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標: 10年後擁有4.00mil資金
如每月可將收入之21%即$21600儲起,加上本金1.4mil就算無回報都可在10年後儲足4.0mil。如稍作投資,每年4%年回報可令月儲金額降至$13000。當然讀者的如意算盤,是不作任何儲蓄,那由1.4mil用10年增長至4.0mil,年回報需要11%。
先將1.40mil拆開兩半,筆者經驗強調的是資產分配,良好分配令你回報在可預期之內,孤注一擲結果只會零和一百,看你自己是否承受得起,或幻想自己成日係電視劇主角如丁蟹者適用。買債券對於某些投資目標是一個好的投資方案,對另一些目標如醫療儲備,結婚儲錢則不是好方案,除非你搵到個可等你十年八載的好伴侶吧!
拆出約一半0.78mil,確是可以放入債券,只要有找來6%年回報的,有十年後已收回1.4mil,封實蝕本門了。剩餘0.62mil,要買樓買股才有望發大至(4.0-1.4)=2.6mil,年回報需要16%。如將全數買哂股票,唔係唔得,不過長年期計每年16%要資深trader才有望觸及。當然有讀者60%回報一年都試過啦,但又能否持之以恆,每年皆是呢? 所以我們確要一些槓桿,令回報之要求可降低。
其實世界是有回報,將三十萬投入而年回報十五萬的! 咩話?? 即係每年50%回報!? 當然有,咪就係買樓收租。但係有一條件,就是買入價必然要低於他日賣出價,此回報方可成立。還有,首年租金之一半要用作買樓洗費如印花稅、經紀傭及差餉等等。講到呢度可能你即時變絕望,心諗試問香港而家買間樓,有咩可能唔「摸頂」?摸頂答你唔到,但讀者再等多五年無理由再等唔到下一個循環低位。等市跌而政府政策放寬,再係呢幾年物色個成日租樓既朋友,他日年收十餘萬租金,不是無可能的事。
但有一點肯定是,你今天在報見到劏房大王收幾錢幾錢租,咩咩人又執到個筍盤大賺幾百萬,肯定不是用一天努力而做成的。當中人脈與所需經驗及快速反應,是多年努力累積而成,有空再在交流會上和大家一談。
債券買賣確實煩,銀行食水深,我要再整理一下才能較易告知。至於你單名買入單位、九成上會後出租在現時是不准許的,加上價格不就,可以長等一下。以外子買入第二單位用七成上會是可能的,如無其餘負債,工資顯然足夠。但出租一旦被銀行發現,亦會被隨時call-loan,第二間房仍可報買入予家人自住,所以七成上會有可能。如報出租投資用途,現行規條下只借五成。剩下些少資金,在現時人人縮手之股市不難發現良好買入時機。時間有限、只能講到個大概,請續留意homeblogger。
由於讀者收入不多,亦要照顧患病兒子,可做的就是加入政府保障網。我會交稅之目的,原意是希望賺到錢的人多付些少,由政府分配予社會上有需要或不幸之人仕,令財富可較公平地分配。筆者是不支持財富平均分配的,但對不幸的人用稅款以伸出援手,想信是大部份人都覺得合適之事。
可惜是政府沒有做好此類工作,更有官員被發現對財閥呵欠奉承,一眾市民只好「各自好走」,人與人之間的私心及不信任越見明顯。大家需要的醫療就可cut就cut,大興土木亦未見搞得成事,高鐵一句打錯樁又用多市民十億百億,需知香港各界也有人需要金錢及大家關懷。
如讀者有任何物業與人聯名,請考慮除名。當然有屬於自己的金錢要取回。現在於新界西買入私樓而樓齡較低的都要2.50mil,以讀者月入$12000,好難供得起。但如有公屋或中了白表居屋,百餘萬買入管理完善之居屋,絕對不是夢想。讀者想法是息口續升,就算第時樓價跌都供唔起。既然息未加就計到第昤高息為自己供樓時帶來的壓力,就請不要冒進。有時能力未及之事,不要勉強。
