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美经济博弈 逐鹿四大战场

http://www.gelonghui.com/#/articleDetail/14225

作者:谢涌海

去年在全球经济总量中,美国占比22%、欧元区国家占16%、中国占13%、中国以外的金砖国家占8%、日本占7%。数据还显示,发展中国家占比首度超过发达国家。

中国经济经过30多年的高速增长,其规模在2014年已达10.4万亿美元,约等于美国经济总量的60%、日本的1.8倍、德国的3倍、英国的4倍和法国的5倍。

但同时,中国经济因长期高速发展积压下许多结构性问题需要调整;现有的行政管理模式需要改革;内地市场需要进一步开放,在调整、改革和开放的推进中既需要认真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更需要对外稳妥地处理好中美之间的经济博弈。

美元铸币税地位 撑美国经济

一、美元的特殊地位与人民币国际化

美国在全球的综合国力「一哥」地位毋庸置疑,她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

但 是从财政角度看,美国的联邦政府税收每年只够支付其国民的社会保障开支,其余开支均需依靠「赤字」解决,难怪其财赤高筑,占比可与希腊一比高低;美国的储 蓄率几乎是全世界最低的,国内投资的资金主要依赖外资;美国的贸易长年逆差,在通过进口满足国内消费之余,却给全世界留下32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GDP2倍)的逆差,在境外流转。

美 国长期以来一直享有「铸币税」的独特地位,这是因为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和商品结算货币,以及金融市场主要的交易货币。联储局前主席格兰斯班在美国发生金 融海啸时曾留下名句:「美国不会破产,因为我们掌控着美元的发行权。」由此可见,美元的特殊地位是美国赖以作为超级大国,甚至维系美国生存的经济支柱。

美打击欧日英货币 下站人民币

美国视任何主要国际货币为潜在的威胁,一有机会就会动用一切手段将之打压。日圆曾占国际储备货币10%的份额,美国通过一纸「广场协议」,迫日圆升值和开放资本市场,对日本的经济泡沫先打气后捅破,重创日本经济,日圆在国际储备货币中所占份额应声下跌至3%

欧元从诞生之日起,一直是美国的心病。美国利用一切机会唱衰欧元。在2012年欧债危机中,美国落井下石,不仅不救欧元,反而对欧元区国家指手划脚,不断降低区内国家的主权债评级,且大量沽空欧债,其手法与其当年一手造成「英镑危机」如同一辙。

人民币国际化自然引起美国的特别关注,美国欲故伎重演,首先唱衰中国经济,其次,迫使人民币升值,再者,要求中国开放资本市场,指望中国政府会犯政策性系统性错误,给美国有攻击的机会。对此,中国必须高度警惕。人民币国际化必须以经济安全为前提,在中国加入特别提款权(Special Drawing Right,简称SDR)问题上不作原则性让步。

TPP一拖再拖 美指挥棒失灵

二、美国倡导TPP和中国提出「一带一路」

在新一轮国际科技创新大环境之下,美国提出「再工业化」,并倡导TPPTrans-Pacific Partnership,即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和TIPPTransAtlantic Trade and Investment Partnership,即美国与欧盟就跨大西洋贸易投资伙伴关系),将政府参与经济、环保、市场开放,甚至人权状况等均纳入到投资环境标准,寄望于发达国家资金和技术排它性的相互投资、实现再工业化、继续垄断世界经济和技术,但这只是美国单方面的如意算盘。

美国的提议不仅激起大量发展中国家的不满,就连发达国家也难以配合,因此TPPTIPP谈了多年,就如同多哈谈判一样,停留在了一个时点上。与之相反,在全球范围内,区域性的双边和多边经贸协议、自贸协议和投资保护协议雨后春笋般地诞生,这充分显示美国在制定国际经贸规则中,继续采用单边主义和利己主义的做法难以为继,指挥棒失灵了。

中国在对外经贸关系中一贯主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带一路」规划利用中国的资本、产能和技术,与65个相关国家和地区进行经贸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并创立丝路基金、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等,得到国际社会甚至包括美国的绝大多数盟友的支持。

美拥能源定价权 华不得不防

三、美国的页岩气开采和中国的能源战略

美国在金融海啸后大力发展国内的页岩气开采,目前该项开采已占其天燃气产量的比重达35%,到2020年,美国有望成为净能源出口国。

但是,中国目前每天进口740万桶原油,已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原油进口国。中国的能源战略是以开源、节流、减排为重点,确保能源安全供应;立足国内能源到2020年自给率保持在85%左右;大力发展天然气,重点突破页岩气和煤层气开发;安全发展核电,2020年,核电装机容量达到5,800万千瓦,在建容量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继高铁之后,核能也是中国今后的一个出口亮点。

同时,中国将统筹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坚持投资和贸易并举,陆海通道并举,着力一带一路,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和中巴经济走廊,加强与俄罗斯、中亚、中东、非洲、美洲等亚太五大重点能源合作区。

前不久,美国利用其对冲基金在国际能源市场上的定价权,就乌克兰问题上制裁俄罗斯,在短短几个月内,将原油价格从150美元一桶打压到50美元以下。此举一方面制裁俄罗斯,另一方面也向中国展示了美国的能源定价权。她既然可以将油价打压下来,同样也有能力将之再炒回到150美元一桶,甚至更高,中国政府对此不得不防,并加快推进人民币在国际能源贸易和期货交易中的结算替代。

华人口庞大 粮食安全是国策

四、美国的转基因大豆和中国的粮食安全

石油短缺,一国会发生经济危机,但是,如果粮食短缺,那就会发生生存危机,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大人口国,粮食安全一直是中国的国策,中央政府每年发布的一号文件都是关于农业的。

中国过去11年连续农业大丰收,2014年粮食产量创历史新高,超过6亿吨。人均粮食453公斤,自给率为97%,储备率高达35%,以上三项数据均高于国际标准,中国以全球7%的耕地养活22%的人口。

美国则是全球最主要的粮食生产出口和储备国,拥有15亿亩粮食耕地,每年通过调节粮食库存来控制国际粮价。前些年更推出「玉米变燃油」计划,受到全世界的批评,谴责其「不道德」。

美 国的孟山都、拜耳和杜邦是世界上最大的三家转基因粮食种子供货商。在中国的粮食种植结构中,大豆仍供不应求,每年从美国进口大豆和种子。由于转基因产品为 绝育产品,必须年年进口新种子,另外该产品还有两个副作用,一个是必须向美国公司购买专用除杂草剂,另一个是产品中含有杀虫害的基因,对人体或造成潜在伤 害。

海外种「放心粮」 防粮食受制美

为了粮食的安全,中国必须确保18亿亩耕地面积,并不断地提高单位产量,同时在海外投资农场,种植「放心粮」,更重要的是,全国各地必须采取切实措施和提倡新的饮食文化,减少消费环节的浪费,以防出现粮食短缺受制于美国。

总之,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本届政府成立了「国家安全委员会」,对化解国内系统性经济矛盾和来自外部可能对中国经济造成不安全的因素,以及新格局下稳妥处理好中美博弈都是有益的。

要成功,需要朋友;要取得巨大的成就,就需要强大的对手。想知道中国如何得道多助,请看亚投行57个创会成员名单便知;想判断中国的综合国力有多强,看她的竞争对手是谁,因为只有强者才有资格与强者博弈。

(来源:香港经济日报)

格隆汇声明: 本文为格隆汇转载文章,不代表格隆汇观点。格隆汇作为免费、开放、共享的16亿中国人海外投资研究交流平台,并未持有任何公司股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0864

房企手握巨資逐鹿二線城市 北漂一族果斷回蘇州搶房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8079.html

“雖然年薪有20多萬,但要在北京買房還是非常困難,蘇州正好有一個不錯的工作機會,我們去年7月就搬過來了。”在北京奮鬥6年後,張華(化名)和妻子最終選擇了離開,今年5月初剛在蘇州圓了買房夢。

事實上,張華還是買晚了。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提供的數據顯示,蘇州(不含昆山、太倉等縣級市)今年1~4月份新建商品住宅成交均價為每平方米16969元,相比2015年全年上漲了28.91%。

蘇州二手房房價地圖(來源:房天下)

國家統計局5月18日發布的4月70城市房價數據顯示,二線城市全面取代一線城市,成為房價上漲先鋒,甚至出現了房價上漲“四小龍”,分別是合肥、廈門、南京和未被列入統計的蘇州。

與此同時,資金充足的房地產開發商已經開始搶灘二線城市,以蘇州5月23、24日連續兩天拍賣15幅地塊的情況為例,其中多幅宅地實施了限價拍賣,最終兩幅宅地因競價太高流拍,而24日成交的11幅地塊的平均溢價率達到了115%。

