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陳健民:傘運改變政治版圖 籲當選傘兵連結公民社會 抵抗建制

1 : GS(14)@2016-09-27 07:57:49

■陳健民認為,多名傘運人士當選立法會議員,反映社會對運動的肯定。王心義攝



【傘運2周年】【本報訊】「就算失望,不能絕望。」雨傘運動尾聲時,金鐘「連儂牆」出現這8個字。兩年來政制無寸進,香港急速赤化,支持傘運的港人對這句話的信心卻未有動搖。和平佔中發起人之一的陳健民於9月4日立會選舉,看到大批市民深夜排隊投票,腦海中出現的正是這8個字。他說今次有多名傘運新丁當選,顯示社會對傘運的肯定,寄語新晉議員從議會「爆破出來」,與公民社會連結,抵抗建制壟斷。記者:陳雪玲



坊間對傘運成敗眾說紛紜,但立會選舉卻肯定傘運至少推動新的政治版圖;回歸後地區直選破紀錄的58%投票率,擴充非建制陣營版圖,多位傘後新丁包括香港眾志羅冠聰、小麗民主教室劉小麗等晉身議會,延續傘運精神。陳健民受訪時指,立會選舉結果顯示,傳統泛民的支持流失到新興的自決、本土力量,反映市民認為舊有爭取民主模式走到絕路要改變。他早已預言政改若失敗,香港會出現3種趨勢,「一是激進化;二是本土化;三是犬儒化,即係大家覺得做乜都無可為」。傘運後反對陣營碎片化也是必然,「呢個咪你唔畀真普選香港人嘅代價;如果佢唔覺得有代價,就唔會思考幾時畀香港人普選」。



■時任學聯常委羅冠聰於金鐘佔領區清場時被警員帶走。

■劉小麗於佔領區成立「民主教室」,舉辦街頭論壇議政。


指自決比港獨實際


傘後社會出現自決以至港獨思潮,陳認為是自然趨勢,「一國兩制底下話畀我聽唔會有真普選;我唔會放棄民主喎,咁我只會放棄一國兩制,放棄中國呢個概念」,但他指有關想法不切實際,「(港獨)唔係共產黨倒台咁簡單,係整個中國崩潰,出現四分五裂」。陳相信,真正高度自治、內部事務自決,是較實際方向,港人要探索如何更好保護香港核心價值。他以立會直選票王朱凱廸捲入橫洲事件為例,「民主仲包括政策更加透明,有更多公眾參與,呢啲都係民主好重要一部份,如果香港唔能夠喺選舉制度打出一個真普選,我哋唔應該放棄其他領域先走一步」。陳健民又對社福界邵家臻、羅冠聰、公民黨陳淑莊及青政等傘運人士當選感開心,「好似係社會投票對運動作肯定」。他寄語傘運議員,「若仲用以前嗰種諗住做執政黨,係產生唔到呢種政治能量」,要想辦法從議會內「爆破出來」,引發社會和應,逼政府改變,「唔止用議會路線,而係議會同公民社會互相協作,迫使政府作轉變」。陳健民又認為北京也要開始醒覺,「你畀梁振英統治多幾年,就算到時北京畀你普選,港獨勢頭已經返唔到轉頭」。


■傘運時剃頭明志的陳淑莊(右),相隔一屆後重返立法會。

■傘後組織青年新政游蕙禎(左)及梁頌恆成為立會新丁。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927/1978326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0188

人體發現新器官腸繫膜將腸管連結固定腹壁上

1 : GS(14)@2017-01-06 02:07:41

人體的奧妙,人類絕對未看透,醫學界研究人體運作幾百年,原來連結構都未弄明白,如今竟再發現「新」器官──一直「隱藏」在我們每個人腹部的腸繫膜(mesentery)。