很快就2015年,現在樓價高至未有負擔的後生仔也供不起。讀者亦是好再等一會。到時可增加工作量再想也未遲。在此亂世人人自危,諗樣沒有什麼可幫到讀者,不過如你能抽空出席本樣之交能會,能無償為你免費留個位
| ||||||
高鐵醜聞連環爆、東鐵故障頻發生,連工程總監周大滄亦「跳船」提早退休,享有鐵路運輸獨家經營地位的港鐵,近日儼如過街老鼠遭人狠批。港鐵管治瀕臨崩潰,自○三年起領導港鐵的公司主席錢果豐難辭其咎。據瞭解,梁振英為免這場愈揭愈臭的醜聞,禍延至政府問責團隊,正部署加快「棄錢換馬」,提早讓已加入董事局的前商務及經濟發展局長馬時亨接替錢果豐出任主席。 然而,早知港府意圖的港鐵董事局表明要完成善後工作,才肯「被處置」,加上管理層爭權奪位問題持續,類似近日的醜聞或將繼續湧現,打擊這個市值逾千五億的王國。 高鐵西九龍站被揭發放失實資料,隱瞞工程延誤真相,近月備受壓力的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週一出席立法會鐵路事宜小組會議後,被傳媒追問失實資料是否運房局發放,他板著黑臉冷冷回應:「我哋會喺五月五日交代。(究竟你哋有無隱瞞工程進展?)我哋每一次交代都係全面。」說罷便進入升降機離去。張的內心之憤怒,在鏡頭下溢於言表,皆因包括特首梁振英及財政司司長曾俊華等高官,上週三已向港鐵高層叮囑務必「醒醒定定」,誰料港鐵過去數天接連出現重大延誤事故,更押後發放消息,令身負監管責任的政府壓力更大。 肯定人頭落地 其實,梁班子一早部署馬時亨明年底接替錢果豐出任港鐵主席。接近政府消息人士上週六透露,近日港鐵連環爆出高鐵工程醜聞及服務延誤事故,政府勢必會加快撤換主席:「肯定有人要人頭落地,好難有人會僥倖過關,問題係有無人主動退下火線,否則醜聞好似雪球愈滾愈大。」惟過去數天,高鐵醜聞猶如燎原之火一發不可收拾,消息人士本週一補充稱,不排除梁結束大假回港後,提早部署「斬纜」行動。根據港鐵的架構安排,錢果豐負責帶領董事局監督管理層,但知情人士指出,錢多年來著眼於為港鐵拓展商機,甚少跟進鐵路工程項目進度及列車服務事宜,過去多次事故亦無主動現身解畫及致歉,最近一次要追溯至一○年七月就八通達出售客戶個人資料事件公開道歉。「Raymond(錢果豐英文名)一向做生意都係咁,佢信曬周松崗同班管理層,但呢兩年係咪同韋達誠夾得到,公司內部好多人都好懷疑,過去幾個月公司連續爆出咁多醜聞,佢始終無好肉緊睇實,尤其呢排風頭火勢,連特首已經叫住『醒醒定定』,都衰完一樣又一樣,根本係佢玩死政府!」身兼立法會議員的港鐵獨立非執行董事吳亮星卻力撐錢果豐,他向本刊透露,四月十六日董事局召開特別會議,各人皆同意現階段須穩定軍心,對症下藥進行連串彌補性措施。他相信,錢果豐不會拋下爛攤子離開。「唔能夠出事後,就話人頭落地、劈炮,咁點搵人做嘢?佢無刑事問題,經濟上亦唔志在,如果話即刻辭職以示歉意,又係咪解決到問題?」但他不排除管理層出現人事變動:「有人提早離開唔出奇?我唔想見到又出現囉。」梁振英上任不久,已部署撤換錢果豐,但最終前年底仍讓他續任兩年,主要考慮到他一直參與監督高鐵工程項目進展,且完工時間亦在其任滿期內。