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資管市場逐鹿PPP市場  資產轉讓謀求多元化退出渠道

近日,財政部部長肖捷在兩會記者會透露,截至去年底,已經簽約落地了1351個項目,總投資達到2.2萬億元,項目落地率已經超過30%。財政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中心的數據顯示,截止2017年1月31日,全國PPP入庫項目1.16萬個,入庫項目金額達13.75萬億元。

自2014年“國務院43號文”發布以來,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功能被剝離,PPP模式(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隨之粉墨登場。經過兩年的探索,PPP模式正在全國迅速推廣。

面對這一逐漸興起的龐大市場,資管市場對PPP項目的態度也經歷了變化。在“資產荒”背景下,銀行理財、保險資金、信托、券商等各路資本逐鹿PPP,家族信托對PPP資產投資偏好顯著升溫,逐漸探索出適合各類資本偏好進入PPP的模式。

與此同時,一度困擾行業周期長、流動性差、退出機制不健全的掣肘也在有望得以化解,PPP退出機制將逐漸完善。

PPP退出機制逐漸完善

“PPP經過兩年來的大力推廣,已經從法律法規層面得到了制度的保障,但是對於社會投資方而言,對於長達20、30年的項目,投資金額大,收益率相對較低,對金融機構投資而言,投資壓力非常大。”一位PPP項目參與方告訴記者。

為解決當前PPP項目面臨的社會資本準入門檻高、信息不對稱、資產流動性差、資金成本高、退出機制不健全、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此前,由財政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中心與天津金融資產交易所合作共建的天金所“PPP資產交易和管理平臺”已於2月28日在天津成立,這是我國首家全國性PPP資產交易平臺,為解決資產流動性提供了可能性。

對於PPP資產交易平臺的成立初衷,中信信托信托業務部總副經理劉美燕對第一財經表示,最初目的主要想解決PPP項目目前碰到的期限長、投資門坎高、收益偏低、流動性差等問題,交易所天然能夠解決信息對稱和流動性問題。

劉美燕進一步表示,交易所的成立更主要是想圍繞著交易所的資源整合作用,把在PPP產業生態圈里面與建設、施工、運營、咨詢、規劃、設計,產業鏈上的各方組織起來,實現信息的對稱,為政府、產業方、金融方提供服務,促進PPP的落地和交易,以及後期的資產證券化。

“這是一個創新性整合的平臺,核心是為了解決PPP流動性差、期限長、信息不對稱最主要的問題,但是衍生功能應該成為一個綜合的服務平臺。退出機制是一個核心問題之一。它為退出機制提供了可行性路徑。”劉美燕說。

中信信托高級經理馮語昕也表示,PPP資產交易平臺實質上涉及進入、中間流轉和退出三個主要環節。PPP產業生態圈聯盟要解決參與方的進入問題,後期金融機構的會員要解決流轉和退出問題。由此,形成一個從進入到中間流轉再到退出的完整流程。

資本逐鹿PPP 同業合作流變

“國務院43號文”出臺後,地方政府賴以生存的平臺融資模式被掐斷,信托公司傳統的政信類信托業務難以為繼。

“信托業務面臨如何順應新的形勢,在新的政策環境之下提供滿足地方政府的需求的問題。PPP無疑是信政業務之後重要的一個方向。”中國國際經濟咨詢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勝春對第一財經表示。

目前PPP已經形成了逾13萬億元龐大的市場。“如果我們能夠有效地切入其中,未來信托的資產規模也能夠上一個新的臺階。”陳勝春表示。

事實上,信托公司參與PPP項目已經成為業內共識。

一位信托業務負責人表示,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在參與PPP項目時各有其優勢,尤其是信托公司,可以憑借其豐富的股權投資經驗優化PPP項目的識別、準備、實施過程和項目的後期經營管理,又可以利用其在金融市場“多面手”的角色為項目公司提供更為完善的金融解決方案。

該負責人還表示,信托公司在發揮自身資本優勢的同時,可以采取第三方委托管理、共同投資等方式,與專業運營機構等產業資本合作參與PPP項目實施。

在經濟下行周期,信用風險上升、市場利率走低的行情下,風險與收益相匹配的優質資產缺乏,困擾市場的“資產荒”迷霧依舊未消散。在資產管理市場上,銀行理財、保險、信托、券商以及私募基金等各路資本均面臨資產配置的挑戰。

不僅僅信托業,由於PPP項目收益穩定、期限較長、風險較低,逐漸成為資管市場關註的重要資產。

同時,PPP也成為銀行理財在項目融資的重要標的選擇。一位銀行資管部負責人對第一財經表示,理財資金進入PPP項目主要通過項目公司增資擴股或者收購投資人股權,並作為機構投資人股東,通過股權轉讓、資產證券化等市場化的形式實現初始投資人的退出。

保險資金由於資金規模大、期限長、投資穩健,與PPP也有著天然的契合。中國國際經濟咨詢公司PPP事業部常務副總裁周勤對第一財經表示,險資與信托結合參與PPP不是出於後者的資金優勢,而是在於其制度上的優勢。信托制度具有破產隔離功能,實現對相應經營範圍的獨立清算,非常適合做特殊目的信托(SPT)架構,同時,信托適合替換資金的制度安排,具有很強的中介屬性,險資資金量大但不靈活,信托適合做架構設計,具有替換資金制度安排的優勢。

此外,機構投資者也正逐漸成為PPP市場的重要參與主體。陳勝春表示,除了社會散戶,這兩年有成效的、長期的機構投資人在不斷形成,長期機構投資者對PPP資產的關註也在日益升溫,在信托資金安排中進行相關的投資組合。

劉美艷則表示,眼下PPP市場時移勢易,市場亦也在變化。“PPP在大市場形成之後是百花齊放,不能用一種單一的傳統的模式去套。”

在她看來,對於期限長、成本低的地鐵基建類項目,保險資金契合度較高;對於有一定經營性、風險性的產業園區、城市建設類項目,再比如文化產業、旅遊產業項目,需要有一定經營能力的資本,銀行理財或者家族信托資金可考慮進入。再比如,政府放開市場化準入的養老、醫療項目,項目收益較高,需要較強的經營能力,適用於私募和其他社會資本布局。

相較於機構投資者對PPP資產態度的生變,個人投資者也逐漸出現了分層。

一直以來,相較於同期的銀行理財,信托產品收益較高,不過,PPP項目由於投資期限較長、收益率較低,從這一維度上看,似乎很難滿足投資者的預期。對此,陳勝春表示,正常的金融資產安排應該有長中短周期的配合,在這個組合中,才能夠達到較好的資產風險分配。市場上能有PPP這種收益穩定、風險可控、長周期資金的出現,對於投資者的產品投資安排、資產組合是很好的事情。包括家族信托在內的客戶,在投資時可進行資產組合安排,多了長周期的相對穩定而且風險可控的資產可供選擇。

周勤也表示,家族信托介入PPP投資的數量確實出現明顯的增長,因為高凈值人群對財富進行分層的組合安排,PPP可以進入家族信托發揮長期規劃的資產配置作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197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