖虎嗅文章: <wbr>视频联盟,鈥溍蒜澇錾桃导壑导负危


此前,搜狐視頻和愛奇藝同時買進了經典美劇《老友記》十季,而作為VCC成員的騰訊視頻卻沒有加入採購隊伍;不僅如此,6月15日,優酷、土豆、愛奇藝、 PPTV和騰訊視頻首次聯合購劇,而此次被VCC「排除出外」的則是搜狐視頻。一時間,有關「聯盟並無實質意義,VCC名存實亡」更是眾說紛紜。

畢竟,作為直接競品的大佬,誰會甘心三者的同質化呢?
在騰訊財大氣粗的身影之下,內容方面,搜狐視頻的自制路線和愛奇藝的娛樂范值得一審。

搜狐:在Hitwise和艾瑞的數據中均可以看出,搜狐視頻的流量已經超過土豆升至所有視頻網站的第二位,而其近期最大的動作則是在自制劇 上大下功夫,其中官方更是宣傳《貓人女王》獲得了超過1.8億次的點擊量,至於視頻內容的採購,則呈現謹慎的態度,例如近期熱播的《北京青年》、《江湖兒 女》、《童話二分之一》三劇,搜狐均未參與採購,可見在連續推出多款自制劇嘗到了甜頭的搜狐,思維正在悄然改變。
但對於搜狐視頻來講,其劣勢也非常明顯,一方面是品牌的的獨立性不足,對於大眾,人們大多還在將其作為門戶的一個子頻道來看待,對於志在上市的搜狐視頻來 說,這並不能算做一個好消息。另一方面,母公司的財力相較百度騰訊仍顯劣勢,而版權劇的減少和自制劇的上升也凸顯其運營思路。

相對於騰訊和搜狐,愛奇藝鮮明的「娛樂范」是其勝負手。從網站頁面上可以看出,搜狐和騰訊都是按照電影/電視劇來分,其次再是娛樂視頻,而愛奇藝則是反其道而行之,不僅娛樂板塊置於頁面的首屏,更是在自制劇《第二夢》中大打「蒼井空牌」,充分表現出了其區隔度。
此外,先前提及百度視頻搜索的」小變化「更是為愛奇藝留足了空間——搜索中所有視頻網站的權重均低於愛奇藝,也就是如果三者的版權相同,那麼絕大多數的百度流量是絕對不會淘出愛奇藝的掌心的。

由上可以看出,VCC只是一種概念性的輸出,告訴版權商「你不要只便宜了優土,我們參也是干兄弟」,但結盟背後,三者無一不都留著自己的「後手」。

風行+百視通:抱大腿求生存
「風行網宣佈將廣告縮短至15秒,是行業內近期首次主動縮減廣告時間。」這是風行網少有的在大眾面前高調宣佈自己的戰略。當然此前也「高調」過一次,那就是「百視通投資3000萬美元,並以35%股權成為風行在線的第一大股東。」

转帖虎嗅文章: <wbr>视频联盟,鈥溍蒜澇錾桃导壑导负危


「如果說其他網站是主動抱國家大腿的話,這次百視通的入股,則更像是一種投桃報李。」接近風行網內部的人士向虎嗅這麼說,「儘管百視通仍然是國企背景,但 做事風格則相對激進,考慮到SMG儘管有很多落地的頻道,但仍苦於沒有網絡視頻的入口,在考察了多家以後,發現風行還算是一家發展的相對良性的視頻網站, 風行也認為有了百視通的支持畢竟很多版權方面的問題會好很多,因此這樁『雙贏』的婚事就簽訂了。最令人感到意外的是,作為國企的百視通居然並不干涉風行網 的任何日常運作。」

風行網作為客戶端視頻公司中的一家,由於其自身還運營著遊戲和平台商城,所以在營收上較為健康,」在和百視通合併後,好的地方是版權費用應該會降低 30%-40%,但也會有不好的地方,因為SMG的版權意識極強,所以在入股後,風行在內容上會有一定的損失,不過我們更需要的是那些獨佔性的資源。「 「最新一期的《中國達人秀》,風行網就會擁有獨家的網絡版權。」該接近內部的人士談到。

如此看來,可以預見到的是,儘管目前諸多排行榜上還無法在前列找到風行網的名字,但隨著百視通內容的獨家內容的輸入,和IPTV流量的引入,也許未來市場上也會有風行網的一席之地。
如果說,有了百視通背景,風行網可以充作視頻界一枚小玩家,後面這位,則更像是一家能夠挑戰優土權威的公司。

樂視+CNTV,真正值得重視的大玩家
2010年8月12日,一家「不知名」的網絡視頻公司在國內A股上市了,那時「樂視網」這個名字引起了業界的一片嘩然,因為相比納斯達克,國內的上市要求 是無比嚴苛的,光是其中「連續三年盈利」這一標準,就讓無數國內互聯網公司望洋興嘆。彼時樂視網的網站,還是一個簡陋的不能再簡陋的頁面,但招股書中的這 樣一句話,讓大眾明白了它的真面目:「截至2010年4月,樂視網擁有電影版權2324部,電視劇版權43097集。去年國內出品的票房收入排名前20部 影片中,樂視網獲得了其中13部影片的網絡版權。」

