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央行本周一的數據顯示,去年12月全部金融機構口徑外匯占款環比減少1,184億元人民幣,為去年8月以來再度出現負增長,並創下2007年12月以來最大下降值。此外,12月央行口徑外匯占款較11月減少1289.09億元,減少金額創2003年12月以來最大。民生宏觀認為外匯占款大幅下降的現象或推遲降準到來的時點。
央行網站的金融機構人民幣信貸收支表顯示,12月末金融機構外匯占款余額為294,090.46億元;財政性存款余額為35,664.48億元,較上月減少12,706.4億元。路透社點評認為,上述兩項數據表明,12月份市場因此增加了11522.4億元的流動性。
外匯占款是指銀行收購外匯資產而相應投放的本國貨幣。有市場人士認為,因中國降息導致人民幣出現貶值壓力,或成外匯占款快速下降的主因之一,後者反過來又會制約進一步寬松政策(如降準)的到來時點。
中國12月單月貿易順差3045億人民幣,FDI為133億美元,但12月當月金融口徑外匯占款仍然下降1184億元,且新增外匯存款也少增186億元,民生宏觀認為,這種現象說明中國確實遭遇了資本外流, 主要原因有三點:
一、年底企業購匯需求強勁的季節性因素。
二、金融危機後國內企業或個人通過虛假貿易或對外負債借入了低息美元流動性,人民幣資產吸引力下降和美元強勢相結合會導致這部分美元流動性外流。
三、中國正積極加快資本輸出,為企業“走出去”提供長期外匯支持,未來或將外匯儲備用於抵補“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基建投資上的資金缺口,以緩解國內產能過剩和國際收支雙順差的壓力。
民生宏觀認為,央行如果短期內繼續加大貨幣寬松力度,可能會陷入“資本流出 → 抵補基礎貨幣缺口 → 貶值預期增強 → 資本加劇流出 → 更大的基礎貨幣缺口”的惡性循環,所以在這樣的壓力下央行降準時點可能被推遲。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隨著中國春節來臨,市場對現金的需求井噴,中國股市兩融余額銳減,降幅創下三年來最大。
據上交所數據,2月13日,上證綜指的兩融余額下降3.1%,至7792億元。這創下了2012年1月20日以來的最大降幅。
一些中國投資者正從股市之中提出現金,以用於春節期間的紅包等消費。2014年,上證綜指上漲了52%,創下全球主要股市中最佳表現。而在上證指數不斷上漲的同時,兩融余額也創下新高。
2月11日,中國股市兩融余額創下歷史新高,達到8051億元。
中國政府已經采取措施,限制兩融的不斷升溫。華爾街見聞網站此前提到,證監會1月表示對45家證券公司的融資業務檢查中發現部分違規問題共警告或處罰了十二家券商,包括暫停中信、海通、國泰君安新開融資融券賬戶三個月,責令兩家券商限期改正、增加兩家券商內部合規檢查次數並對另外五家券商采取警示措施。
所謂融資融券是指投資者從券商借款進行投資。這些貸款由投資者的股票市值作為擔保。也就是說,當股價下跌時投資者可能被迫出售股份,以償還借款。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隨著中國春節來臨,市場對現金的需求井噴,中國股市兩融余額銳減,降幅創下三年來最大。
據上交所數據,2月13日,上證綜指的兩融余額下降3.1%,至7792億元。這創下了2012年1月20日以來的最大降幅。
一些中國投資者正從股市之中提出現金,以用於春節期間的紅包等消費。2014年,上證綜指上漲了52%,創下全球主要股市中最佳表現。而在上證指數不斷上漲的同時,兩融余額也創下新高。
2月11日,中國股市兩融余額創下歷史新高,達到8051億元。
中國政府已經采取措施,限制兩融的不斷升溫。華爾街見聞網站此前提到,證監會1月表示對45家證券公司的融資業務檢查中發現部分違規問題共警告或處罰了十二家券商,包括暫停中信、海通、國泰君安新開融資融券賬戶三個月,責令兩家券商限期改正、增加兩家券商內部合規檢查次數並對另外五家券商采取警示措施。
