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證明,在A股,上市公司每一個動作背後都有值得深究的原因。
9月18日晚間,伊利股份(600887.SH)突發權益變動公告,公司被陽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陽光保險”)舉牌。陽光保險通過旗下兩公司已合計持有公司5%的股份,坐上公司三當家之位。而早在8月10日,伊利股份曾祭出“章程之戰”,試圖以修改《公司章程》來防禦“野蠻人”,彼時有機構人士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分析,公司或已被資本盯上,如今看來,這一猜想被證實。
盡管陽光保險在增持公開後第一時間對外喊話,稱增持伊利純屬財務投資,不謀求控制權,且承諾未來12個月內不主動增持。但在接近伊利管理層的人士看來,“對方來者不善,不增持承諾是迫於各方壓力的暫時妥協”。大敵當前,伊利已進入停牌備戰狀態。關註伊利的機構人士則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分析,目前,擺在伊利股份面前反收購的招數並不多,相對現實的選擇或是,直接定增收購資產,增強自身股份數額。
但對於伊利而言,想獲得大多數股東支持,無疑要拿出行之有效的優質方案,讓投資者嘗到“甜頭”。此外,雖然表面上伸出了橄欖枝,但外界並不認為在伊利身上已經做了一筆不錯投資的陽光保險,未來一年內都會“幹瞪眼”。當對抗展開,尋找同盟者或是陽光保險接下來會做的。
來者不善?
2015年四季度,在牛市的喧囂之後,偏愛消費藍籌股的陽光保險就看上了乳業龍頭股伊利股份,開始布下投資棋局的第一步。
在2015年10月至2015年12月期間,期通過旗下陽光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陽光人壽”)相關產品拿下伊利10910.89萬股,占總股本1.80%。對於股權相對分散的伊利股份來說,1.80%的持股已成功躋身其前五大股東榜單。隨後2016年上半年,陽光保險均按兵不動,未有增持。
而讓伊利股份對陽光保險真正產生警惕,是從2016年三季度開始。
從股份變動情況來看,今年7月開始,陽光保險開始集中加倉伊利,不足兩個半月內,其控制麾下陽光人壽、陽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陽光產險”)兩公司累計增持伊利約3.03億股。其中,陽光人壽增持後合計持有伊利2.53億股,持股比例4.17%,陽光產險增持後則合計持有5014.725萬股,持股比例升至0.83%。
最為關鍵的一筆增持,發生在中秋假期前最後一個交易日。9月14日,陽光產險增持伊利566.79萬股,占總股本0.09%。自此,陽光保險通過兩大子公司一致行動人的關系,布局伊利5%的股份,一舉觸及舉牌線。
“他們來者不善。”接近伊利管理層的內部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稱。而對於陽光保險做出的“和平”承諾,稱增持目的為純財務投資,不謀求控制權,且未來12個月內不會主動增持。該人士則透露,這實際為對方迫於各方壓力以及行業特點,做出的妥協。
值得玩味的是,對於陽光保險,伊利實際早已被觸動敏感的神經,並試圖在8月上旬以《修改章程》來阻攔其舉牌。從伊利修改的核心條款來看,股東持股達3%必須向公司通報,未通報將形成惡意收購,被剝奪相應的股東權利。但因條款與現行證券法規存在出入,被監管問詢而作罷,至今未有下文。
“如果當時修改章程成功,陽光保險增持不會如此順利,而伊利改章程的行為或許也讓對方警惕,而他們(陽光保險)集中增持的這段時間,伊利的股份因為業績、QFII等機構減持等原因,也跌了不少。”上海一大型券商分析師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無論陽光保險是敵是友,其目前在伊利身上已經做了一筆不錯的生意。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梳理發現,在陽光保險布局伊利的2015年四季度,伊利該季度股價均價為16.25元/股,這筆投資目前被套。但陽光保險集中增持伊利的最近兩月間,伊利股份下行調整,累計下跌近12%。伊利9月18日晚間的公告也進一步顯示,陽光保險最新一筆增持均價僅16.1元/股。可見,陽光保險投資伊利股份的成本,因增持也成功攤薄。
