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出口物流平臺“海管家”獲千萬級天使輪融資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6/0106/153641.shtml
導讀 : 海管家成立於2015年5月,主要為中小微企業提供出口陸海運業務以及國際集裝箱物流服務。
i黑馬訊 1月6日消息,互聯網國際物流自營平臺海管家日前宣布,公司已完成完成千萬級人民幣天使輪投資,投資方為險峰長青。
海管家方面表示,2016 年海管家將持續鋪設其他主要出口國的海外網絡,爭取利用 2-3 年的時間完成中國到世界主要國家和地區的門到門的線上和線下操作能力。
網絡資料顯示,海管家成立於2015年5月,主要為中小微企業提供出口陸海運業務以及國際集裝箱物流服務。
海管家的服務包含兩方面。一方面是將全程費用明細細化,並在線上展示每一個重要的物流節點;另一方面輔以通關、外匯,退稅、金融服務。中小企業用戶可實時查詢中國到世界主要國家的物流費用,也可根據自己的需求設定條件,在眾多方案中選擇最為符合的方案在線下單。
海管家則會向服務提供商統一設定費率,時限等要求,篩選符合標準的優質供應商提供標準化的服務,並且簽發自己的提單,作為無船承運人掌握貨權,對整個運輸過程全權負責。
海管家試圖著力於提升門到門的國際物流控制能力。據官方介紹,目前已設立日本和美國分公司,日本的門到門物流服務已經上線,美國的門到門物流服務將在近期上線。
內地香港5月進出口暴增:虛假貿易重來?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6096.html
近日,中國海關總署發布的進出口數據顯示,5月進口同比(按美元計)下降0.4%,較10.9%的前值降幅大幅收窄。
其中,內地自香港的進口額同比增長了2.4倍,創出歷史紀錄。不過,此前香港官方發布的數據顯示,對內地的出口跌幅較大。
在兩地官方數據懸殊的背景下,市場上再度出現了虛假貿易的猜測:熱錢正在借助貿易渠道流出內地。

阿里巴巴名下企業深圳市一達通企業服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肖鋒猜測,這麽大的進口增量不排除虛假貿易的可能。他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要看內地從香港進口的總量增加部分在香港港口轉口的多不多。如果在香港港口轉口的少,那麽虛假貿易可能性很大。”
截至發稿前,本報記者未能獲得上述數據。另一個常見的判斷是,看內地和香港的進出口數據是否過於懸殊。
據此前媒體報道,去年12月至今年4月,中國海關總署公布的來自香港的進口同比升幅由64.5%不斷擴大至203.5%,而同一時期香港官方數據顯示對內地的出口同比跌幅平均達5.8%,兩地數據的差異之大讓外界廣泛相信,貿易商正在利用虛假貿易跨境轉移資金。

已有民間觀察人士證實了上述關於虛假貿易的猜測。廣東省社科綜合開發研究中心主任黎友煥長期監控地下錢莊和虛假貿易。他告訴本報記者,根據他們的監控結果,資金的確在通過非正規渠道,比如說虛假貿易,加速外流。
他說,資金外流的正規渠道在減少,尤其是去年10月和今年1月外匯非正常大幅波動後國家加強了外匯資金的監控。“非正常渠道有100多種,虛假貿易只是其中一種。除了貿易渠道,其他渠道也出現了資金外流情況。”
黎友煥分析,前段時間美國說要加息,這導致市場上出現了美元升值和人民幣貶值的預期,這是資金加速外流的主要原因。
那麽,資金如何外流呢?地下錢莊和虛假貿易是國際資本繞過外匯管制、流到境外的重要渠道。一般來說,地下錢莊的風險較大,個人的外匯額度也有限。不過,虛假貿易的成本較高,程序也複雜。
深圳一位和地下錢莊接觸過的企業主告訴本報記者,“如果要走貿易渠道,最起碼你要做報關單,還得有貨吧。地下錢莊就不一樣,打個電話,在線傳一些資料差不多就能搞定。”
肖鋒也猜測,虛假貿易的擡頭和前一段時間地下錢莊遭到打擊的力度比較大有關。
地下錢莊是經營資金借貸和資金結算等業務的非法金融組織,出現的時間已久。大量性質不明的跨境資金通過地下錢莊,遊離於國家金融監管體系之外,形成了巨大的資金“黑洞”。
近期在國家的重拳打擊下,地下錢莊的大案要案頻發。數據顯示,2015年國家外匯管理局參與破獲地下錢莊案件60余起,涉案金額超萬億元。
今年4月,國家外匯管理局管理檢查司相關負責人更是明確表示,為嚴防異常資金跨境轉移造成的系統性風險,2016年外匯局仍將加大對地下錢莊的打擊力度。
在地下錢莊的風險上升之時,虛假貿易成了最常用的渠道。肖鋒解釋,貿易項下的支付沒有額度限制,想匯出多少資金就匯出多少。
他說:“外逃的資金可能會借助外貿公司,通過貨物在香港和內地之間來回倒騰,放到貿易項下的資金就可以自然流出。”
肖鋒說,涉及虛假貿易的公司多是規模較大的公司,一票貨物就可能價值幾百萬美元,小公司沒有這個資金實力。“他們一般瞄準高價值商品的進口,特別是免稅商品,比如說金銀。如果對那些需要交增值稅的商品進行資金的運作,他們覺得就不劃算。”
環保風險納入風險管理 進出口銀行實行“一票否決制”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8803.html
6月16日,中國進出口銀行以“踐行綠色金融,助力綠色發展”為主題再次亮相銀監會銀行業例行發布會。在國家淘汰“兩高一剩”行業調控下,中國進出口銀行將環保評估納入到貸款貸前調查、貸中評審、貸款發放和支付以及貸款管理各個階段,將環保風險作為風險分析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何為綠色金融?