所謂融資融券是指投資者從券商借款進行投資。這些貸款由投資者的股票市值作為擔保。也就是說,當股價下跌時投資者可能被迫出售股份,以償還借款。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1月70個大中城市房價環比整體下滑,城市間呈現分化:一線城市初步止跌回穩,二線城市降幅緩慢收窄,三線城市降幅略有擴大。
受去年同期基數較高影響,房價同比繼續下降。1月70個大中城市新建住宅銷售價格同比下降5.1% ,上月下降4.3%已是現行《住宅銷售價格統計調查方案》自2011年1月開始實施以來的最大降幅。
中國去年11月實施的2012年以來的首次降息仍然有待重振該國的房地產市場。中原地產地產追蹤的40個城市1月新屋銷售面積環比大降31%,因為開發商在這一傳統淡季放緩了新樓盤的推出。
瑞信駐香港房地產分析師Jinsong Du在電話中告訴彭博:
更具支持性的房地產政策能否真正地令房地產市場回暖仍是一個大問題。房屋庫存仍然很高。
據國家統計局,1月70個大中城市中,價格環比下降的城市有64個,上漲的城市有2個,持平的城市有4個。環比價格變動中,最高漲幅為0.3%,最低為下降1.7%。
二手房方面,70個大中城市中,價格環比下降的城市有61個,上漲的城市有6個,持平的城市有3個。環比價格變動中,最高漲幅為0.6%,最低為下降1.9%。
對此,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劉建偉進行了解讀:
一、房價環比總體略有下降,城市間呈現分化。發布的數據顯示,1月份70個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環比下降的城市有64個,比上月減少2個;持平和上漲的城市分別有4個和2個,均比上月增加1個。二手住宅價格環比下降的城市有61個,比上月增加1個;持平和上漲的城市分別有3個和6個,分別比上月增加1個和減少2個。房價環比總體仍然略有下降。
分城市看,分化明顯。一線城市房價初步呈現止跌回穩態勢,新建商品住宅價格環比綜合平均連續兩個月微漲,二手住宅價格環比綜合平均連續四個月微漲,1月份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價格環比下降的一線城市均只有1個,且跌幅均在0.2%以內。二線城市房價環比綜合平均仍然下降,但降幅緩慢收窄。三線城市房價繼續下降,且降幅略有擴大,1月份三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價格環比綜合平均降幅均比上月擴大0.1個百分點。房價持平和上漲的城市主要集中在一、二線城市;房價降幅大於0.5%的城市主要集中在三線城市。
二、房價同比繼續下降。受去年同期基數較高影響,房價同比繼續下降。70個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價格同比上漲的城市僅有1個,二手住宅價格同比上漲的城市僅有3個,且新建商品住宅與二手住宅價格同比綜合平均降幅均比上月有所擴大。
一、新建商品住宅(不含保障性住房)價格變動情況(詳見附表2)
(一)與上月相比,70個大中城市中,價格下降的城市有64個,上漲的城市有2個,持平的城市有4個。環比價格變動中,最高漲幅為0.3%,最低為下降1.7%。
(二)與去年同月相比,70個大中城市中,價格下降的城市有69個,上漲的城市有1個。1月份,同比價格變動中,最高漲幅為0.8%,最低為下降10.5%。
二、二手住宅價格變動情況
(一)與上月相比,70個大中城市中,價格下降的城市有61個,上漲的城市有6個,持平的城市有3個。環比價格變動中,最高漲幅為0.6%,最低為下降1.9%。