中原地產市場研究部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以來蘇州的土地成交額高達754.4億元,同比漲幅高達860%。

土地出讓首現“熔斷”

華為雖然已經否認了遷出深圳的傳聞,但也警示了不少地方政府,房價“一路狂奔”會逼走不少好企業,最終很可能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不少地方政府已經認識到了一味追求土地財政的弊端。蘇州23日、24日連續兩天的土地出讓就對多幅宅地實施了限價拍賣,最終使得兩幅宅地因競價過高流拍。

這一類似股市“熔斷”的機制還是首次出現在土地出讓過程中,雖然可以遏制地王的出現,但也有漏洞。“一旦某個房企有‘魚死網破’的心態,就可以盲目加價,最後觸碰紅線,導致流拍。”一名房地產業內人士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比如,23日的41號地塊拍賣進行到兩分鐘時,就出現了93輪競價,最後因競價超過紅線未能成交。

24日的拍賣似乎更為理智。當天上午,經過27輪爭奪,蘇州工業園區中梁地產以總價8314萬元競得蘇地2016-WG-29號地塊,樓面價10549元/平方米,溢價率45.5%,成為第一塊成功出讓的“限價地”。

“和很多房企一樣,我們的定位都是長三角,因此蘇州成為我們的重要城市支點,在這塊土地旁邊,我們收購了一個項目,未來可以和這個土地一起聯動開發,降低營銷成本。”中梁地產新蘇區域公司負責人楊堅南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此後,雅居樂、泰禾集團、天房發展等公司也紛紛搶下心宜地塊。其中,蘇地2016-WG-28號地塊經過了2小時的拉鋸戰,最終被泰禾集團以30.99億元收入囊中,樓面價16743元/平方米,溢價率高達118%。

“長三角的火爆基本還是改善型需求帶來的,我們調研發現蘇州有70%的客戶有改善需求,未來的產業機構升級和人口導入都非常理想,因此我們在這里選擇落地。”泰禾集團總裁助理兼上海公司總經理劉穎喆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蘇州工業園區是不少新樓盤的聚集地

劉穎喆表示,未來馬太效應(強者愈強、弱者愈弱)還會繼續,房企為了降低風險自然會選擇核心城市,因此核心二線城市的土地價格會繼續走高。

克而瑞房地產研究中心分析師朱一鳴表示,目前不少房企的資金面情況並不差。以上市的萬科、保利、招商、綠地為例,一季報顯示,四大房企目前手持現金總額分別為531.8億元、374.8億元、415.1億元和438億元,可謂糧倉豐裕。

其他房企也在通過發公司債等手段募集資金。以泰禾集團為例,其在今年5月17日發布了定向增發預案,擬募集資金不超過98億元。

朱一鳴表示,上市房企的資金狀況目前都頗為健康,這意味著即便有幾塊地的價格過高,也無關企業生死。更為重要的是,房企手上現金流充裕也迫使它們不得不拿地擴張。

“既然一線城市已經被政策壓得死死的,那核心二線城市自然成了眾矢之的。”上述業內人士表示。

二線城市地王頻出

開發商轉戰二線城市必然助漲房價。今年春節後,搶房就不再是一線城市的獨有景象了。

“我們有一個周六上午約好房東晚上看房,結果房東下午就說房價要漲10萬,我們就只能放棄了。”張華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春節後蘇州的房子成了香餑餑,最終用150萬左右的總價買了一套76平方米的兩室一廳,“樓盤叫湖岸名家,現在的報價已經165萬了。”

在蘇州搶到房的並非張華一個人。“我在2015年4月購買了一套住宅,當時的單價是每平方米14000元,該樓盤最新一期的價格已經是26500元了,總的來說房價上漲我還是很開心的。”購房者李海(化名)在電話里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我在今年4月又在蘇州買了一套房。”

蘇州金雞湖附近的樓盤價格較去年同期已大幅上漲

最近,核心二線城市正不斷上演張華和李海的故事,房產的增值不僅讓買了房子的人喜出望外,也使房產商拿地的信心更足了。

中原地產研究部統計數據顯示:以溢價率40%為界限區分地王(同時要求地塊成交額超過5億元),2016年至今國內已經出現了152宗地王,而2015年全年只有95宗。

二線城市成為2016年地王出現最多的區域,且主要集中在南京、蘇州、合肥、杭州等核心二線城市。

克而瑞的數據顯示,4月份以來全國總價排名前十的地塊平均溢價率高達106%,絕大多數地塊溢價率都超過80%。其中又以南京最多,入榜地塊多達6幅,地區熱度可見一斑。不久前,葛洲壩以110%的溢價率競得河西中部G14地塊,折合樓板價為每平方米4.5萬元,時隔4個月後再度刷新南京地王紀錄。

蘇州中心城區的豪宅價格也十分驚人

仲量聯行研究部總經理周誌鋒表示,十多年的時間里已經歷了數十輪調控,房價雖然有所波動,但總體看房地產市場基本並沒有大幅下跌,反而節節攀升。多數人已經形成了這樣的堅定預期:房價不會大跌。

更多的業內人士則預計,二線城市的火爆並未結束,即便有政策的收緊,也只是給房價增幅降降溫。

“二線城市漲幅超過一線城市的最主要原因是政策因素。在3月份一線城市出臺了不同力度的約束性政策抑制了一線城市的價格上漲,而且從限購、限貸政策看,二線城市目前的寬松程度也最大,所以導致在前4月資金寬松的情況下,市場十分活躍。”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蘇州已經放大土地的規模並收緊預售備案價格,同時未來還可以引用銀行政策進行調控,因此市場調節空間很大,預計市場可能出現高位調整。”楊堅南表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8038

酒類電商逐鹿:價格戰之後怎麽打?

如果把酒類垂直電商領域比作一個江湖,酒仙網(833919)和壹玖壹玖(830993)則是江湖上最大的兩個門派。在經歷了2014和2015年兩年明爭暗鬥之後,兩家規模最大的酒類垂直電商上市公司似乎不再願意比拼內力,而是找到了屬於自己的發展路線埋頭修煉。酒類垂直電商競爭也因此進入下半場。

今年雙十一酒類垂直電商休戰

“酒類電商惡性價格戰結束了,市場正在回歸理性。”酒仙網CEO郝鴻峰告訴記者,“今年雙十一不會再有超低價的茅臺和五糧液。”

從今年年初開始,2014~2015年還“勢如水火”的兩家酒商,突然開始有默契地不再用茅臺、五糧液等大流通標品進行低價價格戰,進入休戰期。

事實上,從誕生開始,酒類垂直電商之間的價格戰就沒有停歇過。而作為行業頭兩名的酒仙網和壹玖壹玖更是在2014和2015年上演過兩輪雙十一“決戰”大戲,雙方不斷推出低於出廠價的超低價名酒,日虧損超千萬;戰況激烈時,雙方創始人還隔空喊話,競爭程度可見一斑。最終兩年里雙方各贏一年戰成平手。

而在目前電商行業價格戰已成習慣動作的情況下,雙方卻突然熄火,多少讓人有些意外。

“不以賺錢為目的的企業就是耍流氓。”在資深酒業專家孫延元看來,在經歷了幾年瘋狂燒錢之後,酒類垂直電商發展開始進入下半場。此前酒類垂直電商過度依靠低價競爭來提升知名度和吸粉,雖然看起來效果很好,但最終發現這樣代價巨大,只賺吆喝不賺錢。

另一方面,低價促銷模式也難以為繼。連續的低價促銷擾亂了線上線下的價格體系,而這也引發各名酒企的不滿。在一定程度上也迫使酒類垂直電商不得不重新審視遊戲規則。

沒有了低價競爭,兩家酒商都得到了休養生息的機會。今年上半年,酒仙網收入12億元,增長36%,減虧損4000多萬,郝鴻峰認為,由於沒有了惡性競爭,公司的營銷成本在下降,而銷售價格和毛利率有所上升。

壹玖壹玖上半年收入11.8億元,同比增長172.73%,縮小了和酒仙網之間的收入差距,毛利率也提升了4個百分點。

雖然雙方停止了價格戰,但競爭的態勢依然明顯。雙方對下半年的業績都抱有極大的希望。一般而言,由於第四季度有“雙節效應”,同時國內電商自造購物節也多集中於11月和12月,也是酒類垂直電商的主銷售周期。郝鴻峰告訴記者,酒仙網今年的收入將有望突破40億元,並在第四季度首次實現盈利。而壹玖壹玖方面給《第一財經日報》的回複則更直接,認為在業績上而言,壹玖壹玖預計或將成為國內酒類電商第一。