“目前看,陽光保險的股份是被套住的,但不應會長期被套,對於伊利來說,調整後股價上20塊也會很快,三季報超預期就會大漲。”一私募基金合夥人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分析認為,以伊利股價走勢判斷,陽光保險“不會虧”。
對於陽光保險做出的十二個月不增持的關鍵承諾,外界則半信半疑。多家券商研報認為,在萬科之後,伊利也成為資金覬覦的另一行業龍頭,一方面凸顯其白馬投資價值,而另一方面,舉牌或許只是一個開始。伊利股份從市值規模、行業地位、資質等方面而言,未來的投資價值大可能優於此前陽光保險投資的鳳竹紡織(600493.SH)、承德露露(000848.SZ)等公司。
“伊陽之爭”或上演
如果糾纏在陽光保險入股伊利股份的盈虧上,那麽就把眼光只鎖定在了“財務投資”。但市場人士似乎並不認為這一切只是“財務投資”這樣簡單。更重要的是,伊利股份自己更不是這麽認為的。
在伊利股份緊急停牌後,對於伊利備戰反收購的討論已甚囂塵上。
和萬科類似的是,伊利目前股權分散,亦為行業龍頭,管理層持有較大話語權。持股信息顯示,伊利目前第一大股東呼和浩特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僅持有公司8.79%的股份,而包括伊利股份董事長潘剛在內的6位高管合計持有公司7.98%的股份。即伊利一方目前只有16.77%的股份籌碼。
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12月,正值“寶萬之爭”白熱化,彼此伊利就被市場認為,或是未來險資會“偏愛”的公司。在2015年12月14日—2015年12月22日這一周,伊利更是突然大漲,漲幅近26%。
此番,陽光保險舉牌伊利,外界擔憂,在“寶萬之爭”後,A股或再上演“伊陽之爭”,而有了萬科的前車之鑒後,伊利的管理層又將有何禦敵措施?
9月19日早間,伊利股份在臨時停牌公告中稱,停牌策劃重大事項,該事項可能涉及重大資產重組或非公發行股票。這讓外界不禁猜測,這家乳業龍頭或祭出“毒丸計劃”或“白衣騎士”等計謀來對抗陽光保險。
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的私募合夥人則認為,毒丸計劃目前在國內面臨一定監管壓力,行不通。他認為,對於伊利股份而言,目前握有對方12個月內不增持的緩兵之計,定增收購或是相對現實的選擇。“收購優質資產,類似於萬科要收的深圳地鐵,然後向大股東和管理層定增股份。”他稱。
北京一私募股權基金並購負責人對此亦表示認同。他認為,若伊利欲和陽光保險對抗,要麽找來金主助陣,要麽借定增收購增強自己的股份實力。“如果不停牌,股價肯定要上漲,此時停牌也是做定增的最佳時機。”該人士認為。
不過,即使是定增,對於伊利而言,這條路也並不好走。對於公司是否已經準備了行之有效的定增方案,外界不得而知。但在十個交易日後,要拿出相應的方案並不容易。
“定增,重點是看方案,方案好,增加公司價值而不是單單增強管理層的控制權,市場才會贊成。”在前述私募人士看來,如果選擇定增,伊利則必須讓投資者,尤其機構投資者嘗到“甜頭”才可能獲得支持。而具體可能的選擇上,該人士分析師,或許會是海外資產。“之前伊利就一直在尋找海外資產並購”。
另一方面,由於股權分散,若定增收購,不僅需要伊利大股東和管理層拿出資本實力,且因關聯交易等原因,伊利一方必須回避投票,這無疑是將最大話語權交到了持股最多的陽光保險手中,這一局面則需要伊利股份在未來尋求到更多的盟友支持。
而尋求盟友支持,在不能主動增持的前提下,或許也是陽光股份接下來的選擇。