(二)與去年同月相比,70個大中城市中,價格下降的城市有67個,上漲的城市有3個。1月份,同比價格變動中,最高漲幅為1.5%,最低為下降13.9%。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本帖最後由 優格 於 2015-4-20 15:40 編輯 史上最強降準有多強:誰將受益 為何降幅那麽大? 作者:蘇曼麗、郭永芳 穩增長政策再次加碼。央行昨天宣布,今日起下調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此外還定向對部分農村金融機構額外下調存款準備金率0.5-2個百分點。幅度之大超出預期,上一次下降1個百分點是在金融危機爆發之後的2008年11月26日。 今年以來,央行已經三次出手,在之前的2月5日和3月1日,央行先後進行了降準、降息。 釋放資金超萬億 受房地產下滑、工廠產能過剩和地方債務問題拖累,中國一季度GDP增速放緩至7%,創六年新低,重回2009年金融危機後的水平。市場對央行再度出手早有預期。 “市場對此次降準早有預期,但直接調降1個百分點,同時配合以一系列定向降準顯然大幅超出市場預期。”恒豐銀行戰略與創新部總經理婁麗麗說。 中信證券分析師鄧海清則把此次降準比作“史上最強,力度跌破市場眼鏡”。 存款準備金率是央行要求的存款準備金占其存款總額的比例。此次下調之後,金融機構普遍的存款準備金率為18.5%,也就是說銀行100元的存款中,有18.5元需要存放到央行,剩余的81.5元才可用來放貸,比之前多了1元錢。 據統計,3月份人民幣存款余額為124.89萬億元,下調存準率1個百分點相當於釋放1.2萬億資金。此外,央行還對部分金融機構有0.5至2個百分點的額外降準,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預計,此番降準將釋放基礎貨幣1.3萬億元。 專家呼籲引導資金流向實體經濟 “降準主要為增強銀行信貸投放能力,助力穩增長。”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表示,在普遍降準的同時,仍對部分金融機構采取了額外定向調低存款準備金率,這體現了結構性支持、定向調整的意圖,以增強對薄弱經濟環節的金融支持。 但資金是否真的如願進入實體經濟也有待考察。光大證券研究報告近期表示,寬松態勢並未傳遞至實體經濟,反而進一步推升股市熱度,股市走牛又分流了實體經濟資金,加大了經濟下行壓力。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市場研究室副主任尹中立表示,降準主要還是為了解決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但降準的同時也要給股市降溫。尹中立認為,股市太過火爆,導致市場流動性趨向股市,這並非降準初衷。所以要引導資金流向實體經濟,還是要給股市降溫。 ■ 分析 降準將提振樓市成交量價 4月19日,央行宣布自4月20日起下調各類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這是今年自2月5日降準以來的第二次降準。 業內表示,從過往歷史來看,降準與降息是房地產發展的助推器。降準執行必定將會提振樓市成交量價。 “降準之後,增加了二套房貸降首付落地的可行性,改善型需求後續持續釋放得到保障。”同策咨詢研究部總監張宏偉表示。 今年3·30樓市新政後,擁有1套住房且貸款已結清的居民家庭,購買二套房時首付可降至3成。但據了解,目前北京地區各大銀行對二套房貸首付比例統一執行5成,利率仍保持上浮10%。 張宏偉介紹,可以動用的資金規模受到存準率的限制,或許是各大銀行二套房貸降首付政策落地不徹底的原因之一。降準之後,銀行可動用的資金明顯增多,也增加了二套房貸首付比例和房貸利率下調的可能性。 張宏偉也認為,全國樓市在接下來幾個月成交量勢必會短期反彈,價格有可能會逐漸堅挺。尤其是對於一線城市及樓市庫存去化周期在15個月以下的城市來講,接下來幾個月勢必會出現漲價的現象。他建議降準後,房企應當積極調整推盤節奏,積極去庫存,快速實現銷售業績回升。面對市場成交上漲,捂盤惜售的結果只能是錯過放量的“窗口期”,錯過企業扭轉局面的機會。 另一方面,面對樓市成交量價增長的預期,購房者也將迎來購房窗口期。“購房者應該把控好降準降息等‘救市’政策短期紅利帶來的購房窗口期,趕在短期市場還沒有完全複蘇好轉,開發商資金面仍然相對緊張的購房高性價比時機入市購房。”張宏偉介紹。 ■ 三問降準 1、為何降幅那麽大? “一次降準一個百分點,屬猛藥,側面印證經濟比想象的困難。”評論人士馬光遠稱。新京報記者查詢數據顯示,上一次下降1個百分點是在金融危機爆發之後的2008年11月26日。 