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關於深圳控股。 黃鐵錘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cf8aa830100zyh7.html

   有人向我介紹了深圳控股,我一研究,是真的很動心很動心啊,分紅率達到了8.3%,很符合我的用分紅再買入股票的操作手法,但考慮良久,最終決定暫時還是不買。因為我捫心自問,購入深圳控股,守十年,能否做到?答案是否定的。

 

深圳控股的優點:

          1、業績連續三年增長,2008,2009,2010,2011是逐步升高的,分紅也逐步升高,但到現在還沒有趕上2007年的業績。

          2、他正在試探商業地產。

          3、他有很好的背景,作假的可能性小。

          4、我很喜歡的張化橋先生在裡面做過boss。

          5、分紅達到1.5毛,股價才1塊8,相當便宜。

          6、租金收益就很了不起了。

          7、現在政府正在救樓市,在放水ing,利率打折已經出來了,2成首付剛見報,0首付都有地產商在嘗試。他奶奶的,三成首付付不起,0首付總買得起了吧,哈哈,相信未來兩年的樓市必大火啊。

 

深圳控股的缺點:

          1、比較複雜,我看了半天還是沒有完全搞懂,當然,商業模式基本搞懂,但細節太多,看得非常吃力,我喜歡那種很簡單的財報。

          2、我自問了一下,願意持 有這個公司10年嗎?答案是否定的,因為我覺得現在的房價已經不是普通人能買得起的了,雖然現在救市,搞2成首付,搞0首付,還能再撐兩年,但這個泡泡總 有一天會吹到頭,也許是三年,也許是五年,吹到頭後這種公司就麻煩了。也就是說買這種公司,必須得股價在這三五年內就得到體現,否則在樓市出問題前分紅是 回不了本的。

          3、深圳控股借了很多長期債券,這些債券大多以美元,港元計價,在人民幣升值的時候還沒什麼,一旦人民幣開始瘋狂貶值的時候,他有多少利潤都會被美元借貸 給搞死。至於人民幣會不會貶值,那就很簡單了,大家看看最近十幾年到底是人民幣發得多還是美元發得多就知道了。若只多一點點,那肯定不會出問題,若多了很 多很多,最終總會扯平的。人民幣M2都比99年高10倍了。

          4、買這只股票還不如買銀行股,儘管樓市出問題對銀行股會有很大的打擊,但至少,在我國,大型銀行,國家是一定會注資救命的,所以房產商賺錢,銀行肯定賺 錢;房產商虧,銀行也虧;房產商倒閉,銀行卻不會掉閉,只會加重虧損,虧損熬過去了,銀行自然還能再活得更好,但很多地產商就不知道是否能熬過去了。

          5、深圳控股按以往的盈利增長,估計20%到30%就夠好了,很多大型銀行也能做到20%的增長,但風險卻小得多,市盈率也才五六倍,為什麼要買地產股而不買銀行股呢?

          6、關於Soho中國和深圳控股的比較,我現在覺得SoHo中國同樣存在很大風險,只不過soho中國的財務報表略好了點,因為soho中國同樣有6億美 元債券及20幾億港幣可轉債,這些都是隱含的炸彈,不過財報比深圳控股略好,若都是人民幣計價的債券就好了,我就不會這麼擔心,下一步我會對soho中國 減倉。

 

          最後我要說的是深圳控股和soho中國都很便宜,在2012到2013年極有可能盈利大增,並反應在股價上使股價翻倍,但自問了一下是否願意持有他們兩個十年,答案是否定的,所以我不會大量持有他們(可能會持有很少量,小於1%)。

          我還喜歡一些其他的股票,像譚木匠,金界,筆克等,自問了一下是否願意持有他們十年,答案是肯定的,所以我覺得就算在深圳控股以及soho中國上沒有賺到錢也不可惜,自可從其他的股票中賺到更安心的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485

關於廣州藥業 黃鐵錘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cf8aa83010107rq.html
 

  在王老吉爭奪戰上,廣州藥業完勝,所以廣藥今天股價漲得非常喜人,有不少價值投資者居然會為此後悔之前沒有買入,奇怪。

     首先,王老吉這個牌子是加多寶作出來的,儘管確實屬於廣州藥業,但廣州藥業手上還有大把的百年老品牌,但都在沉睡,只有王老吉因為曾給加多寶經營了很長時間,有了很大的名氣,才真的值錢。