「回頭想想,相比其他視頻網站的燒錢賺吆喝,樂視網更像是一家回歸商業本質的公司,因為他們老闆的唯一目的,就是『賺錢』。」視頻界人士邱天說道,「通過網絡視頻公司這樣一個概念,可以獲得很高的發行價,募資後立即再買版權,當時所有人都以為樂視網瘋了,因為那時的版權就像是一個笑話,那時最流行的就是盜版,各大網站都靠著盜版積攢著用戶,沒人理解樂視網在做什麼。」

但2010年11月12日國家廣電總局下發《廣播影視知識產權戰略實施意見》後,每一家希望玩版權「貓膩」的大型視頻網站不得不承認,原先互聯網公司們所 制定的」潛規則「是如此的脆弱不堪,同時樂視網的確」樂「了,因為版權開始被熱炒,但這時視頻網站又開始進入了另一個誤區:「有錢就可以買到一切。」
網絡視頻資深人士張力(化名)向虎嗅說:「即使是發現了版權的重要性,但那時的愛奇藝依舊帶著百度那股『天下第一』的勁兒,龔宇(愛奇藝CEO)就曾在開會說道,不就是多花點錢麼,有錢還怕買不到東西麼?」

而此後今年4月份,樂視網《甄嬛傳》先「獨家」再分銷的故事,無疑是對那些互聯網大佬們的最有力的回擊,那時他們才發現,那家曾經破衣爛衫的山寨小站居然有了一點點互聯網的氣質。
以下是樂視網最近半年的流量增長。

转帖虎嗅文章: <wbr>视频联盟,鈥溍蒜澇錾桃导壑导负危


當然如果只是這樣,等到樂視網「版權庫」耗盡時,無疑它又會變成茫茫視頻網站中的一粟。
但樂視與CNTV合作,又開啟了它的一個新局。今年1月12日CNTV與樂視網宣佈達成戰略合作,將進軍互聯網電視機頂盒市場,其中樂視網獲利最大的便是 將其所有的內容都將會放到中國網絡電視台(CNTV)的集成播控平台之上。這裡的意義在於。在地方廣電網絡,樂視網只要接入了其機頂盒便可在當地的電視中 輸出自身的版權內容。屆時佔領了電視的樂視網無疑會對PC視頻造成相當大的衝擊。這麼一來,上游版權的獨佔性、下游PC端的流量上升、互聯網電視端的入口 搶佔,加上正現金流,這豈不是一個「全產業鏈」的故事?
但樂視要進入互聯網電視運營領域,也沒那麼容易,仍面臨政策監管風險。繼與CNTV合作後,樂視又在與一些地方電信運營商的合作。而後者又觸發了廣電的敏 感神經,有人質問「樂視網和電信運營商的合作,導致了視頻網站和電信運營商實際上成為了互聯網電視的運營商,而廣電總局授權的互聯網電視運營商CNTV則 成為了牌照費收取方」,這在廣電眼中是不被允許的。樂視與CNTV結盟,必須服從於後者是播控平台的定位、自己要甘心成為老老實實的內容合作提供方,否則 稍一越界,該聯盟就有可能被來自非市場方面的指令叫停失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054

虎嗅、i黑馬、鈦媒體等新媒體平台頻被黑,幕後黑手是誰?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0975.html

5月20-21日,鈦媒體被攻擊,其創始人趙何娟在微博上咆哮,表示要發揮其辣媽鬥志和黑客鬥爭到底。

1

其實不只是鈦媒體被攻擊了,另外兩家新近崛起的新媒體平台虎嗅和i黑馬的網站也曾被攻擊過:

1

2月27日,虎嗅發文討伐黑客

5月14日,i黑馬網站被攻擊,在i黑馬技術團隊和黑馬營企業的江湖救援下才將網站恢復。

為什麼是虎嗅、i黑馬和鈦媒體這三家新興的網站被黑,它們的共同原因是什麼:

1、都是新媒體:虎嗅、i黑馬、鈦媒體都是由傳統媒體人創辦的新媒體平台,除i黑馬定位為創業路演平台外,虎嗅、鈦媒體皆為商業辣評網站。

2、技術力量都比較薄弱——傳統媒體人出來組建的團隊,技術能有多強呢?