“立場不同,雙方都需要措施來保持各自的安全邊際,這不可避免。”前述並購負責人認為,短期內陽光保險不能主動謀求控制權,但可尋找盟友,在關鍵決策上形成一致,或盟友增持,12個月後再形成一致行動人。
以中報信息來看,在伊利的前十大股東中,目前中央結算有限公司持有6.22%的股份、證金公司持有3.06%,此外,社保基金、趙成霞、劉春海、胡利平以及新進的奧本海默基金公司分別持有1.65%、1.39%、1.37%、1.31%以及1.26%的股份。
對於可能到來的股權之爭以及公司將采取的措施,《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多次向伊利采訪求證,截至發稿對方均稱目前並無更多信息,暫以公告為準。而陽光保險方面,則一再對外否認其將成為“門口的野蠻人”,並不謀求控制權。
看來要漲停概念很重要哇。
i黑馬訊 1月10日消息今日上午,摩拜單車與四川連鎖超市紅旗連鎖簽署四川省內戰略合作協議。受利好消息的影響,紅旗連鎖在今日開盤一小時後直線拉升漲停,報9.17元。
根據協議內容,摩拜單車在紅旗連鎖的門店附近,通過安裝站牌、輻射燈、裝貼海報的方式,引導和規範來往購物的用戶文明停車。2017年1月初,摩拜單車開始在成都市的紅旗連鎖店門前開展首批“摩拜推薦停車點”的立牌和布局工作,目前已完成51家門店。據悉,在這之後,紅旗連鎖的500-1500家門店將設置摩拜單車停車點。
摩拜方面表示,紅旗連鎖將成為摩拜智能共享單車在成都大街小巷的重要集散點,摩拜用戶也可將緊急故障車歸攏到附近的紅旗店,摩拜工作人員第一時間解決問題。在銷售方面,雙方將開展聯合促銷、多元化營銷。
據了解,摩拜單車2016年4月在上海開展業務以來,目前摩拜單車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成都、寧波、廈門、佛山、武漢九個城市都已開展業務。截至 2016年12月,摩拜單車在上海的數量已經突破10萬輛。
FCA首席執行官Marchionne和他Exor的老板們明確了一件事: 寫一份足夠大的支票,FCA就是你的。
來源 | Automotive News
文 | Larry P. Vellequette
翻譯 | 施暢
編輯 | 施智梁
兩年多來,FCA一直是“FSBO”- For SaleBy Owner的宣布出售狀態,只是沒有正式報價,然而這一狀態近日被打破。
Automotive News了解到,本月一家知名的中國汽車制造商不止一次報價,欲以稍高於市值的價格收購菲亞特克萊斯(Fiat Chrysler Automobiles,下稱FCA)。而消息人士稱,這一報價因未達FCA期望值而被拒絕。
同時,有其他來源獨立確定了另有其它大型中國汽車制造商的高管正在對收購FCA的可能性進行評估,包括上周與美國零售集團代表就可能的收購進行會談。消息人士稱,FCA的高管已經前往中國與長城汽車公司見面,而且中國代表團也曾於上周在密歇根州奧本山的FCA總部出現過。
對於中國企業通過收購外國公司實現境外擴張,FCA可能是一個完美的目標。FCA首席執行官SergioMarchionne專註於簡化汽車制造商的業務以吸引買家,采取大膽舉措,例如退出小型轎車和轎車,改變FCA目前大規模生產的步伐。
目前,具體哪一家中國汽車制造商或汽車制造商正在追求FCA尚不確定。有不同的消息來源指出,東風,長城,吉利以及FCA目前在中國的合資夥伴廣汽集團可能參與,但也不清楚哪家公司有可能取得進展或成功。
不出所料,FCA對此並沒有聲明,四家中國汽車制造商也沒有相關回應。但如果收購有進展,將意味著這家美國吉普品牌,在繼德國人、意大利人和荷蘭人之後可能很快就會被中國人擁有。
據另一消息來源,無論如何這次收購都可能涉及到FCA的高利潤品牌Jeep和Ram,包括Chrysler,Dodge和Fiat,但將排除Maserati和Alfa Romeo。以上兩個品牌以及Ferrari將會在收購中被剝離,從而最大限度地實現Exor公司的收益。Exor是由Agnelli家族控制的控股公司,該公司擁有FCA的控股權益。
為什麽在兩年的出售狀態後,FCA驟然得到了至少有一個潛在的中國買家的興趣?