    那麼廣州藥業真有這個實力將王老吉經營好嗎?公開資料顯示,廣藥集團從2011年起啟動「王老吉」品牌擴張之路,通過授權「廣糧集團」推出王老吉固元粥、蓮子綠豆爽、月餅等產品,授權白雲山和黃推出王老吉百世康絞股藍飲料等,向保健品、食品、藥酒、藥妝等多個領域擴展。

    嘿嘿,也就是說,過一段時間,大家會發現很多「王老吉月餅」,「王老吉綠豆爽」,「王老吉面膜」等面市。到時候就恭喜廣藥賺大錢了啊。   

    所以,儘管今天廣藥股價長得很好,但未來十年持續分紅完全不能回本,不買他的股票。

 

    拭目以待,從2012至2014看市場營銷經典案例:「論王老吉的倒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550

炒股心得體會 黃鐵錘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cf8aa83010106qm.html

建議入股市的大陸人,首先弄弄A股,然後弄弄期貨,再弄權證,再然後才進入港股、美股,那樣將少走很多彎路。

 

弄A股最大的目的是讓我珍惜港股中那麼多高分紅的股票,光憑分紅就能讓人生活得不錯,這種股票在大陸實在太稀有,而且大陸有20%的稅,受不了。

 

弄期貨和權證給我的教訓是永遠不要估時點,你可以估價值,但不要試圖去估計實現價值的時點。

 

我在前年曾經賣空過A50,賣空截止時點是2011年5月份,而且是通過權證來賣空的。

 

我買權證的方法也是買了就放著,到最後看和我估的是不是差不多,當年的我在勝利了很多次後自大得不得了,老認為老子天下第一,老子就是男主角,但事實給了我慘痛的教訓,輸得一塌糊塗。

 

2011年賣空A50居然輸了,這是很多人都沒有想到的事情,A50去年實在也大跌了一把,但時點不對啊,兄弟,我是5月就要行權的,所以在持有5個月後 在2011年4月就割肉了,深深的明白什麼叫「割肉」,虧了投入的70%。然後A50就開始大跌暴跌,倘若當時賣空截止時點是9月份,那我就能大賺特賺 了。

 

後來也想清楚了,就算大賺特賺又算什麼?也只是我運氣好而已,事實已經證明了,我是無法估準時點的,我試了幾次,雖然大贏了幾次,但也大虧了幾次,而且一虧就是60%到80%的虧損。

 

持有一支股或權證,然後不動,直到虧損80%,我想我的定力應該已經算中上了吧,所以,後來我特意跑到香港匯豐銀行(手續費特貴)開戶時,別人電話錄音問 我能否承受5%還是20%的短期虧損時我就想笑。(註:我以前是招商證券在大陸代辦的,錢在人家戶頭,不爽,所以後來特意跑了一次香港。)我能承受80% 的虧損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我投入的錢不足我總資金的20%,就算全虧也只有20%。事實上,儘管我在這裡寫虧了這麼多,但在總體資金上,我是賺的,而且收益 率也還可以。

 

從那以後我再也不碰權證以及期貨,因為我實在無法正確估算出未來幾個月到一年大市或股票的走勢。

 

所以,我應該做自己有把握的事情,最好不要輕易估計近一兩年股價的走勢。甚至我現在已經基本上放棄估計未來十年股票的股價走勢,我只相信紅利,我只估未來十年二十年這個公司能給我多少紅利,儘管我不一定估得準,但我會努力去做。

 

有些人相信一些理論,說未來不能估,其中就有一個我很尊敬的博主告訴我說「誰也無法預測未來,歷史不會簡單重複」,那我告訴你,你是錯的,對未來,我能估准很多事情。

 

比方說我能估出明天的很多事情,太陽一定從東邊升起,地球照樣轉,地球明天轉一圈所需時間我都能估得八九不離十,大約24個小時。

 