B2B+定制和O2O生態圈

事實上今年以來,兩家公司修煉的商業模式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酒仙網選擇了發力B2B+定制酒方向,而壹玖壹玖則在平臺化+O2O生態圈領域擴張。

中報顯示,上半年,酒仙網的B2B板塊應收達到了4.46億元,同比增長超過220%,已經接近2015年B2B全年的營收。郝鴻峰告訴記者,今年上半年B2B業務占酒仙網總業務量的30%左右,未來希望將B2B業務的占比提升到50%。

今年7月,酒仙網與華龍酒直達、名品世家等10家區域連鎖酒行共同出資成立“酒仙聯盟”,而這一操作也被業內認為是和渠道大商進行利益捆綁,進一步強化B2B業務。

為什麽要選擇B2B作為方向,白酒營銷專家晉育峰分析稱,酒類垂直電商若想實現盈利,目前機會較大的就是B2B領域。所謂模式盈利往往是通過壓縮環節、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來實現。在酒類領域,流通鏈條過長一直被業界所詬病,而B2B模式壓縮了一部分產業鏈環節,因此使其具備盈利的可能性。

郝鴻峰坦言,酒仙網上半年的虧損主要還是來自B2C,而B2B業務已經實現了盈利,下半年若B2C可以不再虧錢,而B2B能夠帶來幾千萬的利潤,合並報表後就好看多了。記者了解到,上半年酒仙網減虧的4000多萬,就是來自B2B業務。

孫延元告訴記者,目前B2C業務在整個白酒消費的占比不過1%到2%,始終無法形成規模,賺錢難度較大。酒仙網的B2B模式實際上是一種資源的整合和互補,區域連鎖酒行有穩定的銷售渠道和轉型需求,而酒仙網有產品、品牌和物流優勢,大家各取所需。

對於線下大商而言,從商業邏輯和消費場景上,都不會拒絕平臺商帶來的流量,這也是商家樂見其成的。但要和線下大商長期合作,則需要平臺商能帶來他們想要的收益,滿足他們的需求。

而在酒仙網看來,分享定制產品的高毛利或是吸引線下連鎖酒行的關鍵之處。國內的酒企較為強勢,為了確保價格體系安全,國內名酒企業都有嚴格的銷售價格管理體系,名酒企業的毛利高達70%~90%,而留給經銷商的利潤空間較為有限。定制產品的定價權在酒仙網手中,毛利更高,而且經銷商受制於體量,很難和大量酒企進行定制合作。

郝鴻峰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大流通標品雖然短期內無法取代,但發展空間已經有限,酒仙網B2B業務的核心還將以定制產品為主。未來酒仙網希望將定制酒的營收占比提升到總收入的35%。這樣經銷商可以獲取更多的利潤,酒仙網也能獲得更大的市場空間,而定制酒不會擾亂市場定價體系,名酒企業也更願意推動這樣的合作。

壹玖壹玖的模式則轉而向酒類服務平臺商發展。今年5月份,壹玖壹玖甚至變更了公司的名字,改為壹玖壹玖酒類平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但記者了解到,壹玖壹玖模式的核心依然是圍繞其O2O門店展開。借助O2O系統,通過門店銷售,自有網站、第三方電商平臺、APP、呼叫中心等進行引流和銷售,而產生的訂單服務則由O2O門店來負責。簡單來說,就是廠方直接“發貨”到門店,去掉了中間的物流倉儲成本,而店員即快遞員。這樣的模式將酒類電商平均10%的物流成本,縮減到0.5%。而將送貨時間從1~5天,提前到3個小時以內。

在生態圈戰略中,今年上半年壹玖壹玖初步形成了包括嘴上功夫、快喝APP、隔壁倉庫APP等9個業務入口,彼此間相互關聯。

晉育峰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雖然壹玖壹玖的商業模式起源於線下,目前其模式已經轉變為酒類下遊的全產業鏈平臺商。

今年上半年,壹玖壹玖加快了開店的速度,新開門店279家,增長127%,其中直營店24家,直管店255家。到2016年6月30日,壹玖壹玖的門店數量已經達到了730家,其中直管店的數量609家。

記者註意到,壹玖壹玖的盈利模式也發生了改變。壹玖壹玖將商品零毛利賣給直管店,直管店保留毛利並定期上繳管理費,而直管店的數量已占到總門店的83%,這也意味著在上半年B2C銷售的9.2億元中,有相當大的比例或沒有利潤產生。

對此壹玖壹玖向記者回複稱,公司利潤增長點主要在門店管理費收入、數據廣告收入及供應鏈管理費收入等。收取的直管店管理費,主要是為了覆蓋直管店的成本,其目的並不是賺錢,而是讓直管店充分獲得零售端收益後,帶動更多人開店並交給壹玖壹玖管理。通過門店的快速擴張,加速1919供應鏈的擴張。未來的利潤來源是從上遊廠家、經銷商服務收取更多數據廣告收入及供應鏈管理費收入。

中報顯示,壹玖壹玖上半年門店管理服務收入為1.2億元,占總營收的10%,而數據廣告收入1.1億元,同比增長440%。

平靜下暗流湧動

雖然看起來酒仙網和壹玖壹玖的發展模式已分道揚鑣,但記者發現,雙方的業務布局中,也都在修煉對方的招式。

相比於B2B業務的高速發展,原本作為酒仙網與壹玖壹玖對抗的O2O板塊“酒快到”卻發展緩慢,到目前為止全國只有20多家門店,與壹玖壹玖的門店規模相差甚遠,業內普遍認為酒仙網已放棄了O2O業務。

但這個說法卻被郝鴻峰否認,他認為O2O業務只是在調整期。記者了解到,調整期的說法或與正在運作的酒仙聯盟項目相關,酒仙網公布的數據顯示,酒仙聯盟旗下有4000-5000家線下門店,而其或將成為酒仙網O2O業務的新框架。

郝鴻峰向記者證實:“酒仙聯盟的下屬門店確實是未來公司O2O戰略的保障。”據了解,酒仙網將向各區域連鎖酒行提供酒仙網的O2O管理系統,並向區域連鎖酒行共享包括定制在內的產品,同時提供品牌支持。

孫延元認為,如此一來,酒仙網將利用區域酒行原有的門店,低成本地快速切入O2O領域,區別於壹玖壹玖的直管模式,預計酒仙網很有可能會把管理權交給區域連鎖酒行,以發揮傳統經銷商社群營銷和人脈關系的優勢。

而對壹玖壹玖而言,隨著線下門店和省倉的布局日益完善,壹玖壹玖開始用生態圈的方式進入B2B領域,蠶食傳統市場份額。

今年3月,壹玖壹玖推出了B2B項目“隔壁倉庫”的APP。在今年8月23日成都電子商務年會上,“隔壁倉庫”總經理楊竣表示,壹玖壹玖已經看到B端的巨大市場。在酒水的萬億市場中,30%的是由餐廳完成的銷售,規模在3000億左右,隔壁倉庫準備通過省倉和門店物流體系,將越過經銷商直接向餐飲、酒店、酒吧、KTV供貨,解決餐飲店老板不願囤貨和拿貨價格過高的問題。

在生態圈中,為了招攬餐飲商戶參與,壹玖壹玖設置了金融服務業務,允許賒銷,並給予客戶授信額度。同時,商戶還可以用優惠券卡沖抵部分貨款,而這些沖抵貨款的券卡又將是其他業務的引流物,從而形成閉環的生態圈。餐飲、酒店、酒吧一直是傳統酒行的大客戶,這無疑會對傳統酒行的B端客戶產生分流。

孫延元認為,模式的區別並沒有解決酒類垂直電商同質化競爭的問題,不管是自營也好,還是加盟也好,都是貿易模式,都沒有擺脫“商場”的模式。不管是酒仙網在籌備的O2O業務,還是壹玖壹玖剛起步的B2B業務,都將和對方的核心業務交叉或重合,隨著業務的推進,雙方還會再一次狹路相逢。

雙方的罩門

就像練武之人身上總會有一兩處功夫練不到的地方,這就是罩門,而在業內看來,酒仙網和壹玖壹玖的新模式也並非無懈可擊。

在酒仙網未來的B2B和O2O業務中,傳統的經銷商和線下門店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區域連鎖酒行,雖然其本身有渠道和門店資源優勢,但也都是一方豪強。酒仙網與其合作前期投入會比較小,但後期卻可能面臨組織黏合度的問題。

孫延元告訴記者,連鎖酒行的老板在社群和人脈方面優勢明顯,因此如何抓住這些連鎖酒行的老板,形成一個長期的關系緊密的組織,是酒仙網下面要面對的問題。

而在O2O領域,晉育峰認為,酒類垂直電商整合傳統線下門店去做O2O的難度較大,一方面各實體店銷售客戶類型各有不同,平臺商如何滿足線下店不同的需要。此外O2O核心在於線下的門店服務,整合而來的門店可能會出現不可控的因素,從而影響客戶體驗。