對於綠色金融和傳統信貸的區別,中國進出口銀行授信管理部副總經理成澤宇表示,傳統信貸內部流程和理念並不涉及對企業環保資質的評估,踐行綠色金融,則需要對企業授信前期進行貸前調查,將環境保護和社會風險作為重要內容,進行雙人雙杠調查。
成澤宇表示,以前所有銀行評級體系見不到涉及綠色信貸的指標和要求。踐行綠色金融之後,進出口銀行根據企業歷史環境表現嵌入評級,通過評級調整信貸登記。授信審查階段,對企業準入資質實行嚴格審查,在授信定價方面,對於環評非常好、綠色支持節能減排領域客戶,銀行會進行定價調整下調貸款利率,對於環保不達標的授信企業,銀行將上調貸款利率。
在授信後期,成澤宇表示,銀行對企業和社會風險實行嚴格的檢查。無論是媒體報道還是環保部的環境事件,銀行會馬上和企業聯系,檢查貸後管理力度,約談企業管理人員,跟蹤處理環境事件的進度,要求提供整改報告,甚至停止授信。並且銀行會根據嚴重程度,根據不同等級實行不同力度的檢查。
踐行綠色金融,具體到進出口銀行有哪些做法?對此,中國進出口銀行戰略規劃部總經理馮春平表示,該行落實綠色金融理念,建立綠色信貸制度體系,並豐富和完善綠色信貸業務體系,支持企業“走出去”開展綠色業務,強化國際交流與合作。
在開展轉貸業務的過程中,進出口銀行堅持將綠色信貸理念融入其中,目前已初步形成了具有進出口銀行特色的轉貸節能環保和新能源貸款業務產品構架。
截至2015年末,進出口銀行節能環保項目與服務貸款余額766.02億元,較年初增加236.83億元,同比增長44.75%,高出同期全部貸款余額增速24個百分點。
據初步統計,2015年進出口銀行綠色信貸業務支持的項目合計減少標準煤使用量505.72萬噸,二氧化碳減排當量1401.99萬噸,減排二氧化硫2.41萬噸,減排氮氧化物4790.29噸,節水1328.12萬噸。同時,進出口銀行嚴格限制“兩高一剩”行業及涉及環境保護、安全生產違法違規且尚未完成整改企業的信貸投放,“兩高一剩”行業貸款余額逐年降低。
環保風險納入風險評估
在國家淘汰“兩高一剩”行業調控下,進出口銀行將環保評估納入到貸款貸前調查、貸中評審、貸款發放和支付以及貸款管理各個階段,將環保風險作為風險分析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馮春平表示,中國進出口銀行對貸款受理與盡職調查階段,實施嚴格的準入標準,明確盡職調查階段應包含環境和社會風險方面內容。要求各經營單位在嚴格審核客戶和項目的環境和社會風險狀況的基礎上,對客戶和項目的環境和社會風險進行初步分類。同時,對擬授信客戶進行嚴格的合規審查。
在貸時審查階段執行嚴格的評審標準,馮春平介紹,建立並實施“環保一票否決”機制。同時,堅持做到“四個不”提供:不符合相關國家環評、節能審查和土地預審要求的項目,不提供各類授信支持;不符合相關國家產業政策和本行授信政策的項目,不提供各類授信支持;列入國家淘汰類的項目,不提供各類授信支持;違規建成的項目,不發放流動資金類貸款。
在實際操作中,馮春平表示,進出口銀行評估審查部門將“取得項目所在地環境保護部門的批準”作為送審前提條件和要素之一,將環保風險作為風險分析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在貸款資金發放和支付階段,馮春平表示,進出口銀行將客戶環境和社會風險管理狀況作為貸款資金發放和支付審核的重要內容。如項目應獲得而未獲得環評、安全生產、職業健康審批,不預先撥付資金進行開工前準備和建設;如項目環保、安全生產、職業健康設施的設計、施工、運營與主體工程不同時,暫停主體工程建設的資金撥付,直到“三個同時”實現為止;如項目完工後應獲得而未獲得項目竣工環評、安全生產、職業健康審批,不撥付項目運營資金。在貸款資金發放和支付審核的過程中,如發現客戶存在重大風險隱患,可中止直至終止貸款資金的發放和支付。
在授信後管理階段,馮春平表示,進出口銀行將環境和社會影響方面的內容納入貸後檢查報告。明確要求各經營單位在資產風險分類、準備計提、損失核銷等方面充分考慮環境和社會風險因素的影響。
中國二季度進出口數據均正增長 海關總署爆料四大原因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今天下午舉行新聞發布會,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黃頌平介紹2016年上半年進出口情況,並答記者問。
他表示,“上半年,我國進出口、出口和進口值雖仍同比下降,但從季度情況看,有所回穩。其中,一季度,進出口、出口和進口值分別下降6.9%、5.7%和8.4%。二季度,進出口、出口值分別增長0.1%和1.2%,呈現正增長;進口值下降1.2%,降幅較一季度收窄7.2個百分點。”
具體情況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第二季度進出口有所回升,出口呈現正增長、進口降幅收窄。上半年,我國進出口、出口和進口值雖仍同比下降,但從季度情況看,有所回穩。其中,一季度,進出口、出口和進口值分別下降6.9%、5.7%和8.4%。二季度,進出口、出口值分別增長0.1%和1.2%,呈現正增長;進口值下降1.2%,降幅較一季度收窄7.2個百分點。
二、一般貿易進出口比重有所提升。上半年,我國一般貿易進出口6.28萬億元,下降1.2%,占同期我國進出口總值的56.4%,比去年同期提升1.2個百分點,貿易方式結構有所優化。
三、對部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出口增長。上半年,我國對巴基斯坦、俄羅斯、孟加拉國、印度和埃及等國出口分別增長22.5%、16.6%、9%、7.8%和4.7%。同期,我國對歐盟出口增長1.3%、對美國出口下降4.6%、對東盟出口下降2.9%,3者合計占同期我國出口總值的46.4%。