明天是未來吧,說明天的事情就屬於預測未來吧,我就能估計準確,是不是很厲害?不知道你能否估計準確?至於十年後,我可以很明確的告訴大家,再過十年,太陽還是從東邊升起,地球轉一圈所需時間還是24小時。

 

所以我完全無法理解「誰也無法預測未來,歷史不會簡單重複」這句話,至於歷史會不會重複,那就看粗細了,在大體方向上歷史就是簡單重複的。中國古代不斷的 重複著朝代的更替,到現在,其實還是簡單的重複。若更細節,若說再由某某人再次怎麼怎麼滴,問題是那人都已經死了,想簡單重複也不可能了啊,這種細化上說 歷史確實不可能重複了,因為1秒前的河和現在的河就是完全不一樣的河了。畢竟事物是發展的,簡單地完全重複是完全不可能的,但大體上重複是一定的。就好像 地球轉一圈的時間一樣,儘管明天還大約是24小時,但由於太陽在一天發射了很多能量,重量變輕了(太陽在多少多少億億年後會因為能量不夠而坍塌),明天地 球轉圈的時間還真和今天不同,但大體上可認為是可重複的。

 

很多東西都有其規律,關鍵是你能否摸索出其中的規律。我就摸索出規律,太陽是從東邊升起,所以我能估准明天太陽是從哪邊升起的。就算股價,若只叫我毛估一 下,我也能完全估准,你還別不信,就說民生銀行吧,初步估計,明天民生銀行股價會在0元到100元之間,倘若我錯了,願賠100萬。更進一步估計,5港幣 到10港幣之間(2012-5-13),若還要更精確,我就無能為力了,也就是說我能夠大概估准明天民生銀行的股價,但無法精準估出,這種估值,正確,但 對我賺錢是沒有幫助的。再說未來十年,我相信民生銀行的股價應該在0元到1萬元之間,這個我可以保證,若錯了,也願賠100萬。所以、萬事萬物都有其規 律,在一定範圍內,越是粗的估計就越準,越是細的估計就越不准,但根據各人掌握規律的多少可以決定各人對未來估計的精確度,這也就是為什麼就算所有人都價 值投資了,仍舊有人會贏有人會輸的根本所在,若不承認有規律存在,那就失去了研究規律的先機,要想勝出,除非你是男主角。

 

巴菲特買股願意持有十年,也就是他現在估那個公司在未來十年的盈利會不斷增長,隨著時間的推延再不斷重估,發現變化的時候也會將公司賣掉。

 

就好像天氣預報,我在網上有時候喜歡搜索未來第4天的天氣情況,第一天預報第四天晴,第二天則預報為多云,第三天預報為小雨,為什麼?

 

因為按第一天周圍的云層風力情況推測第四天確實是應該晴。

 

但第二天,發現從北邊壓過來的云由於在一些沒有估到的小作用的合力下,速度突然加快了,可能在第四天趕到上海,就預報多云。

 

第三天又發現一個情況,那就是北方的云比預計的冷一些,下雨的可能性就大很多,這就預測為雨。

 

也就是說未來事情的發生有規律可循的,但是會根據周圍環境的變化而變化,儘管仍舊不很準,但細心的人們仔細看看天氣預報,正確率是大於50%的(假設只有 「有雨」和「沒雨」兩種情況)。呵呵,如果天氣預報準確率小於50%,那還不如拋硬幣呢。至少拋硬幣確實有50%的幾率。

 

所以買股票也是一樣的,首先估計未來十年二十年公司盈利的分紅能夠回本並且有賺,然後購入,接著根據周圍環境的變化不停的修正自己對公司的預估並進行操 作。若操作過於頻繁,那就陷於賭博了,所以我一般一年分析最多兩次決定那個公司的買賣,而對於預估十年的我來說,一年兩次已經夠多了,就算估錯了,損失半 年也沒什麼,只要按這種方法行事,勝的概率大於50%,那就OK。

 

至於有些人會說未來十年估不準,所以只估未來一兩年,但問題是萬一未來一兩年該公司盈利是大增,但市盈率降得很厲害,導致股價大跌怎麼辦?這時候出手股票,那就是虧,若不出手,在第三年公司大虧呢?你炒股票不就炒輸了嗎?