而壹玖壹玖的問題則在於門店大幅增長後帶來的管理難度和成本的激增。

中報顯示,今年上半年壹玖壹玖銷售和門店數量大幅增長的同時,凈利潤只有336萬元,反倒下滑了23%,對此公司解釋稱是由於銷售費用及財務費用較快增長,以及門店人工成本上升280%所致。

不過記者看到,隨著門店的增長,壹玖壹玖的管理成本、物流成本均出現了超過門店增幅的增長。門店覆蓋區域擴大導致倉儲物流費增長2518萬元,增幅427%;直營店門店租金1348萬元增長145%。公司應收賬款周轉率從去年的13.48下滑到7.45;存貨周轉率也從去年同期2.34下滑到1.25。

對此,壹玖壹玖公司解釋稱,這是由於門店增加所導致,靜態庫存的增加、戰略商品的采購,以及新開門店銷售低於老門店等原因,導致了存貨周轉率的下降,隨著線下門店布局逐步完成,周轉效率會有進一步提升,物流費用還有大幅下降空間。

孫延元認為,壹玖壹玖的模式本身比較傳統,業務的發展依靠於門店的擴張,一般來說,攤子鋪得越大,成本和管理的難度也會越大。

不過一般來說,周轉率的整體下降意味著企業需要比之前更多的資金才能實現擴張。對此,壹玖壹玖回複稱,公司的商品銷售都是現金銷售,沒有應收款,同時,上遊采購有一定賬期,可以沈澱部分資金;另外直管店投資者繳納保證金足以覆蓋直管店正常經營需要的與費用及存貨對應的現金流,加上尚未使用的銀行信用,並不存在資金缺口。

晉育峰認為,目前壹玖壹玖處在高速擴張之中,總部要承擔的成本太大,考慮到年周轉率變化和壹玖壹玖此前公布的未來三年的采購規模,以其現有的資金肯定不夠,如果要繼續保持高速擴張,還需要繼續融資。

兩極世界?

在互聯網行業中,一直有一個七二一格局的說法,第一名將占據70%的市場份額;第二名占20%;其余所有瓜分剩下的10%。

但從上半年的業績來看,酒類垂直電商領域還遠沒有分出勝負,酒仙網和壹玖壹玖呈現兩極世界,而其他酒類垂直電商上市公司中,名品世家(835961)和酒便利(838883)的上半年收入只有2億多元,品尚匯(833788)和中酒網收入更是低於1億元。

孫延元告訴記者,目前暫時還看不出來誰會率先拉開和對方的距離。由於酒仙網和壹玖壹玖都不是酒廠,因此未來雙方的競爭依然集中在電商規模、誠信度和價格領域,這很難馬上分出勝負。在未來一段時間內,除非有大資本介入,否則國內酒類垂直電商領域將會持續雙極爭霸的局面。不過孫延元認為,長遠趨勢目前還很難說,國內互聯網電商發展本身並不成熟,未來可能還會有更新的模式出現。

而晉育峰也抱著同樣的觀點,在目前已上市的酒類垂直電商企業中,酒仙網和壹玖壹玖屬於行業老大和老二。但目前電商領域是傳統企業突圍的主要方向,不斷有新的酒類垂直電商出現。據他透露,今年上半年主打B2B業務的易酒批和更為神秘的丹露網對外宣稱的數字都已經超過了兩家上市公司的規模。

記者搜索發現,易酒批上半年對外宣稱GMV電商交易額超過13.84億元,而由全國16家大型傳統線下酒類經銷商組成的丹露網,此前對外宣稱線上交易額已超過70億元。

雖然這些數字並無法考證,但晉育峰認為,由此可見,未來酒類垂直電商的競爭肯定會越來越激烈。

值得註意的是,近兩年來,隨著58同城和趕集網、滴滴和Uber中國合並,業內對於這兩家酒類垂直電商企業的未來一直有諸多猜測。酒仙網的優勢在於B2B和產品端,壹玖壹玖的優勢在於O2O門店和消費終端,也許雙方聯合起來對抗後來者的競爭是一個更好的選擇。

但對於1+1>2的話題,雙方都沒有給出明確的回答。

在孫延元看來,目前來看雙方牽手的可能性並不大。一方面從感情上,楊陵江性格熱血、從不服輸,壹玖壹玖發展迅速,業績目前緊追酒仙網;郝鴻峰性格溫和而沈穩,做了多年行業老大,而且酒仙網方向明確、局面向好,雙方應該都不會甘心放棄好局。目前來看,雙方都還在積蓄力量,不排除雙方都有可能會並購一些其他的小型酒類電商,但應該是互補性的並購。

不過商業世界里沒有永恒的敵人。就在今年7月27日,汾酒學院的掛牌儀式之後,楊陵江在朋友圈里曬出了一張有他和郝鴻峰的三人合影,並寫了一段意味深長的話:“成者為王、敗者為寇;鬥則兩敗,合則共贏;強者生存、弱者淘汰;這就是商業法則,看你如何去適應和把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7243

國產手機逐鹿年輕消費群體市場 華為再推nova系列

10月14日,華為在西部城市成都舉行了nova手機國內首發儀式,這被視為華為產品線和品牌建設一個戰略性動作。

今年上半年,華為手機在國內市場份額排名領先,但後有OPPO、vivo緊緊追趕,面向年輕消費群體發力,或許不僅是華為拓展業務的手段,也是反制競爭對手的手段。

對於nova是否就是華為針對OPPO、vivo而推出的品牌,華為方面沒有正面回答。

市場研究機構IDC數據顯示,2016年第二季度,中國市場排名前三廠商華為、OPPO、vivo出貨量分別為1910萬部、1800萬部、1470萬部,較去年同期增長15.2%、124.1%、74.7%。

第二季度,華為、OPPO、vivo在國內市場的份額為17.2%、16.2%、13.2%,華為暫時領先,但OV的增長勢頭無疑也給華為構成潛在的壓力。

多年以來,OPPO、vivo深耕年輕消費人群,可謂立業之本。而憑借Mate系列逐漸崛起於手機市場的華為,最初在商務人群中更有號召力,華為曾推出了P系列主打年輕、時尚人群,此次同樣主打年輕、樂活的nova系列,更在價格段方面豐富了選擇。

市場調研機構GFK《2016上半年手機市場簡報》顯示,新千元(1000-1500元)和中高端(2500-4000元)成為上半年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增長的主要驅動力,其中2500-3000元同比增長了111%,3000-4000元同比增長70%,1000元以下市場只增長了2%。

而從市場特征來看,消費升級成為驅動增長的主要動力,而年輕群體成為消費主力。“年輕消費者已經成為智能手機消費的重要人群,他們喜歡思考新興事物,充滿活力,對生活品質有著更高需求。”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曾表示。

“相比去年,華為手機每個系列銷量都有顯著提高,特別是3000元以上的檔位,比去年基本上翻了一番。”在接受第一財經等媒體采訪時,華為消費者業務手機產品線總裁何剛公布了這個數據。

何剛還表示,華為在2000元以上市場增長了30%,相對競爭對手,這個數字不算高。而此次定價在2000元檔的nova手機,無疑將幫助華為在該細分市場的競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8963

資本逐鹿 百億級亞洲金融科技並購母基金宣布成立

繼此前剛剛設立的規模達300億元的中關村並購母基金後,又一個百億級別並購母基金浮出水面。

12月27日,總規模達到100億的亞洲金融科技並購母基金在北京宣布成立。該基金由中國信貸科技控股有限公司、中國華融國際、上海新華發行集團、吉林省投資集團、廣西投資集團金融控股有限公司等公司共同發起成立。

據記者了解,除前述國有資本和民營資本企業外,此次參與亞洲金融科技並購母基金設立的還有中國文化產業協會、新時代信托、深圳中科創、網信證券、北京永裕投資、天津博融、君同資本等數家機構。

打造亞洲金融科技領域龍頭企業

中國信貸科技CEO彭耀傑表示,亞洲金融科技母基金總規模100億,將專註於金融科技領域投資並購,以期在亞洲金融科技領域打造出龍頭企業。發揮產業+資本的合力,共同推動金融科技行業和企業發展。

彭耀傑指出,此次設立亞洲金融科技並購母基金,除了要在亞洲金融科技領域打造領軍的龍頭企業,還會以首次公開發行和上市公司並購退出為主要方式,期望為本基金的投資人創造高資本回報,同時完成在金融科技領域的布局。