四、民營企業出口占比繼續保持首位。上半年,我國民營企業進出口4.31萬億元,增長5.1%,占我外貿總值的38.7%。其中,出口2.99萬億元,增長3.6%,占出口總值的46.6%,超過外商投資企業和國有企業出口比重,繼續保持出口份額居首的地位;進口增長8.7%,延續了去年四季度的增長態勢。
五、機電產品、傳統勞動密集型產品仍為出口主力。上半年,我國機電產品出口3.66萬億元,下降2.5%,占同期我國出口總值的57.2%。其中,醫療儀器及器械出口增長4.8%,蓄電池出口增長2.7%,太陽能電池出口增長7.4%。同期,傳統勞動密集型產品合計出口1.34萬億元,增長0.4%,占出口總值的21%。其中,紡織品、服裝、玩具和塑料制品出口增長,部分傳統產品依然具有競爭優勢。
六是鐵礦石、原油、銅等大宗商品進口量保持增長,主要進口商品價格持續低位但跌幅較一季度收窄。上半年,我國進口鐵礦石4.94億噸,增長9.1%;原油1.87億噸,增長14.2%;煤1.08億噸,增長8.2%;銅274萬噸,增長22%。同期,進口成品油1547萬噸,下降2%;鋼材646萬噸,下降2.8%。同期,我國進口價格總體下跌8%。其中,鐵礦石進口均價同比下跌15.7%,原油下跌31.9%,成品油下跌21.4%,煤下跌20.1%,銅下跌15.7%,鋼材下跌9.2%,跌幅均較一季度不同程度收窄。
此外,上半年我國出口價格總體下跌3.2%,由此測算,今年上半年我國貿易價格條件指數為105.2,意味著我國出口一定數量的商品可以多換回5.2%的進口商品,表明我國貿易價格條件繼續改善。
黃頌平稱,調查顯示,有61%的企業認為,勞動力、土地等要素成本上升,對企業外貿發展造成很大的壓力。一些國家通過更低的勞動力成本和土地成本與中國出口商競爭。中國的貨物貿易下半年有望繼續企穩。未來國際國內經濟形勢依然嚴峻複雜,海關調查發現有67.6%的企業反映國際市場需求不足。今年內地從香港的進口飆升是因為黃金需求增加。中國加工貿易下降主要是由於外部需求疲弱,中國出口商正在失去一部分競爭力。
【官方解讀2016年上半年進出口情況】
★二季度進出口有所回升的原因
今年以來,世界經濟複蘇乏力,全球貿易持續萎縮,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仍然面臨較為低迷的國際環境。一季度,進出口值雙雙下降,二季度,進出口值和出口值呈現了正增長,進口值降幅有所收窄,可以說整體上呈現回穩的勢頭。
對於第二季度中國外貿略有回升的原因,黃頌平稱,主要有以下4個因素:
①國內外貿領域的政策環境不斷優化
今年我國經濟增速繼續在6.5%-7%的合理區間運行,這有利於對外貿易穩定增長和結構調整。近年來,國務院和相關主管部門也陸續出臺了多項與外貿發展密切相關的政策文件,這些政策措施逐步落實到位。同時,今年國家更加關註外貿創新發展,鼓勵商業模式創新,不斷推動貿易便利化,實施更加積極的進口政策等等。現在看來,這些都為我國對外貿易營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有力地促進了外貿發展。
②多邊、雙邊經貿合作不斷拓展
例如,“一帶一路”倡議得到沿線各國的積極響應,為我國與世界各國互聯互通、開展國際產能合作、共享發展紅利創建了重要平臺。剛才我已經通報了上半年我國對部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出口情況。在雙邊自貿協定方面,去年我國又與韓國、澳大利亞簽署並實施了雙邊自貿協定,自此共有涉及亞洲、拉丁美洲、大洋洲和歐洲的22個國家或地區與我簽署並實施自貿協定。去年我們還與東盟完成自貿區升級談判並簽署升級議定書。今年上半年,與上述國家或地區進出口同比下降2.1%,出口下降1.1%,進口下降2.9%,表現好於同期我國進出口總體降幅。
③大宗商品價格同比跌幅收窄
今年上半年,全球大宗商品價格出現回升,在此背景下,我國主要大宗商品在進口量保持增長的情況下,進口價格跌幅有所收窄。例如,上半年鐵礦石進口均價同比跌幅較去年全年收窄23.3個百分點,原油收窄13.4個百分點,煤收窄1.7個百分點,銅收窄1.7個百分點。盡管進口價格仍然是拖累我國進口值下降的主要因素,但進口價格跌幅的收窄使得進口總值降幅也趨於收窄。
④近期全球貿易略有回暖跡象。
衡量全球貿易走勢的波羅的海幹散貨指數在今年2月初觸及290點的歷史低點後開始反彈,截至6月30日,已經回升至660點,全球貿易出現回暖跡象,對二季度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有一定的支撐。
★內地自香港進口突增的問題
今年上半年,內地進口黃金1730億元人民幣,總體下降14.9%。自香港進口458億元,增長了5.5倍,占26.5%,去年同期僅占2.8%。
針對內地自香港進口突增的問題,黃頌平表示,根據對自香港進口情況的調查了解和研究分析,內地自香港進口突增主要是黃金進口增長較快引起的,這與內地近一段時間以來黃金消費市場需求增加有關。香港黃金庫存大、價格低,促使內地進口。如果不包括黃金,內地從香港的進口按年小幅下降。
今日數據公布後,離岸人民幣跌破6.69關口至6.6933元一線,在岸人民幣亦小跌逼近6.69元一線,澳元兌美元則基本持平於0.7590一線。
以下為會議實錄:
國際廣播電臺記者:能否介紹一下6月份出口先導指數的情況,您對今年外貿形勢有什麽樣的看法?下半年我國外貿發展質量效益有何新的情況?