 

也許會辯解說,未來一兩年公司盈利都不錯,那第三年公司再盈利也很有可能啊?第一,或者你已經預估了多年以後公司的盈利狀況,和我說的預估未來十年是一脈 相承的。第二,或者你沒有預估未來第三年的盈利,那你就完全是憑運氣決定是否賺錢了,靠運氣賺錢,可能有些人也能賺一輩子的錢,但我不能夠賭自己就是那個 男主角。

 

更有人說,公司連續兩三年都賺大錢並且越賺越多,市盈率怎麼可能降呢?這個嘛,大家可以參考一下2008到2011年大陸銀行股的走勢。若2012年銀行 股賺大錢,那是只估未來一兩年的人的幸運,和他的水平半點幹系也無;若銀行股2012不能賺大錢,那隻估未來一兩年的人就虧慘了。

 

至於說估准股價,那就全屬胡扯了,市場先生是你所能準確預計的嗎?股價完全可以在公司盈利的1倍到100倍之間變來變去,甚至更誇張的都有出現。也就是 說,你就算能估准公司明年的盈利為1元,但你完全無法估准公司明年的精確股價,公司的股價也許是5元,這就是5倍市盈率,公司的股價也可能是50元,這就 是50倍市盈率,也不誇張,公司股價到底會是多少呢?關鍵問題是公司的市盈率在短時間內完全被市場先生所掌控,而市場先生的喜怒無常是眾所周知的,所以我 已經完全放棄估計公司的股價,轉而認真估計公司未來的盈利。(毛估股價是可以的,若1到1000等),然後隨著時間不停的調整自己對公司未來的預估。

 

日後若所有的人都價值投資了,那麼對規律的掌握準確程度將決定投資的收益如何。就好像天氣預報,對細節規律把握越好,對未來第四天的預測就越準,若完全不 預測,那勝率就只有50%,若去預測,哪怕是十年前的天氣預報,儘管掌握的規律遠不如現在,勝率也是大於50%的。所以我們應該力爭掌握更準確的公司盈利 規律,這個就需要大家多多學習市場營銷學習怎麼經營一個公司,然後根據自己的心得去判斷、去投資。

 

分紅和股價都和公司盈利有強列相關性,除此之外分紅只和分紅率這一個東西有關,而分紅率是較容易估計的,若未來10年分紅率都是盈利的50%,那未來也是 50%的概率就比較大,當然,這個也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但比較容易估計。而股價除了和盈利有關外,還和市盈率相關,市盈率則強列和市場先生相關,市場先 生是完全喜怒無常的,不是說全無規律,而是這個規律相比較分紅率的規律而言複雜得多。我們為什麼不選擇簡單的而要去選擇複雜的東西分析呢?

 

不喜歡由市場先生定價的東西,短期價格恰好是市場先生定價佔主的,所以權證期貨我現在都不喜歡。

 

現在好睏啊,想到哪裡寫到哪裡,寫的東西雜亂無章,本想檢查一遍的,將和主題無關的刪了,但太困了,還是直接發了吧,明天起來了再改一改。若只保存為草稿的話說不定日後就會將這個給刪了。

我已經寫了很多各種各樣的草稿了,等我稍清醒一點的時候就覺得不宜公之於眾,都刪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551

關於槓桿 黃鐵錘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cf8aa8301010hm6.html
 

  我記得老巴好像說過這樣一句話,原話不記得了,大意是這樣的:永遠不要使用短期金融槓桿,若你有本事的話,不使用槓桿同樣可以致富。若沒本事的話,使用槓桿只會讓你加速變窮。

 

      1、若用短期槓桿能夠長時間實現30%以上的收益,則世界首富將會是使用短期槓桿的人。

      2、若用短期槓桿也很難實現30%以上的收益,則使用短期槓桿又有什麼意義呢?因為至少有很多大牛證實了確實能夠不使用槓桿實現相當長時間的30%的年收益率。

      3、對沖基金都是使用槓桿的,但就算是大牛量子基金在2000年也出現了嚴重問題。而之前索羅斯也出現過好多次困難。

 

      我們的目標應該是一生只富一次,所以不應該使用槓桿。若使用槓桿,並且很有本事的話,一生富幾次也是很正常的。

 