3、用的都是阿里云服務器。

4、三個網站都是十來人的小團隊,工作負荷大,好不容易熬到晚上12點睡覺了,黑客們開始行動,防不勝防。

5、流量上升快,都是百度新聞源。三家網站勤奮更新,在業界有一定口碑,流量上升很快。

三家新媒體平台目前處在上升期,還沒有形成八面玲瓏的對外關係,什麼都敢說,這種刺頭精神的確得罪了一些勢力,黑它們的「兇手」可能是:

1、想做新媒體的生意的網絡安全公司。這是一些「程序猿」的猜測。這些新媒體平台的團隊認為只要苦哈哈多寫好文章就能求得好口碑,對網站安全之類的需求不大。不排除一些網絡安全公司想做這些新興網站的生意,於是製造了麻煩來讓這些網站主動買單。

2、得罪了某些利益集團。如i黑馬在被攻擊前,筆者看到了一些業界反響熱烈的稿件。

3、盜流黑客作怪。i黑馬被攻擊後,被百度抓取的文章全部變成了「某娛樂城」的消息,網友分析,很多黑客看重i黑馬是百度新聞源,劫持域名盜取流量,以達到經濟目的。

4、阿里云的對手使陰招?這三家都是用的阿里云服務器,都在網頁最下端明晃晃地掛著阿里云的標誌,如果一舉擊潰三家網站,他們就得逞了。

筆者建議虎嗅、i黑馬、鈦媒體們等新媒體平台應該團結起來,共同討伐這種行為。

作者:王川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786

手游的泡沫,可能會出現在明年上半年 虎嗅網

http://xueqiu.com/5401654358/24540359
【虎嗅專訪】專訪@陳昊芝 :手游的泡沫,可能會出現在明年上半年
又到了一年一度ChinaJoy的時候。兩年前,陳昊芝還在ChinaJoy的窗口排隊買票,甚至根本不知道ChinaJoy分B2B和B2C兩個場區,結果去B2C轉了一圈,用他自己的話說是「印象裡滿眼是大白腿」,遛了一圈就走人了。那一年,陳昊芝坦誠自己「還沒有完全進入遊戲行業」。

查看原圖2011年,他創建的觸控科技的iOS版遊戲「捕魚達人」一炮而紅,並且成為公司主要的營收來源,僅「捕魚達人2」這款遊戲2013年二月份的收入就接近3000萬。2013年7月18日,觸控科技CEO陳昊芝在微博公佈觸控科技14日收入為287萬元,其中單機產品收入197.3萬,佔68.63%,網絡產品收入87.4萬,佔30%,廣告收入2.8萬,佔1%,並表示預計7月總收入將達到1200萬美元。目前,觸控科技是現在中國收入最高的手游公司,同時也是中國最大的手游代理商。

艾媒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手機遊戲市場達到58.7億元,同比增長79.0%。2013年後,國內手游市場加速井噴,除了大批創業者湧入,不少端游頁游巨頭也紛紛進軍手游市場,競爭趨於白熱化。業內數據分析師認為,2013年手遊行業極有可能翻倍增長,至年末或將突破120億元。

手游市場的這種發展趨勢並沒有就此停止,甚至被巨頭收購也不能滿足手游公司的胃口。前兩天,傳出360將以四億美元價格收購觸控科技的消息,陳昊芝立刻發佈微博澄清。陳對虎嗅表示,觸控科技尋求的是獨立上市之路。他稱,明年在海外,中國或者中國市場至少會有一到兩家基於手游的上市公司。

短短兩年,手游這個市場發生了什麼?前景如何?又有哪些不確定的因素?

虎嗅就此專訪了陳昊芝,如下內容基於陳昊芝的口述整理,小標題為虎嗅所加。

手游一年,頁游五年

2012年年初的時候,在這個市場上賺到錢的公司少之又少,所謂賺到錢的公司在今天看起來可以約等於零。因為做得最好的公司,可獲利的至多也就是五、六百萬人民幣這種水平。而在2012年中旬的時候,一些iOS平台上手游版遊戲的盈利規模迅速拉高,也是在這個時候,安卓市場開始有一些很成功的產品。一直到最近老牌K-Java遊戲廠商銀漢以CP的定位被華誼收購,創下行業內最高成交價,其實距離銀漢真正在安卓市場上線第一款遊戲,也才只有八個月左右的時間。就是說,在頁游或端游市場五、六年才能看到的東西,在手游這個市場上才一年就出現了。

國內市場有一個很特殊情況,也是一個現實問題,就是沒有Google Play。官方不允許有谷歌的服務存在。你就發現中國市場第三方分發渠道百花齊放,因為這些第三方分發渠道在早期需要積累用戶,需要為用戶提供價值,在提供免費安卓遊戲下載的同時就無償支持了開發者。第三方分發渠道的百花齊放,幫助更多用戶形成了在安卓設備上玩遊戲的習慣。導致中國安卓市場的收入相當於五倍的iOS,而海外市場安卓只有iOS的三分之一。

參考日韓,中國市場未來仍有巨大市場潛力

這半年是爆發性增長,我們記得在一月份,整個觸控的收入也不過就是2000萬上下,二月份就上4000萬了,一個月漲了一倍。後續沒有這麼快的增長,但是後來也有7000萬了。這就意味著市場是一個數量級的增長,我們在九月份預計可能就上億了。市場如果允許多家公司——不是一家公司——在半年竄升出來,過5000萬,甚至過一個億,就證明這個市場是爆發性增長。