就在一季度經濟數據公布的前後,李克強總理開始頻繁問計宏觀經濟,調研東北三省、視察工行和國開行。七天內,李克強多次提及“穩增長”。 交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表示,一季度GDP增速進一步下滑到7%,出口、投資和消費“三駕馬車”均不樂觀,特別是投資增速持續下降。盡管一季度貸款增加較多,但社會融資總量同比增速有所下降,融資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不足;3月M2增速11.6%,在外匯占款持續低迷、資本有流出壓力的情況下,M2增速實現預定目標有一定難度。 “在此背景下,準備金率再次普遍下調主要為改善銀行信貸投放能力,促進經濟平穩增長。此外,存款保險制度將於5月1日正式實施,此次降準且幅度超預期也是為保證存款保險制度順利實施所采取的前瞻性安排。”連平說。 事實上,財政部、住建部等部門近期已陸續出臺了一系列“穩增長”政策。申萬宏源最近的報告直接指出,要實現保全年7%的目標,保增長需要出重拳。 2、降準之後誰將受益? 市場人士普遍認為,央行的本意還是為支持實體經濟,降準將有利於小微企業融資。 民生銀行首席宏觀分析師溫彬稱,這次降準重點是加大對小微企業、“三農”以及重大水利工程建設等的支持力度,特別是“對符合審慎經營要求且‘三農’或小微企業貸款達到一定比例的國有銀行和股份制商業銀行可執行較同類機構法定水平低0.5個百分點的存款準備金率”,有利於發揮大型銀行在支持經濟結構調整方面的作用。 溫彬表示,降準還有兩個利好,一是有利於間接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法定存款準備金的釋放會降低銀行負債成本,鼓勵銀行降低貸款成本;二是有利於銀行擴大資金運用規模,銀行除了繼續加大對實體經濟信貸支持外,還會加大對債券的配置規模,對於當前發展債券市場、提高直接融資比例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投資協會會長張漢亞表示,降準對於小微企業融資環境是一大利好。但另一方面,銀行在資金偏緊時,會收緊對中小企業的放貸力度。政府還需要通過財稅政策、創新金融產品等方式給予小微企業更多支持。 3、未來還有什麽動作? 降低存款準備金率歷來在我國貨幣政策中屬於重量級別,在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情況下,市場對預期未來政策仍有進一步放松的空間。年內降息、甚至是再次降準均有強烈預期。 目前,外匯占款趨勢性放緩,加上金融脫媒加快、股市繁榮分流存款,銀行存款增速不斷下降,負債成本上升壓力不減。連平預計,在準備金率水平依然較高的情況下,預計年內準備金率仍有可能下調0.5-1個百分點。民生證券研究院執行院長管清友也表示,降準還有一次空間,考慮上次降準規模,在外匯占款全年0增長假設下,全年基礎貨幣缺口約兩萬億,本次釋放流動性資金1.5萬億,未來還有一次50基點準備金率下調空間。同時管清友認為,降準主要針對銀行間利率,降息對降低實體利率更有效,預計降準之後,降息將很快出現,而且降息的空間比降準更大。 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朱海斌預計,6月份或將降息25個基點。民生證券也預計,降息將很快出現,而且空間比降準更大。 如果這樣大規模的行動,貨幣政策是要走向全面寬松嗎?央行行長周小川昨天在華盛頓表態,中國將繼續執行穩健的貨幣政策,並根據經濟和通貨膨脹走勢進行適應性調整。 (來自新京報) |
貨輪在山東日照港礦石碼頭卸載進口鐵礦石。 (新華社 張磊/圖)
5月8日,海關總署公布了4月我國進出口情況。
4月份,我國進出口總值1.96萬億元,比去年同期(下同)下降10.9%。其中,出口1.08萬億元,下降6.2%,降幅較3月份收窄8.4個百分點;進口8739億元,下降16.1%;貿易順差2102.1億元,擴大85.2%。
值得註意的是,4月出口降幅較上月大幅收窄,出口形勢有所好轉,但外貿出口先導指數繼續下滑讓人擔憂。據海關統計,4月份,中國外貿出口先導指數為35.9,較3月下滑2.3,連續2個月下滑,表明今年二季度我國出口好轉勢頭並不穩固。