      100萬資金,若有真本事,實現25%的年收益,則10年10倍,20年100倍就是億元富翁了。

 

      很多人啊,就是想賺快錢,總想一年25%不過癮,想使用槓桿實現一年50%以上的收益,若碰到牛市,那確實可以實現這個收益並且還會更高。但萬一碰到大熊 市呢,越是接近熊市底就越是要被迫平倉補保證金,虧損會格外嚴重。若是50%的槓桿,則所選股票跌一半,所有的資金就都被削沒了,要再從零開始,有本事的 話那就再努力去富第二次吧。

     

      在香港,所有股票在一段時間內跌一半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所以分散投資並不能保證股票不下跌,想想1997,2008這兩年港股的跌幅吧,不要認為自己不會碰上這種大跌,在未來股市還會經常走熊的,儘管從長遠看股指總是越來越高。

 

      我的水平不怎樣,所以碰到過所選股票跌一半的,而且是滿倉跌一半,但所幸沒有任何槓桿,沒有平倉的壓力,每年還是可以等到足額的紅利,和往年沒有任何差 別,相反我還可以用這些紅利買更多股票,若股價太高,則紅利只能買少少股份,股價大跌,紅利就能買多多股份,所以下跌對我而言反而是好事,隨著時間的推 移,每年獲得的紅利越來越多,再加上股價不停的下跌,所能購買的股份也越來越多,這不是很爽嗎?但使用槓桿的高手就不同了,儘管我們的選股也許一模一樣, 但只要下跌50%,他就虧得身無分文,而我卻還能拿紅利來補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757

關於手機的大小——多大合適。 黃鐵錘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cf8aa8301010hef.html

兩年半前,我買摩托的「里程碑」時,被他碩大的身軀所震憾,當時就想啊,3.7吋好大好大啊,若再大,帶在身上都不方便,更不用說打電話了。

 

後來,手機陸續出了4.0,4.3吋的,這麼大的手機,方便打電話嗎?能好賣嗎?

 

事實告訴我,4.0,4.3吋的手機好賣得不得了,高檔手機現在全是4.0,4.3吋了(除了蘋果)。而且現在4.7,5.0屏的手機都開始出現了,似乎手機變大是一個趨勢。

 

今年3月,我的「里程碑」出了故障,換了個4.0屏的手機,發現這個手機用起來也很方便,看著文字還更大,更舒服,我就想,4.0應該已經是極限了,更大有用麼?最近我又試了一次4.3屏的,用著也還方便,感覺也還值得買。那,到底是我哪點想錯了?

 

再後來,終於想明白,手機於我已經不完全是打電話的工具了,更是一個上網,看郵件的工具。很明顯,屏幕大一些對上網,看郵件來說確實有優勢,而且,稍大一些屏,只要控制重量適宜,對打電話也確實沒什麼劣勢。

以前我買手機追求打電話舒服,所以要小要輕。現在我更追求上網,看郵件舒服,而打電話則只要求聲音清晰就夠了,那麼為了上網舒服,手機稍大一些還是可以接受的。

 

所以手機屏幕最終大小將以(在單手持有手機時打字翻頁方便的基礎上)人們隨身攜帶所能忍受的極大值為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758

關於寶姿 黃鐵錘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cf8aa8301010hdf.html
 

    寶姿的醜聞雖然令我不爽,但出了這個借錢的醜聞後,以後應該會好些,再就是她年年給我們分紅,我對這個醜聞就忍了,再看到寶姿價格跌得那麼多,心就動了,然後再仔細研讀了一下年報,最後還是決定不買。

      寶姿年報中有一項「展望二零一二」,對未來發了一通感概,說以後要多元化,向男裝進發,這就嚇壞我了,你做得好好的一個高端女裝的牌子,偏偏要殺入一片紅 的男裝,何苦呢。若真有心殺入男裝,完全可以換個牌子嘛,還用ports這個牌子,有病,唉,有些公司總是喜歡自尋煩惱。

      就好像波司登一樣,本來極好的羽絨服牌子,偏偏還要作其他的普通男裝,作春裝,作夏裝,想不通這公司BOSS咋想滴。

      這兩個好牌子,看著美好,但我都不會買,去死吧,這種多元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759