腸繫膜是把腸管連結並固定於腹壁上的雙層腹膜,16世紀已由意大利博學家達文西,以單一結構呈現於解剖圖上。但幾百年來,腸繫膜一直被認為是分散、不完整結構,直到最近才獲醫學界確認是擁有獨立結構組成的器官。研究人員在英國《柳葉刀腸胃病學和肝病學》期刊報告說,他們在2012年通過精細的電鏡檢查,發現腸繫膜事實上擁有連續的結構;在過去四年間,他們持續收集了更多證據,證明腸繫膜是獨立器官。有關論文經過同行評議,腸繫膜「器官地位」獲得確立,因此醫科生自去年開始已把腸繫膜作為獨立器官來學習。醫學教科書《格氏解剖學》(Gray's Anatomy)亦已因應這項發現而作出更新。主導這項研究的愛爾蘭利默里克大學醫學院教授科菲指,雖然他們已證明「流傳了幾百年的解剖描述是錯誤的」,但相關的研究遠未完成:醫學界目前只弄清楚腸繫膜的結構、知道它有作為連接層的功用,今後還要深入研究,包括決定應把腸繫膜歸入腸臟、血管、內分泌還是免疫系統,以及了解它其他功能。


人體共79個器官

「在了解腸繫膜的功能後,才可以確定怎樣算是功能異常,接下來就是研究相關疾病。」比如說,腸繫膜有可能是疾病由腹部一個部份散播到另一個部份的途徑。了解相關疾病後,就可更有針對性地研究治療腹部和消化系統疾病。把這一切結合起來,就成為「腸繫膜學」,「是全新科學領域」。究竟人體有多少個器官?西方醫學界認為,連同腸繫膜在內,人體其實有79個器官。英國《獨立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105/1988677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1477

科技透視:連結5銀行 一個App集中理財

1 : GS(14)@2018-03-19 04:36:54

■Raymond Wyand(左)及梁敬熙指,gini容許用戶綁定銀行信用及提款卡。晉平安攝


金管局就開放應用程式介面(API)諮詢業界,有初創公司率先打開缺口,應用程式gini容許用戶綁定5間本地銀行信用卡及提款卡,並自動分類消費類別,再按獲得數據,推薦相應折扣或回贈最多的銀行信用卡,從而賺取佣金。

整理各類消費 擬納入MPF

gini是眾多銀行卡的理財記賬總匯應用程式(App),臚列使錢紀錄,並整理成消費類別如餐廳、購物、水電煤等,未來將會提供針對式的消費優惠,長遠更有意納入強積金,令供款人更容易得悉投資回報,以單一應用程式集中管理各項財務。
gini行政總裁Raymond Wyand接受專訪時指,該公司已與花旗香港、匯豐、恒生、渣打香港、中銀香港連結,現時正準備連結至東亞銀行、星展香港、美國運通,亦希望納入儲值支付工具如AlipayHK及WeChat Pay HK以及中小型銀行,不過料需時較長。至於港人常用的八達通卡,首席執行總監梁敬熙指八達通背後技術與銀行有差異,「例如只能睇到過去10次交易,好難合作」。一間小型初創公司如何與銀行商談合作?Wyand指出,gini實際未有與銀行直接商討開放API,背後技術由第三方公司eWise提供,gini是接駁橋樑角色,客戶在gini登入,猶如登入銀行戶口,不同的是gini僅提供消費紀錄,不提供額外交易服務,而數據僅儲存在電話,而非雲端。談到盈利模式時,Wyand解釋客戶以信用卡消費,其記賬項目通常是控股公司,而不是餐廳或商店名字,客戶常因忘記而與銀行爭拗,但在gini運算方式下,控股公司自動轉化成商戶名稱,令銀行更易悉別客戶消費數據,「呢part已經賺到銀行錢,但不能講賺幾多」。梁補充,gini幫用戶分類消費項目後,有助銀行得悉客戶消費取向,「例如喺某一商店消費較多,可以提醒佢其他信用卡里數回贈更多,轉介成功就有佣金收」,但他未有透露佣金率。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80313/2033038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986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