黃頌平:我說一下出口先導指數。今年1月、2月、3月,中國出口先導指數分別為31.7、31.3和31.6,呈現低位波動。到二季度,4月、5月、6月分別為33.8、33.1和32.7,先是環比上升,再又連續兩個月的回落,表明三季度我國出口再度面臨較大的下行壓力。我們分析,未來國際國內經濟形勢依然嚴峻複雜,影響我國外貿發展的不確定因素仍然較多。
一是,全球需求疲弱狀況未見好轉,世界經濟延續低速增長態勢。世界貿易組織6月29日發布最新數據顯示,2016年前四個月,全球70個經濟體出口總值同比繼續下降6.1%,這70個經濟體占全球貿易值的90%。其中無論歐、美、日等發達經濟體,還是俄羅斯、巴西、印度和南非等金磚國家的出口都表現為下降。同時,世界貿易組織7月8日發布全球貿易景氣指數為99,預示今年第三季度世界貿易增長仍將持續低迷,這是今年以來全球需求的總體表現。根據我們最近對2600多家外貿企業的調查顯示,有67.6%的企業反映國際市場需求不足,是當前企業進出口面臨的主要困境。
上半年,主要國際組織連續調低了今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比如世界銀行在1月份將今年全球經濟增長預估從3.3%調降至2.9%,6月繼續從2.9%調降至2.4%;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1月發布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將今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從3.6%調低至3.4%,4月繼續從3.4%調低至3.2%。而世界經濟也面臨較多不確定因素。例如英國脫歐、美聯儲加息預期、國際經濟市場動蕩、地緣政治局勢、恐怖主義威脅等等對全球經濟影響的不確定性,都將影響全球消費者和投資者的信心,抑制國際間經貿往來,導致全球貿易持續低迷。
二是,國內經濟總體平穩運行,但下行壓力在不斷加大。國家統計局發布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從3月起恢複臨界點之上,但仍呈現低位回落的態勢,其中新出口訂單指數、進口指數自3月份以來也呈回落態勢。前5個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速、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速均較去年同期有所回落,對進口形成抑制。
三是,企業成本居高不下,部分產業和訂單向外轉移。近年來,我國多項生產要素成本持續攀升,我們的調查顯示,有61%的企業認為,勞動力、土地等要素成本上升,對企業外貿發展造成很大的壓力。同時,部分發展中國家正在加速融入世界經濟,並憑借勞動力、土地等低成本優勢加快承接國際產業轉移。歐美日等發達市場也在實現再工業化的戰略,跨國公司調整全球產業布局,部分中高端制造業向發達國家回流,這使得我國出口面臨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的雙重擠壓。以加工貿易為例,今年6月份我國加工貿易進口、出口分別連續18個月和16個月下降,上半年加工貿易進出口下降拖累整體進出口下降約3個百分點。
對於如何看待今年的外貿形勢,綜合分析當前我國外貿發展面臨的多重因素,我們認為,今年雖然外貿形勢依然嚴峻複雜,下行壓力仍然較大,但促進外貿發展的積極因素也在不斷釋放,各項穩定外貿增長的措施正在逐步得到落實,同時外貿企業也在通過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原材料采購成本、積極培育新優勢等方式應對外貿下滑壓力。今年下半年,在各方面共同努力的情況下,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有望繼續沿著回穩的趨勢發展。
香港文匯報記者:有媒體報道稱,最近內地自港的進口大幅突增,是有資本通過貿易渠道向境外轉移,不知道您有何評價?是否存在這種情況?您認為內地自港進口突增的原因是什麽?