全球著名的遊戲廠商在日本市場一個月有1億美元的收入,Candy Crush在移動上全球有3000萬美元的月收入。我們和他們還遠遠比不了,不過我們可以比比韓國。Kakao Talk今年上半年整個收入是3.6億美元。八個月之前,韓國月收入最高的產品是1500萬美元,目前中國已經出現了月收入1500萬美元的產品。可以說,中國手機遊戲市場正在趕超韓國。更別提韓國已經是一個全民遊戲,且遊戲產業非常發達的國家。

再來看日本,日本手游市場比不了中國,發展潛力沒有中國大。因為日本十年前就進入了手游市場,3G普及之後,就算沒有智能機,其手游市場也已經很大。日本一些重量級的遊戲公司原來90%是做K-Java遊戲,市值已經超過70億美元,已經達到成熟遊戲企業的市值標準了。也就是說,市場在K-Java時代已經成熟,已經出現市值巨大的公司。但是中國在K-Java那個時代還沒有上市公司,頁游時代也沒有,到了今天的手游時代,一個CP價值3億美元,一個渠道價值19億美元,說明這個市場的價值實際上是被廣泛認可的。

快速變換的市場,有哪些值得關注的現象?

今天很多質疑手游市場的人,是在2011年進入安卓手遊中國市場的,但是很多人是在2011年底就退出了,因為當時這個市場基本沒有生存機會。而現在人們對這個市場的擔心,無外乎是移動遊戲生命週期短。移動遊戲生命週期短是必然的,但是手游市場產品的供應也大得多,頁游時代一年在研的產品也就五、六百款,而僅今年上半年觸控評測部門就評測了1300款。這個市場的產品供應量是頁游時代的十倍。這必然是一個快速變幻的市場。

遊戲行業目前有這樣幾個值得關注的現象:

一個是刷榜運營,幾乎90%的產品都用刷榜來保持榜位的。中國的手游市場,機制依舊不健全。對於這一點我們知道蘋果對於刷榜行為制裁是很嚴厲的,比如之前人人遊戲全線下架。理論上說人人遊戲是最早做iOS手游的一批公司之一,但是當這個市場真正爆發的時候,人人遊戲已經沒有什麼關注度了。這說明空靠刷榜,風險是很大的。

第二個是渠道越來越強勢,比如說反向三七開,渠道拿七。我們明顯感覺到渠道給研發方的壓力越來越大。但手遊行業面臨一個現實問題,就是流量來源越來越有限了。市場上大者恆大,比如91、360,市場上的小渠道就被稀釋了,它們被迫就要將流量導向盈利好的產品。

第三個是盛大最近推出了一款海外大作,完全拋棄渠道合作,自己獨立發行,大規模的市場營銷,3000萬的市場預算。這讓所有的渠道代理都感覺到壓力。盛大這麼做也是有難言之隱,日方不支持將產品投放至渠道。但如果盛大成功,是否未來的手游公司可以倣傚?渠道會不會被淡化、邊緣化?而且,中國手游市場目前尚未有一款海外大作成功,成功的都是中國產品。手游上能夠出現海外產品取得規模性的成功?

第四,就是技術的進步是否會促成市場資源的進一步整合?市場目前還沒有形成一個結果,我們認為這還是一個早期的樣子。

如果有泡沫,可能會是在明年上半年

目前手游市場還是有很多用戶增量去獲取,巨頭參與的還是有限。中國目前主流的遊戲公司或者說互聯網公司都是海外上市公司,手游的P/E在海外上市公司是不體現的,因為非常低。360自身的P/E是30多倍,併購一個手游公司,並不會提高P/E,不划算。所以中國大型的互聯網公司是不收手游的。正因為巨頭介入少,大家都可以很開放的合作。

手游市場和視頻、團購網站一樣會經歷同樣的過程,在市場早期會大量湧現參與者。現在就有大量手游製作團隊,而曾經視頻網站在最高時有兩三百家,團購公司最高時有5000家。整個行業最終砸進去幾十個億,最終其實是培養了一個用戶習慣。把這個市場培養出來以後,最終會收斂在幾家手裡。比如端游市場,騰訊一家就佔40%。

手游市場現在還是早期,還沒有泡沫。巨頭的收購會依次波及市場上存在的三撥公司,第一撥是像銀漢這樣非常好的公司,有一線業績,被併購,交易估值也是一線價格。目前千萬量級收入的遊戲產品也算在這第一撥當中,數量遠不夠上市公司搶著收購的。收完了第一撥這些公司,第二撥是業績平平,但是有預期的,這一撥也沒多少,收購方們一分也就沒有了。再後面第三撥是能「講故事」的,團隊背景很好、覺得能把產品做多好的那些公司。多數情況下收購價格會越來越高,但一直到第三撥還沒有產品、沒有業績的公司以高價格被併購的時候,這個市場的泡沫就來了。

這個狀態會在什麼時候呢?明年上半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8476

微商不僅不會死,只會越來越強——與虎嗅作者鬥牛士老師商榷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703/150135.html