公司未來會咋樣 黃鐵錘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cf8aa8301010n7y.html
 
   首先,我們承認短期內(5年內)股價是人們之間的心理鬥爭的產物,做心理鬥爭厲害的人、確實有,但長達四五十年都贏的人、萬中無一,不要奢望自己能做到,而這種鬥爭通常一次失敗就會讓你傾家蕩產,所以不要做短期操作。

      其次,我們必須得承認,儘管股價是無法預測的,但是公司經營得好壞是可以預測的,只不過預測得是否準確那就看各人本事了,

      

      公司經營由壞變好或由好變壞,通常都有一個較長的時間,有些一兩 年,有些三五年,甚至七八年都可以,所以我們一年決定一次是購買還是拋售該公司就足夠了,平時該公司股價的漲跌就完全是拋硬幣,不要去管他,真正應該關注 的是公司未來十年會怎樣,若更好,則應該貪婪;若更壞則應恐懼。

 

      判斷公司未來好壞有多個要點,其一是前5年是否有一種很明顯的向上趨勢。其二是經營的BOSS對該公司的回顧評價及對未來的發展展望。

 

      有些人對BOSS對未來的展望從來不看,理由是那是BOSS瞎想的,未來到底怎樣BOSS又知道個屁,後半截我很欣賞,BOSS對公司未來的盈利確實知道 個屁,也都是他自己估計的,和我們估計的沒啥兩樣,而該BOSS的水平還不一定及得上我呢。但不同的地方在於公司未來的盈利取決於BOSS的想法及計劃, 看BOSS對公司未來的發展計劃,你就知道,哪些公司必然會碰到麻煩,哪些公司無法判斷,哪些公司能發展得更好。比方說波司登,要做夏裝,我就知道他麻煩 大了,儘管BOSS說多元化有助於提高業績,但是我知道這個BOSS預測錯誤了,也許一兩年內波司登的業績會不錯,但5年內,波司登一定會遇到大麻煩。再 比如寶姿說2012參加什麼男裝博覽會,要多元化,但寶姿男裝誰會買呢?儘管BOSS說寶姿將得益於多元化,但我知道她很快就會遇到麻煩。已經遇到大麻煩 的有霸王洗髮水,誰會去喝霸王涼茶呢?這些都可以在年報展望中看到,然後就可以拋掉這些公司了。

     

      霸王已經碰到大麻煩了,這個麻煩來得如此迅速,是好事,對洗髮水業務的影響應該可以在兩三年消除,若這個麻煩在七八年以後才暴發,那對霸王洗髮水就會行成 真正的長時間的傷害,要消除傷害就困難得多,所以,一旦霸王完全拋棄涼茶業務,我就會重新買入霸王,也許是半年也許是一年,無所謂,我等得起。我會密切關 注霸王的動向。

 

      譚木匠,一開始也打算多元化,做小家具,但很幸福的是譚木匠的老闆膽子不夠大,虧了幾百萬後就收手了,說還是要集中到木梳、鏡子等禮品上。霸王BOSS膽 子大得多了,虧了6個多億還對涼茶死心不改,好在最近有所改善,開始收縮涼茶業務了,但還是抱著萬一的希望,不知道最近王老吉事件是否會重新點燃他的希望 呢,管他呢,反正我總是會等到霸王徹底放棄涼茶才會買入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120

現在的股市對我而言,大好啊 黃鐵錘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cf8aa8301011gk7.html
很久沒寫博文了,主要歸因於5月底就全倉殺入買了股票,6月繼續大跌,想買,但沒錢了,至於賣?那是想也沒想過的,所以沒什麼好寫的。現在又有筆分紅下來了,上週五買了些股票,下週會全部買完,所以有興趣上來寫點東西。

 

            我現在對自己投資定位得很清楚,就是買5到10支高分紅的公司,然後等分紅。對這些公司唯一的要求就是未來10年內可持續分紅,並且分紅越來越高。至於股價,還真沒希望他們往上漲。

 

            1、假設股價往下跌,則每年的分紅能夠買更多股票,每年分紅所得也就會越來越多。股價大跌才是真利好。

 