黃頌平:我先回答內地自香港進口突增的問題。今年5月份,內地從香港進口增長比較快,媒體很關註這個問題。根據我們對自香港進口情況的調查了解和研究分析,內地自香港進口突增主要是黃金進口增長較快引起的,這與內地近一段時間以來黃金消費市場需求增加有關。
國際上一些主要的黃金出口國,比如瑞士等國,為了節省成本,在香港設立了黃金精煉廠,進行冶煉再生金的生產。原材料的來源地是香港和周邊的東南亞國家。目前香港地區黃金庫存量增加,價格也相對便宜,使得內地進口黃金的渠道發生了轉移。
今年上半年,內地進口黃金1730億元人民幣,總體下降14.9%。其中自瑞士、南非和澳大利亞進口均出現了明顯下降,降幅分別為30.5%、23.1%和31.5%。而自香港進口458億元,增長了5.5倍,占26.5%,去年同期僅占2.8%,進口來源地呈現此消彼長的局面。也就是說,從我們原來傳統的進口地,現在轉移到香港。
上半年,內地自香港進口總值為650億元,增長1.4倍,如果我們剔除黃金進口的部分,上半年內地自香港進口值同比卻下降2%,這個降幅就與當前整體外貿的走勢是大致吻合的,這也說明,內地自香港進口突增確實是由黃金進口快速增加引起的,其他貨物進口情況是正常的。
有媒體報道認為,內地從香港進口突增是資本通過貿易渠道大量向境外轉移引起的,為此我們也做了相關調查和了解工作。雖然黃金進口增長較快,但進口值規模並不算大。據國家外匯管理部門的統計,今年以來,內地對香港支付的外匯同比是下降的。因此我們認為,內地自香港進口突增並不能得出大規模資金流出的結論。
(綜合海關總署網站、金匯財經報道)
中國進出口銀行資產規模破3萬億元
近日,中國進出口銀行召開了2016年年中全行工作會議。會議對進出口銀行“十三五”發展規劃進行了審議討論,對全行上半年業務發展情況以及改革落實情況進行了總結回顧,並對下半年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上半年,進出口銀行批準表內貸款4859億元,簽約貸款6027億元,發放貸款553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0%、24%、5%;表內貸款余額23333億元,比年初增加1851億元;表內外資產總額突破3萬億元,達到32078億元。
胡曉煉董事長指出,規劃從業務規模、職能作用、資產質量、可持續發展、品牌影響力、管理保障6個方面提出了進出口銀行“十三五”期間的主要發展目標,並指出進出口銀行“十三五”期間發展主線是全力推進“一、二、三、四、五、六、七”戰略,即以改革促發展,統籌政策性業務、自營性業務兩類業務,聚焦國家重大對外戰略、重大國內戰略、地方外向型經濟發展戰略三大戰略方向,支持對外貿易、對外投資、對外合作、境內對外開放四大經濟領域,抓好信貸業務、股權投資類業務、金融市場業務、貿易金融業務以及其他輕資產業務五大業務板塊,用好全面風險管理、授信管理、國別風險管理、評審、內控合規、稽核評價六大風控抓手,做好以資本為核心的經營管理體系、以客戶為中心的服務管理體系、內外聯動的協同合作機制、法律服務保障、信息科技系統、機構隊伍及黨的建設七大發展保障。
胡曉煉董事長還針對促進外貿穩增長,部署了要重點抓好的4項工作:一是加大信貸支持外貿回穩向好力度;二是積極培育外貿核心競爭力;三是支持加工貿易境內梯度轉移;四是以外促內拉動我國優勢出口增長。
進出口行資產規模破3萬億元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07-30/1026636.html
記者從中國進出口銀行獲悉,上半年,該行簽約貸款6027億元,批準表內貸款4859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4%和10%;表內貸款余額超過2.3萬億元,比年初增加1851億元;表內外資產規模首次突破3萬億元,達3.2萬億元。
原標題:進出口行資產規模破3萬億元
據新華社北京7月29日電(記者 姜琳)記者今天從中國進出口銀行獲悉,上半年,該行簽約貸款6027億元,批準表內貸款4859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4%和10%;表內貸款余額超過2.3萬億元,比年初增加1851億元;表內外資產規模首次突破3萬億元,達3.2萬億元。
進出口銀行董事長胡曉煉在該行2016年年中工作會議上表示,“十三五”期間,進出口銀行要全力推動業務繼續保持較快發展,加快推進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建設,建立以資本為核心的經營管理體系,建立以客戶為中心的服務管理體系,充分利用現代科技提升經營管理和業務發展整體水平。
“銀行要正確看待業務發展面臨的外部環境,大力發掘業務增長點和突破口。”進出口銀行行長劉連舸說,要統籌平衡好本外幣信貸規模與信貸需求的關系,推進信貸業務平穩健康發展;同時也要正確處理好業務發展與風險防範的關系,著力防範化解金融風險。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每經網首頁
面對全球信貸機構之爭 美國進出口銀行苦等國會放行
曾因美國國會保守派政治博弈而被迫暫停經營權的美國進出口銀行(U.S. Export-Import Bank)在經歷了5個月的冷凍期後,在去年年底獲得了期限至2019年的再次授權,不過仍在其提供貸款能力方面受限,導致目前約有200億美元的貸款申請被擱置。
更重要的是,由於上述暫停事件發生,通用電氣公司曾立刻宣布將原本在美國的約500個工作崗位遷至海外,以避免業務流失到外國競爭對手之中。而一個能力受限的美國進出口銀行的回歸,能將制造崗位重新吸引回美國麽?