投資方向主要圍繞金融科技領域,以科技和渠道創新為驅動的模式,著重關註上下遊產業價值鏈中具備核心技術和服務能力的領先標的公司,包括但不限於大數據,人工智能,雲計算,區塊鏈,智能投顧,移動支付、電子支付,消費信貸,普惠金融服務及供應鏈金融等行業的優質企業。

事實上,在金融科技的多個賽道上,亞洲金融科技並購母基金已經有所布局。亞洲金融科技並購母基金管理合夥人謝莎告訴記者,該基金目前的儲備項目覆蓋金融科技的各個方面,包括基於大數據風控的消費金融平臺、比特幣區塊鏈基礎設施供應商和交易處理公司、為金融產業提供區塊鏈技術服務、大數據個人征信公司、智能信貸服務提供平臺、按秒計量的企業級雲存儲服務商、黃金珠寶供應鏈金融服務公司等等,這些企業都在各自的細分領域具有極強的競爭優勢和發展前景。

各路資金逐鹿金融科技

今年10月,設立的規模達300億元的中關村並購母基金成立,通過與參與母基金的中關村領先科技企業聯合設立子基金的方式,最終將支持1500-2000億元人民幣的並購,助推科技企業發展。

此次100億亞洲金融科技並購母基金的成立,不難看出,金融科技領域正在吸引來自中國的各路資本追捧。謝莎透露,此次發起的是母基金,今後還會考慮通過本基金出資發起設立子基金或者投資其他機構管理的專業基金,投資方向主要圍繞金融科技領域,著重關註上下遊產業價值鏈中具備核心技術和服務能力的領先標的公司,包括但不限於大數據、人工智能、雲計算、區塊鏈、智能投顧、移動支付、普惠金融服務等行業的優質企業。

花旗集團研究報告指出,金融科技近5年來吸引的投資額累積達到497億美元,增長超過10倍,從2010年的18億美元增長至2015年的191億美元。

在畢馬威和CB Insights 共同發表的《金融科技行業脈動》季報數據顯示,在2016年第一季度,由風投支持的中國金融科技公司吸引了24億美元投資,涉及9 宗交易。在一季度的投資規模中,中國占到全球投資規模(49億美元)的近半。

更加值得關註的是,對金融科技行業的興趣已經從私人投資機構擴展至國家層面。《中國科技金融發展報告》就指出,目前,中國政府正在全國各地運行超過750支政府引導基金。同時,中國的創業公司特別是高科技公司,還享有政府的一系列稅收優惠等福利。

《中國科技金融發展報告》表示,中國初創企業投資領域的競爭漸趨激烈,其在2016年6月之前的12個月內,對金融科技的投資擴大了252%,是世界其他金融科技中心的數倍。與此同時,一些境外投資者也加大了對該領域的投資。例如紅杉資本公司今年年初為旗下的兩支基金募集14.5億美元,用於投資中國科技創業企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9630

資管市場逐鹿PPP市場  資產轉讓謀求多元化退出渠道

近日,財政部部長肖捷在兩會記者會透露,截至去年底,已經簽約落地了1351個項目,總投資達到2.2萬億元,項目落地率已經超過30%。財政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中心的數據顯示,截止2017年1月31日,全國PPP入庫項目1.16萬個,入庫項目金額達13.75萬億元。

自2014年“國務院43號文”發布以來,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功能被剝離,PPP模式(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隨之粉墨登場。經過兩年的探索,PPP模式正在全國迅速推廣。

面對這一逐漸興起的龐大市場,資管市場對PPP項目的態度也經歷了變化。在“資產荒”背景下,銀行理財、保險資金、信托、券商等各路資本逐鹿PPP,家族信托對PPP資產投資偏好顯著升溫,逐漸探索出適合各類資本偏好進入PPP的模式。

與此同時,一度困擾行業周期長、流動性差、退出機制不健全的掣肘也在有望得以化解,PPP退出機制將逐漸完善。

PPP退出機制逐漸完善

“PPP經過兩年來的大力推廣,已經從法律法規層面得到了制度的保障,但是對於社會投資方而言,對於長達20、30年的項目,投資金額大,收益率相對較低,對金融機構投資而言,投資壓力非常大。”一位PPP項目參與方告訴記者。

為解決當前PPP項目面臨的社會資本準入門檻高、信息不對稱、資產流動性差、資金成本高、退出機制不健全、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此前,由財政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中心與天津金融資產交易所合作共建的天金所“PPP資產交易和管理平臺”已於2月28日在天津成立,這是我國首家全國性PPP資產交易平臺,為解決資產流動性提供了可能性。

對於PPP資產交易平臺的成立初衷,中信信托信托業務部總副經理劉美燕對第一財經表示,最初目的主要想解決PPP項目目前碰到的期限長、投資門坎高、收益偏低、流動性差等問題,交易所天然能夠解決信息對稱和流動性問題。

劉美燕進一步表示,交易所的成立更主要是想圍繞著交易所的資源整合作用,把在PPP產業生態圈里面與建設、施工、運營、咨詢、規劃、設計,產業鏈上的各方組織起來,實現信息的對稱,為政府、產業方、金融方提供服務,促進PPP的落地和交易,以及後期的資產證券化。

“這是一個創新性整合的平臺,核心是為了解決PPP流動性差、期限長、信息不對稱最主要的問題,但是衍生功能應該成為一個綜合的服務平臺。退出機制是一個核心問題之一。它為退出機制提供了可行性路徑。”劉美燕說。

中信信托高級經理馮語昕也表示,PPP資產交易平臺實質上涉及進入、中間流轉和退出三個主要環節。PPP產業生態圈聯盟要解決參與方的進入問題,後期金融機構的會員要解決流轉和退出問題。由此,形成一個從進入到中間流轉再到退出的完整流程。

資本逐鹿PPP 同業合作流變

“國務院43號文”出臺後,地方政府賴以生存的平臺融資模式被掐斷,信托公司傳統的政信類信托業務難以為繼。

“信托業務面臨如何順應新的形勢,在新的政策環境之下提供滿足地方政府的需求的問題。PPP無疑是信政業務之後重要的一個方向。”中國國際經濟咨詢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勝春對第一財經表示。

目前PPP已經形成了逾13萬億元龐大的市場。“如果我們能夠有效地切入其中,未來信托的資產規模也能夠上一個新的臺階。”陳勝春表示。

事實上,信托公司參與PPP項目已經成為業內共識。

一位信托業務負責人表示,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在參與PPP項目時各有其優勢,尤其是信托公司,可以憑借其豐富的股權投資經驗優化PPP項目的識別、準備、實施過程和項目的後期經營管理,又可以利用其在金融市場“多面手”的角色為項目公司提供更為完善的金融解決方案。

該負責人還表示,信托公司在發揮自身資本優勢的同時,可以采取第三方委托管理、共同投資等方式,與專業運營機構等產業資本合作參與PPP項目實施。

在經濟下行周期,信用風險上升、市場利率走低的行情下,風險與收益相匹配的優質資產缺乏,困擾市場的“資產荒”迷霧依舊未消散。在資產管理市場上,銀行理財、保險、信托、券商以及私募基金等各路資本均面臨資產配置的挑戰。

不僅僅信托業,由於PPP項目收益穩定、期限較長、風險較低,逐漸成為資管市場關註的重要資產。

同時,PPP也成為銀行理財在項目融資的重要標的選擇。一位銀行資管部負責人對第一財經表示,理財資金進入PPP項目主要通過項目公司增資擴股或者收購投資人股權,並作為機構投資人股東,通過股權轉讓、資產證券化等市場化的形式實現初始投資人的退出。

保險資金由於資金規模大、期限長、投資穩健,與PPP也有著天然的契合。中國國際經濟咨詢公司PPP事業部常務副總裁周勤對第一財經表示,險資與信托結合參與PPP不是出於後者的資金優勢,而是在於其制度上的優勢。信托制度具有破產隔離功能,實現對相應經營範圍的獨立清算,非常適合做特殊目的信托(SPT)架構,同時,信托適合替換資金的制度安排,具有很強的中介屬性,險資資金量大但不靈活,信托適合做架構設計,具有替換資金制度安排的優勢。

此外,機構投資者也正逐漸成為PPP市場的重要參與主體。陳勝春表示,除了社會散戶,這兩年有成效的、長期的機構投資人在不斷形成,長期機構投資者對PPP資產的關註也在日益升溫,在信托資金安排中進行相關的投資組合。

劉美艷則表示,眼下PPP市場時移勢易,市場亦也在變化。“PPP在大市場形成之後是百花齊放,不能用一種單一的傳統的模式去套。”