黑馬說:昨日,虎嗅網發出了一篇名為《電商半年觀察:微商終將進入非主流模式》的文章,在業界影響較大,作者是電商老兵鬥牛士先生。這篇文章上半部分闡述了移動電商的格局,以及大型電商平臺和目前新的電子商務平臺競爭後,未來的走向。下半部分則指出微商會越來越非主流,意指微商將有可能退出主流的電商圈。

文 | 陸海天


 
支撐鬥牛士老師觀點的理由,老師自己有兩個,一個是央視曝光微商這種發展下級代理,拉人頭的傳銷模式,而騰訊則是嚴打這種利用朋友圈賣東西的行為。另一個則是說微商本質上賣的的是一種人與人之間關系,因為沒有品牌背書,靠信任關系是無法構建起長期交易的。
 
筆者雖然水平不高,但是也能看出這兩種觀點是站不住腳的,事實上微商不僅不死,反而會因為鬥牛士老師說的那幾個問題,帶來迅速崛起的可能。
 
首先,微商的內涵很豐富,既有利用傳銷模式賣面膜的微商,也有別的合法經營的企業或者個人,央視曝光的行為只是一類公司,而不是微商這個整體。事實上,幹掉面膜這個灰色的產業鏈條,事實上凈化了微商群體,對這個行業有利而無害。看看面膜這種灰色產業,一年數百億的規模,你也能看出微信朋友圈生意的潛力。鬥牛士老師顯然低估了中國商人在朋友圈銷售上的靈活性,只看到了微商中的少數人,卻忘記了這個行業是建立在真實存在的需求上的。雷軍十年前和高管開座談會,當時有高管說道北京的租房市場一塌糊塗,到處都是黑中介,這個市場要死了。雷軍反駁說不怕壞市場,怕的是沒有需求的市場,意思是認為只要有需求,就一定會出現重整行業鏈條的公司出現,未來在這個巨大的產業里頭必然會出現一群優秀的公司,果不其然鏈家地產、如家地產等正規中介如雨後春筍一般湧現。雷軍本人也在10年後進入這個行業,愛屋及烏算是一種對十年前預言的延續。
 
其次,鬥牛士老師還認為騰訊不喜歡朋友圈生意,因此微商就是死。這個說法更是欠缺考量。事實上去年11月份,北京的創業公司口袋購物就獲得了騰訊給予的近15億美金的估值,超過了3.5億美金的投入。問一下微店的主要流量從哪來?還不是店主的朋友圈,是什麽?騰訊如果不重視朋友圈的商業化,幹嘛要去投人家的產業鏈條產品呢?
 
其三,鬥牛士老師認為微商買的是個人信任關系,這種關系下的生意沒有品牌背書,沒有騰訊開發的支付寶類的產品,因此不可持續。這種觀點顯得非常荒謬。支付寶是一件偉大的產品,淘寶、天貓因為它迅速崛起。但是,我們反過來思考一個問題,現實生活中,你和你家旁邊的小賣鋪做生意會用支付寶嗎?微信天然就是熟人關系,甚至有能力讓不熟悉的人,也變成熟悉的人。這意味著很多時候的購買根本不需要支付寶這種第三方支付來背書。至於品牌,所有人都知道你個人就是品牌。湖南省攸縣一個小縣城里,有一個80後的小店主,姓陳,開了一家樓上是咖啡館,樓下是服裝店的小商鋪,一年年入數百萬,她賣的並不是她生產的東西,而是她挑貨的眼光,縣城里的女孩以她為時尚偶像,她可以決定一個縣城年輕妹紙的流行趨勢?請問她需要支付寶才能做這個生意嗎?事實上,微信不過就是將這種現實的信任關系,數碼化,並且建立了一套在虛擬環境下產生愉悅互動體驗的規則罷了。而背後的東西,仍然是真實的商業關系。在今天無處不微信的時代,一味強調傳統的品牌觀無異於患上了舊時代的直男癌。
 
筆者在兩年前特別喜歡一本書,叫《信任代理》,這本書講述了一個真實的故事,就是一個少年編造了一個故事,在互聯網卻帶來了數百萬的轉發。作者試圖從這個故事出發,講述互聯網時代的信任(品牌)建立與線下的不同,而這種不同導致了人們對謬誤的瘋狂的追逐。其實讀完可以提煉出一句話,互聯網時代的信任依賴於連接的多少和質量。微信給予了這種新的商業業態以最初級的基礎設施,但是就已經帶來海量的商戶參與,可以想象這種本身就產生信任達陣的商業生態最終會迸發出怎樣的生命力。
 

那麽微商的未來又是怎麽樣呢?
 