美國進出口銀行董事長兼總裁弗雷德·霍赫貝格(Fred Hochberg)在8月9日訪華期間接受《第一次財經日報》采訪時表示,希望美國國會可以盡早打破僵局,恢複美國進出口銀行的放貸能力,為美國創造更多就業。
“與此同時,美國進出口銀行與世界上其他進出口類政策銀行的關鍵不同在於,如果外資能夠在美國本土創造就業,他們就會對其提供貸款,然而大部分其他此類進出口銀行只對本國企業放貸。”霍赫貝格對記者表示,比如中國企業如果在美創造就業,美國進出口銀行也會對其提供貸款。

美國進出口銀行外景
貸款之爭殃及就業
盡管重新得到授權,然而對於美國進出口銀行是“福利企業”還是“裙帶資本主義”的爭論仍未結束。
霍赫貝格表示,他們目前仍有大概數十筆一千萬美元以上的交易需要得到董事會的批準,這其中還影響到其全球貸款業務中的中國業務部分。
霍赫貝格所指的董事會原委來源於此:去年7月,當美國進出口銀行的經營權到期後,美國眾議院共和黨議員阻止美國國會就重新授權舉行投票,導致美國進出口銀行業務處於癱瘓狀態,直至去年12月,參眾兩院終於對延長美國進出口銀行的經營權投出贊成票,並將經營權延期至2019年,規定中,一千萬美元以上的貸款需要美國進出口銀行五名董事中的三名成員確認,而美國參議院銀行委員會主席、阿拉巴馬州參議員謝爾比(RichardShelby)通過阻止確認董事名單的方式,一直令美國進出口銀行無法進行大額貸款業務。
霍赫貝格表示,希望參議院可以在未來的“跛腳鴨”政府期間打破僵局,令美國進出口銀行恢複正常放貸,與此同時他們也正在提前審議一些主要的出口放貸案例,以便可以在破局之後迅速恢複放貸。
“損失當然是有的。”霍赫貝格表示,由於全球有85家出口信貸機構,並相互競爭,在等待期間他們就輸給法國兩個項目,也輸給加拿大一個項目。
當美國進出口銀行去年被迫“歇業”之時,立刻就被法國出口信貸機構科法斯(Coface)搶去了生意,後者通過發放貸款及減稅等方式,成功吸引了通用電氣,將此前在美國的500個制造業崗位轉移到能夠提供出口融資的法國。

美國進出口銀行董事長兼總裁弗雷德·霍赫貝格(Fred Hochberg)
美國進出口銀行本身也認為,在全球商業銀行都在不斷收緊對長期出口項目的貸款之時,全球的出口信貸機構正在為大型出口項目融資保駕護航,在新興經濟體中更是如此。
客觀看到的是,在美國貿易保護主義思想上行,對出口信貸機構產生民粹式意識形態之爭時,全球出口信貸機構正在激烈競爭。“這其中不僅僅是中國,還包括德國、韓國等等。”霍赫貝格表示。
根據美國進出口銀行的數據,2015年,全球所有出口信貸額度的一半來自於中國、日本和韓國。
霍赫貝格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同中資出口信貸機構既存在競爭,又存在合作關系,實際上中美曾經在一個澳大利亞液化天然氣放貸項目上緊密合作過。
不過他也指出,中國在2015年的出口融資額度是美國的十倍,這個數字在2014年是八倍。
美國一直希望能說服中國加入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因為OECD對於出口融資額度等有一定的監管和紅線。不過此次霍赫貝格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希望中方能就創立公平競爭環境的國際協議方面簽署文件,但對進展“有些失望”,窗口機會曾經在2014年出現,但已成過去式。
貸款對中資同樣開放
霍赫貝格此行目的在於同中國進出口銀行和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等中國同行舉行例行會議,目前中國業務排在墨西哥和沙特阿拉伯之後,是美國進出口銀行的第三大業務。
他指出重要的一點是,無論國籍,只要在美國投資,且產品達到一定份額,該企業就可以申請美國進出口銀行的投資。
譬如,在今年四月份,空中客車集團(下稱“空客”)就宣布將獲得美國進出口銀行貸款。
美國進出口銀行為何將貸款授予波音公司的競爭對手?其原因在於空客向美國阿拉巴馬州的新工廠投資了約6億美元,並計劃組裝空客A320系列中的A319、A320及A321等機型。
彼時,美國進出口銀行表示,如果該機型產品能含有50%美國成分,那麽該銀行就為交易的50%提供融資。
對於中國企業亦如此。
霍赫貝格解釋道,只要中國在美建設的企業所生產的出口產品達到50%~85%美國制造的水平,就可以獲得該行所提供的中長期投資,而對於想取得短期信貸的企業來說,只需要其產品達到50%左右的美國制造就可以。
2015年,美國進出口銀行的整體信貸業務中,30%的貸款提供給商業飛機制造,41%提供給小型企業,9%的貸款提供給油氣行業,7%則用於制造行業。但這也令共和黨保守派抓住了把柄,認為30%的高額比例都授信給了波音公司為主的飛機制造業,這不僅沒有惠及中小企業,還扭曲了市場。
三季度進出口降幅收窄增長1.1%,商務部:總體回穩向好
商務部網站今日發布《中國對外貿易形勢報告(2016年秋季)》。報告稱,1-9月,中國對外貿易總體呈現回穩向好態勢,2016年全年,中國進出口有望實現回穩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
《報告》顯示,前三季度,按人民幣計,中國進出口總值17.53萬億元,比2015年同期下降1.9%(下同)。其中,出口10.06萬億元,下降1.6%;進口7.47萬億元,下降2.3%,降幅均低於2015年同期水平。貿易順差2.6萬億元,擴大0.6%。三季度進出口增長1.1%,增速比一、二季度分別提高8.3和1.3個百分點,進出口降幅逐季收窄。

《報告》認為,前三季度,中國對外貿易總體呈現回穩向好態勢,外貿發展新動能正在積聚,貿易結構進一步優化。綜合各方面因素,2016年全年,經過不懈努力,中國進出口有望實現回穩向好。2017年,中國外貿發展面臨的形勢依然嚴峻複雜,存在不少不穩定不確定因素,但也要看到,中國外貿正處在結構調整步伐加快、新舊動能接續轉換的關鍵階段,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