梁去年四月一度考慮安插「頭馬」張震遠接替錢出任港鐵主席,但張因商交所涉財務醜聞下馬,故延至去年七月才改委馬時亨入局。港鐵員工協會主席陳善和週一對本刊表示,早已聽聞馬時亨將接任主席,近日公司內部更流傳提早進行。 政府港鐵不和 梁振英政府和港鐵關係漸趨緊張,早已有跡可尋。今屆政府上任以來,港鐵的沙田大圍站及天水圍天榮站項目先後流標,發展局局長陳茂波今年二月底曾公開炮轟港鐵發展物業項目未盡全力,更表明曾研究收回全部發展權,擺明是不滿對方。官場耳語稱,早在周松崗掌舵年代,已不時和政府對著幹,「試過有運房局官員開會,被周生拍枱大罵。而家CEO雖然係政府嘅人,但Anthony(張炳良英文名)係運輸政策『門外漢』,港鐵好多管理層都唔放佢喺眼內,好似啱啱高鐵延遲通車,港鐵搞到四月十二日先通知佢,好明顯政府根本無力監管。」眼見港鐵不合作,曾蔭權政府曾打「搶灘戰」,欲奪回港鐵主導權,因為時任運房局局長鄭汝樺跟錢果豐和周松崗不咬弦,「港鐵當年凡有涉及故障事故或加價,都要由Eva(鄭汝樺英文名)去頂,周松崗就匿埋一邊,所以政府好多人不滿佢同錢果豐,覺得佢哋無承擔。」 堅持全球招聘 周松崗約滿離任時,港鐵內部及錢果豐均屬意由當時的財務及業務拓展總監梁國權接任,但鄭汝樺堅持進行全球招聘。梁國權和韋達誠順利進入最後兩強,惟梁任八達通控股非執行董事時,因八通達出售客戶個人資料事件須負上責任,最終韋達誠跑出。不過,傾向代表港府利益的韋達誠空降而來,港鐵隨即還招。一二年七月十六日港鐵宣佈加設副行政總裁一職,由梁國權出任,新職務涵蓋審批新投資項目、拓展內地及海外市場、與政府商討未來鐵路項目等,儼如四分三個CEO,大大削弱韋達誠的權力。現年五十五歲的韋達誠,在英美鐵路及公共運輸業服務逾二十年,曾任紐約市都會運輸局主席兼行政總裁、倫敦運輸局董事總經理(財務及策劃)。從管理港鐵角度出發,韋達誠的履歷,尤其是車務管理應較周松崗優勝,為何近年列車服務延誤事故頻生?有工會人士指,韋上任後只增兼職人手,難以應付管理及維修保養服務需求,並相信他明年八月約滿會被請走。 整頓港鐵契機 主席縱容,高層爭權,內部出現奉迎上意、欺上瞞下問題,公共專業聯盟政策召集人黎廣德認為,高鐵延誤不單涉及項目管理失誤,近日被揭問題,亦有跡象顯示和企業管治失當有關,一旦屬實,錢果豐須承擔主要責任。他認為,梁班子應知道港鐵失控,相信會循董事局入手整頓港鐵,「成件事(高鐵醜聞)都係由鄭汝樺開始,因為不論項目嘅監管權限、而家嘅董事局組成、現任CEO委聘都係佢,要張炳良問責係唔公道,但張炳良應把握今次契機去改革,佢有改革機會唔用,就要佢問責。」 富豪快婿南順失意 六十二歲的錢果豐是香港政治、商界精英。末代港督彭定康九二年上任後改組行政局,只委任兩名商界華人任非官守議員,包括回歸後成為行政長官的董建華,另一人便是錢果豐,由此可見其份量。九七年董出任特首後,委任錢為行政會議成員,直至○二年六月。錢果豐七八年在美國賓夕凡尼亞大學取得經濟學博士學位,回港不久得到外父「糧油大王」黃大樁賞識,獲邀加入南順集團打理家族生意,惜經營不善,南順系公司九六年出現虧損,他翌年離職後曾任多間上市公司要職,現時為恆生銀行董事長兼獨立非執行董事,他亦同時擔任九倉、華潤電力獨立非執行董事。錢果豐早於九八年出任地鐵(港鐵前身)非執行董事,至○三年七月接替蘇澤光出任主席,是任期最長的主席。 | ||||||
中國整頓影子銀行的刀口開始對準券商和基金子公司的資管業務。