答案是:FCA的全球網絡和產品尤其是Jeep和Ram,符合中國政府為有吸引力的收購而設定的要求。
中國的汽車制造商已經公開表露有計劃未來10年內進入利潤豐厚的北美市場,他們也已經花費數百萬美元在備受矚目的美國汽車展上展示其生產的汽車。而其早期的努力也表明,中國汽車制造商在準備好競爭之前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然而近年來,通過與世界上最大、最成功的汽車制造商建立合資企業並於此中獲得專業知識,中國企業已經縮小了和世界頂尖汽車制造商之間的質量差距。
“汽車制造商們覺得他們終於縮小了差距,於是開始在美國銷售他們的產品。”香港投資咨詢公司鄧恩汽車(Dunne Automotive)總裁、中國汽車行業專家鄧恩(Michael Dunne)表示。
鄧恩還表示,他們面臨來自政府的壓力,要求其在中國以外地區擴張。
一項被稱為“中國走出去”(ChinaOutbound)的政策,推動中國企業從其行業獲得國際資產,並將其運營“以達到其目的”,就像吉利自2010年收購沃爾沃以來所做的那樣。彭博社(Bloomberg)上周報道稱,中國企業計劃在未來10年斥資1.5萬億美元收購海外公司,比目前的水平增長70%。
鄧恩表示:“目前,中國汽車制造商正全力支持北京方面的這一目標。這是全新的概念,從2015年起就開始了。”
除了沃爾沃,鄧恩還提到了意大利輪胎制造商Pirelli和德國機器人巨頭Kuka,這是中國對外政策支持下的收購。
這樣的收購興趣與日俱增。2016年5月,FCA在其北美總部接待了一個來自中國的高級代表團,其中就包括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胡春華。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廣州汽車集團董事長張芳貴也出席了會議。
毫無疑問收購的興趣是真實的,”鄧恩說,“問題在於政治方面: 對於一家中國公司收購一家美國汽車制造商來說,無論其總部設在哪里,這一收購行為本身就意味著什麽”。
對於一個夢想在北美、歐洲和拉丁美洲引起轟動的中國汽車制造商來說,收購FCA是關鍵的一步。
在全球範圍內,FCA在全球擁有162家組裝、配件、沖壓和機械加工工廠,以及87家研發中心。在北美,FCA擁有約2600家美國經銷商網絡,以及在加拿大和墨西哥的廣泛分銷網絡。
與其他規模更大、全球足跡相似的大型國有汽車制造商不同,FCA首席執行官Marchionne和他Exor的老板們已經明確了一件事: 寫一份足夠大的支票,FCA就會是你的。
2015年末FCA曾一度努力謀求通用汽車合並而被拒,之後由於汽車制造商的柴油排放醜聞,所有與大眾公司的相關努力也都付諸東流。於是Marchionne開始關註為何他的公司沒有吸引更多潛在的合作夥伴。2016年初,他開始實施激進的改革,使FCA尤其對亞洲汽車制造商更具吸引力,同時也對大眾汽車保持吸引力。
首先,FCA終止了在美國的緊湊型車和中型轎車的生產,即Dodge Dart和Chrysler 200停產,這令汽車行業感到震驚。這些汽車是破產的克萊斯勒在2009年被迫與菲亞特汽車公司聯姻的首批成果之一,但這兩家公司的銷售都令人失望。
與此同時,Marchionne擴大了他的兩個關鍵品牌Jeep和Ram的開發。他將工廠從一體承載式車身結構改造成框架非承載式車身結構,以擴大Ram 1500和吉普牧馬人的生產。他宣布,經過消費者多年的要求後,吉普將再次制造新一款皮卡,並且很快就會建造豪華的吉普車來與路虎競爭。
與此對應的,2014年FCA制定的產品開發計劃則被取消,比如大幅擴張克萊斯勒的產品線被取消。FCA的北美產品線將會集中於最好賺錢的地方:皮卡,suv和小型貨車。
FCA的這一轉型將在2018年完成,這意味著它的銷售展示廳將像10年前汽油價格未飆升時那樣: 滿是suv、跨界車、小型貨車和皮卡,沒有任何更小或更省油的東西。這一轉變改善了FCA的季度財務狀況,Marchionne表示,該公司有望在2018年實現這一目標,這一目標曾被廣泛認為是2014年的“空中樓閣”。
FCA也在努力擺脫與汽車制造直接相關的股份,這是為股東釋放價值的一種方式。其中可能包括與零部件制造商Marelli,鑄造商Teksid和自動化供應商Comau的分離。
在上個月與分析師的電話會議上,Marchionne提出了這一戰略。他說:“為了公平對待我們的股東,我們需要確保我們盡可能多地從合資企業中獲得價值。”
將FCA出售給一家中國汽車制造商的想法,已經在Marchionne的腦海中出現了一段時間。2015年8月,在他開始尋求合並或合作夥伴的幾個月後,在他與另一個全球汽車制造商對話時,他曾發出所謂“資本癮君子的自白”。雖然他與通用汽車公司合並的嘗試很快被拒絕,但這位FCA的CEO告訴Automotive News說,他曾與許多亞洲汽車制造商密切研究潛在的合作。
可他得出的結論是:沒有一家亞洲汽車制造商在尋找合作夥伴。
有人問他:亞洲就沒有公司可以嗎?