《報告》指出,面對外貿發展面臨的新形勢和新要求,各地區、各有關部門將繼續貫徹落實國家促進外貿穩增長調結構一系列決策部署,進一步提高貿易便利化水平,推動加工貿易創新發展和梯度轉移,加快外貿新業態發展,提升進口綜合效益,提高服務貿易發展水平,鼓勵企業積極融入全球價值鏈和供應鏈,促進中國外貿優進優出。
商務部:2016年中國進出口有望回穩向好
中國商務部發布的《中國對外貿易形勢報告(2016年秋季)》(下稱《報告》)顯示,當前中國外貿發展面臨的形勢依然複雜嚴峻,再考慮到 2015 年9月份以後的月度進出口基數普遍較高,四季度,進出口下行的壓力依然較大。
但《報告》稱,綜合考慮,經過不懈努力,預計 2016 年中國進出口有望實現回穩向好,外貿結構進一步優化,發展質量和效益不斷提升。而2017 年中國外貿占全球市場份額有望保持基本穩定。

展望第四季度,出口方面,四季度是外貿旺季,聖誕、元旦都將集中出貨,四季度出口有望繼續保持回穩向好。進口方面,主要進口產品整體價格回升,對進口形成一定支撐。但受加工貿易進口持續下降等因素影響,四季度進口增速總體仍將在低位運行。
在全球經濟下行期大背景下,貿易投資端自然承受較大的壓力。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在今日的月度例行發布會上連續回答了三個中國企業海外出口和投資遇阻相關的問題。在回應中,他多次強調中德、中澳、中歐、中印雙邊經貿合作大局, 但國際貿易投資惡化的大環境也可見一斑。
全球經濟依然低迷,“逆全球化”惡化貿易投資環境
打開世界地圖,2016年,全球整個政治經濟局勢,依然低迷,不確定性較多,
報告描述稱,2016 年以來,世界經濟仍然低迷,結構性和周期性問題相互交織,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總體呈增長低、通脹低、貿易與投資增速低、負債高的“三低一高”局面。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最新預計 2016 年全年世界經濟將增長 3.1%,較 2015 年低 0.1 個百分點,連續第五年低於 3.7%的長期(1990-2007 年)均值。
IMF 預計,2016年發達經濟體將僅增長 1.6%,低於 2015 年 2.1%的增速。發展中國家結構調整艱難,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大部分國家增速放緩,巴西、俄羅斯經濟仍未走出衰退。全球貿易下滑趨勢嚴重,世界貿易組織(WTO)近期下調 2016 年全球貨物貿易量增速預測至 1.7%,連續五年低於世界經濟增速。
中國的主要貿易夥伴中,美國經濟複蘇放緩。2016 年,美國經濟開局不利,通脹未達 2%的預期目標,就業數據波動性較大,複蘇的基礎並不牢固。歐洲經濟微弱複蘇。且由於英國脫歐,歐洲政治經濟格局面臨重組,給歐元區經濟複蘇帶來較大的不確定性,加劇歐元區動蕩,可能會拖累經濟和貿易增長,不利於歐洲乃至世界經濟。2016 年以來,日本經濟主要指標表現疲弱。
新興經濟體經濟緩中趨穩、分化加劇。2016 年,得益於美聯儲加息步伐放緩,新興經濟體發展的外部環境有所改善,資本外流減少,匯率總體趨於穩定。但中東國家仍需應對石油價格低迷以及國內沖突和恐怖主義造成的困難形勢。中歐、東南歐、西巴爾幹地區的國家經濟將保持穩定增長。近期,受美聯儲加息預期升溫、地緣政治風險加劇等因素影響,部分新興市場國家貨幣對美元再次貶值,市場動蕩有所加劇。
從政經因素來看,展望2017年,報告認為,“逆全球化”升溫、國際貿易投資環境惡化。當前國際市場競爭加劇,再加上英國脫歐、歐洲極右翼政黨興起、美國大選走向都表明發達經濟體民粹主義思潮盛行,主要經濟體在經濟政策上“逆全球化”傾向愈發嚴重。
首先,各國紛紛實施顯性或隱性的貿易保護政策和措施,影響國際市場的公平競爭。世貿組織報告顯示,2015 年 10 月至 2016 年 5 月,二十國集團成員實施了145 項新的貿易限制措施,平均每月有近 21 項新措施出臺,月均新措施數量為 2009 年世貿組織開始監測貿易限制措施以來的最高水平。其次是多邊貿易體制的權威性受到嚴重削弱,新一輪談判難以取得預期的成果。與 WTO 非歧視原則不同,雙邊或區域自貿協定具有一定排他性,區外經濟體存在被歧視和邊緣化的風險。最後是不少政客把經濟問題政治化,為了爭取選票,不惜把攻擊矛頭對準反映國際貿易自由化與投資便利化要求的措施和政策。這些混亂現象反映了當前世界經濟的一系列深層次結構性失衡和利益矛盾,對國際貿易和世界經濟的持續穩定增長構成威脅。
新舊交替時代
進入第四季度,《報告》認為,進出口下行的壓力依然較大。但全年進出口有望實現回穩向好,外貿結構進一步優化,發展質量和效益不斷提升。
如果展望2017年,結論是,中國外貿發展面臨的形勢依然嚴峻複雜,但也正處在結構調整步伐加快、新舊動能接續轉換的關鍵階段,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
值得註意的是,《報告》分析稱,中國外貿傳統競爭優勢正在減弱,新的競爭優勢尚未形成,正處於“青黃不接”階段,產業發展面臨發達國家和其他發展中國家的“雙頭擠壓”。一方面,中國與發展中國家在勞動密集型產業方面的競爭更加激烈,2016 年前 8 個月,中國勞動密集型產品在美國和日本進口市場份額比 2015 年同期分別下降 1.4 和2.6 個百分點,而同期越南產品在美、日進口市場份額分別上升 0.7 和1.2 個百分點;另一方面,中國與發達國家資本、技術密集型領域以互補為主的關系將發展為互補與競爭並存關系,尤其新興產業發展將面臨發達國家更嚴苛的遏制。
此外,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愈演愈烈,對中國貿易負面影響加大。中國已成為一些國家實施貿易保護主義的首要對象,2016 年前三季度,中國出口產品共遭遇來自 21 個國家(地區)發起的 91 起貿易救濟調查案件,同比上升 44%;涉案金額 109 億美元,同比上升90%。中國的鋼鐵、鋁業和光伏等領域成為遭受國外貿易摩擦的重災區,嚴重影響相關行業出口。