據《證券時報》報道,日前,中國基金業協會給各家證券公司和基金公司發布特急通知稱,為進一步提高資管行業的風險合規意識,於9月12日在鄭州召開資管行業業務情況通報會。屆時,監管部門領導將出席並做重要講話。
據報道,會議的主要內容是通報券商、基金上半年來出現的違規案例和處理情況。
但此次會議的規格之高令許多業內人士詫異。
上述報道稱,通知規定每家公司僅限於董事長或總裁一人出席,不能參會的必須請假。“證券公司創新大會都還可以副總裁去,此次會議規格超越創新大會”。
此外,從通知下發到會議召開,中間僅隔一周時間。“情況的確很緊急。”
最近一段時間,資管業務的風險逐漸暴露。例如近兩年異軍突起的華西證券,目前該公司的資管部門涉嫌違規為關聯方四川省川威集團有限公司及關聯企業融資,而川威集團目前正瀕臨破產。華西證券涉及資金約有9億元。
上周五,證監會還對近期子公司業務出現風控風險的華宸未來、萬家共贏、金元百利責令整改。資管業一片風聲鶴唳。
近三年來,券商資管規模呈幾何倍數增長,2011年至2013年年末,其規模從2800億升到1.89萬億再暴漲至5.2萬億。截至今年一季度末,這一數字已經達到6萬億元以上。
海通資產管理公司董事長余際庭曾表示:“券商資管規模中,主動管理規模約10%,90%是通道業務,說明券商資管基本淪為影子銀行的平臺。”
基金子公司的規模膨脹速度有有過之而無不及。目前,91家基金公司成立子公司的比例超過70%。據基金業協會最新披露數據,截至2014年二季度末,基金子公司資產管理規模突破1.6萬億元。僅僅一年時間,基金子公司的規模就占到了保險行業總資產的16%、信托業資產總規模的12%。
《財經國家周刊》曾引述業內人士指出,通道類業務對子公司規模的急速膨脹功不可沒,其業務量起碼占到總業務的一半。
先從技術性分析來看,今天位元堂最高曾見0.146元,幾乎補回了當日宣布供股之時的下跌裂口0.119-0.148元,看今天的勁勢,明天很大機會突破0.155元的阻力,若能夠成功突破,短期上升目標在0.2-0.24元之間。
今天位元堂收0.141元,供股權收0.023元,買入供股權的供股成本為0.131元,有7%的折讓。
於除權當日我為朋友於0.121元再買了50萬股,預備作為短炒之用,豈料被困至今天,卻有意外的收獲。
我原本的目標是0.35元,這個目標估計要過了5月20日新股出籠之後才有可能達標,所以早就作了打持久戰的心理準備。
因此,我考慮明天不高於0.025元先為朋友買入100萬股供股權,預備賣掉原有的100萬股正股,用那筆錢來供股,留下另外50萬股繼續伺機短炒。
假設位元堂於5月6日之前真的高見0.2元而其供股權又可見理論價的0.092元左右(可能有少許折讓)的話就直接賣掉供股權獲利,100萬股可以獲利67,000元左右。
假如位元堂的供股權連同供股成本仍然有多於10%的折讓,例如供股權只有0.07元的話就賣掉100萬股正股,收回200,000元,再用108,000元去供股,成本為131,000元,那就套回了69,000元,供回來的股份繼續以0.35元為上升目標。
假如位元堂不幸跌回0.131元那就賣掉供股權,不供股,繼續持有正股等待好了。
另外一個策略則是假設位元堂於未來數天升至0.25元的話,朋友只要賣掉手上150萬股的一半已經可以收回本錢,剩下的一半就是免本錢賺回來的,那就利用這一半與其「長期作戰」,配合我的「高賣低補」策略,這一半隨時變成了長期「會生金蛋的鵝」,這一回,朋友可能發大達了!