今年1-4月,我國進出口總值7.5萬億元人民幣1,下降7.3%。其中,出口4.23萬億元,增長1.8%;進口3.27萬億元,下降17%;貿易順差9653.7億元,擴大3.4倍。
對此,據海關總署負責人介紹,前4個月,我國外貿進出口主要呈現以下幾個特點。首先,一般貿易進出口比重提升,出口增長。其次,對美國、東盟出口增長,對歐盟、日本出口下降。
此外,內地與香港貿易總值為5663.6億元,下降10.4%,占內地外貿總值的7.6%。其中,對港出口5499.8億元,下降9.8%;自港進口163.8億元,下降26.7%;對港貿易順差5336億元,收窄9.2%。
這與此前幾位專家的預期值預測結果基本不太一致。經濟學家們預計,中國4月貿易順差將顯著較3月份擴大,出口同比增速將大幅放緩,而進口增速或仍為負值。
據華爾街見聞分析稱,中國4月進出口雙雙下滑,且大幅不及預期,凸顯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若按美元計價,中國四月出口同比下滑6.4%,上次在4月份下降是2009年,當時降幅為23%。進口下滑16.2%,為2009年來同期最差表現,且為連續第四個月以兩位數速度下滑。
對此,招商證券宏觀研究主管謝亞軒表示,4月出口再次低於市場預期,可能與前期人民幣有效匯率走強,及海關嚴查虛假貿易有關。出口延續了3月的弱勢,表明春節因素並非影響3月數據的主因。4月進口同樣不及預期,表明內需仍然疲弱,實體經濟亟待宏觀政策支持。
此外,第117屆廣交會累計出口成交1720.96億元人民幣,比2014年同期下降9.64%。歷來被視為中國外貿“晴雨表”和“風向標”的廣交會出口成交額出現七連降,加深了市場對中國未來六個月出口形勢的擔憂。
5月5日,商務部在發布的《中國對外貿易形勢報告(2015年春季)》中表示,2015年,中國經濟開局平穩,但仍面臨下行壓力。外貿特別是出口具備增長的基礎條件,但形勢的嚴峻性、複雜性沒有根本改變,不穩定不確定因素較多,挑戰和壓力還在增大。
未來一段時期,中國外貿發展面臨外部需求不振、傳統競爭力有所弱化、外部限制措施增多等諸多挑戰,加上國際市場份額已處於較高水平、進一步提高份額難度增大,中國外貿可能保持中低速增長。
昨日,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黃益平在接受采訪時稱,如果市場上流動性收緊,不排除央行通過降準以補充流動性。
今日,大盤一度上摸4000點整數關,但由於資金追高意願不足,金融股走勢較弱,使得股指難以形成突破,只得在4000點下方震蕩。盤面上,最明顯的熱點便是地產股集體上漲,盤面上近20只地產股集體漲停。
分析認為,地產股的狂歡,和市場預期央行降準不無關系。不過市場對於消息面還處於預期階段,從短線的節奏來說一旦周末消息面沒有變化,下周一早盤沖高減倉的概率就大增。
7月外匯占款降幅創歷史之最
外匯占款此前經常被視作向市場提供流動性的主要渠道。如果增加,則意味著註入流動性,減少則相反。對沖外匯占款和下調存準率是基礎貨幣投放的兩個主要渠道。
央行周五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7月份外匯占款降幅均創歷史最大單月紀錄。數據顯示,7月末央行口徑外匯占款下降3080億元,至26.4萬億元人民幣;7月末金融機構口徑外匯占款下降2491億元,至28.9萬億元人民幣。數據還顯示,7月末金融機構口徑外匯占款環比減少2491億元,降至約28.9萬元,7月減少規模創年內新高,6月減少937億元,為4月以來首次減少;7月末央行口徑外匯占款環比減少3080億元,降至26.4萬億元,6月減少172.51億元。
按照央行公布的上述兩項數據,7月份市場因此減少了7640.89億元的流動性。
此外,7月末黃金儲備由5332萬盎司增至5393萬盎司。
機構:央行或在8月下旬“降準”
民生證券固定收益分析師李奇霖分析認為,7月貿易順差430億美元,較6月僅收縮35億美元,僅從貿易項無法解釋外匯占款大幅收縮,而人民幣貶值預期較6月明顯增強,資本外流可能是外匯占款大幅收縮的主要原因。他認為,外匯占款的缺口需要央行主動貨幣投放抵補,匯率端稍顯穩定後,中國央行降準會大概率出現。