微商之所以能形成,恰恰是因為傳統的C2C網站流量成本越來越高,小商家難以賺錢所致。而日益崛起的B2C網站又瓜分走剩下的流量。對於商家來說,流量能帶來交易機會,那里有流量,那里就有商家,說白了賺錢就好,這也是微商不會死的根本原因。但是它不足以回答微商的崛起,以及微商未來的崛起的路徑。
 
筆者認為微商的崛起依賴於模式的多樣性,巨頭的支持以及基礎設施的穩定。
 
首先,所謂模式多樣性,是指除了現在這種小店主到朋友圈發圖片的方式,有沒有別的模式出現。這一點上我和鬥牛士老師一樣,我也認可B2C平臺的廣闊未來。目前市場上除了口袋購物打造的微店C2C模式,還有去年拿了上市公司搜於特(老板也姓馬,和馬化騰是同村人)A輪融資的廣州企業天天微逛,現在估值都超過4億人民幣了,門口排滿了求見的風投。天天微逛的在財經圈的口號就是收編微信朋友圈買手,自己建設了商城,大型商家入駐,通過遊戲規則的規劃和設計促使微信買手把商品信息在各個朋友圈分發銷售,目前用戶已經超過數千萬人。可以想象在未來的五年的時間里,微商界的B2C模式會衍生出各種新的形態來。比如一定會出現微商界的聚美優品、禮物說、大樸網等垂直電商。同時,考慮到微商天然能切服務的特點,以後基於微信的各種服務也會層出不窮的出現。比如廣東有一個創業者直接通過微信朋友圈做上門送零食的生意,上海也有一個妹紙通過朋友圈提供上門照顧貓咪的服務。微商的路還遠沒有到盡頭。
 
其次,巨頭只會越來越重視微商,而不是幹掉微商。比如淘寶就不會打死微商這個群體,因為現實中大量的交易仍然是在淘寶店上的完成的。由於直接跳轉的道路封死了,但是消費者要看別的產品和服務也會選擇淘寶這類C店平臺。淘寶完全沒有必要替馬化騰操這份心,至於交易用支付寶的仍然不少。而對於馬化騰來說,微商事實上承擔了微信商業化過程中的試錯成本,如果沒有微商的形態,就不會結出口袋購物、天天微逛這類果實出來。可以說這是理想的試驗田。而且筆者認為,未來巨頭之間甚至會去爭搶微商,優先對微商提供各種服務,以便吸納住越來越龐大的微商群體,為自己貢獻價值,是他們的戰略選擇。事實上,阿里已經開始行動,阿里釘釘就是一款非常優秀的,適合微商人群的交易插件。
 
最後,我們認為基礎設施的穩固也是一個重要條件。微信目前壓倒一切的地位依舊沒有動搖,因此在微信上構築的商業生態仍然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事實上如果微信突然被關了,也沒有關系,用戶已經變成了高度依賴微信類軟件的物種,因此基於這一類的產品的商業人群都可以稱為微商,只要這一類產品還有人用,微商就不會死!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陸海天,由i黑馬編輯,文章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觀點與立場,i黑馬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zzyyanan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

 昨天,互聯網圈、科技圈、創投圈都被虎嗅要上新三板的新聞刷屏了。這難怪,這家號稱固定資產只有辦公桌椅的輕公司,2014年收入不到1000萬元,連很多牛的自媒體大號的創收能力都不如,估值居然要奔著3億人民幣去,自然引發了一輪爭議。不過還是有很多人看好虎嗅的成長性。

虎嗅能有今天的成績,實屬創始人和創始人團隊拼出來的成果。虎嗅早期創始團隊成員吳澍曾在知乎上回顧過虎嗅早期創業時的艱辛:

那是個六月(2012),又到了蚊蟲交配的季節,我來到了上線還不到1個月的虎嗅,那時只有四個人寫原創稿子,三個創始人+小的我,其中有一個童鞋後來還去做市場了......

那時的虎嗅還在一個三室一廳的民居樓里的辦公,一周正常六天班啊,周日正常加班啊,每兩周有一周要早晨7:00到公司值早班啊,每周有一到兩天寫頭條到淩晨4:00-5:00啊。(至於房間里有張床用來過通宵的事情我就不細說了)

生活是這樣的:

那時候出差,我更喜歡做高鐵而不是飛機,知道為!什!麽!因為尼瑪,起飛降落時沒法寫稿子啊,少寫1個多小時啊,飛機上沒WIFI啊,怎麽更新後臺審文章啊。

4、5個人,每天發20篇文章,後臺還有100篇各種神奇的文字等著你審呢。

寫不好有人在評論里罵啊,微博還轉發啊!審稿慢了,人家直接就噴啊!

在餐桌上寫稿子,坐地上寫稿子,每次出差同行都以為我們的人瘋了,“虎嗅的人活的還有什麽意義”,這句話原文轉發不帶抄襲啊。

那時連哥自己都有戰神的趕腳了。

但是,儂們知道創始人李岷同學多瑪牛逼嘛!