他的回答是:“我不認為有亞洲公司可以合作,但你可以被亞洲人收購,我想中國人會買你的。”
原載Automotive News,原文鏈接:http://www.autonewschina.com/en/index.asp
“80後”黃女士是一位土生土長的海南人,十幾年前高中畢業時雖然留戀家鄉,但她最終選擇了北方的一所高校。但是,等她的子侄長大,可能在海南本地就能讀清華、北大等知名高校了。
她對第一財經記者說:“當年我報考高考誌願的時候,海南本科院校少,知名的本科院校更少,很多人都和我一樣,往外地考。這些年來,這一狀況並沒有多大的改變。”
不過, 4月13日這一天將見證海南教育歷史的改寫。海南現代管理研究院院長、海南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王毅武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海南教育將會迎來跨越式的發展,當地學子不出島就可以享受國內頂尖學府的教育,以及國外的發達教育。
近3年海南高考生源文理科前500名報考海南大學人數不足6人
4月13日,慶祝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大會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大會並發表重要講話。習近平在講話中指出,要支持海南大學創建世界一流學科,鼓勵國內知名高校和研究機構在海南設立分支機構,鼓勵海南引進境外優質教育資源,舉辦高水平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支持海南開展國際人才管理改革試點,允許外籍和港澳臺地區技術技能人員按規定在海南就業、永久居留。
他也指出,允許在中國高等院校獲得碩士及以上學位的優秀外國留學生在海南就業創業,擴大海南高校留學生規模。支持海南探索建立吸引外國高技術人才的管理制度。
他同時指出,海南要堅持五湖四海廣攬人才,在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上有突破,實行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創新人才培養支持機制,構建更加開放的引才機制,全面提升人才服務水平,讓各類人才在海南各盡其用、各展其才。
由於歷史原因,海南的教育發展比較滯後。根據海南省教育廳官網公布的高校數量信息,記者統計,海南大中專院校只有20所左右。
王毅武說:“海南大學在海南來講是最棒的,但是在全國來說,並不在第一梯隊之內。”
他認為,雖然海南大學有“雙一流”建設中的一流學科,但是這主要得益於地理位置。“海南大學位於熱帶地區,擁有國內唯一的學科,關於熱帶農業的。”
根據海南省教育廳官網的介紹,海南大學是海南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的海南省屬重點高校,2007年入選國家“211工程”大學建設行列,2017年進入國家“一流學科”建設高校行列,2018年成為教育部“部省合建”高校。
但是,海南大學的學科專業綜合實力不強,特色不夠鮮明。對接海南省十二大重點產業發展的特色學科專業不夠突出,缺乏較強的吸引力和影響力。近3年海南高考生源文理科前500名報考海南大學人數不足6人,2017年學校研究生推免計劃465人中報考本校僅有10多人,無論是本科還是研究生教育,學校特色學科專業對海南本土優質生源的吸引力還很不夠。
將從國內外同時引進優質資源
此前幾十年,海南的教育並沒有突飛猛進的發展,而此次海南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逐步探索、穩步推進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的重大利好,以及海南教育自身的重大規劃,將推動當地教育上一個新臺階。
王毅武說:“如果說之前的大特區和國際旅遊島是海南的1.0和2.0時代,那麽自由貿易島將是3.0時代,自由貿易港將是4.0時代。此次海南同時迎來了3.0和4.0時代的政策。在經濟受益的同時,海南其他各個領域也將受益,包括教育。”
作為海南大學的一名教授,王毅武感到特別振奮的是,在建設自由貿易區的過程中專門提到了要建設海南大學。這意味著,海南大學將成為吸引人才的一個重要基地。
根據海南大學官網的最新介紹,該校高層次人才嚴重不足。海南大學目前尚無兩院院士,“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僅有1人、“國家傑青”僅有2人、“國家千人”僅有3人,高水平科技領軍人才和科研創新團隊嚴重缺乏,特別是缺乏大師級的高層次人才和團隊。
除了海南大學之外,王毅武也認為,從整體來說,這次給海南教育方面的政策非常優惠,等於把海南建成一個教育特區了。
王毅武說:“未來,國內一些名校可以到海南到建設分校。這不同於國內一些地方目前正在做的事。這些地方也在引進國內外知名高校,但這是地方政府層面的要求。而海南要引進國內名校是國家層面的要求。兩者帶來的影響是不同的。”
他補充道:“鼓勵海南和國外一些大學以及科研機構合作辦學,意義非凡。外國從事教育等行業的高技能人才也可以來海南,比如說外國教師,就可以過來長期工作,這些都將為海南積累大量的國際人才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