招行金融市場部高級分析師劉東也表示,為了對沖人民幣貶值帶來的資本外流壓力,進一步降準不會太遠。
國信證券分析師董德誌等也在日內報告中指出,考慮到中國截止7月超額準備金率或降至年內新低,且7月外匯占款可能出現巨量負增長、經濟形勢不樂觀,以降準為代表的流動性投放措施理應箭在弦上,最快將於8月祭出。
匯豐分析師更是在研報中表示,預計中國央行三季度再次降息25個基點;預計中國央行三季度下調存準率100個基點。
一財網綜合和訊網、中國經濟網、鳳凰財經、光明網、華爾街見聞等報道
多位知情人士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透露,國家發改委近日下發了一則與陸上風電、光伏發電標桿上網電價政策變動有關的討論稿。陸上風電的上網電價,於未來5年中可能下調。其中,2016年的調整幅度或在0.02元每千瓦時~0.03元每千瓦時之間。不過目前調整方案並未確定,記者也未從發改委網站上看到該消息。
《第一財經日報》從相關人士處獲得的消息顯示,風力發電分為四個資源區:一類資源區可能從現有的0.49元每千瓦時(下同),於2016年至2020年逐步下調至0.47元、0.45元、0.43元、0.41元和0.38元。該資源區包括了內蒙古自治區除赤峰市、通遼市、興安盟、呼倫貝爾市以外其他地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伊犁哈薩克族自治州、克拉瑪依市和石河子市。
陸上風電的二類資源區電價,可能從0.52元,下調至0.49元、0.47元、0.45元、0.43元和0.4元。這類資源區包括了河北張家口市、承德市;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通遼市、興安盟、呼倫貝爾市;甘肅省嘉峪關市和酒泉市。
三類資源區或從現行的0.56元,繼續下降至0.54元、0.52元、0.5元、0.48元和0.45元。這部分資源區包括了吉林白城、松原;黑龍江省的雞西市、雙鴨山市、七臺河市、綏化市、伊春市,大興安嶺地區;甘肅省除嘉峪關市、酒泉市以外其他地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除烏魯木齊市、伊犁哈薩克族自治州、克拉瑪依市、石河子市以外其他地區,以及寧夏回族自治區。四類資源區(除一到三類)或從現行的0.61元,降低至0.59元、0.58元、0.57元、0.56元以及0.52元。前述調價尚未向有關部門確認。
根據記者掌握的消息,此次通知的全稱為《關於完善陸上風電、光伏發電上網標桿電價政策的通知》(討論稿),目的是為落實國務院辦公廳2014年發布的《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關於“到2020年風電發電與煤電上網電價相當,光伏發電與電網銷售電價相當”的目標要求,長期合理引導新能源投資,促進風電、光伏發電等新能源產業健康有序發展,推動各地新能源平衡發展,提高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資金補貼效率,依據《可再生能源法》,做的調價政策。
就在10月29日,本報也曾獨家報道了光伏電價可能會於明年下調的消息。相比風電,光伏上網電價的下調力度(討論稿)則更大一些,一類(最佳發電)區域的降幅或為0.05元(至0.85元);二類、三類資源區的降幅則是0.03元每千瓦時、0.02元每千瓦時。一位光伏行業內部管理層告訴本報記者,目前上述文件仍有待於業內進行探討。而據稱,就在今日,有關部門也組織了多家能源公司、國家電網就上網電價政策進行了商議,但這一說法未得到發改委及相關部門的最終證實。
附政策:
一、實行陸上風電、光伏發電(光伏地面電站或按地面電站管理的分布式光伏電站,下同)上網標桿電價隨發展規模逐步降低的價格政策,具體價格見附件一和附件二。陸上風電、光伏發電項目自投運起執行標桿上網電價或電價補貼標準,期限原則上為20年。今後經營期內出現運行成本大幅降低,相關新能源項目整體收益水平明顯偏高的情況,國家發展改革委將研究適當降低上述標桿電價。