記得技術大哥後臺開發了個統計軟件,那時有200篇稿子啊,一算我們仨人編寫了100篇,李岷同學自己就編寫了100篇啊。

這姐們天天6點到辦公室,這尼瑪是到了辦公室,可不是起床的時間啊。

“冬天起不來怎麽辦?”我SB的問。

你知道人家李岷怎麽答麽?“用冷水洗頭就好了。”

心中一萬個臉上刻著“尊敬”二字的草泥馬在奔騰啊。

當然,現在的孩子們要舒服多了,但這里的“舒服”也僅限於和創業期的環境比較而已。

與創始團隊苦逼日子相比,虎嗅的天使投資人李勇就“爽”多了。

李勇1996年獲中國人民大學法律學士學位,2001年2月至2005年5月期間,李勇歷任《環球企業家》雜誌執行主編、執行總編和總經理。2005年5月至2010年5月,李勇歷任網易總編輯兼副總裁、網易副總裁、網易門戶事業部總裁。

據虎嗅科技披露的公開資料,李勇持有虎嗅4515639股,持股比例18.06%,僅次於李岷,比傳媒夢工場和上海雲鑫投資(阿里全資子公司)持股比例都大(12.75%和15%),更別說蔡鈺和韓祖利這兩個李岷的聯合創始人了。虎嗅的券商是天風證券,這是新三板最大的做市商,有理由相信虎嗅一旦上市,市值將有機會達到3億元,那麽李勇持有的股份將值5418萬元。據說,李勇投的錢並不多,大概100萬元,回報達54倍。

其實這並不是李勇第一次獲取天使投資回報。

陌陌上市讓李勇一夜身家億萬美元

2014年12月,中國約炮神器陌陌上市,李勇作為天使投資人,剛開始曾占到陌陌20%的股份,2940萬股,僅次於創始人唐巖的65%。2014年5月15日,陌陌完成D輪融資,融資金額高達2億1180萬美元,公司估值步入10億美元俱樂部,達到16億美元。在融資完成前,天使投資人開始賣老股了。

2014年4月22日,聯合創始人雷小亮、聯合創始人李誌威及天使投資人李勇一起放棄了手中一共15,651,589股原始股。同時,陌陌公司給這三位股東特殊分紅6450萬美元。這筆分紅分兩次支付,2014年5月支付了5800萬美元,2014年6月30日支付了650萬美元。這其中,李勇的股票從2940萬股減少到16846899股,他的減持占到總減持股份的80.20%,所以光這次變現,李勇的賬面回報就是5173.12萬美元。這時,李勇持有的股份還有5.07%,上市前變成5.1%,按上市當天的市值26.57億美元計算,身家就達1.35507億美元(考慮到上市後稀釋,可能數字要少一點,但也近1億美元)

所以,李勇在陌陌這個項目上的回報就超過1.5億美元,虎嗅的那點回報都“拿不出手”了。

作為陌陌的天使投資人,陌陌上市前夕曾遭到網易官方的質疑,李勇在其微博上發了一篇回應文章力挺:

125794380

 

 

李勇還是雪球財經的天使投資人

雪球財經由前網易副總編方三文(微博)2010年3月從網易離職創辦,並獲得薛蠻子(微博)的天使投資,2011年獲得紅杉資本 的2000萬元A輪融資,2013年5月,獲得紅杉和晨興資本1000萬美元的B輪投資;2014年9月獲得由人人集團領投,晨興資本跟投,總融資額4000萬美元。據估計,雪球財經估值至少已經高達5億美元。按李勇一貫的投資風格,估計占的股份也不會太少,按保守的5%算,也是數千萬美元的回報。

李勇自己也當老板,猿題庫估值3.6億美元

李勇2012年4月從網易離職並開始創業。2012年8月粉筆網上線,2013年2月正式推出第二個產品“猿題庫”,不久,拿到獲得IDG資本220萬美元的A輪融資,猿題庫於2013年8月拿到IDG和經緯中國的B輪融資700萬美元,A輪融資的投資者IDG中國繼續跟投,2014年7月拿到經緯中國和IDG資本的1500萬美元,2015年3月拿到華人文化產業投資基金(CMCCapitalPartners)、新天域資本(NewHorizonCapital)、經緯中國和IDG資本中國的D輪6000萬美元的融資, 估值3.6億美元。李勇作為主要創始人,肯定占大頭,按保守的30%估算,身家也要超過1億美元。

李勇在網易工作期間肯定也是拿了為數不少的期權激勵的,按其曾擔任過門戶事業部總裁的噸位,期權至少值千萬元,這也是其做天使投資的“本金”。

綜上,虎嗅5000多萬+網易的數千萬元+雪球財經千萬美元+陌陌約10億+猿題庫約6億,(可能還有一些沒有披露的投資),李勇的身價應該超過15億元人民幣。

這才是真正成功的媒體人創業投資的典範。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盧旭成,i黑馬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號zzyyanan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2506

王冠雄談虎嗅新三板:移動重估內容價值,“女馬雲”路還長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0929/152193.shtml

9月27日,一條勁爆消息同時被三個圈子刷屏。

這便是,商業科技新媒體“虎嗅網”申請掛牌新三板,估值或達3億人民幣。這三個圈子分別是:中國的互聯網圈、媒體圈、投資圈,正好是虎嗅的核心用戶。

作為新媒體弄潮兒之一、十大自媒體(詳見各大權威榜單),本期深受讀者歡迎的《新媒體酷評》專欄就簡單八一下,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註後查看全部系列文章。