在她看來,對於期限長、成本低的地鐵基建類項目,保險資金契合度較高;對於有一定經營性、風險性的產業園區、城市建設類項目,再比如文化產業、旅遊產業項目,需要有一定經營能力的資本,銀行理財或者家族信托資金可考慮進入。再比如,政府放開市場化準入的養老、醫療項目,項目收益較高,需要較強的經營能力,適用於私募和其他社會資本布局。

相較於機構投資者對PPP資產態度的生變,個人投資者也逐漸出現了分層。

一直以來,相較於同期的銀行理財,信托產品收益較高,不過,PPP項目由於投資期限較長、收益率較低,從這一維度上看,似乎很難滿足投資者的預期。對此,陳勝春表示,正常的金融資產安排應該有長中短周期的配合,在這個組合中,才能夠達到較好的資產風險分配。市場上能有PPP這種收益穩定、風險可控、長周期資金的出現,對於投資者的產品投資安排、資產組合是很好的事情。包括家族信托在內的客戶,在投資時可進行資產組合安排,多了長周期的相對穩定而且風險可控的資產可供選擇。

周勤也表示,家族信托介入PPP投資的數量確實出現明顯的增長,因為高凈值人群對財富進行分層的組合安排,PPP可以進入家族信托發揮長期規劃的資產配置作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1973

互聯網進入下半場,逐鹿江湖成敗關鍵取決於年輕用戶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405/162374.shtml

互聯網進入下半場,逐鹿江湖成敗關鍵取決於年輕用戶
劉曠 劉曠

互聯網進入下半場,逐鹿江湖成敗關鍵取決於年輕用戶

抓住年輕用戶,互聯網產品究竟該怎麽玩?

本文由劉曠(微信ID:liukuang110)授權i黑馬發布,作者劉曠。

日前,騰訊發布了2016年最新年報,年報顯示,2016年騰訊收入1519.38億元(219.03億美元 ),比上年同期增長48%。此前阿里巴巴、百度也已發布2016年年報,阿里巴巴2016年的營收達到1438.78億元(209.17億美元),緊追騰訊之後,百度2016年營收為705.49億元(102.56億美元)。

由此可以看出,當年憑借搜索引擎獨步中國互聯網的百度,如今落下陣來。其中最為主要的原因就是百度在移動端的搜索引擎不再成為移動互聯網的最核心入口,它已經被微信取代。

除了搜索,過去在PC端市場,瀏覽器也一直都是PC互聯網最為重要的入口,可是在今天的移動互聯網時代,手機瀏覽器們的入口地位卻正在被撼動。於是,QQ瀏覽器、UC瀏覽器、手機百度紛紛開始轉型,從工具型平臺向內容服務平臺轉型。

重回舞臺中央的秘訣在於如何抓住年輕用戶的心

一份來自國內知名互聯網企業第三方研究機構艾瑞咨詢發布的2017年2月APP榜單中顯示,QQ手機瀏覽器、UC手機瀏覽器、360手機瀏覽器、百度瀏覽器、搜狗瀏覽器占據行業前五,其中QQ瀏覽器繼續蟬聯榜首,成為最受年輕用戶喜愛的瀏覽器產品。與此同時,來自易觀數據統計的2017年1月移動應用APP排名,從活躍人數來看,QQ瀏覽器已經成為了僅次於微信、QQ、支付寶等超級APP之後的最大移動用戶入口平臺。

從2015年開始,QQ瀏覽器全面轉型,從以往用戶所熟知的工具全面升級為內容聚合平臺,一站式搞定了資訊、視頻、小說、遊戲、生活服務等內容,滿足了用戶的多樣化需求,這受到了年輕用戶的高度認可,隨後其平臺用戶活躍度也進一步提升。此外,QQ瀏覽器還通過攜手黑白校園打造潮流文化嘉年華、推出百城閃屏、AR實景祝福等新玩法與年輕用戶互動,為年輕用戶打造更多時尚、個性化的內容形態。

QQ瀏覽器的成功告訴我們,重回舞臺中央的關鍵在於贏取年輕用戶,尤其是90後、00後網友的心。

而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近日發布的《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已達7.31億,全年共計新增網民4299萬人。同時相關數據還顯示,10-29歲年齡段的網民共計占比達到50.5%,90後、00後正在成為互聯網的中堅力量。

對於互聯網產品而言,歷來都是得用戶者得天下,一個好的產品必須要時刻抓住主流用戶的心,追隨著他們的步伐跑。在今天這個人口紅利消失,90後、00後主導的移動互聯網時代,移動搜索、瀏覽器等APP們能否留住年輕用戶的心就顯得尤為重要。那麽,到底該如何追隨這些年輕化的互聯網用戶?

年輕化的互聯網用戶究竟有何特性?

馬化騰曾表示:“我最大的擔憂,就是越來越看不懂年輕人的喜好。”也許,正是騰訊人時刻的危機感,讓他們的微信、手機QQ、QQ瀏覽器等產品始終成為了年輕人最依賴的移動端產品。那麽,年輕化的互聯網用戶究竟有著怎樣的特性?

其一,追求非主流。對於90後、00後來說,他們往往都比較追求獨立,崇尚自我,個性化是他們身上最好的標簽。從穿著到個人的娛樂消費喜好等等,他們總是喜歡自己跟別人不一樣。他們自稱是“新新人類”,想要在任何方面都展現出自己的不同之處,外界對於他們批判得越厲害,他們就越帶勁,反抗也越厲害。

其二,對互聯網擁有高度的忠誠度。與70後、80後的網民用戶不同,90後、00後是互聯網的原住民,他們從出生的那一刻起互聯網就已經非常普遍了,在很小的年紀便開始接觸移動互聯網,他們習慣於互聯網,也沈迷於互聯網。

其三,愛吐槽、愛批判。90後、00後的年輕用戶是二次元世界的忠實者,他們觀看動漫並樂於吐槽,多年來對網生內容的關註養成了他們極其挑剔的口味。

其四,養成了對內容付費的習慣。對於80後來說,如果讓他們花費10元去下載一首歌曲,他們中的大多數都不會願意,但是對於90後、00後來說就不一樣了,他們更願意為互聯網產品付費,今天火爆的內容付費也是在他們的支撐下才得以盛行。

抓住年輕用戶,互聯網產品究竟該怎麽玩?

90後、00後追求個性化、非主流等特性對於整個互聯網帶來了諸多新挑戰。想要吸引年輕用戶的眼球,互聯網產品不能再走過去的老路子了,必須要創新、革命。而對於從工具型平臺向內容型平臺轉型的手機百度、瀏覽器APP產品們來說,他們必須要從以下三個方面來努力抓住年輕用戶的需求。

首先便是個性化。傳統的新聞媒體在今日頭條、天天快報、一點資訊等個性化新型內容平臺的沖擊下,正在逐漸失去年輕用戶。對於QQ瀏覽器、UC瀏覽器、手機百度等平臺來說,他們也正在從工具向內容服務全面升級轉型,只有在語言習慣、畫面風格等方面更加個性化、更加新鮮好玩,才能更迎合年輕用戶群體。

其次便是社交化。對於年輕用戶群體來說,他們過去在微信、微博、QQ等平臺上獲取資訊,這讓他們養成了社交化的特性。也就是說他們獲取資訊的渠道更為碎片化,他們並不需要專門的資訊獲取渠道,這對於互聯網資訊平臺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增加平臺的內容互動尤為重要。

最後便是泛娛樂化。對於年輕用戶來說,他們對於專業性需求並不是十分強烈,反而對於泛娛樂化有著極重的口味,Papi醬、暴走漫畫、同道大叔、《火星情報局》,從網紅經濟、IP 到網生內容,無不證明了年輕用戶對於泛娛樂化內容的追求,對於轉型內容服務平臺的QQ瀏覽器、UC瀏覽器、手機百度們來說,這就要求他們必須要以此為重心。

由此看來,在人口紅利消失的互聯網下半場,移動搜索、瀏覽器們要想重回舞臺中央,重新成為移動互聯網最重要的入口,他們就必須要緊緊抓住90後、00後年輕用戶的心,為他們創造更多個性化、時尚的內容和服務。

騰訊 社交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4321

異業巨頭不斷加持,新零售開啟群雄逐鹿的“三國時代”

來源: http://www.iheima.com/promote/2017/1221/166555.shtml

異業巨頭不斷加持,新零售開啟群雄逐鹿的“三國時代”
孟永輝 孟永輝

異業巨頭不斷加持,新零售開啟群雄逐鹿的“三國時代”

我們的生活從電商時代引入到新零售時代。

文 | 孟永輝

新零售的發展始終都是當下很多人非常關心的話題,從本質上來看,新零售的出現和發現更深層次地代表著的是一種商業模式的重構,發展方式的根本性的轉變。同電商時代從線下向線上的單一方向的流通不同,新零售更多地表現在線上與線下的雙向流動上。互聯網巨頭開始將發展的目光聚焦在了傳統的線下門店,而傳統的線下門店則在被電商倒逼到墻角之後開始向外生長。