二、陸上風電、光伏發電上網電價在當地燃煤機組標桿上午那個電價(含脫硫、脫硝、除塵)以內的部分,由當地省級電網負擔;高出部分通過國家可再生能源發展基金予以補貼。其中,完成國家能源主管部門確定的燃煤機組超低排放改造任務80%的省份,燃煤機組標桿上網電價含超低排放環保電價。
三、鼓勵各地通過招標等市場湖方式確定相關新能源項目業主和上網電價,但通過競爭方式形成的上網電價不得高於國家過頂的當地陸上風電、光伏發電標桿上網電價水平。
四、各陸上風電、光伏發電企業和電網企業必須真實、完整地記載和保存相關發電項目上網交易量、價格和補貼金額等資料,接受有關部門監督檢查。各級價格主管部門要加強對陸上風電和光伏發電上網電價執行和電價附加補貼結算的監管,督促相關上網電價政策執行到位。
五、上述規定自2016年1月1日起執行。今後,每年1月1日以後備案(核準)的陸上風電、光伏發電項目,以及當年1月1日以前備案(核準)但於第二年1月1日以後投運的陸上風電項目和當年1月1日以前備案(核準)但於當年4月1日以後投運的光伏發電項目執行當年的上網標桿電價。
中國聯通自6月1日起全面大幅下調國際漫遊資費,涵蓋語音及數據業務,其中數據國際漫遊資費平均降幅達72%,涉及116個國家和地區,數據包天不限量產品86元檔全部降至56元,並將5元數據資費區範圍由87個擴大至112個,語音國際漫遊資費平均降幅48%,涉及130個國家和地區。
聯通相關負責人向第一財經記者介紹,自執行提速降費工作以來,聯通國際漫遊數據的資費一直不斷降低。2015年,聯通曾3次下調國際漫遊數據業務資費,今年提速降費工作還將更進一步推進。
據悉,這是中國聯通開展提速降費工作一年以來,繼去年5月、10月後第三次降低國際漫遊資費,且資費的下降幅度也是最大的一次。
降費地區覆蓋上百國家
據了解,國際漫遊資費水平主要由境外當地運營商決定,這是國際漫遊資費一直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中國聯通高度重視國際漫遊提速降費,加強與境外運營商談判力度,並與中國電信合作開展聯合談判,降低結算價格,實現資費下調,優惠中國國際漫遊出訪戶。
中國聯通相關負責人表示,數據包天不限量產品由原來的“26/56/86”三檔資費變為“26/56”兩檔,26元區覆蓋範圍由只包括港澳臺地區擴大至覆蓋五大洲出行的56個主要國家和地區:原56元資費區里的日韓新馬泰印尼菲律賓等亞洲主要國家、英法德西俄及美國、加拿大等歐美漫遊目的地國家以及大洋洲的澳大利亞、新西蘭等52個國家和地區,統統並入到26元包天資費區,原86元包天資費區統統並入56元資費區,不再設置86元包天資費檔。
除包天不限量業務外,對流量需求不高的用戶也可選擇按量計費的標準資費,用多少算多少。在新政策中,按量計費的5元區標準資費也做出了大調整,覆蓋增至112個國家和地區,資費平均降幅達72%。進一步擴大了5元區標準資費範圍,由87個增加至112個國家和地區,平均降幅達72%。
對於各大運營商6月開始實施的新舉措,電信專家付亮對記者表示效果肯定會有,但未必會很明顯,提速降費將是一項長期的工作。
三大運營商承諾繼續“提速降費”
去年5月15日,三家運營商公布了提速降費方案,至今已滿一年。就執行情況而言,三家運營商均表示,超額完成預定目標。
工信部通信發展司司長聞庫在提及提速降費時表示,去年“提速降費”惠及用戶超過400億元。但廣大用戶抱怨“提速降費”不明顯,他表示,主要因為我國用戶規模龐大,平均每個用戶每個月費用下降幅度為2.6元,因此感知不大。
對於2016年的目標,中國移動表示,在降費方面,2016年會進一步降低長市漫一體化的統一套餐門檻,將統一套餐門檻大幅降至18元,覆蓋更多客戶需求;下調流量標準資費並繼續實施月套餐剩余流量當月不清零服務;持續降低國際漫遊資費,支持國家“走出去”戰略。
中國聯通則表示,與2015年相比,2016年固定寬帶單位寬帶資費同比下降不低於15%,移動數據流量綜合單價降低不低於15%。主要通過下調流量標準資費、加大套餐內所含流量、加大4G終端普及率,推出套餐月費打折,推廣流量放心用功能、加大流量包的普及等手段降低資費,提高用戶獲得感。