            2、假設股價上漲,比方說我現在買的股票大多是5-10倍市盈率,一旦這些股票漲到20倍市盈率,再加上利潤的上漲,股價翻倍還有多,那我是賣還是不賣 呢?就很頭痛。若賣,那這些股票價格繼續漲呢?我拿著不停化為水的RMB有意思麼?若不賣,繼續買,那麼股價上漲了,我繼續買獲利就少多了。所以股價漲個 一兩倍對我而言是糟糕的。

 

           3、假設大牛市股價瘋狂上漲,三五年後,這些股票都漲到50倍市盈率,這對我而言就是利好了,因為我會將這些股票都拋掉,賺十倍也就夠了,手裡拿著錢買債券等股價下跌唄,20倍市盈率,股價未來會不會跌到出售價以下我不知道,但平均50倍市盈率,我相信還是會下降的。

 

            所以股市中對我的利好應該是股價一直下跌或者漲很少很少,如情況1。最最討厭的就是股價溫和上漲了,如情況2,賣又不能賣,買啊又比股價一直下跌吃虧了,不爽。其次好的就是大牛市,一下子翻五倍到十倍,這種情況也可以接受,但畢竟很少,所以不應該期盼出現這種變態的情況。

 

            那麼對我而言最好的股市就是現在了,一直陰跌不止,每次紅利下來我都可以大筆買入,然後再計算一下每年的紅利又能夠多多少了,就和數鈔票一樣,看到自己每年能領到的鈔票越來越多,想想就爽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733

關於股性。 黃鐵錘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cf8aa8301011nlu.html

   我本不知曉股性是什麼,最近看一篇博文就明白過來,原來大家說的股性通常是指股票買賣是否方便,那些盤子較大的,交易活躍的就稱為股性活躍,適合買賣,那些交易量很低,每天才幾十萬港元甚至沒有交易的就是股性很差了,不值得交易。

 

      我選股可能就恰恰相反,我喜歡那些交易不便的股票。交易不便的股票讓那些大資金不敢進入,因為資金一進入,要出來可就難了,比如一支股,平均每天交易20 萬港元,若進倉了2000萬港元,一旦那大資金想賣掉,他天天掛大賣單也要賣100天,而若一直大手筆這樣賣賣,股價恐怕就不知道會打到什麼程度了,賺錢 自然不易。

     

      2000萬港幣對大資金來說是毛毛雨,縱然這樣,這毛毛雨在手上也很難輕鬆賣出去,所以大資金是不喜歡這種股票的,大資金不喜歡,股價就賤,至少在同樣的市場下會比股性活躍的股票便宜很多。有便宜貨不撿,豈不傻?所以我喜歡這種公司。

 

      我炒股和其他人略有不同,準確的說我是股票買家,買了就沒打算賣。尤其喜歡以便宜價買好公司,買了後就珍而重之的收藏,然後等紅利。

 

      由於本就沒打算賣的,所以不擔心賣不掉,至於買,每天買幾萬港元。錢多一點,買個幾十上百天怕什麼,若錢少一點那就買幾天到十幾天,慢慢買。若要買很多天,那每天就只掛一點點量,免得一下將股價弄上去後就買不到便宜貨了。

 

       最近熊市,我進貨非常方便,股價就是不漲等著我買,非常之爽。

     

       有朋友會問,那萬一買到了一支看起來很好實際上很糟糕的公司可怎麼辦呢?

 

       這個好辦,我投資股市實際上和投資實業一樣一樣的,投資實業辦的公司若不賺錢那投入的錢就打水漂了,股市同樣如此。但投股市最大的好處是我可以從數千家已經挑選出來的最好的企業裡再精選十家公司,在此基礎上,縱然再失敗一兩個公司, 也可由其他盈利的公司將虧損填平並大賺其錢。

 

       即然本就不打算賣,那就越廉價買入越好。所以我喜歡那些股性不活躍的股票,那些股票天然就會比別的股票便宜一些。

   