朋友的150萬股位元堂的成本為0.125元,假如真的達標,全部於0.35元賣掉,可賺337,500元,另加以0.02元賣掉的供股權10,000元共可賺347,500元。
至於最終如何抉擇,則要看位元堂的股價而定了!
12月7日,美國和新加坡簽署協議,同意在新加坡部署美國的P8波塞冬(也有意譯為P8海神)偵察機。
本來雙方簽署這個協議,涵蓋範圍很廣,除了傳統的安全合作之外,還第一次提出在網絡安全和生化安全方面的合作,不過由於南海問題近兩年不斷升溫,而美國部署的P8偵察機功能主要是海上巡邏、偵察和反潛,被視為監視南海局勢的重要舉措,因而這一項格外受新聞的關註。
美國對南海問題的態度變化,在今年尤其明顯。一面加緊與越南菲律賓等國加強合作,公開呼籲各國不要改變南海現狀,特地指責中國修建人工島礁,另一面連續采取直接行動:P8高調飛越南海上空,軍艦通過南海中國島礁12海里範圍,轟炸機飛過南海上空等。
這些舉動都可以看成奧巴馬“亞太再平衡”戰略的具體措施。這次在新加坡部署P8以及在新加坡其他軍事部署,也可以看成這個戰略的一個環節。
比較有意思的問題是,新加坡和美國之間防務關系到底如何?這個東南亞城市國家會在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中起到什麽作用?
新加坡和美國之間在防務上的合作非常緊密,因為兩國相互需要:新加坡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在東南亞的影響,令它在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中,可以起到關鍵作用;而新加坡也把美國看成一個重要的平衡力量。但新加坡和美國不是盟國,兩國合作有自己的特色。
兩國防務合作,可以追溯到新加坡獨立之初。當時新加坡就接替了英國殖民者管理當局的角色,成為正進行越戰的美軍維修和休整基地。有觀點認為新加坡憑此業務,在英軍撤走和世界經濟蕭條時,經濟依然保持發展。
新加坡一直用外交手段在大國之間尋找平衡,在獨立後就希望用美國來平衡中國和蘇聯在東南亞的影響。如今也在中美印之間尋求一種平衡。
而美國為新加坡的防務發展也提供了很大支持,比如為新加坡軍隊發展提供裝備、技術和訓練。自1980年以來,兩國每年都舉行聯合軍演,至今已有35年,空軍聯合演習也有25年,海軍聯合演習有20年。
對美國來說更為重要的是,冷戰結束後,美國在亞太地區的盟國,如日本、韓國、菲律賓、新西蘭乃至澳大利亞,國內都出現了或多或少的反對美軍基地和美軍部署武器的情緒。雖然這些國家政府都聲稱收到美國駐軍的所謂“安全紅利”,但因為事關主權尊嚴和實際利益,民間反對美軍的情緒卻難以平息,日本沖繩尤為明顯。這也是美國面臨的一個比較頭痛的問題。
而新加坡則不然。因為新加坡奉行的是不結盟政策,它和美國之間的防務合作,不是盟友關系,而是基於雙方利益的商業模式的合作。雙方互相需要,但美國對新加坡沒有對日韓菲等國的盟友義務,新加坡也沒有尋求美國在安全方面的保護和承諾。
正是這種看上去很平等的商業關系,新加坡和美國的合作反而不斷深入。這可能是美國近年來對在新加坡軍事部署越來越感興趣的一個原因。依此看來,新加坡在美國的“亞太再平衡”戰略中,將發揮到一種美國亞太盟國發揮不了的作用。
這引出另外一個問題。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與中國的南海政策有分歧,而此前新加坡政府官員在多種場合表示,新加坡在南海問題上做一個誠實的中間人,不會采取任何立場,不偏袒任何一方。但是,如果美國把新加坡當成亞太再平衡戰略中重要的一個點,如果部署的偵察機卷入到南海沖突中,新加坡是否也會受到波及。
從這點上看,新加坡的謀求大國平衡和在南海問題上中立的政策,在新形勢下如何發展很值得觀察。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