【基本面:一百多萬用戶、五百多萬營收】

資料顯示,虎嗅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2012年2月24日,註冊資本150萬元。股份公司成立於2015年8月27日,註冊資本2500萬元。截止2015年7月31日,共有員工50人,網站註冊用戶數 1,354,216 名,外部作者 2,157 名,微信公眾號訂閱用戶 640,885 名。(各渠道用戶數應有較大重複)

312600501785167790

虎嗅的主營業務是科技及互聯網相關領域精品資訊整合發布以及線上、線下營銷服務。以自有網站虎嗅網、移動終端 APP、微信公眾號、官方微博等平臺為科技及互聯網相關領域創業者、投資人及公司決策層群體提供高質量的免費資訊信息服務,以此提高公司知名度,提高公司網站、APP、微信公眾平臺等瀏覽量,積累特定群體用戶群。

881815352901834858

主營業務由網絡廣告(廣告發布)、線下活動、整合營銷服務收入構成。目前的主要客戶包括:京東、拉勾、平安、騰訊、百度、支付寶、高德、網易等。

719151039423442699

【各路吐槽五味雜陳】

大部分業內人士在祝賀的同時,都提出了疑問。原因是從虎嗅網的公布材料看,營收規模還不算大。吐槽中羨慕嫉妒恨有之,不服不屑者亦有之。

一向被視為虎嗅網最大對手的“鈦媒體“創始人趙何娟表示:“從現有材料看到的架子,(虎嗅網)還僅僅是一個互聯網新公關公司模式,沒什麽可驕傲的。最終新媒體的長跑才是真正有用的。忘記過去放眼未來吧,歷史都是未來的人寫下的。”

曾和虎嗅撕逼的資深自媒體人葛甲就此的連續吐槽,一度引發圍觀。葛甲稱:“虎嗅當初能起來,主要是偽裝成小清新,通過各種手段或騙或許諾或談理想,免費使用了互聯網各種資源。這其中有傻逼自媒體無私無畏的奉獻,各種裝逼媒體不明真相的轉載和引用,百度牛逼的流量和收錄。虎嗅原本宣稱自己是自媒體平臺,消費完了自媒體之後又宣布自己不是自媒體平臺,是商業科技媒體。虎嗅占了所有人的便宜,還要在高處俯視著你們。”以上為原文摘錄,看官自辯。(至於引發業內關註的葛甲質疑虎嗅網創始人李岷另外開設公關公司的說法,因未有公開材料不予采用。)

當然了,有黑就有粉。創業家副總裁紀忠展則公開力挺:“很多人都吃驚虎嗅收入低質疑虎嗅的價值,做為虎嗅的金牌作者,我很認真的說,媒體的價值是影響力,市場會給予虎嗅一個很合理的定價。虎嗅的未來在於媒體產品化,媒體社群化。”

【李岷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我個人首先還是祝賀李岷,她打響了科技新媒體上市的第一槍。據悉,雷鋒網、36氪、鈦媒體、Donews、wemedia的上市都排起了隊。這真是一個移動互聯網重估內容的春天!

其次,這個營收規模是很小,但故事空間大。前5個月營收500多萬,其實幾大頂級自媒體的營收規模和它差不太多。但它是平臺,故事好,加上阿里巴巴入股的加持作用。

我一直認為,內容獲取用戶的單位成本,在互聯網行業中其實是非常低的。要不然,搜狐、新浪、網易,憑啥能孵化出這麽多新業務?從目前數據看,虎嗅的單個用戶ARPU值還不到一塊錢,真要玩好了,潛力很大。

在營收尚未發力的情況下,這麽早上市估計是為了搶第一股。但對於新媒體平臺來說,被公認“長得挺像馬雲”的李岷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移動互聯網重估內容價值】

這個消息讓人興奮的真正價值是,移動互聯網“去渠道化“,正在重估一切內容價值,虎嗅網的掛牌新三板只是開始。

在移動設備上有一個很顯著的趨勢:內容即渠道!微博、微信已經將其體現得淋漓盡致。譬如我微博有近一百萬粉絲,微信有幾十萬讀者,便是建立於16年的互聯網從業經驗和持之以恒的內容創作上。我的內容就是我的平臺,就是我的渠道,通過它做傳播、做投資、做培訓都很火。個人如此,遑論組織?

有了優質內容的活水,便有了留住老用戶、獲取新用戶的可能。而通過移動社交網絡,獲取新用戶的速度和互動大大加強了。如果再有一大波死忠粉絲就更爽了,直接形成社群!說來說去最後還是繞到了鐵桿粉絲(網遊行業稱之為洗用戶),粉絲太重要了!而用戶是這一切的基礎。

換言之,“媒體”這個形式會變革、會進化,而媒體本身怎麽會死?只要人類社會存在,人類就有信息消費的需求啊!變的,只是媒體呈現的形式。

總之,天天呱噪著說“媒體死了、總編死了“的人,只能說不懂。關鍵看你怎麽做!

只要心夠決,If you really want it.

本文作者王冠雄,文中所述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立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251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