在今日的發布會上,沈丹陽稱,澳大利亞調查機關上個月發布公告,決定終止對中國光伏產品的反傾銷調查。中方對澳方此舉表示贊賞,相信這不僅符合實際情況,也有利於中澳兩國在新能源領域加強合作,攜手應對全球氣候變化,還有助於提升中澳兩國經貿關系。他呼籲,歐盟應盡快徹底地終止光伏反傾銷反補貼措施,使光伏市場恢複到正常狀態,真正實現互利共贏。作為戰略合作夥伴和重要的貿易夥伴,中歐在諸多領域有著廣泛的合作前景,雙方應把更多的精力和關註放在合作上,共同為全球經濟增長和應對氣候變化創造良好的環境。
好消息是,《報告》發現,外貿新優勢正在加快培育。中國外貿企業自主開拓國際市場能力進一步增強。“一帶一路”和國際產能合作帶動裝備制造業出口不斷增長,出口產品技術含量、附加值不斷提高。民營企業加快轉型升級步伐,以技術、品牌、質量、服務為核心的外貿競爭新優勢正在形成。跨境電商、市場采購貿易、外貿綜合服務企業等外貿新業態保持快速增長。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發布的數據顯示,2016 年上半年,中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達 2.6 萬億元,同比增長 30%,占中國進出口總值的 23.4%。
此外,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深入推進,中國進一步擴大開放領域,推動遼寧等 7 個新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在全國範圍內實行以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為核心的外商投資管理模式,不斷提高貿易投資便利化、自由化水平。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已取得初步成效,一批重大合作項目建設取得積極進展。對外貿易與跨境雙向投資相互促進的局面正在形成。中國多雙邊經貿合作取得新進展,成功主辦二十國集團杭州峰會,推動《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RCEP)、中日韓自貿區、中國—海合會、中國—以色列、中國—斯里蘭卡等自貿區談判取得新進展,為中國外貿發展營造了良好的制度環境。
山東進出口增幅全國第一 原油進口立了大功
近日,山東省商務廳廳長佘春明透露,今年前三季度,該省在全國前十位外貿省(市)中,進出口、出口增幅位居第一,進口增幅位居第二,出口占全國份額增加0.3個百分點。
具體數據是,今年1-9月份,山東省進出口11286.5億元、出口6638.1億元、進口4648.4億元,同比分別增長5.6%、6.4%和4.4%,增幅高於全國7.5個、8個和6.7個百分點。
在全國經濟總量排前三位的省中,山東省是唯一進出口保持正增長的省份。來自海關總署的數據表明,今年前十月,廣東省進出口下降了0.1個百分點,江蘇下降了2.4個百分點。
“齊魯網”日前引述青島海關綜合統計處分析科科長惠亮的話說,“在全國外貿整體仍為負增長的形勢下,我省外貿增速居於全國主要外貿省市首位,也是唯一進、出口均保持正增長的省份。”
山東外貿的逆勢增長,得到了國家層面的肯定。佘春明說,“10月17日,汪洋副總理在全國外貿工作座談會上,對山東外貿工作給予充分肯定,要求將山東做法印發各省市借鑒學習。”
佘春明認為,山東外貿逆勢增長得益於對接國家戰略成果很多。
他說,依托威海中韓自貿區地方經濟合作示範區、中韓(煙臺)產業園,創新中韓地方政府合作機制,探索對韓合作的新模式、新路徑、新機制。1-9月份山東省對韓出口增長11.1%,高於全國12.5個百分點
佘春明說,在“一帶一路”方面,山東加強了與亞投行、絲路基金、中非基金等投資合作基金的合作,在“一帶一路”沿線建立了4個國家級境外經貿合作園區,占全國17個國家級園區的近1/4。在沿線國家新簽對外承包工程合同額448.7億元,完成營業額272.7億元,分別增長55%和39.3%,占全省的比重分別達到66.6%和56.4%。在沿線國家舉辦了中國(山東)品牌產品中東歐展覽會、中國山東(波蘭)出口商品交易會等境外商品展覽會,1-9月份對“一帶一路”市場出口增長15%,高於全省8.6個百分點。
另外,今年前三季度1-9月份,山東省對外投資增長了8.4倍。
數據表明,前三季度,山東省企業境外並購企業69家,中方投資940.5億元,增長8.4倍,占全省對外投資的60.6%。全省實際投資過億美元項目13個,比去年同期增加4個。海爾集團以55.8億美元收購通用電氣家電,成為今年國內家電巨頭海外並購第一案;綠葉投資集團7.1億美元參股澳大利亞醫院合夥控股公司;南山集團3.5億美元並購維珍澳大利亞控股公司進軍航空服務業;臨沂金正大集團1.1億歐元並購歐洲最大園林肥料商康樸公司。
山東的外貿形勢逆勢增長,原油進口可以說是立了大功。原油依舊是拉動進口增長的關鍵因素。
數據表明,今年前十個月,山東原油進口707億元,拉動全省進口增速10.5個百分點。
今年10月13日中國海關總署數據顯示,9月原油進口量攀升至3306萬噸原油的紀錄高點,約808萬桶/日,同比增幅18%,中國原油進口量成為全球第一。
海關總署數據顯示,前三季度中國進口原油2.84億噸,同比增長14%
而這其中,山東地方煉油貢獻頗豐。
來自隆眾石化網的數據,今年前8個月山東地煉原油進口量占全國進口量的近10%,這是今年最重要的進口增量。
Next Page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並不表明每經網立場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