       當然,也不是說死守教條完全不賣,一旦我覺得那個公司未來確實可能有問題,我會花兩個月時間去考慮,然後再慢慢出脫該股票。為什麼花兩個月時間呢?因為覺 得不好立即賣掉,那就很容易陷入短線思維,花兩個月時間考慮就是要讓自己考慮清楚,至於因此而多虧損的錢,那是應當的,守住這紀律,在其他地方會多賺很多 很多錢的。我買公司也一樣,決定買了,再思考一兩個月,查資料做功課啊,最後才下手買,中間發現問題那就停止購買。這些紀律的目的就一個,讓自己做一個長 線投資者,不因股價跌漲而悲喜。

 

      很幸運,到目前為止我買的那些公司總的分紅越來越高。哦,忘了說了,我很少計算總市值多少,我喜歡計算每年的分紅漲多少多少,並以此做為自己的戰績。

 

       未來十年,希望分紅能以每年15%的速度上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854

要想破解危局,關鍵問題是要讓企業家利潤更豐富,而不是更少 黃鐵錘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cf8aa83010126p0.html

我在一個博客上看到一段話,現摘錄下來,人家認為應該壓縮資本家利潤,提高工人工資才能解決經濟危機,而我恰恰認為現在最應該做的是提升企業家的利潤,至於工人工資,在提升企業家的利潤之後一段時間自然會提升的。

 

人家原話如下:

 

「你這樣永遠都是死循環的。
投資越多–產品越多–越賣不出去。。
工人工資即工人收入永遠都追不上產品價格的。
只有提高工人工資,壓縮資本家利潤,才可能使更多的工人買得上家電汽車。
關鍵是工人工資和資本家利潤的比例,也就是勞資雙方的分成比例。
現在的問題是勞方的分成比例過低,資本家分成比例過高
而資本家需求已經飽和,勞工的需求得不到滿足。
這也就是典型的經濟危機。」

 

我理解他所說的資本家應該是指企業家而不是炒股票,炒房子的人。


我的觀點是這樣的:

 

現在的關鍵問題是企業主——您所說的資本家越來越不賺錢,所以退出的多,這樣所需僱傭的勞工就少,在青年勞動力減少的情況下勞工都過剩了,我從來沒見過過剩的東西價格還會高,所以勞工的工資漲不上去,勞工工資漲不上去消費就上不去,就產生經濟危機了。

 

所以解決的問題應該是鼓勵企業主多多賺錢,只要有賺錢效應,所有人都會衝進去當企業主,當企業主比勞工還多時,勞工完全供不應求,工資才會真的增長,否則 勞工供過於求,工資怎麼可能漲呢?我經常混天涯經濟論壇,在裡一談到創業——即成為企業家,大家就勸他不要創業,先找個工作是正經,並說創業致貧,這樣下 去就又少了企業主,少了工作崗位,多了勞工,豈不更供過於求,過多的東西,價格怎麼漲得上去呢?

 

靠消滅青年勞動力也是一個好方法,不過人都沒有了,要GDP還有用嗎?而且現在青年勞力已經在減少了,但是速度還不夠快(根據統計局數據,1990年出生 人口2800萬,1999年出生人口1400萬),跟不上企業家消亡的速度,所以關鍵問題之一是讓企業家消亡速度慢於人口消亡速度,這才是提高工資的本 質,當然,這樣下去數百年,人口沒了那一切矛盾都解決了,也就無所謂過剩不過剩了,我想,也許這才是一勞永逸的解決方法。

還有另一種方法就是讓人口數量緩慢上升,跟上世界人口升幅的步伐,同時更快的提升企業家的數量才是解決勞工工資的根本所在。

若大力壓縮企業家利潤,不讓人家賺錢,難道企業家都有病,不賺錢還拚命往裡擠?現在的經濟狀況就是有人想當企業家,但大家都勸說創業致貧。

 

企業家減少,工作崗位減少,勞工減少的速度慢一些,勞動力工資還是漲不上去,所以或者我們可以想辦法讓勞工減少速度更快些也能增長工資。大家看統計局數 字:1990年出生人口2800萬,1999年出生人口1400萬,若1999年出生人口40萬,那1999年出生的工人就只有40萬,企業家減少的速度 不一定有這麼快,這樣工人的工資就會大幅提高了,這種思路計生委估計很願意看到,很快我國人口降到數百萬,那就真的實現目標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69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