隨著有關新零售的討論不斷深入,特比是隨著不同的入局者陸續緊張,有關新零售的看法同樣開始呈現出多元化的發展狀態。打通線上與線下是新零售、加註線下門店做場景導購是新零售、布局大數據、智能科技等新技術是新零售……有關新零售的概念和內涵的不斷拓展,正在將我們的生活更多地從電商時代引入到新零售時代。

不同類型的企業持續入場,新零售發展逐步多元化

盡管馬雲較早的提出了新零售的概念,但是那個時候人們僅僅只是將新零售看作是一個扭轉電商頹勢的一個概念,並沒有用行動進行加持。隨著新零售發展脈絡的逐步清晰,特別是隨著市場端和用戶端對於新零售這一概念的正向反饋不斷增多,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進場,強化對於新零售的布局。

類型一:以阿里、京東為代表的傳統電商巨頭。在經歷了傳統互聯網時代到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發展之後,電商的發展進入到了一個頂峰。移動互聯網對於人們生活方式和消費方式的轉變達到了一個相當深度的水平。實時化、碎片化讓電商平臺能夠通過各種各樣的宣傳渠道,隨時隨地地進行用戶的營銷推廣,用戶則能夠借助手機客戶端隨時隨地地進行商品挑選和購買。

燦爛之下同樣透露著隱憂。盡管以阿里、京東為代表的電商平臺抓住了傳統互聯網向移動互聯網轉變的風口,但是不得不面對的是銷售額增長乏力、用戶轉化率不高等一系列的難題。消費升級時代的來臨讓他們不得不調整當下的發展策略以適應用戶需求轉變的現狀,從而更好地促進用戶轉化,突破消費增長乏力的瓶頸。

在新技術應用尚未特別成熟之際,他們更多地將觸角伸向了廣闊的線下市場。因為經過近10年的電商發展之後,線下門店特別是線下大型商場和超市的生存舉步維艱,他們迫切需要一場春雨才能重新獲得新生。

於是,我們看到了阿里、京東開始與傳統零售開啟了新一輪的合作,或收購,或持股,或共建。這些發展給我們更多的暗示是新零售時代將會更多地關註線下,而線上可能又將重新陷入到電商時代大型商超會遭遇到的困境。然而事實並非如此,在線上端口,以新技術應用為主要突破口的新零售大幕正在徐徐開啟。通過大數據的精準推薦為用戶盡可能快速地找到心儀的商品,通過新的硬件設備來優化傳統電商時代的用戶購物體驗,通過新的支付方式來減少傳統電商時代支付的繁瑣……這些正在成為新零售時代線上發展的全新脈絡。

類型二:以蘇寧、萬科、融創為代表的傳統行業巨頭。在以阿里巴巴、京東為代表的互聯網巨頭持續布局線下渠道的同時,傳統行業巨頭們同樣感受到了來自這些線上巨頭的無形壓力。經歷了電商時代發展的沈淪期的傳統巨頭們自然不甘心束手就擒,他們在互聯網巨頭們發起線下攻勢的時候,重新開始了新的防禦。12月19日,蘇寧在南京召開了“智慧零售大開發戰略暨合作夥伴簽約大會”,萬達王健林、蘇寧控股張近東、融創孫宏斌、新華聯傅軍等眾多房產企業大佬悉數到場。而王健林也在隨後的發言中指出,張近東提出來智慧零售,馬雲提出了新零售,京東搞了個無界零售,現在他要看看,馬化騰明年提什麽出來?無論何種零售,都離不開零售的本質!

這說明傳統企業同樣開始聚焦新零售,對於新零售同樣有了新的認識,而面對線上互聯網巨頭的“圍剿”同樣開始了反擊。相對於線上互聯網巨頭們的龐大的流量和用戶基礎,以房產、大型商超為代表的傳統企業則有線下的實體門店。這些實體門店正是新零售概念當中經常被提及的“場景”,這些“場景”如果能夠與新技術實現融合,他們實現的用戶轉化或許要比電商巨頭們來得更加真實和直接。

隨著消費升級時代的來臨,特別是隨著人們對於線上購物的習以為常,這些通過線下門店的場景化導購來提升用戶體驗,從而實現用戶轉化的做法或許更加直接。在這些場景當中,傳統的地產和零售巨頭們同樣能夠將新技術應用到導購、支付、配送等相關的零售環節當中,同樣能夠走出一條有別於互聯網巨頭的發展道路。

互聯網巨頭和傳統行業巨頭對於新零售的不同認識正在將新零售的發展引入到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從當初對於新零售的懵懂、懷疑和遲疑到當下的加持、入場和布局,相信未來新零售的發展將會經歷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無論哪種新零售的發展模式,滿足用戶需求的轉變,始終都是發展的主旋律。在新零售發展逐步多元化的當下,我們應當如何發展才能抓住發展風口獲得發展呢?

多元化發展時代,新零售到底走向線上還是線下?

盡管互聯網巨頭和傳統行業巨頭對於新零售的發展有不同的認識,最終將會導致他們的發展脈絡也會不盡相同。那麽,新零售到底是要走向線上抑或是走向線下,還是最終實現線上和線下的融通呢?

線上或線下僅僅只是場所的轉變,用戶體驗才是新零售的發展王道。其實,無論是以阿里、京東為代表的線上電商平臺,還是以萬達、蘇寧、國美為代表的傳統零售商,他們能夠提供給用戶的僅僅只是一個用戶接觸商品的場所而已。真正想要實現用戶轉化,突破當下的發展困境,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還在於如何提升用戶體驗,從而帶來用戶的轉化。

無論是以線上為主,還是以線下為主,甚至是以線上和線下融通為主的新零售發展模式,他們所代表的僅僅只是用戶流量在這些不同場所之間的遷徙和流動,真正能夠促進用戶轉化的依然是用戶在接觸商品的體驗、商品的質量、支付的體驗等一些與用戶息息相關的環節和流程。

因此,即使是在多元化發展的時代,我們關註的焦點依然是如何提升用戶的體驗。在互聯網技術日漸成為一種基礎設施的當下,單單憑借互聯網的方式已經無法真正帶來用戶體驗的提升,而以大數據、智能科技、虛擬現實技術為代表的新技術則將會給用戶帶來切實的改變。從這個角度來講,未來能夠在新零售戰役之中存活下來的勝利者一定是能夠充分利用新技術提升用戶體驗的那個人。即使當前人們對於新零售的認識不同,但是我們不能僅僅將目光局限在線上和線下的場所轉變,而是更多地要將焦點聚焦在用戶體驗的提升上。

由新零售引發的產業重構與效率提升將會成為決定其成敗的關鍵所在。其實,新零售僅僅只是表現在最前端的用戶與商品接觸的層面上,新零售更深層次的意義在於如何帶來上遊和下遊的產業效率的優化和提升。

新零售其實是用戶與商品發生聯系的一個過程,正是有這種聯系,我們才能夠獲得一些用戶和商品之間的數據。如果我們能夠將這些數據充分利用,不僅能夠花費最小的成本生產出最受用戶歡迎的產品,而且能夠花最短的時間將商品以最快的速度送達到用戶手中。因此,新零售的意義在於其對於上遊商品和下遊用戶相關的產業的重構。

上遊商品對接的是海量的實體商品的原材料、生產機器、生產廠家等相關產業,下遊用戶對接的是物流、金融、售後等相關產業。如果我們能夠借助新零售的突破口實現上下遊產業的重構和效率的提升,那麽,新零售才能真正實現效率提升,行業的改變。而這也恰恰正是新零售的最大的價值所在,直接關系到它的成敗。

新零售是一個新技術、新模式、新思路不斷落地和調整的過程,融合才是發展的主題。正如當初電商時代的發展一樣,新零售的發展其實是一個新技術不斷應用,新商業模式不斷湧現,新運營思路不斷優化的過程,在這個過程當中,融合才是發展的主題。

通過新技術的不斷應用來印證新的商業模式的正確性,以新模式的不斷落地來創新當前的運營模式,以新的運營思路再為新技術的發展提供數據來源,這樣新技術、新模式、新思路才會形成一個完美閉環,新零售的發展才能真正成為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

融合將會是多元化發展時代的一個主題,通過融合將新技術、新模式、新思路三者之間真正聯通起來,無論是互聯網平臺還是線下傳統企業都需要通過將這三種要素實現重構帶來新的發展,破解當前的發展瓶頸。