中國電信相關負責人回應媒體提問時表示,中國電信流量資費2015年降幅超過30%,但由於用戶使用流量增加,導致用戶的月均流量消費支出總額由每月28.4元上升為31.7元。
國家統計局6月9日發布的5月份CPI和PPI數據顯示,CPI環比下降0.5%,同比上漲2.0%;PPI環比上漲0.5%,同比下降2.8%。
CPI回落靠鮮菜帶動但豬肉環比仍在漲
從環比看,CPI環比下降0.5%,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余秋梅認為,主要是受鮮菜價格下降較多的影響。
余秋梅稱,年初寒潮天氣襲擊我國大部分地區,影響了鮮菜的生產和運輸,鮮菜價格高位運行,較往年同期上漲較多。隨著應季鮮菜上市,市場供應逐步增加,鮮菜價格趨於正常。5月份鮮菜價格環比下降21.5%,影響CPI環比下降約0.64個百分點,超過CPI環比總降幅。
從50個城市主要食品價格旬報監測看,蔬菜價格回落幅度較大,部分鮮菜價格下降幅度甚至超過三成。
不過,5月份豬肉價格環比繼續上漲,漲幅為2.3%,影響CPI環比上漲約0.07個百分點。
另外,隨著國內成品油價格兩次提價,汽油、柴油價格環比分別上漲3.7%和3.8%,合計影響CPI環比上漲約0.06個百分點。
光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徐高認為,本輪通脹上行主要動力之一的蔬菜價格繼續下跌,供給改善帶動蔬菜價格顯著調整。4月生豬和能繁母豬存欄量環比均出現正增長,顯示供給已經開始調整,未來豬肉價格上漲空間有限。結合基數因素,通脹將逐步進入下行通道。
但海通證券姜超此前則提示,由於豬價和油價仍在繼續上漲,意味著短期物價仍有上行動力,未來通脹風險未消。
原材料價格回升帶動PPI環比上漲
5月份,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環比上漲0.5%,漲幅比上月縮小0.2個百分點。
對於PPI的環比變動特點,余秋梅認為,一是部分工業行業價格漲幅縮小,其中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價格環比分別上漲2.5%和12.3%,漲幅比上月分別縮小5.9和0.5個百分點;二是石油加工業價格環比上漲4.1%,漲幅比上月擴大3.1個百分點;三是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價格環比止跌回升,由上月下降0.3%轉為本月上漲1.8%。
同比方面,5月份,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下降2.8%,降幅比上月收窄0.6個百分點。
分行業看,石油和天然氣開采、石油加工、煤炭開采和洗選、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價格同比分別下降21.5%、15.6%、10.2%、7.7%和5.4%,合計影響當月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總水平同比下降約1.7個百分點,占總降幅的60%左右。
PPI的環比上升顯示國內“三去一降一補”繼續取得成效。由於美國近期加息概率因為非農數據疲軟的影響變小以及國際油價再度回升,國外價格變化有望繼續推動國內原材料價格恢複。瑞銀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汪濤表示,鑒於決策層收緊了資本外流管制、國內部門海外負債已經大幅下降,且央行改善了與市場的溝通,未來美聯儲加息對人民幣的影響會小於去年12月。
CPI和PPI顯示中國經濟仍處於平穩發展態勢之中,從現有的經濟和調控需求來看,中國民生銀行研究院院長黃劍輝建議,一是貨幣政策在強調“穩健”的同時,也應避免“急剎車”和“矯枉過正”,並引導資金進入實體經濟,有效降低融資成本;二是供給側改革應做好預期引導,提升民企的“安全感”,推動民間投資相關政策盡快落地實施;三是推動強化市場的相關制度改革,使股市、匯市、樓市回歸到各自的功能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