不同類型的行業對於新零售的布局,將當前新零售的發展帶入到了一個多元化的發展狀態。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的發展模式,新零售的發展都逃不脫優化自身、滿足用戶等發展邏輯。隨著新技術的不斷應用,新模式的不斷湧現,新運營思路的不斷創新,新零售發展的全新時代或許將會最終來臨。

作者:孟永輝,資深撰稿人,媒體人,專欄作者。從事互聯網多年,長期關註行業研究。全網覆蓋粉絲數50萬+。專欄覆蓋今日頭條、一點資訊、企鵝自媒體、百度百家、新浪看點、簡書、知乎、UC、艾瑞網、界面、億邦動力網等多家平臺。微信公眾號:menglaoshi007。個人微信號:ka_ou110。

新零售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9812

FF前高管與賈躍亭逐鹿中國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8-03-16/1199741.html

_____2018-03-16___91242.thumb_head

[Krause預計,一般電動車工廠的投資可能在10億美元左右。不過EVelozcity對工廠的設計有一個全新的理念,如果按照這種理念來布局生產線,那麽工廠的投入可能會大幅降至5億至6億美元。而中國代工工廠生產的電動車,未來也計劃供應出口]

就在賈躍亭投資的法拉第未來(Faraday Future,下稱“FF”)在中國積極拿地準備建廠造車時,曾被賈躍亭“趕走”的FF前首席財務官Stefan Krause和FF前首席技術官Ulrich Kranz新創立的電動車公司Evelozcity正悄然布局在中國生產制造電動車。

Krause日前在北京瑰麗酒店的莊園俱樂部(Manor Club)接受了第一財經記者的獨家專訪。這是Krause首次在中國公布EVelozcity的細節,據透露公司已經融得10億美元資金,第一輛量產車將於2021年上市。

賈躍亭曾經的“救世主”

這位被稱作是FF曾經的“救世主”的德國人,具有長達20年財務和汽車領域的背景,先後任職於寶馬汽車和德意誌銀行。2017年初在美國的CES上第一次見到FF的概念電動車FF91,大為驚喜。他與賈躍亭一拍即合,於當年3月加入FF,幫助賈躍亭實現“造車夢”。

接下來的事盡人皆知,FF遭遇了重大的資金鏈問題。

去年11月,FF突然發布公告稱,上任九個月的首席財務官Stefan Krause正式被“開除”,理由是他“阻礙公司正常融資的順利進行”,存在失職、瀆職甚至涉嫌違法的行為,嚴重損害公司和投資人的利益。Krause也承認他已於10月14日辭職,不過他指責FF編造事實惡意誹謗,並表示將采取法律手段。與Krause同時被“開除”的還有加入FF不久的首席技術官,寶馬i系列之父Ulrich Kranz。

在離開FF不到一個月,Krause就在美國註冊了一家名叫EVelozcity的電動車公司,Kranz和FF前設計主管Richard Kim共同加入。今年年初,FF對Krause和EVelozcity提出起訴,理由與Uber和谷歌Waymo案相似,都是指控前高管盜走了公司的技術,自立門戶。

因為不知道Krause喜歡喝哪種咖啡,工作人員在他面前放了兩杯咖啡,一杯加糖加奶,一杯黑咖啡。他拿起那杯不帶奶的,喝了一口,開玩笑地說道:“喝那麽多咖啡是讓我保持清醒嗎?”

這杯咖啡一喝就是近兩個小時。喝完咖啡他就要飛回美國洛杉磯。令記者欣喜的是,Krause很放松,全程都面帶笑容,即使在談到FF的經歷時,也並未讓這位久經“商場”的老將“談虎色變”。

2021年量產車上市

Krause近期密集到訪香港、北京等地,一方面是和投資人見面,但他還有個更為艱巨的任務,為他的新公司尋找中國生產合作夥伴。

他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EVelozcity目前有充裕的資金,國際投資人中有歐美和中國的投資者,也有亞洲其他地區的投資者。公司的主要目標是電動車的設計,電池的軟件控制等電子系統的開發,品牌的建設和銷售等。生產制造將交給傳統汽車生產工廠完成,因為他們更加專業。”

Krause還向記者介紹道,EVelozcity在美國也是同樣的運作模式,生產由合作夥伴完成。第一批量產將在美國,然後不到一年的時間內將在中國生產。至於是利用現有汽車生產線,還是新建生產設備,具體細節還有待商議。

據第一財經記者了解,Krause這次訪問中國,已基本敲定生產合作夥伴,將於近日公布。此外,EVelozcity還計劃於近期在中國設立辦公室,並且招募工程師和供應鏈人員以及采購人員。辦公室主要負責與合作夥伴公司共同管理供應商網絡,貼近市場,了解中國客戶的需求,並且做質量管控的工作。公司的目標是今年將全球員工規模從目前的100人擴張至300人左右。

Krause預計,一般電動車工廠的投資可能在10億美元左右。不過EVelozcity對工廠的設計有一個全新的理念,如果按照這種理念來布局生產線,那麽工廠的投入可能會大幅降至5億至6億美元。而中國代工工廠生產的電動車,未來也計劃供應出口。

“EVelozcity會盡可能多地把生產交給合作夥伴,而專註於產品設計,采購零部件工作由合作夥伴來做。EVelozcity會將美國先進技術帶來,而不是自己把所有的事情都做掉。”Krause認為只有這樣才能發揮各自的專長。

根據Krause的設想,汽車的底部就像一塊滑板,電池附於汽車底盤。在底盤之上,因為不再需要發動機廂,司機的位置可以在碰撞安全距離許可的情況下,盡量靠前,這樣乘客會具有更大的空間。而乘客也不必再繞到車後部打開行李箱放行李,而可以直接帶到車中,如嬰兒車等。EVelozcity首批將開發三款不同功能的車型,包括一款城市代步車、一款共享出行用車,以及一款短距離送貨車,續航里程都在250英里左右,且車內軟件可以升級,適應未來自動駕駛的趨勢。

Krause預計,首輛量產車將於2021年上市,爭取在2019年發布概念車。屆時如果生產線實行三次倒班制,年產量預計可達30萬輛。

法拉第未來的“追殺”

但這一設計理念並非前所未聞。2016年FF推出概念車FFZero1時,就已經宣布了可變平臺生產架構(VPA)。FF高級研發副總裁Nick Sampson曾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基於一個相同的平臺開發不同種類的車型,這將極大地節省投資成本。”

鑒於目前FF和Evelozcity之間的訴訟案仍在進行中,Nick Sampson拒絕向第一財經記者對此做出評論。

中國政府正在大力發展電動車。這也令中國電動車市場的競爭變得更加激烈。Evelozcity選擇此時加入電動車混戰,可見手中還是有“王牌”可出。

Krause承認,自己是“後來者”,但是他認為,Evelozcity的定位會為他們贏得優勢。“我們的電動車定價將會在5萬美元以下,我們相信3.5萬美元是市場的‘甜蜜點’。”特斯拉的Model 3起價就是3.5萬美元。

Krause相信中國市場的潛力之大能夠讓所有的市場參與者在公平競爭的前提下共同發展。不過他也認為,未來汽車行業一定會是優勝劣汰的行業,充滿著整合兼並的機會,投資者也將在退出過程中獲取利益。

根據研究機構Statista的數據,2017年中國電動汽車銷量達到了創紀錄的57.9萬輛,但這一銷量仍然僅占中國汽車整體市場的不到2%。機構預測,目前全球40%的電動車領域的投資發生在中國,到2030年,中國電動車銷售將占到全球的一半。

Strategy Analytics中國高級分析師李建宇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未來七八年內,新造汽車企業與傳統車企之間的競爭將更加激烈。“電動汽車的銷量已經非常強勁,一些地方政府去年年底減少甚至取消了生產和銷售的補貼。”李建宇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但這並未影響新造互聯網汽車初創公司繼續投入新一代電動汽車的研發和量產,以迎合不斷增長的市場需求。”

Krause沒有對FF起訴的最新進展做出評論。但是他曾發表聲明稱,FF的起訴是誹謗和無中生有,現在律師在處理這些事情,這並不會影響到公司的業務開展,Evelozcity仍將在中國大力進行市場布局和招聘。

對於在FF的經歷,Krause認為非常有價值,對他個人的發展仍有很大幫助。“至少我知道了什麽是可以做的,什麽是不能做的。你不可能一個人把所有的事情都做了。”Krause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經驗是從成功中獲得的,也是從失敗中汲取的。比如有些人和你的意見不一樣,這也是非常正常的。”

Krause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FF最後沒有在他的帶領下取得成功,當然非常遺憾。但是他對FF的貢獻也是有目共睹的,他一手建立起了一支非常了不起的團隊,並且一起度過了一段非常艱難的日子。他還表示,很高興看到FF獲得新的融資,“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155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